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用冰点火
最新《用冰取火》三年级语文教案(精品)
《用冰取火》三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本课15个生字,会读一个多音字,会写10个生字,能运用各种朗读方法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体会人们是怎样用冰取火的。
2、一般技能:并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并能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具体分析问题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3、思想感情: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在遇到困难时,要冷静思考,运用智慧战胜困难。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并养成正确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教学用具:课件,投影,生字卡片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在冬天玩过冰吗?感觉怎样?试想一下,用冰能取到火吗?该怎样取呢?你还有多少疑问?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准字音:把握不准读音的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来认识它。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三、自学生字词:1、要求读准字音。
2、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规律或其它方法快速记生字字型,让学生把自己认为最难记的生字抄两遍。
3、再认真读课文。
四、反复读第一自然段:1、边看图片,边想象,那里的天气怎样?你感受到什么?。
2、可以同桌互相描述,也可以在小组里互相描述。
3、再读第一段,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什么?五、整体感知。
1、在南极变化无常的天气里,探险队员遇到了哪些困难?2、他们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困难。
3、你能说说怎样用冰取火?七、找几句类似的句子,边读边想画面,体会用词的准确、形象、生动。
八、小结本课学习的收获,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过渡:探险队员遇到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1、自由读2、3、4段,边读边想,提出不懂的问题。
2、引导学生通过读来理解问题,或是展开小组讨论,各抒己见。
3、什么是一筹莫展?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遇到的绝境。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用冰点火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用冰点火一、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冰点火》的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用意,初步了解科学知识。
2.认识熔化和凝固的过程,并及时总结和概括。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学习课文,理清课文中的语言表述和逻辑结构。
2.深入了解熔化和凝固的知识,理解这两个过程的原理和规律。
3.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熔化和凝固的现象,提高他们的实验探究能力。
三、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盛有冰块和水的两个容器,让学生感受它们之间的差异,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冰块是硬的而水是流动的。
然后出示课文《冰点火》,询问学生是否看过、了解过,引起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讲解篇章(15分钟)先由教师讲解课文的大体内容和文中用到的一些生僻字,同时解释课文中颜色的寓意。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文中的熔化和凝固,理解它们的含义和原理。
同时加深学生对于水冰两种物质的认识,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提问,探究熔化和凝固背后的自然规律。
3.实验探究(30分钟)教师在课前就准备好了以下实验:A. 将蜡烛在水中燃烧后,放在冷水中观察B. 将一个冰块放在手心观察C. 将水倒入容器中,放到冰柜中冷冻,再取出观察教师在讲解实验之前,先鼓励学生自由探究,自由思考,尽可能让学生感觉实验探究的过程是自己主动参与的。
A实验的结果为:热的蜡烛放在冷水中,蜡烛变硬了。
原因是蜡烛在冷水中变得不像刚刚燃烧起来时那样热了,因此,蜡烛在气温低时会变硬。
B实验的结果为:手上的冰块在一段时间后不再冰冷,而是开始变得温暖。
这是因为冰块的熔化产生的大量热量从冰块里释放出去,被手和空气吸收而致温度上升。
C实验的结果为:水在冷冻之后变成了冰,因为水的温度下降到了凝固点以下。
4.拓展思考(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当天的实验探究及课文,总结探究内容及实验结果。
让学生回答问题,如熔化和凝固的过程背后有什么规律?什么条件下会发生熔化和凝固?为什么冰点叫冰点?五、课堂小结教师结合当天的探究内容,让学生总结学习的成果,发表自己的感受和疑惑。
语文《用冰取火》教案
语文《用冰取火》教案1.1 设计理念1.1.1 通过学习《用冰取火》,使学生了解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
1.1.2 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1.1.3 通过对作品的深入剖析,使学生领悟到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的重要性。
二、知识点讲解2.1 课文内容解析2.1.1 讲解课文《用冰取火》的故事背景、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
2.1.2 分析文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如智慧、勇敢、团结等。
2.1.3 解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以及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3.1 教学目标3.1.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冰取火》。
3.1.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领会作品的主题思想。
3.1.3 学习文中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能够理解课文《用冰取火》的基本内容,了解古人用冰取火的智慧和创造力。
4.1.2 学会文中的一些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1.3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理解课文《用冰取火》中的一些生字词和难句。
5.1.2 领悟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和主题思想。
5.1.3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5.2 教学重点5.2.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冰取火》。
5.2.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领会作品的主题思想。
5.2.3 学习文中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学课件6.1.1 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用冰取火》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
6.1.2 在课件中插入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6.1.3 课件中设置一些互动环节,如问题抢答、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2 学习资料6.2.1 准备与课文《用冰取火》相关的背景资料,如作者介绍、历史知识等。
语文《用冰取火》教案
语文《用冰取火》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用冰取火》的主要内容,了解冰取火的实验过程及原理。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实验步骤和原理。
(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思想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用冰取火》的主要内容。
(2)生字词的掌握。
(3)冰取火的实验步骤及原理。
2. 教学难点:(1)冰取火的实验原理。
(2)如何正确进行实验操作。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用冰取火》的相关资料。
(2)生字词卡片。
(3)实验器材:冰块、放大镜、纸张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用冰取火》。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冰取火的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用冰取火吗?想知道是如何进行的吗?(2)引入新课《用冰取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
(2)学生分享查阅的资料,了解冰取火的原理。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实验步骤和原理。
(2)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动手实践(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
(2)实验结束后,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和感受。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课文《用冰取火》的主要内容和实验原理。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冰取火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五、课后作业1. 抄写生字词。
3. 预习下节课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
2. 实验操作评估:检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观察细致程度以及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教学行为反思:(1)是否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机会。
《用冰取火》三年级语文教案
《用冰取火》三年级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认读“冰、取、火”等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用冰取火的科学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生字的认读与理解。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
用冰取火的科学原理。
2.教学难点:课文中的科学原理。
学生对生字的掌握。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冰块和火柴,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冰和火有什么关系吗?”2.学习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指导学生正确认读生字。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研讨交流教师出示课文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你们认为用冰取火可能吗?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4.学习生字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正确认读。
教师讲解生字的意义和书写方法。
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5.拓展活动教师出示实验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用冰取火的实验。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
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对用冰取火有什么新的认识?”7.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用冰取火的原理,并尝试用冰制作凸透镜。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用冰取火》这篇课文,使学生了解到了用冰取火的科学原理,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同时,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用冰取火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对生字的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辅导。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生字的认读与理解:教师指名学生朗读含有生字的句子,如:“小明拿着冰块,想用它取火。
用冰取火的语文教案
用冰取火的语文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冰的性质和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冰来实现取火的目的。
教学内容:1. 冰的性质和特点:冰是一种晶体,具有固定的熔点,冰融化成水时会吸收大量的热量。
2. 取火的方法:利用冰融化时吸收热量的原理,通过某种方式引发火种,实现取火的目的。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展示冰的样品,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冰的性质和特点。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冰来实现取火的目的。
3. 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各自的设想和方案。
作业:1. 学生回家后,通过查阅资料或向家长咨询,了解更多的冰的性质和特点。
2. 学生准备一个简短的PPT,介绍自己小组的设想和方案。
第二章:探索冰融化取火的原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冰融化取火的原理。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冰融化取火的原理:利用冰融化时吸收热量的特性,通过某种方式引发火种,实现取火的目的。
2.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冰融化时吸收热量的现象,并尝试引发火种。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冰融化取火的原理,并演示实验操作。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 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火种引发的原理。
作业:2. 学生准备一个简短的PPT,介绍实验结果和火种引发的原理。
第三章:创意实践:制作冰融化取火工具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2. 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巩固冰融化取火的原理。
教学内容:1. 制作冰融化取火工具:学生分组设计并制作一个能够利用冰融化取火的工具。
2.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制作并测试冰融化取火工具。
教学活动:1. 教师提出实践活动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分组设计并制作冰融化取火工具。
3. 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制作并测试冰融化取火工具。
作业:2. 学生准备一个简短的PPT,介绍实践活动和冰融化取火工具的制作过程。
第四章:冰融化取火比赛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
语文《用冰取火》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讲述的科学家用冰取火的故事,理解其中的科学原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科学实验过程。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激发对科学的热爱。
(2)培养学生勇于尝试、敢于创新的精神。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讲述的科学家用冰取火的故事,理解其中的科学原理。
2. 教学难点:(1)冰如何取火?(2)课文中提到的科学原理是什么?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板书课题《用冰取火》,引导学生思考:冰能取火吗?如何取火?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冰如何取火?(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指导。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科学实验过程。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小结:(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冰取火的科学原理。
(2)强调团队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自己的兴趣,调查其他科学实验,下节课分享。
2. 拓展作业:(1)结合课文内容,思考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尝试用冰取火?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课文中所讲述的科学家用冰取火的故事的理解程度。
4.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团队合作、创新思维、沟通能力等。
5.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如家庭作业和拓展作业的完成质量。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用冰点火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 用冰点火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代有关火的发现和使用的历史。
–学生能够学会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汇。
–学生能够了解冰点火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生能够运用语言表达以及书写的能力,完成相关练习。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学生能够培养勤奋学习和独立思考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冰点火的概念。
–学生能够运用归纳总结的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冰点火的概念,并将其与中国古代火的使用进行对比。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思考火的重要性,并谈论火在我们生活中的各种应用。
2.学习课文《用冰点火》(20分钟)–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逐段分析课文,并辅助图文示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古代人是如何发现和使用火的?冰点火和火的使用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3.拓展讨论(15分钟)–教师提供相关材料,展示冰点火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冰点火的优点和适用场景,并与传统火的使用进行比较。
4.操练练习(25分钟)–学生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巩固课文内容和所学知识。
–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一道开放性问题,提出具体场景下使用冰点火的解决方案。
5.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冰点火的定义,用途和优点。
四、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法: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操练环节中的表现,包括参与程度和对问题的理解与回答能力。
2.学生自评互评法: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互评,评估合作过程中每个人的表现,并提出改进建议。
五、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2.以“冰点火在生活中的应用”为题,写一篇短文,至少150字。
《用冰点火》教案设计
《用冰点火》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冰点火的原理和技巧。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提高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冰点火的定义和原理。
实验材料和工具的选择与使用。
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第二章:教学准备2.1 教学材料冰块。
火柴。
蜡烛。
实验盘。
防护用品(如护目镜)。
2.2 教学工具讲台。
投影仪。
白板。
实验台。
3.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冰块并点燃火柴,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学生:你们认为冰能够点燃火吗?为什么?3.2 理论讲解解释冰点火的原理,即冰块表面的水分子在接触到火柴时,由于冰的温度低于水的冰点,水分子会迅速凝固并释放出热量,从而点燃火柴。
3.3 实验操作分组学生,每组提供一个实验盘、冰块、火柴和蜡烛。
引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将冰块放在实验盘上,将火柴放在冰块上,点燃蜡烛并将其靠近冰块。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并记录现象。
3.4 结果讨论引导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
讨论并解释为什么冰能够点燃火柴。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学生实验操作评估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是否规范和安全。
评估学生对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的掌握程度。
4.2 学生回答问题评估评估学生的回答是否准确、完整和有条理。
评估学生对冰点火原理的理解程度。
5.1 拓展实验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实验,如尝试使用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冰块进行实验,观察效果是否有所不同。
5.2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冰点火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在寒冷环境中的灭火方法。
5.3 家庭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与家人或朋友分享冰点火的原理和实验结果,并记录他们的反应。
第六章:安全与环境保护6.1 安全注意事项强调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佩戴护目镜,避免火柴和火焰接触皮肤或易燃物品。
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实验废弃物,如冰块和火柴。
6.2 环境保护讲解实验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提醒学生节约使用实验材料,减少废弃物产生。
《用冰点火》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用冰点火》学科领域:自然科学年级:四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冰点火的原理,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教学内容1. 冰点火的原理介绍2. 实验器材及实验步骤3.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冰点火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冰点火的原理,让学生明白冰为什么能够点燃火。
3. 实验操作教师演示冰点火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4. 课堂小结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深入学习教师讲解实验中涉及到的科学原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冰点火现象。
3. 实践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冰点火的奥秘。
4. 课堂小结五、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2. 学生对冰点火原理的理解程度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团队协作能力4.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六、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冰块、火柴、蜡烛、显微镜、实验记录表等。
2. 教学素材:冰点火实验视频、PPT课件、实验指导手册等。
3. 网络资源:相关科普文章、实验视频等。
七、教学步骤1. 准备实验:提前准备好实验器材,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2. 讲解原理:详细讲解冰点火的原理,让学生明白实验背后的科学道理。
3. 演示实验:教师演示冰点火实验,注意操作规范,确保安全。
4.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6.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实验心得。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冰点火实验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问题引导: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用冰点火 教案教学设计
用冰点火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冰点火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冰点火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教学难点:冰点火的操作技巧和安全性。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冰块、火柴、蜡烛、实验器材。
2. 教学环境:安全、通风的实验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冰点火小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冰点火的可能性。
2. 理论讲解:介绍冰点火的原理,解释冰的熔点与火的温度之间的关系。
3.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冰点火实验,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火的燃烧情况。
4. 安全讲解:强调实验的安全性,教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解释冰点火的原理。
2. 学生能熟练操作并进行冰点火实验。
3. 学生能关注实验安全,遵守实验规程。
4. 学生对科学探索充满兴趣,积极参与讨论。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冰点火在其他环境下的可能性,如不同温度、不同湿度等。
2. 探讨冰点火在古代战争中的应用,如灭火、隐蔽等。
七、作业布置:1. 编写一篇关于冰点火原理和操作方法的小论文。
2. 设计一个冰点火实验,展示给家长和同学。
八、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作业,评估学生对冰点火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了解其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
九、教学改进:1.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内容,使之更贴近学生实际需求。
2. 针对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实验技能。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科学现象,培养独立思考和探索精神。
3. 对学生进行表彰,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学习的积极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确保目标的明确性和可衡量性,使学生能够具体了解到本次课程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在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确保重点内容的深入理解和难点的有效攻克。
《用冰点火》教案设计
《用冰点火》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冰点火的背景和意义。
激发学生对冰点火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冰点火的定义和原理。
讲解冰点火的历史和发展。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冰点火的可能性和实际应用。
使用多媒体展示冰点火的图像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冰点火概念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冰点火的原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冰点火的原理和机制。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分析能力。
2.2 教学内容讲解冰点火的化学原理,包括冰的和燃烧过程。
探讨冰点火的优点和局限性。
2.3 教学方法使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冰点火的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冰点火的可能应用领域。
2.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验操作和讨论积极性。
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冰点火原理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冰点火的实验操作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冰点火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技巧。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
3.2 教学内容讲解冰点火的实验设备和材料。
演示冰点火的实验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
3.3 教学方法使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观看和模仿冰点火的实验操作。
强调实验安全的重要性,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设备和材料。
3.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验操作和提问积极性。
学生操作技能:通过学生完成的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冰点火实验操作的掌握程度。
第四章:冰点火的应用领域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冰点火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潜力。
激发学生对冰点火应用的思考和创新。
4.2 教学内容探讨冰点火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如冰点火发电和制冰。
介绍冰点火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如冰点火船舶和冰点火飞机。
4.3 教学方法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分析冰点火在不同领域的具体应用实例。
小学三年级语文《用冰取火》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用冰取火》教案教材说明:这篇课文讲的是一支探险队到南极去考察,在一个孤岛上,他们的打火器找不到了。
探险队员用冰做成“冰透镜”,点燃了火。
故事表现了探险队员坚韧的意志品质和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聪慧与才智。
一、教学目的:1、读课文内容,理解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并了解其中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探险队员们的聪慧与才智。
3、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运用才智和学问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事例。
4、会熟悉本课15个生字、一个多音字以及会写八个生字。
二、教学重点民、难点: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会运用才智和学问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方法。
三、教学预备:凸透镜与南极的图片资料。
四、课时划分:2课时。
第一课时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同学收集到的有关南极的图片,让同学初步感知南极的气候,激发同学学习课文的爱好。
同学们,在这么寒冷的地方,我们的科考队员最需要的是什么?那么,假如在没有火的前提下,会怎么办呢?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个用冰取火的故事。
板书课题。
同学一起读课题,读了课题后,你想了解哪些学问?同学质疑。
二、初读课文:1、这些问题,课文中给我们做了介绍,让我们一起去读课文,读时用全部可能的`方法熟悉生字。
读通句子。
2、抽读。
3、看看,通过刚刚的读文,你都了解了什么?这里,引导同学读好课文。
4、你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分小组合作同学,小组商量,在商量的过程中,让同学了解南极的寒冷以及在那里火的作用之大,在这样的状况下,假如没有火那么会消失的结果。
使同学们在学习、谈论的过程激发起他们深化学习课文的主动性。
三、选择自己喜爱的语句或感受深的段落,读给同桌听。
《用冰点火》说课设计[徐汇区世界外国语小学 徐敏]
《用冰点火》说课设计[徐汇区世界外国语小学徐敏]
一、教材分析
《用冰点火》一课是三年级第一学期第八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每篇课文都告诉学生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只要我们能留心观察,善于读书,勤于动脑,一定会掌握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科学知识。
本文讲述了一个用智慧摆脱困境的故事。
故事中的主人公比尔博士因飞机出了故障,被迫跳伞,在一座荒山上着陆。
身陷困境中的比尔博士巧妙地将冰块磨成凸透镜,利用光的折射原理,用冰引“光”,点燃枯枝,在荒岛上燃
起了熊熊烈火,最终使自己得到营救。
本文情节曲折、生动。
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成三部分:1—3 节介绍了比尔博士因飞机失控,被迫跳伞,在一座荒山上着陆。
主要重点描写了比尔博士身处的困境。
4—6 节叙述了比尔博士磨冰块、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在荒山上燃起大火的经过。
第7 节交代了事情的结果——比尔博士获救了。
二、学情分析。
用冰点火 教案教学设计
用冰点火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8个。
2、积累词语若干个。
句子2句。
3、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继续学习默读的方法,边默读边思考课文给了自己什么启示。
5、懂得我们身边就有科学原理,只要我们要善于去研究、去发现,就能和大自然做朋友。
教学重点、难点:1、继续练习边默读边思考。
2、从“用冰点火”这件事中能给自己以启示。
教学过程:一、示题、质疑: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们一般用火柴点火,而冰怎能点火呢?二、整体了解: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想想:你知道了什么?2、交流。
三、学习课文:1、比尔博士的飞机失去了控制,他在荒山上着陆,遇到了什么困境?他是怎样摆脱困境的?找出有关句子。
划一划,读一读。
▲放眼望去,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
在这荒芜人烟的山里,唯一的生命痕迹,就是那些枯枝落叶。
⑴、交流、板书:银装素裹、荒芜人烟⑵、指导朗读。
①、比赛读。
②、齐读。
▲仿佛一道灵光闪过:阳光!冰块!有办法了!他想:。
⑴、联系上下文理解“灵光”的意思。
⑵、用文中的有关语句说说比尔博士会想什么?⑶、注意生字“凸”的笔顺和笔画。
⑷、交流、体会。
⑸、指导朗读第5节。
▲一个多小时后,比尔博士终于如愿以偿。
金色的阳光透过这块冰做成的凸透镜,光线聚集成一点,很快就把落叶点着了。
落叶又点燃了枯枝,燃起了熊熊烈火。
⑴、用文中的话说说“如愿以偿”的意思。
⑵、交流、体会。
⑶、指导朗读。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②、男女生赛读。
2、齐读全文,想想:比尔博士用冰点火解救自己这件事给了你什么启示?交流、总结:“用冰点火”,是多么不可思议!比尔博士做起来却又是那么简单、合理、经济。
这其中闪烁着科学的火花,科学是认识自然,技术是改造自然。
只要我们多研究多发现,大自然就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四、拓展延伸。
除了“用冰点火”这个故事外,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小故事?请讲给大家听一听。
蒋春。
《用冰点火》教案设计
《用冰点火》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冰点火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观察思考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冰点火的原理、操作方法及实际应用。
2. 教学难点:冰点火的操作技巧、安全注意事项。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冰块、火柴、蜡烛、酒精灯、实验器材等。
2. 场地准备:实验室或教室。
3. 教学工具:PPT、视频、实验指导书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冰点火的兴趣。
2. 讲解原理:介绍冰点火的原理,解释冰如何转化为火。
3. 演示实验:教师演示冰点火实验,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
4.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冰点火实验,亲身体验并探究原理。
5. 讨论与交流:学生分享实验心得,探讨冰点火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思考冰点火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安全性。
2. 学生对冰点火原理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在讨论与交流中的表现,如思考问题、合作能力等。
4.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对冰点火实际应用的思考。
六、教学方法:1. 实验法: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让学生深刻理解冰点火的原理。
2.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冰点火的兴趣。
3. 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冰点火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教学内容:1. 冰点火的原理:介绍冰点火的基本原理,让学生理解冰如何转化为火。
2. 冰点火的操作方法:讲解并演示冰点火的操作步骤,让学生掌握实验技巧。
3. 冰点火的安全注意事项:强调实验安全,让学生了解并遵守实验规程。
4. 冰点火在生活中的应用:探讨冰点火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八、教学安排:1. 课时: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文最新推荐------------------------------------------------------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用冰点火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忖、媚、博、忖、坠、凸;积累词语阳光明媚、博士、控制、下坠、荒芜人烟、思忖、如愿以偿、合适、凸透镜;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失控、失灵、思忖、如愿以偿等词语的意思。
2.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仿佛一道灵光闪过这句话的含义;能常识模仿文中的句子用关联词既也句。
3.了解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能流畅地朗读课文。
4.初步了解用冰点火中包含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学习用科学知识解决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重点:1 / 18积累好词好句,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了解比尔博士在困境中,如何如愿以偿地摆脱困境。
教学难点:理解比尔博士身上所具备的品质:拥有渊博的科学知识;善于观察周围的环境;遇事冷静。
引导学生认识到用科学知识可以解决在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预习作业1.词语:思忖:忖的字音,并为思忖找近义词。
失控:从文中划出相对应的短语如愿以偿:偿查字典银装素裹:素查字典---------------------------------------------------------------范文最新推荐------------------------------------------------------ 2.问题:谁在什么情况下用冰点火?结果怎样?你有什么最想问的问题?3.通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知道平时我们是用什么工具点火的吗?(火柴、打火机)2.那么你们有没有看过用冰点火呢?3.揭示课题,齐读●板书:用冰点火3 / 18说明: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出发,设置悬念,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反馈预习情况初步感知课文1.昨天回家,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课文讲了谁用冰点火?学生交流的同时教师适时板书●板书:比尔博士(随机指导博的字形)2.那比尔博士在什么情况下用冰点火?又是为什么?●板书:(情况?)(目的?)3.打开书本,默读课文思考:比尔博士在什么情况下用冰点火?为什么?学生自由交流,教师适时板书●板书:失控失灵身处困境摆脱困境---------------------------------------------------------------范文最新推荐------------------------------------------------------4.辨析失控、失灵的不同:失控就是指失去了控制,那失灵是什么意思呢?你能联系这段话来说说吗?失控:机器或一起的运行不受外力的控制。
失灵:机器或一起的零件、部件或身体的某些器官变得不灵敏或完全不起应起的作用。
5.你能借助板书连起来说一说比尔博士在什么情况下用冰点火?为什么?6.教师总结出示:比尔博士在去实验室的路上,因操纵杆失灵,飞机失控,被迫跳伞,落在荒山中,为了摆脱困境,他巧妙地用冰点火,向人们发出求救信号,人们看到了火光把营救比尔博士。
学生自读、齐读。
说明:在教学中渗透字词的教学,尤其是博字学生很容易写错。
5 / 18教师可让学生在桌子上书空,加深记忆。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独立说出在什么情况下用冰点,为什么,可能有些困难,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我给出一些关键词语,这样可以降低难度,最后出示完整的句子让学生读,这样使整个练习有坡度。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进一步了解比尔博士身陷绝境1.在当时的情况下,比尔博士最大的愿望是摆脱困境?那他究竟身处怎样的困境呢?用括号找到有关句子。
出示:天啊!他真是太不走运了,居然处在群山的包围之中。
放眼望去,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
在这荒无人烟的山里,惟一的生命痕迹,就是那些枯枝落叶。
2.播放视频,感受困境。
3.体会比尔博士处境的危险和艰难(1)理解和读好银装素裹和荒无人烟这两个词语i. 银装素裹:出示卡片,齐读。
---------------------------------------------------------------范文最新推荐------------------------------------------------------ 通过查字典,我们知道了素这个字在这个词中的意思是指白色。
而裹这个字的字形我们也特别要注意,是一个衣中夹个果。
你们看,这就是那银装素裹的世界,被冰雪覆盖,一片白色。
再读这个词,读好它。
ii. 荒无人烟:出示卡片,齐读荒无人烟指十分荒凉,没有人家。
(2)请同学再读读这句句子,并结合银装素裹和荒无人烟这两个词来说说为什么说比尔博士身处困境?(3)请同学想想,如果不离开,可能会有怎样的后果?谁能说一说?出示:如果不离开,即使不(),也会()。
(4)再读句子,读出当时的情况的危险。
7 / 18是啊,看来比尔博士当时的情况真是太危险了,再读句子,读好这些词。
●指名读●女生读●男生读●齐读4.此时,比尔博士想要摆脱困境的愿望是如此强烈,他不断的(生)思忖出示:思忖(正音,开小火车读)找个近义词5.他想到了那惟一可利用的生命痕迹枯枝落叶,想用它们来烧一堆火,这样,可是那一天,他真是太不走运了,他发现身边既没有火柴,也没有打火机。
---------------------------------------------------------------范文最新推荐------------------------------------------------------ 出示:他想用枯枝落叶烧一堆火。
这样,人们看见火光,就会来救他。
可是,他身边既没有火柴,也没有打火机。
指导朗读,读好既也.●板书:既也.你能不能用既也.说一句话。
6.看来,比尔博士真是身处绝境。
●板书:绝境7.师生配合读句子出示:天啊!他真是太不走运了,居然处在群山的包围之中。
放眼望去,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
在这荒无人烟的山里,惟一的生命痕迹,就是那些枯枝落叶。
9 / 18他想用枯枝落叶烧一堆火。
这样,人们看见火光,就会来救他。
可是,他身边既没有火柴,也没有打火机。
说明:因为课文中描述的那种困境,可能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比较遥远,因此让学生观看当时环境的录像可以有效地让学生感到身临其境。
因为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生动、形象的画面,再加上阅读语言文字,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感受比尔博士身处的困境,在指导朗读困境的语言时就显得水道渠成。
朗读指导,是最好的语感训练,而语感训练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语言文字魅力的最好途径。
四、深入理解比尔博士是如何用冰点火的,体会他善于思考,巧用科学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感受他的聪明才智。
1.比尔博士因飞机失控被迫降落在冰天雪的山里,那里荒无人烟,只有枯枝落叶,比尔博士想点燃枯枝落叶向外界发出求救信号,可是他身边既没有火柴,也没有打火机。
那比尔博士怎么会想到用冰点火,从而摆脱困境的呢?读4~~7节,找找有关句子。
出示:此时,金色的阳光照射在晶莹的冰面上,明晃晃的。
齐读---------------------------------------------------------------范文最新推荐------------------------------------------------------ 2.正是这一现象给了比尔博士启发。
此时,比尔博士的脑中仿佛一道灵光闪过。
出示:比尔博士的脑中仿佛一道灵光闪过:阳光!冰块!有办法了!师适当补充说明灵光的意思(这里的灵光就是指灵感,指他在脑中突然产生的想法)齐读句子。
3.在这样的绝境下,居然能够想出这个好办法,真可谓是绝处逢生(出卡片)那比尔博士心情会怎样?再读比尔博士的想法,读出内心的兴奋和狂喜。
分小组读。
4.有办法了,比尔博士的办法是什么呢?请同学再读课文4~~7小节,然后根据老师给你的提示填一填。
11 / 18出示:比尔博士的脑中仿佛一道灵光闪过:阳光!冰块!有办法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但比尔博士看到阳光和冰块时,他会想些什么呢?5.从比尔博士的办法中,从他的表现中,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1)拥有丰富的科学知识2)能联系身边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3)遇到问题可以沉着、冷静可以说他使用知识和智慧摆脱了困境。
6.比尔博士希望用用冰点火的方法摆脱困境,而这一办法终于成功了,真可谓是如愿以偿。
出示卡片:如愿以偿再读词,理解如愿以偿---------------------------------------------------------------范文最新推荐------------------------------------------------------说明:语言实践训练对三年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联系:当比尔博士看见阳光和冰块时会想些什么呢?这样可以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在读懂的基础上回答。
这样的设计可以使教学过程揉捏地更加流畅与紧凑。
五、总结课文1.通过学习课文,你知道了课题中的冰指的是什么吗?原来比尔博士是把冰磨成了凸透镜,课题中的冰其实就是指用冰磨成的凸透镜。
●板书:凸透镜(指导凸的字形)当然这并不是真正的凸透镜,所以在这加上了双引号。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了什么启发?说明:这个环节的设置是为了检查、反馈学生在本堂课的学习情况,如果时间允许应该让学生落笔写一写,学习了课文后,自己有什13 / 18么启发。
六、布置作业你们能不能用第一人称向人们叙述自己是怎样想办法在困境中用冰点火,使自己获救的经过。
说明:让学生把了解的科学知道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写下来。
这样既可以避免机械地抄写,又可以让学生借助课文内容勤练笔,读写结合,促使学生在写话的过程中巩固字词。
附:板书:44.用冰点火(凸透镜)比尔博士失灵失控摆脱困境渊博的科学知识身处绝境---------------------------------------------------------------范文最新推荐------------------------------------------------------ 善于观察周围事物沉着、冷静参考资料:注释:失控:机器或一起的运行不受外力的控制。
失灵:机器或一起的零件、部件或身体的某些器官变得不灵敏或完全不起应起的作用。
失重:物体失去重量。
是由于物体在高空中所受地心引力变小或由于物体向地球中心方向作加速度运动而引起的。
如升降机开始下降时的状态。
思忖:细细思索、考虑。
如愿以偿:愿望终于实现了。
15 / 18课后反思一、激发兴趣是课堂教学立足之本在教学过程中,导课时激发学生兴趣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做好上课准备,尤其是思想上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