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认识容量和升教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容量和升》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容量的概念,认识升这一计量单位,以及学会通过实际操作来比较不同容器的容量大小。

教材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容量和升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计量单位的转换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容量单位有所了解,如“杯”、“碗”等。

但他们对容量的概念以及升这一计量单位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容量的概念,认识升这一计量单位,学会通过实际操作来比较不同容器的容量大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计量单位的转换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容量的概念,认识升这一计量单位,学会通过实际操作来比较不同容器的容量大小。

2.难点:学生能够进行容量单位和实际容量的转换,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容量和升的概念;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容量的变化;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实物、升、毫升的标识牌、水、杯子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杯子,用来进行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生活化的情境,如“小明要参加一个聚会,他需要准备一些饮料,但他不知道需要准备多少升的饮料”,引导学生思考容量和升的概念。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课件,向学生介绍容量的概念,认识升这一计量单位,以及如何通过实际操作来比较不同容器的容量大小。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使用升和毫升的标识牌,以及准备的水和杯子,来比较不同容器的容量大小。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容量和升》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容量和升》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容量和升》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不同测量容器的容量单位,如升、毫升、立方厘米等;2.学生能够掌握测量容量的方法;3.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使用不同测量容器进行容量测量;2.学生能够进行简单容量换算;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精神;2.热爱数学,积极探索数学的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温故知新,复习升的含义,并认识其他测量容器;2.掌握容量测量方法;3.进行容量换算。

教学难点1.如何进行容量换算;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及学习方法教学内容1.容量单位的认识;2.不同容器的测量方法;3.容量的换算。

学习方法1.教师讲解;2.学生自我探究;3.情境教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升的含义及其符号。

2. 认识不同测量容器的容量单位(15分钟)老师示范引入,将不同的容器拿出来进行展示,并重点介绍容量单位:升、毫升、立方厘米。

3. 掌握测量容量的方法(30分钟)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观察并学习容器内的标注,学习容器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取样和倒出等技巧。

4. 进行容量换算(30分钟)情境教学,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在教材提供的题目中进行容量换算,整理归纳答案的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5. 活动及小结(10分钟)教师设置“小小鉴定员”活动,学生自愿上台演讲掌握所学知识,鼓励学生之间互相欣赏、学习,分享自己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评价1. 自我评价教师可通过观察课堂情况,以及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自我评价所进行的教学活动和方法是否具有针对性,是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生评价教师通过问卷调查及课后交流来了解学生对该节课的实际评价,以及对老师教学方式的理解与认同。

3. 家长评价教师通过家长反馈及电话回访,了解学生及家长对本节课的反馈和建议,以便更好地完善下一次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四下《认识容量和升》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下《认识容量和升》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下《认识容量和升》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容量和升》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容量和升的概念,掌握容积单位升和毫升,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解决一些与容量和升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长度、面积、质量等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

但对于容量和升的概念、容积单位以及换算关系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容量和升的概念,掌握容积单位升和毫升,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容量和升的概念,以及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的换算关系。

2.难点:解决与容量和升有关的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和直观演示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容量和升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实物、升和毫升的量杯、水等。

2.学具:每人一组量杯、水、记录卡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如超市购买饮料,引入容量和升的概念。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容量和升吗?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同时,教师拿出准备好的实物,如1升的水和1毫升的酒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两者之间的差别。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

每组有一个量杯装有1升的水,要求学生用这个量杯测量出100毫升、200毫升、300毫升的水,并记录在记录卡上。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各自在操练中的心得体会。

然后,教师出示一些与容量和升有关的实际问题,如:“一瓶饮料有500毫升,小明喝了200毫升,他还剩下多少毫升?”学生独立解决这些问题,并与小组成员交流答案。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容量和升》单元教案设计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容量和升》单元教案设计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容量和升》单元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认识容量单位升,理解升的定义和数量含义。

2.了解升与毫升、立方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3.能够运用升作为容量单位进行计算。

4.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和探究等探究性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认识容量单位升,理解升的定义和数量含义。

2.难点:升、毫升的概念、升与体积的换算、容量问题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设计1.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回忆“量的比较”单元的内容,复习体积的概念,使学生进入本次学习主题。

2.新课讲解(20分钟)2.1.容量单位升的概念和数量含义。

引导学生思考,观察升的图像,判断其含义和作用,并对升的数量进行解释。

通过幻灯片展示,教师给予一定量的水,并计算其体积,介绍“升”单位的由来和它所代表的含义。

2.2.升与毫升的换算。

教师将1升水分成1000份,介绍毫升的概念和作用,通过引导学生实验,让学生理解1毫升和1升的数量关系,并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升与毫升之间的换算。

2.3.升的运用。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升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实地探访超市里的常见货品,进而引发学生思考容器中的容量单位问题,让学生了解升在实际生活中的使用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练习(25分钟)运用各种实际问题,进行练习,引导学生逐步熟练应用升作为容量单位,巩固学生对该内容的学习。

4.巩固与拓展(15分钟)4.1.常见物品的容量计算。

通过老师提供一些常见的食品、日用品等,让学生以练习的形式计算其容量,扩展学生对升作为容量单位的运用。

4.2.应用题的解答。

老师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5.总结(5分钟)老师通过回顾本节课所讲内容,检验学生对容量单位升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方式1.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或借用实验室的场地,为学生提供探究性学习的环境。

2.反复训练,强化记忆学习结束后,老师可以利用课后作业或题目,让学生反复进行练习,加深他们对所学内容的记忆和理解。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容量和升》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容量和升》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容量和升)教案第1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容量〞的概念,体会“容量〞的含义,通过操作让学生体会采纳统一的容量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容量单位“升〞。

3、了解“一升〞的实际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认识“升〞这个容量单位的大小,加深对“升〞的认识三、课前打算:电脑课件、学具卡片四、教学过程桌子上的杯子瓶子有什么用途?可以用来盛水、油、饮料等物体,这些器皿都叫容器。

〔板书:容器〕〔一〕认识容量1、水是生命的源泉,人要生存可离不开水,现在请你认真回想一下,你每天大约要喝几杯水?杯数多肯定就喝得多吗?大杯子比小杯子能盛得水多,大杯子的容量较大,小杯子的容量较小。

〔板书:容量。

〕2、观察比较两个容器容量的大小。

观察〔容量差异较大的容器〕,哪一个容器的容量较大?为什么?3、实验比较两个容器容量的大小。

请同学们观察老师手中的两个容器〔容量相差较小〕。

提问:这两个杯都是空的,猜一猜,哪一个的容量较大?你能想方法验证吗?教师引导学生比较选择较好的方法,并依据学生汇报演示实验,把甲杯倒满水,再把甲杯的水倒入乙杯比较两个容器容量的大小。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用倒水实验操作的方法推测比较容量的大小。

4、比较三个容器容量的大小。

在每小组里有3个容器〔容量较接近〕,分别是高脚杯、水杯和塑料杯,哪个容量最大,哪个容量最小?请学生先猜测,然后学生交流怎样验证。

验证是可能出现三种情况:先倒满容量最大的、容量次之的、容量最小的杯子。

小结:我们可以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比较多个容器的容量。

5、按要求找出容器。

〔1〕老师这儿有一个可乐杯,你能在桌子上找到比它容量大的容器吗?和它容量相等的容器呢?比它容量小的容器呢?〔2〕你能找到和老师手中容量相同的容器吗?〔3〕观察容量相等的这两个容器,你觉察了什么?〔二〕、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容量和容量单位升。

板书:认识容量和升。

〔1〕教师依据学生的答复明确常用的容量单位是升和毫升。

扬州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容量和升》集体备课教案

扬州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容量和升》集体备课教案

扬州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容量和升》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容量和升》是扬州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一单元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容量和升的概念,掌握升与毫升之间的换算,以及能够运用容量和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容量和升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长度、面积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容量和升的概念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和生活实例来加深理解。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各不相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容量和升的概念,掌握升与毫升之间的换算,能够运用容量和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和观察思考,培养空间观念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容量和升的概念,掌握升与毫升之间的换算。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容量和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容量和升的概念。

2.观察思考法: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培养空间观念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合作交流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实物模型、升与毫升的量具等。

2.学具:学生作业本、铅笔、橡皮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本节课的内容,例如:“你们喝过的饮料是多少升的?有没有喝过毫升的饮料?”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引起学生对容量和升的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容量和升的定义和换算关系,同时结合实物模型和升与毫升的量具,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容量和升的概念。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引言容量和升作为数学中的重要概念,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必须要掌握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容量和升的概念,理解它们所代表的意义,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目标1.了解容量和升的概念。

2.能够运用容量和升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容量和升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容量的换算关系。

3.实际生活中容量和升的应用。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容量这个概念吗?容量和升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容量的概念和升的定义。

步骤二:概念讲解•教师通过示意图向学生展示不同容器的容量,比如杯子、水壶、容器等。

•教师让学生观察这些容器的大小,并问学生哪个容器的容量更大、哪个容器的容量更小。

•学生根据观察回答后,教师讲解容量的表示方法,比如用升表示,1升等于1000毫升等等。

步骤三:容量的换算关系•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向学生展示容量的换算关系,比如1升等于1000毫升,2升等于2000毫升等。

•教师设计互动环节,让学生完成一些简单的容量换算题目,巩固他们对换算关系的理解。

步骤四:容量和升的应用•教师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容量和升的概念解决问题。

比如:小明有一个装满了水的容器,容器里的水有600毫升,那么这个容器里的水多少升?•学生分组讨论和解答问题,并向其他学生展示他们的答案和解决方法。

步骤五: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夸奖他们的努力和成绩。

•教师再次强调容量和升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

教学评价方法•课堂讨论和互动: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和回答问题,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答案和解决方法。

•学生作业评价:布置适当的作业,要求学生运用容量和升的概念解决问题,并对他们的作业进行评价和点评。

教学扩展•学生可以在家里观察不同容器的容量,并尝试进行换算,加深对容量和升的理解和掌握。

认识容量和升教案

认识容量和升教案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目标: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通过实验操作体会1升有多少。

2、学生学会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的含义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容量单位1升的观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准备:电子课件,量杯,每组一把同样大小的水壶,每组不一样大小的杯子,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小组自带大小不一的容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谈话:同学们,动物园里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争夺冠军比赛,那就是老虎和狮子正在进行的“喝酒决赛”。

老虎一连喝了5杯,还没有醉,狮子刚喝了2杯就摇摇晃晃了,老虎得意地说:“我是森林中的酒仙,森林中的冠军!”狮子不服气地嚷道:“你的杯子小,我的杯子大。

所以我是冠军!”老虎和狮子谁也不肯让步,争得面红耳赤。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他们谁说的有道理呢?生1:老虎一连喝了5杯,还没有醉,狮子刚喝了2杯就撑不住了,所以老虎的肚量大,老虎是冠军。

生2:狮子用的杯子比老虎用的杯子大,所以冠军应该是狮子。

二、探索领悟,认识容量1、初步认识容量谈话:同学们的两种想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不全面,(教师这时取出两个不一样大的杯子。

)这是大小不一的两个杯子,这个是老虎用的杯子,而这是狮子用的。

如果有学生说了两种想法,就说:你想得很周到,我们不仅要看喝的杯数,还要看杯子的大小。

提问:同样是一杯酒,你们认为哪一杯多?生:大的杯子里盛的酒多。

谈话:对,一看就知道大杯子比小杯子盛的酒要多,在数学上,我们就说,盛液体多一些的杯子的容量比较大。

盛液体少一些的杯子的容量比较小。

板书:容量2、加深对容量的认识出示两个大小不一的杯子1号和杯子2号。

谈话:比较完了狮子和老虎的杯子容量,看看这两个杯子,你觉得哪一个杯子的容量大呢?生1:杯子1号大。

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容量和升》教案设计

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容量和升》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 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容量和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容量的概念,了解升的定义、大小和计算方法;(2)认识一些新的容器,如:桶、斗、罐等;(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学会用容器比大小、判断大小和进行简单的容量加减法。

2. 过程与方法:(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配合课件,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使学习更加丰富和生动;(3)多样化教学手段,结合实物、图片、动画等,在引发学生思考的同时,激发他们的互动性和合作性,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容量的概念。

3. 情感态度:(1)激发学生发现和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力;(2)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动手实验、交流合作,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3)以创造性和探究性教学作为主要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培养好奇心,探索运用各种容器进行容量计算的方法和技巧,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过程1. 绪论本课学习内容为“认识容量和升”,这是对学生基本知识的拓展和延伸,需要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基本认知。

容量,是指物体内部可以装入或容纳物体的空间大小,一般以升为单位表示。

升,是容积单位的一种,一升等于 1.00 千克。

2. 导入(1)让学生具体感受容量的概念:老师拿出一个升杯,告诉学生它能放多少水,让学生观察,探究,用自创的方法测量该升杯能够容纳的水的量,了解什么是容量,将观察结果写在黑板上。

(2)创设情境:老师讲述一件生活中的趣事:让学生想象有一个魔法国度,里面的魔法水晶有很强的吸引力,每个人可以通过收集水晶来表达对自己喜爱的事物,收集的多寡决定了的获胜者,出现了甜甜圈收集大赛。

让我们看看比赛中使用了哪些容器和单位进行计量。

3. 知识点展开老师在课堂上使用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介绍有关“认识容量和升”的相关知识点。

图像和动画的形式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图像概念和空间想象。

四年级下册认识容量和升教案

四年级下册认识容量和升教案

授课内容授课目标重点难点授课准备教学环节认识容量和升书第 13-14 页例题和想想做做07/03/05周一1、在详尽操作着手实验比较中进一步体验容量的含义,结合比 1 升大和比 1 升小的实例在详尽情境中进一步感觉、认识 1 升有多少。

2、使学生初步认识测量比较容量的方法,能估计一些常有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形成空间大小的量化看法。

3、使学生联系本质感觉升在平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加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感情体验。

授课重点:牢固容量的看法,进一步感知容量 1 升的大小。

授课难点:学会正确估测容器的容量。

1升的容器一个、水杯、纸杯、水等。

教学过程过程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授课反思一.自主设计制做量器1、前面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容量的看法,并学习了升这个容量的单位,这节课,我们将连续学习。

( 出示课题:认识升 )2、请每个小组拿出课前准备的瓶教学环节制做量器过程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授课反思子。

我们将用这个瓶子来制做自己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瓶子,按要的量器。

求进行制作。

经过自主拟定量3、师用量杯给每个小组的瓶子里器,学生联系已有的倒入一升水。

现在,每个小组的瓶请小组的同学在瓶子上贴上一生活经验进一步领悟子里都有了一升水。

请小组的同学张纸,并在一升的地方做上记学生学习本“容量“的含义,在在瓶子上贴上一张纸,并在一升的号。

课的兴趣应该比这个过程中,先将数地方做上记号。

较浓重点是教师学问题生活化,尔后4、接下来,请小组里的同学把纸请小组里的同学把纸条 1 升处如何引导,在组将生活经验数学化,条 1 升处以下的部分平均分成 4 以下的部分平均分成 4 份,分织学生进行实验从而培养学生观察、份,分别做上记号。

现在,我们自别做上记号。

体验 1 升水能倒解析解决问题的能己的量器就完成了。

请同学们仔细仔细观察量器,感觉一下 1 升,几杯时,要使学力。

观察量器,感觉一下 1 升, 1/2 1/2 升, 1/4 升,3/4 升各是生明确为什么要升, 1/4 升,3/4 升各是多少。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容量和升》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容量和升》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容量和升》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容积”、“升”等概念,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其含义。

2.能够使用“升”作为容积的单位进行计量和比较,理解“升”与其他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计算容器中的水量、比较不同容器的容积等。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问答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导入,例如:•“大家喜欢喝水吗?喜欢用什么量杯来倒水呢?”•“你们用过升这个单位吗?它是什么意思呢?”•“升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呢?”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逐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认识容量和升。

2. 学习和练习第一部分:认识“容积”和“升”•讲解概念:什么是“容积”?什么是“升”?•举例解释:如果一个水杯可以装2升水,我们可以用2个1升的瓶子去倒满它。

这就是容积的概念。

•练习:老师出示不同容积的水杯,让学生用“升”来描述其容积。

第二部分:升的应用和换算•讲解概念:我们可以使用“升”作为容积的单位来计量和比较容积的大小。

而其他常见的容积单位还有哪些呢?•举例解释:1升 = 1000毫升,1毫升 = 1立方厘米。

可以通过这些换算关系来快速计算不同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练习:老师出示不同容积单位的测量工具,让学生用“升”或其他适当的单位来描述其容积。

3. 拓展应用让学生尝试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如果一杯水有300毫升,那它相当于多少升的水?•如果一个盆子可以装10升水,而一个桶可以装50升水,那么5个桶可以装多少升水?•让学生自行想出其他相关问题,并用所学知识来解答。

三、教学要点•认识“容积”和“升”,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其含义。

•理解“升”与其他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例如1升 = 1000毫升。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计算容器中的水量、比较不同容器的容积等。

四、板书设计名词容积含义容积容器内能够盛放的东西的多少升最常用的容积单位之一,等于1000毫升毫升、立方厘米容积的其他常见单位五、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通过类比和实例的方式,让学生初步认识了“容积”和“升”的概念,并掌握了它们的换算关系。

掌握教学技巧的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容量和升》教案设计

掌握教学技巧的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容量和升》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容量的含义;2.学习容量的数量单位;3.认识液体的升和毫升的概念;4.学会液体量的换算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1.容量的定义和认识;2.认识液体的升和毫升;3.掌握液体量的换算方法。

三、教学内容1.导入通过一个小小的实验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老师分别拿出两瓶饮料,一瓶的大小是500毫升,另一瓶是1升的,示范给同学们看,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瓶饮料的区别在哪里吗?”同学们哈哈大笑,其中有的学生回答说:“这两瓶饮料的大小不一样。

”老师点头称赞,继续问“你们知道500毫升和1升之间是什么关系吗?”同学们又陷入了沉思,有学生大声回答道:“1升等于1000毫升。

”2.知识讲解(1)认识容量教师拿出一个饮料瓶,并询问同学们知不知道容量是什么。

同学们都摇了摇头。

教师解释道:“容量是指容器所能容纳的物质的数量大小。

”教师分别拿出不同形状的容器让同学们猜测容量大小。

(2)认识容量单位教师问:“你们知道衡量容量的标准单位是什么吗?”同学们对此一无所知。

教师则解释道:“学校里蓝色的水杯和红色的饮料瓶的容量单位是一升和500毫升,这是我们现在了解到的标准容量单位。

”老师写在黑板上:1升=1000毫升,让同学们跟读。

(3)认识液体的升和毫升教师拿出量水的容器(可以是酒杯、漏斗等),将其中的水灌满,讲解这个容器的容量等于多少毫升/升的概念。

(4)掌握液体量的换算方法教师将标有不同液体量大小的瓶子摆在学生面前,并告诉孩子们:“这些瓶子上的标尺上刻有多少升和多少毫升,我们要学会在这些不同的容器中进行容量量的转换。

”四、课堂实践1.认识容量单位教师将各种不同形状的容器摆在学生面前,让孩子们猜测出各个容器的容量大小,并用计量工具进行测量,了解不同容器的容量差异。

2.认识液体的升和毫升(1)教师用酒杯量出500毫升的水,将水分别倒入1升瓶和500毫升瓶中。

(2)让同学们跟随老师操作,学习将多少个毫升变成了多少升。

《认识容量和升》教案

《认识容量和升》教案

认识容量和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容量的概念;2.掌握常用容量单位的换算;3.能够解决容量问题。

二、教学内容1.容量的概念;2.常用容量单位的换算;3.容量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容量的概念(10分钟)容量是一个物体所能容纳的液体的多少。

介绍容量这个概念时,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说明,比如我们平时使用的杯子、罐子、瓶子等具有一定容量的物体。

步骤二:介绍常用容量单位及其换算(20分钟)1.所有容量单位都是以升(L)为基准进行换算的,所以首先要引入升的概念,并解释1升等于1000毫升(mL),1升等于10分升(dL),1升等于100厘升(cL)的关系;2.接着介绍常用的容量单位,如千升(kL)、升(L)、分升(dL)、厘升(cL)、毫升(mL)等,并让学生记住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步骤三:进行容量单位换算练习(30分钟)1.通过练习题让学生掌握容量单位的换算方法,可以设置一些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等,逐步提高难度;2.强调换算时,要将单位换算为相同的单位进行计算,然后再换回题目中的单位。

步骤四:解决容量问题(20分钟)1.给学生提供一些容量问题,让他们根据所学知识解决;2.可以设计一些情境题和实际问题,鼓励学生运用容量单位换算来解决问题;3.引导学生理解容量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买饮料、做饭等。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容量的概念,并能够掌握容量单位的换算方法。

通过练习和解决问题的训练,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容量问题。

同时,也要求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关注容量的应用,加深对容量的理解和使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容量单位换算的步骤和示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最后,通过合理设计的练习和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理解能力。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通用5篇)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通用5篇)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通用5篇)《认识容量和升》篇1教学内容:江苏教育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0-12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比较容量的方法,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认识一升。

课前准备:饮料小包装2瓶、大包装8瓶,,一小瓶满瓶饮料,大瓶一个(少量饮料),咖啡壶2个,一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容器一个,量杯一个,师演示玻璃杯一套,塑料盆1个,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一、教学“容量”。

1、教学容量。

(1)创设情境“领饮料”,明确:能装的多也可以说成容量大。

(2)容量有大小。

提问:这些饮料放在一起,我们能一眼就比较出容量的大小,老师手上有2个容器,你能看出谁的容量大吗?(猜)小组讨论验证方法。

汇报。

师实验验证猜想。

巩固练习:1、比较下面三个容器的容量,哪个的容量最大?哪个的容量最小?生猜测后,师验证(书上操作过程)。

生进行推理,得出:第2个容器容量最大,第3个容器的容量最小。

2、比较下面三个容器的容量,你发现了什么?师提供操作步骤图片,生根据图片合理推理。

得出:第一个容器的容量最大,第二个容器和第三个容器的容量相等。

小结:(略)。

(3)小游戏:猜大小。

生猜大小。

师出示两个容器,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分析猜测错误的原因。

小结:要想准确的测量和计算容量的多少,要用统一的容量单位。

二、教学容量单位升。

1、生活中的升。

(1)知识基础:你知道哪些容量单位?你在哪里见过容量单位升?(2)师出示图片:找容量单位升(l)。

(3)小结:人们在计量象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时,通常是用升作单位的,升可以用符号l 来表示。

2、认识一升:(1)量一量:每条边的长度都是一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容量是多少?指出:国际上规定,每条边的长度都是一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它的容量就是一升。

让孩子轻松认识容量和升——四年级数学教案

让孩子轻松认识容量和升——四年级数学教案

让孩子轻松认识容量和升——四年级数学教案让孩子轻松认识容量和升导语:孩子在小学四年级时,开始接触学习容量和升的知识。

这些知识对于孩子的数学学习和未来的生活十分重要。

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孩子轻松认识容量和升,让孩子在学习中积极主动、快乐成长呢?下面,本文将为大家分享一份四年级数学教案,帮助孩子轻松认识容量和升。

一、教学目标1、认识容量和升的概念,能够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进行量的比较和量的换算。

2、发展孩子的观察力、分析力、推理力和计算能力,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并提升孩子的数学兴趣。

二、教学重点1、容量和升的概念和单位的认知。

2、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进行量的比较和量的换算,发展孩子的计算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三、教学内容1、容量的概念和单位的认知。

1)容量的概念:容量是衡量物体内部所能容纳物质的大小的物理量。

常见的容量单位有升、毫升、立方厘米等。

2)容量单位的换算:1.升 = 1000 毫升1.升 = 1000 立方厘米2、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进行量的比较和量的换算。

1)进行容量的比较:使用易于掌握和了解的物品比较,如杯子、瓶子、罐子等。

2)进行容量的换算:鼓励孩子使用所熟悉的形象,例如“葫芦”式的换算法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我们为什么需要学习容量和升?1)普及知识:先让孩子在课堂上举出他们生活中容量单位的例子,像杯子、瓶子、罐子等等。

2)引导思考:请孩子思考容量的重要性和学习它的必要性。

2、概念认知环节:容量和升的概念和单位的认知。

1)引导思考:教师出示容器,如杯子、瓶子等,让孩子感知“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大小”这一概念。

2)认知交流:让孩子探究常见的容量单位:升、毫升、立方厘米等,理解它们的含义和所代表的物理量。

3、比较和换算环节: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进行量的比较和量的换算。

1)进行容量的比较:让孩子通过观察、感知、把玩杯子、瓶子等容器,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大小。

2)进行容量的换算:通过多种形象、生动的例子,让孩子理解容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葫芦”式的换算法等。

实用性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容量和升》教案设计

实用性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容量和升》教案设计

本期教案的主题为“认识容量和升”,针对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课程要求,结合本节的教学特点和实用性,设计了以下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道容量的含义,并会正确读写含有容量的数词。

2. 掌握容量的大小关系,会比较不同容器的容量大小。

3. 懂得升的含义和用途,会正确使用“升”这个单位。

4. 运用所学知识,可以解决容量和升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容量和读写容量数词。

2. 掌握容量的大小关系,会比较不同容器的容量大小。

3. 学习升的含义和使用方法。

4. 运用所学知识处理一些实际问题,如测量容器的容量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幼儿园的容量游戏让学生回忆起对容量的前期认识和理解。

2. 学习容量概念通过老师的实物展示,运用容器来让学生感性理解容量的概念。

使用学生熟知的那壶茶,让学生讨论容量多少是适合集体茶不浪费。

3. 课件呈现通过课件让学生逐渐学习容量大小关系的比较,答题互动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记忆。

4. 小组活动小组活动中老师给学生15个球和5个大空瓶子,让学生尝试把球全部倒入瓶子中。

让学生自行解决问题寻找正确策略,引导学生逐渐学习到不同容器的容量大小不同。

5. 升的概念解释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和图片,让学生理解升的含义和用途。

6. 实际问题通过实际问题的解析,让学生理解如何测量容器的容量。

四、教学评估通过问题反馈和现场问答,让学生自己判断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五、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家长带孩子体验超市中购买不同类物品涉及到的容量问题。

3. 结合家中实际物品,给容器进行容量比较和估算。

本教案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了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注重了实际问题的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生活中的操作能力,使课程具有更高的实用性。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容量和升》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容量和升》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容量和升》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简单地说出容量的含义,并辨认容器大小;2.掌握升的概念,并且能够将公毫升、分升、升互相转换;3.了解升的用途和应用场景,培养实际应用能力;4.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容量计算。

二、教学重难点1.容量和升的概念;2.升与毫升、分升的换算。

三、教学准备1.教师要做好容器和水的准备,准备好小杯子、瓶子和水;2.准备好相关教具,比如量杯、升量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通过实际物品展示,让学生对容量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比如老师拿一把勺子和一个杯子,并问学生这两个物品的容量大小。

从而引出今天课程的主题——容量和升。

2. 认识容量通过展示一些不同的容器(杯子、瓶子、罐子等),让学生感受容器的大、中、小,了解容量的含义。

教师可以用不同的器皿来演示水的倒移,从而让学生了解不同容器的容量大小。

教师和学生一起猜测哪个容器可以盛放更多的水,再用量杯进行量化。

3. 认识升介绍“升”的概念及其记法“L”。

展示出标有“1L”的升量杯,让学生通过观察数字“1L”和量杯刻度来理解“1升”的容量大小。

4. 升与毫升、分升的换算引导学生看出升、分升、毫升三者之间的关系。

同学们通过实际操作认识1分升、10毫升等于1升。

教师可以用相应的教具对相关概念做一些说明。

教育学生用已知量求未知量的思想,进行一些简单的算式练习。

五、教学总结本节课,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和操作,初步掌握了容量和升这一数学知识。

学生了解了容器的大小、不同单位的含义和换算,旨在增强学生的容量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六、作业1.把5位同学的容量排序打在本子上;2.家里看看有哪些容器,写下它的名称,并注明它的容量大小;3.练习书写较大的数字:150、220、300、480、500等,完成下列算式:200ML x 2 = ____, 5升 = _____毫升。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容量的定义和常用单位。

2.能够进行容量的换算和比较。

3.掌握容量的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或黑板、白板等教学工具。

2.容量和升的实物模型,例如瓶子、杯子等。

3.练习题和实际问题案例。

4.学生的练习册和书写工具。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步:引入通过展示两个不同的容器,例如一个瓶子和一个杯子,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它们能装的液体多少。

帮助学生认识到不同容器的容量大小不同,引出容量的概念。

第二步:讲解容量的定义和单位使用教学课件或黑板、白板等教学工具,讲解容量的定义:容量是指一个容器能容纳的物质的多少。

然后介绍容量的常用单位,包括升、毫升和立方厘米,并解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第三步:实物展示和操作使用实物模型,例如瓶子和杯子,进行实物展示和操作。

要求学生估算和测量不同容器的容量,并进行比较。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升、毫升和立方厘米来表示不同容器的容量。

第四步:容量的换算和比较讲解容量的换算和比较方法。

以升为基本单位,介绍如何将毫升和立方厘米转换为升,并进行大小比较。

通过练习题和实际问题案例,让学生掌握容量的换算和比较技巧。

第五步:实际问题的解决通过给出一些实际问题,例如购买果汁的容量、水壶的容量等,引导学生运用容量的知识和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提醒学生要注意单位的转换和计算的准确性。

四、教学方法1.示范法:通过实物展示和操作,示范容量的测量、换算和比较方法。

2.探究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容量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3.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和实际问题案例,让学生反复练习和应用容量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1.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2.布置练习题和实际问题案例,检查学生是否能独立解决问题。

3.对学生的答案和解题过程进行评价,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六、教学延伸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容量和升的理解和应用,可以进行以下延伸活动: 1. 设计实际场景的容量问题,让学生应用容量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

(四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及意图

(四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及意图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及意图四年级数学教案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0~12页。

教学目标1. 结合实例在具体情境中体验容量的含义,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

2. 结合观察在具体操作中体验、了解“升”的实际意义,加强1升的空间感知。

3. 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形成空间大小的量化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冷水壶1把,茶杯,水,饮料瓶,量杯等。

教学过程一、理解容量的意义1. 出示两个大小有明显区别的空杯:这两个杯子哪一个能盛比较多的水?学生讨论并汇报结果。

指出:左边这个杯子能盛的水多,也就说明这个茶杯的容量比较大。

2. 出示两个容量差不多的杯子:观察这两个杯子,哪个杯子的容量大一些?学生猜测,猜测的结果不同。

提问:怎样才能知道到底哪个杯子的容量大呢?你有什么方法?学生回答后演示往杯子中倒水。

提问:通过倒一倒,你们发现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容量。

3.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通过讨论明确:中间一个杯子的容量最大,最后一个杯子的容量最小。

二、感受容量单位统一的必要性1. 对话解读。

谈话:小明听说好朋友小亮家新买了一套茶具,打电话询问了茶具的有关信息。

下面是他们的对话内容。

先连一连,再说说哪一句是回答水壶的容量的。

什么颜色的?一个冷水壶和四个茶杯。

有几个?装满水后能倒满5杯。

有多高?淡蓝色的。

冷水壶的容量是多少?15厘米。

2. 谈话:小明说:“我家有一个黄色的水壶,这个水壶能倒几杯呢?”通过演示,得出:黄色水壶能倒满7杯水。

3. 提问:小明家的黄色水壶能倒满7杯水,小亮家的蓝色水壶能倒满5杯水。

小明认为他家水壶的容量比小亮家水壶的容量大,你们同意他的看法吗?学生小组讨论,认识到杯子可能不一样。

4. 第二次演示:教师把杯子里的水倒回水壶内,重新换大一点的杯子倒一倒。

黄水壶里的水能倒满5杯。

5. 提问:这个黄水壶的容量到底是几杯?从这两次倒水中,你发现了什么?明确:同样一壶水倒入容量不同的杯子,能倒满的杯数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量一量。
学生先独立完成,在全班交流反馈,集体订正。
自由交流。
指名说说。
独立作业。
板书设计:认识容量和升
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子。我们将用这个瓶子来制做自己的量器。
3、师用量杯给每个小组的瓶子里倒入一升水。现在,每个小组的瓶子里都有了一升水。请小组的同学在瓶子上贴上一张纸,并在一升的地方做上记号。
4、接下来,请小组里的同学把纸条1升处以下的部分平均分成4份,分别做上记号。现在,我们自己的量器就完成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量器,感觉一下1升,1/2升,1/4升,3/4升各是多少。
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巩固容量的概念,进一步感知容量1升的大小。
教学难点:学会准确估测容器的容量。
教学
准备
1升的容器一个、水杯、纸杯、水等。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过程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教学
内容
认识容量和升书第13-14页例题和想想做做07/03/05周一
教学
目标
1、在具体操作动手实验比较中进一步体验容量的含义,结合比1升大和比1升小的实例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感受、了解1升有多少。
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比较容量的方法,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形成空间大小的量化观念。
教学
环节
过程目标
一.自主设计制做量器
1、前面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容量的概念,并学习了升这个容量的单位,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出示课题:认识升)
2、请每个小组拿出课前准备的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通过自主制定量器,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进一步体会“容量“的含义,在这个过程中,先将数学问题生活化,然后将生活经验数学化,
通过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估测力。
整理知识,形成技能。
二、联系生活巩固发展
1、组织学生完成14页:想想做做第1题。
(1)师拿其他小组)
(2)请同学们观察水面各在哪里。
(3)你能估计出它们的容量是多少吗说说你的理由。
5、请每个小组拿出课前准备的纸杯,试试你们量器中的一升水能倒满几个纸杯(小组活动)
6、各小组汇报结果(结果不同可提问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
7、请同学们再拿出另一个容器,小组里先估计一下它的容量比1升多还是比1升少。再用你们的量器量一量,大约有多少升。
8、(小组里如果还有不同的容器,让学生多做几次)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瓶子,按要求进行制作。
请小组的同学在瓶子上贴上一张纸,并在一升的地方做上记号。
请小组里的同学把纸条1升处以下的部分平均分成4份,分别做上记号。
仔细观察量器,感觉一下1升,1/2升,1/4升,3/4升各是多少。
每个小组拿出课前准备的纸杯,试试你们量器中的一升水能倒满几个纸杯(小组活动)
各小组汇报结果
再拿出另一个容器,小组里先估计一下它的容量比1升多还是比1升少。再用你们的量器量一量,大约有多少升。
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应该比较浓关键是教师如何引导,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体验1升水能倒几杯时,要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怎样做以此诱发学生求知的热情。
教学
环节
过程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通过活动使学生感知1升水是多少,加深学生对1升的体验。
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学习估算容量的方法
(4)请同学们将它装满水之后再量一量。
2、想想做做2
(1)指名读题后生独立完成。
(2)师公布答案后了解学生完成情况。
3、想想做做3(课前完成)
课前让同学们在家里称一称1升的水有多重,谁来汇报一下。
三、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四、布置作业:完成补充练习。
学生观察并回答。
学生思考并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