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9课赤壁赋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课件:第3单元 9 赤壁赋
[预习——夯实基础]
[知识· 梳理] 第 1 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壬戌 之秋( .. 余音袅 袅( . 苏子愀 然( . 举酒属 客( . 一叶扁 舟( . 匏樽 ( .. ) ) ) ) ) ) 窈窕 之章( .. 冯 虚御风( . 山川相缪 ( . 酾 酒临江( . 相与枕藉 ( . 蜉蝣 ( .. ) ) ) ) ) ) 桂棹 兰桨( . 孤舟嫠 妇( . 舳舻 千里( .. 横槊 赋诗( . 正襟 危坐( . 麋 鹿( . ) ) ) ) ) ) 江渚 ( . )
) )
【答案】 (1)劝人饮酒/类似/嘱托/类 (2)往/好像/比得上/按照 (3)享有/ 到/顺从,适合 /正好,恰好/往,到 (4)农历的每月十五日/眺望/盼望,希望/ 名望,声望 (5)疑问词,相当于“吗”/介词,相当于“于”,在/形容词词尾
(6)介词,从/介词,在/介词,表被动/ 介词,到
(7)固一世之雄也。(判断句 “……也”表判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判断句 “……也”表判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古义:这里指明月停留。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2)古义:文中指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 征。今义:美貌的女子。(3)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4)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第 6 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1)月出于东山之上。(状语后置句 应为“月于东山之上出”)
高中语文《赤壁赋》课文原文及教案
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句,有吹洞箫之客。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
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句,而今在安哉?
三、找出文中直接表明情感的几个词语,朗读并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明确:乐――哀/悲――喜
2、初步明确朗读的情感基调
“乐”的部分要读得轻松愉悦;
“悲”的部分要读得悲凉激昂;
(板书:赤壁赋苏轼无台诗案死里逃生东坡居士思想变化)
二、疏通字词。
在预习的基础上,教师补充强调一些读音,几个重点实词及特殊句式,学生提出对照注释不能理解的词句,师生共同探讨。
壬rén戌xū属zhǔ客窈yǎo窕tiǎo冯píng虚御风
桂棹zhào倚歌而和hè横槊shuò余音袅袅niǎo
幽壑hè扁舟piān嫠妇lí愀然qiǎo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àng)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高中语文《赤壁赋》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喜”的部分要读得旷达洒脱。
3、听录音朗读或教师范读。生齐读。
四、分析课文第一段。
2019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赤壁赋讲义新人教
赤壁赋(一)作者简介(二)人物轶事出人头地苏轼在京城会考时,主审官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学名家欧阳修。
他在审批卷子的时候被苏轼华丽绝赞的文风所倾倒,但欧阳修觉得此文很像门生曾巩所写,为了避嫌,最后给他评了第二。
一直到发榜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文章的作者是苏轼。
在知道真实情况后欧阳修后悔不已,但是苏轼却一点计较的意思都没有,苏轼的大方气度和出众才华让欧阳修赞叹不已:“这样的青年才俊,真是该让他出榜于人头地啊(成语出人头地就是从这儿来的)!”并正式收苏轼为弟子。
(一)背景链接宋神宗熙宁九年十月,王安石变法受挫,变法动向发生逆转,一些投机新法的分子结党营私,倾轧报复,耿直敢言的苏轼成了官僚们政治倾轧的牺牲品。
元丰二年七月二十八日,御史台的官吏奉命从汴京赶到湖州衙门,当场逮捕了苏轼。
原来从六月以来,何正臣、舒亶、李定等人曾先后4次弹劾苏轼。
他们认为苏轼的一些诗文是“讥讽文字”“愚弄朝廷”“指斥乘舆”“无尊君之意,亏大忠之节”。
宋神宗下令御史台(汉书《朱博传》载御史台中有柏树,野乌数千栖居其上,因称御史台为“乌台”)审理,这就是闻名于世的“乌台诗案”。
苏轼在狱中遭受诟辱折磨。
幸亏亲友的营救,这年年底,结案出狱,以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的名义被贬谪到黄州。
在黄州,苏轼名义上任团练副使,实则等于充军,苏轼内心愤慨不平,政治上失意彷徨,精神上孤独苦闷。
但是生性旷达的苏轼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自号“东坡居士”。
在这里,他经常来赤鼻矶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
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鼻矶。
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赤鼻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年七月和十月,苏轼先后两次泛舟游赤鼻矶,写下了著名的《赤壁赋》和《后赤壁赋》。
《赤壁赋》又称《前赤壁赋》。
(二)常识整理赋赋,本是一种文学表现手法,为《诗经》“六义”之一。
汉代形成一种特定体制,成为一种文体。
【整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单元第9课《赤壁赋》课件1 (共42张PPT)
B.其声呜呜然,
,
, 。
, ,
,
。
, 。 C.哀吾生之须臾, 抱明月而长终。 , , 吾与子之所共适。
D.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也没有像陶潜那样“归隐田园”。
三咏赤壁: 《念奴娇·赤壁怀古》 《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
东坡赤壁二赋,一洗万古。欲仿佛其一语, 毕世不可得也。
一人早多故樯羽雄小遥 尊生生情国橹扇姿乔想 还如华应神灰纶英初公 酹梦发笑游飞巾发嫁瑾 江 我 烟 了当 月 灭谈 年 笑 间
一江卷惊乱三故千大 时山起涛石国垒古江 多如千拍穿周西风东 少画堆岸空郎边流去 豪 雪 赤 人 杰 壁人物浪 道 淘 是 尽
念 奴 娇 赤 壁 怀 古
·
元丰二年,苏轼因 “乌台诗案”被贬黄州。黄州 城外有一块红色的岩壁,相传 是三国时期赤壁大战的战场。 苏轼在此期间经常与朋友夜游 赤壁,月下泛舟。写下了光耀 千古的前后《赤壁赋》与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赋是一种有韵的文体,讲求声律、押韵、对比 等形式,有辞赋、骈赋、律赋、文赋等。赋的似诗 似文的特征,与现代文学中的散文诗有些相像。 有三个特点:
赤壁 咏赤壁 唐.杜牧 唐.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 折戟沉沙铁未销, 赤壁楼船扫地空。 自将磨洗认前朝。 烈火张天照云海, 东风不与周郎便, 周瑜于此破曹公 铜雀春深锁二乔。
字子瞻,又字和 仲,号“东坡居 士”,谥号“文 忠”,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与黄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并称苏黄
旷 世 奇 才
(2)古今异义 (1) 徘徊于斗牛之间 A古义:明月停留 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 动 B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义:一种竞 技方式 (2) 白露横江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3) 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旷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4)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 或美理想的象征 今义:美貌的人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第9课《赤壁赋》课堂实录及点评
《赤壁赋》课堂实录文勇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大家把这些字词看一下,有些关键字要重点提示一下。
“举酒属客”的“属”通“嘱”,这里指劝人饮酒。
“冯虚御风”中的“冯”,通“凭”,乘的意思。
“七月既望”的“望”,农历每月十五。
“纵一苇之所如”中的“如”,往、到的意思。
“冯虚御风”的“虚”,古意是凌空的意思。
“美人”,特指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
这里有几处“之”字的用法要注意,“哀吾生之须臾”中的“之”,助词,主谓间不译。
“惟江上之清风”中的“之”,结构助词,可翻译成“的”。
“耳得之而为声”中的“之”,代词,“它”的意思。
“月出于东山之上”中的“之”,助词,可不译。
虚词“于”的用法在本文有两处:“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中的“于”,介词,“在”的意思;“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中的“于”,介词,表被动。
文中“歌”字有两处不同用法:“扣舷而歌之”的“歌”是动词,唱的意思;“倚歌而和之”的“歌”是名词,表示歌声。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句式和词的活用值得我们好好研究:“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属于状语后置句式,本为“于斗牛之间徘徊。
”“凌万顷之茫然。
”是定语后置,“凌茫然之万顷。
”“渺渺兮予怀。
”是倒装句,“予怀渺渺兮。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中的“西”、“东”,名词作状语。
“侣鱼虾而友麋鹿”中“侣”、“友”,意动用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中“舞”、“泣”,使动用法。
“桂棹兮兰桨”中“桂”“兰”,名词作状语。
“羽化而登仙”中“羽”,名词作状语。
“乌鹊南飞”中“南”,名词作状语。
“不知东方之既白”中“白”,名词作动词,显出白色。
“顺流而东”中“东”,名词作动词。
“下江陵”中“下”,名词用作动词。
“肴核既尽”中“尽”,形容词用作动词。
这篇文章是押韵的,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韵脚,看到PPT上面本文押运换韵的字。
本文来自语文茶轩屏显1:间、天、然、仙、桨、光、方、慕、诉、缕、妇、稀、飞、诗;昌、苍、郎、东、空、雄、鹿、属、粟、穷、终、风、往、长、瞬、尽、主、取、月、色、竭、适酌、藉、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第9课《赤壁赋》课堂教学艺术镜头
《赤壁赋》课堂教学艺术镜头赋一江月韵,化千千心结山东省淄博市教学研究室陈鲁峰师:古代一位鉴赏家提到苏轼《前赤壁赋》时,曾说“以风月立骨”。
请大家找找苏轼在这篇文章中几次提到月呢?把相关的语句找出来。
生:第一段,“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生:“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客亦知夫水与月乎”“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第三、四段中有四处。
师:第二段中有没有提到“月”呢?仔细找找。
生:有,“击空明兮溯流光”,意思是说,桨划破月光下的轻波,船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
师:这样算来,全文共有7处有关“月”之意象的描写。
看看这些月象是由哪些类型组成的?比方说,有来自诗词歌赋的“月”,如“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击空明兮溯流光”等句子。
生:也有当晚的月亮,如“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句子。
师:这就是现实之月了。
生:想象之中的“月”,如“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生:谈话中的,如“客亦知夫水与月乎”、“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师:这就是哲理思辩中的“月”了。
师:赤壁之下,歌月,赏月,忆月,辨月,真是无边风月一片情啊!这些苏氏之月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别致有味,能否选择一处,谈谈自己的看法与感受吗?生:“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写出了泛舟赤壁明月未升之前,苏轼歌吟《诗经•陈风•月出》一章的情景,显示了苏轼的文人雅趣。
师:说得好,未见“月出”之形,先闻“月出”之歌,“月”早已在苏轼的心中升起来了。
这是一轮怎样的心中之“月”呢?出示《诗经•陈风•月出》一章PPT和译文: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译文:月色皎洁,月下美人身姿修长婀娜,抒情主人公爱慕不已,但也有一种思慕不得的惆怅与纠结啊!生:这应该是借诗经中的月亮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看起来是说渴望被月下的美人属意自己,实际的意思是被贬到了这荒僻地方,啥时候才能得到“美人”的“月光”眷顾呢?师:领悟得很到位,苏轼受了大打击,但他依然在痴痴等待人生仕途的另一次“月出”啊!生:老师,苏轼扣舷而歌中的“击空明兮溯流光”,照应了上文的“水光接天”一句,月映水波,波光粼粼,荡漾着一种情怀!师:什么样的情怀?生:一个“溯”字,告白了自己行为追求,不愿随波逐流。
语文人教版必修2第三单元第9课《赤壁赋》(共61张PPT)
流光;渺渺兮予怀 , 江诉面,浮抓动住的了月箫光声。我“的哀情”思的特
望美人兮天一方。"客 啊点悠,远末茫尾茫两,句盼夸望着张‘性美比人喻’,
有和如如吹怨诉之洞。, ,箫其余如者声音慕呜,袅,呜倚袅如然歌泣,而,,啊客歌响泣写 力 在,人声,,在出 。 兴在中伴象象苏了 头天有奏怨倾子箫 ,边位。恨诉看声 客遥吹那,;来摄却远 洞 洞 象 吹,人忽的 箫 箫 完思与地 的 声 后慕心起方 , 呜 ,,客魄悲。 随 呜 余象饮的曲” 着 地 音抽酒感,正染似
,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二十一岁中进 士。神宗时, 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
等地任职。元丰三年(一零八零)因“乌台诗案” 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 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哲宗即位 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沿书等职,并 出知杭州, 颖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 ,儋州。大赦北还,病死常州,葬于河南郏 县,追
翻译与理解 既望:十六日,既,已经,望,农历每月 的十五日
壬戌之秋,七 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句,应 月既望,苏子 为:于赤壁之下游.
与客泛舟游于 兴:起,同风雨兴焉 属:zhǔ,通嘱, 赤壁之下。清 意思是劝,请
风徐来,水波 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
不兴。举酒属
我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的 下面游览。清凉的风缓缓吹来,
原创3:第9课 赤壁赋
课文分析
思考
从全文看,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解释其 变化的原因。
乐
悲
喜
景色优美 心情舒畅
理想幻灭 人生短促
乐观豁达 超然物外
第一段依次写了些什么内容? 1、点明时间、人物、地点(第一句) 2、月出前:写景——叙事(第二三句) 3、月出后:写景——叙事——抒怀
(第四五 六 七句)
第一段:夜游赤壁。
2、写作此文的原因
这篇赋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作者被贬黄州 之后。苏轼被贬到黄州,名义上任团练副使,实则等 于充军。作者因内心愤慨不平,借助诗文以抒发感慨。 赋中所流露的“人生无常”的悲哀和旷达心情,就是 这种复杂感情的表现。作者是元丰三年(1080)春到黄 州的。从“乌台诗案”到流放黄州是苏轼人生的重要 转折,政治上失意访惶,精神上孤独苦闷。但是生性 旷达的诗人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自号 “东坡居士”。元丰五年秋、冬,苏轼曾先后两次到 黄州城外的赤壁漫游,写下了千古传唱的《念奴 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样 充满哲学意味,凝聚人生思考的名篇佳作。
东坡毕竟是一个胸怀旷达,政治上有抱负的人,表 现在他的诗、文、书、画中是豪放的风格和浪漫的色彩。 苏轼处于当时的复杂政治斗争中,本来是很想有所作为 的,但在入狱受审并贬谪黄州的沉重打击下,他不由得 不从佛老思想中寻求慰藉,寄情山水,幻想出世。
赤壁赋完整版(含逐字逐句翻译)
御:驾
脱离人世
传说成仙的人能飞升,像长了翅膀一样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过一会儿,月亮从东山升起,在斗、牛星之间徘徊着。
白茫茫的水气笼罩江面,水光与江色连成一片。任凭这一苇叶似的小舟随意飘荡,浮在宽广无边的江面上。觉得浩浩荡荡的,我就觉得像在太空中驾风飞行,却不知道要到什么地方去;又觉得飘飘悠悠的,就像是离开了人世而无牵无挂,飞升到仙境一般。
客人中有个吹洞箫的,便按照歌曲的声调节拍应和起来。箫声呜呜的,好像在哀怨,又像在眷恋,好像在哭泣,又像在申诉,余音悠长委婉,就像一根细丝一样将断未绝。这箫声使潜藏在深涧中的蛟龙听了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听了落泪。
(1)文章第二段作者的感情从乐到悲,悲从何来?
来自作者遭受贬谪后的苦闷,触景生情,见茫茫月色江水,产生知音天各一方之叹,在“扣舷而歌”中,已包含淡淡的哀愁。 来自客人幽怨悲凉催人泪下的洞箫声 。
一会儿
斗宿和牛宿 都是星宿名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 之茫然。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 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指白茫茫的水汽。
任
笼罩。
指小船(比喻船很小,像一片苇叶)
往。
指广阔的江面。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助词,用在形容词后,……的样子
同“凭”乘。
写作背景: 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在这里,他经常来赤壁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七月十六日和七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为以后的戏曲、绘画、雕塑等提供了创作的题材。宋代画家李公麟、明代画家唐寅都画过苏轼舟游赤壁的画。 赤壁的创作活动,给赤壁增添了光彩,清人就干脆把黄州赤壁命名为“东坡赤壁”,并镌刻在建筑物的门额上,由此名满天下。直到今天,在黄冈东坡赤壁,仍有“二赋常”“酹江亭”“坡仙亭”等名胜。
《赤壁赋》说课稿
《赤壁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赤壁赋》。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赤壁赋》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本单元所选的都是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自然山水之美,更融入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赤壁赋》是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创作的一篇赋文。
文章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描绘了赤壁的壮丽景色,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宇宙的思考。
这篇文章不仅在语言表达上独具特色,而且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
二、学情分析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能够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但是,对于像《赤壁赋》这样篇幅较长、思想内涵较深的文章,学生在理解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主阅读,同时加强对重点词句的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
此外,高一的学生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他们的人生阅历和思想深度还相对有限。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深入思考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哲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目标(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学习本文景、情、理交融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和哲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诵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
(2)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生的挫折和得失,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2)感受苏轼豁达的胸怀和超脱的精神境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完整word版)苏轼《赤壁赋》原文及其注释汇总(word文档良心出品)
《前赤壁赋》苏轼壬戌..(x ū 宋神宗元丰五年)之秋,七月既望..(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子..(苏轼自称)与客泛.(漂浮)舟,游于.(介词,在)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zh ǔ,致意,引申为劝酒)客,诵明月之诗(指《诗经·陈风·月出》),歌窈窕..(y ǎo ti ǎo)之章。
少焉(不一会儿),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星宿名,今,西班牙著名斗牛游戏)之间。
白露..(白茫茫的水气,今二十四节气之一,今完全不知道的样子)横.(充满、弥漫)江,水光接天。
纵.(任凭)一苇..(一片苇叶,比喻小船)之.(动词,往,到…去)所如..(所去的地方),凌.(越过)万顷..(指广阔无边的见面)之.(助词,定语后置标志)茫然(浩荡渺远的样子)。
浩浩乎如冯虚 (p íng 冯,同“凭” ;冯虚,凭空,凌空。
)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如遗世..(遗弃尘世)独立,羽化..(道教称飞升成仙为“羽化”)而登仙 。
译文: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泛舟,在赤壁之下浏览。
清风徐徐吹来,(江面上)水波不起。
(我)端起酒杯,劝客人饮酒,吟咏《诗经·陈风·月出》一诗中“窈窕”一章。
不一会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宿(xi ù)和牛宿之间徘徊。
白茫茫的水雾弥漫江面,波光与天空相接。
听任苇叶般小船 飘向其所去的地方,越过茫茫万顷的长江。
多么辽阔啊,像是凌空乘风(而飞)却不知它将留的地方;多么飘逸呀,好像离开尘世而独存,羽化飞升,登上仙境。
于是饮酒乐甚,扣.(敲打)舷.(xi án )而.(连词,表修饰)歌之。
歌曰:“桂.棹.(zh ào 船桨)兮兰桨,击空明..(水月交相辉映的江面)兮溯. (s ù 逆水而上)流光..(在水波中流动的月光)。
渺渺..(悠远的样子)兮予怀.(心中的情思),望美人..(内心所思慕的人,多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兮天一方。
2019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赤壁赋课件新人教必修2
解析:A 项,“整理衣襟胆战心惊地坐着”错,应是 “整理衣襟端正地坐着”,“危”在这里就是“正”的意 思,解释为“端正地”。
答案:A
四、阅读课文第 4、5 自然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环节一:突破词句
1.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盈:满,指月圆 虚: 缺,指月缺
卒: 到底
2.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3.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4.杯盘狼.籍. 5.不知东方之既白.
曾:简直、竟然 适:舒适,引申为“享有” 狼籍: 纵横凌乱 白: 形容词用作动词,
发白、变亮
6.翻译下列句子。 (1)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译文: 那么万物和我们都是永不消失的,我们又羡慕什么 呢!(宾语前置句)
(2)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 所共适。
译文:取用它们没有人禁止,享用它们无穷尽,这是大自然 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答案:A
三、阅读课文第 3 自然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环节一:突破词句 1.正.襟危.坐.而问客
正: 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 危坐: 端坐
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4.方其破.荆州 5.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南: 名词作状语,向南 西: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 东: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 破: 形容词作动词,攻破 下: 方位名词作动词,攻占 东:方位名词作动词,东进
解析:D 项,“本段的感情色彩是喜悲交融”错,是以喜 悦为主。 答案:D
二、阅读课文第 2 自然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环节一:突破词句 1.扣舷而.歌.之
2.击空.明.兮溯流光
而: 连词,表修饰关系 歌: 名词用作动词,唱 空明:形容词用作名词,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赤壁赋作业含解析2
第9课赤壁赋学校班级学生完成时间:30分钟(编者:陈福枝)一、基础训练1。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准确无误的一组是( )A。
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危.坐(危险)举.匏樽(拿起)不绝如缕.(细丝)B.肴核..(菜肴) 既.望(过了)破.荆州(打破)举酒属.客(劝人饮酒)C.少焉..(一会儿)倚.歌(循、依) 托.遗响(寄托)酾.酒临江(斟)D.渺渺..(悠远的样子)盈虚.(空虚) 挟.飞仙(携带)取之无禁.(禁止)2.和例句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A.侣.鱼虾而友.麋鹿B.舞.幽壑之潜蛟C。
正.襟危坐D。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②山川相缪③杯盘狼籍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相与枕藉乎.舟中②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B。
①自其不变者而观之.②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C.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①而.今安在哉②而.卒莫消长也5。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壬戌之秋”中的“壬戌”是古代纪年法中的干支纪年,文中指宋神宗元丰五年。
B.望,农历每月十五日;晦,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朔,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C.“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D.赋是古代文学中的一种重要文体,介于诗、文之间,比较接近于诗体。
6. 选出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凌万顷之茫然A.月出于东山之上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C.客有吹洞箫者D.何为其然也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准确无误的一项是()A.徘徊..于斗牛之间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B.望美人..兮天一方美人:美貌的女子C.白露..横江白露:白茫茫的水气D。
凌万顷之茫然..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8.根据句意,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内容.①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2013-2014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第9课 赤壁赋同步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4.写汉字 (1)正 jīn____危坐 (2)不绝如 lǚ____ (3)乌 què ____南飞 (4)mí ____鹿
抵yù (5) 装xiè
fú (6) fú
游 蝣
(1)襟 (2)缕 (3)鹊 (4)麋 御________________
9
赤壁赋
1.识作者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 24日),字________,又字和仲,号 “________”,世人称其为“________”。 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 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 大家之一,________派词人代表。其诗、 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 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 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 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子瞻 东坡居士 苏东坡 豪放
(11)渔樵________
(12)江渚________
(13)匏樽________
(15)溯流光________
(14)肴核________
(16)倚歌而和________
(17)余音袅袅________
(11)qiá o (12)zhǔ (13)pá o (14)yá o (15)sù (16)yǐ (17)niǎo
(5)乎
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___________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________ ③相与枕藉乎舟中 __________ ④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_____________ ①形容词词尾,不译
②语气助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吗
③相当于“于”,介词,在 ④形容词词尾,不译
7.识通假 (1)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______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_______
《赤壁赋》原文及翻译注释
《赤壁赋》原文及翻译注释苏轼《赤壁赋》原文及翻译注解《赤壁赋》的创作背景是,元丰五年,苏轼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泛游赤壁,写下了两篇以赤壁为题的赋,后人因称第一篇为《赤壁赋》,第二篇为《后赤壁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赤壁赋》原文及翻译注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赤壁赋原文苏轼〔宋代〕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赤壁赋译文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赤壁赋》原文及注释
《赤壁赋》原文及注释通过对古诗词的阅读,我们能够体会到作者身处的时代背景以及想要表达的情感。
以下是由小编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赤壁赋》原文及注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 赤壁:实为黄州赤鼻矶,并不是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旧址,当地人因音近亦称之为赤壁,苏轼在此借景以抒发自己的怀抱。
2. 壬戌: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岁在壬戌。
第三单元9《前赤壁赋》课件—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
字音字形
1、壬戌( rénxū ) 2、桂棹( zhào) 3、余音袅袅( niǎo) 4、幽壑( hè ) 5、嫠妇( lí ) 6、愀然( qiǎo) 7、山川相缪( liáo) 8、舳舻千里( zhúlú) 9、旌旗( jīng )
10、酾酒( shī ) 11、横槊( shuò) 12、渔樵( qiáo) 13、扁舟( piān) 14、匏樽( páo) 15、蜉蝣(fúyóu) 16、无尽藏(zàng) 17、狼籍( jí ) 18、枕藉( jiè )
——苏子论辩——沉醉舟中 感情线索:乐甚——悲——喜而笑
本段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境域?表现了作者什 么样的情怀 ?
本段展示了一个友人相聚、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咏 诗诵文、迎风赏月的舒畅飘逸、超然物外的境域。在黄 州苏轼过的实际上是一种囚犯生活,处境相当困难。竟 然有如此雅兴,夜游赤壁。表现了他听任自然,乐观旷 达的情怀。反应了他超然物外、洒脱不羁的道家思想。
——林语堂《苏东坡传•序》
赤 壁 赋
抱挟羡哀 而飞长吾 长仙江生 终以之之 。漫无
壹贰叁肆伍
积理理感了 累解清悟解 文文文作作 言章章者者 字内思思生 词涵路想平
【
文言常识
【赋
赋是我国古代一种文体,出现于战国后期, 到了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 富有文采韵节, 兼具诗歌和散文的特点,类似于现在的散文诗。 南宋的朱熹认为“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者 也”。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内 容上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主 第问 三 段客
答
古人事迹 现实人生
写景
孟德遗诗
孟德遗迹 渔樵江渚
蜉蝣天地
议论 安在哉
平凡微小 人生苦短
抒情
悲之 缘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40分钟分值:62分)一、基础巩固(27分,1~3题每小题3分)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盘绕B.举匏樽以相属.属:劝酒C.知不可乎骤.得骤:快速D.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享有解析:C项,“骤”,屡次。
答案:C2.下列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 (1)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2)不知老之.将至B. (1)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2)君安.与项伯有故C. (1)而吾与子之所.共适(2)当其欣于所.遇D. (1)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2)骑千余,卒.数万人解析:A项,代词,它;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B项,疑问代词,哪里;疑问副词,怎么。
D项,副词,到底;名词,士兵。
C项,都是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
答案:C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歌.窈窕之章②羽.化而登仙③击空明..兮溯流光④舞.幽壑之潜蛟⑤泣.孤舟之嫠妇⑥西.望夏口⑦东.望武昌⑧顺流而东.也⑨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⑩侣.鱼虾而友.麋鹿⑪不知东方之既白.A.①②⑧⑨/⑥⑦/③/④⑤⑩/⑪B.①⑧⑨/②⑥⑦/③/④⑤/⑩/⑪C.①②⑧⑨/⑥⑦/③/④⑤/⑩/⑪D.①⑧⑨/②⑥⑦/③/④⑤⑩/⑪解析:①⑧⑨均为名词作动词,分别译为“朗诵”“东进、东下”“打鱼砍柴”/②⑥⑦均为名词作状语,分别译为“像长了翅膀一样……”“向西”“向东”/③为形容词作名词,译为“月光下的清波”/④⑤均为使动用法,分别译为“使……起舞”“使……哭泣”/⑩为意动用法,译为“以……为伴侣”“以……为朋友”/⑪为形容词作动词,译为“变白”。
答案:B4.名句默写。
(8分,每空1分)(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
(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______________;飘飘乎如遗世独立,______________。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自其不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而又何羡乎!答案:(1)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2)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3)而不知其所止羽化而登仙(4)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则物与我皆无尽也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任凭小船儿自由漂游,越过那茫茫无边的江面。
(2)箫声呜咽,像哀怨,像思慕,像抽泣,像低诉,余音悠长婉转,像细长的丝缕一样绵延不断。
(3)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二、阅读鉴赏(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后赤壁赋苏轼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①,披蒙茸②,踞虎豹,登虬龙。
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③之幽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
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
羽衣翩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俛⑤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⑥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①巉(chán)岩:险峻的山石。
②披蒙茸:披,分开;蒙,覆盖;茸,这里指杂草。
③冯夷:水神名。
④玄裳缟衣:玄,黑色;缟,白色丝织品;裳,下裙;衣,上衣。
⑤俛:同“俯”,低头。
⑥畴(chóu)昔:往昔,从前。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从:跟随 B .顾安.所得酒乎 安:哪里 C .掠予舟而西.也 西:西方 D .道士顾.笑 顾:回头看 解析:C 项,“西”,名词作动词,向西飞去。
答案:C7.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①将归于.临皋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B.⎩⎪⎨⎪⎧ ①今者.薄暮,举网得鱼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 ①而.江山不可复识矣②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D.⎩⎪⎨⎪⎧①以.待子不时之需②举匏樽以.相属 解析:A 项,“于”都是介词,表处所。
B 项,“者”,①用在表时间的词之后,有补充音节的作用;②代词,指“……的地方”。
C 项,“而”都是连词,表转折关系。
D 项,“以”都是连词,表目的关系。
答案:B8.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能表现月夜长江美景的一组是(3分)()①霜露既降,木叶尽脱②人影在地,仰见明月③顾而乐之,行歌相答④江流有声,断岸千尺⑤山高月小,水落石出⑥山鸣谷应,风起水涌A.①③⑥ B.②④⑥C.①③⑤D.②④⑤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
③是人的活动,⑥是让作者惊恐的景象。
①也不能准确体现出景物之美。
答案:D9.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第三段中“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一句,既是写实,又多少带有作者对人世沧桑的感慨。
B.文中的“孤鹤”和“道士”是以不同形象出现的同一对象。
C.本文中道士化鹤的描写,反映出作者在出世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赤壁赋》中“苏子”的议论表达了他乐观旷达的思想。
D.本文和《赤壁赋》都表现出一种消沉和虚无的思想,这正是作者的思想局限造成的。
解析:D项,“消沉和虚无的思想”不准确。
答案:D10.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翻译这两句话时,第(1)句要把握“曾”“几何”的意思;第(2)句要结合注释,理解“畴昔”的含义,把“非子也耶”的语气翻译出来。
参考答案:(1)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
(2)昨天晚上,边飞边叫经过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吗?参考译文:这一年的十月十五日晚上,我从雪堂步行出发,准备回到临皋亭去。
有两位客人跟着我一道去,走过黄泥坂。
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完全脱落了。
看见人影映在地上,抬头一望,看到皎洁的月亮。
我们互相望望,很喜欢这景色,便一边走一边唱,互相应和。
过了一会儿,我不禁叹口气,说:“有客没有酒,有酒没有菜。
月色皎洁清风习习,怎样度过这美好的夜晚呢?”一位客人说:“刚才黄昏时,我撒网捉到了一条鱼,很大的嘴巴,小小的鱼鳞,样子很像松江的鲈鱼。
但是,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去和妻子商量。
妻子说:“我有一斗好酒,保存了好久了,拿它来准备你突然的需要。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
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
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
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
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
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
我“划”的一声长啸,草木被震动。
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
我也感觉忧伤悲哀,紧张恐惧,感到害怕而不敢停留了。
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哪里停泊。
这时快到半夜了,向周围望去,冷冷清清。
恰巧有一只白鹤,横穿大江上空从东飞来,两只翅膀像两个车轮,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戛戛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
过了一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
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
“哎呀!我知道你了,昨天晚上,边飞边叫经过我船上的,不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
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三、表达交流(15分)11.将下面的一个句子重组为一个单句,不能改变原意。
(4分)苏东坡的盖世才华固然是使他被无数后人崇拜和偏爱的主要因素,但他的儒雅与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原则是他令后人崇拜和偏爱的又一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苏东坡的儒雅与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是他除盖世才华这一主要因素之外令无数后人崇拜和偏爱的又一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