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茶馆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馆》观后感
这一学期选修了《话剧鉴赏》这门课感觉学到了好多知识,以前听过的话剧比较少,即使听说了也对它们不了解,通过学习这门课,老师详细的给我们讲了好多话剧的知识,还给我们看了好多话剧欣赏,感觉挺好看也挺有感触的,尤其是老舍的《茶馆》,老舍以自己广阔的表现领域、独特的表现方式、丰富的形象体系和别具一格的创作风格,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小说和话剧。以前就对老舍的话剧很感兴趣,终于有机会看到他的作品出现在大屏幕上,看了他的《茶馆》感触很深,真是大茶馆折射小社会,一种文学艺术!
《茶馆》借北京城一个名叫裕泰的茶馆在三个时期(一是康梁维新变法失败后的清末;二是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统治的民国初年;三是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变化,展示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近50年中国社会的风云变幻。五十年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段,为了能够更好的驾驭这种历史概括,作者选择了自身的生活经历,避开了不熟知的社会问题,他说:“在这些变迁中,没法子躲开政治问题。可是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小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因此,作者决定“把他们集合在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即从侧面,从“小人物的生活变迁”入手,将其活动范围具体限制在茶馆中予以展现并以此透露出时代变迁的气息。一个茶馆怎能具有如此大的社会包容,作者进一步说明“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等”,品茶下棋的、谈判交易的、说媒拉纤的、打架说和的……具体些就出场的七十余人中,有时时改良以求生计的王利发、实业救国的民族资本家秦仲义、清宫红的发紫的庞太监、信洋教的马五爷、破产农民康六、说媒拉纤的刘麻子以及女招待小丁宝等等。这些人初看似无联系,但伴随剧情的发展,他们在茶馆这个具象中演绎了一幕幕光怪陆离的人生,折射出黑暗腐朽的社会境况。鉴于此,老舍先生说:“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下面将试就话剧《茶馆》对农村生活、城市工商业、群魔乱舞的丑类的呈示以及帝国主义的呈现四个方面分别予以说明其精心构筑的社会内蕴。
对农村生活的悲情揭示:
《茶馆》第一幕写到:尽说媒拉纤为能事的刘麻子在做一桩买卖,是在替庞太监说媒,而即将成为其妻子的是年仅十五岁的农村姑娘康顺子。康顺子的父亲康六本是京郊一老实巴交的农民,奈何“乡下种地的都没法子混”,一家大小一天还吃不上一顿粥,再加上东家逼债,在一句“爸不是人,是畜生”的自责中将其卖掉。康顺子--一个农村姑娘,其身价尽是屈指可数的十两银子。当康六提出质疑时,刘麻子则说:“找便你们全村儿,找的出十两银子不出?在乡村五斤白面换个孩子。”康六听后竟默认了,可见刘麻子所言并不假,由此我们见到农村经济在衰退,农民贫困以至到了卖子换粮的悲惨境地。可是在当时的农村卖儿卖女的岂是康六一家,在该幕中一个乡妇带着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进了茶馆,肯求“那位行行好?要这个孩子,二两银子。”二两银子卖自己的亲生女儿,其间有不舍、有无奈、或许还包孕着更大的恨。回首该幕中,刘麻子的一块洋表就值五两银子,在那个年代,活生生的人竟没有一块洋表值钱。康六父女以及乡妇的遭遇反映了农村的破产,农民生活的贫困,老舍先生也以此完成了对农村生活的悲情揭示。
对城市工商业凋敝的直观描摹:
裕泰茶馆在王利发的经营下:开始依靠“父辈留下的老办法,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赢得许多主顾,可以说是“生意兴隆真不赖”;接着灭了清廷来到了民国,茶馆“改变了样子和作风”---前面卖茶后面公寓,且茶座也大加改良,可结局却是“越改越凉”。兵荒马乱的年代,百姓以求苟活性命要紧,谁还有心思逛茶馆。可仗要打,军阀们摊派下来的粮食要缴,大兵们敲诈勒索的钱要给,特务们要的“那点意思”每月一日要准时送到,否则“那点意思闹成不好意思”……面对欺压和讹诈,他是无奈而又无可奈何,此时的茶馆已是难继昔日的繁荣;最后王利发为了重振裕泰雄风,想起了添置女招待、评书却不奏效,可以说为了维系茶馆的经营,他总是千方百计,但“动脑筋白费力,胳膊拧不过大腿去。”军阀的无止尽摊派,特务们的定期勒索,加上唐铁嘴们的白喝茶、巡警大兵们要“孝敬茶钱”,把偌大一个昔日风光的老字号茶馆推向绝境,然而决定其命运的却是国民党逆产接收大员沈处长和小刘麻子,小刘麻子获旨要“修理这个茶馆”,并把他修理成“处长个人的小俱乐部”,也顺带修理掉了王利发的性命,裕泰茶馆最终是寿终正寝了。
秦仲义一心想走实业救国之路,在他看来办“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就的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朗朗赤子之心让这位“财大业大心胸大”的民族资本家“把本钱拢在一块开工厂”了。可树大招风,日本人一入侵,他的工厂便被“合作过去了”,“盼星星盼月亮”,等到了进北平的国民党,可是鉴于其于日本的合作史,沈处长以逆产处理了仓库的货,并拆毁了作为逆产的明证――工厂。由此彻底毁灭了秦二爷富国裕民的希望,眼见四十年心血毁于一旦后,他道出“有钱呀,就应当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做好事。”的自嘲,意识到全世界也找不到这样腐败的政府。
王利发苦心经营的茶馆、秦仲义想实业救国而开办的工厂最后都毁在民国手里,文本恰是以这两个人为代表证明在那个时代力求发展民族工商业是不可能的。
对群魔乱舞社会的无情鞭挞:
老实本分的王利发为为之经营一生的茶馆殉了葬;常四爷一句“大清国要完”被关一年多,终其一生感喟“我爱咱们的国呀,可谁爱我呢?”;曲艺名手卫福喜一场演出只上五个座,还有两个蹭听的;偌大的一个北京城面临饥饿和内战的煎熬,胸怀爱国之心的广大青年学生走上街头罢课示威,却遭到军警和二得子们的肆意殴打,教师被迫改行登三轮。腐败黑暗的时代生生扼杀了诸如王利发、秦二爷等老实本分和爱国之正直人,却造就了“应运而生”的社会渣滓。王利发变着法子改良,苦心经营老字号茶馆:可唐铁嘴们白喝茶水;大兵、巡警“光临寒舍”使茶馆蓬毕生辉,必然要孝敬茶钱;特务们伸手要那点意思。被逼无奈的他发出如此感叹“那些狗男女活的有滋有味”。的确,唐铁嘴“感谢这年月”,其子有做天师之愿的小唐铁嘴就暗自庆幸“应运而生,活在这个时代,真是如鱼得水。”;小刘麻子更是发扬父辈之光,筹组所谓的“妓女托拉斯”且美其名曰“花花联合公司”,并自任总经理;已是抗战胜利后的民国了,庞太监的四侄子、侄媳却张罗在西山一圆皇帝娘娘梦;有甚者两个逃兵合伙买一个老婆的闹剧竟出自以民主、平等自居的大民国。“这年头是邪年头,正儿巴经的东西全得连根烂。”作品意在借一个说书人之口完成了对群魔乱舞社会的无情鞭挞。
对深居幕后帝国主义的隐性再现:
鲁迅笔下的狂人从字里行间看到了“吃人”,而从《茶馆》一剧中我们依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