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染色基本理论

合集下载

染色基本原理综述

染色基本原理综述

第二章 染色基本原理第一节 概述一、何谓染色?染色是指染料舍染液而转移到纤维上,并在纤维上形成均匀、坚牢、鲜艳色泽的加工过程。

举例说明:二.衡量染色品质量的指标染料与纤维发生物理化学或化学结合用化学方法使染料在纤维上生成沉淀着色机理染料溶液第二节 染料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一、染料的电离 阴离子染料DM D -(染料母体)+M +(伴随的阳离子) 阳离子染料DX D +(染料母体)+ X -(伴随的阴离子) 非离子染料染料在水中不电离的称为非离子染料,如分散染料。

二、染料的溶解染料的溶解性与染料的分子结构、温度、所加助剂有关。

(1)染料结构及所含水溶性基团的数目染料分子量小、结构简单、亲水性基团含量高的溶解性好。

(2)染液的温度温度高有利于染料的溶解。

(3)与染液中所加助剂有关尿素及表面活性剂 溶解度增加 中性电解质 溶解度降低用量多时,染料发生沉淀(4)与染液的pH 值有关色泽均匀性染料在纤维上均匀分布的程度色泽坚牢度染料在纤维上固着力和稳定性的大小色泽中染料光谱色含量的大小 又称匀染性即染色牢度饱和度,纯度例如:冰染料在酸性条件下易溶解,还原染料在碱性条件下易溶解等。

三、染料的聚集1.染料在溶液中的三种形态●离子型染料可以有三种不同形态的存在形式:(1)染料完全离解成正或负离子,如D+或D-;(2)染料离子聚集成离子胶束,如(nD)n-或(nD)n+;(3)染料分子聚集成胶核,然后再吸附一部分染料离子形成胶粒,在胶粒外再吸附电荷相反的离子形成胶团,如[m(DA)·nD] n-或[m(DM)·nD] n+。

以D-为例,三种形式呈下列关系。

•非离子型染料三种不同存在形式:2.影响聚集的因素:(1)染料分子结构分子结构较大,分子成线形结构的,染料在溶液中的聚集倾向较大,聚集度较高。

(2)染色温度提高染色温度,染料聚集度降低。

(3)染料的浓度一般浓度大的聚集度高。

(4)所加助剂与电解质►加入过量食盐,染料聚集度增高,甚至还会发生沉淀。

第02章 染色基本理论

第02章 染色基本理论
16
二、纤维在水溶液中的双电层
纤维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当其与水溶液接触时,
其表面会获得负电荷,与其带相反电荷的正离子由 于热运动距离纤维表面远近有一定的浓度分布,因 此产生一个吸附层和一个扩散层,形成所谓的双电 层。
双电层中有一部分离子被纤维表面很强地吸着,称为吸附
层或固定层;在外力作用下,当纤维和液相发生相对滑移 时,离子易随液相运动,这部分液层称为扩散层。

分散稳定性与颗粒大小、温度、电解质、分散剂性
能等有关。
15
第四节 纤维在水溶液中的性质
一、纤维的吸湿和溶胀


纤维材料微结构中存在晶区及无定型区。 在无定型区中,分子排列较松弛,有无数孔隙分 布其中。 纤维分子中含有极性基团 (亲水基团),当纤维与 水或水蒸汽接触时,纤维就吸收水分,使纤维发 生润湿和溶胀。
26
1、能斯特(Nernst)型吸附等温线
[ D]s 它表示纤维上的染料浓度 [D]f和染液浓度[D]S成直 线关系。 最简单的一种吸附类型,这种上染相当于染料在 两个互不相溶的溶剂间的分配,即染料在纤维中 形成固体溶液,纤维无定形部分相当于一种固体 溶剂。 可看作因染料对纤维具有亲和力而溶解在其中。 没有特定吸附位置,属非定位物理吸附(Vf + Hf)。 K [ D] f
f 上染到纤维,每摩尔染料 ni

转移所引起染色纤维自由焓Gf的变化。染料在纤维
上的化学位越高,染料舍纤维而发生解吸的倾向越
大。 时 f , 染色达到平衡。若 s
f , 则反应 s 0
自动进行,染料向纤维上转移过程是自发的。
22
2、亲和力
令: ( )
6
二、上染速率曲线及吸附等温线

染色基本原理教学文案

染色基本原理教学文案

第二节 染料在染液中存在的基本形式
染料的电离 染料的溶解 染料的分散 染料的聚集
概述
染色是以水为介质的染液中进行的,所 以染色前必须先将染料配制成染液。
配制染液的过程较为复杂,不同结构的 染料发生不同的变化,包括:
染料的电离 染料的溶解 染料的分散 染料的聚集
一、染料的电离
离子型染料在水溶液中会发生电离,从而使染料母体 带上电荷
分子型染料 阴离子型染料 阳离子型染料
nD Dn nD- DnnnD+ Dnn+
四、染料的聚集
影响聚集的因素
凡是不利于染料溶解的就利于染料的聚集 控制染料的聚集对染料上染极为重要
第三节 纤维在染液中的状态
一、纤维的吸湿和溶胀 二、纤维在染液中的电现象及其对 染色的影响
概述
纤维投入染液后,形态、性质发生变化 对染色影响最大的是
三、染料的分散
影响分散液(悬浮液)稳定性因素
粒子细化:<2μm 越小,越稳定 分散剂的性质及用量:分散作用强,用量
大,稳定 分散液的温度:低,稳定 要及时配制
四、染料的聚集
概念
电离后的单离子染料或溶解后的单分子染 料又可能聚集在一起,形成染料和聚集态, 这一过程称为染料的聚集。
染料的聚集是染料溶解的逆过程。
胀纤 性维 不结 同构
不 同 , 吸 湿 溶
常用纺织纤维的回潮率
纤维
棉 麻 羊毛 蚕丝 粘胶纤维 涤纶 腈纶 锦纶 维纶

回潮率(%)
20℃,65%RH
20℃,95%RH
7.5
24~27
7~10
23~31
16
22
9~10
36~39
12~14

第二章 染色基本理论

第二章 染色基本理论

二、染料在染液中存在的基本形式
2、染料的溶解 Dn → nD 染料溶解度一般用每升水中所能溶解染料的克数 表示(g/L)。 影响染料溶解度的因素: (1)染料分子结构 (2)染料分子质量 (3)染液温度 (4)染液pH值 (5)染液中助剂性质
二、染料在染液中存在的基本形式
3、染料的分散 Dn → Dm1 + Dm2 + Dm3 …
1、染色牢度 *染品在染后加工或在服用过程中,染料(或颜料) 在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下,能否保持原来色泽状态 的能力。 2、常见染色牢度及其测定 (1)耐洗牢度及其测定 (2)耐摩擦牢度及其测定 (3)耐日晒牢度及其测定 *蓝色标样所用染料及其结构类别
蓝色标样所用染料及其结构类别
耐洗牢度测定
褪色卡
四 、染色的基本过程
2、染料的扩散 *染料由纤维表面向纤维内部转移的过程。 *染料在纤维上的扩散对染色速率及染色的匀染性 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染色速率 半染时间(t1/2)
染料的上染量达到平衡 上染量一半时所需的时 间
四 、染色的基本过程
2、染料的扩散 (2)匀染和移染 *匀染是指染料在纤维上均匀分布的过程 。 *移染是指染料从纤维上某处解吸下来到纤维另一处 重新上染的过程。
n=m1+m2+m3+…
影响染料分散液稳定性的因素 (1)染料晶体颗粒的大小; (2)分散剂的性质、用量; (3)分散液的温度。
二、染料在染液中存在的基本形式
4、染料的聚集 分子型染料: nD → Dn 阴离子型染料:nD- → (Dn)n阳离子型染料:nD+ → (Dn)n+ 染料的聚集是染料溶解的逆过程。 影响染料聚集的因素: (1)染料分子结构、分子质量、浓度 (2)染液温度 (3)染液pH值 (4)染液中助剂性质

考题染色基本知识

考题染色基本知识

考题染⾊基本知识第⼀章染⾊基本知识1. 什么叫染⾊?它的⽬的和要求是什么?2. 物体为什么会有颜⾊?物体具有颜⾊的基本条件是什么?3. 什么叫染⾊牢度?常见的染⾊牢度有哪些?4. 什么叫浸染?什么叫轧染?各适⽤于何种织物的染⾊?第⼆章染⾊基本理论1. 亲和⼒和直接性有何不同?2. 酸性染料染⽺⽑或聚酰胺纤维有⽆饱和值?⽤什么法其求出它?3. 何谓平衡吸附等温线?它分为哪⼏种类型?有何特点,⽅程式如何?4. 什么叫上染?上染过程分哪⼏个阶段?它和染⾊过程是否相同?5. 什么叫上染百分率?平衡上染百分率?它们在上染速率曲线上各有何特征?6. 染料在纤维中的扩散与染⾊效果有什么关系?影响扩散速率的因素有哪些?染料的扩散活化能⼤⼩对扩散有什么影响?7. 试从染料的扩散速率、扩散活化能以及平衡吸附等⽅⾯说明温度对上染的影响。

8. 什么扩散边界层?染⾊时染液的流动对其有何影响?9. 染料在⽔溶液中有⼏种存在形式?染⾊时染料是以何种形式上染⾊?10. 浓度、温度及中性电解质对染料在溶液中的聚集有何影响?11. 在⼀般上染过程中,△H0和△S0为何是负值?根据△H0、△S0和T的关系式,讨论染⾊温度T对平衡上染百分率的影响?12. 试说明某些酸性染料上染蛋⽩质纤维时,△S0为正值,即整个染⾊体系混乱度增加的原因。

13. 什么叫稳态扩散、⾮稳态扩散?写出对应的Fick扩散⽅程式及其物理意义。

14. 什么叫⽆限染浴、有限染浴?它们在染⾊过程中各有何特点?15. 什么叫半染时间?在不同的染⾊条件下,其变化和哪些因素有关?16. 何谓孔道扩散模型和⾃由体积扩散模型?根据其基本理论简述纤维微结构的差异对染料扩散速率的影响。

17. 什么叫初染率、移染性?染料的标准亲和⼒及染料的扩散性能对其有何影响?18. 为获得满意的染⾊效果,⼀般可通过哪些⼯艺条件来控制染料的上染速率。

19. 什么叫泳移、半匀染时间?第三章直接染料的染⾊1. 直接染料染⾊时加⼊中性电解质的作⽤是什么?说明其作⽤原理。

第02章 染色基本理论

第02章 染色基本理论
了解初染率的高低;③ 平衡上染百分率。
由升温上染速率曲线可知:① 染料上染的起始
温度TD;② 染料快速上染纤维的区域;③ 染料的 平衡上染百分率。
相对升温上染速率曲线是
由平衡上染百分率去除升温上 染速率曲线各点所得曲线。从 中可知:① 起染温度TD;② 快速上染曲线;③ 了解染料 之间的匹色性能。
12
纤维刚进入染液开始染色时的 上染速率。
➢ 半染时间是达到平衡吸附量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用
t1/2来表示,表示染色达到平衡的快慢。
➢ 染色温度越高,初染率越
高,上染速率越快,达到 平衡所需时间越少,但平
衡吸附量会降低,如B点
所示。实际染色时,为了
提高染色效率,节约时间,染色往往到达A点即结 束,显13然100℃染色会获得最高的上染百分率。
7
纤维吸湿溶胀性越差,纤维微结构越紧密,染料扩 散就越困难。
涤纶的亲水性很差,结构也很紧密,染料扩散很缓 慢,常需通过提高温度或加入适当助剂,如载体来 加速染料扩散。
一些不能进入纤维内部的助剂,对染料的扩散不会 直接发生影响,这些助剂只对染料在溶液中的状态 和纤维表面的吸附有影响,只能间接影响染料在纤 维中的扩散。
染料分子在纤维表面的吸附非常快速,吸附强弱决定 于染料的分子结构及所带电荷,也与纤维分子结构和 表面形态紧密有关,还与染料的溶解性质、染料分子 在扩散边界层中的扩散速率、纤维界面所带电荷和 染液中的电解质、助剂及染色温度等因素有关。
6
4、染料向纤维内部扩散并固着在纤维内部
➢ 染料吸附到纤维表面后,在纤维内、外形成染料浓 度差,因而向纤维内部扩散并固着在纤维内部。
染色平衡时:V吸= V解
D f ,t
/ D s,t

染整工艺原理第2章 染色基本理论

染整工艺原理第2章 染色基本理论
染整工艺与原理染色基本理论染料上染过程中浓度变化染液扩散边界层扩散边界层扩散边界层染液纤维扩散边界层纤维表面纤维中心轴纤维上染料浓度染液染液染液染液染液染液染液染液染液染液纤维表面染液纤维纤维表面染液纤维纤维表面染液纤维纤维表面染液纤维纤维表面染液纤维纤维表面染液纤维中心轴纤维纤维表面染液扩散边界层纤维中心轴ccc纤维纤维表面ccc染液ccc染整工艺与原理染色基本理论影响上染过程的因素染液流动扩散吸附扩散染料运动状态
C3 C2 C1
T(min)
染整工艺与原理
染色基本理论
二、染料在溶液中状态
染料的溶解和电离
染料溶液 加热
染料的聚集
影响染料溶解和聚集的因素
加入盐
D–SO3Na → D–SO3– + Na + D–OSO3Na →D–OSO3 – + Na D–SSO3Na → D–SSO3– + Na D–COONa→D–COO– +Na+
染液温度越高染料越不易聚集 。
pH值影响染料聚集, pH 值降到一定范围后,某些染料的聚集程度 急速增高,甚至引起沉淀。 亲水性基团在染料分子中间的比在两端的不易聚集。
染整工艺与原理
染色基本理论
三、 染色平衡
T1
纤维上染料浓度
T2 T3
T3﹥ T2 ﹥ T1
时间
染整工艺与原理
染色基本理论
四、界面移染和全过程移染
染液
染液
纤维 内部
纤维界面
染整工艺与原理
染色基本理论
第二章 Dyeing Principles 染色基本理论
染整工艺与原理
染色基本理论
一、 染料的上染过程
上染过程的几个阶段

第二章 染色基本理论.

第二章  染色基本理论.

第二章染色基本理论2-1概况染色理论的研究内容:1 染色热力学即染料能否对纤维上染;2 上染可能达到的程度(染色平衡);3 染色动力学即染料上染纤维的快慢(上染速率)。

具体包括:染料浓度、浴比、温度、pH、电解质、染色助剂以及染色设备等对平衡上染程度及上染速率的影响。

通过染色理论的研究,对于合理选用染料及助剂、提高染料利用率、提高上染速率、改善匀染性、降低染色成本、减少废水的排放等染色工艺的制定以及设计制造生产效率高的染色设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2 染料的上染过程及特点上染过程-是指染料舍染液(或其他介质)而向纤维转移并将纤维染透的过程。

上染过程和通常所指的染色过程不尽相同…eg:酸性染料、直接染料、活性染料、还原染料、活性染料…一上染过程及特点1 染料从染液向纤维表面扩散2 染料在边界层中的扩散3 染料吸附在纤维表面纤维对染料分子的吸附主要是通过物理吸附及化学吸附等来完成的。

吸附速率受纤维表面的电荷性质、染料的分子结构及所带电荷、染料的溶解性质、亲和性以及染料分子在扩散边界层中的扩散速率等因素的影响。

染液与被染物相对运动的重要性…扩散模型…吸附模型…4 纤维表面的染料向纤维内部扩散直至平衡并结合染料与纤维结合:染料的聚集、吸附、物理结合、化学结合…*染料的吸附与解吸①两个过程同时进行,不同染色阶段,二者程度不一;②多数染色过程就是一个上染过程,而有些上染过程后还需经过一些化学处理,染色过程才能完毕;而另一些在上染过程中同时发生与纤维的化学反应。

上染的各个阶段均是可逆的![D]f,t / [D]s,t= k吸/ k解= K E = K / (K+L)K为直接性;L为染色浴比;E为平衡上染百分率浴比L对染料上染百分率具有重要意义!二上染过程中的几个基本概念1 动力边界层-染液流速从染液本体到纤维表面流速降低的区域称为动力边界层。

动力边界层的体积虽小,但在染料的传递过程(包括染色和水洗)中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染整技术》第二册染色部分

2《染整技术》第二册染色部分

概述
纤维投入染液后,形态、性质发生变化 对染色影响最大的是
纤维在染液中的吸湿溶胀 纤维在染液中的电现象
一、纤维的吸湿和溶胀
特点:
发生在无定形区 溶胀异向性 各种纤维结构不同,吸湿溶胀性不同
吸湿性好,溶胀大,孔隙大,利于染色 染色前通常对纤维进行温水浸渍或汽蒸处理
该体系称为染料溶液。一般是澄清、透明 的体系。
染料的溶解度一般用每升水中所溶解染料 的克数表示(g/L)。
二、染料的溶解
影响染料溶解度的因素
染料结构:离子型染料溶解度高,分子型染料 溶解度低
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大,溶解度低 PH值:利于电离,则利于溶解 温度:T提高,利于溶解 加入助剂
OSO3- )、羧基( —COO- )等
一、染料的电离
阳离子型染料电离后,母体带上正电荷
DX 电离D X
阳离子染料属于此类 D上的阳离子基团通常为季铵离子(—
N+HR1R2) X一般为氯离子(Cl-)
二、染料的溶解
概念
当染料投入水中,染料晶体结构因受水分 子的极性作用而遭到破坏,染料能以单分 子态与水化合而均匀地分布在水中,称为 染料的溶解。
第二章 染色基本原理
第一节 染色的概念 第二节 染料在染液中存在的基本形式 第三节 纤维在染液中的状态 第四节 染色的基本过程 第五节 染色牢度及其测定
第二章 染色基本原理
第一节 染色的概念 第二节 染料在染液中存在的基本形式 第三节 纤维在染液中的状态 第四节 染色的基本过程 第五节 染色牢度及其测定
纤维中羧基、磺酸基等或纤维氧化生成的 羧基发生电离
纤维在染液中吸附带负电的粒子,如OH 纤维的介电常数<染液的介电常数

染色理论

染色理论

表示染料对纤维的上染能力 染色热力学基础
中原工学院
作业
• 上染过程的四个阶段 • 上染速率曲线 • 吸附等温线
中原工学院
上次课内容复习
• • • • • 1、上染 2、上染的四个阶段 3、上染速率(曲线) 4、吸附等温线 5、实际染色过程的温度控制
中原工学院
第三节 染料在溶液中的状态
3.1 染料的溶解和电离 3.2 染料的聚集 3.3 影响染料聚集的因素
化学位与染色: 越大, ④ 化学位与染色 µs越大,染料舍染液被纤维吸 附的倾向越大, 越大, 附的倾向越大,µf越大,染料舍纤维而发生解吸 如何测得化学位呢? 如何测得化学位呢? 的倾向越大。 的倾向越大。
中原工学院
b、染色亲和力 、
上染过程中吸附和 解吸是同时存在的
染色时自由焓af /as)(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
③ 亲和力的意义: 亲和力的意义:
染料由从它在染液中的标准状态转移到它在纤维上的标准状态的 趋势和量度,上染的必要条件µ µs 亲和力↗ 上染趋势↗ 趋势和量度,上染的必要条件µf0 <µs0。亲和力↗,上染趋势↗ 。 亲和力具有严格的热力学概念,在指定纤维上, 亲和力具有严格的热力学概念,在指定纤维上,它是温度和压力的 函数,是染料的属性,不受其它条件的影响。 函数,是染料的属性,不受其它条件的影响。
中原工学院
4.1.2界面动电现象和动电层电位
A、双电层现象 B、动电层现象 C、动电层电位 D、动电层电位的值
(与热力学电位大小的比较?)
中原工学院
4.2 ζ电位的影响因素 电位的影响因素
• A、与纤维种类有关(p35表2-1) 、与纤维种类有关( 表 ) • B、与染液 有关(p36图2-10) 有关( 、与染液pH有关 图 ) • C、与电解质种类及浓度有关(p37图2-11) 、与电解质种类及浓度有关( 图 )

染整下第二章

染整下第二章

第二章 2.3 纤维在染液中的状态
2.3 纤维在染液中的状态
一、纤维的吸湿与溶胀 1.结构与吸湿性的关系 结构包括:物理结构, 化学结构。 从物理结构来考虑: 纤维是由线型大分子排列组成:一部分大
分子排列整齐,定向度高,形成结晶区。另一部分大分子排 列不整齐,取向度低形成无定形区。 结晶区——大分子排列紧密,孔隙小而少; 无定形区——大分子排列松弛,有无数空隙,分布其中。
第二章 2.2 染料在水溶液中的状态
4,中性电解质 对离子型染料有影响,不论是阴离子染料还是阳 离子染料,中性电解质浓度增加,染料的溶解度 下降。
5,染色助剂 小分子的极性化合物,对染料有助溶作用。如: 尿素、乙醇、甘醇、硫二甘醇等。
第二章 2.2 染料在水溶液中的状态
影响染料聚集的外界因素有:温度、染液的 浓度、电解质及助剂。
第二章 2.1 染料的上染过程
动 力 边 界 层
扩散边界层
(厚度约为动力 边界层的1/10)
第二章 2.1 染料的上染过程
(三)染料分子被纤维表面吸附
染料靠近纤维表面到一定距离后,染料分子被纤维表 面迅速吸附,吸附主要是纤维与染料分子有分子间力 的存在,如:氢键力、范德华力(物理吸附);离子 键力(化学吸附)。
第二章 2.1 染料的上染过程
(四)染料向纤维内部扩散并固着在纤维内部
染料在纤维内的扩散不仅取决于浓度差,更重要的是 染料的颗粒大小要于纤维内部的空隙大小相适应,从 纤维化学可知,纤维的物理结构是不均一的,有微晶 区和无定形区,而把纤维染透的过程,就是染料向纤 维内的无定型区扩散并产生吸附的过程。当染料的颗 粒大于纤维的孔径时,染料就不能向纤维内部扩散。
第二章 2.3 纤维在染液中的状态

染色基本原理概要

染色基本原理概要

第二章 染色基本原理第一节 概述一、何谓染色?染色是指染料舍染液而转移到纤维上,并在纤维上形成均匀、坚牢、鲜艳色泽的加工过程。

举例说明:二.衡量染色品质量的指标染料与纤维发生物理化学或化学结合用化学方法使染料在纤维上生成沉淀着色机理染料溶液第二节 染料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一、染料的电离 阴离子染料DM D -(染料母体)+M +(伴随的阳离子) 阳离子染料DX D +(染料母体)+ X -(伴随的阴离子) 非离子染料染料在水中不电离的称为非离子染料,如分散染料。

二、染料的溶解染料的溶解性与染料的分子结构、温度、所加助剂有关。

(1)染料结构及所含水溶性基团的数目染料分子量小、结构简单、亲水性基团含量高的溶解性好。

(2)染液的温度温度高有利于染料的溶解。

(3)与染液中所加助剂有关尿素及表面活性剂 溶解度增加 中性电解质 溶解度降低用量多时,染料发生沉淀(4)与染液的pH 值有关色泽均匀性染料在纤维上均匀分布的程度色泽坚牢度染料在纤维上固着力和稳定性的大小色泽中染料光谱色含量的大小 又称匀染性即染色牢度饱和度,纯度例如:冰染料在酸性条件下易溶解,还原染料在碱性条件下易溶解等。

三、染料的聚集1.染料在溶液中的三种形态●离子型染料可以有三种不同形态的存在形式:(1)染料完全离解成正或负离子,如D+或D-;(2)染料离子聚集成离子胶束,如(nD)n-或(nD)n+;(3)染料分子聚集成胶核,然后再吸附一部分染料离子形成胶粒,在胶粒外再吸附电荷相反的离子形成胶团,如[m(DA)·nD] n-或[m(DM)·nD] n+。

以D-为例,三种形式呈下列关系。

•非离子型染料三种不同存在形式:2.影响聚集的因素:(1)染料分子结构分子结构较大,分子成线形结构的,染料在溶液中的聚集倾向较大,聚集度较高。

(2)染色温度提高染色温度,染料聚集度降低。

(3)染料的浓度一般浓度大的聚集度高。

(4)所加助剂与电解质►加入过量食盐,染料聚集度增高,甚至还会发生沉淀。

纺织品染印原理染色基本理论介绍PPT课件

纺织品染印原理染色基本理论介绍PPT课件
•一个过程可以自动地由高化学位的状态向低化学位的状态转移 。两种状态的化学 位差值越大,转移的倾向越大。
i
G ni
T
,P,n
j
i
0
RT ln X i
第19页/共66页
染料在纤维上的吸附
•染 料 上 染 纤 维 的 原 因 / 动 力 •染料在染液中的化学位( μs)和纤维上的化学位( μf ) :
第4页/共66页
染料在水溶液中的状态
• 染料上染纤维要通过一定的染色介质来完成,染料在介质中的存在状态直接影响染色的速度和程度。 • 纤维中的微隙很小,只有单分子或离子状态的染料才能顺利进入纤维内部。染料分子的尺寸与其在纤维上
的可及度有很大关系。
第5页/共66页
染料在水溶液中的状态
• 染料在水溶液中的存在状态 • 溶于水
第16页/共66页
染色基本理论
• 染料在水溶液中的状态 • 纤维在水溶液中的状态 • 染料在纤维上的吸附 • 染料在纤维中的扩散
第17页/共66页
染料在纤维上的吸附
• 动力/原因 • 评价指标 • 吸附模型 • 影响因素 • 应用
第18页/共66页
染料在纤维上的吸附
•染 料 上 染 纤 维 的 原 因 / 动 力 •物 质 由 一 种 相 或 一 种 状 态 转 移 到 另 外 一 种 相 或 一 种 状 态 时 , 必 然 伴 随 着 化 学 位 的 变化。
第13页/共66页
纤维在水溶液中的状态
•纤 维 在 水 溶 液 中 的 双 电 层 •纤 维 在 水 溶 液 中 会 获 得 负 电 荷
•纤维分子中基团的电离 •纤维选择吸收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 •纤维定向吸收水分子
•纤 维 表 面 的 双 电 层 结 构

染色基本理论

染色基本理论

第二章染色基本理论
1. 名词解释
上染扩散边界层动力边界层双电层电位动电层电位(Zeta 电位)直接性吸附等温线上染速率曲线上染百分率平衡吸附量染色饱和值半染时间稳态扩散非稳态扩散扩散活化能匀染初染率移染泳移浴比带液率(轧余率)
2. 染料的上染过程包括几个阶段?影响各个阶段的因素有哪些?
3. 染料的聚集性能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4. 吸附等温线有几类?解释每种吸附等温线有何特点及其物理意义?符合哪类纤维和染料的染色?
5. 什么叫染色亲和力、染色热、染色熵?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6. 试从染料的平衡吸附、吸附速度、扩散速率、扩散活化能、纤维结构、染料聚集等方面说明温度对染色的影响。

7. 何谓孔道和自由体积扩散模型?比较它们的扩散特点,分析加快扩散的可能途径。

8. 染料在纤维中的扩散与染色效果有什么关系?影响扩散速率的因素有哪些?染料的扩散活化能对扩散有什么影响?
9.说明Zeta电位对染色的影响。

染整工艺原理(Ⅱ)课件:第2章 染色基本理论

染整工艺原理(Ⅱ)课件:第2章 染色基本理论
第二章 染色基本理论
➢ 染色热力学 ➢ 染色动力学
✓ 染料能否上染 ✓ 可能达到的程度(染色平衡)
✓ 染色达到平衡的快慢,即上染速率
染色工艺参数:染料浓度、染色助剂、电解质、 温度、pH值、浴比及染色设备
本节主要内容
✓ 染料上染过程 ✓ 染料在水溶液中的状态 ✓ 纤维在水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 ✓ 促染与缓染 ✓ 染色热力学基础 ✓ 染色动力学基础
➢ 溶解度及影响因素
✓ 染料分子中水溶性基团类型及数量有关 ✓ 染料浓度增加→溶解度降低; ✓ 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加; ✓ 中性电解质→染料溶解度降低; ✓ 加入助溶剂→溶解度增加,如尿素等
化料时一定溶解,否则色点
数码印花用染料?
二、染料聚集
➢ 聚集反应(以阴离子型染料为例)
✓ 离子状态 NaD == D- + Na+
✓ 浓度↑→ ξ电位负值↓
• 电解质阳离子被纤维表面吸附→ξ电位负值↓
• 与电荷数有关
+3 > +2 > +1
• 同价,离子半径大,水合能小→易被吸附→ξ电位负值↓↓
• 阴离子对ξ电位影响较小
6、纤维Zeta与染色
➢ 影响染料上染纤维 ✓ 静电斥力→阻止染料上染纤维 ✓ 静电引力(分子引力)→促使染料上染纤维 ➢ 力大小与距离有关 ✓ 静电斥引力与距离平方成反比 ✓ 分子间引力(氢键、范德华力)与距离的六次方成反比
V吸 = k吸 × 【D】S,t V解 = k解 × 【D】f,t
染色初期:吸附速率大,解吸速率0
进行中


染色平衡: V吸 = V解
k吸 ×【D】S,t = k解 × 【D】f,t 【D】f,t / 【D】S,t = k吸 / k解 = K----分配系数、直接性

第2章染色基本原理

第2章染色基本原理

• 上染速率曲线:上染速率通常以纤维上染料浓度对时间的 变化率来表示。在恒温条件下进行染色,以纤维上染料浓 度([D]f)或上染率(%)为纵坐标,染色时间(t)为横坐 标作图,所得曲线称为上染速率曲线 ,该曲线为研究染色动力
学的基础。
染色初期,V吸附>V解吸,时间t↑,上染百分率↑,上染速率↓
染色平衡阶段:延长染色t↑,上染百分率不变 ,吸附速率=解吸速率
m(DNa)nDn/ \
响染料在溶液中的状态的因素 染料的聚集倾向与染料分子结构、温度、电解质、染料 浓度等有关。 (1)染料分子结构 染料分子结构复杂,分子量大,具有 同平面的共轭体系,则染料容易聚集;
(2)染液温度 染液温度低,染料聚集倾向大,温度升高,有 利于染料聚集体的解聚;
各种纤维的动电层电位(pH=7)和等电点
纤维
棉 蚕丝 羊毛 锦纶6 腈纶 涤纶 维纶
电位(mV)
-40 ~ -50 -20 -40 -59 ~ -66 -81 -95 -114 ~ -125
等电点
3.8 ~ 5.2 4.2 ~ 4.8 5.0 ~ 5.6
聚丙烯
-140 ~ -150
三、影响ξ电位因素
●pH:pH↑、-COOH离解↑,ξ↑
对两性纤维,PH影响与PI相关
◆pH>PI,纤维带负电,PH↑,ξ↑ ◆pH<PI,纤维带正电,PH↑,ξ↓
●电解质影响(C盐、离子性质) ◆C盐很低,ξ↑(可能因CNa+很低,水 合钠离子体积大而不易吸附,Cl被优先吸附所致)。
◆C盐较高时,C盐↑,ξ↓; ◆离子性质:阳离子电荷数越多,
第二节
染料在溶液中的状态
一、染料的溶解和电离
水溶性染料一般含有水溶性基团,如磺酸基、羧基等, 这类染料能溶解在水溶液中,溶解度的大小与染料种类、 温度、染液pH 值等因素有关; ★染料的溶解度用1升染液中可溶解染料的克数来表示 1、溶解: 染料—水作用, 晶体→染料分子进入水溶液 2、电离: 水溶性染料一般都是电解质,在溶液中会发 生电离,生成染料离子。 D- + M + • 阴离子染料:DM • 阳离子染料: DX D+ + X• 非离子性染料:—分散染料

第二章染色介绍

第二章染色介绍

第二章染色染色是把纤维材料染上颜色的加工过程。

它是借助染料与纤维发生物理化学或化学的结合,或者用化学方法在纤维上生成染料而使整个纺织品成为有色物体。

染色产品不但要求色泽均匀,而且必须具有良好的染色牢度。

根据染色加工的对象不同,染色方法可分为织物染色、纱线染色和散纤维染色等三种。

其中织物染色应用最广,纱线染色多用于色织物和针织物,散纤维染色则主要用于混纺或厚密织物的生产,都以毛纺织物为主。

研究染色的目的在于能够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染料,正确制订和进行染色加工,获得高质量的染色成品。

第一节染色基础知识一、染色理论概述把纤维浸入一定温度下的染料水溶液中,染料就从水相向纤维中移动,此时水中的染料量逐渐减少,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就达到平衡状态。

水中减少的染料,就是向纤维上移动的染料。

在任意时间取出纤维,即使绞拧,染料也仍留在纤维中,并不能简单地使染料完全脱离纤维,这种染料结合在纤维中的现象,就称为染色。

若把海绵浸入染液中,染料溶液也能进入海绵内部,可是即使时间长,染料溶液的浓度也不变化,将海绵取出绞拧时,染料和水同时又从海绵内挤出来,所以说海绵并未被染色。

(一)染色基本过程按照现代的染色理论的观点,染料之所以能够上染纤维,并在纤维织物上具有一定牢度,是因为染料分子与纤维分子之间存在着各种引力的缘故,各类染料的染色原理和染色工艺,因染料和纤维各自的特性而有很大差别,不能一概而论,但就其染色过程而言,大致都可以分为三个基本阶段。

1.吸附当纤维投入染浴以后,染料先扩散到纤维表面,然后渐渐地由溶液转移到纤维表面,这个过程称为吸附。

随着时间的推移,纤维上的染料浓度逐渐增加,而溶液中的染料浓度却逐渐减少,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状态。

吸附的逆过程为解吸,在上染过程中吸附和解吸是同时存在的。

2.扩散吸附在纤维表面的染料向纤维内部扩散,直到纤维各部分的染料浓度趋向一致。

由于吸附在纤维表面的染料浓度大于纤维内部的染料浓度,促使染料由纤维表面向纤维内部扩散。

染色基本理论 2

染色基本理论 2
– 范德华力与库伦斥力 – 染料的电荷 – 加入盐,溶液中出现额外的钠离子 – 钠离子的屏蔽作用
染色原理
盐效应(电荷效应)
提高染料的扩散速率
– 染料阴离子向纤维转移要带相应的钠离子一起移动 – 钠离子向纤维附近离子浓度高处转移要消耗能量 – 加入盐,溶液本体中钠离子浓度增加,降低了本体和纤维界面处钠离子浓
平衡上染百分率:
3种吸附模型
扩散系数:用以衡量染料在纤维中的
扩散性能。扩散系数在一定条件下是常 数,决定于染料和纤维的化学结构及纤 维的微结构。
2种扩散模型
影响 因素
⑴染料结构因素:分子大小、电荷 数及由此产生的与纤维作用力;
⑵纤维结构因素:分子结构、超分 子结构;形态结构;
⑶环境因素:温度,pH值,助剂
染色原理
温度效应
提高温度可以提高染料的扩散速率,但会降低染料的平衡上染百 分率
–温度高增加了分子动能,有利于克服扩散活化能 –上染过程是放热过程,温度升高平衡向解吸方向移动
结构 简单 复杂
溶解性 好 差
亲和力 低 高
扩散速率 所用温度




染色原理
盐效应(电荷效应)
降低上染过程纤维上电荷对染料离子的库伦斥力
第二章 染色基本理论
Part Ⅱ
多少 热力学 程度 上染百分率 平衡上染百分率 得色量
快慢 动力学 速度 上染速率
半染时间
动力 指标
模型
吸附
扩散
染料在溶液中与在纤维上的化学 纤维表面与内部的浓度差 位的差
亲和力:对特定纤维而言是染料的属
性,是温度和压力的函数,不受其他条 件(如浓度因素)影响。
适用情况 分散染料染聚酯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染色基本理论2-1概况染色理论的研究内容:1 染色热力学即染料能否对纤维上染;2 上染可能达到的程度(染色平衡);3 染色动力学即染料上染纤维的快慢(上染速率)。

具体包括:染料浓度、浴比、温度、pH、电解质、染色助剂以及染色设备等对平衡上染程度及上染速率的影响。

通过染色理论的研究,对于合理选用染料及助剂、提高染料利用率、提高上染速率、改善匀染性、降低染色成本、减少废水的排放等染色工艺的制定以及设计制造生产效率高的染色设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2 染料的上染过程及特点上染过程-是指染料舍染液(或其他介质)而向纤维转移并将纤维染透的过程。

上染过程和通常所指的染色过程不尽相同…eg:酸性染料、直接染料、活性染料、还原染料、活性染料…一上染过程及特点1 染料从染液向纤维表面扩散2 染料在边界层中的扩散3 染料吸附在纤维表面纤维对染料分子的吸附主要是通过物理吸附及化学吸附等来完成的。

吸附速率受纤维表面的电荷性质、染料的分子结构及所带电荷、染料的溶解性质、亲和性以及染料分子在扩散边界层中的扩散速率等因素的影响。

染液与被染物相对运动的重要性…扩散模型…吸附模型…4 纤维表面的染料向纤维内部扩散直至平衡并结合染料与纤维结合:染料的聚集、吸附、物理结合、化学结合…*染料的吸附与解吸①两个过程同时进行,不同染色阶段,二者程度不一;②多数染色过程就是一个上染过程,而有些上染过程后还需经过一些化学处理,染色过程才能完毕;而另一些在上染过程中同时发生与纤维的化学反应。

上染的各个阶段均是可逆的![D]f,t / [D]s,t= k吸/ k解= K E = K / (K+L)K为直接性;L为染色浴比;E为平衡上染百分率浴比L对染料上染百分率具有重要意义!二上染过程中的几个基本概念1 动力边界层-染液流速从染液本体到纤维表面流速降低的区域称为动力边界层。

动力边界层的体积虽小,但在染料的传递过程(包括染色和水洗)中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动力边界层的厚度与纤维表面的染液流速有关。

2 扩散边界层-动力边界层内靠近纤维表面的染液几乎是静止的。

此时,染料主要靠自身的扩散靠近纤维表面,该液层称为扩散边界层。

扩散边界层中的染料浓度从染液本体到纤维表面是逐渐降低的,存在着浓度梯度,染料的扩散方向由染液本体指向纤维表面。

扩散边界层是动力边界层的一部分,厚度约为动力边界层的1/10,它会阻碍或降低纤维对染料的吸附速率或解吸速率。

在染色过程中,若染液流动速率有差异,会使得纤维表面的扩散边界层厚度不均匀,从而造成染料吸附速率或上染速率的不均匀。

提高染液的流动速率,减小扩散边界层厚度是提高染色速率、获得匀染的重要途径之一。

3 影响上染过程的因素三上染百分率、平衡上染百分率-1 上染速率曲线、半染色时间-含义…信息:初染率、半染色时间、上染过程、染色平衡、染料亲和性、染料与纤维的结合方式…2 吸附等温线-吸附等温线表示达到染色平衡后染料在纤维上和染液间的分配关系,表示染料在一定温度下对纤维的上染能力。

不同的染料上染不同的纤维有不同的吸附等温线,而不同的吸附等温线又是由于上染或吸附机理不同引起的。

吸附等温线的意义:…2-3 染料在染液中的状态染色环境、染料状态的复杂性、染料状态的依赖性、染料的分散状态与染色性能和染色过程...一染料的电离和溶解1 含水溶性基团的染料的电离和离解①分子中含有:-SO3Na、-OSO3Na、-SSO3Na、-COONa、季铵盐等。

D-SO3Na→D-SO3- + Na+D-N≡Cl- →D-N+≡+ Cl-②分子中含有:-OH、-NH2、取代氨基、羰基、酰胺基、色基、色酚等。

这类染料对染色pH敏感!2 影响染料电离、溶解的因素①染料结构-②染料浓度-③pH值-④电解质-⑤助剂-尿素、表面活性剂、固色剂…⑥温度-⑦染料的络合-⑧染色用水-二染料的聚集现象(aggregation)染料的片状或球状聚集态与染色性能…1 染料溶液的胶体性质大多数情况下,染料溶液中的染料可能有若干种不同的可逆形态存在:①单离子态D-SO3--离子胶束②nNaD (NaD)n胶核nD-(D)③胶粒状态[m(D- SO3Na)•n(D- SO3-)]n-④胶粒状态[(nD-)mNa+](n-m)-以分子聚集体为胶核,吸附多个染料阴离子形成胶粒,在胶粒外表吸附成离子而形成胶团。

不同状态的染料在染浴中保持一定的平衡关系:Ⅰ:溶解(单分子溶解态)Ⅱ:分散剂胶束中溶解Ⅲ:染料聚集体Ⅳ:染料晶体2 聚集的吸收光谱测定法①聚集程度-用聚集数来表示,聚集数是染料胶束或胶团中染料分子(离子)的数目。

②测定方法-扩散、电导或吸收光谱等。

3 影响染料聚集的因素①染料结构-分子量、分子结构、分子同平面性;水溶性基团的数量与分布、分子空间位阻。

②染液浓度-C染↑,聚集倾向↑;③温度-T↑,聚集倾向↓(聚集为一放热反应);非离子染料…④中性电解质及其它助剂-…;⑤染色助剂-尿素等助剂削弱染料分子间作用力,使聚集倾向↓;表面活性剂…⑥pH-2-4 纤维在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现象1 纤维吸湿膨化的发生纤维在水溶液中,水分子进入无定型区,削弱了无定型区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纤维发生了溶胀,直径变粗,微隙增大。

从宏观上看,纤维吸湿膨化后,纤维微隙增加;从微观上看,纤维吸湿膨化后,纤维无定型区增加。

2 纤维的微隙与染色直径- 纤维素:棉>丝光棉>粘胶,影响染色速度; 容积- 纤维素:粘胶>丝光棉>棉,影响上染率。

微隙- 羊毛吸湿前6Å,吸湿后40 Å;粘胶吸湿前5 Å,吸湿后20~30 Å。

偶氮染料长15~30 Å,宽10~15 Å。

不经吸湿膨化,纤维上染很困难!3 所有纺织纤维在中性水溶液中表面均带负电荷不同纤维的带电情况(pH7)- …(P25 表2-1) ε小,负电;ε大,正电;ε纺纤<ε水。

一 纤维表面的双电层漫散双电层- 吸附层、扩散层ψ:界面附近溶液对溶液内部的电位差,kx e -=οψψ动电层电位:纤维在溶液中相对滑移界面对溶液内部的电位差zeta potential 。

①由于双电层电位测定困难,往往测定其zeta电位;②zeta电位并不能完全代表纤维表面的带电情况。

(P25第一段)二影响zeta电位因素(P26 图2-10、2-11)1 pH普通纤维:pH↑,-COOH离解↑,zeta电位绝对值↑;pH↑↑,异电离子进入紧密层↑↑,zeta电位绝对值↗→↘;二性纤维:当pH>PI,pH↑,zeta电位↑;当pH<PI,纤维带正电,pH↑,zeta电位↓;当pH=PI,纤维不带电。

2 电解质C盐很低时:zeta电位↑(可能因为水合钠离子体积大,而不易吸附,而Cl- 被优先吸附所致);C 盐 较高时:C 盐↑,zeta 电位↓。

不同电解质阳离子具有不同的电荷数和水合性,因此具有不同的促染效果!(P26 图2-11)三 zeta 电位与染色P27图2-12、2-13、2-142-5 染色热力学基础一 亲和力和直接性1 化学位在恒温恒压时,由于物质浓度微小变化而引起的Gibbs 自由焓变化的偏导数,即为化学位μ=(in G ∂∂)T,P ,j n 染料在纤维上和在溶液中的化学位分别表示为:μf =(f i fn G ∂∂)T,P ,j n μs =(s is n G ∂∂)T,P ,j n 化学位与染色:μs 越大,染料舍染液而被纤维吸附的倾向越大;系统中μf 越大,染料舍纤维而发生解吸倾向越大。

由此可知:标准化学位…(P28 倒数第三段)2 染色亲和力在染色过程中,染料在染浴及纤维上的化学位随染料的分配过程而变化:初始染色μs >μf ,V 吸>V 解;平衡时μs =μf ,V 吸= V 解。

在压力不变时,其对应的化学位:μf =μf °+RTlna f μs =μs °+RTlna s染色达到平衡时,μs =μf则:μs °+ RTlna s =μf °+ RTlna f得:-Δµo = - (μf °-μs °)=RTln s fa a① 亲和力定义- 在标准状况下,染液中染料标准化学位和纤维上的染料标准化学位之差的负值,又称标准亲和力;单位:kJ/mol ;② 物理意义- 在标准状况下,1 mol 染料由染浴转移到纤维上所引起的染色体系自由能的变化。

其大小标志着这种转移趋势的强弱。

在一定的T 、P 条件下,亲和力为一定值,与其它因素无关。

3 直接性概念- 染料舍染液而上染纤维的性质,通常用平衡上染百分率表示:[D]f /[D]s ×100%① 亲和力具有严格的热力学概念,在指定的纤维上,亲和力是T 、P 的函数,是染料的属性,与其它条件无关。

② 直接性表示在一定的条件下染料的上染性能,受到T 、P 、浴比、pH 、t 、C 染、C 盐、助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二 吸附等温线及其意义含义:在恒定温度下,上染达到平衡时,纤维上的染料浓度和染液中的染料浓度的关系线。

意义:① 表示染色系统达到平衡时染料的分配情况,由此可以对其吸附性质进行分析,推测染料-纤维结合情况;②以染料吸附等温线为依据,对纤维上染料状态作一定假设以解决活度处理问题,从而进行亲和力等计算。

主要有三种形式:1能斯特(Nernst)吸附①吸附特点-分配型吸附②数学表达式-[D]f =K[D]s③特点-a 视染料为溶质,纤维为溶剂;假设活度系数为1;b 染色时,染料受纤维内染料可及度的制约;c 适用于…染色系统。

④亲和力计算公式--Δµ°= RTln[D]f / [D]s2 朗格缪尔吸附(Langmuir)①吸附特点-单分子层定位吸附②数学表达式-它属于一种系统的化学吸附,其数学表达式建立在三个假设基础上:a. 吸附发生在固定染座上;b. 单分子层吸附,吸附后互不干扰;c. 染座占满不再吸附,此时[D]f 称为[S]f 。

吸附速率: Va=K 1[D]s([S]f - [D]f )解吸速率: Vd=K 2[D]f平衡时: Va=Vd[D]f =s f s D K S ][1][K[D]+ f S f S s D K f D ][1][][1][1+=K=K 1/K 2分析Langmuir 吸附过程…吸附平衡常数、染色饱和值的计算…③ 特点a. 染料-纤维以静电引力上染,以离子键结合的染色体系适用,有明显的[S]f 值;b. 适用于…④ 亲和力计算染料H 2D 对纤维的亲和力-Δµ°为:亲和力表达式推导:…-Δµ°=RTln[++-H H θθ1]2[---221D D θθ]-RTln[H+]s 2 [D -2]s3 弗洛德里希吸附(Freandlich )① 吸附特点- 无定位的多分子层吸附② 数学表达-[D]f =K[D] s n (0<n<1)lg[D]f =lgK+nlg[D]s吸附平衡常数、经验常数的计算…③ 特点-a 、非定位系统吸附,染料-纤维作用力以范力、氢键为主的染色体系;染液中有电解质存在的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