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与必修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分析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的主题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内容涵盖古今中外不同时期典型的政治制度发展史。
本书的学习内容由八个专题组成,分别是: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七单元,现在中国的对外关系;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其中一、四、六、七单元为中国古代史及近现代史的内容,而二、三、五、八单元为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建立及世界格局的发展。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分四课,第一课为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由从禅让到王位世袭、等级森严的分封制、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三个小节组成,教材的安排将本节课的重点放在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上,而这三点构成了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第二课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由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郡县制的全面推行三个小节组成,皇权、中央官制、郡县制构成了古代政治中央集权的基本框架。
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由中央集权的发展、君主专制的演进、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三小节组成,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皇权的不断加强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
第四课为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由宰相制度的废除、内阁的出现和军机处的设立三个小节组成,君主专制的加强是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进的结果,对我们国家的政治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分两课,教材第五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由希腊文明的摇篮、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三个小节组成,其中,希腊文明的摇篮在于强调地理环境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治制度的影响,这是受到法国年鉴学派史观的影响,雅典民主政治一直作为西方民主政治的典范,它的确立为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解放战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解放战争》一、教材分析《解放战争》是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7课内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讲述抗战胜利后,共产党与国民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解放战争的三个阶段和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
它既是蒋介石集团退踞台湾的开始,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领导地位逐步确立的历史,更是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的历史。
本节内容无论是在中国近代史还是今天,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重庆谈判、三大战役的胜利与意义(2)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敌我双方力量对比表,阅读抗战胜利后国共双方建国方针材料,学生培养读表与阅读解析材料的能力。
(2)通过总结中国共产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所做出的努力,学生培养总结归纳历史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本节课通过情境创设,学生感知解放战争对当今社会的影响;(2)结合三大战役地图,讲授三大战役的经过,体会其中所包含科学的军事战略思想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中国共产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所做出的努力难点:战略反攻、战略决战的条件;三大战役战略战术四、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解放战争这一内容有一些了解。
对历史人物、战争的细节比较感兴趣。
教师可以在这方面设计问题,引起他们的兴趣。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采用材料解析、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知历史并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能从不同角度发现、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并能对所学内容进行全面的总结和概括。
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国内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由民族矛盾演变为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
此时的蒋介石一面准备发动内战,一面采取假和平的策略,为发动内战做准备。
面对蒋介石的险恶用心,中国共产党采取了怎样的对策呢中国的民主革命道路将走向哪里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内容。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教材分析
高中历史教材分析岳麓版必修I政治文明历程前言:在“一标多本”的背景下,由于区域教育发展水平不平衡,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原因,我国不同地区的高中历史教育选择了不同版本的教材。
我认为,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的基本依据,它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效果。
之前我大概翻阅了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等教材,感觉虽然是同一个课标,但是各种教材之间的差异还是很大的,各个版本教材的特点和优缺点也非常明显。
我个人认为,岳麓版教材的体系最为完整,对课标的把握最为灵活、恰到好处。
岳麓版教材基于课标而高于课标,将专题进行整合排序,“中外混编,古今贯通”,我认为这样的教材是相当成熟的,应用在教学中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因此我选择了岳麓版必修I来分析,我按照从整体到局部来对教材进行宏观和微观上的把握,可能会由于我个人水平低,对教材的认识存在一些偏颇,但是希望通过此次分析,提高我对高中历史教材的熟悉程度,有助于我以后的教学。
一教材的知识体系岳麓版必修一讲述的是政治文明历程,按照《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来看,政治史应该分为九个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 .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6.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7.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8.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9.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这9个专题1——5是讲中国的政治文明历程,6——9 讲世界的政治文明历程,但是岳麓版教材课标的要求做了大胆的创新,将9个专题合并为7个,而且重新编排了次序:1.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2.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3.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4.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5.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6.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7.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这样编排体现最突出的一种史观是全球史观,将整个世界作为一个整体,通过分别对同一个时期中国和西方的政治发展历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很清楚的体会到中西在发展中的巨大差异,培养学生放眼看世界,在世界的大背景下思考问题,认识中国的大局意识。
人教版高中历史高考与必修一教材分析
(08广东单科)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 领》不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B.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C.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 D.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
(08江苏单科)某学校组织了一次主题为“和睦大 家庭”的民族关系图片展,展览内容按20世纪的不同 年代分为若干板块,在60年代板块中可能展出的图片 是 A.《共同纲领》封面 B.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片断 C. 西藏自治区成立大会 7 D.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30周年庆典
26
第五单元 第18课 第19课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27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28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树 第24课 打开外交新局面
(2)“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对民主与法制的践踏。 (3)新时期的民主与法制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依法治 国”方略的提出。 (4)“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 关系。 19
23.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 (2)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 常化、中日建交;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 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重要外交活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 织中的重大外交活动及其国际国内意义。
(3)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侵华日军发 动的细菌战和毒气战的罪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正面战场的抗战、敌后抗日斗争、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 历史地位。 15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1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政治制度 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一、教学目标了解古希腊城邦政治和古罗马帝国政治的不同之处,理解国情对国家政体的影响,培养运用唯物史观解决问题的能力。
了解中古西欧封建制度的基本特点,理解其与近代民主制间的关系,培养历史解释素养。
认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共同特点及各国的特色,培养历史解释素养和时空观念。
二、教材分析(一)课标要求了解古代至近代西方政治体制各主要类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
(二)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本课选自部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2课,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是当今人类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开创的民主制、共和制等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均具有重要贡献。
2.教材内容本课共分为三个子目内容,分别是“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以时序线索介绍了西方国家从古代至近代的政治制度演变过程,教材逻辑清晰、教材内容丰富,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思维特点。
但纵观教材,叙事宏大且总结性的历史结论占据绝大篇幅,学生难以得知“为何演变”、“有何特点”等问题,不利于高中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学情分析(一)授课对象高二历史方向学生(二)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经过高一一年的历史学习,有了一定的史实基础和知识储备,而且教材中包含大量学生熟悉的历史知识,如雅典民主制、法国等级君主制、美国共和制等内容。
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教材内容的高度整合与提炼,帮助学生回忆、梳理政治制度演变的同时,也要“瞻前顾后”,着重分析时代前后政治制度的变化与延伸。
高二的学生经过选科后,对历史学科的积极性与关注度有所提升,能积极配合教师开展任务的讨论与分析。
经过学生信息提取、整合等低阶思维能力有所进步与发展,但是分析、迁移和应用等高阶思维能力还有待加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能力层级还尚未达到高考要求,需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尤为关注。
四、教学主题与重、难点(一)本课主题从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与国家结构层面,理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是古代和中世纪西方政治制度的延伸(二)重、难点重点:了解西方国家古代至近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类型难点:分析西方国家古代至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原因五、教学思路本课教学围绕UBD模式进行,在“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这一大概念的统领下开展教学。
高中历史必修一说课稿-《第13课辛亥革命》
高中历史必修一说课稿:《第13课辛亥革命》高中历史必修一说课稿:《第13课辛亥革命》高中历史必修一说课稿:《第13课辛亥革命》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辛亥革命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出版社历史必修第一册专题四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四节的内容.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对以后革命的胜利产生的深远的影响。
因为本节课史实较多,对辛亥革命的结果有不同的史学争鸣,与历史课所具有的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有所差别。
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应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一问题.2、教学目标(1)内容标准:掌握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其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2)知识与能力:比较辛亥革命与太平天国的异同,培养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是20世纪中国社会的一次巨变.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是由无数仁人志士的鲜血铺垫而成的,教者应该加强爱国精神这方面的教育.这种敢于牺牲自我,勇于促进社会进步的精神是一个民族得以存续和发展的重要源泉.如果在历史教学中不利用好本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那么,历史教学将变得毫无意义。
3、教材重难点重点是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的统治,结束两千多年的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的里程碑,故将其定为重点.难点是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现和原因.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革命中一方面体现出了真诚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但另一方面却寻求与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的妥协,而且在革命中不去发动人民群众.高一的学生难以理解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因而将其定为难点.4、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二、说教学方法刚上高一的绝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历史有兴趣,课堂上动手动脑积极,但由于本节课涉及一些历史概念和不同的史学争鸣,估计他们在记忆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我准备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播放武昌起义的影像资料将会在学生头脑中留下很深印象.在一定程度上创设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历史环境,编一个模拟历史小话剧,使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到情景当中来,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其乐于上历史课,克服厌学情绪。
选择性必修1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选择性必修1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2023年9月噩昵呷媒泾盘悬田旧媒埸& W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历史研究、学习、宣传和教育毛泽东: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
邓小平: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
习近平: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张神根研究员(2021.6.19)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智。
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的一个优良传统。
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
——2019年1月2日习近平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的贺信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心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百年奋斗积累珍贵历史经验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党的百年奋斗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党的百年奋斗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党的百年奋斗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中国式现代化2如至硫段汪会至又夯<现代化国家的。
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是什么?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_义珑我化,既旅■囱菟快花南菊司#^70至亨百-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还交社合主为现代冬国家改藏m赢靠莓厂一~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户力、三三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 S力,深、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二E模国战略、创新糜动发展战略,开二[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z =展新动能新优势。
高中历史必修一6.19《美国的联邦制》
设计理由:结合视频烘托氛围,让学生在感受美国强大
的现实中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
教材整合
一、困境篇
——从邦联到联邦
二、创新篇
——分权与制衡
三、完善篇
——两党制
图说历史
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 ——独立战争打响
政治前提:美国的成立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 口头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发现问题,积极探索 解决问题的途径。
2、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1787年宪 法是美国结合本国实际,自我创新的结果, 是人类政治智慧的精华。
2、通过英美两国政体的比较,使学生认 识民主政治的特殊性和多样性,进一步形成 开放的世界意识,培养民主和法治的意识。
3、教学重难点
【教材分析】 单元主线是“近代欧美资产阶级的代议制”,
即学习近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
本课的标题是“美国的联邦制”,应向学生强 调“联邦制”是一种国家结构形式,是国家整 体与部分,中央与地方相互关系的构成模式。
我们习惯上把美国的政体称为总统共和制,它 是通过1787年宪法的颁布确立起来的。
假如您是最高法院法官
1、请问您是怎么当上大法官的? 联邦法院首席大法官主要拥有哪些权力? 院是否有权审查行政和立法行为?
2、请问美国 3、请问联邦法
总统 (行政权)
分权与制衡
国会 (立法权)
可宣布国会立法违宪 总统任命的法官须经参议院批准
最高法院 (司法权)
图说历史: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总统、国会和 最高法院的权力,试着把它们的关系画成结构图。
2、教学目标
高中历史教案必修一人教版
高中历史教案必修一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案必修一人教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基本历史知识:倒幕前的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其影响。
2,能力培养:通过对明治维新的评价,使学生能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事件。
引导学生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史论结合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教材上的插图与照片,让学生感受明治维新前后日本社会各方面的变化,通过对比,让学生自然产生问题:为什么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贫穷与落后,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组织学生逐条讨论明治维新的内容,分析对日本社会的影响,巩固教学重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治维新使日本亚洲乃至世界强国,是日本继大化改新之后又一次较为集中地学习外国先进文化的典型事件。
同时明治维新由于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日本迅速走上军国主义的道路,给亚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内容与影响。
.教学难点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原因。
教学工具幻灯片。
图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教师讲述日本历有两次十分重要的改革,提问学生古代日本历重要的改革是什么?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出近代关乎日本命运的重要改革是明治维新,以此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一)幕府统治下的日本1.先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幕府与幕府统治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有利于学生对下文知识的理解。
2.指导学生自学课文第一段,在地图上确认的位置。
提问:哪些人构成了日本的封建统治阶级?哪些人反对幕府统治?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一下幕藩制,指出幕府统治面临的第一个危机就是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使学生认清日本国内形势。
3,指导学生自学课文第二段,提问:有哪些国家相继侵略日本?结果怎么样?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日本面临的外部环境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入侵,使日本有被沦为半殖民地的危险,这也是幕府统治面临的又一危机。
最终让学生认识到此时的日本内忧外患,改革势在必行。
2020高考历史新教材解读 高中历史之基于标准的教材分析课件 (共109张PPT)
课程改革希望的课程观
经验课程观:学生全面发展 目标达成课程观:落实核心素养
基于标准
“基于标准”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以课程标准为学 校教学质量问责的标准、以课程标准为教学评价结 果解释的依据、以课程标准为学校教学改善的目标。
“基于标准”要求教师在备课与教学时要有课程标 准意识,以课标为依据去行动,努力使自己的教学 有助于课程目标的达成。
基于标准的教材分析
备课时你首先会想到什么?
你是先看课本、课标?网络资源、教 辅读物?
按照课本进行教学的缺是什么? 什么是教材分析? 怎样上好一堂课?有没有标准?
传统备课
传统备课的重心是在分析教材、梳理知识 等方面,备课的内容是预设的、静态的, 要求教师课堂教学忠实执行预设的教案, 强调教的设计,要求教师“教教材”。在 教学方法上,传统教学重教轻学,只设计 了教法,忽视了学生的学法。
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 展现的是教师个人素养 基本遵循凯洛夫模式
传统备课往往是教师凭着自己对教学内容 的理解及教学经验、主观意愿来制定教学 方案。传统备课内容一般分为“三备三写 ”,“三备”即备教材(即课本)、备教 法、备学生,“三写”即写学期教学计划 、写单元教学计划、写教案(也有人认为 是写学期教学计划、写教案、写教学心得 )。其中备课的关键点是备教材。
两种备课思路
一是以传递课本知能在哪里?方法在哪里? 什么是解题技能? 什么是历史学习方法? 活动教学的本义是什么?
传统备课翻版
遵循凯洛夫模式 遵循三中心 运用史料进行教学:落实知识点,理解知
识来龙去脉 利用微课件、导学案:理解或落实知识点 学生活动:围绕知识点
传统教材分析
为了确定教学内容,落实知识点、梳理线 索,突破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方案和选 择教学方法,更好地教好教材。
高中历史教材分析
提出
关于思想的探究
【例3】中国主流思想发展大势
探究1 为何这两时期主流思想变化激烈?哪些因素 制约思想的变化?结合必修一、必修二相关内容进行 解释
探究2 某一时代新思想对历史发展起到了哪些作用?
探究3 为什么是杰出人物提出反映时代要求,推动时 代发展的新思想,而不是别人?是哪些行为、品质成 就了他们?
首相
(政府首脑)
重解 新散 选议 举会
提出内阁名单
内阁 (政
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
府)
与首相共进退
政
府
集
体
辞
职
议会(下院)
选民选举
关节点3 民主代议制
民主代议制是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行使 国家权力的制度。
它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通常以议会作为代表 民意的机关。
英国议会改革的背景: 18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新兴工业资产阶 级要求获取政治权利维护自身利益;同时,新兴工业 城市的选民人数与原有选区分配不合理的矛盾日益尖 锐。进入19世纪,要求议会选举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
任命大臣(行政权)
国王
任命法官(司法权)
护 证 封 资
建 本
统 主
治 义
通过法律(立法权)
议会
同意征税(征税权)
秩 发 序 展
(资产阶级 和新贵族)
议会权力高于国国王王权权力力高,于国议王会行权为力受法律制约
君君主主立专宪制制政确体立
关节点2 责任内阁制
18-19世纪内阁制的演变
1721年,乔治一世任命沃尔波为首席大臣,成为第一 任“首相”,主持内阁。
英国议会改革主要进程: 1832年以前, 5%成年人有选举权,绝大多数是贵族 1832年改革,中产阶级获得了选举权 1867年改革,城市工人有了选举权 1872年改革,秘密投票 1884年改革,农村工人有了选举权 1918年改革,男子21岁,女子30岁获得选举权; 1928年改革,21岁以上的男女公民均获选举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第10课 鸦片战争12
第10课鸦片战争一、【教材分析】19 世纪4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为打开中国市场,将中国变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发动了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性质都开始发生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进入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在此以前,中国社会处于封建时代,长达二千五、六百年。
鸦片战争是近代百年屈辱的开始,是近代史的开端,在全书中具有开篇的地位和作用,是中国近现代史的起始课二、【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战前中外历史发展的状况、鸦片走私、禁烟运动、战争过程。
理解和把握与本课知识相关的一些专有名词,如“鸦片贸易”、"闭关锁国"“贸易顺差”“逆差” 等。
通过对中国和世界形势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探讨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第一目与课后的阅读与思考、解析与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在小组的讨论、合作的基础上,能够尝试理解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辨证关系。
教师:采取“提出问题——阅读材料及课本——分析理解——讨论——得出结论”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通过讲授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的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爱国热情。
了解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中的反侵略精神,通过对禁烟运动的讲授,使学生认识到林则徐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他捍卫民族的利益,是我们后来人学习的榜样。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起因依据:中英两国远隔重洋,相距如此遥远,为什么会在十九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而且,这一问题不仅涉及到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认识,还应进一步明确蕴含其中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辨证关系,历史发展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关系。
最新推荐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分析
历史必修(一)教材分析第一部分古代的政治制度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1、中国古代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先秦早在远古时期,人类社会中就逐渐出现了权力的萌芽,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实际上是史前社会的部落酋长。
中国的早期国家是以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组建而成的部落国家。
随着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的建立,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如夏朝形成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王位世袭制”。
商代的内服和外服制度,内服是王畿,即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
尽管商王对外服的控制有限,但基本上具有支配内服和外服的实际权力。
夏商的王权与神权结合,特别是商朝,商王既是人,又是神,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西周建立后,在前代政治制度的基础上确立了一套体系完整的政治制度:以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制度,以分封制为基本方式的治理制度,以世卿世禄(西周贵族后代依据血缘关系承继先人的封地、官职)为基本方式的“亲贵”世代为官制度,以及调整统治集团内部关系的礼乐制度。
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家国一体”政治结构(即血缘关系政治化和政治关系家族化的结合体)的奠基时期。
这一政治特征一直延续到清朝。
另外,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相结合,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是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伴随分封制的瓦解和社会大变革的兴起,区域性的君主集权制度逐渐形成。
以秦国为代表的诸侯国君执掌大权,通过在新占领的土地上设立郡县、任命官吏,加强了国君对地方管理权的控制,实现了由血缘关系统治向地域关系统治的转化;通过军功制度,职业官僚逐步取代世卿世禄。
韩非的法家思想,公开宣扬君主专制、集权政治,并成为该制度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2.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确立——秦朝秦朝创立,为后代所沿用,成为中国古代主要的政治制度。
概念:君主专制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核心是皇位终身制、世袭制、皇权至高无上;中央集权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核心是地方听命中央。
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三单元第八课《中国古代的法治和礼教》教学设计
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和礼教》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课标要求本课内容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是:知道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这一时期思想家对于德治、法治关系的讨论;知道自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课程模块Ⅰ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的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中的第1课(本教材中第7课)。
“法律与教化”是古今中外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
本单元三节课立足中国,放眼世界,阐述了中国古代、近代西方和当代中国法律与教化的大致发展历程、主要特征与建设成就,有助于培养学生深刻的历史感。
《中国古代的法治和礼教》是本单元第一课,本课以时间为顺序,以法治和礼教两种社会治理手段的选择为线索,阐述了从先秦到隋唐、再到宋元明清时期的基本发展历程,课程内容与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历程密切关联,选用了图片、文字等原始史料,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法治和礼治发展过程、主要特点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本课内容涉及很多中国古代思想史内容,学生在初中以及高一阶段有一定的知识积累,这为本课学习提供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的孝道、德治,现代政治中平等、法治的理念等都可以成为本课学生学习的有效资源。
本课涉及思想史内容多,较抽象,相对学生的理解水平,有一定难度。
需要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知识,联系具体事例,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和有效性。
三、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运用史料,引导学生知道中国最早的成文法产生过程及意义,了解百家争鸣中德治与法治之争的基本内容。
2.设置情景,依据史料分阶段阐述秦汉到隋唐时期,以及宋元至明清时期法律与礼教从争论到并用再到融合的发展趋势。
(二)教学重难点:1.本课重点:春秋战国时期德治与法治之争的基本分歧。
2.本课难点:对秦汉及此后以礼入法、礼法融合的准确理解。
四、教学过程课堂导入:礼和法字的来源进行引入一、春秋战国礼法背离材料二:董仲舒《决狱》曰:“臣愚以父子至亲也,闻其斗,莫不有怵怅之心,扶杖而救之,非所以欲诟父也。
高中历史教材分析
高中历史教材分析篇一:高中历史政治史教材分析高中历史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必修·1》教材知识结构分析:历史必修1一共有八个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3.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4.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5.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6.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7.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8.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专题一、专题四、专题六、专题七主要介绍了中国政治文明发展史,专题一是中国古代史的内容,专题四属于中国近代史,专题六、七属于中国现代史或当代史。
专题二、三、五、八介绍了西方政治文明发展史:专题一属于世界古代史,专题三为世界近代史。
专题五、八为世界现代史。
历史必修一反映的是人类社会政治领域进程中的重要内容,重点反映的是中外历史政治领域的发展,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在政治制度发展中的作用的刻画,反映出政治制度的创新是贯穿始终的主线。
在政治文明史教学中要着重传达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趋势。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
人类历史发展中一个基本趋势就是:从专制到民主,国际社会则是从无序走向一定程度的有序(对话协商机制、双边和多边的合作机制,多种国际组织的建立及国际条约协定等)。
在政治文明史教学内容中药反映时代政治的多元性和不同国家政治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用大文明史观建构历史,“厚今薄古,贴近时代”是其一贯体现。
我们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现代公民的政治素养。
就全书而言,人教版教材全书均由前言、目录、正文、附录等部分组成, 人教版还有“ 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 注重历史与英语互相渗透) 和“历史学习推荐网站”( 向对历史有兴趣的学生进一步探究提供更丰富的信息来源) ,其次还附有“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人教版的是政治领域中外大事对照, 以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为主, 中外分列, 并附经济、文化领域两条平行发展的线索, 以资对照, 试图提供一个在各层面之间以及中国与外国之间横向的互动中纵向发展的脉络,将中外史事置于人类文明进程大背景下, 同时纵向展现社会的各横切面。
朱煜:高中历史新教材分析——以人民版和人教版为例
朱煜:高中历史新教材分析——以人民版和人教版为例一、新教材编纂的基础和指导原则(一)历史教材的编纂经验及存在问题人民教育出版社是目前我国编写中小学教科书时间最长、经验最丰富的出版社,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初建立以来,先后为全国的中小学生编写和出版了十套教材,包括最新出版的课程标准初中和高中实验历史教材。
在长期编纂历史教材的过程中,人教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有不少教训。
50多年来,人教社历史室的专家、编辑逐渐形成许多编纂历史教材的观点和认识。
兹列举如下:1、关于史学研究与历史教材历史教材的编写要重视历史研究的新信息、了解新面貌,才能使历史教学、历史教材符合新时代的要求。
为此,近年来,人教版教材的编者尽力在教科书里反映史学界和学术界的新的研究成果。
他们注意到历史研究和学术研究的一些新进展,如,社会史研究的成果(社会结构、人口、交通、饮食、服饰、婚姻、风俗、宗教等方面的风貌,即政治以外的历史,下层阶级的历史),对一些具体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一些具体历史观念的更新(如在教科书里只把民族英雄用来称呼那些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人物,而对国内各民族历史战争中的英雄人物,都称之为抗金、抗元名将等;对历史上所谓贰臣和隋炀帝等所谓暴君的新评价;随着一些档案资料的解密,对朝鲜战争等近现代重大历史事件有了新认识)等等。
人教版教材是如何反映新成果的呢?对待新成果的态度是:既参考学术界的论点,同时又往往经过了自己的细心研究,得出可靠的结论。
第一,对一些考古研究和考证性质的史学研究最新成果,往往直接加以利用。
如,关于上古历史的断代研究成果,商鞅变法年代的考证等等。
第二,有分歧的问题,一般采用大多数学者或权威著作、权威机构的说法。
如,关于中国最早的纸,80年代中后期,学术界有分歧,教材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说法和中国历史博物馆陈列的实物,采用西汉有纸说。
第三,历史教科书的编写,是一门政策性很强的学问,涉及国家许多方面的政策,诸如民族政策、对外政策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8山东文综)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 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08宁夏文综)《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 “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 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 关的历史事件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马尾海战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3
(08广东单科)右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 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08江苏单科)“齐人”、“鲁人”、“楚 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 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
(3)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侵华日军发 动的细菌战和毒气战的罪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正面战场的抗战、敌后抗日斗争、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 历史地位。 16
12.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太平天国运动 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太 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2)辛亥革命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五四运动、中共“一大”和“二大”。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革命运动中的国共合作、北伐战争、南昌起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红军长征、遵义会议、挺 进大别山、三大战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新民主主 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17
6
(08广东单科)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总体评价,代 表中国共产党观点的是 A.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B.五四运动破坏了了中国传统文化 C.五四运动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 D.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08海南单科)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 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 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 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 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C.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7
9
2008年新课程省份高考试题的启示
10
11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宗法制、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皇帝制度、秦朝的中央机构、郡县制、中央 集权制度的影响。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初郡国并行制、唐朝三省六部制、元朝的 行省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 (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君 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
2
专题名称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必 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修 6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一 7、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完善 8、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9、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合计
题量 19 6 26 4 4 7 11 6 14 97
(08广东单科)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 领》不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B.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C.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 D.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
(08江苏单科)某学校组织了一次主题为“和睦大 家庭”的民族关系图片展,展览内容按20世纪的不同 年代分为若干板块,在60年代板块中可能展出的图片 是 A.《共同纲领》封面 B.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片断 C. 西藏自治区成立大会 8 D.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30周年庆典
12
5.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希腊地理环境与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雅典民主 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2)罗马法 罗马法的内容与作用。
13
8.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权利法案》的制定、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联邦制的权力结构、美国共和 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3)法国共和制和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 法》的主要内容。
1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9.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1)《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主义诞生 《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产 生的重大意义。
(2)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的成立、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巴 黎公社的经验教训。
15
11.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1840年至l900年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 《辛丑条约》。 (2)1840年至l900年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三元里人民抗英、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08广东单科)(材料略) (1)1773年,北美殖民地人民为什么只承认 与“英王之间缔结了契约”?从当时英国政治 体制的角度加以分析。(4分) (2)分析英王形象在北美殖民地人民心中从 “主权权威者”变为“专制君主”的原因。(4 分) (3)美国独立后,英美两国的经济联系并未 切断。根据材料二,分析19世纪中前期英美两 国在经济上的相互影响。(4分)
5
(08广东单科)《民报》创刊号刊登黄帝象 (见右图)的主要目的是 主世 义界 A.提倡民主自由 大第 伟一 B.宣传排满革命 人之 C.倡导个人崇拜 黄民 帝族 D.反对帝国主义 (08海南单科)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 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 在一起的”。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 A.民族主义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 C.民生主义思想 D.国民革命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