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加,乘减教学设计(公开课)
小学新课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设计乘加、乘减.
小学新课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设计乘加、乘减.乘加、乘减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使学生学会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通过乘加式题使学生能推导出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通过观察思考发现规律、掌握相邻两句口诀的联系。
教学重点(一)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
(二)乘加、乘减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乘加、乘减式题之间的联系,以及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
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口算:1×1 2×1 2×42×3 4×4 3×33×4 1×3 3×11×4 2×2 4×32.看图列式计算:△△□+□=□□○□=□3.把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的改写出来5+5+5 4+4+4+4+4 3+3+3+24.一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6:演示实物:教师出示3盘桃,每盘3个,一共有多少个桃?怎样计算?引导学生说出用加法或用乘法计算,并请学生列出算式来。
3+3+3=9 3×3=9启发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列算式,是怎么想的。
教师再出示1盘桃,盘中有2个桃,这时,一共有多少个桃?学生同桌讨论解答方法,学生汇报,教师板书:3+3+3+2=11 3×3+2=11启发学生思考,哪个算式比较简便?哪种方法比较简便?说出计算过程。
教师引出课题:乘加、乘减。
2.教学例7:4×3-2=引导学生看算式想计算过程,教师巡视,指导先算4×3。
三、巩固发展1.做一做。
(1) 3×2+3= 3×2-3=。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计算乘加、乘减,让学生体会解决实际问题应该用不同的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会计算乘加、乘减,会解决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
1、背诵(15的乘法口诀)2、开火车。
42=23=34=52=13=22=44=33=51=35=54=55=3、把下面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3+3+3改写---------------------------5+5+5改写---------------------------2+2+2+2+2+2改写---------------------------4+4+4+4+4改写---------------------------(为什么这个加法算式能改写成乘法算式)那像4+4+4+4+3这样的式子呢,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吗?为什么?(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例5,让学生仔细观察。
师:从图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师:同学们能看出这么多的信息,你们真是太棒了。
再看看题目要我们求什么问题?(一共坐了多少人?)师:那该怎样列式呢?(只要求列式,不用算出结果)(三)自主探究,建立模型。
1、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同学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写在你的算术本上。
(老师巡堂去看学生做的情况)2、展示学生的解法,交流讨论。
师:我们现在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谁来说说你的算式是什么?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结果:①3+3+3+2②3x3+2③3x4-13、3、全班讨论交流。
师:一个问题可以列出这么多种算式,那这些算式列出有没有理由呢?我们现在一起来讨论。
(让列②式的同学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列算式,3x3是怎么来的?2呢?师:这样说,大家同意这个算式的列法吗?同意的话,说明这个算式是列得有道理的。
乘加乘减》公开课教案
乘加乘减》公开课教案乘加、乘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2.在计算乘加、乘减式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运用乘法口诀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数学思想。
3.体会乘法口诀的实用价值,培养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研究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难点:引出和理解乘减的意义。
教学流程:一、复旧知1.出示几道复口诀的题,让学生根据算式说出口诀,根据口诀说出算式。
2.看图列式,出示三组木马,每组都有三个人,问:一共有多少人?答案:3+3+3=9(人)或3×3=9(人)二、探索新知1.导入,出示三组木马,再出示一组木马,但是有两个人。
问:一共坐了多少人?2.自主探究,让学生认真思考,写出自己的算式。
3.个人展学,让至少两位同学上讲台根据主题图为大家解释这个式子的意义。
4.一题多解,引出乘减,让学生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
5.小组合作,讨论这个式子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6.教师精讲,指点运算顺序,强调在乘加、乘减的算式中,要先算乘法。
三、巩固练1.完成课本上的做一做题目,学生独立思考,展示两种算法,并让学生上讲台讲解自己列出算式的意义。
2.完成题单上的题目。
注:删除了明显有问题的段落,对部分段落进行了小幅度改写。
2.学生们展示了他们的计算结果,并解释了他们的计算顺序。
这有助于加深他们对数学计算的理解。
3.在深入练题时,例如4×3+4,不仅可以记忆口诀“三四十二”,还可以进一步思考:3个4加上1个4等于4个4,4个4相加就是4×4,这个口诀是“四四十六”。
这也是记忆乘法口诀的一个小技巧:通过一个口诀想到与它相邻的两个口诀的结果。
4.为了为下一节课做铺垫,我们展示了一个例子5×5+5.不仅可以用“五五二十五再加5”来解决,还可以用……这就是我们下一节课要研究的6的乘法口诀。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页的例6及做一做,练习三第1~4题教学目的:知道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掌握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和类推能力;养成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小数连乘、乘加、乘减教学难点: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出示:先想一想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12×5×6030×7+85250×4-问:①每个式题各含什么运算?是什么式题?②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③指名口答2、引入新课:小数的运算顺序同整数一样板书课题:小数连乘乘加乘减二、进行新课(一)教学例61、出示例6(1)读题(2)列出算式(3)问:算式中有几步计算?是什么式题?每个数目都是小数吗?(4)这个含有小数的连乘式题应该先算什么?(5)运算2、练习P9做一做(1)先指名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2)指名板演集体订正(二)教学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1、准备题下面简算中用到了哪些运算定律?7×12=12×78×5×4=8×(5×4)(24+36)×5=24×5+36×5指名口述各定律内容问:这些乘法运算定律中交换律中两个数的范围是什么?结合律中三个数的范围是什么?分配律中的三个数的范围是什么?2、过渡:那么小数乘法中是否也有这样的定律呢?我们一起来研究。
3、下面每组算式左右两边的结果相等吗?0.7×1.2○1.2×0.7(0.8×0.5)○0.8×(0.5×0.4)(2.4+3.6)○2.4×0.5+3.6×0.5(1)集体观察一下0.7×1.2与1.2×0.7相等吗?为什么?(2)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看看、想想、算算的方法解决下面两题(3)交流汇报讨论结果(4)说明: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精选6篇)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乘加乘减》教学设计(精选6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乘加乘减》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义教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6页教材分析:本课内容编排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也就是当若干分中有一份与其他份的数量不同时,可以先用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再加上不同的数也可以假设每份都相同,用乘法算,再减去所多部分。
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由于观察、思考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让他们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体验策略的多样化。
本课的主题图是十分不错的教学资源。
把它稍作修改,做一个动态课件,小熊从4x4个玉米中掰走一个。
这样不但能让学生想到用乘加的方法来列式,更能让学生容易想到乘减的方法来列式。
学情分析:此时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感受了乘法运算的意义,并初步具有了用乘法来计算的意识。
这样从学生已有的认知起点出发,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切入点,为学生提供了可观察、思考的素材,易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1、学生能在具体情境自主解决乘加、乘减问题,建构乘加、乘减问题的模型,形成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确地计算。
2、学生能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体会“乘加、乘减”这一问题模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联系生活经验解释连乘的模型,增强探索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建立乘加、乘减的模型,掌握乘加、乘减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乘加、乘减问题的建模过程及模型内化和解释。
乘加乘减教案
乘加乘减教案乘加乘减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乘法和加法的运算方法。
2.能够运用乘法和加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乘法的运算方法。
2.加法的运算方法。
3.运用乘法和加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1.乘法和加法的结合运算。
2.运用乘法和加法解决复杂问题。
四、教学准备:1.黑板、白板。
2.教学PPT。
3.乘法和加法的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引入乘法和加法的定义。
解释乘法是一种重复加法的运算方法。
2.举例说明乘法和加法的关系。
比如:2 + 2 + 2 = 6,也可以表示为 3 × 2 = 6。
3.引导学生思考加法和乘法运算的用途。
比如:购物计算总价、计算面积等等。
Step 2:学习乘法的运算方法1.带领学生一起复习乘法表。
2.让学生观察乘法表的规律,例如每一行的数都比上一行的数多一个。
3.让学生自己尝试根据规律填写乘法表的空白部分。
4.解释乘法的运算规则。
比如:a × b = b × a,a × (b + c) = a ×b + a × c。
5.给学生出乘法练习题,检验学生对乘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Step 3:学习加法的运算方法1.带领学生复习加法的基本运算规则。
2.解释加法的运算规则。
比如:a + b = b + a,(a + b) + c = a +(b + c)。
3.给学生出加法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加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Step 4:运用乘法和加法解决问题1.给学生出一些运用乘法和加法解决问题的例子,让学生动手解决。
2.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让学生分组合作解决复杂问题,并展示解题过程和结果。
Step 5:巩固和拓展1.再次给学生出一些乘法和加法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乘法和加法的掌握。
2.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拓展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乘法和加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乘加乘减》部级优课马春老师-省级公开课教学设计
共1学时1教学目标1、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能正确进行有关的计算。
2、学生能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探究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4、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2学情分析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感受了乘法运算的意义,并初步具有了用乘法来计算的意识。
这样从学生已有的认知起点出发,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切入点,为学生提供了可观察、思考的素材,易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重点难点建立乘加、乘减的模型,掌握乘加、乘减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复习引入秋天到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兔爸爸、兔妈妈带着两个兔宝宝白兔和灰兔在收获果实呢。
兔妈妈带着两个宝宝去采蘑菇,兔爸爸去摘苹果。
小白兔采的蘑菇,他一共采了多少个蘑菇?你是怎么知道的?用5+5=10或者5×2=105×2表示什么意思?2个5相加活动2【讲授】自主探究,建立乘加乘减模型1、问题:小灰兔采了多少个呢?也请你认真观察,再说你的想法用5+5+2=12还有不同的算法吗?还可以用5×2+2可以这样算吗?请说出你的理由这2个2的意思一样吗?2、小结:我们知道了像5+5+2这样的算式,还可以用5×2+2这样的算式来算。
我们给这种算法起个名字吧(板书:乘加)3、兔妈妈采了多少个?认真观察后算一算她一共采了多少个?用5+5+5+4=19或者5×3+4=19(板书)5×3+4是什么意思呢?你能借着图解释一下吗?除了这样算以外,请大家开动脑筋,仔细看图,还有其他的想法吗?还可以用5×4-1=19(板书)你又是怎么想的呢?你能再借着图再解释一下吗?(课件演示)假设再添上1个蘑菇就是4个5,再减去添上去的1个给这种算法起个名字?(板书:乘减)活动3【活动】巩固运用,模型内化1、问题:兔妈妈除了采的蘑菇以外,她还拔了很多胡萝卜呢!(出示)说说你发现什么了?能提出一个问题吗?一共拔多少个萝卜?赶快动手算一算学生写,老师巡视2、反馈:有的同学是这样写的:3×4+2,都谁是这样写的?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还有的同学是这样写的:3×5-1,都谁是这样写的?把你的想法和大家说说。
乘加、乘减(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乘加、乘减(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乘加、乘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五章第三节“乘加、乘减”。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概念,并能够熟练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掌握其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乘加、乘减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个生活中的实际情景:小明有3个苹果,妈妈又给他买了2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一共有几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 例题讲解3.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一些乘加、乘减的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例如:小华有2个橘子,妈妈又给他买了3个橘子,请问小华现在一共有几个橘子?(答案:5个)4. 小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合作解决一个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
例如:班级里有5排座位,每排有4个座位,请问班级里一共有几个座位?(答案:20个)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乘加、乘减定义:先乘后加(或减)的运算运算方法:先乘后加(或减)例题:2 ×3 + 1 = 73 ×4 2 = 10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题目。
2.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运用乘加、乘减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购物时计算总价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情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乘加、乘减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团队合作,使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数学能力。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提高乘法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乘加乘减》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乘法和加减法运算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乘法和加减法进行计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乘法和加减法的基本概念与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乘法和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乘法表、黑板、彩色粉笔、教学课件、教学素材。
2.学具准备:相关的教学练习册、纸笔。
四、教学过程:1.激发兴趣,导入主题。
通过问答等形式,复习学生所学的乘法和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出问题,引导思考。
老师出示一道题目:“小明从家到学校需要乘坐公交车40分钟,在学校上课100分钟,下课后又乘坐公交车回家30分钟,那么小明一共花了多长时间?”引导学生思考,并请学生回答问题。
3.教学新知,讲解操作方法。
首先,通过做题引导,学生一起思考并计算出小明一共花了多长时间。
然后,老师通过PPT展示,讲解乘法和加减法的概念,以及基本的操作方法。
并通过例题、练习题等形式巩固学生的理解。
4.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布置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自主完成,并在课堂上相互检查。
同时,老师适时地巡视和指导学生的学习。
5.运用习题巩固学习。
通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设计与乘法和加减法运算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且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6.总结归纳,进行课堂小结。
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归纳,梳理学习的思路和方法。
五、板书设计:乘加乘减-乘法和加减法的基本概念-乘法和加减法的操作方法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能够掌握乘法和加减法运算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通过练习和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对乘法和加减法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行更多的讲解和练习。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通用多篇)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通用多篇)《乘加乘减》教学设计(通用6篇)《乘加乘减》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6页。
教学目的:1、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能正确进行有关的计算。
2、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用多种方法灵活计算乘加、乘减,实现算法多样化。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
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玉米、香蕉、橘子等水果卡片。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巩固旧知教师出示小熊图片,亲切地说:你觉得这只小熊可爱吗,今天就和小熊一起来上数学课!来,先和小熊做个对口令的游戏。
1.对口令:2、3、4、5的乘法口诀。
(有节奏地进行对口令:师生对、生生对)2.口算,直接说出答案,要说说用的是哪句口诀,表示的意思。
3×3= 4×2= 2×3= 5×4= 1×4= 3×4=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小熊都夸奖你们了。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秋天,小熊种的玉米丰收了。
请大家认真看图,从图上你能得到那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可能学生提出:一共有几个玉米棒子?老师接着问:怎样列式呢?可能出现的答案:3×4=?4×3=?3+3+3+3=?要求学生说出每个算式的意义。
小结:要算一共有多少个玉米棒,小朋友们列出了这么多不同的算式,可见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多思考,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l利用课件的主题图,创设宽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问:小熊看到自己种的玉米成熟了,掰下1个玉米棒子,高兴地往回走。
(同时动画显示1棵玉米少了1个玉米棒子,小熊的肩上扛着1个玉米棒子。
)问:你能结合这幅图的意思,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可能提出:还剩下几个玉米棒子?怎样列式?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再在小组里互相说说,。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公开课教学设计
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新苏教版教材第34页例题,35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初步掌握不含括号的乘法和加、减法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递等式表达两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计算过程,初步养成认真审题、细心计算、主动检查的良好习惯。
3.在学习活动中增强类比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列综合算式与用递等式计算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
下面我们来进行一组口算练习,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注意:只写得数,不抄算式。
课件出示:0×13= 35×10= 9×4+5=40×2= 100-75= 4×7+3=40×30= 30×11= 5×9+7=下面我们来核对答案。
2.脱式计算课件出示:20-10+7 18+6-330÷5×3 2×9÷3思考:它们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你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上面两道算式里有哪些运算符号?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么样的?下面两道呢?小结:上面两道算式只有+、-,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下面两道算式只有×、÷,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像这样一道含有几种不同运算符号的算式叫做混合运算。
3.如果把18+6-3 中的“-”改成“×”,运算顺序又是怎样的呢?小番茄说:也应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小辣椒说: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到底是哪种算法呢,就让我们从生活中的事情来研究吧。
二、交流共享1.情境导入:周末,小军和小晴约好一起去超市逛逛学习用品(课件出示)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2.引导学生解答教材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出示问题(1):小军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元?(1)思考:要求一共用去多少元,先要算什么?同桌合作完成:根据所求的问题列出分步算式,说说解题思路。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乘加、乘减》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的一单元,主要内容包括乘加和乘减的运算。
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乘加和乘减的运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加减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乘加和乘减运算,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和乘减的运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乘加和乘减的运算方法。
2.能够灵活运用乘加和乘减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乘加和乘减的运算方法。
2.能够将乘加和乘减运算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具体实例、实际操作和小组讨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和乘减的运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
3.练习题和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总价。
例如,一个苹果3元,买2个需要多少钱?让学生尝试用加法计算。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例题,如3×4+2和4×5-3,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让学生尝试用乘法和加减法计算,并解释运算过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际的计算练习,如计算4×6+5和5×7-2。
可以提供实物模型或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操作。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购买物品的总价。
鼓励学生用乘加和乘减运算方法进行计算,并进行小组讨论。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乘加和乘减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计算购物时的折扣和找零。
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乘加和乘减的运算方法,并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进行巩固和练习。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公开课教案第【1】篇〗学习者分析1、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并会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熟练应用“1~5”的乘法口诀。
2、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有较强的探索求知欲望,有兴趣解决实际情景中的乘法问题;但在解题过程中,缺少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有待加强。
3、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发现并提出问题。
教学目标1、经历在现实生活情景中运用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过程,理解乘加乘减算式的意义,并会正确列式。
2、经历探索乘加、乘减计算顺序的过程,理解并能正确计算。
3、感知同一组口诀中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数学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通过“说”数学发现问题,小组合作探究来分析并解决问题,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并掌握乘加、乘减计算顺序;2、体验算法多样化;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教学资源课件、投影机、学具、玉米卡片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情境图师:秋天的田野里,一只小鸟欢快地飞来飞去,叽叽喳喳地说:“玉米熟了,玉米熟了!”农民伯伯忙把他们收回家,可是农民伯伯太粗心了,竟然把池塘边的一片玉米地给忘了(课件动画出示4株玉米,每株有3个),小鸟飞过来飞过去,数了又数,也没数出一共有多少个玉米棒?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小鸟解决这个问题吗?(课件出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2、探究新知,小组合作。
师:(课件演示)突然一只小熊走了过来,他想干什么?(生好奇,想知道)师:快看!他要掰农民伯伯的玉米!(课件动画出示过程)小鸟想:“还剩多少个玉米棒呢?”同学们你们愿意继续帮小鸟解决这个问题吗?(课件出示问题)(小组合作探究,动手实践,用自己手中的学具摆一摆,看能列出哪些算式,由小组长记下来,并汇报。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公开课教学设计【青岛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综合算式,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2.经历由分步列式到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3.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把分步列式合成综合算式。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现在是什么季节?果园里都有什么水果成熟了呢?生:秋天是瓜果成熟的季节。
生:葡萄、柿子、苹果、石榴等。
师:同学们,这一切都在等着我们来摘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采摘节上逛一逛吧!师:观察图片,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呢?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学生熟悉的果园成熟采摘的情境引入,使学生带着愉悦的情感投入学习之中,积极地接纳信息,思考问题,真正做到入情入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带着积极、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二、合作探索师:还剩几只篮子?你知道吗?生1:用总只数减去已分的只数。
生2:总只数知道了,先求已分的只数。
师:你现在会计算了吗?试着自己写一写吧。
师:谁想跟我们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方法呢?生:先算18家分几只篮子,18×3=54(只),再算还剩几只篮子,60-54=6(只)。
师:这两个算式可以列成综合算式,你来试试吧!生:60-18×3=60-54=6(只)。
师:3辆车一共乘坐了多少人?生1:用前面大巴的人数加后面大巴的人数。
生2:前面大巴人数知道了,先求后面两辆大巴的人数。
师:你现在会计算了吗?试着自己写一写吧。
师:谁想跟我们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方法呢?生:先算两辆中巴车一共乘坐了多少人,26×2=52(人),3辆车一共乘坐了多少人,48+52=100(人)。
师:这两个算式可以列成综合算式,你来试试吧!生:48+26×2=48+52=100(人)师:观察这两个算式,想一想:在一个算式中既有加(减)法,又有乘法,应该先算什么?生:在一个算式中既有加(减)法,又有乘法,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二年级数学教案一等奖《乘加乘减》
二年级数学教案一等奖《乘加乘减》1、二年级数学教案一等奖《乘加乘减》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数学教案《乘加乘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材分析:乘加、乘减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中的一个内容,它编排在乘法的初步认识中5、2、3、4的乘法口诀之后,让学生通过乘加乘减的学习,进一步理解口诀的意义、学会口诀记忆的方法。
5、2、3、4乘法口诀的理解和记忆都相对比较简单,后面6、7、8、9的乘法口诀理解、记忆的难度则大大增加,所以教材在此安排了乘加乘减的教学,目的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抽象、概括、总结出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为进一步学习6、7、8、9的乘法口决和理解记、忆口诀打下基础。
所以,本节课的成败会影响到学生表内乘法的学习及今后的数学学习生活。
教材通过小熊掰玉米这一主题情境图,将计算教学、解决问题和口诀记忆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并能正确计算乘加、乘减式题,从中理解并掌握相邻两句口诀的记忆方法。
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深挖教材,突现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思路。
运用数形思想、假设思想和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寻找到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为进一步学习6、7、8、9的乘法口诀和理解记忆口诀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通过主题情境,收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能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2、运用乘法的.意义,探究出记忆相邻两句口诀的方法,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3、初步归纳总结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运用乘法的意义,探究出记忆相邻两句口诀的方法。
教学难点: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一、情境质疑,直观理解。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经历从形到数的抽象过程,体现算法多样化。
分两个环节进行。
新课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乘加乘减》公开课教案
乘加乘减教学内容:教材P58—59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加乘减算式,掌握计算方法。
2.让学生认识同一组乘法口诀中两句相邻乘法口诀之间的关系,掌握记忆乘法口诀的方法。
3.让学生用乘加乘减算式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乘加乘减算理,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用乘加乘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游戏激趣。
1.扑克牌游戏:PPT动画设置好选牌游戏,配合由家校帮随机选人,答出乘法算式和相应的乘法口诀。
生:我列的乘法算式是,口诀是。
2.比眼力:先观察图中有几个几,再列乘法算式我来说第一幅图:图中共有几个几,乘法算式是。
二、创新情景,探究新知。
1.周末老师去了趟游乐场,游乐场里的人可真多呀!瞧,这是什么玩具,请你观察这些小朋友是怎么分组乘坐旋转木马的?找两名学生说一说:一共有4组,前三组都是3人,最后一组是2人。
2.根据这些信息你会提一个数学问题吗?生:一共有多少人?让我们一起完整的把信息和问题说一说!3.咦,那我们可以把刚才我们观察到的信息,用画一画的形式把它们表示出来吗?家校帮移动讲台拍照学生的不同作品,请你根据自己画的图,列出算式后,在小组里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列式?用家校帮APP拍摄学生分组讨论的视频。
4、根据视频中的过程算式板书生1:3+3+3+2=11(人)(一点即过)这里还有一组同学的算式,我们来听听他怎么想的?3X3+2=11(人)谁和他一样,请你也来说说你的想法?师小结:我们先算了3个3,少算了1个2,所以还要加2.你们还有不同的算式吗?这里还有一个小组,我们来看看他怎么想的?谁再来替他解释一下? 3X4-1=11(人)师小结:我们先算了4个3,多算了1人,所以要减1.用家校帮给小组加分!5、揭示课题并板书①刚才用三种不同方法解决了木马中的数学问题。
说明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就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公开课)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 •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 行有关的计算。
2•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用多种方法灵活计算乘加.现算法多样化。
3•知道乘加、乘减算式的运算顺序。
4•利用乘加、乘减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
【教学难点】利用乘加.乘减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谈话:秋天到了,小兔子一家要准备过冬的粮食。
我们先来 认识一下小兔子一家都有谁?小兔子家里有兔妈妈,兔爸爸和两个兔 宝宝,他们分别是小口兔,小灰兔。
我们一起看看他们为过冬准备了 哪些粮食?小口兔釆了 2堆蘑菇,孩子们请你们数一数每一堆蘑菇各南乐县第四实验小学 李丽娜能正确进 乘减,实师: 那这样的算式我们还能叫做乘法算式吗?有几个蘑菇?合作交流,探究新课师:有简便算法吗?小组交流,汇报成果生:小灰兔采的磨姑数量比小口兔多2个,意思就是在求小口兔 采蘑菇多少的算式后而加上2就是小灰兔采蘑菇的数量。
师:5x2+2是这样吗?那么这个算式应该先算哪一部分呢?(小 组交流)先算和小口兔采的一样多的部分,也就是先算乘法,结果是 12个。
还是先算乘法,因为那两个是在5x2的基础上多出来的生: 每堆都有5个蘑菇。
师: 小口兔一共采了儿个蘑菇?谁能列出加法算式生: 加法算式5+5=10 (个)师: 它的简便算法谁会?生: 乘法算式5x2=10 (个)师: 我们再一起看看小灰兔为过冬准备了什么粮食?生: 也准备了蘑姑,但它比小口兔多釆了 2个。
师: 哦,那小灰兔釆了多少个蘑菇,怎么用算式表示?生: 加法算式5+5+2=12 (个)生: 师: 如果这样列算式呢? 2+5x2生:生:不能,乘法算式里只有乘法,这种算式不仅有乘法还有加法。
师:那我们给这种算式起一个新名字吧?生: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组成称它们为乘加算式°板书课题:乘加师:我们接着看看兔妈妈准备了什么粮食?生:更过的蘑菇,4堆蘑菇,前3堆每堆各5个,第4堆有4个 蘑菇。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教案(南通崇川区公开课)
《乘加、乘减》教案(公开课)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1页例题、“试一试”及第32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通过故事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感受乘加、乘减算式的具体的意义及运算顺序,并能按顺序正确运算。
2.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展探索、合作的能力,并体验成功的乐趣。
3.使学生初步体会乘加、乘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景中理解乘加、乘减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能根据一幅图写出乘加、乘减算式。
教学准备:课件、作业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那么你们通常都养些什么小动物呢?你们家养过金鱼吗?我们学校生物小组的小朋友们养了一些金鱼,想知道他们养了多少条金鱼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第一个鱼缸里有几条?第二个?第三个呢?师:要求3个鱼缸一共有多少条金鱼?该如何计算?还可以怎样算?生:一共有12条鱼。
4+4+4=12师:还有不同算法吗?生:用乘法:3×4=12或4×3=12师: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生:因为是求3个4相加的和是多少。
(三个加数相同的情况下可以用乘法计算)二、经历过程,探索算法1、认识乘加我们来看第四个鱼缸有几条金鱼?(课件出示只有1条金鱼的第四缸。
)师:要求现在一共有多少条,你想怎样计算?还可以用乘法计算吗?为什么?(因为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而现在加数是不一样的)生:不可以,因为最后一缸不是4条,是1条。
师:那现在求一共有多少条,你想怎样计算?生:用加法解决。
生列式计算后课件出示:4+4+4+1=13(条)生:3×4+1师: 3×4求得是什么?再加上1求得又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3×4+1与4+4+4+1一样吗?4+4+4+1只有加法,而3×4+1里既有乘法又有加法,我们叫它“乘加”(师板书)师:3×4+1这道乘加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生答2、多元思维引导中理解“乘减”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及反思
南乐县第四实验小学李丽娜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能正确进行有关的计算。
2.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用多种方法灵活计算乘加、乘减,实现算法多样化。
3.知道乘加、乘减算式的运算顺序。
4.利用乘加、乘减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
【教学难点】
利用乘加、乘减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谈话:秋天到了,小兔子一家要准备过冬的粮食。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小兔子一家都有谁?小兔子家里有兔妈妈,兔爸爸和两个兔宝宝,他们分别是小白兔,小灰兔。
我们一起看看他们为过冬准备了哪些粮食?小白兔采了2堆蘑菇,孩子们请你们数一数每一堆蘑菇各
有几个蘑菇?
生:每堆都有5个蘑菇。
师:小白兔一共采了几个蘑菇?谁能列出加法算式
生:加法算式5+5=10(个)
师:它的简便算法谁会?
生:乘法算式5×2=10(个)
师:我们再一起看看小灰兔为过冬准备了什么粮食?
生:也准备了蘑菇,但它比小白兔多采了2个。
师:哦,那小灰兔采了多少个蘑菇,怎么用算式表示?
生:加法算式5+5+2=12 (个)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课
师:有简便算法吗?小组交流,汇报成果
生:小灰兔采的蘑菇数量比小白兔多2个,意思就是在求小白兔采蘑菇多少的算式后面加上2就是小灰兔采蘑菇的数量。
师:5×2+2 是这样吗?那么这个算式应该先算哪一部分呢?(小组交流)
生:先算和小白兔采的一样多的部分,也就是先算乘法,结果是12个。
师:如果这样列算式呢?2+5×2
生:还是先算乘法,因为那两个是在5×2的基础上多出来的
师:那这样的算式我们还能叫做乘法算式吗?
生:不能,乘法算式里只有乘法,这种算式不仅有乘法还有加法。
师:那我们给这种算式起一个新名字吧?
生: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组成称它们为乘加算式。
板书课题:乘加
师:我们接着看看兔妈妈准备了什么粮食?
生:更过的蘑菇,4堆蘑菇,前3堆每堆各5个,第4堆有4个蘑菇。
师:你们能试着列出乘加算式吗?
生:5×3+4=19(个)
师:5×3表示什么?
生:每堆5个蘑菇,有这样的3堆,也就是3个5.
师:加4表示什么呢?
生:和前3堆不一样的部分应该加上,它属于兔妈妈采的蘑菇
师:如果我们给第4堆再添一个蘑菇,该怎么列算式呢?
生:5×4=20(个)
师:那兔妈妈采了19个蘑菇还是20个?
生:19个,上面的算式可以改一下
师:怎么改?
生:5×4-1=19(个),最后一堆我们添上了1个,这个不属于兔妈妈采的蘑菇。
师:5×4-1=19,这个算式还是乘加算式吗?
生:不是,我们可以叫它乘减,因为里面既有乘法又有减法。
师:真好,很形象。
板书课题:乘减
师:兔妈妈不仅采了蘑菇还拔了很多萝卜呢,我们一起看看兔妈妈一共拔了多少根萝卜?请大家试着在练习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请一个学生在黑板上解决
生:3×4+2=14(根)
师:有不同的算法吗?
生:5×3-1=14(根)
生:3+3+3+3+2=14(根)
生:3+3+3+3+3-1=14(根)
小结:要算兔妈妈一共拔了多少根萝卜,小朋友们列出了这么多不同的算式,可见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多思考,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灵活利用课件的图片,创设宽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小组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充分发表个人见解,尊重学生个性,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和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
三、活动体验,寓练于乐
师:兔爸爸也为过冬准备了很多粮食,我们看看兔爸爸为过冬准备了什么?
生:很多苹果
师:兔爸爸一共摘了多少了苹果呢?请孩子们自己尝试在练习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生:4×4+1=17(个)5×4-3=17(个)
师:看来大家对于乘加和乘减有了一定的认识,到底掌握了多少呢?请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帮助小熊解决下面的问题,请观察图片内容,自己试着编一道数学题并解答
生:小熊地里种了4株玉米,每株上有3根玉米,玉米丰收了,小熊掰走了1根玉米,小熊玉米地里还剩几根玉米?
生:3×3+2=11(根)3×4-1=11(根)
师:你们真棒!小熊的第一个玉米棒子送给你们。
师: 可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要把学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四、总结全课,分享收获
教师总结:我们和小兔子一家一起探究数学问题,可真有趣,把你的收获和大家说说吧
【板书设计】
乘加、乘加
加法算式5+5=10(个)
乘法算式5×2=10(个)
乘加5×2+2 =12(个)
5×3+4=19(个)
乘减5×4-1=19(个)
【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验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发展的过程。
”这节课中我把教学过程当作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过程。
“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学习数学,享受数学活动带来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
1、注重趣味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生动的学习素材和思考空间。
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孩子们最喜欢的动物小兔子一家走进课堂,课一开始,就向学生呈现了一幅生动形象的小兔子采蘑菇的情境图,把学生带入一个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使学生的身心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而且,这个教学情境的创设,以学生熟悉的、生动的事件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可观察、可思考的材料,创造了表现自我的条件,启迪了学生的思维。
在练习中,我巧妙地利用求兔爸爸摘了多少个苹果?让孩子们对乘加乘减的运用加深印象,又借助小熊掰玉米的故事,让孩子们自己编数学问题并解答,进一步开拓了孩子们的思维空间,激起了他们学习的热情,为枯燥的练习增添了趣味色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2、大胆放手,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实现算法多样化。
老师提出了“兔妈妈一共拔了多少根萝卜”这个问题后,我通过让学生先认真观察图画,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然后展示自己解决的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思想。
3、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享受收获的快乐。
在鼓励和引导学生列出几个乘加乘减的算式后,我让学生结合图,展示自己真实的想法,形象具体地说明了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这样,既给学生提供了参与数学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又让学生充分地进行了自主探索、发展创造、讨论交流,使学生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
在这个主动的、互相启发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获得了收获成功的体验,充分享受着数学学习活动带来的快乐和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