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出师表》知识讲解人教版新课标

合集下载

初三语文上册《第24课出师表》课件新人教版

初三语文上册《第24课出师表》课件新人教版
54岁:诸葛亮于再次北伐中病故于五丈原。
诸葛亮故事汇萃
三顾茅庐 舌战群儒 草船借箭 借东风 三气周瑜 七擒孟获 空城计 挥泪斩马谡
•杜甫:三顾频烦天下计,
• 两朝开济老臣心。
•陆游:出师一表真名世, • 千载谁堪伯仲间。
•学习目 •1.理清作者的写标作思路,把握文
章结构特点。
•2.领会文章融议论、记叙、抒情为 一体的写法。
• 读准下列划线字的音。
• 崩殂( •c)ú 疲弊( )•b • 陛下( •b)ì 恢弘( •)hì óng
• 妄自菲( •f)ěi 薄( •)b • 以塞( •sè) 驽钝( ó )•nú
• 陟( •z)hì罚臧( •z)ā否n ( )•pǐ • 裨( •b)ì 补阙( g•q)u漏ē
•郭攸(•yō)之 费祎( )•yī •行(•háun)阵和睦 •长(•gzhǎ)ng史 猥( )•w自ěi •夙(•sù)夜忧叹 •攘(•rǎn)g除
• 是否( )•fǒu
• ⒌遗 以遗陛下( •)wèi

遗失( )•yí
• 虚词
•以 •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词,把。 • 先帝不以臣卑鄙。 •介词,因 • 以光先帝遗德。•连。词,表目的,来,用来。 • 以塞忠谏之路也。•连词,表结果,以致。 • 受命以来。•连词,表时间,以。
•阅读预习提示,思考:
•以彰其咎(•jiù) 咨诹( •z)ōu
•以遗陛下(•wè)i
•斟(•zhē)n酌( •zh)u损益 ó
• ㈠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
• ⒈薄 妄自菲薄( •)bó

薄纸( •bá)o
• ⒉塞 以塞忠谏之路( •)sè

堵塞( sè)
• ⒊行 行阵( •h)áng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2课《出师表》课件(共48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2课《出师表》课件(共48张PPT)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 重任
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
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怠慢 表明;过失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 询问 观察采纳
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不尽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流下眼泪
2、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
则汉室之隆,可计 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
日而待也。
室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当堂训练(15分钟)
A 1、下列红色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此诚危急存亡 诚宜开张圣听 B、危急存亡之秋 塞下秋来风景异 C、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盖追先帝遗德 D、性行淑均 行阵和睦 2、翻译下列句子。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 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3)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4)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5)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3、背诵课文第5段(选做题)。
倾颓也。先帝在时, 在世时,常常与我谈论这些
每与臣论此事,未 事,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
尝不叹息痛恨于桓、 帝的做法感到痛心遗憾的。
灵也。侍中、尚书、 侍中郭攸之、费祎,尚书陈
长史、参军,此悉 震,长史张裔,参军蒋琬,
贞良死节之臣,愿 这些都是忠贞贤良、能够以
陛下亲之、信之, 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
出师表
诸葛亮
• 题解和背景介绍:
• “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的请 求和愿望。
• 《出师表》就是在军队出征之前写给君主表明请求和愿 望的奏章。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出师表》知识讲解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出师表》知识讲解

《出师表》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

他是汉朝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

三国时期蜀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年轻时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才请他出山。

他极力辅佐刘备坚持联吴抗曹的外交政策,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建兴元年(223)刘备死于白帝城,临终把幼主刘禅和兴复汉室的大事托付给诸葛亮。

诸葛亮为报先帝的知遇之恩,耗尽了毕生的精力。

建兴十二年(234),因积劳成疾,病故于北伐进军途中。

著作有《诸葛亮集》。

诸葛亮辅佐刘备,多年奋战,终于建立了蜀国,蜀国建立后两年(223),刘备病逝,刘禅继位,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禅,主持蜀国军政大事。

公元227年,诸葛亮统率蜀国军队北进,驻军汉中,准备征伐曹魏,夺取中原,复兴汉室。

他当时感到刘禅懦弱,恐有内顾之忧,所以临出发前上书刘禅,恳切劝谏,要刘禅继承刘备遗志,听信忠言,任用贤良,黜斥佞人,严明赏罚,尽心国事,以图完成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

这就是《出师表》,这篇文章是上表陈说意见,提出政治主张,所以全文以议论为主。

文中还记叙了自己以身报国的经历。

知识积累重点实词1.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事言情的一种文体。

2.崩殂.(cú):死。

崩,古时指皇帝死亡。

殂,死亡。

3.今:现在。

4.疲弊:人力疲惫,民生凋敝。

5.三分:天下分为三个国家(即孙权,刘备,曹操三大势力)。

6.秋:时。

7.忘身:舍身忘死。

8.追:追念。

9.殊遇:优待,厚遇。

10.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

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开张,扩大。

11.光:发扬光大。

12.遗德:留下的美德。

13.恢弘:发扬扩大,用作动词,也做“恢宏”。

恢,大。

弘,大、宽。

14.妄自菲薄:随便看轻自己。

妄,随便,胡乱。

菲薄,小看,轻视。

15.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引,称引。

喻,譬喻。

义,适宜、恰当。

16.宫:指皇宫。

17.府:指朝廷。

18.陟.(zhì)罚臧否.(pǐ),不宜异同: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府中而有所不同。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出师表》(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出师表》(说课稿)

《出师表》说课稿一、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出师表》。

新课标指出:“阅读……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本文文质兼美,情理交融,实在不可多得。

教学应该通过读、背、悟、思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得到提高。

学习时,还应该结合文章组织相关综合性学习,合理地将语文学习发散到课外,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

二、说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A在学习中了解“表”这种文言文体的一般知识;B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用法,能够背诵文章的重点段落;C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迁移性阅读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A反复诵读,在读中感知文章大意及内容要点;B在读中质疑探究、迁移发现;C强调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之间的对话、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实现师生的相互动;D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多角度阅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会怎样对他人陈述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怎样正确对待他人对自己的恩惠;怎样看待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这一情感培养绝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应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自己从多角度去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

而学生对诸葛亮人品、气节的思考解读过程,实际上就是情感培养过程、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三、说过程【创新方案一】教学角度:听读——训练学生听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听”中逐步完成对文本的解读。

主要教学步骤:(一)听读,正确朗读1.教师范读,学生听音正字,明白朗读节奏、语气语调。

2.学生齐读——教师纠正——学生赛读。

(二)听读,整体阅读1.一男生读全文,学生带着问题倾听。

①诸葛亮提出了哪几条建议?哪一条为主?②文章抒发了诸葛亮的什么感情?2.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三)听读,精品精读1.一女生读第六段,学生倾听思考:①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②作者写这段话的目的是什么?③用原句回答下列问题,并作简析:写作者志趣的句子___________写刘备知人求贤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说尽作者一生的千古名句______________表达知遇之恩的句子____________2.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并小结。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2课《出师表》知识梳理巩固背诵出师表(共19张PPT)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2课《出师表》知识梳理巩固背诵出师表(共19张PPT)

(9)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昭:显示
我(30原)攘本除是奸个凶平民攘,5除在:.南排阳除不亲,自铲耕毛除种。之地: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
(9)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昭:显示
三、重点句子翻译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这确实是危急存亡的时候了。
(30)攘除奸凶 攘除:排除,铲除
2.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感动并产生谢意)
(6)临表涕零 (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2.一词多义
(18)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良:可靠 (9)北定中原 名词作状语,向北 (26)恐托付不效 不效:未能奏效,不成功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古义:时候 今义:秋季) (17)必能使行阵和睦 行阵:行伍、部队 (26)恐托付不效 不效:未能奏效,不成功 (2)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内:朝廷 1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25)夙夜忧叹 夙夜:早晚,日日夜夜 (26)恐托付不效 不效:未能奏效,不成功 (27)深入不毛 不毛:不生长草木。这里指贫瘠、未开垦的地方 (28)当奖率三军 奖:劝勉,鼓励 (29)庶竭驽钝 庶:表示期望
驽钝:比喻才能平庸 驽:劣马,跑不快的马 钝:刀刃不锋利 (30)攘除奸凶 攘除:排除,铲除 (31)至于斟酌损益 损:减少 益:增加 (32)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慢:怠慢,疏忽
3.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0)攘除奸凶 攘除:排除,铲除
7.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丞相府中而)不 1.选文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三条建议,其中哪一条最重要?为什么?

九年级语文《出师表》知识讲解人教版新课标

九年级语文《出师表》知识讲解人教版新课标

《出师表》知识讲解诸葛亮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大家比较熟悉。

诸葛亮辅佐X备,历尽艰难坎坷,经过多年奋战,终于建立了蜀国,身负丞相重任。

蜀国建立后两年,即公元223年,X备病逝,后主X禅继位,时年16岁。

诸葛亮受遗诏辅佐X禅,主持蜀国军政大事。

公元227年,诸葛亮统率蜀国军队北进,驻军某某(今某某南X县),准备征伐曹魏,夺取中原,复兴汉室。

他当时感到X禅暗昧懦弱,颇有内顾之忧,所以临出发前上书X禅,恳切劝谏,要X禅继承X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听信忠言,任用贤良,黜斥佞人,严明赏罚,尽心国事,以图完成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

这就是《出师表》。

学习目标1、了解奏表的特点,积累重点实虚词,背诵课文。

2、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3、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知识汇总1、解题表也叫做疏,“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上书言事”,相当于今天的“打报告”陈述对国家大事的意见、建议,“出师表”意思是“在出师前对国家大事的意见、建议”。

2、作者介绍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今某某沂南)人。

他是汉朝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

三国时期蜀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年轻时隐居。

后X备三顾茅庐,才请他出山。

他极力辅佐X备坚持联吴抗曹的外交政策,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建兴元年(223)X备死于白帝城,临终把幼主X禅和兴复汉室的大事托付给诸葛亮。

诸葛亮为报先帝的知遇之恩,耗尽了毕生的精力。

建兴十二年(234),因积劳成疾,病故于北伐进军途中。

著作有《诸葛亮集》。

3、写作背景诸葛亮辅佐X备,多年奋战,终于建立了蜀国,蜀国建立后两年(223年),X备病逝,X禅继位,诸葛亮受遗诏辅佐X禅,主持蜀国军政大事。

公元227年,诸葛亮统率蜀国军队北进,驻军某某,准备征伐曹魏,夺取中原,复兴汉室。

他当时感到X禅懦弱,恐有内顾之忧,所以临出发前上书X禅,恳切劝谏,要X禅继承X备遗志,听信忠言,任用贤良,黜斥佞人,严明赏罚,尽心国事,以图完成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出师表》课堂笔记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出师表》课堂笔记

《出师表》【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领会文章大意,并积累文言词语。

2.感受“寓情于义”和“寓情于叙”的写作手法。

3.感受作者崇高的人格美。

4.分析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人的三项建议。

5.学习诸葛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基础知识】1.生字正音崩殂(cú)陛(bì)下以塞(sè)忠谏陟(zhì)罚臧否(pǐ)攸(yōu)费祎(yī)猥(wěi)以遗(wèi)陛下咨(zī)诹(zōu)颓(tuí)二十有(yòu)一年桓(huán)闻(wèn)达危难(nàn)行(háng)阵和睦夙(sù)夜忧叹攘(rǎng)涕(tì)裨(bì)补阙(quē)疲弊(bì)恢弘(hóng)驽(nú)钝(dùn)以彰(zhāng)其咎(jiù)妄自菲(fěi )薄(bó)斟(zhēn)酌(zhuó)2.词语解释先帝:称已经去世的皇帝,这里指刘备。

先,对已经去世的人的尊称。

创业未半:创建统一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

刘备以统一天下为己任,但到临死天下仍处于三国鼎立之中,所以这样说。

中道:中途,半路上。

崩殂:古代帝王或王后死叫崩,天下三分:指魏、蜀、吴三国的割据鼎立。

当时三国都已建立帝号。

益州疲弊:意思是蜀国力量薄弱。

益州,汉代州名,为蜀据地,其地相当今四川、云南和贵州的一部分。

疲弊:困苦衰弱。

诚:实在,确实。

危急存亡:形势危险急迫,关系到存或者亡。

秋:时刻,时期。

不懈于内:在朝廷内尽力办事而不懈怠。

懈,松懈。

忠志之士:忠贞有志的人,这里指在外戍守征战的武将。

忘身于外: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奋不顾身。

身,自身,自己。

追:追念,怀念。

殊遇:特别的待遇,多指恩宠,信任。

宜:应该。

开张圣听:扩大您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地听取意见。

第23课《出师表》重点字词和翻译梳理++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3课《出师表》重点字词和翻译梳理++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九年级语文下册《出师表》知识点考点1【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文】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分为三国,益州地区民力匮乏,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

【考点】[先帝]指三国时期蜀汉的创建者刘备。

先:对已去世者的尊称。

[崩殂]指帝王之死。

崩:皇帝死亡;殂:读作cú,死亡。

[三分]指孙权、曹操、刘备三大势力。

[疲弊]也作“疲敝”,疲乏凋敝。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这是判断句,用助词“也”表示判断。

译为: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候。

诚:的确,确实。

秋:时候。

2【原文】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译文】然而,侍从护卫的官员在朝廷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疆场上奋不顾身,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的特殊礼遇,想要在陛下身上报恩。

【考点】[……者,……也]这是一个判断句,用“者”“也”表示。

然:连词,表示转折,译为“然而”或“但是”。

盖:连词,表示原因,译为“因为”。

句中有三个“状语后置句”,也叫介宾短语后置,即“于内”“于外”“于陛下”,“于”是介词,这里都译为“在”。

3【原文】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译文】(陛下)确实应该扩大皇上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扩展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忠心地进行规劝的言路。

[诚宜开张圣听]这是一个省略句,省略主语“陛下”。

宜:应该。

“开张圣听”是动宾结构,“开张”是动词,意思是“扩大”,“圣听”是名词,意思是“皇上听闻”因此,如果直译,就是“扩大皇上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听取意见,也可译为“广泛听取意见”。

注意古今异义:现代汉语中“开张”指商店等开始营业。

[以光先帝遗德]以:连词,表示目的,译为“来”;光:动词,发扬光大;遗德:遗留下来的美德。

(最新修订)新课标初中语文教学课件:24 出师表(人教版九年级上)_26-30

(最新修订)新课标初中语文教学课件:24 出师表(人教版九年级上)_26-30

好文档分创建
1
3.出师之前作者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出师的目的是什么? “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七擒孟获”,安抚夷人,“今南 方已定,兵甲已足”,安定了后方,做好战备。 “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 于旧都”。 4.作者如何表达了出师的决心? ⑴以出师为己任。“此臣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⑵立下军令状。“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 罪,以告先帝之灵”。
好文档分创建
5
“扑通”一声,摔了一大跤!差点儿把玻璃酒杯摔碎了。 小雪子没有去看亲戚,她和蓑吉生活在一起了。它们的后代又继承了祖先的这一传统,所以直到现在,仍唱不出好听的歌。
氧化铝厂家 但是那个家伙是住在一个堡垒里的。”
一只废弃的浅井里的青蛙活得
3
6.从全文来看,诸葛亮向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他反复强调 的是哪一条?
作者反复陈说的是亲贤远佞这一条。其余两条虽然说的是 方针、政策,也都与此有关。因为刘禅是个昏庸之君,容易受 坏人蛊惑,如不亲贤远佞,就会出现“妄自菲薄,引喻失 义”“偏私,使内外异法”等情况,再好的方针、政策也不可 能贯彻执行。而亲贤为远佞之本,所以文章开头说“开张圣 听”,实际上就是要听取贤臣的意见,万不可“塞忠谏之路”, 中间列举贤臣姓名,要刘禅“亲之信之”,结尾更劝说刘禅要 “谘诹善道,察纳雅言”,也是亲贤的意思。
6
7
2.第六段作者自述身世的目的何在?
作者自叙本志,说明自己的低微的身份,淡泊的 生活,无意于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叙述先帝“三顾 茅庐”之恩,称赞先帝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 也表达了自己的知恩感激之情。最后概括叙述跟先帝 患难与共的历史,说明了创业的艰难,进一步表达了 作者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以陈情的方式为“出师” 作铺垫。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出师表》文言文知识梳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出师表》文言文知识梳理

《出师表》文言文知识梳理一、背景常识。

1.《出师表》作为诸葛亮出师伐魏前呈给后主的一篇表文,情真意切,感动过无数读者。

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臣子写给皇帝的奏章。

诸葛亮,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字孔明,东汉末年,隐居隆中,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

二、字词。

1.生字识记。

疲弊(bì) 陛(bì)下恢弘(hóng) 驽钝(núdùn)裨(bì)补阙quē)漏行(háng)阵和睦夙(sù)夜忧叹崩殂(cú)妄自菲(fěi)薄陟(zhì)罚臧否(pǐ)以彰其咎(jiù)①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阙”通“缺”,缺点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检”,挑选③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3.一词多义。

①效:a重任: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b成效:不效则治臣之罪②道:a路途:中道崩殂b方法:咨诹善道③所以:a. ……的原因:此后汉所以倾颓也b用来: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④于:a.在: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b给:欲报之于陛下也c.对: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d到:三顾臣于草庐之中⑤以:a来: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b以致:以伤先帝之明c把: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d因为:先帝不以臣卑鄙e认为:愚以为宫中之事4.古今异义。

①卑鄙:a.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例句:先帝不以臣卑鄙b.今义:品质低下、恶劣②痛恨:a.古义:痛心遗憾,例句: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b.今义:深切地憎恨③开张:a.古义:扩大,例句:诚宜开张圣听b.今义:商店开始营业或商店每一天第一次成交5.词类活用。

①良实:这里指善良诚实的人,例句:此皆良实②广益:广和益都是形容词作动词,扩大增多,例句:有所广益③亲、远:亲近,疏远,例句:亲贤臣,远小人④奸凶:奸邪凶恶之徒,课文指曹魏集团,例句:攘除奸凶⑤恢弘:扩大,例句:恢弘志士之气三、重点语句解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语文《出师表》课件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语文《出师表》课件

理清思路,把握结构
部分 段落 要点
表达方式
1 广开言路 一 2 赏罚分明

3--5 亲贤远佞
二 6 叙述经历:三顾草庐 叙 7 效忠心愿:托孤之事
三 8、9 归结责任,结束全篇 抒情
第一段分析
( 开广 张开 圣言 听路

危急 存亡
追殊遇 报陛下
先帝崩殂 天下三分 益州疲弊 不懈于内
忘身于外
不利
诚宜…… 不宜……
⒉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 关头奉命出使。 ⒊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 亡之秋也。
现在天下分裂成三国,我们蜀国贫困 衰弱,这真正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 关头啊。
古今词义
古义:痛心遗憾。
痛恨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今义:非常恨。
古义:贫民百姓。臣本布衣。 布衣
三顾茅庐 作奸犯科
课外拓展:
下边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 你能说出描写了他的哪些具体的事件吗?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 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XXX帐里, 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三顾:三顾茅庐
东和:东和东吴 六出:六出祁山 北拒:北拒曹魏 七擒:七擒孟获
孔明,你犯的唯一大错 就是轻信马谡,虽然他有些 才华,但毕竟是纸上谈兵。 你为了“攻城为下,攻心为 上;兵战为下,心战为上” 这句话就将街亭这至关重要 之地交于一狂妄自大之人的 手上。唉,要不然汉室怎能 不重新兴隆?
你并未完成刘备的使命,也许, 真的没有真正完善无缺的人生。 但诸葛亮不会有遗憾,即使最后 三分天下皆姓曹那又能怎样?天 下是谁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谁 能给历史以光辉。即使后汉再次 灭亡,诸葛亮的一生仍是成功的, 因为后人给了他千古的不朽。就 算是再过千秋,史册上不变的, 仍会是这个不朽的奇迹

九年级语文出师表知识点

九年级语文出师表知识点

九年级语文出师表知识点九年级语文课程中,出师表是一篇重要的古文课文。

通过学习出师表,不仅可以了解到历史人物陈寿的事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文表达能力。

下面将介绍九年级语文出师表的主要知识点。

一、背景知识在学习出师表前,了解其背景知识是必要的。

出师表是陈寿给曹操写的一封奏章,表达了陈寿想结束三国乱世,返回家乡休养生息的愿望。

这封信是通过曹操的手到达了汉献帝那里,表达了陈寿对曹操的敬意和忠诚。

二、人物形象出师表中,陈寿通过自我介绍和表扬曹操的方式展现了自己的个性和品德。

在学习出师表时,需要关注陈寿的形象塑造及其对曹操的评价。

通过分析陈寿的言辞和用词,可以深入理解陈寿的忠诚、聪明和直率等特点。

三、文学特点出师表是一篇典型的古文,其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和文言技巧。

学生需要学会辨析和运用这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反问、排比等。

此外,出师表的文风庄重,语言优美,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表达力,学生需要学会欣赏、理解和模仿其中的文学特点。

四、文化背景出师表所处的时代背景是东汉末年,三国鼎立的时期。

学生需要了解当时社会政治的背景,如宦官、皇帝、军阀等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地理解出师表所表达的意义和价值观。

五、价值观思考出师表展示了陈寿的忠诚、孝心和为国家、家族负责的态度。

学生需要对其中蕴含的价值观进行思考和探讨,如什么是忠诚,忠诚的表现方式有哪些,如何将忠诚的品质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六、阅读策略在学习出师表时,学生需要培养阅读策略,如注重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注意句子的连贯性,抓住关键词和主题等。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阅读其他古文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七、写作应用学生还可以通过学习出师表,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可以通过模仿出师表的形式和语言风格,进行作文创作,例如写一封给老师的表扬信,或者写一封给父母的感谢信等,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以上就是九年级语文出师表知识点的介绍。

通过对出师表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修辞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十二课出师表 复习要点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十二课出师表 复习要点

22 出师表复习要点一、重点字词崩殂(cú):死。

崩,古代指皇帝死亡。

殂,死亡。

秋:指“时”。

殊遇:优待,厚遇。

开张圣听:扩大盛名的听闻。

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光:发扬光大。

恢弘:这里是动词,意思是发扬扩大。

也作“恢宏”。

妄自菲(fěi)薄:随便看轻自己。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引喻,称引、譬喻。

义,适宜、恰当。

宫中:指皇宫中。

府中:指朝廷中。

陟(zhì)罚臧否(pǐ):奖惩功过、好坏。

臧否:善恶。

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

有司:职有专司,就是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

刑赏:惩罚或奖赏。

刑,罚。

理:治。

志虑忠纯:志向和思虑忠诚无二。

简拔:选拔。

遗(wèi):给予。

悉:都。

咨:询问。

裨(bì)补阙(quē)漏: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

性行(xíng)淑均:性情品德善良平正。

淑,善。

均,平。

督:武职,向宠曾为中部督。

行(háng)阵:军队的行列。

此指军队。

优劣的所: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亲:亲近,形容词作动词。

远:疏远,形容词作动词。

先汉后汉:先汉指西汉,后汉指东汉。

倾颓:倾覆衰败。

未尝:未曾,不曾。

贞良死节:坚贞可靠、以死报国(的人)。

计日而待:计算日期而等待,意思是很快可以实现。

苟全:苟且保全。

闻达:扬名显贵。

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猥(wěi):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由是:因此。

驱驰:奔走效劳。

倾覆:兵败。

尔来:那时以来。

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再加上,还有。

夙夜忧叹:早晚忧愁叹息。

不毛:不长草,指人烟稀少的地方。

驽(nú)钝:比喻才能平庸,这是诸葛亮自谦的话。

驽,劣马,走不快的马。

钝,刀刃不锋利。

攘(rǎng)除:排除,铲除。

斟酌损益:(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

损,除去。

益,兴办,增加。

效:(讨贼兴复之效)效劳的事,重任。

(不效)实现。

慢:怠慢,疏忽。

彰其咎:揭示他们的过失。

彰,表明、显扬。

咨诹(zōu)善道:询问(治国的)好道理。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第24课《出师表》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第24课《出师表》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的 原因
洛阳
注意以下字词
1、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以致 使……受到损伤
2、深入不毛
名作动,长草
3、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
激励、率领 名作状,往北 用尽自己平庸的才智
4、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的原因 表并列

译文7
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小心,所以临终之时把国家 政务托付给我。领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惟恐完 不成先帝的托付,因而损害先帝的英明,所以在五月 渡过泸水,深入到荒凉不毛之地,现在南方已经平定, 武器军备已经充足,应当勉励并率领大军进兵北方, 平定中原,我希望能竭尽自己驽钝之才,铲除邪恶势 力,复兴汉朝天下,返回到故都去。这就是我用来报 答先帝,效忠陛下所应尽的本分。至于考虑兴利除弊, 进献忠言,那就是攸之、祎、允的责任了。
课 文 解 说
第 二 段
勉励后主
处 事 公 正
应: 宮中府中,赏罚一致 不应: 內外有別,偏私不公
正 反 对 比
)
作奸犯科者,应交负责官员处理
按课本注释学习加绿色词语 因此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 祎 、董允 谦称“我” 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 无论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 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 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 益。 广大的, 许多的
关于“表”
“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 于向帝王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
“表”的基本特征 是“动之以情”。 《出师表》是诸葛亮 在出师北伐前写给刘禅 (刘后主)的呈文。
写作背景

诸葛亮辅佐刘备,历尽艰难坎坷,经 过多年奋战,终于建立了蜀国,身负丞相 重任。蜀建立两年,备病逝,刘禅继位 ( 16 岁)。他受遗诏辅佐刘禅,主持军政 大事。227年,率军北进,驻军汉中,准备 征伐曹魏,夺取中原,复兴汉室。他感到 刘禅暗昧懦弱,颇有内顾之忧,临出发前 上书,恳切劝谏,要刘禅继承刘备遗志, 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听信忠言,任用贤 良,黜斥佞人,严明赏罚,尽心国事,完 成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这就是 《出师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师表》知识讲解
诸葛亮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大家比较熟悉。

诸葛亮辅佐刘备,历尽艰难坎坷,经过多年奋战,终于建立了蜀国,身负丞相重任。

蜀国建立后两年,即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后主刘禅继位,时年16岁。

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禅,主持蜀国军政大事。

公元227年,诸葛亮统率蜀国军队北进,驻军汉中(今陕西南郑县),准备征伐曹魏,夺取中原,复兴汉室。

他当时感到刘禅暗昧懦弱,颇有内顾之忧,所以临出发前上书刘禅,恳切劝谏,要刘禅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听信忠言,任用贤良,黜斥佞人,严明赏罚,尽心国事,以图完成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

这就是《出师表》。

学习目标
1、了解奏表的特点,积累重点实虚词,背诵课文。

2、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3、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知识汇总
1、解题
表也叫做疏,“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上书言事”,相当于今天的“打报告”陈述对国家大事的意见、建议,“出师表”意思是“在出师前对国家大事的意见、建议”。

2、作者介绍
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

他是汉朝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

三国时期蜀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年轻时隐居。

后刘备三顾茅庐,才请他出山。

他极力辅佐刘备坚持联吴抗曹的外交政策,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建兴元年(223)刘备死于白帝城,临终把幼主刘禅和兴复汉室的大事托付给诸葛亮。

诸葛亮为报先帝的知遇之恩,耗尽了毕生的精力。

建兴十二年(234),因积劳成疾,病故于北伐进军途中。

著作有《诸葛亮集》。

3、写作背景
诸葛亮辅佐刘备,多年奋战,终于建立了蜀国,蜀国建立后两年(223年),刘备病逝,刘禅继位,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禅,主持蜀国军政大事。

公元227年,诸葛亮统率蜀国军队北进,驻军汉中,准备征伐曹魏,夺取中原,复兴汉室。

他当时感到刘禅懦弱,恐有内顾之忧,所以临出发前上书刘禅,恳切劝谏,要刘禅继承刘备遗志,听信忠言,任用贤良,黜斥佞人,严明赏罚,尽心国事,以图完成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

这就是《出师表》。


篇文章是上表陈说意见,提出政治主张,所以全文以议论为主。

文中还记叙了自己以身报国的经历。

4、难句例析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文:这实在是非常危急、或存或亡的关键时刻啊。

(或:这实在是非常危急、或存或亡的、令人担忧的艰难时刻啊。


(2)引喻失义。

“引喻”是两个词,同义并列。

“引”的本义是“开弓”,引申为“疏证”,亦即援引事实加以证明。

“喻”是开导,熟语有“家喻户晓”。

译文:称引比喻不合时宜。

(3)性行淑均。

“性”是性情,“行”是“行为”。

译文:性情善良,行为公正。

(4)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文:只希望在乱世之中姑且保全性命,不希望在诸侯里闻名,飞黄腾达。

(5)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以”,以为,认为。

“卑鄙”,同义的并列结构的复合词,这里是中性词,是“低微鄙俗”的意思。

现代汉语里“卑鄙”是贬义词了。

译文:先帝并不认为我地位低下,孤陋寡闻,却降低自己的身份,亲自来看我。

(6)察纳雅言。

译文:审察并且采纳正确的言论。

(7)庶竭驽钝。

译文:让我用尽自己平庸的才能。

5、填表
内容分析
整体感知
1、结构层次
全文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5段)分析当时的严峻形势,劝勉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并提出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三项建议
说明:一般参考书把第三项建议归纳为亲贤远小,原因是佞人佞臣现在很少用,实际上用小更不合适,因为小单独使用,不能表明“小人”——奸臣的意思。

这部分分三层
第一层(第一段)
刘禅昏弱,耽于安乐,亲信宦官黄皓(小人),所以,文章一开头就点明形势之危急,论及国家存亡之理,以警醒刘禅。

接着笔锋一转,指出在这样危急形势下的有利条件:有一批忠臣志士感念先帝之殊遇而为国事尽心尽力,这就意味着客观形势固然堪忧,但希望仍然存在。

最后提出劝谏:开张圣听(广开言路),听取忠臣志士的劝谏,才能够救国图存。

这是第一项建议。

说明:画线部分为该段各小层的层意。

具体说,本段可分为三小层,第一小层,分析形势;第二小层指出在这样危急形势下的有利条件;第三小层,提出开张圣听(广开言路)的建议。

以后各层的主要意思不再另行说明。

第二层(第2段)
这段内容有两点:赏罚标准要统一和执法不宜偏私。

(若用课文中原文回答层意则应答第二段第一句).
“宫中”,指刘禅皇宫中的亲信。

“府中”指诸葛亮丞相府(即执政的朝廷)中的官员。

223年,刘禅命诸葛亮开府治事,诸葛亮治府严明,赏罚有度。

鉴于对刘禅昏弱的担忧,诸葛亮特意提醒刘禅,对宫中要赏罚分明,如同府中赏罚严明一样。

赏罚严明是修明政治的根本途径。

昏庸的皇帝容易亲信宫中亲近侍臣,受他们牵制与朝廷中执政的官员对立,造成互相倾轧的混乱局面,最后导致亡国。

这是东汉王朝覆亡的历史教训,诸葛亮把这作为前车之鉴而提出建议,他先强调宫府一体,执法要相同,然后提出对宫中要施行严明的赏罚制度的建议,说服力强。

这是第二项建议。

第三层(第3-5段)
为了保证出师以后蜀国内政的稳定,诸葛亮对人事的安排作了周密的考虑,将一批可靠的优秀的文臣武将一一向刘禅推荐,并警之以历史教训,让他明白亲贤远佞,才能兴复汉室。

诸葛亮对人事的这番安排,可谓用心良苦,刘禅要亲信什么人,他都一一列举;刘禅要疏远什么人,就不言而喻了。

他对刘禅“亲贤远佞”的建议,针对性强,意义重大。

这是第三项建议。

国内政局稳定,诸葛亮出师伐魏才能无后顾之忧,这一部分讲治国大计和政事安排正是为了下文的出师。

第二部分:表明诸葛亮以“讨贼兴复”自任的决心和对蜀国忠贞不二的感情。

第一层(第6段):自述出身,讲述个人经历。

此段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是先写自己身份,志趣,表明自己无意功名。

接下来,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与先帝以驱驰。

”中,再写自己对先帝“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的受恩感激之情。

最后“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一句叙述自己与先帝艰苦创业的历史。

第二层(7段):表达尽力兴复汉室的决心。

第三层(8段):提出光复汉室的要求。

第四层(9段):诉依依之离情。

2、重点总结与归纳:
本文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先帝未竟大业;也表明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大家学习中要注意:诸葛亮向刘禅提出了开张圣听、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三条建议。

他反复陈说的是亲贤远佞。

归纳:
问题思考
1、诸葛亮是在什么心情下写《出师表》的?
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

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

诸葛亮在出师前写
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2、文章开头为什么说当时是“危急存亡之秋”?为什么又说“益州疲弊”?
当时是“危急存亡之秋”,原因是:(1)先帝中道崩殂;(2)天下三分;(3)益州疲弊
诸葛亮的战略思想是魏控制着全国的中心地区即黄河流域,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占有明显的优势;吴控制长江中下游,经济力量也比较雄厚;只有蜀偏安于西南一隅,处于不利地位。

所以说“益州疲弊”。

3、在国家危急的形势下,作者出师前向后主提出了哪几条治国建议?并且反复陈说的又是哪一条?
作者出师前向后主提出的建议共三条:
(1)广开言路(即“开张圣听”)
(2)严明赏罚(即“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亲贤远佞(即“亲贤臣,远小人”)
反复陈说的是第三条。

4、诸葛亮在这篇表中向刘禅提出三条建议,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劝勉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励精图治,兴复汉室。

5、“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论此事”的“此事”指什么事?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6、本文用“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对比说明什么道理?
说明是否亲贤远佞关系到国家的兴亡。

7、诸葛亮北定中原的条件是什么?
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8、伐魏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9、“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职分”指什么?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0、全文的主旨是什么?
使后主刘禅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