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料化学 第03章 颜色结构

合集下载

染料的结构与颜色

染料的结构与颜色
体,但有颜色的化合物(碘仿CHI3,黄色)。至今该理 论还有一些使用 。
(CH3)2N
H
N(CH3)2
C
孔雀绿隐色体(无色)
2019年9月18日
二、量子理论 1、光的量子理论 光是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和微粒性(波粒两象性)。 光是由无数个具有不同能量的光量子组成的,光量子的
一、发色团和助色团理论 1、发色团 有色物质有颜色的原因是其分子结构中带有一些不饱和
基团。这些基团称为发色团。如:-N=N-、>C=C<、 -N=O、-NO2、>C=O等。 有机物质要有颜色,发色团必须连在足够长的共轭体系 上,或者有几个发色团连成共轭体系。
含有发色团的分子共轭体系称为发色体。
λ max
λ
2019年9月18日
吸 收 带 : 有 机 有 ε
色 物 质 对 光 的 吸 εmax
收有一宽的区域,
形成一个吸收峰,
称为吸收谱带,
简称吸收带。
λmax
λ
第一吸收带:波长最长的吸收带。
2019年9月18日
最大吸收波长:每一吸收 ε 带都有一个与最高摩尔吸 εmax
光度ε对应的波长,称为


2019年9月18λ日
Logε
3、颜色的鲜艳度: 在吸收光谱上,吸收峰既高又窄,说明物质分子对可见
光吸收的选择性很强,较完全地吸收了某一种波长的光, 而对其他光涉及不多,其补色显得非常明亮、纯正,鲜 艳度比较高。
logε
鲜艳
半高宽
h
不鲜艳
1/2h
λ
2019年9月18日
§2 有机化合物的发色理论
2019年9月18日
605nm
700 nm
物体的颜色就是物

染料的颜色与结构及功能染料简介解读

染料的颜色与结构及功能染料简介解读

第 1 章染料的颜色与结构及功能染料简介学习目标 :①以量子概念,,分子激发理论阐述染料对光的选择吸收的原因。

②掌握染料颜色与染料分子结构的关系以及外界因素的影响。

③理解功能染料的概念,并熟悉荧光染料、夜光染料及变色染料的颜色产生机理。

④了解荧光染料、夜光染料及变色染料在纺织染整方面的应用,思考染料发展方向。

导言:早在 19 世纪 60 年代 W.H.Perkin 发明合成染料以后,人们对染料的颜色和结构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各种理论。

量子力学的发展使人们对物质的结构的认识有了一个新的突破,此后人们开始从量子力学的角度来对染料的颜色和结构的关系进行研究。

在早期的颜色理论中,发色团及助色团理论的影响很大。

染料的颜色除了与染料本身结构有关外,还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发展,功能染料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荧光染料、夜光染料及变色染料在纺织染整方面的应用也得到很重要的发展。

1.1 光与色颜色是光线刺激了眼睛而在大脑中反映出来的一种主观感受。

它需要考虑到物理学和生理学两方面的因素。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很早以前,麦克斯韦就提出了光具有电磁波的特性。

它由相互垂直的电场和磁场组成,其振幅以波动方式分别随时间和距离而变化。

1905 年,普朗克和爱因斯坦建立了一种与电磁辐射模型显然不同的微粒子理论。

这种理论把光看成是一束不连续的能量微粒或光子流,但它按麦克斯韦波动理论的波阵面速度传播。

现在我们知道,光既是一种波又是一种微粒,它具有波粒二象性。

光是一种电磁波,波长不同的光会使光的性质不同,从而引起不同的色觉。

波长为400nm-800nm的光按适当比例的混合后,照射到眼睛的视网膜上呈现的是白色。

使一束这样的混合光通过一个适当的棱镜或光栅,我们会看到连续的有色光谱,其色调主要以此为红、橙、黄、绿、蓝和紫。

这些有色光的波长从红到紫以依次递减。

因此,低能量的光子产生红色的感觉,高能量的光子产生紫色的感觉。

第03章 染料的颜色和结构

第03章 染料的颜色和结构

435nm
580nm
560nm 500nm
480nm 490nm
4
二、吸收定律
Lambert-Beer定律:
l
I0
入射光 C
Iλ 透射光

在稀溶液(理想溶液)中,若不计溶质分子之间 的和溶质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透射光强 Iλ与入射光强I0 之间成自然对数关系。 Iλ=I0 ℮ -k'c l (1)——这是光谱学的基本定律之一。
吸收能级ΔE——等于染料吸收带宽的曲线积分(激化度)。 吸收带的宽度和颜色的鲜艳度有关。谱带越宽,颜色越灰暗。
7
1、 A-λ曲线:
A
1.20
0.90 0.60 0.30
λmax=530nm
0.00 380
480
580
680
780 λ(nm)
活性红X-3B的吸光度曲线
(l=1cm,c=50mg∕L)
1、稠环数越多,颜色越深越浓; 2、芳烃的直向稠合比角向稠合易于产生深浓色效应。 3、交替键越长,颜色越深越浓;
二、判断取代基与颜色的关系
1、供电子基一般产生深色和浓色效应; 如-NH2、-NHR、-NH2、-OH、-OR等 2、吸电子基一般产生深色和浓色效应; 如-NO2、-X、-CN、>C=O、—SO3H等 3、供吸电子基的协同作用,使深浓色效应增强,形成氢键,则更强; 4、隔离基可构成混色效应。 如均三嗪基、酰胺基、间次苯基、亚甲基等。
分子轨道理论着眼于处理电子在整个分子中的运动状态和能量的关系, 根据量子力学原理,由薛定谔(Schrö dionger)方程式算出可能出现
的分子轨道,再由各分子轨道能级间隔来确定吸收的量子能级,从而 与λ形成定量关系。

染料化学 第03章 颜色结构

染料化学 第03章 颜色结构

《染料化学》原始教程第3章染料的颜色和结构第3章染料颜色和结构(Color and Constitution of Dyes)本章分4个小节进行介绍:§3.1 吸光现象和吸收光谱曲线§3.2 吸收光谱的量子概念§3.3 染料发色的两种理论§3.4 染料颜色与结构的关系通过本章学习,要掌握以下内容:1、侧重掌握染料发色的价键理论,即共振理论。

它可以定性地解释发色团与助色团在染料结构中与颜色的关系,即描述它们是如何产生深色效应、浓色效应、浅色效应、淡色效应的,以及这些效应和最大吸收浓长λmax和最大摩尔吸光系数εmax 之间的关系。

2、了解染料发色的分子轨道理论。

它试图定量描述染料发色机制,由于染料发色本质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尚难以通过理论计算求出染料的λmax,但是它对进一步解释结构与颜色的关系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基础。

3、掌握染料颜色与介质性质的关系。

一般来说,当激化态染料分子为极性共振结构时,极性溶剂将产生深色效应;当基态染料分子显极性结构时,非极性溶剂将产生深色效应。

上述结论,反之亦然。

4、尝试由染料结构与颜色的关系解释一些官能团,如吸电子基团、供电子基团、隔离基团在染料结构设计中的运用,判断染料结构与其颜色的关系,比较不同结构的染料其颜色的深浅和浓淡取向等。

5、物质的吸收特性和吸光曲线,由染料的吸光曲线分析染料。

《染料化学》原始教程 第3章 染料的颜色和结构 §3.1 吸光现象和吸收光谱曲线一、概念述语光——可产生色感的电磁波。

习惯上称产生色感的电磁波谓之可见“光”,如红光、紫光等,不可见的电磁波谓之辐射“线”,如红外线IR 、紫外线UV 等。

色——视觉对可见光的感受。

物质对光的选择吸收便显现了物质的颜色。

发色团——结构中能吸收可见光波的吸电子基团。

它以提升染料的λmax 为主导。

助色团——接在π共轭体系上的供电子基团。

它以提升染料的εmax 为主导。

第三章 染料的颜色与结构-PPT精品文档

第三章  染料的颜色与结构-PPT精品文档
a称为吸光系数。浓度如以摩· 升-1为单位,则a改写为 ,称为摩尔吸光系数 (以前称为克分子消光系数)。它 是溶质对某一单色光吸收强度特性的衡量。 T=I/I0, lgT-1称为吸光度,以A代表 (也称光密度,
以D代表)
A=lgI/I0 浓度c以摩· 升-1为单位,吸光度A和摩尔
吸光系数的关系为: A=cl
染料激化态和基态之间的能级间隔E必须与此相适
应。这个能级间隔的大小虽然包含着振动能量和转动
能量的变化,但主要是由价电子激化所需的能量决定
的。就有机化合物而言,对可见光吸收的能级间隔是 由它们分子中电子运动状态所决定的。 键电子所处 的能级比较低, 激化的能级间隔较大,所需能量属 于远紫外线的能量范围。>C=O、-N=N-等氧、
吸收波长为: =hc/E
由上可知,激化态和基态的能 级间隔越小,吸收光波的频率 越低,而吸收波长则与此成反 比。作为染料,它们的主要吸 收波长应在380-780nm波段 范围内。染料激化态和基态之 间的能级间隔E必须与此相
适应。
v '= 2 v '= 1 v '= 0
E
v "= 2 v "= 1 v '= 0ຫໍສະໝຸດ 第二节 吸收现象和吸收光谱曲线
一、颜色和吸收
染料的颜色是它们所吸收的光波颜色(光谱色)的补 色,是它们对光的吸收特性在人们视觉上产生的反映。 染料分子的颜色和结构的关系,实质上就是染料分子 对光的吸收特性和它们的结构之间的关系。
二、吸收定律 染料的理想溶液对单色光(单色光是波长间隔很小的 光,严格地说是由单一波长的光波组成的光)的吸收强 度和溶液浓度、液层厚度间的关系服从朗伯特-比尔 (Lambert-Beer)定律。

第三章 染料的颜色和结构

第三章 染料的颜色和结构
第三章 染料的颜色和结构
§3.1 引言 §3.2 吸收现象与吸收光谱曲线 §3.3 吸收光谱曲线的量子概念 §3.4 染料颜色与结构的关系 §3.5 外界条件对吸收光谱的影响
本章教学要求
1.了解染料对光吸收现象的关系 2.了解光谱色的性质,吸收光谱曲线的量子 概念。 3.掌握染料分子结构与染料颜色之间的关系 (重点) 4.了解外界条件对吸收光谱的影响。
注: 重氮组分 引入吸电 子基有利 于深色效 应.
② 在染料分子的共轭系统中引入取代基之间能形成 氢键,有利于深色效应。
三、染料分子的吸收各向异性和空间阻碍
染料分子对光的吸收是有方向性的,使染料显示不 同颜色。例如:
λmax= 603 nm
λmax= 420 nm λmax= 623 nm
结论 染料的结构与颜色的关系:
普通发色体的颜色,一般并不很深,对各类纤维也不一定有亲和力, 但当另外引入一些基团时,会使整个分子的颜色加深、加浓,并且对纤维 有 亲 和 力 , 维 特 把 这 些 基 团 称 为 助 色 团 。 主 要 的 助 色 团 有 : —OH 、 — OR、—NHR、—NR2、—Cl、—Br等。
此外,像—SO3Na、—COONa等较特殊的助色团,它们对颜色无显 著的影响,但可使染料具有水溶性,并使染料在水溶液里带负电荷,从而 对某些纤维产生亲和力。


5955n8m0nm 黄
480nm
蓝 绿-蓝
580nm 黄-绿 绿 -绿 490nm
560nm
500nm
4. 颜色的拼配 三原色: 红 黄 蓝 红 黄
二次色: 橙
绿紫 橙
三次色:

黄灰 蓝灰 红灰
绿

颜色拼配举例

第三章 染料的颜色和结构

第三章 染料的颜色和结构

吸光值
0.4 0.3 0.2 0.1 0 400
吸光值
450 500 550 600 650 700
0.4 0.3 0.2 0.1 0 400
波长,nm 白色物质吸光曲线
450 HN SO2NH2
500
550
600
650
COCH3
波长,nm 灰色染料吸光曲线
二、吸收定律
Lambert-Beer定律
在连续光谱中,某些光量子的能量被物质吸收后,就形 成该物质的吸收光谱。
一般认为,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在380~780nm之间,如果 物质的激发能ΔE对应的吸收光的波长在与此相应的范围 内,就能表现出颜色。
在可见光波范围内的激化能最高相当于:
1.17 105 E 293 千焦耳/摩尔 400 1.17 105 E 154 千焦耳/摩尔 700
1 0.9
N N HO C C N C N CH3
OH N N
NHCOCH 3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0 400 500 波长,nm 红色物质在可见光区吸收曲线
0.7
吸光值
吸光值
NaO 3S
SO3Na
SO3H
600
700
1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0 400
N 0.1 N
0 400
N
500 550
N
700
NH2
HO3S
SO3H
波长,nm 棕色染料吸光曲线
波长,nm 黑色染料吸光曲线
0.7 0.6 0.5
0.7 0.6 0.5
COCH3 NH N O O Cr N N O SO2NH2 HN COCH3 700 N O 或 SO2NH2 O Cr/2 N N O -

《2013染料化学》习题

《2013染料化学》习题

《染料化学》习题第一章染料概述1名词解释:(1)染料(2)颜料(3)染料商品化(4)染色牢度(7)致癌染料。

2、构成染料的条件是什么?3、按纺织纤维分类写出各种纤维染色适用的染料(应用分类名称)。

4、染料的名称由哪几部分组成?各表示什么?5、何谓染料商品化加工?染料的商品化加工有何作用?常用哪些助剂?6、评价染色牢度的指标有哪些?7、什么是《染料索引》?包含哪些内容?8、试指出下列染料的类属(结构分类,应用分类)(1)OHOHO OHOH2 20%H 2SO4-110~115 C-SO3HNH」OH O( 2)OHSO3HNa2S75~80 C SO3Na N02 OH OSO3NaCOONa^■■1_N= Nso3H》_NHCONH_《SO3Na(4)BrNHX Br XX COCOONa-J直接铜盐紫)3RL (C. I. 25355)(5)SO3NaOHN= NO OHO NH —CH 3NHCOBrNHc—C/(H3O2NBrNH2(5 )禁用染料(6)致敏染料第二章中间体及重要的单元反应1何谓染料中料,在合成中料中主要采用哪些单元反应?2、 试述卤化、磺化和硝化在染料中料合成中的作用,并以反应方程式表示引入这些取代基的方法。

3、 合成染料用的主要原料是什么?有哪些常用的中间体?写出从芳烃开始合成下列中料、染料的途径。

(7) ( 8)(9)( 10)4、 以氨基萘磺酸的合成为例,说明萘的反应特点以及在萘环上引入羟基、氨基的常用方法。

5、 以蒽醌中料的合成为例,说明在蒽醌上引入羟基、氨基的常用方法。

6、 何谓重氮化反应?影响重氮化反应的因素有哪些?7、 何谓偶合反应?偶合剂主要有哪几类?影响偶合反应的因素有哪些? 8、 试述偶合反应的 pH 值对偶合反应速率的影响。

9、 盐对偶合反应的速率有什么影响?10、以芳烃为原料,写出下列染料合成反应过程和基本反应条件。

第三章染料的颜色和结构1、名词解释: (1)发色团(2)助色团(3)深色效应(4)浓色效应(5)浅色效应(6)淡色效应 (7)互补色(8)单色光(9)积分吸收强度(10)吸收选律(11) Lambert-Beer 吸收定律2、从染料的吸收光谱曲线的性状上可得到哪些信息?(1) (2)(3)(4) SO s NaOH NH 2(5)O 2N NO 2NaO 3NH 2OHO OHO OHO NH 2NH 2 O O NH 2O(1)3、 试用量子概念、分子激化理论解释染料选择吸收光线的原因。

染料化学第三章 染料的颜色和结构

染料化学第三章  染料的颜色和结构

自旋选律
在一般的基态分子中,电子自旋方向相反(自旋反平 行)而成对的(自旋反平行的电子对可写作符号)。但 有时分子中有2个自旋方向相同的电子(自旋平行)。 前一种状态称为单态,后一种状态称为三态。因为在一定 强度的磁场作用下,单态的原子光谱只有一条谱线;三态 的原子光谱有三条谱线。这种态数称为自旋多重性。三态 的能级比相应的单态低一些。在没有外界磁场等因素的作 用下,伴有态数改变的跃迁是“禁戒”的。换言之,单态、 三态间的跃迁(S T,S代表单态,T代表三态)机率 一般是很低的。
例如氨基在蒽醌的1位上的深色效应比在2位上强。
HH
ON
O
NH2
O
λ max 465nm
(在CH2Cl2中)
O
λ max 416nm
(在CH2Cl2中)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1年1月16日星期六
在染料合成中有时采用所谓隔离基的方法把两个发色 体系联接在一起,互不干扰而成为一个染料分子,以得到 绿色、棕色或其它颜色。常用的隔离基有:
T=I/I0, lgT-1称为吸光度,以A代表 (也称光密度,以 D代表)
A=lgI0/I. 浓度c以摩·升-1为单位,吸光度A和摩尔吸光 系数的关系为: A=cl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1年1月16日星期六
三、吸收光谱曲线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某一波段 内,有一个吸收带,它的最大吸收 波长称为该吸收带的最大吸收波长, 以max代表,相应的吸光度可计算出 摩尔吸光系数max。
染料化学第三章 染料的颜色和结构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第三章 染料的颜色和结构
➢第一节 三节 吸收光谱曲线的量子概念 ➢第四节 染料的颜色和结构的关系 ➢第五节 外界条件对吸收光谱的影响

染料的颜色与结构的关系

染料的颜色与结构的关系
A=lgI0/I =cl 式中:A为光密度,I0为入射光强度,I为透射光 强度,c为溶液浓度,l为光程,为摩尔吸光系数。
求:染色上染百分率、上染速率,研究染色动力学
精品课件
三、吸收光谱曲线
???由染料的吸收光谱曲线,可以得到一些重要的分析数据
精品课件
最大吸收波长λmax——曲线的峰值,它决定了染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最大共轭效应只有在分子的整个共轭 系统中的原子和原子团处在同一平面上时,才 能显示出来;
因为这样,整个共轭系统中各π电子 云,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叠合。
如果分子平面受到程度不等的破坏, 则π电子云叠合程度就会降低,π电子离域程 度低,使激化能增高,吸收光谱向短波方向移 动,产生浅色效应,同时吸光系数也往往降低。
精品课件
色环图
精品课件
K/S
16
14
12
10
8
6
4
2
0
400
450
500
550
600
650
700
波长
几种不同颜色染料的吸收光谱图
精品课件
二、吸收定律
染料的理想溶液对单色光(单色光是波长间隔很小的 光,严格地说是由单一波长的光波组成的光)的吸收强度和 溶液浓度、液层厚度间的关系服从朗伯特-比尔 (Lambert-Beer)定律:
②染料分子基态极性大于激发态
由于基态极性大于激发态,在极性较大的水 中,使基态偶极距增加,即极性增加而基态更 趋稳定,跃迁到激发态所需激发能更大,发生 浅色效应。


精品课件
(CH3)2N
N
O
“苯酚蓝” 的分子右边是吸电 (CH3)2N
N
O

染料参考资料化学 第03章 颜色结构

染料参考资料化学 第03章 颜色结构

第3章染料颜色和结构(Color and Constitution of Dyes)本章分4个小节进行介绍:§3.1 吸光现象和吸收光谱曲线§3.2 吸收光谱的量子概念§3.3 染料发色的两种理论§3.4 染料颜色与结构的关系通过本章学习,要掌握以下内容:1、侧重掌握染料发色的价键理论,即共振理论。

它可以定性地解释发色团与助色团在染料结构中与颜色的关系,即描述它们是如何产生深色效应、浓色效应、浅色效应、淡色效应的,以及这些效应和最大吸收浓长λmax和最大摩尔吸光系数εmax 之间的关系。

2、了解染料发色的分子轨道理论。

它试图定量描述染料发色机制,由于染料发色本质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尚难以通过理论计算求出染料的λmax,但是它对进一步解释结构与颜色的关系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基础。

3、掌握染料颜色与介质性质的关系。

一般来说,当激化态染料分子为极性共振结构时,极性溶剂将产生深色效应;当基态染料分子显极性结构时,非极性溶剂将产生深色效应。

上述结论,反之亦然。

4、尝试由染料结构与颜色的关系解释一些官能团,如吸电子基团、供电子基团、隔离基团在染料结构设计中的运用,判断染料结构与其颜色的关系,比较不同结构的染料其颜色的深浅和浓淡取向等。

5、物质的吸收特性和吸光曲线,由染料的吸光曲线分析染料。

§3.1 吸光现象和吸收光谱曲线一、概念述语光——可产生色感的电磁波。

习惯上称产生色感的电磁波谓之可见“光”,如红光、紫光等,不可见的电磁波谓之辐射“线”,如红外线IR 、紫外线UV 等。

色——视觉对可见光的感受。

物质对光的选择吸收便显现了物质的颜色。

发色团——结构中能吸收可见光波的吸电子基团。

它以提升染料的λmax 为主导。

助色团——接在π共轭体系上的供电子基团。

它以提升染料的εmax 为主导。

全色——连续光谱依自然比例混合后的颜色。

可见光波全波段(380-780nm )的光按自然比例混合后可以得到白色(指人类视野),反过来,白色光通过色散可以得到一段连续光谱(红、橙、黄、绿、青、蓝、紫)。

染料化学

染料化学

第一章染料概述染料是能将纤维或其他基质染成一定颜色的有色有机化合物。

染料具备以下两个条件:可溶于水,或者可在染色时转变成可溶状态,对纤维有一定的亲合力。

能够使纤维着色,且上染后具有一定的染色牢度。

染料与颜料的相同点:都可以用于纤维或基质的着色不同点:颜料是不溶于水和一般有机溶剂的有机或无机有色化合物。

它们主要用于油漆、油墨、橡胶、塑料以及合成纤维原液的着色,也可用于纺织物的染色及印花。

颜料本身对纤维没有染着能力,使用时是通过高分子粘合剂的作用,将颜料的微小颗粒粘着在纤维的表面或内部。

染料分类:按化学结构分类分为:偶氮染料、蒽醌染料、芳甲烷染料、靛族染料、硫化染料、酞菁染料、硝基和亚硝基染料,此外还有其他结构类型的染料,如甲川和多甲川类染料、二苯乙烯类染料以及各种杂环类染料等。

按应用性能分为:直接染料、酸性染料、阳离子染料、活性染料、不溶性偶氮染料、分散染料、还原染料、硫化染料、缩聚染料、荧光增白剂,此外,还有用于纺织品的氧化染料(如苯胺黑)、溶剂染料、丙纶染料以及用于食品的食用色素等。

纺织纤维分3类:植物纤维,动物纤维,合成纤维。

对于植物纤维,如棉,麻可用直接染料,活性染料,还原染料,不溶性偶氮染料,硫化染料,缩聚染料进行染色。

对于动物纤维,如羊毛,蚕丝可以用酸性染料,中性染料,媒染染料,活性染料进行着色。

合成纤维,常见的有涤纶,锦纶,腈纶,涤纶可以用分散染料染色,锦纶可以用酸性染料染色,腈纶可以用阳保持其原来色泽的性能叫做染色牢度。

染料在纺织物上所受外界因素作用的性质不同,就有各种相应的染色牢度,例如日晒、皂洗、气候、氯漂、摩擦、汗渍、耐光、熨烫牢度以及毛织物上的耐缩绒和分散染料的升华牢度等。

第二章 中间体及重要的单元反应由苯、甲苯、二甲苯、萘和蒽醌等基本原料开始,要先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把它们制成各种芳烃衍生物,然后再进一步制成染料。

习惯上,将这些还不具有染料特性的芳烃衍生物叫做“染料中间体”简称“中间体”或“中料”。

第3章染料的结构与颜色讲述

第3章染料的结构与颜色讲述
不能完全解释有色物质的发色机理,有例外。有含有发 色体、发色团、助色团但没有颜色的化合物;有无发色 体,但有颜色的化合物(碘仿CHI3,黄色)。
A:吸光度,透光度T=I0 /I;I0:入射光强度;I:透射光强度; c:溶液浓度;l:光程;ε:摩尔吸光度。
➢ε与有色物质的结构、光的λ有关。
2020年10月4日
第三章 染料的结构与颜色
2、吸收光谱 ➢以ε和可见光的波长λ作图,得到的光谱图,称为吸收光
谱。横坐标:λ(nm);纵坐标:ε。
➢从ε-λ图中可以得到 ε 一定结构物质与吸 收光谱的关系。可 以代表某一化学物 质的结构特性。
2020年10月4日
第三章 染料的结构与颜色
发色团与助色团
HO
NaO3S
NN
O
O
酸性橙Ⅱ (C.I.酸性橙7,15510)
偶氮结构母体为发色体; -SO3Na、-OH为助色团。
还原深蓝BO (C.I.还原蓝20,59800)
只有发色体,不含助色团
2020年10月4日
第三章 染料的结构与颜色
➢ 发色团助色团理论缺点:
性吸收的结果。
2020年10月4日
第三章 染料的结构与颜色
3、补色 ➢两种不同颜色的光混合起来成为白光,这两种光的颜色
称为补色。 ➢一种色的补色可以是单色光,也可以是除去这个颜色光
后白光剩余的颜色。 ➢在颜色盘(环)上能很清楚地看到光谱色的补色就是它
的对角所表示的颜色。即物体的颜色实际上就是物体吸 收光的补色。
在380~780nm。 ➢人们感觉到的光的颜色是不同波长的可见光照射到人眼
中,刺激人的眼神经,而引起的一种生理现象。
➢红色光的波长最长:640~770nm;紫色光的波长最短: 400~440nm。

chap3 有机染料的结构与颜色的

chap3 有机染料的结构与颜色的
(一) 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 (1) 分子轨道是由原子轨道线形组合而成, Ψ =C1Ψ 1+C2Ψ 2+C3Ψ 3+………+CiΨ i. (2) 分子轨道=原子轨道数, 能级:成键轨道<非键轨道<反键轨道。 (3) 保里不相容原理、能量最低原理充入电子; NBMO 非键分子轨道 HOMO 最高已占轨道 π 4* LUMO 最低空轨道 π 3* π2 一般价电子的跃迁往往在这些轨道之间发生。 π1 (4) 电子跃迁发生在HOMO与LUMO之间 CH2=CH- CH=CH2
第三章 有机染料的结构与颜色的关系


3-1 光与色的基本概念 一、光和颜色
1. 光 (1)光——可见的电磁波 电磁波范围极广,可见光只是其中相对一部分380-780nm。 X射线 紫外线
10-9 兰色 10-7-10-5 青色 绿色
电磁波 γ 射 线
波长cm 紫外 10-11 紫色
可见光 红外线
日光
2. 色

(1)色——是光作用于人眼所引起的一种视觉反应。 (2)物质的颜色(彩色)——吸收光的补色
白光 反射(黄)
吸收(兰)

黄染料的吸收图 (黄、兰(互补色) )

光线全部被吸收——黑——不透明 光线全部被反射——白色——不透明 光线全部被透过——无色——透明 光线各波段均匀地部分吸收——灰色 光线选择吸收——彩色
2 电子跃迁的基本类型 可能产生6种跃迁 σ π * ;σ σ *; π n σ* n π* 。 其中跃迁可能性较少。σ π
σ *;
*
π
π *; σ *。

π
3 各种电子跃迁类型的基本特点
跃迁类型 △E(kg/mol) λ max(nm) 跃迁强度 跃迁出现范围 属这类跃迁有 机分子 σ 800 150 小 远紫外 烷烃 σ

第三章 染料的颜色和结构讲解

第三章  染料的颜色和结构讲解

λ max
416nm
(在CH2Cl2中)
(在CH2Cl2中)
在染料合成中有时采用所谓隔离基的方法把两个发色体系联接 在一起,互不干扰而成为一个染料分子,以得到绿色、棕色或
其它颜色。常用的隔离基有:
C N
N C
C N
O C NH
均三嗪基
酰胺基
间次苯基
分子的吸收各向异性和空间阻碍 分子对光的吸收是有方向性的。这可以米契勒(Michler)蓝 和孔雀绿的吸收情况为例加以说明。 孔雀绿的共轭体系有两个向不同方向展开的共轭轴。其中一
原子上的孤对电子的能级比较高,激化所需的能量虽
较小,在一定条件下会对可见光发生吸收,但吸收的 强度都很低,对染料的颜色作用不大,而对染料的光 化学作用却有很大的意义。
二、吸收强度和选津 在光谱学中,人们用跃迁矩来估算吸收强度。据
估算,许多具有共轭结构的有机化合物的电子跃迁,
吸收强的max可达105 数量级。人们把 max 很小的跃 迁称为“禁戒”的,而把max 大的跃迁称为“允许” 的。max 小于102的就算是“禁戒”的了。 要发生具有一定跃迁矩的所谓“允许”的跃迁, 要有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称为选律;主要的如下所 述。
染料激化态和基态之间的能级间隔E必须与此相适
应。这个能级间隔的大小虽然包含着振动能量和转动
能量的变化,但主要是由价电子激化所需的能量决定
的。就有机化合物而言,对可见光吸收的能级间隔是 由它们分子中电子运动状态所决定的。 键电子所 处的能级比较低, 激化的能级间隔较大,所需能量 属于远紫外线的能量范围。>C=O、-N=N-等氧、氮
电子跃迁过程中,分子被激化成各种振动状态的机车
问题可以用法兰克-康登原理加以说明。

染料化学课程

染料化学课程

结合方式不同
染料是直接与纤维通过物理或者化学的作用力结合。 颜料则需要借助高分子粘合剂的作用附着在纤维上。
应用范围不同
染料多用于各类纤维的染色,少量用于食品、造纸和皮革 颜料则主要应用于油墨,其次为油漆和涂料工业等。
第三节 染料的分类及命名
染料的分类
偶氮染料 按 照 化 学 结 构 分 类
蒽醌染料 芳甲烷染料
活性艳红X-B
冠称 色称 词尾,冷染型,带蓝光
根据染料产品的应用和性质的分类,染料的冠称有酸性、 中性、直接、还原、活性、分散、硫化、阳离子等。 染料的色称采用30个色泽名称:嫩黄、黄、深黄、橙、 大红、红、桃红、玫瑰、品红、红紫、枣红、紫、翠蓝、 湖蓝、艳蓝、深蓝、绿、深绿、黄棕、红棕、棕、深棕、 橄槛、橄榄绿、草绿、灰、黑等。 色泽的形容词采用“嫩”、“艳”、“深”三个字。 染料命名中的词尾表示色光及性能的字母如下:B─蓝 光、C─耐氯、D─稍暗、F─亮、G─黄光或绿光。I─还原 染料坚牢度、K─冷染、L─耐光牢度较好、M─混合、N─ 新型、P─适用于印花、R─红光、T─深、X─高浓度。
H
H 2N
CH = CH SO3H HO3S
NH 2
第四节 重氮化和偶合反应
染料分子中含有偶氮基的统称为偶氮染料。 偶氮染料占据染料种类的50%以上。是最重要的一类染料类型。 因此合成偶氮染料的重氮化和偶合反应也成为最重要的反应类型。
NH2 重氮组分
重氮化
HO
பைடு நூலகம்
HO
N=N
重氮盐
+
偶合组分
偶合反应
N=N
H2O N=O
+
(亚硝酸正离子)
H2O N=O + C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了解染料发色的分子轨道理论。它试图定量描述染料发色机制, 由于染料发色本质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尚难以通过理论计算求出染料的 λmax,但是它对进一步解释结构与颜色的关系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基础。
3、掌握染料颜色与介质性质的关系。一般来说,当激化态染料分子 为极性共振结构时,极性溶剂将产生深色效应;当基态染料分子显极性 结构时,非极性溶剂将产生深色效应。上述结论,反之亦然。
价键理论认为:对于共轭链来说,基态和激化态的共振程度随着双 键的增加而增加,其共振能随着双键的增加而下降,激化态比基态下降 得更快,因而激化能级间隔ΔE随着双键的增加而缩小,既是说最大吸收 波长λmax随之增加,这样而产生深色效应。
例如:卤代苯,引入吸电子基—X,使最大吸收波长增加λ’max↗。 在以上两图中,由价键理论判断:ΔE’<ΔE,则λmax>λ’max,产生深色效 应。
吸收强度,这一点对染料颜色的浓与淡具有实际意义。[1]P56-58
§3.3 染料发色的两种理论
经过漫长的研究过程,人们总结出染料发色的两个重要理论:
1、价键理论——用以定性地描述染料的发色机制, 2、分子轨道理论——试图定量描述染料的发色机制。
一、价键理论的本质
价键理论着眼于处理两个相邻原子之间相互作用时形成化学键的电 子运动状态和能量关系。它是“共振论”的一种描述形式。
更多内容,建议阅读:
[1] 王菊生,染整工艺原理,第三册,第3章,第4章 [2] J.Griffiths, Colour and Constitution of Organic molecules, Academic
Press,1976
△阅读布置
关于“染料的颜色和结构”、“染料的光化学基础”、“上染过程的吸附 现象”、“扩散和上染速率”这些内容,我们将在本课程今后具体染料的 各章节中根据内容需要穿插讲授。
一、对于共轭双键系统
1、交替链越长,颜色越深越浓;[1]P58-60和[2]P107,T3-4 2、稠环数越多,颜色越深越浓;[1]P59 3、芳烃的直向稠合比角向稠合易于产生深浓色效应。[1]P59
二、取代基与颜色的关系
1、吸电子基产生深色和浓色效应;如-NO2、-X、-CN、>C=O、— SO3H等[1]P61
别作图,即得到该染料的吸收光谱曲线。可以对该染料的吸收光谱特性
进行分析。
下面以大家熟悉的活性红X-3B为例,作出其吸收光谱曲线:
εmax=6.60×103
Δṽ=2×103
15 25 活性红X-3B的摩尔吸光曲线
4.00 6.00
ε(×103)
(c=1×10-4mol⁄L)
8.00 2.00 30
ṽ (×103cm-1)
第3章 染料颜色和结构(Color and Constitution of
Dyes)
本章分4个小节进行介绍:
§3.1 吸光现象和吸收光谱曲线 §3.2 吸收光谱的量子概念 §3.3 染料发色的两种理论 §3.4 染料颜色与结构的关系
通过本章学习,要掌握以下内容:
1、侧重掌握染料发色的价键理论,即共振理论。它可以定性地解 释发色团与助色团在染料结构中与颜色的关系,即描述它们是如何产生 深色效应、浓色效应、浅色效应、淡色效应的,以及这些效应和最大吸 收浓长λmax和最大摩尔吸光系数εmax之间的关系。
以苯核而言,基态苯核分子共振所需的能量为ΔE,如果是因为吸收 光而产生共振的话,共振时所吸收光子的能量即为:ΔE=hv,苯的最大 吸收波长为λmax=250nm,则必然对应了一个颜色为hc⁄λ200的补色。
虽然苯并没有颜色,但上述理论依然描述了它的分子激化过程,以 及它可能发色的光谱学特征。
二、价键理论的论点
480nm
435nm
400nm
红紫

红 绿 青
橙 黄绿 蓝绿
蓝 黄
补色图——P51,T3-1,一种人为的将补色
关系列成对角线关系的色谱图。 ——通常,人们利用染料的稀溶液, 如50mg⁄L,对于分子量为500的染料, 其摩尔浓度为1×10-4mol⁄L,来研究染料 的吸光特性。
二、吸收定律 吸收定律(Lambert-Beer定律) I0
A=k c l ………………………………………………………………
(3) (3)式中浓度c是以mg⁄L计量的,若以摩尔浓度mol⁄L来计量之,则:
A=εc l ——→ ε=A⁄c l ……………………………………(4) 在(4)式中,ε称为摩尔吸光系数。实际研究中,通过对透射光强 的测定,由(3)和(4)两个式子可以分别作出染料的吸光度曲线(Aλ曲线)和摩尔吸光曲线(ε-ṽ曲线),它们被称为染料的吸收光谱曲 线。
§3.2 吸收光谱的量子概念
为了弄清染料吸收光谱的本质,解释染料的发色现象,需要从量子 力学的角度加以阐述。这里,以染料分子的一个有效吸收为例,总结以 下5点。 Ⅰ 染料分子吸收了不同波长的光就是吸收了不同大小的能量
光波的能量:E=hν (单位:Einstein、erg或eV)
h——普朗克常数,其值为6.626×10-27erg·s;
4、尝试由染料结构与颜色的关系解释一些官能团,如吸电子基团、 供电子基团、隔离基团在染料结构设计中的运用,判断染料结构与其颜 色的关系,比较不同结构的染料其颜色的深浅和浓淡取向等。
5、物质的吸收特性和吸光曲线,由染料的吸光曲线分析染料。
§3.1 吸光现象和吸收光谱曲线
一、概念述语
光——可产生色感的电磁波。习惯上称产生色感的电磁波谓之可见“光”,
(1)反对称选律:分子轨道反对称时的最低能级间隔产生吸收的高概
率。[1]P55
(2)反平行选律:电子对自旋反平行且避开自旋多重性时产生吸收的
高概率。[1]P56
这里,(1)项对颜色具有实际意义,(2)项对颜色无实际意义,对光
化学反应有意义。
Ⅴ 当符合上述Ⅲ、Ⅳ项时,染料的有效吸收才能发生
Ⅵ 吸收强度由Frank-Condon原理确定。在最大吸收概率时,产生最大
激化,一般产生浅色和淡色效应。但有个例外,在-N=CH-CH=共轭 体系中,-N=中氮原子上的n→π*激化产生显著的深色效应。 Ⅲ n→σ*激化:指n轨道进入σ*轨道的跃迁。因其能级间隔极大,常在远 紫外波段,发生的几率极小,对染料的颜色没有实际意义。
§3.4 染料颜色与结构的关系
由上述理论可以描述染料结构与颜色的关系,下面总结几条必须掌 握的规律。
Ⅲ 吸收的必要条件——量子能级相等(量子化的)
即是说,只有当Ⅰ项和Ⅱ项恰好相等时才能产生吸收。即:
当Ⅰ≡Ⅱ时——→产生吸收(或激化);
当Ⅰ>Ⅱ时——→产生透射(或反射);
当Ⅰ<Ⅱ时——→产生反射(或透射)。
Ⅳ 吸收的充分条件——由吸收选律决定的激化概率
吸收选律符合相关量子定律,诸如“Emin原理”、“Pauli规则”等,由 此可以确定吸收(或激化)发生的概率:
入射光

透射光
C=50mg/L l
在稀溶液中,若不计溶质分子之间的和溶质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 作用,透射光强Iλ与入射光强I0之间成自然对数关系,这是Lambert和 Beer通过大量实验和理论归纳与计算而得出的研究结果。即:
Iλ=I0 ℮ -k’c l……………………………………………………………… (1)
如红光、紫光等,不可见的电磁波谓之辐射“线”,如红外线IR、紫
外线UV等。
色——视觉对可见光的感受。物质对光的选择吸收便显现了物质的颜
色。
发色团——结构中能吸收可见光波的吸电子基团。它以提升染料的λmax为 主导。
助色团——接在π共轭体系上的供电子基团。它以提升染料的εmax为主导。 全色——连续光谱依自然比例混合后的颜色。可见光波全波段(380-
——将染料的颜色计算出来。 但是,因为染料结构十分复杂,计算的结果往往离实际情况相去甚
远。然而,作为一种理论解释,它广泛地被人们所接受。 例如:1,3-丁二烯,计算出其波函数为χ1、χ2、χ3、χ4,对应的分子
轨道为φ1、φ2、φ3、φ4,对应的能级为ΔE1、ΔE2、ΔE3、ΔE4,能产生的 π→π*跃迁的分子轨道为φ2→φ3,则其激化的能级间隔为ΔE=E3-E2,由 ΔE,对应了一个最大吸收波长λmax,则对应了一个颜色为hc⁄λmax的补 色。显然,1,3-丁二烯并没有颜色,它的吸收在紫外(UV)波段。
2、空间位阻随结构的不同会产生加色和减色效应。[1]P63,F3-8
四、介质对颜色的影响
1、介质使染料分子稳定时,产生深色效应,反之亦然;[1]P64,T3-2 2、pH值可产生变色效应;[1]P64 3、浓度增加可产生浓色或深色效应;[1]P65,F3-9 4、温度升高使染料分子的聚集态解聚,从而对颜色产生影 响。[1]P65
不妨拓展一下: 对于苯核有6个π共轭电子,便有6个波函数…… 对于萘核有10个π共轭电子,便有10个波函数…… 对于蒽核有14个π共轭电子,便有14个波函数…… 计算起来十分 复杂。 对于丁省有18个π共轭电子,便有18个波函数…… …………
四、典型激化的颜色效应
由分子轨道理论,可以总结出染料分子的3种典型的激化,它们与 颜色的关系如下: Ⅰ π→π*激化:如芳核等交替链分子的激化等。一般产生深色和浓色效 应。 Ⅱ n→π*激化:指弧对电子从非键原子轨道跃迁到π*轨道。如吡啶等的
2、供电子基产生浓色和深色效应;如-NH2、-NHR、-NR2、-OH、OR等[1]P61
3、供吸电子基的共同作用,使深浓色效应增强;[1]P61,T3-1 4、隔离基可构成混色效应,如均三嗪基、酰胺基、间次苯基、亚甲 基等。[1]P62
三、空间结构与颜色的关系
1、分子的空间结构会产生双色效应,对偏振光产生不同的颜 色;[1]P63,F3-8
再如:增加稠环数,引入吸电子基,菁结构链段增长等……,由此 可以解释一系列结构的发色机制。 ——更多请见[2]P110-1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