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前游戏论作业答案
学前游戏论的试题及答案
![学前游戏论的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ad34ba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c1.png)
学前游戏论的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学前游戏论认为,游戏是儿童的()。
A. 工作B. 学习C. 娱乐D. 社交答案:A2. 游戏对于儿童来说,具有以下哪种功能?A. 娱乐放松B. 认知发展C. 社交互动D. 以上都是答案:D3. 学前游戏论中,游戏的分类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角色游戏B. 建构游戏C. 竞技游戏D. 学习游戏答案:D4. 儿童在游戏中通过模仿成人的行为,可以促进其()的发展。
A. 语言B. 社会性C. 想象力D. 创造力答案:B5. 学前游戏论认为,游戏对儿童的()发展有积极影响。
A. 身体B. 心理C. 情感D. 认知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学前游戏论认为,游戏是儿童的_________。
答案:工作2. 儿童在游戏中通过_________来探索世界。
答案:模仿3. 游戏可以帮助儿童发展_________能力。
答案:社交互动4. 学前游戏论认为,游戏是儿童_________的重要途径。
答案:学习5. 游戏可以促进儿童_________的发展。
答案:认知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学前游戏论中游戏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
答案:游戏可以促进儿童认知发展,通过游戏,儿童可以探索环境,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记忆和注意力,提高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2. 描述学前游戏论中游戏对儿童情感发展的影响。
答案:游戏可以帮助儿童表达和理解情感,通过游戏中的角色扮演和互动,儿童可以学习控制情绪,发展同理心,增强自我意识。
3. 阐述学前游戏论中游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贡献。
答案:游戏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游戏,儿童可以学习合作、竞争、分享和遵守规则,这些都是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技能。
4. 举例说明学前游戏论中游戏对儿童身体发展的作用。
答案:游戏中的跑跳、攀爬等活动可以增强儿童的肌肉力量和协调性,促进身体发育。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论述学前游戏论中游戏对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学前游戏论试题及答案
![学前游戏论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2c1089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37.png)
学前游戏论试题及答案### 学前游戏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游戏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 A. 仅是娱乐- B. 促进身体发展- C. 促进认知、情感、社会技能的发展- D. 以上都是2. 以下哪项不是学前儿童游戏的特点?- A. 自主性- B. 目的性- C. 规则性- D. 强制性3. 学前儿童游戏的类型包括哪些?- A. 角色游戏、建构游戏、体育游戏- B. 角色游戏、数字游戏、体育游戏- C. 建构游戏、数字游戏、智力游戏- D. 角色游戏、建构游戏、智力游戏答案:1. D2. D3. A二、填空题1. 游戏是学前儿童的______,是他们认识世界、发展自我的重要方式。
2. 学前儿童在游戏中通过______来达到学习的目的。
3. 游戏理论认为,游戏是儿童的______,是他们自然发展的一部分。
答案:1. 基本活动2. 模仿和想象3. 内在需要三、简答题1. 简述游戏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答案:游戏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促进社交技能:通过与同伴的互动,儿童学习如何交流、合作和解决冲突。
- 培养角色意识:在角色游戏中,儿童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来理解社会角色和期望。
- 增强同理心:在游戏中,儿童需要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求,从而培养同理心。
- 学习社会规则:游戏通常有规则,儿童在游戏中学习遵守规则,理解社会秩序。
四、论述题1. 论述学前儿童游戏与学习的关系。
答案:学前儿童游戏与学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游戏是儿童的自然学习方式,他们通过游戏探索环境、尝试新事物、解决问题。
其次,游戏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儿童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尝试和犯错,从而促进认知发展。
此外,游戏还能够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这是学习的重要驱动力。
在游戏中,儿童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有助于他们的情感发展。
最后,游戏还能够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通过与同伴的互动,他们学习如何与人交往、合作和共处。
学前游戏论试题及答案
![学前游戏论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c90d82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71.png)
学前游戏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游戏对于学前儿童发展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多选)A. 社交技能B. 语言能力C. 精细动作D. 认知发展E. 情绪管理答案:A, B, C, D, E二、判断题1. 学前儿童通过游戏可以学习到团队合作和分享的精神。
(正确)2. 游戏只是娱乐,对儿童的教育意义不大。
(错误)三、简答题1. 请简述角色扮演游戏对学前儿童自我认知的影响。
答:角色扮演游戏能够让儿童暂时置身于不同的角色之中,通过模仿和想象,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角色的社会职能和情感状态。
这种游戏有助于儿童发展同理心,增强对他人情感的认知和理解,同时也能够促进自我认知的深化,帮助他们形成更为复杂的社会认知结构。
2. 描述游戏在培养学前儿童创造力方面的作用。
答:游戏为儿童提供了一个自由探索和尝试的环境,他们可以通过游戏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受现实世界的限制。
在游戏过程中,儿童可以创造出新的游戏规则,设计自己的游戏情境,或者用想象力创造出各种游戏道具。
这些活动都能够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帮助他们学会思考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案,培养创新思维。
四、论述题1. 论述游戏在学前儿童道德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实现机制。
答:游戏在学前儿童的道德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游戏,儿童学习遵守规则、等待轮流、分享玩具以及处理冲突等社会行为规范。
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儿童不仅能够体验到不同角色的责任感,还能够通过模拟情境学习公平、正义等道德观念。
此外,合作游戏要求儿童相互协作,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利他主义和团队精神。
游戏的非正式和自愿性质使得儿童在遵守规则和学习道德规范时感到更加自然和愉快,从而更容易内化这些社会行为规范。
2. 分析游戏在促进学前儿童语言能力发展方面的作用。
答:游戏是学前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媒介。
在游戏活动中,儿童通过与同伴的互动,自然而然地练习语言交流和表达。
角色扮演游戏和故事讲述游戏等需要儿童使用丰富的词汇和句子结构来描述情境、表达想法和感受,从而促进了他们词汇量和语法知识的增长。
学前游戏论本科试题及答案
![学前游戏论本科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37e865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2a.png)
学前游戏论本科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学前游戏论认为游戏是儿童的________。
A. 工作B. 学习方式C. 社交手段D. 全部都是2. 游戏对于儿童的________发展至关重要。
A. 身体B. 心理C. 社会性D. 所有选项3. 以下哪项不是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A. 促进认知发展B. 增强身体素质C. 替代正规学习D. 培养社交技能4. 学前儿童通过游戏可以学习到哪些技能?A. 解决问题B. 团队合作C. 语言沟通D. 所有选项5. 游戏论认为,游戏是儿童________的一种形式。
A. 表达自我B. 探索环境C. 应对挑战D. 所有选项6. 在游戏中,儿童可以自由地________。
A. 探索B. 创造C. 表达情感D. 所有选项7. 游戏论强调游戏对儿童的________价值。
A. 教育B. 娱乐C. 发展D. 所有选项8. 学前游戏论认为,游戏应该________进行。
A. 在成人指导下B. 完全由儿童自主C. 按照固定规则D. 结合教育目标9. 游戏环境的设计应该________儿童的兴趣和发展需求。
A. 忽视B. 考虑C. 限制D. 替代10. 以下哪项是游戏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主要作用?A. 提高学习成绩B. 促进身心健康C. 增强纪律性D. 培养竞争意识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游戏在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游戏在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游戏,儿童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新词汇,练习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角色扮演游戏和社交游戏有助于儿童理解语言在不同社交情境中的使用,同时促进语言创造性和适应性的发展。
2. 描述游戏如何帮助学前儿童发展社交技能。
答案:游戏中的互动为学前儿童提供了社交技能的学习机会。
儿童在游戏中学习轮流、分享、协商和合作,这些都是社交互动的基本要素。
通过游戏,儿童还能学习如何理解和表达情感,以及如何与他人建立和维持关系。
学前游戏论试题及答案
![学前游戏论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243da4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62.png)
学前游戏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游戏对于学前儿童的发展有何作用?A. 促进身体健康B. 增强社交能力C. 激发创造力D. 以上都是2. 以下哪种游戏适合培养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A. 拼图游戏B. 角色扮演游戏C. 音乐游戏D. 运动游戏3. 学前儿童在游戏中学习的主要方式是什么?A. 观察模仿B. 听讲理解C. 实践操作D. 记忆背诵4. 游戏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应当是什么?A. 指导者B. 旁观者C. 参与者D. 以上都是5. 在学前游戏活动中,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A. 避免身体伤害B. 预防心理创伤C. 保护环境卫生D. 以上都是二、判断题1. 游戏是儿童最主要的学习方式。
()2. 所有的游戏都对儿童的成长有积极作用。
()3. 教师在游戏活动中应当完全放手,让儿童自由玩耍。
()4. 游戏活动中的材料和设施必须定期检查,确保安全。
()5. 通过游戏,儿童可以学习到遵守规则和合作的重要性。
()三、简答题1. 请简述游戏在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中的作用。
2. 举例说明如何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儿童的自我管理能力。
3. 描述一种适合学前儿童的团队合作游戏,并解释其教育意义。
四、论述题1. 论述游戏在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实施策略。
2. 分析当前学前游戏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五、案例分析题1. 根据所提供的学前游戏活动案例,分析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及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2. 假设你是一名幼儿园教师,设计一个以环保为主题的游戏活动方案,并说明其教育目标和实施步骤。
六、综合题1. 设计一个综合性的游戏活动,旨在提升学前儿童的创造力、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并详细说明游戏规则、所需材料和预期效果。
2. 假设你是一所幼儿园的园长,如何规划和组织全园的游戏体验日活动?请考虑活动目标、内容安排、资源配置和安全措施等方面。
东北师范大学学前儿童游戏论15春在线作业1满分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学前儿童游戏论15春在线作业1满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9479fbf12d2af90342e665.png)
东北师范大学《学前儿童游戏论》15春在线作业1满分答案一、单选题1.当游戏者单独进行游戏时主要是:A.外部真实B.内部控制C.间接动机D.外部控制正确答案:B2.在19世纪生理学和教育学的基础上,尝试建立儿童游戏的理论的教育家是:A.福禄培尔B.皮亚杰C.乌申斯基D.欧文C3.积木、积塑、橡皮泥等玩具是:A.形象玩具B.智力玩具C.结构造型玩具D.音乐玩具正确答案:C4.儿童在游戏中反映的现实生活中事物或现象的范围规定是指:A.游戏的内容B.游戏的过程C.游戏的目的D.游戏的评价A5.儿童以他人为参照系,根据表象来模仿别人的行为是:A.角色行为B.以物代物C.角色意识D.角色认知正确答案:A6.角色游戏的主题应:A.由儿童与教师协商提出B.由教师自己确定C.按照教材的统一要求D.由幼儿园统一制定A7.学前儿童通过模仿和想象来扮演角色的游戏是:A.角色游戏B.表演游戏C.结构游戏D.规则游戏正确答案:A8.儿童相互模仿操作相同或相近的玩具,这种游戏形式是:A.独自游戏B.平行游戏C.联合游戏D.合作游戏B9.角色游戏中对游戏动作和情景的假想是:A.以物代物B.情景转变C.以人代人D.内部规则正确答案:B10.科学的游戏本质观认为游戏是儿童的:A.本能活动B.社会性活动C.生理性活动D.主体性活动D二、多选题1.制定游戏的组织实施计划时应注意的问题有:A.建立合理的游戏常规,培养儿童良好的游戏习惯B.确定游戏的目标并使之具体化C.依据游戏目标有计划地投放材料D.将游戏与其他教育活动及生活活动相联系E.对游戏计划的实施情况做出反馈正确答案:BCDE2.按照游戏的关键特性可以将游戏分为:A.本体性游戏B.创造性游戏C.有规则游戏D.音乐游戏E.娱乐游戏正确答案:BC3.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的局限性表现在A.忽视游戏的社会性B.忽视游戏的主体性C.忽视游戏对个体的生物学意义D.忽视游戏的生理性特点E.强调游戏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正确答案:AB4.游戏的内部心理特征包括:A.游戏的动机B.游戏的动作C.想象性独白D.游戏性体验E.游戏的情景正确答案:AD5.游戏场地对儿童发展的教育价值表现在:A.游戏场地应越大越好B.应促进儿童的发展C.应发展儿童的自信心D.应保证儿童的安全。
学前游戏论套题答案.doc
![学前游戏论套题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0ea019f32b160b4e777fcfbb.png)
1.第1题游戏的内部主观心理因素包括:动机和—。
您的答案:答案:体验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2.第2题有规则游戏有:智力游戏、体育游戏、—等。
您的答案:答案:音乐游戏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3.第4题以游戏者身份参与的游戏有平行游戏和----------- 。
您的答案:答案:共同游戏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4.第5题教师对儿童游戏过程的介入和指导,就是对游戏活动本身的—。
您的答案:答案:现场指导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5.第6题3岁前幼儿常玩的游戏是 ----------------- o您的答案:答案:活动性游戏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6.第13题现代学前教育的两种重要手段是—。
您的答案:答案:游戏与教学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7.第14题教育史上系统研究游戏的价值并为儿童尝试创立游戏实践体系的第一个教育家是。
您的答案:答案:福禄贝尔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8.第15题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提出儿童游戏需要的性质是—您的答案:大案:生物性的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9.第16题幼儿园教育实施的游戏一般主要分为创造性游戏和—两大类。
您的答案:答案:有■规则游戏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10.第17题为幼儿园设计了“恩物”和作业体系的是—您的答案:答案:福禄贝尔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11.第18题英国心理学家—将游戏看做是剩余精力的无目的的消耗。
您的答案:答案:斯宾塞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12.第19题游戏的外部可观察的行为因素是、动作、活动对象和言语。
您的答案:答案:表情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13.第20题幼儿阶段最常见的典型游戏形式是—o您的答案:答案:象征性游戏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14.第21题学前游戏教育实施的组织形式主要包括自选游戏的组织和—的组织。
您的答案:答案:教学游戏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15.第22题在福禄贝尔之后,意大利教育家—创建了幼儿园教育的一系列教学法,主要是训练儿童的感知觉。
东师2015年秋季《学前儿童游戏论》期末考核 参考答案
![东师2015年秋季《学前儿童游戏论》期末考核 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76a3c2195f312b3169a57a.png)
期末作业考核
《学前儿童游戏论》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娃娃游戏
答案:娃娃游戏是一种典型的游戏疗法,它有各种不同的做法,一般是给学前儿童一大堆娃娃,它们穿着各种服饰以标志身份,例如家庭中的父亲、母亲、兄弟、姐妹等,这些娃娃和一些游戏材料组成了某种生活情景,然后让儿童在玩娃娃时,讲一个关于这些娃娃的故事。
2.本体性游戏
答案:本体性游戏也称目的性游戏,是指儿童进行自主、自发表现的游戏,游戏目的在于游戏本身,强调游戏本身的内在价值和游戏的自发性。
3.游戏特征“三内说”
答案:纽曼认为用控制、真实性和动机这三种指标可以确定一种活动是否是游戏,他认为游戏的特征是内部控制、内部真实和内部动机。
4.情景转变
答案:情景转变是指儿童的行为脱离原有的真实生活情景即动作脱离真实背景,它是儿童象征性游戏发生的标志。
5.结构造型玩具
答案:结构造型玩具主要指积木、积塑、橡皮泥、粘土、沙、雪等各种结构造型材料,既有人为制造的,也有天然的,结构造型玩具主要运用在结构游戏中。
二、辨析题(每题5分,共10分)
1.结构游戏是学前儿童典型的游戏形式。
学前游戏论试题及答案
![学前游戏论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6ce447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44.png)
学前游戏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学前游戏论认为游戏是儿童的()。
A. 工作B. 学习方式C. 娱乐活动D. 社交手段答案:B2. 游戏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A. 身体B. 认知C. 情感D. 所有选项答案:D3. 学前游戏论中,游戏的()是游戏的核心要素。
A. 规则B. 角色扮演C. 互动D. 创造性答案:A4. 学前游戏论认为,游戏是儿童()的一种方式。
A. 探索世界B. 表达自我C. 应对压力D. 所有选项答案:D5. 学前游戏论强调游戏对儿童()的影响。
A. 社会性B. 情感C. 认知D. 所有选项答案:D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游戏是儿童自发的、自主的活动。
()答案:√2. 游戏论认为游戏是儿童学习的唯一途径。
()答案:×3. 游戏可以促进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答案:√4. 游戏论认为游戏是儿童逃避现实的手段。
()答案:×5. 游戏论认为游戏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答案:√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学前游戏论的基本观点。
答案:学前游戏论认为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是他们学习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游戏不仅能够促进儿童的身体发展,也是他们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式。
游戏论强调游戏的自发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认为游戏是儿童探索世界、表达自我和应对压力的一种方式。
2. 描述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游戏在儿童发展中扮演着多重角色。
首先,游戏是儿童身体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游戏,儿童可以锻炼身体,提高运动技能。
其次,游戏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通过游戏,儿童可以学习新知识,发展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游戏也是儿童情感发展的重要方式,通过游戏,儿童可以表达情感,学习情绪调节。
最后,游戏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通过游戏,儿童可以学习社会规则,发展社交技能。
学前儿童游戏论答案
![学前儿童游戏论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04fc0cc281e53a5802ff62.png)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5年下半年考试大作业考试科目:《学前儿童游戏论》一、问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对幼儿园游戏还存在哪些误区?答:误区一:游戏就是指自由游戏,其作用就是让幼儿自己随便玩玩的。
误区二:游戏是休息、闲暇,游戏中幼儿不能学到知识。
这是对游戏的功能认识不足。
误区三: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2、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应该避免那几种错觉?答:应避免以下三种错觉:1.给任何活动都冠以游戏的名称。
2.追求游戏活动的热闹场面。
3.以单一的游戏形式贯穿一日活动。
3、教师在儿童游戏中主要有哪些作用?答:第一,为游戏的顺利开展作好准备工作,创设包括游戏经验、游戏时间、游戏环境等几方面的条件。
第二,观察游戏,了解游戏的发展情况。
第三,视游戏需要参与游戏,促进游戏的发展,参与介入的方式有平行式介入、交叉式介入、垂直式介入。
第四,根据游戏开展情况,引导幼儿分享、提升幼儿游戏经验,并为下次游戏做好准备。
4、教师介入儿童游戏的方式有哪些?答:平行式介入法:是指教师在幼儿附近!和幼儿玩相同或不同材料的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教师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这种指导是隐性的。
当幼儿对教师新提供的材料不感兴趣或者不会玩,不喜欢玩,只会一种玩法时,教师可用这种方式介入进行指导。
2、交叉式介入法:是指当幼儿有教师参与的需要或教师认为有指导的必要时,由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幼儿的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
当幼儿处于主动地位时,教师可扮演配角。
3、垂直介入法:是指幼儿游戏出现严重违反规则或攻击性等危险为时,教师直接介入游戏,对幼儿的为进行直接干预,这时教师的指导显性的。
如在游戏当中,幼儿因争抢具而发生打骂,或者是玩一些如“死”“上吊”“暴力”等内容的游戏时,教应直接干预,加以引导,但这种方式易破坏游戏气氛,甚至使游戏中止,一般情况下不宜多用。
学前游戏论答案(A )
![学前游戏论答案(A )](https://img.taocdn.com/s3/m/86af9a06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50.png)
(3)活动的难度与儿童的能力相匹配
(4)儿童不寻求或不担忧游戏以外的奖惩
2.
(1)游戏可以促进儿童身体生长发育
(2)游戏活动发展了儿童的基本动作和基本技能
(3) 在户外进行游戏增强儿童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有益于儿童身体健康
(4)游戏给儿童带来愉快和满足,以及轻松愉悦的心情,又保证了儿童的健康
(一)建议;教师通过言语试探地或协商地要求或暗示儿童去做什么和如何做,重在对学前儿童游戏行为的指导。
(二)评论;教师通过言语,自己或与儿童共同评论游戏中的儿童及行为,表扬和肯定正确的,也可以指出不足或提出建议。
(三)描述;教师用言语来描述儿童的行为,是儿童对自己的行为以及行为的意义有更明确的意识,同时,教师的言语也为儿童描述自己的行为提供了范例。
一、单选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A
D
A
A
B
B
A
B
D
C
B
A
B
B
B
A
D
D
二、单选题:(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题号12345
答案
AC
BC
ABC
ABD
AD
三、简答题(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
1.
(1)儿童自由选择的权利与可能
(四)教师可直接参加游戏,扮演角色,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小班儿童对成人的依赖比较强,教师可以担任主要角色或一般角色,也可以不固定在一个角色上,这些都可以根据需要灵活掌握。
学前游戏论试题及答案
![学前游戏论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fa5e47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39.png)
学前游戏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学前游戏的主要功能是什么?A. 娱乐B. 学习C. 社交D. 所有以上答案:D2. 以下哪项不是学前游戏的特点?A. 自由性B. 创造性C. 竞争性D. 游戏性答案:C3. 学前游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身体发展B. 认知发展C. 情感发展D. 所有以上答案:D二、填空题4. 学前游戏是儿童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重要方式。
答案:认知世界;情感表达5. 学前游戏论认为,游戏是儿童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自然表现。
答案:内在动机;发展需求三、简答题6. 简述学前游戏在儿童语言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学前游戏通过模拟对话、角色扮演等活动,促进儿童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增强语言交流技巧,同时通过游戏互动,儿童能够学习新词汇和语法结构,为日后的语言学习打下基础。
7. 描述学前游戏在培养儿童社交技能方面的重要性。
答案:学前游戏为儿童提供了与同龄人互动的机会,通过游戏,儿童学习轮流、分享、合作等社交技能。
游戏过程中的规则遵守和角色扮演,有助于儿童理解社会角色和行为规范,培养儿童的同理心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论述题8. 论述学前游戏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答案:学前游戏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媒介。
通过游戏,儿童能够探索环境,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思维和创造力。
例如,拼图游戏可以锻炼儿童的空间智能,角色扮演游戏可以提高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此外,游戏还能帮助儿童理解因果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因此,学前游戏对儿童的认知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案例分析题9. 观察一个学前儿童在玩积木游戏时的行为,并分析其在游戏中表现出的哪些认知和社交能力。
答案:在玩积木游戏时,儿童可能会展现出以下认知和社交能力:首先,儿童通过选择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积木,表现出对物体属性的认知能力;其次,儿童在搭建过程中可能会尝试不同的组合方式,表现出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再次,如果儿童与其他小朋友一起游戏,他们可能会展现出轮流、分享和合作的社交技能;最后,儿童在游戏中可能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学前游戏论的试题及答案
![学前游戏论的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36efa4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64.png)
学前游戏论的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学前游戏论认为,游戏是儿童的______。
A. 工作B. 学习C. 娱乐D. 社交答案:C2. 根据学前游戏论,以下哪项不是游戏的特点?A. 自发性B. 规则性C. 目的性D. 重复性答案:C3. 学前游戏论强调游戏对儿童发展的哪些方面有积极作用?A. 身体发展B. 认知发展C. 情感发展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填空题4. 学前游戏论认为,游戏是儿童的______,是他们探索世界和学习的重要方式。
答案:自然行为5. 学前游戏论中,游戏的自发性指的是儿童在游戏中______,不受外部压力。
答案:自由选择活动三、简答题6. 简述学前游戏论中游戏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
答案:游戏通过提供丰富的感官体验和操作机会,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在游戏中,儿童可以通过探索和实验来学习新概念、解决问题,以及发展思维和创造力。
四、论述题7. 论述学前游戏论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及其重要性。
答案:学前游戏论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包括创造一个支持游戏的环境,提供多样化的游戏材料,以及鼓励儿童自主选择和参与游戏。
其重要性在于游戏是儿童自然的学习方式,能够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促进其全面发展,包括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方面。
五、案例分析题8. 阅读以下案例:小明在幼儿园的沙池里玩沙子,他用小铲子挖沙,然后倒进桶里,再倒出来,重复这个过程。
请分析小明的游戏行为如何体现了学前游戏论的观点。
答案:小明的游戏行为体现了学前游戏论的多个观点。
首先,小明的游戏是自发的,他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玩沙子。
其次,游戏具有重复性,小明通过重复挖沙和倒沙的动作,体验控制和操作的满足感。
此外,游戏过程中小明可能会探索不同的挖沙和倒沙的方法,这有助于他的认知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
最后,如果小明与其他儿童一起玩耍,还能促进他的社交技能发展。
学前游戏论试题及答案
![学前游戏论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6c0410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89.png)
学前游戏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学前游戏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学习知识B. 社交互动C. 锻炼身体D. 培养创造力答案:D2. 下列哪项不是学前游戏的特点?A. 自由性B. 规则性C. 目的性D. 教育性答案:C3. 学前儿童通过游戏可以发展哪些能力?A. 语言能力B. 逻辑思维能力C. 社交能力D. 所有以上答案:D二、填空题1. 学前游戏是儿童______和______的一种重要方式。
答案:学习和成长2. 游戏是儿童______和______的自然表现。
答案:情感和想象3. 学前儿童通过游戏可以培养______和______。
答案: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简答题1. 请简述学前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学前游戏在儿童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能够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提高儿童的社交技能,还能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游戏,儿童能够学习规则,理解合作的重要性,并且在游戏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2. 描述一下家长如何引导儿童进行健康有益的游戏活动。
答案: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引导儿童进行健康有益的游戏活动:首先,家长可以参与儿童的游戏,与儿童一起玩耍,增加亲子互动;其次,家长可以为儿童选择适合其年龄和兴趣的游戏,确保游戏内容健康、积极;再次,家长可以鼓励儿童参与集体游戏,培养儿童的团队合作精神;最后,家长应该监督儿童的游戏时间,确保游戏时间不会影响儿童的正常生活和学习。
四、论述题1. 论述学前游戏与儿童认知发展之间的关系。
答案:学前游戏与儿童认知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游戏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游戏中,儿童通过探索、实验和解决问题来学习新知识,提高认知能力。
例如,通过拼图游戏,儿童可以学习形状和颜色的概念;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儿童可以学习社会规则和人际交往技巧。
此外,游戏还能促进儿童的注意力、记忆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通过游戏,儿童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学前游戏论离线作业答案DOC(推荐文档)
![学前游戏论离线作业答案DOC(推荐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47283056172ded630a1cb6a8.png)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学前游戏论》课程作业学 号:第一章 幼儿游戏概论 关枪、一把手枪,接着就对着打起来,一边嘟嘟地开着枪,一边炫耀着自己 的枪最厉害。
(是)简答题游戏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答:积极的情绪体验;内在动机;自主性;特殊的真实与想象;重过程,轻结果;内在规 则与次序。
2、游戏对儿童发展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游戏与儿童身体发展)游戏能促进儿童身体生长发育;游戏能促进儿童肢体动作和运 动力能力的发展;(游戏与儿童认知发展)游戏能促进儿童感官的发展;游戏促进儿童语言发展;游 戏促进儿童思维发展;游戏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游戏与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游戏有助于儿童良好自我意识的发展。
第二章游戏的理论流派一、 名词解释生活预备说:德国生物学家,心理学家卡尔、格罗斯认为,在幼儿时代就要游戏,而游戏 是未来生活中最好的预备。
同化: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叫做同化。
顺应:内部图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叫做顺应。
二、 连线题(请将下列游戏理论及其代表人物用画线的方式进行匹配)姓名: 年级:2014 秋学习中心:余杭学习中心1、2、 3、 名词解释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
是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 通过模仿和想象,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性活动。
游戏精神:是超越自己,不断挑战,能欣赏游戏,能从游戏中得到快乐于满足感。
辨析题(请判断以下儿童行为是否是游戏)明明在数学区里,拿起卡片,对应卡片上的数字夹夹子,夹好之后立起来, 数字小人就可以站好了,他看起来对自己的本领很自豪。
今天莉莉选择的是玩橡皮泥,老师请她做一个小胖猪试试, 例,莉莉就努力做起来。
(否)浩浩早上一到幼儿园就拉上他的好朋友袁帅进了建构区, (是) 并为她提供了范 两个人插了一把机1、剩余精力说 生长说 ---- - 生活预备说 复演说 松弛说 觉醒说 权能-效果说 同化说社会文化历史学派三、简答题1简述皮亚杰的游戏理论。
学前儿童游戏论参考答案.doc
![学前儿童游戏论参考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889bf5a95f0e7cd18525364d.png)
《学前儿童游戏论》练习题一答案一、名词解释(20%)1.答案:恩物是福禄倍尔为儿童设计的游戏玩具,他认为恩物是神赐给儿童的东西,是适合儿童特点的恩赐物,恩物能够使儿童得到知识和发展各种能力。
2.答案:娃娃游戏是一种典型的游戏疗法,它有各种不同的做法,一般是给学前儿童一大堆娃娃,它们穿着各种服饰以标志身份,例如家庭中的父亲、母亲、兄弟、姐妹等,这些娃娃和一些游戏材料组成了某种生活情景,然后让儿童在玩娃娃时,讲一个关于这些娃娃的故事。
3.答案:19世纪末德国学者格鲁斯根据生物学研究成果,最早明确提出了游戏期现象,它是指游戏是高等动物和人类不成熟期特有的现象,不成熟期越长, 游戏期也就越长。
4.答案: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是19世纪末经典游戏理论提出的主张,它认为游戏是儿童的一种本能活动。
它是对游戏本质的自觉、理性的探索和尝试,充分肯定了儿童的生理性机制及功能在游戏中的作用,关注了游戏对于个体的生物学意义和价值以及游戏活动的生理性特点,同时它也忽视了游戏的社会性和主体性。
5.答案:游戏的特征是虚构或想象的,对游戏者来说它却是真实的,称为内部真实,但同时,游戏的想象都是来源于或反映现实生活的,因此内部真实并非完全是虚构的,也存在真实的因素。
6.答案:游戏的象征动作是指在表象作用支配下的想象性虚构性动作,象征性动作包括以一物假装代替另一物来使用,也包括以言语、动作来代替或标志另一事物和动作的意义。
7.答案:游戏的特征是内部控制,在大部分情况下,控制不可能是全外控或全内控,内控和外控的区分只是程度不同,当游戏者单独进行游戏时,游戏者控制游戏的过程、方式与时间,当有他人参与游戏时,内部与外部控制是相互的, 同时游戏者也受游戏规则的控制。
8.答案:游戏性体验是指学前儿童在游戏中产生的主观感受或心理体验,它是游戏不可或缺的重要心理成份,影响儿童对游戏的兴趣和态度。
9.答案:情景转变是指儿童的行为脱离原rr的真实生活情景即动作脱离真实背景,它是儿童象征性游戏发生的标志。
(0243)《学前游戏论》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243)《学前游戏论》网上作业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12e931a98271fe910ef977.png)
(0243)《学前游戏论》网上作业题及答案1:第一次作业2:第二次作业3:第三次作业4:第四次作业5:第五次作业6:第六次作业1:[论述题]1.结合幼儿园游戏活动组织的实际谈谈玩具的教育价值.2.简述游戏觉醒理论在教育上的应用价值.参考答案:1:[论述题]1.联系实际谈谈同伴对儿童游戏的影响.2.简述弗洛伊德关于儿童游戏发展价值的主要观点并进行简单评价.参考答案:1:[判断题]儿童的游戏经验有助于儿童对问题的解决。
参考答案:正确2:[判断题]规则游戏有规则,创造性游戏没有规则。
参考答案:错误3:[判断题]儿童的游戏既重过程,又重结果。
参考答案:错误4:[判断题]有人认为:"男孩子就是淘气的,应该更多地玩汽车、枪和飞机、大炮等。
”参考答案:错误5:[判断题]一个孩子在他原有的认知图式中已有了"狗”的概念,以后他把大狗、小狗=黄狗、黑狗统统纳入他原有的认知结构,这就是一个同化的过程。
这个过程使他原有的认知结构变得更为丰满,并得以巩固。
参考答案:正确6:[判断题]儿童的游戏便是儿童的学习。
参考答案:正确7:[判断题]游戏重要的发展价值表现为它可以被用作教育的重要手段。
参考答案:错误8:[判断题]游戏是儿童本能的练习行为,就象小猫练习抓老鼠一样。
参考答案:错误9:[判断题]皮亚杰把儿童游戏中的角色扮演称为"象征性投射”。
参考答案:错误10:[判断题]儿童反复摆弄玩具,绕着房间四周奔跑,这是前运算期儿童游戏的典型表现。
参考答案:错误1:[单选题]以认知为主线的学前儿童游戏发展的基本规律表明A:儿童游戏发展是以其某方面的认知水平进步相适应的B:象征性游戏是儿童较高认知水平的表现C:规则游戏在学前期达到高峰D:儿童的规则游戏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参考答案:A2:[单选题]游戏的核心是A:游戏的主题B:游戏的形式C:游戏的规则D:游戏的内容参考答案:D3:[单选题]美国学者帕顿通过关于儿童游戏的社会性发展研究将儿童的游戏行为划分为A:运动性游戏、智力游戏、装扮游戏、操作游戏、接受性游戏、机能游戏B:探索游戏、创造性游戏、消遣性游戏、模仿游戏、宣泄游戏、检验游戏C:动作游戏、探索游戏、表现游戏、建构游戏、宣泄游戏、接受性游戏D:无所事事的行为、袖手旁观的行为、单独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参考答案:D4:[单选题]儿童在游戏中的探索性动作包括下列动作,除了A:对物体性质的探索B:对物体之间关系的探索C:对嬉戏性成分的探索D:对动作效应的探索参考答案:C5:[单选题]儿童"伸开双臂跑,玩开飞机”的象征性游戏动作是A:以言语来代替或标志另一动作的意义B:以动作来代替或标志另一动作的意义C:以动作来代替或标志另一物D:以一物代替另一物来使用参考答案:B6:[单选题]儿童"用一块积木假装当作小人”的象征性游戏动作是A:以言语来代替或标志另一动作的意义B:以动作来代替或标志另一动作的意义C:以动作来代替或标志另一物D:以一物代替另一物来使用参考答案:D7:[单选题]儿童在游戏中扮演的角色有以下几种类型,除了A:探索性角色B:机能性角色C:想象角色D:互补性角色参考答案:A8:[单选题]以下行为均为儿童游戏的外部可观察因素,除了A:语言B:动机C:材料D:表情参考答案:B9:[单选题]以下体验均为儿童游戏性体验的准确表述,除了A:自主性体验B:胜任感体验C:操作性体验D:兴趣性体验参考答案:C10:[单选题]当儿童个体发现用手挤压橡皮鸭会使其发出叫声,处于第三循环反应的儿童会A:连续不断地用手挤压鸭子B:将这个行为仪式化C:停止挤压鸭子D:探索另外一些使橡皮鸭发声的方法参考答案:D1:[单选题]美国比约克隆将玩具的种类划分为A:反应性玩具、结构造型玩具和形象玩具B:操作性玩具、观赏性玩具和替代性玩具C:象征性玩具、组合性玩具、反应性玩具D:组合性玩具、替代性玩具和娱乐玩具参考答案:C2:[单选题]我国学者王小英关于"游戏经验对幼儿解决问题的效用问题” 的研究结果A:与佩皮洛的研究结果一致B:证明“不同类型的游戏经验对解决不同类型问题的影响作用存在着显著差异”C:证明“游戏经验有助于使幼儿形成探索的态度和掌握探索的方式、方法”D:证明“游戏经验有利于儿童学习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参考答案:C3:[单选题]儿童"用瓶盖和果核来做饭”的游戏行为包含着A:以物代物的象征性特征B:以人代人的象征性特征C:情景转换的象征性特征D:虚拟物品的象征性特征参考答案:A4:[单选题]儿童游戏发生的原因是A:个体需要成为儿童游戏的内驱力,在诱因的激发下转化为儿童的游戏行为B:儿童的九种基本生存需要激发儿童游戏的动机、驱使儿童产生游戏的行为C:儿童身心发展的各种需要发动了游戏的内驱力,在直接动因的作用下产生了游戏D: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滋生着游戏的动机,动机激发儿童具体游戏行为的发生参考答案:D5:[单选题]儿童"骑竹马”的游戏行为包含着A:以物代物的象征性特征B:以人代人的象征性特征C:情景转换的象征性特征D:虚拟物品的象征性特征参考答案:A6:[单选题]游戏有助于儿童以下社会性的发展,除了A:有助于发展儿童的成就感和自信心B:有助于儿童社会性角色的学习,增强社会角色扮演的能力C:有助于儿童克服自我中心化,学会理解他人D:有助于儿童行为规范的掌握,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参考答案:A7:[单选题]以下是不同的游戏情节类型,除了A:趣味性情节B:整体性情节C:故事性情节D:社会性情节参考答案:B8:[单选题]在儿童游戏发展的过程中,游戏规则逐渐由隐性状态转变为显性状态反映出A:儿童游戏重心的转变过程B:角色游戏向规则游戏的转化C:象征性游戏逐渐失去其教育价值D:儿童对规则游戏的喜爱参考答案:A9:[单选题]儿童象征性游戏发展的一般过程是A:从角色扮演的连贯性增强到逼真准确地模拟现实的要求增强,最后出现了集体合作的象征B:从以物代物到情景转换再到以人代人的先后产生和发展C:从情景转换到以物代物、以人代人的先后产生和发展D:从逼真准确地模拟现实的要求增强到角色扮演的连贯性增强,最后出现了集体合作的象征参考答案:C10:[单选题]根据前苏联心理学家马努依连科的"哨兵站岗”实验,儿童空手最长时间保持哨兵持枪姿势的情景为A:非游戏情景下站立不动B:其他小朋友在玩,让一儿童以哨兵持枪姿势站立C:在游戏中,儿童扮演哨兵站立不动D:单独让儿童以哨兵持枪姿势站立参考答案:C1:[单选题]为弗洛伊德的游戏说奠定基础的理论是A:精神病学B:情绪理论C:人格理论D:认知理论参考答案:C2:[单选题]弗洛伊德认为A:游戏调节了人格发展的阶段冲突,并掌握冲突中的情感危机B:游戏是自我的一种积极主动的机能,是生物性因素与社会性因素的协调与整合C:由于生物性和社会性双重因素的影响,儿童游戏存在性别差异D:游戏可满足儿童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是受惟乐原则的驱使参考答案:D3:[单选题]下列文学作品可以用作表演游戏,除了A:小熊请客B:三只小兔C:春雨沙沙D:小羊和狼参考答案:C4:[单选题]为表演游戏选择的文学作品应符合的基本要求是A:富于表演性和便于幼儿理解、记忆B:有便于幼儿理解、富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和表演性C:对话较多、便于儿童记忆和富有情趣性D:趣味性和表演性参考答案:B5:[单选题]父亲对儿童游戏的影响A:与母亲对儿童游戏的影响相同B:存在性别差异C:对儿童游戏中的运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D:对女孩的影响更大参考答案:B6:[单选题]以下句子恰当地形容了父亲对儿童游戏的影响,除了A:父亲更倾向于与儿童玩力量型游戏B:父亲对自己的男孩越关心,那么在五六个月时,这个婴儿就可能越聪明、机灵、好奇C:父亲更容易在孩子心中唤起欢快喜悦的情绪和游戏欲望D:研究表明,早在孩子断乳独立行走前,父亲便可以与孩子建立亲密的伙伴关系,此时父子间的游戏对孩子影响教大参考答案:D7:[单选题]对儿童的游戏尤其是儿童早期的游戏,母亲充当的三种角色是A:指导者、参与者和关注者B:指导者、导演和旁观者C:导演、关注者和参与者D:导演、参与者和观察者参考答案:D8:[单选题]时间对儿童游戏的影响表现为A:时间充分会鼓励儿童进行较高社会性水平和认识水平的游戏B:在长时间的游戏中儿童更多地玩表演游戏和实物游戏C:在短时间的游戏中儿童更多地玩模仿游戏和做过渡性游戏行为D:游戏时间的增多有时会使儿童感到厌烦和无事可做参考答案:A9:[单选题]按照玩具在游戏活动中的特点,可将玩具的种类划分为A:娱乐玩具、结构造型玩具和形象玩具B:操作性玩具、观赏性玩具和替代性玩具C:象征性玩具、造型结构玩具、观赏性玩具D:操作性玩具、替代性玩具和娱乐玩具参考答案:B10:[单选题]关于儿童游戏性别差异的研究表明A:学前儿童游戏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为对玩具、游戏的活动类型和游戏的主题及扮演角色等方面的不同偏爱B:辛格等人认为,男孩子的个人想象游戏数量和时间均多于女孩,而且游戏的主题富于变化C:桑德等人认为,男孩较女孩有更多的假装游戏,想象的主题更多、更富于变化,灵活性强,且积极的情感较丰富D:斯腾认为,在户外场地、大的活动场地和运动性活动设备中,更容易激发男孩的想象活动,而在户内则无明显的性别差异参考答案:A。
2015年10月自学考试《学前游戏论》预测试题和答案
![2015年10月自学考试《学前游戏论》预测试题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568150be1e650e52ea9960.png)
心理学家是( B )3-82
A.邓斯克 B.科琳·亨特
C.西尔瓦 D.中野茂
10.动机源于尊敬和认可需要,并以社会性交往为基础,驱动合作性游戏,在集体活动中获得自尊和自
信。这一动机属于( C )教材中无答案
A.活动性动机 B.探究性动机
C.成就性动机 D.亲合性动机
11.模仿物体(物品、动物、人物等)原形而制作的玩具,属于( A )4-101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
、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世界上第一个系统研究了儿童游戏,并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基础的教育家是( B )9-241
A.夸美纽斯 B.福禄培尔
C.皮亚杰 D.蒙台梭利
2.儿童游戏研究始于( A )9-234
A.19世纪下半叶
B.20世纪下半叶
C.21世纪 D.1920年
3.游戏元交际理论是由贝特森提出来的,他运用的学科原理是( C )10-305
A.心理学 B.教育学
C.逻辑学和数理论 D.生物学
4.一个孩子在原有的认识图式中已有了“狗”的概念,以后他把大狗、小狗、黄狗、黑狗统统纳入他
原有的认知结构,这一现象属于( C )10-270
)8-232 A.态度 B.表现
C.方式 D.观念
22.幼儿园玩教具配备目录中,经济条件好的,可按( D )10-321
A.自由选择 B.基本配备
C.三类配备 D.一类配备
23.有规则的游戏最大的特点是把正规学习的任务和游戏的形式( B )7-222
A.混淆起来 B.结合起来
C.分开进行 D.相互联系
16.玩具能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是促进幼儿教育的有效( B )4-100
2015年10月自学考试学前游戏论试押轴题和答案
![2015年10月自学考试学前游戏论试押轴题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f3caea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17.png)
2015年10月自学考试学前游戏论试押轴题和答案2015年10月自学考试学前游戏论试押轴题和答案课程代码: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前苏联游戏理论研究的典型特征是坚持游戏的(B)1-10A.生物性本质观C.主体性本质观B.社会性本质观D.科学性本质观2.游戏的主体性本质观,促使我们在促进和引导儿童游戏的实践中,必须以(C)1-18A.成人指导为前提C.尊重儿童的主体性为前提B.把游戏作为教育手段为前提D.重视游戏的知识性为前提3.可以判断儿童没有在游戏的表情状态是(A)1-30A.茫然发呆C.专注认真B.平和轻松D.夸张变形4.美国心理学家XXX提出的四种游戏中,把儿童作为受众(观众、听众等),以理解为主的游戏,如听故事、看图画、欣赏卡通片等,又被称为鉴赏游戏。
这类游戏是(A)2-46A.接受游戏C.机能游戏B.想象游戏D.制作游戏他所模仿的对象,此时儿童所扮演的角色属于(A)1-33A.机能性角色C.想象的角色B.互补性角色D.虚幻性角色6.游戏中以集体共同的目标为中心,有达到目标的方法,活动有严格的组织,小组里有分工,常有较明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这类游戏称为(D)2-45A.单独游戏C.联合游戏B.平行游戏D.合作游戏7.婴儿阶段(特别是2岁前)游戏的基本特征是(D)2-53A.社会性C.规则性B.象征性D.感觉活动性8.儿童在游戏中所反映的现实生活中事物或现象的范围规定。
它构成游戏的内核,这一概念被称为(A)2-662015年10月自学测验学前游戏论试押轴题和答案A.游戏内容C.游戏规则B.游戏方式D.游戏主题9.现代学前教育原理告诉我们,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形式是(C)3-80A.研究C.游戏B.自我效劳性劳动D.作业10.选择玩具最基本的标准是(B)6-146A.符合艺术要求C.具有新颖性B.安全、卫生D.具有教育性11.游戏打算制定的主要义务是(A)6-155A.确定游戏目标C.肯定指导方式B.选择游戏内容D.考虑材料投放12.在“食堂”角色游戏中,教师当食品卫生检查员,来到食堂检查卫生,指出了食堂的杂乱现象,扮演食堂服务员的儿童接受了意见,搞起了卫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学前游戏论》课程作业答案第一章幼儿游戏概论、名词解释游戏:荷兰学者胡伊青加把游戏定义为:游戏是在某一固定时空中进行的自愿活动或事业,依照自觉接受并完全遵从的规则,有其自身的目标,并伴以紧张、愉悦的感受和“有别于” “平常生活”的意识。
游戏精神:游戏精神不是指从事游戏的人的心境或精神状况。
而是指游戏做为一个自律自足的统一体,其本身体现着意义,它将游戏者卷入其中,使它充满了它的精神。
包括自由的精神、体验的精神、对话的精神和和谐的精神。
二、辨析题(请判断以下儿童行为是否是游戏)1、明明在数学区里,拿起卡片,对应卡片上的数字夹夹子,夹好之后立起来,数字小人就可以站好了,他看起来对自己的本领很自豪。
(是)2、今天莉莉选择的是玩橡皮泥,老师请她做一个小胖猪试试,并为她提供了范例,莉莉就努力做起来。
(否)3、浩浩早上一到幼儿园就拉上他的好朋友袁帅进了建构区,两个人插了一把机关枪、一把手枪,接着就对着打起来,一边嘟嘟地开着枪,一边炫耀着自己的枪最厉害。
(是)三、简答题1、游戏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答:游戏的基本特征:1、积极的情绪体验。
2、内在动机。
3、自主性。
4、特殊的真实与想象5、重过程、轻结果。
6、内在规则与秩序2、游戏对儿童发展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答:(一)游戏与儿童身体发展1、游戏能促进儿童身体生长发育2、游戏能促进儿童肢体动作和运动力能力的发展(二)游戏与儿童认知发展1、游戏能促进儿童感官的发展2、游戏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3、游戏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4、游戏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三)游戏与儿童社会性的发展1、游戏有助于儿童良好自我意识的发展。
2、游戏有助于儿童学习交往规则,掌握交往技能,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3、游戏有助于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四)游戏与儿童情绪情感发展1、游戏可以是儿童有更多积极的情绪情感生活预备说.- 复演说 松弛说 ■ 觉醒说-权能-效果说 同化说 . 2、游戏可以帮助儿童消极情绪的转移与宣泄(五)游戏与儿童的人格发展第二章游戏的理论流派一、 名词解释生活预备说:生活预备说是关于游戏的一种生物效用观, 是由德国学者格鲁斯提 出来的他指出动物具有生来不成熟的本能,在实际需要它们之前必须通过游戏加 以练习。
游戏是一种练习本能的普遍冲动,它与模仿一一另一种普遍的本能一一 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游戏中通过模仿使成年生活所必须具备的、 以本能为基础的 能力得到锻炼,使之趋于完善。
所以,游戏就是学习或练习,就是对未来生活的 准备。
这种学说虽然过分依赖“本能”的概念,把动物的游戏与人类的游戏等量 齐观有其局限性,但是它从生物发展的角度指出了儿童游戏的价值。
同化:皮亚杰认为,从认知的本质来看,游戏的特征是“同化”超过了 “顺应” 同化,从生物学的意义上来说,意味着“接纳”和“整合”。
就是主体用自己已 有的动作图式或认知结构去合并或整合外部事物, 从而加强和丰富自己的动作图 式或认知结构。
顺应:内部图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叫做顺应。
二、 连线题(请将下列游戏理论及其代表人物用画线的方式进行匹配)剩余精力说十 霍尔生长说 "...- 阿普利登拉察鲁斯格鲁斯 伯莱因 席勒 维果茨基 怀特 皮亚杰三、简答题1、简述皮亚杰的游戏理论答:答: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一个详尽的儿童智力发展理论,他指儿童参与与其认知发展水平相符合的游戏,即游戏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巩固和练 习。
其主要观点有:(1) 游戏的认知基础是适应。
适应需要两个互补的过程的平衡,即同化和顺应的平衡。
同化是把外界元素整合于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
而顺应就 是同化性的格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
游戏是同化超 过了顺应时发生的。
(2) 他把儿童的游戏也划分为与认知发展相适应的阶段:实践性游戏(机能游戏2岁前)对应的是认知的感觉运动阶段;象征性游戏 (2- 7)对应的是认知发展的前运算阶段;规则性游戏(7- 12)对应的是具体 运算阶段。
所以,儿童在游戏中虽不能学习新的技能, 但可以练习和巩固新近获 得的技能。
(3) 同时,皮亚杰也指出了儿童的游戏能够帮助儿童解决情感冲突,实现在 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欲望。
这主要表现在象征性扮演游戏当中, 他看到了游戏 对儿童情感的作用。
这方面精神分析学派有更深入的分析。
评价:皮亚杰的游戏理论,看到了游戏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指出游戏是 儿童的自我表达。
但游戏与认知被认为是一种单向关系, 游戏仅仅是智慧(认知 ) 的练习与巩固, 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维果茨基继他之后,指出了游戏对认知的促进作用。
2、简述维果茨基的游戏理论。
答:维果茨基关于儿童游戏的研究是在皮亚杰游戏研究的基础上来提出的,它认同皮亚杰所指出的儿童游戏的重要作用是认知发展,但同时又与皮亚杰不同,提出了自己独特的游戏观。
其主要观点有:首先,游戏的发生。
维果茨基认为当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超出儿童实际能力的、不能立即实现的愿望的时候,就发生了游戏。
所以他主张,3 随以后,儿童才开始有了真正的游戏,3 岁之前的幼儿典型的行为方式是“立即满足”。
其次,游戏活动的特点。
他与皮亚杰都非常关注儿童的象征性游戏,但又与皮亚杰不同,皮亚杰特别关注儿童象征性游戏中的以人代人,而忽视了以物代物。
但维果茨基更强调儿童象征性游戏中的以物代物,可以促进游戏以符号的使用为标志的表征思维机能的发展。
可以帮助幼儿词作为一个“符号” 而不是一个具体的事物来掌握。
最后,游戏能够促进幼儿意志行动的发展。
维果茨基认为,游戏可以促进儿童以意志行动为特征的随意机能的发展。
因为扮演角色的游戏要求幼儿学会把“真实的自我” 和一个“虚构的自我” ——即幼儿在游戏中扮演的角色以及该角色的行为规则——联系起来,这种角色扮演活动有助于儿童意志行动的发展。
最终,维果茨基从游戏的发展价值的分析中得出结论:游戏可以创造学前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即游戏能够促进学前儿童的发展,而不是仅仅如皮亚杰所说的游戏只是巩固儿童已有的发展水平。
评价:维果茨基的游戏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被人们重新认识和肯定,尤其是他提出的游戏创造了“最近发展区”的观点具有积极的、建设性的意义,是对皮亚杰理论的补充和发展。
同时,他也提出了游戏是学前阶段的主导活动,对幼儿园实际教学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他的同事和学生得以将他的理论扩充和丰富。
但是由于“最近发展区”无法和很难把握,所以运用中也受到限制。
3、简述弗洛伊德的游戏理论。
答:答:弗洛伊德,奥地利医生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游戏理论也被称为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他的游戏观主要有以下几点:1 、他的游戏理论与他的人格构成学说有密切的关系。
他认为人格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即“伊特”、“自我”和“超我”。
“伊特”是人与生俱来的欲望和原始的生物内驱力,它们不受约束只受“唯乐原则”的支配,而“自我”和“超我” 则是要求人接受社会的制约与教导,克服“伊特”的冲动,他们之间的矛盾要达到协调,即人格的完善发展,必须借助于假想的游戏。
2 、游戏对于儿童人格的正常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童年期,游戏可以帮助儿童释放因内驱力受社会压制而产生的紧张与压力,帮助儿童处理适应不良的经验,因而具有“治疗”的作用。
游戏为儿童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环境,儿童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可以在游戏的想象中得到满足。
3 、游戏的对立面不是“严肃的工作” ,而是“现实生活”。
游戏能够满足儿童在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为表现受压抑的、不能为社会所允许接受的冲动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场所,也为儿童战胜“现实” ,从被动的“牺牲品”转变为对情景或事件的积极主动的“掌握者”提供了途径。
评价:弗洛伊德本人关于游戏的论述虽然在他的著作中只占据很小的篇幅,但是却奠定了精神分析学派关于儿童游戏的看法的基调。
他的思想的影响也是非常广泛的,从理论上看,可以说,20 世纪以来的游戏理论很少没有收到他的思想游戏在影响的。
从实践上看,游戏在临床诊断中得到了普遍应用发展成为专门的游戏治疗技术,以直接可以追溯到他的影响。
但他的理论对于游戏的原因的解释过于主观臆测、穿凿附会,把研究者自己的思想强加给游戏者。
四、分析应用题请运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游戏理论和维果茨基的游戏理论分析“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现象。
答:在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游戏有了关键性的变化,即象征性游戏发展起来了,这种游戏是儿童游戏的典型形式,也是自我中心的表征活动时期的游戏特征。
如在儿童驾着木棍当马骑的这个象征游戏中,木棍就是信号物,马及骑马的景象就是被信号化之物。
在象征性游戏的表征结构中,同化超过了顺应而占优势,这在被信号化的图示中,信号物与被信号化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信号物本身都有所体现。
维果茨基指出,游戏在儿童发展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游戏创造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在游戏中,儿童的表现总是超过他的实际年龄,高于他日常的行为表现,他似乎在试图超越他现有的水平。
如儿童棍子当马骑,他们明知觉到是棍子,但他却把它想象成为“马” ,棍子帮助他把“马”这个词与真正的马分离开来。
这说明游戏使思维摆脱了具体事物的束缚,进行了符号抽象思维的锻炼。
第三章幼儿游戏的分类及发展一、名词解释象征性游戏:儿童喜欢模仿同伴或者成人的行为,而且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尤其是再造想象占优势。
象征性游戏是儿童以模仿和想象扮演角色,完成以物代物,以人代人为表现形式的象征过程,并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形式。
本体性游戏:是指儿童不是按照成人意愿游戏或者受外界强加因素的影响而游戏,而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发、自愿、主动地进行的活动。
工具性游戏:是指可以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手段或工具的游戏,教师把教育的目标、内容融于游戏中,使儿童在玩中学习,以更好地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简答题1、皮亚杰从儿童认知发展角度对儿童游戏的分类是怎样的?答:1. 感觉运动游戏2. 象征性游戏3. 结构性游戏4. 规则游戏2、按照儿童游戏的社会性水平分类儿童游戏可分为哪几类?答:1. 无所事事的行为或偶然的行为2. 旁观行为3. 单独游戏4. 平行游戏5. 联合游戏6. 合作游戏3、我国传统的儿童游戏分类是怎样的?答:首先,根据功能游戏规则的内隐或外显,分为创造性和规则性游戏。
其次,根据游戏形式和内容的差异,创造性游戏分为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而规则性游戏分为智力游戏、体育游戏和音乐游戏。
三、应用题列举本体性游戏和工具性游戏各5 个,并分析其特点,说明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
答:本体性游戏:角色游戏(老鹰抓小鸡、好警察)、结构游戏(积木)、表演游戏(拔萝卜)、自由游戏(魔法水)工具性游戏:智力游戏(送球宝宝回家)、音乐游戏(洗衣机、碰一碰)、体育游戏(趣味接力赛、吹乒乓球)本体性游戏是指儿童不是按照成人意愿游戏或者受外界强加因素的影响而游戏,而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发、自愿、主动地进行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