教科版选修3-5(13)核聚变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5课件 3 核聚变课件2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5课件 3 核聚变课件2](https://img.taocdn.com/s3/m/10f30e7dcf84b9d529ea7a27.png)
3.聚变方程: 21H+13H―→24He+10n+γ .
4.重核裂变与轻核聚变的区别
反应方式 比较项目
重核裂变
轻核聚变
放能原理
重核分裂成两个 或多个中等质量 的原子核,放出 核能
两个轻核结合成质量 较大的原子核,放出 核能
放能多少
聚变反应比裂变反应平均每个核子放 出的能量大约要大3~4倍
核废料处理难度
针对训练1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聚变是裂变的逆反应
B.如果裂变释放能量,则聚变反应必定吸收能量
C.聚变须将反应物加热至数百万开尔文以上的高温,显
然是吸收能量
D.裂变与聚变均可释放巨大的能量
答案 D
解析 A选项从形式上看,裂变与聚变似乎是互为逆反应, 但其实不然,因为二者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完全不同.裂变是 重核分裂成中等核,而聚变则是轻核聚合成为次轻核,无直 接关联,并非互为逆反应;B选项既然裂变与聚变不是互为 逆反应,则在能量流向上也不必相反;C选项要实现聚变反 应,必须使参加反应的轻核充分接近,需要数百万开尔文的 高温提供能量.但聚变反应一旦实现,所释放的能量远大于 所吸收的能量.因此,总的来说,聚变反应还是释放能量.
Δm=Δc2E=(33.8××11008)26 2 kg=4.2×109 kg.
针对训练2 一个质子和两个中子聚变为一个氚核,已知质子 质量mH=1.007 3 u,中子质量mn=1.008 7 u,氚核质量mT =3.018 0 u.求: (1)写出聚变方程; (2)释放出的核能多大? (3)平均每个核子释放的能量是多大?
答案 (1)11H+210n―→31H (2)6.24 MeV (3)2.08 MeV
解析 (1)聚变方程11H+210n―→31H. (2)质量亏损 Δ m= mH+ 2mn- mT= (1.007 3+ 2×1.008 7- 3.018 0)u= 0.006 7 u, 释放的核能 ΔE=Δmc2=0.006 7×931.5 MeV=6.24 MeV.
教科版选修3《核聚变》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科版选修3《核聚变》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b9d4fc9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f9.png)
教科版选修3《核聚变》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编写1.教学目标本次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核聚变的基本原理、重要意义和实际应用,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2.教学重点(1)核聚变的基本原理与过程;(2)核聚变在能源、军事和医学等方面的实际应用;(3)国家在核聚变领域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3.教学难点(1)核聚变的物理原理及实验方法;(2)核聚变与能源、环境等方面的关系。
4.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引入1.引入核聚变与核裂变的概念,引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核聚变内容。
2.展示慢化中子如何引发核聚变的实验过程,引导学生了解核聚变的科学基础。
第二部分:探究核聚变的基本原理1.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参与的方式,简单了解原子核与核力的基本概念。
2.介绍核聚变的基本原理和过程,让学生了解核聚变产生能量的原理。
3.辅以课件及图片演示,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核聚变的原理与过程。
第三部分:研究核聚变的实际应用1.介绍核聚变在能源、军事和医学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2.通过展示相关实验装置及相关应用案例,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核聚变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第四部分:探究核聚变在环境和国家发展中的作用1.介绍核聚变与能源、环境等方面的关系。
2.介绍当前国家在核聚变领域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3.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核聚变对人类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5.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讨论和小组合作。
6.教学时间2课时(90分钟)。
7.教学评价以学生讨论和小组合作成果为主,加以自我评价。
二、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了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和参与讨论。
通过引入实验装置及案例,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全面了解核聚变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
小组合作环节更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互相学习和共同进步。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因为此次教学涉及的内容较多,时间不够充裕,有些内容没有得到充分的阐述,需要加强训练和实践。
其次,课堂讨论环节的组织和引导还不够充分,需要更好的组织和引导。
教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5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教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5电子课本课件【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b8e021046529647d2628527f.png)
1 碰撞
教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5电子课本 课件【全册】
2 动量
教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5电子课本 课件【全册】
3 动量守恒定律
教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5电子课本 课件【全册】
4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教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5电子课本 课件【全册】
第二章 原子结构
教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5电子课本 课件【全册】
教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5电子课本 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61页 0157页 0177页 0227页 0277页 0350页 0379页 0400页 0475页 0534页 0593页
第一章 碰撞与动量守恒 2 动量 4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 电子 3 光谱 氢原子光谱 第三章 原子核 2 放射性 衰变 4 原子核的结合能 6 核聚变 第四章 波粒二象性 2 光电效应与光量子假说 4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高二物理 核力与结合能 重核裂变 轻核聚变
![高二物理 核力与结合能 重核裂变 轻核聚变](https://img.taocdn.com/s3/m/f77975ab87c24028905fc38b.png)
铀核裂变时如果生成物不同,释放 的能量也有差异。一个铀235核裂 变时释放的能量如果200MeV估算, 1kg铀235全部裂变时放出的能量 就相当于2800t标准煤完全燃烧时 释放的化学能!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切尔诺贝利事件
除核力外原子核内还存在自然界的第四种相互作用 弱相互作用(弱力) 弱力是引起β衰变,即中子-质子转变的原因 弱相互作用也是短程力,力程比强力更短,为10-18m,作用强度则比电 磁力小。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1.万有引力:引力主要在宏观和宇宙尺度上“独领风骚”。 2.电磁力:电磁力和万有引力都是“长程力”。
某些轻核能够结合 在一起,生成一个 较大的原子核,同 时放出大量的核能。 这种核反应叫做核 聚变。
在20世纪20年代末曾经引起 遐想:如果使较重的核分裂成 中等大小的核,或者把较小的 核合并成中等大小的核,核子 的比结合能都会增加,这样岂 不是可以释放能量供人使用? 前景的确诱人,但是怎样使原 子核发生分裂或者合并呢?这 在当时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
1938 年底,德国物理学家哈恩和他的助手斯特拉斯曼在用中子轰击铀核的实验 中发现,生成物中有原子序数为 56 的元素钡。 奥地利物理学家迈特纳和弗里施对此做出了解释:铀核在被中子轰击后分裂成 两块质量差不多的碎块。弗里施借用细胞分裂的生物学名词,把这类核反应定 名为原子核的裂变。
3.强相互作用:在原子核内,强力将核子束缚在一起。
4.弱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是引起原子核β衰变的原因。
中
子
实际存在的
数
原子核
问题:自然界中较轻的原子 核,质子数与中子数大致相
等,但对于较重的原子核,
最新教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5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最新教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5电子课本课件【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36aa90b810661ed9ac51f316.png)
第一章 碰撞与动量守恒
最新教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5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
1 碰撞
最新教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5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
2 动量
最新教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5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
3 动量守恒定律
最新教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5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
4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最新教科版高三物理新教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5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
1 电子
最新教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5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
2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最新教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5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
3 光谱 氢原子光谱
最新教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5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
4 玻尔的原子模型 能级
最新教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5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
最新教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5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71页 0119页 0178页 0234页 0330页 0402页 0430页 0474页 0551页 0553页 0636页
第一章 碰撞与动量守恒 2 动量 4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 电子 3 光谱 氢原子光谱 第三章 原子核 2 放射性 衰变 4 原子核的结合能 6 核聚变 第四章 波粒二象性 2 光电效应与光量子假说 4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5:《核聚变》课件2-新版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5:《核聚变》课件2-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f9417e13ccbff121dc36831a.png)
解析:选 B.由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判断产生的 新核是42He,其核反应方程式为21H+31H―→10n+42 He;由聚变反应中出现质量亏损可知,该反应放 出能量,B 选项正确.
聚变反应中核能的计算
例2 一个质子和两个中子聚变为一个氚核,已 知质子质量mH=1.0073 u,中子质量mn=1.0087 u, 氚核质量m=3.018 u. (1)写出聚变方程; (2)释放出的核能有多大? (3)平均每个核子释放的能量有多大?
【精讲精析】 由质量数守恒及核电荷数守 恒定律可得 X 为10n(中子),再根据质能方程可 得核反应放出的能量为反应前后质量亏损与 c2 的乘积,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变式训练 1 一个氘核(21H)与一个氚核(31H)发生聚 变,产生一个中子和一个新核,并出现质量亏
损.该聚变过程中( ) A.吸收能量,生成的新核是42He B.放出能量,生成的新核是42He C.吸收能量,生成的新核是32He D.放出能量,生成的新核是32He
中只占0.7%
在地球上的储量非 常丰富.1 L海水中大 约有0.03 g 氘,如果 用来进行热核反应 放出的能量约和燃
烧300 L汽油相当
可控性
速度比较容易进行人工 控制,现在的核电站还 目前,除氢弹以外, 都是用裂变反应释放核 人们还不能控制它
能
特 别 提 醒 : (1) 发 生 聚 变 反 应 的 主 线 : 轻 核 距 离 近——需要克服库仑斥力——需要足够的动能— —需要给核加热.
在相互碰撞中接近到可发生聚变反应的距离而 发生核反应. (2)氢弹是利用原子弹爆炸产生的超高温而引起 轻核的聚变,从而释放出更为巨大的能量,因 此氢弹的威力更大.
二、可控核聚变反应研究的进展
高中物理选修3-5核聚变ppt课件
![高中物理选修3-5核聚变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994bbc2998fcc22bcd10ddb.png)
氘、氚 聚变
引爆装置
氢弹爆炸形成的磨姑云
二、可控热核反应——核聚变的利用
可控热核反应将为人类提供巨大的能源,和平利用 聚变产生的核量是非常吸引人的重大课题,我国的 可控核聚变装置“中国环流器1号”已取得不少研 究成果.
热核反应和裂变反应相比较,具有许多优越性。 见教材P101
现在的技术还不能控制热核反应。 问题有: 1、热核反应的的点火温度很高; 2、如何约束聚变所需的燃料;
〓
聚变
〓
裂变
1 轻核的聚变(热核反应)
某些轻核能 够结合在一 起,生成一 个较大的原 子核,这种 核反应叫做 聚变。
轻核的聚变:
2 1
H 21 H23
He
01n
2 1
H
21H23
He
11H
2 1
H31H42
He01n
根据所给数据,计算下面核反应放出的能量:
2 1
H
31H42
He01n
氘核的质量:mD=2.014102u 氚核的质量:mT=3.016050u 氦核的质量:mα=4.002603u 中子的质量:mn=1.008665u
m mD mT (m mn ) 0.018884u
E mc2 0.01884931.5MeV
E 17.59MeV
发生聚变的条件:
使原子核间的距离达到10-15m 实现的方法有:
1、用加速器加速原子核; 不经济 2、把原子核加热到很高的温度;
108~109K 聚变反应又叫热核反应
弹体
三种炸药:
普通炸药
小 型
铀235
原
子
外壳 弹 2 1
H31H42
高中物理 第三章 原子核 3.6 核聚变 3.7 粒子物理学简介课件 教科版选修3-5.pptx
![高中物理 第三章 原子核 3.6 核聚变 3.7 粒子物理学简介课件 教科版选修3-5.pptx](https://img.taocdn.com/s3/m/a7be2f3faeaad1f347933f3b.png)
1
[目标定位] 1.知道什么是聚变反应,会计算核聚变中释放 的核能.2.知道热核反应,了解可控热核反应及其研究和发 展.3.了解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及粒子物理的发展史.
2
一、核聚变 1.定义:两个轻核结合成 较重 原子核的反应,轻核聚变必须在
高温下进行,因此又叫 热核反应 . 2.能量变化:轻核聚变后,平均结合能增加,反应中会释放能量. 3.核反应举例:21H+31H→ 42He +10n+17.6 MeV. 4.核反应条件:必须使它们的距离达到 10-15 m 以内,使核具
A.21H+13H→42He+10n 是聚变 B.29325U+10n→15440Xe+9348Sr+210n 是裂变 C.28286Ra→28262Rn+42He 是 α 衰变 D.2114Na→2142Mg+-10e 是裂变 答案 D
()
13
解析 A 选项中是两个质量较轻的核结合成了一个质量较重的 核,是聚变反应,故 A 选项正确;B 选项的核反应中是铀核捕获 中子裂变为两个(或更多)中等质量的核,并放出几个中子,是裂 变反应,故 B 选项正确;在 C 选项的核反应中没有中子的轰击自 发地放出了 α 粒子,是 α 衰变,C 选项是正确的;而 D 应是 β 衰 变,不正确;故答案为 D.
6
3.夸克模型 (1)夸克模型的提出:1964 年美国物理学家盖尔曼提出了强子 的夸克模型,认为强子是由 夸克 构成的. (2)分类:上夸克、下夸克、奇异夸克、粲夸克、底夸克、顶 夸克;它们带的电荷量分别为元电荷的 +23 或 -13 ,每种夸 克都有对应的 反夸克 . (3)意义:元电荷不再是电荷的 最小单位 ,即存在分数电荷. (4)夸克的“禁闭” 夸克不能以 自由 的状态单个出现,这种性质称为夸克的“禁 闭”.
高中物理选修3-5知识点
![高中物理选修3-5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7ffedaecf84b9d529ea7ac9.png)
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1.黑体:完全吸收入射各波长电磁波不反射2.热辐射现象:①任物在任℃都发射各种波长电磁波②辐射能量大小及波长分布与℃有关③既辐射也反射能量3.黑体辐射:①℃↑,黑体的辐射强度↑②℃↑,辐射强度极大值向波长短方移动4.能量子:①1900年普朗克②普`提振动的带电微粒的能量只是最小能量值ε的整数倍③ε=hν④h普朗克常量=6.63×10-34J·S ν频率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1.光电效应:照射金属光,使金属中的电子从表面逸出光电子:逸出电子勒纳德和汤姆孙等相继实验证实2.饱和电流:光色不变,入射光越强,饱和电流越大,单位时间内发射的光电子数越多3.遏止电压:使光电流减小到0的反向电压U c,光电子一定存在初速度满足12m e u c2=eU c颜色不同,频率不同,~不同4.光电子的能量只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5.截至频率(极限频率)νc不同金属截至~不同6.入射光频率<νc不发生光电效应7.瞬时性:当频率>νc,立即产光电流光电效应解释中的疑难1.逸出功W0:脱离做功最小值2.不同金属W0不同3.光↑,逸出电子数↑,光电流↑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1.光:一份一份的由一个个不可分割的ε组成2.频率为ν的光的能量子为hν,h为普朗克常量3.光子:光的能量子为hν4.金属电子吸一光子获能是hν,一部分克服金属的逸出功W0,剩下表现为逸出后电子的初动能E k即hν=E k+W0或E k=hν-W0(爱因斯坦光点效应方程)(W0交于负半轴)若E k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12m e u c2一个光子只给一个电子输能·爱因`表明:E k与入射光的频率ν有关hν>W0时,才有光电子逸出,νc=W0ℎ(光电效应截至频率)·电子一次性全吸能,不累能量时间,光电流几乎瞬时产生·同颜色(ν相同)的光,光较强时,包含光子数↑,照射金属产生光电子↑,饱和电流↑康普顿效应1.光的散射:在介质中与物质微粒相互作用,传播方向改变2.康普顿效应:散射X射线时,除与入射光波长λ0相同的成分,还有波长大于λ0的成分3.光电效应:光子具有能量康普顿效应:光子除了具有能量还具有动量光子的动量1.E=mc2E一定的能量m一定的质量2.光子的动量:p=ℎλλ波长h普朗克常量p动量【p=mc①ε=hf②ε=mc2③联解①②③得p=ℎλ】(f=ν=cλc光速f=ν频率)光的波粒二象性1.波粒二象性:光具有波动性+粒子性2.能量ε和动量p:描述物质的粒子性的重要物理量3.波长λ或频率ν:描述物质的波动性的典型物理量粒子的波动性1.德布罗意:①提出假设: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②德布罗意波(物质波、概率波):与实物粒子相联系的波2.概率波1.光的强弱对应光子数目:明纹处光子多,暗纹处光子少光子落在明纹处概率大,暗纹概率小2.光的波动性不是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是光子自身固有性质不确定性关系不确定性关系1.托马斯·杨和菲涅耳:光的波动说麦克斯韦:光的电磁理论爱因斯坦:光子理论第十八章原子结构电子的发现原子可以分割,由更小微粒组成电子的发现1.汤姆孙认为阴极射线是带电粒子流2.组成阴极射线的粒子为电子3.热离子发射:金属高温发射粒子现象4.密立根:电荷是量子化,任何带电体的电荷是e的整数倍e=1.602 177 33(49)×10-19C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汤姆孙:提出“枣糕模型”和“西瓜模型”α粒子散射实验1.α粒子:放射性物质(如铀和镭)发射出来快速运动粒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2.卢瑟福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α粒子散射实验)3.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原子核:原子中心一个很小的核原子全部的正电荷和质量集在此带负电电子在核外绕核旋转4.对α粒子散射实验数据分析:可估计原子核大小和正电荷数5.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英)汤姆孙:发现电子氢原子光谱光谱1.光谱:光栅或棱镜把各颜色光按波长展开,获光的波长(频率)+强度分布的记录2.线状谱:光谱有一条条的亮线3.连续光谱:非条,连在一起的光带例:炽热气体、液体及高温高压气体产生4.各原子发射光谱都是线状谱5.亮线:原子的特征谱线(元素发出多少频率的光,就吸收多少频率的光)。
19.7 核聚变 高中物理选修3-5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精品】 (2)
![19.7 核聚变 高中物理选修3-5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精品】 (2)](https://img.taocdn.com/s3/m/8d79c7a289eb172ded63b7bd.png)
7 核聚变★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聚变反应的特点及其条件.2.了解可控热核反应及其研究和发展.3.知道轻核的聚变能够释放出很多的能量,如果能加以控制将为人类提供广阔的能源前景。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培养他们归纳与概括知识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导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更加热爱科学、勇于献身科学。
2.认识核能的和平利用能为人类造福,但若用于战争目的将给人类带来灾难,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为人类早日和平利用核聚变能而作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重点聚变核反应的特点。
聚变反应的条件。
★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能源是推动科学技术和经济高速发展的动力保障,需求正在急剧增加。
煤、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不可再生,使资源日益枯竭,而且给地球带来了巨大的污染,这些因素促使人们更加重视寻找洁净的、可持续发展的新能源。
近年来,核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倍受人们关注,核反应有些释放能量,有些吸收能量,人们想利用核能,当然必须选那些释放核能的核反应。
什么样的核反应能释放核能呢?利用天然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行吗?例如:U238在α衰变时放出的α粒子具有4.18MeV 的能量,但它的半衰期很长,达4.49亿年,衰变非常缓慢,功率太小。
利用人工核转变行吗?例如:M n C He Be 6.5101264294++→+M n He n Be 8.431421063++→+但粒子击中原子核的概率太低,只有百万分之一、二。
实在得不偿失!有哪些核反应才真正具有实用价值呢?那么如何获得核能呢?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是获得核能的两个重要途径。
这节课我们学习轻核的聚变。
轻核聚变:核物理中把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释放出核能的反应,称为聚变。
三、轻核聚变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下列问题:(1)是否任意核聚变在一起都释放出能量?为什么?(2)什么叫轻核的聚变?(3)发生轻核聚变的条件是什么?结合裂变知识,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不是任意核聚变在一起都能释放能量。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5:《核聚变》学案-新版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5:《核聚变》学案-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5625933af18583d049645938.png)
3.6《核聚变》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聚变反应的特点及其条件;
(2)了解可控热核反应及其研究和发展;
(3)知道轻核的聚变能够释放出很多的能量,如果能加以控制将为人类提供广阔的能源前景。
学习重点:聚变核反应的特点。
聚变反应的条件。
预习巩固
1.氘和氚发生聚变反应的核反应方程式是21H+31H→42He+10n+17.6MeV,若
有2g氘和3g氚全部发生聚变,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释放的能量是()
A.N A×17.6MeV
B.5N A×17.6MeV
C.2N A×17.6MeV
D.3N A×17.6MeV
解析由核反应方程可知1个氘核和1个氚核聚变成氦核时放出17.6MeV 能量和1个中子,则1 mol的氘和1mol氚全部聚变成1mol氦核时释放的能量为ΔE=N A×17.6MeV.
答案 A
2.为应对能源危机和优化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比重,我国制定了优
先选择核能,其次加快发展风电和再生能源的政策,在《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中要求2020年核电运行装机总容量达到4 000万千瓦的水平,请根据所学物理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核能发电对环境的污染比火力发电要小
B.核能发电对环境的污染比火力发电要大
C.所有核电站都只利用重核裂变释放大量的原子能
D.既有重核裂变,又有轻核聚变释放大量的原子能
解析目前核电站都用核裂变,其原料是铀,且核裂变在核反应堆中应用的是比较清洁的能源,故A、C正确,B、D错.
答案AC。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5:《核聚变》教案-新版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5:《核聚变》教案-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78538364ee06eff9aef807ed.png)
3.6《核聚变》教案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聚变反应的特点及其条件;(2)了解可控热核反应及其研究和发展;(3)知道轻核的聚变能够释放出很多的能量,如果能加以控制将为人类提供广阔的能源前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培养他们归纳与概括知识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导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更加热爱科学、勇于献身科学;(2)认识核能的和平利用能为人类造福,但若用于战争目的将给人类带来灾难,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为人类早日和平利用核聚变能而作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重点:聚变核反应的特点。
聚变反应的条件。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可供实物投影、放像、课件播放等。
(一)引入新课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到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我国仅用了两年零八个月。
前苏联用了四年,美国用了7年。
氢弹爆炸释放核能是通过轻核的聚变来实现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聚变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1、聚变及其条件提问:什么叫轻核的聚变?(两个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这样的反应叫做聚变)提问:为什么轻核的聚变反应能够比重核的裂变反应释放更多的核能?(因为较轻的原子核比较重的原子核核子的平均质量更大,聚变成质量较大的原子核能产生更多的质量亏损,所以平均每个核子释放的能量就更大)归纳补充:(1)氢的聚变反应:223123411H+1H→1He+1H+4 MeV、1H+1H→2He+0n+17.6 MeV(2)释放能量:ΔE=Δmc2=17.6 MeV,平均每个核子释放能量3 MeV以上,约为裂变反应释放能量的3~4倍提问:请同学们试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说明核聚变发生的条件?结论:微观上:参与反应的原子核必须接近到原子核大小的尺寸范围,即10-15 m,要使原子核接近到这种程度,必须使它们具有很大的动能以克服原子核之间巨大的库仑斥力。
高中物理第三章6核聚变课件教科版选修3_5
![高中物理第三章6核聚变课件教科版选修3_5](https://img.taocdn.com/s3/m/664630dbd4d8d15abe234ea5.png)
的能量,其中20亿分之一左右的能量被地球接收.
1.热核反应 (1)定义:把轻原子核聚合成较重原子核的反应称为聚变反应.轻 核聚变反应必须在高温下进行,因此又叫热核反应. (2)核反应举例:12H+13H→ 24He+10n (3)特点:在消耗相同质量的核燃料时,核聚变反应比重核裂变反 应能释放更多的能量;核聚变反应没有放射性废料产生;核聚变反 应所用的燃料储量丰富.热核反应一旦发生,就不再需要外界给它 能量,靠自身就可以使反应进行下去. 2.可控核聚变反应研究的进展 受控聚变情况下释放能量的装置,称为聚变反应堆.20世纪下半 叶,聚变能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一种称作托卡马克受控热核 反应的研究领先于其他途径. 核聚变是一种安全、不产生放射性物质、原料成本低廉的能源, 是人类未来能源的希望.
1.核聚变 (1)聚变发生的条件 要使轻核聚变,必须使轻核接近核力发生作用的距离10-15 m,这要 克服电荷间强大的斥力作用,要求使轻核具有足够大的动能.要使 原子核具有足够大的动能,就要给它们加热,使物质达到几百万开 尔文的高温. (2)轻核聚变是放能反应 从比结合能的图线看,轻核聚变后比结合能增加,因此聚变反应 是一个放能反应.
6 核聚变
1.知道轻核的聚变反应. 2.知道热核反应,关注受控聚变反应研究的发展. 3.了解物理学是怎样解释恒星的演化的.
如图所示,太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无可替代的,它提供给地球 足够的能量,如果说太阳一旦没有了,那么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将 随之消失.那么,太阳的巨大能量来源于什么呢?
你知道这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吗? 提示:太阳的巨大能量就是核聚变产生的.几十亿年来,太阳每秒
(3)核聚变的特点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5:《核聚变》课件1-新版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5:《核聚变》课件1-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920b9b1ae2bd960591c6771a.png)
D.29328U→29324U→29304Th+42He
解析 因为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叫聚变.此题关键在一个
“聚”字,暗示变化之前至少有两种核,四个选项中只有 B
项符合要求.
答案 B
原料的蕴 藏量
主要原料是氘非常丰富.1
储量有限,尤其用于核 L海水中大约有0.03 g氘
裂变的铀235在铀矿石中 ,如果用来进行热核反
只占0.7%
应放出的能量约和燃烧
300 L汽油相当
可控性
速度比较容易进行人工 控制,现在的核电站还 都用裂变反应释放核能
目前,除氢弹以外,人 们还不能控制它
6 核聚变
1.了解聚变反应的特点及其条件; 2.了解可控热核反应及其研究和发展; 3.知道轻核的聚变能够释放出很多的能量,如果能加以控制将为
人类提供广阔的能源前景; 4.了解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及粒子物理的发展史.
一、核聚变 定义:两个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轻核聚变必须在高温下 进行,因此又叫热核反应 . 能量变化:轻核聚变后,平均结合能 增加 ,反应中会 释放 能量. 核反应举例:21H+13H→ 42He +10n+17.6 MeV. 核反应条件:必须使它们的距离达到 10-15 m 以内,使核具有 足够的 动能 ,轻核才能够发生聚变.
热核反应的两种方式: 爆炸式热核反应和受控式热核反应. 聚变与裂变的对比
反应方式 比较项目
重核裂变
轻核聚变
放能原理
重核分裂成两个或多个 中等质量的原子核放出 核能
两个轻核结合成质量较 大的原子核放出核能
聚变反应比裂变反应平均每个核子放出的能量大 放能多少
约要大3~4倍
核废料 处理难度
聚变反应的核废料处理要比裂变反应简单得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三)核聚变
1.发生热核反应的办法有( )
A.用中子轰击
B.保持室温环境、增大压强
C.把物体加热到几百万摄氏度以上
D.用γ光子照射
解析:选C 要发生热核反应,必须使轻核接近核力发生作用的距离10-15m,这就要求原子核应具有足够的动能,方法是给原子核加热,使其达到几百万摄氏度的高温。
2.关于轻核聚变释放核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次聚变反应一定比一次裂变反应释放的能量多
B.聚变反应比裂变反应每个核子释放的平均能量大
C.聚变反应中粒子的比结合能变小
D.聚变反应中由于形成质量较大的核,故反应后质量增加
解析:选B 在一次聚变反应中释放的能量不一定比裂变反应多,但平均每个核子释放的能量一定大,故A错误,B正确;由于聚变反应中释放出巨大能量,则比结合能一定增加,质量发生亏损,故C、D错误。
3.科学家发现在月球上含有丰富的32He(氦3),它是一种高效、清洁、安全的核聚变燃料,其参与的一种核聚变反应的方程式为32He+32He―→211H+42He。
关于32He聚变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聚变反应不会释放能量
B.聚变反应产生了新的原子核
C.聚变反应没有质量亏损
D.目前核电站都采用聚变反应发电
解析:选B 聚变反应时将质量较小的轻核聚变成质量较大的核,聚变过程会有质量亏损,要放出大量的能量,但目前核电站都采用铀核的裂变反应。
4.现有三个核反应:
①2411Na―→2412Mg+0-1e
②235 92U+10n―→141 56Ba+9236Kr+310n
③21H+31H―→42He+10n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裂变,②是β衰变,③是聚变
B.①是聚变,②是裂变,③是β衰变
C.①是β衰变,②是裂变,③是聚变
D.①是β衰变,②是聚变,③是裂变
解析:选C ①中的0-1e是β粒子,故发生的是β衰变,②是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是裂变,③
是典型的聚变,所以C 正确。
5.[多选]下列关于聚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要使聚变产生,必须克服库仑斥力做功
B .轻核聚变需几百万摄氏度的高温,因此聚变又叫做热核反应
C .原子弹爆炸能产生几百万摄氏度的高温,所以氢弹利用原子弹引发热核反应
D .太阳和许多恒星内部都在激烈地进行着核裂变反应
解析:选ABC 轻核聚变时,要使轻核之间距离达到10-15 m ,所以必须克服库仑斥力做功,A 正确;原子核必须有足够的动能,才能使它们接近到核力能发生作用的范围,实验证实,原子核必须处在几百万摄氏度下才有这样的能量,这样高的温度通常利用原子弹爆炸获得,故B 、C 正确;在太阳内部或其他恒星内部都存在着热核反应,D 错误。
6.一个氘核和一个氚核经过核反应后生成氦核和中子,同时放出一个γ光子。
已知氘核、氚核、中子、氦核的质量分别为m 1、m 2、m 3、m 4,普朗克常量为h ,真空中的光速为c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个核反应是裂变反应
B .这个反应的核反应方程是21H +31H→42He +21
0n +γ
C .辐射出的γ光子的能量E =(m 3+m 4-m 1-m 2)c 2
D .辐射出的γ光子在真空中的波长λ=h m 1+m 2-m 3-m 4c 解析:选D 一个氘核和一个氚核经过核反应后生成一个氦核和一个中子,这是核聚变反应,A 、B 选项错误。
核反应的质量亏损Δm=m 1+m 2-m 3-m 4,辐射出的γ光子的能量
E =(m 1+m 2-m 3-m 4)c 2
,C 选项
错误,γ光子在真空中的频率ν=E h ,波长λ=c ν=ch E =ch m 1+m 2-m 3-m 4c 2=h m 1+m 2-m 3-m 4c
,D 选项正确。
7.EAST 装置是中国耗时8年、耗资2亿元人民币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而成的,它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建成并真正运行的全超导非圆截面核聚变实验装置。
已知两个氘核聚变生成一个氦-3和一个中子的核反应方程是
221H ―→32He +10n +3.26 MeV
若有2 g 氘全部发生聚变,则释放的能量是(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
A .0.5×3.26 MeV
B .3.26 MeV
C .0.5N A ×3.26 MeV
D .N A ×3.26 MeV 解析:选C 根据核反应方程可知,两个氘核聚变释放的能量为3.26 MeV ,那么2 g 氘核(即1 mol 氘核)聚变释放的能量为0.5N A ×3.26 MeV,所以C 正确。
8.已知一个氢原子的质量为1.6736×10
-27 kg ,一个锂原子的质量为11.6505×10-27 kg ,一个氦原子的质量为6.6467×10-27 kg 。
一个锂核受到一个质子轰击变为2个α粒子,核反应方程为1
1H +73Li ―→242He 。
根据以上信息,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题中所给的核反应属于α衰变
B .题中所给的核反应属于轻核聚变
C .根据题中信息,可以计算核反应释放的核能
D .因为题中给出的是三种原子的质量,没有给出核的质量,故无法计算核反应释放的核能
解析:选C 核反应类型是人工核转变,A 、B 两项均错误,反应前一个氢原子和一个锂原子共有8个核外电子,反应后两个氦原子也是共有8个核外电子,因此只要将一氢原子和一个锂原子的总质量减去两个氦原子的质量,得到的恰好是反应前后核的质量亏损,电子质量自然消掉。
由质能方程ΔE=Δmc 2可以计算释放的核能,C 选项正确。
9.质子、中子和氘核的质量分别为m 1、m 2和m 3,当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结合成氘核时,释放的能量是(c 表示真空中的光速)( )
A .(m 1+m 2-m 3)c
B .(m 1-m 2-m 3)c
C .(m 1+m 2-m 3)c 2
D .(m 1-m 2-m 3)c 2 解析:选C 根据质量方程ΔE=Δmc 2知,核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能量等于质量的减少量与光速c 平方
的乘积,C 正确,A 、B 、D 错误。
10.关于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子、质子和中子是组成物质的不可再分的最基本的粒子
B .强子都是带电的粒子
C .夸克模型是探究三大类粒子结构的理论
D .夸克模型说明电子电荷不再是电荷的最小单位
解析:选D 由于质子、中子是由不同夸克组成的,它们不是最基本的粒子,不同夸克构成不同的强子,有的强子带电,有的强子不带电,故A 、B 错误;夸克模型是研究强子结构的理论,不同夸克带电不
同,分别为+23e 和-e 3
等,说明电子电荷不再是电荷的最小单位,故C 错误,D 正确。
11.我国自行设计并研制的“人造太阳”——托卡马克实验装置运行获得重大进展,这标志着我国已经迈入可控热核反应领域先进国家行列,如图所示。
该反应所进行的聚变过程是21H +31H→42He +1
0n ,反应原料氘(21H)富存于海水中,而氚(31H)是放射性元素,自然界中不存在,但可以通过中子轰击锂核(63Li)的人工核转变得到。
(1)请把下列用中子轰击锂核(63Li)产生一个氚核(31H)和一个新核的人工核转变方程填写完整:______+10n→______+31H 。
(2)在(1)中,每产生1 g 氚的同时有多少个63Li 核实现了核转变?(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取6.0×1023 mol -1)
(3)一个氚核和一个氘核发生核聚变时,平均每个核子释放的能量为5.6×10-13 J ,求该核聚变过程中的质量亏损。
解析:(1)核反应方程为:63Li +10n→42He +31H 。
(2)因为1 g 氚为13 mol ,根据核反应方程,实现核转变的63Li 也为13
mol ,所以有2.0×1023个63Li 实现了核转变。
(3)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ΔE=Δmc 2,核聚变反应中有5个核子参加了反应,所以质量亏损为Δm =3.1×10-29 kg 。
答案:(1)63Li 42He (2)2.0×1023个
(3)3.1×10
-29 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