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 中国历史区域文化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讲中国历史区域文化

一、中国古代人文地理学思想

中国古代“文化”一词起源很早,《周礼》载:“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史记•货殖列传》:

关中:“膏壤沃野千里”、“其民犹有先王之遗风,好稼穑,殖五谷,地重,重为邪。”“[孝]昭治咸阳,因以汉都,长安诸陵,四方辐辏并至而会,地小人众,故其民益玩巧而事末也。”

三河:“夫三河在天下之中,……土地小狭,民人众,都国诸侯所聚会,故其俗纤俭习事。”

《汉书•地理志》:“凡民函五常之性,而其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谓之风;好恶取舍,动静亡常,随君上之情欲,故谓之俗。”

《隋书•地理志》

《太平寰宇记》

明•王士性《广志绎》

二、区域文化的研究现状

通俗性读物的普及

表现为地域文化丛书的出版,如辽宁人民出版社的一套丛书基本上承袭了中国传统文化区的划分,大致有齐鲁文化、吴越文化、八闽文化、三秦文化、燕赵文化、三晋文化、中州文化、江西文化、荆楚文化、台湾文化、两淮文化、徽州文化(形成较晚)、巴蜀文化、岭南文化等。

专业性的研究

时期:集中在文化区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如周振鹤对秦汉文化区的考察,卢云对汉晋文化地理的研究等。(周振鹤主编:《中国历史文化区域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卢云《汉晋文化地理》,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地域:往往与研究者的籍贯或生活地区有关。如:张晓虹对陕西历史文化地理的研究(《文化区域的分异与整合——陕西历史地理文化研究》)、张伟然对湖南、湖北历史文化地理的研究(《湖南历史文化地理》、《湖北历史文化地理》)文化要素:大致涉及到语言、学术、宗教、风俗、人物,有的还涉及到了戏剧和音乐等文化要素。

三、文化区的考古学渊源

《禹贡》九州与龙山文化区系

四、典型文化区的形成与划分

形成期:春秋战国时期

(1)诸子的“百家争鸣”严谨、睿智地表现了区域文化中学术层面的不同风格;(2)《诗经》国风鲜明、生动地反映了区域文化中民间层面的不同风格如音乐、民俗等等。

成熟期: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文化的区域特征进一步成熟,故而能明显地为当时人所意识到,表现为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和朱赣(《汉书•地理志》所附“风俗”篇)对不同地域文化的描述。

南北文化差异较大。首先,是民族性格的区域差异。南方人的性格比较婉约,北方人比较爽直。南细北爽是汉民族性格的主要区域差异。

《中庸》:“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

林语堂《中国人》:“北方的中国人,习惯于简单质朴的思维和艰苦的生活,身材高大健壮,性格热情幽默,吃大葱,爱开玩笑。”

《汉书·地理志》划秦汉时期全国为三大风俗区:

1.塞上塞外风俗区:以畜牧业为主的生产方式,尚武、简朴。

2.黄河中下游风俗区:秦汉时期经济文化重心,可分为以下亚区:

关中亚区:即三辅地区,八百里秦川,为秦汉国都之区,交通发达,物产丰富,风俗不纯,商业发达,民风奢靡。

魏地亚区:古“三河”(河东、河内及河南三郡)之地,风俗大致相同。

韩地亚区:郑地俗男女亟聚会、颍川尚忠、南阳夸奢。

陈地亚区:今河南淮阳一带,其俗巫鬼。

齐地亚区:人物辐辏,有鱼盐之利,尊贤而尚功。

燕地亚区:愚捍少虑,敢于急人。宾客相过,以妇相待。

赵地亚区:今河北中部“丈夫相聚游戏,悲歌慷慨。女子游媒富贵,遍诸侯之后宫”,其俗男盗女娼。太原、上党一带号称“难治”。

鲁地亚区:有圣人之教,西汉去圣久远,俗趋商贾,多伪巧。

宋地亚区:重厚多君子,好稼穑。农业发达。

卫地亚区:郑卫之音,好气任侠。

3.淮汉以南风俗区:待开发区。

巴蜀亚区:俗不愁苦,亡凶年忧。

楚地亚区:不忧冻饿,信巫鬼,重淫祀。

吴越亚区:轻死易发。“多失巧而少信”

东汉以后儒学为主,中原地区风俗逐渐趋同,三国后南北分裂,江淮不断开发,南北朝后,地域风俗形成南北之间的明显差异。

就饮食来说,南米北面;南甜北咸;南细北粗。中国有四大菜系,八大菜系。

建筑与园林,南楼北陵;伦理性和等级性明显;隐蔽性、内向性十分明显。南方建筑多敞口,空气顺畅流通,北方多严实,可以严防寒冷;南方园林多私园,北方多皇园;宗教建筑北方多石窟寺,南方多佛寺、道观。

东北十大怪、云南十八怪、陕西十大怪民俗文化与当地地理环境关系

区域文化的划分

以河流流域为基准,分为三大文化区系:黄河流域文化区、长江流域文化区和珠江流域文化区。

五、黄河流域文化区

1.燕赵文化

地域:《禹贡》为冀州所在,相当于今河北省和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

特征:慷慨悲歌、好气任侠,民风质朴,多美姬佳人

表现:(1)荆轲刺秦王——奠定了燕赵文化的悲凉基调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三曹和建安七子以邺都为中心的诗歌创作所形成的“建安风骨”

诗风古朴、慷慨多气。

(3)韩愈的总结——“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2.三晋文化

地域:《禹贡》为冀州所在,汉以后为并州,相当于今山西省和河南省西北部地区。

特征:战国时期,三晋地区的法家和纵横家最为发达,“三晋多权变之士”。

3.中州文化

地域:《禹贡》为豫州之地,相当于今河南省。

特征:“杂燕赵悲歌之人,迩吴楚剽轻之俗”

4.齐鲁文化

地域:《禹贡》属青州和兖州之地,相当于今山东省。

特征:(1)邹、鲁以儒学著称

(2)齐文化的地域性特征——大国之风

其一,黄老道家色彩,表现为稷下学宫汇聚了黄老学大师。

其二,高谈阔论、奢侈豪华。

5.三秦文化

地域:《禹贡》属雍州,相当于今陕西省包括陕北高原、关中平原。

关中平原的文化特征:(1)先秦时期,承周朝的遗风:“好稼穑,殖五谷,地重,重为邪。”

(2)秦汉时期:“三辅豪民”与“五陵年少”、“俗具五方”与“华戎杂错”

陕北和陇西一带表现为质朴和尚武

六、长江流域文化区

吴越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是生长发育于长江流域的三种文化,其共同特征是具有浓厚的文学浪漫色彩和鬼神祭祀传统,表现出与黄河流域文化注重实际的政治色彩截然不同的本土风格。

江南人民“好衣甘食,虽白屋草庐,歌讴舞琴,日给月半,朝歌暮戚。”“江南之俗,火耕水耨,食鱼与稻,以渔猎为业,虽无蓄积之资,然而亦无饥馁。其俗信鬼神,好淫祀。”

1.巴蜀文化

地域:《禹贡》属梁州,汉以后析出四川盆地为益州,汉中盆地仍为梁州。相当于今四川省、陕西省南部、重庆市。地形上为四川盆地及其周围地区。

特征:封闭的地形造成了蜀文化的浓郁个性

(1)三星堆遗址所反映的蜀中远古文明具有自身发展的源头

(2)秦汉时期巴蜀文化在学术上的表现为文学和小学(文字)的成就,以司马相如的词赋和扬雄的文字学为代表。

(3)根据《隋书•地理志》记载,巴蜀文化在习俗上表现为两个区域特征:汉中盆地(巴)民风质朴,讲求口腹之欲的满足,好祀鬼神;

蜀中的民风则是另一种风格:“其地四塞,山川重阻,……其人敏慧轻急,貌多蕞陋,颇慕文学,时有斐然,多溺于逸乐,少从宦之士,或至耆年白首,不离乡邑。”

2.荆楚文化

地域:《禹贡》属荆州,相当于今两湖地区。

特征:(1)巫文化色彩浓郁,以《楚辞》为代表,《九歌》通篇是以神灵的口吻诉说心志。

(2)民风:“南楚好辞,巧说少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