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 5.2 信息社会的法律与法规 教案 第1课时
5.2信息社会的法律与法规教学设计高中信息技术教科版(版)必修2
3.通过展示教材目录,明确本章节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系统地讲解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核心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理解法律条款的含义。
3.实践操作法:模拟网络安全事件,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如何运用法律法规保护自己的权益;
4.课堂讲授法:结合教材内容,系统地传授信息社会的法律法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法治意识,尊重网络法律法规,自觉维护网络秩序;
2.增强网络安全意识,保护个人信息,防范网络风险;
3.培养知识产权意识,尊重他人劳动成果,遵守学术道德;
5.2信息社会的法律与法规教学设计高中信息技术教科版(版)必修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信息社会的基本法律法规,如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条款;
2.了解知识产权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性,掌握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基本知识;
3.理解网络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的关系,明确网络行为规范;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对网络的使用较为熟悉,但对于信息社会的法律与法规知识相对陌生。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网络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问题关注度较高,但可能缺乏实际操作经验。此外,高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法律法规的认识和理解对他们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4.实践题: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如何遵守网络法律法规,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权益。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完成以下任务:
第一章《走进信息社会》第2课时《信息社会及其特征》教学设计
环节四:课堂小结
通过板书进行小结
学生回忆
对本节课知识进行总结, 形成知识链。
教学反思 因机房的布局,小组互动交流存在局限:学生更多的是和左右两边的同学交
流,首尾同学交流不太方便,影响小组的互动效果。现有机房布局无法改变的情况 下, 减少小组人数,争取更好地交流互动效果,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信息社会的特征这一知识点对学生来说较难把握,比较枯燥。课堂采用素材资 源教学、动手实践感受等方式,并设置小组抢答攒积分活动,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 极性,课堂效果好,更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为熟悉,喜欢用信息技术产品挑战新事物,这有助于我们利用数字化学习平台开展
教学,高中学生具备了主动查询和总结知识的能力,方便我们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 习和探究式教学,从而掌握信息社会及其特征。
三、课时教学目标及对应的学科核心素养
1、了解信息社会的概念,能描述信息社会的特征,掌握四个特征的内在联系,并
能从案例中分析出信息社会的特征。(计算思维)
2、能根据实际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不同的调查方法,恰当选择数字化工具,获
取需要的数据,完成任务,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能力。(计算思维、数字 化学习与创新) 3、正确认识虚拟社会身份,合理使用虚拟社会化身份开展信息活动,具有信息安
全意识。增强信息社会意识,明确信息社会责任。(信息意识、信息社会责任)
四、课时教学重难点
1.了解信息社会的概念。 教学重点 2.能理解和描述信息社会的特征,掌握其内在联系,并能从案例中分
析出信息社会的特征。
教学难点
能理解和描述信息社会的特征,掌握其内在联系,并能从案例中分析 出信息社会的特征。
五、教学方法
活动探究法、问题启发法、讲授法 六、教学环境及教学准备
科教版必修2信息与社会 5.2 信息社会的法律与法规 第1课时
必修2 第5单元信息社会的建设5.2 信息社会的法律与法规本项目主要围绕“信息公开和保护知识产权”两部分内容开展学习。
通过“保护个人信息,合法进行信息公开工作”“利用网站做好学校相关信息公开工作”和“依法保护知识产权”三大模块的设置,分别探讨了四个方面的问题:个人信息管理与保护、设计学校信息公开网页、分辨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在选择图片中主动保护知识产权。
个人信息管理与保护问题主要通过学生上网查找网站隐私政策,分析网站隐私政策包含的主要内容,了解网站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原因、方式及需要承担的责任,合理、合法的进行信息公开,并有效地保护个人信息。
设计学校信息公开网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亲历“信息公开”网页内容分析与选择,了解信息公开的三种方式,完成“信息公开指南”网页的制作,理解信息公开对社会、学校、家长及学生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1、了解网站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原因、方式以及需承担责任。
2、理解个体信息与组织信息权利主体之间的利益协调原则。
3、知道信息公开的基本形式,理解其对建设信息社会的意义。
教学重点:网站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原因、方式以及需要承担的责任。
教学难点:网站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方式。
教师准备:打开微机,课件、投影仪等。
学生准备:结合课本提前预习。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在信息社会中,网络已经离不开我们的生活,上网可以浏览新闻、查找资料、休闲娱乐或者购物等,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同时,国家为了保护每个回答问题。
导入新课,引导同学们上网搜索,了解人的合法权益,保护个人隐私,要求网站做出“隐私政策”声明,你们在上网时是否关注过?请同学们上网搜索,了解“隐私政策”。
搜索方法:1.通过搜索引擎搜索“隐私政策”。
2.在搜索结果中选择一个网站。
3.打开“隐私政策”页面。
“隐私政策”活动1个人信息管理与保护网站隐私政策主要包含以下方面:1.如何收集个人信息。
2.如何使用个人信息。
3.如何保护个人信息。
5.2信息社会的法律与法规优秀教学案例高中信息技术教科版(版)必修2
最后,通过制作宣传海报,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所学知识传播给更多的人,提高社会的法律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体会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培养为社会作出贡献的意识。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情景创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模拟现实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多种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
3.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我组织了多种小组合作活动,如小组讨论、小组实践等。学生能够在团队合作中学习、交流,提高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小组合作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
4.反思与评价的教学环节:我设计了自我反思、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等环节,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通过反思与评价,学生能够找到自己的不足,找到提高的方向,从而更好地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
最后,学生需要制作宣传海报,将所学法律知识传递给更多的人。通过制作海报,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对信息社会的法律与法规有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通过学习法律与法规,学生能够认识到信息技术并非绝对自由,而是需要在法律框架内使用。这有助于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教学内容以高中信息技术教科版必修2为基础,主要包括知识产权、隐私权、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法律知识。针对这些内容,我设计了一堂生动实用的教学案例,通过引入真实案例、开展小组讨论、制作宣传海报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法律知识,提高信息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从人性的角度去理解和关注法律与法规背后的意义,而不仅仅是冷冰冰的文字。通过设置富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在探究中不断思考、成长。同时,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让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信息技术与法律知识的紧密联系。
高中新信息技术教案- 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 精品
为了维护信息安全,我们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要切实做到下面几点:
1、未经允许,不进入他人计算机信息网络或者使用他人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
2、未经允许,不对计算机信息网络功能进行删除、修改或者增加;
3、未经允许,不对计算机信息网络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或者增加;
简言之,网络犯罪是针对和利用网络进行的犯罪,网络犯罪的本质特征是危害网络及其信息的安全与秩序。
计算机犯罪的种类及特征(PPT)
道德是自律的规范,法律是他律的规范。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对于一些已经造成重大危害的行为,必须通过法律的手段来制裁。
1、国内立法情况
(1)法律层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网络安全相关规定:《宪法》 第四十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增加的操作,后果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影响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第二百八十七条 利用计算机实施金融诈骗、盗窃、贪污、挪用公款、窃取国家秘密或者其他犯罪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定罪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是为保障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制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2016年11月7日发布,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网络安全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网络空间安全管理方面问题的基础性法律,是我国网络空间法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是依法治网、化解网络风险的法律重器,是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的重要保障。 《网络安全法》将近年来一些成熟的好做法制度化,并为将来可能的制度创新做了原则性规定,为网络安全工作提供切实法律保障。
第一章《走进信息社会》第1课时《信息技术的发展脉络与趋势》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
5.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拓展任务。
五、课后作业
1.梳理信息技术发展脉络,制作思维导图。
2.撰写一篇关于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短文,分享自己的见解。
3. �搜索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规划。
3.通过对信息技术发展脉络的学习,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思维导图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信息技术的发展脉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2.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帮助学生提炼信息技术的核心概念和关键知识点,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3)结合实践性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2.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事件,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学习信息技术的发展脉络:讲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各个阶段,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变迁,培养他们的历史观念。
4.教学策略:
(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针对性。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3)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4)加强团队合作指导,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阶段,教师可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设计实践性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教科版全套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教科版全套教案第一节课:信息技术概述目标: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1.引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现代科技产品,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引起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2.信息技术的概念教师介绍信息技术的基本定义,即利用计算机等技术手段对信息进行处理、传输和存储的科技领域。
3.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通过课件或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包括计算机的发明、互联网的兴起等重要事件。
4.课堂讨论教师与学生进行讨论,探讨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调查一些现代科技产品的使用情况,并结合自己的观点写一篇小论文。
第二节课: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基础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和基本操作系统的介绍。
1.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教师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卡等,并通过示意图进行解释。
2.计算机软件的基本概念教师讲解计算机软件的基本概念,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并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软件。
3.操作系统的介绍通过演示操作系统的界面和基本操作,让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4.实践操作让学生在电脑上操作一些常用软件,如Word、Excel等,熟悉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
5.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第三节课:计算机网络和网络安全目标: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网络安全知识。
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教师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包括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等,并讲解网络的工作原理。
2.网络连接设备教师介绍常见的网络连接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等,以及它们在网络中的作用。
3.网络安全的重要性通过案例分析或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和攻击方式。
4.网络安全知识教师介绍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包括防火墙、杀毒软件、密码安全等,以及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
法律法规知识教案
法律法规知识教案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通过系统、全面的教学内容,介绍法律法规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基本法律概念,提高法律素养,增强遵纪守法意识。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法律法规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基本法律法规的概念和作用;2. 熟悉国家法律体系的组成和层级结构;3. 掌握少数重要法律法规的内容和适用范围;4.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和能力;5. 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三、教学重点1. 国家法律体系的组成和层级结构;2. 重要法律法规的内容和适用范围。
四、教具准备1. 幻灯片或多媒体设备;2. 教案大纲和课件。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法律法规概述教学内容:1. 法律法规的定义和概念;2. 法律法规对社会的作用和意义;3. 国家法律体系的组成和层级结构。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引述案例或故事,激发学生对法律法规的兴趣与思考;2. 学习:讲解法律法规的定义、概念和作用,并介绍国家法律体系的组成和层级结构;3. 深入: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法律法规对社会的重要性;4. 总结:帮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并进行小结。
第二课时:刑法基础知识教学内容:1. 刑法的定义、性质和功能;2. 刑法的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3. 刑法中的犯罪类型和刑罚。
教学步骤:1. 复习:回顾上节课的知识点;2. 学习:讲解刑法的定义、性质和功能,并介绍刑法的基本原则;3. 深入: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犯罪行为和相应的刑罚;4. 练习:设计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犯罪类型和量刑标准。
第三课时:劳动法基础知识教学内容:1. 劳动法的定义、原则和适用范围;2. 劳动合同的要素和法律责任;3. 劳动保护和福利制度。
教学步骤:1. 复习:回顾上节课的知识点;2. 学习:讲解劳动法的定义、原则和适用范围,并介绍劳动合同的要素;3. 深入: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劳动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4. 角色扮演: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体验劳动法中的法律责任和保护措施。
关于《信息技术与社 会》的高中政 治教案
关于《信息技术与社会》的高中政治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掌握信息技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能力目标能够分析信息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辩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正确对待信息技术的态度,增强信息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和挑战。
信息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律和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重要影响,让学生对信息技术有初步的了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如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网络社交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和影响。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信息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辩论法针对信息技术的某些热点问题,如网络言论自由与监管,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视频,如智能家居、无人驾驶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信息技术,并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技术对生活的改变。
2、讲授新课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讲解信息技术的定义,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等。
简要回顾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从古代的烽火传信到现代的互联网、人工智能。
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介绍信息技术在经济领域的应用,如电子商务、智能制造、数字金融等。
讲解信息技术在政治领域的应用,如电子政务、政务公开、网络监督等。
探讨信息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影响,如网络文化、数字图书馆、在线教育等。
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积极影响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高中信息技术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优秀教案
[课题] 第六章信息平安
§信息平安法律法规及网络道德标准
[知识与技能]1、了解有关网络道德标准的知识;
2、了解一些国内外的信息平安法律法规的知识;
3、了解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1、在信息活动过程中,了解信息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危害,学会判断自己信息行为的合法性和正确性;
2、通过案例分析,能够对侵犯自己信息平安的行为作出有效抵抗和防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负责任地参与维护信息平安的实践;能够识别并抵抗不良信息,树立网络交流中的平安意识;养成在网络上使用文明语言、不欺骗、不破坏的行为习惯。
[重点] 〔1〕分析信息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网络使用道德标准。
〔3〕信息平安法律法规。
[难点] 对信息平安法律法规的了解。
[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教学环境]网络教室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
§信息平安法律法规及网络道德标准
[课堂练习]活动册105-108页[教学反思]。
科教版必修2信息与社会 5.1 信息社会的伦理道德 教案 第1课时
必修2 第5单元信息社会的建设5.1信息社会的伦理与道德第1课时项目主要围绕“保护自己与他人隐私信息”开展学习,通过“遵守网络礼仪,应对网络欺凌”和“保护自己与他人”两个任务的设置,分别探讨了四个问题:网络语言礼仪、隐私保护(网络欺凌)、信息发布和网络行为决策。
网络语言礼仪通过从现实生活礼仪引申到网络礼仪,从现实生活问候语引申到网络问候语,让学生了解现实与虚拟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做到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言行一致,自觉遵守网络礼仪规则,有效保护自己及他人隐私。
隐私保护(网络欺凌)通过对网络事件中参与者及传播范围的全面、细致的分析,了解网络欺凌产生的原因和影响,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可能一句不经意的话,或者网络不文明语言的使用,都可能在网络上被“放大”,形成网络欺凌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
信息发布是人们经常在网上与他人沟通、互动的行为,通过信息发布事件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表达方式都会在网络上产生不同的影响。
网络行为决策是根据信息发布产生的影响,对发布的所有信息做出分析和有效的判断,决策何时、何地发布什么样的内容,尊重自己和他人隐私,运用网络礼仪的黄金规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出正确的网络行为决策。
1、了解网络礼仪的黄金规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分析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不同,了解在线发布个人信息的益处与风险。
3、知道保护自己与他人隐私信息的措施或方法。
教学重点:网络礼仪。
教学难点:隐私保护。
教师准备:打开微机,课件、投影仪等。
学生准备:结合课本提前预习。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仪文明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们的生活中,礼仪既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又是人际交往中的交际方式和艺术表现,更是人们相互沟通的技巧。
下面我们一起完成小活动,考考同学们几个礼仪小常识。
握手礼仪的顺序:先长辈后晚辈,先女士后男士。
活动1:观察图片,描述握手的先后顺序。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二《信息系统与社会》第五章第三节《合理使用信息系统》教案
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伦理意识,提高他们对信息系统使用中伦理问题的认识。
环节(三):合理使用信息系统的策略学习教师行为:•讲解合理使用信息系统的策略,包括有效管理时间、保护个人信息、避免网络欺诈等。
•利用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展示这些策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策略,促进相互学习。
学生行为:•学习合理使用信息系统的策略,掌握具体的行动指南。
•参与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实践所学策略。
•分享个人经验,学习同伴的合理使用策略。
设计目的:•通过策略学习和实践,提高学生合理使用信息系统的能力。
环节(四):信息系统使用中的风险识别教师行为:•介绍信息系统使用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如网络安全威胁、信息过载、依赖性增强等。
•利用互动式问答或小测验,帮助学生识别和理解这些风险。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识别和应对这些风险。
学生行为:•学习识别信息系统使用中的风险,提高警觉性。
•参与互动式问答或小测验,巩固对风险的理解。
•讨论风险应对策略,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帮助学生识别信息系统使用中的风险,提高风险意识。
环节(五):信息系统使用的法律知识普及教师行为:•普及信息系统使用的法律知识,如版权法、隐私保护法、网络行为规范等。
•结合具体案例,讲解法律知识在信息系统使用中的应用。
•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探讨法律知识的重要性。
学生行为:•学习信息系统使用的法律知识,了解法律规定。
•分析案例,理解法律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参与案例讨论,提高法律意识。
设计目的:•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使他们了解信息系统使用的法律界限。
环节(六):课堂总结与行动计划制定教师行为:•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系统使用的伦理原则、合理使用策略、风险识别和法律知识。
•强调合理使用信息系统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引导学生制定个人行动计划,承诺合理使用信息系统。
学生行为:•认真听取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思考如何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一课信息与信息社会教案
信息技术创生型导学案一、学习内容:信息与信息社会二、教材分析:本课是七年级学生进入初中学习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
教材介绍了信息的含义,信息的获取与处理过程,以与信息社会。
为了更生动的对这些知识进行说明,教材加入了“一鼓作气”、“大庆油田情报的获得”、“贝卡谷地之战”、“计算机出故障后”和“”这些有趣的阅读材料,在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简单地阐述了什么是信息、信息获取的方法、信息处理的过程以与信息的重要性。
三、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小学毕业,在注意力方面还保持了儿童的一些特征。
由于是初中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在课堂的设置上要充分体现趣味性,把基本知识讲清楚的同时,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四、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含义。
2、使学生掌握信息获取以与信息处理的过程。
3、使学生认识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与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增强自身素质,加强学生使用信息的能力和道德,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体会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优越性,使其能端正学习态度,能主动学习,并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五、重难点:1、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2、信息的获取、处理过程与发展。
六、学习方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辅导法课时安排:1课时七、学习过程:引入:人类已跨进21世纪,进入了如火如荼的信息时代。
什么是信息?如何获得信息?获得信息后又如何处理?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要解决的内容。
讲授新课:(板书)一、信息的含义(任务):让学生观看《三国演义》中的一段视频,并回答问题“两军交战时,鼓声表达了什么含义?”(学生):进攻。
(问题):是否鼓声就一定表示进攻?请学生再看例子。
(任务):通过看图片,回忆电视中的场景。
回答问题:“衙门的鼓声表达了什么含义?”(学生):告状。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二《5.2 信息社会的法律与法规》教案教学设计
以上情况下使用作品, 可以不经著 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 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 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 他权利。
使用版权保护的作品时,应该注意 学生 学习如果 使用版权保护的作
以下几点:
品时,应该注意的两点。
1.如果是文字,使用引号表明这段 文字是引用别人的。
2.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
回
结 围,分辨侵犯知识产权行为。
顾
2.学会网上资源(图片)选择和运 所
用策略,合理使用知识产品。
学
作
指出下面的符号各代表什么。
巩
业
固
所 学
做法不正确
著作权规定只 有在得到版权 拥有者的允许 之后,才可以 复制版权保护 的作品
从网站上复制 做法可以,但
一张图片,然后 应当指明图片
粘贴到自己的 的来源
作业上
著作权法规定
为个人学习情
况下,可以不
经著作权人许
可,不向其支
付报酬,但应
当指明作者姓 名、作品名称 等
你在一个游戏 做法不正确
网站上看见了 一个非常酷的 动画片,于是你 把它下载并上 传到自己的个 人网页上
上映的影片具 有专利版权, 没有得到版权 拥有者的允
许,私自下载, 免费观看,侵 犯了版权所有 者的知识产 权,是违法行 为
著 著作权也称为版权,是指作者和其 根据 十个案例的分析,总结著作权 了
作 他著作权人对文学、艺术和科学工 的使用规范。
解
权 程作品所享有的各项专有权利。
的 概 念
违反著作权的行为: 著
然后就记住了密 拥有者的允
码并用它登录玩 许,私自窃取
游戏
账号、密码是
5.2信息社会的法律与法规教学设计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结合社会热点事件,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对法律问题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任务驱动,自主学习: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析案例、小组讨论等方式,自主学习法律知识。
3.案例分析,深化理解:精选典型法律案例,组织学生进行深入剖析,使他们在分析、讨论中掌握法律条文,提高法律素养。
2.教学实施: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1)信息社会的法律法规体系及其作用;
(2)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
(3)如何运用所学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的权益;
(4)在网络世界中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6.法律知识普及:鼓励学生将所学法律知识分享给家人和朋友,提高身边人的法律意识。可以制作宣传海报、编写宣传册等形式,扩大法律知识的影响力。
1.作业布置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适当调整难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2.作业评价要注重过程和结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法律素养。
3.教师应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律条文,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素养,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网络秩序。
难点:如何激发学生内心的道德自觉,使他们在网络世界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3.重点:提高学生的法律分析能力,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差异化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结合实际案例,组织模拟法庭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20-2021 高一信息技术 必修2 信息系统与社会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活动2组建小型无线局域网,配置无线路由器。
1.将无线路由器的W AN口连接外网网线。
2.将无线路由器的LAN口通过网线连接笔记本电脑。
3.接通无线路由器电源。
学生动手操作。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搭建好后,会使他们更有成就感,鼓励学生按照示意图大胆尝试,不要怕出错。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试误的过程。
活动3配置无线路由器1. 观察路由器参数,并记录型号及路由器IP地址(或管理页面)。
2. 访问路由器。
3. 设置路由器参数,并记录。
4. 设置无线网络。
5. 若要在此修改路由器参数,必须重启路由器。
若要恢复路由器出厂设置,则快捷操作是长按“reset”按钮5秒。
1.. 通过登录路由ip,并设置各项参数,学生能简单了解无线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境况信息意识,加深对无线局域网的认识。
3. 告诉学生不要使用安全性低的密码,增强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信息安全意识,活动4教师安排任务,并指导。
1. 利用移动设备检测本组无线局域网,合作探究出错原因,并逐步完善。
2. 分别检测其他小组的成果,并尝试分析出错原因。
尝试使用ipad,手机等客户端连接到自己设置的无线局域网中,通过访问网站验证是否联网成功。
通过讨论,利用网络资源,学会识别可疑wifi,提高安全性,对公共场所来源不明的无线局域网,不可随意连接,也不可随意破解他人无线局域网的密码,培养信息社会责。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件信息社会的法律与法规
信息社会发展历程
01 前信息社会阶段
语言的产生及运用;文字的创造及流传;造纸术 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
02 信息技术阶段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集成电路的诞生;光 纤通信的利用;卫星通信的利用。
03 信息社会阶段
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信息社会对法律与法规需求
电子商务税收征管政策
电子商务税收征管的基本 原则
明确电子商务税收征管的基本原则,包括税 收法定、税收公平、税收效率和税收便利等 。
电子商务税收征管的具体措 施
制定电子商务税收征管的具体措施,如建立电子商 务税收登记制度、加强电子商务税收监管等。
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征管政 策
针对跨境电子商务的特点,制定专门的税收 征管政策,加强跨境电子商务的税收监管和 合作。
02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
该法规定了电子商务经营者的义务、消费者权益保护、电子商务合同的
订立与履行等内容,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健康有序发展。
03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该法规定了著作权的保护范围、权利内容、限制与例外等,保护了文学
、艺术和科学作品作者的著作权,鼓励了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
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
专利权法相关内容
专利权的定义和保护范围
专利权是指发明创造的发明人、设计人或其他申请人以及上述主体的合法继承人或受让人依法享有的对某项发明创造 的独占使用权。专利权法保护的发明创造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类型。
专利权的申请和授权
专利权的申请需要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专利申请文件,并经过初步审查、实质审查等程序后,才能获得授权。授权 后的专利权具有独占性和排他性,可以排除他人未经许可的使用、制造、销售等行为。
《2.自觉遵守信息社会的法律、规范和道德》课件高中信息技术沪科教版必修 信息技术基础_OK
2021/7/26
3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信息技术引发的矛盾与问题,指导和帮助学生正确 使用网络,树立健康上网理念
2、能力目标: 利用网络获取所需信息,加工和处理所收集到的信息, 形成正确的态度。
2021/7/26
4
3、情感目标
• 学生通过自我探究,形成对网络的正确认识,培养学生对事物正确判断的能力和自制 力。
2021/7/26
12
4、反馈评介
• 针对每个小组分配的具体任务,在教师的主导下,让学生开展自评、组内互评活动, 挑选出个别代表发表自己的观点,组织第一组与第二组同学开展辩论,由第三组同学 深刻挖掘网络成瘾的原因,第四组同学阐明如何正确处理青少年与
网络的关系加以对整个主题的升华。最后教师点评
2021/7/26
来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资料一:《变形计》——《网瘾少年》(视频)
15岁的长沙少年魏程,迷恋网络辍学在家,平日里“不在
网吧,就在去网吧的路上,不在睡觉,就在打算睡觉的床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上”。
2021/7/26
9
资料二:
我国未成年网民就有1650万。而这1650万未成年人中的14.8
%,他们不仅爱上网,而且着迷上瘾,难以自拔,并引发了
健康上网快乐成长
——信息技术与青少年
登封市嵩阳高级中学:程来法
2021/7/26
1
一、教材分析
教学使用教材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 信息技术教材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学主要 内容基于教材第五章《信息技术与社会》中的第 二节《信息技术与青少年》。在此之前,学生学 习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信息的加工和表达、信 息获取等知识。经过适当处理,确立《健康上网 快乐成长—信息技术与青少年》为这节课课题。 教学内容来源于教材,而不照搬教材,贴近学生 的生活,是社会关注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单元信息社会的建设
5.2 信息社会的法律与法规
本项目主要围绕“信息公开和保护知识产权”两部分内容开展学习。
通过“保护个人信息,合法进行信息公开工作”“利用网站做好学校相关信息公开工作”和“依法保护知识产权”三大模块的设置,分别探讨了四个方面的问题:个人信息管理与保护、设计学校信息公开网页、分辨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在选择图片中主动保护知识产权。
个人信息管理与保护问题主要通过学生上网查找网站隐私政策,分析网站隐私政策包含的主要内容,了解网站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原因、方式及需要承担的责任,合理、合法的进行信息公开,并有效地保护个人信息。
设计学校信息公开网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亲历“信息公开”网页内容分析与选择,了解信息公开的三种方式,完成“信息公开指南”网页的制作,理解信息公开对社会、学校、家长及学生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1、了解网站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原因、方式以及需承担责任。
2、理解个体信息与组织信息权利主体之间的利益协调原则。
3、知道信息公开的基本形式,理解其对建设信息社会的意义。
教学重点:网站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原因、方式以及需要承担的责任。
教学难点:网站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方式。
教师准备:打开微机,课件、投影仪等。
学生准备:结合课本提前预习。
请同学们上网搜索,了解“隐私政策”。
1.通过搜索引擎搜索“隐私政策”。
2.在搜索结果中选择一个网站。
3.打开“隐私政策”页面。
活动1个人信息管理与保护网站隐私政策主要包含以下方面:
1.如何收集个人信息。
2.如何使用个人信息。
3.如何保护个人信息。
4.如何使用cookie等技术。
5.如何为第三方提供个人信息。
网站隐私政策声明有效地保护了用户的个人
隐私及合法的权益。
查看“隐私政策”页面,完成书上
活动1中“网站隐私政策小调查”。
(1)个人信息。
你访问的网站是否收集个人信息?□
是□否
请讨论在这些信息中,哪些属于个人的
隐私信息。
(2)cookie。
你访问的网站声明如何使用cookie了
吗?
□已声明□未声明
(3)第三方。
你访问的网站是否声明了会将信息分
享给第三方?
□已声明□未声明
(4)隐私选择。
你访问的网站是否提供隐私选择?
□是□否
如果是,是怎样描述的?请写下来:
学习网站隐私
政策。
布置几个判断题来学习隐私政策。
判断题:
1.网站的隐私政策声明可有可无,也没
有违反法律。
()(答案:错)
2.网站没有对用户详细说明所收集的
个人信息的去向会受到法律制裁。
()(答案:对)
3、网站可以任意更改及使用收集到的
用户个人信息。
()(答案:错)
通过做题的方
式学习隐私政
策。
谁是“跟踪者”
单词cookie可翻译为饼干、小甜饼。
在网
络中,cookie有什么作用呢?清理计算机中的cookie:
操作步骤:
1、打开“控制面板”。
2、选择“网络和Internet。
”
3、选择“Internet选项”,打开Internet
属性窗口。
4、在“常规”面板的“浏览历史记录”中单
击“删除”按钮。
5、在“cookie(0)”选项前打上“√”。
6、单击“删除”按钮完成。
学习理解
cookie。
活动2 利用网站做好学校相关信息公开工作
我们要了解一所学校的历史、教师配备情况、
学校开展的活动等信息,最好的方法是浏览学校官
方网站。
(1)学校网站为什么要公开这些信
息,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增添一个“在线服务”栏目,
从服务家长的角度考虑,你觉得需要增
加哪些栏目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信息公开
信息
公开的三种方式(1)主动公开:依法向公众公开相关的政府或其
他组织的相关信息。
包括:声明公开范围、公开方
式和公开期限。
(2)依申请公开: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
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律规定和本机关的职
权,向申请人公开政府信息的行政行为。
包括:申
请程序、申请实现、收费标准等。
(3)救济方式:指当事人之间因各种原因发生争
议或纠纷后,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多方)为解决争
议或纠纷而采取的各种行为的形式。
如:提供监管
部门联系方式等。
学习信息公开的三种方式。
学习信息公开
的三种方式。
信息
公开的意义1、信息公开促进公众参与国家管理。
2、保障个人权益
3、促进经济增长。
学习信息公开的意义
学习信息公开
的意义。
小结
1.了解个人信息、第三方、cookie等专业术语。
回顾本节课所学回顾所学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