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之[声音的传播]教学案例(人教版初二上)1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优秀教学案例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声音现象,如观察汽车的喇叭声、听音乐时注意音质等,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3.提醒学生在下一节课前做好准备,如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预习新的内容等。通过这样的教学内容与过程,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引入:以多媒体课件展示音乐演奏视频和生活中的声音现象,让学生感受声音的美妙和存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的亲切感。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如“我在学习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我是如何解决的?”等,培养他们的自我反思能力。
2.高他们的评价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反思与评价教学策略能够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二)讲授新知
1.介绍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应的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三个特征。
2.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如振动、共鸣等,并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声音的产生过程。
3.讲解声音的传播规律,如声波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并结合实例让学生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2.实验演示与讲解相结合:通过邀请学生演示击鼓动作、讲解声音产生原理和传播规律,并结合实验演示,使学生直观地理解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3.小组讨论与反思评价: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实验结果,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互评,有助于他们总结经验,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段音乐演奏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声音的美妙。引导学生思考:“音乐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

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探究活动,养成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掌握初步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养成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3.学会用物理知识来描述生活中声现象。

[教学重点]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难点]1.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与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

2.利用回声测量距离[教学准备]教师:PPT课件、音叉〔256Hz〕、铁架台、带有细线的乒乓球、水槽、水、真空玻璃罩、抽气机学生:橡皮筋、哨子、直尺、桌子、水、碎纸屑、队鼓、音叉〔256Hz〕、铁架台、带有细线的乒乓球、小闹钟〔或小收音机〕、塑料袋等[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与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情境创设]媒体播放学生耳熟能详的的各种声音:如钢琴曲《梁祝》、鸟鸣声、笛子声、蝉鸣蛙叫声、流水潺潺声、风吹树叶沙沙声等。

[设疑]声音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关于声音,你们想知道哪些知识?想进行哪些方面的研究呢?[导入课题]: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很有研究价值,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陆续揭开这些问题的神秘面纱,让我们先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开始。

板书课题:§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设计意图:提出问题比研究问题更重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聆听,感受各种声音。

畅所欲言,提出要探究的问题。

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人耳的?我们的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为什么有的声音悦耳动听,有的声音却很难听?为什么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等二、新课讲授探究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亲身体验]请同学们完成如下实验:1.拨动张紧的橡皮筋,观察橡皮筋的变化2.边说话、边用手摸颈前喉头部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二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二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4.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成果,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二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为基础,紧密结合学科知识与课程内容,注重实用性,旨在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态度。
b.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字数在500字左右。
4.家庭作业:布置以下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观察力。
a.观察生活中的一种声音现象,分析其产生原因和传播过程。
b.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声音放大器或消声器,并说明其原理。
5.课堂反馈:鼓励学生在课后向老师提问,及时反馈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便老师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3.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练习题,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2.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回顾、总结,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3.教学评价:对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知识掌握、能力提升、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4.教学反馈: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5.知识拓展,联系实际:结合生活实际,拓展声音传播的相关知识,如声波的衍射、反射等现象,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总结反馈,巩固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总结知识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巩固所学内容。
7.课后作业,拓展延伸:布置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拓展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提出问题:通过讨论生活中的声音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优秀教学案例
3.小组合作充分有效: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小组合作实验使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教学评价及时反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进行反思与评价,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同时,教师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使学生在评价中不断进步。
3.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4.总结声音传播的规律,如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次之,空气中最慢。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巩固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
2.学生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明确自己对声音概念的理解。
3.教师通过PPT或板书,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方便学生复习。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声音实验场景,如敲击不同乐器、扔硬币等,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结合生活实例,如手机铃声、交通工具发出的声音等,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声音现象。
3.创设实验情境,如探究回声实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实验过程,提高学习兴趣。
4.设计趣味小游戏,如“声音猜猜乐”,让学生在游戏中轻松掌握声波知识。
(二)问题导向
1.提出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如“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等,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2.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敲击不同乐器产生的声音不同?”,“为什么我们在教室里说话声音传播得比较远?”等。
3.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思考题,如“如何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等,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人教初二上册物理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初二上册物理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优秀教学案例
4.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发现和总结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规律,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通过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
4.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关注环境保护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通过对声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明白每个人的声音都是独特的,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尊重他人的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素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取得全面的发展。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播放各种声音的音频,让学生感受声音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演地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
3.创设生活情境,如课堂上的噪声控制,让学生了解声音对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4.设计实验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验证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规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人教初二上册物理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初二学生已经对物理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但是对于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一部分内容还比较陌生。在本节课中,我将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声音现象入手,探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对声音传播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和声音的接收三个方面。在声音的产生部分,我将通过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并且振动的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高。在声音的传播部分,我会通过实际操作和多媒体演示,让学生明白声音是通过介质(如空气、水等)的振动传播的,并且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在声音的接收部分,我会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人耳是如何接收声音的,以及声音的响度与距离的关系。

八年级物理上册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动画中的发声物体及发声原因。

引入新课:第二章声现象
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
蟋蟀:也是翅膀振动发出的“叫声”蝉:腹部的音膜和共鸣器发出声音的。

感到喉头在振动
学生活动一:
请两位同学用土
实验结论:固体能够传声。

先介绍水波,说明波是物质运动非常重要的一
)声音的传播可以绕过障碍物
播放动画讲解声音在传播过程是如何绕过障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小资料,介绍一些介质
从珠中的数据可知: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
3、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阅读科学世界了解人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二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二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优秀教学案例
3.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讨论给予及时反馈,引导学生正确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4.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点评,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对声音知识的理解。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和思维品质。
2.教师梳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让学生明确声音的产生原因、传播条件和特性。
3.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4.教师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提出改进教学方法的措施,为今后的教学做好准备。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2.作业包括思考题、实验报告等,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问题。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给予肯定和鼓励。
3.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声音问题,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究未知、追求真理的热情。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使他们认识到科学对于社会和人类的重要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动画、视频等,展示各种声音现象,如乐器的演奏、动物的叫声等,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对声音现象的思考,如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声音有哪些特性?
3.学生分享生活中遇到的声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引发学生对声音知识的学习兴趣。音的特性和传播条件,分析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声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的第二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初步了解了物质、能量等基本概念,但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机制尚不清晰。因此,本节课旨在通过实验和理论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声音的产生原因、传播方式和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提醒学生及时复习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通过展示音乐演奏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美妙,激发学生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兴趣。这种生活化的导入方式使学生能够轻松地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实验演示与讲解相结合:在讲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理时,教师不仅通过PPT展示理论内容,还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这种实验演示与讲解相结合的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理解,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安排小组实验任务,如设计实验验证声音的传播速度,让学生共同完成实验并总结结论。
3.鼓励小组成员互相评价、互相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5.实践性作业布置:在课程结束时,教师布置了一个简单的实验作业,让学生验证声音的传播速度或探究声音的特征。这种实践性作业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同时,作业要求学生及时复习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首先,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声音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利用实验装置直观地展示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然后,运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了解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最后,布置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第二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传播条件。

让学生掌握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声现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传播条件。

2. 难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音叉、橡皮锤、水槽、水、声波传感器、示波器等。

2. 多媒体课件:包含声音产生与传播的相关动画和视频。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播放一段有趣的动物叫声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问:“这些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传到我们耳朵里的?”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新课讲解】(30分钟)1. 知识点详细讲解(15分钟)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产生声波,声波通过介质传播形成声音。

强调振动是声音产生的必要条件。

声音的传播:声音需要介质来传播,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固体中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声音的传播特性: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衰减、反射、折射等现象。

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声音产生与传播的动画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相关知识点。

2. 实验探究(15分钟)实验一:观察音叉的振动用橡皮锤敲击音叉,让学生观察音叉的振动并听取声音。

将音叉轻轻触及水面,观察水面的波动情况。

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的关系。

实验二:探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将声波传感器分别置于空气、水和固体中,测量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通过示波器显示声波波形,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且波形也会发生变化。

【学生互动环节】(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声音产生与传播的应用。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2章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2章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知道声速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

重点: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难点: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

【新课导入】1.情境导入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可是我们是否想过“声音”背后的奥秘?接下来老师给大家播放几段音频,大家注意倾听并思考。

提问:生活中的声音是怎样产生又是如何传播到我们耳朵中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问题导入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声音在水里能不能传播?航天员在月球上能和地球上一样交谈吗?带着各种对声音的疑问,我们一同走进声音的世界,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堂探究】探究点一声音的产生1.请同学们完成如下实验:(1)边说话、边用手摸颈前喉头部位。

(2)敲击音叉,看是否能听到声音,手握住音叉,是否还有声音?思考:①物体发声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②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征?2.提问和猜想提出问题:根据刚才的亲身体验,猜想一下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猜想: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进行实验提出问题:声音很可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有些物体发声时我们却几乎看不见它们在振动,那么这些物体发声时是否也在振动呢?利用音叉设计实验,让音叉发出声音,并观察它们发声时是否在振动。

请各小组结合所给器材讨论、交流,设计出实验方案并展示。

【实验设计与展示】证明音叉的振动方法一:用细线悬挂乒乓球靠近发声的音叉。

方法二:将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

【进行实验】指导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分析论证】各小组收集实验信息,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总结出发声体发声时的特征。

【结论】发声体发声时都在振动。

所以可得出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4.课外延伸(1)同学们了解这些小动物的发声方式吗?提示:青蛙:气囊振动;鸟:鸣膜振动;蝉:鼓膜振动;蟋蟀:翅膀摩擦。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1)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1)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

课堂
练习
《学习辅导》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达标检测题1.2.3.4.5
板书设计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二、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三、声速
声音的传播速度跟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固体中的声速比液体中声速大,而液体中的声速比气体中声速大。

教学反思本节课是物理第一课,重点是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精神品质。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优秀教学案例
在案例中,我以生活实例引入,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通过使用教学工具,如扬声器和各种声音源,引导学生探究声音的三个特征,并运用实验和观察,使学生深刻理解声音的本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分组讨论、合作交流的方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效率。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探究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产生和传播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理解声音特征的内涵,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分享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表达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实践能力。
4.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合理的评价和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场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是如何感知声音的?声音有哪些特点?
2.生活实例:播放一段洗衣机脱水的声音,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响度和音调。
3.引导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它有哪些传播条件?
4.宣布本节课的主题:声音的发生和传播,引发学生对即将学习内容的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声音的产生原因,掌握声源振动与声音的关系。
2.掌握声音的传播条件,了解固体、液体、气体三种介质中声音传播的差异。
3.理解并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能够区分和辨别不同特征的声音。
4.学习声音的单位,了解分贝(dB)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优秀教学案例
4.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批改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化教学: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电话通话、音乐欣赏等,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现象,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实验教学:本节课设计了丰富多样的实验,如振动实验、隔音实验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实验教学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和指导,确保学生对知识的正确理解。
(声音产生与传播的实验,让学生课后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隔音措施、提高音效等。
3.鼓励学生通过作业发现和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我反思能力。
2.掌握声音的传播方式,理解声音需要介质传播,能够解释生活中与声音传播相关的现象。
3.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能够区分和解释这三个特性的不同含义。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隔音措施、提高音效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规律,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究、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提高学生对科学现象的敏感度。
(二)问题导向
1.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人教版物理八上第二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物理八上第二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优秀教学案例
2.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强化重点知识。
3.通过概念图、思维导图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4.强调本节课的学习要点,提醒学生注意相关知识点的联系与区别。
(五)作业小结
1.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作业内容包括:观察生活中的声音现象,分析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进行实验操作,探究声音的传播速度等。
为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演示、实验操作、小组讨论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搭建互动、探究、合作的学习平台。在教学评价方面,我将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声音现象,如雷声、音乐、动物叫声等,让学生感受声音的魅力。
2.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探究意识。
3.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影响因素。
4.结合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共同探讨。
2.设计小组讨论题目,如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物理知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讨论题目: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否相同?为什么?
2.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共同探讨。
3.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有的负责实验操作,有的负责数据分析,有的负责总结报告。
4.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提供必要的帮助。
(四)总结归纳
1.邀请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让学生分享学习成果。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2.引导学生关注视频中的声音特点,引发他们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兴趣。
3.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吗?”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4.总结学生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二)讲授新知
1.讲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通过示例和动画,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一概念。
3.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评估自己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和贡献。
4.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提出改进建议。
5.结合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段视频,内容为不同场景下的声音现象,如音乐会、街头噪音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1课时)”,这是学生在经历了对物理基础概念的初步学习后,进入的一个新的学习阶段。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光、热等自然现象,对实验现象和基本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而声音作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通过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能够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同时也能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实用性认识。
1.按照学生兴趣和能力,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合作探究。
2.分配任务,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有明确的职责和任务。
3.引导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和探究任务。
4.组织小组汇报和讨论,让学生分享研究成果,互相学习和借鉴。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自己在探究声音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2.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发现并改进存在的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3.小组合作与讨论:我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和任务。在小组讨论中,学生能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现,共同解决问题。这种小组合作与讨论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总结与归纳:在学生进行实验和讨论后,我引导他们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他们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例如,我总结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原理,以及声音的三个特征的定义和区别。这种总结与归纳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参与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探究,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声音的特征去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的品质,让他们在实验和讨论中能够真诚地面对问题,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让学生听一段音乐,感受声音的美妙,然后提问:“音乐是如何产生的?它是如何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的?”
2.利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参与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例如,让学生亲手敲击不同的乐器,观察乐器的振动情况,感受音调的变化。
3.利用多媒体手段,如视频、动画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例如,可以播放一段关于声音传播的动画,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内在动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优秀教学案例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明确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传播特点。
2.强调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通信、娱乐等,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2.要求学生在作业中反思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不足,为下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2.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敢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与过程的重要性,它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关系到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始终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关注学生的过程与方法的学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努力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我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升。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掌握振动是声音产生的本质,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声音现象。
2.掌握声音的传播条件,了解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特点,能解释声音为什么需要介质才能传播。
3.能运用物理知识,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提高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优秀教学案例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科学精神。
2. 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声音的传播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和讨论,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我会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声音的传播条件,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此外,我会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性。
(三)小组合作
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 引导学生共同完成实验和项目任务,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鼓励学生分享成果,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在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同时,我会引导学生共同完成实验和项目任务,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我会鼓励学生分享成果,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这些亮点体现了本教学案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优势,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这些亮点也符合教学实际,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实践性教学:设计实验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增强他们的直观感受。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声音的本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3. 问题驱动学习: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理。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继续探究科学的欲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优秀教学案例
2.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让学生探究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分析生活中的声音现象,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科学的热情。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掌握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知道各种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原理。
3.小组合作:本节课通过分组讨论和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探讨问题,分享成果,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问题导向:本节课通过设计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问题导向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自主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声音的知识,学生能够认识到科学就在身边,增强了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同时,课程中还强调了保护耳朵和关爱环境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珍惜资源的意识。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但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仍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贴近生活的实例和有趣的实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机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案例《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案例》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以“提出问题”这一要素为重点的科学探究型课。

在内容上则是声音的产生原因和传播的问题。

本节设计为两部分——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传播,每一部分都是从问题开始,运用实验与观察,得出结论,再与生活和自然相联系。

声音产生的问题,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地都有“与振动有联系”的体会,并且在小学科学课中也有涉及过,所以本节教材让学生从身边知识入手,以实验活动为主,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进而提出问题,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二、学生分析: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与声音有关的感性认识,在小学科学中也学习了与声音有关的常识。

尽管有这些前期经验与常识,但是8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基本思维方式,喜欢新鲜、喜欢动手,对直观内容比较感兴趣,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维过程还比较欠缺,对于“为什么会产生声音,人耳为什么能听到声音?”,大多数学生并不是很清楚,对于声音在生产和技术中的应用更为模糊,在教学中要唤醒学生的已有感性知识,并使之系统化、理性化。

每位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要保护这种好奇心,鼓励学生提问。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体验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振动引起的。

(2)领会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3)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过程与方法:(1)初步培养实验操作技能,能初步学会有目的地观察。

(2)能利用常见的器材进行实验探究。

会描述实验现象,收集有效的信息并根据信息归纳科学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妙与有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团结合作、主动与他人交流、敢于提出自己见解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的分析,归纳出声音产生的原因和传播条件是本节的知识重点,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是本节的知识难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之[声音的传播]教学案例(人教版初二上)1一、声音的传播教学案例 1探究目标1.知识与技能明白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明白声音反射及人耳是如何样听到声音的.2.过程与方法通过〝真空罩中的闹钟〞实验,培养初步观看能力并把握初步研究方法;通过回声现象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咨询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及尊重他人的好适应.探究指导物理宫殿1.声音的传播气体、液体和固体这些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medium〕.声音靠介质传播〔如图4.2-1甲、乙〕.图4.2-1讲明〔1〕真空不能传声,这是由于真空中没有物质粒子,因而振动无法在真空中产生声波.如图4.2-2所示;图4.2-2〔2〕固体、液体、气体传播声音是因为它们的物质粒子随着声源振动形成声波.假如物质粒子是紧紧靠拢的,传声的成效就好.【例1】如图4.2-3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步抽出罩内的空气,你听到的闹钟声音会有什么变化?再让空气逐步进入罩内,闹钟声音又如何样变化?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什么缘故要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图4.2-3 真空罩中的闹钟思想与技巧 声音靠介质传播,抽气前罩内有空气;可听见闹钟声,当不断抽出空气后,传声介质〔空气〕粒子变少,听起来声音就变小.假设不垫上柔软布声音可通过底座〔固体〕传到不处,达不到理想的实验成效.答案 逐步抽出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钟声逐步变小;当空气逐步进入罩内,听到闹钟声逐步变大;垫上泡沫塑料是防止闹钟直截了当通过底座传到不处.2.声速声在每秒钟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 ·s -1.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液体中快,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气体中快.【例 2】 假如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变为 0.1m ·s -1,会显现什么现象?请结合学过的知识,再加上你丰富的想像,写出三个合理的场景.思路与技巧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 ·s -1,假设变为 0.1m ·s -1,其大小为原先的34001,如此慢的速度,会使生活中许多与声音传播的有关现象发生变化.如在教室里听课,老师的讲话后排同学可能要1.5min 才能听见.这是一开放性咨询题,任何可能的猜想都有道理.答案 〔1〕在公路上,汽车鸣笛要专门长时刻才能听见,易发生交通事故 〔2〕在野外,发觉紧急情形进行呼救,声音不易被人发觉 〔3〕击鼓后,要专门长时刻才听得见.如图4.2-4.图4.2-43.人耳的构造人耳是由耳廓、外耳道、鼓膜、前庭、耳蜗及听觉神经构成,如图4.2-5所示.图4.2-5 人耳结构4.人耳是如何样听到声音的外界传来的声波引起鼓膜振动,这就像鼓槌击鼓使鼓皮振动一样.鼓膜振动通过前庭及其他组织传到听觉神经,听觉神经信号传给大脑产生听觉.其过程如下:【例3】试依照人耳的结构,简述人的听觉丧失的要紧缘故有哪些?思路与技巧人耳由鼓膜、前庭及耳蜗组成,声音以声波形式通过鼓膜传到听觉神经,任何一个部分显现障碍都会丧失听觉.答案〔1〕鼓膜损坏或破裂、穿孔导致失聪〔就像击一面破鼓一样〕〔2〕脑部损害导致前庭及其组织间失去连接,声波不能传到耳蜗〔3〕躯体老化而失聪,随着人年龄的增大,人耳蜗中听觉细胞觉察信号的功能变差.5.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的传声方式叫骨传导.音乐家贝多芬晚年失聪后还能连续谱写出伟大的作品来,确实是用牙齿咬住一根木棍的一端,将另一端顶在钢琴弦上,当他弹出一个音阶时,声音通过木棍、牙齿和颅骨直截了当传到他的内耳〔耳蜗〕.【例4】让老师用录音机录一小段自己的讲话或歌声,然后再播放出来,如图4.2-6所示.你听起来像不像自己的声音,什么缘故?同学们听起来像不像你的声音?图 4.2-6思路与技巧当我们唱歌或讲话的时候,我们是从两个途径听到自己的声音:一个途径是声音通过空气传到耳膜,引起听觉的;而另一个途径,那么是声音直截了当从口腔内由头骨传到内耳,引起听觉的.然而,当不人听到我们讲话声或歌声时,就只有从空气中传去的声音,而听不到从头骨传到内耳的声音.我们听到录音机放出来的声音,就像听到不人的声音,缺少了头骨传声的那部分.因此,乍听之下,便会觉得不像自己的声音.而不人录音机收录的声音却专门逼真.答案听起来不像自己的声音.这是因为自己听自己讲话时,声音一方面从空气传到耳朵,另一方面通过头骨传到内耳,而录音机放出来自己的声音,只是放的从空气中传过去的那一部分,这和直截了当听自己讲话声传播途径是一样.因而同学听起来像自己的声音.6.立体声〔双耳效应〕人靠两只耳朵来判定发声物体的方位,从而对周围的声音世界有了立体的感受.讲明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样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不同,从而辨不声源位置的现象.如图4.2-7所示,假设声源在人耳的左边,一方面,左耳距声源近先听到,右耳距声源远,后听到,声音到达左右耳时刻的不同,便形成了方向感,另一方面,由于人头部对声音的掩蔽作用,左耳听到的声音比右耳强一些.总之,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点都不同,这确实是双耳效应.图4.2-7 声源到达左、右耳的差不7.回声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的现象.如图4.2-8.图4.2-8讲明 〔1〕声波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以下情形:一部分声波在障碍物表面反射;另一部分声波有可能进入障碍物,被该物体吸取甚至穿过障碍物,我们能隔墙听到相邻房间中的声音确实是这种情形;〔2〕不同的障碍物对声波的反射和吸取能力不同,通常,坚硬光滑的表面反射声波的能力强,松软多孔的表面吸取声波的能力强;〔3〕当两个声音传到入耳时刻大于0.1s 时,人耳就能辨论这两个声音.假设小于0.1s 那么原声力强〔如图4.2-9所示〕.图4.2-9【例5】 一列火车以38m /s 的速度前进,在距某一隧道口600m 处鸣笛,咨询当列车司机听到回声时,火车头距隧道口多远?思路与技巧 解此题时要考虑:火车前进方向有驶向隧道口和驶离隧道口两种情形,如图4.2-10.图4.2-10火车由A →B 所用时刻t 1与声波由A →O →B 所用时刻t 2相等〔都为t 〕.然后由距离关系可列方程求解.答案 当火车驶向隧道时如图甲设经t 后听到回声 火车通过距离S AB =v 车t 声波通过的距离S AOB =v 声t S AB +S AO =2s v 车t+v 声t =2s解得 t=声车v v S +2=383406002+⨯s=3.2s火车通过距离 S =v 火t=38×3.2m =121.6m 火车头离山洞 S BO =〔600-121.6〕m =478.4m 当火车驶离隧道时,如图乙,设经t 秒听到回声 S AB +S AOB =2〔S+S AB 〕 v 车t+v 声t =2〔S +v 车t 〕 ∴ t=声车v v S -2×383406002-⨯=4s.S AB =v 声t =340×4m=1360m火车头离山洞 S OB =S AB +S =1960m.探究体验探究咨询题 如何样测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探究器材 卷尺、小铜锣、小槌、秒表、温度计 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①在室外选择一块空地〔如运动场〕上量出一段约 150~300 m 的直线距离;②如图4.2-11所示,你站在直线的一端,让你的同学携带小铜锣站在直线的另一端; ③让你的同学敲击小铜锣,当你看见他敲击小铜锣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当你听到铜锣声时赶忙停止计时;④重复以上步骤几次;⑤将测得的实验数据记录在以下表格中:声音传播的距离/m 次序 声音传播的时刻/s 声音传播的速度/m ·s -1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的平均值/m ·s -112 3图4.2-11探究评析 测量时按下秒表时刻对结果阻碍较大,注意眼疾手快,眼、耳、手并用.直线距离不能 ,如此声音传播时刻短,记录时刻误差大.【例6】 图4.2-12是在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面对迎面驶来的汽车,测速仪发出超声波脉冲信号,随后接收由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依照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刻差,测出汽车的运动速度.图4.2-12乙中p 1、p 2是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 1、n 2是p 1、p 2由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 1、p 2之间的时刻间隔Δt =1.0s ,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v =340m /s ,假设汽车是匀速行驶的,依照图乙分析:〔1〕从测速仪发出第一个超声波脉冲信号到接收到那个脉冲信号的反射信号共通过多长时刻?〔2〕汽车在接收到p 1、p 2两个信号的反射信号的时刻内前进的距离是多少?〔3〕汽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大?图 4.2-12思路与技巧 (1)由题设条件21p p t =1s ,其间共 30格,每小格表示301s ; 〔2〕由图乙和11n p t =12×301s=0.4s ,22n p t =9×301s=0.3s ,11n p t >22n p t ,讲明汽车是由右向左运动,即由A →B 运动,如图丙那么声波在AB 间传播所用时刻为t AB =21〔11n p t -22n p t 〕=0.05s.s AB =340×0.05=17m.如图4.2-13所示图4.2-13〔3〕如图4.2-14,发出p 1信号后在A 与汽车相遇,对应时刻为第一次相遇时刻A ,发出p 2信号后在B 处与汽车相遇,对应时刻为第二次相遇时刻B ,明显Δt=28×301s=0.93s ,故汽车速度为v=t s =sm 93.017=18.3m/s.图4.2-14答案 〔l 〕0.4s 〔2〕17m 〔3〕18.3m/s.谈天室话题:三音石上什么缘故能听到三次回声?胖胖:我去过天坛公园,在回音壁的圆心处有一铺在地上的石块,站在它上面拍手或喊一声,能够听到三次回声,这是如何回事?老师:天坛回音壁高6m ,直径65m.当人站在回音壁中心〔三音石处〕拍手时,声波同时到达圆形墙面又同时垂直反射会聚到圆心处.第一次回声:声音从中心O 到达墙面A 第一次反射到中心处,声音通过路程为两个半径〔OA+AO 〕即射向墙面又反射到圆心:t OAO =v R 2=sm m /34065=0.2s. 第二次回声:声波到达O 经墙面B 第二次被墙面反射,到达圆心O ,从听到第一次回声到听到第二次回声所用时刻t OBO =vR2=0.2s ,同理听到第三次回声:从听到第二次到听到第三次所用时刻为t OAO =0.2 s.胖胖:差不多上0.2s ,是以什么为记时起点? 老师:是以听到回声为记时起点.即在三青石击掌后,过0.2s 听到第一次回声;再过0.2s 听到第二次回声;再过0.2s 听到第三次回声.图4.2-15 三音石的回声现象乐乐:假设站在天坛回音壁第一块石板和第二块石板上能听到三次回音吗? 老师:听不到,只听到一次回声和二次回声.欢乐套餐1.古代士兵为了及时发觉敌人的骑兵,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讲法正确的选项是〔 〕A.马蹄踏在地面上时,地面发声较轻B.马蹄声不能沿地面传播C.马蹄声不能沿空气传播D.大地传声速度比空气传声速度快2.如图4.2-16所示,将一只闹钟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接通电路,可清晰地听到铃声,用抽气机逐步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将会发生〔 〕图4.2-16A.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响B.听到的声音越来越轻C.听到的声音保持不变D.电铃逐步停止振动3.〔四川省中考题〕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讲明〔〕A.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B.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C.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小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发生了变化4.〔南京市中考题〕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及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依照上表提供的信息,能够得出的结论是〔〕物质空气氧气铝铁铅物质的密度1.29 1.43 2700 7900 11300(kg/m2)声音传播的330 316 5100 5000 1300 速度(m/s)A.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B.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D.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5.依照以下数据,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至少写三条.几种物质中的声速〔m·s-1〕你获得的信息:〔1〕;〔2〕;〔3〕.6.看图4.2-5回答:我们感知声音的差不多过程是如此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振动,这种振动通过及其他组织刺激,把信号传给大脑,如此人就听到了声音.7.闻名音乐家贝多芬,晚年失聪,他便将硬棒的一端抵在钢琴盖板顶上,另一端咬在牙齿中间,通过硬棒来〝听〞钢琴的弹奏.如图4.2-17请你回答:〔1〕晚年的贝多芬对钢琴的弹奏确实能听到吗?〔2〕贝多芬是如何样〝听〞到钢琴声的?图4.2-17 图 4.2-188.〔湖北省宜昌市〕如图4.2-18所示,在做真空是否传声的实验中,随着玻璃罩内的空气被逐步抽出,电铃的声音将逐步变小直至听不到,某同学在做实验时尽管听到的铃声逐步变小,但始终都能听到铃声,请你分析缘故可能是:.9.动画片«星球大战»中,神鹰号太空船今后犯的天狼号击中,听到天狼号〝轰〞地一声被炸毁,神鹰号宇航员中意地笑了.你觉得这段描写符合科学道理吗?10.假如你在看见闪电后15秒才听到第一声惊雷,如图4.2-19估算发生闪电的云层离你有多远?有时在第一声惊雷之后,又能听到一阵隆隆的雷声,这隆隆的雷声是如何产生的?图4.2-1911.两艘潜水艇相距L,以相同速度v沿一直线航行,后艇的水声定位器发出一声音信号到达前艇并被反射回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v0,求后艇从发出声音信号至收到回声信号的时刻.12.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距正前方峭壁的0.45 km处鸣喇叭,通过2.5s,司机听到回声,求汽车行驶的速度.13.健康灵敏的双耳,是我们与他人相互沟通的必备条件,也是我们感知精妙音乐的全然保证,我们应该如何样爱护好双耳?请写出三条以上的措施.14.从你周围的聋哑人那儿,学会三种以上哑语手势,如你好、对不起、感谢、我能关心你吗、再见等,并试着在学习上对他们提供一些关心.15.将振动的音叉放在耳朵邻近,听音叉的声音.请同学用手指将自己的耳朵堵住,把振动的音叉的尾部先后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和牙齿上,如图4.2-20,看看能否听到音叉的声音,听到的声音有何区不?图4.2-20 用牙齿听声16.如图4.2-21所示,百米赛跑时,假如终点的计时员在听见起跑的枪声才开始计时,他记录下来的成绩准确吗?什么缘故?计时员应该如何样做才能减少误差?图4.2-2117.随便叫一位同学蒙住眼睛坐在房间中央,请他安静地坐着不动,也不要把头转动.然后,你拿两枚硬币敲响起来,你所站的位置要总是在他的正前方或者正后方.如图 4.2-22,现在请他讲出敲响硬币的地点,他的回答会令你吃惊.例如,声音本发生在房间的这一角,他却会指着完全相反的一角!图4.2-22 声音怎么讲从哪个方一直请你和同学讨论这种现象,想想其中的缘故是什么.18.利用下面的数据画一张图,以便讲明声音通过空气的速度是如何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水平轴表示空气温度,垂直轴表示声音速度.空气温度/℃声音速度/m·s-1-20 318-10 3240 33010 33620 34230 34819.木头也能传递声音吗?请设计实验证明.20.小明在家中听音响时,突然想到课本上讲声音能使空气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并以此把声音传播到远处.〝我如何看不见?这种讲法到底对不对呢?〞他想了一会儿,起身找来一个碟子、一段铁丝和一勺洗衣粉,用它们做了一个实验证明课本上的讲法是正确的.假如你是小明,请写出你的实验过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1.某学生科技小组想测定铸铁管中的声速,请你帮他们制定一个实验打算〔包括需要测定的物理量、需要的实验器材、简要的实验步骤及运算式〕.22.小丽从课外读物中明白:编幅是依照反射声波的方位和时刻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的.这时她想:这讲明声音在反射过程中一定遵循什么规律,这规律是什么呢?她在老师的关心下,设计了如此一个实验:在穿衣镜前放个桌子,找两个较长的纸筒和一架小半导收音机〔一块机械手表也能够〕.先在桌面上放一张白纸,在白纸上画一条跟镜面相垂直的直线,这条直线叫镜面的法线.在法线的一侧平放一个纸筒,送音纸筒的筒口前放上那架收音机,让它的喇叭正对着送音纸筒;打开收音机,让它发出最小的声音;慢慢改变听音纸筒和法线的夹角,当转到图4.2-23中所绘位置时,听到的声音最响.请回答:图4.2-23〔1〕在那个实验里,假如我们把送音纸筒中轴线和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听音纸筒中轴线和法线的夹角叫反射角.依照实验现象可得出什么结论?〔2〕你认为此结论有什么用途?请举例讲明;〔3〕小丽的探究过程经历了如何样的思维程序?23.将一发声的袖珍收音机在鱼缸水面上对着鱼缸,如图4.2-24,猜猜看,鱼的游动有什么变化.这讲明什么?图 4.2-24参考答案[探究体验] 太近[欢乐套餐] 1.D 2.B 3.B 4.C5.〔1〕声音传播速度跟介质温度有关 〔2〕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大于液体中传播速度 〔3〕铁棒中传播速度最大,为5200m ·s -16.鼓膜;前庭;听觉神经7.〔1〕听不到 〔2〕声音通过木棍→牙齿→颅骨→内耳 8.空气没有抽净〔或铃声通过固体传出〕;玻璃罩密封不行;听不见;听到铃声;声音靠介质〔空气〕传播9.不符合.因为太空是真空,天狼号爆炸发出的声音全然无法传到神鹰号上10.云层有340m/s ×15s =5100m 远,后一阵隆隆的雷声是由于空气摩擦振动而产生的11.以潜水艇为参照物,声信号从后艇到达前艇所用时刻t 2=vv L-0;两艇距离不变声信号从前艇到达后艇所用:t 1=v v L +0;∴t=t 1+t 2=v v L +0+v v L -0=22002vv Lv - 12.如图答-3所示,汽车在A 处鸣喇叭,从A 到B 所用时刻t AB 与喇叭声从A 到达峭壁再返回到B 处所用时刻相等.t AOB =t AB =t.图答-3因此有:v 车·t+v 声·t=2s AO .解得v 车=ts AO2-v 声=20m ·s -1 13. 不要将耳朵长期处于声响专门大的环境中;不要经常使用各种耳机;不要经常掏耳朵,保持耳道清洁;游泳时不要将水灌入耳道内14.略15.能听到音叉声;听到音叉声比耳朵不堵要轻一些16.不准确.声音从鸣枪处传到终点记时员所用时刻t =s 340100=0.29s,那个时刻未记,应以看到白烟时刻为记时起点计时.17.人耳是依照双耳效应确定物体位置的 18.如图答-4 19.如图答-520.提示:可将适量洗衣粉倒入碟子中,加水溶解,然后将铁丝弯成一个带把的铁圈,将铁圈放在碟中的洗衣粉水中,使铁圈附上一层薄膜,然后将它放在取下爱护罩的音响前,观看薄膜随着声音的传播而变化21.第一种实验打算.需要测量的物理量:铸铁管的长度s 和声音传播的时刻t. 需要的器材:一根足够长的铸铁管、卷尺、秒表. 实验步骤:〔1〕用卷尺测出铸铁管的长度s ;〔2〕在铸铁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铸铁管的另一端用秒表记录从铸铁管传来的声音所用的时刻t.铸铁管中声速的表达式:v =s/t. 第二种实验打算:需要测量的物理量:铸铁管的长度s ;声音从铸铁管和空气中传播的时刻差t.需要的器材:一根足够长的铸铁管、卷尺、秒表.实验步骤:〔1〕用卷尺测出铸铁管的长度s ;〔2〕在铸铁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铸铁管的另一端用秒表记录从铸铁管传来的声音和从空气中传来的声音的时刻差t.铸铁管中声速的表达式v=t v s s 空22.〔1〕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天坛回音壁 〔3〕提出咨询题→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23.鱼游开了,这讲明液体能够传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