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荡一百年的中国经济变革

合集下载

中国改革开放的五次经济浪潮-五次经济浪潮

中国改革开放的五次经济浪潮-五次经济浪潮

中国改革开放的五次经济浪潮-五次经济浪潮中国改革开放的五次经济浪潮,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吧!第一次经济浪潮:从1978年到1992年,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

在这个阶段,我们国家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让农民们有了更多的自主权。

城市里的国有企业也开始进行改革,引入了市场机制,激发了企业的活力。

这个阶段的中国,可以说是在摸索中前进,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比如,我们的GDP增长率一度达到了9.4%,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第二次经济浪潮:从1992年到2001年,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们国家进一步深化了改革,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

特别是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中国的经济融入了全球经济体系,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更加紧密。

这个阶段的中国,可以说是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蓬勃发展,吸引了大量外资,成为了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之一。

第三次经济浪潮:从2001年到2012年,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全面振兴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们国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战略,如“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

我们国家加大了科技创新的投入,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如华为、阿里巴巴等。

这个阶段的中国,可以说是在创新驱动的发展中崛起,成为了世界上最具创新力的国家之一。

第四次经济浪潮:从2012年到现在,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常态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们国家提出了新发展理念,强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

我们国家加大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优化了产业结构,提高了经济发展质量。

这个阶段的中国,可以说是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稳步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次经济浪潮,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辉煌历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国家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如今,我们国家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跌荡一百年读后感

跌荡一百年读后感

跌荡一百年读后感《跌荡一百年》是吴晓波创作的,叙述1870~1977年的中国企业史和商业变革。

作者按照编年体的形式记述了中国近现代商业史。

下面是店铺向各位推荐的跌荡一百年读后感,希望对各位能有所帮助!跌荡一百年读后感篇一《跌荡一百年》是我比较感兴趣的一本书,因为我平时最喜欢看的书就是历史书,恰巧我最近也在读一些近代史的书,象曾国藩、李鸿章、胡雪岩、盛宣怀、郑观应,张謇、荣家兄弟、孔宋家族等他们的故事基本都看过,不过对提高管理水平和更能引起共鸣的还是《激荡三十年》这本书,而且读激荡三十年总是给我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明显感觉自己能生在这个时代是多么的幸运,这两本书从某种意义上都给了我很多震撼。

再回过头说说《跌荡一百年》这本书的心得体会,在这一百年中国发生了太多的事情,中国企业发展也非常艰难,中国的民营企业更是艰难的发展,和激荡三十年相比跌荡一百年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所以作者也用了“跌荡“这个词。

整本书主要是以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为主线在写,但是明显感觉中国企业家的身份是多么的尴尬。

中国多年文化一直以来所形成的“轻商文化”,严重地影响到了社会对企业家的正确认识,就像作者在文章中用的一个词叫“男三号”这种根深蒂固的文化基因甚至扭曲到了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与判断。

以至于在一些关键时刻,他们总是不能以一个独立的阶层出现,我非常认同晚清思想家郑观应在书中提到的观点,“兵战”与“商战”是中国复兴的两大主题,而后者的主角就是企业家阶层。

从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从甲午战败到辛亥革命,从五四运动到对日抗战,从新中国的创建到最近一次的改革开放,几乎在每一个重大的国运转折点上,我们都可以看到企业家们的活跃的身影,象胡雪岩帮助左宗棠收复了新疆等例子,企业家阶层从来不是革命的主要力量,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在中国的进步史上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在这一百多年更是这样,无数的企业家让我们铭记于心,张之洞,近代重工业的先行者,张謇,功满东南的状元实业家,周学熙,华北近代工业的奠基者,荣宗敬、荣德生,荣氏企业集团的缔造者,范旭东,中国化学工业的拓荒者,盛宣怀,近代航运业和电信业的初创者,卢作孚,从川江中崛起的“船王”,周祥生,申城出租汽车业的魁首等。

跌荡一百年读书报告

跌荡一百年读书报告

对中国企业史的几点思考——读《激荡三十年》和《跌荡一百年》的感想吴晓波先生的两部史书式的巨著《激荡三十年》和《跌荡一百年》,清晰生动地展现中国企业一百多年来的成长史,中国企业曲折的命运和坎坷的成长历程,给整部的中国企业史增添了几分的悲壮和凄凉,同时也展现了中国企业顽强的生命力。

中国的企业源于清朝的洋务运动,中国的企业不是中国当时经济政治条件下能够出现的产物,而是在清末国门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之后,从西方传进来的产物;与西方企业是由于商人追逐利润而产生的相比,中国近代企业的建立最根本的目的不在于商人追求经济利润,而在于富国和抵抗西方的经济侵略,这就决定了中国的企业命运与国家的命运、与国家政治的兴衰有着密切的关系,纵观中国企业的成长史,在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企业的命运并不掌握在中国商人的手里,而是掌握在政治家的手里,与其他因素相比,中国近代政治形态和政治环境的变化对中国企业命运的影响则是更为根本的因素。

清朝末年,由于长期以来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政治思想、政治体制极度僵化,多铁路、钢铁等近代工业极度恐惧,导致中国近代工业企业的出现经历了一段艰难的孕育期,由于洋务派的极力推动和政治上的放松,才推动了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近代企业的出现;中国的民族资本资本主义企业,即民营企业在民国经历迅速成长、繁荣、萧条、陷入困境等几个不同的阶段,国家政治的变化基本上主导民营企业的命运,在整个民国历史中,民营企业不断衰落,而国有企业的势力不断壮大,在于国家政治上对国有资本偏爱和大力的扶持;新中国成立之后,政治上意思形态的影响更加明显,经过三大改造,民营企业更是销声匿迹;改革开放之后,政治上的解冻,才有了民营企业的重新出现,而且政治上越自由,民营企业发展的空间就更加充分。

中国的传统的经济形态是自然经济,在中国传统的经济政治条件下,自由市场发育不完整,法律制度不完善,尤其是产权方面的法律制度接近空白的情况下,不可能产生企业,中国企业是在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没有充分发展的情况下产生的,这就注定中国企业存在先天不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中国近代企业是一个早产儿,是救亡图存的背景下产生的,企业的更为根本的目的是富国救国、抵抗西方的经济侵略,所以近代中国的企业只能以国有或者官有的形式出现,只有集中的国家或者政府的力量才能在短时间内办成大企业,达到富国和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竞争的目的,至于企业的经济效率和企业的产权问题并不是最紧迫的问题,这些先天的顽症伴随中国国有企业发展和改革的整个过程,到现在仍然影响着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近百年来中国经济的变革与发展

近百年来中国经济的变革与发展

近百年来中国经济的变革与发展中国经济在近百年来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从原始的农业经济到现代的工业和服务业经济,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到现在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这个过程中,中国经历了革命、战争、政治运动、改革开放等各种历史事件的考验和挑战。

20世纪初,中国还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国民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

中国革命的兴起为中国的现代化经济奠定了基础。

在辛亥革命后的新政府推动下,中国开始进行一系列的现代化改革,其中最突出的成就是铁路和电报的修建。

这些改革对于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中国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中国的工业迅速发展起来,工业化的步伐逐渐加快。

战争的胜利使得中国获得了许多战利品,为社会的重建提供了物质基础。

此时,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农业占比逐渐下降,而工业的比重逐渐上升。

不过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工业化依旧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生产技术的提升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才投入。

1950年代,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实行计划经济。

中国实行了土地改革,在农村搞起土地公有制和集体化,同时政府大力发展工业。

中国计划经济的模式和苏联的相似,重工业占主导,轻工业和农业的比重很小。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工业经济在苏联解体后成为世界最大的产值国家之一,国民生产总值从1952年的679亿元增长到1978年的7859.2亿元。

然而,计划经济模式也遭到了经济效益不高、浪费严重、效率低下等问题的赘疣,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改革开放。

在改革的推动下,中国开始出现了大量的私营企业和外资进入,经济体制逐渐转向市场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过去30年里,中国的GDP年均增长率达到了9.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156美元增长到2018年的9596美元,跻身前列世界。

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呈现出了一个日益增长的外向型,外贸和外资的贡献不可忽视,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贸易国和第二大外资流入国。

中国商人的百年跌荡

中国商人的百年跌荡

因及精神素质是怎么形成 的 。 而这种形成
到底仅仅是三十年的产物 , 还是应该放在

个更为悠长的历史宽度中进行审视?并 且在 三十年乃至百年的中国进步史上 , 企
种民族 精神 。 而在一些时刻 , 重提这种
民族精神 , 未尝不是一招好棋 。 ■
事的新理解是件让人快慰的事情 。 比如 , 从一百多年前轮船招商局 、 江
中国商人 的百年跌 荡
一王
在 中国 ,写正 史是一件重要但却乏

《 跌荡一百年》所呈现的近代中国企
业家生存状态是尴尬和悲哀的 , 他们在历 史的舞台上终 归是个配角 , 物质上的富有 并未给他们带来起码的安全感 。 更进一步 说, 尽管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并不比任何

竟然是那样深刻和厚重 。 遗憾的是 , 我的 这种主观理解终究不能解释 , 日后中国各
跌荡曲折更深 。确实 ,《 跌荡一百年》叙
述 的 17  ̄1 7 年的中国企业变革实在 80 97
是 曲曲折折 。而在一种历史的曲折背后,
吴晓 波试 图找 到 当今 中国企 业 家的 成长 基
其实 ,《 荡一百年》的确很难说只 跌 是单纯的中 国企 业变革史 ,在这些企业 背后 , 在这些企 业家背后 , 也许确实存在
企 业难 以健康 生 长 。
其他 关注 历史 的方式最 大的 不同解 读 ,
《 荡 一 百 年》 表现 出来 的 , 跌 所 就是 它 很 容
顿 和莫 名被 夸一 番的情 况时 有发生 ,
作者 仿佛把 自己固定在 将要启动的过山 车上 , 下来的事情还真是没人能说准 。 接 而风华正 茂的财经作家 吴晓 波却正在 以
堆 、旧报刊 ,笔耕不辍,偶尔拍拍电视 、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变迁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变迁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变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中国经济的发展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中国经济的飞速崛起,为世界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

然而,中国经济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历了长期的变迁和转型。

本文将梳理中国经济的历史变迁,描绘中国经济的发展轨迹。

一、封建社会时期的中国经济封建社会时期,中国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手工业处于萌芽状态。

土地是主要的生产资料,农民是社会的主体。

尽管中国古代经济曾有辉煌时期,如唐朝的盛世,宋朝的商业繁荣等,但是相对于欧洲,中国经济始终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

二、殖民地时期的中国经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遭受列强的入侵和瓜分,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

此时期,西方列强掠夺中国资源,推销商品,使得中国经济逐渐失去自主性。

中国的贸易逐渐被瓜分,甚至被逼迫不平等条约,造成了中国经济的长期萎靡不振。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经济1949年,新中国成立,实行计划经济,建立起公有制经济体系。

计划经济的主要特征是国家对资源的垄断和调配,这一模式的初衷是希望在短时间内进行经济的快速发展。

然而,在长达三十年的计划经济时期,由于计划生产的局限性,资源的浪费和政策的失误,中国经济发展缓慢,成果有限。

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较大发展,但同时也伴随着经济分配的不均。

经济增长的焕发和物资的奢侈性需求下,社会已明显表现出巨大的分配矛盾。

四、改革开放的中国经济改革开放是中国近代经济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这一政策的实施为中国经济的起飞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波士顿咨询公司自2017年开始追踪全球会员以来,最近一次的报告显示,中国的经济规模在2020年达到7.12万亿美元,已经超过了美国的经济体。

改革开放下,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型到市场经济体制,引进外资,改革了国有企业,加强了私营部门,加强了对外贸易和经济全球化的参与。

产业结构不断提升,尤其是先进制造业,信息服务业,科技创新等产业提质增效。

目前,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GDP位居世界前列。

中国曲折的发展历程

中国曲折的发展历程

中国曲折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十分曲折的。

如今的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但这一切都是经过长期的努力和艰辛的奋斗得来的。

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转折点。

1978年,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这标志着中国开始了一场彻底的经济体制改革。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经济发展进展缓慢,并且存在着各种问题和挑战。

但是,通过改革政策的逐步深化和完善,中国的经济逐渐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1990年代,中国的经济腾飞。

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中国的外贸发展进入高速增长的轨道。

中国成为了制造业世界工厂,出口额大幅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中国也在国内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鼓励企业的发展和创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

然而,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中国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城乡发展不平衡、环境污染以及社会不公等问题对中国的发展带来了阻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如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环境保护等,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创新的重要力量。

中国的科技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蓬勃,一些领域已经处于世界前沿。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总的来说,中国的发展历程可谓曲折而艰辛。

在经历了改革开
放以来的发展进程中,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全球影响力不断增强。

然而,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

中国将继续努力,迈向更加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酒国》《跌荡一百年》《只剩一个角落的繁华》

《酒国》《跌荡一百年》《只剩一个角落的繁华》

《酒国》/《跌荡一百年》/《只剩一个角落的繁华》作者:来源:《珠江水运》2012年第21期《酒国》作者:莫言省人民检察院的特级侦察员丁钩儿奉命到酒国市去调查一个特殊的案子:酒国市的官员吃掉了无数婴儿。

但到酒国市的人没有能经得起诱惑的,丁钩儿虽不断提醒自己不喝酒,最后却醉酒淹死在茅厕里。

《酒国》中的官员之所以为官,不是因为他们才华高过他人,而是因为海量,并且食欲旺盛。

吃的影响已经到了这样一种地步,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酒国》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反腐小说,莫言在酒国中还通过酒国酿造学院勾兑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李一斗不断寄给作家莫言的小说中,几乎将整个20世纪中国各种各样小说,从狂人日记到武侠小说,再到魔幻小说、先锋小说之类都戏仿了一遍。

莫言说,如果把《酒国》和《丰乳肥臀》进行比较,那么《酒国》是我的美丽刁蛮的情人,而《丰乳肥臀》则是我的宽厚沉稳的祖母。

写于1989年的《酒国》不仅在中国几乎无人知道,而且也为国内的评论界、读书界所忽视。

但莫言认为“它是我迄今为止最完美的长篇,我为它感到骄傲。

”《跌荡一百年》作者: 吴晓波作者在完成了《激荡三十年》后,溯源再上,亲笔力作《跌荡一百年》,此为下卷,重新梳理了1938~1977年的中国企业史和商业变革。

作者按照编年体的形式记述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直至中国改革开放时期之前40年的中国商业史。

作者试图在这些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探寻中国商业人物和企业的成长基因、精神素质以及发展脉搏。

在悠长的历史宽度中如何审视中国的商业发展?在百年的中国进步史上,企业家阶层到底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作者:周濂本书精选学术新锐周濂十年来公开发表的随笔文章,包括时评、书评及其部分学术文章等。

作者以其深厚的专业学养作为根基,把他对幸福、公正、德性生活、民主、自由、道德、幸福等等这些问题的哲学思考融进一个个现实故事和活泼泼的生命体验中,用最真切的道德直觉和清醒的问题意识和柳叶刀式的概念分析能力,一猛子扎进问题的深处,把深邃的哲学拉回到“粗糙的地面”。

跌荡一百年读后感

跌荡一百年读后感

跌荡一百年读后感
跌荡一百年读后感
《跌荡一百年》是一本由吴晓波所撰写的书,该书讲述了中国从20世纪初到21世纪初的经济历程。

这本书的精彩之处在于,它不仅让读者了解了中国的历史和现状,而且还为我们展示了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中国的经济在不断的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从20世纪初的贫困和落后,到21世纪初的崛起和发展,中国已经经历了一个跌荡一百年的历程。

这个历程中,中国经历了数次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动荡,但却始终保持了其强大的发展势头。

书中提到了许多中国历史的重要事件,例如辛亥革命,抗日战争,文化大革命等等。

这些事件的发生,不仅在当时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也对今天的中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例如,文化大革命导致了中国文化的严重衰退,而这也是如今中国文化和智力产业相对弱小的原因之一。

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中国的发展是否能够持续下去。

在书中,吴晓
波指出了中国所面临的许多挑战,例如贫富差距,环境污染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中国未来的发展,因此,中国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一本很有启发性的读物。

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中国的历史和现状,而且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思考。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更加积极地应对问题,以确保中国持续发展。

跌荡一百年读后感 (3)

跌荡一百年读后感 (3)

跌荡一百年读后感 (3)
跌荡一百年是一本充满历史意义的书籍,它让我们看到了近代中国的变化:中华民族从盛极而衰、多变的政治和社会发展,再到今天强劲兴旺的局面。

通过这本书,我学会了一个重要的教训:一个民族的命运在于其国家的发展,而国家的命运又在于其民族的整体走向。

从书中记载的历史,可以看出中国的政治形势一直处于变化之中,前几代的帝王统治者们在追求政治利益的同时,也在维护民族的利益。

而20世纪以来,中国受到大规模入侵,“百年来,中国不断受到强暴,各种利益集团攫取国家资源、腐败现象泛滥,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这就需要一个强大的政府来维护民族利益,才能使一个民族发展壮大。

如何保持一个民族的发展和安定,正是所有民族面临的任务。

跌荡一百年书中记载的历史,清楚的说明了这一点:一个国家的繁荣与利益取决于其人民的福祉,而该民族的走向又取决于其政府的管理。

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握中国的历史变迁,在政治利益的同时维护民族的福祉,建立一个充满爱国情怀的民族·政府体系,以期让中华民族走向更加繁荣昌盛的明天。

100年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1000字

100年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1000字

100年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1000字近百年来,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到如今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发展可谓是惊人的。

以下是中国近百年来的一些重大变化。

中国经历了政治制度的变革。

20世纪初,中国还是一个封建帝国,由清朝统治。

然而,在辛亥革命的推动下,清朝被推翻,中国成立了第一个民主政府——中华民国。

随后,中国经历了多次政权更迭,包括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新时代。

中国实现了经济的飞速发展。

1949年以前,中国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经济发展非常缓慢。

然而,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中国经济焕发出新的活力。

中国逐渐放开了对外贸易,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技术,并着力发展国内市场。

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大幅提高。

再者,中国的科技水平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近百年来,中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

例如,中国成功发射了自己的人造卫星、载人航天飞船,并成功进行了多次月球探测任务。

此外,中国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人工智能等领域也取得了重要突破。

中国在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有了巨大的进步。

近百年来,中国的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教育资源得到了更加均衡的分配。

中国的医疗水平也大幅提高,人民的健康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同时,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包括高铁、桥梁、公路和机场等。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近百年来,中国从一个被列强欺凌的国家,逐渐崛起为世界的重要大国。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国际事务,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也提出了一系列重要倡议,如“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近百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科技水平到教育医疗和国际地位,中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中国的发展经验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同时也为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代中国经济变革的历史背景分析

近代中国经济变革的历史背景分析

近代中国经济变革的历史背景分析近代中国的经济历程,是一个由困难和挑战构成的过程。

它由一个极度贫困、经济落后、政治不稳定的国家发展而来。

自从1840年前后鸦片战争爆发以后,传统的经济秩序开始瓦解,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帝国主义的掠夺也让中国的经济日趋落后和不断衰退。

一百多年的磨难和熬煎,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变革并没有从清朝发起,而实际是从民国开始,民国时期中国经济上出现了各种变化,其中的一些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也产生着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那么,让我们从宏观层面入手,来分析一下这段历史背景的变革和发展。

一、列强侵略下的中国作为一个拥有着数千年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的经济实力曾是世界上的最顶尖,但随着欧洲列强的发展和掠夺,中国逐渐失去了它的国际地位和经济实力。

1840年的鸦片战争和之后几场与西方列强的战争,为清朝的崩溃埋下了伏笔。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开始被迫开放五个沿海口岸,向英国等西方列强开放贸易,并割让香港岛,这标志着中国的商品贸易体制和经济命运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逐渐降低。

1894年,日本侵略中国并发动中日甲午战争,甲午战争的惨败,比起其他战争更使中国东北工业重心后移,东北百姓在列强侵略下生活更加窘迫,也成为评估民族经济能力的一个标志。

二、展开的思想解放对于中国的经济来说,剥削和压迫的困境并没有从列强侵略中松动,甚至还因慕名唯白皮养、洋务事业、新政、维新等过程,深化了中国经济的衰落。

但与此同时,在思想界和文化界中出现了逐渐扩大的口径,中国的思想解放也深度地影响到经济领域的变革。

思想解放使中国人民的思维更为广泛化和开放化,这也反过来推动了国家经济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

三、从点滴改革开始王同文时期,实业银行和企业自负盈亏的投资制度开始发展。

筹建银行和企业的首要目标是特别针对油、照明煤气、纺织厂等行业生成自负盈亏的精神。

此外,特权企业扑街的文化与制度的推动,也为贸易产业转型奠定了基础。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变迁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变迁

强盛、衰落与崛起: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变迁(1——2002006-01-19 17:54强盛、衰落与崛起: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变迁(1——2000)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国度之一,她的发展经历了极其独特的历史变迁。

中国先是经历了长期的强盛。

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中,中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从公元元年以来的两千年中,90%的时间里中国的经济总量居于世界首位。

据麦迪森计算,从公元元年到19世纪初,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一直在20%以上。

其中,从公元元年到1500年,中国经济总量远远领先于其他经济体,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大部分时间(1——1000年)在1/4左右,最低的时候(1000——1500年)也在23%左右。

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国不仅是世界经济总量最大的国家,而且是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经济、政治、文化、艺术都处于高度发达的状态。

1500年以后的300年是世界工业化的起步阶段,由于中国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内在特性,中国失去了与世界工业化同时起步的战略机遇,因此,这一阶段西欧追上中国并超过中国。

1500年之前,西欧经济总量从没有达到中国经济总量的一半。

从1500年左右起,西欧开始对中国经济迅速追赶。

到18世纪初,西欧经济规模第一次赶上中国的水平。

19世纪初,日渐衰落的中国传统农业经济得到了一次复苏,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于1820年一度达到了33%的最高记录。

而后中国经济一落千丈,西欧也在同中国相持100年左右之后最终远远地超过中国。

从1820年到1949年,是世界加速工业化的黄金时期。

由于外国的侵略,中国的传统农业社会破产,而工业经济发展受到遏制。

中国再次失去工业化的历史机遇,并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中国经济由此进入了彻底衰落的阶段,中国经济占世界的比重几乎以每40到50年下降一半的速度衰落。

1870年,中国经济占世界的比重降为17%,1913年为8.9%,1950年为4.5%。

正是在这一个历史阶段,美国经济总量于19世纪最后10年中超过中国。

跌荡一百年:中国企业1870—1977(十年典藏版 下)

跌荡一百年:中国企业1870—1977(十年典藏版 下)
1959最苦难的 三年
2
1964秘密的三 线
3
1966造反与浩 劫
4
1972最后的冰 期
5
1976转折的前 夜
作者介绍
同名作者介绍
吴晓波(1968年9月9日-),企业家、财经作家,出生于浙江宁波,毕业于复旦大学,哈佛大学访问学者, “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曾任上海交通大学、暨南大学EMBA课程教授,常年从事公司研究,现任职于东方早 报社。他从事商业**长达13年,曾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年度“中国青年领袖”。
百年以来,中国经济的问题,归根到底可以总结为三个利益关系的调整:一是政府利益与公众利益的调整, 二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利益的调整,三是富裕公众与贫穷公众的利益调整。
在国家政权不稳定的前提下,财富的持续性积累是不可能的,工商经济成为一种被动性工具,企业家将从此 “隐身”为一个不再重要、缺乏话语能力的群体。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吴晓波的企业经济史还是很吸引人的,中国这一百年确实经历了太多的波折和苦难,走了太多的弯路。
纵横百年,中国经历了洋务运动,甲午战争,辛亥革命,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文化大革命这些 重大历史事件,每一次都对中国经济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全本读完,作者完成下本比上本要难。
很早以前就听过吴晓波的大名,迟至今日才偶然读到他的作品,一百年的跨度,其作不可谓之不大,前50年 略过,重点看了建国后的一段,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文革等,内容倒是也实事求是、值得一读,当然囿 于审查机制,所有描述也都是浅尝辄止,不涉及深层次原因、症结的讨论,当做一本近代商业史、近代史的常识 性读物来说也未尝不可。
作者在完成了《激荡三十年》后,溯源再上,亲笔力作《跌荡一百年》,此为下卷,重新梳理了1938~1977 年的中国企业史和商业变革。作者按照编年体的形式记述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解放战争时 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直至中国改革开放时期之前40年的中国商业史。作者试图在这些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探寻中 国商业人物和企业的成长基因、精神素质以及发展脉搏。在悠长的历史宽度中如何审视中国的商业发展?在百年 的中国进步史上,企业家阶层到底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

《跌荡一百年》读书笔记

《跌荡一百年》读书笔记

《跌荡一百年》读书笔记《跌荡一百年》是“中国企业史三部曲”的第二部。

本书讲述的历史始于洋务运动,终于文化大革命结束,跨度一百年,中国近现代历史事件尽收书中,但主要侧重于当时中国商业的维度和诸多人物的命运。

这本书被中国图书评论学会评为“2009年度十大图书”之一。

本书作者吴晓波是财经作家。

他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在新华社浙江分社干了13年的商业记者,在30岁的时候开始写书,曾荣登中国作家富豪榜第5位。

2004年,吴晓波开始写企业史。

2009年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中国青年领袖”。

现被聘为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中国企业史研究室主任、客座研究员。

一、在风雨飘摇里,商人是如何艰难生存的?1870年的中国处于晚清时期,国家根烂叶败、国政匡废。

曾国藩提出了洋务运动,试图用这个庞大的复兴工程力挽狂澜。

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再度打开了国门,出现了近代中国第一家新式工厂江南制造总局以及福建船政局。

这些早期工厂虽然对增强国力,作用十分有限,但却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开端。

晚清一代的商人靠着买办起步。

买办是由清政府限定的官商“十三行”中的部分依附于外商的商人组成的一个群体,这是第一代具有独立特征的企业家阶层。

买办阶层有三个鲜明的特点,一是世家化,二是富甲天下,三是思想开化。

在那个年代,生意能做大做小,全看国家,即便是“天下第一商帮”晋商也不例外。

因为战乱,各地票号受到散兵游勇的劫掠,造成损失超过1200万两白银,于是日升昌随着清政府的灭亡破产了。

晋商成了清政府灭亡的“殉葬品”后,中国的金融中心发生了改变。

它从平遥县城南移到了十里洋场上海。

就在日升昌破产8个月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在上海宁波路创立了,他的总经理是34岁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生陈光甫。

二、当战争来临,商人是发战争财还是走霉运?1927年,蒋介石进入上海后就和上海的大商人一一晤面,这些商人为蒋介石提供足够的资金。

他们支持蒋介石的理由很简单,他们当时认为国民党能带来和平和国家繁荣。

中国经济从破碎到辉煌的崛起

中国经济从破碎到辉煌的崛起

中国经济从破碎到辉煌的崛起中国经济:从破碎到辉煌的崛起中国经济的崛起是近几十年来全球关注的焦点。

从上世纪70年代初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惊人的速度从一个落后的农业社会转型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这一演变对中国人民和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重生1978年,中国领导人邓小平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

这一时期的重要旗帜是“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改革开放的方针为中国经济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机遇。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中国经济以农村承包责任制和城市集体所有制改革为突破口开始了农村和城市的经济转型。

随着乡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国逐渐开放国内市场,吸引外资和技术进入,实现了与世界经济接轨。

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全球化的推动力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标志着中国经济进入全球化的新阶段。

加入WTO使中国能够利用全球市场和资源,提高对外贸易水平和资本流入。

中国的加入WTO为国内企业提供了更大的机会与挑战。

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开放和市场准入的改善加速了中国制造业的升级和发展。

同时,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者,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三、经济改革与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的驱动力中国经济的崛起离不开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中国政府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升级,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

近年来,中国新兴产业迅速发展,如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等。

中国企业投入巨资用于研发和创新,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

同时,中国还积极吸引外国企业参与技术合作和研发合作,提高了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四、稳定的政策环境:经济发展的基石中国政府通过实施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为经济崛起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政府积极引导和支持民间投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发展力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居民消费能力。

政府的改革力度和支持政策使得中国经济始终保持了稳定的增长,减轻了企业和投资者的风险。

中国风雨100年

中国风雨100年
英国产品滞销
中国处于有利地位
英国为改变在贸易在的不利地位。向中国输入鸦片
英国在印度的鸦片仓库
向中国运输鸦片

鸦片输入大量中国人吸食鸦片 结果英国第一次改变中英贸易的逆差
大量鸦片输入中国大量财富流入英国
道光皇帝派林则徐戒烟
虎门销烟


英国为了保护其利益 发动鸦片战争
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

南京条约签订
民族资本主义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发展形势图
早期的民族资本主义
陈启沅 创办继昌隆缫丝厂
张弼士 中国最早的葡萄酿酒工业---张裕葡萄酒公司
பைடு நூலகம்905年简照南.简玉阶 开办广东南洋烟草公司
申新棉纺织公司
荣宗敬、荣德生兄弟1915年在上海创办
近代史民族资本主义代表: 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 张裕葡萄酒公司(烟台) 、申新棉纺织公司 南洋烟草公司等、
中国风雨100年
——100年经济形态变化
三种经济形态
• 。自然经济 ↓ • 。外国资本主义 ↓ • 。民族资本主义
自然经济
从古自今。一直保持
中英贸易
英国工业革命 .生产力提高 .产品输出 .对华贸易

英国在贸易中处于入超地位
双方主要出口产品
英国的棉纺织厂
↓ 生丝等 茶叶 瓷器
中国产品行销

呢绒 棉布
一系列不平等的条款。打开了中国 自然经济的大门。外国资本主义进入 中国。

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提供了 入侵基地
英国在华建工厂 资本输出

外国资本在中国投入加大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a.自然经济b.洋务运动 c.外国资本主义d.民族资本主义

跌荡一百年的中国经济变革

跌荡一百年的中国经济变革

跌荡一百年的中国经济变革2013年01月18日10:05 来源:和讯网中国经济的现代化变革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

洋务运动这场改革寄托着一代人的梦想,不过却成为留着辫子的改革。

魏源提出师夷长技、翻译西方书报,此后经过由上至下的改革,但是这场改革并没有成功。

有一些学者观点人为,中华民族错过了近代工业文明的萌芽期,因而受到欧洲列强的侵辱。

其实,真正失败的原因并不是时间上的错过,而是这场官方主导的经济改革,采取是官商经营方式,最终形成了一场国进民退。

洋务运动对于中国民族资本的产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培养了不少企业家。

当时,很多私营企业经营得很好,也赚了很多钱。

这个时候,清政府就以国家安全名义,进行国有化改革。

比如,盛宣怀坚持铁路国有化,从而导致了民间的企业家集团与朝廷的彻底决裂。

路权回收令颁布后,各省商民群起反对。

清朝末年的落后的政治是阻碍原始资本主义向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关键因素,而不是帝国主义的侵略。

当时,清朝政府用国有企业的方式推动工业化,扼杀了私人自由企业的发展,这就是失败的根本原因。

清朝属于一个封建社会,所以并没有真正意义的私有财产。

个人私有财产并不像现代资本主义那样得到有效保护,这就是致命的制度。

费正清的记载说到,“皇帝不但对一般百姓的财产,生命有生杀予夺的权力,而且可以不经审判抄没大臣的家产及处死他们。

”什么是好资本主义,什么是坏资本主义?清朝的原始资本主义应该属于坏资本主义。

政府采取一种行政垄断,从而损害这个社会的利益。

比如政府利用盐业官营,官窑,皇家织造与民争利。

按照Landes观点就是,这种坏资本主义造成了无效率的收入分配不公,整个经济主要是为官府和特权阶级生产,因而市场狭小,分工不可能加深,生产力不可能提高。

李鸿章的轮船招商局(1872年),开平矿务局(1877年),上海机器织布局(1878年)。

这类企业的最大问题就是杨小凯所说的,“老板既是制定游戏规则的政府大官,又是参加游戏的主要成员,其双重地位造成的利益冲突使得国家机会主义制度化,公平和健全的市场秩序不可能建立,私人企业不能发展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经济的现代化变革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

洋务运动这场改革寄托着一代人的梦想,不过却成为留着辫子的改革。

魏源提出师夷长技、翻译西方书报,此后经过由上至下的改革,但是这场改革并没有成功。

有一些学者观点人为,中华民族错过了近代工业文明的萌芽期,因而受到欧洲列强的侵辱。

其实,真正失败的原因并不是时间上的错过,而是这场官方主导的经济改革,采取是官商经营方式,最终形成了一场国进民退。

洋务运动对于中国民族资本的产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培养了不少企业家。

当时,很多私营企业经营得很好,也赚了很多钱。

这个时候,清政府就以国家安全名义,进行国有化改革。

比如,盛宣怀坚持铁路国有化,从而导致了民间的企业家集团与朝廷的彻底决裂。

路权回收令颁布后,各省商民群起反对。

清朝末年的落后的政治是阻碍原始资本主义向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关键因素,而不是帝国主义的侵略。

当时,清朝政府用国有企业的方式推动工业化,扼杀了私人自由企业的发展,这就是失败的根本原因。

清朝属于一个封建社会,所以并没有真正意义的私有财产。

个人私有财产并不像现代资本主义那样得到有效保护,这就是致命的制度。

费正清的记载说到,“皇帝不但对一般百姓的财产,生命有生杀予夺的权力,而且可以不经审判抄没大臣的家产及处死他们。

”什么是好资本主义,什么是坏资本主义?清朝的原始资本主义应该属于坏资本主义。

政府采取一种行政垄断,从而损害这个社会的利益。

比如政府利用盐业官营,官窑,皇家织造与民争利。

按照Landes观点就是,这种坏资本主义造成了无效率的收入分配不公,整个经济主要是为官府和特权阶级生产,因而市场狭小,分工不可能加深,生产力不可能提高。

李鸿章的轮船招商局(1872年),开平矿务局(1877年),上海机器织布局(1878年)。

这类企业的最大问题就是杨小凯所说的,“老板既是制定游戏规则的政府大官,又是参加游戏的主要成员,其双重地位造成的利益冲突使得国家机会主义制度化,公平和健全的市场秩序不可能建立,私人企业不能发展起来。

”造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一是政府的机会主义行为,二是没有保护专利和企业私人财产的制度。

晚清经济史的启示就是,没有有效保护私有产权,就无法建立现代资本主义制度。

特权侵犯和政府机会主义行为导致晚清资本主义无法发展起来,所以把原因归咎到帝国主义的侵略是历史一种误读。

晚清这场经济改革最终没有成功,这确实一种遗憾。

实际上,改革的阻力也来自一种根深蒂固文化所左右,所以形成了一种障碍改革的经济制度。

这100年多以来的改革,始终那么艰难的。

即使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中国,市场经济道路仍然是非常艰难的。

真正推动进步的力量是改良,而不是革命。

两千年以来的封建社会,以革命暴力推翻的政权,始终没有真正改变体最新专题“摆阔”过头的贫困县∙三星电子利润翻倍日赚9000万美元∙分析称苹果还不是高端品牌∙百度今年或失中国市场主导地位∙微软已快速沦为科技圈配角制。

这个民族缺少一种妥协的精神,不懂学会妥协,而是喜欢将革命进行到底。

很多时候,改革问题就被僵化了。

说到民国经济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民初实现宪政的阶段(1911-1915),军阀混战时期(1916-1927),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1928-1938),及抗战和国共内战(1938-1949)时期。

杨小凯谈到,“清朝宣布预备立宪后,商人在各省谘议局中进一步推动宪政的发展,使谘议局成为独立于政府的真正议会驺形。

资政院的议事细则已与现代议会制度类似,首届资政院提出了速开国会案,弹劾军机大臣案,赦免国事犯案。

它于1911年迫使政府放弃其独立财权,将财政预算核减掉7790万两银。

在各地的谘议局中,商人们还提出了他们对外交事务权利的要求,反对支付不经谘议机构同意的各项外国债务。

这种发展形同提出了类似欧美的「没有代议制,就不交税」的原则”。

按Feaerwerke所记载,军阀混战时期,不同军阀在其占领某地时期重复收税,并预收未来的税,操纵实物与货币的换算率,增加苛捐杂税,战时捐税,并进行强制粮食征购,使经济不勘重负。

由于连年战乱,农业的商业化趋势被逆转,农业生产力和产量下降,城乡之间的贸易被中断。

在1928-1937年间,共有160家私人现代银行建立,它们拥有1,597个分支机购。

现代银行资本从1928年的1.86亿元增至1935年的4.47亿元,存款从11.2亿增至37.8亿元。

有关资料记载,“而抗日战争时外国投资比重最高的是日本占领下的东北。

其经济发展是二战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最好的部分,当时整个中国的投资率是5%,而东北1937年高达17%,1939年高达23%。

这主要是日本经济法律制度对私人企业产权的保护很好,政府不办国营企业,没有什幺机会主义行为。

日本人在东北的高投资率也刺激了中国私人企业的发展。

”民国后期,国民政府在战争中失利,金融财政体系崩溃,因此纸币成为政府抢劫人民财产的方式。

可以这样说,恶性的通胀把国民政府赶下台的。

1949年以后,政府将以计划经济方式国强民富,但是政策上的失误,从而导致国家和人民长达几十年的贫穷。

当时,10亿人口,其中8亿农民种粮食,都不能让中国人民吃饱饭。

1978年人均收入不到134元。

北京大学周其仁教授2008年5月10日在珠海演讲时谈论到,“大量的人口积聚在边境地区要往香港跑,这也是60年、61年,国内饥荒人都活不下去,当年的宝安就是今天的深圳曾经集结10万人要逃港,最后中央派周恩来去处理,当时6万人都过去了,港英当局动用了武力进行截留遣返,这个又出现了中国和英国冲突事件,因为当时香港在他们的手里。

”就这样,改革开放被逼出来。

因为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无法生存下去。

尽管这场改革开放是官方决策的,但是却是民间力量自发的。

要是不改革,日子就无法过,越来越多人偷渡香港。

虽然老百姓从口头上拥护这种制度,但是选择用脚投票,无非就是对制度一种否定。

2008年12月18日,中国政府召开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大会。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土地承包责任制”,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

1978年中国人均GDP为381元,按照1980年1美元兑换1.53元人民币汇率计算,约合149美元。

2009年,中国人均GDP接近4,000美元。

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省委、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最新专题“摆阔”过头的贫困县∙三星电子利润翻倍日赚9000万美元∙分析称苹果还不是高端品牌∙百度今年或失中国市场主导地位∙微软已快速沦为科技圈配角可以说,1992年是一个转折点。

如果没有这一年的市场经济的建立,就没有90年代的经济高速增长。

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进入最自由阶段。

那时,没有最低工资,政府也逐渐放弃对市场干预。

朱镕基主政的90年代,中国经济不断深入改革。

人民币汇率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分税制改革、货币政策改革等。

这些改革,基本上是对的,但是也有失误地方。

1994年进行了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确实增加了中央收入,但是也导致如今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

改革开放给中国经济带来奇迹,这点是不可质疑的。

比如,浙江的民营企业动不动单项全球第一,眼镜、袜子、鞋子,60亿双鞋子有30亿双在世界上是中国出产的,这些都是以前不敢想象的。

有个女人叫做董明珠,她的格力集团的空调全球第一。

现在,中国产品在世界上拿了不少的“全球第一”。

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在世界舞台上占了一席之地。

一直以来,很多观点解释made in China能够在世界舞台有一席之地,都是说到中国廉价劳动力的优势。

对此,周其仁教授这样认为的,“要是单凭劳力廉价就可以克敌制胜,天下发展中经济岂不早就出头?以中国为例,计划经济时代的人工成本更为低廉,1980年城市国营工人薪水不及欧美工人的1%,而农民收入更低到微不足道!可是那个时候,满世界哪里可以看到‘中国制造’?”针对这个问题,周其仁教授有了自己的答案。

他认为,“开放重要。

经济不开放,不同成本的产品不放到同一个产品市场上竞争,劳动力再廉价,也不是竞争的一项优势。

闭关锁国,劳力廉价不过是关门受穷的同义词!开放更重要的含义,是大幅度降低信息成本。

”确实,再廉价的劳动力,要是面临是昂贵的制度成本,最终都会被对冲。

可以说,改革开放就不断降低制度成本。

中国经济能否保持高速增长,关键就是在于如何进一步降低制度成本。

这也是中国经济在改革进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到底改革将往何处去?改革开放创造了中国经济奇迹,同时并不是一帆风顺。

住房、医疗、教育等三大问题并没有处理好,民众意见依然是非常大。

进入21世纪以来,改革也面临各种阻力,各种保守力量崛起。

新左派对这个国家政策影响越来越大,甚至扭转了。

2009年,山西掀起一场煤矿的“国进民退”的运动。

“国有化”成为新左派的呼声最新专题“摆阔”过头的贫困县∙三星电子利润翻倍日赚9000万美元∙分析称苹果还不是高端品牌∙百度今年或失中国市场主导地位∙微软已快速沦为科技圈配角,并且影响着这场改革。

1998年,人们称它是房改年。

这场房地产市场化改革,并没有真正市场化,反而纠结于政府干预之中。

2003年以后,政府开始调控房价,但是越调越高。

高房价将提高人们住房成本,同时也让地方政府感觉高处不胜。

高房价对中国经济确实一定威胁,对制造业是一种打击。

从洋务运动到中国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变革跌宕起伏,这给我们很多思考。

我们应该从这一百多年里,反思一些东西。

我觉得政府对经济改革,不要仅仅凭着激情,而是从这百年的经济史里寻找一些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