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实验
数学探究小实验报告
![数学探究小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c2c6afb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f0.png)
数学探究小实验报告引言数学探究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亲身参与数学探究过程,提高其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次实验旨在探索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理解二次方程的性质。
实验目的1. 通过实际操作探究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2. 加深对二次方程的理解,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科学精神。
实验材料1. 实验器材:纸、铅笔、尺子、直角三角板;2. 实验装置:一个直角三角架。
实验步骤1. 制作一个直角三角形模型:在一张纸上用尺子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确定三个角的大小和边的长度;2. 使用剩余的纸制作另一个相似的三角形模型,边的长度是原来的2倍,角度相同;3. 将两个三角形模型放在直角三角架上,直角以一条边对齐;4. 观察两个三角形模型的高度差;5. 根据观察结果,得出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观察,我们得到以下结果:1. 两个三角形模型的高度差是原来三角形的一半;2. 当一个三角形的边长是另一个三角形的两倍时,它们的高度差是原来的一半;3. 这个规律与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有一定的关系。
结果分析根据观察结果,可以认为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这个关系可以通过实验结果进行预测。
通过推导和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 + bx + c = 0,设它的两个根分别为x_1 和x_2,则有以下关系成立:- x_1 + x_2 = -\frac{b}{a};- x_1 \cdot x_2 = \frac{c}{a}。
2. 通过观察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x_1 和x_2 之间的关系与三角形模型的高度差之间的关系类似,即当一个三角形的边长是另一个三角形的两倍时,它们的高度差是原来的一半。
这与二次方程的根之间的关系是一致的。
实验结论在实验结果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其中和与积分别与系数之间有关;2. 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发现二次方程的根之间的关系与高度差之间的关系类似;3. 实验结果为二次方程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启示。
探究实验的七个步骤
![探究实验的七个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bb826d72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1d.png)
探究实验的七个步骤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科学假设、获得数据和证据,进而推动科学的发展。
一个完整的实验一般包括以下七个步骤:1.问题提出:实验的第一步是明确研究问题或假设。
通过提出明确的问题或假设,可以确定实验的目标和方向。
问题的提出应该具备可测量性,并且能够引导实验的设计。
2.设计实验:在设计实验时,需要确定合适的方法和步骤来回答之前提出的问题。
实验设计应该是可重复、可控制和可靠的,并且要充分考虑可能的干扰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其影响。
合理设计的实验能够提供准确的数据和有效的结论。
3.收集数据:在实验过程中,需要采集相关的数据。
数据的收集可以通过观察、实验操作或其他适当的手段进行。
为了获得可靠的数据,应该进行多次重复实验,并在每次实验中记录准确的测量结果。
此外,还应该注意数据的整理和分类,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处理。
4.数据分析:收集到数据后,需要进行相应的分析。
数据分析可以包括统计分析、图表绘制、数学建模等方法。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或发现规律,并根据结果对之前的问题或假设进行验证或修正。
5.结论与讨论:在实验结束后,需要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进行讨论。
结论应该根据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给出,要清晰、准确,并能够回答之前提出的问题。
讨论部分可以进一步分析实验结果的意义、局限性和可能的改进措施。
6.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是实验过程的总结和记录。
实验报告应该包括实验目的、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报告的格式和写作要求一般有规定,应该严格按照要求完成。
7.评估与改进:实验结束后,应该对实验过程进行评估,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评估可以包括实验的有效性、操作的可行性、数据的准确性等方面。
通过评估和改进,可以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和结果的可信度。
总之,实验的七个步骤包括问题提出、实验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结论与讨论、实验报告、评估与改进。
每个步骤都至关重要,缺一不可,通过严谨的实验过程可以获得科学有效的结果,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
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的区别
![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8381eababe1e650e53ea997b.png)
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的区别一、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比较l、概念(1)探究性实验:指实验者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己实验、探索、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从而形成科学概念的一种认知活动。
(2)验证性实验:指实验者针对已知的实验结果而进行的以验证实验结果、巩固和加强有关知识内容、培养实验操作能力为目的的重复性实验。
2、比较表3、复习探究和验证性实验要注意的问题:(1)分清实验组和对照组。
在设计实验时必须要有明确的标记,如用甲、乙、丙,或者是A、B、C或者1、2、3,总之让人以一目了然的感觉. 即对照原则:①空白对照:即不给对照组做任何处理。
如例9、11、12②条件对照:给实验组某种处理,给对照组另外一个条件处理。
如例1③自身对照:指对照组和实验组都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行。
例如鸡的阉割实验—-阉割前鸡的状况为对照组,阉割后的鸡为实验组.如例4、7④相互对照:不单独设置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相互为对照,例如不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研究不同浓度下种子的萌发情况。
如例2、3、6、10(2)分析实验设计中的单一自变量。
即单一变量原则。
例如不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温度就是这一变量,而pH、底物浓度、酶浓度等就是无关变量,应设置为相同。
(3)注意实验操作步骤的前后顺序要有逻辑性(前因后果),步步有理,环环相扣,各步骤要严密、完整. (4)注意实验用具与试剂及需要控制的实验条件。
(5)注意实验结果的观察、记录、分析和结论,确定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内容和合适的观察方法,最后对结果作出科学的解释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实验分析1、探究性实验的设计例题:绿豆种子萌发初期的生长主要是胚轴的伸长。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从一个农科所获得了一种复合肥料,他们想探究这种复合肥料溶液在什么浓度范围对绿豆萌发初期的生长促进作用最大。
请你利用下列材料,参与他们的实验设计。
材料:做好标记的大号培养皿若干个、刚萌发出一小段胚轴的绿豆种子若干组(10粒/组)、复合肥料颗粒、蒸馏水、脱脂棉、直尺等实验步骤:(1)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复合肥料溶液。
中学物理探究实验有哪些
![中学物理探究实验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6614a669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43.png)
中学物理探究实验有哪些
中学物理探究实验是通过实验方法来探索物理原理和现象的一种教学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学物理探究实验:
1. 阻尼器实验:使用弹簧振子和不同材料制作的阻尼器,测量不同阻尼材料对弹簧振子振幅的影响,探究阻尼对振动的影响。
2. 热传导实验:利用热导系数不同的金属棒,测量不同金属棒的温度变化,探究热传导的原理和热导系数的影响。
3. 爬坡实验:利用小车和斜面,测量小车在不同斜度斜面上的滑动距离和时间,探究斜面倾斜角度对小车滑动的影响。
4. 光的折射实验:利用水和不同材料制作的棱镜,观察入射光线被折射后的方向变化,探究折射定律和不同材料对光的折射率的影响。
5. 静电实验:利用摩擦电实验装置,通过不同材料之间的摩擦生成静电,观察静电的性质和相互作用,探究静电的产生和带电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6. 牛顿第二定律实验:利用弹簧秤和不同质量的物体,测量物体受力和加速度的关系,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7. 电路实验:通过搭建各种电路,如并联电路、串联电路和混联电路,测量电流、电压和电阻等参数,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8. 电磁感应实验:利用线圈和磁铁制作变压器,观察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探究电磁感应的原理和电压的产生。
9. 声音传播实验:利用音叉和共振管,测量不同频率的声音在空气和固体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探究声音的传播特性。
10. 引力实验:通过使用线圈、弹簧测力计等装置,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之间的引力,验证引力定律。
这些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物理知识,理解物理原理,还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与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研究能力。
探究实验的六个步骤
![探究实验的六个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66e6ad31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ea.png)
探究实验的六个步骤实验是一种科学研究的有效方法,能够帮助科学家更准确地理解和研究自然现象,并且可以用于检验科学理论的可靠性。
在进行实验之前,实验室必须有一个有效的实验步骤,以确保实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探究实验有六个步骤:问题定义、观察、研究背景、构想变量、实验设置与实施、结果分析和结论确定。
下面将对这六个步骤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是问题定义。
在进行实验之前,首先要定义明确的课题,以帮助研究者实现自己的目标。
在定义问题时,需要确定课题的具体内容和实验的目的。
通过定义课题能够让实验者更加清晰地了解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实验的目标。
其次是观察。
在定义问题后,研究者需要进行观察,以获取观察资料,以便进行后续的实验研究。
观察可以在实验之前进行,以便获得更好的初步资料;也可以在实验过程中进行,以便对实验有更深入的了解。
观察是实验研究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因为观察资料是确定实验结果的基础。
接下来是研究背景。
在观察之后,研究者需要调查相关的背景信息,以便了解与实验有关的各种因素。
如历史背景、文献记载、科学理论、行业状况等,这些背景信息有助于研究者正确定义实验问题,并对实验做出恰当的假设。
接下来是变量构想。
在定义实验问题,并获取足够的研究背景资料后,需要构想变量,以便实验能够有效地实施。
构想变量时需要充分考虑实施实验所需的变量,如实验变量、控制变量、可操作变量等,以衡量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然后是实验设置与实施。
在构想变量之后,需要将实验变量设置为合理的值,并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施。
此外,应注意控制变量,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并尽量避免由于外部因素引起的误差。
最后是结果分析与结论。
在实施实验后,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有效分析,以得出可靠的结论。
另外,研究者还需要检查实验结果,以判断实验是否准确,以及是否存在误差或缺陷。
以上就是探究实验的六个步骤,即问题定义、观察、研究背景、构想变量、实验设置与实施、结果分析和结论确定。
这六个步骤是实验研究的基础部分,是实现实验目标的关键。
探究实验的六个步骤
![探究实验的六个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691f85a9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40.png)
探究实验的六个步骤探究实验是一种以科学原理为基础的实验,旨在通过调查、实验和研究来收集和解释数据,通过各种不断探究以探究科学概念的本质。
探究实验是在学习科学原理、发现新知识、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科学思维、开发学习技能以及激发兴趣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的一个重要过程。
本文将深入介绍探究实验的六个步骤,结合具体实验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探究实验的原理、过程以及重要性。
探究实验一般经历以下六个步骤:第一步:研究问题。
研究实验的第一步是研究问题,即要研究的问题以及探究的目标,是确定实验的重要基础。
它涉及研究背景、问题存在的原因、问题的发展历程等,从理论上探索、深入理解问题的本质,是整个实验的前提条件。
第二步:构建实验设计。
研究实验的第二步是构建实验设计,也就是确定实验样本、实验参数、实验方法以及有效性判断标准等,用以更好地探究问题。
构建实验设计需要考虑实验的可行性、有效性和科学性,对实验技术要求较高,是研究实验的重要环节。
第三步:实施实验。
研究实验的第三步是实施实验,是将实验设计落实到实际操作的一个步骤,这也是一个实践性的步骤,要求学生仔细操作、细心观察,仔细记录实验结果,以便于进行下一步分析。
第四步:整理数据。
研究实验的第四步是整理数据,在实验中收集到的各项数据,需要经过整理汇总,从数据中获取到有用的信息及结论,以便于有效地分析问题。
第五步:分析数据。
研究实验的第五步是进行数据分析,即用统计学或计算机软件分析并绘制出实验数据的特征,用来推断问题的规律、发现新的规律及其本质原因,以便有效地深入研究实验结果。
第六步:做出结论。
研究实验的最后一步是做出结论,用科学的证据验证问题存在哪些规律,发现新的科学概念,及归纳出实验的含义,通过深入思考和逻辑推理,做出合理的科学结论。
从以上介绍可以看出,探究实验是一个有计划、分步式的过程,而每个步骤都有其重要性,要综合考虑各个步骤的关联性,才能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和深入的理解。
探究实验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更可以帮助学生们培养科学思维、分析理解能力以及跨学科的创新能力,从而帮助他们发展一个新的、创新的思考方式,以完成更高水平的科学研究。
初中探 究 实 验(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经典实验)
![初中探 究 实 验(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经典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d435ccf97375a417866f8fd2.png)
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1.设置问题情景,提出问题(1)问题是否合理: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判断(2)问题是否符合问题情景:符合情景的目标指向(3)问题的可操作性:在学校的实验设备下是否可行(4)问题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2.充分分析,提出假设假设是根据已知的科学原理和科学事实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作出的一种假定性说明。
假设不是胡乱猜测,而是有明确的因果关系,强调逻辑推理。
一个好的假设总是和作出假设的前提有着高度的一致性、派生性、演绎性。
3.设计实验,实施实验(1)对照原则如果两组实验中,除了一个因素不同以外,其余因素都相同,那么这两组实验称为对照实验。
对照实验一般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照组和实验组要依据研究的问题和作出的假设来确定,有时候研究的问题和作出的假设改变了,对照组和实验组有可能会发生对换。
一般来说,保持原有状态的组作为对照组,人为改变条件的组作为实验组;或者是,已知实验结果的组作为对照组,未知实验结果的组作为实验组。
(2)控制变量原则(3) 平行重复原则任何实验必须可以重复,这是具有科学性的标志。
随机取样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抵消非处理因素造成的偏差,平行重复原则可以进一步减少偏差的出现。
(4) 条件适宜原则实验中涉及的可能影响到生命活动的所有条件,除了控制条件,都必须尽量控制在最适宜的条件下,以充分再现生命现象。
一般处于模拟自然条件下的生命状态。
(5) 条件可操作原则实验设计是否遵循科学性原则?材料来源、器材等条件是否可以满足实验要求? 实验结果是否可以测量的?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提出问题: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吗? 作出假设: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或无影响)。
制定计划和实施计划:10只鼠妇,盒子设置一半明亮和一半阴暗,每边放5只,静置两分钟后每隔一分钟记录,计十次,取十次的平均值。
(设置对照,重复) 实验结果:明亮处鼠妇数目为2,阴暗处鼠妇数目为8。
实验结论: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中班科学实验探究教案
![中班科学实验探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9df377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cf.png)
5. 延伸活动
· 鼓励孩子们回家后继续探索其他物体的沉浮现象,并与家人分享。
· 教师提供一些家庭实验建议,如使用不同密度的液体进行比较等。
四、活动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孩子们的安全,避免滑倒等意外情况发生。
2. 根据孩子们的年龄和兴趣调整实验难度和材料选择。
3. 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实验,勇于尝试不同的物体和组合。
· 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孩子们操作正确且安全。
3. 记录实验结果
· 每组孩子将自己的实验结果记录在纸上,包括物体名称、大小、沉浮情况等。
·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孩子们完善记录。
4. 分享与交流
· 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轮流展示实验结果,讲述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
· 教师总结孩子们的发现,解答疑问,加深孩子们对沉浮现象的理解。
3. 安全提示牌:注意水深、小心滑倒等。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新课
· 教师向孩子们展示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询问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 孩子们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猜测。
2. 实验操作
· 教师示范如何安全地进行实验:戴上手套,小心地放入物体,观察沉浮现象。
· 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择几种不同的物体进行探究。
中班科学实验探究教案
一、活动目标
1.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 培养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3. 学习使用简单的实验工具,提高动手能力。
4. 引导孩子们记录实验结果,培养初步的科学记录习惯。
二、活动准备
1. 实验材料:大小不同的石子、木头、塑料瓶、水盆等。
2. 实验工具:勺子、漏网、记录纸、笔。
实验探究的方法是
![实验探究的方法是](https://img.taocdn.com/s3/m/52441815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95.png)
实验探究的方法是
通过设计实验、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分析结果等步骤,来验证或探究某种假设或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实验探究的主要步骤包括:
1.制定假设或问题:确定要进行实验探究的假设或问题。
2.设计实验:根据假设或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包括实验组、对照组、样本选择、实验过程、测量指标等。
3.收集数据:按照实验方案执行实验,记录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和现象。
4.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推断和判断。
5.结论与解释: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给出相应的结论和解释。
6.再次验证:如果需要,可以重复实验或开展后续研究以验证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探究性实验教学
![探究性实验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30c8546b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05.png)
探究性实验教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是指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和发现规律,通过实验,达到对知识的探究和理解。
探究性实验教学是一种寓教于乐、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实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特点是重视学生参与和自主探究,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思维训练,强调过程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它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有极大的激发作用,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
探究性实验教学有以下几个基本环节: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开展试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总结规律。
通过这些环节,学生能够从实践中感受科学知识的精彩,培养自主探究和实践动手的能力,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科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设计一些切实可行的实验活动,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借助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的实验内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探究性实验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符合当前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学生的需求。
在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方式,开展各类实验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希望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探究性实验教学能够在教学中得到更好的应用和推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
![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82ba8163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7f.png)
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是一种基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实践操作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策略的核心理念是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发现性学习,在自主探索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
以下是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的一些特点和实施步骤。
首先,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注重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在指导学生之前,要引导学生提出学习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实验操作中,学生需要根据问题的提示,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并得出科学结论。
教师的作用是提供必要的辅导和引导,以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
其次,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强调合作学习。
学生可以根据组织的需求,组成小组进行实验操作和讨论。
在团队合作中,学生可以互相配合、分享经验和解决问题,促进沟通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可以担任引导者的角色,指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交流,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三,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强调实践操作。
实际操作是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核心内容,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学生能够直接观察和感受到实验现象的变化和规律。
教师应该提供清晰的操作指导和安全培训,确保学生能够正确进行实验,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科学分析。
实践操作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巧,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原理。
最后,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的实施步骤可以按照以下流程进行。
首先,确定教学目标和学习问题。
教师要明确想要教授的知识点和目标,引导学生提出相关问题。
第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和数据收集。
教师提供必要的实验材料和设备,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引导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
第三,让学生思考问题和交流讨论。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或整体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实验结果,形成科学结论。
最后,总结和评价。
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实验过程和结论,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以及学生对实验的感受和反思。
总之,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
初三探究性实验报告3篇(探究性实验总结)
![初三探究性实验报告3篇(探究性实验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8a2fac4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47.png)
初三探究性实验报告3篇(探究性实验总结)初三探究性试验报告1一、争论背景:平常我们都时常喝酸奶,都是在超市或小卖部买的,之后发觉网上其实有家制酸奶的方法,心里很想自己做,但是由于种种缘由一向搁置着。
此刻学农的时候能带给一个机会我们自己做酸奶,既能熬炼动手潜力。
又能积累一门手艺,感觉特别开心而兴奋,就参预了这项活动。
试验中需要把握变量,我们想了很久,奶源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奶质和形态都能影响酸奶的味道,所以我们选取了把握奶源变量的酸奶制作争论性学习,探究选取哪一种奶源才会使自制酸奶口感更好。
二、活动目标近几年,发生了用皮鞋制酸奶的大事,让整个社会陷入了诚信危机。
对于青少年,奶制品是生活中必不行少的一部分。
应对酸奶的大事,我们产生了恐惊与担忧。
所以我们想透过自己制作酸奶,感受酸奶生产的过程,同时体会制作每种品牌酸奶的成本凹凸与口感来源。
我们对于酸奶成品的期盼并不高,期望结果制作出来的酸奶,能在凝固中传递出当代酸奶的香气与奶味。
三、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一、分组分工,选取试验材料,制定活动方案。
二、材料1、发酵用的原料伊利纯牛奶、伊利高钙低脂纯牛奶、香满楼鲜牛奶、伊利高蛋白脱脂高钙奶粉、雀巢全脂奶粉、家用酸奶发酵剂。
2、工具及仪器RC-H2日创酸奶机(5个反应杯)、标签纸数张、量筒、电子天平、称量纸等。
三、试验原理:在42℃恒温环境下7小时,乳糖在乳糖酶的作用下,首先将乳糖分解为2分子单糖,进一步在乳酸菌的作用下生成乳酸;乳酸使奶中酪蛋白胶粒中的胶体磷酸钙转转成可溶性磷酸钙,从而使酪蛋白胶粒的稳定性下降,并在PH4.6-4.7时,酪蛋白发生凝集沉淀,构成酸奶。
四、试验的设计杯①用100ml香满楼鲜牛奶,倒入100ml反应杯,加入0.1g家用酸奶发酵剂,搅拌均匀。
杯②用14g雀巢全脂奶粉,加水到100ml,加入0.1g家用酸奶发酵剂,搅拌均匀。
杯③用14g伊利高蛋白脱脂奶粉,加水到100ml,加入0.1g发酵剂,搅拌均匀。
探究性实验教学
![探究性实验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76783421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c9.png)
探究性实验教学
探究性实验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式,积
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
这种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参
与性和主动性,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特点、意义以及如何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
一、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特点
1.引导性强:探究性实验教学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去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
自主学习能力。
2.学生参与性强:探究性实验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主动
探求知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实践性强:探究性实验教学是一种注重实践的教学方式,通过实验活动、观察实践
等形式,让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培养动手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创新思维:探究性实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学生在实践
和探究中不断产生新的认识,形成新的观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评价
1. 对学生的认识:探究性实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2. 对学生的影响:探究性实验教学对学生的思维和态度有着积极的影响,能够培养
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探究性实验教学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生科学探究实验方案
![小学生科学探究实验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9ac2fa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fb.png)
小学生科学探究实验方案为了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让他们亲自参与科学实验,锻炼动手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以下是几个适合小学生的科学探究实验方案。
实验一:水循环模拟实验材料:- 一个小水盆- 一杯水- 一个透明塑料袋- 一块黑色布- 太阳灯或台灯实验步骤:1. 将小水盆放在一个平稳的桌子上,然后倒入一杯水。
2. 把透明塑料袋打开,盖在水盆上,并用橡皮筋固定在水盆边缘。
3. 在水盆旁边放一个太阳灯或台灯,然后将黑色布盖在水盆上。
4. 打开太阳灯或台灯,使其照射在被黑色布盖住的水盆上。
5. 观察每天的变化,特别是在太阳灯或台灯照射下。
实验原理:通过太阳灯或台灯的照射,水被加热变为水蒸气,然后沿着塑料袋上升,遇冷凝结成水滴,最后落回水盆中,模拟了自然界中的水循环过程。
实验二:磁性探究实验材料:- 一块长条形磁铁- 一些常见物品,如硬币、纸夹、铁钉、铝片、橡皮等实验步骤:1. 将磁铁放在桌子上,确保它保持平稳。
2. 一个接一个地把各种物品靠近磁铁,并观察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3. 记录下在靠近磁铁时,各种物品是否被吸引或排斥,并观察它们是如何运动的。
4. 尝试不同的物品组合,观察它们之间的作用。
实验原理:磁铁具有磁性,可以对各种物体产生吸引或排斥的力。
通过观察物体与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了解到磁性的基本原理。
实验三:植物生长实验材料:- 一些植物种子- 小花盆或塑料杯- 泥土或培养土- 温水- 太阳灯或自然阳光实验步骤:1. 将泥土或培养土倒入小花盆或塑料杯中,填满一半左右。
2. 在泥土表面撒上一层植物种子。
3. 轻轻浇上温水,使泥土湿润。
4. 将小花盆或塑料杯放在室内阳光充足的地方,或者使用太阳灯模拟阳光照射。
5. 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记下所需的时间和变化。
实验原理:植物需要土壤、水和阳光才能生长。
通过种植植物种子并提供适当的条件,可以观察到植物从种子发芽、生长的过程。
以上是几个适合小学生科学探究的实验方案,它们能够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并帮助他们理解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
探究实验的六个环节
![探究实验的六个环节](https://img.taocdn.com/s3/m/00ec464f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4c.png)
探究实验的六个环节一、引言探究实验是科学研究中重要的方法之一,通过实验来验证假设、探索问题的解答。
在进行探究实验时,有六个环节需要注意,分别是问题提出、假设设立、实验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结论推断。
本文将就这六个环节进行详细阐述。
二、问题提出问题提出是探究实验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整个实验的起点。
在问题提出阶段,我们需要明确要研究的问题,并将其转化为可操作的实验问题。
问题提出需要具备以下特点:明确、具体、可操作和具有探究性。
明确指问题表述清楚,没有歧义;具体指问题的范围和要求明确;可操作指问题可以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具有探究性指问题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索性质。
三、假设设立在问题提出后,我们需要建立相应的假设,即对问题的可能解答进行推测。
假设应该具备可验证性和合理性。
可验证性指假设能够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合理性指假设基于已有的科学理论或经验,并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建立假设时,我们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测,也可以通过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分析来提出假设。
四、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探究实验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在实验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确定实验的目的、方法和步骤。
实验目的指明实验的目标和要验证的假设;实验方法指选择适当的实验手段和工具;实验步骤指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实验操作。
在实验设计时,我们需要注意控制变量、随机分组和重复实验等原则,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探究实验中获取实验结果的过程。
在数据收集阶段,我们需要明确要收集的数据类型和方法,并进行相应的数据记录。
数据类型可以是定量数据或定性数据,具体选择取决于研究对象和问题需求;数据方法可以是观察、测量、实验等,具体根据实验设计确定。
在数据收集时,我们需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尽量避免误差和遗漏。
六、数据分析和结论推断数据分析和结论推断是探究实验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整个实验的结果呈现。
在数据分析时,我们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以得出相应的结论。
设计进行探究实验报告(3篇)
![设计进行探究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cb1c659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c5.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设计在实验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设计来提高实验效果。
通过对实验设计的分析,为后续实验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实验在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实验设计是实验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个好的实验设计能够提高实验效率,降低实验成本,减少实验误差。
三、实验方法1. 实验设计:在实验前,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条件,对实验方案进行设计。
包括实验步骤、实验材料、实验仪器、实验参数等。
2. 实验实施:按照实验设计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3.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四、实验过程1. 实验设计(1)实验目的:探究不同实验设计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实验步骤:a. 准备实验材料:实验仪器、实验试剂、实验样品等;b. 设计实验方案:包括实验步骤、实验材料、实验仪器、实验参数等;c. 实验分组:将实验样品分为若干组,每组进行不同的实验设计;d. 实施实验: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2. 实验实施(1)实验仪器:天平、滴定管、移液管、试管、烧杯等;(2)实验试剂:标准溶液、指示剂等;(3)实验样品:待测样品;(4)实验参数:温度、时间、浓度等。
3. 数据分析(1)实验数据记录:a. 不同实验设计组的数据;b. 实验结果的变化趋势。
(2)实验数据分析:a. 对不同实验设计组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b. 分析实验结果的变化趋势,得出实验结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不同实验设计组的数据;(2)实验结果的变化趋势。
2. 实验分析(1)通过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不同实验设计对实验结果的影响;(2)实验结果的变化趋势与实验设计密切相关。
六、结论本次实验表明,实验设计在实验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合理的设计可以提高实验效率,降低实验成本,减少实验误差。
在实际实验中,应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条件,选择合适的实验设计,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探究课小实验报告
![探究课小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f188d8a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26.png)
实验名称:探究物质溶解度的因素实验日期:2023年10月25日实验地点:化学实验室实验目的:1. 了解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2. 通过实验验证不同温度、溶剂、搅拌速度对物质溶解度的影响。
实验原理: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一定量的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最大量。
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因素包括温度、溶剂、搅拌速度等。
实验材料:1. 研究物质:氯化钠、碘化钾、碳酸钠2. 溶剂:水、酒精3. 仪器:烧杯、玻璃棒、电子秤、温度计、计时器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氯化钠、碘化钾、碳酸钠分别称取0.1克。
2. 分别在三个烧杯中加入100毫升水,并加热至室温。
3. 分别将氯化钠、碘化钾、碳酸钠加入三个烧杯中,观察溶解情况。
4. 分别在三个烧杯中加入100毫升酒精,重复步骤3。
5. 分别在三个烧杯中加入0.1克氯化钠,加热至50℃、75℃、100℃,观察溶解情况。
6. 在一个烧杯中加入0.1克氯化钠,用玻璃棒搅拌,观察溶解情况。
实验结果:1. 在室温下,氯化钠、碘化钾、碳酸钠在水中溶解度分别为10克、1克、5克;在酒精中溶解度分别为5克、0.5克、2克。
2. 随着温度升高,氯化钠的溶解度逐渐增大,碘化钾的溶解度基本不变,碳酸钠的溶解度减小。
3. 搅拌速度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度加快。
实验结论:1. 温度对物质的溶解度有影响,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物质的溶解度增大。
2. 溶剂种类对物质的溶解度有影响,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
3. 搅拌速度对物质的溶解速度有影响,搅拌速度加快,溶解速度加快。
实验讨论:1. 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对物质的溶解度有显著影响,这与溶解过程中的热力学原理有关。
2. 实验结果还表明,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这与物质的分子结构和溶剂的极性有关。
3. 在实际应用中,了解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控制溶解过程,提高生产效率。
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探究物质溶解度的因素,让我们对溶解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探究实验汇总
![探究实验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2b2a2601f12d2af90242e6e1.png)
探究实验汇总:1、巴斯德曲颈瓶实验:变量:微生物;对照组:直颈瓶;实验组:曲颈瓶;过程:肉汤分装,煮沸杀菌,冷却观察。
现象:直颈瓶中的肉汤里出现了微生物,肉汤浑浊变质,曲颈瓶中的肉汤中没有微生物,新鲜如初。
结论: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2、探究叶片面积与植物散失水分的关系变量:叶;对照组:甲;实验组:乙、丙;过程:甲保留全部叶片,乙去掉部分叶片,丙去掉全部叶片,罩袋,脱脂棉密封管口,观察;现象:塑料袋内小水珠:甲最多,丙最少;试管内液面:甲最低,丙最高;结论:叶片面积越大,植物散失水分越多。
(叶是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3、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变量:光照;对照组:照光部分;实验组:遮光部分;过程:暗处理→遮光→照光→脱色→漂洗→显色→漂洗→观察;现象:遮光部分不变蓝,照光部分变蓝色;结论: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4、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变量:甲乙对照:光照,甲丙对照:金鱼藻;对照组:甲;实验组:乙、丙过程:组装,照光,检验;现象:甲中气体使快要熄灭的细木条复燃,乙中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丙中无气体;结论:绿色植物在光下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料变量:二氧化碳;对照组:b装置;实验组:a装置;过程:暗处理→对照→密封→照光→脱色→漂洗→染色→漂洗→观察;现象:a装置中叶片不变蓝,b装置中叶片变蓝;结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A、变量:种子活性;对照组:乙组实验组:丙组过程:煮熟种子并冷却,组装,观察;现象:乙瓶温度计读数高,升高快B、变量:种子活性;对照组:甲组实验组:丙组过程:煮熟种子并冷却,组装,检验;现象:甲瓶中燃烧的蜡烛熄灭,乙丙瓶中燃烧的蜡烛继续燃烧;结论:种子(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C、变量:种子活性;对照组:乙组实验组:丁组过程:煮熟种子并冷却,组装,注水将杯中气体排入试管,观察;现象:乙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丁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结论:种子(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科学探究实验与实验报告范文4篇
![科学探究实验与实验报告范文4篇](https://img.taocdn.com/s3/m/d7b0f6905901020206409c23.png)
科学探究实验与实验报告范文4篇Scientific inquiry experiment and model of experimenta l report科学探究实验与实验报告范文4篇小泰温馨提示:实验报告是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
本文档根据实验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科学探究实验与实验报告范文2、篇章2:电解水探究实验报告文档3、篇章3:电解水探究实验报告文档4、篇章4:九年级化学电解水文档篇章1:科学探究实验与实验报告范文摘要:科学探究实验是新课程着重介绍的知识点,同时又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亮点和难点。
本文对科学探究的六大要素逐一加以解释,并以实例说明如何做好科学探究实验及如何做实验报告。
关键词:科学探究科学探究实验实验报告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实验方案数据处理作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亮点和难点,《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提出了明确要求,并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一般来讲,我们进行科学探究都要遵循以下步骤或流程:一、提出问题“现代科学之父”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进步”。
问题是创造的先导,是思维的起点,具有问题意识是一个人有所创新的前提与基础,是否具有问题意识,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因循守旧之人与开拓创新之人的分水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2、3、4、5号培养皿分别加入等量的A、B、
③向1号培养皿加入适量清水, C、D四种浓度的过期感冒灵颗粒的溶液
,
将5个组同时放置于25 ℃环境恒温培养。
④每隔24小时,将各培养皿中的液体倒净,并重复步骤③,以确保液
体浓度基本不变。
⑤7天后,统计水稻种子的发芽率如下表所示。
(1)兴趣小组探究的实验变量是 过期感冒灵颗粒的溶液的浓度 。 (2)请将实验步骤③补充完整。 (3)在坐标图内完善4、5组实验结果的柱形图。
4.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确定: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 实验组,没有对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若实验组有多个,要将实验 组与对照组逐一做对比。
5.实验的可靠性:探究实验选取的实验对象,应达到足够的数量(一般 为10个或10只或10条等),以排除实验的偶然性;而且在一切条件均相同的 条件下,至少反复做三次实验,求其平均值,尽量减小实验误差。
题型一 实验题
类型一 探究实验
探究实验,重在探索研究,一般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订实验 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六个步骤。探究实验一般设计成对 照实验比较简单,要点如下:
1.提出问题:一般对探究的题目或题干资料中的核心句,提出有价值 的、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的问题。
2.做出假设:一般根据问题做出假设时,只要将提出的问题变成简单 的肯定句或否定句即可。有时也可根据题中所给资料的核心句做出假设。 3.实验变量的确定:对照实验一般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即保证除变量外 其他条件(或因素)都相同。一般实验把要验证或探究的量作为变量,也 就是把通过对上述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你得出的结论是:过期感冒灵颗粒的溶液的 浓度越高,对水稻种子萌发的 抑制 作用越强。
(5)为避免偶然性因素对实验的影响,除了每组选用10粒而不是1粒种子外,还应该 在相同条件下进行 多次(重复) 实验。
【解析】(1)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他量皆相同的实验。 所以题干中取四个烧杯,分别加入80 mL、60 mL、40 mL、20 mL的蒸馏水,再分别加 入等量一小包过期感冒灵颗粒,充分搅拌溶解,得到A、B、C、D四种浓度的过期感冒 灵颗粒的溶液,其中A是对照组,B、C、D是实验组,该试验的变量是过期感冒灵颗粒 的溶液的浓度。(2)见答案。(3)4号和5号培养皿中的种子发芽率分别是30%和10%,完 善4、5组的柱形图即可。(4)据表中数据可知,用少许过期感冒清热颗粒的溶液培养 的种子的萌发数量少于用清水培养的种子的萌发数量,并且过期感冒灵颗粒的溶液的 浓度越高,对水稻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越强。(5)种子数量太少,会有偶然性,实验 误差较大,实验结果不能说明一般性,故所用种子的数量要多。实验中除了每组选用 20粒而不是1粒种子外,还应该在相同条件下进行重复实验,可以避免偶然性。
【例】(2018·湖南湘潭)生活中乱丢过期药品现象经常发生,是否会对周边生 物和环境造成影响?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了“过期的感冒灵颗粒溶液对水稻种子 的萌发有怎样的影响?”的探究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取四个烧杯,分别加入80 mL、60 mL、40 mL、20 mL的蒸馏水,再分别加入 等量一小包过期感冒灵颗粒,充分搅拌溶解,得到A、B、C、D四种浓度的过期 感冒灵颗粒的溶液。 ②选取50粒相同且饱满的水稻种子,均分并平铺放入编号为1~5组的相同培养 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