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文本解读》 詹丹老师
实用类文本解读路径例说
![实用类文本解读路径例说](https://img.taocdn.com/s3/m/813a3bf3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d8.png)
实用类文本解读路径例说
詹丹
【期刊名称】《语文建设》
【年(卷),期】2022()17
【摘要】在语文统编教材中,实用类文本占有一定比例,包括演讲词、新闻消息、人物特写、科普说明文等文体。
因其内容浅显、技巧相对简单,教师对这类文本章法
的探究往往有所忽视。
本文从文体特点入手,结合具体文本,在材料选择、结构安排、表达技巧等方面进行探究,并对同一种文体中不同特点的内在制约作了案例剖析,从
而为精准理解实用类文本的表达效果和作者写作思路提供解读路径的示例。
【总页数】4页(P34-37)
【作者】詹丹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光启语文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从《囚绿记》的解读谈写作——基于"民族汉考"的文本解读例说
2.从语篇学的角度解读实用类文本——以《纪念白求恩》为例
3.从语篇学的角度解读实用类文本——以《纪念白求恩》为例
4.小学生古诗词文本解读能力培养策略例说——以《天净沙·秋思》的教学为例
5.文本解读贵在质疑解惑——《黄生借书说》文本解
读的思考路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也谈对卡夫卡_骑桶者_的理解_詹丹
![也谈对卡夫卡_骑桶者_的理解_詹丹](https://img.taocdn.com/s3/m/52a6f8d28bd63186bcebbc7e.png)
题。 但在这部分文章里 , 除 了同义反复地说 “骑桶 ”
的方式就是异化 却没有给 出基本的解释 , 又泛 泛而论地说是 写出了 “ 我 ” 与世俗世界疏离 的感 觉 , 就转而谈 别人反复谈过 的卡夫卡 《 变形 记 》 、
思所 谓的 “ 私有财产 ” 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 的前提
论 。 其 中 , “通常 的请 求 ” , 在 《卡夫卡全集 》 译本 中翻译为 “平平 常常的请求 ” ② , 虽然我不懂德
诱文学习
年 心月
条件 ④ 。从 小说 《 骑桶者 》 的文本来看 , 对人与物异
化现象 的描写还是比较明显的 。我们可 以从三点 来分析 。首先 , 是煤桶 的异化 , 是煤桶这一 日常生 活的用具 , 处 在了容器与飞行器之间的一个尴尬
犯
重复 了前两部分的一 些观点外 , 较 有新 意的见解
主 要集 中于第一 部分 , 遗憾 的是 , 第一 部分 的观 点 , 基本 是对北 大博 士胡少 卿一 篇解读 文章 《 人 与 世 界的不 可通 融性 卡 夫卡 骑桶 者 》 以下
省称胡 文 的 沿用 ① 。本文要讨论 的是 , 朱文的观
推断至卡夫 卡创作的所有小说 , 其实仅仅是 从概 念 出发 而不 是从 文本出发解读文本 的结果 。 即便 如 “害怕 ” 、“恐惧 ” 这类概 念的提 出有一定 的道
理 , 能 从整体 上解 释卡夫 卡小 说的 一些 基本 特 征 , 但却未必能一一 体现 到他小说 的所 有描 写 , 特别是 无法合理 解释该 小说 中 “骑桶 ”这一 特定 行 为 。 概念就此蜕变 成了空洞的说教 , 而且 也会 在 一定 程度上 诱导 一种 用概念 来机 械套 用文本 的不 良习惯 。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选择性问题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选择性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b5f8f2eea98271fe900ef97c.png)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选择性问题作者:詹丹来源:《语文建设·上半月》2020年第01期编者按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投入使用以来,“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成为教学难点。
被编入必修下册的《红楼梦》,作为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高峰,内容博大精深,对于高中学生而言阅读难度可想而知。
如何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教材编排的意图,对于语文教师而言也面临很多困惑。
本期,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詹丹从“脂本与程本”“文本与副文本”“段落与机理”三个方面,对《红楼梦》读什么的问题作了具体分析。
北京教育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吴欣歆立足课标,探讨了《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内容、自读指导、教学设计与实施等。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杨伟就《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要点和难点,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广东省深圳市新安中学(集团)高中部吴泓从“分类”“梳理”的角度,介绍了如何通过设计学习活动推进《红楼梦》整本书阅读。
希望这几篇文章中的学术观点和实践探索对教师开展《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有所助益。
把整本书阅读纳入语文教学,是针对此前往往以单篇文章或者中长篇片段组合成语文教材作出的一种补救。
之所以说是补救,是因为以单篇、片段组合成的语文教材,无论是对生活场景的展示,对人际交往丰富性和人之复杂性的呈现,还是对人的想象世界的开拓或者对问题思考的讨论等,往往都缺乏一种全景性、深入性的特点。
而就目前推出的文章大单元组合或者群文阅读方式来看,建立起的单元结构,大多是以编者基于某些概念或者范畴而构拟的框架式理解(尽管这是无可避免的),从文章自身发展出的个性化问题的联系还较少。
这样,文章之间可能存在的一种有机联系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而借助于他人的理解所构拟的框架,在实际教学中也可能带来泛化甚至贴标签式的、削足适履的后果。
整本书阅读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才逐渐成为语文界关注的重点。
一些得风气之先的学校,已经进行了初步实践。
有的语文教师结合自身经验,写出了关于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设计。
《小说文本解读》詹丹老师课件 (一)
![《小说文本解读》詹丹老师课件 (一)](https://img.taocdn.com/s3/m/2caa534a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bf.png)
《小说文本解读》詹丹老师课件 (一)最近我在阅读《小说文本解读》课件时,深感其中的教学思想和方法的卓越之处,下面就将我的阅读体验与大家分享。
一、课件的主旨《小说文本解读》是一门应专业知识和技术要求而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同时也是一门为文学爱好者所设置的选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能够掌握文本解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较为深入地了解文学作品的语言、结构、情节、寓意等各个方面。
由此可见,本课程是重点在于教学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的能力。
二、教学思想1. 重视学生的思维活动在教学中,詹丹老师认为观念的理解是读书中最困难的一环,只有要求学生定期交作业,才能够助长学生对书的反思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活动,学生可将观念巩固在心里,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听课的今天。
2. 运用会话教学法詹丹老师认为:“对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是帮助他们理解小说的最好方式。
如果老师能够把学习的过程变成一场深度的对话,那么学生也会因此而获益。
”会话教学法的运用正好满足了这个思路。
3. 基于学生的需求教学通过对学生的讨论、提问,詹丹老师能够洞察学生的需求所在,据此调整教学。
例如,在接受学生的现场提问时,詹丹老师能够快速地针对这些提问进行适当的延展,深化学生对于内容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教材的选择教材不是先验的,而是根据每个学期的课程需求选择的,同时,教材也不是要求学生全部掌握,而是通过挑选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积极成分。
2. 教学策略在《小说文本解读》这一课程中,詹丹老师采取多种教学策略,如推理、分析、对比等,全方位地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文本,理解小说世界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3. 讲解技巧在讲解时,先跟学生交流,让学生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然后引导学生去提取文本中的关键语句、人物特点等内容,从而逐渐发展让学生形成自己的分析模式,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
四、课程价值通过学习《小说文本解读》这一课程,我发现所带来的价值不仅是对于文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同时也增强了我对于思辨性、逻辑性思维的训练。
文本解读:回到语言学、文献学的起点——詹丹访谈录
![文本解读:回到语言学、文献学的起点——詹丹访谈录](https://img.taocdn.com/s3/m/b92fa10684254b35eefd34fc.png)
文本解读:回到语言学、文献学的起点——詹丹访谈录作者:詹丹剑男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上旬刊》 2020年第3期詹丹剑男詹丹(1963-),上海嘉定人,曾先后任教于嘉定实验中学、上海教育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红楼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古典文学会副会长,多次担任高考语文上海卷命题组组长、审题组组长。
主要研究领域为古代文学、都市文化学和语文教育。
代表作有《语文教学与文本解读》《阅读教学与文本解读》《诗性之笔与理性之文》《红楼梦与中国古代小说再阐释》。
剑男:詹教授好,很荣幸您能接受我们杂志的采访。
您在大学主要从事古代文学特别是《红楼梦》的教学研究,怎么会关注中学语文教学?又怎么会把较多精力放在了《语文》教材的文本解读方面?詹丹:1985年,我从师范大学毕业,正赶上钱梦龙老师创办嘉定实验中学。
他是我邻居,也教过我,所以问我愿不愿意去他学校任教,我就去了。
因为当语文教师要解读课文,可当时教参书上的解读都比较简单,并不能很好解答我心头的一些疑问,比如,我在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我们都习惯地认为,百草园是儿童乐园,而三味书屋是扼杀儿童心灵的牢房,作者写他离开百草园,好像很感伤,但作者写他到了三味书屋,感觉日子也挺快乐,情趣上没有太大的起落,这是为什么?还有关于《孔乙己》的结尾,为何有“大约”“的确”的表述矛盾,当时的教参书就没有这方面的合理解答。
还有一个原因,跟钱梦龙老师的引导有一定关系。
他曾对我们说,他和北京的章雄老师在杭州开会时,谈到成为一个优秀语文教师的最基本素质,两人不约而同的一个看法是,能够不借助参考书,独立解读文本的能力。
这话我听进去了,所以对文本解读一直比较留意,也培养起了兴趣。
后来读研究生、在高校任教,研究《红楼梦》等白话小说,注意力也放在小说文本解读方面,写了不少有关的文章。
但真正集中精力来研究《语文》教材中的文本,还是在许多年后,我有机会去参加高考语文卷命题,需要反复推敲文本,后来又担任了研究生的《语文教材和文本解读》这门课的教学,需要写讲稿,才陆续写出了较多的文本解读的文章,并分别在2015年和2017结集出版,就是《语文教学与文本解读》和《阅读教学与文本解读》两本集子,2020年可能还要出一本统编教材的课文解读。
《阅读教学与文本解读》
![《阅读教学与文本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0e8ee58fff00bed5b9f31def.png)
《阅读教学与文本解读》跟着詹老师经典重新读!作者简介詹丹,嘉定人,文学博士。
曾先后执教于嘉定实验中学、教育学院、华东师大学中文系。
现为师大学教授、博导,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市古典文学会副会长。
主要从事古代小说、都市文化和语文教学研究。
出版著作有《语文教学与文本解读》《<红楼梦>与中国古代小说再阐释》《语文教学的批评与反批评》等。
容简介本书系《语文教学与文本解读》的续集。
詹丹老师围绕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重新解读,抽丝剥茧,鞭辟入里,为读者理解和语文教师教学这些文本提供了新的视角。
这构成本书上编和中编的容。
下编则是《红楼梦》与整本书阅读,詹老师是研究《红楼梦》的专家,针对当前语文界倡导的整本书阅读状况,以解读《红楼梦》为例,为阅读整部经典著作的教学提供参考。
目录1 自序1 导论:文本解读与整体的关联性7 上编童诗、童话及其他9 《比尾巴》与中小学语文教材的文化含量问题14 以儿歌《小小的船》为例谈教学容的深浅问题20 关于童诗《影子》不同版本的思考25 “新装”的不见与所见——解读《皇帝的新装》的另一种思路30 关于《狼牙山五壮士》,我们还能教些什么35 《夏洛的网》第一章“早饭前”赏读45 梅子涵《走在路上》解读55 城市的诱惑:安徒生童话的一个主题67 中编古今诗文和中外短篇小说69 理想的相遇与寻找——重读《桃花源记并诗》74 诗歌的赏读和赏析——从关于贺知章《咏柳》诗的三篇赏析文说起80 子何以能说服客人——重读《赤壁赋》兼与归青老师商榷86 快乐的不同境界——从《快哉亭记》的写作脉络说开去91 理性之爱——重读《爱莲说》96 试论文言文解读中的整体关联——以《林和靖先生诗集序》及相关阅读测试题为讨论对象102 神秘情节中的因果逻辑——重读《促织》108 人鬼恋——重读《聊斋志异》二题114 诗意的建构与解构——重读《荷塘月色》121 狗的定位与人的逻辑——重读《变色龙》128 时空架构与心灵呈现的特殊性——重读《二十年后》135 如何理解小说的奇妙构思——重读《最后的常春藤叶》143 下编《红楼梦》与整本书阅读145 也谈《红楼梦》是怎样开头的155 林黛玉进贾府与贾宝玉的“我予我夺”162 闻香识得红楼人165 简论城市书写与《红楼梦》人物关系173 断裂与连贯——论整体视野与《红楼梦》叙事的一种策略183 上场与缺席:《红楼梦》人物塑造的一种特殊策略194 主体建构中的个人与群体——论《红楼梦》有关“众人”的书写策略207 论《红楼梦》物与人之关系书写219 名著改编与经典代读——论《红楼梦》新版电视剧的成败得失230 马克思主义红学的审美维度——从希凡先生有关《红楼梦》的晚近论著谈起253 附录255 教学的核心问题与关键词梳理——从《州桥》展示课谈起260 如何深化文本解读的常规路径——以《差不多先生传》的教学设计为例267 语文高考导向与学生的思维训练——以2015年高考语文卷为例274 经典吟诵与思辨性阅读的互补性280 后记读精彩书摘,写下您的精彩留言,我们将从中选取点赞人数最多的三位,送出《阅读教学与文本解读》(签名本)。
我们应该怎样实现小说阅读的价值
![我们应该怎样实现小说阅读的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1bcddfe3a58da0116d17491e.png)
我们应该怎样实现小说阅读的价值——2019年四川省小说阅读赛课二组专家评课各位老师,今天又要站在这里评课了。
今天的评课综合了专家组龙勇老师、韩先才老师、袁学明老师、戴敬涛老师的意见,谨在此向评委们的付出和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次赛课主题为小说阅读教学。
共听课11节,收获很多。
每一堂课都有其独特价值,老师们的辛苦付出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小说阅读的丰富样本。
谢谢老师们和背后团队的辛苦付出。
小说阅读是中学文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聚焦小说这一文学样式的展评、研讨,对于深入地思考小说阅读的价值和意义,研究怎样更好地实现小说本身承载的文化内涵、思想意蕴,并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和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一、从评课标准看方向研究本次评课细则,既尊重小说文本特质,又呈现了对课程改革的关注。
主要有如下方向:1.尊重文本本身,充分彰显小说的价值和意义昨天王栋生老师讲到启蒙的意义,讲到人文旗帜要高高飘扬。
那么文学作品的阅读就是一种积极的潜移默化的生长。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从小说的产生到成为独立的文学样式,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也逐渐从边缘的文学体裁成为内涵丰厚,寄寓深广,指向人性和社会反映的纯文学样式。
梁启超在《论小说和群治的关系》一文中指出:“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
”小说有“熏”——潜移默化,“浸”与“刺”——或日积月累或骤然变化之感染力,“提”——注重审美和精神满足,促使读者自我上升的创造主观能动性。
本次评分细则“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强调教学内容的“启发性”,希望能使学生阅读视野得到拓展,实现精神成长和能力提升,都体现了这一思考。
从本次执教看,泸县二中傅然老师引导学生细读贾府的大环境,体味黛玉的小个性,引导学生感受红楼梦的大悲剧,较好地呈现了审美体验、价值判断的丰厚性。
绵阳中学王瑜伽老师引导学生感受《边城》的风俗、人情,比较分析《边城》《祝福》在表现人性、社会环境方面的异同,都能给人较有文化内涵的价值启发。
语文学习语文教材中的译文问题詹丹
![语文学习语文教材中的译文问题詹丹](https://img.taocdn.com/s3/m/e68305e6aef8941ea76e05a1.png)
语文学习 2017 年 9 月 39
控制住自己,迅速朝学校跑去。② 单 纯 对 照 两 段 译 文 ,教 材 的 文 字 更 口 语 化 ,
接 近 儿 童 的 口 吻 ,似 乎 要 好 一 些 。 但 拿 原 文 来 对 照 ,发 现 郝 运 的 译 文 才 是 更 忠 实 于 原 作 的 。 这 里 的关键在于第 2 段开头,原文是乌鸫尖叫,在教材 中 变 成 了 画 眉 婉 转 的 歌 唱 。 也 许 ,从 小 孩 角 度 来 看 ,画 眉 的 婉 转 歌 唱 可 能 更 有 趣 些 。 民 国 时 期 , 夏 丏 尊 、叶 圣 陶 编 的《国 文 百 八 课》采 用 胡 适 的 译 文 ,这 句 作“ 那 边 竹 篱 上 两 只 小 鸟 唱 得 怪 好 听 ”③ , 这 一 译 文 可 能 也 是 基 于 这 样 的 考 虑 ,但 这 恰 恰 是 不符合作品实际的。乌鸫的尖叫和画眉的婉转 歌 唱 ,从 表 达 效 果 来 说 是 有 特 殊 差 异 的 。 因 为 根 据 19 世 纪 德 国 鸟 类 学 家 伯 纳 德·阿 尔 塔 姆(Ber⁃ nard Altum)的研究,乌鸫有强烈的领地本能,一旦 发 现 它 的 领 地 被 陌 生 者 侵 入 ,它 会 发 出 尖 锐 鸣 叫 ,甚 至 有 可 能 冲 向 对 方 。 有 意 思 的 是 ,其 研 究 成 果 的 发 表 ,恰 恰 是 普 鲁 士 侵 入 法 国 之 后 那 一 段 时 间 。 我 们 现 在 还 无 从 判 断 ,都 德 写 乌 鸫 的 这 一 习 性 ,是 出 于 自 己 观 察 ,还 是 受 到 阿 尔 塔 姆 研 究 结 果 的 启 发 。 但 是 ,都 德 在 法 语 中 用 两 个 现 在 进 行 时 态 来 同 时 写 乌 鸫 的 尖 叫(不 是 婉 转 歌 唱)和 普 鲁 士 兵 的 操 练 ,很 可 能 是 有 特 殊 用 意 的 ,因 为 在 法 语 中 ,时 态 也 常 常 具 有 修 辞 效 果 。 但 是 乌 鸫 和 普 鲁 士 兵 构 成 的 对 立 ,在“ 我 ”这 样 一 个 贪 玩 懵 懂 的 小 孩 眼 里 ,是 感 觉 不 到 的 ,所 以 ,原 文 用 逗 号 ,把 两 者 连 成 一 片 了 ,而 不 是 像 译 文 或 者 教 材 中 的 选 文 那 样 用 分 号 ,有 一 种 断 裂 。(在 法 语 中 , 分 号 的 作 用 接 近 于 句 号 。)其 实 ,在 这 段 原 文 中 , 分 号 只 有 一 个 ,就 是 这 一 切 对“ 我 ”构 成 的 诱 惑 , 隔 开 了“ 我 ”尚 能 控 制 住 自 己 的 玩 性 ,使 得“ 我 ”终 于 没 有 逃 学 ,虽 然 迟 到 ,但 还 是 跑 到 了 学 校 ,上 完 了 法 语 的 最 后 一 课 ,并 在 得 知 从 此 要 改 学 德 语 后 ,思 想 感 情 上 受 到 了 很 大 的 震 动 ,甚 至 有 了 一 种爱国情感的顿悟。
詹丹情境与语言:“具体深入”解读文本的两个抓手
![詹丹情境与语言:“具体深入”解读文本的两个抓手](https://img.taocdn.com/s3/m/e44ae900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bf.png)
詹丹情境与语言:“具体深入”解读文本的两个抓手情境与语言:“具体深入”解读文本的两个抓手上海师范大学光启语文研究院詹丹一、引言“整体把握”“具体深入”和“主体建构”,是我近年来一直倡导的文本解读的“三体”理念。
[1]虽然这“三体”理念,对于各类文本的解读或者说各类阅读任务群的教学实施具有普遍适用性,但具体到各类文本阅读,会涉及一些相应的特殊教学路径来加以落实。
此前,我曾以《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为案例,谈了在落实“整体把握”理念方面一些有待商榷的问题。
[2]这里接着以“具体深入”这个理念,结合教学案例来谈相关的一些问题。
无论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还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两者以下简称新课标),都提出了真实情境对语文课程落实学习任务的重要性。
而两份新课标都提出的四个核心素养,又把其中的语言运用与建构作为重中之重凸显出来,这正是温儒敏教授强调的“以一带三”。
这样,在本文中,我尝试把真实情境和语言理解作为解读文本“具体深入”的两个抓手,或者说,借此考量文本的阅读教学是否深入,深入得是否到位,大概也就有了一定的依据。
考虑到全国语文高考对于教学有实际的导向性,而真实情境和语言运用方面则有不同程度的涉及,所以这里就以2022年高考语文试卷为例,以此作为讨论文本解读的一个立足点。
二、情境辨析新课标提出的“真实情境”,往往是针对学生而言的,有学者以此为对象,讨论了“真实”的具体内涵,或者“情境”的不同分类(当下的生活情境、学习情境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情境等),至于“情境”内部的要素解析,似乎还没有给予太多关注。
而此次全国高考语文甲卷的写作题,提供的有关《红楼梦》的一段材料,提及了贾宝玉题匾额的情境问题,正可以用来作为阅读教学分析情境的依据。
为讨论方便,先把材料转引如下:《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
2021年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2021年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040102课程与教学论](https://img.taocdn.com/s3/m/3f0b9cafa8114431b90dd8b9.png)
学科、专业名称
课程教学论中学历史教学论
学科、专业简介(导师、研究方向及其特色、学术地位、研究成果、在研项目、课程设置、就业去向等方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导师 高红霞,教授,专门史博士生导师,课程教学论(历史)硕士点带头人。历史学(师范)专业负责人。受聘上海市中学历史德育协同创新中心顾问,上海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初中历史德育实训基地顾问。主要研究领域为民国史、移民史。著有《移民群体与上海社会》、《上海福建人研究(1843——1953)》,参编《新编中国现代史》、上海二期课改初中七年级第二学期教材、《国民党派系斗争史》。编写《中学历史图册:中国近现代史》。论文《近代上海国乡团体医院研究》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主持国家社科规划项目《近代上海传统行业与行业群体》。主讲《中国现当代史》课程为上海市精品课程。开设研究生课程:《民国史专题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研究》。
作为注重应用的学术性硕士学位,该专业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有较长时间的中学教学实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毕业生的去向,以从事中学历史教育工作为主(包括中学“历史”和中学“历史与社会”)。可胜任高中历史教师与各级历史教研员之职;更可进一步深造攻读博士学位。
詹丹: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先后任教于嘉定区实验中学,上海教育学院中文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为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上海古代文学学会理事。上海教育考试院高考专家组成员。主要从事古代小说、文学教育与语文教学关系研究等。发表论著有《阅读教学与文本解读》《语文教学与文本解读》《诗性之笔与理性之文》《红楼梦的物质与非物质》、《语文教学的批评与反批评》等多种。合编《大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新版)》、《现代语文读本》等。在研项目有“中国古代小说序跋整体研究”、“主体建构与古代文学形象的现代阐释”等。为研究生开设的课程有“文本解读与教材研究”,“语文教学测量与评价”,“红楼梦精读”等课程。
文学阅读踮起你的脚尖——詹丹《阅读教学与文本解读》荐读
![文学阅读踮起你的脚尖——詹丹《阅读教学与文本解读》荐读](https://img.taocdn.com/s3/m/3a39b020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5f.png)
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开卷2020.11一第一次读詹丹老师的《阅读教学与文本解读》,是2017年教材培训结束后,在一趟由洛阳开往成都的火车上。
其时天雨,塌方,火车一直在某个小站停留。
我有些焦躁。
翻开这本书时,心里嘀咕:怎么叫“阅读教学与文本解读”呢?难道不是文本解读在前,阅读教学在后吗?后来我才明白,原来书中的文本选材,几乎都与阅读教学的现场息息相关。
比如儿歌《比尾巴》,小学一年级课文,被认为“文化含量太低”“积累所得甚少”,而此论流传甚广;比如《狼牙山五壮士》,革命教育类传统课文,“这样的课文过于老旧”“没有太多可推敲处”,如此想法又使教学难以推陈出新,或为求新而本末倒置;再比如《皇帝的新装》《爱莲说》《变色龙》《最后的常春藤叶》等经典篇目,或长期以来阐释思路趋于同质化,或对其艺术内在机制的揭示还不够透彻,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教学视野的狭窄化与教学内容的浅表化,缺少开拓与更新……每遇此际,詹丹老师便会挺身而出,以其智慧的细节解读和符号分析,维护文学教育的磅礴力量。
基于此,在这部以文学文本为主要解读对象的论著中,我们才得以看到这样一个意象丰赡、精神飞动、血肉丰美的文学群落:从儿歌、童诗、童话,到古今诗文及中外短篇小说,再到《红楼梦》与整本书阅读。
上、中、下三编,几乎无所不包。
这本笔墨精到而又具有生动质感的专业论著,奇异地抚平了我行程中的焦虑,窗外凝滞的风景被书中变幻的风景所替代。
非连续性文本詹丹《猜谜不是理解红楼梦的正道》阅读练习及答案
![非连续性文本詹丹《猜谜不是理解红楼梦的正道》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441717524de518974b7d96.png)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最近,读到国内几位名师有关《红楼梦》的整本书导读,都不约而同地把人物命名方式以及相关判词,当作理解小说人物和故事情节的关键。
关于人物的姓名,他们或以为给小说中的人物取姓命名是一门十分讲究的学问。
它往往起到点化人物、暗寓褒贬、活跃气氛,甚至是提纲挈领的作用,《红楼梦》中的谐音正是“这样”,或认为“这700多个人名,个个有讲究,个个凝结着作者的心血”。
诸如此类的夸张说法,虽不必过于较真,但用以指导普通读者和青年学生理解《红楼梦》,可能会出现某些偏差,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不错,《红楼梦》中部分人物的姓名,确实含有某种特殊功能,对理解作品或者人物有一定的指向性。
比如小说采用谐音方式,或者提示作者整体的创作原则,如甄士隐(真事隐)和贾雨村(假语存),或者点出了人物的特殊遭遇,如“娇杏”谐音“侥幸”,“冯渊”谐音“逢冤”,“元、迎、探、惜”谐音“原应叹息”等。
虽然这似乎是小说中已然存在的事实,也是大家熟知的,但由此出发来理解人物,总有贴标签的嫌疑,容易陷自己于教条主义的泥潭。
这里的关键在于,文学作品主要是以形象感人的,形象又是借助人物的生动具体的言行,通过展示特定情境中的复杂人物关系表现出来的。
对形象的鉴赏,哪怕用概念介入,也不能脱离形象,不能采用贴标签的方式来对形象加以一一对应或寓意上的一一落实,即使《红楼梦》人物的姓名在谐音上给人以某种暗示或寓意,但这种暗示和寓意仅仅代表着形象的某个侧面,况且也只是对部分人物形象的理解起指向性作用,而对另一些形象的理解作用甚微,甚至根本不起作用。
总体来看,《红楼梦》对一些相对次要或者边缘化的人物,用名字谐音方式突出其某方面的特征,以方便读者阅读,而最主要、最关键的人物,则较少给人以谐音双关方面的联想,力图以人物自身的言行来展示出形象的立体性。
这是作者在处理数以百计的人物时,采取的一种基本策略。
诸如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主要人物,我们很难从谐音中找到某方面的符号性特征,道理正在此。
中小学课题申报范文:《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中小学课题申报范文:《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与研讨](https://img.taocdn.com/s3/m/e829cf6f1a37f111f0855b19.png)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红楼梦整本书阅读预期研究成果:课题设计论证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问题的提出为了贯彻落实《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使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语文核心素养,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人文修养,为终身学习和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以教研组为单位提出“《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这一课题并展开深入探讨和研究,与学生共同探讨阅读整本书的门径,引导学生形成和积累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使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课题界定(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课程内容中将学习任务分为18个任务群。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位居任务群之首,要求在必修阶段安排18学时,完成一部长篇小说和一部学术著作的阅读,重在引导学生构建整本书的阅读经验与方法。
(2)我们选择新课标明确规定的必读篇目《红楼梦》作为研读对象,以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自主阅读、撰写笔记、交流讨论为主。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提出专题学习目标,组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与交流。
教师以自己的阅读经验,平等地参与交流讨论,不断探索完善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以“整本书阅读”“《红楼梦》”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粗略统计,与选题相关的文章总量达630篇。
期刊文献、硕博论文数量太多。
先进国家整本书阅读已成为一种常态。
而在国内,随着新课标的制定和实施,整本书阅读又回到正常状态。
《整本书阅读教学工作坊》,蒋雁鸣,湖南教育出版社。
本书是蒋雁鸣中学语文名师工作室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记录和成果展现,从“教学价值分析”“教学目标预设”“教学内容推进”等方面指导学生阅读《红楼梦》。
《开卷有益: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褚树荣,上海教育出版社。
文本解读与教学实践研究
![文本解读与教学实践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8438009cc22bcd127ff0c2a.png)
文本解读与教学实践研究作者:王婧禹来源:《语文建设·上半月》2019年第12期书名:语文教学与文本解读作者:詹丹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7月ISBN:9787544459471定价:36.00文本解读是开展语文教学的基础,语文教学文本解读就是教师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与仔细研究,以确立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通过设计教学流程以重构语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感知与理解。
当下,一些语文教师总是容易脱离文本或歪曲文意,要么就是无病呻吟地进行“伪对话”,对学生进行隔靴搔痒似的“浅阅读”要求。
只有针对这些常见的文本解读误区进行症结分析,针对文本解读中的“乱象”与“怪论”进行辨识,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才能使语文教学回归应有的本色。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詹丹编著的《语文教学与文本解读》一书从语文必修和选修教材中精选了一些有价值的文本,并从特定的视角予以解读,在吸纳他人观点的同时提出个人的独特见解。
作者不仅关注文本的整体结构,深入探究文本细节所蕴含着的特殊意蕴,还力求把语言的字斟句酌与文化背景理解有机统一起来,以探讨一些文本文体的解读与教学实施的案例。
首先,对中国古今小说进行了解读和分析。
作者以《劳山道士》为例阐释了如何在小说中理解小说,讨论了语文教学内容的深化问题;通过经典名著《红楼梦》的解读,阐述了经典性的问题,还进一步论述了《红楼梦》人物交往的空间意味;通過关于《差不多先生传》“例话”的补论,阐述了现代小说中的传统元素;通过梅子涵的儿童小说创作,阐述了对话意识与儿童主体的现代建构问题。
其次,对外国部分现代小说进行了解读。
如对《骑桶者》《桥边的老人》《山羊兹拉特》《牲畜林》《在桥边》等小说进行了诠释,阐述了生存的危机和转机、奇异化和延迟、感情的数字化与非数字化、情节的辩证法、情感的节制和情节的空白等问题。
再次,重新解读了部分散文和诗歌名篇。
解读了《岳阳楼记》中“异”的意义,对《项脊轩志》思路进行了另一种新的理解——空间的毁坏与修补,通过对《黄生借书说》的深入解读,阐述了教学内容的深化问题,以《苏州园林》的教学为例进行了文本解读与教学的比较研究,以传统礼仪文化为分析视角重读了汪曾祺《胡同文化》,等等。
论述类文本詹丹、孙逊《名著改编与经典代读》阅读练习及答案
![论述类文本詹丹、孙逊《名著改编与经典代读》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6775b6580216fc710afd76.png)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红楼梦》新版电视剧忠实于原著,集中体现在它用了大量的原著文字作为人物的对白、独白和旁白,并用字幕将文字打出,既补充了画面表现的不足,更让观众原汁原味地体味原著文字的妙处。
它对原著的忠实程度较之1987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特别是在影视作品往往作为经典代读的今天,这种回归小说文本的努力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但问题是,我们究竟应如何理解忠实于原著?首先,所谓忠实于原著,应是忠实于原著精神,而不是拘泥于形迹,追求表面的形似;更不是对原著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
作为视听综合艺术的影视剧,理应充分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充分发挥特点和长处,否则,便有可能使影视变成小说的图解,成为一种配以影像的广播剧。
《红楼梦》新版电视剧忠实于原著的出发点是好的,有些处理手法也相当不错,但总体上缺少对原著富有个性和新意的阐释,以及对时空的重新处理,感觉上只是按照一百二十回本的叙事时间和空间,按部就班地一集一集演下去。
相比之下,1989年的《红楼梦》电影版,就完全打破了原著的时空分割方式,把第五回作为电影的开头,以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切入故事,而以暗示贾宝玉出家的悠扬钟声作为电影的归结,虚实相生,大开大合,显示出利用影视技术手段重新架构故事的气魄。
其次,忠实于原著也指对原著所反映的社会有本质的理解,是以更进步的思想意识照亮原著幽暗的一角,而不是把改编者自身的时代特点,生硬地添加到原著中去。
新版电视剧中个别有新意的演绎值得我们肯定。
比如王熙凤建议宝玉结婚的调包计,对于大家闺秀的薛宝钗来说,极大地伤害了她的自尊心。
原著中写她母命难违而感受的委屈只一笔带过,但是新版电视剧用她的眼泪滴落于红锦缎的特写方式,进行充分渲染。
这是基于现代人的思想意识对当时薛宝钗处境的深深同情,编导的处理相当到位。
遗憾的是,这样的成功例子不是很多,更多的是改编者的现代意识过度发挥。
曹雪芹笔下的贾府是礼法森严的大家族,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个别人有偶然放纵的时候,但即便骄纵如贾宝玉,按老祖宗的说法,“见人礼数,竟比大人行出来的还周到”。
阅读教学中的文本比较解读探究——以《苏州园林》一文为例
![阅读教学中的文本比较解读探究——以《苏州园林》一文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87a73f6e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f4.png)
阅读教学中的文本比较解读探究——以《苏州园林》一文为
例
詹丹
【期刊名称】《语文教学研究》
【年(卷),期】2013(000)003
【摘要】在语文阅读教学的文本解读中,比较的方法被广泛运用。
这不仅因为古今中外有关相同题目、相似内容或者相近手法的文章相当普遍,而且在同一篇文章中,作家们往往也会有意无意地使用一些比较的方法,以使表现的对象特征更为鲜明。
【总页数】3页(P19-21)
【作者】詹丹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3.23
【相关文献】
1.三重解读,打开阅读之门--以《夹竹桃》一文为例 [J], 陈芬
2.基于探究型课堂活动的说明文阅读教学探究
——以《苏州园林》为例 [J], 张欢
3.基于探究型课堂活动的说明文阅读教学探究——以《苏州园林》为例 [J], 张欢
4.“THIEVES”阅读法在小学英语科普类文本阅读中的应用探究——以21世纪英
文报“Smart Winter Animals”一文教学为例 [J], 丁海英
5.核心素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以潘庆玉教授《苏州园林》为例 [J], 张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詹丹:《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怎么读?
![詹丹:《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怎么读?](https://img.taocdn.com/s3/m/50125c1d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74.png)
詹丹:《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怎么读?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詹丹关于《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我曾经撰写过阅读的选择性问题,属于“读什么”。
“怎么读”的问题,属于阅读策略,在此加以讨论。
一、长篇小说阅读的一般策略阅读策略可从泛泛角度切入,就像小说家纳博科夫曾经说的,阅读长篇小说,应该起码有四个条件:有记性,有想象力,有文学感觉,最后,手头要有一本词典,可以随时查阅。
这四点,对《红楼梦》的阅读都适用,我就借用过来展开讨论。
[1]除查词典具有一定操作性,其他都好像不是我要你怎么做或者我要我怎么做,就能做到的。
首先,是记忆力。
《红楼梦》人物多、事件杂。
作者为了让读者对人物有渐渐的适应过程,在整体构思上煞费苦心。
通过各种设计,把贾府里的各色人等慢慢推上小说舞台。
记住这些人名、彼此的关系及相关的情节线索,记住发生在不同人身上的一些细节,都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记忆力。
好记性可以帮助读者建立文本的有机关联性。
比如第五十七回,庚辰本的回目上句是“慧紫鹃情辞试忙玉”,程甲本和程乙本的“忙玉”作“莽玉”,戚序本作“宝玉”。
“宝玉”两字太平常,可不考虑。
那么“忙玉”好,还是“莽玉”好呢?从常理说,用鲁莽的莽,没问题,宝玉未经仔细思考或者查证,就把紫鹃的谎言当真了,确实鲁莽。
但是,第三十七回成立诗社时,宝钗就给宝玉起过两个别号:“富贵闲人”“无事忙”,所以,回目称他为“忙玉”,有意把平日的瞎忙乎与此时的虚惊一场联系起来,使这回目有了特殊的意味。
[2]其次,是想象力。
小说写到一些内容的同时,也留下了许多空白;或者只写到了表面,留下深层的潜台词,需要读者通过想象力去合理展开,把没有色彩的冰冷文字,用想象力去充实它、点燃它。
如第七回周瑞家的送宫花例子: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
”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不言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文本解读》 詹丹老师(共26张PPT)免费课件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pt 公开课 ppt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p t公开 课ppt
(2)外文与中译
都德《最后一课》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 在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 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教材译文本) 可以听见乌鸫在林子边上鸣叫(郝云译本)
《小说文本解读》 詹丹老师(共26张PPT)免费课件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pt 公开课 ppt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p t公开 课ppt
二、小说文本和核心素养四方面
1.语言 (1)《荷花淀》语言修改 一个标点符号的不同往往会造成很不一样的表达效果。孙犁 的《荷花淀》写到水生嫂在送丈夫上前线时这样对他说: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有的选本把这句话中的 句号印成了逗号,孙犁看到后很不高兴,说这是一个非常严 重的错误。你也这样认为吗?在这句话中用句号与用逗号有 什么不同?(语文版《语文》2006年)
(3)论蒲松龄《画皮》的几种主题概括
《小说文本解读》 詹丹老师(共26张PPT)免费课件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pt 公开课 ppt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p t公开 课ppt
《小说文本解读》 詹丹老师(共26张PPT)免费课件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pt 公开课 ppt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p t公开 课ppt
《小说文本解读》 詹丹老师(共26张PPT)免费课件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pt 公开课 ppt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p t公开 课ppt 《小说文本解读》 詹丹老师(共26张PPT)免费课件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pt 公开课 ppt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p t公开 课ppt
小说文本解读
于是我们立刻明白了先前清兵卫的不被人理解的那份执著。当老师和父 母以粗暴的方式扼杀了孩子的爱好时,恰恰扼杀了一个孩子不可限量的潜 力。而更可悲的,是他们永远不知道这悲剧的真相,还满以为自己为孩子 做了件大好事呢。(引自《外国小说欣赏》选修教材)
(2)《套中人》的叙事方式
《小说文本解读》 詹丹老师(共26张PPT)免费课件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pt 公开课 ppt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p t公开 课ppt
3. 诗学(艺术性讨论)
(1)《清兵卫葫芦》的情节设计:
前面的情节颇为平淡,精彩却在最后浮出水面。清兵卫的葫芦,古董店 居然开价5块,校役居然还卖了个50元的好价,而卖给当地富家价钱是500 块。……正是这结局的陡转,仿佛在山路上的猛一转弯,又仿佛是一阵风 吹散了一片雾,然我们忽然发现本以为熟悉的世界原来还有另一种面目存 在。情节的跌宕,令小说陡增回味。
《小说文本解读》 詹丹老师(共26张PPT)免费课件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pt 公开课 ppt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p t公开 课ppt
《小说文本解读》 詹丹老师(共26张PPT)免费课件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pt 公开课 ppt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p t公开 课ppt
“我不拦你”若用逗号,在语法上并没有什么错误, 不过这样全句的重心就落在“家里怎么办”上面了, 整句话就变成了不依不饶的责问。水生嫂不就成了用 家务来拖丈夫后腿的“落后分子”了吗?这显然与前 面的交代不符,与作者塑造的温柔、体贴等待丈夫归 来的解放区进步妇女的形象不符。
改用句号,强调了“我不拦你”,说明了水生嫂 支持丈夫参军,表现了她顾全大局、深明大义。但是 想到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的重担难以承担,随后脱口而 出“家里怎么办”表现出她对丈夫的深深依恋。语气 停顿稍长的一个句号,完美表达了两个方面的意思。 家常生活的语言,恰到好处的停顿,把水生嫂细腻丰 富而又复杂微妙的感情、温柔而又刚毅的性格表现得 淋漓尽致。(引自《语文月刊》2016年)
上海师范大学
《小说文本解读》 詹丹老师(共26张PPT)免费课件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pt 公开课 ppt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p t公开 课ppt
一、解读的三个角度
1.文献学(这里主要谈版本)
(1)原文和改文
林冲道:“你认得这个葫芦么?”主人看了道:“这葫芦是草料 场老军的。”林冲道:“如何便认的?”店主道:“既是草料场 看守大哥,且请少坐。天气寒冷,且酌三杯权当接风。”(《水 浒传》容与堂本)
《小说文本解读》 詹丹老师(共26张PPT)免费课件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pt 公开课 ppt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p t公开 课ppt
《小说文本解读》 詹丹老师(共26张PPT)免费课件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pt 公开课 ppt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p t公开 课ppt 《小说文本解读》 詹丹老师(共26张PPT)免费课件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pt 公开课 ppt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p t公开 课ppt
林冲道:“你认得这个葫芦么?”主人看了道:“这葫芦是草料 场老军的。”林冲道:“原来如此。”店主道:“既是草料场看 守大哥,且请少坐。天气寒冷,且酌三杯权当接风。”(施耐庵 删改本)
《小说文本解读》 詹丹老师(共26张PPT)免费课件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pt 公开课 ppt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p t公开 课ppt
(1)欧亨利《麦琪的礼物》:感情的物质与非物质
(2)伯尔《在桥边》情节冲突的概括:“我”爱上了一个过桥 的姑娘,险些因她打碎了自己的饭碗,这是情节的发生;“主 任统计员 ”的检查是发展;“我”如何应付上司和压抑住自己 对姑娘的感情是小说的高潮;最后,“我”终于渡过了考验, 交上了 “鸿运”。(引自《外国小说欣赏》选修教材)
《小说文本解读》 詹丹老师(共26张PPT)免费课件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pt 公开课 ppt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p t公开 课ppt
《小说文本解读》 詹丹老师(共26张PPT)免费课件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pt 公开课 ppt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p t公开 课ppt
2.阐释学(主要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