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齐梁文学集团与宫体诗讲课讲稿

合集下载

永明体与齐梁诗坛.

永明体与齐梁诗坛.

六、其它永明体诗人的创作:
1、王融诗歌的主要特点是构思含蓄而有韵致,写景 细腻而清新自然,语言华美而平易流畅,在某种程度 上表现出与谢朓相近似的风格。 2、何逊的诗,善于用平易晓畅的语言写景抒情,辞 意隽美,意境清幽,在风格上与谢朓比较接近。而其 中表现最多、写得最好的,是那些酬答、伤别之作。 3、与何逊齐名的陈代诗人阴铿,诗作内容亦较狭窄, 多表现离愁别绪和羁旅思乡之情;然其诗风清丽,以 写景见长,尤善于描写江上景色,如画般地展现了长 江中下游一带的风物。将如此清新如画的境界与浓郁 的离愁别绪或羁旅思乡之情相交融,更是阴铿诗的佳 处。
四、沈约的诗歌创作:
1、在永明体产生的过程中,沈约所起的作用是 不可忽视的。《南史· 沈约传》载沈约撰《四声 谱》,“以为在昔词人,累千载而不悟”,然 而关于“此秘未睹”之说,陆厥与沈约曾有过 争论,后来钟嵘对此也有过异议,其实问题的 关键即在于是否将声律的知识自觉地运用到实 际创作之中。 2、在永明体的诗人之中,沈约在当时甚有名望, 诗歌成就也较为突出。钟嵘《诗品》以“长于 清怨”概括沈约诗歌的风格。这种特征主要表 现在他的山水诗和离别哀伤诗之中。
梁 武 帝 萧 衍 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昭明太子读书台
二、宫体诗的内容:
就其内容而言,主要是以宫廷生活 为描写对象,具体的题材不外乎咏物与 描写女性。可以说,他们对女性的审美 观照,同对器物的审美观照的心理是一 样的。因而在情调上伤于轻艳,风格上 比较柔靡缓弱。在描写女性的诗歌当中, 绝大部分是将目光停留在女性的生活圈 内,包括她们的容貌、体态、服饰及器 物等方面。
二、永明体诗歌产生的过程: 1、对偶的诗句,《诗经》中已有,魏晋以来渐渐增多;宋 齐之际,诗人更着意追求,形成了“俪采百字之偶”(刘 勰《文心雕龙· 明诗》)的风气。 2、发现四声,并将它运用到诗歌创作之中而成为一种人为 规定的声韵,这就是永明体产生的过程。 3、四声得以在这个时期发现,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传统音 韵学的自然发展、诗赋创作中声调音韵运用的经验积累等, 均对四声的发明有促进的作用。而更为重要的原因,则是 与当时佛经翻译中考文审音的工作有着直接的关系。 4、齐梁之时,沈约、谢朓、王融等人都是永明体新诗的积 极参与者。 5、在南朝作家中,如范云、江淹、何逊、吴均、阴铿等人, 都深受“永明体”的影响,而其中诗歌成就较为突出的, 则是梁朝的何逊和陈朝的阴铿。

齐梁四声 诗韵基础课件

齐梁四声 诗韵基础课件

二、梵呗转读02
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时局动荡,造 成佛教大盛;传说当年从事梵呗转读的人员很 多,换句话属于热门职业,转读技能自然是靠 师承,但从业队伍和教师队伍一旦壮大起来, 难免良莠不齐,转读梵呗时有存在读音差异, 偏离原声,则有违于神圣之事,后来不得不传 入悉昙五十一字,即梵文拼音字母,梵文读音 皆由此五十一个字母来拼读,从而在很大程度 上可以纠正转读过程的偏差。
普通话是采用北平语音,北平语音不存在入声, 就是说普通话中没有入声,那中古入声字都去了哪里 呢?它们都变成普通话中的平声字、上声字和去声字。 在鉴赏唐宋诗歌时,需要了解入声字,写诗时若 采用平水韵,也需掌握入声字;当然作为汉语语音研究 学者就更需要了。于是就有人提出各种样的入声字记忆 方法,靠这些记忆方法来快捷判断现代普通话中哪些汉 字原来是中古的入声字,记忆方法众多,有的靠方言记 忆、有的靠背诵唐宋诗词记忆、有的采用音标记忆、有 的靠排除法、有的靠偏旁记忆;其中音标记忆法影响较 大,现抄录于下:
五、入声字记忆法02
(一)凡b、d、g、j、zh、z六母的阳平,都是古入声 字。例如:白、答、独、隔、疾、竹、浊、杂、足。 (二)凡d、t、n、l、z、c、s等六母跟韵母e拼合时, 不论国语读何声调,都是古入声字。例如:德、特、 勒、泽、侧、色。 (三)凡k、zh、ch、sh、R五母与韵母uo拼合时,不 论国语读何声调,都是古入声字。例如:阔、廓、酌 浊、拙、辍、芍、硕、若。 (四)凡b、p、m、d、t、n、l七母跟韵母ie拼时,无 论国语读何声调,都是古入声字,只有【爹】die字例 外。例如:憋、撇、灭、跌、叠、帖、捏、列、裂。
四、上古入声问题
上古有没有入声,清朝几大音韵学家意 见颇不一致,当代多数学者认为汉字在上古时 期也有平上去入四声,虽然当时没有人提出并 进行归纳。 也有学者对诗经押韵韵脚进行统计,发 现入声韵多数情况是单独使用,不与其他仄声 (上声和去声)混押,这对上古有入声的说法 是一种有力的证据。

齐梁陈文学等

齐梁陈文学等

二、谢朓
谢朓是谢灵运之后成就最高的南朝诗人, 其山水写景诗能做到情景交融(重点)。 讨论回答: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所描写的景色 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什么情感? 情景交融
三、宫体诗
宫体诗:盛行于萧梁,描写女子生活、容 貌、体态、服饰等的诗,代表诗人有萧纲、 徐摛等人,思想性、艺术性均不高。(了 解)
《西洲曲》
• 《西洲曲》南朝民歌 最高成就的代表(重 点 背诵) • 讨论回答: 此诗写女子对情人 的思念,如何层层加 浓的?
南朝乐府民歌的特点(重点)
• 内容:多写男女之情,题材单一。 • 形式:五言四句的体制占十分之七; • 风格:委婉缠绵真挚。 ( 重点)
第二节 北朝乐府民歌
• 讨论回答: 1、阅读《企喻歌辞》“男儿欲作健”(教材 81页)、《琅琊王歌辞》(“新买五尺 刀”)、《折杨柳枝歌辞》“健儿须快马”、 《李波小妹歌》,讨论回答:此4首诗表达 了什么内容?
第二节 北朝乐府民歌
3、阅读《陇头流水》,讨论回答:此诗表达 了什么内容?
第二节 北朝乐府民歌
• 北朝乐府民歌内容: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 题材多样;直抒胸臆。 1、歌颂北方民族豪侠尚武的精神; 2、直白热烈大胆地爱情表白; 3、写人民漂泊流离的生活 ; 4、写北方草原风光。 (重点)
第二节 北朝乐府民歌
《华山畿》的由来
• 《古今乐录》云:“少帝时,南徐一士子,从华 山畿往云阳。见客舍有女子年十八、九,悦之无 因,遂感心疾。……气欲绝,谓母曰:‘葬时车 载,从华山度。’母从其意。比至女门,牛不肯 前,打拍不动。女曰:‘且待须臾。’妆点沐浴。 既而出,歌曰:‘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活为 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棺应声开, 女透入关,家人扣打,无如之何。乃合葬,呼曰 ‘神女冢’。诗中有云:” • 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活为谁施?欢若见怜时, 棺木为侬开。 (《华山畿》 )

6第六章 南朝齐梁陈文学PPT课件

6第六章  南朝齐梁陈文学PPT课件

谢脁
内容
• 其一,颂德。 • 其二,咏物,言志或玄思。 • 其三,艳情。 • 其四,思乡。 • *谢朓的诗歌集中南朝士大夫文人的生活情趣:既有忧生之念,又
有羁怨乡思,还有玄学之趣……而这些感情,总是和自然景色的 欣赏交织在一起的。其描写的自然景色,更多地是在官衙之中、 道路之上、集会之时、分手之刻、酬和之际,即目随处地写当时 所见之景。也就是说,谢朓对于自然景色的欣赏,是同他的官吏 生活密切融为一体的。就是说,他的诗歌的中心内容上宦情和对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灞埃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二 宫体诗
(一)概念
• 宫体诗是永明体的发展,大约形成于梁 代大同,代表人物有萧纲、萧绎、徐摛、 徐陵、庾肩吾、庾信等,他们常常使用 细密新巧的手法来描写典型的宫廷生活, 词采靡丽,声韵拘束。
(三)艺术
1.七言歌行体开始流行;五言诗艺术上的 发展。
2.声韵上,宫体更加注意讲究对仗与、平 仄。
3.风格上,轻浮綺靡与浑厚精致。
萧绎·晚景游后园诗
高轩聊骋望, 焕景入川梁。 波横山度影, 雨罢叶生光。 日移花色异, 风散水纹长。
萧纲·被幽述志诗
恍忽烟霞散,飕飀松柏阴。 幽山白杨古,野路黄尘深。 终无千月命,安用九丹金。 阙里长芜没,苍天空照心。
第六章 南朝齐梁陈文学
第一节 永明体
(一)定义
南朝齐永明(齐武帝萧赜年号,483-493)年 间出现的一种新诗体,亦称“新体诗” 。 以 强调声韵格律、讲究四声、避免八病为其主要 特征 。篇幅短小;骈偶对仗;流转圆美。它对 “近体诗”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六章 永明体与齐梁陈诗坛

第六章 永明体与齐梁陈诗坛
12
Hale Waihona Puke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暂使下郡夜发新林至 京邑赠西府同僚》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宣城郡内登望》
13
谢脁曾说:“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 (《南史〃王昙首传》附《王筠传》)谢 脁诗歌清新流利的风格,流畅和谐的声律, 以及秀美隽永的语言,体现了他“圆美流 转”的诗美追求。
16
四、其他永明体及深受永明体影响的诗人 1、王融 王融(467-493),字元长,琅琊临 沂(今属山东)人。 王融是积极参与和创制永明体的重要 诗人。其诗的主要特点是构思含蓄而有韵 致,写景细腻而清丽自然,语言华美而平 易流畅,诗风与谢脁相近。如《临高台》、 《巫山高》等。
17
2、何逊 何逊(?—约518),字仲言,东海 郯(今山东省郯城县)人。 何逊是梁朝深受永明体影响的诗人,其 诗善用平易晓畅的语言写景抒情,辞意隽美, 意境清幽,风格接近谢脁。其中酬答、伤别 之作写得较好。如《相送》《临行与故游夜 别》等。 何逊诗注重审音炼字、工偶精对,进一 步发展了“永明体”,他的不少诗篇已初具 唐代律诗的规模。如《慈姥矶》等。
6
“四声八病”之说对诗歌的音律要求虽 然失之繁琐,又有一定的缺陷,很难严格 遵循,但四声的发现和永明体的产生,使 诗人具有了掌握和运用声律的自觉意识, 对于诗歌艺术形式的发展进步,具有重要 的意义。后来唐代格律诗的成熟,正是以 此为基础的。
7
二、沈约 沈约(441-513),字休文,吴兴武 康(今属浙江德清)人,历仕宋、齐、梁 三朝。 沈约是齐及梁初文坛领袖,他在诗歌 理论的贡献是积极倡导声律说,对一代诗 风和诗歌形式的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永明体与齐梁诗坛PPT课件

永明体与齐梁诗坛PPT课件

13
人人去
(三)梁简文帝萧纲文学集团
面面年 不桃今
➢ 代表作家:徐摛、徐陵、庾知何肩吾花相 、日此 庾
信(“徐庾体”)等
处映门 去,红。中,
➢ 大力创作宫体诗
➢ 徐陵编集《玉台新咏》,收集汉以来 的宫帏诗歌
14
夫婿恒纱。
簟 文 生
相玉
梦笑开琶。
攀 钩 落
娇绮
北 窗 聊 就
咏 内 人
伴 腕 靥 障枕 昼
1
桃人人去
• 是齐武帝永明年间形成的新诗体花依 ,面不又面桃叫年今新 体或新变体,其特点是注重声律旧笑 和知何对花相偶日此, 要求严格遵守“四声八病”之说春 作处诗映,门代 表人物有沈约、谢朓、王融等。风。 去,红。中,
• 永明体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是由古诗到 律诗的过渡形态,为唐代格律诗的出现及 繁荣奠定基础,是中国诗歌史上一次划时 代的革命。
• 大谢情景两分,小谢融情于景处去,;映红。
• 大谢写景刻板,小谢善于剪裁;
• 大谢富艳典重,小谢清新流丽。
12
人人去
(一)南齐竟陵王萧子良文学集团
面 不
面 桃
年 今
知花日
➢ 代表作家:“竟陵八友”
何相此 处映门
(二)梁武帝萧衍、昭明太子萧统文去,学红。集中团,
➢ 萧统主持编撰的《文选》(或称《昭 明文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学总 集
, , , ,, 眠
莫 香 眠 插南
误 汗 鬟 捩檐 萧
是 浸 压 举日 纲
倡 红 落 琵未



15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齐梁诗坛与南北诗风之融合-PPT文档资料

齐梁诗坛与南北诗风之融合-PPT文档资料

平上去入四种声调
近代有学者认为,上古汉语无四声,然而通过对先秦汉魏韵文的分析,发现 南朝以前汉语确实存在声调之别。 周颙发现四声,沈约撰《四声谱》,将之用于诗歌创作之中,时人多不理解、 反对者众,陆厥撰文反驳沈约,梁武帝萧衍曾问周舍:“何谓四声?”周舍回答: “天子圣哲”,一说“天子万福”。 《文镜秘府论》西卷《文笔十病得失》中说四声的音调特点:“平声哀而安, 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直而促。”《康熙字典》开篇载有一首四声歌诀: “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我们学古四声,可以从读、背古四声组词开始:
宫体诗
从梁武帝普通(520—527)至陈代末年(589)近七十年中,以萧纲、徐摛、 庾肩吾所提倡的宫体诗风开始兴起并逐渐占统治地位。魏徵《隋书· 经籍志》云: “简文之在东宫,亦好篇什。清辞巧制,止乎衽席之间;雕琢蔓藻,思极闺房之 内。后生好事,递相放习,朝野纷纷,号为‘宫体’。” 大致说来,宫体诗具有以下特点:一、声韵、格律,在永明体的基础上踵事 增华,要求更为精致;二、风格,由永明体的轻绮而变本加厉为秾丽l,下者则流 入淫靡;三、内容,较之永明体时期更加狭窄,以艳情、咏物为多,也有不少吟 风月、狎池苑的作品。凡是梁普通以后的诗符合以上特点的,都可以归入宫体诗 的范围;而从另一方面说,历来被目为宫体诗人的作品也并不全是宫体诗。 对宫体诗,前人几乎是全盘否定和批判。我们认为:第一,在创作倾向上, 宫体诗不值得肯定。陈祚明云“梁陈之弊,在舍意问辞,因辞觅态”(《采菽堂古诗选》 卷二一),可谓一针见血。第二,在风格上,秾丽下掩盖着苍白,风格单一,如出 一手。第三,在形式和技巧上,宫体诗巩固了永明以来格律、声韵的探索成就并 有所发展。七言诗的写作更为普遍,五言诗趋向短制,离五七绝定型不远。第四, 在内容上,贫乏肤浅是其致命弱点。宫体诗写妇女,受过《子夜》、《读曲》的 影响,然而缺乏民歌中的热烈真挚。宫体诗中的妇女不是爱情的对象,而是欣赏 的对象,着眼处在貌、在态,而非在情,所以不管作者如何费尽心机、绘声绘色, 总显得单薄猥琐,格调不高。

齐梁诗(下)

齐梁诗(下)


喜好文采繁富的长篇古体 《魏书·温子升传》:萧衍使张皋写子升文笔,传 于江外。衍称之曰:‚曹植、陆机复生于北土。恨 我辞人,数穷百六。 《梁书·徐摛传》:高祖曰:‚必有仲宣之才,亦 不简其容貌。‛


(2)萧统 萧统《答湘东王求<文集>及<诗苑英华>书》:夫文 典则累野,丽亦伤浮。能丽而不浮,典而不野,文 质彬彬,有君子之致。吾尝欲为之,但恨未逮耳。

《梁书·王筠传》:‚昭明太子爱文学士,常与筠 及刘孝绰、陆倕、到洽、殷芸等游宴玄圃,太子独 执筠袖抚孝绰肩而言曰:‘所谓左把浮丘袖,右拍 洪崖肩。’其见重如此。‛
4.梁代前期主要诗人:萧统、刘孝绰、何逊、吴均 萧统《开善寺法会诗》: 栖乌犹未翔,命驾出山庄。诘屈登马岭,回互入羊 肠。稍看原蔼蔼,渐见岫苍苍。落星埋远树,新雾 起朝阳。阴池宿早雁,寒风催夜霜。兹地信闲寂, 清旷惟道场。玉树琉璃水,羽帐郁金床。紫柱珊瑚 地,神幢明月珰。牵萝下石磴,攀桂陟松梁。涧斜 日欲隐,烟生楼半藏。千祀终何迈,百代归我皇。 神功照不极,睿镜湛无方。法轮明暗室,慧海渡慈 航。尘根久未洗,希沾垂露光。

初宿长淮上,破镜出云明。今夕千馀里,双蛾映水 生。的的与沙静,滟滟逐波轻。 风光蕊上轻,日色花中乱。(王筠:游尘随影入, 弱柳带风垂。)

吴均: 《梁书·王筠传》: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 学之,谓之‚吴均体‛。

《谈薮》:梁奉朝请吴均有才器,尝为《剑骑》诗 云:‚何当见天子,画地取关西。‛高祖谓曰: ‚天子今见,关西安焉?‛均嘿然无答。均又为诗 曰:‚秋风泷白水,雁足印黄沙。‛沈隐侯约语之 曰:‚‘印黄沙’语太险。‛均曰:‚亦见公诗云: ‘山樱发欲然’。‛约曰:‚我姑‘欲然’,卿已 ‘印’讫。

中国古代文学(二)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二)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二)》教学大纲【课程编码】ZWZB2052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英文名称】History of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Ⅱ【总学时】68学时【学分】12学分【理论学时】68学时【实验、实践学时】【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课程性质:中国古代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课程目标: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学习和研究古代文学,帮助学生获得较为系统的中国文学发展史的知识,获得阅读、分析、鉴别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从而提高思想修养、美学修养和语言文学修养。

课程具体要求:1、本课程教学内容大致分为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宋元文学、明清近代文学四部分。

2、对文学发展史,要有系统地了解;对重点作家和作品,必须较详细、深入地了解,并能比较正确地加以评价;对一般文学史知识和一般作家作品,则要求概略了解即可。

3、通过典范性作品的教学,提高学生阅读作品的能力,掌握古代作家遣词、造句、修辞、谋篇等基本知识和技能。

对一般文言作品,要求学生能凭借工具书和注释读懂并能加以分析、欣赏。

4、对讲析的作品,要求熟读,部分篇目要求背诵。

背诵篇目应占讲析篇目的三分之一。

5、对所学到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法,要求能举一反三,运用到一般的阅读和写作实践中,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及文字表达能力。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1.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2. 了解魏晋南北朝复杂的社会、政治、思想状况对文学艺术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文学的自觉、文学理论与批评。

第一节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一、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创作进入了自觉的时代二、文学批评的兴盛第二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状况、文人心态及思想学说一、动乱中文人的命运与文人的风尚二、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下的文学创作三、玄学对文学的渗透四、佛教与佛经翻译对文学的影响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第四节魏晋南北朝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教学目的与要求:1. 掌握建安文学的特点;2.三曹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3.简单了解“七子”的诗歌创作;4.掌握阮籍、嵇康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征。

第六章 永明体与齐梁诗坛(课件)

第六章 永明体与齐梁诗坛(课件)
由于讲求了诗歌的韵律美这就矫正了晋宋以由于讲求了诗歌的韵律美这就矫正了晋宋以来文人诗的语言过于艰深沉重的弊病而转向清新通来文人诗的语言过于艰深沉重的弊病而转向清新通由于新体诗的篇幅有一定的限制不容许过去由于新体诗的篇幅有一定的限制不容许过去那样肆意铺排一味卖弄才华学问的写法这样明净那样肆意铺排一味卖弄才华学问的写法这样明净凝练的作品开始多起来这在诗歌史上是一个意味凝练的作品开始多起来这在诗歌史上是一个意味深远的变化对后来梁陈乃至唐诗语言风格都产生了深远的变化对后来梁陈乃至唐诗语言风格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诗歌风格
钟嵘以“长于清怨” 钟嵘以“长于清怨”概括沈 约诗歌的风格。 约诗歌的风格。一方面是指 其作品具有清新之气, 其作品具有清新之气,另一 方面又往往透露出一种感伤 哀怨的情调。 哀怨的情调。这种特征主要 表现在他的山水诗和离别哀 伤诗之中。由于他注、 伤诗之中。由于他注、重格 律,所以逐渐走向近体,由 所以逐渐走向近体, 于他强调为“三易” 于他强调为“三易”,诗风 以自然工丽为主。 以自然工丽为主。
“八病”:文人沈约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 八病” 研究诗句中声、韵、调的配合,指出必须 避免出现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 小韵、旁纽、正纽八种弊病称为“八病”。 小韵、旁纽、正纽八种弊病称为“八病” “四声八病”用于永明体诗歌的创作中, 四声八病” 对于增加诗歌艺术形式的美感,增强诗歌 的艺术效果,是有积极意义的,声律与对 偶的融合,形成了具有格律的新体诗。这 是古体诗向格律诗演变的一次关键性的转 折,为后来唐代律诗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但要求过分苛刻,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病。
第一节

沈约、谢朓与永明体 沈约、
(一)永明体 永明新诗体的产生。 1、永明新诗体的产生。 永明体:永明体又称新体诗, 永明体:永明体又称新体诗,是齐梁时出现的讲 究声律与对偶,不同于古体诗的一种诗体。 究声律与对偶,不同于古体诗的一种诗体。齐、 陈三代是新体诗形成和发展的时期。 梁、陈三代是新体诗形成和发展的时期。因为这 种新体诗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永明间,世呼为“ 种新体诗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永明间,世呼为“永 明体” 这一时期诗歌的主要发展倾向, 明体”。这一时期诗歌的主要发展倾向,是在诗 歌形式上的探索。 歌形式上的探索。最大的诗人聚集之地是竞陵王 萧子良的西邸,核心成员是萧衍、沈约、 萧子良的西邸,核心成员是萧衍、沈约、谢眺等 竟陵八友” 在这个诗歌创作中心, “竟陵八友”。在这个诗歌创作中心,诗人们讲 求声律,提出了“四声” 八病”的声律说, 求声律,提出了“四声”、“八病”的声律说, 诗文声律日益严格,声韵讲求日益精密, 诗文声律日益严格,声韵讲求日益精密,使诗歌 形式出现了新面貌。 形式出现了新面貌。

中国古代文学第六章_永明体与齐梁诗坛_第一节

中国古代文学第六章_永明体与齐梁诗坛_第一节

五、永明体的兴起与四声的发现
永明体的兴起与对声律的追求有关。即所 谓 “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 悉异”(沈约《宋书· 谢灵运》),或 “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 不同”(《南史· 陆厥传》) 它主要的创造者为沈约、谢朓、王融、周 颙等诗人。 “竟陵八友”

四声的发现
永明体
齐梁陈三代是新体诗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所 谓新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其主要特征是 讲究声律和对偶。因为这种新体诗最初形成于南 朝齐永明年间,故又称“永明体”,其代表诗人 是谢朓。 永明体的产生,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大 进步,为当时的诗坛注入了新的气息,树立了新 的美学风范;他们所积累的丰富的艺术经验,也 为后来律诗的成熟及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大小谢的不同点
谢灵运(大谢)山水诗:细致,清新。山 水景物客观描摹。生硬晦涩,平板情景割 裂。有佳句而无佳篇。 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 (刘勰《文心雕龙· 明诗》 谢朓(小谢) 山水诗歌: 清新流丽,圆 美流转 。山水景物抒发感情,情景交融。 摆脱玄言。

大、小谢不同风格及形成原因:
谢脁的诗歌创作


谢脁是永明体的代表诗人,不仅在“竟陵八友”中最为 突出,而且也是齐梁时期最为杰出的诗人。由于沉浮于 政治旋涡之中,目睹仕途的险恶和现实的黑暗,因此常 常在诗中表现仕宦的忧惧和人生的苦闷。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是谢朓一首著名的写景抒情诗。 齐明帝建武二年(495)春,诗人出任宣城太守,离 京赋任之际写下了此诗。诗人在春日的傍晚登上三山还 望京邑建业,满目的秀色美景,触发了诗人的去国思乡 之情。结构谨严,条理清楚。明媚秀丽的景物与诗人思 乡的情思自然融合,显得深婉含蓄,具有很强的艺术感 染力。

齐梁宫体诗

齐梁宫体诗

齐梁宫体诗
齐梁宫体诗,简称宫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诗体形式。

它起源于南朝梁代和齐代,因主要流传于齐梁两地,故名齐梁宫体诗。

宫诗以其优美的音律和精细的艺术表达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宫体诗的特点是以律诗的形式,采用平仄平仄的对应句式,构建精细平衡的韵律结构。

每一句诗都有五个字或七个字,通常不超过十个字。

它在音律和结构上要求平仄对仗,韵脚工整,形式上非常规整。

宫诗主要表达了对风景、爱情、友情、离别等主题的感受和抒发。

在表达内容上,宫体诗注重抒发柔情、哀怨和感慨,语言简练、深沉含蓄,情感细腻而有余韵。

在形式上,宫体诗追求音律的协调和韵律的华丽,使得诗句流畅而婉转。

宫体诗以其艺术的表达和精心构建的形式,成为唐代文学的重要诗体之一。

它对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部分宫体诗的特点在后来的诗歌创作中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一些著名的宫体诗包括韦应物的《淮上喜会梁川故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

它们以其音韵优美、意境深远而被广泛传颂。

第六七章___永明体与齐梁诗坛(改2) - 副本

第六七章___永明体与齐梁诗坛(改2) - 副本

第三节 从市井到宫廷
‚宫体‛之称,始于梁简文帝之时,内容主要是以宫廷生活为 描写对象,具体的题材不外乎咏物与描写女性。对女性的审
美观照,同对器物的审美观照的心理是一样的。绝大部分是
将目光停留在女性的生活圈内,包括她们的容貌、体态、服 饰及器物等方面。
情调伤于轻艳,风格比较柔靡缓弱。内容特点:贫乏单调,毫
后主宫廷文人中,江总最为著名。 在江总的现存作品中,七言歌行有近二十首,其中 《宛转歌》达三十八句,是南朝七言歌行中最长的一首, 《陈书》本传称江总“于五言、七言尤善”。史书中专门提 及某人善为七言诗的,江总是第一个。从内容来说,多艳情 之作,其中亦有佳作,如《闺怨篇》: 寂寂青楼大道边,纷纷白雪绮窗前。池上鸳鸯不独自, 帐中苏合还空然。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独眠。辽西 水冻春应少,蓟北鸿来路几千。愿君关山及早度,念妾桃李 片时妍。 江总的五言诗中,也有一些佳作。《于长安归还扬州 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2.谢 朓
(一)谢朓的生平个性
(二)谢朓的山水诗
(三)谢朓的地位和影响
(一)谢朓的生平个性

谢朓(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
(今河南太康附近)人。他与同族前辈谢灵 运均擅长山水诗,所以后人有“大小谢”的
并称。
谢朓于永明初出仕,先在京城任职,出入竟
陵王萧子良的藩邸,为“竟陵八友”之一。 后在荆州任随王萧子隆幕僚。永明十一年, 谢朓因遭受谗言被召回京师。其后,他的官 职不断提高,从宣城太守做到尚书吏部郎, 处境却逐渐困顿。
(2)入主东宫为太子时期
《隋书· 经籍志四》:‚梁简文之在东宫,亦好篇什,清 辞巧制,止乎衽席之间;雕琢蔓藻,思极闺闱之内。后生好 事,递相放习,朝野纷纷,号为‘宫体’。‛ 《梁书· 庾肩吾传》:‚齐永明中,文士王融、谢、沈 约文章始用四声,以为新变,至是转拘声韵,弥尚丽靡,复 逾往时。‛

08 魏晋南北朝 第六章 永明体

08 魏晋南北朝 第六章 永明体

《慈姥矶》
暮烟起遥岸 , 斜日照安流。一同心赏夕 , 暂解 去乡忧。野岸平沙合,连山远雾浮。客悲不自已, 江 上望归舟。 Nhomakorabea 五、何逊
何逊的诗歌在艺术形式和技巧等方面的有益探 索 , 不仅进一步发展了“永明体” , 为律诗走向成 熟作出了贡献 , 而且在状物抒情、意境创造以及艺 术风格等方面的成就与特点 , 也使得他在齐梁之际 成为独树一帜的优秀诗人。
2. 梁代萧衍、萧统文学集团
以萧统为中心的文学集团 , 在诗歌创作方面的活动不及当 时其他文学集团繁荣 , 成就也 不高 ; 而在学术方面的活动较 多 , 且成就突出。尤其是《文 选》三十卷的编纂 , 对文学创 作的影响相当深远。萧统等人 所提出的“丽而不浮 , 典而不 野 , 文质彬彬” 等文学主张 , 在当时也有积极的意义。
《晚出新亭》
大江一浩荡 , 离悲足几重 ? 潮落犹如盖 , 云昏 不作峰。远戍唯闻鼓,寒山但见松。九十方称半, 归 途讵有踪?
六、总结
“永明体” 的产生, 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的一 大进步。经过许多诗人的不断探索 , 在诗的格律声 韵、对仗排偶、遣词用句, 以及构思、意境等方面, 都较古体诗更为工巧华美、严整精练。 由于过分追求形式的华美 , 再加上声病的限制, 未免产生“文贵形似” (刘勰《文心雕龙·物色》) 之偏和“文多拘忌, 伤其真美” (锺嵘《诗品序》) 之弊。不过毕竟为当时的诗坛注入了新的气息 , 树 立了新的美学风范; 他们所积累的丰富的艺术经验 , 也为后来律诗的成熟及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 梁代萧衍、萧统文学集团
萧统由于受到父风的影响和他自身的爱好 , 招 聚文学词章之士, 进行诗赋创作和学术研讨, 便成 为他东宫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围绕在萧统身边活 动的文士, 的确有彬彬之盛的局面。然而绝大多数 文士所参与的只是学术方面的活动 , 在文学创作尤 其是诗歌创作方面能崭露头角的 , 只有刘孝绰和王 筠。

【VIP专享】24永明体和齐梁诗坛

【VIP专享】24永明体和齐梁诗坛

三、齐梁诗人集团
南齐竟陵王萧子良文学集团 梁代萧衍、萧统文学集团:《文选》
萧纲文学集团:大力创作宫体诗
四、宫体诗
宫体诗的代表作家有萧纲、萧绎、徐、庾父 子及陈后主等人,主要以宫廷生活为描写对 象,具体题材不外乎咏物与描写女性,情调 伤于轻艳,风格上比较柔靡缓弱,其特征是 注重词藻、对偶与声律。就艺术形式而言, 宫体诗发展了吴歌和西曲的艺术形式,并继 承了永明体的艺术探索而更趋格律化。对后 代律诗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其语言 的风华流丽、对仗的工稳精巧以及用典隶事 等方面的艺术探索和积累,也同样为唐代诗 人提供了足资借鉴的艺术经验。
永明体:
永明体主要形成和发展于南朝齐、梁、陈 三代,以沈约、谢朓为主要代表。其主要 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因其最初形成于 南朝齐永明间,故称“永明体”。永明体 产生的关键是声律论的提出。永明体对声 律的苛细要求会给诗歌创作带来弊病,但 是,它使诗人具有了掌握和运用声律的自 觉意识,对于增加诗歌艺术形式的美感, 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有积极意义,后来律 诗的成熟以及唐诗的成熟也是以此为基础 的。
永明体和齐梁诗坛
一、南朝诗歌风尚
就总体状况而言, 更偏重于对明体
(一)经过: 发现四声,并将其运用于诗歌创作。 (二)关键: 声律论的提出,沈约 (三)影响: 徒歌
(四)代表
沈约 谢朓 王融 何逊 阴铿
(五)谢朓
永明体的代表诗人, 齐梁时期最为杰出的诗人。
永明体对声律的苛细要求会给诗歌创作带来弊病但律的苛细要求会给诗歌创作带来弊病但是它使诗人具有了掌握和运用声律的自是它使诗人具有了掌握和运用声律的自觉意识对于增加诗歌艺术形式的美感觉意识对于增加诗歌艺术形式的美感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有积极意义后来律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有积极意义后来律诗的成熟以及唐诗的成熟也是以此为基础诗的成熟以及唐诗的成熟也是以此为基础三齐梁诗人集团三齐梁诗人集团南齐竟陵王萧子良文学集团南齐竟陵王萧子良文学集团梁代萧衍萧统文学集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之,宫体诗存在在内空贫乏,视野狭窄的缺点,但它又 以独特的审美眼光,为后人展示了特定历史阶段的女性美, 构造了诗歌的形式美,强化了诗歌的音乐美和色彩美。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第六章:齐梁文学集团与宫体诗
萧纲《咏内人昼眠》
北窗聊就枕,南檐日未斜。 攀钩落绮障,插捩举琵琶。 梦笑娇开靥,眠鬟压落花。 簟文生玉腕,香汗浸红纱。 夫婿恒相伴,莫误是倡家。
萧绎《戏作艳诗》 入堂值小妇,出门遇故夫。 含辞未及吐,绞袖且踯躅。 摇兹扇似月,掩此泪如珠。 今怀固无已,故情今有余。
三、宫体诗的评价:
宫体诗注重词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偶和声律。追求形式,内容贫乏。如 萧纲《采菱曲》:“菱花落复合,桑女罢新蚕,桂棹浮星 艇,徘徊莲叶南。”已基本合律。
不过,宫体诗在诗歌史上也起到了很大的贡献。
1、吟咏情性,传承了诗歌的永恒主题。
2、变革求新,推进了古诗的律化进程。
3、体物写情,拓宽了诗歌表现的意象领域。(扇、镜、 灯、幔、阶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