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基本理论

合集下载

产业链是什么

产业链是什么

产业链是什么?产业链研究分析报告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

产业链是一个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的概念。

这四个维度在相互对接的均衡过程中形成了产业链,这种“对接机制”是产业链形成的内模式,作为一种客观规律,它像一只“无形之手”调控着产业链的形成。

产业链的本质是用于描述一个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企业群结构,它是一个相对宏观的概念,存在两维属性:结构属性和价值属性。

产业链中大量存在着上下游关系和相互价值的交换,上游环节向下游环节输送产品或服务,下游环节向上游环节反馈信息。

产业链的内涵研究(1)产业链是产业层次的表达;(2)产业链是产业关联程度的表达;(3)产业链是资源加工深度的表达;(4)产业链是满足需求程度的表达;产业链是对产业部门间基于技术经济联系,而表现出的环环相扣的关联关系的形象描述。

区域产业链条则将产业链的研究深入区域产业系统内部,分析各产业部门之间的链条式关联关系,探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产业的分工合作、互补互动、协调运行等问题。

在经济实践中不少地区也在进行产业链构建与延伸的积极尝试。

产业链的分析方法产业链分析主要是用于分析业间差异(不同行业或不同业务的价值差异),帮助企业找到富有价值与发展前景的具体业务。

产业链的定性分析方法主要是迈克尔·波特的五种力量竞争模型,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是产业链利润>利润结构分析。

产业链上下游对行业的影响各个行业有区别:任何一个行业的兴衰,都离不开上下游行业的效应影响。

通常,当产业链还不够成熟,各环节、各链条之间的界线还不够清晰时,由一个公司主导进行链条整合,效率是最高的。

也就是说,行业的龙头企业在本产业还不成熟时,最好的运营策略就是自己覆盖全部产业链。

产业链与供应链的区别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供应链的概念是从扩大的生产(ExtendedProduction)概念发展而来的;构成不同:产业链是一个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的概念;供应链的定义为“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商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供应链现如今主要在电子商务方面应用广泛。

产业链的理论渊源与研究现状综述

产业链的理论渊源与研究现状综述

2、2农业产业链管理的模式及其 影响因素
农业产业链管理模式主要分为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和农民合作组织主导 型三种。政府主导型模式以政府为主导,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手段推动农 业产业发展;企业主导型模式以企业为主体,通过投资、并购等方式整合农业产 业链;农民合作组织主导型模式以农民合作组织为主体,通过联合经营、技术指 导等方式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刘, 2024)。
农业产业链管理是指通过整合产业链条上的各个环节,包括农业生产、加工、 流通、销售等,实现农业产业的整体优化和效益最大化(张, 2022)。农业产业 链管理主要包括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加工管理、农产品流通管理和农产品销售 管理等方面。
其中,农业生产管理是整个农业产业链的基础,农产品加工管理是提高农产 品附加值的关键环节,农产品流通管理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农产品销售管 理则是实现农产品价值的重要环节(王, 2023)。
未来研究方向应包括:一是拓展研究视角,从多维度分析农业产业链管理的 内在机制与外在影响;二是加强研究方法的创新和应用,采用精细化研究方法深 入挖掘农业产业链管理中的复杂现象和问题;三是加强实践探索的深度和广度, 总结提炼更多典型案例,为农业产业链管理的推广应用提供借鉴参考。
终身教育是指一个人在一生中持续不断地学习和接受教育的过程。这种教育 形式的意义在于提高个人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提升生活质量,以及促进社会的发 展和进步。本次演示将探讨终身教育的起源、演变及现状,并分析其理论和实践, 以期为终身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建议。
三、终身教育的演变与现状
1、终身教育的演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终身教育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演变历程。在欧洲,瑞典、丹 麦等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就建立了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而在美国,虽然终身教 育理念传入较晚,但发展迅速,现已成为全球终身教育的领导者之一。

产业链简介及详细资料

产业链简介及详细资料

产业链简介及详细资料内涵(1)产业链是产业层次的表达;(2)产业链是产业关联程度的表达;(3)产业链是资源加工深度的表达;(4)产业链是满足需求程度的表达产业链是对产业部门间基于技术经济联系,而表现出的环环相扣的关联关系的形象描述。

区域产业链条则将产业链的研究深入区域产业系统内部,分析各产业部门之间的链条式关联关系,探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产业的分工合作、互补互动、协调运行等问题。

在经济实践中不少地区也在进行产业链构建与延伸的积极尝试。

类型产业链分为狭义产业链和广义产业链。

狭义产业链是指从原材料一直到终端产品制造的各生产部门的完整链条,主要面向具体生产制造环节;广义产业链则是在面向生产的狭义产业链基础上尽可能地向上下游拓展延伸。

产业链向上游延伸一般使得产业链进入到基础产业环节和技术研发环节,向下游拓展则进入到市场拓展环节。

产业链的实质就是不同产业的企业之间的关联,而这种产业关联的实质则是各产业中的企业之间的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形成随着技术的发展,迂回生产程度的提高,生产过程划分为一系列有关联的生产环节。

分工与交易的复杂化对使得在经济中通过什么样的形式联结不同的分工与交易活动成为日益突出的问题。

企业组织结构随分工的发展而呈递增式增加。

因此,搜寻一种企业组织结构以节省交易费用并进一步促进分工的潜力,相对于生产中的潜力会大大增加(姚小涛,席酉民,2002年)。

企业难以应付越来越复杂的分工与交易活动,不得不依靠企业间的相互关联,这种搜寻最佳企业组织结构的动力与实践就成为产业链形成的条件。

如图所示,产业链的形成首先是由社会分工引起的,在交易机制的作用下不断引起产业链组织的深化。

在图中,C1、C2、C3表示社会分工的程度,其中,C3>C2>C1表示社会分工程度的不断加深;A1、A2、A3表示市场交易的程度,A3>A2>A1表示市场交易程度的不断加深;B1、B2、B3表示产业链的发展程度,其中,B3>B2>B1表示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和产业链形式的日益复杂化。

产业链理论

产业链理论

产业链理论一、产业链模型介绍1、产业链模型概述所谓产业链是指围绕着核心企业及其关联企业而形成的一种网络结构,它反映了价值增值活动的空间集聚,以及与之相关的纵向与横向的关联关系。

同时也是指出了创造增加价值的来源和渠道,是一种市场战略的有效工具。

通过对产业链的定义可以看出,它主要强调了产业链的纵向关系。

产业链由多个环节组成,我们不仅可以从这些环节的产值大小看出每一环节的重要性,而且还可以从链条上下游企业数量的多少等方面判断出这个链条的发展情况。

产业链一般具有如下特点:(1)自顶向下的产业链;(2)循环型的产业链;(3)内外部经济性的产业链;(4)低价格弹性的产业链。

2、产业链的基本类型产业链按其纵向延伸程度,一般可分为完全型产业链、准完全型产业链、半完全型产业链和不完全型产业链四种类型。

一、产业链模型介绍1、产业链模型概述所谓产业链是指围绕着核心企业及其关联企业而形成的一种网络结构,它反映了价值增值活动的空间集聚,以及与之相关的纵向与横向的关联关系。

同时也是指出了创造增加价值的来源和渠道,是一种市场战略的有效工具。

通过对产业链的定义可以看出,它主要强调了产业链的纵向关系。

产业链由多个环节组成,我们不仅可以从这些环节的产值大小看出每一环节的重要性,而且还可以从链条上下游企业数量的多少等方面判断出这个链条的发展情况。

产业链一般具有如下特点:(1)自顶向下的产业链;(2)循环型的产业链;(3)内外部经济性的产业链;(4)低价格弹性的产业链。

2、产业链的基本类型产业链按其纵向延伸程度,一般可分为完全型产业链、准完全型产业链、半完全型产业链和不完全型产业链四种类型。

(一)完全型产业链模型。

在完全型产业链中,企业间的纵向联系不仅表现为投入产出的关系,而且表现为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完全型产业链的特点是企业数目较多,规模较大,并且相互作用的密切程度很高。

生产商→经销商→零售商→消费者这条链,最上游是产品制造商,通过零售商到达消费者。

产业链竞争力理论研究

产业链竞争力理论研究

产业链竞争力理论研究产业链竞争力理论研究是一个关于产业链竞争力的理论研究领域。

产业链竞争力是指一个产业链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能力。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和全球化竞争的加剧,产业链竞争力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产业链竞争力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一、理论研究1. 产业链概念产业链是指从原材料供应商到最终消费者之间,经过多个环节进行加工、生产、分销等活动的一系列企业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的关系网络。

2. 产业链竞争力概念产业链竞争力是指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在全球范围内与其他同类或相关行业企业进行比较时所表现出来的综合实力和优势。

3. 影响因素影响一个产业链竞争力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供应商能力、生产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市场需求等。

其中,供应商能力是产业链竞争力的基础,生产技术水平是核心竞争力,产品质量和市场需求是市场竞争力。

4. 提升产业链竞争力的方法提升产业链竞争力的方法包括技术创新、品牌建设、供应链优化、市场拓展等。

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品牌建设可以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份额,供应链优化可以降低成本和提高响应速度,市场拓展可以扩大销售规模。

二、实践研究1. 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相关部门提出的一个重要战略,旨在通过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来提升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该战略重点关注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领域,在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注重加强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协同合作。

2. 电子信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是一个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行业。

在电子信息产业中,硬件生产商、软件开发商、互联网服务商等企业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仍然面临着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方面的挑战。

3. 汽车产业汽车产业是一个典型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行业。

在汽车产业中,汽车制造商、零部件供应商、销售渠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仍然面临着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方面的挑战。

001-产业链理论

001-产业链理论

一、产业链理论1、产业链内涵产业链(Industry Chain)被认为是一个十分传统的概念,早在1958年赫希曼就在《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从产业的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的角度论述了产业链的概念啊1。

但随着供应链、价值链等理论的兴起与运用,产业链相对弱化。

据蒋国俊考证:最早提出“产业链”一词的是我国学者姚齐源、宋武生于1985年发表的“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实现模式——区域市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产业链是比较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概念191。

产业链指的是以某项核心技术或工艺为基础,以提供能满足消费者某种需要的效用系统为目的,具有相互衔接关系的企业集合。

产业链内涵包括三个方面:首先,产业链是一种相关资源的组合;其次,这种组合不是无序的,而是要求围绕着某项核心价值或技术来加以优化和提升:其三,对于产业链是否优化的判别标准应是着眼于是否最大限度地实现其资源的全部价值,即优化的标准是着眼于“结构”和“动态”,它的讨论对象是“环节”而不是“点”n引。

产业链的四个基本特征:(1)与一般的供应链不同,它是特定的产业群聚区内相关企业的集合,并同群聚区内的政府及其他重要相关机构有密切的联系;(2)与一般的市场交易关系不同,产业链中的企业相互I’日J是一种长期的战略联盟关系;(3)与通过各种途径实现的纵向一体化不同,产业链是独立企业间的联合;(4)与各种松散的企业联合不同,产业链中的企业联盟在各方承诺的关键性领域中能像单一的公司那样运作…1。

2、产业链构建机制产业链的构建包括接通产业链和延伸产业链两个层面的内涵。

接通产业链是指将一定地域空间范围内的断续的产业部门(通常是产业链的断环和孤环形式)借助某种产业合作形式串联起来;延伸产业链则是将一条既已存在的产业链尽可能地向上下游拓深延展¨引。

产业链中断会造成上下游企业供应不配套而导致的产业资源损失。

我国市场化改革后,产业结构调整效果不够理想的很大原因在于没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使得产业结构调整只是站在表层现象,没有探索出产业链内在的联系形态和联系机制n2l。

产业链理论

产业链理论

产业链理论1、概念产业链是一个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的概念。

这四个维度在相互对接的均衡过程中形成了产业链这种“对接机制”是产业链形成的内模式,作为一种客观规律,它像一只“无形之手”调控着产业链的形成。

产业链的本质是用于描述一个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企业群结构,它是一个相对宏观的概念,存在两维属性:结构属性和价值属性。

产业链中大量存在着上下游关系和相互价值的交换,上游环节向下游环节输送产品或服务,下游环节向上游环节反馈信息。

我国现有产业链条:自然资源产业—般加工产业—机械制造产业—高科技产业2、概念分解2.1 价值链(value chain)最早是由麦克.波特(Porter,1985)在分析公司行为和竞争优势时提出并应用的。

他认为公司的价值创造过程主要由基本活动(含生产,营销,运输和售后服务等)和支持性活动(含原材料供应,技术,人力资源和财务等)两部分组成,这些活动房在公司价值创造过程中是相互联系的,由此构成公司价值创造的行为链条,这一链条称之为价值链。

(摘自《产业链基本理论》)2.1.1微笑曲线微笑嘴型的一条曲线,两端朝上,在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两端,设计和销售,处于中间环节的制造附加值最低。

微笑曲线中间是制造;左边是研发,属于全球性的竞争;右边是营销,主要是当地性的竞争。

当前制造产生的利润低,全球制造也已供过于求,但是研发与营销的附加价值高,因此产业未来应朝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展,也就是在左边加强研展创造智慧财产权,在右边加强客户导向的营销与服务。

如下图所示:2.2产业链中的上中下游产业企业:上游产业企业掌握了核心技术或是关键生产环节而成为了行业发展的领导企业(战略环节)。

同时上游企业具备自主开发能力和完整的销售网络,是整个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属于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企业,其产品附加值高,获利空间大,通常占有全行业利润的60%。

中游产业企业引进、并吸收上游产业企业的技术,并根据特定市场进行产品定制,属于生产制造环节,中游产业企业只是参与产品附加值分配,利润比上游低,一般占有全行业利润的30%。

关于产业链的理论知识

关于产业链的理论知识

关于产业链的理论知识(钢铁产业链)一、什么叫产业链:既从一种或几种资源通过若干产业层次不断向下游产业转移直至到达消费者的路径。

产业链有四个内涵:1,产业链是产业层次的表达。

2,产业链是关联程度的表达。

3,产业链是资源加工程度的表达。

4、产业链是满足供需程度的表达。

二、钢铁行业产业链的表现形式:铁矿石开采→加工精选→造块、团球→筛分入炉→炼铁→炼钢→轧制→营销储运→用户。

铁矿石部分一、铁矿石概念、铁矿石的类型、性质、资源分布情况;1、铁矿石是矿石的一种,是冶炼不同牌号生铁的主要原料。

从理论上讲,凡是含有铁成分的矿石都叫铁矿石。

只不过在于其含铁量多少。

也就是‘品位’的高低,有无开采价值而已。

(品位:铁矿石含铁量的百分数)铁矿石理论含铁量70%以上称为富铁矿,低于70%为贫矿。

我国铁矿石的特点是大部分为贫矿,其含铁量在23%-65%之间。

富矿较少,已知在海南省石碌镇储有高品位的赤铁矿。

该矿精选后可直接入炉炼铁。

2、铁矿石有四个品种(1)磁铁矿:理论含铁量72.4%。

显著特征具有强磁性。

颜色及条纹为黑色。

(2)赤铁矿:颜色为暗红色,理论含铁量70% 。

特点是含有害杂质硫、磷较少。

(3)褐铁矿:颜色为暗红或黄褐色。

含水较多,含铁量一般为55.2%-66.1%。

有的含磷较高。

(4)菱铁矿:颜色有灰、浅黄、褐色。

理论含铁量48.2%。

含硫低,含磷高。

脉石以碱性氧化物为主,还原性较好。

3、铁矿石的性质:铁矿石分碱性矿石和酸性矿石,大家知道:铁矿石中不仅含铁,还含有益元素和有害杂质,脉石就是其中不含铁成分的化合物。

脉石中所含的Si02;A12O3;Ca0;Mg0.决定着矿石的性质。

Si02/A1203成分高,判定为酸性铁矿石,Ca0/Mg0成分高则判定为碱性矿石。

4、资源分布情况:我国铁矿石资源主要集中在辽宁、河北、山西、内蒙、四川等地。

辽宁地区铁矿石主要供鞍钢、本钢、凌钢使用,一小部分流向河北、北京等地。

鞍钢所辖弓长岭铁矿、寒岭矿区,矿石年产量高达千万吨。

产业链研究框架

产业链研究框架

产业链研究框架引言:产业链是指由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制造商、分销商和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一系列相互依赖的经济活动环节。

通过研究产业链,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一个产业的运作机制、产业参与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每个环节的价值创造和竞争优势。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产业链研究框架,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产业链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一、产业链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1 产业链的定义:产业链是指一个产品或服务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消费的全过程,涵盖了多个环节和参与者。

1.2 产业链的分类:根据价值链的理论,产业链可以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环节。

上游环节包括原材料供应商和生产制造商,中游环节包括零售商和批发商,下游环节包括最终消费者。

二、产业链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1 目的:产业链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分析产业链中各环节的关系和价值创造方式,从而找到产业链中的瓶颈和机会。

2.2 意义:产业链研究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自身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和角色,制定战略决策,提高竞争力。

三、产业链研究的方法和步骤3.1 数据收集: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包括行业报告、企业年报、市场调研等,了解产业链中各参与者的数量、地位和业务范围。

3.2 参与者分析:对产业链中的各参与者进行分析,包括企业规模、技术实力、市场份额等,以及各参与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和竞争关系。

3.3 价值链分析:通过分析产业链中各环节的价值创造方式和利润分配,了解产业链中的价值链和利润链。

3.4 竞争分析:对产业链中的竞争态势进行分析,包括竞争对手的数量、产品差异化程度、市场份额等,以及竞争对手的战略和动态。

3.5 SWOT分析:通过分析产业链中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找到产业链中的战略机会和挑战。

3.6 战略规划:根据产业链研究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战略规划,包括产品创新、渠道拓展、合作伙伴选择等,以提高企业在产业链中的竞争力。

四、案例分析:以汽车产业链为例4.1 数据收集:收集汽车产业链相关的行业报告、企业年报、市场调研等数据。

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创新链概念及案例

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创新链概念及案例

一、概述2、产业链的概念3、产业链的重要性4、产业链的发展历程5、产业链的案例分析6、产业链的未来趋势7、总结与展望概述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和创新链,这些概念在当今的商业和经济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们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现代企业发展的核心。

本文将聚焦于这些概念,深入探讨它们各自的含义、通联以及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希望能够为读者带来新的启发和思考。

产业链的概念产业链是指从原材料生产到最终消费品生产的全过程。

它涵盖了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产品组装、市场销售等全方位的环节。

产业链通常包括上游产业链和下游产业链两部分,上游产业链主要指与原材料相关的环节,而下游产业链则主要指与产品销售相关的环节。

产业链的概念体现了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在其中不同企业通过协同合作,共同完成产品生产和价值创造的过程。

产业链的重要性产业链在现代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仅是一个产品生产的过程,更是企业之间合作与竞争的评台。

产业链上的企业通过资源整合、技术创新,共同推动着整个产业的发展。

产业链的延伸也为用户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选择,推动了市场的多元化和竞争性。

产业链的健康发展是整个产业发展的基石。

产业链的发展历程产业链的概念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

当时,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提出了价值链的理论,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源。

此后,产业链的概念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并逐渐演化为今天的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等多元概念。

这些概念的提出不仅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学术研究和管理实践带来了新的动力。

产业链的案例分析以阿里巴巴为例,它通过打通供应链、价值链和创新链,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电商生态圈。

在供应链方面,阿里巴巴通过建立全球采购体系,打通了各类商品的采购渠道,降低了采购成本;在价值链方面,阿里巴巴借助技术和数据优势,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数字化转型的解决方案,提升了它们的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在创新链方面,阿里巴巴通过投资孵化、技术研发等方式,不断推动着电商行业的创新和升级。

产业链大纲

产业链大纲

产业链大纲
产业链金融
第一章产业链概述
第二章产业链与供应链及其他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供应链金融
第四章农业产业链融资
第一章产业链概述
一、什么是产业
广义上看,产业指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

从生产到流通、服务以至于文化、教育,大到部门,小到行业都可以称之为产业。

从狭义上看,由于工业在产业发展中占有特殊位置,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过程密切相关,产业有时指工业部门。

产业经济学中研究的产业是广义的产业,泛指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

(一)产业三特点:
1.规模性
2.职业化
3.社会功能性。

产业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和特。

(二)产业的含义
我国产业划分
二、什么是产业链
产业链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
式关联关系形态。

三、产业链类型
产业链分为狭义产业链和广义产业链。

四、中央关于农业产业链相关文件论述
第二章产业链与供应链的关系
一、什么是供应链
二、产业链与供应链的关系
第三章供应链金融
一、供应链融资的原则
二、供应链行业选择
三、供应链融资对象选择
四、供应链客户选择
五、供应链融资主要产品
六、供应链融资操作流程
第四章农业产业链融资
一、什么是农业产业链
二、发展农业产业链金融的好处
(一)对企业及社会好处
(二)对银行的好处
三、银行重点支持的农业产业链客户群体(一)农产品制造商(二)农产品供应商
(三)农产品批发商。

产业经济学 产业链

产业经济学 产业链

产业经济学产业链
产业经济学中的产业链概念,是指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

这种链条式的关系不仅涉及到价值链的各个环节,还涉及到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供需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在空间上的布局。

产业链的形成并非偶然,而是基于一定的市场需求和技术条件下的必然结果。

在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的企业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满足市场需求。

同时,产业链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市场需求和技术条件的变化,产业链的形态和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对于产业经济学来说,研究产业链的意义在于揭示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动力机制,促进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产业链的运作机制,可以发现产业发展的瓶颈和短板,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同时,通过优化产业链的结构和布局,可以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产业链基础理论课件

产业链基础理论课件
• 按照迈克尔·波特的逻辑,每个企业都处在产业链中的某 一环节,一个企业要赢得和维持竞争优势不仅取决于其内 部价值链,而且还取决于在一个更大的价值系统(即产业价 值链)中,一个企业的价值链同其供应商、销售商以及顾客 价值链之间的联接。企业间的这种价值链关系,称之为产 业价值链(industrial value chain)。
• 链式效应不但会发生在某一个产业价值链当中,而且不同 产业价值链的上下游企业之问也会有这样的链式效应。
21
影视产业价值链关系图
22
数字媒体时代的音乐产业价值链
23
二、波特和产业价值链理论
2、产业价值链的效应 (2)集群效应 • 在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的领域中,关联度较高的众多企
业及其相关支撑机构在地理空间上就产生了企业在某一产 业价值链上集聚的现象。 • 这种产业价值链上企业的集聚向上延伸到原材料及配套服 务的供应商;向下延伸到产品的营销网络和顾客;横向扩 张到互补产品的生产商及通过技能、技术或由共同投人品 联系起来的相关企业,同时集群内还包括政府和多功能公 共机构的参与。 • 集群内企业间是通过长期形成的非契约“信任与合作”维 系的,在面对外来竞争时,使其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
价值链和企业链 价值链和供需链 价值链和空间链
第二层次(中观)——对接 的主体部分:企业链和供
需链、空间链的对接
第三层次(微观)——对接 的基础:
各维度内部的对接
企业链和供需链
企业链和空间链
供需链中的对接 企业链中的对接 空间链中的对接
对接具体内容
对接核心
产业分布
企业链和需求链 企业链和技术链 企业链和供应链
由于“关系型契约”不像产权纽带一样稳固 .对核心企业控制链条的能力要求很高。

产业链基础理论

产业链基础理论

一、产业链基础理论知识 2、产业链的概念 • 价值链:企业的价值创造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构成的,这些 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基本活动包括内部 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和销售、服务等;而辅 助活动则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 设施等。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 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 • 企业链:由企业生命体通过物质、资金、技术等流动和相 互作用形成的企业链条。 • 供应链:由物料获取并加工成中间件或成品, 再将成品送 到顾客手中的一些企业和部门构成的网络。 • 空间链:指同一种产业链条在不同地区间的分布。
4、产业链的基本类型 • 3)以产品的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为主要素的产业链 • 如电视机产业链、发电设备产业链、旅游产业链等,在该 类产业链的形成过程中,产品的生产和服务具有十分重要 的地位和关键作用; • 4)以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为主要素的产业链 • 如服装工业产业链、食品工业产业链、建材工业产业链等 ,这类产业链是以各种各样的大型专业市场为核心,其生 产利润和价值主要为市场聚集地所得。
6、产业链形成的四大模式
纵向一体化式产业链指核心企业通过向产业 链上游和下游的纵向一体化扩张而形成的产 业链。
02
纵向一体化式产业链
产业链中的企业同属于一个企业集团或总公 司,有着产权的关系纽带。总公司或集团公 司通过控股或自建等方式对其他企业保持着 强有力的控制。它是一种在产业链内部进行 “自给自足”的模式。 用集团内部的计划代替市场交易,从而使生 产更加稳定;但是,企业集团内部管理的难 度加大.不利于产业链整体效率的提高。
一、经济学基础理论知识 3、产业链的内涵
产业层次
产业关联程度
产业链表达的内容
资源加工深度 满足需求程度

全球产业链的理论与实践

全球产业链的理论与实践

全球产业链的理论与实践全球化时代,产业的往来与交流已经变得更加频繁和紧密,而全球产业链则成为这个时代产业组织的新形态。

全球产业链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经济背景,而且也与国际贸易和产业的分工密不可分。

本文将介绍全球产业链的理论和实践,并分析其对于全球经济的影响和意义。

一、全球产业链的理论全球产业链的理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由经济学家贝洛-克里茨曼(Gary Gereffi)和韦恩·芬格(Wynne F. Kellett)共同提出,成为研究国际分工和产业组织的重要理论和框架。

全球产业链是由若干个环节和地区组成的,其主要特征是产业链的多节点集中式布局、国际性规模经济效益以及全球资源配置。

全球产业链分为上游环节、中游环节和下游环节,上游环节涉及到研发、设计和原材料采集,中游环节包括生产加工和组装,下游环节则是包装和销售。

全球产业链的链式结构给全球商品流通带来了新的组织形式,同时也提高了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的紧密程度。

全球产业链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多节点集中式布局:全球产业链中每个环节都会选择其生产线、销售渠道、配套设备、原材料等必要资源所在的地区。

如手机产业的研发、设计和生产在美国,芯片和电池制造在东南亚和我国,电子组件和手机配件在我国。

2. 利用和整合全球资源:全球产业链通过全价值链的整体性和规模效益,达到资源整合与利用的最优化。

各国组织的企业可通过参与国际生产分工从全球化发展中得到利益,并形成其与本地企业的商业合作。

3. 分工合理化和提升效益:全球分工架构的合理化使全球产业链中每个环节的效率成长更快,可大幅降低传统生产业对于资源的占用,降低成本等。

如美国的福特公司因与其国际供应链的合作,将车辆轻量化处理从而实现了大幅度的物流和产品成本降低。

4. 投资环境和政策体系优越:秉持开放、公平、透明和有效的国际经济合作理念,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和政策制度,使得全球化时代以全球价值链为主体的生产分工能持续发展。

产业链的相关定理

产业链的相关定理

产业链的相关定理一、产业链的关联定理产业链的关联定理主要指不同环节之间的联系与互动。

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是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的,每个环节的发展和变化都会影响到整个产业链的运行。

当一个环节发生问题或者变化时,会引起其他环节的反应和调整,最终影响整个产业链的效益和运行情况。

1.1 垂直关联定理垂直关联定理指的是产业链上下游环节之间的关联关系。

在产业链中,上游环节通常是原材料生产和供应等,下游环节则是产品加工制造和销售等。

这两个环节之间通过供应链和价值链的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垂直关联定理强调上下游环节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协作,只有通过良好的合作与协调,才能实现整个产业链的高效运行与协同发展。

1.2 横向关联定理横向关联定理指的是产业链中同一环节之间的关联关系。

在一个产业链中,同一环节存在着多个竞争者或者合作伙伴,彼此之间通过市场竞争和合作关系相互依存。

横向关联定理强调产业链中各个环节之间的互补和竞争,只有通过不断提高品质和降低成本,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整个产业链的稳定与发展。

1.3 内部关联定理内部关联定理指的是产业链内部各个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一个产业链中,各个环节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衔接与协作关系,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或者疏漏都会影响到整个产业链的稳定和效益。

内部关联定理强调产业链内部各个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依存,只有通过加强内部协调与配合,才能实现整个产业链的高效运行和持续发展。

二、产业链的演化定理产业链的演化定理主要指产业链从产生、发展到成熟的一系列过程和规律。

产业链的演化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与因果关系。

了解产业链的演化定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产业链的发展趋势和未来走向。

2.1 产业链生命周期定理产业链生命周期定理指的是产业链从起步、成长、成熟到衰退的一系列阶段和过程。

在一个产业链的发展历程中,会经历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等不同阶段。

不同阶段的产业链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规律,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和策略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产业链理论

产业链理论

一、产业链理论1、产业链内涵产业链(Industry Chain)被认为是一个十分传统的概念,早在1958年赫希曼就在《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从产业的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的角度论述了产业链的概念啊1。

但随着供应链、价值链等理论的兴起与运用,产业链相对弱化。

据蒋国俊考证:最早提出“产业链”一词的是我国学者姚齐源、宋武生于1985年发表的“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实现模式——区域市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产业链是比较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概念191。

产业链指的是以某项核心技术或工艺为基础,以提供能满足消费者某种需要的效用系统为目的,具有相互衔接关系的企业集合。

产业链内涵包括三个方面:首先,产业链是一种相关资源的组合;其次,这种组合不是无序的,而是要求围绕着某项核心价值或技术来加以优化和提升:其三,对于产业链是否优化的判别标准应是着眼于是否最大限度地实现其资源的全部价值,即优化的标准是着眼于“结构”和“动态”,它的讨论对象是“环节”而不是“点”n引。

产业链的四个基本特征:(1)与一般的供应链不同,它是特定的产业群聚区内相关企业的集合,并同群聚区内的政府及其他重要相关机构有密切的联系;(2) 与一般的市场交易关系不同,产业链中的企业相互I’日J是一种长期的战略联盟关系;(3)与通过各种途径实现的纵向一体化不同,产业链是独立企业间的联合;(4)与各种松散的企业联合不同,产业链中的企业联盟在各方承诺的关键性领域中能像单一的公司那样运作…1。

2、产业链构建机制产业链的构建包括接通产业链和延伸产业链两个层面的内涵。

接通产业链是指将一定地域空间范围内的断续的产业部门(通常是产业链的断环和孤环形式)借助某种产业合作形式串联起来;延伸产业链则是将一条既已存在的产业链尽可能地向上下游拓深延展¨引。

产业链中断会造成上下游企业供应不配套而导致的产业资源损失。

我国市场化改革后,产业结构调整效果不够理想的很大原因在于没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使得产业结构调整只是站在表层现象,没有探索出产业链内在的联系形态和联系机制n2l。

产业链基本理论研究

产业链基本理论研究

产业链基本理论研究产业链基本理论研究一、引言产业链是现代产业组织形式的核心概念之一,也是实现产业协同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产业链理论的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不同环节之间的关系与相互依存,促进产业链上的各个参与主体之间的紧密合作,推动整个产业的创新和升级。

本文将对产业链的基本理论进行研究,以期为实现产业链协同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二、产业链概述产业链是指一个完整的价值链,涵盖了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消费者的所有环节和参与主体。

在产业链中,各个环节之间通过产品、服务和信息的流动进行联系和协作。

产业链的主要特点包括:一是参与主体众多、分工明确;二是环节之间存在相互依存关系;三是价值的创造和转移;四是信息的流动和共享。

三、产业链的分类根据产业链的不同特征和内容,可以将产业链分为物质流和信息流两大类。

物质流产业链是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整个生产流程,包括采购、生产、流通和销售等;信息流产业链主要涉及到信息的获取、传递和应用等过程。

物质流和信息流的协同发展是实现产业链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产业链协同创新和提升竞争力的关键。

四、产业链的优势与挑战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使得不同环节的参与主体能够通过合作和协同创造更大的价值,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效益最大化。

产业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规模经济和资源整合实现成本的降低;二是通过专业化和精细化的分工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三是通过技术创新和知识共享提升产业链的竞争力。

然而,产业链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信息不对称、协同难度大、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这些都需要通过制度设计和政策支持来加以解决。

五、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机制与路径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核心在于各个环节之间的协同合作和资源共享。

这需要建立起有效的机制和路径来促进不同参与主体的协同行动。

一是建立产业链协同创新的机制,通过产学研合作、企业联盟等方式推动技术创新和知识交流;二是构建信息共享和流通的机制,加强信息的收集、整合和传递,提高参与主体之间的信息对称性;三是建立资源整合和利益共享的机制,通过制定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和激励措施,提高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和合作意愿。

产业链基本理论研究

产业链基本理论研究

产业链基本理论研究提要从总体内容上看本文分五大部分:第一大部分是研究产业链的内涵特性包括第2章、第3章、第4章。

主要内容是:在对已有产业链定义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链的科学定义提出了产业链的分类方法和命名方法提出了产业链“内含链”的概念创建了产业链“内含链”的结构模型分析研究了产业链的静态特性、运动特性、动力特性、系统特性和生态特性。

第二大部分是研究产业链的形成机理即本文的第5章。

主要内容是:从理论视角对产业链形成的动因进行了考察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产业链形成机理的理论模型从影响因素视角对产业链形成的动因进行了分析研究从分工交易理论视角、链接理论视角、动力机制理论视角、“握手”理论视角研究了产业链的形成过程提出了产业链形成机理的阑值模型。

第三大部分是研究产业链的功能效应和经济效益包括第6章、第7章。

主要内容是:提出了产业链功能效应的概念从企业视角、产业视角和社会视角考察了产业链的功能效应给出了产业链的增加值链、成本链、利润链的计算公式提出了产业链剩余利润的概念并推导出了产业链剩余利润的计算公式提出了产业链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

第四大部分是研究产业链的组建提升及运行机制包括第8章、第9章。

主要内容是:提出了产业链的组建过程模型提出了节点企业加盟产业链的一般方式对产业链修缮的三种主要形式—产业链重构、产业链打造、产业链整合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了产业链的运行机制提出了产业链中间产品定价的公差带模型创建了产业链运行机制模型和运行过程模型图。

第五大部分是产业链实证研究即本文的第10章。

本章以一汽集团汽车产业链为例应用理论研究成果对其进行了实证研究。

并对一汽集团汽车产业链的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链内含链基本特性形成机理功能效应运行机制目录第1章绪论................................................. ................................................... ................................... 4 1.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 ...... 4 1.2产业链及其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 8 1.3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 .... 22 1.4研究基本思路与技术路线 ................................................ .. (23)1.5本章小结................................................. ................................................... ....................... 24 第2章产业链及其分类 ................................................ ................................................... .............. 24 2.1产业链的基本内涵 ................................................ ................................................... ........ 24 2.2产业链的分类................................................. ................................................... ............... 46 2.4本章小结................................................. ................................................... ....................... 61 第3章产业链的“内含链” ................................................ ................................................... ...... 61 3.1产业链“内含链”的概念 ................................................ .. (61)3.2产业链“内含链”的企业视角考察 ................................................ ............................... 62 3.3产业链“内含链”的产业视角考察 ................................................ ............................... 75 3.4产业链“内含链”的社会视角考察 ................................................ ............................... 84 3.5产业链“内含链”的结构模型 ................................................ ....................................... 86 3.6本章小结................................................. ................................................... ....................... 88 第4章产业链的基本特性 ................................................ ................................................... .......... 89 4.1产业链的静态特性 ................................................ ................................................... ........ 89 4.2产业链的运动特性 ................................................ ........................................................... 91 4.3产业链的动力特性 ................................................ ................................................... ........ 93 4.4产业链的系统特性 ................................................ ................................................... ........ 98 4.5产业链的生态特性 ................................................ ................................................... ...... 100 4.6本章小结................................................. ................................................... ..................... 104 第5章产业链的形成机理 ................................................ ................................................... ........ 104 5.1产业链形成动因的理论阐释 ................................................ ......................................... 104 5.3产业链形成动因的静态分析 ................................................ ......................................... 126 5.4产业链形成动因的动态分析 ................................................ ......................................... 133 5.5产业链形成过程的多视角分析 ................................................ ..................................... 138 5.6产业链形成机理的闭值模型 ................................................ ......................................... 153 5.7本章小结................................................. ................................................... ..................... 156 第6章产业链的功能效应 ................................................ ................................................... ........ 156 6.1产业链功能效应的概念 ................................................ ................................................. 156 6.2产业链功能效应的企业视角考察 ................................................ ................................. 158 6.3产业链功能效应的产业视角考察 ................................................................................. 162 6.4产业链功能效应的社会视角考察 ................................................ ................................. 165 6.5本章小结................................................. ................................................... ..................... 171 第7章产业链的经济效益 ................................................ ................................................... ........ 171 7.1产业链的增加值链 ................................................ ................................................... ...... 171 7.2产业链的利润链分析 ................................................ ................................................... .. 174 7.3产业链的经济效益评价 ................................................ ................................................. 176 7.4本章小结................................................. ................................................... ..................... 178 第8章产业链的组建提................................................... ........ 179 8.1产业链的组建过程模型 ................................................ ................................................. 179 8.2产业链的核心企业 ................................................ ................................................... ...... 187 8.3产业链的节点企业 ................................................ ................................................... ...... 197 1.节点企业的纵向关系 ................................................ (197)2.节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 ............................................ 199 3.节点企业间的知识流动 ................................................ ............................................ 202 8.4产业链的重构.............................................................. 209 1.产业链重构的概念 ................................................ .................................................... 210 2.产业链重构的目标及策略 ................................................ ........................................ 211 3.产业链重构的基本思路 ................................................ ............................................ 211 2采用新的企业竞争战略 ................................................ .......................................... 213 3重构行业价值曲线 ................................................ .................................................. 213 4增删少价值链的中间环节 ................................................ ...................................... 214 8.5产业链打造................................................. .................................................................... 215 1.产业链打造的概念 ................................................ .................................................... 215 2.产业链打造的路径 ................................................ .................................................... 217 2.产业链整合的注意事项 ................................................ ............................................ 226 3.基于价值链视角的产业链并购整合模式 ................................................ ........................ 227 4.产业链重构、产业链打造、产业链整合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 228 8.7本章小结................................................. ................................................... ..................... 229 第9章产业链的运行机制 ................................................ ................................................... ........ 229 9.1产业链的信任契约机制 ................................................ .................................................229 9.2产业链的沟通协调机制 ................................................ ................................................. 233 9.3产业链的利益分配机制 ................................................ ................................................. 237 9.4产业链的竞争谈判机制 ................................................ ................................................. 244 9.5产业链的监督激励机制 ................................................ ................................................. 248 9.6产业链运行机制模型 ................................................ ................................................... .. 252 9.7本章小结................................................. ................................................... ..................... 256 第1章绪论 1.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选题背景在经济全球一体化背景下由竞争走向合作是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合作也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