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论文

合集下载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结课论文怎么写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结课论文怎么写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结课论文是研究生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一课程而言,如何写好结课论文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选题、论文结构、写作技巧等方面,为大家提供一些建议,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选题与分析选题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合适的选题对于整篇论文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选题分析:1.主题研究:选择一个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相关的主题,如道德伦理、法律原理等。

2.问题研究:针对主题,选择一个具体的问题进行研究,如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社会道德问题在法律实施过程中的影响等。

3.现实意义:选择一个既有理论研究价值又有实践意义的课题,可以从社会发展、法治建设等角度进行分析。

论文结构良好的论文结构能够清晰地呈现论文的逻辑思路和观点层次。

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的结课论文而言,可以按照以下结构组织论文:1.引言: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目的,阐述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2.文献综述:对相关的文献进行综述,分析前人研究成果,并指出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3.理论分析:对所选主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相关理论,并对理论进行评述和批判。

可以从道德、伦理、法律等角度进行分析。

4.实证分析:通过实证研究方法,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和分析。

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实证研究,以验证所提出的观点。

5.讨论与总结:对研究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可以结合前人研究和实证分析的结果,对所选主题进行进一步解释和说明。

6.参考文献:列出论文中所引用的文献,格式要符合学术规范。

写作技巧在撰写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结课论文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写作技巧:1.逻辑清晰:论文中的每个段落都应该有明确的主题句,构建清晰的逻辑结构。

要避免过多的细节或重复,确保文章紧凑而又有层次。

2.语言简练:使用简练、准确、规范的语言表达观点,避免使用含糊不清或夸张的词语。

思修3000字论文(7篇)

思修3000字论文(7篇)

思修3000字论文(7篇)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这次漂亮的为亲带来了7篇《思修3000字论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将不胜荣幸。

思修1800字论文篇一《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关键词:法律意识法治精神知法懂法守法正文:本章分为了四个部分,分别为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主要讲了以下6个重点。

第一,法律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只有透过各种法律现象,把握深藏其后的本质,才能深刻揭示法律的一般含义;第二,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

这个过程主要包括法律制定(广义的立法与制定相同,狭义的立法在我国仅指^v^及其会制定法律)、法律遵守(守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在研究法律制定的时候,还要强调法律制定的意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第三,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

九届^v^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

如何认识和理解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第四,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与法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当代大学生应当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性质和特征,树立起符合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第五,保障公民的自由平等是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基本价值取向;追求公平正义是法律的主要价值目标;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公民应当具有的基本法治观念。

如何树立和把握上述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第六,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意识,而且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如何准确理解法律思维的性质、特点以及培养社会主义法律修养的途径。

下面,则让我来具体分析分析这六点重点问题。

法律有广义、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上讲,法律泛指一切规范性文件;狭义上讲,仅指^v^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思想道德修养及法律基础论文

思想道德修养及法律基础论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根底论文?摘要:现在的大学生识社会的开创者,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所以我们不但要在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要有良好的道德休养.而一般的大学生还是存在明显的缺乏之处是这些缺乏对大学生的形象塑造形成制约。

大学生要消除这些制约因素,就必须充分认识语言修养的层级性要求,采取必要措施加强语言修养,塑造良好形象。

关键字: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法律根底现在的大学生识社会的开创者,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所以我们不但要在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要有良好的道德休养.而一般的大学生还是存在明显的缺乏之处是这些缺乏对大学生的形象塑造形成制约。

大学生要消除这些制约因素,就必须充分认识语言修养的层级性要求,采取必要措施加强语言修养,塑造良好形象。

而且法律意识是公民理解、尊重、执行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规*的重要保证,公民的遵纪守法行为不会自然产生,而是在一定法制观念,法律意识的指导下实现的,具备了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就会做到不仅不犯法,而且能积极维护法律的一尊严。

因此大学生树立法律意识,是现代化法制建立的要求,也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的需要。

开展史告诉我们,从法律的产生到法治的实现就是一个道德法律化和法律道德化交互演进的过程。

道德法律化强调人类的道德理念铸化为法律,即善法之形成过程;法律道德化强调法律内化为人们的品质、道德。

当前我国大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而对法律根底课不予以重视,只是临到考试的时候突击,应付了事,大多数学生重学分,轻实效,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大学生不可能有扎实的法律根底知识。

高校大学生在有限的课时中获得的法律知识也是有限的。

所以我们需要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根底?,这门课程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并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荣辱观。

一、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根底课的意义从青年大学生自身开展状况看,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开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开展,但总的来说,社会生活经历还不够丰富,思想还不够成熟,还存在有明显的知行脱节的现象。

大学生思修论文范文

大学生思修论文范文

大学生思修论文范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校里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是学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思修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大学生思修论文范文篇一《浅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基础》摘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内在要求的一系列观念、信念、理想和价值的集合体,是指导和调整社会主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方针和原则。

本文指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有助于形成对社会主义法的精神价值的明确而理性的确信。

只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领悟和承认才能使法律生活具有它真正的尊严和完备性。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经过长期而痛苦的过程才取得的珍贵成果。

关键词:法治理念依法治国执法为民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内在要求的一系列观念、信念、理想和价值的集合体,是指导和调整社会主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方针和原则。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

一、确立法治原则的重要性社会的正常运转需要社会规则,是因为如果没有规则,生活就像霍布斯告诉我们那样,“孤独、贫穷、肮脏、残酷和匮乏”,我们需要共同生活的权利,没有规则,我们必会陷入不停的你争我夺的状态。

为了规则功能发挥,规则需要稳定,一经制定需在一个相对长的时间里发挥作用,如果规则不断变化,他所提供的信心将丧失意义。

规则的基本功能是使权利的行使具有疆界,任何人不得妨碍别人的行动,阻止灾难性损害的功能。

贯彻法治精神的规则主要涉及如何划定国家权力界限问题。

作为一种制度结构的“法律”,禁止一个人侵入他人的领地,假如有人做出了这种侵犯,法律就对他施以惩罚。

几乎我们的所有日常生活行为,都是发生在一个明确制定的法律规则的结构之内。

而在涉及国家权力也应受明文规定制定的规则约束时,人们却经常忽视这种观点。

规则的价值就在于向每个活动主体提供关于他人行为的信息,因而允许每个主体参照自己对于他人为行为之合理预期来追求自己的目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优秀范文5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优秀范文5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心得体会大学生活是丰富人生的一种历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成长平台,我们要抓住眼前的任何机会去锻炼自己,历练自己,充实自己。

一个学期下来,我经受了大学生活上的磨练、专业学习上的考验,在老师们的教导下、同学们的帮助下,特别是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于法律基础》课程后,我对大学生活和学习环境充满了热爱,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处事,通过一些有益的活动,锻炼了自己能力,增强了自己的人格素质,完善了自己人格魅力的修养和陶冶。

我一直都是很喜欢范老师的课的。

首先,范老师的第一节课给我留下了很深很好的印象,其次,范老师的课堂的确很生动,经常让很多同学忘记了看课外书。

其次,老师从我们的心理实际出发给我们传经授道,对同学们的心理塑造和自我认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为我们的大学生活增添了很多清新的气息,为我们今后的人生发展坐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学时期是人生道德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对一个人的影响尤为重要。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这门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进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修养教育,使我们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将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其中,政治修养是核心,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是重点,心理修养是基础,学习成才修养是出发点和落脚点。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它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体现着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和对大学生思想的塑造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材的第一章至第四章,主要阐述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内容,形成了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重点,以正确的人生目的、端正的人生态度、科学的人生价值标准为基本内容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体系;第五章和第六章集中阐述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理论和具体法律制度,形成了以社会主义法制教育为核心内容的知识体系;第七章主要结合公共生活领域、职业领域和婚姻家庭领域,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内在结合作了深刻阐述。

2024年思想道德修养法律教育论文

2024年思想道德修养法律教育论文

2024年思想道德修养法律教育论文在当今社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这两者虽然在内容上有所区别,但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

思想道德修养关注的是个体内心的善恶、美丑、是非观念的培养,而法律教育则强调外在行为的规范与约束。

二者的有机结合,不仅有助于提升公民的道德素质,还能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思想道德修养是法律教育的基础。

一个人的行为是由其思想意识所驱动的,如果一个人的内心缺乏善恶、美丑、是非的判断,那么外在的行为规范就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因此,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是法律教育的前提。

这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个人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使公民能够在行为决策时,自觉遵循道德规范,而不是仅仅出于外在的压力或强制。

法律教育是思想道德修养的保障。

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具有强制性和普遍性。

它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明确了行为的界限和后果,为社会的正常运转提供了保障。

同时,法律教育也是提升公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法律教育,公民能够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何在法律范围内行事。

这种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的提升,反过来又会促进公民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教育的融合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注重内容的互补性。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教育在内容上各有侧重,但也存在很多交叉点。

因此,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应该将二者结合起来,互为补充,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

例如,在道德教育中,我们可以引入法律案例,让学生明白道德规范的法律基础;在法律教育中,我们也可以强调法律背后的道德原则,让学生理解法律的正义性和道德性。

二是要注重方法的创新性。

传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教育往往采用单向灌输的方式,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我们应该创新教育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和成长。

三是要注重实践的导向性。

思想道德与法治论文范文三篇

思想道德与法治论文范文三篇

思想道德与法治论文范文三篇第一篇: 思想道德与法治论文1、内容和形式的选择适当的内容是实践活动是否必要的先决条件;适当的形式决定了实践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并取得成果。

因此,思想道德课必须选择实践内容和实践形式。

1.结合教科书中提出的行为锻炼要求。

行为锻炼是根据教科书知识的教育目标,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具体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结合教科书的要求,行为锻炼可以从以下两种形式开始:一种是在学校开展活动。

例如,与学校组织、学生会密切合作,从纪律、卫生、礼仪等方面,引导学生广泛参与遵纪守法的好学生、文明礼仪从我开始、雷锋等主题创造活动,促进学生的道德实践,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知和理解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充分利用学校的劳动技术基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种植育种,开展废物回收活动,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热爱劳动、节俭等方面的教育,即组织学生进入社会,创造社会成果和其他理论成果,加深化社会实践。

,珍惜来之不易的理论成果。

2.围绕学生的知识、信仰和行动之间的矛盾。

思想道德课作为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知识与信仰、信仰与行动之间的特殊矛盾。

教师传授给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原则、观点和其他社会知识是否能被学生接受并转化为动力。

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调查、访谈、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带着疑问走向社会,通过疑问的消除来增强理论的可信度和说服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

例如,现在农村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学生的印象中就是单干,各家搞各家的活,各人挣各人的钱,先富起来的人怎么会去带动后富的呢?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附近村庄访问几家先富起来的典型,比如烟叶种植专业大户。

学生通过访问就会明白:该专业大户的成功使周围的人感觉到种烟有利可图,而且烟叶的栽培、管理、采摘、烘烤又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技术上没有问题,于是有条件的人也会去种植烟叶,进而从中获益。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结课论文[五篇范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结课论文[五篇范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结课论文[五篇范文]第一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结课论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结课论文---论自身道德修养于社会公德的关系摘要: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大学时期应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做一个知荣辱、讲道德的人。

关键词:思想道德自身道德修养社会公德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社会公德缺失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提示我们,应切实加强大学生自身道德修养,引导他们进一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遵循正确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健全品行人格。

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它体现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

思想道德素质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倾向等。

它好比人的灵魂,是人的一切活动的主宰。

大学时期是人生道德意识的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要充分利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努力养成良好道德品质。

孙中山先生将其概括为“正心、诚意、修身、齐家”八字。

首先,自身道德修养,加强个人品德建设贯穿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始终,是通过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和社会道德教育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表现为个体对某种道德要求的强烈认同,对道德情感的充分表达,对社会道德规范的执着践履。

自身道德修养在生活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社会生活中,良好的道德素质会影响自己的行为,给予他人同时也将获得别人的尊重,会因此得到认可使得社会生活融洽,相较而言,才德兼备更易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锻炼个人道德首先应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自觉地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进行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完善。

同时还应借鉴历史上思想家们提出的各种积极的道德修养方法,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当代人道德修养实践经验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进行道德修养。

其次,遵守社会公德。

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大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

大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

思修论文道德与法律是相互联系的。

它们都属于上层建筑,都是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它们是两种重要的社会调控手段,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任何社会在建立与维持秩序时,都不能不同时借助于这两种手段,只不过有所偏重罢了。

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益、相互推动的。

其关系具体表现在:1、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

道德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社会有序化要求的道德,即一社会要维系下去所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的道德”,如不得暴力伤害他人、不得用欺诈手段谋取权益、不得危害公共安全等;第二类包括那些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增进人与人之间紧密关系的原则,如博爱、无私等。

2、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补充。

第一,法律应包含最低限度的道德。

没有道德基础的法律,是一种“恶法”,是无法获得人们的尊重和自觉遵守的。

第二,道德对法的实施有保障作用。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

执法者的职业道德的提高,守法者的法律意识、道德观念的加强,都对法的实施起着积极的作用。

第三,道德对法有补充作用。

有些不宜由法律调整的,或本应由法律调整但因立法的滞后而尚“无法可依”的,道德调整就起了补充作用。

3、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

一些道德,随社会的发展,逐渐凸现出来,被认为对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并有被经常违反的危险,立法者就有可能将之纳入法律的范畴。

反之,某些过去曾被视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为,则有可能退出法律领域而转为道德调整。

总之,法律与道德是相互区别的,不能相互替代、混为一谈,也不可偏废,所以单一的法治模式或单一的德治模式不免有缺陷;同时,法律与道德又是相互联系的,在功能上是互补的,都是社会调控的重要手段,这就使得德法并治模式有了可能。

4、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大学生要继承和弘样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全面把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自觉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努力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2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2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篇: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引言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人进行价值判断、行为规范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重要过程。

在当今社会,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不仅影响着个体的行为与发展,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进步。

本文旨在探讨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并分析其与法律基础的关系。

思想道德修养对个体的重要性思想道德修养是个体人格形成的基础。

个体人格的形成离不开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

只有具备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和道德准则,个体才能形成健康的人格。

个体的人格对于其人生的方向、目标和达成程度有着深远的影响。

人们通常赞美具备高尚道德修养的人,因为这些人常常展现出良好的品格、诚信的行为和责任感,深得他人尊重与信任。

思想道德修养对社会的影响思想道德修养不仅对个体有着重要影响,也对整个社会有着重要作用。

一个社会的稳定和进步需要社会成员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

首先,思想道德修养使个体能够担当起社会责任,遵守社会公德,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其次,道德修养能够增强人们的法治意识和法律意识,使社会成员更加自觉地遵守法律法规。

最后,高尚的道德修养能够提高社会公德心和社会责任感,形成和谐的社会风气,进而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关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关系。

首先,法律的制定与执行需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作为基础。

无论是立法者还是执法者,在制定和执行法律时都需要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才能保证法律的公正、公平和有效。

其次,道德修养能够提升个体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程度。

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个体才会自觉地遵守法律,以法律为准则行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最后,法律的规范与制度能够引导和促进个体的思想道德修养。

法律规定了社会行为的底线和红线,推动人们遵循道德准则,促进道德修养的培养和提高。

结论思想道德修养是个体和社会的基础,对个体的人格形成、发展和成功至关重要,对社会的稳定与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1000字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1000字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引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重要素养。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建了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本文将从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概念、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加深对这个重要话题的理解。

一、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和作用思想道德修养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的道德规范和修养状态。

它是公民的精神力量的核心,决定着每个个体行为的准则和动力。

思想道德修养通过规范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促进了社会秩序的形成和发展。

思想道德修养对于个体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可以塑造人的良好品质和道德观念,使个体具备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判断能力。

其次,它可以引导个体的行为,并促使其形成积极的社会行为习惯。

最后,思想道德修养还可以提升个体的社会形象和自我认同感,使其在社会交往中更加融洽。

二、法律基础的含义和作用法律基础是指国家法律制度所依赖的一系列前提和基础条件。

它包括法律的制定、执行和维护等方面。

法律基础的形成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保障公民权益、维护社会秩序的一项重要工作。

法律基础对于社会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法律基础能够构建一个公正、合理的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正当权益和社会公平。

其次,法律基础能够规范个体行为,约束人们的行为方式,避免社会混乱和纠纷的发生。

最后,法律基础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安全,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三、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关系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促进的作用。

首先,思想道德修养是法律基础的重要基石。

一个人是否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直接影响到其对法律的遵守。

只有个体具备了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才能更好地遵守和信守法律法规,自觉维护社会秩序。

其次,法律基础为思想道德修养提供了外在的保障。

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约束着社会成员的行为。

法律的存在使得个体的思想道德修养不再仅仅停留在道德层面,而是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和规定。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期末论文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期末论文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期末论文在当今社会,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它们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也是我们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法律作为一种强制性的规范体系,为社会秩序的维护和公平正义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从宏观层面来看,法律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秩序以及社会管理的基本框架,确保了社会的稳定运行。

在日常生活中,法律也无处不在,从我们签订的合同、消费时的权益保护,到交通规则的遵守,都离不开法律的约束。

法律明确了权利和义务的界限,让人们在行为时有明确的准则可依。

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法律为我们提供了救济的途径,使我们能够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利益。

然而,仅仅依靠法律的强制力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是远远不够的。

思想道德修养在塑造良好社会风尚和个人品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使人们自觉遵守社会规范,以积极、友善、诚信的态度对待他人和社会。

一个具有高尚道德修养的人,会在内心深处形成对是非善恶的正确判断,即使在没有法律监督的情况下,也能做出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

例如,在公交车上主动为老人、孕妇让座,这并非法律的强制要求,但却是思想道德修养的体现。

在面对他人的困难时,出于同情心和善良的本性伸出援手,这种行为不是出于对法律惩罚的畏惧,而是源于内心的道德驱动。

思想道德修养不仅关乎个人的品德,还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一个社会中,如果大多数人都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那么这个社会必然充满温暖、和谐与互助。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一方面,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遵守法律。

一个具有道德良知的人,更容易认同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从而自觉地遵守法律。

另一方面,法律的实施也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

通过对违法行为的制裁,法律向社会传递了明确的价值导向,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法律与道德相互交织的情况。

法律与道德论文15篇(浅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必须厘清的几对关系)

法律与道德论文15篇(浅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必须厘清的几对关系)

法律与道德论文15篇浅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必须厘清的几对关系法律与道德论文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的、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和意识形态基本要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这门课程是把原“98方案”的“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两部分内容整合为一门新的课程。

因此,如何处理好这两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如何把握好思想理论教育的知识性与意识形态性的关系,如何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关系问题,是值得执教者关注与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法律与道德法律论文法律法律与道德论文:浅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必须厘清的几对关系论文关键词:教材教学内化外化知行合一论文摘要:本文从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授之以鱼与授之以渔、内化于心与外化于形、知行对立与知行合一等关系中阐述了如何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问题,认为要使学生通过“这一本”的学习达到自觉地去学其他“无数本”的永恒教育和修为目的,必须创设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并整合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势,从而达到入眼入脑入心入境的境界。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是由《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有机融合而成的一门新课程.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基本内容.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为主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其教学质量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基于此,本人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探索,感觉到在该门课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尚有几对关系必须厘清。

具体来说:一、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的关系大学生的诸多综合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最核心的素质.它的优劣或好坏。

决定着大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性质与方向。

而上好这门课的目的旨在培育和提高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建设的“四有”新人。

但要真正提高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仅靠《基础》这门课薄薄几章内容是不够的,“十处树木,百年树人”,这首先就要从教育理念方面有所突破。

思想道德与法律的主题论文

思想道德与法律的主题论文

思想道德与法律的主题论文第一篇:思想道德与法律的主题论文思想道德与法律的主题论文思想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应该要怎么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呢?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思想道德与法律的主题论文,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在古今中外的社会、道德、政治和法律思想中,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热门话题。

有的人认为法律即道德,违反道德的法律是“恶法”,不具备法的属性;有的人认为法律是法律,道德是道德,两者有严格的界限;另外的一些人则认为法律与道德有联系,但没有必然的联系。

事实上,法律与道德有着密切的必然联系,两者在维护社会秩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相互渗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在新时期出现新的内容,两者的融合更加紧密,研究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对于现阶段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德治与法治的统一,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道德统一法治法律和道德都是人类社会特定经济关系的产物,法律属于社会制度范畴;道德属于意识形态范畴。

两者都是调控社会关系和人们行为的重要机制。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强制实施的行为规范,道德是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思想教育调整行为的规范。

两者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

只有两者并立互补,协调发展,才能使社会、国家得以有效的维系和保障。

(一)法律与道德的内涵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一般来说,法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法律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会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广义的法律则是指一切有权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这里说的一切国家机关包括了各自、自治区、直辖市的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

法律有四个特征。

一是法律是概括的、普遍的、严谨的社会规范。

二是法律必须国家制定和认为的。

三是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是国家认可和保障的。

四是法律由国家强制力来保障实施的。

道德是人和人关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行为规范。

道德一般有四个特性。

思修论文思想道德修养论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1)

思修论文思想道德修养论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1)

思修论文思想道德修养论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1)思修论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思想道德修养论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是学习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知识的重要部分。

在这篇论文里,我们将重点探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关系以及如何培养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知识。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关系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是密不可分的,它们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思想道德修养是培养自己的良好品德和道德观念,是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而法律基础则是指法律知识,法律精神和法律素养。

法律不仅是社会规范,也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

一个人如果具备优秀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则能够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能够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二、如何培养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知识1、培养优秀的思想道德修养首先,要理解道德的本质和道德的意义。

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基本规范,是指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是个人和社会共同意识的体现。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要依据个人的良心、良知和理性去行动,注重实践和思考,使自己敬畏、尊重和遵行道德规范。

其次,要培养情感与道德。

一个具有良好情感修养的人,能够更好地体现对他人的关注、关爱和爱心,从而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友好。

同时,还要注重道德品质的塑造,在行为中养成自律、自制、诚信、守法等重要的道德品质,通过自身的言行来传递、体现和充实道德力量。

2、增强法律基础知识和法律素养法律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培养法律素养的基础。

首先,要熟悉法律的基本概念和法律体系,掌握我国的法律法规及其规范性文件。

其次,要学会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理解并应用法律的基本原理和精神,培养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法律实践经验,了解法律公正、诚信和依法决策的规范,积极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知识在我们的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更好地适应社会,为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而不断奋斗。

思想道德法律教学论文3篇

思想道德法律教学论文3篇

思想道德法律教学论文3篇第一篇【摘要】PAD教学模式是讲授(Presentation)—内化(Assimilation)—讨论(Discussion)三阶段整合模式的简称。

其核心理念是将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与学生当堂讨论的时间上隔开,让学生在课后的一周内进行充分的个性化内化吸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修法基》)课程在高校的教育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做好就业导向下的高校《思修法基》课程教学改革,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与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相比,PAD教学模式整体教学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生的课堂满意度。

【关键词】PAD教学模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改革1PAD教学模式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PAD教学模式最早由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实质上是一种将传统的讲授式和讨论式教学有效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其核心理念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互换式学习[1]。

2就业导向下《思修法基》的重要作用《思修法基》作为每位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理应充分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维权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2]。

2.1保障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高校是为社会发展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基地,就业导向下的高校人才培养既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也要有坚定的政治品质。

《思修法基》课程作为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法律基础的重要理念,是保障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一环。

因此,就业导向职业教育背景下《思修法基》课程改革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保障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3]。

2.2提高复合型人才综合素质的基础。

高校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认识到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除了具备创新素养、技能素养以外,还需要具有坚定的道德素养和强健的身体素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doc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doc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还具有鲜明的理论性和知识性的特征。

理论联系实际不仅是学风问题,而且是学习本课程必须遵循的基本方法和根本要求。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欢迎来参考!:人们都说大学,是一个“天之骄子”汇聚的地方,但很多人来到大学感到很茫然,找不到自己的方向,也不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

那么面对着不同于往日的学习环境和人生经历,我们应该怎么应对才不至于惶惶终日,面对充裕的课余时间,我们应该怎样规划好自己的生活而不至于虚度时光。

而对于大学生来讲,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学业上,诚信是一个不得不谈的话题。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儒家的伦理的重要内容,诚信,是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素质。

关键词:自主学习理念提升自身能力人际交往培养树立正确目标诚信文明守法杜绝信任危机追求真理拼搏对于刚踏进大学的自己,想想也有一段时间啦,突然想来谈谈自己眼中的大学生活。

首先,大学给了我们很多空闲时间,我们可以多休息,可以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因而大学生更应培养自主学习与自我约束的能力,更加的努力去完成自己的梦想。

除了学好自己专业之外,我们还应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修和辅修一些课程,通过选修和辅修课程,可以开拓视野,增加多方面的知识。

还有我觉得我们要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大学不同于高中,没人监督了,所以要学会合理确定学习目标,科学安排学习时间;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在大学不仅仅要学习本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去全面学习;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要用新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当今社会变化飞快,我们要不断充实自己才不至于被淘汰。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我们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要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大学生活是学生真正自己独立生活的开始,是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每个人要为将来步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大学里不仅要学到知识,更多地应该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培养和锻炼自己多方面的素质与能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000字论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000字论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000字论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道德修养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一种道德行为准则,它是社会主义道德大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法律基础的重要前提。

本文将以3000字的内容来论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之间的关系。

一、思想道德修养的内涵和重要性思想道德修养是人们形成的一种持久、稳定、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

它涉及到个人的思想信仰、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等方面。

一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自身的人格形成和发展,更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的建设。

首先,思想道德修养是人们道德水平的基础。

只有通过修养,个人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行为准则,做到心存善念、言行一致,具备道德自觉性。

其次,思想道德修养是个体与社会之间互动的重要纽带。

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决定了他与他人的相处方式和社会交往的质量。

在人与人的相处中,只有具备高水平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缔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最后,思想道德修养是国家法律体系有效运行的基础。

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的有效性依赖于人民的道德素质和修养水平。

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普遍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那么他们会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主动参与到法律监管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行动中。

二、法律基础的作用和意义法律基础是法律制度建立和发展的基石,它是社会进步和稳定的重要保障。

它涉及到法律真实性、合法性、公正性和权威性等方面。

一个健全的法律基础对于社会的发展非常重要。

首先,法律基础是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的基本保障。

通过建立健全的法律基础,国家可以对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进行规范和约束,保障国家治理的有序进行。

在这个过程中,法律作为社会管理的工具和手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法律基础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石。

一个健全的法律基础能够确保社会中每个人的权益都得到保护,每个人都能够在法律的保护下享有公平正义的待遇。

法律能够为社会提供一个公正的游戏规则,让每个人都能够公平竞争,实现个人的价值。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论文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论文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论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论文范文,希望你们喜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研究本文是基于课程理论视角所展开的研究,故本文对课程理论的发展脉络、课程理论对于课程设置的规定进行了系统的梳理.20世纪以来,课程理论界虽然尚未能形成一套公认的课程理论.但不可否认,泰勒课程理论、学科结构课程理论、人本主义课程理论、斯滕豪斯过程课程理论、后现代课程理论等理论流派为课程设置提供了理论指导.遵循课程论的一般规定,论文探讨了价值教育类课程的基本规定,即课程应与完整个体的发展相一致、课程的知识性应与价值性相统一、课程应与个体心理需要的层次相适应以及课程应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合作.课程理论对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也都做了具体规定.本文基于课程理论视角,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知识体系、价值体系进行了分析,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教育的基本问题,对课程的价值体系的逻辑关系进行了辨析,在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指导下,论证了本课程应该为社会生活中的大学生传递怎样的价值体系以及与此相关的知识体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承担着传递社会主流价值,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职责.课程价值体系从人的意义世界的构建和人的社会适应两个层次引导人、塑造人.在每一个层次上,课程为人的心理、道德和审美发展所提供的价值导向明确,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原则.知识体系支撑价值体系.课程知识体系包括大学生活适应、人的意义世界的构建、道德基础、法律基础的内容,并最终指向人的道德与法律的践行.本文基于课程理论视角,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材内容进行了再审视.笔者认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材符合教育目的和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体现大学道德和法律教育的价值内涵,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旨归,但也还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比如教材基础性知识缺乏,重要知识缺乏深入阐释,知识的逻辑关联尚需论证,教材价值体系的逻辑结构有待完善,等等.论文以课程论为理论视角,基于课程设置的基本规定和关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具体规定,析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材文本,针对教材尚需进一步完善的知识性问题和价值问题,以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探索课程体系.本文基于课程论视角,试图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价值体系进行了再思考.笔者认为,教材价值体系符合学生需要,但知识的人文内涵尚需彰显;教材价值体系比较完整,从最高处着眼,从最低处入手,但逻辑结构尚需完善.理想、信念是人对意义的追求,是人对人生终极目的的价值认同并矢志不渝、自觉追求的精神状态,是人生命完善的需要.人首先是社会的人.遵守道德、法律规范是塑造社会的人的基本要求,以正义为基本价值原则.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引下,关注意义世界的理想、信念教育、凸显主体性的价值理论教育、突出核心价值观的道德、法律规范教育构成价值导向明确、逻辑清晰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内容.本文基于课程论视角,试图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知识体系进行了再思考.笔者认为,教材内容知识丰富,但理论知识的基础性尚需加强;教材内容贴合实际,但知识的逻辑关联尚需论证.知识体系围绕价值体系来构建.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其他多种相关学科的知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应厘清道德教育的思维逻辑,形成系统化的道德知识教育;有效整合道德和法律规范,形成课程知识体系的整体认识;遵循价值认识的特点和规律,探索课程知识体系.本文还基于课程论视角,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关系进行了论证.笔者认为,教学应坚持以教材为本,完整准确地把握教材体系.教学要以问题为导向,深化教材体系,体现教学体系的超越性和创造性.笔者提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应处理好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关系、知识体系与价值体系的关系、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变革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而教学模式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变革问题日益凸现.究其原因,信息技术的兴起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式微是主要动因,政策推动的弱效与深层变革的乏力是基本现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因此,灌输理论、主体间性理论和弹性学习理论是教学模式研究的理论基础.其中,灌输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理,主体间性是西方哲学的重要范畴,弹性学习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理念.基于三大理论,研究者首先对教学模式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内涵、结构进行分析,回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变革的历程,存在明显的模式固化和同质化现象.传统教学模式的主要问题在于灌输的科学性、学生的主体性和课程学习弹性“三个不足”,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传统教育思想、人才培养模式、校内体制资源、教师教学理念、学生选择能力等“五大制约”.当前,推动教学模式变革的动力是信息技术引起的大学生在线学习的“四大特性”.基于这些分析,探寻信息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变革的可能走向——GSOT.GSOT是以教师为主导(Guide)、以学生为主体(Subject)、以学习成效(Outcome)为主旨、以信息技术(Technology)为动力的“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不是单一具体的教学模式,而是一种教学模式建构的理念和思想.这一教学模式符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的课程性质、人的全面发展的教学宗旨和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也能有效破解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具有课程的适切性和解题的有效性,其理论范型包括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混合教学模式(尤其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基于GSOT理念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是开放的、多样的,且能与多种教学模式统整和融合的.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信息化的“五大现状”、大学生学习在线课程的四大行为倾向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改案例三方面可以验证教学模式变革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发展性.教学模式变革要从理论建构进入实践运用,需要构建和谐的教育信息生态系统,实现教学理念、技术体系、教师角色、管理机制、校园文化等五大转变.总之,从封闭走向开放是变革的未来走向.。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结课论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结课论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结课论文高校开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篇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创新》【摘要】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应创新教学内容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践中开拓创新意识,以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内容创新创新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没有创新就没有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才是一个国家创新体系当中最基本、最活跃的元素,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每一个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

创新型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教师的思想、观念、策略和方法都在深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以及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的作用显得十分重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内容相对抽象而枯燥,又因为初进大学校门的学生学习意识较为松散,教师的引导就非常重要。

如何创新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专任教师着重思考的问题。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的必修课程,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有着极大的帮助。

进入大学学习的学生,正是世界观和人生观发展的时期,知识的学习和外部环境对他们的思想影响很大。

由于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往往有些时候青年学生无法分辨好与坏、对与错,在面临疑惑的时候,也需要有人能答疑解惑,获得正确人生观的引导。

有很多事例证明,缺乏正确思想的导向,沾染社会坏习气坏作风的大学生,做事做人的行为很可能会违反社会道德伦理,有的甚至触犯了国家的法律法规。

本门课程给大学生提供了人生思想原则上的指导和帮助,为在青年时期的大学生解决思想上的困惑,起着帮助、规范、引导的作用,意义非常重大。

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有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引导大学生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与行为规范,使大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道德修养锻炼道德品质
大学时期是人生道德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对我们的一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做一个知荣辱、讲道德的人,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大学生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全面把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自觉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努力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有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应。

这就是道德的本质。

同时,道德的起源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道德的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是统一于生产实践的。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劳动是人类到的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而人类最初的道德以风俗习惯的形式表现出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化、多样化,特别是随着人类文明时代的开始,到的逐渐从风俗习惯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意识形式。

因此,道德对社会、人类等具有重要的功能与作用。

道德的功能,是指到的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

道德的功能集中表现为,它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

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主要的功能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

道德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应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的功效与能力,这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

同时,道德评价是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

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是道德调节所赖以发挥作用的力量。

在社会生活中,道德调节并不是孤立而行的,而是和其他社会调节手段密切配合、共同发挥调节作用的。

除了上述的功能,道德还具有其他方面的功能,如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等,这些功能都是道德的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在某些方面的具体体现,都建立在这两种功能的基础之上。

除此之外,道德也发挥着重要的社会作用。

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和实际效果,就是道德的社会作用,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体现在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
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道德的功能和作用彰显了道德的力量,社会主义道德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

他对于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比历史上任何道德都更加广泛、更加深刻、更加强大。

道德不是千古不变的,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一样,道德也有自己的发生发展过程。

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五种基本形态,与此相适应,出现了道德发展的五种历史类型,即原始社会的道德、奴隶社会的道德、封建社会的道德、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

由此可见,人类道德的发展,是一个曲折上升的历史过程。

道德发展的规律是: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

人类道德的发展,具有其内在的规律性,是在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进步的。

因此,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紧密结合新的实际,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具有重大意义,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二,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三,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中华民族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源远流长的优良道德传统。

概括起来主要有: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讲求虔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然而,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是一个矛盾体,具有鲜明的两重性,其精华部分,表现出积极、革新、进步的一面;糟粕的部分则表现出消极、保守落后的一面。

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既不能全盘肯定、全面照搬,也不能全盘否定、全面抛弃。

在对待传统的道德的问题上,要反对两种错误思潮。

一种是文化复古主义思潮,认为中国之所以落后,就是因为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传统文化的失落;另一种是文化虚无主义思潮,认为中国传统道德从整体上来说在今天已经失去了价值和意义,不能满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必须从整体上予以全盘否定。

这两种思潮都是错误的,都割裂了共性和个性、抽象与具体、一般与个别、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因此,我们要辩证的继承和弘扬本民族文化和道德的优良传统,同时,也必须积极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研究成果。

历史表明,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冲突与融合,是保持其生命力、实现自我更新和发展的重要机制,是文化演进发展
的一种带规律性的现象。

而在今天,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就是对此的最好体现。

社会主义道德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中国古代优良道德传统的传承和升华,是对中国革命道德传统的直接继承和发展。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应当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基础上,反映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为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服务。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既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实要求,也有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价值导向的重要作用。

尤其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道德滑坡的情况下,我们更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人民服务具有重要意义,表现为两个方面:首先,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其次为人民服务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也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基本内涵表现在三个方面:1,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2,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3,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除此之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力发展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也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和谐文化建设,巩固社会和谐。

社会主义荣辱观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指明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方向、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能够增强人们的道德荣誉感和道德判断力,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能够使社会成员自觉内化社会主义道德要求。

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一定要自觉实践社会主义道德,大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通过学习了解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来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因此我们一定要恪守诚信。

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品质,关系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意义上唤醒中华民族的未来。

同时,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所以,我们要大力加强个人品德和个人修养、通过向道德模范学习来锤炼道德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