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 第8章 当代教学理论【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章当代教学理论

1.讨论:教学究竟是什么?

答:教学的概念规定着这一领域研究者的思维方式或取向,通常也是教学理论的中心。是在讨论教学理论之前,必须要首先回答的问题。针对教学概念的最初出发点,可以对教学做如下讨论:

(1)教与学是可分的,可分的理由是教与学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活动。出于理性思维的需要,人们经常从局部和片面出发,以便更深入地认识统一的、整体的客观对象。正如人们把人分解成身心两部分,并据此才有生理学和心理学一样,实践中的教学活动必须至少有两种理论形式,即关于教的理论与关于学的理论。

(2)教学研究把“教”当作自己的中心问题,尽管这里的“教”要讨论的是在教与学都存在的情景中的“教”。教学是互动的,是相互依附的,它不排斥对“学”的研究,但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教,是关于教的方法和效果研究,而“学”的问题应该是学习理论研究的中心问题。

(3)教学就是指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这些行为包括主要和辅助两个部分,主要的教师行为包括教师的呈示、对话与辅导;辅助行为包括激发动机、期望效应、课堂交流和课堂管理等。

(4)教学也不是教授,因为把教学当作教授,就容易走向“教师中心”论者一边,容易使人把教学联想为“知识授受”或“壶与杯的关系”,它不能体现现代教师在课堂中承担的真正的角色。教学不完全是教学生学习,也有互教互学、教学相长的意思。教学应当把教师教学和教授学生学习统一起来,共同进步。

总之,经过上述讨论,可将教学定义为: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教师行为包括:主要行为,如呈示、对话、辅导等;辅助行为,如激发动机、教师期望、课堂交流和课堂管理等。

2.试述教学理论的历史演变。

答:教学理论是教育科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它是研究教学情景中教师引导或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并构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解释框架,提供一般性的规定,以指导教学实践的一门学科。

(1)教学理论的形成

①中国古代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系统地论述教学理论的专著。以极其精练的语言,比较全面地总结和概括了我国先秦时期官学和私学的经验,对教学的作用与目的、制度与组织形式、内容与方法都进行了简明扼要的概括。

②在西方教育文献中,最早使用“教学论”一词的是德国教育家拉特克和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夸美纽斯所作的《大教学论》里,不仅谈到狭义的教学问题,还谈到智育、德育、体育、美育等相互关系和各自的任务。但是,那个时代教育和教学相通,《大教学论》是最早的一部独立形态的教育学著作,里面有教育原理、教育制度、学校组织、课程、教学法等,相当于现在的教育概论或教育通论。

③赫尔巴特写作了《普通教育学》,从目的与手段出发构建他的教学理论体系,为后人提供了一种关于教学的解释框架。教育性教学是赫尔巴特教育学体系的核心,他还提出了著名的四个教学阶段,即清楚、联想、系统和方法的理论。每一阶段都明确提出教师“教”的具体任务和活动方式,同时依据观念心理学,详细划定学生心理活动的范围和内容,使各个

教学环节与各种必要的心理活动有机地配合起来。

(2)教学理论的发展

①赫尔巴特的理论体系首先受到他的弟子席勒等人的补充与修正,就手段问题,他们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其中最重要的是把赫尔巴特的教学四阶段改造为五阶段,即准备、提示、联想、概括与运用。这样就形成了曾经对整个世界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赫尔巴特学派的教学理论。

②赫尔巴特学派教学理论在世界各地的传播与继续发展,主要有两条主线:一条是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另一条是心理取向的教学理论。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主要发生在德国、苏联、日本和中国等。心理取向的教学理论发轫于莱比锡大学与耶拿大学年轻博士的介绍和传播,相应地产生了行为主义教学理论(以斯金纳的程序教学为代表)、认知教学理论(以布鲁纳的认知结构教学理论为代表)和情感教学理论(以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为代表)。

3.讲授法的批判与辩护。

答: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述、讲解、讲演三种基本方式。是教学史上最古老的和教学实践中最基本的教学方法。

(1)对讲授法的批判

①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听讲的能力,不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因此,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学生要有较高的自觉性和听讲能力。

②局限于教材系统性强的学科,局限于中学或较高年级的课堂,要求学生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只强调学科知识的结论性和接受性,易束缚学生的思维,学生只要把教师讲授的内

容记住便行,缺乏即时的应用。

③易削弱实用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影响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实际能力,学生缺乏解决问题的环节,很难将掌握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课堂交流局限于师生,沟通方式单调,课堂气氛沉闷,教师处于讲授的中心,学生只是受众和听众,缺乏有效的沟通。

④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实践机会较少,难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很少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难以顾及学生的兴趣及需要上的个别差异。

(2)对讲授法的辩护

①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可以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传递信息,利于学生接受。教师在其中占据主导,可以根据自身的要求和计划来安排教学内容,易于教师控制所传递的内容,单位时间的效率较高。

②在短时间内传递大量具有系统性的信息,既经济又系统地传授人类文化遗产,对于传统知识和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作用。一位教师可以同时教许多学生,相对其他方法而言,最没有学生数量上的限制。

③教师完全可以自主地控制教学时间,因此耗费课时最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时间的安排,较为灵活自由。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也锻炼了自己的多种教学能力,包括系统地讲授知识内容,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4.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述评。

答:(1)行为主义教学理论的内容

行为主义的教学理论以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为代表。

①教学目标。根据行为主义原理,教学的目的就是提供特定的刺激,以便引起学生特定的反应,所以教学目标越具体、越精确越好。

②教学过程。斯金纳提出了一种相倚组织的教学过程,这种教学过程对学习环境的设置、课程材料的设计和学生行为的管理作出了系统的安排。这种教学过程包括五个阶段:具体说明最终的行为表现;评估行为;安排相倚关系;实施方案;评价方案。

③教学方法。斯金纳根据学习过程有效进行的三个条件,提出了程序教学法。程序教学是指将教材分成连续的小步子,严格地按逻辑编成程序的一种自动教学模式。它是根据强化作用理论而来的。斯金纳对程序学习的处理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线式,一种是分支式。

(2)对该理论的评价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更着重外在环境刺激所导致的学习者的行为改变,强调教师安排和设计一定的教学情境来促使学生实现预期的行为改变和学习效果。依据行为主义制定的教学设计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强调教育须培养学生的种种素质和技能,教育即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工具。但是,该教学理论将学习者看作是被动的个体,只是持有机械性反应,给学习者刺激才能引起反应,而忽视了学习者本身的主观性和能动性。

5.认知教学理论述评。

答:(1)认知教学理论的内容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的基础是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和改组,而不是刺激—反应联结的形成或行为习惯的加强或改变,教学就是促进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或改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