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 第8章 当代教学理论【圣才出品】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配套题库 章节题库(第1章 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第3章 当代中国教育
第1章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一、选择题1.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形成于()。
A.资本主义社会初期B.封建社会末期C.奴隶社会初期D.原始社会末期【答案】A2.前苏联教育家()主编的《教育学》对新中国建国初期的教育发生过重大影响。
A.凯洛夫B.加里宁C.马卡连柯D.赞科夫【答案】A3.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
A.《论语》B.《师说》C.《学记》D.《孟子》【答案】C4.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
A.康德B.第斯多惠C.赫尔巴特D.福禄培尔【答案】C5.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性著作是()。
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C.《教育诗》D.《学记》【答案】B6.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制的建立,是()教育的典型表征。
A.形式B.正规C.普通D.制度化【答案】D7.我国颁布并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在()。
A.1902年B.1903年C.1912年D.1922年【答案】B8.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明确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学制。
对这个新学制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志着我国劳动人民在文化教育上无权利、无地位的时代已经过去B.新学制明确地和充分地保障了全国人民特别是工农干部受教育的机会C.新学制保证了各种人才的培养,体现了教育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方针D.1951年的学制不符合当时国家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实施过程中停办了【答案】D9.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A.教育学B.教育哲学C.教育心理学D.教育经济学【答案】A10.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是()。
A.《论演说家的教育》B.《大教学论》C.《教育漫话》D.《教育论》【答案】A11.《大教学论》的作者是()。
A.洛克B.夸美纽斯C.卢梭D.福禄培尔【答案】B12.赫尔巴特的教育主张被称为()。
A.现代教育派B.传统教育派C.形式教育论D.实质教育论【答案】B13.系统阐述“结构教学论”的教育家是()。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下)【圣才出品】
第11章当代教育评价1.怎样理解教育评价的概念?答:教育评价作为一种实践活动,自学校教育产生时就开始了。
但是,教育评价在概念上得到明确界定,并在理论和实践上有较大发展,却是从20世纪30~40年代才开始的。
(1)教育评价的兴起和概念的无统一性1934年,泰勒应邀主持“八年研究”(1933~1942)的评价工作。
在“八年研究”中,他进一步发展了他的评价理论,“八年研究”之后,教育评价开始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理论和方法、技术进一步发展。
由于教育评价的领域十分广泛,各种评价的目的和任务各不相同,往往需要根据具体的、不同的评价需要来界定评价概念,到目前为止,教育评价尚无统一的定义。
(2)西方对教育评价理解的多样性西方学者大多是根据评价目的来对教育评价定义的。
这些定义主要有:评价实质上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泰勒);评价是一种对优缺点或价值的评估(斯克里文);评价是为做出关于教育方案的决策提供有用信息的过程(克龙巴赫、斯塔弗比姆等);评价是对某些对象的价值和优缺点的系统调查(美国评价标准联合委员会)等。
(3)我国对教育评价理解的多样性我国学者也对教育评价的本质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许多界定。
一般认为,教育评价实质上是一种对评价对象的价值判断。
对教育评价的具体定义,不仅揭示了评价的本质,而且还考虑了构成评价活动的基本要素方面,即评价的要素结构。
这些定义大同小异,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搜集信息、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不断完善自我和教育决策提供可靠信息的过程。
总之,教育评价是教育工作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教育评价的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人们对其的认识是在逐渐加深,更科学的概念最终会形成。
2.教育评价有哪些功能?请进一步分析实现各种评价功能需要哪些条件?答:教育评价是一种对评价对象的价值判断,现代教育评价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发挥了许多积极作用。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2章 当代学校管理【圣才出品】
第12章当代学校管理1.简述当代学校管理理论的研究取向和发展趋势。
答:当代各种教育思想、各种学校管理理论不断发展,新观点、新流派不断涌现,出现“管理理论的热带丛林”现象。
(1)管理理论的研究取向①角色理论。
根据社会学的观点侧重分析研究学校组织及其成员的关系,认为学校组织是属于学校中各种职位的成员所组成的社会系统。
这些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受到组织内外对他们的期望的影响。
学校每个成员都扮演特定的角色,同时又有一定的角色行为标准。
通过角色的扮演,个体与他人发生交互作用,并由此参与学校管理活动。
②过程理论。
古利克、厄威克创立了著名的“POSCORB过程论”,认为基本管理过程有七个步骤,即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
这七个步骤也就是管理的基本职能,过程理论是从管理过程角度研究行政管理人员职能的,以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及其工作步骤。
③系统理论。
学校组织是一个系统,是一个有输入、也有输出过程的有机体。
学校系统有赖于社会系统的存在,是社会系统的一个分支,它是由许多交互反应的元素构成,包括个人、各种团体,要使学校系统发挥其最理想、最高效能的作用,就必须对这些元素和势力加以适当的控制和安排,使它们各得其所,各司其职。
各级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包含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信息联系等三个要素。
④素质理论。
教育行政人员的优劣,关系到整个教育活动的成败。
素质理论是追求每个组织有最佳的领导,以在现代社会中应付组织内外的环境,做出有价值的努力。
在素质理论基础上,行为科学学者重视对领导和领导行为的研究,认为成功的领导不完全靠天赋素质,而与后天的学习、训练、经验积累有关。
决定领导有效性的三个因素:领导自身条件、被领导者的条件及领导所处的具体工作环境。
(2)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为适应社会改革和学校教育发展的新特点,当代学校管理实践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出现了一些新趋势,相应的学校管理理论也呈现出相似的发展趋势。
①自主化。
许多国家在校本管理理念指导下,注重加强校长的办学自主权,实行校长负责制度。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中)【圣才出品】
第6章当代学习理论1.学习的本质是什么?答:在教育情境中,学习是指凭借经验产生的、按照教育目标进行的、比较持久的行为变化。
学习的本质是个体在实践中自觉地不断地通过多种途径、手段、方法获取知识并内化为自身素质和能力的个体的自我改造、发展、提高和完善的过程,是使人成为主体并不断增强主体性的过程。
这一过程具有以下特点:(1)学习的内容的多样性。
不仅包括知识、技能,还包括态度、方法、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等,即包括人的全面发展所需的一切方面。
(2)学习的形式的多样性。
不仅包括正规的系统的学习,还包括非正规的、自发的、偶然的学习。
大量的学习是在生活中、交往中、工作中发生的。
(3)学习的全过程性。
从时间来说,个体的学习是终身的,人生划分为学习阶段和工作阶段的作法已经不能适应需要,人类已经进入了“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终身学习时代,整个人生是全过程学习的一生。
(4)学习的全方位性。
从空间上来看,学习是无围墙的,不仅仅局限于学校的学习,还包括家庭学习、在职学习、社会学习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还可通过网络进入虚拟学校学习。
(5)学习的创新性。
学习不仅在于模仿和继承,而且更注重创新。
(6)学习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人。
学习者的态度、方法、能力共同决定着学习的质量和成效。
2.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答:(1)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主要包括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说、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学说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①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
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学习就是通过条件反射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
据此,他提出了习得律、实验性消退律、泛化律、分化律和高级条件作用律等。
虽然不能直接把巴甫洛夫的研究纳入行为主义的理论体系,但他开创了行为主义刺激—反应理论的先河。
②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说。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用猫进行了他的著名学习实验。
在试验中,饿猫经过多次尝试与错误,终于建立了打开门闩(踏到开门机关)与开门取得食物的联系。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第4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第6章 当代学习理论)【圣才出
第4章教育与人的发展1.为什么说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答: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的基本目的之一,也是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
这主要是由教育的概念、目的和人的发展特征决定的。
(1)教育的概念和目的决定了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学校教育则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
可见,教育是通过施加一些活动和影响使教育对象有所变化和发展的活动,其主要的目的是促进教育对象的发展,因此,促进教育对象即人的发展是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
(2)人的发展特征决定了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在教育学视野中,人的发展具有不同于其他生命体的明显的特征,如个体发展具有历史性与社会性,具有顺序性与阶段性等,这就决定了人的发展必须以历史条件和社会发展水平为依托,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发展。
而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恰恰满足了这种要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全面系统的向学生呈现人类社会的文明成果,因此,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
正是由于教育的概念、目的和人的发展特征这些因素,决定了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
2.请用教育人本论来解释教育提升人的地位的意义。
答:教育人本论是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的,融儒家“人本”教育传统与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于一体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潮。
其基本涵义是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但并不排斥教育社会本位。
教育人本论与教育社会本位是相互支持的,它与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有联系,也有不同。
从教育人本论的视角,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释教育提升人的地位的意义:(1)教育发现人的价值当代教育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价值的认识,提高人们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充分认识到人的生命价值,人的主体地位,人的个体的独特尊严。
教育不仅要教给人们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教会人们驾驭知识的技能。
当代教育学袁振国第4版教材下载及考研视频讲解
当代教育学袁振国第4版教材下载及考研视频讲解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网授精讲班【教材精讲+考研真题串讲】目录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网授精讲班【共23课时】电子书(题库)•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试看部分内容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代码311)真题及详解一、单项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教育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特别强调这一观点的教育学流派是()。
A.实用主义教育学B.文化教育学C.实验教育学D.批判教育学【答案】A查看答案【解析】实用主义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育思潮,代表人物是杜威、克伯屈。
基本主张:①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②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持续不断的增长;③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④课程组织应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⑤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而非领导者;⑥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2按照美国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对教育陈述的分类,“教育是对人心灵的陶冶”属于()。
A.教育的描述性定义B.教育的纲领性定义C.教育口号D.教育隐喻【答案】A查看答案【解析】美国分析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一书中探讨了三种定义的方式,即“规定性定义”、“描述性定义”和“纲领性定义”。
规定性定义即作者自己所创制的定义,其内涵在作者的某种话语情境中始终是同一的。
描述性定义是指对被定义对象的适当描述或对如何使用定义对象的适当说明。
纲领性定义是一种有关定义对象应该是什么的界定,它是指向实践,或隐或现地告诉人们事物应该成为的样子,是教育中常见的定义。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 第10章 当代学校德育【圣才出品】
第10章当代学校德育1.试析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的关系。
答:政治教育是指形成学生一定政治观念、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道德教育是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教育。
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是对青少年进行的必要的、并行不悖的两种教育①政治与道德具有深层联系。
政治与道德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上层建筑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来源于共同的社会经济基础。
尤其是政治中有别于政治实体的政治思想与道德同属社会的意识形态,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更加密切。
第一,政治与道德都是统一的社会经济形态的反映,作为社会主导的政治和道德在方向和性质上始终是一致的。
第二,政治和道德在内容上相互补充、渗透、交叉,在作用上相辅相成,共同担负着对社会经济制度和精神生活的捍卫和建设任务。
第三,政治与道德在其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处于上层建筑核心地位的政治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对道德的内容和表现方式产生过较大的制约作用。
而道德对政治也同时发生较大的选择与约束作用。
②青少年社会化具有对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双重渴求。
青少年社会化是人生社会化的几个关键期之一,包括基本社会化和预期社会化两个基本方面。
基本社会化发生在个体生命的早期,主要指个体学习语言和其他认知技能,将社会的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内化,建立感情联系,正确评价他人的角色和观点。
预期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中学习他将要扮演的角色,而不是眼前的角色,学校中进行的社会化一般属于预期社会化。
青少年社会化不管是基本的还是预期的,都包含着政治社会化与道德社会化的双重任务。
(2)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是对青少年进行的相对独立、不可替代的两种教育①政治与道德虽然同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是在共同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建立的,但是它们在其内容、存在方式、与社会经济基础联系的密切程度、对社会存在的作用、历史发展过程和前途等方面是不完全相同的。
政治与道德的不同也必然造成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差别,必然使两者在过程、阶段、条件和结果上都有所不同。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上)【圣才出品】
第1章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1.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中的教育是指“制度化”的教育,即人类学校产生之后的教育。
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是教育发展过程中源于社会政治及经济需求的宏观变革,教育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改革。
教育发展和改革与社会的发展密切联系,社会的发展是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动力和重要原因。
在衡量社会发展的诸多标准中,社会经济和教育思想的发展是影响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主要原因,简单分析如下:(1)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教育发展和改革随着生产方式的不断改进、社会经济持续的发展,教育也需要不断的发展和改进来适应社会进步呈现出的新特征。
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联系,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动力和主要原因之一。
(2)教育思想的发展促使教育发展和改革随着人类社会和教育实践的发展,教育思想也与之相应的不断发展,大致经历了思想的萌芽、形成和发展三个阶段。
在每个阶段都曾出现了一批代表人物和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推动教育思想的不断走向成熟,同时不断的指导教育实践进行改革,促使教育向前发展。
影响社会发展的其他因素,如人口、科技、文化、环境、社会制度等也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到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而以上两方面——社会经济和教育思想的发展则是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2.古代教育的特征是什么?答:东西方的古代教育虽然在具体内容和形式上存在许多差异,但都反映了社会发展水平的基本特征,等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功能是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这些特征在教育上具体表现为:(1)等级性不同的阶级地位设有不同的教育权利和等级,贵族与平民、主人与仆人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具有一定等级的特权阶级可以享有权利接受学校教育,而普通民众没有权利,或者只有很少的权利来享受学校教育。
古代社会中,学校教育成为维持等级不平等的工具,而不会发挥融合不同等级的作用。
(2)道统性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是惟一被认可的思想,天道、神道与人道往往合二为一。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配套题库 章节题库(第7章 当代课程理论——第9章 当代教学策略)【圣
第7章当代课程理论一、选择题1.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B.综合课程理论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答案】D2.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融合课程【答案】A3.在教育过程中由物质、文化和社会关系等要素构成的教育环境也称为()。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隐性课程【答案】D4.“经验课程”的代表人物是()。
A.布鲁纳B.杜威C.赞科夫D.卢梭【答案】B5.隐性课程大体分为制度性、关系性、()四种类型。
A.社区性和团体性B.社区性和校园环境C.校园环境和家庭环境D.社会性和家庭环境【答案】B6.下列关于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
A.侧重于间接经验的获取与侧重于直接经验的获取的关系B.侧重于书本公共知识的学习与侧重于个人实践知识的学习的关系C.关注经验的逻辑方面与关注经验的心理方面的关系D.注重思维与注重行动的关系【答案】A7.下列关于活动课程主要属性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以儿童为中心,依据儿童当前的兴趣与需要来设置课程B.打破学科界限,按活动主题来组织学习经验C.课程组织心理学化,要求按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与特点来组织课程D.活动课程即是通常所讲的课外活动【答案】D8.下列关于学科课程主要属性的描述中不恰当的是()。
A.逻辑性B.系统性C.简约性D.实践性【答案】D9.德国至今从小学到大学仍把宗教课列为必修课,这是教育内容受()制约的标志。
A.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B.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C.文化传统D.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水平【答案】C10.以学生的兴趣和动机为基础、以经验为中心而设计的课程称为()。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隐性课程【答案】B11.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表述学科内容的是()。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第7章 当代课程理论【圣才出品】
第7章当代课程理论1.为什么说当代教育改革是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答:之所以说当代教育改革是以课程改革为核心,主要是因为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
具体分析如下:(1)课程集中体现教育和教学的理念课程在基础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课程集中体现了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是落实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最主要的依据。
学校教育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而教学所依靠的内容和方式主要取自于课程,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编制对教育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将教育者的思想和理念都反映在里面。
每一次教育改革的兴起,总是课程改革首当其冲,将课程内容和结构进行重新编排,用以体现新的教育理念。
(2)世界各国把课程改革放在首位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把课程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都把课程改革放在基础教育改革的突出位置上。
例如,日本每十年更新一次基础教育课程,最近一次课程改革精选教学内容,设置综合学习时间,给学生留有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
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在课程方面提出,美国学生有能力在课程内容方面应付未来的挑战,近年来强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2001年新加坡课程改革提出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技能,成为勇于革新、善于获取信息、富有创造精神的人,以适应21世纪的需要;分别培养创新的精神和创造的能力,培养主动探索与研究的能力,培养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我国实施素质教育从课程改革入手从我国的情况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是实行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
主要是由于现行基础教育课程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不适应时代的要求。
问题主要有: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代要求不适应;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课程结构单一,过于强调学科自身体系,学科间彼此封闭,泾渭分明;课程内容存在“繁、难、偏、旧”的问题,落后于社会发展,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课程实施基本上仍以课堂、教师、课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和甄别、选拔的功能,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等。
课题_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笔记和课后习题答案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笔记和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第1节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学校教育则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
二、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制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人口发展状况以及青少年心理特征等的制约。
在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的多种特征中,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是各国最重要的特征。
三、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等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功能是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教育的人文化、世俗化和增加新的学科教育内容,以及扩大受教育的范围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19世纪以后的近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当代教育发生了新的深刻变化,加强了学年教育,强化并延长了义务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和多元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淡化,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这些变化既是生产力发展、政治力量变化、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果,也是人类的社会理想、人生态度更新的结果。
第2节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一、教育学的思想来源二、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和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可以被看作是规范教育学形成的标志。
三、当代教育学的发展学术的发展和教育活动本身的日益丰富,促进了教育学的多元化。
不仅理论背景、学科体系发生了分化,而且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学科功能以及核心内容都产生了不同的理解。
第二章当代世界教育第1节当代世界教育的现状一、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背景二、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世界教育的中心任务是重建以民主主义为基本取向的教育秩序。
深圳大学《当代教育学》袁振国版课件——当代学习理论
第六章
当代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主要探讨什么?
1. 学习是什么?(学习的本质) 2. 学习要具备怎样的内外部条件才能学得好?
3. 知识和技能是学习的主要内容,怎样才能更好地 掌握知识和技能?
4. 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每个人都有不同 的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什么是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 对此应如何应对才能使学生学得更好?
更多精彩内容 请登录 /ganqu an263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的 学习理论比较
学习理论 学习本质 行为主义 刺激与反应的 联结 认知主义 认知结构的建 立与组织过程 人本主义 发挥人的潜能 、实现人的价 值的过程
更多精彩内容 请登录 /ganqu an263
更多精彩内容 请登录 /ganqu an263
更多精彩内容 请登录 /ganqu an26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主要观点:发挥潜能,实现价值 愉快/创造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罗杰斯的“以学习 者为中心”的学说为代表。
解释:罗杰斯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主要观点: 1、学习有意义、有价值、有好处的材料 2、学习是愉快的,学习负担不能过重、不能强迫 3、懂得怎样学习,即主动发现、运用有效的方法 4、自我评价主要是分析自己,不和别人比较 5、自己决定学什么和自己发动学习活动 6、发展积极情感,使其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
解释:“交互决定论”:行为、个体和环境是“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不能将某因素放在其他因素之上的位置。 更多精彩内容 请登录
/ganqu an263
第2节 学习的心理条件
学习的心理条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 维力、注意力。 智力因素(IQ)与学业成绩的相关表现出 随年级的提高相关系数逐步降低的趋势。 非智力因素:指除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个 性心理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 性格等,对学习活动能产生巨大的动力、定向、 引导、维持、调节、控制和强化作用。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教材精讲】第一章~第四章【圣才出品】
在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的多种特征中,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是各 国最重要的特征。
2 / 26
圣才电子书
初等教育义务化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教育世俗化
法制化
(三)20 世纪以后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当代教育发生了新的深刻变化。
加强了学年教育
强化并延长了义务教育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
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和多元化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淡化
满,畏难。
启发诱导:“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教师观
师严道尊 高度评价教师的作用,对教师提出严格要求。
5 / 26
圣才电子书
4.墨家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1)教育目的:“兼爱”“非攻”
(2)教育内容:政治和道德教育、文史知识、科技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这些变化既是生产力发展、政治力量变化、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果,也是人类的社会理想、
人生态度更新的结果。
第二节 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地位: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 一、教育学的思想来源 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 1.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圣人” 贡献主要表现在两方面:晚年整理和保存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开创私人讲学的先河,形 成较为系统的教育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体系。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当代学校德育【圣才出品】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论,实际上贬低了学校德育的价值和地位; 其二,德育领域宽泛而弥散,无明确界限,很难限制在一套固定的课程里进行教学; 其三,道德课实为关于道德知识的教学,与其说是实施德育,不如说是在实施智育,道
德不仅仅是知识,难以用像讲授科学知识那样的方法讲授道德;安排一门独立的课程实施德 育,容易导致知与行的分离;
亲社会行为。
儿童早期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是道德教育的基础。道德教育依赖于儿童的认知(知识
与理解力),纯粹的行为训练并非道德教育。学校德育既要发展学生的道德认知,又要陶冶
学生的道德情感,还要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
第二节 直接的道德教学与间接的道德教育
一、直接的道德教学
3 / 16
圣才电子书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十章 当代学校德育
第一节 道德、品德与德育
德育即道德教育,是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良好品德的教育。
一、道德与德育 (一)道德特点与德育 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之间关系的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 道德规范与其他行为规范的区别,在于道德规范包含善恶评价标准,大多数行为规范却 不包含这种标准。 道德事件可以而且必须根据善恶标准进行评价,而纯粹的政治事件、礼仪事件等却不可 以从善恶上加以评价。虽然法律规范也包含善恶标准,法律事件可以根据善恶标准进行评价, 但是,法律规范诉诸国家机器,而道德规范一方面诉诸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另一方面诉诸 个人良心——内心信念。 道德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整人与人、 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之间关系的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 多数国家的学校德育限指道德教育,我国学校德育泛指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 等,实为社会意识教育。政治教育指形成学生一定政治观念、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思想 教育是形成学生一定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道德教育即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教育。 (二)道德类型与德育 道德是维持人类社会正常生活的基本的行为规范。人类生活可以分私人生活、国家与社 会公共生活、职业生活三个基本领域,调节这三个生活领域的道德规范分别是私德、公德和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当代教学理论【圣才出品】
第八章当代教学理论第一节教学与教学理论一、教学的概念教学即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
教师行为包括主要行为(如呈示、对话、辅导等)和辅助行为(如激发动机、教师期望、课堂交流和课堂管理等)两大类别。
(一)教学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教育与智育的关系:相互联系又有区别。
二者都以传授知识、技能为目标,但不等同。
教学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途径,除了进行智育,还进行其他方面的教育。
反过来,智育的实现除了教学外,还可以通过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途径进行。
教学只是它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
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作用。
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课内外、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几个环节、教学途径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不仅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德育、体育、美育等的基本途径,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中心地位。
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二)教学的作用教学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教学有计划有目的——促进社会经验转化为个体经验;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突破时间空间及个人经验局限,扩大个体认知范围;系统性组织性强——科学的身心发展;学习活动是实践活动——掌握人类经验。
3.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教学:主体部分、基本途径。
学校的其他工作以教学为中心,为教学服务。
教学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
(三)教学的一般任务教学的一般任务如下: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的基本任务。
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二、教学理论概念教学理论是关于教学情景中教师行为(如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规定或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章当代教学理论
1.讨论:教学究竟是什么?
答:教学的概念规定着这一领域研究者的思维方式或取向,通常也是教学理论的中心。
是在讨论教学理论之前,必须要首先回答的问题。
针对教学概念的最初出发点,可以对教学做如下讨论:
(1)教与学是可分的,可分的理由是教与学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活动。
出于理性思维的需要,人们经常从局部和片面出发,以便更深入地认识统一的、整体的客观对象。
正如人们把人分解成身心两部分,并据此才有生理学和心理学一样,实践中的教学活动必须至少有两种理论形式,即关于教的理论与关于学的理论。
(2)教学研究把“教”当作自己的中心问题,尽管这里的“教”要讨论的是在教与学都存在的情景中的“教”。
教学是互动的,是相互依附的,它不排斥对“学”的研究,但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教,是关于教的方法和效果研究,而“学”的问题应该是学习理论研究的中心问题。
(3)教学就是指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这些行为包括主要和辅助两个部分,主要的教师行为包括教师的呈示、对话与辅导;辅助行为包括激发动机、期望效应、课堂交流和课堂管理等。
(4)教学也不是教授,因为把教学当作教授,就容易走向“教师中心”论者一边,容易使人把教学联想为“知识授受”或“壶与杯的关系”,它不能体现现代教师在课堂中承担的真正的角色。
教学不完全是教学生学习,也有互教互学、教学相长的意思。
教学应当把教师教学和教授学生学习统一起来,共同进步。
总之,经过上述讨论,可将教学定义为: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
教师行为包括:主要行为,如呈示、对话、辅导等;辅助行为,如激发动机、教师期望、课堂交流和课堂管理等。
2.试述教学理论的历史演变。
答:教学理论是教育科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它是研究教学情景中教师引导或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并构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解释框架,提供一般性的规定,以指导教学实践的一门学科。
(1)教学理论的形成
①中国古代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系统地论述教学理论的专著。
以极其精练的语言,比较全面地总结和概括了我国先秦时期官学和私学的经验,对教学的作用与目的、制度与组织形式、内容与方法都进行了简明扼要的概括。
②在西方教育文献中,最早使用“教学论”一词的是德国教育家拉特克和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在夸美纽斯所作的《大教学论》里,不仅谈到狭义的教学问题,还谈到智育、德育、体育、美育等相互关系和各自的任务。
但是,那个时代教育和教学相通,《大教学论》是最早的一部独立形态的教育学著作,里面有教育原理、教育制度、学校组织、课程、教学法等,相当于现在的教育概论或教育通论。
③赫尔巴特写作了《普通教育学》,从目的与手段出发构建他的教学理论体系,为后人提供了一种关于教学的解释框架。
教育性教学是赫尔巴特教育学体系的核心,他还提出了著名的四个教学阶段,即清楚、联想、系统和方法的理论。
每一阶段都明确提出教师“教”的具体任务和活动方式,同时依据观念心理学,详细划定学生心理活动的范围和内容,使各个
教学环节与各种必要的心理活动有机地配合起来。
(2)教学理论的发展
①赫尔巴特的理论体系首先受到他的弟子席勒等人的补充与修正,就手段问题,他们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其中最重要的是把赫尔巴特的教学四阶段改造为五阶段,即准备、提示、联想、概括与运用。
这样就形成了曾经对整个世界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赫尔巴特学派的教学理论。
②赫尔巴特学派教学理论在世界各地的传播与继续发展,主要有两条主线:一条是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另一条是心理取向的教学理论。
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主要发生在德国、苏联、日本和中国等。
心理取向的教学理论发轫于莱比锡大学与耶拿大学年轻博士的介绍和传播,相应地产生了行为主义教学理论(以斯金纳的程序教学为代表)、认知教学理论(以布鲁纳的认知结构教学理论为代表)和情感教学理论(以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为代表)。
3.讲授法的批判与辩护。
答: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述、讲解、讲演三种基本方式。
是教学史上最古老的和教学实践中最基本的教学方法。
(1)对讲授法的批判
①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听讲的能力,不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
因此,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学生要有较高的自觉性和听讲能力。
②局限于教材系统性强的学科,局限于中学或较高年级的课堂,要求学生有足够的知识储备。
只强调学科知识的结论性和接受性,易束缚学生的思维,学生只要把教师讲授的内
容记住便行,缺乏即时的应用。
③易削弱实用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影响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实际能力,学生缺乏解决问题的环节,很难将掌握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课堂交流局限于师生,沟通方式单调,课堂气氛沉闷,教师处于讲授的中心,学生只是受众和听众,缺乏有效的沟通。
④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实践机会较少,难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很少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难以顾及学生的兴趣及需要上的个别差异。
(2)对讲授法的辩护
①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可以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传递信息,利于学生接受。
教师在其中占据主导,可以根据自身的要求和计划来安排教学内容,易于教师控制所传递的内容,单位时间的效率较高。
②在短时间内传递大量具有系统性的信息,既经济又系统地传授人类文化遗产,对于传统知识和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作用。
一位教师可以同时教许多学生,相对其他方法而言,最没有学生数量上的限制。
③教师完全可以自主地控制教学时间,因此耗费课时最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时间的安排,较为灵活自由。
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也锻炼了自己的多种教学能力,包括系统地讲授知识内容,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4.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述评。
答:(1)行为主义教学理论的内容
行为主义的教学理论以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为代表。
①教学目标。
根据行为主义原理,教学的目的就是提供特定的刺激,以便引起学生特定的反应,所以教学目标越具体、越精确越好。
②教学过程。
斯金纳提出了一种相倚组织的教学过程,这种教学过程对学习环境的设置、课程材料的设计和学生行为的管理作出了系统的安排。
这种教学过程包括五个阶段:具体说明最终的行为表现;评估行为;安排相倚关系;实施方案;评价方案。
③教学方法。
斯金纳根据学习过程有效进行的三个条件,提出了程序教学法。
程序教学是指将教材分成连续的小步子,严格地按逻辑编成程序的一种自动教学模式。
它是根据强化作用理论而来的。
斯金纳对程序学习的处理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线式,一种是分支式。
(2)对该理论的评价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更着重外在环境刺激所导致的学习者的行为改变,强调教师安排和设计一定的教学情境来促使学生实现预期的行为改变和学习效果。
依据行为主义制定的教学设计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强调教育须培养学生的种种素质和技能,教育即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工具。
但是,该教学理论将学习者看作是被动的个体,只是持有机械性反应,给学习者刺激才能引起反应,而忽视了学习者本身的主观性和能动性。
5.认知教学理论述评。
答:(1)认知教学理论的内容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的基础是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和改组,而不是刺激—反应联结的形成或行为习惯的加强或改变,教学就是促进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或改组。
①布鲁纳的教学理论
认知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和奥苏贝尔。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教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教学目标。
布鲁纳认为,教学目的应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据此并根据美国当时的实际,他提出了以发展学生智力为主的教学目标。
b.教学原则。
布鲁纳认为,教学应遵循的四条原则分别为:动机原则、结构原则、序列原则和强化原则。
c.教学内容。
布鲁纳认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是指某一知识领域内事实、概念、观念、公理、定理、定律等的组合方式。
d.教学方法。
布鲁纳提倡使用发现法。
发现法是指学生运用教师提供按发现过程编制的教材或材料进行“再发现”,以掌握知识并发展创造性思维与发现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②学习策略理论
学习策略是一种特殊的程序性知识。
根据认知心理学家的研究,学习策略主要有如下五类:
a.复述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地背诵或说出被呈现的条目,以及摘录、划线或圈出课文中呈现的材料的重点。
b.同化策略,是指形成一个表象或句子与配对表格中的每一条目相配,以及解释、概括或描述新的信息如何与原有知识相联系。
c.组织策略,是指学生把将要学习的材料所列的条目组织起来,或抽象概括、或建立等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