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考专业课-2010年考研北京大学871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讲义-第一、二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考教育专业课全力助你备考2011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
1.1西方经济学简史
¾经济学史前:重商主义、重农主义
¾古典经济学:(17C中-19C中)
亚当·斯密:1776年《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被称为经济学三部圣经之一,简称《国富论》,他明确提出任何一个生产部门的劳动都是国民财富的源泉,明确提出了劳动价值论
约翰·穆勒:1848年出版了第一本有里程碑意义的经济学教科书《政治经济学原理》 古典经济学的危机:源于新旧葡萄酒问题的争论
¾边际革命:(19C,70S)
奥国经济学家门格尔、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瑞士洛桑派的经济学家瓦尔拉斯并称边际三杰
认为商品的价值不取决于商品中包含的客观劳动量,而是取决于人们对商品效用的主观评价,即主观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死亡了吗?没有,被马克思所继承,是其1867年发表的《资本论》的基础,这部著作是三圣经之二
¾新古典经济学:(19C,70S-20C,30S)
马歇尔:1890年出版第二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教科书《经济学原理》,提出具有首创意义的均衡价值论
消费者决定需求——主观的、心理的边际效用价值论
生产者决定供给——客观的劳动价值论
西方经济学的三大假设:理性人假设、信息完全假设、市场出清假设
危机:按照该理论,市场上自由竞争会自动调节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境界,不可能发生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国家只需要自由放任,作为“看门犬”或“守夜人”。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导致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危机
¾凯恩斯革命:(20C30S)
凯恩斯: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是国家干预主义的开山之作,三圣经之三,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认为信息不完全,所以价格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价格有刚性。由于三大心理规律(消费倾向规律、资本边际效率规律、流动偏好规律)导致有效需求不足,产生大规模失业和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¾新古典综合:(20C,40S-20C,70S)
萨缪尔森:1948年出版《经济学》是第三本有里程碑意义的教科书。
认为是适用于两种不同条件下的理论,因此两者可以并存,首创了“新古典综合”一词。
将凯恩斯的理论称为宏观经济学,而将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称为微观经济学
1.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¾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两大核心问题——宏观经济波动、经济增长
宏观经济波动问题:为什么出现大萧条?为什么宏观经济存在繁荣、衰退、萧条、复苏的周期性波动?导致波动的根源是什么?传导机制是什么?
宏观经济增长问题:在均衡的道路上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均衡的长期化、动态化 ¾ 度量宏观经济的量化指标:
国民收入:用或Y 表示
GDP 物价水平:用p 表示
就业率:用表示
N 国际收支状况:净出口
NX X M =− 政府政策的四大目标: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分别针对上述指标 ¾ 宏观经济学的波动根源:
列的统计数据而得到
1.3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¾ 按照交易市场划分:
产品市场:包括有形产品,也包括无形的劳务
货币市场:产品流的背后就是货币流,所涉及的就是金融资产市场,例如股票、债券、货币等
劳动力市场:涉及生产要素市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劳动
¾ 按照市场参与者划分:
消费者:又称为公众、居民,他们是产品市场的需求方,要素市场的供给方 厂商(或称为企业):产品市场的供给方,要素市场的需求方
政府
国外
¾ 总供给-总需求()分析:
AD AS − AD :价格、国民收入和其它经济变量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厂商、政府和国外愿意支出的数量
:一国的全体厂商在现行价格、生产能力和总成本既定的条件下,愿意而且能够生产和出售的产品数量
AS ¾ 具体分析方法:文字表达法、数学方程式法、几何图形法、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
第二章 宏观经济指标的度量
2.1国民收入核算
)¾ 核算对象: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DP ()GNP 相同之处:两者都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总和 9 计算期:一年。说明国民收入是流量而不是存量;不包括已有的商品的交易,例如古画、旧房子的交易不计入当年的或GN
GDP P 9 最终产品:指供人们使用的产品;中间产品:指在以后的生产阶段作为投入品的产品。 总结:计算最终产品的优点是可以避免重复计算;可以避免由于经济结构的不同带来的数据的不可比性;最终产品不仅包括有形的产品,还包括无形的劳务 9 市场价值:表明最终产品要经过市场交换
优点:在流通环节,统计便利,操作、计量方便
缺点:有漏损,不经过交换的经济活动所创造的价值不计入;地下经济是非公开
的、秘密的市场交换
GDP 9 总和:i i
i
p Q ∑, 1,2,,i n =L 9 所生产的:强调“所生产的”是对“市场价值”的拾遗补缺。是所生产的而不是所销售的,即不全经过交换的,例如某厂生产100万,销售80万,则非意愿存货20inv = 万;所生产的还表明:把与生产无关的,既不提供物品也不提供劳务的市场交换带来的价值排除在外,例如出售股票、债券的收益,是金融所有权的转让
不同之处:
9 :领土为统计标准,“不求所有,但求所在”,=本国要素在国内收入+外国要素在国内收入
GDP GDP 9 :人口为统计标准,GN GNP P =本国要素在国外收入+本国要素在国外收入 9 外国要素在国内收入-本国要素在国外收入
GDP GNP −=¾ 核算方法之一:支出法
引言:GDP 总支出=AE ,含义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来计算GDP 。整个社会包括消费者、厂商、政府、国外四个经济主体 个人消费支出(C ):包括耐用品消费(使用期限一年以上)、非耐用消费品(使用期限在一年以内)、劳务
私人国内总投资(I ):
重置投资(折旧)
总投资 净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
存货投资 意愿存货
非意愿存货
政府购买投资(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