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前核对制度、输血严重危害(SHOT)方案、处置规范与流程课件
输血反应预防、报告、处理制度PPT课件
Nanfang Hospital Nursing Training
输血反应预防、报告 处理制度
儿层 李莉 南方医院护理规章制度培训组
已于2013年4月28日校修
主要内容
适用范围 目的 职责 具体要求 临床应用实例
TEAMSTEPPS 05.2
Nursing Training
13
Nursing Training
具体要求
(一)输血反应预防制度
3. 血液输注环节 临床取回的血液应在30 min内开始输注,不得在室温
放置时间过长或非血液保存冰箱内保存。输注前将血 袋沿同一方向充分轻轻旋转,使血液成分混匀。
TEAMSTEPPS 05.2
14
Nursing Training
24
Nursing Training
具体要求
(二)输血反应报告处理制度
如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按照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 )预案实施。 3. 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 ① 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② 立即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如怀疑 细菌污染,则采集患者静脉血,做血液细菌培养
3. 血液输注环节 几种血制品同时输注时优先输血小板和含凝血因子的
血液制品。连续输血时,两袋血之间用生理盐水冲净 输血管路,输血器至少每12 h更换1次或每输2 U血液 更换1次,以防止细菌生长或滤网堵塞。
TEAMSTEPPS 05.2
18
Nursing Training
具体要求
(一)输血反应预防制度
TEAMSTEPPS 05.2
25
Nursing Training
具体要求
(二)输血反应报告处理制度
输血相关制度及流程.ppt
(八)、全 血 内科用于急性出血引起的血红蛋白和血容量 的迅速下降并伴有缺氧症状,血红蛋白<70g/L或 血细胞比容60g/L)的贫血不会影响组织氧合.急性 贫血患者,动脉血氧含量的降低可以被心排出量的 增加双氧高曲线右移而代偿;当然心肺功能不全和 代谢率增高的患者应保持血红蛋白浓度100g/L以 保证足够的氧输送.
(六)、洗涤红细胞 用于避免引起同种异型白细胞抗体和避免输 入血浆中某些成分(如补体,凝集素,蛋白质等),包 括对血浆蛋白过敏,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 高钾血症及肝肾功能障碍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 白尿症的患者. (七)、冷 沉 淀 主要用于儿童及成人轻型甲型血友病,血管 性血友病(VWD),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及因子Ⅷ缺 乏症患者,严重甲型血友病需加用Ⅷ因子浓缩剂。
输血相关制度及流程
主要内容
输血适应症
输血规范及制度
输血操作流程 输血反应及处理制度
输血适应症
(一)急性出血 急性出血为输血的主要适应症,特别是严重创伤和手术时出血。 一次失血量低于总血容量10%(500m1)时,临床上无血容量不足的 表现,可以不输血。失血量低于总血容量20%(500~800m1)时,应 根据有无血容量不足的临床症状及严重程度,同时参考血红蛋白和血 细胞比容(HCT)的变化选择治疗方案。一般首选输注晶体液、胶体 液或少量血浆增量剂,不输全血或血浆。当失血量超过总血容量20% (1000m1)时,应及时输注适量全血。 (二)贫血或低蛋白血症 常因慢性失血、红细胞破坏增加或清蛋白合成不足引起。手术前 如有贫血或低清蛋白血症,应予纠正。贫血而血容量正常的患者,原
7、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 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 一袋血继续输注。连续输血时,输血器12小时 更换一次。 8、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 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 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9、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 静脉通路; 10、重新核对病历、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 叉配血实验记录; 11、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和血库值班人员。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预案 ppt课件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预案
• 1、1级(轻度):出现一过性的局部皮肤潮红或 皮疹。
• 2、2级(中度):出现局部皮肤潮红或皮疹,出 现荨麻疹,伴有呼吸困难。
• 3、3级(重度):出现支气管痉挛症状和体征, 有或无荨麻疹,且出现过敏性相关性水肿和(或) 血管神经性水肿,或出现低血压;需要肾上腺素 类药物进行治疗。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预案
•
第七条 美国血库协会(AABB)将输血
反应程度分为5个级别,依次为轻度、中度、
重度、危及生命和致死。主要探讨了9种严
重的输血不良反应,介绍如下: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预案
• 1、1级(轻度):输血后温度在38-39℃之间,或 输血后比输血前高1℃;不伴有其它症状。
•
医务处负责人任办公室主任,院办、党办、急
诊科、门诊部、护理部、设备处、保健科、总务处、
药剂科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预案
•
组 长:吴健斌
• 副组长:张新高
• 成 员:钟德超 颜 红 刘跃江 李富贵 周利 民 李雪梅 邓治平 焦一伟 周永红 杨明全 黄 忠 李蜀华 徐 俊 殷明刚 马盛余
• 第二条 编制依据是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 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 法规要求,参考美国血库协会(AABB)的 标准及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精品资料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预案
• 第三条 适用范围。美国血库协会(AABB) 将输血反应严重程度分为5个级别,依次为 轻度、中度、重度、危及生命和致死。本 预案适用于发生3级及3级以上的输血不良 反应事件。
• 4、4级(危及生命):休克(如酸血症、生命器官功 能受损)。无其他过敏性和(或)细胞激素症状。
临床输血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ppt课件
洗手,到病人床边
输血时核对 患者、床边卡、腕带、配血报告
单、病历、血袋、输液单
接血袋 确认通畅、消毒
调节滴数,<20滴/min
严格执行双人核对,同时携带病 历、配血报告单、输血用具和血 制品;必须推治疗车
严格执行双人核对
确认病人静脉通路完好 2次消毒血袋的出口周围,将其覆盖 段的塑料管旋下,将输血前输液袋上 的输血器针头拔出,插入血袋入口, 血袋挂于输液器架上
严格执行双人核对
三、输血
建立静脉通路、使用输血 前用药
输血前核对 病历、交叉配血报告单
严格按密闭式周围静脉输 液法建立静脉通路;将输血 医嘱转抄到输液单上并核对
核对方式: 一人持病历、交叉配血报告单,另一 人持血袋;逐项执行,一人先诵读, 另一人复诵,核对一遍后,交叉再核 对一遍.核对内容:受血者姓名、床 号、住院号、血型(包括Rh血型) 、血液成分、用血量、编号、交叉 配血试验结果、血液的有效期、质 量;
观察患者局部和全身反应,如皮疹、 寒战、发热等; 记录输血起始和结束时间、速度、输 注量、输注是否通畅、患者的主诉等; 将配血报告单粘贴在病历中
8
四、输血注意事项
1、取回的血液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输血前将血液轻轻摇 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 脉注射生理盐水。 2、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 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液输完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 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3、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 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的当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 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血不良反应(输血严重危害SHOT)幻灯片PPT
2.其他免疫球蛋白相关的输血反应:
发病机制
(1) IgE介导:IgE含量增高可导致迟发型变态反应。 (2) 异性变应原:
过敏体质:患者平时如对花粉、尘埃、牛奶和鸡蛋等过敏。 输含有异性变应原的血浆时也会引起过敏反应。
被动获得性抗体:献血者的抗体通过输血传递给受血者, 如青霉素抗体等。
临床表现:
荨麻疹反应: 常见,为局部红斑、瘙痒,不发热,无寒战。
重做交叉配血试验:盐水、抗人球蛋白试验等。
检验科诊断:
取反应后第一次尿测定尿血红蛋白及尿常规。立即 取血分离血浆,肉眼观察血浆颜色,并测定以下项目。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 正常为1-10㎎/L 溶血时高达1000 ㎎/L 输血后1-2小时达高峰
血清结合珠蛋白↓ 输血后很快↓ 血清游离胆红素↑ 高胆红素血症
输血后2-6小时明显升高
处置:
立即停止输血,保留静脉液通畅。报告医师处理。 重点:抗休克 防止DIC 防止急性肾衰
立即通知输血科——进行相应复检及检测 输入O型洗涤红细胞加AB血浆。 合并DIC患者在应用肝素治疗时,可以结合输入冷沉
淀和单采血小板。 报告医务部
预防:
输血前检查是一项具有高度责任性和技术性的工作,实 验者必须严格遵守各项制度及技术标准,做好申请单、 标本的接受、核对工作。
过敏反应或类过敏反应
概述:
输全血、血浆或血液制品后可发生轻重不等的过敏 反应。轻者只出现单纯荨麻疹;中间型为过敏样反应;严
重的可以发生过敏性休克和死亡。
为血浆蛋白质的免 疫反应,荨麻疹较
常见
发病机制:
1.IgA 同种免疫: IgA缺乏者: 对供者IgA 过敏 → 过敏性休克 IgA含量正常者: 缺乏某一种IgA 亚类 →IgA同种异型抗体 (抗IgA1、抗IgA2)→严重过敏反应
规范输血相关制度PPT课件
7.核对及检查无误后,两名护士签字,遵照医嘱,将血液 轻轻混匀后,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技术将血液或血液成 分用标准输血器输给患者,
8.输血通道应为独立通道,不得同时加入任何药物一同 输注,如输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应用生理盐水冲净输 血器后,再输另一袋血液,
9.输血时应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输血的前15分钟要 慢,每分钟约15-20滴,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若无不良 反应,再根据需要调整速度,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 减慢输血速度或停止输血,及时报告临床医师,用生理 盐水维持通道,若无不良反应,输血完毕后将输血器材 放指定位置,便于统一回收处理,
1、核对用血申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2、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如怀疑 细菌污染,除上述处理外,应做血液细菌培养, 3、将血袋及输血管封好送输血科在做细菌学检验, 4、准确做好护理记录,
二、输血反应报告程序
一 临床医护人员发现患者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后,应 立即停止输血,在积极处理的同时,要及时向输血科 通报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输血科共同调查、分 析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以确定进一步的处理、 治疗方案,患者提出疑意时,经治医护人员应与患方 共同封存剩余血液、血袋及输血器材等,双方签字后 由输血科保管备查,
标本采集管理制度及查对流程
1.护士应掌握各种标本的正确采集方法,
2.标本采集严格遵照医嘱执行,
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医嘱和检验单逐项核对无误 后,方可执行,
4.认真核对化验单内容,包括患者科别、姓名、年 龄、性别、床号、住院号 门诊号 以及检验项目等,
5.根据检验项目正确选择标本容器,如空白试管、 抗凝管等;检查容器有无破损、裂痕;容器标签上 注明患者科别、床号、姓名、住院号 门诊号 等,
《输血制度及流程》课件
02
记录的要求
详细记录输血时间、血液种类、用量等信息,以及患者的反应和处置措
施。
03
输血过程观察,确保患者安全。
03
临床输血管理
输血前的评估与决策
01
02
03
评估患者病情
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 体重、血红蛋白水平等指 标,评估是否需要进行输 血。
制定输血计划
当患者失血过多、严重贫血或出现其 他紧急状况,需要输血以维持生命。
确保填写信息准确无误,及时提交申 请,避免耽误患者治疗。
申请输血的程序
医生填写输血申请单,包括患者基本 信息、病情、输血理由等,并提交至 血库。
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
血型鉴定的目的
确定患者的血型,为后续的交叉配血试验提供依据。
交叉配血试验的目的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 定个性化的输血计划,包 括输血量、输血成分、输 血时机等。
签署知情同意书
在输血前,应向患者及家 属说明输血的目的、风险 和注意事项,并签署知情 同意书。
输血过程中的监测与护理
监测生命体征
在输血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 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
血压等。
观察输血反应
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发热、过敏 反应等输血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输血不良反应的预防与处理
预防措施
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减少输血 不良反应的发生,包括严格筛选 血液供者、使用滤器去除血液中
的杂质等。
处理原则
一旦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应立即 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
施,包括抗过敏、抗休克等。
报告制度
建立完善的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制 度,及时上报输血不良反应,并
进行调查和分析。
输血前核对与准备
输血查对制度及流程护理课件
建立输血档案
为每位患者建立输血档案,记录每次输血的相关信息,以便追踪和管理。
1
2
3
输血相关文件包括申请单、配血单、输血记录等,应按照医院规定进行存档,确保文件保存完整、有序。
存档要求
根据医院规定和法律法规要求,输血相关文件的保管期限一般为3-10年。到期后按照规定进行销毁。
保管期限
医护人员应确保输血相关文件的保密与安全,防止信息泄露和损坏。同时,应定期检查文件保管情况,确保文件完好无损。
CATALOGUE
03
确认输血申请单与医嘱内容一致,包括患者信息、血型、所需血液成分等。
核对医嘱
核对血型
核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液标识
确保供血者血型与患者血型相匹配,避免因血型不符导致的输血反应。
核对血液标签上的信息,包括供血者姓名、血型、血液成分、采血日期等,确保血液来源可靠。
03
02
01
确认患者身份与所输血液匹配,防止输错患者。
交叉配血试验核对
血型鉴定核对
血液外观检查
观察血液的外观,如颜色、有无凝块、气泡等,确保血液质量良好。
有效期核对
核对血液的有效期,确保血液在有效期内使用。
试验方法核对
确认交叉配血试验的方法,确保符合相关规定和操作流程。
试验结果核对
核对交叉配血试验的结果,确保无配血禁忌,方可进行输血。
输血中查对制度
整理用物
输血后查对制度
CATALOGUE
04
观察患者输血后的反应
输血后,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发热、过敏、溶血等反应,并做好记录。
整理输血记录
输血后,医护人员应整理输血记录,包括输血时间、血液种类、输血量、输血速度等,以便日后查阅。
《输血查对制度》课件
定期检查与评估
检查频率
定期对输血查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如每周、每月或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 检查。
评估结果
根据检查结果,对输血查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制度改进与完善
收集反馈
通过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等多渠道 收集关于输血查对制度的反馈意见。
持续改进
根据反馈意见和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 题,对输血查对制度进行持续改进和 优化,提高制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目的
确保血液安全、准确、及时地输 给患者,防止因输血操作不当而 引起的医疗事故和纠纷。
重要性及应用范围
重要性
输血是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手段,但输血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如血型不合、感染疾病等。因此,严格执行输血查对制度对 于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应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涉及输血的临床科室、血库、检验科等相关部门 。
案例二
某医疗机构在输血过程中,由于疏忽大意,未进行仔细的查对,导致多位患者接受了不合适的输血,造成了不良 后果。
案例启示与教训
01
输血查对制度是保障患 者安全的重要措施,必 须得到严格执行。
02
医疗机构应加强员工培 训,提高对输血查对制 度的重视程度。
03
建立完善的输血查对流 程和制度,确保每一步 操作都有明确的责任人 和操作规范。
《输血查对制度》ppt课件
目 录
• 输血查对制度概述 • 输血查对制度的具体内容 • 输血查对制度的执行与监督 • 输血查对制度案例分析 • 展望与未来发展
01 输血查对制度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输血查对制度是指在输血前、输 血过程中和输血后,对血液标本 、输血记录及相关信息进行核对 、确认和管理的制度。
009----输血严重危害shot处置规范与流程
输血严重危害shot处理规范和步骤(1)具体了解受血者输血史及输血不艮反应临床表现,方便快速做出初步诊疗,必需时请输血科技术人员帮助诊疗。
(2)处理输血不良反应首先查明原因,明确诊疗。
一旦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路,并完整地保留未输完血液和输血器材待查。
按输血不良反应汇报输血科。
(3)输血科应依据既定步骤调查发生不良反应原因,确定是否发生了溶血性输血反应立即查证:①患者和血袋标签确定输给患者血是和患者进行过交叉配血血。
②查看床旁和试验室全部统计,是否可能将患者或血源弄错。
③肉眼观察受血者发生输血反应后血清或血浆是否溶血。
假如可能,该标本应和受血者输血前标本进行比较。
④用受血者发生输血反应后标本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⑤试验室应制订加做其它相关试验要求,和做相关试验标准。
⑥输血科主任负责解释上述试验结果并永久统计到受血者临床病历中。
⑦当输血反应调查结果显示存在血液成份管理不妥等系统问题时,输血科主任应主动参与处理。
⑧输血后献血员和受血者标本应依法最少保留7天,方便出现输血反应时重新进行测试。
非溶血性发烧反应,实施以下程序:(1)发烧反应确实定:在输血期间或输血后1—2小时内发生。
关键表现为寒战、发烧、头痛、心慌。
引发发烧反应关键原因有:①热原反应,血内有致热原;②免疫反应,和数次输入HLA不相合白细胞、血小板相关;③溶血性输血反应和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等早期或轻症也表现为发烧。
若输血出现发烧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查明原因。
(2)处理:立即停止输,保持静脉通路;对症处理,注意保暖、解热、镇静;医护人员要亲密观察病情改变,每l5-30min测体温、血压一次。
非溶血性发身反应要和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判别。
发生非溶血性发烧反应立即停止输血事经对症处理后30min至2h后症状缓解;若患者仍需输血,应改输少白细胞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
如停止输血并经对症处理2h后,病情未缓解甚至加重者,应考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抢救。
输血前核对制度输血严重危害SHOT方案处置规范与流程共43页文档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方案处置规范与流程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输血前核对制度输血严重危害SHOT
•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