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第一课时 教案 席忠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七章相似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
教学目标
1.了解相似比的定义,掌握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方法: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2.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比较﹑归纳能力,感受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1与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SSS)的区别与联系,体验事物间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3.让学生经历从实验探究到归纳证明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引例﹑判定方法1
难点:探究判定引例﹑判定方法1的过程
↓
若
11
AB
A B
=
11
BC
B C
=
11
CA
k
C A
=
则⇒∆ABC∽∆A1B1C1
突出几何定理的图形语言﹑符号
语言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几何定理的建
模。
运用提高:
1.P47练习题1(2)。
2.P47练习题2(2)。
运用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1)进行相关证明与计算,让学生在
练习中熟悉定理。
课堂小结:说说你在本节课的收获。让学生及时回顾整理本节课所学
的知识。
布置作业:
1.必做题:
P55习题27·2题2(1),3(1)。
2.选做题:
P55习题27·2题4,5。
3.备选题:
如图,E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BC的延长线上的一点,连结AE
交CD于F,则图中共有相似三角形()
A、1对
B、2对
C、3对
D、4对
分层次布置作业,让不同的学生
在本节课中都有收获。
备选题答案:C
设计思想:
本节课主要是探究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引例﹑判定方法1,因此在教学设计中突出了
“探究”的过程,先让学生利用刻度尺、量角器等作图工具作静态探究,然后教师再应用“几
何画板”等计算机软件作动态探究,从而给学生以深刻的实验几何的数学学习体验。此外,
本课教学设计在引导学生知识重构的维度上重视应用“比较”⇒“类比”⇒“猜想”的教
学法,促使学生尽可能进行“有意义”的而非“机械、孤立”的认知建构,并在这一建构过
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