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地质解译
遥感解译标志及方法
![遥感解译标志及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2c8207aa58da0116d174982.png)
水系密度中等
➢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间隔为100-500m), 地表径流比较发育,地 面有 一定的坡度。
➢反映岩石透水性较差、抗 侵蚀能力中等。
水系类型
水系类型是指统一水系系统内,各级水道 在平面上组成的形态和轮廓。水系的平面 形态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图形。 每种水系类型都反映了一定的地质构造环 境,它们与岩性、构造、岩层产状和地形 有着密切的关系。
(2)钳状沟头树枝状水系:总体呈树枝状,但1级 冲沟多成对出现,近于平行,在其交汇处形成钳 状的沟头。该水系形式多见于中新生代砂砾岩层 及酸性侵入岩发育地区。
形成钳状沟头的原因是由于块状岩石(如花岗岩) 原生节理发育,在温暖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均匀 风化后形成丘状山包的边缘发育的冲沟便形成了 钳状沟头。我国南方中生代砂砾岩盆地中,即为 此种。
体的阳坡色调亮,阴坡
色调暗,而且山越高、
山脊越尖,山体两坡的
色调差别越大、界线越
分明,这种色调的分界
线就是山脊线。
利用山体的本影可
以识别山脊、山谷、冲
沟等地貌形态特征。
N
(二)落影
h=L*tgΨ
h为物体的高度,L为落影的 长度,Ψ为太阳高度角。
金字塔快鸟图像
太阳高度角过大,阴影小而淡,影像缺乏立体感;角度过低则阴 影长而浓,会掩盖很多其他地质内容,通常30-40°比较有利。
(3)扇状水系:多发育在 河口三角洲和洪积扇上, 水流沿着扇面地形突然 撒开,形成细而浅的放 射状冲沟,总体呈扇状。
(4)辫状水系:多发育 在宽阔的平原区,尤 其是河流从山区突然 进入平原区的河段最 为常见。常形成多条 水道互相穿插、交织 在一起,形成辫状。
树枝状水系的变态
(1)羽毛状树枝状水系:总体呈树枝状,但1、2级 水道组成的图形像鸟类的羽毛。其特点是:1级 冲沟短而密,呈直角或较大的锐角与2级冲沟相 交,而2级冲沟长而稀疏。羽毛状树枝状水系常 发育在黄土区,有时在含泥质很高的粉砂岩区也 能形成较稀的羽毛状水系。
遥感地质解译
![遥感地质解译](https://img.taocdn.com/s3/m/4375c5728e9951e79b89270f.png)
遥感解译习题1.遥感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遥感地质学指主要研究地球上各种地质体和各种地质现象,根据和利用地质体的电磁波谱特征,借助先进的遥感科学技术。
从各种载着地物电磁辐射特征的遥感资料中提取地质信息,以达到宏观、准确、快速的研究地质体和地质现象的目的,在地质与成矿理论指导下,研究如何应用遥感技术进行地质与矿产资源调查研究的学科。
是遥感技术与地球科学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
研究对象和目的:对象:地球表面和表层地质体(岩石、构造);目的:有效识别地质体的物性与运动状态,服务区域地质调查、地质构造研究、矿产资源勘查、环境与灾害地质监测等工作其主要研究内容是:1、各类地质体的电磁辐射(反射、吸收、发射)特征及其测试、分析与应用;2、遥感图像的地质解译与编图;3、遥感数字资料的地学信息提取原理与方法;4、遥感技术在地质各个领域的具体应用和实效评价2.遥感图像地学信息解译主要内容有哪些?答:地学解译是从遥感图像上获取目标地物信息的过程具体是指解读人员通过应用各种解译技术和方法在遥感图像上识别出地质体、地质现象的物性和运动特点测算出某种数量指标的过程。
其原则应采用由已知到未知、从区域到局部、先易后难、由宏观到微观、从总体到个别、从定性到定量、循序渐进的方法。
其解译的主要内容如下:遥感地质岩性解译通过已知相关资料中的波谱与空间信息特征判断地表的岩石产出特点和物性。
主要包括三大岩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解译标志有以下:色调、亮度、形态。
主要的解译方法:1.利用增强变换处理提取岩性信息采用增强处理方法提取色调信息,可以扩大不同岩性的灰度差别,突出目标信息和改善图像效果,提高解译标志的判别能力。
常用的遥感图像增强方法有反差扩展、去相关拉伸、彩色融合、运算增强、变换增强等2.利用纹理信息提取岩性信息每个岩性单元的灰度值具有各自不同的空间变化特征是运用纹理进行岩性分类的基础。
常用的纹理信息提取方法有灰度共生矩阵法、小波变换和傅立叶变换等。
遥感地质解译报告
![遥感地质解译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7e596ae1a37f111f1855ba5.png)
遥感解译及地学分析西藏干果山地区地质解译报告遥感地质解译报告——西藏干果山地区为例该区位于西藏自治区西部冈底斯山脉冈仁波齐主峰北坡,狮泉河上游;行政区划上隶属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革吉县、日土县,属羌塘高原湖盆区。
区内最高海拔6674m(昂龙岗日)、最低海拔4326m,平均海拔大于5000m;地貌类型为高山、极高山区,属丘状高原高山宽谷地带,湖漫滩、湖成阶地发育。
气候恶劣、人烟稀少,被人们称为“生命禁区”。
一、地质概况:1、地层:第四系(Qh ,Qp):以冲洪积、湖积物为主;古近系(E):以牛堡组E1-2n、邦巴组E2-3b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为主。
白垩系(K):以多尼组K1d、郎山组K1l变质砂岩、砾岩、灰岩及变质火山岩(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熔凝灰岩)及火山碎屑岩的一套地层体为主,占该区的绝大部分,局部出露去申拉组(K1q)、竟柱山组(K2j)长石石英砂岩或岩屑石英砂岩。
侏罗系(J):以木嘎岗日岩群(J M)灰—深灰色或灰绿色薄—中层状变质砂岩、粉砂岩、板岩为主,局部出露沙木罗组(J3s)绿灰色粉砂岩、粉砂质板岩。
三叠系(T):局部出露东巧蛇绿岩群(T3J D)变质橄榄岩、堆晶杂岩(异剥橄榄岩、异剥辉石岩、橄榄岩、辉橄岩、层状辉石岩及均质辉长岩)、席状岩墙(床)群(辉绿岩、辉长岩)、枕状玄武岩及硅质岩。
2、岩浆岩:该区岩浆岩分布较广,主要有蛇绿岩,中酸性侵入岩,中新生代火山岩,主要位于该图西北及东南角。
3、构造:晚三叠世以来,该区经历了裂解拉张、挤压会聚、碰撞造山、青藏高原整体隆升等地质发展演化阶段,形成了北西西向为主体的多期次断裂构造和一系列北西西向的褶皱构造。
二、使用的遥感图像:以美国陆地资源卫星TM数据为主要信息源(2004年9月),经图像校正、图像镶嵌、单波段分析、波段相关性分析,选择最佳波段组合(TM7、4、1),得到该区最佳遥感影像图。
该影像清晰,纹理清楚,无云覆盖,包含的信息量大,适合遥感地质分析。
地质遥感解译
![地质遥感解译](https://img.taocdn.com/s3/m/3e59fe08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8f.png)
地质遥感解译地质遥感解译是一种通过遥感技术获取和解读地球表面地质信息的方法。
遥感技术可以利用卫星、飞机等载体获取地球表面的遥感影像,然后通过解译和分析这些影像,得到地质信息,以便对地球表面的地质特征和地质过程进行研究和分析。
地质遥感解译主要依靠遥感影像上的地貌特征、岩石特征、地层变化等信息来进行分析和解读。
通过对遥感影像的观察和分析,可以确定地形起伏、河流分布、山脉走向等地貌特征,可以识别出岩石类型、岩性变化等岩石特征,可以判断地层的厚度、倾角、断层等地层变化。
地质遥感解译在地质勘查、矿产资源调查、环境地质研究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地质勘查中,可以通过遥感影像的解译和分析,找到潜在的矿产资源分布区域,提高勘查效率和准确性。
在矿产资源调查中,可以利用遥感影像获取矿床的地质信息,帮助确定矿床的规模、类型和分布。
在环境地质研究中,可以利用遥感影像分析地质灾害和地下水资源的分布情况,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遥感解译的方法包括目视解译、数字解译和机器学习等。
目视解译是最早也是最常用的解译方法,通过人眼观察遥感影像,根据地物的形状、颜色、纹理等特征进行解读。
数字解译是利用计算机对遥感影像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分析,提取出地物的特征和信息。
机器学习是利用计算机算法对大量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训练和学习,以自动识别和分类地物。
在地质遥感解译中,需要考虑遥感影像的分辨率、光谱范围、波段组合等因素。
分辨率决定了遥感影像能够显示的最小地物的大小,分辨率越高,可以显示的地物越小。
光谱范围和波段组合决定了遥感影像能够捕捉到的地物的光谱特征,不同的地物在不同的波段上具有不同的光谱反射特征,可以通过分析这些特征来识别和分类地物。
地质遥感解译是一种重要的地质研究方法,通过遥感技术获取和解读地球表面地质信息,可以为地质勘查、矿产资源调查、环境地质研究等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遥感解译的方法包括目视解译、数字解译和机器学习,需要考虑遥感影像的分辨率、光谱范围、波段组合等因素。
遥感地质解译方法浅析
![遥感地质解译方法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712f16a765ce050876321363.png)
节。本次解译工作采用的工作手图为 1 : 1 0 万T M影像 大量 细条状 灰黑 色 的影 纹 , 这些 灰黑 色影纹 大多呈 透 图。工作方法是: 根据不同的岩石 、 地层 、 岩浆岩 、 构造 镜状或细脉状近东西向平行分布 , 条带状纹理发育。 等 地质 影像 特征 , 总结各 地质 单元 的遥感 地 质解译 特 山脊形态多为浑圆状 一 半浑圆状 , 水系不发育。岩I 生 : 主 征, 在此基础 上建立调查 区遥感地质解译 标志 、 布署 解 要为 中 一 厚 层状石英砂 岩 、 长石石英砂岩夹粉砂质细砂 译路线、 填写解译点影像特征卡片、 总结区域( 1 : 1 0 万) 岩、 大理岩化灰岩 、 硅质岩 以及少量脉状 、 透镜状分布 的 遥感解译特征 , 最后对解译情况进行野外实地验证 。 基I 生 火山岩。与相邻地层界线明显, 常为构造接触, 地层 工作原则 : 解译路线布置在实际地质调查路线之间, 遥 间多发育线状影像 , 使得地层多被线状影像分割, 呈条块
成制作的 l : 2 5 万 ̄ i d T M影像陶以及相关的 1 : l O 万T M
像; 其二 是采川荚 陆地_ _ l 星( P M( 5 、 4、 3 ) + E T M 8 ) 假彩 色合 成; l i  ̄ i f
质 解译 ] 一 作 方法 。
2遥感 地质解译 的丁作方 法
填 图种类一致 或基本 吻合 。
( 2 ) 石炭纪 一 早二叠世西金乌兰群碎屑岩组( C P 。 X ) : 主要分 布于乱泉滩 和黑熊 山南一带 , 呈近东西 向带状分
调查 区遥 感影像 岩石 一地层单元 的划分是地质解 布 。由于受 到后期构 造作用 的影响 , T M影像 图中显示 浅灰 色调 为主 , 夹杂 译 填 图的基础 内容 , 也是 解决遥 感 构造分 析 的关键 环 出条块状分 布的特征 。以灰褐色 、
遥感解译的方法
![遥感解译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c339a51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7c.png)
遥感解译的方法一、遥感解译的基本概念。
1.1遥感解译啊,简单来说呢,就是看遥感图像然后搞清楚上面都是啥。
就像咱们看一幅画,要知道画里画的是山啊、水啊还是房子啥的。
遥感图像呢,是从飞机或者卫星上拍下来的,它可不像咱们平常拍的照片那么简单直白。
1.2这遥感解译可是个技术活,它对很多领域都特别重要。
比如说地质勘探,要是能准确解译遥感图像,就像有了一双透视眼,能直接看到地下可能存在的矿产资源大概位置。
二、遥感解译的主要方法。
2.1目视解译是最基本的方法。
这就好比咱们用肉眼去看东西,全靠经验和知识。
比如说有经验的解译人员看到图像上一片深色的不规则形状,他就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这可能是一片森林。
这就跟老中医看病似的,望闻问切,一看就知道个大概。
但是呢,这种方法也有缺点,主观性太强了,不同的人可能解译出不同的结果,就像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2.2计算机解译呢,现在越来越流行了。
计算机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小助手,它按照设定好的算法去分析遥感图像。
它的好处是速度快、效率高。
比如说要在一大片区域里找特定的地貌特征,计算机“刷刷刷”很快就能给个结果。
不过呢,计算机也不是万能的,它有时候会犯傻,把一些相似的东西认错,就像张冠李戴一样。
2.3还有一种方法是人机交互式解译。
这就把目视解译和计算机解译的优点结合起来了。
人呢,利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去引导计算机解译,就像给计算机这个聪明但有时候迷糊的小助手找了个好老师。
比如说在解译一些复杂的城市遥感图像时,人先确定一些标志性的建筑或者区域,然后让计算机按照这个思路去分析其他部分,这样解译的结果就又准确又高效。
三、提高遥感解译准确性的措施。
3.1多源数据融合是个好办法。
这就像咱们做菜,一种调料可能味道不够丰富,多种调料混合起来就能做出美味佳肴。
把不同传感器获取的遥感数据融合到一起,能让解译结果更准确。
比如说光学遥感数据和雷达遥感数据融合,就能把地表的信息看得更全面。
3.2解译人员的培训也很重要。
遥感地质学-第13讲 遥感图像地貌解译
![遥感地质学-第13讲 遥感图像地貌解译](https://img.taocdn.com/s3/m/983063c4e53a580216fcfe76.png)
黄土地区出现异常水系或图像影纹,应该注意有可能存在隐
伏构造或地质体。 菱格状影纹(黄土)
肋骨状土梁(黄土)
常见地貌类型及其遥感解译
4、海岸地貌
海岸地貌:海洋与陆地的交互地带,海岸在构造运动、海水动力 、生 物作用和气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各种地貌。主要包括:海滩、 砂堤、砂咀、泻湖、海蚀洞、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等。
到水下三角洲部分,多时相图像可分析浅海冲淤变化、演化趋势。
层物质孔隙度大、渗透率高,是油气储藏的场所。顶积层多细 质的三角洲平原 ,可以作为良好的盖层 。因此 ,三角洲是极 为良好的油气藏地貌类型。
常见地貌类型及其遥感解译
2、岩溶地貌
岩溶地貌: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 和地下形态称,山区不发育,在平原区 发育、在遥感影像上呈带状。
• 泥质河漫滩一般呈浅灰-深灰色调,形态上有心滩、 方形、弧形、鬃岗状、堰堤式等,常有牛轭湖、 沼泽、洼地,植被发育,这时图案较为复杂,变 为斑斑点点的灰色调;
• 沙质河漫滩一般呈白色-浅灰白色。在热红外图像 上呈深色调。
特(征一与地)貌地类貌型、解地译貌目形态的与地质体等之间的关系。同一地点、
同一地貌形态在不同比例尺、不同类型图像上解译标志差异性。
3(.从二正)常地地貌貌中解识译别出要异领常地貌,常与岩性、构造有密切关
系,如倒钩状水系。
4.要对各种标志进行综合分析。地貌解译与地质解译相结合。 5.有条件时对航片和卫片进行对比解译分析,编制各种地貌 图件。
星
(3)泥石流:源区呈弧形呈弧形、山坡陡峻、岩石破碎强 遥
烈、色调深浅不一,冲沟内有大量松散固体呈浅色,冲沟 感
环境调查水文地质调查遥感解译方案
![环境调查水文地质调查遥感解译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2c0537f524ccbff12184c0.png)
水文地质调查遥感解译方案
一、工作目标
充分利用工作区的遥感图像或数据进行地质、水文、工程地质、生态环境问题等方面的解译,以指导调查工作和提高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效率。
二、遥感解译内容
1.地貌遥感解译
根据高程、地貌成因类型及形态特征,进行地貌类型的遥感解译。
图1 地貌影像特征
2.地质遥感解译
根据地层岩性和工作区地质特征,首先建立工作区地层单元及其影像特征的解译标志,解译工作区构造、地层岩性等信息。
3.水文地质遥感解译
在掌握工作区岩性、构造等地质特征基础上,通过对泉点、地下河、岩溶点等的重点解译。
4.环境地质遥感解译
主要对图幅解译可能造成水体重金属污染的工矿企业分布情况。
图2 环境地质
三、工作精度及要求
卫星遥感数据分辨率满足遥感解译精度优于1:50000的解译要求,成图比例尺为 1:50000。
四、技术要求
按照土地质量调查遥感解译内容要求,遥感解译工作应参考以下规范和规定:
《区域环境地质勘查遥感技术规程(1:50000)》(DZ/T0190-1997)
《多光谱遥感数据处理技术规程》(中国地质调查局DD2013-12)
《遥感地质解译方法指南》(中国地质调查局DD2011-03)
图3区域地质调查图例规范
五、提交成果
1.水文地质调查遥感解译报告。
2.系列图件
①水文地质调查遥感正射影像图(1:50000)
②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质遥感解译图(1:50000)
③水文地质调查环境地质遥感解译图(1:50000)
④水文地质调查地貌遥感解译图(1:50000)
图4 典型线性构造实例
图5 岩性分布图。
遥感地质解译实验报告
![遥感地质解译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264a45a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0f.png)
遥感地质解译实验报告1. 引言遥感技术在地质调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通过对地表或大气属性的遥感观测,获取地质信息,提供了一种高效、经济的手段来进行地质解译。
本实验旨在通过遥感图像的解译,来了解地质构造变化的特征。
2. 实验材料和方法2.1 实验材料本实验使用了多光谱遥感影像,该影像覆盖了实验区域的全景。
此外,还使用了地质调查报告,包含地质构造和地质岩性的信息。
2.2 实验方法1. 数据预处理:对遥感影像进行几何校正、辐射定标和大气校正,以获得准确的反射率数据。
2. 生成特征图像:利用波段组合技术生成不同特征的图像,如真彩色图像、假彩色图像、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图像等。
3. 地物提取与解译:通过目视解译或数字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土地利用与覆盖分类,提取出目标地物。
4. 地质解译:根据地质调查报告中提供的信息,结合特征图像和地物提取结果,进行地质解译。
3. 实验结果与分析3.1 特征图像生成通过对遥感影像进行波段组合,我们生成了真彩色图像、假彩色图像和NDVI 图像。
真彩色图像可以提供直观的显示结果,假彩色图像则能够增强地物的对比度,方便地进行土地利用分类。
NDVI图像能够反映植被的分布情况,用于分析地表植被的生长状况。
3.2 地物提取与分类通过数字图像处理软件,我们对遥感影像进行了目标地物的提取与分类。
根据预先设定的分类标准,我们将影像中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了划分,包括农田、城市、水体和植被等。
通过对分类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农田和植被的分布范围相对集中,城市和水体则呈现离散分布的特点。
3.3 地质解译结合地质调查报告中提供的信息和遥感图像的解译结果,我们进行了地质解译。
通过观察遥感图像,我们发现在农田和植被分布区域存在着较多的断层和岩浆活动的迹象。
而在城市和水体区域,则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和地质演化导致的地质构造变化。
这些解译结果与地质调查报告中提供的信息相吻合,进一步验证了地质解译的可行性。
遥感地质学-第12讲 遥感图像的地质解译标志
![遥感地质学-第12讲 遥感图像的地质解译标志](https://img.taocdn.com/s3/m/2899cdac453610661fd9f43b.png)
判断目标物属性行(动是。否为建筑物、道路、树林…)的过程。
③ 图像量测: 指测量和计算目标物的大小、长度、密度、相
对高度等。
第五章 遥感图像地质解译标志
本章主要内容
➢ 遥感图像地质解译的概念 ➢ 遥感图像地质解译标志 ➢ 遥感图像地质解译方法 ➢ 遥感图像地质解译步骤 ➢ 遥感图像地学分析方法
一、遥感图像地质解译的概念 解 地 地 形译反质状标映解、志 研 译 大究的小(in对依、te象据花rp特是纹re性遥、tat的感色io影图彩n 像像或ke特上色y)征的调:。影等作像,为特它判征们别,是目包遥标括感的影的依像空据的间,能几和较何波好
蛇曲及两侧水系(角状,平缓砂岩,四川)
遥感图像地质解译标志>水系类型
③ 平行状水系
• 特点:多条支流相互平行,并以近似的角
度与主流交汇,形似马尾。
• 发育区:受地形控制,多出现在稳定倾斜 的地区,如滨海平原、大型冲积扇、大面
积玄武岩流倾斜地表、单面山层面坡、掀
斜构造的倾斜面、褶皱翼部
平行状水系
平行状水系 平行状水系(西北某地山前坡地)
遥感=图像工程
• 图像获取 成像遥感技术系统。
• 图像处理 从图像到图像的过程。指对图像进行各种加
•
图像分析
工从以图改像善到图数像据的的视过觉程效。果主并要为对自图动像识中别感打兴基趣
础的,目或标对进图行像检进测行和压测缩量编,码以以获减得少它对们其的所客需观
•①图图像像解理译解:根存信图据储息 像人空,理的间从解经或而:验传建重和输立点知时对是识间图在, 、像图按传的像照输描分应通述析用路。的目的数基的要据础解求上—释。对,图目进像
(4)均匀色调;
(5)斑状色调,如出现在地质体中,多与局部成分改变或 含水程度变化有关;
地质遥感解译标志
![地质遥感解译标志](https://img.taocdn.com/s3/m/a5e695cd0242a8956aece405.png)
⏹知识点2:⏹⏹地质遥感解译标志主要内容一、一般概念二、地物的几何形态三、色调与色彩四、阴影五、影像结构六、纹形图案七、地貌形态八、水系类型和水系分析一、一般概念遥感图像是人类认识地球的一种重要的信息源。
图像获取:成像遥感技术系统图像处理:强调图像之间的变换。
从图像到图像的过程。
目的:改善图像的视觉效果并为自动识别奠定基础。
图像分析:主要对图像中感兴趣的目标进行检测和测量,以获得它们的客观信息,从而建立对图像的描述。
从图像到数据的过程。
数据—对目标特征测量的结果、基于测量的符号表示。
描述了图像中目标的特点和性质。
是以观察者为中心研究客观世界(主要研究可观察到的事物)图像理解:重点是在图像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图像中各目标的性质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并得出对图像内容含义的理解以及对原来客观场景的解释, 从而指导和规划行动。
在一定程度上是以客观世界为中心,借助知识、经验等来把握整个世界(包括没有直接观察到的事物)①图像解译根据人的经验和知识, 按照应用目的解释图像所具有的意义,识别目标,并定性、定量地提取目标的形态、构造、功能等有关信息,把它们汇总在底图上的过程。
②图像识别从图像中目标物的大小、形状、颜色等信息中判断目标物属性(是否为建筑物、道路、树林…)的过程。
③图像量测指测量和计算目标物的大小、长度、密度、相对高度等。
主要内容一、一般概念二、地物的几何形态三、色调与色彩四、阴影五、影像结构六、纹形图案七、地貌形态八、水系类型和水系分析二、地物的几何形态(一、大小)(二)形状主要内容一、一般概念二、地物的几何形态三、色调与色彩四、阴影—可识别目标物形态和地貌形态五、影像结构六、纹形图案七、地貌形态八、水系类型和水系分析三、色调与色彩地物波谱信息构成的影像特征①色调深浅的相对意义色调受地物颜色、含水量、风化程度、覆盖物、植被掩盖的程度、光照条件变化、成像技术等因素影响。
②在不同类型遥感图像上,色调深浅的物理涵义不同*黑白全色像片—可见光反射能量大小*热红外图像—地物温度差异*雷达图像—后向散射回波强弱③彩色图像—色彩从色别、明度、饱和度三要素分析描述以色别为主体冠以亮暗、浓淡等形容词天然彩色片—影像色彩与地物本色接近红外彩色片—影像色彩与地物本色不同主要内容一、一般概念二、地物的几何形态三、色调与色彩四、阴影五、影像结构六、纹形图案七、地貌形态八、水系类型和水系分析四、阴影—可识别目标物形态和地貌形态光阴影热阴影雷达阴影阴影可掩盖阴影区地物本身的色调特征主要内容一、一般概念二、地物的几何形态三、色调与色彩四、阴影—可识别目标物形态和地貌形态五、影像结构六、纹形图案七、地貌形态八、水系类型和水系分析岩层三角面纹理五、影像结构由细小地物群体的色调、形状重复组合而构成的群体影像特征纹理:地物影像轮廓内的色调变化频率,感觉地物的表面结构特点和光滑程度主要内容一、一般概念二、地物的几何形态三、色调与色彩四、阴影—可识别目标物形态和地貌形态五、影像结构六、纹形图案七、地貌形态八、水系类型和水系分析六、纹形图案由细小地物有规律地重复出现组合而成,是地物形状、大小、色调、阴影、小水系、植被、微地貌、环境因素等的综合显示。
遥感地质解译标准
![遥感地质解译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c583d15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89.png)
遥感地质解译标准
遥感地质解译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形状和大小:在遥感影像上,能看到的是地质体或地质现象的顶部或平面形状。
地物影像的大小取决于比例尺,可以根据比例尺来计算影像上的地物在实地的大小。
对于形状相似而难于判别的两种物体,可以根据大小标志加以区别。
2. 色彩:指彩色图像上色别和色阶,如同黑白影像上的色调。
用彩色摄影方法获得真彩色影像,地物颜色与天然彩色一致;用光学合成方法获得的是假彩色影像,根据需要可以突出某些地物,更便于识别特定目标。
3. 阴影:是指影像上目标物因阻挡阳光直射而出现的影子。
阴影的长度、形状和方向受到太阳高度角、地形起伏、阳光照射方向、目标所处的地理位置等多种因素影响。
阴影可使地物有立体感,有利于地貌的判读,根据阴影的形状、长度可判断地物的类型和量算其高度。
4. 纹理和图案:是地物形状和大小、色调、阴影等差异的组合,其包括水系格局、地貌、植被、土壤等在遥感影像上的综合表现。
5. 位置:地物存在的地点和所处的环境,各种地物都有特定的环境,因而它是判断地物属性的重要标志。
6. 解译标志:是指遥感图像中由光谱、辐射、空间和时间特征等决定的图像视觉效果、表现形式和计算机特点的差异。
解译标志是研究、比较和区分地物图像的条件,通过这些解译标志可以方便目视判读出各类地物的属性。
请注意,这些标准可能会根据具体的应用和研究目的而有所不同,并且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些标准也可能会有所更新和发展。
遥感地质解译标准
![遥感地质解译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be33a27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bd.png)
遥感地质解译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一、遥感地质解译的定义遥感地质解译是利用遥感技术获取的多波段、多角度、多时相的遥感影像,结合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等知识,对地质构造、岩性、矿产等地质信息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
通过对遥感影像的解译,可以获得地质信息,为地质勘查、矿产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等应用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1. 辅助地质勘查:传统的地质勘查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资源,而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大范围的地质信息,为地质勘查提供全面、及时的数据支持。
2. 精确定位矿产资源:遥感影像能够反映地表覆盖的特征,可以帮助矿产勘探人员准确定位矿床的位置、范围和赋存条件,提高勘探的成功率。
3. 监测地质灾害:遥感数据可以用于监测地质灾害的发生和演变过程,及时发现危险地质现象,为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提供依据。
1. 综合分析:遥感地质解译要综合利用不同波段的遥感影像,结合地质资料和地球物理资料进行分析,确保解译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差异化识别:地质构造、岩性和矿产等地质要素在遥感影像上的表现形式各异,解译过程中要根据其特征进行差异化识别,以避免混淆和误判。
3. 实地验证:遥感地质解译的结果需要进行实地验证,通过地质勘查和取样分析等方法对解译结果进行验证,提高解译结果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1. 制定组织:遥感地质解译标准的制定应由相关部门、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进行统一管理和协调,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 制定依据:遥感地质解译标准的制定应以国家地质勘查政策和规划为依据,结合遥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需求,确定解译目标和内容。
3. 制定内容:遥感地质解译标准应包括技术规范、数据要求、解译方法、质量控制和成果评定等内容,具体规定解译流程和标准操作步骤。
1. 指导实践:遥感地质解译标准可作为地质勘查工作者进行解译工作的指导手册,规范操作流程,提高解译效率和准确性。
2. 评价成果:遥感地质解译标准可作为解译成果评价的标准,评估解译质量和可靠性,保证解译成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地质遥感解译
![地质遥感解译](https://img.taocdn.com/s3/m/cef4a28f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1c.png)
地质遥感解译地质遥感解译是一种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地质信息的方法。
通过对地球表面的遥感数据进行解译分析,可以获取地质构造、岩性、矿产资源等重要信息,为地质勘探、环境监测、灾害预警等领域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地质构造解译地质构造解译是地质遥感解译的重要内容之一。
地质构造是指地球表面上的各种构造形态,如山脉、断层、褶皱等。
通过分析遥感影像中的地形、地貌特征,可以识别出地质构造的分布和特征。
例如,通过遥感影像中的山脉和断层线ament,可以推断出该区域存在地壳运动的活跃性,进而为地质灾害预警提供参考。
二、岩性解译岩性解译是地质遥感解译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岩性是指岩石的种类和组成。
通过分析遥感影像中的光谱特征和纹理信息,可以识别出不同岩性的分布情况。
例如,通过遥感影像中的颜色和纹理特征,可以区分出火山岩、花岗岩、石灰石等不同岩性的分布区域。
这对于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三、矿产资源解译矿产资源解译是地质遥感解译的重要应用之一。
矿产资源是指地球内部蕴藏的各种矿产物质,如金、银、铜等。
通过分析遥感影像中的光谱反射率和矿物成分,可以预测矿产资源的存在和分布。
例如,通过遥感影像中的特定光谱特征,可以识别出金矿、银矿等矿体的分布情况,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四、地质灾害解译地质灾害解译是地质遥感解译的重要应用之一。
地质灾害是指地球表面上由地质因素引起的灾害事件,如地震、泥石流等。
通过分析遥感影像中的地形、植被覆盖情况和地下水位等信息,可以预测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
例如,通过遥感影像中的地形坡度和地下水位的变化,可以识别出可能发生泥石流的区域,为地质灾害的预警和防范提供重要的依据。
地质遥感解译在地质勘探、环境监测、灾害预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分析遥感影像中的地质信息,可以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地球表面的地质情况,为资源勘探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数据的不断更新,地质遥感解译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人类认识和利用地球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遥感卫星影像地质解译标志建立
![遥感卫星影像地质解译标志建立](https://img.taocdn.com/s3/m/adbe2699960590c69ec376bd.png)
北京揽宇方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遥感卫星影像地质解译标志建立)遥感地质解译标志用来区分和识别不同物体或确定物体属性的特定影像特征称之为遥感地质解译标志。
即指遥感图像上的影像特征,那些能判别和解释地面某一目标物或现象的影象特征。
其中能识别地质体和地质现象,并能说明其性质和相互关系的影像特征,称为遥感地质解译标志。
1、遥感地质影像特征1)色调(彩)特征色调(彩)是地物光谱特性在图像中的直观表现,即以密度或亮度数值反映地物的光谱反射率特性。
因此,色调(彩)就是地物在遥感图像上的直接影像特征。
在全色黑白图像或多光谱单波段的黑白图像上,色调以灰度级别高低表示地物反射率的强弱;在彩色摄影图像中,地物的红、绿、蓝三原色或黄、品、青补色三原色及其不同组合呈现的五颜六色,是地物颜色的直观表现。
如果是多光谱彩色合成图像,图像中的红、绿、蓝三原色或黄、品、青三间色及其不同比例组合形成的假彩色,只是代表了不同地物反射特征的差别,从而达到利用其特征区分不同地物的目的。
2)形状特征目标物在不同比例尺的遥感图像中以形状大小构成不同的形态标志特征,是界定和识别目标物的重要解译标志。
各类目标物在图像中的形态特征是以点、线、面等组所组成的形状加以区别的。
(1)点影像特征点的几何含义是没有量的概念,但在遥感图像中肉眼可识别的点,往往是由数个或数十个像元点组成的色调(彩)组合,它们代表了地面一定面积内各种目标的综合反射率。
因此,影像中的点又有量的概念。
影像中的点则是色调或色彩的直观表现,这些差异不同的点的色调(彩)代表着不同点状物体反射特性的差异。
在自然界中,相同或相近波谱特性的目标物往往具有一定规律的排列形式,它们在遥感图像中也就以不同排列形式的点状影像特征组合揭示目标物的属性。
(2)线影像特征线影像是相同性质点影像连续的线状排列。
线影像可以是人文活动或地形地貌、河流水系等自然形态的线状痕迹的表现,也可以是线状地质体或地质现象的线形影像特征。
遥感地质解译方法及应用
![遥感地质解译方法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bda2fc1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a7.png)
遥感解译方法及应用
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遥感中心
一、遥感的概念
近年来,一方面,由于空间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等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为遥感技术奠定了必要的技术基础,另一方面,由于人类生产活动不断地向深度和广度进军,遥感技术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因而使得遥感技术获得了飞跃的发展,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十分重视的一项科学技术。 随着我国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特别是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
四、遥感解译方法、标志及其综合应用
为了准确进行遥感地质解译,解译者首先应具备一定的地质、遥感知识;其次应对解译区的地质基础、构造格架、灾害地质、地形地貌和水文情况等要有粗略的了解。常用的解译分析方法有: (一)直判法 根据不同性质地质体在遥感图像上显示出的影像特征、规律所建立的遥感地质解译标志或影像单元,并在遥感图像上直接解译提取出构造、岩石等地质现象信息,实现地质体解译圈定与属性划分。
不言而喻,能通过地质、物探、化探多方信息去认识地质体,则是更为全面、可靠的。因此在遥感解译中,应充分收集利用已有地质、物探、化探等资料进行综合解译分析,有助于提高成果质量。地、物、化、遥多元信息的综合研究,在区域上常采用计算机多元信息迭加处理的方式来实现。通过空中、地面、地下三维空间信息的综合研究,将对地质体的空间展布和时间演化取得更好效果。 2.总体观察分析,也就是初步解译,了解区域的格架,对地层、岩石、构造、矿产、地貌等因素的内在联系看成一个整体,分析其标志的意义,由整体到局部进行逻辑性推理判断,区分异同。主要完成基础数据资料的收集、卫星影像图制作、遥感地质初步解译和野外地质踏勘四项工作,为专题遥感地质调查、区域遥感地质调查设计编写提供充分的遥感地质依据,对正确、合理部署野外调查工作起重要作用。
遥感卫星影像解译方法、原则和程序
![遥感卫星影像解译方法、原则和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a37c607577232f60ddcca13f.png)
北京揽宇方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遥感卫星影像解译方法、原则和程序遥感解译:即为从遥感图像中识别和提取某种影像,赋予特定的属性和内涵以及测量特征参数的专业化过程。
遥感地质解译:机助地质解译有两种方式,一是以数字遥感影像为信息源,以ERDAS、MAPGIS、PCI和PHOTOSHOP等软件为解译平台,根据地质体遥感解译标志,解译圈定岩性、构造、接触关系、地质灾害和土地荒漠化等地质现象;二是以遥感影像为背景,叠合专题地质图层,结合典型地质体影像特征,进行对比修正解译。
以遥感资料为信息源,以地质体、地质构造和地质现象对电磁波谱响应的特征影像为依据,通过图像解译提取地质信息,测量地质参数,填绘地质图件和研究地质问题的过程(行为)。
遥感数据的收集,它包括遥感数据、地理数据和地质资料的收集,是遥感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
以前通常是目视解译为主,现在一般是在计算机上以人机对话方式进行识别和解译工作,其基本方法有五点:1.解译是认识实践的反复过程,首先要熟悉、吃透本工作区域的有关资料(即地质、地貌、水文、气象、植被、土壤、物探、化探资料及前人各类工作成果);分析研究前人对区域地质遥感解译成果的合理、可靠程度,弄清遥感资料能解决的地质问题和已解决及有待解决的地质问题。
地质体的性质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两大类,遥感主要是反映地质体的光谱特征信息,对全面认识地质体而言,有其局限之处。
遥感影像记录的是地质体光谱反射(SAR为后向散射)和辐射特征,地质体性质和表面特征不同所反映出的光谱特征差异可通过色、形、纹、貌四种影像特征要素加以表征。
不言而喻,能通过地质、物探、化探多方信息去认识地质体,则是更为全面、可靠的。
因此在遥感解译中,应充分收集利用已有地质、物探、化探等资料进行综合解译分析,有助于提高成果质量。
地、物、化、遥多元信息的综合研究,在区域上常采用计算机多元信息迭加处理的方式来实现。
通过空中、地面、地下三维空间信息的综合研究,将对地质体的空间展布和时间演化取得更好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遥感解译习题1.遥感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遥感地质学指主要研究地球上各种地质体和各种地质现象,根据和利用地质体的电磁波谱特征,借助先进的遥感科学技术。
从各种载着地物电磁辐射特征的遥感资料中提取地质信息,以达到宏观、准确、快速的研究地质体和地质现象的目的,在地质与成矿理论指导下,研究如何应用遥感技术进行地质与矿产资源调查研究的学科。
是遥感技术与地球科学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
研究对象和目的:对象:地球表面和表层地质体(岩石、构造);目的:有效识别地质体的物性与运动状态,服务区域地质调查、地质构造研究、矿产资源勘查、环境与灾害地质监测等工作其主要研究内容是:1、各类地质体的电磁辐射(反射、吸收、发射)特征及其测试、分析与应用;2、遥感图像的地质解译与编图;3、遥感数字资料的地学信息提取原理与方法;4、遥感技术在地质各个领域的具体应用和实效评价2.遥感图像地学信息解译主要内容有哪些?答:地学解译是从遥感图像上获取目标地物信息的过程具体是指解读人员通过应用各种解译技术和方法在遥感图像上识别出地质体、地质现象的物性和运动特点测算出某种数量指标的过程。
其原则应采用由已知到未知、从区域到局部、先易后难、由宏观到微观、从总体到个别、从定性到定量、循序渐进的方法。
其解译的主要内容如下:遥感地质岩性解译通过已知相关资料中的波谱与空间信息特征判断地表的岩石产出特点和物性。
主要包括三大岩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解译标志有以下:色调、亮度、形态。
主要的解译方法:1.利用增强变换处理提取岩性信息采用增强处理方法提取色调信息,可以扩大不同岩性的灰度差别,突出目标信息和改善图像效果,提高解译标志的判别能力。
常用的遥感图像增强方法有反差扩展、去相关拉伸、彩色融合、运算增强、变换增强等2.利用纹理信息提取岩性信息每个岩性单元的灰度值具有各自不同的空间变化特征是运用纹理进行岩性分类的基础。
常用的纹理信息提取方法有灰度共生矩阵法、小波变换和傅立叶变换等。
通常将纹理图像作为新的波段参与岩性分类,许多学者的研究表明纹理信息参与分类对岩性识别和分类精度的提高具有显著作用3.利用多源数据融合提取岩性信息多源数据融合是遥感信息提取的一种重要方法,包括不同类型、精度及时相遥感数据之间的融合,以及遥感数据与非遥感数据(如DEM数据、坡度图像、地球化学数据、地球物探数据等)的融合,融合后的数据包含了多种数据的信息,有利于显示不同岩性的差异。
岩性解译内容:1.了解不同岩性的波谱特性及其影像特征,建立岩性解译标志,识别岩性单位;2.解译岩石的物性与类型、产出特点和状态;3.圈定不同岩性的界线,进行岩性填图;4.分析各种岩性展布状况、变化及相互关系。
遥感图像地貌解译地貌解译主要从地貌学原理出发,分析图形、色调和阴影等直接判读标志,再根据地质、水文、土壤、植被等地理要素的相关信息,综合分析判读从区域地貌入手,了解区域地貌形成条件与成因,以及区域主要地貌形成特征。
通过地貌形态的分析,全面系统地了解地形演化动态;注意各种解译对象的相互关系;从正常地貌中识别异常地貌;要对各种标志进行综合分析;利用航片和卫星像片进行对比解译分析,编制各种地貌图件。
地貌是内外地质营力作用的综合产物。
按成因类型划分为流水地貌(洪积扇、河漫滩、河流阶地、谷坡等)、岩溶地貌、火山地貌、风蚀地貌(风蚀洼地、风蚀谷、风蚀残丘)、海岸及湖泊地貌、冰川及冻土地貌等。
各种地貌类型的基本标志是图形特征、水系特征、色调和阴影。
地貌类型的解译信息主要包括;基本形态,组合形式,展布规律和空间关系。
地貌解译内容:1.了解不同的地貌类型在遥感影像上的形态图形特征,建立地貌解译标志;2.研究各种地貌类型及其组合形态、展布规律、空间关系、发展动态;3.研究各种不同的地貌形态与环境和地质岩性、构造的关系。
遥感地质构造解译依据遥感影像,识别、标绘和分析各种构造成分的存在标志、形态特征、分布规律、组合和交切关系及其地质成因。
主要包括:岩层产状、线性构造、环形构造、隐伏构造、断裂构造、褶皱构造和活动构造等。
地质构造解译标志主要指:色调、点线面形状特征、影纹形状结构等。
在遥感图像上识别、勾绘和研究各种地质构造形迹的形态、产状、分布规律、组合关系及其成因联系等。
遥感图像上的构造形迹(除微小的构造形变外)的影像特征是通过地层单位的有规律分布,不同色调或几何形态的地形地物所组成的线(或带)、环(或环带)而显示的。
利用不同比例尺的图像可以解译出级别大小不同的构造形迹,各种比例尺图像的综合和对比分析,不仅扩大了观察地表构造的视域和深度,能够发现隐伏构造和确定新的构造活动,有利于对构造格架的全貌了解,而且能较准确地圈定构造界限。
此外,利用多时相的遥感图像,还能认识板块的运动情况。
构造解译主要内容:1.解译各种构造形迹的形态特征和尺度;2.判别各种构造形迹的性质和类型、量测构造要素的产状;3.编制各种构造解译图;4.分析各种构造形迹的空间展布及组合规律,总结区域构造特征。
遥感影像蚀变信息提取遥感蚀变信息是蚀变岩(带)在遥感影像反映出来的一种综合光谱信息。
在热液作用的影响下,使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和构造发生变化的岩石,由于它们经常见于热液矿床的周围,故称为蚀变围岩。
由于蚀变围岩与正常围岩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岩石组构和颜色上有所不同,所以在多波段遥感图像上表现为不同的颜色、色调和纹理差异。
蚀变类型主要包括:铁染蚀变,羟基蚀变,硅化蚀变和泥化蚀变等。
蚀变信息解译的主要内容:1.选择与蚀变特征波谱段相对应的最佳波段组合图像,通过图像增强处理,提取矿化蚀变异常信息,确定蚀变的类型、强度、范围和规模大小等;2.分析和总结不同种类的蚀变信息的基本特征和差异以及相互关系。
3.结合蚀变信息的分布情况和地质构造等信息,确定研究区域的矿化特征和矿床的可能分布情况,为地质找矿提供帮助。
3.影响遥感地学解译结果的因素有哪些?1.是否正确建立对应的解译标志作出遥感图像解译技术路线规划前,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建立起对应区域的解译标志。
通过解译标志的建立将使遥感为地理信息系统提供更可靠的多视场、多方位、多层次的信息。
没有相对较为统一的解译标志,没有经验的判图员甚至无从下手,而有些有经验的判图员则是各有各的观点,造成相同或相近的影像图解译结果的差异较大。
解译标志的建立环节有:研究人员进行室内预判,选取典型样地调查,建立起对应的解译标志,最后是对解译标志进行核查与修改,核查与修改工作需要重复进行直到建立起合理的解译标志为止。
解译标志一般都不能照搬别人的,一套解译标志一般只适合对应的区域对应时期特定的影像图。
照搬别人的解译标志来解译,有时候解译结果可能相去甚远。
2.是否了解目标地区地质构造特点。
研究区域地质构造情况的复杂程度,使得地学信息解译的容量增大,各种地质构造特点综合在一起增加了解译的难度。
3.研究区域既有资料情况。
主要包括地质地理资料以及遥感影像资料。
资料内容越丰富,精度越高,可参考的信息越多,越有利于解译工作的开展,遥感影像的种类,比例尺和质量情况也直接影响解译的效果。
4.解译的手段和方法。
根据目标区域的特点,选取合适的影像和波段,采用多种图像处理的算法,综合起来才能有好的处理效果。
5.解译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经验。
因为目前不能做到完全计算机解译所以人工解译仍然是必须的,人工解译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判读工作人员责任心和经验。
必须同时掌握遥感和地质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先进的判读技术和积累相关的工作经验。
4.写出遥感影像地学解译的工作流程提取某地区的遥感影像的蚀变信息矿化蚀变信息是重要的找矿标志,最常见的蚀变有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云英岩化、矽卡岩化、白云岩化及碳酸盐化等。
由于蚀变岩和非蚀变岩在矿物成分和结构上的差异,形成了遥感影像上的光谱差异,用遥感技术提取蚀变信息是遥感找矿的方法之一。
工作流程如下:1.准备工作确定研究区域和研究内容,划定研究工作的地理范围,掌握研究区域的自然条件,熟悉研究区域的交通条件以及查阅资料了解该研究区域前人的工作程度。
2.研究思路和资料收集根据研究区域和研究内容,收集工作区开展遥感地学解译所需的各种资料。
1.收集工作区域现有的航空航天遥感图像及数据。
遥感影像是矿化异常蚀变信息提取的主要数据,如TM、ETM、SPOT影像。
2.收集工作区域已有的各类地质调查和专题研究的图件和文字资料以及物探、化探、钻探数据。
如地质图、各种矿产图以及已有矿点信息等。
有关专题图件和资料是遥感影像解译是的重要参考资料和辅助资料。
3.收集一定比例尺的地形图以及地貌、水文、交通等资料。
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具有不同的参考价值。
大比例尺地形图内容丰富,几何精度高,不仅可作编制专题地图的地理基础底图,同时可提供遥感目视解译的各种有关数据,是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制图的重要图件。
3.遥感影像数据处理最开始获得的遥感影像数据的存在误差和标准不一,后续处理之前首先应对收集的影像数据进行预处理即原始数据的格式转换和遥感数据预处理。
根据应用软件的不同进行数据格式转换,数据预处理包括辐射纠正和大气影响纠正,可去除多种干扰和误差,突出蚀变信息需要的信息。
根据各波段的特征进行多波段影像合成。
不同类型的遥感影像波段数量不同,其波段特性不同, 波段组合选取遵循三个原则:第一所选波段信息量要大;第二所选波段间相关性尽可能小;第三目标地物在所选波段组合能被很好的区分。
常用的识别热液蚀变常用的波段比值有: TM3/ 1 ,用于识别褐铁矿; TM5/ 4 ,用于区分有植被和无植被覆盖的土壤和岩石,区分云母及黄钾铁矾,明矾石及石膏、方解石及粘土这三类矿物,识别褐铁矿化;TM5/ 7 ,识别含羟基矿物,水合硫酸盐和碳酸盐;TM7/ 4 ,区分云母、石膏与明矾石; TM3/ 4 ,识别植被和区分褐铁矿化岩石。
为了更好的与已有的地质图进行套合分析,需对地质图和遥感影像进行几何校正处理。
4.遥感影像解译流程将遥感影像数据处理完成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遥感解译,进行蚀变信息提取。
根据上面提到的波段组合和要解译地区的矿产比对,选择合适的波段组合选取最佳的波段组合,合成一幅信息容量大,能反应不同地质现象及特征信息的假彩色合成图像,并建立影像直接和间接解译标志。
取方法有:波段比值法、主成分分析法以及结合这两种方法的综合提取法。
综合提取法:蚀变信息相对于遥感图像丰富的信息而言是一种弱信息,且常被背景信息所掩盖,通常在蚀变信息的提取过程中,单纯用一种或几种方法很难取得满意的效果。
综合提取法就是各种蚀变信息提取方法的综合应用,一般是在TM 原始波段、比值波段、和主成份分析后的主分量中进行的二次波段比值或二次主成份分析。
这种方法有机地综合了原始波段、比值波段和主分量波段的信息,可以定向的提取感兴趣信息,同时压抑或去除掉干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