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有机化学反应总结
大学生有机化学实验报告总结(4篇)
大学生有机化学实验报告总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课程。
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很强,因此实验就显得非常重要。
刚开始做实验的时候,由于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不好,在实验过程遇到了许多的难题,也使学生们感到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自己看书,独立思考,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也就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在做实验前,一定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吃透,因为这是做实验的基础,实验前理论知识的准备,也就是要事前了解将要做的实验的有关资料,如:实验要求,实验内容,实验步骤,最重要的是要记录实验现象等等.否则,老师讲解时就会听不懂,这将使做实验的难度加大,浪费做实验的宝贵时间。
比如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氯气的的实验要清楚各实验仪器的接法,如果不清楚,在做实验时才去摸索,这将使你极大地浪费时间,会事倍功半。
虽然做实验时,老师会讲解一下实验步骤,但是如果自己没有一些基础知识,那时是很难作得下去的,惟有胡乱按老师指使做,其实自己也不知道做什么。
做实验时,一定要亲力亲为,务必要将每个步骤,每个细节弄清楚,弄明白,实验后,还要复习,思考,这样,印象才深刻,记得才牢固,否则,过后不久就会忘得一干二净,这还不如不做.做实验时,老师会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教给学生,拓宽学生的眼界,使学生认识到这门课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那么的广泛.学生做实验绝对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看法,这样就要有充分的准备,若是做了也不知道是个什么实验,那么做了也是白做。
实验总是与课本知识相关的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减少操作的盲目性提高实验效率的保证,有的人一开始就赶着做,结果却越做越忙,主要就是这个原因。
在做实验时,开始没有认真吃透实验步骤,忙着连接实验仪器、添加药品,结果实验失败,最后只好找其他同学帮忙。
特别是在做实验报告时,因为实验现象出现很多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将会很难的继续下去,对于思考题,有不懂的地方,可以互相讨论,请教老师。
大学有机实验心得总结5篇
大学有机实验心得总结5篇_大学有机实验心得总结1_本学期通过这五个有机化学实验使我更加熟悉了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如水浴加热,蒸馏,冷凝回流等,了解了各种药品的实验方法及原理,明白了实验的安全守则核对事故的处理方法;并且明确了有机化学实验的报告要求.对于一系列以前没有接触到的有机化学反应,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实际的实验中我们更加深刻体会到书本上的知识,如各种反应的副产物都需要我们进行除杂,而且我们也知道了有机反应一般都很缓慢,需要加热或加入催化剂以加快反应速率,对于各种新的仪器设备的使用也有了进一步了解,当然实验中难免也会有一些失误,通过对于这些失误的分析,使我们在有机化学实验中进一步完善自己,提高实验技能,只有技能的提高才能让我们在今后的实验中进一步发现实验背后更多的奥秘,加上自己的努力探索与发掘才有可能做出自己的创新.我相信通过这五个有机化学实验,我们会掌握更多的实验技巧也为后来进行更复杂的实验操作奠定了基础,同时分析自己操作中的失误,也可以加深对实验的理解,避免再次失误这同时也为下学期的实验做好了准备,这些都让我们在化学的学习上又增添了几分实力,并增加了继续学习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信心._大学有机实验心得总结2_大三上学期,我修完了大学四年中的第二个基础有机化学实验,也可能是本科里的最后一次的有机实验.这两个学期的基础有机化学实验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收获.首先,基础有机化学实验让我学习到了多种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锻炼了我的基本实验技能,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的关于有机物的处理方法,和无机实验的处理方法有很大不同,而作为一个有机专业的本科生,这也是必须要掌握的.同时,对于不同的反应进行实验,更有助于我们认识反应物,生成物的性质以及反应的机理,对有机化学的学习也有很大帮助.对有机物进行光谱分析则更加锻炼了我们的综合技能,是有机化学实验与基础有机化学,物理有机化学,有机结构分析等学科交叉结合,锻炼了我们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而自主实际性实验,有加强了我们的自主学习,总结的意识.为我们将来的科研学习打下了基础.除此之外,很荣幸两个学期都作为查正根老师的学生学习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查正根老师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同学的实验过程中,他会观察指出同学们的实验操作错误并督促改正.查正根老师的教学态度也十分严谨负责,鼓励每个人都来积极思考,使我们充分的体会到做有机实验的乐趣及意义.虽然一开始我们对这种教学不太喜欢,因为我们习惯于按照书上去做实验,进行思考和讨论很费时.但是,渐渐的,我们发觉了在实验中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有些可以在思考中想到而解决或避免.同时,查正根老师还对教材上的部分实验进行改进,大大简化了我们的实验,提高了效率.对实验结果也无太大影响,有效地完成了实验,也能得到较好的产物.最后,感谢查正根老师以及两个学期的助教孟老师和易老师的悉心教导,相信这两个学期的实验是我人生中的一笔宝贵的财富._大学有机实验心得总结3_有机化学是高等学校化工专业的必修课,要想学好有机化学,首先,要认真读书,读懂书上的定义,只有明白了定义才是解决以后所有问题的关键.其次,就我个人而言,我喜欢读完书之后做笔记,就是把书上的知识有条理的自己整理在本子上,记住方程式是重中之重,而且有机化学的方程式比较复杂,副产物多,而且在不同条件下产物不同,主要应记住特征反应以及重要反应条件.再就是整理网络图,就是有什么能氧化或还原成什么,这样让知识点成为知识面,方便在做推断题的时候能更好更快的推出产物.想学好一门课程,死记硬背是肯定不行的.中学化学的知识比较散杂,要记的东西很多.例如:反应的颜色变化.沉淀的颜色.反应方程式等,这些都很重要,容易在推断题中出现.但是这些内容在教材上没有说明其原理,你就可以利用网络查询资料简单了解原理来帮助记忆.你还可以查找一些有关化学史的资料,了解一些物质的发现过程或者一些化学家的资料来培养兴趣,有了兴趣才能学好知识.学习过程中,老师的授课很重要,所以上课不可以不听,即使对老师不满意也要认真听讲.根据老师讲的内容作适当的笔记,但是记住,不可以老师讲什么记什么,那样对学习没有任何好处,只会浪费上课的时间.要定期整理笔记,对笔记进行删剔与补充.在阶段考试前将笔记拿出来看,对不扎实的知识夯实.而且要将新旧知识穿线,不要让知识结构发生断层.要重新学习已经学过的东西,首先你要知道老师对这部分知识进行的怎样的补充,所以建议你借鉴同学的笔记,不要只看教材.在学新知识时,遇到问题要马上解决,因为你遇到的问题很可能是因为你对旧知识不了解所产生的.多背,多练习,多总结.学有机化学要及时地对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加以归纳与总结.比如:碳的四价键原理,抓住烷.烯.炔.苯等等的官能团,官能团思想是有机化学的重要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各类有机反应,学习时切记主要反应记牢;.完成一定量的习题,特别是综合性的习题,通过解题,加深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在思维方式上有所提高;.动手做实验,通过实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适当看一些参考书和参考文献并做好读书笔记,扩大知识面,注意观察身边的化学现象,并与你所写知识相联系;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下面将结合本人在有机化学学习中的心得,分类论述本人是如何学习有机化学的.1 总结经验规律掌握有机化学中规律性的东西对于更好地掌握.理解有机化学反应及其原理是很有帮助的,因此在2 善于归纳总结在有机化学学习中,会发现有机反应式错综复杂,且种类繁多,想要全部记住,记准并非易事,但若在平时的学习中善于归纳总结,将所学的每一章节的内容归纳出其知识网络图,相信学好有机化学并非难事.3 注重实验有机化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若不能掌握其基本的实验操作,不重视实验技能的培养,是很难学好有机化学这门课的.掌握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理解和记忆有机化学反应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 结合实际生活,培养学习兴趣学好有机化学,重在要有兴趣,培养学习兴趣能够使我们更有效地进行学习.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常用的一些问题,或通过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与有机化学有关的问题,均能使我们能更近一步掌握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逐步建立起学习兴趣.当然,以上仅是对课堂学习的一点补充,我们应该在认真听取老师的讲义并作好课堂笔记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以上方法,才能学好有机化学这门课_大学有机实验心得总结4_大三上学期,我修完了大学四年中的第三个有机化学实验,也可能是大学里的最后一次的有机实验了,而这第三次的有机实验却带给我非凡的感受.在_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共进行了六次共同探讨.相互合作的实验,与以前做过的有机实验相比,彭浩老师的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在这里,既没有老师一人在黑板前唱独角戏,也没有随便点一个学生上台讲述实验;既避免了学生只是照老师所讲的来按步就班的进行实验,自己却不思考实验中的问题,也防止了单独一个学生上台讲,其他人在下面〝看戏〞的尴尬._老师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深入我们学生内部,与我们共同研究反应的原理,让我们分成小组合作讨论实验中所发现的问题,鼓励每个人都来积极思考,使我们充分的体会到做有机实验的乐趣.虽然一开始我们对这种教学不太喜欢,因为这需要我们放下手头正在做的工作去讨论,很费时,导致前几次试验我们组都是最后才走的.但是,渐渐的,我们发觉了在实验中还有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最终都在讨论中解决了.在之后的实验中,我们在_老师的启发下,逐步对教案上的实验进行改进,大大简化了我们的实验,提高了效率.比如,我们通过薄层色谱法可以提前判断实验终点,将本应回流一两个小时的实验缩短了近一半,有的酸化和碱化的步骤只是为了除去较少的杂质,省去对实验结果也无太大影响,有效地完成了实验,也能得到较好的产物.在课堂上,_老师也十分关心我们的身体健康.为了让我们保护好眼睛和面部,以身作则坚持每次课都戴上护目镜.虽然带上去极其不舒服,尤其对我们这些〝四眼〞来说,但不带的后果也很严重,曾经我就见过应没带护目镜而将刘海烧掉的同学,就连_划破了手指也让同学找OK绷给他贴上.(好人啊)感谢_老师的教导和关心,和您一起度过的六个下午真是太美好了._大学有机实验心得总结5_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分析化学实验课的任务是使我们进一步加深对分析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正确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将来从事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的魅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源泉,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分析化学实验的意义在于以下几点:首先,分析化学实验能提高学习的兴趣.其次,分析化学实验能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最后,实验能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大一暑期实践期间,我曾随学院学生科协进行了北京市城区饮用水水质调查.那次活动是我第一次比较系统的作分析化学实验,以下借用几段我对于那次活动的总结.活动的目的除了在于培养科协成员的分析化学试验能力外,还使成员体验了比较正规的科研项目的步骤——讨论.立题.取样.分析……通过这次活动,科协成员面对涉及外专业或目前学术水平难以达到的课题时,将更有能力与信心运筹帷幄.调查是学生科协的传统活动——化学实验技能竞赛的拓展.化学实验技能有机的溶于调查的水硬测量阶段,使单纯的实验提升到科研的高度.从调查的取样阶段开始,全体成员充分参与到活动当中.取样的范围是北京市城八区居民的饮用水.原则上每个城区两个水样.我被分配采集一个朝阳区的水样.朝阳区是北京的大区,我选取的社区是位于西大望路_号的新近开发的楼盘——金港国际.该地点处于泛CBD,也是近期入市的热门地点,我选取的社区定位是白领公寓,室内除有自来水外还有纯净水的管道以及完备的终水系统.我分别采集了该社区纯净水及自来水的水样各一份,以便比较.实验阶段中,未学过分析化学的成员得以提前接触到一些高精密仪器,如分析天平.这为大一的同学今后的学习有较大的积极影响.虽然因实验仪器使用的不熟练使得失误的频繁发生,但由于活动参与者的认真态度,我们最终得到了较为准确的实验数据.我采集的两份水样中此社区的自来水水样的水硬水平于其它城区的自来水水样水硬平均水平相近.纯净水的水硬几乎是自来水的3倍,且PH呈弱酸性,证明该室供纯净水水样中含有较多的离子.由于实验条件以及专业知识的限制,我们无法将该水样中所含离子一一检验出来,但足以证明所谓的纯净水的水样并非如我们通常理解的纯净.由于水样的采集是入户进行,我们没能得到此纯净水水源处的水样.考虑到新房的管道可能还未经使用,水样受管道材质影响较大,此次采集到的不良水样并不能断定此纯净水水源的不纯净.自第一次接触分析化学实验到现在,已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实践,我发现做好分析化学实验需要做到以下五点:第一,要做好预习工作.实验前应认真阅读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所需的基本操作技术,明确实验目的,原理,任务,主要的操作步骤及有关事项,做到胸有成竹.第二,实验过程中认真思考每一步操作的目的,作用,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理论联系实际.实验中随时将实验测量的各种原始数据真实,准确,清晰,的记录在原始实验记录纸上,并让老师审阅.第三,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使用不熟悉的仪器和试剂之前,一定不要随意操作,以免破坏实验仪器,浪费试剂,发生意外事故.第四,自觉遵守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注意电源,电炉,水阀等.实验后及时洗涤清理仪器.第五,实验后根据原始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和分析.总结实验的经验,误差分析思考题等.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实验.分析化学实验可以帮助我们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拓宽知识面,培养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大学有机实验心得总结。
大学有机化学1要点及反应总结
Chap 1绪论一、构造、构型、构象二、共价键轨道杂化:C:sp、sp2、sp3杂化方式、空间构型(键角)、未参与杂化p轨道与杂化轨道位置、电负性比较基本属性:键长:越短键越牢固键能:越大键越牢固σ键能大于п键能键角:取代基越大键角越大极性和极化性:偶极矩(会判断偶极矩大小:矢量和)键断裂方式和反应类型:自由基反应、离子型(亲电、亲核)、周环反应Lewis酸、碱氢键、电负性三、官能团、优先次序(ppt)Chap 2饱和烃——烷烃一、烃分类烃:开链烃和环状烃开链烃:饱和烃和不饱和烃环状烃:脂环烃和芳香烃二、烷烃通式和构造异构、构象异构(乙烷和丁烷构象)烷烃通式:C n H2n+2构造异构体:分子内原子链接顺序不同σ键形成及特性:电子云重叠程度大,键能大,不易断;可绕轴自由旋转;两核间不能有两个或以上σ键。
乙烷构象:Newman投影式、重叠式(不稳定,因为非键张力大)、交叉式(稳定,各个氢距离远,非键张力小)丁烷构象:Newman投影式;稳定性(大到小):对位交叉式、邻位交叉式、部分重叠式、全部重叠式甲烷结构和sp3杂化构型:正四面体型三、命名普通命名法(简单化合物):正、异、新衍生物命名法:以甲烷为母体,选取取代基最多的C为母体C。
系统命名法:①选取最长碳链为主链,主链C标号从距离取代基最近的一端开始标。
②多取代基时,合并相同取代基,尽量使取代基位次和最小。
书写时按照官能团大小(小在前)命名③含多个相同长度碳链时,选取取代基最多的为主链四、物理性质沸点(.):直链烷烃随分子量增大而增大(分子间色散力与分子中原子大小和数目成正比,分子量增大,色散力增大,沸点增大)支链越多,沸点越低(支链多,烷烃体积松散,分子间距离大,色散力小)熔点(.):总趋势:分子量增大,.增大.曲线(书P48)相对密度:分子量增大,相对密度增大,接近于溶解度: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相似相溶,烷烃极性小)折射率(分子中电子被光极化的程度):正构烷烃,碳链越长,折射率越大五、化学性质(C-H键极性小,键能大,所以烷烃比较稳定)卤化反应:1、例子:笔记和书反应条件:高温、光、催化剂等2、反应机理:自由基反应反应阶段:链引发只产生自由基不消耗链增长消耗一个自由基同时产生另一个自由基链终止只消耗不产生自由基反应条件:光、热、过氧化物(书P51);一般在气相和非极性溶剂中进行 3、反应取向:烷烃中H活泼型顺序:叔H>仲H>伯H(C-H键离解能越小,均裂吸收能量越小,易取代)形成自由基需能量:CH3•>1°>2°>3°自由基自由基稳定性:CH3•<1°<2°<3°自由基(自由基中间体越稳定,反应越容易发生) 4、卤素与烷烃卤化反应活性:氟>氯>溴>碘卤素与烷烃反应选择性:氟<氯<溴<碘氧化反应:燃烧(完全氧化)、部分氧化反应(笔记、书P56)异构化反应裂化反应(自由基型反应):分类、特性、用途六、烷烃的主要来源和制法来源:石油、天然气实验室制法:烯烃加氢、Corey-House合成Chap3 脂环烃一、命名单环:与烷烃类似;次序规则;环上C数小于与环相连碳链或碳链连有多个环时,常以碳链为母体,环作为取代基。
大学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总结重排反应
大学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总结重排反应反应方程式是有机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描述了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转化过程。
在大学有机化学中,我们学习了各种各样的反应方程式,其中包括重排反应。
本文将对大学有机化学中的重排反应进行总结,介绍其机理和一些典型反应。
1. 环丙烷重排反应(C1C2速度放缓)在环丙烷分子中,碳原子1和碳原子2之间为一个甲基基团,环丙烷重排反应就是指这个甲基基团发生位移,形成其他异构体的过程。
环丙烷重排反应可以发生两种类型的重排:1,2-重排和1,3-重排。
1,2-重排:环丙烷中的甲基基团发生位移,形成丙烯和丙烯烷的异构体。
1,3-重排:环丙烷中的甲基基团发生位移,并且环丙烷的碳原子2和碳原子3之间的键断裂,形成丙烯和甲烯烷的异构体。
2.1-甲基移位反应1-甲基移位反应是指分子中一个碳原子上的甲基基团在反应中发生迁移,形成另一种异构体。
这种反应在很多有机化合物中都可以观察到,例如烷烃、烯烃等。
3. α,β-不饱和酮的Knoevenagel缩合反应Knoevenagel缩合反应是α,β-不饱和酮与活性甲基化合物(如甲醛、甲基丙烯酮等)在碱的催化下进行的加成反应。
这个反应的机理涉及羰基亲核加成和酸碱中和等步骤。
4. 列维架桥异构化反应列维架桥异构化反应发生在某些烯烃和孤立的单质金属之间的反应中。
该反应可以形成由金属和碳原子构成的稳定的配位化合物。
总结:大学有机化学中的反应方程式总结重排反应,包括环丙烷重排反应、1-甲基移位反应、α,β-不饱和酮的Knoevenagel缩合反应和列维架桥异构化反应等。
这些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于理解有机反应的机理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和运用这些反应时,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它们的机理,并且掌握相应的实验操作技巧。
大学有机化学复习总结取代反应与消除反应
大学有机化学复习总结取代反应与消除反应大学有机化学复习总结:取代反应与消除反应在大学有机化学学习过程中,取代反应与消除反应是两个重要的反应类型。
本文将对这两种反应进行综合总结,包括各种反应的机制、条件以及相关应用。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梳理,将有助于提高对有机化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一、取代反应1. 概述取代反应是有机化学中最常见的反应类型之一。
这种反应中,一个原子或一个官能团被另一个原子或官能团所取代。
取代反应可分为亲电取代反应和亲核取代反应两类。
2. 亲电取代反应亲电取代反应是指受电子亲和性较强的亲电试剂攻击亲电子较弱的反应物分子,生成中间体,最终得到产物的过程。
常见的亲电试剂包括卤素、酸、酸酐等。
亲电取代反应机制有S_N1和S_N2两种。
以S_N2反应为例,它是一种亲核反应,反应速率与亲核试剂浓度成正比。
在反应中,亲核试剂一步到位地攻击反应物,并将原来连接在反应物上的基团进行取代。
S_N2反应要求反应底物为二次或三次碳中心,而且通常是立体拥挤较少的反应物。
3. 亲核取代反应亲核取代反应是指亲核试剂攻击亲电子较强的反应物分子,形成中间体,再经过负电离生成产物的过程。
常见的亲核取代反应有酯酸酐反应、酯醇反应、羧酸取代反应等。
以酯酸酐反应为例,该反应通常需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在反应中,亲核试剂攻击反应物中的酯酸酐,产生中间体,最终生成酯。
二、消除反应1. 概述消除反应是有机化学中另一种重要的反应类型。
这种反应中,分子内或分子间的官能团或原子被去除,使得两个碳原子之间的键数量减少。
消除反应可分为β-消除反应、α-消除反应以及氢氧根消除反应等。
2. β-消除反应β-消除反应是指由于邻位取代基影响,在α位和β位之间发生消除,生成双键或三键的过程。
β-消除反应常见的机制有E1、E2和E1cb三种。
以E2反应为例,它是一种分子间反应,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和碱的浓度成正比。
在反应中,碱通过攻击底物的氢,同时使得相邻的取代基离去,生成双键。
大学生有机化学实验报告总结范文(2篇)
大学生有机化学实验报告总结范文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分析化学实验课的任务是使我们进一步加深对分析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
正确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将来从事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的魅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源泉,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分析化学实验的意义在于以下几点:首先,分析化学实验能提高学习的兴趣。
其次,分析化学实验能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
最后,实验能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
大一暑期实践期间,我曾随学院学生科协进行了北京市城区饮用水水质调查。
那次活动是我第一次比较系统的作分析化学实验,以下借用几段我对于那次活动的总结。
活动的目的除了在于培养科协成员的分析化学试验能力外,还使成员体验了比较正规的科研项目的步骤-讨论、立题、取样、分析……通过这次活动,科协成员面对涉及外专业或目前学术水平难以达到的课题时,将更有能力与信心运筹帷幄。
调查是学生科协的传统活动-化学实验技能竞赛的拓展。
化学实验技能有机的溶于调查的水硬测量阶段,使单纯的实验提升到科研的高度。
从调查的取样阶段开始,全体成员充分参与到活动当中。
取样的范围是北京市城八区居民的饮用水。
原则上每个城区两个水样。
我被分配采集一个朝阳区的水样。
朝阳区是北京的大区,我选取的社区是位于西大望路____号的新近开发的楼盘-金港国际。
该地点处于泛CBD,也是近期入市的热门地点,我选取的社区定位是白领公寓,室内除有自来水外还有纯净水的管道以及完备的终水系统。
我分别采集了该社区纯净水及自来水的水样各一份,以便比较。
实验阶段中,未学过分析化学的成员得以提前接触到一些高精密仪器,如分析天平。
这为大一的同学今后的学习有较大的积极影响。
虽然因实验仪器使用的不熟练使得失误的频繁发生,但由于活动参与者的认真态度,我们最终得到了较为准确的实验数据。
大学有机化学方程式总结
大学有机化学方程式总结
1. 碳氢化合物的烷烃类反应
1.1 卤代烃和氢化钠的反应
碳氢化合物(卤代烃)与氢化钠反应生成相应的烷烃,并释放出相应的卤化钠。
反应方程式如下:
R-X + NaH -> R-H + NaX
1.2 卤代烃和氢化亚铜的反应
碳氢化合物(卤代烃)与氢化亚铜反应生成相应的烷烃,并释放出相应的卤化铜。
反应方程式如下:
R-X + 2Cu2O + 2Cu -> R-H + 3Cu2X2
2. 醇类的酯化反应
2.1 醇与羧酸的酯化反应
醇与羧酸反应生成相应的酯,并释放出相应的水。
反应方程式如下:
R-OH + R'-COOH -> R'-COOR + H2O
2.2 醇与酸酐的酯化反应
醇与酸酐反应生成相应的酯,并释放出相应的酸。
反应方程式如下:
R-OH + R'-COO-CO-R'' -> R'-COOR + R''-COOH
3. 烯烃的加成反应
3.1 烯烃与卤素的加成反应
烯烃与卤素反应生成相应的二卤代烃。
反应方程式如下:
R-CH=CH2 + X2 -> R-CH2-CHX-CH2-X
3.2 烯烃与负氧化剂的加成反应
烯烃与负氧化剂反应生成相应的环氧化合物。
反应方程式如下:
R-CH=CH2 + [O] -> R-CH2-CH2-O-CH2-CH2-R
以上是一些大学有机化学方程式的总结,希望对您有帮助。
参考文献:
1. 有机化学方程式实验室手册,XX大学化学系,20XX年。
大学有机化学复习总结反应类型与机理
大学有机化学复习总结反应类型与机理大学有机化学复习总结:反应类型与机理一、醇的反应类型与机理醇是有机化合物中的一类重要官能团,它们包含有羟基(-OH)。
1. 醇的酸碱性反应醇可以发生酸碱中和反应。
当醇中存在较强的酸性取代基,对羟基的电子亲合力较强时,醇会表现出酸性;而当醇中存在较强的碱性取代基,对羟基的电子亲合力较弱时,醇会表现出碱性。
有机酸与醇反应,可以生成酯。
该反应由于生成水作为副产物,被称为酯化反应。
其机理为亲核取代反应。
2. 醇的氧化反应醇可以发生氧化反应,将醇中的氢原子替换为氧原子或其他氧化物。
醇的氧化反应中,常用的氧化剂有高价锰酸钾(KMnO4)、过氧化氢(H2O2)、氯铂酸(H2PtCl6)等。
氧化反应常用于醇的官能团转化,例如将醇氧化为醛、酮、羧酸等。
3. 醇的脱水反应醇可以发生脱水反应,去除醇分子中的水分子。
脱水反应常用于生成醚。
脱水反应中,常用的脱水剂有浓硫酸(H2SO4)、氯化亚砜(SOCl2)、磷酸三乙酯(Et3PO4)等。
脱水反应的机理为亲电取代反应。
二、醛与酮的反应类型与机理醛和酮是含有羰基(C=O)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
1. 醛与酮的还原反应醛和酮可以发生还原反应,将羰基上的碳原子上的氧原子减少为氢原子。
还原反应中,常用的还原剂有氢气(H2)、金属钠(Na)、亚硫酸氢钠(NaHSO3)等。
还原反应一般需要催化剂存在,如铂(Pt)、钯(Pd)等。
2. 醛与酮的加成反应醛和酮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将其他化合物的官能团加到羰基上。
加成反应常见的类型有E-选择性和 Z-选择性。
其中,E-选择性是指以反式方式加成,而Z-选择性是指以顺式方式加成。
3. 醛与酮的氧化反应醛和酮可以发生氧化反应,将羰基上的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氧化为氧原子或其他氧化物。
氧化反应中,常用的氧化剂有高锰酸钾(KMnO4)、过氧化氢(H2O2)、铬酸钠(Na2CrO7)等。
三、芳香化合物的反应类型与机理芳香化合物是由芳香环和其中的官能团组成的有机化合物。
大学课程-有机化学反应总结
190°
NaC
CNa + H2
HC
CH + NaNH2 液氨 HC
CNa + NH3
CH3C≡CNa + C2H5Br → CH3C≡CC2H5 + NaBr
2、催化氢化
2 H2 R C C R' Pd, Pt or Ni R CH2 CH2 R'
R-CC-R’
Lindlar催化剂
R H
C C
R' H
ONa + CH3—I O—CH3
CH3ONa +
Cl
卤苯中 C-Cl (为什麽 ?) 很稳定
例:
CH2-CH=CHCl Cl
Cl KCN CH2Cl
NaOH/ H2O
△
CH2-CH=CHCl OH
Cl
CH2CN
与AgNO3—醇溶液反应
R-X + AgNO3 醇 R-O NO2 + AgX 硝酸酯
Cl2 FeCl3
CHCl2-CHCl2
4、与HX加成
HX R C CH R C CH2 X X HX R C X CH3
马氏规则
5、与H2O加成
CH3(CH2)5C CH +H2O Hg
2+
O CH3(CH2)5CCH3 91%
6、与甲醇加成 CHCH + HOCH3
KOH 加热,加压
CH2=CHOCH3
+ CH3CH2CH2Cl
乙酸酐 AlCl 3
CH(CH3)2 +
CH2CH2CH3 85% (次 ) CH2CH2CH3
(主 ) COCH2CH3
大学有机化学反应总结
大学有机化学反应总结1. 引言大学有机化学是化学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之一,也是学习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和反应机理的关键。
本文旨在对大学有机化学中常见的反应进行总结和归纳,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这些反应。
2. 化学键的类型在有机化学中,化学键的类型决定了分子的性质和反应的发生。
常见的化学键类型包括:•单键:共享一对电子,如碳-碳单键(C-C)和碳-氢单键(C-H)。
•双键:共享两对电子,如碳-碳双键(C=C)和碳-氧双键(C=O)。
•三键:共享三对电子,如碳-碳三键(C≡C)和碳-氮三键(C≡N)。
3. 有机反应的类型有机反应可以根据不同的变化和转化方式进行分类。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3.1 取代反应取代反应是指一个原子或官能团被另一个原子或官能团代替的反应。
常见的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烃的取代反应和醇的酸碱反应。
3.1.1 卤代烃的取代反应卤代烃的取代反应常见的机理有亲核取代和电子亲合取代。
其中,亲核取代是指亲核试剂攻击卤代烃的卤素原子,如氯离子(Cl-)。
电子亲合取代是指电子亲和试剂攻击卤代烃的电子丰富部位。
3.1.2 醇的酸碱反应醇的酸碱反应是指醇与酸或碱反应生成相应的酯或盐。
这类反应常用于有机合成中,例如酯化反应和醇的酸催化裂解。
3.2 加成反应加成反应是指两个或更多的分子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分子的反应。
常见的加成反应包括烯烃的加成反应和醛/酮的加成反应。
3.2.1 烯烃的加成反应烯烃的加成反应是指烯烃分子中的双键和其他物质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烷化合物或其他加成产物。
3.2.2 醛/酮的加成反应醛/酮的加成反应是指醛或酮分子的羰基与其他物质的亲电试剂发生加成反应,生成醇或其他加成产物。
3.3 消除反应消除反应是指一个分子中的两个官能团结合成一个较大的官能团并释放一个小分子的反应。
常见的消除反应包括脱水反应和脱酸反应。
3.3.1 脱水反应脱水反应是指通过除去水分子来形成双键或环状结构的反应。
有机化学反应类型总结
有机化学反应类型总结
有机化学反应类型总结:
1、加成反应:两个有机物之间直接发生化学键形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一种物质在受到氧化剂作用后转变为其他物质,而另一种物质则在受到还原剂作用后发生变化的反应;
3、活性碳反应:活性碳作为亲核试剂将有机物中的某些部分分子或原子抽出来的反应;
4、环化反应:将烷基单键两端的原子重新排列成直环状结构的反应;
5、多变性反应:有机物分子中的某些原子或分子结构经过改变而引起衍生物出现的反应;
6、偶联反应:两个有机物之间发生化学键,使原来的物质发生变化的反应;
7、代换反应:有机物中的某些原子或分子结构被其他原子或分子结构所代换而发生变化的反应;
8、水解反应:有机物结构内部的键被水分解而发生变化的反应。
大学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总结酯化反应
大学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总结酯化反应酯化反应是有机化学中常见的反应类型之一,可以通过酸催化或酶催化等方式进行。
在酯化反应中,酸与醇反应生成酯,释放出水分子。
这种反应广泛应用于染料、药物、食品和香料等化合物的合成过程中。
本文将对酯化反应的机理和常见的酯化反应方程式进行总结。
一、酯化反应机理酯化反应的机理可以分为两种类型:酸催化和酶催化。
1. 酸催化酯化反应机理在酸催化酯化反应中,通常使用强酸催化剂,如硫酸、磷酸或琼脂酸等。
反应中,酸催化剂将醇分子质子化,使其成为良好的亲电子试剂。
醇与酸发生质子转移反应生成醇质子,而醇质子亲核攻击羧酸的羰基碳,形成酰基氧负离子。
最后,酰基氧负离子与质子化的醇中的水分子发生酸催化的质子转移反应,生成酯和水。
2. 酶催化酯化反应机理在酶催化酯化反应中,常使用酶作为催化剂。
酶可以是脂肪酶、酸性酯酶、酯酶等。
这类反应一般发生在生物体内或水溶液中。
酶能够催化底物分子的结构变化,使其能够接近催化活性位点,并降低活化能。
二、常见的酯化反应方程式下面列举了几个常见的酯化反应方程式:1. 酸催化酯化反应方程式酸醇反应生成酯的反应方程式可以表示为:酸 + 醇→ 酯 + 水例如,乙酸与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的方程式为:CH3COOH + CH3CH2OH → CH3COOCH2CH3 + H2O2. 酶催化酯化反应方程式酶催化酯化反应的方程式可以表示为:酶 + 酸 + 醇→ 酯 + 水例如,脂肪酶催化下,乙酸与甘油反应生成三酸甘油酯的方程式为:CH3COOH + HOCH2CH(OH)CH2OH →CH3COOCH2CH(OH)CH2OH + H2O三、总结酯化反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在许多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酯化反应,可以合成出各种不同的酯类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酯化反应的机理可以分为酸催化和酶催化两种类型,通过质子化和亲核攻击等步骤完成。
根据反应条件和催化剂的不同,反应的具体机理和方程式也会有所差异。
有机化学反应总结
有机化学反应总结有机化学是一门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合成方法的学科。
有机化学反应是有机化学中的核心内容,能够将一个有机化合物转化为另一个有机化合物,通过不同的反应路径,可以得到多种不同的产物。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常见的有机化学反应进行总结和探讨。
一、取代反应取代反应是有机化学中最基本的反应类型之一。
它是指一个原子、基团或官能团与另一个原子、基团或官能团发生替换的过程。
常见的取代反应有酯酸酯化反应、醇酸酯化反应、SN1和SN2取代反应等。
例如,酯酸酯化反应是一种以酸为催化剂的酯化反应。
在此反应中,醇和酸酐经过酸催化可以生成酯和水。
这种反应在有机合成中非常重要,常用于酯类的制备。
二、加成反应加成反应是指两个或多个分子发生直接结合形成一个新的分子。
这种反应通常涉及双键或三键的断裂,生成新的化学键。
常见的加成反应有烯烃加成反应、炔烃加成反应等。
例如,烯烃的加成反应是指一个或多个亲电试剂通过与烯烃的共轭体系发生反应,形成新的化学键。
这种反应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工具,可以合成多种有机化合物,如醇、醚、酮等。
三、消除反应消除反应是指一个分子中的两个官能团(常为两个邻接碳原子上的官能团)发生消除反应,生成一个新的分子和一个小分子。
常见的消除反应有脱水反应、脱氢反应等。
例如,脱水反应是指从一个有机化合物中去除一个水分子的反应。
这种反应常常利用酸、碱或热作为催化剂,可以合成醚、烯烃等化合物。
四、重排反应重排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或它所连接的碳原子的连接方式发生改变,从而得到结构不同的产物。
重排反应可以通过原子间的改变或分子内的改组实现。
常见的重排反应有烷基迁移反应、脱羧反应等。
重排反应在有机化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提供快速合成目标产物的途径,还可以帮助研究人员预测和解释有机化合物的行为。
五、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化学反应中电子的转移。
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而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大学有机化学复习总结酸碱与酮醇互变反应
大学有机化学复习总结酸碱与酮醇互变反应大学有机化学复习总结:酸碱与酮醇互变反应有机化学是大学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酸碱与酮醇互变反应是基础且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
本文将对酸碱与酮醇互变反应进行总结与复习,并提供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机理解析,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内容。
酸碱与酮醇互变反应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其特点是以酮和醇为反应物,通过酸性或碱性条件下的反应而相互转化。
这类反应可以分为两类:酸性条件下的酮醇互变反应和碱性条件下的酮醇互变反应。
一、酸性条件下的酮醇互变反应酸性条件下的酮醇互变反应是指在酸性催化剂存在下,酮与醇发生互变反应的过程。
例如,酮醇互变反应的典型代表是阿尔多酮和开环酮的相互转化。
在酸性条件下,阿尔多酮可以发生开环反应生成开环酮,而开环酮也可以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为阿尔多酮。
这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阿尔多酮生成开环酮:R1-C(=O)-C(OR2)(OH)R3 + H+ → R1-C(=O)-C(=O)R2 + H2O开环酮水解为阿尔多酮:R1-C(=O)-C(=O)R2 + H+ + H2O → R1-C(=O)-C(OR2)(OH)R3在酸性条件下,酮醇互变反应发生的机理主要涉及质子化和去质子化两个步骤。
首先,酮中的羰基碳上的氧原子通过质子化得到质子,形成正离子;然后,质子脱离,使得负离子重新攻击羰基碳原子,生成产物。
二、碱性条件下的酮醇互变反应碱性条件下的酮醇互变反应是指在碱性催化剂存在下,酮与醇发生互变反应的过程。
例如,一种常见的碱性酮醇互变反应是Cannizzaro反应。
在碱性条件下,醛可以还原为相应的醇,同时另一个分子的醛同样可以被氧化为相应的酸。
这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醛还原为醇:R1-C(=O)H + OH- → R1-C(=O)-OH + e-醛氧化为酸:R2-C(=O)H + OH- → R2-C(=O)-O- + e-在碱性条件下,酮醇互变反应的机理涉及醇的负离子攻击碳氧双键形成负离子稳定的过渡态,然后发生质子转移反应生成醛,最终生成醇和酸的产物。
完全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小结
完全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小结有机化学是研究碳及其化合物的学科,其中反应种类繁多。
本文将通过对一些主要的有机化学反应类型的小结,帮助读者了解这些反应的特点和应用。
1. 双键反应双键反应是有机化学中最常见的反应类型之一。
其中,加成反应是通过将两个单体分子的双键上的原子或基团相互连接而形成新的化学键。
典型的加成反应包括烯烃和氢气的加成反应、烯烃和卤素的加成反应以及烯烃和醇的加成反应等。
此外,还有补充反应,即通过在双键上添加一个原子或基团来形成新的化学键。
如醛与水的补充反应、烯烃与氨的补充反应等。
2. 消除反应消除反应是通过将化合物中的两个官能团(通常是氢和卤素或其他官能团)排除,从而形成双键或三键。
典型的消除反应包括醇的脱水反应、醇的脱卤反应和醇的脱酸反应等。
消除反应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反应类型之一,可产生新的双键或三键,为合成目标化合物提供重要的途径。
3. 取代反应取代反应是有机化学中另一个重要的反应类型。
在取代反应中,一个官能团被另一个官能团取代。
典型的取代反应有卤代烃的取代反应、醇的取代反应和羧酸的取代反应等。
取代反应是有机合成中广泛应用的反应类型之一,通过合适的取代反应可以合成各种有机化合物。
4.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有机化学中一种重要的反应类型,涉及电子的转移。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一个物种失去电子被氧化,而另一个物种获得电子被还原。
有机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通常涉及有机化合物的氧化和还原。
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有醇的氧化、醛的还原以及烯烃的不对称还原反应等。
氧化还原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构建碳碳和碳氧化合物的新键。
5. 缩合反应缩合反应是通过两个或多个分子反应形成一个较大的分子。
典型的缩合反应包括醛的缩合反应、酮的缩合反应以及酯的缩合反应等。
缩合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反应类型,在有机合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总结:有机化学反应类型繁多,每种反应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和应用。
本文对双键反应、消除反应、取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缩合反应进行了小结。
大学生有机化学实验报告总结
大学生有机化学实验报告总结引言:有机化学实验是大学化学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门实践课程。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们可以深入了解有机化学理论知识,掌握化学实验技能,并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在这学期的有机化学实验课中,我参与了多个实验项目,通过实验的完成和总结,我得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本报告将对这些实验进行回顾和总结,总结出有机化学实验的重要性以及实验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希望对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有所帮助。
一、实验项目:1. 酚醛试验实验这个实验是通过反应过程观察酚类物质与醛类物质在碱性溶液中的反应生成深蓝色产物。
实验过程中,我遵循操作规程,严格控制反应条件,成功观察到了反应产物。
通过这个实验,我对酚类化合物和醛类化合物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 有机物的溶解性实验这个实验主要是通过实验方法测定有机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实验过程中,我系统地比较了常见有机物在水、乙醇和苯中的溶解性,总结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个实验,我进一步了解了溶解性与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为日后的有机合成提供了基础知识。
3. 分离纯化实验这个实验是通过萃取操作和熔点测定将混合物中的有机物分离纯化。
在实验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难以分离的多组分混合物和熔点测定的不准确等。
通过积极探索和与同学的讨论,我成功解决了这些问题,并且获得了纯净的有机物。
这个实验提高了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操作的熟练度。
4. 醇的酯化实验这个实验是通过酯化反应合成醇的酯化产物。
实验过程中,我按照操作规程,控制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成功合成了酯化产物,并进行了液相色谱分离纯化。
通过这个实验,我对醇的酯化反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掌握了液相色谱的基本操作技巧。
二、实验中的重要性:通过参与这些有机化学实验,我深刻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
在课堂上学习的有机化学理论知识只是书本上的理论,只有亲自动手去操作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奥秘。
实验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和困难也锻炼了我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大学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总结(较全)
大学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总结(较全) 嘿,伙计们!今天我们来聊聊大学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这可是个相当有趣的话题。
你们知道吗,有机化学可是研究碳氢化合物的一门学科,而这些反应方程式就像是我们和这些碳氢化合物之间的一场精彩对话。
好了,不多说了,让我们开始吧!
我们来说说烯烃的反应。
烯烃是一种含有双键的碳氢化合物,它们可以发生很多有趣的反应。
比如说,我们可以将两个烯烃通过加成反应变成一个环状化合物。
这个过程就像是我们在玩接龙游戏一样,每次都把一个新的词加入到已有的词组中,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醇的反应。
醇是一种含有羟基(-OH)的碳氢化合物,它们可以
发生酯化反应、醚化反应等等。
这些反应就像是我们在烹饪时的各种调料一样,每种调料都有它独特的味道,但是只有把它们放在一起,才能做出美味的佳肴。
再来说说羧酸的反应。
羧酸是一种含有羧基(-COOH)的碳氢化合物,它们可以发生酰胺化反应、酰氯化反应等等。
这些反应就像是我们在做手工时的各种步骤一样,每种步骤都有它独特的作用,但是只有按照正确的顺序和方法去完成,才能制作出精美的作品。
我们来说说胺的反应。
胺是一种含有氨基(-NH2)的碳氢化合物,它们可以发生酰胺化反应、酰胺解反应等等。
这些反应就像是我们在学习时的各种知识点一样,每个知识点都有它独特的意义,但是只有把它们联系起来,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好了,今天的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总结就到这里啦!希望你们能够喜欢这个话题,并且在以后的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记得要多做练习题哦!。
大学化学有机反应机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大学化学有机反应机理知识点归纳总结有机反应机理是大学化学有机化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研究有机反应机理,可以深入了解有机化学反应的原理和规律,为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学实验提供指导。
本文将对大学化学有机反应机理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有机反应机理。
一、反应机理概述有机反应机理是指有机化学反应中化学键解离、生成和重排等过程的详细描述。
通常可以分为两类,即步骤简单的“元素反应”和步骤复杂的“步骤反应”。
有机反应机理的研究可以通过实验方法、理论计算和实验观测手段进行。
二、具体反应机理知识点1. 反应类型有机反应机理按照反应类型可以分为加成反应、消除反应、取代反应、重排反应等。
不同类型的反应机理具有不同的过程和特点,需要分别进行研究和分析。
2. 电子推动与导向性电子推动与导向性是有机反应机理中重要的概念。
电子推动指的是反应中电子对的转移或重新分配,导致化学键的形成或断裂。
导向性是由共振效应、空间位阻等因素决定的,可以指导特定的反应发生在特定的位置上。
3. 解离和生成机理解离和生成是有机反应机理中的核心过程。
解离机理指原子、离子或分子的解离过程,生成机理指生成新的化学键或化学物质的过程。
4. 亲核试剂和电子受体亲核试剂和电子受体在有机反应机理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亲核试剂是一种可以提供亲核电子对的化合物,参与亲核取代反应等反应类型。
电子受体指可以吸引或接受电子的化合物,在电子给予反应等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5. 反应中间体和过渡态反应中间体是指在有机反应中生成但短暂存在的中间化合物,作为反应过程的中间状态。
过渡态是反应中能量最高的状态,也是化学键改变的转折点。
6. 催化剂和反应速率催化剂可以改变有机反应机理中的反应速率。
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促进反应进行。
反应速率是一个反应中产物产生或反应物消失的速度。
三、应用与拓展掌握有机反应机理的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探索有机化学的原理和规律。
在实际应用中,有机反应机理的研究可以为药物合成、新材料的设计和新能源的开发等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化学一、烯烃1、卤化氢加成 (1)CHCH 2RHXCH 3RX【马氏规则】在不对称烯烃加成中,氢总是加在含碳较多的碳上。
【机理】CH 2CH 3+CH 3CH 3X +CH 3CH 3+H +CH 2+C3X +CH 3X主次【本质】不对称烯烃的亲电加成总是生成较稳定的碳正离子中间体。
【注】碳正离子的重排 (2)CHCH 2RCH 2CH 2R BrHBrROOR【特点】反马氏规则 【机理】 自由基机理(略)【注】过氧化物效应仅限于HBr 、对HCl 、HI 无效。
【本质】不对称烯烃加成时生成稳定的自由基中间体。
【例】CH 2CH3BrCH CH 2BrC H 3CH +CH 3C H 3HBrBrCH 3CH 2CH 2BrCH CH 3C H 32、硼氢化—氧化CHCH 2R CH 2CH 2R OH1)B 2H 62)H 2O 2/OH-【特点】不对称烯烃经硼氢化—氧化得一反马氏加成的醇,加成是顺式的,并且不重排。
【机理】2CH33H323H32 CH CH2CH3HBH2CH CH=CH(CH3CH2CH2)3-H3CH2CH2C22CH3CH2B OCH2CH2CH3H3CH2CH2C2CH2CH3+O H-OHB-OC H2CH2CH3CH2CH2CH3H3CH2CH2B OC H2CH2CH3CH2CH2CH3H2CH2CH3HOO-B(OCH2CH2CH3)3 B(OCH2CH2CH3)3+3NaOH3NaOH3HOC H2CH2CH33+Na3BO32【例】CH31)BH32)H2O2/OH-CH3HHOH3、X2加成C CBr/CClC CBr【机理】CCC CBrBr CBr+C CBrOH2+-H+C CBrOH【注】通过机理可以看出,反应先形成三元环的溴鎓正离子,然后亲和试剂进攻从背面进攻,不难看出是反式加成。
不对称的烯烃,亲核试剂进攻主要取决于空间效应。
【特点】反式加成 4、烯烃的氧化1)稀冷高锰酸钾氧化成邻二醇。
3H 33H3稀冷KMnO 433M n O OOO H 2O 3H 33H 3 2)热浓酸性高锰酸钾氧化C C H R R 2R 1KMnO 4H +CRR 1O +R 2CO3)臭氧氧化C C H R R 2R 1CRR 1O +R 2CHO1)O 32)Zn/H 2O4)过氧酸氧化C C HR R 2R 1ROOOH21C CH R R 2R121Ag+O 25、烯烃的复分解反应CH 2RCH 2R 1+C H 2CH 2RR 1【例】OH 2CH 2C 6H 5OC 6H 5+C H 2CH 26、共轭二烯烃 1)卤化氢加成CH CH 2HXCH 3XCH 23X高温1,4加成为主低温1,2加成为主2)狄尔斯-阿德尔(Diels-Alder )反应【描述】共轭二烯烃和烯烃在加热的条件下很容易生成环状的1,4加成产物。
【例】CH 2CH 2+O O苯∆O OCH 2CH 2+苯∆C H O2C H O二、脂环烃1、环丙烷的化学反应【描述】三元环由于张力而不稳定,易发生加成反应开环,类似碳碳双键。
H /Ni CH 2CH 2CH 2CH 2CH 2CH 2CH 2CH 2CH 2CH 2CH 2CH 2【特点】环烷烃都有抗氧化性,可用于区分不饱和化合物。
【注】遵循马氏规则 【例】CH3CH 2CH CH 2CH 32、环烷烃制备1)武兹(Wurtz )反应【描述】通过碱金属脱去卤素,制备环烷烃。
【例】C C C 2H 5OHCC2XCH 2X 双键的保护2)卡宾①卡宾的生成A 、多卤代物的α消除X 3CH+-N aOH a,R -LiC X+X-+H YB 、由某些双键化合物的分解CO H 2C :N 2H 2C :Cl 2H 2C :Cl-H 2OH2+Cl2C ++++CO 2②卡宾与烯烃的加成反应 【特点】顺式加成,构型保持 【例】Cl CH/NaOH相转移催化剂Cl ClCH 3CH 3Br CH/KOC(CH )3HOC(CH 3)33H 3③类卡宾【描述】类卡宾是一类在反应中能起到卡宾作用的非卡宾类化合物,最常用的类卡宾是ICH 2ZnI。
C H2I 2C u(Zn)I C H 2ZnI+制备【特点】顺式加成,构型保持 【例】CH I Zn(Cu)CH 3CH 3CH I 3H 3三、炔烃1、还原成烯烃 1)、顺式加成R 2R 1R 1R2Cat=[P b/BaSO 4,P b/CaC O 3,Ni 3B...](CH 3COO)2NiNaBH 4Ni 3BH 2Cat2)、反式加成R 2R 1H 2CatR 1R 2C at=[N a/ 液氨...]2、亲电加成 1)、加X 2R 2R 1Br 22R 1Br【机理】中间体Br+R 2R 1【特点】反式加成 2)、加HXCHR2HBrC CH 3BrCH 3RR HBrR Br(一摩尔的卤化氢主要为反式加成)3)、加H 2OCHRH 2OHgSO 4/H 2SO 4O CH 3RCH RO重排【机理】CH RC+Hg+RHg2+H 2OR HHg +OH 2+-H+R HHg +OH R Hg +H H +O 3R重排【特点】炔烃水合符合马式规则。
【注】只有乙炔水合生成乙醛,其他炔烃都生成相应的酮。
3、亲核加成 1)、CH 3CH CH+OCH 3Zn(CH 3COO)CH 2CHOCH 3OCH 3OH+CH 3COOCH3HCHO H+2维尼纶合成纤维就是用聚乙烯醇甲酯2)、C H CH+HCNNH 4Cl,CuCl 2aqCH 2CNN CH 3C H 3H 3CH 3NCCNCH 2CN2CH人造羊毛3)、CH CH+C 2H 5OH碱150℃~180℃/压力CH 2C HOC 2H 54、聚合C H CH2Cu 2Cl 2NH 4Cl CH 2CH C CHC H CH3Cu 2Cl 2NH 4ClCH 2CH CHCH 2C H CH3金属羰基化合物C H CH3Ni(CN)25、端炔的鉴别C CHR CC -RAgC CH RC C -R CuCu(NH )+Ag(NH 3)2+白色红色【注】干燥的炔银和炔铜受热或震动时易发生爆炸,实验完毕,应立即加浓硫酸把炔化物分解。
6、炔基负离子CC-RNa+1°烷基(2)H 2OR -L(L=X,OTs)R 1:(1)OR 1R 1R 2O(1)(2)H 2OC CR R 1CCRCH 2R 1OHCCRC R 1OH2【例】C HCH NaNH C H C-Na+CHC H OH OCH COHCH 33H Pb/BaSO 43CH 2CH 3OHAl O 3C2CH 2三、芳烃1、苯的亲电取代反应 1)卤代+FeBr 3Br+BrHBr 22)硝化+NO 2+H 2OHNO 3浓H 2SO 4浓3)磺化+SO 3H+H 2OH 2SO 4( 7%SO 3 )SO 3HH +4)傅-克(Friedel-Crafts )反应①傅-克烷基化反应+RClAlCl 3R【机理】R Cl+AlCl 3AlCl 4++R CH 2+RCH 2++HR++HR+++AlCl 4+R++HClAlCl 3【注】碳正离子的重排,苯环上带有第二类定位基不能进行傅-克反应。
【例】+CH 3ClAlCl 3CH 3CH3+CH 3ClH 3CH 3AlCl 3CH 3CH 3CH3CH 2Cl 2+2AlCl3CH 1Cl 3+3AlCl3②傅-克酰基化反应+R Cl AlCl3OR+OO ORRAlCl3OR+RCOOH 【例】CH3CH2COClAlCl3CH3OZn-HgHCl浓CH3 +OOAlCl3COOHO2、苯环上取代反应的定位效应1)第一类定位基,邻对位定位基,常见的有:NR2NHR NH2OH HN C ROOR ROOR Ar X(F,Cl,Br,I)2)第二类定位基,间位定位基,常见的有:NR3NO2CF3Cl3COOH OROCN SO3H CHOCOR【注】第一类定位基除卤素外,均使苯环活化。
第二类定位基使苯环钝化。
卤素比较特殊,为弱钝化的第一类定位基。
3、苯的侧链卤代CH3Feh CH3ClCH3+CH2ClCH3NBSCH2Br【机理】自由基机理4、苯的侧链氧化1)用高锰酸钾氧化时,产物为酸。
【描述】苯环不易被氧化,当其烷基侧链上有α氢的时候,则该链可被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氧化,不论烷基侧链多长。
结果都是被氧化成苯甲酸。
CHKMnOHCOOH【例】C CH3CH3C H3CH3KMnOH+CCH3CH3CH3COOH2)用CrO3+Ac2O为氧化剂时,产物为醛。
【例】CH 3NO 2CrO /Ac OCH(OAc)NO 2CHO23)用MnO 2为氧化剂时,产物为醛或酮。
CH 3MnO H 2SO 4CHOCH 2CH 3MnO H 2SO 4CH 3O5、萘αβ【特点】萘的亲电取代反应,主要发生在α位,因为进攻α位,形成的共振杂化体较稳定,反应速度快。
【例】HNO 3H 2SO 4NO2Br 2CCl 4BrH2SO4SO3HSO3HCH3HNO3HOAcCH32CH3HNO3HOAcCH3NO2NO2HNO3H2SO4NO2NO2NO22+四、卤代烃1、取代反应(1)水解R XOH-R OHR X R SHSH-(2)醇解R XROR 1R 1ONaR XRSR 1R 1SNa(3)氰解RR S R1CN -C 2H 5OH(4)氨解RX RNH 2NH 3RXNH 3R 3N(5)酸解R XR1COOR R 1COO -(6)与炔钠反应R X+R 1CC-C C RR 1(7)卤素交换反应RXNaI丙酮R I2、消除反应 (1)脱卤化氢 ①β-消除CH CH 2RClHαβNaOH乙醇RCHCH 2【注】当有多种β-H 时,其消除方向遵循萨伊切夫规律,即卤原子总是优先与含氢较少的β碳上的氢一起消除。
【例】CH 3CH 3BrKOH乙醇CH 3CH 3CH 2CH 3+81%19%CH 3CH 3BrCH 2KOH乙醇CH 3CH 3CH 2C C R1RClH Cl HKOH乙醇CCRR1②α-消除C HCl ClNaOHCCl 2(2)脱卤素C C R R1R3R2Zn,∆乙醇3R 2R R1RCH 2Br 2BrZn ∆R3、与活泼金属反应 (1)与金属镁反应RX+Mg无水乙醚RM gX(格式试剂)(2)与金属钠反应 武兹(Wurtz )反应2RXNaRR(3)与金属锂反应RX+Li无水乙醚RLi2RLi+CuI无水乙醚R 2CuLi2+LiX+LiI【注】二烷基铜锂主要是与卤代烃偶联成烷烃2R1XRR 14、还原反应RX+Zn+HClRH5、氯甲基化+CH OH+ClH ZnCl 2CH 3Cl五、醇1、卢卡斯(Lucas )试剂无水氯化锌与浓盐酸的很合溶液叫卢卡斯试剂,用于鉴别伯、仲、叔醇Lucas 试剂很快反应反应很慢反应很快立即混浊几分钟内混浊长时间不出现混浊叔醇仲醇伯醇2、把羟基变成卤基 (1)、醇与卤化磷(PX 5、PX 3)R OHPX 3RX(2)、醇与亚硫酰氯(SOCl 2)R OHRCl SOCl 23、醇的氧化(1)沙瑞特(Sarret )试剂RHOH CrO 3(C 5H 5N)2RHO【注】沙瑞特试剂,是CrO 3和吡啶的络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