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阶级对中国道路探索
中国三大阶级对中国出路的探索
![中国三大阶级对中国出路的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0032d282d4d8d15abe234e37.png)
论文题目:中国近现代史上人民对中国的出路探索姓名:班级:专业:学号:内蒙古科技大学二零一一年三月探索中国【内容摘要】农民阶级进行了一系列斗争起义,主要有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运动,反对封建势力反侵略,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将中国农民运动推到了最高峰。
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
地主阶级企图自救:林则徐,魏源等提倡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新思想萌发。
洋务派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学习西方技术抵御外敌。
资产阶级改良派以康梁为代表进行维新运动,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武装救国,但最终都失败了,结果证明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到中国走向成功。
【关键词】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探索中国出路近代史上,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农民阶级:1851年---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肩负起了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想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期望建立“人间天国”,结果失败了。
1898--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最终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农民起义或农民战争结构都以失败告终,说明农民阶级不能担负起领导民主革命并取得胜利的重任。
资产阶级:1895年--1898年主要有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妄图借助一个无权皇帝通过变法实现中国社会由封建制度向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转变,结果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反对派的反对而遭到失败,说明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1894年---1911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希望通过革命的方式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革命的胜利果实却被窃取,辛亥革命也归于失败。
由此看见,资产阶级也不能领到中国革命并最终走向胜利。
总体来看,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前,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都以失败告终。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鸦片战争后,农民是外国侵略者和本国统治者主要压迫对象和反抗力量,为支付对列强的巨额赔款,同时也为了弥补财政亏空,清政府加重了农民赋税负担。
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国家出路的探索【精选】
![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国家出路的探索【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d251bdc3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66.png)
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的爱国行为不仅表现在反侵略、反封建的英勇斗争上,而且还表现在对中国出路的艰辛探索上。
五四运动爆发前,在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中,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等不同的社会力量都进行了不同的探索,提出了不同的救国方案.农民阶级的探索: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这是一次反对政府腐朽统治与地主阶级压迫的正义战争,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内容:颁布了表达建立太平天国理想社会平均分配土地的愿望的《天朝田亩制度》以及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意义: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第二,太平天国起义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第三,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空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第四,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给了侵略者应有的教训。
第五,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他和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失败原因:从主观上看:第一,农民阶级不是新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
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第二,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组织发动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战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第三,太平天国也没能正确对待儒学。
第四,太平天国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对西方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从客观上看: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镇压太平天国。
论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对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及取得的理论成果
![论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对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及取得的理论成果](https://img.taocdn.com/s3/m/0414db4b852458fb770b56c0.png)
论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对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及取得的理论成果
地主阶级:洋务运动中只学器物,不学制度,“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变化,虽然客观上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但本质是为了挽救腐朽的封建统治,不是资本主义的探索,带有很大的局限性。
即使是最后的清朝自救运动也是带有很大局限的。
资本主义改良派:从早期的以王韬,郑观应的维新思想到康有为,梁启超等发动了戊戌变法,虽然在主观上要发展资本主义,但由于未发动群众以及封建力量太强大,最终失败,说明走资本主义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但促进了资本主义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为辛亥革命一定程度上做了舆论及思想准备
资本主义革命派: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本主义政党“同盟会”,并明确提出了反封建的口号,最后通过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存在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不是封建制度)制度,同时使得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而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更是在与无产阶级政党:中共与苏共的帮助下提出的,明确要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同时也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带有进步性。
但那毕竟只是资产阶级的革命,主要还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同时其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带有不彻底性。
无产阶级:这就不多说了,小孩都明白的道理,我有我党的先进性,党带领我们奔小康,没有我党,我们猪狗不如。
拥护党呗。
近代中国不同阶级对国家出路进行了不同的探索
![近代中国不同阶级对国家出路进行了不同的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0cc7dd11cc7931b765ce15bb.png)
辛亥革命前中国社会不同阶级、阶层和政治团体对民族和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评析近代中国面临两大危机: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因此,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就是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要获得民族独立,必须推翻帝国主义,要实现社会进步,必须推翻封建主义,这就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两大主题。
围绕这两大主题,近代中国不同阶级对国家出路进行了不同的探索一、太平天国——农民的革命运动(一)简要经过1851年1月,洪秀全等率众在广西桂平的金田村“团营”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从这年开始,直到1864年的最后失败为止,这场历时十四年之久革命运动,以1856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的主要事件有,金田起义、永安建制、胜利建军、定鼎天京以及北伐和西征。
到1856年天京事变发生之前,天国达到了它的全盛进期:拥百万之众,据江南之地,建立起与北方清政府相对峙的强大的农民革命政权。
自1856年下半年开始,天朝内部发生了一系列变故:从杨秀清的“逼封万岁”,经“韦杨内江”和韦昌辉的“天京叛乱”,到洪秀全诛杀韦昌辉,再到次年的石达开出走……“天京之变”这场历史性悲剧,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至1864年天京陷落,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运动最终走上了失败的末路。
(二)对运动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在近代中国革命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它猛烈地冲击了中国的封建秩序,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根基,同时也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起了阻止和延缓中国的半殖民化进程的作用;它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要求,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社会方案,同时,在实践上一定程度地破坏了封建生产关系,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方式,无法克服小生产者自身的弱点。
其后期的内部分裂,可以说是中国历代农民革命都无法挣脱的宿命的(或曰规律性的)结局。
总之,如果没有先进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革命的指南,囿于落后的封建生产方式中的农民阶级是不可能自己解放自己的。
中国各阶级对国家出路探索及启示
![中国各阶级对国家出路探索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0f4a59ea5ef7ba0d4a733bdb.png)
【内容摘要】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办封建社会,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对国家的出路进行探索,先后提出了不同的主张和方案。
但无论是农民阶级自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还是资产阶级建立西方式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努力,都先后以失败告终。
历史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武装下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目标才能够真正实现。
【关键词】近现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仁人志士;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启示鸦片战争后的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致使中国人民除了继续遭受残酷的本国封建压迫以外,还遭受了外国帝国主义势力残暴的民族压迫。
为了救中国,无数的仁人志士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
农民阶级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中国的农民阶级开展了自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其中典型的就是太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对腐朽的封建王朝发起了猛烈冲击,加速了封建制度的崩溃。
它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此外,它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义和团运动打出“扶清灭洋”口号,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者,为后来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但它们最终在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下都失败了。
启示一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最终导致了太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运动等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失败。
太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运动的失败表明:在中国出路的早期探索中,由于缺乏先进的阶级力量和正确的理论指导,农民阶级无法承担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反动统治的使命,中国出路的探索需要新的先进阶级力量和政党的领导。
地主阶级洋务派l9世纪后半期,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打出“自强”、“求富”的旗号,发动“洋务运动”,历时30多年,虽然办起了一批企业,建立了海军,但却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甲午战争一役,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中国近代各阶层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中国近代各阶层对国家出路的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2d35a7382af90242a895e554.png)
中国近代各阶层对国家出路的探索中国近代史,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并勾结封建统治者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中华民族爱国人士也不断采取措施反抗侵略、反抗中国封建统治。
五四运动爆发前,在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中,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等不同的社会力量不断对国家的出路进行探索,提出各种救国方案,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
一、农民阶级的探索1851年1月,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这是一次反对政府腐朽统治与地主阶级压迫的正义战争,最后以失败告终。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却有不可磨灭的伟大意义。
太平天国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它把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比较完整的表达出来。
《资政新篇》则反映了太平天国某些领导人在后期试图通过向外国学习来寻求出路的一种出路。
此阶段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打击了外国的侵略势力。
太平天国时期,领袖们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交易,同英法军队等侵略者进行应用斗争都对中国社会和人民思想产生影响。
太平天国起义和后来的失败告诉我们:农民是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主力军,但是单纯的农民运动并不能取得民族独立与解放,仍需进一步的探索。
二、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探索洋务运动兴起于太平天国起义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
成员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主张引进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建企业,兴办洋务等。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主要举办的事业有三个方面:(1)兴办近代企业(2)建立新式海陆军(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这些洋务派的事业兴起后,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都开始改变,促进了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风气得到改变。
但洋务运动主要维护了封建统治,并没有让中国朝资本主义发展。
中国近代探索救国道路
![中国近代探索救国道路](https://img.taocdn.com/s3/m/d98dc0c328ea81c758f5781a.png)
3戊戌变法.维新派:学习君主立宪 早期维新思想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以后,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的传入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而产生。早期维新派认识到向西方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器物层次”,必须上升到经济、文化思想和政治制度领域,才能挽救民族危亡。但是,早期维新思想没有上升到系统完整的理论,更没有付诸实际行动。 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以康有为、梁启超
2.洋务运动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经济侵略加剧,国内有太平天国运动,政局岌岌可危。洋务派看到西方船坚炮利,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来改变现状。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中学为体”,是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是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技,仿效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政,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 19世纪60~90年代,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旗帜,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在沟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了窗口。但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地主阶级进行道路选择的前提,也就是说,他们把西方先进的军事、经济技术(即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强行嫁接到落后的社会制度上来,这种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做法注定要失败。 二、从戊戌变法至五四运动前夕:资产阶级学“制度”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阶级、阶层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阶级、阶层对国家出路的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387f306401f69e314332948b.png)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阶级、阶层对国家出路的探索一、农民阶级的探索①太平天国以拜上帝教来发动农民群众。
②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前者平均分配土地和生产所得,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纲领性文件,但绝对平均的思想不切实际。
后者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是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施。
③由盛转衰的分水岭:天京事变。
④历史意义: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撼动了清政府统治根基;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冲击了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冲击了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⑤失败原因:农民阶级不是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根本原因),拜上帝教不科学,未能正确对待儒学,视西方人为“洋兄弟”。
⑥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阶级虽然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二、地主阶级的探索(1)爱国、开明有识之士的探索①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翻译西方书刊,编成《四洲志》。
②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2)洋务运动①目的:挽救清政府统治危机。
②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③口号:“自强、求富”。
④举办洋务事业:近代企业(军工、民用);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⑤失败标志: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⑥历史作用:促进了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带来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风气的改变。
⑦失败原因: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三、资产阶级的探索郑观应等早期的维新思想具有强烈的反对外国侵略、希望中国独立富强的爱国思想,以及一定程度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
(1)维新派掀起戊戌维新运动①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
分析1840年以来中国社会各阶级对中国出路的探索及其历史启示
![分析1840年以来中国社会各阶级对中国出路的探索及其历史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e6f8e80f90c69ec3d5bb754a.png)
分析1840年以来中国社会各阶级对中国出路的探索及其历史启示近代的中国史是一部充满血泪的屈辱史,自鸦片战争失败以来,中国沦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这使得中国人民不仅继续受到封建地主压迫外还受到了外国帝国主义对中国残暴的民族压迫。
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深,社会各阶级都面临着“怎么办”的问题。
在这样的情况下,无数的中国的各阶级的爱国志士都在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探索,想要找到一条能够挽救这一东方巨龙的道路。
这些仁人志士来自各个阶级,他们有地主阶级抵抗派(改革派)、地主阶级洋务派、农民阶级以及资产阶级维新派(改良派),他们从各自的阶级立场出发,对国家的出路进行了探索,先后提出了不同的主张和方案。
在此,我对各个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进行简单介绍!一:农民阶级:农民是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的主要压迫对象和反抗力量。
在鸦片战争失败以后,政府为支付对列强的巨额赔款,弥补财政亏空,加大了各项税收。
并且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这些都使得农民的生活愈加艰难。
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迫使广大农民群众走上了反抗斗争的道路。
1842~1850年间,全国各族人民的反清起义在数百次以上。
其中最主要的便是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废除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具有反封建性,但是,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
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这一切都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使他们最终失败!二: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派发起的洋务运动是在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烟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
清政府统治集团在如何解决内政外交上的众多危机时发生分歧,形成了洋务派和顽固派。
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即“师夷长技以自强”。
近代中国人民探索民族主义道路的主要运动有
![近代中国人民探索民族主义道路的主要运动有](https://img.taocdn.com/s3/m/967fee29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22.png)
近代中国人民探索民族主义道路的主要运动有1、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①代表人物:奕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②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③口号:自强、求富。
④洋务活动: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建海军;兴办新式学堂。
⑤破产: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军覆没。
⑥失败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
⑦评价: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①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②主张:学习西方,进行变法,以挽救民族危机。
③过程: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标志)、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④失败原因:脱离群众和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⑤意义与启示: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具有爱国和进步作用。
3、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①代表人物:孙中山等。
②主张:民族、民权、民生,试图以革命手段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革命活动:成立兴中会;建立中国同盟会,武昌起义;建立中华民国。
②失败标志: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③意义启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但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它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当时中国是行不通的。
4、新文化运动(进步知识分子,思想大解放运动)①代表人物:陈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②主张: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
③开始标志:1915年,陈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
④内容:前期:四提倡四反对,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⑤意义: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论述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精选】
![论述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d1a70cb9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8c.png)
论述近xian代中国社会各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1)洋务运动(地主阶级)①鸦片战争中抵抗派中国第一个放眼看世界的人是林则徐;魏源在他编的《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②洋务派:代表人物:奕讠斤、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作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大,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农民阶级)①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想用“上帝”和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来拯救中国社会②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来挽救中国民族的危机,其结果只能是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失败。
(3)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背景: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民族危机的加重。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自上而下地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挽救民族危机。
过程:公交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标志)、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作用: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传播,具有爱国和进步作用,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4)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背景:国际(《辛丑合约》签订,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国内1地主阶级主要是改良2农民阶级主要是起义3资产阶级主要是改革4无产阶级主要是革命“以俄为师”,探索的主流是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改造中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史中国近代史,既是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勾结中国封建统治者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抗本国的封建统治的抗争史;同时更是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各政治派别探索国家出路的探索史。
这种抗争与探索,对外以反侵略、捍卫民族独立为旗帜;对内以反专制独裁、争取社会进步为核心,抗争与探索互相交织,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1.地主阶级抵抗派(改革派)背景和主张: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一些地主阶级的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开始注目世界、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其主张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近代中国各阶层探索救国之路的历程
![近代中国各阶层探索救国之路的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4d4e53c033687e21af45a98c.png)
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的爱国行为不仅表现在反侵略、反封建的英勇斗争上,而且还表现在对中国出路的艰辛探索上。
五四运动爆发前,在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中,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等不同的社会力量都进行了不同的探索,提出了不同的救国方案.农民阶级的探索: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这是一次反对政府腐朽统治与地主阶级压迫的正义战争,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内容:颁布了表达建立太平天国理想社会平均分配土地的愿望的《天朝田亩制度》以及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意义: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第二,太平天国起义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第三,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空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第四,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给了侵略者应有的教训。
第五,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他和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失败原因:从主观上看:第一,农民阶级不是新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
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第二,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组织发动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战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第三,太平天国也没能正确对待儒学。
第四,太平天国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对西方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从客观上看: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镇压太平天国。
试析各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试析各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b5481f612af90242a895e596.png)
1840年西方发动鸦片战争,用武力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从此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社会。
然而随着帝国主义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日益加深,社会各阶级都面临着“怎么办”的问题。
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工人阶级,他们从各自的阶级立场出发,对国家的出路进行探索,先后提出了不同的主张和方案。
农民阶级是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的主要压迫对象和反抗力量。
长期以来,中国广大农民在封建地主的压迫、剥削下,过着极其贫困和不自由的生活。
鸦片战争失败以后,为支付对列强的巨额赔款,政府加重了赋税的征收科派。
各级官吏在征收钱粮是往往浮收勒扣,横征暴敛,农民额负担更为加重。
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鸦片贸易在战后进一步泛滥,导致白银外流、银贵钱贱的现象更为加重,又额外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田赋负担实际增加一倍以上。
而这些负担归根到底,仍然落到了农民的头上。
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迫使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群众走上反抗斗争的道路。
1842年至1850年间,全国各族人民的反清起义在百次以上。
虽然清政府调兵各处镇压,但群众斗争彼伏此起,酝酿着更大规模的反抗。
1851年1月至1864年7月,洪秀全领导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但是它却有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
它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它把千百年来农民对土地的渴望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出来。
《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这反映了太平天国某些领导人在后期试图通过向外国学习来寻求出路的一种努力。
而且太平天国起义还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并且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
近代中国图存道路的探索
![近代中国图存道路的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af3d17e8aeaad1f346933ff1.png)
二、近代中国图存道路的探索随着资本一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深,社会各阶级都面临着“怎么办”的问题。
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他们从各自的阶级立场出发,对国家的出路进行探索,先后提出了不同的主张和方案。
(一) 农民起义的爆发农民是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的主要的压迫对象和反抗力量。
长期以来,中国广大农民在封建地主的压迫、剥削下,过着极其贫困和不自由的生活。
占农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官僚占有全国绝大部分土地。
农民租种地主土地,需要把全年收成的一半以上作为地租交给地主。
鸦片战争失败以后,为支付对列强的巨额赔款,同时也为了弥补财政亏空,清政府加重了赋税的征收科派。
各级官吏在征收钱粮时往往浮收勒扣,横征暴敛,农民的负担更为加重。
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鸦片贸易在战后进一步泛滥,导致白银外流、银贵钱贱的现象更加严重,又额外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老百姓“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而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田赋负担实际增加一倍以上。
这些负担归根到底,仍然落到了农民的头上。
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迫使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群众走上反抗斗争的道路。
l842年至l850年间,全国各族人民的反清起义在百次以上。
清政府调兵镇压,但群众斗争此起彼伏,酝酿着更大规模的反抗。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以此为标志,掀起了19世纪中叶农民群众斗争的风暴。
1843年,洪秀全开始拜上帝。
随后,他创立了拜上帝教,并利用它发动和组织群众。
1851年1月,洪秀全率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随后,太平军从广西经湖南、湖北、江西、安徽,一直打到江苏,席卷6省。
l853年3月,占领南京,定为首都,改名天京,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建设,并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近现代史论文-近代人民对中国出路的探索
![近现代史论文-近代人民对中国出路的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9720b72ccfc789eb172dc823.png)
近代人民对中国出路的探索关键词:近代、阶级、探索正文:当中国历史踏入近代苦难的深渊,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对于中国未来的出路,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改良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各个阶级的有识之士纷纷从各自阶级的立场出发,对国家的出路进行着艰难的探索,并先后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救国方案。
虽然这些方案没能经受住历史的考验和选择,但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的大旗下,这些斗争和探索使中华民主燃气了新的希望。
一、农民的怒吼长期以来,中国农民在封建地主的压迫和剥削下,过着极其艰难的生活。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侵略者的入侵更进一步加重了农民阶级的苦难。
清政府未支付赔款,弥补财政亏空,加重赋税征收;资本主义的入侵,使农民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瓦解;鸦片的泛滥,进一步毒害了农民的身心,白银外流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迫使广大苦难深重的农民群众发出了斗争的怒吼。
他们为了生存而斗争,同时也为了改变中国命运和前途而斗争。
1842年起,各种农民起义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发起,此起彼伏的斗争酝酿着更大的反抗。
终于,1957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揭竿而起,掀起了震惊中外的太平天国运动。
随后,起义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席卷全国,占据了中国的半壁江山。
太平天国建立后就开始积极探索救国的道路,从《天朝田亩制度》里理想的大同社会,到《资政新编》中资本主义色彩的萌芽,无不体现了农民阶级的期盼和智慧。
太平天国运动动摇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而且有力打击了西方侵略者,显示了农民阶级的反抗精神和战斗力量。
但农民阶级最终因无法克服阶级的局限性,加上没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等原因,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
太平天国运动作为农民阶级救国图存的伟大探索,在半殖民的半封建的中国,展示农民阶级伟大的革命潜力,这在今后中国的革命中也体现了出来。
农民阶级的斗争说明了那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苦难深重下的人们也可以发出惊天的怒吼。
近代各阶级探索国家出路的成败
![近代各阶级探索国家出路的成败](https://img.taocdn.com/s3/m/21828bf6941ea76e58fa048c.png)
近代各阶级探索国家出路的成败姓名:郭喜凤专业:**** 学号:****摘要:近代中国的历史可以说是屈辱的,中国近代史是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并勾结中国封建统治者妄图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抗本国的封建统治斗争史。
更是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各政治派别探索国家出路的探索史。
近代各阶级都曾试图改变落后腐败的封建中国,基本都失败告终,中国共产党在毛主席的领导下终于建立了新中国。
关键词:侵略阶级统治一:清朝末期地主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1.地主阶级洋务派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背景和主张:在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下,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统治集团在如何解决内政外交上的众多危机时发生分歧,形成了洋务派和顽固派。
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自强”“求富”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自强”。
维护清王朝,客观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结果:由于外国阻挠,封建顽固势力的破坏、力量分散等导致洋务运动破产。
评价:洋务运动由于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为目的,没有从政治制度上学习西方,决定了它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但是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第一次把学习西方的思想主张具体实践化。
它引进了西方近代科学和生产技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并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举办新式学堂,开始了中国的近代教育;促进了西方政治学说、民主思想的传播;民用企业的创办对外国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地主阶级抵抗派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背景和主张: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一些地主阶级的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开始注目世界、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其主张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结果:因清政府腐败、闭关政策和地主阶级的局限性而没明显实效。
评价: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的提出使中国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激励着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积极探索强国御侮之道。
地主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启示教训
![地主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启示教训](https://img.taocdn.com/s3/m/32670829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39.png)
地主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启示教训
地主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给我们的启示和教训是:
1. 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都没有能力解决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因此历史的发展要求有新的阶级来充当时代的主角。
2. 农民阶级没有先进的理论和强大的力量,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逐渐认识到这些缺陷并加以改进。
3. 地主阶级的探索活动虽然失败了,但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总之,地主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告诉我们,只有不断探索和实践,才能找到适合自己国家的发展道路。
中国近代前期的救国和探索
![中国近代前期的救国和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f22c554d2b160b4e767fcf71.png)
中国近代前期救国道路的探索(1840--1919)导入: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虽与中国封建势力相勾结,把中国一步一步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探索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的出路,各阶级、阶层的仁人志士,都为之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一、地主阶级的探索(一)新思想的萌发1.背景:鸦片战争战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2.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3.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二)洋务运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忧外患,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洋务派和顽固派,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
2.代表人物: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3.内容: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近代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创办新式学校、选送留学生出国深造。
4.评价: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说明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但是,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资本i文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三)对地主阶级的探索认识:无论是地主阶级爱国知识分子,还是洋务派,其思想不可能冲破封建主义的束缚,不敢触动封建制度,从而不可能找到使中国富强的道路。
二、农民阶级的探索(一)太平天国运动1.背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2.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①内容: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平均分配产品;建立理想社会。
②评价: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是,这种绝对平均分配产品的方案,只是一种空想,根本无法实施,3、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由洪仁玕提出,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农民阶级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共同探索中国道路失败的共同原因
![农民阶级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共同探索中国道路失败的共同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182bbe6c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a3.png)
过程简介
一、酝酿 1、洪秀全创拜上帝教(思想发动) (1)思想来源:西方基督教、中国儒家大同思 想、农民平均主义。(引出思想特点) (2)著作:《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 《原道救世歌》 (3)教义:①“皇上帝”唯一真神论②上帝面 前人人平等③打倒“阎罗妖”。 2、冯云山创立拜上帝会(组织准备)
四、结果 1863年12月21日,天京外围要塞
尽失,并苦缺粮食。 1864年6月1日,洪秀全在多日以
野草充饥后病逝,幼天王洪天贵福继位。 7月19日天京失守。
评价
1、动摇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有力 地打击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显示了 农民阶级的反抗精神和战斗力量;
2、无法克服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提出 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立
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
者
3、自然灾害严重。1846年至
Hale Waihona Puke ——1850年,两广地区本来就地瘠民
洪
穷再加上水、旱、虫等天灾不断,
秀 全
广大劳动人民陷入饥饿和死亡的 困境。
4、鸦片的输入,导致满清白银大量外流,劳动力 日益衰竭,人民生活更加困苦艰难,于是,发生了 1850年代的太平天国,捻军,陕西回民起义。
壹 农民阶级 贰 封建地主阶级 叁 资产阶级维新派 肆 探索国家出路失败的
共同原因
壹 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太平天国(1851年—1864年)是中国清朝后期, 由洪秀全所建立的政权,前身为1843年创立之“拜上 帝会”。1851年成立太平天国,1853年建都天京(今 南京),曾占领长江中下游地区。至1864年天京陷落 止,计存在14年。
内容 第一、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第二、创办民用工业; 第三、筹划海防,建立新式海陆军; 第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地主阶级对中国道路探索
![地主阶级对中国道路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d06666d46f1aff00bed51e86.png)
地主阶级对中国出路的探索第二小组全员摘要农民阶级在鸦片战争后风云突变的旧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起义,其中有洪秀全的太平天国的运动,反对封建势力反侵略,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将中国的农民运动推向了顶峰。
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打击帝国主义的侵略.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及其他们所推行的制度,农民阶级失败了。
另一个阶级粉墨登场-地主阶级,地主阶级企图自救捍卫他们的地位发动了洋务运动,但最终以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的破产。
地主阶级也失败了。
关键词地主阶级探索中国出路正文在地球的另一端,西方的世界正在慢慢改变,于能够决定日后的局。
西方资本主义开始萌发,不仅大大的发展了生产力,且改人与人的关系,分化出不同的阶级。
在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资产阶级革命,产业革命,西方以英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崛起。
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长期以来闭关锁国中国的门户。
在一些爱国主义学者倡导下,如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说到“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以及一些在压制弄农民起义运动的淮系,湘系的领导者,还有一些皇亲贵族以恭亲王爱新觉罗〃奕訢为代表痛定思痛,意欲图强。
故而,咸丰十年十二月初一日(1861年1月11日)恭亲王奕訢,会同桂良、文祥上奏的《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推行了一项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开展朝廷分成了两个派别洋务派和守旧派。
守旧派是以慈禧太后为主,高唱“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主张“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抵御外侮。
洋务派反对守旧派,认为守旧派“陈甚高,持论甚正”,然而“以礼义为干橹,以忠信为甲胄,无益于自强实际。
二三十年来,中外臣僚正由于未得制敌之要,徒以空言塞责,以致酿成庚申之变”。
洋务派与顽固派互相攻击,斗争十分激烈。
总理衙门是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
但洋务派势力主要不在清朝中央,而在掌握地方实权的总督和巡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主阶级对中国出路的探索
第二小组全员
摘要农民阶级在鸦片战争后风云突变的旧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起义,其中有洪秀全的太平天国的运动,反对封建势力反侵略,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将中国的农民运动推向了顶峰。
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打击帝国主义的侵略.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及其他们所推行的制度,农民阶级失败了。
另一个阶级粉墨登场-地主阶级,地主阶级企图自救捍卫他们的地位发动了洋务运动,但最终以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的破产。
地主阶级也失败了。
关键词地主阶级探索中国出路
正文
在地球的另一端,西方的世界正在慢慢改变,于能够决定日后的局。
西方资本主义开始萌发,不仅大大的发展了生产力,且改人与人的关系,分化出不同的阶级。
在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资产阶级革命,产业革命,西方以英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崛起。
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长期以来闭关锁国中国的门户。
在一些爱国主义学者倡导下,如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说到“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以及一些在压制弄农民起义运动的淮系,湘系的领导者,还有一些皇亲贵族以恭亲王爱新觉罗〃奕訢为代表痛定思痛,意欲图强。
故而,咸丰十年十二月初一日(1861年1
月11日)恭亲王奕訢,会同桂良、文祥上奏的《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推行了一项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开展朝廷分成了两个派别洋务派和守旧派。
守旧派是以慈禧太后为主,高唱“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主张“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抵御外侮。
洋务派反对守旧派,认为守旧派“陈甚高,持论甚正”,然而“以礼义为干橹,以忠信为甲胄,无益于自强实际。
二三十年来,中外臣僚正由于未得制敌之要,徒以空言塞责,以致酿成庚申之变”。
洋务派与顽固派互相攻击,斗争十分激烈。
总理衙门是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
但洋务派势力主要不在清朝中央,而在掌握地方实权的总督和巡抚。
慈禧明白,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要保持清朝的统治地位,必须依靠拥有实力并得到外国侵略者赏识的洋务派。
所以她暂采取了支持洋务派的策略。
洋务派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设及军事,政治,经济,外交,教育等一系列。
以中央总理衙门为中央机构。
第一、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洋务运动前期(19世纪60、70年代)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所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时,它们各自具有“开端”、“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和“当时远东第一大造船厂”的特点。
近代军事工业的产生,不但搬来了西方的枪炮、轮船、弹丸,而且使外国机器制器之
器(机器)也由此运入中国,中国社会因之出现了若干大规模机器生产的场所。
这一类企业,经费由政府调拨,生产不计成本,内无利润积累,外无市场联系,缺乏发展的动力。
它采用封建衙门式的管理,因此,其生产不是价值规律制约下的商品生产。
从生产关系来说,它是历史上官办封建工业的继续。
同时,技术上受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制约。
第二、创办民用工业。
洋务派在后期(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打出“求富”旗号,兴办民用工业。
这些企业的建立,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各军工企业燃料、材料的需要,一方面是为了获取利润,即“求富”。
同时,洋务派举办军用工业以来,屡患经费不足,连年内外战争,又闹得民穷财尽。
他们也意识到“求强”没有经济实力是不行的。
当时外商在华企业的高额利润和买办的暴富,又给他们以很大刺激,“分洋商之利”也是举办民用企业的动机。
此外,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也为其提供了一定的社会条件。
因此,他们在“求强”的同时,着手兴办以“求富”为目的的民用工业。
这些企业涉及采矿、冶炼、纺织等工矿业和航运等交通运输业。
其中,李鸿章在上海开办的轮船招商局是中国第一家轮船公司,是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民用工业。
轮船招商局长期使用官款,发展迅速,所获利润大都落入李鸿章私囊。
民间有“宰相合肥天下瘦”的说法。
第三、筹划海防。
1874年日本出兵侵略台湾,清朝朝野上下基本一致地认识到建立海军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19世纪70
年代中期起,中国开始正规筹建海军的活动。
到80年代中期,近代海军初步建成,它包括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北洋海军。
洋务派筹建海军的目的和作用,与他们创办军事工业一样,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担负着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秩序,镇压国内一切反抗势力的使命,另一方面又负有抵抗外侮的责任。
第四、创办新式学堂,中国旧时代的教育场所主要是私塾和书院。
直到洋务运动兴起以前,在中国还没有近代新式学校出现。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洋务派为适应中外交涉和开展洋务运动的需要,开始创办新式学堂。
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它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为宗旨。
此后,洋务派在各地相继开办了一些科技学堂和军事学堂。
这些近代学堂的出现,是文化教育领域中前所未有的事物,它们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在沟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了窗口。
为了培养人才,洋务派还有计划地向西方国家派遣留学生。
这些留学生不但学到了外国语言文字和近代自然科学、军事技术以及某些社会科学知识,而且得以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情况。
他们中的不少人,在以后的政治、军事、外交和经济文化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如严复、詹天佑等。
浩浩荡荡的洋务运动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危害威海卫战役中全军覆没。
威海卫军港依据天然屏障修筑工事,易守难攻。
中日战争爆发后,威海又添新兵、筑炮台,加强海上防御。
旅顺失陷前,北洋舰队全部驶入威海。
至1895年底,山东半岛清兵总数已达60营,约3万多人,分别由北洋大臣李鸿章和山东巡抚李秉衡统辖。
李鸿章被日军在朝鲜和辽东的强大攻势所震慑,对山东布防更加消极被动,命令北洋舰队以“保船”为主,不许出海与日军作战;加之山东半岛海岸线绵长、地面辽阔,清兵防守部署分散,李秉衡又不谙战事等因素,故清军在山东半岛的防务漏洞很多,难以阻挡日军的锐利攻势。
在“威海之防尽堕”,威海卫城陷落,北洋海军被封锁在港内,形势万分危急。
此时,丁汝昌和广大清军水陆官兵表现出可贵的爱国精神和无畏的高尚品质。
但终敌不过日本人的坚船利炮,丁汝昌见大势已去,决心以身殉国,与刘公岛北洋护军统领张文宣(?-1895)、镇远管带杨用霖(1854-1895)先后自杀。
北洋海军镇远、济远、平远、广丙、镇东、镇西、镇南、镇北、镇中、镇边等10艘舰船全部作为日军战利品,被插上日本国旗。
北洋练习舰康济号被解除武装,交还中国。
下午4时,康济载运着丁汝昌、刘步蟾、杨用霖、张文宣等人的灵柩,在潇潇细雨中凄然离港,驶向烟台,汽笛哀鸣,威海卫战役至此结束,清政府苦心经营多年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不是偶然,而是必然的。
第一,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专制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
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
同时,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
第二,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
第三,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主持外交活动中,坚持“外须和戎”,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代企业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
甲午战争,洋务派标榜的“自强”、“求富”目标未能实现,洋务运动基本失败。
第四,当时的大多数中国人对洋务知之甚少,思想还处于被愚昧迷信和封建礼教束缚的阶段。
但是洋务运动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过程,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控制。
通过以上我们明白,地主阶级改变不了中国的命运!地主阶级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