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预防和管理

合集下载

2024年职业危害预防管理办法(二篇)

2024年职业危害预防管理办法(二篇)

2024年职业危害预防管理办法为保障员工合法权益,提升职业安全与员工健康保健水平,加强职业危害预防管理,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公司特制定本职业危害预防管理办法。

一、职责分配1.1 主管生产副总经理:负责统筹领导职业危害预防管理工作。

1.2 安全监督部:负责监督执行劳动保护制度及职业危害预防管理制度。

1.3 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职业健康安全培训的管理工作。

1.4 工会:负责公司员工劳保用品的采购与发放,以及女职工、未成年工保护和职业病管理工作,并组织员工健康体检。

1.5 二级机构:负责在本机构范围内执行本制度,并对项目经理部的职业健康安全工作进行指导和考核评价。

1.6 项目经理部:负责编制和实施职业健康安全保证计划,监督管理分包方职业健康安全,以及负责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发放和管理等。

二、健康体检管理2.1 公司自有员工应每年进行一次体检,特定年龄段员工及特殊岗位人员需进行加项体检。

2.2 工会负责制定并组织员工健康体检计划。

2.3 女员工除常规体检外,已婚妇女需按规定接受特殊保健检查。

2.4 特定岗位员工需接受指定医院职业病预防体检。

2.5 分包方员工进入施工现场前应接受健康体检。

2.6 炊事人员需体检并持《健康证》上岗。

三、劳动安全卫生保护要求3.1 员工应接受劳动安全卫生知识教育培训,严格遵守岗位职责。

3.2 员工应遵守劳动纪律,确保自身及他人安全。

3.3 员工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按规定佩戴劳动防护用品,正确使用设备设施。

3.4 员工应接受安全监督人员的监督与检查,落实隐患整改。

3.5 施工现场禁止使用未成年工。

四、劳动安全卫生责任与权力4.1 员工应熟悉并遵守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强化自我保护意识。

4.2 员工应遵守安全卫生管理制度,接受监督检查。

5.1 员工有权享受安全卫生的劳动环境和条件,对冒险作业行为有权举报。

5.2 女员工应享受规定的“五期”保护。

五、项目职业健康安全策划与实施6.1 项目经理部应编制项目职业健康安全保证计划,经审批后实施。

环境保护及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5篇)

环境保护及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5篇)

环境保护及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为了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减少职业危害因素,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病的发生,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及相关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公司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制度:一、凡参与本公司建筑施工经营活动的各分公司、项目部、各施工现场,必须遵守本管理制度。

二、环境保护应遵循与经营管理协调进行,资源利用与保护相结合;统一监督管理与分工负责相结合,污染者承担治理和损害补偿责任的原则。

三、环境保护必须本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利用”的方针。

四、产生环境污染的施工现场,必须把环境保护纳入工作计划,把消除污染、改善环境、节约资源和综合利用作为技术改造和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立环境保护岗位责任制,并作为年终考核内容部份。

五、施工项目中的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经主管部门报批后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才能交付使用。

六、施工现场应当采取措施防治大气污染,严格控制粉尘排放,加强对动力废气、机动车尾气、化学品恶臭、电焊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排放的管理工作。

七、向大气排放污染物必须采取措施防止周围环境受到污染,不得超标排放动力废气、粉尘、烟尘、恶臭等。

八、禁止在人口集中地区露天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垃圾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

九、对产生噪声和振动的机械设备,以及其他噪声源,应当采取消气防振措施,其噪声和振动的排放,必须符合排放标准。

十、在居民区、文教区、疗养区的施工现场,禁止夜间及午间产生超放标准的噪声、振动源,若确需在夜间及午间作业的必须报经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予以公告,接受群众的监督。

十一、施工现场的固体废弃物和生活垃圾要做到分类收集、综合利用和无害化集中处理。

对按指定地点倾倒固体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应采取以填埋方式处理,并要有效的防水层及防渗透措施。

职业危害防备管理制度

职业危害防备管理制度

职业危害防备管理制度职业危害防备管理制度是指企业为了确保员工的健康和安全,防范和减少职业危害对员工的伤害,而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制度。

职业危害主要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和心理因素等,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

因此,建立和完善职业危害防备管理制度对于企业和员工都非常重要。

一、法律法规依据1.国家《安全生产法》、《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2.行业标准和规范,如《有毒物品安全使用技术规范》、《辐射防护与安全规范》等。

二、制度的目的和原则1.目的: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防止职业危害对员工造成伤害。

2.原则:综合预防,依法管理,全员参与,持续改进。

三、制度的内容和具体要求1.职业危害评估:根据岗位特点和职业危害因素,进行职业危害评估,确定职业危害级别和预防措施。

2.职业危害监测: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台账,并定期组织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和检测。

3.职业危害预防和控制:采取物理隔离、化学替代、工艺改进等技术措施,对职业危害进行预防和控制。

4.个体防护措施:根据不同岗位的职业危害特点,为员工提供相应的个体防护用品和设备,并进行正确使用培训。

5.岗位培训和教育:对从事高危岗位的员工进行职业危害防护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

6.健康监测和随访:对从事职业危害岗位的员工进行定期的健康监测和随访,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病患者。

7.职业危害应急管理:建立健全职业危害应急管理制度,明确职责、流程和预案,及时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8.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职业危害防备管理体系,包括制度、责任、宣传教育、监督检查等方面的管理。

四、实施和执行1.落实责任:明确职业危害防备的责任主体,如安全生产责任人、职业危害防备责任人等,加强责任落实。

2.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栏、通知公告、培训等多种方式,向全员宣传和普及职业危害防备知识。

3.监督检查:设立相关监管机构,定期对职业危害防备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并及时督促整改。

4.奖惩机制: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对职业危害防备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预防与管理范文(三篇)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预防与管理范文(三篇)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预防与管理范文职业危害的预防与管理是现代工作环境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工作场所的职业危害也不断增加,给工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预防与管理职业危害,保护工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每个企业和组织的重要责任和义务。

一、认识职业危害的特点职业危害是指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对工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的威胁。

职业危害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长期、潜在性:职业危害通常是长期暴露于有害环境中产生的,在工人没有发现异常之前,可能已经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2. 多样性、复杂性:职业危害是多样化和复杂化的,各种有害因素的存在和相互作用可能导致不同的职业危害。

3. 相对隐蔽性:由于职业危害是长期暴露产生的,工人往往不能立即感知到危害的存在,从而无法及时采取措施来应对。

二、职业危害的主要类型根据有害因素的性质和来源,职业危害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类型:1. 物理因素:包括噪声、振动、电磁辐射、高温、低温、高湿度等对工人身体产生不良影响的因素。

2. 化学因素:包括粉尘、气体、液体等对工人呼吸道、皮肤和内脏产生有害影响的因素。

3. 生物因素:包括各种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4. 心理因素:包括工作强度过大、工作压力过大、工作内容单调重复等造成工人心理不适的因素。

5. 机械因素:包括机械设备的不安全因素,如起重设备的倾覆、传动装置的伤害等。

三、职业危害预防与管理的原则为了有效预防和管理职业危害,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 多层次预防原则:从根本上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首先是通过工艺改进、设备改造等技术手段控制危害源的产生,然后是通过个人防护措施和个人行为的改变控制危害的传播和影响。

2. 防控全面性原则:职业危害预防与管理应是全过程、全方位的,涵盖从危害源的产生到工人接触危害物质的全过程。

3. 防控科学性原则:职业危害预防与管理应以科学的方法和技术为基础,进行科学监测、评价和管理,确保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职业危害预防措施及管理方案范本(3篇)

职业危害预防措施及管理方案范本(3篇)

职业危害预防措施及管理方案范本一、危险源的预防措施(一)管道防腐场生产安全:a)专业电气施工员进行电气线路及配电设施的设计,并由专业电工进行敷设___,电源电线须按TN-S标准进行设计和___,电动设备须进行重复接地,同时仍须装设漏电保护。

b)配电箱柜要有门锁,防止任何人均可开启,同时配电箱中要留有足够数量的插座,以备临时用电方便,防止违章乱扯乱接临时线路;保险丝须按标准选用,严禁用铝丝、铜丝代用。

c)防腐场车间钢架须纳入接地保护,且接地点不少于两处。

d)防腐场沥青热加工有有毒气体产生,现场施工人员除按规定配戴防毒面具外,应在场地内设两台强力风扇,以排除或减少有毒气体。

同时有利于夏季防暑降温。

e)除锈工段为了减少锈尘对施工人员产生可能的伤害,现场人员须在施工中戴防尘口罩,并设风机进行排尘,以减少空气中锈尘浓度。

f)防腐涂敷工段施工中,所有人员应使用防护手套,脚盖、围裙等劳动保护用品,防止沥青飞濺灼伤、烫伤施工人员手脚。

g)为了防止沥青熬制中发生火灾,现场须设置泡沫灭火器,同时在易于取用的距离和场地内设立消防用砂池。

(二)施工临时用电:管道施工由于是在野外,使用自备电源,故施工中应注意以下几条防护措施。

1、发电机配电箱应按“一机一闸一漏电”原则进行保护。

2、现场配电箱严禁作临时存放工具用,以防止工具碰触闸刀触点造成短路,发生烧机和伤人事故。

3、发电机须由专人负责开停机和维护,配电箱要有锁。

4、管沟内排水用潜水泵放入或取出时,严禁用电源线作为提升绳索,须用专用绳索捆住泵体进行,以防止电线断裂造成触电和烧机事故发生。

5、工地施工临时照明及施工机具用电必须经专业电工架设,严禁非专业电工乱拉乱扯;且架设的电气线路必须具备有防水功能。

6、手持电动工具的外壳、手柄、电源线、插头、开关等必须完好无损。

使用前必须作空载检查,确认正常后方可使用。

7、凡投入使用的手持电动工具,在使用前均须检测外壳、手柄等与电机的绝缘参数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职业病危害防治目标管理制度(5篇)

职业病危害防治目标管理制度(5篇)

职业病危害防治目标管理制度为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明确职业病危害防治目标,使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做到有的放矢,有章可循,确保公司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制度。

一、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由职业病危害防治科组织制定公司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目标,明确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重点,并报公司领导批准。

二、安全目标的制定应包含以下内容:1、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杜绝各类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确保职业病危害事故率为零,实现安全生产。

2、加强“防尘”管理工作,防止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

3、强化现场管理,安全生产达到“质量标准化矿井”的生产标准。

4、加强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设备的管理。

5、加强对个人防护用品的发放及使用。

三、职业病危害防治科将职业病危害目标按队组进行分解。

四、公司每月组织进行职业病危害防治大检查,定期召开职业病危害防治例会,分析本月的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检查情况,职业病危害防治目标的完成情况,部署下个月的职业病危害管理目标。

五、职业病危害防治科积极开展职业病危害防治安全检查活动,及时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职业病危害防治制度等,总结安排本部门职业病危害防治的具体事宜,检查队组业务分解目标的完成情况。

六、职业病危害防治领导组对全年职业病危害防治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总结。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职业病危害防治目标管理制度(2),是指通过制定、执行和监督一系列职业病危害防治目标和措施,以保障职工健康和安全。

该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目标制定: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定和要求,制定本企业的职业病危害防治目标。

具体包括工作场所环境的要求、职业病发病率的控制目标、职业健康监测等。

2. 加强管理:通过明确责任,加强对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的组织、管理和协调,包括设立专门的职业病防治机构、指定职业病防治负责人,加强培训和宣传等。

3. 风险评估:对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进行评估,确定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程度,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职业病危害前期预防管理制度

职业病危害前期预防管理制度

职业病危害前期预防管理制度
是为了预防职业病危害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

这个制度的目的是提前识别和管理与工作岗位相关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减少或消除职业病的发生。

以下是职业病危害前期预防管理制度的一些内容和要点:
1. 职业病危害评估:对工作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系统评估,确定危害因素的种类、程度和影响范围。

2. 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控制、工艺改进、设备更新等,减轻或消除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影响。

3. 预防措施:制定并执行适当的预防措施,如提供个人防护用品、健康教育和培训、定期体检和健康监测等,保障员工的职业健康。

4. 岗位监管和管理:建立职业病危害岗位台账和档案,监测岗位危害因素的情况,做好相关数据记录和分析。

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职业病危害控制的落实。

5. 检查和评估:定期对职业病危害预防措施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6. 员工参与和责任制:鼓励员工参与职业病危害防控工作,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健康素养。

明确各级责任人的职责和义务,推动职业病危害防控工作的有效实施。

职业病危害前期预防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职业健康和安全。

同时,它也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降低与职业病相关的企业风险和成本。

职业病的预防和管理措施

职业病的预防和管理措施

职业病的预防和管理措施在现代工业化社会,职业病成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

职业病不仅给劳动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危害,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因此,预防和管理职业病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宣传教育、合理规划生产环境、加强监督检查和完善医疗体系四个方面分析职业病的预防和管理措施。

一、加强宣传教育1.提高员工职业健康意识:通过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张贴宣传海报、发布企业内部通知等方式,增加员工对职业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并向他们普及相关保护知识。

2.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引导员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安排饮食、规律作息、适量锻炼等,以增强自身免疫力和身体健康。

二、合理规划生产环境1.确保良好通风: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生产场所空气流通畅通,排除有害气体和粉尘,以减少职工吸入污染物的机会。

2.噪音控制:对于噪音较大的车间或设备,在设计阶段就应考虑降低噪音的方法,并配备防护设备,保障员工听力健康。

3.设立安全标识:在危险区域设立醒目的警示标识,提示员工注意安全事项,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4.管理化学品安全:建立健全化学品购买、使用和存放管理制度,加强化学品安全培训,并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减轻对员工身体的伤害。

三、加强监督检查1.建立职业病监测网络:建立完善的职业病监测系统,定期监测关键行业、关键岗位的劳动者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问题。

2.加大执法力度:相关政府部门应积极加强对企业在职业病预防管理方面的执法力度,严格按照相关法规进行监督和处罚。

3.鼓励员工举报:建立安全热线、投诉举报渠道,鼓励员工向相关部门举报违法违规行为,保障员工在职场的权益。

四、完善医疗体系1.加强职业健康机构建设:增加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数量和能力,方便员工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早发现和诊断职业病。

2.提供心理辅导:职业病不仅对身体造成伤害,还会给患者带来精神压力。

因此,在医疗体系中应提供相应的心理辅导服务,帮助患者缓解压力。

3.建立职业病救治基金:建立专项救治基金用于患有重大职业病的员工救治,并为患者提供必要的经济援助与后续康复服务。

职业危害预防措施及管理方案(三篇)

职业危害预防措施及管理方案(三篇)

职业危害预防措施及管理方案1. 强化法律法规的监管和执行____年,应强化对职业危害的法律法规的监管和执行力度。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各行业的职业危害防控政策的宣传和培训,确保企业和员工都能够充分了解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2. 加强职业危害评估和监测____年,应建立健全职业危害评估和监测体系,对各类职业危害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职业危害源和职业病危害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3. 推行企业责任制和预防为主的原则____年,应推行企业责任制,要求企业加强对职业危害的防控措施,建立健全职业危害防控管理制度,定期开展职业危害防控评估和隐患排查,定期组织职业健康培训和教育。

4. 提高职业健康监管水平____年,应加强对企业职业健康监管力度,加大对职业危害防控措施的检查和整治力度,依法追究不落实职业危害防控措施的企业和责任人的责任。

5. 加强对于新兴行业和新型职业危害的研究与预防____年,随着科技和产业的发展,将出现新兴行业和新型职业危害,如人工智能、物联网、新能源等,需要加强对这些行业的职业危害的研究和预防,及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6. 加强职业健康宣传和教育____年,应加强职业健康宣传和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向广大职工宣传职业病的预防知识和技能,加强职业危害防控的意识和能力。

7. 加强企业和员工的薪酬激励机制____年,应通过建立健全薪酬激励机制,对安全生产、职业危害防控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企业和员工给予奖励和激励,提高职业危害防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8. 鼓励企业开展职业健康管理体系认证____年,应鼓励企业开展职业健康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的职业危害防控体系,提高职业危害防控的管理水平。

9. 加强职业危害防治科技研发与创新____年,应加强对职业危害防治科技的研发与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对职业危害防治的应用,提升职业危害防控的技术水平和效果。

10. 强化社会监督和舆论引导____年,应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引导,组织媒体对职业危害防控工作进行宣传和报道,增强公众对职业危害防控的关注和监督力度。

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范文

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范文

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范文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确保员工健康和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制度目标、组成要素、实施步骤和效果评估等方面分析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并提出一套完整的制度范文。

一、制度目标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的目标是确保员工在工作岗位上不受职业危害的侵害,保障其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具体目标如下:1. 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避免各类职业危害对员工的伤害。

2. 组织和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和评估,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3. 加强员工职业健康知识的培训,提高员工自我防护能力。

4. 建立健全的职业病诊断、治疗和康复体系,保障职业病患者的权益。

二、组成要素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包含以下要素:1. 制度目的和范围:明确制度的目标和适用范围,使其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

2. 职责和权利: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职责和权利,强调各方的合作和共同责任。

3. 职业危害识别和评估:规定企业必须开展职业危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估工作,明确评估结果的使用和更新周期。

4. 预防控制措施:明确用于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的各项措施,包括工程控制、技术控制和个体防护。

5. 医疗保健措施:规定企业需要提供的职业病诊断、治疗和康复服务,包括医疗机构的选择和费用保障等。

6. 培训教育措施:强调培训和教育的重要性,规定企业必须定期开展职业健康知识和自我防护技能的培训。

三、实施步骤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的实施步骤如下:1. 制定制度: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明确制度的目标、范围和要素,确保其科学、可操作。

2. 评估风险:企业开展职业危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估工作,确定危害源、危害程度和危害对象,为下一步制定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3. 制定控制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控制、技术控制和个体防护等。

确保控制措施具有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4. 培训教育:开展员工职业健康知识和自我防护技能的培训,提高员工的防范意识和能力。

职业病危害预防管理制度

职业病危害预防管理制度

职业病危害预防管理制度是为了保护职工的身心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健康性而制定的一套管理制度。

下面将重点介绍职业病危害预防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1. 目的和适用范围:职业病危害预防管理制度的目的是规范企业内职业病危害预防工作的组织、责任、措施和监督,提升企业的职业病防控水平。

该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有职业病危害的工序和岗位的职工,涵盖了生产、办公和辅助等各个环节。

2. 组织和领导:企业应设立职业病防治管理机构,并明确相关职责和权限。

企业领导应高度重视职业病防治工作,制定并落实职业病预防目标,确保预防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

3. 职业病危害评估:企业应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工作环境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估,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接触途径等方面的评估。

评估结果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职工,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4.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企业应根据评估结果,合理配置职业病防护设施,包括通风设施、防护措施、个人防护用品等。

同时,应定期检测和维护这些设施的功能完好性,确保其正常使用效果。

5. 职业卫生监护:企业应组织进行职业卫生监护,包括职业健康检查和健康档案管理。

职业健康检查应定期进行,检查项目应涵盖与职业病危害相关的内容。

相关检查结果应妥善保管,并及时通知和告知职工。

6. 培训和教育:企业应定期组织职业病预防培训和教育活动,包括职业病危害防护知识、应急措施等方面的培训。

特别是从事高风险职业的职工,应接受更为频繁和深入的培训。

7. 事故应急和处理:企业应建立健全职业病事故应急预案,明确相关的报告、调查和处理程序。

发生职业病事故时,应及时进行报告和调查,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和再次发生。

8. 绩效评估和监督检查:企业应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绩效评估和监督检查,评估工作包括对职业病危害防控措施的有效性和工作效果进行评估。

监督检查应定期进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9. 职业病危害预防记录:企业应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预防记录,包括评估报告、职业健康检查记录、培训记录等。

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5篇)

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5篇)

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1.目的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员工身体健康制订本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各施工生产单位。

2.术语和定义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工作及其他职业活动中,因接触职业危害因素而引起的,并列入国家公布的职业病范围的疾病。

职业危害--是指存在于工作场所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相伴随,对从事该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造成健康损害或者影响的各种危害。

职业禁忌症--是指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遭受职业危害和易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

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可能导致对他人健康构成危险的特殊生理或病理状态。

有害作业--是指在施工生产环境和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影响身体健康的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等)。

3.职责(1)工会负责对职业病防治实行民主管理和群众监督。

(2)安全监督部门负责职业危害因素的辨识、评价、制定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开展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负责职业病的统计、报告和档案管理工作。

(3)劳动人事部门负责对职业病患者调换工作岗位,安排休养。

(4)各施工生产单位负责职业病防治措施的实施,对职业病防治设备进行经常检查、维护和定期检测,保持正常运转,并按规定发给员工符合质量要求的个人卫生防护用品和保健食品。

(5)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应严格遵守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和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并享有获得职业病预防、保健、治疗和康复的权利。

4.一般规定(1)各级安全部门、工会组织、各施工生产单位应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和经常性的职业安全卫生和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和培训。

(2)各施工生产单位和部门应按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对从事有害作业的人员进行上岗前和每年一次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及时将检查结果告知劳动者本人,对从事有害作业的合同制工人、农民合同工应当在解除合同前进行职业病健康检查。

(3)各单位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员工从事与禁忌相关的有害作业。

(4)施工生产单位应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中毒和职业病的有害作业场所,配备医疗急救药品和急救设施。

职业病的预防和管理

职业病的预防和管理

职业病的预防和管理职业病是由于长期从事某种特定的职业导致的一系列健康问题。

职业病的预防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预防和管理职业病的方法和措施:1. 提前预防和筛查:- 建立健康档案:雇主应建立员工的健康档案,记录员工的个人信息、工作环境、工作性质等,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 进行职业病风险评估:对每种职业都应进行职业病风险评估,确定潜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 定期体检:对长期从事高风险职业的员工进行定期体检,以早期发现职业病症状。

2. 排除和控制危害因素:- 工作环境改善:改善工作环境,减少危害因素的存在和接触。

- 使用防护装备:提供合适的防护装备,如口罩、耳塞、安全帽等,减少危害物质对身体的直接接触。

- 工作间隔和休息:合理安排工作间隔和休息时间,减少对身体的不必要疲劳和压力。

3. 健康教育和培训:- 提供职业病预防教育:向员工提供有关职业病预防和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增强他们对职业病的认知和警觉性。

- 指导正确使用防护装备:向员工提供正确使用防护装备的指导,确保其能够正确佩戴和使用。

- 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员工的健康教育,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4. 健康管理和治疗:- 管理职业病患者:对已经患有职业病的员工进行健康管理,监测和记录其健康情况,及时采取必要的治疗和康复措施。

- 康复和职业重返:对康复的职业病患者进行职业重返指导,帮助他们顺利恢复工作。

5. 定期评估和改进:- 定期评估职业病防控工作的效果:定期对职业病防控工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 经验总结和分享:积极总结和分享职业病防控的经验和教训,提高职业病防控工作的效果。

职业病的预防和管理需要全员参与,包括雇主、管理者和员工,只有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降低职业病的发生率和危害程度。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预防与管理(5篇)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预防与管理(5篇)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预防与管理一、引言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是指在工作场所中,可能对劳动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造成伤害的各种因素。

职业危害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人因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在工作场所中,职业危害的存在对劳动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同时也对企业的稳定运营和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预防与管理是企业和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

二、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分类与特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可以分为物理危害、化学危害、生物危害和人因危害等几个方面。

物理危害主要包括噪声、振动、辐射、温度、湿度、危险机械等因素。

噪声和振动会对劳动者的听力和神经系统造成伤害,长期暴露还可能引发心血管系统疾病。

辐射会对人体细胞造成损伤,导致遗传变异和癌症等疾病。

温度和湿度过高或过低会引发中暑或冻伤等问题。

危险机械的使用可能导致切割、压伤、撞击等意外伤害。

化学危害主要包括有毒气体、腐蚀性物质、粉尘、放射性物质等。

有毒气体会影响人体的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

腐蚀性物质会对皮肤、眼睛和呼吸系统造成严重伤害。

粉尘长期接触会导致尘肺病等呼吸道疾病。

放射性物质会对人体组织和器官造成损害,引发癌症等疾病。

生物危害主要包括病原体、细菌、真菌等。

病原体的传播可能引发传染病的暴发,对劳动者和公共卫生产生威胁。

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会引发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对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带来风险。

人因危害主要包括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工作压力大等因素,还包括工作环境不良和社会心理压力等问题。

劳动强度大会损伤肌肉和骨骼系统,导致劳动者体力下降。

工作时间长会影响生物钟,引发疲劳和睡眠不良。

工作压力大会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工作环境不良和社会心理压力会影响劳动者的情绪和工作积极性,对团队合作和企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预防与管理(二)为了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预防与管理至关重要。

职业危害预防管理办法

职业危害预防管理办法

职业危害预防管理办法一、法规政策职业危害预防管理工作必须依据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政策文件进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是我国职业危害预防管理的基本法律依据,对职业危害的预防和控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职业病防治工作,落实各项职业危害预防管理政策,确保预防工作的有效开展。

同时,各行各业要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职业危害预防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职业危害辨识与评价1. 职业危害辨识在工作场所中,往往存在各种潜在的职业危害,如化学品、尘埃、噪音等。

因此,职业危害辨识是预防职业病的基础工作之一。

企业应组织专业的职业危害辨识团队,针对各个工作岗位进行细致全面的职业危害辨识,明确工作岗位存在的危害因素,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2. 职业危害评价职业危害评价是根据职业危害辨识的结果,对职业危害的性质、程度和分布情况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

通过评价,可以了解职业危害的程度,为采取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评价的指标应包括职业危害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暴露时间等相关因素,以便全面准确地评估职业危害的风险水平。

三、风险控制1. 预防为主预防为主是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基本原则,也是职业危害预防管理的核心。

企业要制定相关的职业危害预防策略,通过技术、管理、教育等手段,尽量从源头上减少职业危害的产生,保护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例如,在化工企业中,可以采用替代原料、改善工艺、安装排风装置等方式来降低危害物的含量和浓度。

2.控制措施根据职业危害的不同特点,有效的控制措施也各不相同。

例如,对于化学危害,可以采取通风换气、密封操作、佩戴个人防护装备等措施来降低职业危害的风险。

对于噪音危害,可以限制工作时间、使用吸音设备、发放耳塞等措施来保护从业人员的听力。

四、应急管理职业危害的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如化学品泄漏、火灾等。

因此,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企业应针对职业危害的不同类型,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机构、责任分工以及应急处置程序。

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措施(三篇)

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措施(三篇)

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措施为了切实保证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健康和安全,加强对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为此,公司根据国家、北京市、集团和公司有关的管理规定,特制定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措施如下:一、市政工程易发职业病危害的作业项目1、地下管线有毒、有害气体引起的职业中毒2、电焊作业有害物质、有毒气体引起的职业中毒二、地下管道有毒、有害气体引起的职业中毒的作业场所的防护措施1、在施工作业范围内,施工前应由作业人员采取强制通风措施,由安全检查人员使用有毒有害气体探测仪进行检测,达到安全标准后,方准进入地下管道进行施工作业。

2、施工前,应由施工负责人向全体参与作业人员进行详细的书面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并履行签认手续。

3、在施工区周边要设立围挡或护栏,同时设立安全警告标志。

4、一旦发生管道破裂,有毒、有害气体溢出,施工负责人应及时组织作业人员的撤离工作,疏散周边人员,封闭施工现场,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三、地下管道有毒、有害气体引起的职业中毒的个人防护措施1、作业人员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佩带和使用各种防护用品、用具。

2、作业人员应在作业前进行个人体检,符合条件者方可从事地下管道的作业。

3、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避免连续加班作业,进行轮换作业,保证合理的膳食和充足的睡眠。

四、对地下管道有毒、有害气体引起的职业中毒的安全检查1、检查对从事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情况。

2、检查施工组织设计的针对性、可行性,检查安全交底的可操作性。

3、检查现场的安全防护设施是否到位,是否满足使用需要。

4、检查从事作业人员的个人防护用品、用具是否佩带齐全、有效。

5、检查施工区域作业人员,有无遇险自救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6、对以上检查范围内如发现问题,一律采取先停工,后整改的原则,进行逐项跟踪复查落实,直到存在的问题解决完为止。

对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要先撤人,封闭现场,后研究补救措施,绝不允许冒险蛮干的情况发生。

五、电焊作业有害物质、有毒气体引起的职业中毒的作业场所的防护措施:1、在施焊作业区内设立排烟、送风设备。

职业病危害前期预防管理制度

职业病危害前期预防管理制度

职业病危害前期预防管理制度
是指为防范和控制职业病危害,企业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

以下是职业病危害前期预防管理制度的一些主要内容:
1. 职业病危害评价:对工作岗位及工作环境进行评估,确定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程度。

2. 职业病危害防控目标和措施:制定并明确职业病危害防控的目标,确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3. 职业病危害防控责任:明确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确保职业病防控工作的落实。

4. 职业健康监护:建立职业健康检查制度,定期进行职业健康监护,并记录相关数据。

5.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管理:对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使用、维护和检修进行管理,确保其正常工作。

6. 职工培训和教育: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病防护知识的培训和教育,并定期进行复训。

7. 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制定职业病危害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加强现场安全管理。

8. 监督检查和评估: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对职业病防控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

以上是职业病危害前期预防管理制度的一些主要内容,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完善。

同时,加强职业病防控工作,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职业危害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

职业危害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

职业危害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一、职业危害预防措施1.危险源识别和评估:通过对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估,确定潜在的职业危害,包括化学品、物理因素(噪音、振动、辐射等)、生物因素(细菌、病毒等)、人为因素(操作不当、失误等)等。

2.采取有效的工程控制措施:基于危险源的评估结果,采取工程控制措施来消除或降低危害源的风险。

比如在化学品操作过程中,可以采用密闭操作、通风设备、防护设施等来减少化学品的泄漏和接触。

3.加强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针对不同的职业危害,提供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并要求员工正确佩戴和使用。

例如,在高噪音环境下,应提供耳塞或耳罩;在有辐射的场所,应提供防护服和防护眼镜等。

4.建立有效的培训和教育机制: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职业危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包括对危险源的认识、正确使用防护装备及设施、正确操作和排放物处理、应急情况的应对等。

5.定期进行危害评估和监测:通过定期进行危害评估和监测,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健康。

评估和监测可以针对空气质量、噪音、振动等进行,并及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相应的控制措施。

1.建立应急预案和演练:针对突发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进行定期的演练和模拟训练,以确保员工能够熟练应对危险场景。

2.提供紧急救援设备和人员:在工作场所配备必要的紧急救援设备,如急救箱、灭火器等,并培训一定数量的急救人员,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3.及时报警与应对:建立健全的报警机制,使员工能够及时报警并向相关人员求助。

并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快速行动采取适当的措施,避免进一步的损失。

4.进行事故调查和分析:当发生职业危害事故时,要及时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事故的原因和教训,进一步完善预防和应急措施。

5.提供心理辅导和康复服务:对于受到职业危害影响的员工,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康复服务,以保障员工的身心健康。

以上是职业危害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的一些基本内容,每个工作场所都应根据自身特点和情况进行具体的制定和落实。

职业病危害预防管理制度(3篇)

职业病危害预防管理制度(3篇)

职业病危害预防管理制度是指企业为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保护员工身体健康而采取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

该制度旨在做到以下几点:1. 职业病危害识别和评价:制定制度,明确企业的职业病危害辨识和评价方法,识别和评价岗位上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职业病危害进行风险评估。

2. 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制定相应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体防护措施。

例如,对一些有毒有害物质进行合理的储存、使用和防护;对作业环境进行控制,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

3. 职业健康监护:建立职业健康监护制度,对岗位上可能受到职业病危害的员工进行健康监护,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病病例,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和传播。

4. 职业卫生培训:制定职业卫生培训计划,对员工进行职业病危害知识和预防控制措施的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病防护意识和能力。

5. 职业病事故应急处置:制定职业病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对可能发生的职业病事故进行预想和应急措施的规划,及时处置职业病事故,减少职业病危害。

通过建立职业病危害预防管理制度,企业能够全面、系统地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职业病危害预防管理制度(2)是为了保护劳动者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而制定的一套管理制度。

该制度依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该企业的职业病危害预防措施和管理办法。

职业病危害预防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劳动者在工作中不受职业病危害,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权益。

下面是一份职业病危害预防管理制度的示例,供参考。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的所有劳动者,包括正式员工、临时工、派遣工等。

第三条本制度的实施机构为公司职业病危害防控专门机构,下设职业病防护科。

第二章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监测第四条公司委托专业机构对工作岗位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编制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职业危害的预防和控制

职业危害的预防和控制

职业危害的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是指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给职工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造成损害的危险因素。

职业危害可能来自于有害物质的接触、机械设备的使用、工作环境的恶劣等各个方面。

为了保护职工的健康和安全,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非常重要。

需要进行全面的监测和评估。

首先,需要对工作场所进行规范化评估,了解潜在的危险源和危害程度。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护方案和控制措施。

其次,需要对职工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病和职业伤害。

同时,对特殊岗位的职工进行专项检查,确保其身体和心理状态适应工作要求。

在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通过技术手段和工程措施来降低职业危害的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

例如,在有害物质的操作过程中,应使用密闭式设备和防护装备,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和浓度。

同时,应配备相应的应急设备和应急预案,以减少事故的发生和扩大。

其次,要通过管理措施来确保。

包括建立健全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明确工作责任和职责。

同时,要进行职工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职工对职业危害的认识和控制能力。

还要加强对工作场所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处理和纠正违规行为和不安全因素。

此外,个体防护也是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的重要环节。

职业危害的防护装备应根据工作岗位的特点和危害因素的特性,选择合适的个体防护用具。

例如,对于接触有害物质的工作岗位,应配备防护面具和手套,避免有害物质的吸入和接触。

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工作和生活习惯。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病和职业伤害。

综上所述,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包括技术手段、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体防护等。

只有综合使用各种手段和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职业危害对职工健康和安全的影响。

这需要领导、企事业单位以及职工本人的共同努力,形成职业危害防护的良好氛围和机制。

只有在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下,才能实现职业危害的真正预防和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危害预防和管理
职业性有害因素:1生产过程。

2?劳动过程。

3?生产环境。

4?工作场所。

5?职业性有害因素。

职业性有害因素分类:(1)按来源分类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①化学因素。

生产性粉尘,例如矽尘、煤尘、石棉尘、电焊烟尘等。

化学有毒物质,例如铅、汞、锰、苯、一氧化碳、硫化氢、甲醛、甲醇等。

②物理因素。

例如异常气象条件(高温、高湿、低温)、异常气压、噪声、振动、辐射等。

③生物因素。

例如附着于皮毛上的炭疽杆菌、甘蔗渣上的真菌,医务工作者可能接触到的生物传染性病原物等。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①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

②精神性职业紧张。

③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

④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

⑤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①自然环境中的因素,例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

②作业场所建筑卫生学设计缺陷因素,例如照明不良、换气不足等。

(2)按有关规定分类:《职业病目录》十类115种:①粉尘类(13种)②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③化学物质类(56
种);④物理因素(4种);⑤生物因素(3种);⑥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8种);⑦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3种);⑧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3种);⑨导致职业性肿瘤的职业危害因素(8种);⑩其他职业危害因素(5种)。

职业接触限值(OEL):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最高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超限倍数四类。

1.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

以时间为权数规定8小时工作日、40小时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

2.最高容许浓度(MAC)。

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

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

在遵守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分钟)接触的浓度。

4.超限倍数。

对未制定PC—STEL的化学有害因素,在符合8h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情况下,任何一次短时间(15分钟)接触的浓度均不应超过的Pc—TWA的倍数值。

职业禁忌与职业健康监护:1.职业禁忌。

2.职业健康监护。

包括开展职业健康体检、职业病诊疗、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桑等。

3.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职业性病损和职业病
1.健康。

指整个身体、精神和社会生活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

2.职业性病损。

包括工伤、职业病和工作有关疾病。

3.职业病。

指企业、事业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或有害因素等而引起的疾病。

由国家主管部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所列的职业病称为法定职业病。

界定法定职业病的4个基本条件是:(1)在职业活动中产生;(2)接触职业危害因素;(3)列入国家职业病范围;(4)与劳动用工行为相联系。

工作方针与原则: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遵循职业卫生“三级预防”的原则
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

第一级预防是理想的方法,对人群健康和福利状态均能起根本的作用
第二级预防,又称发病预防。

是早期检测和发现人体受到职业危害因素所致的疾病。

第三级预防,是在病人患职业病以后,合理进行康复处理。

职业病发病以尘肺病为主,职业病发病主要分布在煤炭、冶金、建材、有色等行业。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