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教学教材
《爱莲说》选择题、简答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
![《爱莲说》选择题、简答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https://img.taocdn.com/s3/m/9e022563c281e53a5802ffd7.png)
《爱莲说》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班级:姓名:题型:【选择题】【课内简答题】一、选择题:1、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可爱者甚蕃.(pān )B.出淤.泥而不染(xū)C.濯.清涟而不妖(zhū)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xiè)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落英缤纷B.香远益清.清.荣峻茂,良多趣味C.中通.外直指通.豫南D.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为具言所闻.3、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濯清涟而不妖”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溪深而鱼肥C.乃记之而去D.呼尔而与之4、下列“之”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水陆草木之.花B.花之.隐逸者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牡丹之.爱5、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何.陋之有同予者何.人B.可.以调素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C.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D.无案牍之劳.形劳.其筋骨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有仙则名./不能名.其一处B.无丝竹..之乱耳/宴酣之乐,非丝.非竹.C.无案牍之.劳形/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B.可爱者甚蕃.(多)C.陶后鲜.有闻(少)D.宜.乎众矣(适宜)8、下面对《爱莲说》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通过对莲的形象生动描写,赞美了莲花飘逸洒脱的品格。
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自爱、自然的可贵品格。
C.本文以菊花和牡丹来衬托莲花高尚的品格。
D.本文托物言志,以莲喻人,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高洁人格。
9、以下对《爱莲说》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
B.“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了莲花的洁身自爱的可贵精神。
爱莲说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爱莲说练习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5d3319453610661ed9f4b2.png)
爱莲说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爱莲说》练习题1、《爱莲说》选自《__________》,作者,是时著名的家。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为莲的总陪衬,以和作为莲的正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___, ___ 。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2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9、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
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答:10、《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3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11、《爱莲说》作者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12、写出莲花的别称二个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42. :“淤泥”和“清莲”是写莲花的___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写莲花的_______________ ;“香远益清”指莲花的香味;“亭亭净直”指莲花的整个形体姿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是从观赏者的角度说的,写她_____________ 。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519996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da.png)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爱莲说》的作者是()。
A. 周敦颐B. 欧阳修C. 苏轼D. 范仲淹2. 下列哪个词语不是出自《爱莲说》?()A. 出淤泥而不染B.濯清涟而不妖C.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D. 落霞与孤鹜齐飞3. 在《爱莲说》中,作者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来形容莲的()。
A. 根B. 叶C. 茎D. 花二、填空题1. 《爱莲说》中,“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一句中的“蕃”字,通假字是()。
2.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句话表明了作者()的品格。
3.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这句话描述了莲的()特点。
三、简答题1. 请简要概括《爱莲说》中作者对莲的喜爱之情。
2. 请举例说明《爱莲说》中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四、翻译题五、阅读理解题1.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哪些观点?2. 作者为什么喜欢莲花?3. 你认为作者在文中想要传达怎样的人生态度?六、句子仿写题1. 仿照《爱莲说》中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一个描述竹子的句子。
2. 仿照《爱莲说》中的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一个描述松树的句子。
七、段落仿写题请仿照《爱莲说》中描述莲花的段落,写一段话来赞美梅花。
八、文学常识题1. 《爱莲说》属于我国古代散文中的哪一类?()A. 唐宋八大家散文B. 随笔C. 小品文D. 唱和文A. 菊花B. 桂花C. 牡丹D. 荷花九、拓展阅读题“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 请解释“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中的“陶后”指的是什么。
2. 请分析“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十、作文题请以《我心中的莲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结合《爱莲说》中的内容和自己的感悟,表达对莲花的喜爱之情。
答案一、选择题1. A. 周敦颐2. D. 落霞与孤鹜齐飞3. C. 茎二、填空题1. 繁2. 高洁、不同流合污3. 形态、气质三、简答题1. 《爱莲说》中,作者通过对莲花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莲花高洁、清雅、坚贞品格的喜爱和向往。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word版本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word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571edd53195f312b3169a582.png)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是北宋时著名的哲学家家.“元公”是他的谥号。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9、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
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言之成理即可。
例如: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10、《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2分)①可爱者甚蕃.多②亭亭净植..树立或立1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2分)A.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 B.香远益清清荣峻茂C.中通外直指通豫南D.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为具言所闻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对于莲花的爱好(0.5分),像我这样的还有什么人呢(0.5分)对于牡丹的爱好(0.5分)人该是很多了。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8e84bd0c22590103029d09.png)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一、知识点1、骈句,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意思相对,叫做骈句。
骈句和排比句以外,统称散句。
2、《爱莲说》的写作特点是:托物言志,立意高远,巧妙运用衬托和比喻;骈散相间3《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4、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思想感情。
5、文章前后照应,“予独爱莲”和“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照应,“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和“世人盛爱牡丹”一句照应,“宜乎众矣”的“众”和“独”一词形成反照应。
6、第一段的表达方式以描写为主,第二段的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
议论,文中“谓”能集中体现出来。
抒情,文中“噫”作了提示。
二、用原文回答问题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2、全文的中心句是:3、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4、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5、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6、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7、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8、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9、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10、《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11、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12、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13、人们甚爱牡丹的原因是:三、问答题1、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莲”?答:2、“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这句话揭示了什么问题?答: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答:风度气质:4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5、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两个“独”字,有什么作用?答:6、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a225af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7d.png)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1. 《爱莲说》的作者是谁?2.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将莲花比作什么?3. 周敦颐在文中提到莲花的哪些特性?4. 周敦颐认为莲花的哪些品质是君子所应具备的?5. 《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6. 请简述《爱莲说》中莲花与君子的相似之处。
7.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如何表达对莲花的喜爱?8. 《爱莲说》一文中,作者提到了哪些与莲花相对比的事物?9. 周敦颐为什么认为莲花是花中君子?10. 《爱莲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是什么?答案1. 《爱莲说》的作者是北宋文学家周敦颐。
2.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将莲花比作君子。
3. 周敦颐在文中提到了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特性。
4. 周敦颐认为莲花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等品质是君子所应具备的。
5. “出淤泥而不染”这句话的含义是莲花虽然生长在淤泥中,但能保持自身的清洁,不被污染,象征着君子即使身处污浊的环境,也能保持自己的高洁。
6. 《爱莲说》中莲花与君子的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具有高洁的品格,不随波逐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7.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通过赞美莲花的高洁、清洁、不染尘俗等特性来表达对莲花的喜爱。
8. 《爱莲说》中,作者提到了牡丹、菊花等与莲花相对比的事物,以此突出莲花的高洁。
9. 周敦颐认为莲花是花中君子,因为它具有君子的品德,如清洁、高洁、不染等。
10. 《爱莲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是深远的,它不仅体现了作者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和赞美。
通过这些问题和答案,学习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爱莲说》这篇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
同时,这些练习题也有助于提升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10f30c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2a.png)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练习题一阅读以下诗句,填写每句的下一句,构成完整的诗句。
1.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
下一句:________2.阳光明媚,微风拂面吹。
下一句:________3.水波不兴,还静哉悄无声。
下一句:________4.花自飘零水自流。
下一句:________5.郁郁葱葱,绿意浓浓遍大地。
下一句:________练习题二请简要回答以下问题。
1.《爱莲说》这首诗是哪位诗人的作品?2.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3.诗中的莲花象征着什么?4.这首诗的格律是什么?5.你对这首诗有什么评价?答案练习题一1.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
下一句:人生花丛忽似舞。
2.阳光明媚,微风拂面吹。
下一句:明月清风共舞腾。
3.水波不兴,还静哉悄无声。
下一句:远山如黛隐轻云。
4.花自飘零水自流。
下一句:一种相思两处闲。
5.郁郁葱葱,绿意浓浓遍大地。
下一句:翠竹红梅共映春。
练习题二1.《爱莲说》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兼政治家曾巩的作品。
2.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作者对莲花的喜爱和赞美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3.诗中的莲花象征着坚强、纯洁和无私的品质。
4.这首诗采用了七绝的格律。
5.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莲花的美丽和生命的哲理,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通过对莲花的赞美,诗人唤起了读者对纯净和无私品质的向往,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感悟的追寻。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堪称中国古代文学的佳作。
《爱莲说》课后练习和答案
![《爱莲说》课后练习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028605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55.png)
《爱莲说》课后练习和答案【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课后练习】一、文学常识⑴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北宋朝哲学家、理学家。
谥号“元公”,有《太极图说》、《通书》、《周元公集》。
《爱莲说》是他托物言志的一篇名文。
他被公认为理学的重要创始人,他提出的“太极”和“无极”等哲学范畴和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⑵本文体裁是“说”,说,是一种文体。
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用来抒发感情,还可以叙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⑶骈句,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意思相对,叫做骈句。
骈句和排比句以外,统称散句。
⑷《爱莲说》的写作特点是:托物言志,立意高远,巧妙运用衬托和比喻;骈散相间⑸《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⑹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思想感情。
二、给下列黑体字注音甚蕃(fán)淤泥(yū)濯(zhuó)清涟(lián)枝蔓(màn)亵玩(xiè)隐逸(yì)颐(yí)噫(yī)三、解释重点实词甚蕃(很多)陶渊明独爱菊(惟独)世人盛爱牡丹(非常)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惟独)(表示转折)(沾染污秽)濯清涟而不妖(洗涤)(清水)(美丽而不庄重)不蔓不枝(蔓延)(分枝)香远益清(更加)(清香)亭亭净植(耸立的样子)(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观赏)(亲近而不庄重)余谓菊(我)(认为)花之君子者也(品德高尚的人)陶后鲜有闻(少)宜乎众矣(应当)(多)中通外直(畅通挺直)四、成语与名句。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后练习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b328e5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7e.png)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后练习题(附答案)1、文章题目“爱莲说”的意思是()
A、论说一下喜爱莲花的道理
B、谈谈爱护莲花的若干理由
C、热爱莲花的人应该说说理由
D、谈谈人们为什么不喜爱莲花的道理
2、对“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翻译最符合课文原意的是()
A、香气远播,更加清新,笔直地洁净地种植(在水里)。
B、香气散播到远处,越发清幽,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
C、香气传得越远越清香,美丽清洁地种在那里。
D、香气传播得很远,很清新,高高地洁净地直立着。
3、作者描写莲的美好形象,赋予莲高洁的品格,其目的是()
A、借莲的高治抒发了追慕古代贤人之情。
B、以莲自况委婉地批评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C、借莲之高洁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D、以莲自况婉曲流露出郁郁不得志的哀愁。
4、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苦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5、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现出对仙人生活的羡慕和追求
B、表现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C、表现了身居陋室而怡然由得的心情
D、表现了以古代名贤自比的志趣。
6、翻译句子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
③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
④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译:。
《爱莲说》练习题与参考答案
![《爱莲说》练习题与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128bceba0d4a7303763a32.png)
《爱莲说》练习题与参考答案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
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
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
体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
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
②氲氲(yūn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
③瑞:吉,善。
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16。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亭亭净植②陶后鲜有闻③而名之不可④莫能肖也17.《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
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
(2分)A.强迫 B.接近,迫近 C.狭窄 D.威胁18.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A.体兼彩,而不极于色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B。
纯以情韵胜皆以美于徐公C.花之富贵者也辍耕之垄上D。
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其子好骑19.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
(2分)香味:莲;兰——氲氲无所。
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兰。
20.(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的品性。
(1分)参考答案:16.①树立②少③说出④酷似,逼真(相似亦可)17.B 18.A19.香远益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20.洁身自好高洁(意思接近即可)。
《爱莲说》试题及答案
![《爱莲说》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c79e98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dd.png)
《爱莲说》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爱莲说》的作者是________。
2. 作者在文中提到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其含义是莲花________。
3. 文中“中通外直”形容的是莲花的________。
4. “香远益清”指的是莲花的________。
二、选择题1. 《爱莲说》一文的作者是谁?A. 李白B. 苏轼C. 周敦颐D. 王安石答案:C2. 下列哪一项不是《爱莲说》中所描述莲花的特点?A. 出淤泥而不染B. 濯清涟而不妖C. 香远益清D. 凌寒独自开答案:D三、简答题1. 请简述《爱莲说》中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
答:作者通过对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描写,赞美了莲花的高洁品质,表达了自己对莲花的敬仰和喜爱之情。
2. 作者在《爱莲说》中提到了哪些与莲花相似的君子品质?答:作者在文中提到了“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等品质,这些都是君子所应具备的高尚品德。
四、阅读理解题阅读《爱莲说》全文,回答问题:1.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莲花的赞美之情,以及对莲花所象征的君子品质的向往。
2. 文中“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价值观?答: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高洁品质的尊重和保护,认为君子的美德应当被远观和敬仰,而不是被亵渎和玩弄。
五、论述题1. 请结合《爱莲说》全文,谈谈你对“莲,花之君子者也”这句话的理解。
答:这句话是作者对莲花的极高评价,将莲花比作君子,意味着莲花具有君子的高尚品质。
莲花生长在污泥中,却能保持自身的洁净,不沾染污秽,这象征着君子即使身处污浊的环境,也能保持自己的清高和纯洁。
同时,莲花的香气远播,象征着君子的德行能够影响他人,使周围的人受益。
因此,“莲,花之君子者也”是对莲花的一种崇高的赞美,也是对君子品质的一种象征。
答案:一、填空题1. 周敦颐2. 莲花生长在污泥中,却能保持自身的洁净3. 茎4. 香气二、选择题1. C2. D。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815757a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cc.png)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爱莲说中,作者周敦颐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
”2.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提到,莲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__________。
”3. 在《爱莲说》中,作者表达了对莲花的偏爱,认为它“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体现了莲花的__________。
4.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将莲花与牡丹、菊花进行了比较,认为莲花“__________,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选择题1. 爱莲说中,作者将莲花比作什么?A. 君子B. 隐士C. 贤人D. 圣人2. 爱莲说中,作者认为莲花的哪些特点最值得称颂?A. 出淤泥而不染B.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C. 香远益清D. 以上都是3. 爱莲说中,作者提到了哪些花?A. 牡丹、菊花B. 菊花、莲花C. 牡丹、莲花D. 菊花、梅花三、判断题1. 《爱莲说》是一篇赞美莲花的散文,作者是周敦颐。
(对/错)2.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认为莲花是花中君子。
(对/错)3. 《爱莲说》中提到了“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这表明莲花的高洁。
(对/错)4. 周敦颐认为牡丹比莲花更受人喜爱。
(对/错)四、简答题1. 请简述《爱莲说》中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
2. 请分析《爱莲说》中莲花的象征意义。
五、论述题1. 请结合《爱莲说》内容,论述莲花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象征意义。
答案:一、填空题1. 濯清涟而不妖2. 亭亭净植3. 高洁4.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二、选择题1. A2. D3. C三、判断题1. 对2. 对3. 对4. 错四、简答题1. 《爱莲说》中,作者周敦颐通过莲花的自然特性,赞美了莲花的高洁、不染尘埃的品质。
作者认为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表明莲花即使生长在污泥中,也能保持自身的清洁,不被外界污染,象征着君子的高尚品德。
2. 在《爱莲说》中,莲花象征着君子的高尚品德和不随波逐流的独立精神。
它代表着纯洁、高雅和坚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能保持自己的本色,不被外界所影响。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8ebc40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4b.png)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
1. 《爱莲说》的作者是谁?
2.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将莲花比喻为什么?
3. 文章中提到“出淤泥而不染”,这里的“淤泥”指的是什么?
4.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描述的是莲花的哪些特点?
5. 周敦颐通过《爱莲说》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 周敦颐。
2. 莲花被比喻为君子。
3. “淤泥”在这里指的是世俗的污浊环境。
4.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描述的是莲花茎干中空,外形直挺,不生蔓藤,不分枝的特点。
5. 周敦颐通过《爱莲说》表达了对君子高洁品质的赞美和向往。
附加练习题
6. 《爱莲说》中提到的“香远益清”是什么意思?
7. 文章中“亭亭净植”描绘了莲花的什么形象?
8. 周敦颐为什么选择莲花来比喻君子?
9. 请简述《爱莲说》中莲花与君子之间的相似之处。
10. 《爱莲说》对后世有哪些影响?
附加答案
6. “香远益清”意味着莲花的香气远播,越远越显得清新。
7. “亭亭净植”描绘了莲花高洁、独立、不受外界污染的形象。
8. 周敦颐选择莲花来比喻君子,因为莲花生长在泥泞中,却能保持清洁,不染尘埃,与君子在世俗中保持高洁品质相似。
9. 莲花与君子之间的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具有高洁、清洁、独立、不受外界污染的品质。
10. 《爱莲说》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文学创作和道德教育上,它启发人们追求高洁的品格,成为后世文人墨客赞颂君子品质的典范。
希望这些练习题和答案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爱莲说》这篇文章。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c0f407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75.png)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爱莲说》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林则徐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以莲花为主题,通过对莲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下面是一些关于《爱莲说》的练习题及答案,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1. 《爱莲说》这首诗的作者是谁?答案:林则徐。
2.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答案:莲花。
3. 诗中的“芙蓉帐暖度春宵”是用来形容什么?答案:用来形容莲花的美丽和清新。
4. 诗中的“莲花何处发清香”是表达了什么意思?答案: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和对莲花香气的好奇。
5. 诗中的“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是什么意思?答案:表达了作者对莲花之美的赞叹,认为世间的艺术家无法用画笔描绘出莲花的完美之处。
6. 诗中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是什么意思?答案: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想象和对莲花美丽形态的向往。
7. 诗中的“春风拂槛露华浓”是用来形容什么?答案:用来形容莲花在春风中散发出的芬芳。
8. 诗中的“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是什么意思?答案: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珍贵和稀有之处,认为要欣赏到莲花的美丽,需要有特殊的机缘和条件。
9. 诗中的“谢却海棠飞尽絮,无辞,无赋”是什么意思?答案: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认为莲花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和赋诗来衬托,它本身就是最美的存在。
10. 诗中的“一片丹心向阳开”是什么意思?答案: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和对莲花的品质的称赞,认为莲花在阳光下绽放,象征着纯洁和坚强。
通过以上的练习题及答案,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爱莲说》这首诗。
这首诗以莲花为主题,通过对莲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莲花作为一种纯洁、坚强的象征,给人以启示和感悟。
希望通过这些练习题及答案的学习,读者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并从中汲取到一些精神上的力量和启示。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729d4c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9e.png)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爱莲说》是中国现代诗人林则徐创作的一首诗歌,以描绘莲花的美丽和坚韧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和对自身境遇的反思。
这首诗在文学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解读,被誉为中国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下面将给出一些关于《爱莲说》的练习题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练习题一:《爱莲说》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它通过什么手法来表达这个主题?答案:《爱莲说》的主题是莲花的美丽和坚韧。
通过对莲花的描绘和赞美,作者表达了对莲花的深深喜爱和敬仰之情。
同时,通过对自身境遇的反思,作者将莲花的坚韧与自身的坚强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困境的坚持。
练习题二:诗中提到的“独怜”和“幽闲”分别指代什么?答案:诗中的“独怜”指的是莲花的美丽和高洁,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独特喜爱和珍视之情。
而“幽闲”则指的是莲花生长的环境,即深山幽谷或清幽的池塘,表达了莲花的纯净和高雅。
练习题三:诗中的“古人”指的是谁?他们是如何对待莲花的?答案:诗中的“古人”指的是历史上的文人墨客和文化名人,他们对待莲花的态度是欣赏和赞美。
他们将莲花视为高雅、纯洁和坚韧的象征,常常以莲花为题材进行创作,并将其作为修身养性的象征。
练习题四:诗中的“莲花”的形象是如何描绘的?答案:诗中的“莲花”被描绘成了一种美丽、高洁和坚韧的形象。
诗中提到了莲花的花瓣、荷叶、藕茎等部分,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莲花的美丽和高雅。
同时,诗中也提到了莲花在水中生长的情景,以及莲花在风雨中的坚韧,进一步强调了莲花的美丽和坚强的品质。
练习题五:这首诗中有哪些修辞手法?它们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答案:这首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
比喻手法将莲花与高雅、纯洁和坚韧的品质相联系,增强了莲花的美丽和高尚形象。
拟人手法将莲花赋予了人的特质和情感,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排比手法则通过对莲花的描绘,进一步强调了莲花的美丽和坚强。
(完整版)爱莲说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完整版)爱莲说练习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73e8346137ee06eef9186b.png)
《爱莲说》练习题1、《爱莲说》选自《》,作者,是时有名的家。
2、《爱莲说》的构造,我们能够归纳为:一条线索,即以为线索;两个衬托,即以为莲的总衬托,以和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种类,即以写三栽花来写三种人:、、。
3、《爱莲说》顶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狼狈为奸,又不高慢自傲的句子是:,。
4、比喻君子通畅事理,行为方正,美誉远扬的句子是:,,,。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隆重而又令人敬重的句子是:,,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7、文中最能归纳莲的尊贵质量的一句话是:。
8、作者描绘莲花,为何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9、本文赞誉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肮脏世风狼狈为奸,但并不高慢自许。
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如何对待这两种看法的呢?答:10、《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我们称这类写法为:。
11、《爱莲说》作者经过描绘莲的形象,给予莲以美好的质量,从而以花喻人,揭露作者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的质量12、写出莲花的别称二个以上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的句子。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二、对照阅读( 一 ) 阅读选文,回答以下问题[ 甲 ]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偏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偏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荣华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 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节 选 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 ] 自荷钱 ① 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 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接踵;乃花中既谢, 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 事不已。
完整版《爱莲说》复习课练习及答案
![完整版《爱莲说》复习课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6239dd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3b.png)
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文学常识1.《爱莲说》选自《》,作者是(朝代)哲学家。
2.“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的文体,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爱莲说”即说一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二、句子翻译1.可爱者甚蕃。
(蕃:)2.晋陶渊明独爱菊(独:)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染:)4.濯清涟而不妖。
(濯:)(涟:)(妖:)5.亭亭净植(亭亭:)(植:)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7.花之隐逸者也。
(隐逸:)8.陶后鲜有闻。
(鲜:)9.宜乎众矣。
(宜:)二、句子翻译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濯清涟而不妖。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4.香远益清,亭亭净植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主要内容和主旨:课文通过对的描写和赞美,歌颂君子“”的美德,表达了作者的高尚品格和对的。
四、课文结构第一部分:描写莲花的,,和,赞美莲花的品格,表明自己独爱莲花的原因。
第二部分:点明菊花、牡丹、莲的象征意义,表明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也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名利贪慕富贵,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逐名利的世态的鄙视和厌恶。
五、艺术特色:1.课文采用的手法。
2.手法:以花喻人,菊花比隐士,牡丹比宝贵,莲花比君子3.手法:用菊花正衬莲花,用牡丹反衬莲花,隐逸者和富贵者衬托正人君子,爱菊爱莲的人少衬托爱宝贵之花牡丹的人多。
4.手法,将君子和富贵者,隐逸者进行对比,突出不同的人格和不同的价值观。
“富贵”是追求世俗名利,“隐逸”是对社会责任的淡化。
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运用的修辞手法,作用是:(1)使开头“可爱者甚蕃”有了着落,照应开头“”;(2)透露出作者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感叹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太少,品行高尚的人更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莲说》练习题
1、《爱莲说》选自,作者,是时著名的家,“元公”是他的。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为莲的总陪衬,以和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9、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
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10、《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11、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12、“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
13、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答案设计:
1、《周元公集》周敦颐北宋哲学谥号
2、爱莲草木之花菊花君子隐逸者富贵者牡丹
3、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5、:莲,花之君子者也。
6、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8、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9、答:言之成理即可。
例如: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
借物抒情
10(托物言志)。
11、答: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
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12、答: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
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13、答: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同时又相对表明周敦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