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 近 孔 子》教案
2023最新-三年级语文《孔子拜师》教案【优秀6篇】
![2023最新-三年级语文《孔子拜师》教案【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01ff1eba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63.png)
三年级语文《孔子拜师》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牛牛范文整理的6篇三年级语文《孔子拜师》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运用查字典、联系生活和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学无止境,为人要谦逊大度、真诚无私。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指名读,纠正字音。
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二、精读品悟孔子怎样拜师?出示: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1、自由读读句子,谈谈体会到一个怎样的孔子?2、能说说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板书词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3、出示地图:指出曲阜和洛阳的位置。
4、理解词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
想象:曲阜和洛阳上千里的路途中,孔子渴了喝______,饿了吃______,累了就______,天黑了,住在______,用书上的词语概括,就是——风餐露宿;孔子白天忙着赶路,为了早一点走到洛阳,有时候晚上还要______,用一个词来描述,就是——日夜兼程:孔子到了洛阳,他的脸上______,衣服上______,鞋子______,孔子这副样子,用下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就是——风尘仆仆。
引读词语:此去上千里,孔子也许从春暖花开的季节一直走到了炎炎夏日,一路上,他——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此去上千里,孔子也许从硕果累累的秋天一直走到了寒风凛冽的严冬,一路上,他——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
《走近孔子》学案(2篇)(1)
![《走近孔子》学案(2篇)(1)](https://img.taocdn.com/s3/m/ad8ede5a5a8102d277a22f54.png)
《走近孔子》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走下神坛的孔子形象。
2.积累相关文言基础知识。
二、给加点字注音千乘.之国饥馑哂..之铿.尔舞雩冠..家之狗萎...者咏而归.颡丧三.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①鼓瑟希②莫春者,春服既成③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④咏而归四.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①因.之以饥馑②如会同,端章甫...③鼓.瑟希④形状..,末也⑤孔子方负杖逍遥..于门⑥舍.瑟而作⑦予始.殷人也五.理解和掌握如、则、尔、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1.如①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论语•先进》②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论语•先进》③宗庙之事,如会同《论语•先进》④求,尔何如《论语•先进》⑤不动如山《孙子兵法•军争》⑥权将如吴《三国志•吴书》2.则①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论语•先进》②《论语》六则③于其身也,则耻师焉④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⑤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⑥居则曰:“不吾知也!”《论语•先进》3.尔①求,尔何如?《论语•先进》②子路率尔对曰《论语•先进》③问君何能尔。
《饮酒》④定楚国,如反手尔4.以①以吾一日长乎尔《论语•先进》②毋吾以也《论语•先进》③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④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⑤固以怪之矣《史记•陈涉世家》⑥受命以来,夙夜忧叹《出师表》六、特殊句式:1、不吾知也2、则何以哉3、夏人殡于东阶4、为国以礼5、浴乎沂6、孔子方负杖逍遥于门七.细读文本,然后填空,具体如下:由孔子对学生的评价态度,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的人。
《走近孔子》第一课时课堂学案
![《走近孔子》第一课时课堂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199759ad02de80d4d84059.png)
《走近孔子》第一课时课堂学案【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品味富有意蕴的语言,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2、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对文章的基本观点进行分析评价。
二、过程与方法;1、采用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式逐渐深入全面理解;2、自主合作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理想;2、走近孔子,了解孔子。
【教学重点】1、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对文章的基本观点进行分析评价;2、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总结文中出现的特殊句式和成语。
【教学难点】1、通过本次活动,加深对孔子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学习过程】一、预习反馈(点评完成情况,订正答案,巩固落实)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998年全体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作了一个宣言:如果人类在21世纪还想继续生存下去的话,必须回头到两千五百多年前,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吸取智慧。
三、解读课标及学习目标四、研习课文1、介绍《论语》和孔子2、整体感知(1)学生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2)学生默读课文,借助注释,初知文意。
①重点实词三十而立.粪土之墙不可朽.也于予与何诛.始.吾于人也十室之邑.饭疏食饮水.②重点虚词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因.之以饥馑于予与.何诛③词类活用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④古今异义饭疏食饮水.⑤通假字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粪土之墙不可杇.也⑥文言句式。
毋吾以也不吾知也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⑦成语四十不惑从心所欲朽木粪土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月不知肉味(3)教师点拨,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①概括《论语》六则的每则的大意第一则:第二则:第三则:第四则:第五则:第六则:②研读讨论a.通过第一则,我们如何看待孔子所述的道德修养过程?b. 如何理解孔子对宰予的非难?c.从孔子坦言自己非常好学这件事上我们还能看到什么?d. 如何理解孔子听《韶》乐入迷这件事?e. 如何理解孔子第五则的话语?。
(完整版)《山洞子》读书交流课教案
![(完整版)《山洞子》读书交流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2f5aee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66.png)
(完整版)《山洞子》读书交流课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1.理解《山洞子》的基本情节和主题;2.分析小说中的角色形象及他们的关系,并理解作者通过这些形象传递的思想和情感;3.探讨小说中所涉及的社会问题,并思考相关的道德和伦理议题;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小说《山洞子》的基本情节和主题介绍;2.主要角色形象及其关系的细致剖析;3.小说中所探讨的社会问题和伦理议题;4.学生的个人阅读感悟分享。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与激发兴趣(5分钟)教师通过简要介绍《山洞子》的背景和作者的简介,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小说的好奇心。
步骤二:阅读交流(10分钟)学生们分组阅读小说《山洞子》,并在小组内展开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小说中的角色形象、情节转折以及作者的写作手法等方面的问题。
步骤三:角色形象分析(1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选取小说中的几个重要角色进行分析,包括他们的性格特点、行为举止、与其他人物的关系等。
通过角色分析,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和作者的意图。
步骤四:讨论社会问题(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小说中所涉及的社会问题,如贫困、社会阶层等。
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同学进行辩论和交流。
步骤五:思考伦理议题(10分钟)教师提出小说中所涉及的伦理议题,如生命的价值、选择与责任等。
学生进行思考,并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步骤六:个人感悟分享(10分钟)学生分别分享自己在阅读《山洞子》过程中的感悟和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和互动,共同丰富对小说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以学生的参与度、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考能力为主要指标。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作品展示以及个人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价。
五、教学延伸学生可以进一步阅读其他经典文学作品,比较不同作品中的主题、人物形象和情节等,拓展自己的文学视野和思维能力。
防拐骗安全教育教案3篇
![防拐骗安全教育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9e98c58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c9.png)
【导语】现在,拐骗、抢夺⼉童的新闻屡见不鲜,⼈贩⼦基本上都是团伙犯案,作案⼿法也越来越猖獗。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防拐骗安全教育教案篇⼀ 教学⽬标: 1、了解近期社会中⼉童拐骗和⼉童伤害的案例,引起对防拐骗的重视。
2、在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中了解和掌握基本的防拐骗知识和被拐骗后的⾃我解救⽅法。
教学重点:让孩⼦掌握预防拐骗的常识,并能在实际⽣活中学会保护⾃我。
教学过程: (⼀)我当⼩观众——案例导⼊ 播放新闻视频,介绍近期学⽣遇害的⼏个案例。
最近,很多同学看新闻已经知道,很多⼩学⽣被坏⼈杀害,有的是被砍伤,有的被拐骗后遭到坏⼈杀害。
这些孩⼦和犯罪者并不认识,这些⼩⼩的⽣命却惨遭毒⼿。
他们原本可以和我们⼀样快乐地学习和⽣活,却早早离开了⽗母亲⼈和朋友。
如果是我们同学遇到这些坏⼈,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呢?我们来⼀起讨论讨论。
今天的班会主题就是教你预防拐骗,保护⾃⼰。
(⼆)我当⼩警察——案例分析。
1、案例⼀:2013年7⽉24⽇发⽣了⼀件很不幸的事。
⼀个⼗七岁的⼤姐姐叫⼩萱,学护理的,如果她毕业了就会成为护⼠。
她很善良,但是她的善良被坏⼈利⽤了。
有个怀孕的阿姨,姓谭,她故意在路边摔倒,⼩萱过去把她扶起来,她就让⼩萱把⾃⼰送回家,把她骗到她家,夫妻俩⽤x药迷住⼩萱,杀害了她,后来抛⼫荒郊。
看了这个案例,你有些什么疑问呢?学⽣发⾔。
是呀,这位姐姐很善良,帮助了别⼈,却害了⾃⼰。
请聪明的⼩警察想⼀想,这位姐姐怎样做,就不会受伤害或者受伤害轻⼀些? 学⽣答,不跟随陌⽣⼈⾛,不到陌⽣⼈家⾥去。
是的,孩⼦们,要先学会保护⾃⼰,然后我们再去做好事,这叫做“保⼰救⼈”。
2、案例⼆:⼗⼀期间,在⼀个风景区,中午,⼀名9岁男孩⾛失,景区⼴播不断播放寻⼈启事,保卫⼈员全园搜寻,直到下午5:00,才在偏僻地带找到。
下午⼀名11岁⼥孩⾛失。
⼀名⼉童⾛失。
有⼀天上午仅半天时间,就有3名⼉童⾛失。
游客多时,基本每天都会有⼉童⾛失的情况出现。
走近孔 子教学设计
![走近孔 子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745d01d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3f.png)
走近孔子教学设计《走近孔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事迹、思想主张和重要影响。
2、引导学生思考孔子思想在当今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3、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孔子的核心思想,如“仁”“礼”等。
(2)孔子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2、难点(1)理解孔子思想的内涵和时代背景。
(2)如何将孔子的思想与现代社会相联系,进行批判性思考。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对孔子的生平、思想有初步的了解。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孔子思想的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3、案例分析法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分析孔子思想的应用和价值。
4、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一段关于孔子的纪录片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对孔子的初步印象,引导学生思考孔子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孔子的生平(1)结合地图和时间轴,讲述孔子的出生、成长和游历经历。
(2)介绍孔子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其思想形成的社会原因。
3、孔子的思想(1)“仁”的思想解释“仁”的含义,即关爱他人、尊重他人、有同情心等。
举例说明孔子如何在言行中体现“仁”的思想,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礼”的思想阐述“礼”的概念,包括社会等级制度、礼仪规范等。
探讨“礼”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中的作用。
(3)教育思想介绍孔子的教育理念,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
分析孔子的教育方法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4、孔子思想的影响(1)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探讨孔子思想如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
(2)对世界的影响介绍孔子思想在国际上的传播和影响力,如在东亚文化圈的重要地位。
5、小组讨论(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孔子的“仁”思想在当今社会是否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在现代社会中践行孔子的“礼”?(2)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三年级语文《孔子拜师》教案优秀4篇
![三年级语文《孔子拜师》教案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c78f6b4a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f2.png)
三年级语文《孔子拜师》教案优秀4篇孔子拜师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理解“远近闻名”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学习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的道理。
【学习重、难点】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勤奋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设计】一、叙述揭题,激趣导入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两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课件滚动出示)你知道是谁说的吗?关于孔子,你还知道些什么?(课外收集资料)为什么中国的孔子有这么大的影响呢?学了《孔子拜师》这一课,相信对你会有所启发。
二、初读感知,自学生字、词1、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先去读一读课文,碰到难读的生字词多读几遍,并且想一想,孔子向谁拜师?(生自读)你知道孔子向谁拜师了吗?(点名回答)学生可能会说老子,或老聃。
老师听到了两种不同的答案,老子和老聃到底是两个不同的人还是同一个人呢?老师这儿有些资料,看能不能帮忙解决这个问题。
(师介绍古代人的姓名)课件出示:古代人在姓后面加子,表示尊称。
如孔子、老子等。
2、检查自学生字词情况:课文中有许多新朋友,见咱们班的同学这么能干,都急着要出来和大家见面呢。
来看看他们是谁。
(课件出示全部词语,生自读)请几个小老师带读。
(卡片形式)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1、认识完这么多新朋友,接着咱们去研究课文了?请大家默读课文,想想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自读以后,四人小组合作、交流2、汇报交流:⑴ 课文第一自然段:① 找到这自然段② 你们知不知道他的理由?(认为孔子谦虚或好学?)追问:你认为怎样的人才能算知识渊博呢?③ 现在字面上的意思懂了,那能把你的理解用朗读表达吗?自己先去试试?(生自己读)点名读我好像听到他读的时候强调了几个词语,你听出来了吗?(点名评)你们想不想也来试试?(想读的站起来读)⑴ 曲阜和洛阳……走到了洛阳。
三年级《孔子拜师》教案
![三年级《孔子拜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0b9945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40.png)
三年级《孔子拜师》教案三年级《孔子拜师》教案1设计意图:孔子、老子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可贵品质隐含在字里行间,尤其是附着在关键的词句之中。
本堂课重在引领学生关注、发现那些内涵丰富、意韵深广的词句,通过理解意思,揣摩内涵,自然进入人物的真实内心。
这样,学生对语言的学习是立体的,活生生的,语言也会伴随着丰富的思想感情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敬重、品行等12个词语。
2、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老子、孔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4、学会借助课文资料袋来学习语文。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教学流程:一、走近孔子,略知孔子。
1、学生交流心目中的孔子。
2、读课后资料袋,进一步感受孔子形象。
3、教师小结:一个人能称为家不简单,孔子却同时誉为两个家:思想家和教育家,而且是伟大的,那就更了不起了。
孔子为什么会有如此成就呢,学了今天这篇课文可能会有所启发。
二、走近课文,初步感知。
一、读题。
提示:子在这里读第三声,古代特指有学问的人。
二、感知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想文中讲了几个人物,写了怎样一件事?2、指名朗读,及时正音。
3、问题反馈:课文写了哪些人物:孔子和老子。
屏幕显示孔子、孔丘、仲尼;老子、老聃。
简要解释古人的名与字。
同时简介老子的成就。
课文围绕两人写了怎样一件事?(学生回答,要求语言连贯,简单扼要。
)三、走进课文,以悟促读。
体悟词句,蓄势蕴情。
1、自读第一段,要求边读边圈圈文中你认为重要的词句,然后仔细体会,从这些词句中你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远近闻名总觉得还不够三十岁)2、学生畅谈体会:(虚心、好学、对知识永不满足等)3、指导学生紧扣这些重点词来进行朗读,(最好加点竞赛朗读)。
自读自悟,感受人物精神。
刚才我们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来体会,来朗读,效果十分明显。
走近孔 子教学设计
![走近孔 子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197a443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05.png)
走近孔子教学设计《走近孔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事迹、思想主张以及其对中国和世界文化的深远影响。
2、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孔子的经典言论,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
3、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孔子的生平经历和主要思想主张。
(2)理解孔子的经典言论,如“仁”“礼”等核心概念。
2、难点(1)如何让学生在现代社会背景下,深刻理解孔子思想的内涵和价值。
(2)引导学生将孔子的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进行思考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思想等基本知识。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孔子的思想观点,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3、阅读分析法引导学生阅读孔子的经典言论,分析其中的含义和价值。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孔子的纪录片片段,或者展示孔子的画像,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对孔子的了解程度,从而导入新课。
2、孔子的生平(1)简单介绍孔子的出生背景和家庭情况。
(2)讲述孔子的求学经历,强调他的勤奋好学和对知识的渴望。
(3)重点讲述孔子的政治生涯,包括他的从政理想和遭遇的挫折。
3、孔子的思想(1)“仁”的思想解释“仁”的含义,即关爱他人、尊重他人、有同情心等。
列举孔子关于“仁”的言论,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让学生讨论在生活中如何践行“仁”。
(2)“礼”的思想阐述“礼”的概念,包括社会秩序、道德规范等。
举例说明孔子对“礼”的重视,如“克己复礼为仁”,引导学生思考“礼”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3)教育思想介绍孔子的教育理念,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
让学生讨论这些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的启示。
4、孔子的经典言论阅读与分析(1)选取《论语》中的一些经典段落,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等,让学生阅读并翻译。
《走;近;孔;子》教案1
![《走;近;孔;子》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26cefca3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2c.png)
《走;近;孔;子》教案《走近孔子》教案一、导入新课导课:请同学们看一段影像——祭孔大典上诵读《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 而好犯上者, 鲜矣;不好犯上, 而好作乱者, 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 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 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 鲜矣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挚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穿越时空的吟唱仿佛把我们带回到二千多年前, 去亲耳呤听一位圣人的谆谆训诲, 同学们一起告知教师, 他是谁?〔孔子〕二、提出学习目标请几位学生说说自己的生日。
每个同学都能牢记自己的生日, 那么, 你们知道孔子的生日是哪一天呢?9月28日是孔子的诞辰。
每年的这一天, 在孔子家乡山东曲阜都要举办庄重肃穆的祭孔仪式。
从11014年以来, 曲阜都要举办“国际孔子文化节”, 今年是第23届。
全世界崇尚中华文明的人们每年的九月都把目光聚集到这个被称为东方圣城的地方。
教师也想用这节课的时间引领同学们走近这位被尊为圣贤的老者, 和同学们共同感受他的睿智、儒雅、虔诚与豁达。
三、了解孔子生平接下来请同学们看一段描述孔子生平的影像。
在看的同时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孔子的思想主见, 二是他有哪些作为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
〔即言与行〕〔学生答复后老师总结〕在那个大国争霸、弱肉强食的战乱年头, 孔子怀着剧烈的忧患意识, 他谈仁、话义、讲礼、论孝, 他的诸多语言流传至今经久不衰, 他的博大思想对后世影响绝无仅有,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 他为人类社会留下了通贯古今将来的珍贵文化遗产。
今日越来越多的学者文人倾毕生的精力来探究他的学说。
接下来想教师想和同学们进一步探讨四个问题, 即“仁、礼、教、学。
”四、探究孔子思想与教育主见〔一〕“仁”“仁”是孔子整个思想的精华, 在《论语》中出现一百零一屡次, “仁”到底是什么呢?教师想先听同学们说说。
论语十二章教案5篇
![论语十二章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d98a2f0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76.png)
论语十二章教案5篇《〈论语〉十二章》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在对课文内容进行归类的基础上,用较为简练的语言概况课文所选内容中孔子谈到的学习方法及态度,以及人格修养方面的思想观点。
2.联系自身,说说对文中有关“学习之道”以及个人修养论述的理解。
3.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探究《论语》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视和热爱。
教学重、难点联系实际理解《论语》的思想内容及现实意义,并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方法引导法和讲授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家都知道孔子被称为万世师表的圣人,但你们知道吗?孔子生非其时,一生屡遭打击,从没有获得过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
如果我们细考孔子的一生,会发现他的一生无权无势,只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过治理国家之权。
但那些声名显赫的王公贵族们早已在历史的长空中灰飞烟灭,而孔子留下的那些宝贵思想直至今天仍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们为他守丧三年方才洒泪而去,而子贡则整整为他守丧六年。
孔子到底有怎样的人格魅力,使得人们对他这样崇敬景仰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近孔子,走近他的《论语》,来探寻其深邃的思想内涵。
出示任务:对《论语》十二章课文内容的简单回顾。
(二)再读课文,迁移阐发出示任务:1.在上节课学习基础上,学生自读课文,用较为简练的语言概括所选的这几则语录中孔子谈到的学习方法及态度,以及人格修养方面的思想观点。
反馈指导:注意语言的简洁准确。
2.结合自身在学习方法和态度方面存在的问题,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态度,并谈谈你对“学习之道”的理解。
反馈指导:注意与自身实际相联系3.围绕课文中阐述关于修身的章节,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谈谈对这些词的理解,并讨论这些关于修身的论述在今天是否有其现实意义?(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三中学高中语文 走近孔子教学案 鲁人版必修3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三中学高中语文 走近孔子教学案 鲁人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faef3e8358f5f61fb736664f.png)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三中学高中语文走近孔子教学案鲁人版必修3学习目标:1、品味富有意蕴的语言,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2、了解孔子的政治理想;3、走近孔子,了解孔子。
学习重点:了解孔子的政治理想课时安排:1课时一、回顾·预习1、关于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汉族。
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
逝世后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
他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中国十大思想家之一,有“万世师表”之称。
孔子一生,周游列国,长达14年之久,希望寻求做官,以便实现他的政治理想。
14年间,他颠沛流离,历尽艰辛,结果到处碰壁,所以孔子生前,并没有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在他死后,儒学几经起落,直到今天孔子的思想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上仍然有着极大的影响。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称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
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1988年,75位诺贝尔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汉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
”由此可见孔子思想之伟大。
虽然《论语》是孔子的学生编纂的语录集,其中的言论也不尽是孔子本人所说,但从里面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孔子一以贯之的政治思想。
那就是礼制、仁政的教化。
而这三个方面又有着内在的统一性。
其中,“礼制”是孔子所期求的社会秩序;“仁政”是这一社会的精神气质;教化是这一气质得以形成的途径,从而也是理想社会秩序得以实现的方式。
本文就从这三个方面对孔子的政治思想进行一番梳理,以期在此基础上探寻孔子一的内在联系。
走 近 孔 子教案w
![走 近 孔 子教案w](https://img.taocdn.com/s3/m/0851b1435901020207409cf1.png)
走近孔子
教学目标:
1.积累相关文言基础知识。
2.帮助学生了解孔子性格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教学目标,介绍学习方法:
学生说一说印象中的孔子。
在大家的心中,孔子是一个圣人,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神灵,可以说,他是一个伟大的符号。
但是,我们如果走近孔子,走近《论语》,也许我们可以读出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鲜活的孔子。
下面,我们一起走近孔子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
1、了解走下神坛的孔子形象。
2、掌握相关的文言基础知识。
学习文言文最重要的方法有两个,一是诵读,二是积累。
二.讲评学案,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根据学生预习案中出现的问题重点讲评。
三.诵读:
(一)通读,初步感知。
(二)品读:感受人物形象
(三)对读:用诵读的方式,把孔子的喜怒哀乐的情感传达出来,注意停顿、关键词、语气词。
(四)分读:分角色读《侍坐》。
(五)背读:莫春者……咏而归。
六.教师总结。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册):《孔子拜师》教案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册):《孔子拜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a29a3bd0066f5335b812186.png)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册):《孔子拜师》教案教学目标:1、抓住文中描写孔子学琴的句子,画出重点词语,练习上下文推想重点词语的含义,感悟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孔子的琴艺是怎样一步步的达到炉火纯青的”。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积累重点句子和古人名言。
4、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字,掌握“厌倦、洋溢、抑扬起伏、炉火纯青”等词。
教学重点:感悟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教学准备:演示文稿(字词卡片)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掌握文章内容。
3、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字,掌握“厌倦、洋溢、抑扬起伏、炉火纯青”等词。
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教学难点: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演示文稿(字词卡片)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出示孔子照片)2、他就是我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他一生致力于教育。
相传他的学生有三千多人,他是伟大的教育学家,思想家。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
(板书课题)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三、学习生字、新词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理解:毕敬厌倦诚恳如痴如醉戛然而止席地而坐顺畅悦耳知道:厌倦、诚恳的近义词四、练习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2、轻声朗读,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3、同组互读,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4、指名读。
五、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2、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部编(统编)版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走近孔子教案【精品】
![部编(统编)版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走近孔子教案【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a2eecc75a300a6c30c229ff5.png)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走近孔子1.知识与技能目标:积累有关孔子的成语名言。
(重点)2.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
(重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难点)讲授法、提问法、合作探究法。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孔子生活于春秋末年,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二千多年,孔子和他的教育思想、为政理念、道德观等,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请你和同学们以“走近孔子”为主题,进行一次探究活动,更多的了解孔子,更深入的认识孔子思想的价值,更好地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1.孔子名言知多少(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孔子思想主张(1)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
(2)在经济方面,他反对封建的田赋制度而极力维护西周以的田赋制度。
(3)孔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
(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
(5)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
(6)在哲学上,孔子主张天命观。
(7)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8)在品德方面,他主张“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让”等。
3.小结4.完成《名师测控》本节内容。
三、课后反思查漏补缺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我觉得学生都能说出一个有关孔子的成语或一条名言。
初步了解了孔子的思想主张,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因此还需加强有关《论语》方面的教学与积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近孔子》教案
《走近孔子》教案
一、导入新
导:请同学们看一段影像——祭孔大典上诵读《论语•学而》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这穿越时空的吟唱仿佛把我们带回到二千多年前,去亲耳呤听一位圣人的谆谆教诲,同学们一起告诉老师,他是谁?(孔子)
二、提出学习目标
请几位学生说说自己的生日。
每个同学都能牢记自己的生日,那么,你们知道孔子的生日是哪一天呢?9月28日是孔子的诞辰。
每年的这一天,在孔子家乡山东曲阜都要举行庄严肃穆的祭孔仪式。
从1984年以来,曲阜都要举办“国际孔子文化节”,今年是第23届。
全世界崇尚中华文明的人
们每年的九月都把目光聚集到这个被称为东方圣城的地方。
老师也想用这节的时间引领同学们走近这位被尊为圣贤的老者,和同学们共同感受他的睿智、儒雅、虔诚与豁达。
三、了解孔子生平
接下来请同学们看一段描述孔子生平的影像。
在看的同时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孔子的思想主张,二是他有哪些作为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
(即言与行)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在那个大国争霸、弱肉强食的战乱年代,孔子怀着强烈的忧患意识,他谈仁、话义、讲礼、论孝,他的诸多语言流传至今经久不衰,他的博大思想对后世影响举世无双,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他为人类社会留下了通贯古今未来的宝贵文化遗产。
今天越来越多的学者文人倾毕生的精力来研究他的学说。
接下来想老师想和同学们进一步探讨四个问题,即“仁、礼、教、学。
”
四、探究孔子思想与教育主张
(一)“仁”
“仁”是孔子整个思想的精髓,在《论语》中出现一百多次,“仁”究竟是什么呢?老师想先听同学们说说。
“仁者爱人”“仁”就是发自内心的、真诚地爱别人。
孔子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体现“仁爱”的呢?《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厩焚。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在孔子观念中,人的生命比马贵重。
奴隶社会,奴隶生活不如牛马,“人祭、
人殉”十分残酷。
孔子十分愤恨,即使做俑代人也不可以,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是原始的人道主义思想,出现在两千多年前,难能可贵!
如何达到“仁”呢?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其中后一句被写入欧洲宪法,成为全球治理的黄金法则。
“推已及人”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
“仁”的内涵极其丰富,包括一切美德,小到个人修养,大到治理国家的观念,作为统治者如何对待百姓呢?“苛政猛于虎”这个典故表达出孔子对百姓的同情,对官吏的斥责。
他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情,为政以德。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如果统治者为政以德,百姓之间互相敬爱,谦让、和睦相处,则“家齐、国治、天下平。
”社会就能和谐发展了。
这种智慧在当时社会难以实现,但在今天,已被我国领导人吸取和借鉴,把“以德治国”“构建和谐社会”定为治国方略。
(二)“礼”
“礼”是什么?老师想先听同学们说说。
“礼”人际交往中形成的行为规范。
孔子认为国君要有国君的风度、臣子要有臣子的忠诚、父亲要有父亲的表率、儿子要有儿子的顺从,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对僭越礼节的行为十分愤恨。
举例: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
可忍也?”孔子有他那个时代的礼仪,今天我们也有自己的文明礼仪规范。
我们常称自己是“礼仪之邦”“温文尔雅”“彬彬有礼”,是不是每个中国人都能做到呢?请看一则报道,国家要修改护照法,不文明游客禁止出国,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猜测他们有哪些不文明行为令人“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孔子活到今天的话,他也会很气愤、伤心。
看看孔子告诉我们该如何做: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三)“仁、礼”小结
孔子的仁爱、礼让成为我们中华民族悠久而美好的道德文明的象征,在世界上也有着广泛的影响。
日本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他们提出一手抓《论语》一手抓算盘,经商也不能丢掉“仁、义、礼、智、信”法国大作家伏尔泰说:“假如世人都像孔子那样仁义,就不会发生战争了。
198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巴黎宣言曾这样说道:”人类要想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00年前,到孔夫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今天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大国形象的崛起,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研究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的热潮。
我国教育部计划在XX 年前,在世界范围内建立百所孔子学院,以传播汉语和中华文明,同学们如果在这方面有兴趣,在今后的学习中多给予关注,也许将来你可以在光大儒学的领域中有一翻作为呢!
(四)教与学
、教学对象:有教无类
今天我们国家非常重视教育,已经把“科教兴国”的定为国策。
社会上也树立起了“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你们知道在中国历史上最受人尊重的,被后人称为“至圣先师”的人是谁吗?(孔子)“百世文官表,历代帝王师”,而且今天还有一个国际奖项是以孔子命名的,同学们知道吗?是“国际孔子教育奖”(介绍奖章)这是第一个以中国人命名的国际奖项,被称为世界教育领域的“诺贝尔奖”,以奖励那些在全民教育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和个人。
今年孔子教育奖获奖者是摩洛哥教育部、印度拉贾斯坦邦识字和继续教育部。
这个奖是为了弘扬孔子的哪一教育思想呢?“有教无类”今天已普及了义务教育,但在春秋时期,“学在官府”,奴隶主贵族垄断一切社会资源,包括文化资源,只有贵族子弟可以受教育。
孔子认为应扩大教育对象,只要诚心求教,无论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弟子三千,通六艺者七十二。
这种普及教育的思想为开启民智打开了一条通途。
此后私学兴起,大批人才涌现,形成了那个时代思想领域空前活跃的局面,即“百家争鸣”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孔子有教无类的创举,就是这一思想足以令孔子“震烁古今”了。
2、《论语》中有许多关于学习的名言,同学们耳熟能详,请列举一些。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学习方法: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学习态度: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他提出的有教无类,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等一系列极富思想内涵的教育观点,成为人类几千年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教育思想宝库和精神财富。
这些名言,同学们要学以致用,指导以后的学习。
五、延伸拓展——台湾问题
XX年9月28日是孔子27个生日,今年国际孔子文化节主题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两岸文化交流、促进开放合作发展”今年祭孔的主题是“同根一脉—两岸祭孔”。
海峡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种,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是中华民
族共同的精神家园。
今年孔子祭文中:“以和为贵,华夏一统。
乾坤氤氲,和谐化生。
天和雨行,地和物丰。
家和事兴,国和人定。
万邦和谐,世界和平。
”“和”也是孔子首先提出的概念。
最著名的论述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这一两千多年前的古老观念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活力,它启迪人们去思考,为解决祖国统一问题提供了一条思路,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多元世界具有重要启示。
通过这节我们走近孔子,近距离地了解了这位老者,我们学习了他的“仁、礼、教、学。
”请你们用两个词语来评价孔子,思想家、教育家。
孔子说:见贤思齐焉。
请同学们谈谈孔子的思想学说给你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哪些有益的启示?(学生回答)
六、堂总结
孔子的睿智、博学、虔诚与豁达,他的道德精神,他的博大思想令我们高山仰止。
老师也想用一段孔子赞歌来表达对他的敬意:百年千年万年,昨天今天明天。
多少亭台楼阁,早已化作瓦砾一片;多少功名利禄,早已化作过眼云烟;多少正人君子,最爱把你乔装打扮;多少帝王将相,总想借用你的威严;多少通都大邑,仍在汲取你的智慧;多少穷乡僻壤,仍在温习你的语言。
你仍旧是你,你仍旧是你,你是一位善解人意的朋友,你是一位通情达理的长者,你是一位循循善诱的师长。
你仍旧是你,你仍旧是你,你永远活在众生
之间,活在众生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