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黑龙江教师招聘初中语文说课稿《三块钱国币》
三块钱国币(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三块钱国币(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三块钱国币(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1三块钱国币(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三块钱国币的历史背景、图案特征、珍贵性及鉴别方法等知识。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了解货币知识和珍貴性等。
3.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热爱祖国文化遗产。
二、教学内容1.三块钱国币的历史背景2.三块钱国币的图案特征3.三块钱国币的珍贵性4.三块钱国币的鉴别方法三、教学过程1.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口述一些自己所知道的国内外的名不见经传的艺术品,并分析他们的历史价值以及珍贵性。
2.学习重点三块钱国币的历史背景、图案特征及珍贵性。
3.学习方法以三块钱国币的历史背景和特征为主线,通过图文结合、讲解、解释、讨论等多种方式,使学生能够了解三块钱国币的发行情况、图案特征及其所代表的历史含义。
4.教学步骤(1)通过历史文献及实物图片来了解三块钱国币的历史背景,为学生的学习及理解提供基础;(2)通过实物图片展示三块钱国币的图案及特征,强化学生的观察能力,并让学生学会初步鉴别研究正与反;(3)通过丰富的案例展示,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三块钱国币之间的差异和珍贵性,并学会如何拥有和保护这些文化遗产。
5.实践活动(1)观察实物三块钱国币,让学生有机会看到实物,通过实物的观察更好地了解其特征,进一步认识其的艺术、历史和价值。
(2)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组成专业鉴定小组,负责对老师配发的三块钱国币进行观察和鉴别,让专业小组在民间知名的传统古玩市场上,加入学习后,找出真龙在此武林的精神,让学生受益终身。
6.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全面了解三块钱国币的历史背景、图案特征及珍贵性,并知道如何辨别它的真伪和它的保护意义,让学生懂得了珍惜文化遗产并保护它们,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们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和敬重。
四、教学评价该科目评价分为两种评价方式:一是分数评价,提高学习效率,用分数来体现学习成效;二是思维评价,即通过学生学习确定自己的责任,自信并积极参与三块钱国币鉴别的实践活动,使自己获得成长。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6三块钱国币》word教案 (3)
《三块钱国币》教案教学目标1、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戏剧的情节。
2、分析戏剧的矛盾冲突。
3、理解剧中人物的性格。
4、体会丁西林剧作文理交融的特点。
5、比较丁西林与老舍的幽默。
教学重点目标1、2、3教学难点目标4、5教学方法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2讨论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咱们是理科生,对文科总会有距离感,其实文科和理科可以彼此渗透,文学与科学就应该相互融合。
能够横跨文理两个领域的人是出类拔萃、屈指可数的,而丁西林就是其中幸运的一个。
他的第一身份是北大物理系教授,在物理科学领域,他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他的第二职业是戏剧作家,在戏剧创作领域,他独树一帜,自成一家。
很难想象,在戏剧创作中感性与理性的碰撞、交织会是怎样一种天地。
这一节课,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独幕剧?《三块钱国币》,去体味他文理交融的独特风格。
二概括情节师:尖锐的矛盾冲突是戏剧的灵魂,而矛盾冲突的载体是戏剧的情节。
那么情节是由几部分组成的?生: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师:这是一部独幕剧,独幕剧是全部剧情只用一幕演完的戏剧。
虽篇幅较短,容量较小,情节较为简单,但要求所写事件的矛盾冲突的全过程,必须集中于同一时间、地点,即在一幕之中得到最完整、最集中、最充分的展现。
所以对情节的安排更须独具匠心。
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课文,尽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部戏剧的情节。
明确:讲一个女仆李嫂打扫卫生时不慎打破了吴太太的一只花瓶,吴太太要她赔偿,可是李嫂身上仅有三毛钱,无力偿还,可是吴太太不依不饶,非要当掉她的铺盖来弥补自己的损失。
这个时候,大学生杨长雄看不过去了,挺身而出,替李嫂打抱不平,与吴太太展开舌战。
久经沙场的吴太太骂起人来是专业水准,杨长雄自然不是她的对手,吴太太句句紧逼,杨长雄忍无可忍,抓起她的另一只花瓶摔在地上,花瓶碎了,杨长雄随即赔给她三块钱国币。
这时帷幕缓缓落下。
师:根据刚才那位同学的介绍,我们尝试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部戏剧的情节生:打破花瓶、要求索赔、激烈争吵、打破“花瓶”。
《三块钱国币》教案3篇 三块钱国币课件
《三块钱国币》教案3篇三块钱国币课件下面是整理的《三块钱国币》教案3篇三块钱国币课件,供大家参考。
《三块钱国币》教案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多幕剧和单幕剧的区别2.学生分角色朗读剧本3.初步了解独幕剧结构严谨、矛盾集中的特点教学过程1.了解剧情、剧中人物身份,语文教案-三块钱国币。
2.分角色朗读剧本,了解该剧矛盾集中特点。
3.分析剧本的矛盾冲突,了解剧本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很完整过程。
分析情节结构:开端:吴太太继续开幕破前的口角,成众来找杨长雄下棋。
(虚写女仆打碎花瓶、赔不起,以铺盖抵押,被辞退等情节)发展:围绕李嫂该不该赔花瓶和该不该典押李嫂的铺盖,杨与吴进行正面交锋。
高潮:第三次交锋,杨忍无可忍,打碎吴的另一只花瓶。
结局:杨长雄无可奈何,赔偿吴三块钱国币。
4.指导学生分析矛盾冲突的焦点,本应是女仆与女主人的冲突,如何转移到大学生与女主人的冲突并成为焦点。
剧本着重描写了这个焦点,即他们之间的三次交锋,这些交锋,层次清晰,由发展到高潮,结尾以打碎另一只花瓶解决冲突,收到了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
在矛盾冲突中,大学生杨长雄是替女仆说话,义正词严,据理力争,而女主人吴太太胡搅蛮缠,尖酸刻薄,显示了鲜明的性格特征。
5.总结扩展本剧把看似平谈无奇的事件,安排点染得波澜起伏,表现了富有现实意义的主题。
6.布置作业1.阅读剧中反映杨长雄与吴太太冲突的部分,归纳他们之间三次交锋的焦点。
2.找出丁西林的独幕剧《一只马蜂》或《压迫》,阅读欣赏其讽刺幽默的喜剧特点。
附:板书设计结构人物剧情开端吴太太→自言自语埋怨女仆杨长雄→坐着看书与友下棋发展吴太太逼仆赔钱典押铺盖(两次交锋)杨长雄不应赔钱不应典押高潮杨长雄忍无可忍打碎花瓶吴太太争吵谩骂不依不饶结局杨长雄握紧拳头掏出纸币吴太太一时语塞抢过纸币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分析剧中主要人物性格。
2.欣赏本剧讽刺和幽默的语言,高中二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三块钱国币》。
九年级语文下册《三块钱国币》教案1河大版
河大版九年级下语文《三块钱国币》教案1《三块钱国币》作者:丁西林[教学目标]1、了解独幕剧的特点及本剧创作的独特风格。
2、通过课堂讨论弄清矛盾冲突的展开。
3、借助同学们的表演来了解两个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
[课文类型]自渎课[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贺拉斯曾经说过:“世界对爱思考的人来说是出喜剧。
”正如牛顿由“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一样,物理学家丁西林往往从人们司空见惯的生活小事捕捉喜剧的因子,写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喜剧作品《三块钱国币》。
二、作家作品丁西林,现代戏剧家、物理学家。
作品有《一只马蜂》《压迫》《等太太回来的时候》《妙峰山》《三块钱国币》等,表现了强烈的爱国心和正义感。
其剧作数量不多,但独具风格,尤以独幕喜剧见长。
三、写作背景《三块钱国币》写于1939年,当时正是抗日战争艰苦的时期。
我华北、华东、华南、华东等地大片国土被日寇侵占,国民政府被迫迁都某某。
跟随机关、工厂、学校搬迁的成千上万的职员、工人、教师、学生、百姓、难民们颠沛流离,辗转拥向西南各大城市。
一方面是爱国群众同仇敌忾、极力支前,前方将士浴血奋战;另一方面是军阀、奸商、没良心者在大后方盘剥、欺凌下层人民,他们发国难财、榨血汗钱。
本剧就是通过一件小事反映当时的社会大背景,揭示各种人不同的心态。
四、关于独幕剧独幕剧是19世纪后期才开始流行起来的一种戏剧形式。
它的主要特点是短小精悍,全剧在一幕之内完成,故要求所写事件的矛盾冲突的全过程,必须集中于同一时间、地点并得到最完整、最集中、最充分的体现。
由于独幕剧的演出受到较为严格的时间、剧场等条件的限制,所以它的剧情不能太繁杂,要求情节结构更加精练集中,矛盾冲突的展开也要较为迅速,人物也不宜太多。
五、结合独幕剧的特点检查预习情况。
1、《三块钱国币》中出现几个人物?2、矛盾冲突发生在哪些人身上呢?3、他们为什么发生争执呢?六、分角色朗读课文。
七、分析主要人物形象吴太太:自私吝啬,泼辣狡辩,尖酸苛薄,得理不让人,胡搅蛮缠的典型的小市民。
三块钱国币(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三块钱国币(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故事的基本情节,了解故事背景。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故事主题和人物形象。
培养学生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故事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运用朗读、默读、分享等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利用问题引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友谊的品质。
引导学生思考诚信、公平等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二、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的把握,能够概述故事背景和主题。
2. 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够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3. 战争背景下,人物之间的关爱、诚信和公平等价值观的体现。
三、教学难点1. 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 战争背景下,人物内心的挣扎和抉择。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故事,了解基本情节,回答相关问题。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概括故事主题。
4. 分享交流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同学共同探讨。
5. 深入分析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理解战争背景下的人物内心。
6. 总结提升总结故事主题,强调战争对人们的痛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7. 作业布置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确保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提高课堂参与度。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战争背景。
3.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人物和事件,深入理解故事主题。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三块钱国币(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三块钱国币(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故事的基本情节,了解故事中人物的内心情感。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通过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同理心。
4.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情节: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包括主要人物、事件发展、结局等。
2. 人物形象:分析故事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
3. 社会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故事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人性贪婪等。
4. 文学鉴赏: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2. 讨论法:分组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社会问题,促进学生思考。
3.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故事,完成相关阅读理解题目。
4. 小组合作: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形象。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3. 讨论:分组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社会问题。
4.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社会问题。
五、教学评价1. 阅读理解题目:检查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深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3. 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回答问题的情况。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文学作品阅读,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三块钱国币》原文及相关评论文章。
2. 影像资料:如有相关故事改编的电影或电视剧片段,可以用于课堂辅助教学。
3. 网络资源:相关社会问题的新闻报道或评论文章,用于拓展学生视野。
4. 教学工具:投影仪、白板、教学PPT等。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故事情节的理解,人物形象的分析,社会问题的思考。
三块钱国币(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三块钱国币》教学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讨论、小组分享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人民币的价值观。
(2)教育学生诚实守信,懂得感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
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三块钱国币,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分享自己对人民币的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课文。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字典、课文注释等工具,学会生字词。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2)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通过实例,教育学生诚实守信,懂得感恩。
5.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编写小故事。
(2)学生互相分享故事,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6. 总结课堂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编写小作文。
2. 拓展作业:学生通过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人民币的发行历史,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点,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课堂纪律等方面,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
人教版语文高二下册三块钱国币说课稿模板2016
人教版语文高二下册三块钱国币说课稿模板2016
语文是学习各科的基础。
小编准备了人教版语文高二下册三块钱国币说课稿模板,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说教材及教学重点、难点
《三块钱国币》是戏剧单元中的一篇独幕剧,戏剧主要通过戏剧冲突反映社会现实。
因此,鉴赏剧本,首先要了解剧本所展示的矛盾冲突,看看冲突是怎样造成的,冲突的性质是什幺,进而弄清冲突发展的过程,从而完整地把握戏剧的情节。
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人物思想性格得以突显。
因此,我确定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1.弄清矛盾冲突的展开。
2.借助舞台说明和人物语言了解两个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
(二)、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
在中国,能跨文理两域的通才并不多见。
五四时期的着名学者丁西林先生,既是杰出的物理学家,又是着名的剧作家。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剧本《三块钱国币》。
丁西林是少见的文理通才,以介绍作者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
九年级语文下册《三块钱国币》教案4河大版
河大版九年级下语文《三块钱国币》教案 4教学目标:1.欣赏作品幽默、诙谐、富有讽刺意味的语言特点。
2..通过剧本的台词和舞台说明了解两个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
教学时数:1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解题1.丁西林简介2.背景介绍本剧是一部独幕喜剧,写于1939年,当时正是抗日战争艰苦的时期。
3.独幕剧介绍19世纪后期开始流行,主要特点是短小精悍。
三、整体感知1.分角色朗读课文,归纳故事情节。
明确:开端:吴太太索赔发展:杨长雄争辩高潮:杨长雄掷瓶结局:杨长雄赔钱2.本剧的戏剧冲突是什么?作者如何安排戏剧冲突的?明确:戏剧冲突:①主仆矛盾;②大学生和女主人矛盾巧妙安排:主仆矛盾本是主要矛盾,但作者巧妙处理情节,让次要矛盾大学生和女主人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主仆矛盾通过吴杨矛盾体现出来。
这样可以更好地展开情节,突出主题。
四、人物形象分析(一)析吴太太1.吴太太抗战前养尊处优,去牯岭避暑;抗战后逃往西南后方避难,牢骚满腹。
课文舞台说明是怎样介绍吴太太的?明确:“擅长口角,说得出,做得出”――泼辣2.李嫂无意打碎了吴太太的一只花瓶,怎样对待她?明确:索赔→搜身→典当:自私吝啬刻薄欺人成性3.吴太太是怎样和杨长雄展开三次交锋的?表现了她的什么特点?结合文中有关的吴太太的语言和舞台说明来分析。
明确:索赔、典押的理由∕谩骂(三逼杨长雄)→伶牙俐齿、胡搅蛮缠4.小结吴太太形象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活画出了一位自私、尖酸、肆意施疟的阔太太形象,她是作者讽刺的对象。
(二)析杨长雄1.女仆李嫂不慎打碎了主人吴太太的一只花瓶,吴太太强迫她按原价赔偿三块钱国币。
住在同院的大学生杨长雄极为愤慨,与吴太太发生口角。
舞台说明怎样介绍他的?明确:“能言善辩,见义勇为,有年轻人爱管闲事之美德”。
2.课文是怎样具体刻画这个可爱的年轻人形象的?结合文中有关杨长雄的台词和舞台说明分析。
明确:见义勇为:为李嫂→仗义执言、打抱不平能言善辩:与吴太太→三次交锋◆难点点击能言善辩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明确:⑴偷换论题吴:“照道理…赔我…”。
《三块钱国币》说课稿
《三块钱国币》说课稿(一)、说教材及教学重点、难点《三块钱国币》是戏剧单元中的一篇独幕剧,戏剧要紧通过戏剧冲突反映社会现实。
因此,鉴赏剧本,第一要了解剧本所展现的矛盾冲突,看看冲突是如何样造成的,冲突的性质是什么,进而弄清冲突进展的过程,从而完整地把握戏剧的情节。
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人物思想性格得以突显。
因此,我确定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1.弄清矛盾冲突的展开。
2.借助舞台说明和人物语言了解两个要紧人物的思想性格。
(二)、说教学程序一、导入在中国,能跨文理两域的通才并不多见。
五四时期的闻名学者丁西林先生,既是杰出的物理学家,又是闻名的剧作家。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剧本《三块钱国币》。
丁西林是少见的文理通才,以介绍作者导入引起学生的爱好。
二、背景介绍然后从解题导入背景,背景的介绍有助于学生了解剧情。
“国币”指什么?“国币”是旧中国人们对货币的通称。
《三块钱国币》写与1939年,当时正是抗日战争困难的时期。
华北、华东、华南、华东等地大片国土被日寇侵占,国民政府被迫迁都重庆。
跟随机关、工厂、学校搬迁的成千上万的职员、工人、教师、学生、百姓、难民们颠沛流离,辗转拥向西南各大都市。
军阀、*商、没良心者在大后方盘剥、凌辱下层人民。
作者确实是在如此的社会大背景下给我们讲述了三块钱国币的故事。
三、熟悉剧本分角色朗读课文语言是构成剧本的基础。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
不同的人物语言,反映了人物如何样不同的心理,表达了人物如何样不同的思想感情,含有哪些言外之意等,这些都必须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认真揣摩。
假如只是让学生坐在那儿一遍一遍地默读或朗读,就会减少学生的学习爱好。
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爱好,使课堂教学生动爽朗,我觉得应该抓住戏剧文学适合表演的特点,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而且如此还能让学生通过别人的读受到感染,从而会对戏剧情节及戏剧人物有更深刻的了解。
四、研讨剧本,展开讨论弄清吴杨之间的矛盾冲突《三块钱国币》中的辩论技巧是一大亮点,在第四册书后面的写作、口语交际训练中也有“辩论”的活动设计,我觉得有必要让学生在课堂辩论起来,让他们真正参与到辩论中来,因此,把辩论这一环节作为重点,通过学生们的讨论弄清吴杨之间的矛盾冲突,因此把“赔”与“不赔”作为一个辩题,让学生从文本本身动身摸索、归纳、总结“赔”与“不赔”的理由,如此一方面使学生自己主动地参与到语文课堂中来,另一方面也使学生的口语得到了训练。
《三块钱国币》教案-文档资料
《三块钱国币》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大学生与吴太太之间的三次交锋,弄清矛盾冲突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2、品味台词和舞台说明,了解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
3、体会作者出人意料地安排剧本结构的佳妙之处。
教学难点:3教学重点:1、2教学方法:导读课时安排:1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家知道爱因斯坦是伟大的物理学家,同时也是优秀的小提琴手,类似的例子,在科学史上还有很多,譬如:伽利略是天文学家,也是诗人、文艺批评家;开普勒是天文学家,也是音乐家和诗人;莫尔斯电报码的发明者莫尔斯本来就是职业风景画家。
今天我们来读的这篇《三块钱国币》,它的作者就是一位物理学家兼剧作家——丁西林(幻灯出示:简介丁西林)二、明确教学目标三、解题1、简介“独幕剧”独幕剧是19世纪后期才开始流行起来的一种戏剧形式。
它的主要特点是短小精悍。
全剧在一幕内完成。
由于独幕剧的演出受到较为严格的时间、剧场等条件的限制;因此,它的剧情不能太繁杂,要求情节结构更加精练集中,矛盾冲突的展开也要迅速、人物不宜太多。
2、结合“独幕剧”的特点检查预习情况⑴问:《三块钱国币》中有几个人物?提示:吴太太、杨长雄、成众、巡警、李嫂追问:矛盾冲突发生在那些人身上?提示:吴太太、杨长雄⑵问:他们之间的冲突因何而起?提示:女仆李嫂不慎打碎了主人吴太太的一只花瓶,吴太太强迫她按照原价赔偿三块钱国币,杨长雄极为愤慨,与吴太太发生了口角。
追问:最终以什么收场?提示:杨长雄气急之下摔碎了另一只花瓶,无奈地送上三块钱国币。
小结:这幕戏人物少,情节简单,但这并没有影响到它的精彩。
我们平时写作文,对于身边的小事总觉得没有必要写,也很少能够写好。
丁西林为什么能将生活中的这幕小“戏”写得如此精彩呢?四、精读课文1、学生阅读全文,理清情节结构。
教师:请大家快速阅读全文,概括出全剧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的内容。
提示:开端:吴太太继续开幕前的口角,成众找杨长雄下棋;发展:围绕李嫂该不该赔花瓶和铺盖该不该典押,杨与吴太太正面交锋;高潮:第三次交锋,杨忍无可忍,打碎吴太太的另一只花瓶;结局:杨长雄无奈,赔偿吴太太三块钱国币。
九年级语文下册《三块钱国币》教案3河大版
河大版九年级下语文《三块钱国币》教案3【知识结构图表】词语认读擅长shàn欺侮wǔ 勉强qiǎng茶几jī 铺盖pū gai掷zhì灵犀xī藐视miǎo 初出茅庐流离颠沛排难解纷理所当然势必所至理屈词穷灵犀一点悲剧悲剧以一定现实生活的矛盾斗争为反映对象,表现主人公所从事的正义事业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或自身过错等主客观原因而致失败。
悲剧的根本特征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语)。
喜剧喜剧的主要特征是以讽刺、幽默、夸张等手法,对丑恶、落后或庸俗的社会现象进行辛辣的讽刺和无情的嘲笑,即“将那些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鲁迅语),以引起人们的鄙视和醒悟,促使人们“笑着和自己的过去告别”(马克思语)。
【重点难点导学】丁西林(1893-1974),现代著名剧作家、物理学家、社会活动家。
笔名西林,江苏泰兴黄桥人。
早年在上海读书,后赴英攻读物理.1919年获英国伯明翰大学理科硕士学位。
次年回国,先后担任当时北京大学物理学教授、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长。
1949年回大陆,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951年率中国文化代表团访问印度、缅甸。
先后任文化部副部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等。
工作之余,坚持创作,并译出外国剧本多种。
丁西林的喜剧代表了中国“五四”以来话剧在喜剧创作方面的成就。
1974年因病辞世,享年81岁。
骨灰安放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有《丁西林剧作全集》。
一九三九年初夏,抗战后期的大后方昆明挤满了来自各地的外省人,街道上出现了一股股熙熙攘攘的人流。
当时带有军阀割据气息的老滇票还是本地人习惯用的货币,而那些“讨厌的”外省人使用的都是兑换率高达十倍的国币。
物价已经开始飞涨,本地人把它归罪于国币的冲击。
当然,本地人与外省人的冲突,远远不止于此。
独幕话剧《三块钱国币》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充满着错综复杂的冲突的城市。
作为一位受过理工科正规系统教育,在物理学方面从事常年研究并取得重大成绩的科学家,丁西林的观察力、分析力、判断力都不可能不为自然科学所要求的理性逻辑所渗透。
三块钱国币教案
《三块钱国币》教案教学目的一、了解独幕剧的特点及戏剧的一般常识。
二、了解大学生与吴太太之间的三次交锋,通过对矛盾冲突的分析,了解两个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
三、体会作者以小见大的写法,把握剧本的主题。
四、初略体味戏剧语言的特点教学难点与重点通过对矛盾冲突的分析揭示两个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一、导入新课李健吾先生曾说:“我们写戏、演戏是‘巴结’群众,而丁先生写的戏是征服观众。
”他所说的丁先生就是丁西林,被人称为“独幕剧的圣手”。
要想知道这一点,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独幕剧”。
问:大家知道什么是独幕剧吗?(请一名学生简单讲讲)二、关于独幕剧1、关于独幕剧是19世纪后期才开始流行起来的一种戏剧形式。
它的主要特点是短小精悍,全剧在一幕之内完成,故要求所写事件的矛盾冲突的全过程,必须集中于同一时间、地点并得到最完整、最集中、最充分的体现。
由于独幕剧的演出受到较为严格的肘间、剧场等条件的限制,所以它的剧情不能太繁杂,要求情节结构更加精练集中,矛盾冲突的展开也要较为迅速,人物也不宜太多。
(主要可归纳为四点)2、结合本剧本体会独幕剧的四个特点◆短小精悍:特别与本单元前几个剧本比较,篇幅短,这一点比较直观。
◆同一时间:集中在同一个下午◆同一地点:一个旧式住宅的四合院内◆人物不多:杨长雄吴太太成众李嫂警察3、过渡问:在这不多的人物中间,谁是主要人物,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明确:吴太太和杨长雄,因为剧本的内容主要是发生在这两个人物之间的争吵,即剧本主要是描述这二者之间的矛盾冲突。
三、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形象。
1、关于矛盾冲突戏剧这一艺术形式刻画人物形象主要是通过矛盾的发展而展开的。
没有矛盾冲突便无从刻画人物形象,没有矛盾冲突便没有情节的发展,也就不可能吸引观众,也就没戏了。
戏剧要有戏,就必须注重揭示矛盾和斗争。
2、矛盾冲突分析问:那么在剧本中这两个主要人物中间究竟发生了怎样的矛盾冲突?他们冲突的焦点是什么?明确:(先请学生复述剧本情节)全剧围绕花瓶事件展示主仆之间(虚写女仆打碎花瓶、赔不起、以铺盖抵押、被辞退等情节)、大学生与吴太太之间的矛盾冲突(焦点)。
三块钱国币(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三块钱国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把握故事的基本情节;(2)能够领会作者通过故事表达的思想感情;(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式和词汇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通过分析、综合、评价等思维活动,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3)通过模仿、创新等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3)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友情,懂得感恩的心态。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1)课文的生字词及其用法;(2)课文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3)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2)运用课文中的句式和词汇进行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和作品背景;(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2)学生通过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4. 分析评价:(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2)学生进行评价,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5. 实践运用:(1)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式和词汇进行口语表达;(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课文中的句式和词汇。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合作意识;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3. 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实践运用中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水平。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2. 生字词表;3. 相关背景资料;4. 工具书;5. 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体验;2. 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课堂活力;3. 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人物和事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4. 任务驱动法:布置学习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精神。
三块钱国币(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_0
三块钱国币(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张连生《三块钱国币》【一】一、学习目的了解独幕剧结构严谨、矛盾集中的特点。
欣赏作品幽默、诙谐、富有讽刺意味的语言。
二、学习重点1.了解独幕剧结构严谨、矛盾集中的特点。
2.欣赏作品幽默、诙谐、富有讽刺意味的语言。
三、学习难点分析杨长雄这一人物形象。
四、学习方法自读、鉴赏五、学习过程【一】、教师点拨―――作家作品丁西林(1893—1974),字巽甫,原名丁燮林,江苏泰兴人。
青年时期留学英国,在伯明翰大学攻读物理学和数学。
1920年,留学归国。
之后曾历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国立中央研究所所长。
自幼喜爱文艺,从事业余戏剧创作,逐渐成为“五四”以来致力于喜剧创作的有影响的戏剧作家之一。
可以说,他既是一个出色的剧作家,又是一个杰出的物理学家,“科学(物理)与艺术(戏剧)思维”相反相成在他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五四”时期以《一只马蜂》、《压迫》等世态喜剧而蜚声剧坛。
之后曾一度沉默,在抗战热潮中,又重新提起了笔,先后发表了《三块钱国币》、《等太太回来的时候》、《妙峰山)(多幕剧)等喜剧作品。
他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一位有独特风格的喜剧作家,特别是在独幕剧方面,成就突出,被誉为“独幕剧圣手”。
他的创作深受英国近代喜剧(尤其是幽默喜剧)的影响,打破了中国传统的喜剧模式,善于从人情世态中寻找喜剧因素,把英国式的基于语言技巧和行为矛盾的幽默喜剧风格,都带给了国人。
其创作的出发点,往往不是社会、历史、现实中的“问题”,也不是“惩恶扬善”的伦理道德家的眼光,而是以一个喜剧家的直觉,去发掘生活中的喜剧因素,结构具有喜剧意味的戏剧。
选材大多局限于知识分子阶层;戏剧冲突无非是恋爱、婚姻关系和特定情境下的微妙心理;而艺术上最大的特点是机智和幽默,他的剧本里充满了机智、幽默的警句,是以语言自身的戏剧性来直接获取效果的。
其中,《三块钱国币》写于1939年,显示出了剧作家善于从人物性格差异与碰撞中挖掘日常生活中的喜剧性的特殊才能。
《三块钱国币》教案教案(精选4篇)
《三块钱国币》教案教案(精选4篇)《三块钱国币》教案教案(精选4篇)《三块钱国币》教案教案篇1教学目的一、了解大学生与吴太太之间的三次交锋,弄清矛盾冲突的开端、发展和结局。
二、通过台词和舞台说明了解两个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
三、体会作者出人意料的安排剧本结构的佳妙处。
四、品味剧本幽默的语言风格,继续培养学生比较评价的能力。
教学设想根据本单元的特点,教学法中,可采用突破法,即举一反三法,是指以选取单元中最典范,最能完整地体现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一二篇课文为范例,教师重点进行研讨,然后指导学生在突破的基础上,模仿教师的方法自学其他课文,使学生从中学到知识;又掌握到方法,从而达到叶圣陶先生所提倡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因此,学习本课,在前两篇教读课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同学们的潜能,利用这个剧本给他们一次大胆尝试和实践的机会。
在教师有机的指导下,放手让他们自己去鉴赏戏剧冲突、戏剧人物和戏剧语言,并能写出有条理的鉴赏文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方案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表演剧本,整体感知,了解剧情及冲突。
教学过程一、表演剧本、整体感知在课下编排和表演剧本的基础上,把精彩片断引入课堂,让学生具体感知戏剧人物形象,领略戏剧艺术的魅力,进入自学情境。
二、电脑提供如下背景材料1.丁西林(1893—1974)现代剧作家、物理学家、社会活动家。
原名丁燮林,字巽甫,江苏泰兴人。
1914年赴英国伯明翰大学读理科,其间阅读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
1920年回国,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业余从事剧本创作。
作品以喜剧为主,著有《一只马蜂》《北京的空气》《三块钱国币》等。
他的剧作,构思巧妙,含蓄幽默,妙趣横生,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国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文化郡副部长等职。
2.丁西林的喜剧风格丁西林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喜剧作家,尤以独幕喜剧见长。
留学英国期间曾受英国近代喜剧影响,善于从人情世态中发现喜剧因素,通过揭示生活的情趣,制造悬念,组织戏剧冲突,把看来平淡无奇的事件,安排点染得波澜起伏,妙趣横生。
三块钱国币(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三块钱国币(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阅读《三块钱国币》这篇文章,了解文章的背景,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一些关键的词汇和短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解读文章,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这篇文章,让学生理解到诚信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诚信意识和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一些关键的词汇和短语。
2. 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中的一些深层次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2. 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品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向学生介绍《三块钱国币》这篇文章的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文章,要求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注意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一些关键的词汇和短语。
在阅读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的测试,检查他们的阅读效果。
3. 讨论与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解读文章,进行全班的交流和分享。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深入探讨: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文章中的一些深层次的含义和象征意义,如文章中的“三块钱国币”象征着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等。
5. 诚信教育:结合文章的主题,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让他们理解到诚信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诚信意识和品质。
五、教学评价:通过阅读理解测试、讨论与分析的表现、深入探讨的反馈和诚信教育的效果等多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价。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提问和解答问题的方式,主动探索文章的意义。
2. 使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文章中的具体情节和人物,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3.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块钱国币(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三块钱国币(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故事的基本情节,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2. 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故事主题,认识诚信的重要性。
4. 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培养他们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梗概:《三块钱国币》讲述了一个关于诚信的故事。
主人公小学生在回家的路上不小心摔倒,的钱包掉落在地。
小学生捡起钱包,里面有三块钱国币。
他决定将钱包交给警察叔叔。
在等待警察的过程中,小学生忍受着饥饿和寒冷,最终将钱包归还给失主。
失主感激不已,以三块钱国币作为回报。
2. 教学重点:通过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认识诚信的重要性。
3.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体会小学生在等待失主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耐心和坚持。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故事中的情感变化。
2. 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诚信的认识和体会。
3. 朗读教学法:引导学生朗读故事,提高朗读能力,感受故事的魅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故事梗概,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理解情节,体会人物情感。
3. 情境体验: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等待失主过程中的心情。
4.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故事主题,认识诚信的重要性。
5. 朗读展示:挑选学生进行朗读,提高朗读能力,感受故事魅力。
五、课后作业1. 根据故事情节,编写一个关于诚信的小故事。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诚信的认识和体会。
3. 家长签字:鼓励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习,共同培养孩子的诚信意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参与情况,评估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
2. 朗读表现:评价学生在朗读时的情感投入、语音语调和表达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他们对故事主题的理解和诚信观念的运用。
4.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态度、分享观点的清晰度和逻辑性。
三块钱国币(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三块钱国币(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三块钱国币》的主要内容,了解故事背景,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提高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培养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二、教学重点2.1 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三块钱国币》的主要内容,了解故事背景,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
2.2 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提高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培养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3.1 课文深层次含义的理解: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层次含义,如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3.2 阅读策略的运用:学生能够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如预测、归纳、分析等,提高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准备4.1 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阅读课文《三块钱国币》,了解课文内容,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材料。
4.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预习课文《三块钱国币》,了解课文内容,准备参与到课堂讨论和活动中。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或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5.2 课文阅读与理解: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三块钱国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预测、归纳和分析,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5.3 讨论与分析: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5.4 内容拓展: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拓展出相关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5.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黑龙江教师招聘初中语文说课稿《三块钱国币》
通过近几年黑龙江教师招聘考试公告可知,黑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贯穿全年进行,笔试科目不太固定,一般以是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和专业岗位综合知识考试内容为主。
中公黑龙江教师考试网整理了黑龙江教师招聘备考资料供考生备考学习。
【教程分析】
《三块钱国币》是戏剧单元中的一篇独幕剧,戏剧主要通过戏剧冲突反映社会现实。
因此,鉴赏剧本,首先要了解剧本所展示的矛盾冲突,看看冲突是怎样造成的,冲突的性质是什么,进而弄清冲突发展的过程,从而完整地把握戏剧的情节。
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人物思想性格得以突显。
因此,我确定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1.弄清矛盾冲突的展开。
2.借助舞台说明和人物语言了解两个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
【教学程序】
一、导入
在中国,能跨文理两域的通才并不多见。
五四时期的著名学者丁西林先生,既是杰出的物理学家,又是著名的剧作家。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剧本《三块钱国币》。
(丁西林是少见的文理通才,以介绍作者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
)
二、背景介绍
然后从解题导入背景,背景的介绍有助于学生了解剧情。
“国币”指什么?“国币”是旧中国人们对货币的通称。
《三块钱国币》写与1939年,当时正是抗日战争艰苦的时期。
华北、华东、华南、华东等地大片国土被日寇侵占,国民政府被迫迁都重庆。
跟随机关、工厂、学校搬迁的成千上万的职员、工人、教师、学生、百姓、难民们颠沛流离,辗转拥向西南各大城市。
军阀、奸商、没良心者在大后方盘剥、欺凌下层人民。
作者就是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给我们讲述了三块钱国币的故事。
三、熟悉剧本分角色朗读课文
语言是构成剧本的基础。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
不同的人物语言,反映了人物怎样不同的心理,表达了人物怎样不同的思想感情,含有哪些言外之意等,这些都必须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仔细揣摩。
如果只是让学生坐在那儿一遍一遍地默读或朗读,就会减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以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我觉得应该抓住戏剧
文学适合表演的特征,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而且这样还能让学生通过别人的读受到感染,从而会对戏剧情节及戏剧人物有更深刻的了解。
四、研讨剧本,展开讨论弄清吴杨之间的矛盾冲突
《三块钱国币》中的辩论技巧是一大亮点,在第四册书后面的写作、口语交际训练中也有“辩论”的活动设计,我觉得有必要让学生在课堂辩论起来,让他们真正参与到辩论中来,因此,把辩论这一环节作为重点,通过学生们的讨论弄清吴杨之间的矛盾冲突,于是把“赔”与“不赔”作为一个辩题,让学生从文本本身出发思考、归纳、总结“赔”与“不赔”的理由,这样一方面使学生自己主动地参与到语文课堂中来,另一方面也使学生的口语得到了训练。
1.戏剧的矛盾冲突发生在哪两个人身上?
明确:吴太太杨长雄
2.他们为什么而发生冲突?
明确:因为一只花瓶,吴太太的女仆李嫂不小心打破了主人的一只心爱的花瓶,吴太太要求她赔偿,杨长雄认为不要赔偿,于是他们争辩起来。
3.默读课文,思考归纳“赔”与“不赔”的理由。
吴太太要求赔偿的理由:
①打破了别人的东西就应该赔,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谁不穷呢?文中开头吴太太的直白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
②这只花瓶是吴太太五年前从牯岭避暑回上海的时候在九江买的,人家要二十块钱一对,她还了六块钱买下的。
吴太太很喜欢这对花瓶,把它当作宝贝似的带在身边,现在一只被打破了,吴太太有多伤心啊!当然要赔了。
③现在别人就是出十块钱买一只也买不到啊!人家吴太太只是照原价让李嫂赔三块钱,已经是“十二分”客气了呢!
④当时那三块钱根本不值个钱,人家吴太太损失的可是自己的最爱啊!但是人家吴太太既然已经说出口了就不反悔,只要李嫂赔三块钱,已经是最底线了,要是连三块钱都不赔,肯定是不行的。
杨长雄说不赔的道理。
①吴太太说那个年代谁不穷呢?是啊,都穷,可是穷也有区别啊!你吴太太一个用得起娘姨的人是高级的穷人,而李嫂是服侍太太的娘姨,她是一个低级的穷人,她赔不起,没钱赔。
②吴太太说打破了“别人”的东西要赔,可是你吴太太不是“别人”啊,李嫂是你吴太太的佣人,是与你关系密切的人,佣人替主人做事,替主人擦花瓶就有打破花瓶的机会,有打破的权利而没有赔偿的义务。
③你吴太太明知道李嫂身上只有三毛钱,却要人家赔你三块钱。
4.小结:杨长雄说的也很有道理,李嫂只有三毛钱,你非让她赔三块钱,赔不起,可吴太太又想出个什么招?
明确:当铺盖,而且还叫来了警察,法律是公正的,我们看看警察是如何评判的?
明确:警察按吴太太的吩咐拿着李嫂的铺盖去了当铺典当。
结果怎样?
当铺的少奶奶不但没要李嫂的铺盖还人家给了李嫂三块钱。
5. 吴太太得到了三块钱的赔偿之后,她和杨长雄二人的矛盾冲突是否就结束了呢?那戏剧情节又有何发展?
明确:杨长雄冒出“泼妇”这个词,这下吴太太可是得理不饶人了,一逼再逼,甚至谩骂,而血气方刚的杨长雄是一忍,再忍,忍无可忍,无需再忍,最终“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再赔上她三块钱国币。
6. 小结:“赔”与“不赔”的戏剧冲突,最终鹿死谁手?
“和棋”
7. 如何理解“和棋”?
吴太太得到了三块钱的赔偿,但吴太太的另一只花瓶也被打碎了。
杨长雄最后出了一口气,但作为一个穷学生平白地赔出三块钱。
所以说双方都有赢有输:吴赢在理输在情,大学生赢在情输在理。
五、讨论、分析人物形象。
在弄清戏剧的矛盾冲突后,学生对剧中的两个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以有深刻印象,但是需结合前面的舞台说明以及人物对白来具体分析概括,以完成戏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经过一番讨论,剧中的两个主要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面请大家结合前面的舞台说明以及人物对白来谈谈你对这两个主人公性格的理解。
吴太太(舞台提示):“如果外省人受本省人的欺诈是一条公例,她是一个例外”
杨长雄(舞台提示):“如果外省人袒护外省人是一条公例,他是一个例外”
分析:舞台提示中有两个词“公例”、“例外”很显眼。
这个人肯定是不会受本省人的欺负的,只有她欺负别人的份;杨长雄和吴太太同样是外省人,本来应该有同病相怜的感觉,但是他却没有袒护吴太太,可以看得出他是一个帮理不帮亲的青年,有正义感。
两个人
都挺能说的,特别是杨长雄无理还能辩三分,和水平不高的吴太太讲情、谈理、说势,有条有理有据,能言善辩。
生:杨长雄有同情心,当听说吴太太要押李嫂的铺盖是急得从蒲团上跳起来和吴争辩,坚决反对押铺盖。
相比之下吴太太就没有什么同情心了,李嫂有没有铺盖睡觉她不管。
生:吴太太是典型的小市民形象,泼辣、自私、吝啬。
小结:总之,吴太太是自私吝啬无同情心,杨长雄是能言善辩有正义感。
六、课堂总结。
最后的总结主要是对本剧创作风格的简单介绍。
《三块钱国币》取材于生活小事,但以小见大,围绕“花瓶事件”,反映出当时社会恃强凌弱、无法无理等令人难以容忍的不公平、不合理现象。
其实,通过揭示生活情趣、组织戏剧冲突,把看起来平淡无奇的小事,安排点染的波澜起伏,妙趣横生,正是本剧创作的独特风格。
更多内容,一起来看看黑龙江教师招聘考试课程是如何设置教学的!
中公教育黑龙江教师招聘考试网提醒您,备考有计划,才能在招教考试大战中拔得头筹!黑龙江教师招聘考试题库邀请您一同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