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治疗技术

合集下载

颈动脉狭窄治疗方案

颈动脉狭窄治疗方案

颈动脉狭窄治疗方案颈动脉狭窄是指颈部动脉内膜增厚导致动脉腔狭窄,这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病变,容易导致脑卒中等严重后果。

为了预防和治疗颈动脉狭窄,医学界提出了多种治疗方案。

1. 药物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是颈动脉狭窄非常重要的一种治疗方法。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降脂药物等。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抗凝药物(如华法林)可以延长凝血时间,预防血栓的形成;降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血脂水平,减少血管壁的脂质沉积。

通过合理使用药物,可以有效减缓颈动脉狭窄的进展。

2. 内膜切除术内膜切除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方法。

该手术通过切除颈动脉内膜上的斑块,恢复动脉腔的通畅。

手术一般通过血管内介入的方式进行,简单、安全、有效。

该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对早期的颈动脉狭窄效果显著。

3. 血管成形术血管成形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颈动脉狭窄治疗的介入性治疗方案。

该方法通过在颈动脉狭窄部位插入膨胀导丝,然后用球囊进行膨胀,从而扩大动脉腔的狭窄部分。

这种治疗方法简便、安全,适用于中度和重度的颈动脉狭窄,可以迅速改善症状,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4. 支架置入术当颈动脉狭窄较重,血管成形术效果不佳时,可考虑进行支架置入术。

该手术通过在血管内插入金属支架,保持血管的通畅,并加强颈动脉腔的稳定性。

支架置入术可以有效扩张狭窄的动脉,保持动脉的通畅性,适用于颈动脉狭窄复发或病变严重者。

综合来看,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包括疾病的程度、病变的部位、患者的年龄等。

药物治疗是保守治疗的关键,可以帮助控制病情的进展。

内膜切除术、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等介入性治疗方法则是对症治疗的有效手段。

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手术风险以及治疗效果等因素,以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总之,颈动脉狭窄是一种严重的血管病变,治疗方案要因人而异。

药物治疗可作为基础措施,内膜切除术、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等手术治疗则可提供更有效和直接的治疗效果。

如何正确面对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挑战

如何正确面对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挑战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多吃 蔬菜水果,少吃 油腻食物
适量运动:每天 进行适当的有氧 运动,如散步、 慢跑等
戒烟限酒:戒烟 限酒可以降低心 血管疾病的风险
保持良好的心态 :保持乐观积极 的心态,避免过 度紧张和焦虑
YOUR LOGO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24
添加 标题
优点:微创手术,恢复快,风险较 低
添加 标题
注意事项:术后需要长期服用抗凝 血药物,防止血栓形成
添加 标题
手术过程:局部麻醉,穿刺股动脉, 将导管送至颈动脉狭窄部位,释放 支架
添加 标题
适应症:适用于病情较轻、狭窄程 度较轻的患者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手术原理:通过手术将颈动脉内膜剥脱,以减轻狭窄程度 手术步骤:切开颈动脉,剥离内膜,缝合血管 手术风险:可能导致脑卒中、心肌梗死等并发症 术后护理: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血药物,避免剧烈运动
问题
长期服用药物可能产生副 作用,影响患者的生活质

药物治疗效果因人而异, 部分患者可能无效
药物治疗需要患者长期坚 持,容易产生依从性差等
问题
手术风险与并发症
手术风险:可能 导致中风、心肌 梗死等严重并发 症
并发症:包括出 血、感染、神经 损伤等
术后恢复:需要 较长时间的康复 和护理
患者年龄和身体 状况:高龄患者 和身体状况较差 的患者手术风险 更高
颈动脉狭窄的危害和影响
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和 技术
如何正确面对颈动脉狭窄 的治疗挑战
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了解颈动脉狭窄的病因和症状 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身体状况 考虑治疗方法的风险和收益 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临床观察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术后的预后

临床观察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术后的预后

临床观察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术后的预后颈动脉狭窄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常常引起脑循环障碍,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极大的影响。

颈动脉支架术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它可以恢复血液的正常供应,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本文通过对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术后的临床观察,探讨该手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一、颈动脉支架术的介绍与技术原理颈动脉支架术是一种介入治疗方法,通过在颈动脉狭窄部位植入支架,扩张血管腔径,恢复正常血流。

手术中,医生通过血管穿刺将支架送至狭窄部位,并进行扩张,然后固定支架,使血管恢复通畅。

这种术后预后可以有效地改善血流情况,减少脑梗塞发作的风险。

二、颈动脉支架术后的预后观察2.1 临床观察指标颈动脉支架术后的预后观察通常包括以下指标:(1)术后并发症:观察患者的出血、血栓形成、支架脱落等并发症情况;(2)脑血流改变:通过核磁共振等技术观察颈动脉支架术后患者的脑血流情况;(3)神经功能损伤:通过神经系统评估工具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如感觉、运动、言语等;(4)生活质量变化:观察患者术后自理能力、工作功能和社交活动等生活质量指标的变化。

2.2 术后并发症观察术后并发症是评估颈动脉支架术后预后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观察期间,我们注意记录患者是否发生术后出血、血栓形成、支架脱落等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在临床观察中,我们发现颈动脉支架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但仍需要密切观察和处理。

2.3 脑血流改变观察脑血流改变是颈动脉支架术后预后的关键指标之一。

通过核磁共振等技术,我们可以观察到患者术后脑血流的变化情况。

临床观察中发现,颈动脉支架术后,脑血流改善,供血充足,可以有效减少脑梗塞等并发症的发生。

2.4 神经功能损伤观察颈动脉支架术后的神经功能损伤是患者预后情况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我们通过神经系统评估工具对患者的感觉、运动、言语等神经功能进行评估。

观察结果显示,颈动脉支架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整体上有所改善,但个别患者可能会出现术后神经损伤。

颈内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颈内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颈内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导语: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已经发生了变异,身体状况城下降的趋势,颈内动脉狭窄,就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可以阻塞血管血脉,从而导致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已经发生了变异,身体状况城下降的趋势,颈内动脉狭窄,就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可以阻塞血管血脉,从而导致身体的瘫痪,四肢功能下降等,下面我们就讲解一下,颈内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则主要包括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临床上常用的为他汀类调脂药物以及阿司匹林和/或氯吡格雷。

除此以外,药物治疗尚包括针对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只能起到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尽量减少血栓形成,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的目的,从而降低脑缺血事件的发生,并不能从根本上去除斑块,或是达到恢复脑组织血流的目的。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指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

是目前唯一可以达到去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重建正常管腔和血流的方法。

到上个世纪80年代,欧美许多中心开始对CEA进行系统研究,多项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显示,CEA对于重度颈动脉狭窄和症状性中度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现在,北美每年CEA可达到17万,已经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首选方案。

是颈段颈动脉狭窄治疗的“金标准”。

以上就是有关也该种病情的治疗方式,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在早期的治疗过程中,可以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没必要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这样可以有效的摆脱这种病症,如果你也出现了以上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治疗方法

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治疗方法

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治疗方法
一、概述
中、老年人出现头痛、头晕、视力模糊、记忆力大不如前等症状,并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类疾病的,发生了这样的情况,我们一定不能忽视,而且患颈动脉狭窄疾病的概率高于普通人群。

特别是动脉粥样硬化又是引起颈动脉狭窄的主要原因。

针对颈动脉狭窄的病因对症治疗。

治疗方法目前主要有下列3种。

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此病的治疗手段。

二、步骤/方法:
1、
首先颈动脉狭窄的治疗目的在于改善脑供血,纠正或缓解脑缺血的症状;预防TIA和缺血性卒中的发生。

依据颈动脉狭窄的程度和患者的症状进行治疗,包括内科治疗、外科治疗和介入治疗。

2、
内科保守治疗的目的是减轻脑缺血的症状,降低脑卒中的危险,很好地控制现患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冠心病等。

内科保守治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降低体重,戒烟,限制酒精消耗。

3、
还有外科手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外科治疗目的是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其次是预防和减缓TIA的发作。

标准的手术方式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还有脑神经损伤、伤口血肿感染、术后高血压、术后高灌注综合征等;心肌梗死、低血压的发生率很低。

三、注意事项:
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咨询专业的医护人员,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措施,以期尽快恢复身体健康。

颈动脉狭窄较易复发,而且严重的颈动脉狭窄会诱发脑卒中,所以患者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如不吃高盐高脂高糖类食物,多吃水果蔬菜等,以达到预防颈动脉狭窄疾病发生发展的目的。

颈动脉狭窄治疗方案

颈动脉狭窄治疗方案

颈动脉狭窄治疗方案第1篇颈动脉狭窄治疗方案一、背景与目标颈动脉狭窄是指颈动脉血管内径缩小,造成脑部供血不足的病理现象。

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旨在减轻症状,降低脑卒中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本方案针对颈动脉狭窄患者,结合临床检查结果及患者个体情况,制定合法合规的治疗方案。

二、治疗方案1.药物治疗(1)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用于降低血栓形成风险。

(2)抗高血压药物:如ACEI类、ARB类等,用于控制血压,降低脑卒中风险。

(3)调节血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用于降低血脂,减轻动脉粥样硬化。

(4)改善循环药物:如前列地尔、曲美他嗪等,用于改善脑部血液循环。

2.介入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狭窄程度较重的患者,可考虑介入治疗。

(1)颈动脉支架植入术:通过导管将支架送入狭窄部位,扩张狭窄的血管,恢复血管通畅。

(2)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在颈动脉表面做切口,剥除狭窄部位的内膜,恢复血管通畅。

3.外科治疗对于合并其他疾病或介入治疗失败的患者,可考虑外科治疗。

(1)颈动脉旁路移植术:采用自体静脉或人工血管,在颈动脉狭窄部位附近建立旁路,绕过狭窄部位,恢复脑部供血。

(2)颈动脉结扎术:在颈动脉狭窄部位进行结扎,使血流转向其他血管,改善脑部供血。

三、治疗监测与评估1.药物治疗期间,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评估治疗效果。

2.介入治疗或外科治疗后,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评估血管通畅情况。

3.定期评估患者症状、生活质量及脑卒中风险,调整治疗方案。

四、康复与护理1.药物治疗期间,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2.介入治疗或外科治疗后,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包括肢体功能训练、语言康复等。

3.加强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面对疾病。

五、结论本方案针对颈动脉狭窄患者,结合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治疗等多种手段,旨在为患者提供合法合规、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病情,评估治疗效果,加强康复与护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颈动脉狭窄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

颈动脉狭窄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

影像学检查
颈动脉超声
01
通过超声检查颈动脉内径、内膜中层厚度、斑块形态及血流速
度等指标,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
CT血管成像(CTA)
02
利用CT技术对颈动脉进行三维重建,清晰显示血管狭窄部位、
程度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03
利用磁共振技术对颈动脉进行无创性检查,可准确评估血管狭
窄程度和斑块性质。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手术适应症
对于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且无 创检查颈动脉狭窄≥70%或血管 造影狭窄≥50%;或无症状性颈
动脉狭窄,且无创检查狭窄 ≥70%或血管造影狭窄≥60%的 患者,可考虑行颈动脉内膜切除
术。
手术禁忌症
对于近期有颅内出血、严重心肺 功能不全等患者,不宜行颈动脉
内膜切除术。
手术步骤
• 运动锻炼: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医生会制定个性化的运动锻炼计划。适量运动 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和增强免疫力。患者可选择散步、太极拳 等低强度运动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和强度。
•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是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之一。术后患者应戒烟限 酒,以降低复发风险并改善生活质量。
• 心理调适:术后患者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家属和医护人员应给予 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患者可 参加心理咨询或加入病友互助组织,以获取更多心理支持。
围。
神经系统评估
了解患者神经功能状况 ,评估手术风险。
心肺功能评估
评估患者心肺功能,确 保手术安全。
术前准备
包括停用抗血小板药物 、控制血压和血糖、预
防感染等。
05 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颈动脉狭窄新型手术方法

颈动脉狭窄新型手术方法

颈动脉狭窄新型手术方法
颈动脉狭窄是指颈动脉内壁发生斑块或血栓,导致血液流通受阻的情况。

传统的手术方法包括颈动脉内膜剥离术和支架置入术,但这些方法有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型的手术方法来治疗颈动脉狭窄。

其中一种新型的手术方法是经皮颈动脉血管成形术(PTA)。

这种方法通过在患者的脑动脉狭窄处插入导丝和导管来扩张血管,并使用气囊或支架来恢复血液流通。

PTA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但适用范围有限,主
要用于病情较轻的患者。

另一种新型的手术方法是经颅基底动脉成形术(EC-IC Bypass)。

这种方法通过在患者颅骨上开窗,将血管移植到颅内以绕开狭窄的颈动脉段,以保证大脑的血液供应。

这种手术方法适用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但手术风险较大。

此外,还有一些新型的介入手术方法正在研究和发展中,如药物洗脱术、射频消融术和激光治疗等。

这些方法通过药物或能量的作用来溶解或消除血管内的斑块或血栓,以恢复血液流通。

综上所述,颈动脉狭窄的新型手术方法有经皮颈动脉血管成形术、经颅基底动脉成形术以及正在研究中的其他介入手术方法。

患者在选择手术方法时应根据自身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决策。

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 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有哪些高血压、高血脂症、抽烟是引起动脉硬化的三大危险因素。

动脉硬化是随着人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血管疾病,男性较女性为多,近年来在我国逐渐成为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血压、高血脂症、抽烟是引起动脉硬化的最重要的三大危险因素,其他如肥胖、糖尿病、运动不足、焦虑紧张、高龄、家族病史等都与之有关系。

1.药物治疗。

基本方法是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如常规服用阿司匹林、或新的强效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但仅适用于狭窄程度不超过50%的无症状患者,对于超过75%狭窄的患者一般建议进一步治疗。

2.颈动脉开刀手术。

基本方法是内膜切除,解除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恢复大脑血供,消除脑梗塞栓子来源。

该手术比较成熟,开展有50多年了。

因为该手术需要阻断手术侧颈动脉,以往该手术围手术期中风和死亡率为5.6%左右,现在该手术应用转流管在手术中维持颈动脉血供的同时切除内膜斑块,有效降低了围手术期中风和死亡率。

该手术的缺点是需要全身麻醉,颈部切口及创伤大,恢复慢,优点是完全切除增生内膜和硬化斑块,再发生狭窄的机会较小,不需要终身服用抗血小板及抗凝药物。

3.颈动脉腔内治疗术。

即在狭窄的颈动脉里应用球囊扩张再安置支架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起效快、恢复快、疗效确切、可重复操作等优点。

通常在局部麻醉,在大腿根部穿刺,将一根直径在2毫米左右的导管放置入股动脉,将导管输送到颈动脉狭窄部位,选准位置后球囊扩张再安置支架来就完成了对颈动脉硬化狭窄部位的扩张成型,改善恢复大脑血流的供应。

其缺点是支架释放过程中可能会诱发不稳定斑块的微小栓子脱落引起“中风”脑梗塞,以及血管痉挛、血管内膜破损以及术后再狭窄的可能。

近年来开始使用带有脑保护滤网的支架系统,能够很好的预防抓捕有可能脱落的微小栓子,有效避免了“中风”脑梗塞的发生。

建议所有年龄超过50岁的中、老年人,尤其有吸烟习惯的,伴有高血压、糖尿病或有冠心病,以及有脑梗塞家族史的人,每三个月都应该进行一次颈部血管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如果有条件的病人还可以做颈部血管的核磁共振检查或是 C T 造影检查。

颈动脉狭窄支架术操作规范

颈动脉狭窄支架术操作规范

颈动脉狭窄支架术操作规范【适应证】无症状血管管径狭窄程度大于80%,有症状(TIAs或中风发作)血管管径狭窄程度大于50%;血管管径狭窄程度小于50%,但有溃疡性斑块形成。

某些肌纤维发育不良者,大动脉炎稳定期有局限性狭窄。

放射治疗术后狭窄或内膜剥脱术后、支架术后再狭窄。

由于颈部肿瘤等压迫而导致的狭窄。

急性动脉溶栓后残余狭窄。

【禁忌证】1、3个月内有颅内出血, 2周内有新鲜脑梗塞。

2、不能控制的高血压。

4、对肝素、阿司匹林或其他抗血小板类药物有禁忌者。

5、对造影剂过敏者。

6、颈内动脉完全闭塞。

7、伴有颅内动脉瘤,并且不能提前或同时处理者。

8、在30天以后预计有其他部位外科手术者。

9、2周内曾发生心肌梗塞。

10、严重心、肝、肾疾病。

【术前准备及评估】1、术前6小时禁食水2、术前6小时之内碘过敏试验。

3、双侧腹股沟区备皮。

4、术前3-5天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噻氯吡啶250mg+阿司匹林300mg 或氯吡咯雷75mg+阿司匹林300mg。

5、术前评价,包括颈部血管超声、TCD评价。

6、局部脑血流评价(核磁共振灌注、PET、CT灌注或SPECT其中一项或以上)。

7、全脑血管造影或CTA、MRA。

【操作方法及程序】经股动脉采用Seldinger 技术穿刺,一般放置8F导管鞘,导管鞘连接加压盐水持续滴注冲洗。

8F导引导管后面接Y阀或止血阀并与加压盐水连接,在0.035″泥鳅导丝小心导引下放在患侧颈总动脉,头端位置距离狭窄约3-5cm。

过度迂曲的颈总动脉可以使用交换导丝将导引导管交换到位。

通过导引导管造影测量狭窄长度和直径选择合适支架,并行患侧狭窄远端颅内动脉造影以备支架术后对照。

通过导引导管将保护装置小心穿过狭窄并将其释放在狭窄远端4-5cm 位置,撤出保护装置外套后,选择合适的球囊行预扩张,扩张后造影。

扩张前静脉给予阿托品0.5mg以防心律失常。

撤出扩张球囊后置入支架,造影检查支架术后残余狭窄管径,酌情作支架内后扩张。

颈动脉狭窄的外科治疗方法研究

颈动脉狭窄的外科治疗方法研究
颈动脉狭窄的外科治疗方法 研究
汇报时间:
目录
• 引言 • 颈动脉狭窄诊断与评估 • 外科治疗方法概述 • 各种外科治疗方法比较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 结论与展望
Hale Waihona Puke 01引言颈动脉狭窄定义及危害
定义
颈动脉狭窄是指颈动脉内径因斑块沉积或血管壁增厚而导致的管腔狭窄,通常 狭窄程度超过50%被认为具有临床意义。
危害
颈动脉狭窄可能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增加脑卒中风险,患者可能出现头晕、头 痛、记忆力减退、言语不清、肢体无力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外科治疗重要性
01
预防脑卒中
通过外科治疗解除颈动脉狭窄 ,恢复脑部正常供血,降低脑
卒中风险。
02
缓解症状
改善因颈动脉狭窄引起的相关 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03
避免并发症
及时的外科治疗有助于避免狭 窄进一步加重,减少并发症的
发生。
研究目的和意义
03
探索有效治疗方法
提高治疗效果
推动医学进步
通过对比不同外科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 性,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的治疗 方案。
不断优化外科治疗技术,提高手术成功率 和患者预后。
深入研究颈动脉狭窄的发病机制和外科治 疗原理,为医学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提高生活质量
促进康复和预后
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和预后,降低复发率和并发症的发生 率。
心理支持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 况,减轻症状负担,提高生活质量。
心理干预措施
01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思维 和行为模式,建立积极的应对 策略,以减轻焦虑和恐惧情绪

中国颈动脉狭窄诊治指南要点

中国颈动脉狭窄诊治指南要点
2禁忌证
(1)12个月内颅内自发出血;
(2)30天内曾发生大面积脑卒中或心肌梗死;
(3)3个月内有进展性脑卒中;
(4)伴有较大的颅内动脉瘤,不能提前处理或同时处理者;
(5)慢性完全闭塞无明显脑缺血症状者;
(6)凝血功能障碍,对肝素以及抗血小板类药物有禁忌证者;
(7)无法耐受麻醉者;
(8)重要脏器如心、肺、肝和肾等严重功能不全者;
(3)术中不能耐受颈动脉阻断试验者;
(4)术中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显示大脑中动脉血流减少者;
(5)通过术中脑电图或体感诱发脑电监测可能出现脑缺血者;
(6)颅内Willis环代偿不全者;
(7)既往有过大卒中,行CEA者。
8围术期药物治疗
推荐术前单一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100mg/d)或氯吡格雷(75mg/d),降低血栓形成机会,不推荐大剂量应用抗血小板药;术中在动脉阻断5分钟前给予肝素抗凝使活化凝血时间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1.5倍以上,术后至少使用单一抗血小板药物4周。此外,围术期还可根据患者情况选用西洛他唑、沙格雷酯、贝前列素钠片等药物。
4手术时机选择
(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在发病6周后手术较为安全,对于近期出现症状发作,影像学检查提示为不稳定斑块时应尽量争取尽早手术,可以建议于2周内手术;
(2)对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轻微卒中患者,如果没有早期血管重建术的禁忌证,可以在事件出现2周内进行干预;
(3)如为双侧病变,根据临床情况两侧手术间隔可以在2至4周,有症状侧和(或)狭窄严重侧优先手术。
(9)严重痴呆。
3麻醉方式
麻醉包括局部麻醉与全身麻醉。
局麻的优势在于可以在术中评估脑缺血的耐受情况,辅助判断是否应用转流管,减少不必要的转流管使用,但是患者往往有恐惧,而且需要麻醉师有较高的麻醉技巧。

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CAS

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CAS
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累及颈动脉导致动脉狭窄甚至闭塞而引起脑缺血及卒中症状,是
全身性动脉硬化在颈动脉的表现。
颈动脉狭窄程度的测量
多数研究采用的评价颈动脉狭窄程度的方法为欧洲颈动脉外科试验法(RCST) 和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法(NASCRT)两种,都采用相同的狭窄分度方法, 根据血管造影颈动脉内径缩小程度将颈内动脉的狭窄程度分为4级:
CAS常规技术操作
五、球囊预扩:
4.扩张:透视下旋转压力泵加压,球囊充盈呈柱状,停止踩透视、存图,同时迅速抽
瘪球囊。注意扩张的时间应尽量短,只要球囊充分扩张(无局限性狭窄),无论扩张后 造影残余狭窄是多少,都表明预扩成功需撤出球囊导管。观察心率、血压,必要时嘱患 者咳嗽。如心率下降迅速给予阿托品0.5-1mg静脉推注,如血压下降立即停尼莫地平泵 入,加快输液速度,必要时给予多巴胺升压。
六、支架置入:
3.释放:适当旋开Y阀,透视下右手固定支架输送系统操纵杆,左手下 拉支架外鞘,平稳释放支架。(不同支架释放方式大同小异) 4.撤出:透视下观察保持保护伞位置不移动,左手拇指及食指在Y阀尾 端固定保护伞导丝,右手撤出支架输送系统至快速交换孔处,旋开Y阀, 以交换动作撤出支架输送系统,支架输送系统头端露出后旋紧Y阀,撤 下后肝素盐水纱布擦拭保护伞导丝。 5.造影:观察支架释放后残余狭窄率,支架贴壁情况,有无支架内局部 血栓形成,同时观察保护伞位置,有无血管痉挛,有无造影剂滞留。 支架置入的成功标准是残余狭窄率≤50%。
CAS常规技术操作
九、造影:
行病变处造影,观察残余狭窄率,支架贴壁情况,有无支架内局部血栓形成,前向血流 分级。行颅内段造影观察远端血流情况,进行术前术后对比。
CAS围手术期观察和处理

颈动脉支架原理

颈动脉支架原理

颈动脉支架原理颈动脉支架是一种用于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介入医疗器械。

颈动脉狭窄是指颈动脉内膜厚度增加、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脑供血不足的病症。

颈动脉支架的原理是通过置入支架来扩张狭窄的颈动脉,恢复其正常的血液流通。

颈动脉支架的置入过程需要经过导管插入、造影、支架展开和固定等步骤。

首先,医生会在患者的腹股沟或手臂动脉插入一根细长的导管,然后将导管引导至颈动脉狭窄部位。

接下来,医生会注入造影剂,通过X射线实时观察颈动脉的狭窄情况,确定支架的置入位置。

当确定支架置入位置后,医生会将折叠的支架通过导管送至狭窄部位。

在到达狭窄部位后,支架会自动展开,撑开狭窄的血管壁,恢复血液的正常流动。

同时,支架的金属网格结构可以支撑血管壁,并防止再次狭窄。

为了确保支架的稳定性,医生会使用特殊的技术将支架固定在颈动脉壁上。

这样不仅可以防止支架移位,还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加速血管的愈合和恢复。

颈动脉支架的置入过程通常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手术时间较短,恢复期也较快。

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复查血管内膜情况,以确保支架的功能和稳定性。

颈动脉支架的原理是通过机械扩张和支撑来恢复颈动脉的正常血流。

通过使狭窄的血管壁扩张,支架可以恢复血管的通畅性,增加血流量,改善脑供血不足的症状。

然而,颈动脉支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

置入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血管损伤、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术后可能会出现颈动脉血栓、再狭窄等情况。

因此,在进行颈动脉支架治疗之前,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和筛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总的来说,颈动脉支架是一种有效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介入手段。

通过置入支架来扩张狭窄的颈动脉,恢复其正常的血液流通,可以改善脑供血不足的症状。

但同时也需要注意手术的风险和并发症,术后的随访和管理也非常重要。

颈动脉支架的应用为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提高了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颈动脉狭窄的治疗

颈动脉狭窄的治疗

0 1。而对于 0 2 %狭窄 的患者 ,E . ) 0 %~ 9 C A因其围手术期风 险并 不推荐 应用 。19 9 6年 E S C T公 布 了对 症状 性 3 %一 0 6 %狭 窄的研究结果 :E 9 C A围手术期 卒 中的高风险率 。 使 得手术治疗 的长远疗效大打折扣 。另外 . 退伍军人管理局
N SE A C T和 E s C T的结 论 。
第一例成功 的 C A完成于 15 。但 其作为颈 内 E 9 3年
动 脉 狭 窄 患者 的治 疗 方 法 得 到报 道 却 是 在 2 0年 之后 。 在
R t e 等 对 N S E . C T及 V S 的 最 终 结 果 oh l w l A C TE S AT 进 行 综 合 分 析 发 现 . 于 症 状 性 颈 动 脉 狭 窄 0 2%的 患 对 %一 9 者 , 术 增 加 卒 中 的风 险; 窄 3 %一9 手 狭 0 4 %的患 者 , 术 没 有 手 效 果 ; 窄 5 %一9 的 患 者 , 术 中 获 得 一 定 的益 处 ; 狭 0 6% 手 狭 窄 I7 % 的 患 者 , 术 获 益最 大 > 0 手 。
18 9 3年 ,退 伍 军 人 管 理 局 无 症 状 颈 动 脉 狭 窄 试 验 ( A ay po ai crt tns t yV A S ) 开 始 关 V sm tm t aods oi s d . A C S c i e s u 于 C A 对 无 症 状 颈 动 脉狭 窄患 者 ,预 防缺 血 性 脑 事 件 发 E 生 的疗 效 的研 究 。 组 标 准 为 无 症 状但 血 流 动 力 学 显著 狭 入
12 无 症状 性 狭 窄 患 者 .
上世纪 8 O年代 ,E C A曾是实施次数最 多的血管外科手术 。

最新:颈动脉狭窄治疗

最新:颈动脉狭窄治疗

最新:颈动脉狭窄治疗脑卒中是我国城乡居民的首要死亡原因,目前报道的患病人数已达1 300万[1]。

研究提示,80%~87%的脑卒中为缺血性卒中,同时约25%~30%的缺血性卒中与颈动脉狭窄相关[2]。

从多项临床研究结果来看,早期干预颈动脉狭窄能有效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以及较佳药物治疗(optimal medical therapy,OMT)是目前颈动脉狭窄的主要治疗方法[3]。

近年来,关于颈动脉狭窄治疗的临床试验证据不断涌现,其中出现了一系列争论与共识。

本文将对目前颈动脉狭窄治疗的热点问题进行阐述。

一、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治疗1.血运重建方式的选择:欧洲颈动脉外科研究(ECST)、北美有症状内膜剥脱研究(NASCET)和退伍军人事务合作研究计划(VA309)等研究最早证实CEA能显著降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脑梗死发生。

这些证据使得CEA成为了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治疗的“金标准”。

在CAS出现之后,大量的研究试图比较其与CEA的优劣性,结果显示CAS的围手术期卒中及死亡风险稍高于CEA,CEA的围手术期心肌梗死风险高于CAS,但在远期疗效方面,两者无明显差异[3]。

从目前大部分国内外指南来看,CEA 是优选的手术方案,CAS可作为CEA的替代治疗方式[4, 5]。

值得注意的是,CEA和CAS的高危因素并不完全相同,因此两者可互为补充。

针对颈部解剖不利于CEA或一般状况差的患者,CAS治疗是更好的选择;而对于年龄>70岁、不稳定斑块、长段钙化斑块以及腔内手术困难患者,CEA则仍是首要选择[4]。

对于同时存在CEA和CAS高危因素的患者,近期出现的经颈动脉支架成形术(transcarotid artery revascularization,TCAR)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颈动脉狭窄治疗方法

颈动脉狭窄治疗方法

颈动脉狭窄治疗方法
颈动脉狭窄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可以导致脑部供血不足,严重情况下可能引发中风。

当诊断为颈动脉狭窄时,医生通常会提出一些治疗方法来帮助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颈动脉狭窄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医生可能会给患者开具一些药物,以控制血液脂肪水平、降低血压和改善血液循环。

这些药物通常可以帮助减少血管内斑块的形成,从而减轻颈动脉狭窄的程度。

2. 改变生活方式:医生可以建议患者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戒烟、减少酒精摄入,控制体重,限制高脂高盐食物的摄入等。

这些改变有助于降低动脉斑块的形成风险。

3. 血管成形术:对于严重的颈动脉狭窄,医生可能会推荐血管成形术,也称为血管扩张术。

该手术通过在狭窄的血管部位插入支架,帮助扩大血管的通道,增加血液流动。

这个过程通常会在导管的引导下进行。

4. 手术治疗:在一些严重病例中,医生可能会建议手术治疗来解决颈动脉狭窄。

手术的目的是去除狭窄的血管并进行重建,以确保正常的血流供应到脑部。

请注意,以上述方法仅供参考,具体的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因此,在决定使用何种治疗方法之前,患者应该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方案。

手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方法

手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方法

手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方法中国名医指南网的专家说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有很多种,下面我们就具体介绍下颈动脉狭窄的两种治疗方法:1.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即在大腿根部穿刺一个小口,通过介入技术将支架送入并支撑在病变的颈动脉内,从而固定住病变处血管壁,防止其溃疡组织脱落,同时将狭窄的管腔撑大,增加该侧脑组织的供血。

其优点在于创伤小,患者恢复快;2.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即通过切开病变侧颈部皮肤,暴露颈动脉,直接将病变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扩大该处动脉内管腔。

关于手术方法的选择,需依据病人本身的血管病变特点和全身情况来决定。

由于目前器械设备的改进,同时医生治疗经验的丰富,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效果可以与传统内膜剥脱术相媲美。

对于部分特殊病例,如血管严重硬化,血管解剖变异,建议实施传统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其实不管什么方法治疗,选择好的医生是尤为重要的,今天我们就来为他家介绍下颈动脉狭窄手术专家,常谦,男,主任医师、教授、硕士学位、硕士生导师。

至今已从事心血管外科临床工作近20年,主刀手术及指导下级医师手术近4000例。

在各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颈动脉狭窄手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常谦专家或者你想要找常谦专家做手术的话,你都可以联系中国名医指南网,中国名医网以解决患者的健康求助为创立初衷,旨在通过权威医院的权威医生,给出与健康、疾病乃至生命相关的权威答案。

为实现这一目的,网站对每个有需求的求助者进行帮助,让他们有面对面与名医交流,像“专家门诊”一样的“望闻问切”真实环节,使名医对求助者有个清楚的了解,以便对每个悬而未决的疑难病给出明确诊断,并在这个基础上对与求助者有相同宿求、相同病患的病例,针对相关疾病做详细通俗的解释整理成文章发布到名医网站上,使其他患者能够从网站中找到自己的健康之需,使不能挂上名医号,无缘与名医面对面的患者,也能身临其境达到“网络会诊”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tenting CAS) -微创
北美有症状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协作试验组(NASCET)
轻度狭窄(<30%)手术组无优势 中度狭窄(31%-69%)两组无明显差异 重度狭窄(70%-90%),2年内同侧卒中发生率,
内科组为26%,手术组为9%
NASCET及ECST、ACAS等几项大规模临床试 验已充分证实CEA :
解剖条件不良致导丝无法安全到达或越过狭窄段 严重钙化 颈动脉分叉部有环状钙化 操作时发生急性脑缺血症状 粥样斑块广泛甚至累及主动脉弓部等
彩超检查
DSA动脉造影
临床资料(2003-2009)男130例,女34例,源自164例;年龄52~84岁 临床表现:
一过性脑缺血症状(TIA)116例, 慢性缺血症状22例 无症状者26例 伴随疾病: 糖尿病(93),高血压(127),冠心病(82) 手术方法:CEA 108例,114侧;
颈动脉狭窄的 手术治疗技术
概述
脑血管疾病-第三死亡原因
欧洲、美国中风年发病率200/10万
–83%缺血性
17%出血性
缺血性中风中,半数有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狭窄是引起中风从而致残甚至死亡的主要 原因之一
历史回顾
1905年 Chiari首先报道CAD与脑卒中有关 1953年 Strully,DeBakey颈动脉内膜剥脱
颈动脉外翻内膜剥脱术的评价
许多临床研究结果表明,eCEA组的颈动 脉阻断时间、围手术死亡率、严重中风 引起的死亡、早期颈动脉闭塞和晚期再 狭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sCEA组。
该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和合理的手术 方式。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CAS+EPD
颈内动脉扭曲者,切除过长颈内动脉后,断端 需作纵形切开,扩大吻合口。
颈总动脉和颈外动脉严重狭窄者,可稍延长切 口,进行颈总和颈外动脉内膜剥脱。
颈动脉外翻内膜剥脱术的评价
①其在颈总动脉分叉处斜形横断颈内动脉,口 径较粗,加之动脉内膜剥脱后,吻合口直径可 达10mm以上,缝合起来十分方便,不易造成 术后吻合口狭窄。
能够有效预防中风 降低死亡率
手术适应证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70%; 有中风高危因素者,有症状>50%,无症
状>70%; 双颈动脉狭窄,先作有症状侧; 颈动脉狭窄继发椎动脉病变; 颈动脉狭窄合并冠状动脉病变,同时手
术。
禁忌证
狭窄段局部血栓形成闭塞 近期发生严重脑梗塞 CAS禁忌证:
手术方法
体位:平卧位,头部和上身稍抬高,约 15°,下肢抬高10°,可以减少头部静 脉压力和术中出血,及增加下肢静脉回 流;头部后仰并转向对侧
手术方法
取患侧胸锁乳突肌前缘斜形切口,长约6~8cm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sCEA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sCEA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sCEA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sCEA
对侧颈动脉完全闭塞者; 颈内动脉返流压<5.0kPa者; 术中脑功能监测出现异常者; 颈丛麻醉下阻断颈动脉,病人出现意识
不清,对侧肢感觉或运动功能障碍等脑 组织缺血症状。
sCEA SHUNT
eCEA SHUNT
CEA+SHUNT+PATH
CEA+SHUNT+PATH
CEA+SHUNT+PATH
控制血压:硝普钠 防治再灌注损伤:脱水 抗凝:低分子肝素,口服抗凝药物
手术后随访
术后彩超检查
术后DSA造影
eCEA手术方法要点
除sCEA的注意点外,显露颈内动脉要足够长, 远侧要达到舌下神经处,必要时可游离该神经, 再向上分离,以便进行颈内动脉外翻,使之能 剥脱到正常内膜处。
注意避免过分游离颈动脉分叉处,保留颈动脉 体化学感受器,以免术后发生高血压。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sCEA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eCEA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eCEA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eCEA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eCEA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eCEA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eCEA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eCEA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eCEA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eCEA
转流管应用指证
有脑中风发作史,并有CT等影合影象学 证据者,手术者较为谨慎 ;
CAS 56例, 56侧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sCEA
eCEA
术前准备
既往史
有无合并症,颈部放疗史
神经内科评估
血管影像学检查 优势供血、Willis环
颅内动脉疾病
脑CT或MRI扫描 观察颅内有无梗死灶
重要脏器功能评估
手术方法
麻醉:颈丛麻醉 全麻 在阻断颈动脉血流期间,提升血压,较
原有血压升高20%~30%,并保持稳定, 以增加脑部供血
术 1958年 DeBakey 颈动脉横断外翻内膜剥脱 1996年 Darling 颈内动脉外翻内膜剥脱
1980年, Kerber等人首先应用腔内球囊 扩张术治疗颈动脉狭窄。
1989 年Mathias开展首例CAS
治疗方法
内科治疗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金标准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ngioplasty and
颈动脉外翻内膜剥脱术的评价
该手术技术要求较高,疗效的好坏与手 术者的经验密切相关,最好由有sCEA手 术经验的血管外科医生来实施,特别是 需要放置颈动脉转流管的病人。
eCEA术后早期高血压的发生率较高,可 能与手术广泛分离颈动脉分叉处,损伤 颈动脉体神经有关。eCEA术后有24%的病人
需要静脉给药控制高血压,而sCEA术仅为6% (Mehta)
切除的内膜和斑块
术中脑保护的方法
颈丛麻醉 升高血压20%~30% 全身肝素化 动脉转流管 脑功能监测
术后监测
血流动力学 –高血压 脑高灌注 –低血压 脑梗塞 –适当控制血压(120/80mmHg 左右)
适当使用抗凝药物 适当应用甘露醇 神经学监测
手术后处理
密切观察:定时用超声多普勒检查颈内 动脉血流情况
②在颈内动脉较细和狭窄段较长的情况下,不 需补片修复,大大减少了颈动脉阻断时间,降 低了血栓形成、微血栓脱落、血管破裂和假性 动脉瘤的发生率,避免了人工补片感染的可能。
③可很容易地处理sCEA难以解决的颈内动脉 延长扭曲问题,据统计约有10%~16%有病人 伴有颈内动脉扭曲(Mukherjee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