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管理课程标准
《仓储管理》课程标准
![《仓储管理》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06606dc6f1aff00bed51e7e.png)
《仓储管理》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仓储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
本课程通过教师引导性教学、仓储和配送作业模块和大量的实训操作结合,训练学生具有从事仓储配送管理的基本技能和进行仓储配送方案分析设计的基本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在先进的仓储配送管理理念指导下,以行动导向设计课程教学、实训教学,根据仓储业务模块,配送业务模块为载体,创建行动学习环境,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索。
本课程每周4个课时,开设于第3个学期,其前导和后续课程如下:前导课程:《物流管理概论》、《货物学》、《现代采购实务》、《物流英语》。
后续课程:《供应链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物流设施与设备》、《物流运输管理》。
二、课程教学目标针对专业培养目标对于仓储人才培养要求,本课程培养仓储作业一线从事操作与管理的高技能人才。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仓储的基本知识,具备从事仓储市场开拓、现场组织管理、库存控制、商品养护、方案策划的能力。
本课程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掌握仓储配送管理的基本概念与方法、仓储经营、仓储作业、库存控制、商品养护与安全管理的知识和方法;技能目标:具备组建仓储配送企业的技能、仓储业务管理技能、配送业务管理技能、成本分析控制技能和安全管理技能;情感目标:具备认真刻苦、严谨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在教学研究、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和吸收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相结合的基础上进行如下教学设计: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课程内容。
本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打破原有的以理论为主的教材内容结构和课序,依据物流企业仓储配送活动工作过程,分析、归纳出完成仓储配送活动所需要的岗位及其岗位能力,根据岗位能力对应的任务功能进行四大模块设计。
2、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在上述四个模块下,共有21个技能型任务来支撑,每个任务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向学生下达学习任务,学生通过“技能目标”—“任务背景”—“操作步骤”等工作过程完成任务,教师遵循“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原则,将基本知识贯穿于技能型任务中,强调“通过行动来学习”,以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职业能力。
仓储课程标准
![仓储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5c1d017c5da50e2524d7fa4.png)
题目:仓储管理课程标准课程名称:仓储管理适用专业:物流管理1 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1-1课程定位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功能是培养学生熟练掌握企业在仓储作业过程的主要操作技能、仓储业务洽谈能力、仓储作业现场指挥与控制能力以及仓储成本节约意识。
本课程以“物流基础”的学习为基础,同时与“商品采购”和“运输组织”“配送”课程相衔接。
1-2设计思路课程开设依据:仓储管理是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大部分学生就业后从事的主要工作岗位。
虽然仓储管理的对象是仓库,但是,仓库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包括:生产企业仓库、流通企业的仓库、配送中心式的仓库和货运站式的仓库。
本课程的功能是培养学生熟练掌握企业仓储作业过程的主要操作技能、仓储作业现场指挥与控制能力、库存控制能力以及仓储成本节约意识。
这些都是仓储管理岗位最为重要和基本的能力,因此本课程在物流管理专业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应当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
本课程内容选取以社会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为依据, 广泛了解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从分析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入手,按照在职业岗位上完成完整工作过程所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设计本课程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具体而言,本课程内容依据如下:①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②工业企业、商业企业、物流企业等各类企业的仓储职业工作岗位。
③前导后续课程的关系。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物流师国家职业标准》⑤根据岗位职业发展及个人发展需求,选取最新的技术作为课程教学内容,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好的基础。
⑥根据课程需要,强调实际工作所需的能力培养,确保学生下企业的职业适应能力。
本课程以学习情境为载体来组织课程内容。
在学习领域课程设计中,学习情境设计是一个关键环节。
学习情境设计思路:课程按仓储岗位任务的递进和流程关系确定各个工作任务之间的关系,以工作任务为单元来展开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仓储管理》课程标准
![《仓储管理》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4a0f0bd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84.png)
《仓储管理》课程标准课程学时数:54适用的专业范围及层次:全日制专科物流管理专业学分:3考核方式:考试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是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物流管理学生的专业课程之一。
本课程采用项目教学的方式进行。
教学过程以仓储管理的工作过程为主线,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和方法,将学习内容分为六大学习情境,每一个学习情境根据学习的需要,又设计了若干个学习项目。
本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包括:仓库设施的选址和布局设计、货物储存计划的编制和合同签订、货物的入库在库出库管理、仓储成本的核算与绩效评估等。
本课程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应详细讲授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讲授过程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一些案例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方法等内容的理解,并应适当补充相关知识,加大课堂授课的知识含量。
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根据教学计划规定的学时数,理论课为36学时,实训课为18学时,具体学时分配如下表所示(供参考):本课程应突出实用性特点。
在课堂的讲授过程中,要多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除课堂讲授外,要尽量增加习题和案例讨论的数量,使学生得到尽可能多的思维训练。
四、教学内容学习项目一仓库选址与布局模式选择【知识点】了解仓库选址应考虑的因素及其布局模式、掌握仓库选址的步骤与方法、运用因素比重法、重心法及其他数学方法和相关的仓储规划设计理论进行仓库选址。
【教学重点】仓库选址的方法。
学习项目二仓库主要参数设计【知识点】仓库规模的确定、仓库储存区域面积的确定、仓库主体结构的确定、仓库建筑物主要参数的确定。
【教学重点】仓库储存区域面积的确定。
学习项目三仓库的布局设计【知识点】仓库总体平面布置、货区的布置、仓库内非保管场所布置、装卸平台设计。
【教学重点】仓库总体平面布置学习项目四货位编号与入库货物编号【知识点】货位编号的要求、货位编号的方法、入库货物编号的要求、入库货物编号的方法。
【教学重点】入库货物编号的方法。
学习项目五仓库作业设备配置【知识点】装卸搬运设备、保管设备、装卸搬运设备的数量配置。
仓储管理课程标准
![仓储管理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8676f89b4daa58da0114aef.png)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标准佳木斯市技工学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仓储管理实务》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标准是根据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写的。
编写本课程标准时,坚持构建“行动导向、技能递进、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本着“项目教学、任务教学”的原则,突出物流应用能力的培养。
《仓储管理实务》课程是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也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课程内容依据对物流行业企业的调研、兼顾企业岗位就业群需要,并通过解析仓储类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获得。
本课程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任务驱动型项目活动培养学生具有专业的技能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使学生掌握仓储作业的基本知识以及仓储作业管理的基本技能,初步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仓储作业方面的职业能力,并通过理论、实训、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有仓储作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型物流专业人才,以适应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物流仓储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方法,获得仓管员、高级仓管员职业资格证书。
课程标准中教学内容和学时,可根据具体教学需要做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课程方面的简介如下:1.课程名称:仓储管理实务2.课程代码:3.学时:102学时4.学分:6学分5.适用层次:中专6.适用专业: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7.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现代物流基础》课程,后续课程有《物流信息系统》课程。
(二)课程任务《仓储管理实务》是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程,本课程是物流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属于岗位能力课程。
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能够掌握仓储作业实务的相关理论知识,掌握仓储作业各流程环节下的具体操作技能,能完成仓储作业相关环节和流程的基本工作,并具备在将来的物流仓储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仓储管理实务课程标准
![仓储管理实务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09f453d55270722192ef7c0.png)
《仓储管理实务》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一)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根据物流管理专业相应工作岗位及岗位群(如运输,仓储,配送,客户服务,信息管理)的标准及要求,在我专业教师进行实践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然后对工作任务综合能力进行整合,继而转化到学习领域,通过设置不同的学习情境进行教学。
(二)本课程的作用:《仓储管理实务》课程是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介绍仓储业务流程及仓储操作和管理技能,在对学生物流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和物流职业素养养成方面起主要支撑作用,主要通过组织货物的仓储业务,培养学生的基本的仓储业务操作能力,提升学生仓储业务组织管理能力,并养成良好的服务、安全、成本及诚信意识。
(三)前、后续课程衔接:《仓储管理实务》在物流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它前接《现代物流基础》,《采购实务》,《物流信息与技术》,《物流市场营销》,后续《物流运输管理》,《物流配送管理》等课程。
三、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介绍仓储业务流程及仓储管理技能的课程。
2.课程任务该课程功能在于培养学生具有仓储经营管理能力,储设施设备操作能力,仓库作业保管能力等多种岗位职业能力,达到本专业高职学生应具备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仓储岗位职业能力,职业道德素养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学生今后进入物流行业或相关企业从事仓储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熟悉仓库内部岗位设置,掌握仓储的主要功能,熟悉各种常见仓库的特点;熟悉仓库的选址过程,掌握仓库布局的原则,熟悉常用的仓储设备,掌握仓库的货位编号方法和储位分配方式。
掌握仓储业务招投标的过程,掌握仓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发生违约的处理方式,掌握仓储合同的格式与主要条款;掌握入库作业流程,熟悉货物入库准备的工作内容,掌握入库验收的基本要求和验收项目,熟悉入库所需的各种单据;掌握货物堆码苫垫方法和作业要求,熟悉不同货物存储的温湿度要求,掌握温湿度调节方法,掌握仓库货物盘点方法,掌握库存货物分类保管方法,掌握仓库安全管理及5S管理内容和目标;掌握冷藏货物、高分子商品、金属材料、危险货物的储存环境及作业要求;掌握储存仓库物品的出库流程;熟悉仓储成本的构成和控制方法,掌握仓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现代仓储管理》课程标准
![《现代仓储管理》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93ac32deefdc8d376ee3232.png)
课程名称、代码:现代仓储管理 总学时数:(理论课学时数:48 学分数:3.5 适用专业:物流管理
031303
实践课学时数:16)
一、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属于职业必修课程。
二、课程定位 现代仓储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它是物流管理的一个分支,该课程从
4
2 4 4 2 2 2 2
2
4 2 2 2 2 2 4 2 2 2 2 2
48
(单独设置的实训课程填此栏)
实训项目 编号
实验(训)项目名称
1
物流管理综合模拟实训
2
仓储实操
项目内容及要求
客户关系建立 订单处理 配送管理 叉车练习 码垛练习
出入库操作
项目实验(训) 学时安排
设计 2 8 4
3
复习、考试 总学时
及保税仓库(3)掌握现代仓库的选址及规划原则(4)熟悉现代仓库中设备的种类和配置(5) 了解现代仓库人事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和形式。
课题三:仓储业务管理及进出库业务操作 本课题主要讲授仓储业务全过程、仓储保管合同、货源组织及业务管理、出入库作业,
库存商品的检查与盘点。 本课题的重点是仓储保管合同的签订及进出库作业规范 本课题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1)掌握仓促储保管合同的签订(2)
七、教学方法 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组织学生自我经验叙述、讨论、问题教学、阅读指导等,尤其
是有条件的话,借用多媒体的声像呈示,提供给学生原始的课堂实录,或者是问题情境,组 织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意识。
八、教学评价建议
1、期末考核评价及方式:全部采用闭卷方式。闭卷笔试考试采用客观性试题与主观性试题
《 仓储管理实务》课程标准
![《 仓储管理实务》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4f7d7d6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0a.png)
仓储管理实务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XX省五年制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是在《现代物流概论》、《货物学基础》、《物流设施与设备》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核心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具备进行仓储入库、在库、出库作业及仓储作业设备使用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在先进的仓储管理理念指导下,以行动导向设计课程教学、实训教学,根据仓储业务模块为载体,创建行动学习环境,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索,为《仓储实训》、《方向课程综合实训》、《企业实习》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96学时,6学分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核心素养,注重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兼顾中高职衔接,高度融合职业技能学习和职业精神培养。
1.依据《XX学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2021级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主动对接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突出学生创业能力、创新精神培养,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课程目标。
2.依据课程目标、岗位需求,对接职业标准,围绕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所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职业能力培养要求,充分考虑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发展,确定课程内容;3.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注重职业岗位能力训练项目的设计。
按照仓储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序化课程学习任务,体现知识学习与能力训练的有机融合。
四、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掌握仓储管理实务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具备了仓储作业的基本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职业观念。
1.能进行仓库内布局及分类,能按照出入库作业流程操作;2.能正确认识和操作仓储设施设备,具备验货入库、装卸搬运、上架、补货、拣货、盘点、养护的能力,会使用现代化仓储管理系统。
3.能规范进行仓储作业和使用仓储设备;4.具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处理异常问题;5.具有规范操作的职业习惯和安全、环保意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踏实肯干、团结合作和严谨求实的职业精神,为物流1+X考证仓储模块提供支撑。
仓储管理课程标准
![仓储管理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bd656e2f12d2af90342e610.png)
适用专业:物流运输与服务编制人:编制单位:编制日期:2019年8月25日审核人:专业名称:汽车电路项目学制年限:初中毕业生(中、高级工)培养目标(中级):面向工厂生产一线,培养了解工厂对于运输运输流程并能按照作业规范,熟练完成货物分类、派发等常规工作任务的操作人员。
培养目标(高级):面向工厂生产一线,培养了解工厂运输流程并能按照作业规范,独立完成相关货物运输、入库、出库等工作任务的操作人员。
一、前言《仓储管理》作用在于培养学生具有仓储经营管理能力、仓储设施设备操作能力、仓保管作业能力等多种岗位职业能力,达到本专业高职学生应具备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并获得仓储职业资格证书考证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仓储岗位职业能力、职业道德素养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物流管理专业高职学生的顺利就业打下基础。
二、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仓储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物流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因为不论是第三方物流还是企业物流,仓储活动都是核心活动,它沟通采购、运输与配送等相关重要物流活动,是生产活动的重要节点,也是保证物品需求的重要据点。
它前接《采购管理》、《运输管理》,后续《配送管理与应用》等课程,是物流专业的核心课程和主干专业课。
(二)课程设计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就业为导向,邀请行业专家对物流管理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并以此为依据确定本课程的工作任务和课程内容。
根据物流管理专业所涉及到的仓储管理教学管理基础知识内容,分解成若干教学活动,在仓储管理实训和校内实习和校外顶岗实习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整个课程内容以够用为度。
由于课程内容主要针对实际而具体的工作任务,因此,具有明显的职业导向性和确定的目标,具有较强的过程属性。
根据这一特点,课程主要解决“怎样做”(经验)和“怎样做更好”(策略)的问题。
在课程内容的设计方面,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来传授相关的课程内容,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以过程性操作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以仓储与配送作业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
仓储管理课程标准
![仓储管理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18957c06f1aff00bed51eb3.png)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标准佳木斯市技工学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仓储管理实务》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标准是根据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写的。
编写本课程标准时,坚持构建“行动导向、技能递进、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本着“项目教学、任务教学”的原则,突出物流应用能力的培养。
《仓储管理实务》课程是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也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课程内容依据对物流行业企业的调研、兼顾企业岗位就业群需要,并通过解析仓储类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获得。
本课程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任务驱动型项目活动培养学生具有专业的技能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使学生掌握仓储作业的基本知识以及仓储作业管理的基本技能,初步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仓储作业方面的职业能力,并通过理论、实训、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有仓储作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型物流专业人才,以适应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物流仓储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方法,获得仓管员、高级仓管员职业资格证书。
课程标准中教学内容和学时,可根据具体教学需要做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课程方面的简介如下:1.课程名称:仓储管理实务2.课程代码:121511373.学时:102学时4.学分:6学分5.适用层次:中专6.适用专业: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7.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现代物流基础》课程,后续课程有《物流信息系统》课程。
(二)课程任务《仓储管理实务》是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程,本课程是物流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属于岗位能力课程。
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能够掌握仓储作业实务的相关理论知识,掌握仓储作业各流程环节下的具体操作技能,能完成仓储作业相关环节和流程的基本工作,并具备在将来的物流仓储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课程标准
![《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88e1fe9ad02de80d5d8407b.png)
《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课程类别: 职业技能课前导课程:(二)课程定位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介绍仓储业 务流程及仓储操作和管理技能,在对学生物流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和物流职业素养养成 方面起主要支撑作用,主要通过组织货物的仓储业务,培养学生的基本的仓储业务操 作能力,提升学生仓储业务组织管理能力,并养成良好的服务、安全、成本及诚信意 识。
(三)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 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本专业共同具备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遵循学生认 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仓储管理的知识和技能要求,确定本课程的项目模 块和课程内容。
按照商品入库作业、商品在库管理、商品出库(配送)作业等具体实 践过程安排学习项目,使学生掌握仓储作业的基本操作要领。
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 实践导向课程的思想,将本课程项目模块下的教学活动又分解设计成若干任务,以任 务为单位组织教学,并以仓储作业为载体,按物流活动的要求展开教学,让学生在掌 握仓储作业技能的同时,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加深对专 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 基础。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 熟悉仓库内部岗位设置,掌握仓储的主要功能,熟悉各种常见仓库的特点; 熟悉仓库的选址过程,掌握仓库布局的原则,熟悉常用的仓储设备,掌握仓库的 货位编号方法和储位分配方式。
掌握仓储业务招投标的过程,掌握仓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发生违课程编码: 总 学 时: 06010149 60理论学时: 30技能学时: 30适用对象: 物流管理专业 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物流学概论、商品知识与养护技术学习情境学习单元知识目标约的处理方式,掌握仓储合同的格式与主要条款;掌握入库作业流程,熟悉货物入库准备的工作内容,掌握入库验收的基本要求和验收项目,熟悉入库所需的各种单据;掌握货物堆码苫垫方法和作业要求,熟悉不同货物存储的温湿度要求,掌握温湿度调节方法,掌握仓库货物盘点方法,掌握库存货物分类保管方法,掌握仓库安全管理及6S管理内容和目标;掌握冷藏货物、高分子商品、金属材料、危险货物的储存环境及作业要求;掌握储存仓库物品的出库流程;熟悉仓储成本的构成和控制方法,掌握仓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仓储管理课程标准
![仓储管理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e7949c4ee06eff9aff807b7.png)
仓储管理》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仓储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它是物流管理的一个分支,该课程从了解仓储活动入手,研究如何管理才能以最低的仓储总成本提供满意的客户服务。
《物流管理概述》是该课程的前置课程。
仓储管理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应用性,学生通过对仓储原理和方法的系统学习,可以掌握物流企业仓储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在实践中加以灵活应用。
二、课程目标1.知道仓储活动的产生、发展、意义和性质。
知道中国仓储业的发展现状。
2.理解仓储的基本概念、功能、任务;仓库及其结构,自动化仓库,仓储机械设施等的基本知识。
3.掌握仓储作业及其组织管理的规划与技术4.学会运用一些具体的技术和策略5.能够把所学的原理应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去,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仓储与仓储管理概述第一节仓储与仓储业第二节仓储的任务第三节仓储组织和管理第四节仓储在物流管理中的地位掌握仓储的种类,仓储管理的任务和原则理解仓储的基本概念、功能、任务知道仓储活动的产生、发展、意义、性质第二章仓库与仓库设备第一节仓库的作用和分类第二节仓库结构与布局第三节仓储设备第四节自动化仓库学会仓库的布局和规划掌握仓库基本设置及其特点和用途理解仓库及其结构,自动化仓库的基本知识第三章仓储经营管理第一节仓储经营组织第二节仓储经营方法第三节仓储多种经营学会仓储的基本经营方法掌握仓储经营管理的概念和意义理解仓储的多种经营第四章仓库保管作业过程第一节入库业务第二节理货第三节堆存第四节保管第五节出库业务AW 、,装卸与搬运掌握仓库保管的入库、理货、堆存、保管、出库、装卸与搬运等整个过程、操作方法、作业要求,以及所需办理的相关手续。
第五章流通加工业务第一节流通加工业务简述第二节商品包装第三节包装标记和标志第四节托盘及成组方法第五节集装及集装箱运输第六节商品分拣掌握流通加工业务的概念、目的和类型理解商品包装、托盘化、集装及集装箱作业、分拣等主要的流通加工业务项目,及各项目的一般要求和操作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
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
课程标准
佳木斯市技工学校
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
《仓储管理实务》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标准是根据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写的。
编写本课程标准时,坚持构建“行动导向、技能递进、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本着“项目教学、任务教学”的原则,突出物流应用能力的培养。
《仓储管理实务》课程是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也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课程内容依据对物流行业企业的调研、兼顾企业岗位就业群需要,并通过解析仓储类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获得。
本课程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任务驱动型项目活动培养学生具有专业的技能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使学生掌握仓储作业的基本知识以及仓储作业管理的基本技能,初步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仓储作业方面的职业能力,并通过理论、实训、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有仓储作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型物流专业人才,以适应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物流仓储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方法,获得仓管员、高级仓管员职业资格证书。
课程标准中教学内容和学时,可根据具体教学需要做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课程方面的简介如下:
1.课程名称:仓储管理实务
2.课程代码:12151137
3.学时:102学时
4.学分:6学分
5.适用层次:中专
6.适用专业: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
7.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现代物流基础》课程,后续课程有《物流信息系统》课程。
(二)课程任务
《仓储管理实务》是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程,本课程是物流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属于岗位能力课程。
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能够掌握仓储作业实务的相关理论知识,掌握仓储作业各流程环节下的具体操作技能,能完成仓储作业相关环节和流程的基本工作,并具备在将来的物流仓储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职业活动
(一)课程设计总体思路
本课程设计思路从行业和毕业生分析入手,通过企业调研、毕业生调查、专业教师顶岗实习和行业实践专家研讨会四种渠道对仓储、配送岗位中出库操作员、拣货员、理货员、仓管员等岗位的任务、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涵盖内容进行分析分解,确定未来工作所需的知识目录和能力标准,编制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实践项目。
课程将仓储作业分解成若干个工作任务,包括认识仓储活动、入库作业、补货及拣货作业、出库作业、配送作业、仓库管理、综合数据系统实训等七个项目。
在作业实践中加深中职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中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教学活动设计由易而难,多采用观察、考察、实践、师生互动的课内外活动形式,予师生以创新的空间。
本课程要求充分运用现代职教理念与技术,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学习,培养兴趣;培养一切从实践而来,尊重科学的理念;在与身边的老师、同学共同讨论中深化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形成基本的职业能力。
基于中职学生的特质和其继续教育的能力培养,制订教育目标,进行课程活动的规划。
通过工作与学习结合的教学模式,以任务引领的活动来组织教学,倡导学生在“做中学”,讲求务实,学生中心,培养学生从事物流仓储作业工作的基本职业能力,培养学生进入职场的就业能力及职业生涯发展能力,打造其职业化的工作态度、职业化的工作形象及工作方法。
(二)课程设置的依据
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拟在培养物流专业型人才,主要从事仓储、运输、配送等工作,针对各岗位专业技术能力的要求,开设仓储管理实务这门课程,通过仓储作业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仓储管理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仓储作业岗位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吃苦耐劳的个性品质,为学生踏上就业岗位作准备。
(三)职业活动与课程内容对应关系
三、课程目标
课程主要培养具有较强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工作能力的物流从业人员。
本课程在课程整体设置上主要考虑学生具体就业情况,进行就业后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经过充分调研,多次讨论和修改,最终确定了本课程的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正确填写一般物流仓储过程涉及到的相关单据及资料,能做好安排的出入库作业及在库管理工作,能够处理仓储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能努力协调好客户的关系。
为将来从事物流仓储业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
根据仓储岗位群,例如:订单员、客服员、仓管员、拣货员、理货员等仓储岗位。
考虑到各岗位需求能力的要求,结合教学情况,综合考虑以下各方面因素,特确定配送作业实务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
1.职业关键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有以下知识:
(1)掌握仓库的分类、布局、仓储设施设备、仓储基层岗位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知识;
(2)掌握普货入库作业的基本流程、流程操作要点及相关知识;
(3)掌握普货盘点作业的基本流程、流程操作要点及相关知识;
(4)掌握普货退货作业的基本流程、流程操作要点及相关知识;
(5)掌握普货移库作业的基本流程、流程操作要点及相关知识;
(6)掌握普货补货作业的基本流程、流程操作要点及相关知识;
(7)掌握普货流通加工作业的基本流程、流程操作要点及相关知识;
(8)掌握普货出库作业的基本流程、流程操作要点及相关知识。
2.职业专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有以下职业能力:
(1)能熟练描述出仓储作业的基本流程及操作注意事项;
(2)能熟练操作仓储管理信息系统;
(3)能完成仓储作业相关单证的填制和修改工作;
(4)能根据仓储作业各流程环节的任务需要来合理做好作业计划安排,选择合适的设施设备,协作完成具体的仓储作业任务;
(5)能恰当处理在仓储作业过程中遇到的突发问题、异常问题。
3.方法能力
本课程在教学中将学生的素质教育始终放在首位,通过精心设计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在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他们的如下素养:
(1)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2)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3)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
(5)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创新能力等。
4.社会能力:
沟通能力、独立学习能力、客户档案管理能力、单证缮制能力、组织协调能力
5.考证能力:
获得仓管员、助理物流师等相关职(从)业资格证书。
四、课程内容
本课程以任务、项目为载体,与企业合作设计选取几个典型的案例作为学习情境;根据岗位(群)工作任务要求,确定学习目标及学习任务内容;本课程采取行动导向及案例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组织教学及考核。
(一)设计理念
本课程以国家职业教育重点的精神为指导,采用校企合作进行基于真实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为设计理念。
始终围绕仓储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和职业资格考证的需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仓储工作实践过程为主线,与行业企业充分合作进行课程设计与开发为了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注重与企业合作,按照“职业岗位→岗位需求能力→确立教学项目”的项目导向式的运行机制来组织教学。
学以致用,以“用”促学,边“用”边学,突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育理念。
学生是学习主体,鼓励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加强创新能力和意识培养的理念。
在设计中,既要考虑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又要关注综合职业素质的养成,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编排思路
本课程以“行动导向、技能递进、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将就业为导向作为重点培养高素质人才,在行业专家的指导下,对物流仓储岗位进行任务与能力分析,以仓储作业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仓储作业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为依据,结合职业资格鉴定的要求,按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任务递进与作业流程相结合的结构脉络来展示教学内容。
通过任务引领的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通过在实训室边教边练、边学边做的现场教学方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结合在一起。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电脑软件和网络资源等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操作体验,进而获得工作责任感、价值观及操作技术能力的发展。
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以项目教学为主要手段,积极探索教学方法与成绩评价方法的创新,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设计。
在重视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重视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的培养。
(三)项目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