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护理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护理ppt课件

中医护理ppt课件
中医护理以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为核心,强调预防、保健、康复相结合,具有个性化、 人性化的护理特点。
详细描述
中医护理重视人体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认为人体内部脏腑与外部环境的平衡协调是维 持健康的关键。它强调个体差异,针对不同体质和病情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以到达最 佳的护理效果。中医护理还重视预防和保健,提倡“治未病”的理念,通过饮食调理、
三因制宜
三因制宜是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之一,它强调根 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环境因素,采用不同的护理 方法和措施。三因制宜包括因人制宜、因地制宜 和因时制宜三个方面。
因地制宜是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因 素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例如,南方地区气候潮 湿,应采用祛湿的护理方法;北方地区气候干燥 ,应采用润燥的护理方法。
XXX
PART 03
中医护理技术
REPORTING
针灸护理
总结词
通过针刺和艾灸刺激穴位,调和蔼血,到达治疗疾病的目的。
详细描述
针灸护理是中医护理技术中的一种,通过针刺和艾灸刺激人体穴位,调和蔼血 ,调整人体内部环境,从而到达治疗疾病的目的。针灸护理具有操作简便、疗 效显著、副作用小等特点,因此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外科护理
总结词
中医外科护理以疮疡、骨折等为主要 护理对象,采用内外兼治的方法,促 进伤口愈合和功能恢复。
详细描述
中医外科护理重视创面的清洁和保护 ,采用中药外敷、熏洗等方法促进伤 口愈合。同时,针对骨折等损伤,采 用夹板固定、按摩等中医特色疗法促 进康复。
妇科护理
总结词
中医妇科护理以月经不调、产后护理等为主要内容, 重视调理气血和脏腑功能。
XXX
PART 02
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
REPORTING

临床常用中医护理技术 ppt课件

临床常用中医护理技术 ppt课件

• 中药热熨敷是将中药加热后装入布袋,在 人体局部或一定穴位上移动,利用温热之 力使药性通过体表透入经络、血脉,从而 达到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散寒止痛、祛 瘀消肿等作用的一种操作方法。
• 适用范围
• 1.隔姜灸:适用于缓解因寒凉所致的呕吐、腹泻、腹痛、肢体麻木酸 痛、痿软无力等症状。
• 2.隔蒜灸:适用于缓解急性化脓性疾病所致肌肤浅表部位的红、肿、 热、痛,如:疖、痈等症状。
• 3.隔盐灸:适用于缓解急性虚寒性腹痛、腰酸、吐泻、小便不利等症 状。
• 4.隔附子饼灸:适用于缓解各种虚寒性疾病所致的腰膝冷痛、指端麻 木、下腹疼痛及疮疡久溃不敛等症状。
2020/11/13
16
2020/11/13
17
中药泡洗技术
• 中药泡洗技术是借助泡洗时洗液的温热之 力及药物本身的功效,浸洗全身或局部皮 肤,达到活血、消肿、止痛、祛瘀生新等 作用的一种操作方法。
• 适用范围:适用于外感发热、失眠、便秘、 皮肤感染及中风恢复期的手足肿胀等症状。
2020/11/13
• 适用范围:适用于治疗各种慢性虚寒性疾
病引起的症状,如肺痨所致的咳嗽、咳血;
慢性腹泻所致的排便次数增多、便质稀薄;
脾胃虚弱所致的纳差,呕吐;尪痹所致的
2020晨/11/1僵3 、小关节疼痛等症状。
8
2020/11/13
9
隔物灸技术
• 隔物灸也称间接灸、间隔灸,是利用药物等材料将艾柱和穴位皮肤间 隔开,借间隔物的药力和艾柱的特性发挥协同作用,达到治疗虚寒性 疾病的一种操作方法,属于艾灸技术范畴。
2020/11/13
10
2020/11/13
11
悬灸技术
• 悬灸是采用点燃的艾条悬于选定的穴位或 病痛部位之上,通过艾的温热和药力作用 刺激穴位或病痛部位,达到温经散寒、扶 阳固脱、消瘀散结、防治疾病的一种操作 方法,属于艾灸技术范畴。

《中医护理技术》课件

《中医护理技术》课件
考核目的:评估学员掌握中医护理技术的程度和应用能力 考核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两个方面 考核方式:采用笔试、操作演示、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 考核标准:根据学员在考核中的表现,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评分和评级
中医护理技术的培训和考核的重要性
提高护士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 平
确保患者安全和护理质量
增强护士的自我认知和职业发 展
注意事项:避免在患者疲劳、饥饿或情绪不稳定时进行针灸;注意针具的消毒和清洁;避免在孕妇腹部和腰骶部 进行针灸
异常情况处理:如出现晕针、滞针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采取相应措施
推拿的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
操作前准备:保持环境清洁,检查推拿工具是否完好无损,确保患者身体状况良好 操作步骤:按照规定的手法进行推拿,注意力度和时间,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 注意事项: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推拿力度和时间,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异常情况处理: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推拿,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刮痧的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
● 操作规范: a. 确定刮痧部位,避开重要穴位和血管 b. 选择合适的刮痧工具,如牛角板、玉石板等 c. 涂抹刮痧油,保持皮肤润滑 d. 按照一定方向和力度进行刮痧,避免过度刺激 e. 刮痧后观察皮肤变化,判断病情轻重 ● a. 确定刮痧部位,避开重要穴位和血管 ● b. 选择合适的刮痧工具,如牛角板、玉石板等 ● c. 涂抹刮痧油,保持皮肤润滑 ● d. 按照一定方向和力度进行刮痧,避免过度刺激 ● e. 刮痧后观察皮肤变化,判断病情轻重
拔罐的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
● 操作规范: a. 准备工具:拔罐器、酒精、棉球等 b. 选择罐口: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罐口 c. 涂抹酒精:在罐口涂 抹适量酒精 d. 拔罐:将罐口紧贴皮肤,轻轻按压拔起 e. 留罐时间:根据个人情况留罐时间不宜过长

2-4肺痨-中医临床护理学课件

2-4肺痨-中医临床护理学课件
第十四页,共66页。
病因(bìngyīn)病 机
第十五页,共66页。
感染(gǎnrǎn)“痨虫〞
v 直接接触,或感受病者之气,致痨虫由口鼻侵入人体而 发病。
v 痨虫入侵的条件—酒食、问病、看护、与患者(huànzhě) 朝夕相处、吊丧。
v 痨虫入侵是形本钱病的外在因素。
痨虫:具有传染性,最易侵入肺脏(fèizàng),损伤肺 阴。
正气(zhèngqì)虚弱
l 病后失养
➢ 大病(dà bìnɡ)、
久病后
失于调治
➢ 〔麻疹、哮喘
➢外等感〕咳嗽
经久不愈
➢胎产之后(zhīhòu)
失于调

营养不良
正虚感邪
生活贫困,饮食营养缺乏→体虚不能抗邪→易感 痨虫
第十九页,共66页。
二、病机
• 发病(fā bìng) • 病位 • 病变 • 病理性质 • 转归、预后
n 病史:有与肺痨患者密切接触史。 n 病症、体征: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形体逐渐
消瘦;病灶部位呼吸音减弱或闻及支气管呼吸音及 湿啰音。 n 初期仅感疲劳乏力,干咳,食欲不振,形体逐渐消 瘦。 n 实验室检查:痰涂片或培养(péiyǎng)结核菌;X线 摄片、CT;血沉、结核菌素皮试
第三十三页,共66页。
二、沿革(yángé)
§ 历代中医对肺痨的认识,大约可分为三个阶 段(jiēduàn):
§ 汉以前认为本病属于虚劳、虚损的范畴; § 从汉至唐代,认识到本病具有传染性; § 宋以后对病因病机认识及理法方药日趋系统
完善。
第十三页,共66页。
三、讨论(tǎolùn)范围
n 本篇所论述的肺痨,与西医学中的肺结核相 类同,可参考(cānkǎo)本节进行辨证治疗。

中医护理在临床上的应用ppt课件

中医护理在临床上的应用ppt课件
标准化建设
推进中医护理的标准化建设,制定 和完善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中医 护理的规范化和安全性。
实际案例分享
05
案例一:针灸治疗慢性疼痛的护理
总结词
针灸治疗慢性疼痛效果显著
详细描述
针灸治疗慢性疼痛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对特定穴位进行刺激,可以缓解疼痛、 舒筋活血,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护理过程中,需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调 整针刺的深度和频率,确保安全有效。
详细描述
中医护理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 通过运用中草药、针灸、推拿等传统 疗法,结合现代医学的护理技能,为 病人提供全面的身心护理。
中医护理的原则
总结词
中医护理的原则包括扶正祛邪、标本兼治、三因制宜等。
详细描述
扶正祛邪是指通过增强病人的正气,提高抵抗力,同时祛除病邪,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标本兼治是指既治疗 疾病的表面症状,又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三因制宜是指根据病人的个体差异、病情差异和地域环境差异,制定适 宜的护理方案。
案例二:推拿护理在颈椎病中的应用
总结词
推拿护理对颈椎病有良好疗效
详细描述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推拿护理通过手法按摩、穴位按压等方式,可以 缓解颈椎疼痛、僵硬等症状。在护理过程中,需注意患者的舒适度和反应,避免 过度用力或使用不当的手法。
案例三:中药调理在肿瘤康复期的应用
总结词
中药调理有助于肿瘤康复
中医护理的方法
要点一
总结词
中医护理的方法包括情志护理、饮食调理、起居调理、针 灸推拿等。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情志护理是通过调节病人的情绪,减轻焦虑、抑郁等不良 情绪对疾病的影响;饮食调理是根据病人的体质和病情, 制定适宜的饮食方案,以达到调理身体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起居调理是指导病人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针灸推拿是通过刺激穴位和调整经络,以达到调 和气血、平衡阴阳的治疗效果。

5-3鼓胀 中医临床护理学课件

5-3鼓胀  中医临床护理学课件
水 肿
全身水肿,可从头 特点 面或下肢开始,严 重者伴见腹大有水
鼓 胀
腹部胀大为主,青筋 暴露,四肢不肿,晚 期可见下肢水肿
苍黄,面部有赤缕, 肤色 皮肤鲜泽光亮,面 颈部见红斑后期面 色黄晄白 色黧黑 病变 肝、脾、肾 肺、脾、肾
脏器
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 首辨标本虚实 初病:肝脾失调,以标实为多 久病:肝、脾、肾受损,以本虚为主
(二)护治原则
标实
气滞——行气 血瘀——活血 水停——祛湿利水
本虚
脾肾阳虚——温补脾肾
肝肾阴虚——滋养肝肾
1. 气滞湿阻
症状
五 证治分类
腹大按之不坚,胁下胀满或痛,饮食减少, 食后作胀,嗳气不爽,小便短少,舌苔白 腻,脉弦
病机 护治 原则
方药
气壅湿阻,肝郁脾虚 疏肝理气,行湿散满
柴胡疏肝汤或胃苓汤加减
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2. 再辨气滞、血瘀、水湿的偏盛
① 气臌 腹膨隆,按之空空,叩之如鼓,兼有症状:情 绪变化后加重,矢气,嗳气后舒服——肝郁气滞
② 水臌 腹臌如蛙,按之如囊裹水,有移动性浊音,伴 有下肢水肿——脾虚湿盛 ③ 血臌 腹膨筋露,腹内有徵积疼痛,面颈部有血痣赤 缕——肝郁血瘀
四、辨证论治
鼓 胀
二、病因病机
病因 酒食不节、情志所伤、虫毒感染、它病继发 病位 肝、脾,久则及肾 基本病机 肝脾肾受损,气滞、血瘀、水停腹中 病理因素 气、血、水 病理性质 本虚标实 病理转归
病理转归
早期 合理治疗,腹水消失,病情可趋缓解 晚期 邪实正衰,预后较差
阴虚血热,络脉瘀损 阴虚郁热,生痰动风 阳虚,湿浊内蒙心窍 出血
神昏抽搐

黄疸中医临床护理学课件PPT课件

黄疸中医临床护理学课件PPT课件

一、诊断
诊断与鉴别诊断
1、主症 身黄、目黄、小便黄,以目黄为主要诊断 依据
2、伴随症状 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胁痛腹胀 3、病史 外感湿热疫毒,内伤酒食不节,或有胁痛、
癥积等病史(肝炎接触史、有害药物接触史、酗 酒史、家族史)
.
28
一、诊断 诊断与鉴别诊断
4、理化检查:血胆红素、尿胆红素、肝功、血
常规、溶血实验、B超、CT、MRI 等生化影像学 检查。
5、黄疸实质:血浆胆红素升高,超过 34.2μmol/L
.
29
一、诊断
诊断与鉴别诊断
6、诊断黄疸注意事项
• 要在自然光线下进行
• 要排除假性黄疸(血清胆红素并不增加) A .球结膜下脂肪沉着 B .大量进食含β-胡萝卜素较多的食物 C .长期服用米帕林、呋喃西林类药物
病因病机
阳黄失 脾阳受损,湿从寒化
阴黄
治误治
热毒炽盛,内陷营血, 侵犯心肝
急黄
阴黄 复感外邪 湿郁化热
阳黄
.
25
7、预后转归
病因病机
• 阳黄——病程短,易消退 • 急黄——病情重,危及生命 • 阴黄——病程缠绵,收效较慢
.
26
NoSUCCESS
THANK YOU
Image
2020/7/26
.
27
辨证要点
鉴别点 黄疸色泽 伴有症状
舌脉
热重于湿
湿重于热
身目俱黄 黄色鲜明
身目俱黄, 其色不如热重者鲜明
发热口渴,恶心呕吐,头重身困,身热不扬, 小便短少黄赤,便秘 口不渴或渴不欲饮胸闷
脘痞,恶心呕吐,便溏
舌苔黄腻,脉弦数 舌苔厚腻微黄,脉弦滑
.

中医护理ppt课件ppt

中医护理ppt课件ppt

目录•中医护理概述•中医护理的基本知识•中医护理的常见疾病护理•中医护理的日常保健•中医护理的未来发展01中医护理概述中医护理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强调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护理,注重预防、保健和康复。

中医护理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调整饮食、起居、情志等方面的护理,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

其特点在于注重个体差异,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病情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中医护理的原则包括扶正祛邪、标本兼治、辨证施护等,目标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总结词中医护理注重扶正祛邪,即增强患者的正气,消除病邪,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同时,中医护理还强调标本兼治,既关注疾病的本质,又针对疾病的症状进行治疗。

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又一重要原则,根据患者的证候类型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中医护理的目标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预防疾病。

详细描述详细描述中医护理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医护理不断吸收各种医学理论和经验,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技能。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增加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护理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02中医护理的基本知识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脏腑、组织、器官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护理时要考虑整体情况,调节全身机能。

整体观念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护理,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和措施。

辨证施护中医强调预防为主,通过饮食调理、运动锻炼、情志调护等手段,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预防为主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调节饮食以辅助治疗。

饮食护理运动护理情志护理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以增强体质、调节情志、促进康复。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采用心理疏导、安慰等方法,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强治疗信心。

030201通过针灸、推拿等手段,调节人体经络、穴位,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护理学基础
26
2、《伤寒杂病论》
为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是一部集汉以前 医学精华大成的临床医学百科全书。该书问 世不久,因战乱而散佚,经后世搜集整理而 成现今的《伤寒论》与《金匮要略》。
27
2、《伤寒杂病论》

《伤寒论》主论伤寒及杂病,确立了三 阴三阳的辨证论治体系。

《金匮要略》专论杂病,以脏腑辨证为
伏羲氏画八卦,制九针,始有针术。
20
起源——原始社会萌芽时期
《礼含文嘉》:“烧生为熟,令人无腹疾”
燧人氏钻木取火,教人熟 食,始有饮食卫生。
21
起源——夏-春秋时期
医学分科,专职医生的出现,最早的医政制度 建立和最早的医学制度建立,早期的病因学说以 及早期的疾病诊疗等,为医学理论的形成作了基 础。
24
初步形成—春秋至东汉
(公元前475——公元220年) 科学文化比较发达,这一时期社会经济、科 学文化的发展,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逐步形 成奠定了基础。

大量的中医护理内容散见于各种医学著作中, 为中医护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5
1、《黄帝内经》


总结了以前的医学经验和知识,确立了中医学的 理论体系。《内经》以伪托黄帝与其臣子歧伯等 的问答方式,系统地论述了人体生理、病理、预 防、诊断、治疗和养生等问题。 《内经》现存《素问》、《灵枢》两部分,共18 卷、162篇、20万字,2000多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 着中医的临床实践。 《黄帝内经》奠定了
东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 宋金元 明代、清代 近代
建国以后
现代
17
起源——原始社会萌芽时期
在250万年前,人容易发生的疾病有口 腔疾病、外伤、孕产疾病及小儿疾病。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医疗护理活动。 关于中医学的 起源,在现今可见的 文献中,最早见于 《礼记· 曲礼》中的 “三世医学”。
18
起源——原始社会萌芽时期
10
第一节 中医临床护理的原则--(四)同病异护与异病同护
同病异护
异病同护
11
第一节 中医临床护理的原则--(五)三因制宜
因时制宜
密不可分 相互联系
因地制宜
因人制宜
12
第二节 中医、进行健康教育
一、收集辩证资料
五、客观评价记录
常用方法
二、分析判断病证
《史记·补三皇本记》: “神农氏始尝百草,始有医药” 《淮南子·修务训》: “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 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 而遇七十毒。”
神农氏教民播种,尝 百草,始有药物。
这样便逐渐有了中草药的内 服、外敷及动物的内脏、骨 骼、甲壳等的运用。
19
起源——原始社会萌芽时期
中医护理技术方面在《史记·扁鹊仓公 列传》和《五十二病方》分别记载了热 熨和针刺,这些都是最早的中医护理技 术之一。
四、实施护理措施
三、制定护理计划
14
第三节 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
15
第三节 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
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史与中医学的 发展史是不可分割的
自我防护本能基础上 长期的抗病害斗争和劳动实践
“三分治,七分养”
16
第三节 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
起源 初步形成 逐渐发展 正式形成
原始社会 夏 春秋时期
战国
4
第一节 中医临床护理的原则
5
第一节 中医临床护理的原则
整体观念 辩证施护
6
第一节 中医临床护理的原则
护病求本 调整阴阳 异病同护
因时制宜
辩证 整体 施护 观念
扶正祛邪
因地制宜 因人制宜
同病异护
7
第一节 中医临床护理的原则--(一)护病求本
正治与正护法
寒者热之 热者寒之 虚则补之 实则泄之
反治与反护法
纲,涉及内外妇科等病症。 二书概括了中医理法方药的精髓,实现 了医学理论与医学实践的统一,为中医 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直到今天 仍然有效地指导着医家的临床实践。
28
《伤寒杂病论》中医护理技术有关的内容



1、首创药物灌肠法 2、开展复苏术 3、发展中药用药法,确立了辨证施护原则 5、发明药物舌下含服 4、强调饮食护理中的禁忌原则
后汉杰出的医家,发明了中药全身麻醉剂——麻沸散 “五禽戏”的锻炼,把医疗、护理、体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华佗是医疗体育的奠基人,创立了“五禽戏” “动摇则谷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不朽也” “体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身体轻便,腹中欲 食。”
29
3、《神农本草经》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该书收录药物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 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
书中概括了君、臣、佐、使,七情和合,四气五味等药 物学理论,并指出药物间存在着“相须”“相使”“相 恶”“相反”“相杀”的关系,这对遣药制方具有重大的指 导意义。
30
华佗

中医临床护理学:绪论
1
前言
医起源于护,护理起源于生活实践 医、药、护不分
护士
“将护”“侍候”“侍疾”
2
中医临床护理学

是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运用中医临床思维的方法, 阐述临床各科常见病证病因病机、诊治规律及辩证 施护等内容的一门应用学科。
3
第一章 中医临床护理学概述
掌握中医临床护理的原则 掌握中医临床护理的方法 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
《周礼· 天官》所记载的医事制度中,医师之下设 有士、府、史、徒等专职人员,“徒”就兼有护理 职能,负责看护患者。
22
起源——夏-春秋时期
《周礼·天官》载:“以无味、五谷、五药养其病”,“凡 疗疡,以五毒攻之,以五气养之,以五药疗之,以五味节之。 凡药,以酸养骨,以辛养筋,以咸养脉,以甘养肉,以滑养 窍”;
1、在个人卫生方面,卫生习惯开始形成 2、在环境卫生方面,环境整洁的意识已有所提高 3、在饮食卫生方面,有了调养和治疗的意识 4、在情志方面,指出太过的情志活动会导致疾病 5、在流行病和传染病方面,人们有意识的远离和 避开传染病
23
起源——夏-春秋时期
《周礼》: • “四时皆有疠疫,春时有首疾、夏时有 痒疥疾、秋时有疟寒疾、冬时有嗽上气疾 ”、“春行秋令,则民大疫,春行夏令, 则民多疾疫。” • “喜、怒、哀、乐、爱、恶、欲之情, 过则有伤。”
热因热用 寒因寒用 寒因塞用 通因通用
标本缓急
急则护治其标 缓则护治其本 标本同护治
8
第一节 中医临床护理的原则--(二)调整阴阳
损其偏盛
损其有余
补其偏衰
9
第一节 中医临床护理的原则--(三)扶正祛邪
•扶正
• 适用于正 虚为主的 病证
•祛邪
• 适用于邪 实为主的 病证
•扶正与祛 邪的关系
• 相互为用, 相辅相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