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赏析王安石《李璋下第》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河北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初检测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 Word版含答案

河北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初检测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 Word版含答案

古诗词鉴赏专题河北省唐山市2021届高三年级摸底考试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以州宅夸于乐天①唐·元稹州城迥绕拂云堆,镜水稽山②满眼来。

四面常时对屏障,一家终日在楼台。

星河似向檐前落,鼓角惊从地底回。

我是玉皇香案吏③,谪居犹得住蓬莱。

【注释】①此诗写于诗人罢相,出为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刺史之时。

②稽山:会稽山的省称,位于绍兴东南,山北有镜湖。

③香案吏:指宫廷中随侍帝王的官员。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元稹向朋友白居易夸耀自己的私人院落之美。

B. 越州城四周环境好,远空的白云成堆环绕,东南还有镜水与稽山。

C. 因为州城四面的风景美如屏风画卷,诗人--家常登楼台欣赏风景。

D. 州城夜晚的风景独特,银河仿佛就在檐前;鼓角声仿佛地下传来。

15. 诗的结尾两句写了什么内容?两句表达的情感是“喜”还是“悲”?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A 15. ①结尾两句交代了诗人从朝廷贬谪越州的贬官身份。

②两句表达的情感是“悲”。

诗人虽然说自己谪居的地方犹如仙境,看似充满喜悦,心胸豁达,不为贬谪痛苦,实际是寄情山水,暗含无法排遣的苦闷。

【解析】【14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A项,“自己的私人院落”错,根据诗的内容“州城迥绕拂云堆,镜水稽山满眼来”可知,“州宅”应指州城。

不是私人院落。

故选A。

【15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诗歌结尾两句“我是玉皇香案吏,谪居犹得住蓬莱”,意思是“我是玉皇驾前随侍的官吏,被贬谪了还能住在蓬莱仙境之中”。

此句貌似得意、欢喜,说自己谪居的地方犹如仙境,表现出一种豁达的心胸,对贬谪的不在意。

但是实际却不是表面这么洒脱。

元和五年(810年),他因弹劾河南尹房氏被贬江陵府士曹参军,823年又被贬为越州刺史,他的官途日渐蘼芜,一生的命运轨迹缓缓下滑,悄然续上此生的句号。

文学常识科举判断正误及答案

文学常识科举判断正误及答案

文学常识科举判断正误及答案第一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清代状元仕宦生涯中第一次分流外放,从()官开始。

选项:A:五品B:六品C:四品D:二品答案: 【四品】2、单选题:清代状元()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师范学校。

选项:A:孙家鼐B:王寿彭C:张謇D:骆成骧答案: 【张謇】3、多选题:()都是落第的秀才。

选项:A:顾炎武B:林召堂C:黄宗羲D:王云锦答案: 【顾炎武;黄宗羲】4、多选题:清代童试包括()选项:A:县试B:院试C:府试D:乡试答案: 【县试;院试;府试】5、多选题:清代状元的成就主要体现在()领域。

选项:A:教育B:文学C:学术D:艺术答案: 【教育;文学;学术;艺术】清代居官时间超过20年,但最高官职只有五品的状元是()。

选项:A:刘子壮B:王式丹C:龙汝言D:朱昌颐答案: 【龙汝言;朱昌颐】7、判断题:魁龄,就是殿试夺魁时的年龄。

选项:A:错B:对答案: 【对】8、判断题:秀才在明清时期只是一个通俗的说法,而不是一个正式科目。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明清时期,考取秀才就可以做官。

选项:A:错B:对答案: 【错】10、判断题:明清时期魁龄大了就无法当上大官。

选项:A:错B:对答案: 【错】第二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八股文在()年间逐渐成熟。

选项:A:成化B:洪武C:永乐D:宣德答案: 【成化】明代()皇帝看到进呈卷的名次说,“无情岂宜居第一?”,就把吴情改成了第三名。

选项:A:建文B:嘉靖C:永乐D:洪武答案: 【嘉靖】3、单选题:北宋名臣()写了一首诗《李璋下第》,既指出了科举考试的偶然性,也劝勉考生相信科举考试能够把真正的人才选拔出来。

选项:A:苏轼B:欧阳修C:王安石D:司马光答案: 【王安石】4、单选题:面对母亲“尔父、尔兄皆赍志以殁,今所望惟汝矣!余与汝嫂恃十指犹不至饿死,汝奈何不往?”的责问,()无奈进京应试,不承想高中状元。

A:戴衢亨B:陆增祥C:王云锦D:林鸿年答案: 【陆增祥】5、单选题:道光十六年殿试,()因为试卷中横着有“大行”并排在一起,本来要拟为第一卷进呈,结果有读卷官说怕触犯忌讳,直接被从进呈卷中拿出去了。

诗词赏析(考点训练)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考点梳理与训练(江苏专用)(解析版)

诗词赏析(考点训练)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考点梳理与训练(江苏专用)(解析版)

考点07:诗词赏析1.(2021·江苏南京·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野老歌[唐] 张籍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1)诗中“___________”四字集中说明了老农“家贫”的原因。

(2)有人说本诗最后两句与前面内容无关,可以删去。

你是否同意?为什么?【答案】(1)苗疏税多(2)不可以删去。

最后两句与前面诗句内容形成鲜明对照,揭示了人不如狗的社会现实。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分析。

《野老歌》是唐代诗人张籍创作的乐府诗。

此诗写一个农家老夫在高额的苛捐杂税的重压之下,最后过着依靠拾橡实填饱肚皮的生活,表现了农民在租税剥削下的悲惨生活,并与富商大贾的奢侈生活对比,反映了不合理的社会现实。

(1)“苗疏税多不得食”意思是苗少税多家人什么也吃不到,不难得出老农“家贫”的原因即是“苗疏税多”。

(2)“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的意思是西江商人有珍贵的珠宝无数,他们船上养的狗都常常吃肉,与老农家“不得食”“傍空室”“收橡实”形成鲜明对比,写出了农民在租税剥削下人不如狗的悲惨生活,反映了不合理的社会现实。

体现了诗歌的主题,所以不能删去。

回答时,先表明观点,再说明理由。

2.(2021·江苏扬州·八年级期末)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乙]落梅刘克庄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①,坠似骚人②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③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注]《落梅》写于当时南宋小朝廷偏安东南一隅。

①过岭:越过五岭,暗喻韩愈被贬谪潮州的故事。

②骚人:泛指忱愁失意的文人或诗人。

③谬:不合情理的。

古代诗歌王安石《南乡子》阅读练习及答案(皖豫名校2022学年下高一期末)

古代诗歌王安石《南乡子》阅读练习及答案(皖豫名校2022学年下高一期末)

皖豫名校2021--2022学年(下)高一年级阶段性测试(期末)(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南乡子王安石自古帝王州①,郁郁葱葱佳气浮。

四百年②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楼更上楼。

往事悠悠君莫问。

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①帝王州:指金陵。

②四百年: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都建都金陵,共三百六十七年,四百年是约数。

15.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面对六朝“四百年”的兴亡历史,词人把它看作人生一梦,,其中寄托着词人的兴亡之感。

B.“上尽层楼更上楼”与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现的思想情感很相似。

C.这首词以景结情,以“空自流”的长江之水的无情,来衬托词人内心之有情。

D.本词用语宏大,“帝王州”“四百年”“长江”等词语使本词具有雄放的风格。

16.该词与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都对金陵城作了重点描写。

请比较“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与“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在描写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主要写孔子向弟子问志,其中“,”两句直接点明孔子哂笑仲由的原因。

(2)苏洵在《六国论》中用生动的语言描摹六国的先辈当年艰苦地开疆辟土的两句是“,”。

(3)《阿房宫赋》以夸张、反问手法写了长桥横跨水面,犹如蛟龙腾飞后,接着写道“,”,将楼阁间架木筑成的通道描绘得生动形象。

15.B16.该词“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两句主要通过想象金陵的历史、使用叠词“郁郁葱葱”,从整体对金陵这一形胜之地进行描写,盛赞其繁华。

(3分,意思对即可)《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主要通过“似练”“如簇”的比喻、“白练”与“翠峰”的鲜明色彩,描绘了壮丽、充满生机的景象。

(3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17.(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2)暴霜露斩荆棘(3)复道行空不霁何虹(每空1分)。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期中复习:精选 诗歌鉴赏 理解(精编版)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期中复习:精选 诗歌鉴赏 理解(精编版)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期中复习:精选诗歌鉴赏理解(精编版)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1.补全古诗。

完成练习。

回乡偶书________________,乡音无改鬓毛衰。

________________,笑问客从何处来。

(1)补全诗句。

(2)从题目可以看出本诗是贺知章________时偶然写的。

(3)古诗从自身和________两个视角,抒发了诗人心中无尽的________与淡淡的伤感。

(4)诗句“________”写出了诗人离家之久,诗句“________”表达了诗人无论在任何地方,都难忘故乡的思想感情。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B.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2)“________”突出强调了飞来峰的高峻。

(3)说说“不畏泘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一句所蕴涵的哲理。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诗歌鉴赏。

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诗人分别从________这几个角度仔细地观察和欣赏庐山。

(2)诗人“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________,由此我们可以想到一句俗语:________。

(3)这首诗中蕴含的道理是()A.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B.看事情不能只看表面现象,应该深入地了解。

C.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

4.阅读下面古代诗歌,回答问题。

石灰吟____________,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

宋代落第诗中的文人心态

宋代落第诗中的文人心态

宋代落第诗中的文人心态作者:李青唐来源:《科教新报》2018年第28期在宋代,科举考试是文人们光宗耀祖、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

而当科举落第,诗人们只能借助诗歌来表达痛苦,由此形成了独具时代特色的一类诗——落第诗。

万里青云失意深宋初晚唐体的代表诗人赵湘在《辇下送沈天锡》中写道:“未第逢花尽,残阳照渡头。

入关频值雨,归棹独随鸥。

树暗藏鸣鸟,山空接漫流。

琴书不同去,犹在酒家楼。

”落第已是文人致命的伤痛,落第后与友别离之哀,重返故乡、归途漫漫之苦,更令其肝肠寸断。

但此诗一反常态,并没有直接写如何痛苦,而是通过“花尽”“残阳”“频值雨”“独随鸥”等景象,以哀景衬哀情,悲伤之情展现无遗。

南宋著名文人刘过面对自己的落第要激进许多。

他将自己的终身不第归咎于社会政治的腐败黑暗,痛苦愤怒之下性格也越来越狂放。

如他的《下第》诗云:“荡荡天门叫不应,起寻归路叹南行。

新亭未必非周凯,宣室终须召贾生。

振海潮声春汹涌,插天剑气夜峥嵘。

伤心故国三千里,才是余杭第一程。

”全诗以“荡荡天门叫不应”开篇,“天门”何尝不是“宫门”,诗人满腹才华,对科举入仕满怀信心,最终空有报国之志,这声声长叹,写出了多少失意人的心声!将相谁云有种哉“浩荡宫门白日开,君王高拱试群材。

学如吾子何忧失,命属天公不可猜。

意气未宜轻感慨,文章尤忌数悲哀。

男儿独患无名尔,将相谁云有种哉。

”这首诗是李璋落第后,王安石写来安慰鼓励他的。

首联写到君王于正殿内亲自主持科举考试,点出朝廷对人才的重视。

接着指出,像李璋这样有学问的又何必为一次的科举落第而“忧失”,人的一生总会受到外在不可控因素的影响,面对落第应有“意气未宜轻感慨,文章尤忌数悲哀”的觉悟。

宋人大多心态平和、视野开阔,不会对失败耿耿于怀,即便落第时情绪低落,也总能很快振作起来,于逆境中找到新希望。

譬如魏野的《送萧咨下第西归》:“驴瘦懒加鞭,迟迟念独还。

听鸡行晓月,叹雉过春山。

渭入黄河浊,云归紫阁闲。

明年公道在,莫便掩松关。

高考复习专题之王安石专练

高考复习专题之王安石专练

练字当头熟中生巧——高考复习专题之王安石专练王安石金句选粹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

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仁宗庆历二年(1042)二十一岁,中进士仁宗嘉佑八年(1063)丁母忧英宗在位期间(1063——1066)拒绝入京为官。

神宗熙宁元年(1068)神宗召见王安石,酝酿变法。

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命王安石参知政事,熙宁变法,次年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神宗熙宁七年(1074)四月,王安石罢相,次年二月,再次拜相。

神宗熙宁九年(1076)十月,王安石辞去宰相。

神宗元丰八年(1085)神宗去世,哲宗即位,改元元祐。

次年,王安石病逝于钟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咏石榴花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北山制诰:皇帝的诏令。

2.指承命草拟诏令。

一、文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文言,回答问题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

父益,都官员外郎。

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

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

擢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

旧制,满秩..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否。

再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

通判舒州。

文彦博为相,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

寻召试馆职,不就。

修荐为谏官,以祖母年高辞。

修以其须禄养言于朝,用为群牧判管,请知常州。

移提点江东刑狱,入为度支判官,时嘉祐三年也。

俄直集贤院。

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屡辞;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俾以美官,惟患其不就也。

明年,同修起居注,辞之累日。

阁门吏赍敕就付之拒不受吏随而拜之则避于厕吏置敕于案而去又追还之上章至八九乃受遂知制诰..,纠察在京刑狱,自是不复辞官矣。

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歌鉴赏题】专项练一附答案解析

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歌鉴赏题】专项练一附答案解析

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歌鉴赏题】专项练一A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苏轼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

五亩渐成终老计,九重新扫旧巢痕。

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

长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梅花魂。

【注】本诗于神宗元丰六年,苏轼被贬黄州第四年所作。

九重:代指朝廷。

化用唐代诗人韩偓的“玉为通体依稀见,香号返魂容易回”,意谓第二次开放好比魂的返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与白居易《琵琶行》中“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的环境特点相似。

B.这首诗感事抒怀,写景与抒情浑然一体。

首联点明环境的偏远,烘托凄凉的氛围,为下文叙事、抒情作铺垫。

C.“五亩渐成终老计”是说苏轼早就做好了“终老”的打算,“九重新扫旧巢痕”则是点明他作“终老计”的原因。

D.诗中作者多处将前人诗句和典故转化为自己诗篇中鲜活文字,不留移栽痕迹,显示了高超的创作技巧。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1.C【“苏轼早就做好了‘终老’的打算”错误,苏轼说自己依靠五亩田终老黄州其实是削官被贬后的无奈之辞,“终老计”是“渐成”的,而非早有的打算。

】2.颔联说自己要在黄州终老,颈联说自己与鸥鸟己熟,经常来垂钓连所坐之石都温暖了,表达出诗人有忘掉机心、退隐出世之心。

尾联却说与春风约定,梅花也再度开放,写出自己希望能被君王再度起用的入世进取之意。

反映了诗人出世入世的矛盾纠结。

二、【重庆巴蜀中学2021年高三下模拟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邻山县道上作[注]陆游微雨晴时出驿门,乱莺啼处过江村。

挽花醉袖沾余馥,迎日征鞍借小温。

客路一身真吊影,故园万里欲招魂。

鬓毛无色心犹壮,藉草悲歌对酒尊。

[注]邻山县是陆游入川的第一县,在他到邻山县之后,写下了这首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创作此诗时,刚好雨过天晴,一个“乱”字暗示了诗人“出驿门”时的心境。

第1课 分层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1课 分层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古代诗歌阅读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考一模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到郡一年曾巩薄材何幸拥朱轩,窃食东州已一年。

陇上雨余看麦秀,桑间日永问蚕眠。

官名虽冗身无累,心事长闲地自偏。

只恐再期官满去,每来湖岸合留连。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薄材”“窃食”两词,是身为郡守的诗人自谦之语。

B. 颔联描绘出了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太平和宁的景象。

C. 颈联虽化用陶渊明的诗句,但二人为官态度并不相同。

D. 尾联是说,诗人任职期满后,每天到湖边游赏,流连忘返。

16. 从诗中看出诗人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

【答案】15. D 16. ①性情谦逊平和;②尽职尽责,关心百姓生活;③热爱自然山水,乐享政余幽闲;④能将职责与兴趣完美结合。

【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D.“诗人任职期满后”错误。

尾联“只恐再期官满去,每来湖岸合留连”,意思是只是担心自己的官任到期后,必须离开这个美丽的地方,所以现在常常来到湖畔,在此地不舍地流连欣赏。

故不是任职期满,而是现在。

故选D。

【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薄材何幸拥朱轩,空食东州已一年”,意思是我微薄的才华有什么幸运能够拥有如此华美的居处,白白地吃了这里已经一年的俸禄。

对于身居官位,作者觉得自己才疏学浅,辜负了朝廷的俸禄,可以其性情谦虚平和,不虚夸,不自傲。

“心事长闲地自偏”,意思是心中没有太多思虑,而是充满悠闲,作者虽然身在官场,但心中依然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田园,守着一方宁静的心田,可以看出作者性情温和恬淡。

“陇上雨余看麦秀,桑间日永问蚕眠”,意思是大雨过后,到田野间察看麦田中麦苗的长势,看看麦子是否抽穗开花;夏天的白昼,到桑树下观察蚕儿的生长情况,看看蚕儿是否已蜕皮入眠。

作为地方官,曾巩将农事时时放在心上,一有时间便走到田间地头,走进百姓中间,前去过问庄稼的生长情况,关心其它农事的进展情况,可谓对自己的工作尽心尽职。

初一下册诗歌鉴赏语文试题附答案

初一下册诗歌鉴赏语文试题附答案

初一下册诗歌鉴赏语文试题附答案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

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3)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政治抱负?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江郎山和韵①宋·辛弃疾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②。

正直相扶无倚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注释】①和韵:唱和别人诗词,仍采用原诗的韵。

②干:求取,这里指接触的意思。

(1)这首诗写出了江郎山山势、的特点。

(2)诗人借描绘江郎山表达了怎样的人生理想?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田园乐〔唐〕王维萋萋春草秋绿,落落①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②。

(注)①落落:松高大的样子。

②衣冠:士大夫的穿戴。

(1)三、四两句展现了________、儿童不认识官员衣冠等画面,描绘了一种闲适恬淡、________的田园生活。

(2)第二句中的“夏寒”一词,看似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请谈谈你的理解。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幽篁”“长啸”是什么意思?(2)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各题。

夕次盱眙县韦应物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1)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句“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中的叠字在写景中的表达效果。

(2)请结合全诗内容,说说诗人“未眠”的原因。

6.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咏菊唐·白居易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①诗歌一、二两句刻画了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绘。

②全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7.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

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

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贬谪是对负罪官吏的一种行政处罚,是一种强制性措施,通过对负罪者减秩降职、出之外地等手段,使其“思过自效”。

作为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政治、文化现象,贬谪制度起源甚早。

到了唐五代,贬谪制度亦因之完整、严密起来,成为唐代政治制度的重要补充。

综观唐五代三百四十余年的贬谪史,可谓严酷激烈,繁复多变,其内里蕴含着各种各样的原因,表现出难以缕述的丰富样态,但从整体来看,宽严交替、株连面广、贬杀结合、文士多逐臣,乃是其较为突出的特点。

这几大特点,深层次地反映了唐五代贬谪制度实施过程中的某些规律。

唐五代的贬谪主要有既降品秩又远迁异地者、降秩而不出京者、不出京品秩不降而投闲置散者、被贬出外品秩不降反升者等几种情形;唐五代的贬官主要有左降官、责授正员官、量移官和流人等几种类型;而一些史书未明言为贬实则与贬谪无异的外任,如节度使、观察使、刺史及东都分司官等,亦当视同贬官。

但无论是典型的贬官,还是普通的贬官,在实质上都有相同的一面,那就是都体现了君主对臣子的疏远弃逐,都体现了政治这柄双刃剑给予逐臣的警戒和惩罚。

我们知道,古代士人价值的实现与其同君主间的距离密切相关。

从大的方面讲,“修身、齐家”的士人必须借助现实的政治权力才能“治国、平天下”;从小的方面讲,个人禄位、仕途风光等亦须尽可能接近君王才能获得。

就君与臣的关系而言,品级愈高,职掌愈重要,愈见君主的信任与器重;而由高官降为卑职,由清要之所到闲散之地,由庙堂之迩到江湖之遥,都意味着与君主在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上的扩大与疏远,都意味着政治理想和人生价值的弱化与沦落。

这种君臣之间的掌控权,握在君主和用事者手里。

他们通过改变君臣的距离,来操纵臣僚下属的升降荣辱,进而实现对文武百官的驾驭。

其正面效用,是对那些欺罔、逞欲、不职、不法的官吏予以应有的惩戒,使已犯者受罚,未犯者知惧,从而约束官员的行为,维护朝廷政治运转的稳定进行。

古代诗歌赏析王安石《李璋下第》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赏析王安石《李璋下第》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李璋下第王安石浩荡宫门白日开,君王高拱[注]试群材。

学如吾子何忧失,命属天公不可猜。

意气未宜轻感慨,文章尤忌数悲衰。

男儿独患无名尔,将相谁云有种哉。

[注]高拱:两手相抱,高抬于胸前。

安坐时的姿势。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描写宫门大开、皇帝亲选人才的场景,表明朝廷能够给人才提供机遇。

B. 诗人认可李璋的学问,劝他不必为落第忧心,这是因为朝廷也很渴求人才。

C. 诗人认为人命天定,李璋科举落第是上天的安排,应该心甘情愿认命服输。

D. 诗人劝诫李璋不要轻易去感慨命运不公,更不要用文章倾诉自己的不如意。

16. 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蜀道难》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开凿蜀道的艰难过程。

(2)《赤壁赋》中,从侧面衬托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表明亡国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C 解析:诗中“命属天公不可猜”的意思是,考中与否是上天决定的,人只管自己努力就行了。

它的意思不是让李璋认命服输。

16.答案:①表层意思:男儿只担心自己功名不成,要懂得没有人天生就是将相。

②深层意思:诗人认为只要努力,就可以凭借自己的才能取得功名,跻身将相。

③这两句诗是对落第李璋的劝慰、鼓励,表现出诗人对他的关爱之情。

(表层意思、深层意思,作者感情,各2分)17.答案:(1)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3)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020年江西省赣州市圩下中学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

2020年江西省赣州市圩下中学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

2020年江西省赣州市圩下中学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唐人古体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体。

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

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了新变。

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

一般说来,较之魏晋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捧场景,生发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

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

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

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

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选诗序》),那就太过分了。

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于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变,可以略睹焉”(《古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

倒是明末许学夷在《诗源辩体》中强调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通达之见。

至于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

【精品】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 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及解析

【精品】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 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及解析

【精品】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及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钱塘逢康元龙(明)谢肇淛黄梅细雨暗江关,我入西吴君欲还。

马上相逢须尽醉,明朝知隔几重山。

(1)请赏析首句中“暗”字的表达效果。

(2)岑参的《逢入京使》中也写到“马上相逢”,与本诗的“马上相逢”所流露出来的感情有何不同?【答案】(1)“暗”字形象地描绘出了黄梅时节,钱塘细雨纷飞,凄迷暗淡的景象,衬托出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感伤情绪。

(2)本诗的“马上相逢”表现了诗人他乡遇故知的喜悦之情以及刚见面就要分别的愁绪。

岑诗的“马上相逢”写诗人在奔赴边塞途中偶遇返京的使者,勾起他的思乡之情,也暗含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

【解析】【分析】(1)“黄梅细雨暗江关”的意思是“阴暗底晦的连阴雨天,让整个杭州城像黑夜一样暗淡”。

用“暗”字,形象传神地描绘出黄梅时节,杭州城细雨纷飞暗淡凄迷的景象,渲染了一种低回迷茫的离别氛围,也给全诗蒙上一层依依惜别的感伤色彩。

(2)结合两诗的情感写出不同。

“马上相逢须尽醉,明朝知隔几重山。

”的意思“马上就要相逢了我们要尽情的大醉一场,明天早上各奔东西,又不知要分离多远何日才能见面”。

“马上相逢”表现了诗人他乡遇故知的喜悦之情以及刚见面就要分别的愁绪。

岑参与友人于马上相逢,行色匆匆,只有就几句话时间罢了,就是这一点的时间,作者就托他捎个口信回家,这种行为真切的表现了作者的思念家乡之情。

故答案为:⑴“暗”字形象地描绘出了黄梅时节,钱塘细雨纷飞,凄迷暗淡的景象,衬托出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感伤情绪。

⑵本诗的“马上相逢”表现了诗人他乡遇故知的喜悦之情以及刚见面就要分别的愁绪。

岑诗的“马上相逢”写诗人在奔赴边塞途中偶遇返京的使者,勾起他的思乡之情,也暗含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情感,解答时要理解诗句的意思,结合诗句的内容和诗歌展示的背景进行分析。

高考诗歌专题训练:下第诗

高考诗歌专题训练:下第诗

诗歌专题训练-------下第诗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宏词①下第感恩献兵部侍郎【唐】皮日休分明仙籍②列清虚,自是还丹九转疏。

画虎已成翻类狗,登龙才变即为鱼。

空惭季布千金诺,但负刘弘一纸书。

犹有报恩方寸在,不知通塞竟何如。

注:①宏词是指“博学鸿词科”,唐代科举及第后的吏部铨选考试科目之一。

②古以科举及第为登仙,因称及第者的资格与名姓籍贯为仙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标题交代了写作背景、写作对象和主要事件,从中可知这是诗人在吏部铨选考试落第后写给兵部侍郎的一首诗。

B.颔联中诗人述说“宏词下第”后“翻类狗”“即为鱼”的内心感受,与当初“画虎已成”“登入龙门”的心境形成鲜明对比。

C.颈联中诗人运用千金诺、一纸书的典故,以季布、刘弘自比,写出了自己未能实现诺言,有负兵部侍郎的举荐。

D.本诗语言含蓄委婉,用词精当,如“分明”“自是”“空”"但”“竟”等词的运用,深化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2.本诗情感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崔约下第归淮南觐省①朱庆馀远忆拜亲留不住,出门行计与谁同。

程涂半是依船上,请谒②多愁值雨中。

堰水静连堤树绿,村桥时映野花红。

回期须及来春事③,莫便江边逐钓翁。

【注】①觐省:探望双亲。

②请谒:请求进见。

③来春事:春来的考试。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的“远忆拜亲”照应了题目中的“觐省”,强调崔约思念亲人而急于回乡。

B.“程涂”即回家的路途,“半是依船上”是说崔约的回程一半水路、一半陆路。

C.颈联描绘水静树绿、桥横花红的画面,描绘了友人家乡风景之美。

D.末句告诫崔约不要“江边逐钓翁”,因为这会损失大量时间,影响平时备考。

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进士下第归南海曹邺数片红霞映夕阳,搅君衣袂更移觞。

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①每年春草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李璋下第
王安石
浩荡宫门白日开,君王高拱[注]试群材。

学如吾子何忧失,命属天公不可猜。

意气未宜轻感慨,文章尤忌数悲哀。

男儿独患无名尔,将相谁云有种哉。

【注】高拱:两手相抱,高抬于胸前。

安坐时的姿势。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宫门大开、皇帝亲选人才的场景,表明朝廷能够给人才提供机遇。

B.诗人认可李璋的学问,劝他不必为落第忧心,这是因为朝廷也很渴求人才。

C.诗人认为人命天定,李璋科举落第是上天的安排,应该心甘情愿认命服输。

D.诗人劝诫李璋不要轻易去感慨命运不公,更不要用文章倾诉自己的不如意。

16.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蜀道难》用“______,______”写开凿蜀道的艰难过程。

(2)《赤壁赋》中,从侧面衬托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表明亡国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15.C(诗中“命属天公不可猜”的意思是,考中与否是上天决定的,人只管自己努力就行了。

它的意思不是让李璋认命服输)
16.①表层意思:男儿只担心自己功名不成,要懂得没有人天生就是将相。

②深层意思:诗人认为只要努力,就可以凭借自己的才能取得功名,跻身将相。

③这两句诗是对落第李璋的劝慰、鼓励,表现出诗人对他的关爱之情。

(表层意思、深层意思,作者感情,各2分)
17.(1)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