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3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教案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第一课时) 人教版
课题3 制取氧气(两课时)从容说课本课题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实验2�5]、[实验2�6]及分解反应。
[实验2�5]、[实验2�6]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用过氧化氢来制取氧气,同时介绍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然后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另一种方法,加热高锰酸钾来制取;通过对比化合反应提出了分解反应的概念。
在这部分教学中,要使学生知道实验室如何制取氧气,同时了解几个重要的概念。
第二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制取氧气并实验氧气的性质。
学生通过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明白了制取气体时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何连接装置、如何制取气体,以及如何验证气体并检验气体的性质。
为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教材还特意介绍丁如何大量制取氧气。
本课题是学生学化学以来遇到的第一种气体的制取,所以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是本课题的重点,如何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做好实验便成了重中之重。
而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则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重点和难点进行突破。
1.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探究的机会。
2.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
3.采用边实验、边讲解、边讨沦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
动手制取氧气。
(3)认识分解反应。
(1)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1)学习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
(2)学会边实验、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从而提高对实验进行分析、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装置的美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2)保持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 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导学生深入探索氧气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本课内容不仅涵盖了氧气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和溶解性等基础知识点,还通过一系列实验深入探讨了氧气的化学性质,如与木炭、硫、铁丝等物质的反应,以及这些反应所展现出的氧化性和助燃性。
这些内容为学生后续学习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等概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同时,本课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观察分析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体现了化学学科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二、设计思路在进入《制取氧气》这一课题前,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实验基础,包括药品取用、加热、仪器连接、排水集气等基本操作,以及纯净物、混合物等概念的理解。
此外,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对氧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有了初步认识。
因此,学生在学习制取氧气时,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探究欲望。
然而,由于制取氧气涉及较为复杂的实验操作和催化剂概念的理解,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实验演示的规范性,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实验现象,并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制取氧气的原理和催化剂的作用。
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化学观念】学生能够理解氧气的制取原理,掌握高锰酸钾、氯酸钾或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学生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培养科学推理能力。
通过对比方法,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的区别。
【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探究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综合分析实验现象并从中归纳结论的思维方法。
【科学态度与责任】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保证,提高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效率与质量,从而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
九年级化学上册 2.3《制取氧气》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2)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3)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教学资源分析】本课题安排在第二单元的最后一部分,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物质——空气开始,介绍空气的成分及用途。
然后引出氧气,学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再来学习氧气的制取。
内容由浅人深,过渡自然,学生很容易接受。
本课题内容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同时介绍了催化剂。
这部分内容更侧重于过程,让学生学习用比较的方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探究、推断,从而作出判断。
第二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来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性质,让学生掌握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必须具备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
学习氧气的制取(原料选择、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气体收集、操作步骤及其有关注意事项),可以为今后学习气体的制取提供范例。
【教学策略分析】学生对于气体的制取尚属首次接触,为此,如何来选择药品、如何来确定装置根本无从着手。
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对氧气知识的一定积累,创设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在进行本课题的教学时,要善于采用对比、分析、讨论、归纳等方法来确定药品的选择以及仪器装置的配备,加深学生对分解反应概念的理解,并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加以巩固。
难点的突破应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归纳、判断,使学生的认知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难点: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和催化作用。
【教学准备】1、教材中[实验2—5]、[实验2—6]以及“活动与探究”的实验仪器;2、教学过程所需的投影片;3、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
九年级化学 课题三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教案全国通用
课题3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一、教学设计思路:本课内容主要是[实验2—5]、[实验2—6]、[实验2—7]及分解反应。
[实验2—5]、[实验2—6]、[实验2—7]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是后面的气体制取装置选择的依据。
通过实验[实验2—5]、[实验2—6]使学生观察分析得出催化剂的概念,由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概括及对比化合反应提出分解反应的概念。
二、教案【讲解】事实上,为了加快化学反应的进行我们使用催化剂,而为了减缓反应的进行我们也使用催化剂。
如在橡胶制品中常加入一些催化剂以减缓橡胶的老化速度;食用油脂里加入一些催化剂可以有效地防止酸败。
所以催化剂的概念中说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不是片面地说成“加快”。
【介绍】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具有重要而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化肥、农药、多种化工原料的生产过程中都要用到催化剂,在汽车尾气处理、酿造工业和制药工业中也要用到催化剂,生物体内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酶其实都是起催化剂的作用。
总之,二氧化锰是催化剂为反应条件。
【设问】实验室是如何用氯酸钾和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的呢?【设置情景】展示氯酸钾、二氧化锰和高锰酸钾,让学生观察它们的颜色和状态,并描述。
【演示实验】[实验2—5]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后加热,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讲解】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后加热产生氧气,同时生成氯化钾,二氧化锰在这个实验中也起催化作用。
【讲解】同样,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情况下能分解出氧明白催化剂是反应条件,正确写下文字表达式:过氧化氢水+氧气观察记录:氯酸钾是白色固体,二氧化锰是黑色固体,高猛酸钾是暗紫色固体。
观察记录:木条复燃正确写下文字表达式:氯酸钾氯化钾+氧气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讨论结果:它们的反应物都只有一种,生成物三种。
化合反应是生成物两视野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讨论让学生学会分析和区别,加深理解通过对比学生自己得出定义气,同时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讨论】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角度来分析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特征?与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讲解】化学上,我们把这种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课题3 制取氧气 第1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2024)
课题3 制取氧气第1课时工业制氧气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操作【新课导入】:提出问题:医疗、潜水、炼钢需要的大量氧气是如何制取的呢?引入新课。
【新知探究】:一、氧气的工业制法【学生活动】自学讨论:在液态空气分离过程中,氮气、氧气两种气体哪种气体先出来?该过程的利用的是什么原理?属于什么变化?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药品:高锰酸钾实验装置: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反应物都是固体,反应条件加热。
收集装置:检验方法:验满方法:提出问题,学生思考:1.实验装置中,哪部分是气体的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的收集装置?2.连接仪器的顺序,学生讨论实验步骤?利用谐音法,“茶庄定点收利息”让学生记忆起来更加牢固。
教师演示实验:【教师提出问题】:1.实验步骤?如何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2.装药品试管为什么塞一团棉花?3.试管口为什么略向下倾斜?4.如何收集气体?5.实验完毕为什么先撤离导管再撤酒精灯?【思考讨论】1.导管在实验装置中的位置为什么有长有短?2.收集到氧气不纯的可能原因?教师强调:1.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开始收集。
2.实验完毕,先撤离导管,不能颠倒,防止水倒吸,使试管炸裂后熄灭酒精灯。
【课后小结】1.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2.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反应原理、发生装置、收集方法、验证方法、验满方法【课堂练习】: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不需要用到的一组仪器是()A.烧杯、玻璃棒B.大试管、集气瓶2.某气体只能用排水法收集(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B.当集气瓶口冒出大量气泡时停止收集,取出,再用玻璃片粗糙面盖上C.当集气瓶口冒出大量气泡时停止收集,在水下用玻璃片光滑面盖上,取出D.该气体具有的性质是:不易(或难溶于水);密度与空气接近或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在设计上体现了2022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科学探究的设。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3 制取氧气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第一课时)(一)简介:本节是初中九年级化学课本第二单元第三课题的内容《氧气的制法》第一课时。
本课题是中学化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课本介绍了氧气的三种实验室制法,本课时通过介绍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二)学习者分析: 初三学生,通过前面对氧气的化学性质和用途的学习,对于本课题的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对本课题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使学生掌握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原理,以及在制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b.让学生了解如何选择气体的发生和收集装置。
2.过程与方法a.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力。
b.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轻松愉快地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世界,形成持续学习化学的兴趣。
b.体会到化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学习价值。
c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及实验、分析、总结、理解运用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重难疑点: 1.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
2.教学难点: 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3教学疑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五)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方法设计本文主要采用探究为主的教育方法,综合运用启发法,讲授法,讨论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思考问题而掌握氧气的制备方法及所需注意的事项。
掌握实验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2.关于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根据本节的特点,可将教学过程设置为以下五个教学环节:课前准备—引入新课—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课外拓展。
(1)课前准备如:课本教材实验药品:高锰酸钾实验仪器:铁架台(带铁架),试管,弹孔橡皮塞,导管,水槽,集气瓶,酒精灯,试管夹其他:火柴(2)引入新课(根据旧知识,引入新课题)例如:氧气有这么神奇的性质和这么多重要的用途,那么,你一定很想知道氧气是怎样制得的?(3)实验探究[教师活动]讲述实验室制取气体的的一般思路等。
制取氧气-教案-九年级化学-特岗面试教案-教师面试教案-人教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准备的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等几个部分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课题是第二单元课题3的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标准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这堂课学生已经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氧气性质等内容的学习和探究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这就为我们学习制取氧气作准备。
本课题是学生开始学习化学以来第一次接触到具体气体物质的制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制取气体时应考虑的各种因素,如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制取气体的性质,学生会从中得到相关信息,确定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并为以后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
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情况的掌握与分析。
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课,学习热情很高。
氧气是学生很熟悉的物质,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观察实验和进行简单实验操作的技能. 让他们试一试、做一做,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2) 认识分解反应;(3) 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1) 通过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2) 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增强对化学的学习兴趣,陶冶化学审美情趣;(2) 逐步认识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进一步认识到实验探究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分解反应;(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的探讨。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罗田县白庙河中学王时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2)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3)介绍工业上得到大量氧气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二氧化锰催化分解过氧化氢的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
(2)在对催化剂定义的分析交流讨论过程中形成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良好习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提高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以致用的责任感。
(2)进一步认识实验探究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化学课程标准的核心要求是通过学习过程的体验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能力。
因此我确定本课时的重点是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臵的探究体验。
难点是对催化剂概念的认识体验。
三、教法与学法选择为了落实课程目标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深入体验学习过程,本课时将采用实验探究的教法,自主学习和小组交流的学法,以提高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 5%的H2O2溶液、MnO2粉末、KClO3、KMnO4、铁架台4、大试管4、小试管12、酒精灯4、火柴。
五、教学过程:通过对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的把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过程分为六个活动,逐步展开: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预计用时3分钟)在陆地上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呼吸着大自然制造出来的O2,你知道是这些O2是来的吗?由此你想到了什么?(此时希望学生想到:一是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而想到我们应该保护植物,二是想到在实验室可以怎样制取氧气?)【设计意图:这样导课既创设了学习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顺利进入第二环节,又进行了情感教育。
】活动二:自主学习,了解新知。
(预计用时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本P37---P38,找出并学会诵读实验室制取氧气三种方法的文字表达式。
【设计意图:一是培养学生爱看课本的习惯和会看课本的能力,二是把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这一重点(即考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课题三制取氧气(第一课时)说课稿
(3)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2.教学难点:
(1)实验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2)反应原理的理解,特别是催化剂的作用。
(3)实验室制氧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九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能够理解实验现象和反应原理。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实验操作和观察现象较为感兴趣,但对理论知识可能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逐渐形成,但仍需教师引导和督促,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引导学生关注重点知识。
2.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
3.便于学生做笔记和复习。
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将:
1.提前规划板书内容,确保逻辑性和条理性。
2.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突出重点。
3.在适当时候进行板书,避免一次性呈现过多信息。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
(2)指导: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给予学生及时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2.生生互动:
(1)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
(2)实验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相互协助,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3)成果展示:每组展示实验成果,其他组给予评价和建议,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课题三制取氧气(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为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课题三“制取氧气”的第一课时。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本节课是继学习空气成分、氧气性质和用途之后,进一步探索氧气的制备方法,为后续学习化学实验技能打下基础。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氧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操作步骤等。
2.3制取氧气(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
制取氧气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及分解反应。
2.通过研究氧气的制法,认识催化作用,学会探究催化剂及催化作用的方法。
3.通过催化剂的探究和阅读有关材料,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重点: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分解反应。
难点:催化剂、催化作用概念的建立预习案使用说明&学法指导1.认真阅读教材课题3,了解实验中制取氧气常用的方法,认识第二种基本反应即分解反应,了解催化剂、催化作用的概念,然后规范完成预习案。
2.将预习中不能解决问题标记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惑处”。
3.完成时间15分钟I.知识准备1.你还记得什么是化合反应?2.现在有一瓶无色的气体,如何证明该气体是否为氧气?Ⅱ、教材助读1.什么叫催化剂?什么叫催化作用?(认真阅读然后完成下面的空格的填写)在里,能其他物质的,而本身的和在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又叫)。
催化剂在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2.所有的化学反应必须都使用催化剂吗?3.在实验室里,常采用、或的方法制取氧气?4.什么叫分解反应?Ⅲ、预习自测1.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能加快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是催化剂,减慢化学反应速率的不是催化剂B.加入二氧化锰可以使过氧化氢产生更多的氧气C.催化剂在催化过程中所有的性质不变D.同一个反应可以选用不同的催化剂2.已知下列四个反应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其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水氢气+氧气B. 氢气+氧气水C.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D.甲烷+氧气水+二氧化碳3.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时,忘记加催化剂,其结果是()A.不放出氧气 B.放出氧气的速率慢C.放出氧气的总量会减少 D.放出氧气的总量会减少且速率慢我的疑惑:探究案—我思考、我收获1.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中,其中有两种用到了催化剂,催化剂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吗?2.这三个反应都属于哪一种基本反应类型?—质疑解疑、合作探究自主探究一: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结论:问题1.什么叫催化剂?什么叫催化作用?针对训练1.下列有关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化学反应里能加快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质量和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B.二氧化锰是一切化学反应的催化剂C.在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发生改变D.要使过氧化氢分解放出氧气,必须要加入二氧化锰,否则就不能发生反应自主探究二:分解反应问题1.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问题2.分析上述三个反应,总结归纳得出什么叫分解反应?拓展提升:三种制取氧气的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方法好?说明理由。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2.3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 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2.3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的第2.3章,共分为2个课时,本课是第一课时。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实验步骤,并通过实验的形式让学生亲自操作制取氧气。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 知识目标:了解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实验步骤; - 过程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实验步骤,理解氧气的性质和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掌握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技能,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氧气在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场景,如燃烧、呼吸等,引发学生对氧气的兴趣和好奇心,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制取氧气。
2. 学习制取氧气的方法(10分钟)通过讲解氧气的性质和工业制取氧气的常用方法,如高温分解和电解水,让学生了解到制取氧气的基本原理。
3. 制取氧气实验(30分钟)3.1 实验准备 - 叫上两名学生担任实验操作员,让其他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 进行实验的材料准备,如烧杯、漏斗、试管、酒精灯等。
3.2 实验操作步骤 - 步骤一:准备实验器材,包括烧杯、漏斗、试管等。
- 步骤二:将含有过氧化氢的过氧化铁放入烧杯中,加热至40°C左右。
观察试管中发生的变化。
- 步骤三:将观察到的气体用排气管收集到试管中,并用火柴点燃。
观察火柴的变化。
- 步骤四:观察实验现象,记录观察结果。
3.3 实验讨论与总结根据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与学生共同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4. 实验报告写作(10分钟)要求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实验内容,以制取氧气实验报告为题,按照实验报告的格式要求,撰写实验报告。
5. 小结(5分钟)通过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和实验过程,提醒学生复习所学知识,并对制取氧气的实验进行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课题3《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了解工业制氧气是物理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根据生成物的性质选择收集气体的方法。
2.通过制取氧气,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明确反应原理、确定反应装置、实验步骤,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选择和实验操作。
三、教学难点
归纳总结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铁架台、大试管、带导管的胶塞、酒精灯、水槽、集气瓶、火柴、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等。
五、教学过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制取氧气第一课时
板书分解反应的定义。 【知识对比学习】 引导学生将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对比 归纳与反思 本节课你了解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知识应用,总结提高 多媒 体展示课堂作业并及时点评。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课题 3 制取氧气
一、氧气的制法 1、自然界:光合作用 2 、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3、实验室制法 二氧化锰 ⑴过氧化氢 水+氧气 二氧化锰 (2)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学生得知可用: 过氧化氢溶液、 加热高 锰 酸钾或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 气。 观察教师的操作方法及实验现象, 并作 详实的实验记录 学生交流得出相应实验结论①常温下 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缓慢②加入二氧化 锰后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加快③二氧化 锰可重复使用④二氧化锰自身不能产 生氧气。 交流讨论二氧化锰在反应中的作用, 知 道什么是催化剂。
知道催化剂能改变(加快、减慢)化学 反应速率, 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 性质不发生改变。 观看,了解催化剂的作用 正确写出过氧化氢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观察并描述几种物质的色态。
观察实验 书写此反应文字表达式,并记忆。 观察实验 根据实验现象和老师提供信息写出反 应表达式。 整理、归纳。 按要求书写,并回答它们属于化合反 应。 学生讨论后总结指出: 它们属于分解反 应。 讨论得出: 共同点(属于化学反应中的基本反应类 型) 不同点(化合反应:多变一 分解反应:一变多) 通过交流反思, 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 整理。 积极思考,认真完成。 课下完成。
加热
(3)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催化剂:①改变反应速率②质量、化学性质反应前后不变 催 化作用 二、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一变多)A B+C+…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2.3制取氧气 第一课时 过氧化氢制氧原理 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过氧化氢制氧原理 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回顾上节课内容
取出事先准备好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观察颜色、状态。
学生分组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
交流讨论
集体订正
记录笔记
教师巡回指导
阅读教材第39页第一段和第二段的内容
鼓励学生
自由回答
作
业
布
置
完成实验报告
九年级年级集备课教案
学科
化学
主备人
主备时间
总2课时
执教人
执教时间
执教班级
课题
课题3制取氧气
第一课时 过氧化氢制氧原理 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1、了解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原理。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认识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2、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__。
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反应物或生成物吗?
知识点二 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阅读教材第39页第一段和第二段的内容,并分组进行教材第38页的探究实验,然后完成下列填空:
1.在__化学反应__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__速率__,而本身的__质量__和__化学性质__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__催化剂__(又叫触媒)。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__催化作用__。
2.催化剂的特点:“一变”(__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__)“二不变”(__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__)。
3.氯酸钾是__白__色固体,二氧化锰是__黑__色固体,混合后经过__加热__可以得到__氧气__。在反应中二氧化锰起__催化__作用。
《制取氧气》优秀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
《制取氧气》优秀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氧气?2、情景导入:出示氧气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图片,指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纯净的氧气,那如何制得纯净的氧气呢?3、探究新课[实验2—5]:过氧化氢制氧气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现象:结论:过氧化氢氧气+水讨论:1、用过的二氧化锰能否再用?[实验2—6]:在用过的二氧化锰中再次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能否再次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结论:1、这种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一变二不变)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
3、硫酸铜溶液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出具有催化作用。
探究: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现象:高锰酸钾是暗紫色的固体,加热后能产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氧气。
同时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加热结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讨论:用加热过氧化氢与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来制取氧气的反应与化合反有什么不同?明确: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一变多第二课时:实验室制氧气1、旧识回顾:实验室用什么药品制氧气?2、探究新课:思考:实验室采用什么装置来制取氧气?出示:图2-17和图2-18讨论:1、在图2-17和图2-18中,使用了哪些仪器?2、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3、如何检查发生装置的气密性?4、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学生陈述:略教师演示:实验室制氧气的过程强调注意事项:1、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方可进行实验。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实验室制取物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2)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2.3制取氧气(课时1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1.氧气的制备方法: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实验操作技能:掌握试管加热、酒精灯使用、氧气收集等实验操作技能。
3.氧气的性质: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颜色、气味、密度、助燃性等。
4.实验数据分析:能够根据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的结论,如氧气的产量、纯度等。
实验步骤:
1.加热高锰酸钾
2.收集氧气
3.实验结束,熄灭酒精灯
注意免倒吸
3.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
```
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实验操作互动:在实验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小组合作探究: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生能够互相学习,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4.教学时数:45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科学探究能力:通过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独立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操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
2.证据意识:培养学生收集、分析、评价证据的能力,使其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合理的结论。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实验操作,注意安全事项和操作规范。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制取氧气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实验操作、注意事项以及可能的问题解决策略。
3.课堂展示与点评:学生通过课堂展示,提高了表达能力和自信,同时,教师和同学的点评也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课题3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原理和方法。
(2)学会分解反应、催化剂和催化作用,学会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
过程与
方法
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
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情感·态
度·价值
观
通过亲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取原理和方法。
教学难点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
教学用品仪器
试管、木条、酒精灯、棉花、塞子、集气瓶、玻璃片、水槽、铁架台
药品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氯酸钾、高锰酸钾、
其它火柴、课件、学案等
环
节
教学问题活动设计二次备课
情景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和用
途,了解到氧气能支持燃烧,是一种化
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
发生氧化反应,在反应中放出热量。
氧
气可用来供给病人呼吸,供给登山、潜
水运动员呼吸;还用于气焊、气割,还
用于火箭的发射等等。
问题1:上节课,我们已经利用氧
气做了有关氧气性质的实验,在这些实
验中,我们所用的氧气从何而来呢?
问题2:我们在实验室中能否制取并收
集一瓶氧气呢?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来
制取氧气的呢?
教师播放氧气用途的图片,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2,引入课题:
课题3 制取氧气
自主学习
问题1:在工业上用什么方法制取氧
气?属于什么变化?在实验室用什么方
法制取氧气?又属于什么变化?
问题2:什么是催化剂?催化剂在化
学反应中起什么作用?
问题3:什么是分解反应?分解反应
与化合反应的区别是什么?
学生阅读圈划。
教师检查学
生预习及学案自主学习完成情况
知识点1:高锰酸钾分解制取
氧气
探究与交流
问题1 高锰酸钾是什么颜色、什
么状态的物质?它发生反应时生成了
那些物质?
问题2 加热高锰酸钾能看到那些
现象?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深入收集到
的气体中,观察到什么现象?
实验编号现象
(1)
(2)
【例题1】用如图所示装置,
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时,发现水
槽中中的变红了,其原因
是,其反应的文字
表达式是
知识点2:探究分解过氧化氢
制氧气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
问题1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分别
是什么颜色、什么状态的物质?过氧化
氢反应时生成了那些物质?
问题2 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
制取氧气的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
实验编号现象分析
(1)
展示一瓶高锰酸钾样品,学
生通过观察,知道高锰酸钾的颜
色和状态。
教师演示实验2-5,演示仪器
的连接、气密性的检查、仪器的装
配、给固体固定加热、排水法收集
气体等方法,强调学生观察仪器的
组装、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和
归纳,为下节课学生的活动探究做
准备。
教师演示完毕后,板书高锰
酸钾分解的文字表达式和化学符
号。
【小结】(1)有大量气泡产
生;(2)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高锰酸钾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高锰酸钾加热
——→锰酸钾+ 二氧
化锰+氧气
【答案】试管口没有塞一团棉花;
高锰酸钾加热
——→锰酸钾+ 二氧
化锰+氧气
教师展示过氧化氢溶液、二氧
化锰,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颜色和
状态,并板书它们的名称和化学符
号。
教师展示实验步骤和注意事
项,引导学生填写表格,并对实
验结果分析归纳、反思交流:
探究与交流
(2)
(3)
结论
问题3 什么是催化剂,催化剂在
反应中起什么作用?
【例题2】(2016•荆州)关于催化剂的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后催化剂本身的质量减少
B.化学反应后催化剂本身的质量增加
C.催化剂可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D.化学反应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发生
变化
知识点3 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
问题氯酸钾、二氧化锰分别是什
么颜色、什么状态的物质?氯酸钾反应
时生成了那些物质?起反应的文字表
达式是怎样的?
【小结】(1)木条不复燃,
原因是常温下过氧化氢分解缓
慢,放出氧气很少;(2)木条复
燃,在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遇
到二氧化锰迅速产生氧气;(3)
木条复燃,二氧化锰仍起催化作
用。
并板书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
表达式:
过氧化氢(H2O2)———→
水(H2O) + 氧气(O2)
通过对实验探究的分析归
纳,得出催化剂、催化作用的概
念,并强调催化剂的特征:(1)“一
改变”,(2)“二不变”。
引导学生
讨论交流对催化剂的一些看法,
走出知识误区。
展示常见的催化剂和催化剂
的作用。
加深对催化作用的理
解。
【答案】C
教师展示过氯酸钾、二氧化
锰,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颜色和状
态,并板书它们的名称和化学符
号。
强调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与
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实验仪
器和操作步骤、注意问题是一样
的。
唯一的不同是在高锰酸钾分
解制取氧气时在试管口应塞一团
棉花,而氯酸钾分解不需要这团
棉花。
二氧化锰
知识点4 分解反应
问题 在上述三个制取氧气的反应中,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它们与化合反应有什么区别?属于一类什么样的反应?
【例题3】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铁+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B.硫+氧气−−→−点燃
二氧化硫 C.石蜡+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D. 水−−→−通电
氢气+氧气 问题5 工业制取氧气 问题1 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是什么?
问题2 工业上制取氧气发生的是什么变化?
教师展示三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引导学生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数量分析这类反应的特征。
归纳分析出分解反应的概念、特征、表达方式与判断方法。
强调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一样,同属
于基本类型的化学反应。
【答案】D
引导学生看课本40页的资料
卡片。
归纳总结出工业制取氧气
的原理、方法及发生的变化。
梳 理 整 合
课题3 制取氧气 一、实验室制取氧气原理
1、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过氧化氢
水+氧气 3、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二、催化剂 催化作用
1、概念
2、特征 “一变” “二不变”
三、分解反应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1、特点 一变多
2、表达式 AB →A+B 四、工业制氧气的方法
1、原料
2、制备原理
3、变化类型
诊断练习1.利用下列原理制取氧气,具有反应快、操作简便、能耗少、无污染的是()A.氯酸钾氯化钾+氧气B.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C.过氧化氢水+氧气D.氧化汞汞+氧气
2.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 .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B.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C..二氧化锰撒入过氧化氢溶液中D.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
3.用过氧化氢制氧气时忘记放入二氧化锰,充分反应后其结果是()
A.放出氧气的总量减少B.放出氧气的速率加快
C.放出氧气的总量减少,且速率慢D.放出氧气速率慢,氧气量不变
4.某学生在加热氯酸钾制氧气的实验中,错把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放入氯酸钾中,其结果是()
A.反应速率不变,生成氧气的量不变 B.反应速率快,生成氧气的量减少C.反应速率不变,生成氧气的量增多 D.反应速率快,生成氧气的量增多
5.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方法是()
A.加热氯酸钾 B.加热高锰酸钾 C.分离液态空气 D.加热二氧化锰
作
业
设
计
书面作业:教材P41页第1、2题
教
后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