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学习笔记

合集下载

2023年自考管理学原理完整笔记详细

2023年自考管理学原理完整笔记详细

管理学原理重点笔记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 是指组织中旳管理者, 通过实行计划、组织、人员配置、领导、控制等职能, 来协调他人旳活动, 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旳旳活动过程。

2.管理旳基本特性: 1.管理是一种文化和社会现象 2.管理旳主体是管理者3.管理旳任务、职能与层次3、管理旳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 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旳人们可以用尽量少旳支出, 实现既定旳目旳。

4.管理旳基本职能: (1)计划(2)组织(3)人员配置(4)领导(5)控制5.掌握管理两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旳重要意义:(1)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旳经验教训, 更好旳发挥社会主义制度旳优越性。

(2)学习引进国外有益旳管理理论、技术和措施。

(3)结合实际, 随机制宜旳学习运用。

(4)管理学: 是一门系统旳研究管理过程旳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措施旳科学。

6.管理学旳特点: (1)一般性(2)多科性(3)历史性(4)实践性7、管理学研究旳内容与范围(三个层次或侧重点):(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旳, 其研究内容分为:生产力方面、生产关系方面、深层建筑。

(2)从历史旳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旳形成与演变过程。

(3)从管理者旳基本职能或工作出发, 研究管理活动旳原理、规律和措施。

8、为何要学习、研究管理学: (1)管理旳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旳必要性。

(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旳重要手段之一。

(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旳需要。

9、学习和研究管理学旳措施: (1)唯物辩证法(2)系统措施(3)理论联络实际旳措施10、系统:是指由互相作用和互相依赖旳若干构成部分结合而成旳、具有特定功能旳有机整体, 系统自身又是它附属旳一种更大系统旳构成部分。

11.系统旳特性: (1)整体性(2)目旳性(3)开放性(4)互换性(5)互相依赖性(6)控制性12、系统旳观点: (1)整体观点(5)保持“体内动态平衡”旳观点(2)“开放性”与“封闭性”(6)信息反馈观点(3)封闭则消灭旳观点(7)分级观点(4)模糊分界旳观点(8)不停分化和完善旳观点(9)等效观点第二章管理学旳形成与发展1.管理学形成与发展旳六个阶段: (1)古典管理理论(4)战略管理(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5)全面质量管理(3)管理理论丛林(6)学习型组织管理2.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1)科学管理旳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罗宾斯《管理学原理》笔记

罗宾斯《管理学原理》笔记

第一章管理者与管理一、谁是管理者。

(1)管理者:组织中指挥他人活动的人,他们拥有各种头衔。

(2)操作者:非管理人员,他们直接从事某项工作或任务,不具有监督别人工作的责任。

(3)组织:指一种有人们组成的,具有明确的和系统性结构的实体。

(4)管理者分类: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

二、什么是管理和管理者做什么1、管理的定义。

(1)管理: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

这一过程体现在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职能成基本活动中。

(2)效率:只输入与输出关系,涉及使完成活动的职员最小化。

(方法)效果:与活动的完成,即与目标的实现相联系。

(结果)两者关系:管理不仅关系到使活动达到目标,而且要做得尽可能有效率。

低水平管理绝大多数是由于无效率和无效果,或者是通过牺牲效率来取得效果。

2、管理的职能。

(1)计划:确定目标,制定目标,制定战略,以及开发分计划以协调活动。

(2)组织:决定需要做什么,怎么做,由谁去做。

(3)领导:指导和激励所有参与者以及解决冲突。

(4)控制:对活动进行见空以确保其按计划完成。

3、管理者角色(亨利?朋茨伯格)(1)管理者角色:指特定的管理行为范畴。

①涉及人际关系: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②涉及信息传递: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③涉及决策制定:企业家、混沌驾御者、谈判者。

(2)理者角色与传统管理职能理论的关系:①职能方法仍然代表着将管理者的工作概念化的最有效方法。

②管理者角色实质上与四种职能是一致的。

4、有效的管理者与成功的管理者。

(弗雷德?卢森斯)①成功的管理者(提升最快的管理者)强调网络关系活动;而有效的管理者(绩效最佳的管理者)强调沟。

②两者关系的意义:这个结果指出社交和改治技巧对于在组织中晋升是重要的[从传统管理、沟通、人力资源管理、网络联系活动者]随着层次的晋升,从事更多计划、组织、控制、而从事更少领导。

5、管理者工作的普遍性。

①管理具有某些一般的性质:@㈠无论在组织的哪一个层次上,所有管理者都履行着四种职能,区别仅在于对每种职能强调的程度随管理者在等级结构的位置而变化。

管理学原理笔记

管理学原理笔记

管理学原理笔记管理学原理笔记(一)一、管理学概述管理学是研究组织管理与领导的学科,它关注如何有效地运用资源,实现组织的目标。

管理学的核心内容包括管理的定义、管理的历史、管理的职能及管理的思想方法等。

1. 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组织中的人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活动,运用各种资源,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过程。

2. 管理的历史管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对政治、伦理等问题的研究,以及中国古代的《孙子兵法》等。

现代管理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工业革命时期,而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则是在20世纪初形成的。

3. 管理的职能管理的职能主要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方面。

(1)计划:指根据组织的目标和环境条件,制定实现目标的具体行动计划。

(2)组织:指将组织中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以实现目标。

(3)领导:指通过激励、引导和指导员工,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实现组织的目标。

(4)控制:指对组织的行动和结果进行监督和评估,以确保目标的实现。

4. 管理的思想方法管理学中有多种思想方法,如传统管理思想、人际关系学派、科学管理学、行为科学学派、系统论等。

这些思想方法各有侧重,可以在实践中根据不同情况加以运用。

二、管理的环境管理的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

1. 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指组织内部的各种因素,包括组织结构、人员、设备、技术等。

内部环境的良好与否直接影响着组织的运行和管理效果。

2. 外部环境外部环境是指组织所处的外部条件和因素,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

外部环境是动态变化的,组织必须及时做出调整和应对,以保持竞争优势。

三、管理的基本原理管理学中有一些基本原理,可以指导实践中的管理工作。

1. 一致性原理一致性原理指管理活动中的各项决策和行动应当相互协调一致,以实现组织目标的统一。

2. 管理层次原理管理层次原理指管理过程中存在不同层次的管理任务和职责,如高层管理者负责规划和决策,中层管理者负责执行和组织,基层管理者负责具体操作和监督等。

管理学原理读书笔记

管理学原理读书笔记

一、管理概述1、管理的定义与理念:不同的管理者对管理给予了不同的定义,归纳起来有一下四种a、大棒加萝卜:管理的中心工作是奖励和惩罚,要以“萝卜”(奖励)“大棒”(惩罚)为中心去管理,但这样的挂案例逐渐退居二线。

b、泰勒认为,管理是确切地知道你要别人干什么,并使用最好的办法,管理者应该头脑清晰,有计划有方法地分配工作,教授方法,动用集体力量并亲力亲为。

c、哈罗德·孔慈认为,管理是设计和维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集体能够有效地完成任务,强调的是良好氛围的重要性。

d、管理是对一个组织所拥有的资源,以有效的方式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强调管理职能。

2、管理与组织a、组织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结合起来协调行动的有机整体。

b、组织需要分工合作和协调,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就必须对组织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样,管理应运而生。

3、管理效果与管理效率a、管理效果:实现组织目标的程度,即当实现了销售收入,利润额,向市场投放的新产品种类等预期目标时,管理是有效果的。

b、管理效率是指管理过程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对于给定的投入获得更高的产出,则是效率的提高。

4、管理理论与管理技术a、管理理论是将相互依存的概念和原则系统地组合起来,构成的完整知识框架或组合。

重要作用:一是系统性,二是指导性。

b、管理技术主要是指做事的方法或完成某类工作的方法。

5、管理的性质,二重性: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既是物质资料的在生产,也是生产关系的两重性,因此对生产过程进行的管理也具有两重性,一种是与生产力相联系的管理的自然属性,另一种是与生产关系相关联的管理的社会属性。

6、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7、管理学拥有很强的应用性和综合性,是以指导管理实践活动为目的。

8、管理职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计划: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的预测,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管的可能,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

管理学原理笔记汇总

管理学原理笔记汇总

管理学原理笔记汇总管理学原理笔记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一、什么是管理1、国外具有代表性的定义2、国内专家对管理下的定义3、教材P5: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管理的概念:要点:1、预期目标;2、必须存在于社会组织之中;3、本质为协调;4、协调的中心是人;5、协调的方法有多样:关键是由机智和经验合成的掌握尺度的能力。

二、管理者做什么管理职能和过程:法约尔5种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H·孔茨著作《管理学》中——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

一般的教科书已将管理的职能精简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管理角色:正式权力和地位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代表人监督者企业家领导者传播者干扰对付者联络者发言人资源分配者谈判者管理技能:卡茨(L.Katz)的看法:L.Katz教授在研究高层管理人员成功所必须的特征时,把成功的管理人员在完成工作时所显示的技巧(skill)概括为: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管理者的三种类型:平均的管理者:一般的管理人员。

成功的管理者:用在组织中晋升的速度作为标志。

有效的管理者:用工作成绩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下级对其的满意和承诺的程度作为标准。

管理系统:两种基本系统:封闭系统(closed system):不与与所处的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不受环境的影响;开放系统(open system):动态地与它所处的环境发生相互作用。

在不同和变化的情境中进行管理三、什么是组织1、组织的特征:组织是对人员的一种精心安排以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

(组织日益成为更加开放,灵活和响应变化的实体)2、变化中的组织传统组织:稳定的、缺乏灵活性、关注职位、根据职位定义工作、个人导向、永久性职位、命令导向、由管理者作出决策、规则导向、工作日朝九晚五、在上班时间利用组织设施从事工作新型组织:动态的、灵活的、关注技能、根据任务定义工作、团队导向、临时性职位、参与导向、雇员参与决策制定、顾客导向、工作日长度没有限制、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工作四、为什么要学习管理(一)管理的普遍性(二)工作的现实(三)成为一名管理者的挑战和回报注:成为一名管理者:1、掌握当前商业信息。

管理学原理笔记

管理学原理笔记

管理学原理复习笔记第一章管理概述1、管理的含义所谓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便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这个定义包含着以下四层含义:1管理是服务于组织目标实现的一项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2管理的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工作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它们成为管理的基本职能;3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要从效率和效果两个方面来评判;即管理工作的成效好坏、有效性如何,就集中体现在它是否使组织花费最少的资源投入而取得最大的且最合乎需要的成果产出;“正确地做正确的事;”4管理工作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开展的,环境既提供了机遇和机会,也构成了挑战或威胁;2、管理的三大性质1管理的二重性管理具有二重性,一是与生产力相联系,通过“指挥劳动”表现出来的管理的自然属性;二是与生产关系、社会文化相联系的,通过“监督劳动”表现出来的管理的属性;管理的自然属性为我们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使用权我们可以大胆地引进和吸收国外成熟的经验,来迅速提高我国的管理水平;管理的社会属性则告诉我们,决不能全盘照搬国外做法,必须考虑我们自己的国情,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2管理工作不同于作业工作管理工作是独立进行,有别于作业工作又为作业工作提供服务的活动;管理活动和作业活动并存于一个组织之中,才能保证组织目标的圆满实现;管理人员的工作,从本质上说,是通过他人并同他人一道实现组织的目标;在通常情况下,管理人员并不亲自从事具体工作,而是委托他人,自己则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计划安排、组织落实、指导激励和检查控制其他人的工作;3管理工作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管理是一门科学,是大量学者和实业家在总结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基础上形成的,它包括了有关管理工作的理论、原理、方法以及系统化的管理知识,它已为实践所证明,并用以指导人们从事管理的实践;当然,管理学同数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相比,还只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而且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科学;管理科学并不能为管理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标准答案,它要求管理工作者以管理的理论原则和基本方法为基础,结合实际,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以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实现组织的目标;从这个角度看,管理又是一种艺术,即利用了系统化的知识并根据实际情况发挥创造性的艺术;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并不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补充的;所以,管理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3、管理的应用范围1管理普遍适用于任何类型的组织;这是因为任何组织为了实现其特定的组织目标都存在其有限资源的合理调配和有效利用问题,因此也就有了管理问题;2不同类型的组织,由于其业务作业活动的目标和内容多少存在一些差异,因而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方法也不尽相同,但从基本管理职能和管理原理与方法来看,各种不同类型的组织具有相似性、共通性;4、管理的任务1实现本机构的特殊目的和使命;2使工作富有活力并使员工有所成就;3关心对社会的影响,并承担社会责任;5、管理主要思想及其演变第一阶段,早期的管理思想,产生于19 世纪末以前;第二阶段,古典的管理思想,指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在美国、法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形成的有一定科学依据的管理理论,共代表人物有泰勒、法约尔、韦伯等;第三阶段,行为科学理论,在早期叫人际关系学说,出现于20 世纪20 年代;以后发展成为行为科学理论;在60 年代中叶,又发展成为组织行为学;其代表人物包括梅奥、巴纳德等;第四阶段,现代管理思想,主要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一时期管理领域非常活跃,出现了一系列管理学派,每一学派都有自己的代表人物,这些理论和学派,在历史渊源和理论内容上互相影响和联系,形成了盘根错节、互相争荣的局面,被形象地称作“管理理论的丛林”;6、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1研究角度生产作业现场的科学管理原理和方法即侧重研究基层的作业管理;2泰勒科学管理之父提出科学管理思想的目的是要改变传统的一切凭经验办事工人凭经验操作机器,管理人员凭借经验进行管理的落后状态,使经验的管理转变成为一种“科学的”管理;3泰勒主张的意义泰勒的主张被认为是管理思想史上的一次“革命”;它使劳资双方关注的焦点从盈余的分配比例转到了通过共同努力把盈余的绝对量做大,从而使盈余分配比例的争论成为不必要;同时,泰勒还提出了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系列科学的管理方法;4泰勒科学管理的四项原则①通过动作和时间研究法对工人工作过程的每一个五一节进行科学的观察分析,制订出标准的操作方法,用以规范工人的工作活动和工作定额;②细致地挑选工人,并对他们进行专门的培训,使他们能按照规定的标准工作法进行操作,提高生产劳动的效率;③真诚地与工人们合作,以确保劳资双方都能从生产效率的提高中得到好处;为此,泰勒建议实行“差别工资制”,对完成工作定额的工人按照较高的计件工资率水平来计算和发放工资,对完不成工作定额的工人则按较低的计件工资率来计算和发放工资;通过金钱激励,促使工人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而在生产率提高幅度超过工资增加幅度的情况下,雇主也就从“做大的馅饼”中得到了更多的效益;④明确管理者和工人各自的工作和责任,实现管理工作与操作工作的分工,并对管理工作也按具体的职能不同进行细分,实行职能制组织设计和贯彻例外管理原则;7、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1研究角度站在高层管理者角度研究整个组织的管理问题;法约尔组织管理之父的一般管理理论的内容可以概括为“6514”:2将工业企业中的各种活动划分为六类: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和管理活动;管理活动是企业运营中的一项主要的活动;3管理活动本身又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要素;管理不仅是工业企业的有效运营所不可缺少的,它也存在于一切有组织的人类活动之中,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活动;4管理的成功不完全取决于个人的管理能力,更重要的是管理者要能灵活地贯彻管理的一系列原则;这些原则共14 条:①劳动分工:实行劳动的专业化分工可以提高雇员的工作效率,从而增加产出;②权责对等:管理者必须拥有命令下级的权力,但这种权力又必须与责任相匹配,不能责大于权或者权大于责;③纪律严明:雇员必须服从和尊重组织的规定,领导者以身作则,使管理者和员工都对组织规章有明确的理解并实行公平的奖惩,这些对于保证纪律的有效性都非常重要;④统一指挥: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只接受一个上级的指挥,并向这个上级汇报自己的工作;⑤统一领导:每一项具有共同目标的活动,都应当在一位管理者和一个计划的指导下进行;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任何雇员个人或雇员群体的利益,不能够超越组织整体的利益;⑦报酬:对雇员的劳动必须付以公平合理的报酬;⑧集权:集权反映下级参与决策的程度;决策制定权是集中于管理当局还是分散给下属,这只是一个适度的问题,管理当局的任务是找到在每一种情况下最合适的集权程度;⑨等级链:从组织的基层到高层,就建立一个关系明确的等级链系统,使信息的传递按等级链进行;不过,如果顺着这条等级链沟通会造成信息的延误,则应允许越级报告和横向沟通,以保证重要信息的畅通无阻;⑩秩序:无论是物品还是人员,都应该在恰当的时候处在恰当的位置上; 11公平:管理者应当友善和公正地对待下属;12人员稳定:每个人适应自己的工作都需要一定的时间,高级雇员不要轻易流动,以免影响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管理者应制定出规范的人事计划,以保证组织所需人员的供应;13首创性:应鼓励员工发表意见和主动地开展工作;14团结精神:强调团结精神将会促进组织内部的和谐与统一;4法约尔提出的一般管理的要素和原则,实际上奠定了以后在20 世纪50 年代兴盛起来的管理过程研究的基本理论基础;8、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韦伯组织理论之父认为理想的行政组织是通过职务和职位来管理的,而不是通过传统的世袭地位来管理;要使得行政组织发挥作用,管理应以知识为依据进行控制,管理者应有胜任工作的能力,应该依据客观事实而不是主观意志来领导;韦伯理想的行政集权组织的主要特点如下:1任何机构组织都应有确定的目标;2目标必须实行劳动分工;3按等级制度形成的一个指挥链;4在人员关系上,这是一种非人格化的关系,也就是说,他们之间是一种指挥和服从的关系,这种关系是由不同的职位和职位的高低来决定,不是由个人决定,而是由职位所赋予的权力所决定,个人之间的关系不能影响到工作关系;5承担每一个职位的人都是经过挑选的,也就是说必须经过考试和培训; 6该人员实行委任制,所有的管理人员都是任命的,而不是选举的;7管理人员管理企业或其他组织,但他不是这些企业或组织的所有者;8管理人员有固定的薪金,并有明文规定的升迁制度,有严格的考核制度;管理人员的升迁是完全由他的上级来决定的,下级不得表示任何意见,以防止破坏上下级的指挥系统,通过这种制度来培养组织成员的团队精神,要求他们忠于组织;9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组织中的法规和纪律,这些规则不受个人感情的影响,而适用于一切情况;9、古典管理理论的特点1把组织中的人当作“机器”来看待,忽视“人”的因素及人的需要、行为,所以有人称古典管理思想下的组织实际上是“无人的组织”;2没有看到组织与外部的联系,关注的只是组织内部的问题,因此是一种“封闭系统”的管理时代;10、霍桑实验的发现梅粤在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中对霍桑实验的结果进行系统总结;其主要观点是:1员工是“社会人”,具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要,而不是单纯地追求金钱收入和物质条件的满足;2企业中除此之外正式组织外还存在非正式组织;3企业的领导者应注重通过提高员工的满意度来激发“士气”,从而达到提高生产率的目的;11、麦格雷戈的“X-Y”理论在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长期从事心理学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立足于对现实中企业管理者对员工所采取的管理方式不同提出此理论,并在1957 年发表的企业的人性面中指出,按“X 理论”来进行管理的传统方式,需要向体现“Y 理论”观点新模式转变;麦格雷戈认为,管理者因为对员工持有两种不同的看法,相应地采取了两种不同的管理方式;1X 理论按“X 理论”来实施管理的管理者,对员工的人性持有如下基本判断:①一般人天性好逸恶劳,只要有可能,就会逃避工作;②人生来就以自我为中心,漠视组织的要求;③一般人缺乏进取心,逃避责任,甘愿听从指挥,安于现状,没有创造性;④人们通常容易受骗,易受人煽动;基于这种对员工人性的判断,持X 理论观的管理者就必然在管理工作中对员工采用强制、惩罚、解雇等手段来迫使他们工作;实际上,这种对员工严加监督和控制的方式,体现在泰勒科学管理思想的奉行者及其以前的传统的管理方法上;2Y 理论第四章领导1、领导职能的含义领导职能是指指导和影响群体或组织成员的思想和行为,使其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做出努力和贡献的过程或艺术;1领导者一定要与所领导的群体或组织的其他人员发生联系;2权力在领导者和其他成员中的分配是不平等的;3领导者能对被领导者产生各种影响;4领导的目的是影响被领导者去实现组织目标做出努力和贡献;2、领导的内容和作用1内容:领导工作的实质在于领导者在充满艺术性的领导过程之中,巧妙将组织成员个人愿望和需求的满足与组织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为实现这种结合,领导工作包括了其他与人的因素相关的活动内容,如激励、沟通、营造组织气氛和建设组织文化等内容;2作用领导活动对组织绩效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领导的这种决定作用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①沟通协调作用; ②指挥引导作用; ③激励鼓舞作用;3、权力的实质与来源所谓权力,指的是一个藉以影响另一个人的能力;“影响”是权力的表现和权力使用的结果,对资源拥有者的“依赖性”权力产生的来源;而资源的重要性、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三者共同决定了权力与依赖关系的性质和强度;根据权力来源的基础和使用方式的不同,可以将权力划分为:1制度权或行政性权力①合法权力; ②奖赏权力; ③强制权力;2与领导者个人有关的权力①专家权力; ②感召权力; ③参与权力;4、权力使用的三条原则1慎重用权表现在两个方面:①绝对不可以滥用权力;②在确实需要使用权力时,领导者必须当机立断、雷厉风行地使用权力来维护组织和组织成员的利益;2公正用权 3例外处理要注意两点:①例外处理必须有充分的正当的理由,必须光明正大地进行②必须在坚持组织根本目标和组织成员普遍利益的前提下进行;5、领导者的任务1实现组织或群体目标,完成组织和上级交给的任务;2尽可能满足组织或群体成员的需求,包括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6、有关人性的基本假设及其对领导工作的影响人性假设反映人们对人的本质及其行为特征的基本认识与判断;领导人员对组织成员在人性上所做的不同假设会导致其采用不同的领导方式,并影响到员工激励策略的设计和使用;从这一意义上说,对人性的认识是管理者从事管理和领导活动的起点;1经济人假设①内容这是对人性的一种早期的、传统的认识;这种观点认为人是以一种合乎理性的、精打细算的方式行事,人的行为是由经济因素推动和激发的,个人在组织中处于被动的、受控制的地位;②对管理和领导工作的影响在这种认识下,管理者激励下属的主要手段就是“胡萝卜加大棒”,即运用奖励和惩罚手段来激发和诱导人们以组织或管理者所期望的方式来行事,做出组织或管理者所要求的行为;2社会人假设①内容这是初期的人际关系论的思想;这种观点认为,人是受社会需要所激励的,集体伙伴的社会力量要比上级主管的控制力量更加重要;②对管理和领导工作的影响按照这种假设进行管理,领导得就应该关心和体贴下属,重视人们之间的社会效关系,通过培养和形成组织成员的归属感来调动人的积极性,以促进生产率的提高;3自我实现人假设①内容:这是人际关系论发展到后期的思想;这种观点认为,人是自我激励、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的,人们要求提高和发展自己,期望获取个人成功;他们将追求自我实现看作自己工作的最根本目的;②对管理和领导工作的影响从这一观点出发,企业就应当把人当作宝贵的资源来看待,通过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使人的个性不断成熟并体验到工作的在激励;4复杂人假设①内容这是20 世纪60 年代末70 年代初以后出现的一种体现权变思想的人性观;这一观点认为,现实组织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人,不能把所有的人者简单化和一般地归类为前述的某一种假设之下;相反地,应该看到人是千差万别的,不同的人以及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会表现出不同的动机和需要;②对管理和领导工作的影响根据这种权变认识,管理者对人进行激励的措施和领导方式也就应该力图灵活多样,做到因人、因问题和因环境不同而采取相应的领导策略;5自由发展人假设①内容这是由于20 世纪80 年代西方管理理论发展到企业文化阶段而由此提出的;企业文化地现代管理下不为例的四大创新人本复归、产权管理、风险规避、企业文化之一,认为在破除了人身依附观念的现代企业中,由契约关系形成的雇用关系还不足以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需要的是一种真正的、全面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平等关系,只有在这种工作环境中,人们才能自主地、酌情地处理问题,达到一种全面而自由发展自己的境界;企业文化管理理论更加重视人,强调以人为本;②对管理和领导工作的影响根据这种观点,在企业管理中:ⅰ要关心人、尊重人、信任人,以摆脱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对立局面,创造一种和谐的企业环境,消除企业内部的文化性内耗;但更重要的是以此来激发人的内在潜力,服务于企业目标;ⅱ强调内部体制开放,通过内部的创新活动和加强企业内部的竞争机制,使企业充满活力;ⅲ强调运用价值观、习俗、礼仪以及文化网络等手段,增强企业的文化力,塑造良好企业形象;7、领导理论领导行为的有效性是领导者、被领导者和领导工作的情境这三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一结论是领导理论研究到迄今为止所形成的一种比较完整的认识;由于不同时期研究侧重点的不同,领导理论有其演进历程;1领导特质理论这种理论侧重在领导本身特质的研究上,认为领导工作效能的高低与领导者的素质、品质或个人特征密切相关,即认为领导者的个人特质是决定领导效能的关键因素,认为领袖人物是天生的,而不是后天造就的;2领导行为理论该理论谋略用领导做什么来解释领导现象和领导效能,并主张批判领导者好坏的标准应该是其外在的领导行为,而不是内在的素质条件;由于领导有效性取决于领导者所实际表现出的领导行为,这样人们就可以通过培训和学习而成为有效的领导者;该理论的代表有勒温模式、利克特的四种领导方式、双中心论和管理方格论;3权变领导理论该理论研究者的基本主张是,没有万能的领导方式,有效的领导方式是因工作环境的不同而变化的,不同的工作环境需要不同领导方式;其代表有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理论、菲德勒的权变领导模型和领导方式寿命周期模型;。

管理学原理完整笔记

管理学原理完整笔记

管理学原理完整笔记第一篇绪论(一)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3.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3、管理的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4、管理的基本职能:(1.计划 2.组织 3.人员配备4.领导5.控制)5、掌握管理两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重要意义:(1.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更好的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学习引进国外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3.结合实际,随机制宜的学习运用。

)6、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7、管理学的特点:(1.一般性 2.多科性 3.历史性 4.实践性)8、管理学研究的内容与范围(三个层次或侧重点):(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其研究内容分为:生产力方面、生产关系方面、深层建筑。

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3.从管理者的基本职能或工作出发,研究管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

)9、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管理学:(1.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

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

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

)10、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1.唯物辩证法2.系统方法3.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11、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12、系统的特性:(1.整体性2.目的性 3.开放性4.交换性 5.相互依赖性6.控制性)13、系统的观点:(1.整体观点2.“开放性”与“封闭性”3.封闭则消亡的观点4.模糊分界的观点5.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6.信息反馈观点7.分级观点8.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9.等效观点)(二)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1、管理学形成与发展的六个阶段:(1.古典管理理论 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3.管理理论丛林 4.战略管理5.全面质量管理6.学习型组织管理)2、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管理学原理笔记汇总

管理学原理笔记汇总

管理学原理笔记 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什么是管理1、 国外具有代表性的定义2、 国内专家对管理下的定义3、 教材P5: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 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管理的概念:要点:1、预期目标;2、 必须存在于社会组织之中;3、 本质为协调;4、 协调的中心是人;5、 协调的方法有多样:关键是由机智和经验合成的掌握尺度的能力。

、管理者做什么 管理技能:卡茨(L.Katz )的看法:L.Katz 教授在研究高层管理人员成功所必须的特征时, 完成工作时所显示的技巧(skill )概括为:技术技能、 管理者的三种类型:平均的管理者:一般的管理人员。

成功的管理者:用在组织中晋升的速度作为标志。

有效的管理者:用工作成绩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下级对其 的满意和承诺的程度作为标准。

管理系统:两种基本系统:封闭系统(closed system ):不与与所处的环境发生相互作 用,不受环境的影响;开放系统(open system ):动态地与它所处的环境发生相互 作用。

'在不同和变化的情境中进行管理 、什么是组织1、 组织的特征:组织是对人员的一种精心安排以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

(组织日益成为更加开放,灵活和响应变化的实体)2、 变化中的组织传统组织:稳定的、缺乏灵活性、关注职位、根据职位定义工作、个人导向、永久性职位、命令导向、由管理者作出决策、规则导向、工作日朝九晚五、 在上班时间利用组织设施从事工作「法约尔5种职能一一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H •孔茨著作《管理学》中一一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

一般的教科书已将管理的职能精简为一一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管理角色: 正式权力和地位 ― 人际角色:― 信息角色:—决策角色: f 企业家 干扰对付者 资源分配者 、谈判者管理职能和过程:代表人 领导者 联络者监督者 传播者 发言人把成功的管理人员在人际技能、概念技能新型组织:动态的、灵活的、关注技能、根据任务定义工作、团队导向、临时性职位、参与导向、雇员参与决策制定、顾客导向、工作日长度没有限制、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工作四、为什么要学习管理(一)管理的普遍性(二)工作的现实(三)成为一名管理者的挑战和回报注:成为一名管理者:1、掌握当前商业信息。

管理学原理重点笔记

管理学原理重点笔记

管理学原理重点笔记一、管理学概述1.1 管理学的定义和基本原理管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和管理行为的学科,其目的是为了有效地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组织内的人力资源、物资资源和财务资源,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管理学基本原理包括清晰的目标、有效的规划、精确的组织、协同的领导和友好的控制。

管理学在企业组织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不仅是大企业、国有企业,也包括中小企业、私营企业等不同形式的企业。

1.2 管理学的基本学科管理学涉及多个学科,包括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数学、统计学和信息学等。

尤其是经济学在管理学中的应用尤为广泛,如成本理论、效益理论和收益理论都与经济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1.3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管理学的发展历程有着很长的时间跨度,从管理知识的起源,到发展到现代管理理论。

管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人类社会,管理的基本思想开始形成。

到了工业革命时期,管理学的意识开始发展,管理思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管理学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发展壮大。

二、企业组织管理原理2.1 组织设计管理原则组织设计是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它可以有效地适应各种外部和内部条件变化,在经营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组织设计管理原则是组织设计的规范,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基础。

组织设计管理原则包括:分工原则、协调一致原则、授权原则、纪律原则和职权原则。

2.2 领导管理原则领导是企业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领导管理原则是领导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应该遵守的管理规范。

领导管理原则包括:人际关系原则、灵活性原则、自信原则、意识形态原则和效率原则。

2.3 激励管理原则激励是企业经营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还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

激励管理原则是企业在激励员工上要遵守的规范。

激励管理原则包括:目标明确原则、合理激励原则、公平原则和自我实现原则。

2.4 控制管理原则控制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企业保持效率和纪律,提高企业运行的可靠性。

管理学原理笔记

管理学原理笔记

管理学原理笔记管理学原理笔记第一章治理概述1、治理的含义所谓治理,就是在特定的情况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本进行有效的筹划、组织、引导、控制,以便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这个定义包含着以下四层含义:(1)治理是办事于组织目标实现的一项有意识、有目标的活动。

(2)治理的过程是由一系列互相接洽关系、持续进行的工作活动构成的。

这些活动包含筹划、组织、引导、控制等,它们成为治理的根本本能机能。

(3)治理工作的有效性要从效力和后果两个方面来评判。

即治理工作的成效短长、有效性若何,就集中表如今它是否使组织花费起码的资本投入而取得最大年夜的且最合乎须要的成果产出。

“精确地做精确的事。

”(4)治理工作是在必定情况前提下开展的,情况既供给了机会和机会,也构成了挑衅或威逼。

2、治理的三大年夜性质(1)治理的二重性治理具有二重性,一是与临盆力相接洽,经由过程“批示劳动”表示出来的治理的天然属性;二是与临盆关系、社会文化相接洽的,经由过程“监督劳动”表示出来的治理的属性。

治理的天然属性为我们进修、借鉴蓬勃国度先辈的治理经验和办法供给了理论根据,应用权我们可以大年夜胆地引进和接收国外成熟的经验,来敏捷进步我国的治理程度。

治理的社会属性则告诉我们,决不克不及全盘照搬国外做法,必须推敲我们本身的国情,慢慢建立有中国特点的治理模式。

(2)治理工作不合于功课工作治理工作是自力进行,有别于功课工作又为功课工作供给办事的活动。

治理活动和功课活动并存于一个组织之中,才能包管组织目标的美满实现。

治理人员的工作,从本质上说,是经由过程他人并同他人一道实现组织的目标。

在平日情况下,治理人员并不亲自从事具体工作,而是委托他人,本身则花大年夜量的时光和精力进行筹划安排、组织落实、指导鼓励和检查控制其他人的工作。

(3)治理工作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治理是一门科学,是大年夜量学者和实业家在总结治理工作的客不雅规律基本上形成的,它包含了有关治理工作的理论、道理、办法以及体系化的治理常识,它已为实践所证实,并用以指导人们从事治理的实践。

管理学原理 笔记

管理学原理 笔记

管理学原理笔记周三多<<管理学原理>>笔记减缩版,打印只要21张(一)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一:人类活动的特点1:目的性:人类正是在为实现预期目的的活动中,在不断地劳动,思考,谋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逐步进化的。

2:依存性:人类的目的性来源于对外部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相互依存关系。

3:知识性:人类能从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人类独有的知识体系。

二:管理的必要性1:资源短缺将是一种长期的经济现象,如何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则是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

2:科学技术是阻碍生产力的原因之一,实践证明只有通过有效的发展,才能使科学技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

3:高度专业划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化国家和现代企业的的基础,协调各种关系需要管理。

4:实现社会企业的长期发展,需要靠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

5:近几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网络,互联网等在中国各行各业中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应用和普及。

三:管理的概念几种代表性的观点1: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只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法约尔1916年提出2:管理是指通过计划工作,组织工作,领导工作和控制工作的诸过程来协调所有的资源,以使达到既定的目标。

3:管理是在某一组织中,为完成目标而从事的对人与物质资源的协调活动。

4: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5:管理就是协调人际关系,激发人的积极性,以达到共同目标的一种活动。

这种表述突出了人际关系和人的行为。

6:管理也是社会主义教育——毛泽东1964年提出7:管理就是决策。

——1978赫伯特。

西蒙综合前人的研究,管理的概念可以概括为a: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b:管理的本质就是协调c:协调必定产生在社会组织当中d:协调的中心是人e:协调的方法是多样的,需要定性的理论和经验,业需要定量的专门技术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一:管理的职能。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考试复习笔记精华版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考试复习笔记精华版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笔记总结第一章绪论一、管理的涵义人类的共同劳动资源(人、财、物、信息、时间)共同目标定义:为实现预定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孔茨)或合理组织和有效利用有限资源以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实质是一种手段、工具,不是目的。

管理的作用在于它的有效性,追求效率与效果的统一。

效率是以较少的代价完成活动,涉及活动的方式。

即正确地做事效果指目标达成度,涉及活动的结果。

即做正确的事好的管理在于把对的事情做得更好。

低水平的管理表现在:1)无效率(某些政府部门的办事程序)2)无效果(某些企业的库存积压产品)3)牺牲效率的效果[例] 90年代中期,国家进行了金融体制改革,国有银行开始向商业银行转变,在这种形势下,各行纷纷打算拓展自己的业务。

某银行也制定了一个长远规划:通过不断增设营业部,在五年之内,把每年的储蓄额提高到20亿元。

规划中的另一个目标是,一旦每年的储蓄额达到20亿,那么年利润要达到2亿元。

经过几年的努力,该行在各地开设了20个营业部,而且在规定的时间内也达到了储蓄额为20亿元的目标,只有一件事出了差错:它不是赚了2亿元,而是亏了近5000万元,使自身陷入困境,连掉头的机会也微乎其微。

------答:有效果,无效率二、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

(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有管理活动)管理产生的二个条件: 1'二人以上的集体活动,共同的目标管理是社会化劳动的产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

2、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管理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组织之中。

什么是组织?3、 操作者: 管理者:有下属向其汇报工作。

上层包括 中层 共同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人们努力工作以基层实现既定目标。

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5、管理的职能法约尔: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孔茨: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6、管理工作的普遍性管理工作具有普遍性,无论他在何处,所履行的职责有内在共同性。

管理学原理笔记

管理学原理笔记

什么是管理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这一内涵包括:1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2管理应当是有效的 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4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为什么要进行管理一、资源短缺将是一种长期的经济现象,如何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则是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二、科学技术是阻碍生产力的原因之一,实践证明只有通过有效的发展,才能使科学技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三、高度专业划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化国家和现代企业的的基础,协调各种关系需要管理.四、实现社会企业的长期发展,需要靠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五、近几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网络,互联网等在中国各行各业中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发展.管理的五大职能是什么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管理的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管理者扮演的角色一、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人角色、联络者角色二、信息角色:监督者、发言人、传播人三、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管理者所需技能1技术技能 2人际技能 3概念技能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是什么一顺道——顺应宏观的治国理论和客观的经济规律二重人——1:重人心向背2:重人才归离三人和——调整人际关系,讲团结、上下和、左右和四守信——信誉是人类社会人们之间建立稳定关系的基础五利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六求实——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思想方法和行为的准则七对策——运筹谋划,以智取胜.两个要点1:预测2:运筹八节俭——理财和治生都提倡开源节流,勤俭治国九法治—我国的法治思想起源于先秦法家和管子,后逐渐演变成一套法治体系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2:达到最高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方法 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的改变法约尔组织管理理论“组织理论”所研究的中心问题:组织结构和管理原则的合理化,管理人员职责分工的合理化.应当注意改善有关经营的六个方面的职能: 技术职能、经营职能、财务职能、安全职能、会计职能、管理职能.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两个基本的观点:a:一个人的需要取决于他已经得到什么,尚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b: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某一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需要才出现.分为五级需要:A:生理的需要 B:安全的需要 C:感情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双因素理论1保健因素:当这类因素得到改善时,职工的不满就会消除,但是,保健因素对职工起不到激励的积极作用.包括:企业的政策与行政管理、监督、与上级的关系、与同事的关系、工作安全、个人生活、工作条件等.2激励因素:这些因素具备时可以起到明显的激励的作用,当这类因素不具备时,也不会造成职工的极大不满.包括:工作上的成就感、受到重视、提升、工作本身的性质、个人发展的可能性、责任.结论:激励因素是以工作为中心的,即以对工作本身是否满意,工作中个人是否有成就、是否得到提升为中心的.而保健因素则与工作的外部环境有关,属于保证工作完成的基本条件.X、Y理论X理论的主要观点:人的本性是坏的,一般人都好逸恶劳,尽可能逃避工作的特性;由于人有厌恶工作的特性,因此对大多数人来说,仅用奖励的办法是不足以战胜其厌恶工作的倾向,必须进行强制、监督、指挥、并惩罚进行威胁,才能使他们努力地去完成工作目标;一般人胸无大志,通常满足于平平稳稳地完成工作,而不喜欢具有“压迫性”的创造性的困难工作. Y理论的主要观点:人并不懒惰,他们对工作的喜欢和憎恶取决于这个工作对他们是一种满足还是一种惩罚;在正常情况下愿意承担责任;人们都热衷于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制造性.管理的基本原理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效益原理几种相关的伦理道德观1功利主义道德观 2权力至上道德观 3公平公正道德观 4社会契约道德观 5推己及人道德观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有哪些1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 2建立道德准则和决策规则 3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 4设定工作目标 5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 6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价 7进行独立的社会审计 8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管理的基本方法1法律方法 2行政方法 3经济方法 4教育方法 5技术方法什么是决策所谓决策,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决策的原则满意原则.决策的类型一长期决策和短期决策二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与业务决策三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四初始决策和追踪决策五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六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决策的特点1:目的性 2:可行性 3:选择性 4:满意性 5:过程性 6:动态性决策在管理中的地位1决策是管理的基础. 2决策是各级、各类主管人员的首要任务. 3决策是执行的前提,正确的行为来源于正确的决策. 4决策能明确目标,统一行动,让组织成员明白工作的方向和要求.决策的方法一、集体决策方法:1头脑风暴法 2名义小组技术 3德尔菲技术二、有关活动方向的决策方法:1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 2政策指导矩阵三、有关活动方案的决策方法:1确定型决策方法 2风险型决策方法 3非确定型决策方法什么是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使一个组织中的上下各级管理人员会一起来制订共同的目标,确定彼此的成果责任,并以此项责任来作为指导业务和衡量个自的贡献的准则.什么是集权分权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高层次的一定程度的集中. 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低管理层次程度上的的分散.集权、分权的优缺点集权的好处:能够统筹全局,牢牢的控制住发展的方向,而且,像一些大工程不需要通过表决就可以由最高领导人通过. 弊端:1降低决策的质量 2降低组织的适应能力 3降低组织成员的工作热情分权的好处:能够快速对事件、机会作出反应,不用经过上级部门的严格控制,自己可以自主的决定.这样也可以活跃底层气氛,形成创造力. 弊端:意见过多,不能偶有效统一一个方向,各个底层都有自己的方案,都朝不同的方向进行,没有一个有效的管理.什么是管理幅度任何主管能够直接有效的指挥和监督的下属数量总是有限的.这个有限的直接领导的下属数量被称作管理幅度.如何有效确定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管理层次是指组织自上而下的实施指挥与监督的权利级差,管理幅度有成为管理宽度或管理跨度,是指一名管理人员能够有效的监督、管理其直接下属的人数.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在自制规模一定的情况下,较大的管理幅度意味着较少的管理层次,相反的较小的管理幅度意味着较多的的管理层次.在现代管理中越来越多的组织都在寻求二者之间的平衡从而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影响这一关系的因素很多,在确定是主要包括一下因素:1主管人员与其下属上方的素质和能力 2所面临的问题种类 3授权 4使用标准程序的程度 5管理信息系统的先进程度 6组织文化的凝聚力什么是非正式组织企业职工灶共同工作,共同生产中,必然产生相互之间的人群关系,产生共同的感情,自然相成一种行为准则或惯例,要求个人服从,这就构成了非正式组织.如何发挥非正式组织的作用1、首先要认识到非正式组织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和必要性,允许乃至鼓励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为非正式组织的形成提供条件,并努力使之与正式组织吻合.2、通过建立和选产正确的组织文化来影响非正式组织的行为规范,引导非正式组织提供积极地贡献.如何选聘管理人员通过竞争来选聘管理人员和程序和方法:1公开招聘 2粗选 3对粗选合格者进行知识与能力的考核 4民意测验 5选定管理人员什么是领导所谓领导就是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不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领导的要素是什么1、领导者必须有部下或追随者2、领导者拥有影响追随者的能力或力量3、领导的目的是通过影响部下来达到企业的目标.领导与管理的相同、不同之处管理是建立在合法的、有报酬的和强制性的权力基础上.但是,领导更多的是建立在个人影响权和专长权以及模范作用的基础之上.因此,一个人可能既是管理者也是领导者.领导者的权利来自哪里受哪些因素影响一是组织赋予领导者的权利,二是领导者个人所具有的影响力.影响因素:1组织授权程度 2职位的高低 3个人能力的大小 4个人影响力 5组织的分散程度领导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有哪些1、思想素质 2业务素质 3领导素质领导的方式有哪些一、专权型领导. 是指领导者个人决定一切,布置下属执行.要求下属绝对服从领导.二、民主型领导.是指领导者发动下属讨论,共同商量集思广益,然后决策,要求上下融洽,合作一致地工作.三、放任型领导.是指领导者撒手不管,下属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完全自由.仅仅为下属提供信息并与企业外部进行联系.什么是领导艺术领导艺术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其内涵极为丰富.包括:1做领导的本职工作 2善于同下属交谈,倾听下属的意见 3争取众人的信任和合作平易近人、信任对方、关心他人、一视同仁 4做自己时间的主人记录自己的时间消耗、学会合理的使用时间、提高开会的效率如何做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一、作为一个领导者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素质和条件,包括:1思想素质2业务素质 3身体素质.二、领导者除了应有管理的业务知识还应有较高的业务技能,包括:1较强的分析、判断和概括能力 2决策能力 3组织指挥和控制的能力 4沟通协调企业内外各种关系的能力 5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能力 6知人善任的能力.三、作为领导者,既要发扬民主,又要善于集中;既要关心企业任务的完成,又要关心职工的正当利益.什么是激励激励就是领导者通过改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等外在因素,以诱使职工内在的产生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和努力工作的积极性.为什么激励激励就是要研究如何根据人的行为规律来提高人的积极性.如何激励一、激励的原则:1目标结合原则 2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3引导性原则 4合理性原则 5明确性原则 6时效性原则 7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8按需激励原则二、激励的类型:1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 2正激励与负激励 3内激励与外激励三、激励的方法:1工作激励 2成果激励 3批评激励 4培训教育激励四、具体方法:1委以恰当的工作,激发职工内在的工作热情 2正确评价成果,合理给予报酬,形成良性循环 3掌握批评武器,化消极为积极 4加强教育培训,提高职工素质,增强进取精神谁激励谁领导者根据工作环境、工作性质来激励员工.职工用工作效绩激励领导者.激励的理论有哪些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2、V-弗鲁姆的期望理论3、亚当斯的公平理论4、斯金纳的强化理论5、波特、劳勒的激励模式波特、劳勒的激励模式1、个人是否努力以及努力的程度不仅仅取决与奖励的价值,还受到个人察觉出来的努力和受到的奖励的概率的影响.2、个人实际能达到的绩效不仅仅取决于其努力的程度,还受到个人能力的大小以及对任务的了解和理解程度的影响.3、个人所应得到的奖励应当以其实际达到的工作效绩为价值标准,尽量剔除主观评估因素.4、个人对于所受到的奖励是否满意以及满意的程度如何,取决于受激励者对所获报酬公平性的感觉.5、个人是否满意以及满意的程度将会反馈到其完成下一个任务的努力过程中.沟通在管理中的作用1、沟通是协调各个体、各要素,使企业成为一个整体的凝聚剂.2、沟通是领导者激励下属,实现领导职能的基本途径.3、沟通也是企业与外部环境建立联系的桥梁.沟通的障碍是什么1、个人因素:选择性接受、沟通技巧的差异2、人际因素:沟通双方的相互信任、信息来源的可靠程度、发送者与接受者之间的相似程度3、结构因素:地位差别、信息传递链、团体规模、空间约束4、技术因素:语言非语言暗示、媒介的有效性、信息过量如何克服沟通的障碍1、明了沟通的重要性,正确对待沟通2、要学会“听”3、创造一个相互信任,有利于沟通的小环境4、缩短信息传递链,保证信息的畅通无阻和完整性5、职工代表大会6、工作组7、加强平行沟通,促进横向交流8、利用互联网进行沟通如何解决管理中出现的冲突1、谨慎的选择你想处理的冲突2、仔细研究冲突双发的代表人物3、深入了解冲突的根源4、妥善选择处理办法什么是控制控制是为了保证企业计划与实际作业动态适应的管理职能..为什么要进行控制必要性:1环境的变化 2管理权力的分散 3工作能力的差异如何进行控制一、根据确定控制标准Z值的方法,控制分为四类:程序控制、跟踪控制、自适应控制、最佳控制.二、根据时机、对象和目标的不同,控制分为三类:预先控制、现场控制、成果控制.三、控制的目的是保证企业活动符合计划的要求,以有效的实现预定目标.因此应做到:1适时控制 2适度控制 3客观控制 4弹性控制四、控制的过程:1确定标准 2衡量工作绩效 3纠正偏差什么是审计审计师对反映企业资金运动过程及其结果的会计记录及财务报表进行审核、鉴定,以判断其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为控制和决策提供依据.审计的内容有哪些1、由外部审计机构的审计人员进行的外部审计.2、由内部专职人员对企业财务控制系统进行评估的内部审计.3、由外部或内部的审计人员对管理政策及其绩效进行评估的管理审计.什么是创新创新首先是一种思想及在这种思想知道下的实践,是一种原则以及在这种原则指导下的具体活动,是管理的一种基本职能.为什么要进行创新1、意外的成功或失败2、企业内外的不协调3、工艺过程的需要4、产业和市场的改变5、人口结构的变化6、人们观念的改变7、新知识的产生企业中需要创新的内容有哪些1、目标创新2、技术创新:要素创新与要素组合创新、产品创新3、制度创新:产权,经营,管理制度创新4、组织机构和结构的创新5、环境创新。

管理学原理读书笔记

管理学原理读书笔记

管理学原理读书笔记【篇一:管理学原理学习笔记】一、学习内容1. 学习目标第一章:理解管理内涵,熟悉管理性质,掌握管理职能,了解管理者的角色及其技能。

第二章:了解中国和西方的管理思想吗,熟悉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理解现代管理理论,理解“管理丛林”现象。

第三章:明确社会责任的基本内容,熟悉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掌握管理道德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了解企业加强管理道德建设的主要途径。

第四章:定义计划的概念,描述计划的特征和作用,区分计划的差别,概述计划的步骤,解释战略管理的概念,说明战略环境分析的内容和方法,识别并选择组织的基本战略和发展战略,理解企业家精神内涵。

第五章:定义预测的概念,识别预测的特征和类别,对比定量预测和定性预测的方法,解释预测行为的过程及意义,明确时间的含义,说明有效时间管理的步骤及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阐述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概述目标管理的基本过程以及影响目标管理效果的主要因素。

第六章:定义决策的概念,识别决策的特征和类型,说明决策的意义,解释决策的行为过程,掌握各种决策方法及其适用范围,解释决策的有效性,阐明群体决策的优缺点。

第七章:定义组织、组织结构、组织设计的概念,区分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营利性组织与非营利组织,解释组织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识别各种组织结构的特征,了解团队结构组织、无边界组织、学习型组织的内涵,阐明组织设计的任务与原则,说明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与基本程序。

第八章:定义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了解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和程序,掌握员工招聘的基本程序,对比人员选拔的两种方式,熟悉员工培训的内容与方法,理解员工培训的内容与方法,理解员工职业发展的内涵,了解绩效评估的标准和方法,说明绩效评估的实施程序。

第九章:定义组织文化、组织变革的概念,说明组织文化的特征、功能、结构、内容、以及组织文化的塑造过程,识别引起组织变革的各种内外动因,解释对待组织变革的不同观点及组织变革的推动力量,了解人们为什么会反对变革以及排除变革阻力的方法,比较结构、技术、人员、文化等不同内容的组织变革,阐述组织变革的基本程序,区分不同的组织变革。

管理学原理笔记2篇

管理学原理笔记2篇

管理学原理笔记第一篇:管理学原理笔记管理学原理是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通过研究和理解这些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企业。

本篇笔记将介绍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管理学原理的重要内容。

一、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如何规划、组织、指导和控制组织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学科。

它涉及到对组织结构、人员行为、决策制定、领导力等方面的研究,并提供相关理论和方法来指导管理实践。

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1. 组织:指人们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体系。

组织具有明确的目标、分工、协调和控制机制。

2. 管理:指通过组织和调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合理安排、协调和控制组织活动的过程。

3. 管理者:负责组织内部事务,并指导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人。

4. 管理原则:指指导管理实践的基本准则和规定。

二、管理学原理的重要内容1. 效率原理:强调在组织活动中追求效率和经济性。

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和有效的流程设计,最大程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 补偿原理:将薪酬与员工的工作表现相联系,通过激励机制来提高员工积极性和工作动力。

3. 管理层级原理:将管理分为不同的层级,每个层级都有不同的职能和责任。

从高层管理者到基层员工,构成一个明确的管理体系。

4. 归责原理:明确每个员工的责任和权力,并要求他们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负责。

5. 协调原理:强调组织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和合作,以实现整体目标。

6. 纪律原理:要求员工按照规章制度来执行工作任务,保证组织的正常运转。

三、管理学原理的应用管理学原理在实际管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组织内部的各种问题,并提供指导和支持。

1. 组织设计和结构:管理学原理可以帮助管理者合理设计组织结构,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能和责任,提高组织的效率和协调性。

2. 人员管理:通过管理学原理,管理者能够更好地了解人的行为和动机,从而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和积极性。

3. 决策制定:管理学原理提供了一些决策制定的方法和工具,例如决策树、决策矩阵等,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进行决策分析和选择。

管理学原理笔记

管理学原理笔记

管理学原理笔记郭欣茹参考教材:《管理学》邢以群、《管理学》哈罗德·孔茨、《管理学》第四版史蒂夫·罗宾斯等、《管理学教程》王俊析图书链接:曾任强《中国式管理》一、管理绪论(学习方法、管理、管理者、管理学)案例1:你永远玩不过制定规则的人案例2:奋斗十年还是不能和你一起喝咖啡——自我定位,良好心态(一)为什么要学习管理:1.每个人都面临管理与被管理的局面2.改进组织的管理方式关乎每个人的利益(二)管理的实质(管理产生的原因)1.幸福指数=效用/欲望效用:消费或做事带来的满足感边际效用递减2.管理产生的根本原因:人的欲望的无限性与人所拥有的资源(时间、资金、精力、信息、技术)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如何协调?生产劳动、组织分工协作、战争掠夺、道德教育、贸易交换、管理资源,提高利用率3.管理的目的:在于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而达到以有限的资源实现尽可能多的欲望的目的。

——管理是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种手段4.有效的管理:条件:资源有限——效率:投入产出比——方法:比较经济目的:满足需求——效益:目标达成度——做有助于目标实现的事5.启示:管理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不能为了管理而管理管理的效果取决于管理者的水平。

法约尔:管理的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三)管理者的养成案例3:狮子管狼(绩效工资、末尾淘汰、竞争上岗)案例4:谁也给不了你想要的生活——好的习惯,快速学习的能力,吃苦耐劳的品质案例5:机会是自己争取来的二、管理的含义管理者在特定的内外环境下,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协调组织中的资源以期有效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一)PEST(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分析:1.管理是有层次的;2.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完成的;3.管理是在组织中进行的,是一切组织活动的手段;4.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目标(赚钱或回报社会)5.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董事长高层管理者——总经理中层管理者——财务、人力、营销、产品、设计….(部门经理)基层管理者——组长、班长员工(二)组织中的资源1.人力资源2.资本资源(巨人倒下、银行挤兑、余额宝、众筹)3.物质资源:土地、厂房、设备4.信息资源:各种知识性信息和非知识性信息(财务信息、产品信息、市场信息)5.技术资源(中国玩具被退回事件)6.关系资源(人脉eg.长江商学院)(三)管理既要注重效率,又要注重效益。

管理学原理学习笔记

管理学原理学习笔记

管理学原理学习笔记一、引言管理学原理是管理学的基础,它涉及到组织、领导、决策、控制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

通过学习管理学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管理学的知识,提高组织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本文将从管理学原理的基本概念、管理学原理的分类、管理学原理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管理学原理的基本概念1. 管理学原理的定义管理学原理是指研究管理活动规律的基本原理和规范。

它是对管理实践中的经验进行总结和抽象,以指导管理者在组织中进行决策、领导和控制等活动。

2. 管理学原理的特点(1)普遍性:管理学原理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组织和管理活动,无论是商业组织、非营利组织还是政府组织,都可以运用管理学原理进行管理。

(2)相对性:管理学原理是相对而言的,它受到环境、文化、组织结构等因素的影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应用。

(3)可操作性:管理学原理是可以操作的,管理者可以根据管理学原理的指导进行实践,并通过实践不断调整和改进。

三、管理学原理的分类1. 经验法则理论经验法则理论是指通过总结和归纳管理实践中的经验,提炼出一些通用的管理规律。

比如,韦伯的理性法则、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等。

2. 行为科学理论行为科学理论是指通过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揭示人在组织中的行为规律。

比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等。

3. 组织系统理论组织系统理论是指通过研究组织内部的结构和关系,揭示组织运行的规律。

比如,韦伯的理想型组织理论、伯恩斯和斯图尔特的组织结构理论等。

4. 环境适应理论环境适应理论是指通过研究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揭示组织如何适应和应对变化的规律。

比如,彼得·德鲁克的管理者角色理论、钱伯斯和明斯柯的组织生命周期理论等。

四、管理学原理的应用1. 决策管理决策是管理者最重要的职责之一,管理学原理可以帮助管理者在决策过程中进行分析和判断。

比如,利用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管理者可以了解员工的动机和满意度,从而制定激励策略。

王利平《管理学原理》要点笔记

王利平《管理学原理》要点笔记

自从有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生活,就有了管理的实践和经验总结,此时的管理被称为史前的管理。

近代管理学,则是在自然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伴随着工业革命和市场经济的出现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在西方主流的管理学观点看来,自泰罗率先在管理研究中采用试验、分析方法开始,管理学成为一门科学。

本章沿着历史脉络对管理的思想和历史发展的主要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这些问题包括:管理的两种角度、史前的积累、古典管理理论、近代管理的发展、当代管理理论、管理思想发展和历史发展、管理思想演进的主要线索、管理涉及到的层次和侧面等等。

1、把握管理的两种角度,明确管理学广义和狭义的区别管理的思想和智慧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种角度把握。

广义上,管理学是人类所有集体化、社会化行为中积累起来的一般的人文学科。

自有了人的社会生活,就产生了关于管理的学说。

狭义上的管理学指一个世纪以来,特别是近代工业革命以来主要通过自然科学分析方法调查、试验、研究提炼归纳形成的理论和知识体系。

2、理解史前积累的含义,了解史前积累对近代管理学的影响历史上的管理实践主要发端于四个方面:始于解决生存需要的大规模集体活动实践,始于政治控制、社会管理实际,始于战争过程,始于宗教的世界。

这些史前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为工业革命以来的近代管理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阐述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和代表人物古典管理主要包括泰罗----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管理职能及一般管理和马克斯·韦伯——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

泰罗----科学管理理论泰罗(Frederick Taylor,1856-1915),美国著名管理实践家,管理学家,科学管理之父。

他率先在管理实践和管理问题研究中采用观察、记录、调查、试验等近代分析科学方法,开创了科学管理先河。

泰罗制包括八个要点: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需要挑选和培训第一流的工人,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采用刺激性的工资报酬制度;工人和雇主的“精神革命”;把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以科学工作方法取代经验工作方法;实行职能工长制;实行例外原则。

管理学原理笔记汇总

管理学原理笔记汇总

管理学原理笔记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一、什么是管理1、国外具有代表性的定义2、国内专家对管理下的定义3、教材P5: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管理的概念:要点:1、预期目标;2、必须存在于社会组织之中;3、本质为协调;4、协调的中心是人;5、协调的方法有多样:关键是由机智和经验合成的掌握尺度的能力。

二、管理者做什么管理职能和过程:法约尔5种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H·孔茨著作《管理学》中——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

一般的教科书已将管理的职能精简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管理角色:正式权力和地位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代表人监督者企业家领导者传播者干扰对付者联络者发言人资源分配者谈判者管理技能:卡茨(L.Katz)的看法:L.Katz教授在研究高层管理人员成功所必须的特征时,把成功的管理人员在完成工作时所显示的技巧(skill)概括为: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管理者的三种类型:平均的管理者:一般的管理人员。

成功的管理者:用在组织中晋升的速度作为标志。

有效的管理者:用工作成绩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下级对其的满意和承诺的程度作为标准。

管理系统:两种基本系统:封闭系统(closed system):不与与所处的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不受环境的影响;开放系统(open system):动态地与它所处的环境发生相互作用。

在不同和变化的情境中进行管理三、什么是组织1、组织的特征:组织是对人员的一种精心安排以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

(组织日益成为更加开放,灵活和响应变化的实体)2、变化中的组织传统组织:稳定的、缺乏灵活性、关注职位、根据职位定义工作、个人导向、永久性职位、命令导向、由管理者作出决策、规则导向、工作日朝九晚五、在上班时间利用组织设施从事工作新型组织:动态的、灵活的、关注技能、根据任务定义工作、团队导向、临时性职位、参与导向、雇员参与决策制定、顾客导向、工作日长度没有限制、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工作四、为什么要学习管理(一)管理的普遍性(二)工作的现实(三)成为一名管理者的挑战和回报注:成为一名管理者:1、掌握当前商业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原理课程学习笔记一、学习内容(30分)1. 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掌握哪些方面的学习内容。

按照章节来说:1.理解管理的内涵,熟悉管理的性质,掌握管理的职能,了解管理者的角色及其技能。

2.了解中国和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熟悉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理解现代管理理论,解释“管理丛林”现象。

3.明确社会责任的基本内容,熟悉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掌握管理道德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了解企业加强管理道德建设的主要途径。

4.定义计划的概念;描述计划的特征和作用;区分计划的类别;概述计划过程的步骤;解释战略管理的概念;说明战略环境分析的内容和方法;识别并选择组织的基本战略和发展战略;理解企业家精神的内涵。

5.明确预测的概念、特征和类别,解释预测的行为过程及意义,了解时间管理的步骤和基本原则,掌握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基本过程以及影响目标管理效果的主要因素。

6.定义决策的概念,识别决策的特征和类型,说明决策的意义,解释决策的行为过程,掌握各种决策方法及其适用范围,解释决策的有效性,阐明群体决策的优缺点。

7. 明确组织的相关概念,熟悉组织结构的各种形式及其特征,了解组织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掌握组织设计的原则、内容和程序。

8. 定义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了解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与程序,掌握员工招聘的基本程序,对比人员选拔的两种方式,熟悉员工培训的内容与方法,理解员工职业发展的内涵,了解绩效评估的标准和方法,说明绩效评估的实施程序。

9. 明确组织文化和组织变革的概念;熟悉组织文化的特征、功能、结构、内容以及组织文化的塑造过程;掌握组织变革的动因、推动力量及排除变革阻力的方法;了解组织变革的程序及基本类型。

10. 定义领导的概念,掌握领导的职能,理解领导者权威的内在含义,了解人性假设的内容,理解不同的领导风格对于组织管理的影响,掌握领导权变理论。

11. 明确激励的概念和作用,了解需要、动机、激励及其与行为的关系,理解个体行为的心理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掌握群体行为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12. 理解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熟悉双因素理论的基本内容,说明公平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现实意义,掌握期望理论及其现实意义,把我强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践意义,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常用的激励方法。

13. 明确沟通和谈判的定义;了解沟通的过程、类别,理解有效沟通的障碍和方法;分析冲突产生原因,掌握冲突管理的方法和有效的谈判技巧。

14. 系统掌握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明确管理控制的涵义及控制在组织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熟悉常见的控制类型、控制的基本原则及管理控制过程,结合实际分析有效控制的基本前提。

15. 明确预算及预算控制的含义;了解预算的种类和生产控制的内容;熟悉预算的特点、作用以及控制的方法;理解预算的作用和特点;掌握管理审计和经营审计的区别。

16. 了解知识经济的发展及其对管理的影响,掌握21世纪管理变革与发展的总趋势。

17. 了解美、日企业管理的特征,解释美国、日本企业管理差异的根源,掌握中国企业的传统管理与现行管理。

2.章节重点及关键词总结归纳出本课程你认为应该掌握的重点章节的关键词汇及知识点,如名词解释、相关概念、公式等,词条内容不限,要求字数不高于4000字。

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管理者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整合组织中的各种资源,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管理职能的基本内涵1、计划职能——预测未来并制定行动计领导职能——管理者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计划2、组织职能——建立组织的物质结构和社会结构3、领导职能——管理者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对被管理者施加影响的过程。

4、控制职能——保证组织中进行的一切活动符合预先制定的计划。

管理者:是在组织中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带领其他人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的人。

管理者的角色亨利.明兹伯格提出管理者扮演的10个角色,并将其归纳为三种类型,即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

1、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联络者角色和领导者角色2、信息角色——监听者角色、发言人角色和传播者角色3、决策角色——企业家角色、处理混乱的角色、谈判者角色和资源分配角色管理者的技能1、概念技能——指管理者对事物的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2、人际技能——指的是与人共事、与人打交道的能力3、技术技能——指管理者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的工作时所需运用的技术、方法和程序的知识及其熟练程度。

亚当.斯密的管理思想1)劳动分工的观点——斯密认为,劳动分工导致劳动生产率提高2)经济人观点——斯密认为,所有的经济现象都是具有利己主义的“经济人”的活动所产生的。

科学管理理论:代表人物是泰罗。

其主要内容包括:a工作定额;b标准化c能力与工作相匹配d 差别计件工资制e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组织管理理论: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法约尔。

管理五大职能和有效管理的十四条原则。

管理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管理十四条原则——劳动分工、权利与责任对等、纪律严明、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报酬合理、集权与分权、等级链与跳板、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和集体精神。

“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韦伯提出的。

理性——合法的权威“理想的行政组织”的特征1)有明确的劳动分工2)建立等级体系3)对员工的严格选拔和任用4)对管理人员管理的明确规定霍桑实验与人际关系学说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2)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以外,还存在“非正式组织”;3)新型有效的领导应通过提高员工的“满足度”来激励“士气”,最终提高劳动生产率。

管理科学理论1、研究取向不同于行为科学2、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不同于科学管理计划: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事先制定工作的内容和步骤,它是全体组织成员在一定时期内的行动纲领。

特点:1、目的性2、基础性3、前瞻性4、普遍性战略:是为了实现预定的目标对涉及组织全局的、长远的重大问题进行的谋划,运用战略所进行的管理就是战略管理,包括对战略的制定、实施和控制全过程的管理。

战略分类:1、基本战略1)全面成本领先战略2)差异化战略3)集中战略2、发展战略1)密集化发展战略——市场渗透、市场开发、产品开发2)一体化发展战略——后向一体化、前向一体化、水平一体化3)多样化发展战略——同心多样化、水平多样化、综合多样化组织:从静态(名词的组织)和动态(动词的组织)两个角度理解组织概念:1)有形的组织机构——从静态角度考察,组织是以有形实体形式存在的。

2)无形的组织活动——从动态角度考察,组织是指一系列无形的活动。

影响组织结构的主要因素1、环境因素2、战略因素3、规模因素4、技术因素5、管理因素组织结构的具体形式1、直线制组织结构2、职能制组织结构3、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4、事业部制组织结构5、矩阵制组织结构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组织文化的特征:1)实践性;2)独特性;3)相对稳定性;4)可塑性;5)综合性。

组织文化的结构:潜层次的精神层;表层的制度系统;显现层的组织文化载体组织文化的内容:1)组织的价值观;2)组织精神;3)组织伦理组织变革的阻力:从个体层面看,变革的阻力表现为:员工工作被动应付、消极怠工甚至申请离职调动;从群体层面看,变革的阻力表现为:部门业务开展不力,工作效率低。

组织变革阻力产生的原因1、对不确定性的恐惧;2、对既得利益的威胁;3、对未来发展认识的不足排除组织变革阻力的方法1、增进内部沟通2、加强教育培训3、发动全员参与4把握策略与时机领导:在一定的社会组织或群体内,为实现组织预定目标,领导者运用其法定权力和自身影响力影响被领导者的行为,并将其导向组织目标的过程。

领导者:担任某项职务、扮演某种领导角色,并实现领导过程的人。

领导的特点:领导体现了人与人的关系:领导是一种“投入”与“产出”:领导是领导者、被领导者及环境的函数;领导作用的“互惠效应”。

领导的职能:1、目标确定职能2、总体规划职能3、激励职能4、监督指导职能5、协调控制职能领导者权威的影响因素权力性影响力1、传统因素2、职位因素3、资历因素非权力性影响力1、品格因素2、能力因素3、知识因素4、感情因素人性假设理论1、经济人假设2、社会人假设3、自我实现人假设4、复杂人假设领导行为四分图理论:俄亥俄州立大学关心人关心组织管理方格理论布莱克莫顿领导系统理论:利克特剥削式的集权领导、仁慈式的集权领导、协商式的民主领导和参与式的民主领导。

有效领导的权变模型:菲德勒领导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下列方面:1)领导者的类型2)环境因素3)有效领导模式。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卡曼卡曼在分析领导行为模式的基础上,发现组织员工的技术业务对工作的理解等,有一个由不成熟——初步成熟——比较成熟——成熟的发展过程,为此,领导方式也要随之加以调整,将领导方式由“以工作为主”转为“以关系为主”,这样才能实施有效的领导。

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双因素理论赫兹伯格激励因素——是指那些能够让员工产生满意情绪的因素。

保健因素——是指那些容易使人产生不满情绪的因素。

“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

后天需要理论大卫.麦克利兰三种后天需要1)成就需要2)亲和需要3)权力需要公平理论:公平理论认为,社会中的人们经常拿自己的付出和所得与别人的付出和所得进行比较。

如果结果是自己受到了公平待遇,则工作积极努力,生产率提高;反之,如果感到自己收到了不公平待遇,则心理抑郁,缺乏工作热情,生产率下降。

期望理论:激发力量=目标效价*期望值强化理论:1、正强化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行为激励方式,能够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是组织中的主要强化手段。

2、负强化实施起来较为方便、见效快,但其效果经常是暂时的,而且过多的负强化还可能给组织带来一些列后续不良影响。

3、强化理论与其他激励理论之间存在互补关系。

激励方法:物质激励1、晋升工资,颁发奖金2、实物激励3、分红4、员工股份制和产权激励精神激励1、目标激励2、情感激励3、榜样激励4、行为激励5、荣誉激励有效沟通的实现:1、正确对待沟通2、运用反馈机制3、力求表达清楚4、能够积极倾听5、拓宽沟通渠道6、加强平行沟通管理控制:是指为了确保组织的目标以及为此而拟定的计划能够实现,各级主管人员根据事先确定的标准或因发展的需要而重新拟定的标准,对下级的工作进行衡量和评价,并在出现偏差时进行纠正,以防止偏差继续发展或今后再度发生。

控制职能与其他管理职能的关系1、控制职能与计划职能的关系1)计划起着指导型作用,控制则是为了保证组织活动的结果与计划一直而产生的一种管理职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