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诚信故事
古代名人诚信的经典小故事
![古代名人诚信的经典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cef3e88a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96.png)
古代名人诚信的经典小故事在古代,有许多名人以其卓越的品德和诚信而备受尊敬。
下面将为您介绍几个古代名人诚信的经典小故事。
故事一:钟馗与屈原相传,在古代东汉末年,有一个官员因受人陷害而被流放到一片充满邪气的鬼镇。
他寄希望于有一天能够脱离这个恶劣的环境,重返世间。
他用心灵力量修行,最终成为了一位名叫钟馗的高僧,他可以以法力除魔。
而就在此时,楚国的大诗人屈原也在各地游历,传播自己的诗艺。
当他了解到钟馗的成就后,非常敬佩钟馗的修行和慈悲心。
于是,屈原写了一篇诗歌《离骚》送给钟馗,并请他帮助取回自己失去的乐器。
钟馗感谢屈原的赞赏,并表示愿意帮助他。
于是,钟馗借助自己的法力,找到了屈原失去的乐器,并将其亲自送还给屈原。
屈原深感感激,对钟馗表示了衷心的感谢。
从此以后,钟馗与屈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共同致力于传承文化和慈善事业,留下了许多令人铭记的故事。
故事二:孔子的诚信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
他以其卓越的品德和坚定的信仰而闻名于世。
有一次,孔子与其弟子在旅途中经过一片草地,看到一位农夫正在祭拜自己的祖先。
孔子停下脚步,向农夫请教如何正确祭拜祖先。
农夫恳切地告诉孔子:“我每年只能献上一只鸡,因为我贫穷。
” 孔子深切地体会到了农夫的困难,于是他鼓励农夫继续尽力,同时向他解释了祭祀的真正含义。
最后,孔子从自己口袋里拿出了两只鸡,并请农夫接受这份礼物。
这个小小的故事展示了孔子的诚信和慷慨。
他不仅在道德上给予了农夫帮助,而且向他传递了正确的思想观念。
故事三:曹操与石凌曹操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以智勇双全而闻名。
有一次,曹操的手下石凌在追击敌军时,被敌军的箭射中,但他没有告诉曹操,继续带领队伍前进。
曹操发现了石凌身上的伤,非常震惊,他问石凌为什么没有及时报告自己的伤情。
石凌坚定地回答说:“在战场上,我是你的手臂,我不能因为自己的伤害影响到大局。
” 曹操被石凌的忠诚和自我牺牲精神深深感动,他非常赞赏石凌的行为,并表达了对石凌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古人守信文言文故事10篇译文
![古人守信文言文故事10篇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d4d7ee5d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94.png)
古人守信文言文故事10篇译文摘要:一、引言:简要介绍古人守信的重要性二、古人守信的故事1:刘备赴约三、古人守信的故事2:岳飞守墓四、古人守信的故事3:子路负米五、古人守信的故事4:平原君辞让六、古人守信的故事5:苏轼还款七、古人守信的故事6:曾子杀猪八、古人守信的故事7:陈涉世家九、古人守信的故事8:萧何守法十、古人守信的故事9:魏公子无忌救赵十一、古人守信的故事10:范蠡助越王勾践报仇十二、结论:强调守信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正文:【引言】在我国古代,守信被视为一种高尚的品质,古人常用守信的故事来教育后人。
这些故事传达了诚信、尊重承诺和待人以诚的道理,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10篇古人守信的文言文故事及其译文,以期唤起人们对守信的关注和重视。
【古人守信的故事1:刘备赴约】刘备,字玄德,东汉末年名将。
有一次,刘备与关羽、张飞三人结拜为兄弟,刘备为长。
刘备与关羽、张飞约定,若刘备先死,关羽、张飞需辅佐刘备的儿子刘禅。
后来,刘备去世,关羽、张飞果然忠诚地履行了诺言。
【古人守信的故事2:岳飞守墓】岳飞,南宋抗金名将。
岳飞被秦桧陷害致死,其部下将士纷纷前来守墓,表示对岳飞的忠诚。
直至南宋末年,岳飞墓前仍有将士守墓,感人至深。
【古人守信的故事3:子路负米】子路,春秋时期鲁国人。
子路负米百里,以供其母食用。
一日,子路遇雨,米湿透,恐母责怪,遂背负湿米回家。
母知此事,感叹道:“吾儿守信,胜过千金。
”【古人守信的故事4:平原君辞让】平原君,战国时期赵国公子。
平原君有一座美丽的花园,欲让与邻居。
邻居谦让不已,平原君曰:“吾闻之,辞让者,信也。
信者,人之本也。
”遂将花园让与邻居。
【古人守信的故事5:苏轼还款】苏轼,北宋文学家。
苏轼曾任杭州知州,离任时,百姓赠送礼品,苏轼一一谢绝。
苏轼曰:“吾誓不饮盗泉之水,不受无功之禄。
”体现了其守信的品质。
【古人守信的故事6:曾子杀猪】曾子,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
古代关于诚信的经典故事【5篇】
![古代关于诚信的经典故事【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f75815d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6b.png)
【导语】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信不⽴,国⽆信不强。
千百年来,⼈们讲求诚信,推崇诚信。
下⾯是⽆忧考分享的古代关于诚信的经典故事【5篇】。
欢迎阅读参考!1.古代关于诚信的经典故事 宋濂⼩时侯喜欢读书,但是家⾥很穷。
也没钱买书,只好向⼈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
⼀次,他借到⼀本书,越读越爱不释⼿,便决定把它抄下来。
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
他只好连夜抄书。
时值隆冬腊⽉,滴⽔成冰。
他母亲说:“孩⼦,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朝抄吧。
⼈家⼜不是等这书看。
”宋濂说:“不管⼈家等不等这本看,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问题,也是尊重别⼈的表现。
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失信于⼈,怎么可能得到别⼈的尊重。
” ⼜⼀次,宋濂要去远⽅向⼀位知名学者请教,并约好见⾯⽇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雪。
当宋濂挑起⾏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怎能出远门呀?再说,⽼师那⾥早已⼤雪封⼭了。
你这⼀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的严寒啊!”宋濂说:“娘,今天不出发就会误了拜师的⽇⼦,这就失约了;失约,就是对⽼师不尊重啊。
风雪再⼤,我都得上路。
” 当宋濂到达⽼师家⾥时,⽼师感动地称赞说道:“年轻⼈,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2.古代关于诚信的经典故事 魏⽂侯的诚信故事 战国时候魏国第⼀个国君叫魏⽂侯,由于他处处诚信待⼈,不论当官的,还是普通百姓,都敬重他,所以魏国迅速强⼤起来。
有⼀次,他和管理⼭林的⼈约好第⼆天下午⼀定去⼭林打猎练兵。
到了次⽇,下朝后举⾏了宴会,魏⽂侯准备宴会⼀结束就去打猎练兵,可谁知宴会结束后,天忽然下起了瓢泼⼤⾬,⾬不见停反⽽越下越⼤了,魏⽂侯起⾝对众⼤⾂说:“对不起,我要告辞了,赶快准备车马,我要到效外去打猎练兵,那⾥已经有⼈在等到我了!” 众⾂⼀见国君要冒⾬出门,都有上前去劝阻。
这个说:“天下这么⼤的⾬,怎能出门呢?”那个说:“去了也⽆法打猎练兵。
”魏⽂侯看看天⾊说:“打猎练兵是不成了,可是也得告诉那位管理⼭林的⼈哪。
关于诚信的人物故事10篇
![关于诚信的人物故事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5df57927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ba.png)
关于诚信的人物故事10篇诚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从古至今有很多关于诚信的人物故事呢,下面就给大家分享10个。
一、曾子杀猪。
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哭着跟着她。
妻子就哄儿子说:“你先回家,等我回来给你杀猪吃。
”等妻子从集市回来,曾子就开始杀猪。
妻子阻止他说:“我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
”曾子却说:“你不能这样哄孩子呀。
孩子还小,不懂事,他是照着父母的样子学,听父母的教导行事的。
现在你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啊。
做母亲的骗孩子,孩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了,这不是教育孩子的好办法。
”于是,曾子就把猪杀了。
曾子为了给孩子树立诚信的榜样,哪怕只是一句对孩子的承诺,也坚决遵守,这是多么难得的品质啊。
二、商鞅立木为信。
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
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
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五十两。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
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两。
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
如果商鞅没有做到诚信,那百姓怎么会相信他变法的其他内容呢?三、季布一诺千金。
季布是秦朝末年楚汉相争时项羽的部下,他很讲信用,只要他答应的事,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
当时楚地有个谚语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
结果他的旧日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使他免遭祸殃。
这就是因为他平时的诚信积累,让朋友们都信任他,愿意为他赴汤蹈火。
四、华盛顿与樱桃树。
乔治·华盛顿小时候,他的父亲送给他一把小斧头。
华盛顿很想试试斧头的锋利程度,于是他把父亲最心爱的一棵樱桃树砍倒了。
当父亲发现樱桃树被砍倒时,非常生气,他质问家里的每个人。
古代有关诚信的故事
![古代有关诚信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1c5f6961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06.png)
古代有关诚信的故事在古代,诚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被视为人们行为准则的基础。
许多古代故事都反映了诚信的重要性,下面就让我们来听几个关于古代诚信的故事吧。
故事一,《忠犬八公》。
故事发生在中国南宋时期,有一位名叫秦桧的官员,他因为贪污受贿,被贬为普通百姓。
他养了一只名叫八公的忠犬,对它百般呵护。
有一天,秦桧在山上遇到了一只猛虎,八公为了保护主人,奋不顾身地与猛虎搏斗,最终牺牲了自己。
秦桧感到非常悲痛,因为八公的忠诚和诚信,他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了自己的无耻和卑劣,于是他下定决心改邪归正,最终成为了一位有德行的官员。
故事二,《诚实的木匠》。
在古希腊,有一位木匠,他非常诚实守信。
有一天,他接到了一个贵族的委托,要求他制作一批家具。
木匠按照约定的时间把家具送到了贵族的家中,但贵族却拒绝支付工钱,还嘲笑他说,“你这样诚实守信,就是因为你没有智慧和勇气,否则你早就成为富翁了。
”木匠听后笑而不语,继续做他的家具。
过了一段时间,贵族家中发生了一场大火,所有的家具都被烧毁了,唯独木匠制作的家具完好无损。
贵族深感惭愧,决定支付木匠双倍的工钱,并向他道歉。
从此以后,木匠因为他的诚信和品德,赢得了更多的客户和尊重,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故事三,《孔子的诚信故事》。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诚信故事数不胜数。
其中有一则故事是这样的,有一次,孔子在路上遇到了一个农夫,农夫跟孔子说他丢了一只鸡,希望孔子能够帮忙找找。
孔子答应了他,并在路上找到了那只丢失的鸡。
农夫非常高兴,感激不尽。
孔子说,“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能丢弃。
以上这些古代的故事,都反映了诚信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诚信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行为准则,它能够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人与人之间建立起信任和友谊。
希望我们能够从这些古代故事中汲取智慧,牢记诚信的重要性,做一个真诚守信的人。
古代关于为了诚信的故事
![古代关于为了诚信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dd2e4a2c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01.png)
中国古代有许多关于诚信的故事,这些故事在传统文学、历史记载和道德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以下是几个关于诚信的故事:
1. 商鞅立木:商鞅在推行新法之前,为了取信于民,在城外立了一根木头,承诺谁能将其搬到城内,就赏赐五十金。
他成功地树立了诚信的形象,使民众相信他是一个言行一致的人,从而顺利地推行新法。
2. 季札挂剑:吴国公子季札为人守信,在朋友去世后仍将朋友的宝剑挂在墓前。
后来,宝剑长出了一片叶子,人们称之为“挂剑草”。
这个故事流传千古,成为诚信的象征。
3. 曾子杀猪:曾子是孔子的弟子,他为了教育孩子信守承诺,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父母要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诚信的重要性。
4. 韩信报恩:韩信在落魄时曾受到一位老人的恩惠,后来他为了报答老人的恩情,亲自前去致谢。
这个故事体现了诚信和感恩的美德。
这些故事都强调了诚信在人际关系、道德修养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性。
通过这些故事,人们可以了解到诚信是中国传统美德之一,也是个人和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石。
诚信的5个事例简短古代故事
![诚信的5个事例简短古代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59be8368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11.png)
《诚信的 5 个事例简短古代故事》小朋友们,今天来讲讲古代诚信的小故事哟。
第一个故事,商鞅立木。
商鞅想推行变法,怕大家不信,就在都城南门立了一根木头,说谁能把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金。
一开始没人信,商鞅加到五十金,有个人去搬了,真得到了赏金。
大家就相信商鞅说话算数啦。
第二个故事,曾子杀猪。
曾子的妻子要去集市,孩子哭闹着要跟着。
妻子哄孩子说回来杀猪给他吃。
妻子回来,曾子真的杀猪,说不能骗孩子。
第三个故事,季布一诺千金。
季布说话算数,答应的事一定做到,大家都说得到他的承诺比得到千金还珍贵。
《诚信的 5 个事例简短古代故事》小朋友们,接着听哟。
第四个故事,尾生抱柱。
尾生和姑娘约定在桥下见面,姑娘没来,洪水来了,尾生抱着桥柱不肯离开,最后被淹死了。
第五个故事,范式守信。
范式和张劭约好两年后见面,到了那天,张劭让母亲准备酒菜,母亲不信范式会来,范式果然按时赶到。
小朋友们,这些古人是不是很讲诚信呀?《诚信的 5 个事例简短古代故事》小朋友们,我再来讲几个。
第一个,晏殊诚实。
晏殊参加考试,发现题目做过,如实报告,得到皇帝赞赏。
第二个,韩信报恩。
韩信困难时得到一位婆婆帮助,发达后送千金报答。
第三个,皇甫绩守信求责。
皇甫绩和小伙伴们没完成功课,主动要求挨打,因为答应的事要做到。
第四个,郭伋不失信于童。
郭伋外出巡视,和孩子们约定回来时间,回来时比约定时间早,就在郊外等,直到时间到了才进城。
第五个,蔡璘坚还亡友财。
蔡璘的朋友去世前借了钱,朋友的儿子不知情不想还,蔡璘坚持要把钱还给朋友的儿子。
小朋友们,要向他们学习哟!。
中国古代诚信故事
![中国古代诚信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35a6beb4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fa.png)
中国古代诚信故事中国古代有许多关于诚信的故事,这些故事传承至今,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些中国古代诚信故事。
第一则故事是关于《孔子和柳下惠》的。
柳下惠是孔子的学生,他因为家境贫困,无法支付孔子的学费。
孔子知道后,就特意去柳下惠的家里拜访他,然后对他说,“你的家庭贫困,我知道了。
但是,你应该记住,一个人的诚信比金钱更重要。
”孔子的这番话让柳下惠深受感动,他立刻找到了劳动的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赚钱,最终还清了孔子的学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无价之宝,它能够让人获得尊重和信任。
第二则故事是关于《张良投胡》的。
张良是汉代著名的谋士,他曾经在楚国当过一个小官。
有一天,胡人入侵楚国,楚王逃亡,张良也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险。
但是,张良不忍心背叛楚国,于是他选择了投降胡人。
胡人见到张良的诚意,便让他成为了胡国的重要官员。
后来,张良趁机帮助汉高祖刘邦,最终成就了一番伟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立身之本,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守诚信的原则。
第三则故事是关于《信守诺言的屈原》的。
屈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他曾经在楚国为官。
有一次,楚国国君出征,屈原被托付了国家大权。
但是,有人散布谣言说屈原要谋反,楚国国君因此怀疑屈原,将他流放到了南边。
屈原在流放期间,始终忠诚于楚国,他写下了许多抒发爱国情怀的诗篇。
最终,楚国国君因为感念屈原的忠诚,决定在端午节这一天,投下粽子和酒到江中,以示纪念。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一种品质,它能够打动人心,也能够获得后人的尊重和敬仰。
这些古代诚信故事,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努力培养和践行的品质。
相信通过这些故事的传颂,诚信的种子能够在每个人的心中生根发芽,让我们共同建设一个更加诚信和美好的社会。
古代诚信的故事
![古代诚信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ec48c2d33d4b14e8424684e.png)
古代诚信的故事古代关于诚信的故事(精选15篇)古代诚信的故事篇1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九合诸侯,可以说周天子都拿她没办法,鲁庄公与其过交战,曹沫为将,结果连败三仗,鲁庄公不得不割地求和,齐桓公答应与鲁国停战会盟。
可是在会盟之上,曹沫突然拿出匕首抵住齐桓公,要齐桓公返还鲁国因战败答应割让给齐国的土地,齐桓公答应归还。
事后,齐桓公并没有因为曹沫采取不正当方式要回土地而背约,真的把鲁国割让的土地还给了鲁国,其实以齐桓公的力量,曹沫以此卑鄙手段索取的土地,完全可以不给他,鲁国一点办法也没有,可齐桓公讲诚信,如约交还了土地,齐桓公能够成为五霸之首,绝非偶然。
古代诚信的故事篇2晋公子重耳因蒙难而流亡他乡,当时很多诸侯国不接纳他,最困难的时候介子推只能从自己大腿上割肉救活重耳。
到了楚国后,楚国热情地招待了他,在招待他时,楚国国君问他说:“如果你以后做了晋国国君,将如何报答我?”重耳说:“珍珠美玉,你都不缺,我不会有更稀罕的东西送给你,不过托你洪福,以后我如果做了晋国国君,假若我们在战场上相遇,我便以退避三舍(一舍三十里)作为回报!”后来,重耳果然作了国君,成了晋文公。
五年之后,也就是僖公二十八年,晋文公果然与楚国在战场上相遇,晋文公确实实践了自己的诺言,退避近百里以报楚国招待之恩。
这就是成语“退避三舍”的故事原型。
古代诚信的故事篇3魏文侯在与群臣饮酒,兴致盎然,而此时天下起了雨,魏文侯想起了他与虞人(山林管理者)相约当日要打猎,于是,他便“命驾将适野”。
左右大臣惊诧道:“大家喝得正起劲,而又下着大雨,君侯又要去哪里?”魏文侯说:“我与虞人约好了今天打猎,虽然下雨不能打猎了,岂可因为自己喝得高兴就不去跟人家说一声呢?”于是便亲自前往。
魏文侯原为晋国臣下,后来和魏、韩、赵,三家分晋,独立为侯,饱受传统思想者诟病。
但它是一个很有作为的诸侯,特别是在诚信方面,堪称楷模商鞅在以后新法推行上也确实做到了诚信,从不徇私枉法,太傅公子虔和太子的老师公孙贾犯法也不能免罪。
古代名人诚信的经典小故事
![古代名人诚信的经典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21df560d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16.png)
古代名人诚信的经典小故事在古代,诚信被视为一种高尚的品质,被许多名人以及普通百姓所崇尚。
下面,我将为大家讲述一些古代名人诚信的经典小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古人的高尚道德观念,更给我们带来启示和思考。
故事一:孔子与樊迟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
有一次,孔子告诉樊迟:“你去给我买一匹马。
”樊迟照办,买了一匹相当贵重的良马送回给孔子。
孔子接过马后,却没有付钱,而是告诉樊迟:“你退回这匹马去吧。
”樊迟问孔子:“为什么?”孔子回答:“我不能用你所做的贼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孔子坚守自己的原则和道德标准,在面对不诚信的行为时,宁愿放弃也不愿接受。
他不但看重自己的名声和品德,也教育了樊迟及其他学生。
孔子以身作则的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故事二:张仪以信守约张仪是战国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谋略家。
在公元前308年,秦国担心魏国会违约,决定先行出兵,占领魏国的旅人山。
然而,张仪担任秦国使者,他坚守信守约定的原则,以道义和信誉说服了秦王。
张仪亲自上表劝阻称:“背约的话,秦国的信誉将受到破坏,违背信守约的文化传统。
”最终,秦王采纳了他的意见,取消了先发制人的计划。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张仪以信守约的行为,保护了秦国的信誉和名誉。
他深知信誉对于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以及它对于个人和国家的长远利益的影响。
故事三:贾谊的执着诚信贾谊是西汉时期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和文学家。
他坚守诚信的原则,为人正直,不言而信。
据说有一次贾谊为人表白,但被女方拒绝。
然而,他并没有放弃,继续追求,直到女方答应了他的感情。
他的执着和诚信令对方信服,最终成功得到了她的芳心。
贾谊的故事传颂许多年,他的诚信成了品德的楷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在何种情况下,诚实和坚持都能够带来成功。
诚实是人与人之间建立信任的基石,也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关键。
结语以上是几个古代名人诚信的经典小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古人崇尚诚信的态度和行为。
无论是孔子的坚守原则、张仪的以信守约或者贾谊的执着诚信,这些名人的行为都彰显了他们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道德观。
古代诚信的故事
![古代诚信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f6de8a99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e2.png)
古代诚信的故事在古代,诚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它不仅是个人的修养,更是整个社会的基石。
下面,我将为大家讲述一些关于古代诚信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古人的高尚品德和崇高精神。
故事一,《左传》中的管仲。
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的一位伟大政治家,他以其高尚的品德和诚信的行为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有一次,齐国大夫鲍叔牙因为管仲的一句话而得罪了国君,国君想要处罚鲍叔牙,但管仲却说,“我所说的话,我自会承担责任。
”管仲的诚信和忠诚感动了国君,最终鲍叔牙得以免于处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一种无价的品质,它能够感动人心,换来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故事二,《孟子》中的梁惠王与商鞅。
在《孟子》中,有一则关于梁惠王和商鞅的故事。
商鞅是一位有识之士,他曾提出变法的建议,但被梁惠王拒绝。
后来,商鞅又提出了一些改革的方案,梁惠王仍然不予采纳。
然而,商鞅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丧气,而是一直坚持自己的观点,最终,梁惠王被商鞅的诚信和才华所感动,决定采纳商鞅的建议,国家因此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不仅表现在言行之间,更体现在坚持不懈的追求上。
故事三,《史记》中的蔡泽。
蔡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战场上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敢和智慧,深受士兵和百姓的爱戴。
有一次,蔡泽在战场上受伤,被敌军所俘。
敌军希望他出卖自己的国家和同僚,但蔡泽毅然拒绝了敌人的诱惑,坚守自己的信念,最终被救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一种坚定的信念,是不畏强暴、不屈服于诱惑的品质。
古代的诚信故事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启示,它们告诉我们,诚信是一种高尚的品德,是一种无价的财富,它能够感动人心,改变命运,成就伟业。
让我们向古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诚信修养,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愿我们都能成为具有高尚品德和诚信精神的人!。
古人的诚信故事
![古人的诚信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352f661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f9.png)
古人的诚信故事在古代,诚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德,古人们通过许多真实的故事来传承和弘扬诚信的价值观念。
这些故事不仅让人们感受到古人的高尚品德,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人生智慧。
下面,就让我们来听听古人的诚信故事吧。
故事一,《三打白骨精》中的唐僧。
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经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妖魔鬼怪的阻挠。
其中,白骨精就是其中之一。
白骨精化身为美丽女子,企图迷惑唐僧,但唐僧始终坚守诚信,没有被她所蒙蔽。
即使白骨精多次变身试图引诱唐僧,唐僧也始终不为所动,最终三打白骨精,化解了危机。
唐僧的诚信和坚守正道的品德,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崇高的榜样。
故事二,《孟子》中的梁惠王与管仲。
在《孟子》中,记载了梁惠王与管仲之间的故事。
梁惠王曾问管仲,“吾欲用兵,谁可与争锋?”管仲回答说,“唯有诚信可与争锋。
”梁惠王不以为然,后来管仲说服梁惠王,通过信守承诺、信守盟约,使得梁国强大起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治国安邦的基石,也是人与人相处的基础。
故事三,《左传》中的鲁隐公。
在《左传》中,记载了鲁隐公与季孙的故事。
当时,季孙向鲁隐公借了一件宝物,但后来却不肯归还。
鲁隐公派人去讨要,季孙却说这件宝物已经送给了他。
鲁隐公没有放弃,最终通过法律的手段,成功要回了宝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社会交往的基本准则,也是维护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
这些古人的诚信故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诚信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处世原则。
在现代社会,我们也应该学习古人的诚信精神,坚守诚信,做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只有诚信,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也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和稳健。
愿我们都能从古人的诚信故事中汲取力量,成为一个真诚可信的人。
中国古代诚信故事
![中国古代诚信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585d9264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2a.png)
中国古代诚信故事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关于诚信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在当时激励着人们,也
成为了后人传颂的经典。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些中国古代关于诚信的故事。
故事一,《信陵君破釜沉舟》。
信陵君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个贵族,他在出征时下令将所有的船只破坏,以此
来激励士兵们战斗到底。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但只有坚持诚信,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
故事二,《管仲放鞭》。
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的一位大臣,他在齐桓公面前放下鞭子,表示自己愿意受
到鞭打以示诚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需要有所承担的,只有敢于承担责任,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
故事三,《范蠡断桥》。
范蠡是春秋时期吴国的一位谋士,他在为越王勾践效力时,断桥而去,表示自
己不会回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需要有坚定的决心和勇气的,只有坚定不移,才能实现自己的诚信承诺。
故事四,《孟子慎交》。
孟子在《孟子·梁惠王上》中说,“故君子慎其独也,小人慎其寡也。
”这句
话告诉我们,诚信是需要在平时的行为中培养的,只有平时的慎重和谨慎,才能在关键时刻表现出诚信的品质。
总结。
中国古代的诚信故事,无论是信陵君破釜沉舟,还是管仲放鞭,都深刻地诠释
了诚信的重要性。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需要有勇气、决心和承担的,只有这
样,才能真正做到诚信。
希望我们能够从这些故事中汲取力量,不断提升自己的诚信品质,成为真正的君子。
诚信的古人故事
![诚信的古人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87fbb524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6f.png)
诚信的古人故事
故事一,《孔子与樊迟》。
孔子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他非常注重诚信这一品德。
有一次,孔子和他的弟子樊迟一起行走在路上,途中遇到了一只鸟笼。
孔子问樊迟,“这只鸟是怎么进去的?”樊迟回答说,“是从笼门进去的。
”孔子接着问,“那它为什么不从笼门飞出来呢?”樊迟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因为它已经习惯了在笼子里。
”孔子告诉樊迟,诚信就像是一扇打开的门,只要我们肯走出去,就能够获得自由和成功。
故事二,《信守诺言的管仲》。
管仲是中国春秋时期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非常重视诚信和信守诺言。
有一次,他在齐国做官时,因为一些误会被贬到了楚国。
在楚国,管仲受到了楚国国君的重用,但他仍然忠于自己的国家齐国。
后来,齐国国君派人来楚国接管仲回国,楚国国君对他非常惋惜,希望他留下来。
但管仲义无反顾地回到了齐国,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诺言和忠诚比一切都重要。
故事三,《汉武帝与卫青霍去病》。
汉武帝是中国汉朝的一位伟大皇帝,他非常重视诚信和忠诚。
在对外征战中,他派遣了卫青和霍去病两位将军率领大军出征匈奴。
在征战中,卫青和霍去病都表现出了非常高的诚信和忠诚,他们严
格遵守军纪,严守军规,深得士兵和百姓的信任和拥戴。
最终,他
们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为汉朝的疆土安定和百姓安宁做出了巨大的
贡献。
这些古人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品德,它能够
让我们获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也能够让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
加坚定和成功。
希望我们能够从这些古人故事中汲取力量,不断提
升自己的诚信意识,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古代诚实守信的故事(精选17篇)
![古代诚实守信的故事(精选17篇)](https://img.taocdn.com/s3/m/55aacbe6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dd.png)
古代诚实守信的故事古代诚实守信的故事(精选17篇)古代诚实守信的故事篇1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
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门的,给予十金。
百姓对这种做法感到奇怪,没有敢搬这块木头的。
然后,商鞅又布告国人,能搬者给予五十金。
有个大胆的人终于扛走了这块木头,商鞅马上就给了他五十金,以表明诚信不欺。
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终于使老百姓确信新法是可信的,从而使新法顺利地推行实施。
分析:“人无信不立。
”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国家都是一样的,言而无信则自取灭亡。
话题:“人无信不立”“诚信”“证明”。
古代诚实守信的故事篇2季布,汉朝人,他以真诚守信着称于世。
时人谚云:“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意思是说,季布的一句话,比金子还要贵重。
后来,季布跟随项羽战败,为刘邦通缉,不少人都出来保护他,使他安全地渡过了难关。
最后,季布凭着诚信,还受到汉王朝的重用。
分析:只有诚信待人者,才能被别人诚信相待。
话题:“诚信与人生”“互助”“诚信的价值”。
古代诚实守信的故事篇3李苦禅是我国当代著名画家,他为人爽直,凡答应给人作画,从不食言。
有一次,有位老朋友请他作一幅画,李苦禅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时完成。
不久,当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讣告后,面有愧色,即趋作画,画了幅“百莲图”,并郑重其事题上老友的名字,盖上印章,随即携至后院,将画烧毁。
事后,对儿子说:“今后再有老友要画,及时催我,不可失信啊!”分析:真正的画家、艺术家都是些感情真挚而丰富的人。
他的不虚伪造作,讲诚信,从不食言,真可谓画品如人品。
话题:“诚信人生”“重诺”。
古代诚实守信的故事篇4清代乾隆年间,南昌城有一点心店主李沙庚,最初,以货真价实赢得顾客满门。
但其赚钱后便搀杂使假,对顾客也怠慢起来,生意日渐冷落。
一日,书画名家郑板桥来店进餐,李沙庚惊喜万分,恭请题写店名。
郑板桥挥毫题定“李沙庚点心店”六字,墨宝苍劲有力,引来众人观看,但还是无人进餐。
古人诚信家风故事
![古人诚信家风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fcb83c73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93.png)
古人诚信家风故事古代中国受孔子思想的影响,诚信是一种被普遍重视的美德。
在古人的价值观念中,诚信是建立在道义、礼仪和正直的基础上的,它是一种言行一致、守信用、守承诺的品质。
古人通过各种生活事例和家风故事,将诚信的重要性传递给后世,让人们懂得诚信之道,并且将其传承下去。
下面就为大家讲述一些古人诚信家风故事。
故事一:《萧何断发》公元前195年,刘邦在汉中拱手称王。
时任丞相的萧何为了避免刘邦受到曹、项等人的威胁,主张杜绝忠臣受恶报的现象,于是率先献出自己的头发。
由于古人的发冢也是一个象征,举世闻名的萧何因此丧失了朝廷职位,但他的诚信和忠诚却在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故事二:《孟子拒绝南阳借粮》孟子早年东游,途经南阳时,遇到当地的士人请他担任南阳借粮的官职,以帮助南阳脱困。
但孟子回绝了这个职位,理由是南阳借粮不应该依赖于外援,而应该依靠本地的人民努力自救,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个故事表现了孟子坚持诚信原则,不愿意参与虚伪行为的精神。
故事三:《晏婴归还女儿》晏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位政治家,虽然他因被逐出国家而贫困,但他始终坚守诚信的原则。
一天,晏子的女儿迎娶了一个富有的家庭,但婚后不久,丈夫就因家族事务的缘故离世。
富人家族出于复仇心理,想要把晏子的女儿留在家中当奴隶。
晏子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去要回女儿,他告诉富人家族:“我把女儿嫁给你们并不是看上你们的财富,而是看中了你们的家族。
”最后富人家族被晏子的诚信所感动,答应归还女儿。
故事四:《孔子对擅自撤离的人的教诲》孔子曾经有一个学生因为父亲生病,擅自离开去照顾父亲。
当他回来后,孔子责备他说:“即使你父亲生病,也不能忘记自己的职责。
作为学生,你应该先诚实地告诉我实情,然后再请假回去。
这样你才能保持你的诚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诱惑,我们都应该克制自己,坚守诚信的原则。
故事五:《曾国藩因讲诚信而赢得人心》清朝末年,中国社会动荡不安,盗贼横行,吉林地区的贼寇更是猖獗。
中国古代诚信故事
![中国古代诚信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0e3e3c25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30.png)
中国古代诚信故事中国古代有许多关于诚信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诚信的重视,也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关于中国古代诚信的故事吧。
故事一,《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
管仲和鲍叔牙是春秋时期齐国的两位贤臣,他们一起为国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管仲被贬谪到楚国的时候,鲍叔牙曾多次前去楚国寻找管仲,希望他能回到齐国继续为国效力。
然而,管仲却始终坚守诚信,不愿意背叛楚国的信任。
最终,管仲在楚国任职期间,以其高超的才能和守信的品德,赢得了楚国国君的信任,为齐国争取了宝贵的外交时间,最终成功回到了齐国,并为齐国的繁荣作出了更大的贡献。
故事二,《孟子的故事》。
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提出了“仁义”、“诚信”等重要思想。
在孟子的一次游学途中,他曾遇到了一个农夫,农夫告诉孟子,他的邻居欠了他一把斧子,却一直不肯归还。
孟子听后,便陪同农夫去找邻居,请求邻居归还斧子。
邻居却说自己从未借过斧子,孟子并没有强求,而是离开了。
后来,邻居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来归还斧子并道歉。
孟子的诚信和宽容感化了邻居,也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故事三,《张良投胯下的故事》。
张良是西汉初年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曾在刘邦的帐下为谋士。
据传说,刘邦曾在一次饮宴中,将自己的马缰绳交给张良保管,张良却将马缰绳投到刘邦的胯下,表示自己对刘邦的忠诚和诚信。
刘邦对张良的诚信和忠诚深为感动,从此将张良视为知己,两人并肩作战,最终建立了西汉王朝。
这些古代诚信故事,不仅让我们了解到古人对诚信的重视,更让我们明白诚信是一种宝贵的品质,它能感化人心,凝聚力量,成就伟业。
愿我们能从这些古代诚信故事中汲取智慧,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一个诚信的人,为社会和谐、国家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古代诚信故事
![古代诚信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026d35fe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a5.png)
古代诚信故事在古代,诚信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品质,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诚信不仅是一种道德准则,更是一种处世之道。
下面,我们将讲述一些古代关于诚信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古人的诚信精神。
故事一,《柳宗元的《朝花夕拾》》。
柳宗元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文学家,他的《朝花夕拾》中有一则关于诚信的故事。
有一天,柳宗元在路上捡到了一袋钱,他拿着钱四处寻找失主,最终找到了一个商人。
商人非常感激柳宗元的诚信,慷慨地报答了他。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美德,只有用诚信的态度对待他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故事二,《孔子的《弟子规》》。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弟子规》中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
其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言必信,行必果。
”这句话告诉我们,说话要守信,做事要有果断。
只有言行一致,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这也是诚信精神在古代教育中的体现。
故事三,《三打白骨精》。
《三打白骨精》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故事。
故事中,孙悟空为了救唐僧,与白骨精进行了三番战斗。
在最后一次战斗中,白骨精变成一个美丽的女子,企图迷惑孙悟空,但孙悟空诚信的品格使他不为所动,最终成功打败了白骨精。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战胜一切诱惑的利器,只有坚守诚信,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故事四,《曹操与刘备的故事》。
在三国时期,曹操与刘备是两位非常有影响力的政治家。
有一次,曹操在一次战斗中俘虏了刘备的妻子,但在知道刘备为人正直诚信后,他主动放了刘备的妻子,并送给刘备一匹好马。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不仅可以赢得他人的信任,更可以化解矛盾,促进友谊。
以上这些古代诚信故事,都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告诉我们诚信是多么的重要。
在当今社会,诚信依然是我们应该尊重和遵循的品质,只有用诚信的态度对待他人,我们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愿我们能够从这些古代诚信故事中汲取力量,坚守诚信,成为值得信赖的人。
古人的诚信故事_故事大全
![古人的诚信故事_故事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569f9428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d0.png)
古人的诚信故事在心,将诚信发挥在经商致富中,可以家财万贯;将诚信延伸到安身立命上,可以后世传颂;将诚信拓展到八荒六合,四海之内,则可万民归心,顺天地阴阳、法四季轮回,运之则五岳震荡,百川奔涌,诸侯朝服,天下匡正。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古人的诚信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古人的诚信故事篇一:郭汲不失信于孩子郭汲,东汉人,官至大司空、太中大夫,为官清廉信义为先,一心为百姓谋福祉。
他做并州太守时,勤政爱民,常常微服私访,解决民生疾苦,整顿吏治,平反许多冤假错案,有功于民,因此百姓一直感念他的恩义,敬仰他的为人。
郭汲每经过一县一乡,老老少少都夹道欢迎。
一次,郭汲至各地州县巡查吏治情况,带着几名随从骑马赶往西河郡美稷县。
还没有进城,就看到有几百儿童,各自骑着竹马,在道旁拜迎。
郭汲问道:“孩子们为什么自己远来?”孩子们回答说:“听说使君来到,非常高兴,所以前来欢迎。
”郭汲闻言赶忙下马,辞让致谢,在众小孩的簇拥之下进了县城。
郭汲在美稷县衙,详细阅读了近年所积案卷,有错判疑案的就马上调出重新审理,又查访民情,慰问贫苦,所致之处,百姓欢欣,多有馈赠礼物者,然则一律不取。
事办完了,又要到下一个县考察。
刚到城门口,没想到众孩童骑着竹马又来相送,一直送到了城郊外,问他:“使君哪一天返回再经过,到时还要来迎送。
”郭汲叫别驾从事计算日程,告诉了他们。
郭汲巡视在下一个县非常顺利,比原定日期早一天回来。
他为了不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露宿了一夜,等到第二天才入城……郭汲以太守之尊,与骑竹马的小孩子在道边野外说的话,都不肯失信,更何况于重大的事情呢!回来早了一天,宁可夜宿山野小亭也要信守自己说出的归期,因此而能够成就伟大的功业。
光武帝称赞他的德行说“信之至矣”。
后以“郭汲待期”为重守约信之典实。
古人的诚信故事篇二:李勉诚实无欺李勉,唐代中期名臣。
他幼通经史,生性耿直,一生崇尚道学,为官做人更是正直无私,为民所信服。
李勉年少时很贫困,一次客游外地时,曾与一书生同借宿在河南商丘的一家旅店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人的诚信故事
诚信在心,将诚信发挥在经商致富中,可以家财万贯;将诚信延伸到安身立命上,可以后世传颂;将诚信拓展到八荒六合,四海之内,则可万民归心,顺天地阴阳、法四季轮回,运之则五岳震荡,百川奔涌,诸侯朝服,天下匡正。
下面是为您整理的古人的诚信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古人的诚信故事篇一:郭汲不失信于孩子郭汲,东汉人,官至大司空、太中大夫,为官清廉信义为先,一心为百姓谋福祉。
他做并州太守时,勤政爱民,常常微服私访,解决民生疾苦,整顿吏治,平反许多冤假错案,有功于民,因此百姓一直感念他的恩义,敬仰他的为人。
郭汲每经过一县一乡,老老少少都夹道欢迎。
一次,郭汲至各地州县巡查吏治情况,带着几名随从骑马赶往西河郡美稷县。
还没有进城,就看到有几百儿童,各自骑着竹马,在道旁拜迎。
郭汲问道:“孩子们为什么自己远来?”孩子们回答说:“听说使君来到,非常高兴,所以前来欢迎。
”郭汲闻言赶忙下马,辞让致谢,在众小孩的簇拥之下进了县城。
郭汲在美稷县衙,详细阅读了近年所积案卷,有错判疑案的就马上调出重新审理,又查访民情,慰问贫苦,所致之处,百姓欢欣,多有馈赠礼物者,然则一律不取。
事办完了,又要到下一个县考察。
刚到城门口,没想到众孩童骑着竹马又来相送,一直送到了城郊外,问
他:“使君哪一天返回再经过,到时还要来迎送。
”郭汲叫别驾从事计算日程,告诉了他们。
郭汲巡视在下一个县非常顺利,比原定日期早一天回来。
他为了不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露宿了一夜,等到第二天才入城……
郭汲以太守之尊,与骑竹马的小孩子在道边野外说的话,都不肯失信,更何况于重大的事情呢!回来早了一天,宁可夜宿山野小亭也要信守自己说出的归期,因此而能够成就伟大的功业。
光武帝称赞他的德行说“信之至矣”。
后以“郭汲待期”为重守约信之典实。
古人的诚信故事篇二:李勉诚实无欺李勉,唐代中期名臣。
他幼通经史,生性耿直,一生崇尚道学,为官做人更是正直无私,为民所信服。
李勉年少时很贫困,一次客游外地时,曾与一书生同借宿在河南商丘的一家旅店中。
不到十天,这个书生忽然得了重病,一病不起,李勉对他竭力照顾,他在临死前从布袋中拿出一百两银子交给李勉说:“我家住在江西南昌,想不到在这里得病将死。
请您拿着它为我料理后事,剩余下来的都送给您。
”李勉答应为他料理后事,后事办好后却把剩余的银子放在其墓穴中一起埋下。
隔了几年,李勉担任开封县尉。
那死去的书生的兄弟来寻找这个书生,一路寻找他的行迹。
到了商丘,打听出李勉曾经为书生主持过丧事,就特地来拜访他。
李勉陪同那个书生的兄弟前往商丘墓地祭奠,并挖出了剩余的银子全部交给了他。
唐德宗时,李勉任吏部尚书,他不畏权贵,遇事敢言,特别注意维护朝廷礼仪。
唐德宗非常宠幸奸臣卢杞。
卢杞时任澧州刺史,遭到给事中袁高的弹劾,认为卢杞奸邪败政,贬官尚不足以抵塞罪责,然而唐德宗却不予罢免。
一日,唐德宗对李勉说:“众人皆言卢杞奸邪,朕怎么不知道!卿知其状乎?”李勉回答:“天下皆知其奸邪,独陛下不知,所以为奸邪也!”这是一句极佳的对答,流传天下,人们都佩服他的正直。
古人的诚信故事篇三:欧阳修治学严谨欧阳修是北宋文坛领袖,官至副宰相,在文学观点上主张明道致用,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以“道”为内容,为本质,以“文”为形式,为工具。
特别重视道德的修养,提出“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
他的诗词和文章在当时就被称为“极品”,受到文人学士的广泛赞誉,这源于他的治学严谨,做文章务求精益求精。
他每写文章,草稿出来后,即贴在室内墙壁上,反复推敲修改,有的文章甚至改得不留原稿一字,直到称心如意为止。
例如他写完《醉翁亭记》后,诚心向人征求意见,他读给一位樵夫听,当读到“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时,樵夫说:“您文章的字好象多了点。
我打柴上山,站在南天门,放眼一望,四周都是山……”顿时,欧阳修明白了,于是提笔将前边一串文字划掉,换上“环滁皆山也”五个字,这就是人们今天看到的《醉翁亭记》言简意赅的开头,只这一句便总括了滁州胜状,也总领了全文气势。
欧阳修不仅严谨治学,也严谨做人、做事。
他待人真诚坦荡,始
终注重提携奖掖后俊,苏轼、苏洵、苏辙、曾巩等人皆出于他的提拔,使北宋文坛出现了人才辈出的繁荣景象。
欧阳修与宋祁同修《新唐书》,书成后,按惯例修史在书前只署官位最高者一人的名字。
当时欧阳修比宋祁的官位高,因此,御史决定《新唐书》只署欧阳修一人的姓名。
但欧阳修却说:“宋公于《列传》亦功深者,为日且久,岂可掩而夺其功乎?”宋祁知道后很受感动,说:“此事从所未闻也!”
欧阳修晚年时,仍常将自己平生所写的文章,清理出来进行修改,每字每句反复推敲,甚是认真,有时忙的废寝忘食。
他的夫人道:“你已年迈致仕(退休),难道还怕先生责难生气吗?又何必费心去一一修改呢?”欧阳修认真地说:“我既然发现了错误的地方,那当然要去修正。
要不就会误导后人啊!”
古人的诚信故事篇四:宋濂谨守诚信宋濂,明初文学家,官居学士,他以继承儒家道统为己任,提出做文章的风格要与道德内涵一致。
他自幼守信好学,一生勤学不辍,“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
他自己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讲:“我小的时候非常好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书。
所以只能向有丰富藏书的人家借来看,借来以后,就赶快抄录下来,每天拼命的赶时间,计算着到了时间好还给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为诚实守信,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得以看遍许多书籍。
”
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
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
时值隆冬腊月,北风狂呼,以至于砚台里的墨
都冻成了冰,家里穷,哪有火来取暖?宋濂手指冻的都无法屈伸,仍然坚持连夜抄书。
抄完了书,一路跑着去还书给人家,决不超过约定的还书日期。
面对贫困、饥饿、寒冷,宋濂不以为意,不以为苦,一心努力学习,明白了很多做人之理。
到了二十岁,他成年了,就更加渴慕圣贤之道。
但由于没有老师指点,遇有问题常常得不到解决,他就步行一百多里路,去找自己同乡中有成就的前辈请教。
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前辈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毛大雪。
当宋濂准备上路时,他的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
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宋濂说:“今天不出发就会误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就是对老师不尊重啊。
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他穿上草鞋,背上行李,踏着几尺深的积雪,一个人走在深山之中。
当他到达老师家里时,四肢都冻僵了不能动弹,很长时间以后才有了知觉,老师赞叹地说:“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
正是因为宋濂能忍受穷苦,把艰苦的生活当作是一种磨炼,是对意志品质的考验,以苦为乐,他才能成就事业。
他说道:“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读书明理是最神圣的事情,所幸自己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
”
古人的诚信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