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中各脏腑功能与现代医学脏器功能的区别与联系 - 广医学院

合集下载

中医脏腑学说与现代医学有何关联

中医脏腑学说与现代医学有何关联

中医脏腑学说与现代医学有何关联中医脏腑学说作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历经数千年的发展与实践,蕴含着丰富的医学智慧。

在现代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探讨中医脏腑学说与现代医学之间的关联,对于促进医学的融合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脏腑学说并非单纯的解剖学概念,它更强调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以心为例,中医认为心主血脉、主神明,其功能不仅涵盖了现代医学中心脏推动血液循环的作用,还包括了对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调节。

而现代医学则主要从心脏的解剖结构、心肌收缩与舒张、心电传导等方面来研究心脏的生理病理。

在肝脏方面,中医认为肝主疏泄、主藏血。

肝的疏泄功能对于全身气机的调畅起着关键作用,与情志的调节密切相关。

现代医学中,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参与蛋白质合成、解毒、储存糖原等多种生理过程。

虽然两者的表述和研究角度有所不同,但在某些方面却存在着共通之处。

例如,中医所说的肝郁气滞导致的情志不畅、胸胁胀痛等症状,在现代医学中可能与肝脏代谢功能紊乱、神经内分泌失调等相关。

脾脏在中医脏腑学说中被认为是后天之本,主运化、统血。

脾的运化功能与消化吸收密切相关,而统血功能则关系到血液在脉道中的正常运行。

现代医学中的脾脏主要参与免疫反应、血液过滤等。

当脾的运化功能失常时,可能出现腹胀、便溏等症状,这与现代医学中消化系统疾病导致的消化不良有一定的相似性。

肺脏在中医里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

现代医学中,肺是呼吸器官,进行气体交换,同时也与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等有密切联系。

中医所讲的肺气不宣可能表现为咳嗽、气喘等症状,这与现代医学中肺部疾病导致的呼吸功能障碍有相似之处。

肾脏在中医中被视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水、主纳气。

肾中所藏之精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物质基础。

现代医学中,肾脏是重要的排泄器官,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分泌多种激素。

中医的肾虚证可能表现为腰膝酸软、耳鸣、性功能减退等,这些症状在现代医学的某些肾脏疾病或内分泌失调中也能找到相应的解释。

中医脏腑学说与现代医学有何交汇点

中医脏腑学说与现代医学有何交汇点

中医脏腑学说与现代医学有何交汇点中医脏腑学说源远流长,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

它以独特的视角和理论阐述了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相互关系。

而现代医学则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研究方法,对人体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尽管两者在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上存在差异,但在某些方面却有着令人瞩目的交汇点。

首先,在对人体生理功能的认识上,中医脏腑学说与现代医学有一定的相通之处。

中医认为心主血脉,其功能与现代医学中心脏推动血液循环的作用相似。

中医所讲的肺主气、司呼吸,与现代医学中肺进行气体交换的功能相呼应。

肝主疏泄,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现代医学中肝脏对代谢、解毒等功能的调节。

脾主运化,涵盖了现代医学中消化系统对营养物质吸收和运输的过程。

肾主藏精、主水,与现代医学中肾脏的泌尿、内分泌等功能有相似之处。

其次,在疾病的诊断方面,两者也存在一些交集。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来收集患者的症状、体征等信息,判断脏腑的病变。

比如,面色苍白、心悸气短,中医可能会认为是心气血不足;咳嗽、咯痰、气喘,可能是肺的病变。

而现代医学则通过各种检查手段,如心电图、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来诊断心脏、肺部等器官的疾病。

虽然方法不同,但目的都是为了准确诊断疾病,为治疗提供依据。

在治疗理念上,中医脏腑学说强调的是整体调理和平衡。

当一个脏腑出现问题时,往往会从与之相关的脏腑进行综合调理,以达到恢复整体平衡的目的。

例如,中医治疗肝病时,可能会考虑到肝与脾的关系,通过健脾来辅助养肝。

这种整体观念与现代医学中的系统生物学理念有相似之处。

系统生物学强调生物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疾病的发生往往是多个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

再者,对于一些慢性疾病的治疗,中医脏腑学说也能为现代医学提供有益的思路。

比如,现代医学在治疗糖尿病时,主要关注血糖的控制和并发症的防治。

而中医则认为糖尿病与脾、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通过调理脏腑功能、改善体质来控制病情。

中医五脏六腑的关系及功能主治

中医五脏六腑的关系及功能主治

中医五脏六腑的关系及功能主治一、五脏的关系及功能中医学中,五脏指的是心、肝、脾、肺、肾,它们在人体中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维持人体的生理功能平衡。

1.心:人体的“君主”,主宰血脉循环和情绪活动,心主神志,主治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2.肝:人体的“将军”,主要功能是保证气血的顺畅流动,调节情绪和平衡体内阴阳,主治肝脏疾病、情绪失调等。

3.脾:人体的“中土”,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养分,调理水液代谢,主治脾胃疾病、消化不良等。

4.肺:人体的“官窍”,主要功能是呼吸和气体代谢,调节水液代谢,主治呼吸系统疾病、水液代谢疾病等。

5.肾:人体的“主源”,主要功能是储存精气和调节水液代谢,主治肾脏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

二、六腑的关系及功能中医学中,六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和三焦,它们与五脏密切相关,负责消化、排泄、储存等功能。

1.胆:贮藏、浓缩和排泄胆汁,主要功能是调节消化系统的功能,主治胆道疾病、消化不良等。

2.胃: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食物,主治胃炎、胃溃疡等。

3.大肠: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盐类,排泄余下的废物,主治大肠炎、便秘等。

4.小肠:主要功能是将食物分解吸收,主治小肠疾病、肠胃不适等。

5.膀胱:负责储存和排放尿液,主治膀胱炎、尿频尿急等。

6.三焦:分为上焦、中焦和下焦,主要功能是调理水液代谢、排泄废物,主治尿路感染、水肿等。

三、五脏六腑的功能主治五脏和六腑的功能主治各不相同,但又相互影响、互相配合,共同维护人体的健康。

1.心与脾:心藏神,脾主运化。

心血虚弱可导致脾失运化功能,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问题。

2.肝与胃:肝主疏泄,胃主受纳。

肝气郁结可导致胃气不舒,出现胃胀、胃痛等症状。

3.肺与大肠:肺主气机,大肠主排泄。

肺疾病常伴有大肠问题,如咳嗽伴便秘。

4.肾与小肠:肾主水液代谢,小肠主吸收。

肾虚可导致小肠不吸收水分,出现尿频尿急、干燥等情况。

5.脾与胆:脾主升清,胆主降浊。

脾胃不和可导致胆汁排放不畅,出现胆囊病变、黄疸等症状。

五脏六腑功能及之间的关系

五脏六腑功能及之间的关系

五脏六腑功能及之间的关系五脏、六腑的主要功能归纳五脏五脏包括心、肺、脾、肝、肾,有着各自的生理功能。

①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推动血液运行;主神志,主宰人体精神活动。

②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宣发与肃降,调节气机、津液运行代谢;主通调水道,促进水液的输布与排泄;肺朝百脉。

③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水谷精微及水液;主升清及升提;主统摄血液。

④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调畅情志,促进消化吸收及血液运行、津液代谢;主藏血,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及防止出血。

⑤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水液,调节体内津液代谢的平衡;主纳气,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防止呼吸表浅;滋养和濡润脏腑。

六腑六腑包括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六腑有着各自的生理功能。

胆的生理功能是贮藏和排泄胆汁,以助饮食物的正常消化。

胃的生理功能是主通降,能受纳与腐熟水谷。

小肠的生理功能是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

大肠的生理功能是传导糟粕。

膀胱的生理功能是贮尿与排尿。

三焦的生理功能为主持诸气及疏通水道;按部位划分为上焦、中焦、下焦,其生理特点分别为“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总的说来,六腑的共同生理特性是“以通为用”、“以降为顺”。

奇恒之腑形态多属中空与腑相似,功能特点贮藏精气与脏相似,这类似脏非脏、似腑非腑的组织器官称之为奇恒之腑。

奇恒之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及女子胞。

脑由髓汇集,能主管人体的精神活动,主宰和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

由于中医脏象学说是以五脏为中心,因而脑的生理、病理分属于五脏。

因心主神志,肝主疏泄而调节情志,肾藏精而生髓充脑,故中医学认为脑的生理和病理与心、肝、肾三脏的关系更为密切。

女子胞是发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

肾中精气、天癸的作用,肝气肝血的作用,冲任二脉的作用,均能影响女子胞的功能。

五脏与六腑的关系五脏与六腑之间存在着阴阳表里的关系。

肝与胆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心与小肠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

中医脏腑学说与现代医学有何交汇点

中医脏腑学说与现代医学有何交汇点

中医脏腑学说与现代医学有何交汇点中医脏腑学说作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历经数千年的发展,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临床实践经验。

而现代医学则以其严谨的科学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在揭示人体生理病理机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那么,中医脏腑学说与现代医学之间究竟存在着哪些交汇点呢?从生理功能的认识来看,中医脏腑学说所描述的脏腑功能与现代医学有一定的相通之处。

例如,中医认为心主血脉,心的功能正常则血液能在脉道中正常运行。

现代医学也证实,心脏作为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通过收缩和舒张将血液泵向全身,为各个组织器官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

又如,中医说的“脾主运化”,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现代医学中的消化系统,其消化吸收功能与中医脾的运化功能有相似之处,都涉及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代谢。

在病理变化方面,两者也存在交叉和重叠。

以肝病为例,中医认为肝气郁结可导致情志不畅、胸胁胀痛等症状。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长期的精神压力和不良情绪可能影响肝脏的代谢功能,导致肝脏疾病的发生。

再如,中医提到的“肾主水”,若肾的气化功能失常,会出现水肿等病症。

现代医学中,肾脏疾病导致的水钠潴留也会引起水肿,这与中医的理论不谋而合。

诊断方法上,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来收集患者的病情资料,判断脏腑的盛衰虚实。

现代医学则依靠各种检查手段,如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然而,中医的舌诊和脉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人体内部的生理病理变化,与现代医学的某些指标具有相关性。

比如,舌苔的厚薄、颜色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消化系统的功能状态;脉象的变化也可能与心血管系统的疾病相关。

治疗理念方面,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注重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和脏腑功能。

现代医学在治疗疾病时,也逐渐认识到人体的整体性和复杂性,不仅关注局部病变,还重视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心理社会因素。

例如,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时,除了使用药物治疗,还会建议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减轻压力等,这与中医的养生观念有相似之处。

人体五脏六腑器功能在中医里五脏与六腑的关系

人体五脏六腑器功能在中医里五脏与六腑的关系

人体五脏六腑器功能在中医里五脏与六腑的关系日常生活中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五脏六腑吧,很多人都知道五脏六腑是人最根本的器官,可以说五脏六腑的任何一个部位如果出现问题的话,那么也都是会给自己的健康带来很大的烦恼的,比如说五脏中的心脏就是人体健康的根本了,当然了五脏指的不指心脏一个部位。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内脏也一样。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人体五脏六腑器官分布中医学把人体内在的重要脏器分为脏和腑两大类。

脏,包括心、肝、脾、肺、肾五个器官(五脏),主要指胸腹腔中内部组织充实的一些器官,它们的共同功能是贮藏精气。

精气是指能充养脏腑、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个器官(六腑),大多是指胸腹腔内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它们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糟粕的功能。

五脏六腑的功能1、心脏心能支配血脉,所以它和肝一样,与血虚及血滞都有连带关系。

心支配神气,所以心患病时,就容易健忘、失眠,造成精神上的障碍。

2、肝脏肝病会有血虚、血滞的现象,同样的,血虚、血滞也会引起肝病的发作。

有一个强健的肝,就不容易患疾病。

反之,若是肝衰弱,就容易生病,身体衰弱、易患感冒、喉咙发炎、淋巴腺肿大等,都是肝功能异常所引起。

3、脾脏脾将食物的营养吸收,并分解成容易吸收的养分,输送到全身各器官。

因为脾脏异常,往往会使消化能力衰退,造成营养不良,使身体消瘦。

脾的功能衰退,就会造成血虚的现象和容易出血的情形。

4、肺脏空气经肺的呼吸作用进入人体内,供给所需的氧气。

肺部异常有气喘、咳嗽等呼吸器官的疾病。

肺若染患疾病,则肺部部会浮肿,皮肤会渐渐干枯。

5、肾脏肾有储藏精气的功能,所以有人称肾是人生命力的测量器,老化现象的出现就是肾虚的表示。

体内所有的水分都在肾的支配下。

浮肿、停滞、尿崩症、排尿次数频繁等,都是由肾虚所引起的。

6、胆胃、肠等器官何时进行消化工作,何时停止,这些都由胆来决定。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睡眠,使所有的器官进入休息状态,需要相当的“决心”,所以胆虚的人常会失眠。

『养生之道』中、西医的五脏到底有什么区别?

『养生之道』中、西医的五脏到底有什么区别?

『养生之道』中、西医的五脏到底有什么区别?
中医的五脏不是定位性的,中医说的“肾”不是长在腰部的那个负责泌尿的器官,其他脏腑不能和西医解剖学上的器官划等号。

中医的五脏,强调的不是结构,而是功能。

既不是定位的,又不是结构的,虽然称谓上和西医的五脏一样,但中医的五脏更确切一点说,是对一系列器官功能的总称。

中医的五脏之间有相互平行的关系,比如心气虚和脾气虚,描述的是不同器官组织的功能的减弱,心气虚侧重于循环系统,脾气虚侧重于消化系统,这些器官组织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各司其职,谁也不比谁高。

但是,在这个平行关系的同时,还有程度上的差异,就是纵向关系,这个纵向关系主要体现在中医“肾”的概念上,中医的“肾”与心肝脾肺相比,是更深了一层,如果从病情上说,到了“肾”这个程度,病情往往比较晚期,或者严重,这就是中医说的“久病及肾”的意义所在。

如果把人体比作一棵大树,中医说的“肾”就是大树的根子,其他四脏则是树干树叶,到了“肾虚”的这一步,类似于大树伤到树根了,不管什么原因伤到了树根,都会反过来影响树叶树干的状态。

这个人只要“肾虚”了,不管是因为衰老而导致的自然的“肾虚”,还是疾病外伤导致的未老先衰的“肾虚”,这个人的身体机能都会全面下降,树叶和树干的状态都不会好,可以出现呼吸功能的下降,消化功能的下降,当然也可以有性功能的下降,因为它们都是身体机能的一部分,所以,“肾虚”绝对不等于性功能下降,而这是民间最容易误会的,如果这样理解,对中医的理解就太狭隘化了。

中医脏腑学说与西医器官系统的解释

中医脏腑学说与西医器官系统的解释

中医脏腑学说与西医器官系统的解释中医脏腑学说和西医器官系统是两种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对人体的脏腑器官有着不同的解释和认知方式。

本文将探讨中医脏腑学说与西医器官系统的异同,并分别阐述它们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

一、中医脏腑学说的概述中医脏腑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人体内脏腑功能和相互关系的认识和归纳,其基础是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等文献。

中医将人体划分为五脏六腑,即心、肝、脾、肺、肾、胃、大肠、小肠、胆和膀胱等。

每个脏腑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相应的经络,相互之间通过经络系统相连。

中医脏腑学说将人体看作一个系统,认为脏腑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调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二、西医器官系统的解释西医器官系统是通过解剖学研究而形成的,将人体分为多个器官系统,每个系统由特定的器官组成,具有特定的结构、功能和相互联系。

常见的器官系统包括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等。

在西医理论中,每个器官系统都有其明确的功能和生理过程,如心脏负责循环血液、肺脏负责呼吸等。

三、中医脏腑学说与西医器官系统的异同中医脏腑学说和西医器官系统在对人体脏腑器官的认知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医注重的是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协调,认为脏腑功能的失调是引起疾病的根本原因。

而西医则更注重对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的具体解释,将疾病归因于特定的器官或系统的异常。

此外,中医脏腑学说还强调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强调人体内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尽管中医脏腑学说和西医器官系统在认知方式上存在差异,但在医学实践中,它们并非完全独立,而是可以互相补充和借鉴的。

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中医和西医常常结合运用,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结果等综合信息,做出最佳的治疗决策。

四、中医脏腑学说和西医器官系统的应用中医脏腑学说和西医器官系统在医学实践中具有各自的优势和应用领域。

中医脏腑学说强调整体观念和个体差异,较为擅长辨证施治,常被用于中医药的临床实践中。

心肝脾肺肾,中西医各代表什么意思在看中医...

心肝脾肺肾,中西医各代表什么意思在看中医...

心肝脾肺肾,中西医各代表什么意思在看中医...
在看中医时,我们常常会听到医生说一些名词术语,如脾胃虚寒、肝肾阴虚等,有些人将中医概念中的五脏(心、肝、脾、肺、肾)从西医“器官”的角度理解,就会误以为自己的脾胃等器官出了毛病,其实不然。

中医五脏主要指“功能”
中医与西医形成的历史背景不同,各自也有不同的特点。

西医是以解剖学为基础的医学体系,更注重实体,体现看得见摸得着的特点;而中医是以哲学为理论基础的,相对抽象,对五脏的概括比西医器官的概念范围更大,且中医中的五脏概念重点不在实物,而在其抽象的功能。

因此,中医所说的五脏,和西医说的同一个名称的器官,不完全是一回事,有些甚至完全不沾边。

下面我们具体来了解每个脏器,在中西医概念中的不同。

1.心,中医讲“心主血脉,藏神”,前者跟西医的心有关,而后者就涉及了西医的中枢神经系统;
2.肝,中医讲“肝主疏泄”,这跟现代的肝脏概念有很大的距离,比如肝气郁结,原因可能是在心理或其他方面,用西医来看肝可能并没问题;
3.脾,中医对脾的归纳,主要指其消化功能,而西医的脾脏却主要起造血、滤血等作用;
4.再比如肾,中医讲肾藏精,主骨,生髓,为先天之本,而现代肾的概念主要是体现在泌尿系统,是排泄器官,只属于中医肾全部功能中的“肾为水脏,司开阖”这一小部分;
5.中医说肺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等,范围所指也比西医大,甚至涵盖并超出了呼吸系统的范围。

因此,我们在看中医时,不能望文生义,以免产生不必要的恐慌。

中医五脏与西医内脏不可等同

中医五脏与西医内脏不可等同

中医脏腑与西医脏器不可等同西医的脏器名称大多沿用中医脏腑之名,患者常将两者混淆。

由于理论体系不同,两者的概念及其各自所包含的内容及生理特点也有很大的差别。

一般而言,西医脏器是在现代解剖学的实体概念基础上,对脏器生理功能的概括。

而中医的脏腑是对其生理病理学概念的综合描述为主,也包含有一定的古代解剖学内涵。

如西医的肾脏指位于腹部深处、肋骨的下方,呈蚕豆形,主要清除体内毒素、废物及过多的水分。

并控制机体血压、调节电解质、酸碱平衡等作用。

中医的肾脏的主要生理功能藏精、主水、司开阖、纳气等。

对生殖,生长发育,津液输布和排泄,呼吸运动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肾对骨骼、智力、头发、听力、唾液、血液等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医的某一个脏器功能常代表西医多个脏器的功能。

如中医的“心”除具“心主血脉”同西医解剖学中心脏的泵血功能相同外,“心主神明”的观点就指出中医的“心脏”还兼有西医神经系统大脑的部分功能,神明之心实质就是西医脑的功能,心并与小肠、舌的生理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

正确认识区分中医的脏腑与西医的脏器的不同生理功能。

才能准确认识中医疾病。

合理选择就医及用药。

中医五脏六腑理论与西医解剖学研究

中医五脏六腑理论与西医解剖学研究

中医五脏六腑理论与西医解剖学研究中医学和西医学是世界上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它们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中医强调人体的整体平衡和调和,而西医更注重病因和症状的分析。

中医和西医在解剖学研究上也有着不同的方式和理论。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医的五脏六腑理论和西医的解剖学研究,并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

一、中医五脏六腑理论中医的五脏六腑理论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根据中医的观点,人体内部存在着五脏和六腑,分别是心、肝、脾、肺、肾、胆等器官。

每个脏器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作用。

1. 心:中医认为心是人体的主要脏器,主宰血液循环和心理活动。

心也被称为“君主”,掌管人体的精神和神经系统。

2. 肝:肝脏被视为人体的“将军”,主要负责调节血液循环和气血平衡。

中医认为肝与情绪息息相关,过度的愤怒和抑郁情绪可能导致肝功能失调。

3. 脾:脾脏是消化系统的核心,中医认为它负责消化和吸收食物,并转化为能量。

脾脏健康与人体免疫系统密切相关。

4. 肺:肺是呼吸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吸收新鲜气息和排出废气。

中医认为肺对于人体的防御和免疫力有着重要作用。

5. 肾:肾脏是人体的主要排毒器官,也是人体生殖和生长发育的关键。

中医认为肾与人体的耐力和生命力有着密切关系。

6. 胆:胆脏主要功能是帮助消化和吸收脂肪。

中医认为胆与情绪和意志力有一定关联。

二、西医解剖学研究西医解剖学是一门研究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的科学。

西医解剖学使用解剖学的术语和标准进行人体内部的描述和分类。

它将人体分为不同的器官系统,如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

西医解剖学基于解剖学家对尸体的观察和研究,通过解剖人体来了解人体内部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功能。

对于西医师而言,准确理解人体结构和器官的位置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三、中医五脏六腑与西医解剖学的联系尽管中医的五脏六腑理论和西医解剖学研究方法和分类方式有所不同,但二者对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中医脏腑课件: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及相互关系”

“中医脏腑课件: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及相互关系”

3 与肝相配合
4 与肾气关联
肺与肝的关系密切,肺主气,肝主血。肝血 盛,肺气盛,肝气抑肺气,肺气乱则肝气瘀。
肺与肾气关联密切,通过它们之间的联系, 可以协调肾水和肺气的平衡,确保人体的正 常代谢。
心脏的功能及与其他脏腑的关联
泵血送氧
心脏是人体的泵,它通过收缩和 舒张来泵血,将富含氧气的血液 输送到全身。
小肠
• 主要功能是吸收营养物质。 • 是身体最长的器官之一。
总结人体五脏六腑的相互关系, 以及它们在人体内的重要性
在中医理论中,五脏六腑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通过它们 之间的联系,可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和心理活动。
受到刺激时,会引发情绪的波动和内分
泌失调。
3
配合脾胃
肝与脾的关系密切,疏导肝气可以辅助
脾胃完成各项生理功能。
与肺相配合
4
肝与肺同属木脏,通过它们之间的联系, 可以协调肝和肺的活动,从而维持人体 的健康。
脾脏对人体的贡献以及其在五行中的 地位
提供气血
脾主运输物质,可以分解吸收的营养物质,并将其转化为气血等生物基本物质,供给全身。
与血管相连
心脏通过血管连接着全身的器官 和组织,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活 动。
通过神经系统调节
心脏与神经系统密切关联,可以 通过神经系统不断调节心跳速率 和节律。
肝脏的主要功能,并且与其他脏腑的联系
1
疏理气机
肝主疏泄功能,可以调理气机,使气血
调节情志
2
通畅,从而消除或缓解不同的身体症状。
肝藏神,与情志关系密切。肝气郁结或
肾和肝之间存在相互关系。肝主 气、肾主水,两者之间的配合可 以协调气血和调节新陈代谢。
与脾相辅助

中医脏腑学说与现代医学有何关联

中医脏腑学说与现代医学有何关联

中医脏腑学说与现代医学有何关联中医脏腑学说,作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历经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蕴含着深邃的医学智慧。

而现代医学,在科技的推动下不断创新与进步,成为当今医疗领域的重要力量。

那么,中医脏腑学说与现代医学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联呢?中医脏腑学说并非单纯对人体器官的解剖描述,而是一种基于整体观念、功能联系和动态平衡的理论体系。

它认为脏腑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关系,共同维持着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生命活动。

比如,心主血脉、主神志;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脾主运化、统摄血液;肝主疏泄、藏血;肾主藏精、主水、主纳气。

这些脏腑的功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现代医学则更多地从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角度,对人体的器官和组织进行细致的研究。

以心脏为例,现代医学通过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手段,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疾病。

在对疾病的认识方面,中医脏腑学说注重整体的失调和功能的紊乱。

例如,肝郁气滞可能导致情志不畅、胸胁胀痛等症状。

而现代医学更侧重于寻找具体的病因和病理变化,如病毒感染、基因突变等。

然而,这两种认识并非相互排斥,而是可以相互补充。

比如,对于某些慢性疾病,如抑郁症,现代医学可能通过药物调节神经递质来治疗,而中医则从疏肝理气的角度进行调理,两者结合往往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在诊断方法上,中医依靠望、闻、问、切四诊来收集病情信息。

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倾听患者的声音、呼吸,询问症状、病史,触摸脉象等方式,判断脏腑的盛衰和疾病的性质。

现代医学则依靠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实验室检查,如 X 光、CT、血液化验等,获取精确的数据和图像,做出准确的诊断。

但中医的诊断方法具有简便、直观、能早期发现问题等优点,而现代医学的检查手段则更加精确和量化。

在实际临床中,将两者结合,可以更全面、准确地诊断疾病。

治疗方面,中医脏腑学说强调“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调和气血”等原则。

中医脏腑与西医内脏之比较分析

中医脏腑与西医内脏之比较分析

有 这样 ,中 医学 才能 真真 正 正地 以最标 准 的姿 态 来 和
外 国人交 流 ,让 越 来 越多 的人 来 正确 全 面 地认 识 中 医 学 ,了解 中 医学 ,也 只有 这样 ,中医学 才 能真 正地 面 向世 界 ,面 向更 好 的未来 。
参 考 文 献
【 l 】 方 廷 钰. 新 汉英 中 医学词 典【 M 】 . 北京: 中国 医药科 技 出版 社 , 2 0 0 3 . 【 2 ] 孙 广仁 冲 医基 础理 论[ M】 . 北京: 中 国 中医药 出 版社 , 2 0 0 3 . 嘲原一样 , 任继 学 , 黄龙 , 等. 汉英双解 中医大辞典呻 北京 : 人 民卫生 出版社 , 1 9 9 7 . f 4 ] 欧 明. 汉 英 中 医词典 【 M 】 . 广州 : 广东 科技 出 版社 , 1 9 8 6 . 【 5 】 刘宁. 中医藏 象 学说 基本 术语 英译 标 准 的对 比研 究【 D 】 . 沈阳 : 辽宁 中 医药 大
o r g a n o fM W M ma y he l p t o l e a r n he t k no wl e d g e o fTCM a nd ma ke a c c u r a t e ia d g n o s i s a nd t r e a t me n t o f d i s e a s e s . Ke y wor ds :Za n g ofTCM ; o r g a n s o fM W M ; c omp a r a t i v e. a l ys  ̄ s
识 。准确认 识 和治 疗 中 医疾病 。 关键 词 :中 医脏腑 ;西 医 内脏 ;起 源 ;形 态;功 能 d o i : 1 0 . 3 9 6 9  ̄. i s s n . 1 6 7 2 — 2 7 7 9 . 2 0 1 4 . 1 4 . 0 0 3 文章 编号 : 1 6 7 2 — 2 7 7 9 ( 2 0 1 4 ) 一 1 4 — 0 0 0 5 — 0 2

中医五脏和西医五脏的不同

中医五脏和西医五脏的不同

中医五脏和西医五脏的不同要想真正理解中国人伟大的医学典《黄帝内经》,首要问题是先弄明白它的思维方式,就是古人在建立这套系统时,他的所思所想。

比如古时期并无时钟,人们是怎样弄清时间概念的呢?又是怎样建立起比如24节气之套至今都行之有效的系统的呢?由此,谁又能说古老的就一定是落后的呢?民国初年的中医名家恽铁樵先生曾经说过《黄帝内经》里面的“五藏”,不是解剖学上的“五脏”,而是气化的五藏。

在医的“藏”,是指内藏的系统,而“脏“是血肉的五脏。

中医所讲的五藏都有内藏和外象的一个关系。

所以恽铁樵说,《黄帝内经》里面的五藏,是四时的五藏,就像春夏天秋冬一样。

比如春天主生发,而肝胆也是主生发的。

“藏象”是中医理论的核心,是中医对人体生命功能结构的根本认识,是东方生命科学的基础。

“藏象”二字的意思,简单地说就是“内藏外象”。

“藏”与“象”,一个在内,一个在外,内外相应、内外同构。

“藏象”是一个表述内象的“象系统”。

“藏”与“脏”虽只一字之差,但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藏”反映的是意象思维的方法,“脏”反映的是具象思维的方法。

从《黄帝内经》的思维方法看,应当写成“五藏”。

因为中医五藏—心、肝、脾、肺、肾,并不等于西医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它不是指脏器实体,而是指心运动系统、肝运动系统、脾运动系统、肺运动系统、肾运动系统。

中西医眼中的水肿病西医认为,病人水肿,是因为静脉的血回流出现了障碍,或者是血管壁的渗透机能太强;还认为,患心脏瓣膜病的病人,最容易罹患水肿病,但是中医的理解却完全不同。

中医认为,病人水肿,是因为肾水和脾湿土太过,阳气不足,即身体内水太多了,而阳气的气化功能不够,就会造成水肿。

气化功能为什么会弱?因为寒邪凝聚的力量太强。

而气化的功能太弱,就会伤肾气和脾的运化,出现水肿。

对相同的病,中医和西医在分析或治疗当中,都会出现很大的不同,这是由于观念不同所导致的。

一根手指上有“五脏”中医不是按照解剖的模式支看待生命,而是认为五脏内藏在内,其气血反应一定在体表有表现,即是“象”。

中医理论之五脏六腑的作用与相互关系

中医理论之五脏六腑的作用与相互关系

中医理论之五脏六腑的作用与相互关系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五脏六腑被视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们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和相互作用,对维持人体的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五脏六腑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一、五脏的作用与相互关系五脏指的是心、肝、脾、肺、肾。

它们在中医学中被认为是人体内部的重要器官,每个脏腑都有特定的功能和作用。

1. 心脏:心脏是人体的主要器官之一,它具有统治血脉、主宰气机的功能。

心脏主要负责循环系统的运作,并通过血液的输送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此外,心脏还与神志、记忆、思维等脑功能有密切的联系。

心脏与其他脏腑的相互关系表现为心火下移能够影响到肾水的运行,与肺相互合作保持呼吸畅通。

2. 肝脏: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脏器之一,根据中医理论,肝脏是气血之源,储藏血液、调节气机、保证气血的顺畅流动。

此外,在情绪调节和影响身体免疫功能上,肝脏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肝脏与其他脏腑的相互关系可表现为肝木克脾土、肝木疏泄肺金、肝木生克于肾水。

3. 脾脏:脾脏是消化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器官,其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食物,产生气血并输布给全身。

脾脏在中医理论中还被视为将吸收的营养转化为气血形成的关键器官。

脾脏与其他脏腑的相互关系主要表现为脾统摄肉食、脾生成血、脾与肾阴阳合。

4. 肺脏:肺脏在中医理论中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其主要功能是吸纳空气,将空气中的氧气输送到全身,并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

肺脏在呼吸之外还具有调节水液代谢、保持正常的皮肤湿润等功能。

肺脏与其他脏腑的相互关系表现为肺金通脾土、肺气濡养肾水。

5. 肾脏:肾脏被视为人体的主要生命活动器官,肾的作用在中医理论中非常重要。

肾脏主要负责水液代谢、排泄废物、调节酸碱平衡和矿物质的代谢等功能。

此外,肾脏还与生殖、生长和发育等过程密切相关。

肾脏与其他脏腑的相互关系主要表现为肾水生肝木、肾水相克脾土。

二、六腑的作用与相互关系六腑指的是胆、小肠、胃、大肠、膀胱和三焦。

它们是五脏之外的器官,每个腑器都承担着特定的功能和作用。

中医学中各脏腑功能与现代医学脏器功能的区别与联系

中医学中各脏腑功能与现代医学脏器功能的区别与联系

• 了解中西医之间的差别以及联系,可以使 我们更加好地去学习和掌握,也有利于以 后临床诊疗中西医的结合。

谢!
• 一个中医脏腑的功能,可能包括西 医几个脏器的部分功能;西医一个 脏器的功能,可能分散在中医几个 脏腑的功能之中
• 以心、肺、肝为例子说明中西医的 区别和联系

• 中医理论: 心的生理功能——主血脉、主神志
• 现代医学: 心脏——泵作用,完成体内的物质运输

• 主要区别: 中医学——整体观,认为人体的精神、意识、 思维活动是各脏腑生理活动的反映
• 中医藏象学说的各个脏腑,实际上都是以“综 合功能”为基础,辅以某些解剖结构而组合成 的“系统层次”,它强调的是整体,形态结构 不那么清晰 • 中医“五藏”是“四时之五脏”而非“血肉之 五脏” • 几乎每一“藏”都是一个涉及多器官、多系统 的相对独立的“功能性单元” ,具有“超解 剖”结构 • 现代医学:五脏相对独立、单一 ,功能结构 比较清晰,注重的是单个器官的功能。
而现代医学认为肝脏具有合成各种细胞因子、 凝血因子、免疫球蛋白等功能,在免疫功能 和凝血功能有重要作用。

• 两种理论之间的联系: 现代医学肝脏解剖学和组织学支持中医肝 主藏学的观点。 肝脏有两套血管系统。 肝小叶内含有丰富的血窦。 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均肯定肝脏在消化中的 重要地位。
总结
• 中西医理论的差异主要在于理论来源和思 维方法 的不同
现代医学 ——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属 于大脑的生理功能,是大脑对外界客观事 物的反映

• 主要联系: 均认为心有推动和调节血液循环的功能 • 心主神志的现代理论支持: 泵功能 大脑血循环 氧、能量物质供 应 ,代谢产物潴留 神经系统症状(抑 制、亢进)

从脾看中医脏腑与现代医学脏器的区别

从脾看中医脏腑与现代医学脏器的区别

从脾看中医脏腑与现代医学脏器的区别
翟卫红;马富春
【期刊名称】《中兽医医药杂志》
【年(卷),期】1998(17)4
【摘要】从脾看中医脏腑与现代医学脏器的区别翟卫红马富春(青海湟源畜牧学校西宁812100)祖国(兽)医学中讲述的脏腑系指内脏器官的总称。

古人又称脏腑为“脏象”,取其脏腑虽存于机体之内,但其生理活动,病理反应都有征象表现于外。

脏腑名称虽与现代(兽)医学解剖学的...
【总页数】1页(P18-18)
【关键词】中医;脏腑;脾;现代医学
【作者】翟卫红;马富春
【作者单位】青海湟源畜牧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3.3
【相关文献】
1.论中医"脏腑脾"与西医"解剖肝"的相关性和同一性 [J], 曾志勇;罗友华;林齐鸣;许勇;李洁
2.基于现代医学理论剖析中医脾的解剖位置及脏腑功能 [J], 汪永锋;杨丽霞;康开彪;徐晓艳
3.中医脾与西医学对应脏腑的关系探讨 [J], 颜兵;苏永华
4.“沁人心脾”的中医脏腑辨治 [J], 伍浪明;王雨;隗宁
5.古代中医脏腑脾的解剖及生理功能探析 [J], 金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理论的五脏六腑不可等同于西医解剖的脏器!

中医理论的五脏六腑不可等同于西医解剖的脏器!

中医理论的五脏六腑不可等同于西医解剖的脏器!在临床上,寸、关、尺三个位置的脉象反应的是人体不同部位脏腑的情况。

这最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体现。

《素问·脉要精微论》有:“尺内两旁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

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膈;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

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

前以候前,后以候后。

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

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

”根据《黄帝内经》的记载,总体上是以寸脉对应上焦,关脉对应中焦,尺脉对应下焦。

这也是三关对应理论的基础,即所谓的全息对应。

三部脉对应关系表为我们展示了《黄帝内经》中三部脉左右手的脏腑对应关系。

现代解剖脏腑器官下图所示。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黄帝内经》中左关脉主脏腑中的肝胆,右关脉主脏腑中的脾胃。

但是在现代解剖学中,人体肝胆主要在右侧,而脾胃主要在左侧。

脉象三关对应基于全息对应学,那么实际上左关对应的应该是脾胃,右关对应的应该是肝胆才对。

这就充分地说明了,中医理论的肝胆、脾胃等五脏六腑和现代解剖学中的心、肝、脾、肺、肾等是不同的概念。

现代脏腑解剖图我们现在有的人习惯用西医理论去套用中医。

比如,临床上看到解剖学中肝的疾病,就去对应中医五脏六腑中的肝脏,以此指导临床治疗,这显然是错误的。

中医所说的五脏六腑是一整套中医理论模型,这模型中又嵌入了五行生克和气化的理论。

这个模型中的脏腑和现代解剖中的脏腑不是同一回事。

在脏腑辨证起源的汉代,根本没有人体解剖学。

在后面的发展之中,人们对人体解剖的认识不断增加但是又模糊不清。

这样,始于《内经》原汁原味的中医脏腑辨证理论模型,逐渐加入解剖上的内容,基于气化理论的中医脏腑辨证体系就渐渐和不成熟的解剖学相杂合在一起。

再加上其中夹杂各个时期不同医家流派的各种理论、各种概念,脏腑辨证体系就显得杂乱,理论上仿佛无论如何都能自圆其说,但又经不起严密的推敲。

横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学中各脏腑功能与现代医学脏器功能的区别与联系
广州医学院临床二系2000级8班蔡木蔚学号:2000111210
摘要:藏象经络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而解剖学的脏器概念则是西医理论的基本要素。

脏腑学说中的脏腑名称虽与现代医学中的脏器名称相同,但在生理、病理的含义上,却完全不同。

这是因为脏腑在中医学里不单纯是一个解剖学单位,更重要的是一个生理或病理学方面的概念。

一个中医脏腑的功能,可能包括西医几个脏器的部分功能,;西医一个脏器的功能,可能分散在中医几个脏腑的功能之中。

因此,了解他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好中医学,也对我们以后中西医结合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脏腑功能中医学现代医学区别联系
中医和现代医学是建立在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上的。

中医对脏腑功能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司外揣内、取象比类、经验反证的方法来进行概括,它本质上是一个归纳人体各种功能和表象信息的符号系统,其关注的主要是功能及关系,而对脏腑的形态结构的并没有一个明确描述。

因此,中医“五藏”是“四时之五脏”而非“血肉之五脏”,其未知问题远远超出现代医学中的“五脏”,其功能不是同名解剖器官的功能,差不多每一“藏”都是一个涉及多器官、多系统的相对独立的“功能性单元”。

由此可见中医藏象学说的各个脏腑,实际上都是以‘综合功能’为基础,辅以某些解剖结构而组合成的‘系统层次'”,具有“超解剖”结构。

而现代医学对各个脏器功能的研究是建立在解剖学以及动物实验模型等基础上的,每个脏器的结构功能都一个明确的概念,为一个相对独立、单一的器官,脏器之间的联系没有中医脏腑之间的联系那么广泛,一般与同一系统中的脏器关系较密切。

下面就以心、肝、肺三个作为例子讨论他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中医理论认为,心的生理功能包括主血脉、主神志两个方面,而现代医学认为心脏是一个具有泵作用的实质性器官,其主要生理功能是完成体内的物质运输,使机体的新陈代谢能够不断的进行,同时将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运输到靶器官实现对机体的调节作用,维护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中医理论中的心主血脉与现代医学心脏的功能基本一致,但是心主神志这个功能却是现代医学所没有的。

神志,即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现代医学认为,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属于大脑的生理功能,是大脑对外界客观事物的反映。

但是,中医学从整体观念出发,认为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是各脏腑生理活动的反映,因此把神分为五个方面,分别与五脏相应。

故《素问》说:"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如果我们将两种理论联系起来综合分析,中医所指的心主神志用现代医学也是可以解释的,当人的心脏泵功能出现下降时,大脑可因血循环减少而出现氧气和能量物质相对供应不足以及代谢产物潴留,程度较轻时表现为神经系统的轻度抑制或者兴奋症状,严重时则表现为谵妄甚至昏迷等状态。

由此可见,两者并非完全不同,可能只是现代医学认为出现的精神症状是由于泵功能下降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缺血缺氧的继发表现,而不是心脏直接引起。

肺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呼吸运动来实现机体与外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以维持机体正常的各项生命活动,这在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中是一致的。

中医认为:“肺主一身之气”,“肺为气之本”,其中所指的“气”不仅仅包括被人体所吸入的自然界中的气体,还包括抽象的“气”-真气。

所谓“真气”,是指肺吸入的自然界的空气(受于天),脾吸收的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谷气)和肾中精气相结合,共同组成人体中的真气以充养机体。

真气是人体一切生命活动的动力,它的生成、分布与调节均赖于肺。

此外,肺还主通调水道、主皮毛,这在现代医学肺的生理功能中并未被明确提及。

但是,现代医学中的一些研究有助于我们的理解。

现代医学
研究表明人体水分排出,主要是通过肾以尿的形式排出,其次是皮肤和肺呼吸。

肾排尿受到多种激素包括前列腺素PGE的调节,而前列腺素的灭活和合成主要在肺脏进行,因此,肺脏通过前列腺素控制肾脏排尿。

前列腺素系统和血管紧张素作为一对矛盾对立面,相互作用调节血压、水钠相对平衡,而它们本身受到肺脏调节(合成或灭活)。

汗腺受到cGMP调节,汗腺细胞cAMP/cGMP比值降低时,汗腺分泌增加。

前列腺素通过cAMP和cGMP起作用,可见肺通调水道功能与肺脏调节肾脏、汗腺等细胞的cAMP、cGMP作用有关。

现代医学中肝的功能非常复杂,它参与体内的消化、代谢、排泄、解毒以及免疫等多种功能,中医学的脏腑学说也认为肝有广泛的生理生化功能,主要有肝主疏泄和肝主藏血。

肝主流泄有两方面。

一是具有输注胆汁,帮助脾胃消化的功能。

二是疏通气机,就是说肝具有使全身气机舒畅的作用。

另外,妇女月经的通行与肝的疏泄功用有密切关系。

肝藏血是指肝脏具有储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

人体的血液由脾胃消化吸收来的水谷精微所化生。

血液生成后,一部分运行于全身,被各脏腑组织器官所利用,另一部分则流入到肝脏而储藏之,以备应急的情况下使用。

现代医学肝脏属于消化系统当中一个重要器官,其分泌的胆汁在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解剖学和组织学研究也表明肝脏是一个血液丰富的器官,它有两套血管系统,同时接受来自门静脉系统和肝动脉系统的血液,而且肝脏组织含有大量的血窦,因此,肝脏可以储存大量的血液。

当人体活动或者血容量不足的时候,在肝贮藏的血液就输送到各个组织器官,供应机体活动或者代偿的需要。

另外,现代医学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研究发现它还有合成各种细胞因子、凝血因子、免疫球蛋白等,在免疫功能和凝血功能也有重要作用。

从上面所举的三个脏腑在中医学与现代医学中生理功能的对比和分析中可以看出,中医学中脏腑的功能和西医脏器的功能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区别,主要是因为两者的理论来源和研究的方法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中医学注重的不仅是局部,而且更注重整体的联系。

而现代医学则是以局部解剖和组织学的研究作为基础。

但是,两者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中医学所描述的一些功能,可以现代医学理论中找到相应的科学理论。

总而言之,一个中医脏腑的功能,可能包括西医几个脏器的部分功能,;西医一个脏器的功能,可能分散在中医几个脏腑的功能之中。

了解中西医之间的差别以及联系,可以使我们更加好地去学习和掌握,也有利于以后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疾病进行诊治。

参考文献相关网页网址:
1、http://www.htwm.de/~gzhu/cpo/sljk/imgbody/zyrt/xin.htm
2、http://www.htwm.de/~gzhu/cpo/sljk/imgbody/zyrt/fei.htm
3、http://www.htwm.de/~gzhu/cpo/sljk/imgbody/zyrt/gan.htm
4、/content/biomed.htm
5、/zykj/~czzyk/jichu/zangxiang/zx1_1.ht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