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 中国历史区域文化
中国区域历史文化
陕西省
重庆市、四川省
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古朴、稳健 的文化特质,恢弘的帝都文化
开放性和封闭性并存,整体性
江苏和浙江大部分地 春秋时期尚武, 区 明清时期崇文,文人辈出 广东、广西省 开放性和兼容性,重商性
楚文化
三、特色区文化
(一)齐鲁文化 该地是周代齐、鲁两国的封地,是以方国命名的区域文化。 齐鲁之地是孔孟儒学的诞生地。 自古以来就有“圣贤之邦”的美誉。相传伏羲、神农氏、太昊、少昊、颛 顼、黄帝、尧、舜等上古圣人都在这里兴起。 当地土著的史前文化东夷文化也为齐鲁文化的兴盛提供了良好的土壤。东 夷文化是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创始者。 齐鲁文化的正式定型在周代。 齐国的“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一个最集中的场所和缩影 。
2、帝都文化
李老都是中原王朝和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争夺的重点。 3、变革进取、自强不息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就是典型的例子
Page 8
(四)关中文化 1、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蓝田人早在80万年以前就在此生活,还有旧石器时代的大荔人和新石器时 代的典型代表先半坡和临潼姜寨等遗址。 2、古朴、文件的文化特质 周王朝实行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等级森严的宗法制度,并制作礼乐,以 此来教化和约束国人的行为。 繁荣保守、泥古迂缓、诚挚信笃和有章可循的特点是周文化的特色,也是 关中文化的基本特征。 3、恢弘的帝都文化
“逐鹿中原” 3、淳朴民风
Page 7
(三)燕赵文化 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北京房山县龙骨山发现的北京猿人和山顶洞人。 燕赵文化是平原农耕经济文化与草原畜牧经济文化的结合点,自古以来战 争不断,形成了刚柔相济、以刚为主的燕赵风骨。 主要特点: 1、慷慨悲歌、好气任侠的地域文化特征
中国文化历史地理环境
第二节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一、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一)民族
▪ 中华民族是定居于中国境内各民族的总称。中华 民族现有56个民族。
▪ 中国辽阔的疆域和富饶的土地是靠中华各民族人 民共同开拓和巩固的。
▪ 汉族的前身华夏各族,汉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民 族,汉族融合了其它民族,在数量上高居首位, 在经济文化上保持着总体上的优势,成为中华民 族的主体和核心。
▪ 自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大多数朝代是汉族统治的 多民族国家。但是非汉族建立的政权也有,蒙古 代。
▪ 5、元:(中国版图最辽阔)
唐、元朝北界到西伯利亚 (李白出生 在中亚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 内)
▪ 6、清:最终奠定当今疆域的基础
▪ 7、今天:960万平方公里
附录:中国历代疆域的变化 一、“中国”寻根 (葛兆光 讲座)
二、“中国”含义的演变
▪ 不同的民族和不同地域的人有着不同的思想观念 和生活方式。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饮食、葬礼、服装
四、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
▪ 地理环境对开放、对国与国的交流影响很大,改 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飞速发展便是例证。深圳、 上海的开发,就得益于其优越的地理环境。
▪ 我国地势比较封闭,西高东低的地形,大部分是 高原、平原和戈壁沙漠,只有东南是海岸线,三 面封闭,一面环海 。唐高僧鉴真沿海而行,四 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明郑和先 后七次下西洋,也是沿海而行。总体上中国自然 的地理环境造成了天然的封闭。
中国区域文化
山东齐鲁文化对我的影响我的家乡在山东,山东的一切对我的影响至深。
齐鲁文化的精神齐鲁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凝聚力和生命力来自它的基本精神。
齐鲁文化的基本精神,我认为有:自强不息的刚健精神、崇尚气节的爱国精神、经世致用的救世精神、人定胜天的能动精神、民贵君轻的民本精神、厚德仁民的人道精神、大公无私的群体精神、勤谨睿智的创造精神等。
这些,不仅对我们民族优秀传统精神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我的影响也很深刻。
1.自强不息的刚健精神刚健自强是齐鲁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是其发展的内在动力。
它像源头活水,给齐鲁文化以无穷的生命活力。
2.崇尚气节的爱国精神气节即志气和节操,指的是为坚持正义和真理,宁死不向邪恶屈服的品质。
气节之中,民族气节为重。
民族气节是爱国主义的道德基础,它以维护民族、国家利益为最高原则,表现出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
3.经世致用的救世精神经世致用的救世精神作为将齐鲁诸家诸派思想联结为一体纽带,也就是说,尽管各家各派思想特点和体系有别,但积极人世、救世的精神是一致的,因此形成了齐鲁文化的经世致用的基本精神。
4.人定胜天的能动精神人所共知,齐鲁文化,甚至中国传统文化有个基本观点,叫做天人合一。
但是,在天人合一思想贯穿的齐鲁文化当中也不乏天人相分、人定胜天的能动精神。
其代表人物是荀子。
《荀子〃天论》云:“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
舍其所以参而愿其所参,则惑矣,”明确天人之分,提出“制天命而用之”、“人定胜天”的光辉思想,强调人的能动作用。
这种思想在古代是难能可贵的,里面充满了辩证、唯物精神。
对后世影响至深至大。
5.“民贵君轻”的民本精神6.厚德仁民的人道精神,是齐鲁文化的灵魂和核心。
仁民的人道精神7.大公无私的群体精神中华民族崇尚集体主义,讲合群,讲和谐,讲统一,强调大公无私。
群体主义精神,是齐鲁诸子、各家学派的又一共同主导精神。
8. 勤谨睿智的创造精神齐鲁古代文化之所以兴旺发达、人才济济、圣贤辈出,优越于其他地区,除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民族聚居融合的动力以及上述基本精神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常被人们忽视的齐鲁文化中勤谨睿智的创造精神。
高三历史课件:中国区域的文明及民族关系
现代史: 现代史: 新中国成立后,和平解放了云南、 ⑴新中国成立后,和平解放了云南、西藏 ⑵一五计划期间 建成宝成铁路 ⑶十年建设时期 新建成昆铁路 ⑷文革时期 建成湘黔铁路 ⑸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四川首先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4年 ⑹1984年,广西北海作为沿海开放城市
西部大开发的政策: 西部大开发的政策: 的政策 温家宝总理发表《开拓创新,扎实工作, 温家宝总理发表《开拓创新,扎实工作, 不断开创西部大开发的新局面》一文, 不断开创西部大开发的新局面》一文,对西部 大开发的得失进行了全面盘点。 大开发的得失进行了全面盘点。
中国区域的文明 及民族关系概述
一、复习目标导航
古代民族关系在古代史上占有较大比重,也 古代民族关系在古代史上占有较大比重, 是近年高考命题的热点 与社会热点联系也比较密切 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 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所涉及的区域大 都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 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与现实中的民族关系着割 不断的渊源 主题: 主题: 区域文明的发展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通过本专题学习, 通过本专题学习,必须明确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①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②古代各民族之间既有友好的交往和经济文 化交流,也有战争和民族压迫, 化交流,也有战争和民族压迫,但构成民族关 系本质和主流的是民族团结和友好交往。 系本质和主流的是民族团结和友好交往。 古代民族战争不是国与国之间战争, ③古代民族战争不是国与国之间战争,而是 一国之内的战争, 一国之内的战争,交战双方没有侵略与反侵略 之分,只有正义与非正义、 之分,只有正义与非正义、进步与反动的区别 ④认识少数民族汉化的实质是封建化
现代: 现代: 一五期间, ⑴一五期间,新藏公路 ⑵社会主义改造 民族区域自治,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⑶民族区域自治,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⑷各地支持建设 十年探索时期,建成兰新、包兰铁路, ⑸十年探索时期,建成兰新、包兰铁路,成 功发射第一颗原子弹。 功发射第一颗原子弹。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 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发展民族 经济
中国的区域文化
中国的区域文化,老师上课的时候说,大致可以分为7种。
分别是齐鲁文化、燕赵文化、三秦文化、三晋文化、楚文化、吴越文化和巴蜀文化。
据课上所说和资料显示,这些文化具有以下特点。
1.齐鲁文化一直具有文化的和政治的象征意义,基本代表了华夏文化传统的正宗。
齐鲁之地的农业发达,又因濒临沿海和运河、黄河,商业城市比较繁荣,民间手工业如陶瓷、纺织、冶炼等也颇发达。
因此,鲁的农业、齐的工商业,加上孔子、孟子、管子、墨子、孙武等大批文化巨人,构成了齐鲁文化的鲜明个性。
一般说来,齐鲁文化具有粗旷古朴、豪爽热烈的特点。
2.燕赵文化,主要是指今天的河北和山西、陕西的中北部地区。
燕赵地区气候相对干冷,农业以粟、豆类为主,畜牧业也占相当地位,赵的城市商业也比较发达。
燕赵文化虽属汉族农业文化地区,但由于燕赵处在当时的农牧分界线地区,因此燕赵文化与边外游牧文化关系密切。
自十六国和北朝、辽、金、元、清等朝以来,一直处在胡汉交融的状态;为了抵御外侵,形成勇武好搏击的特点,具有悠久的武术传统。
3.三秦文化,在今陕西地区,包括甘肃、宁夏的东南部。
秦人以法家思想治国,文化上具有鲜明的功利主义特点,加之其地理位置便于与北方和西域的文化交流,使其在农耕文化的基础上,具有包罗万象、兼容并蓄的特点,不仅留下了历史上各民族文化、各种宗教、各种艺术形式的痕迹,商业文化也很发达。
由于文化中心逐渐向东南转移,这里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逐渐滞后,原有文化开放性日益减弱,保留了较为传统的文化心态。
4.三晋文化,主要包括今天的山西大部、河南的北部和中部,三晋文化实际上可以说是“中原文化”的代称。
地处中州,各种文化碰撞交流于此,使这里的文化呈现出一种共享性。
商业的流动性和因水患、战乱和灾荒引起的人口流动一起,造成这里的人口频迁特点。
第八讲 辽宋夏金元的政治、军事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
后恢复科举制,但时断时续,科举录取人数不多
民族
契丹族 汉族
党项族
女真族 汉族
蒙古族
南宋
起止时间
916--1125年 960--1127年 1038--1227年 1115--1234年 1127--1276年 1271--1368年
建立者
耶律阿保机 赵匡胤
元昊 完颜阿骨打
赵构 忽必烈
Contents
目 录
一、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三)王安石变法 (四)南宋的偏安
背景: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有望收复中原之时 时间:绍兴十一年(1141年)
内容:南宋向金称臣,
每年向金缴“岁贡”, 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影响:宋金和议确定了宋金之间政治上的
不平等关系,结束了长达10余年的战争状态, 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选择性必修》
1.选官制度
①两宋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取士不问家世”, 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选》1 P31
问题:唐末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
赵普对曰:“此非他故,方镇(藩镇割据)太重,
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
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症结:藩镇权力太重,君弱臣强
办法:夺权、收兵、制钱谷
2.巩固统治的措施
(1)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②北宋朝廷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额,
分别录取。
《纲要》上 P63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曾祖、祖父或父亲
宰相人数
任官情况
北宋(71) 南宋(62)
中国区域文化知识讲解
第一章 中华民族及其文化概述
2020/6/12
2020/6/12
中华
古代的范畴比 较狭隘,地域主要 指中原,不包括周 边处于巢居、穴居 和茹毛饮血生存状 态的民族和地区。 民族以汉族为主的 多民族集合体。
文化也是中原礼乐 文化。
玉石礼器: 身份象征祭祀礼 四川三星堆玉石: 璧璋
2020/6/12
2020/6/12
曾侯乙编钟,战国时代的祭祀、宴饮乐器, 1978年在湖北随县出土,65件青铜编钟组成 ,音域苦啊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 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 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
世珍宝”。
排除狭隘的大汉族主义意识 从历史演变的角度认识中国地理概念
• 物质文化遗产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建国门《金刚经》
2020/6/12
• 踩高跷
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族群的精神家园
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为 善除恶,惟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怜我 世人,忧患实多!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宁死不屈、凝聚教徒人心,抗击大元的作用
2020/6/12
B 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地理障碍形成天然屏障,文化也分不同的区域, 风俗习惯各不同,外来文化影响各不同
C对文化的开放与封闭无太大影响
唐朝丝绸之路和清朝闭关锁国
2020/6/12
第二节 中国的区域文化
• 春秋战国时期,地理差别、政治分野、学 术繁荣、民风流播,区域文化格局初步形 成。
2020/6/12
2020/6/12
俄罗斯 加拿大 中国
2020/6/12
2、政区 秦朝 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元代 设行中书省,全国11个 明朝 改为布政使司,两京和13布政使司 清朝 18个省,以下道、府、县三级 现在 34个省级行政区,23个省、5个民族自
高中地理《区域文化》文字素材
高中地理文字素材专题之区域文化一、中国区域文化的形成在新石器时代,根据所发现的考古遗址,大体可以划分为黄河流域文化区、长江流域文化区、珠江流域文化区和北方(以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为重心)文化区。
在那时,已经奠定了后来农耕文化区和游牧文化区的基础。
中国区域文化的形成经历了特定的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的区域文化格局形成,基本上发生在东部汉族区域的内部,到隋唐以前,共同性渐增,差异性渐减。
但在隋唐以后,以少数民族文化为主的新的区域文化又加入进来,起初是与汉文化频繁发生摩擦和冲突(这也是一种文化碰撞),甚至对立,后逐渐变成了汉文化圈内的组成部分,走上共同性渐增,差异性渐减的轨道。
二、中国各主要区域文化及其特征(一)齐鲁文化齐鲁之地,古称“海岱”,是因为它以泰山和大海为地理标志。
新石器时代,东夷在这里创造了北辛、大汶口和山东龙山等文化系列,成为齐鲁文化的源头。
齐鲁文化一直具有文化的和政治的象征意义,基本代表了华夏文化传统的正宗。
齐鲁之地的农业发达,又因濒临沿海和运河、黄河,商业城市比较繁荣,民间手工业如陶瓷、纺织、冶炼等也颇发达。
因此,鲁的农业、齐的工商业,加上孔子、孟子、管子、墨子、孙武等大批文化巨人,构成了齐鲁文化的鲜明个性。
一般说来,齐鲁文化具有粗旷古朴、豪爽热烈的特点。
(二)燕赵文化燕赵之地,主要是指今天的河北和山西、陕西的中北部地区。
燕赵地区气候相对干冷,农业以粟、豆类为主,畜牧业也占相当地位,赵的城市商业也比较发达。
燕赵文化虽属汉族农业文化地区,但由于燕赵处在当时的农牧分界线地区,因此燕赵文化与边外游牧文化关系密切。
自十六国和北朝、辽、金、元、清等朝以来,一直处在胡汉交融的状态;为了抵御外侵,形成勇武好搏击的特点,具有悠久的武术传统。
自金开始,历代统治者在北京建都,都市文化的特点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燕赵文化,文化特点具有一定的“正统性”,文化娱乐等方面受宫廷和北京市民文化影响较大。
(三)三秦文化三秦之地,即今陕西地区,包括甘肃、宁夏的东南部。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件)
人们已经
历法逐渐完备, 把一年分
一年分为12个 月,大月30天,
为二十四
小月29天,闰干支纪日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思考:制定历法、测定出 二十四节气的意义是什么?
有利于指导农业生产
一、天文、历法和医学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第5课——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第6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第7课——百家争鸣 第8课——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天文、历法和医学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甲骨文与青铜器
《诗经》和“楚辞”
学习目标: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了解甲骨文、青铜铭文、其他文献 记载和典型器物。通过《黄帝内经》和名医扁鹊,了解这一时期的医学成就。
何尊及铭文
何尊是西周成王时的青铜器,铭文中 有“宅兹中国”的记载。这是目前所 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
历史价值: 青铜器是我们了解历史的实物史料。 铭文是文献史料。 二重证据法: 实物史料与文献史料相互印证。
二、甲骨文与青铜器
3.三星堆遗址
长江上游地区的四川广汉
金杖
青铜树
青铜面具
青铜人像
玉璋
分工细致,制作工艺高超。 ②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祭祀及军事,成为王 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
地位: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之一
簋
爵
斧
编钟
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 食器
酒器
兵器
乐器
二、甲骨文与青铜器
2.青铜器 (4)文字: 刻写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成为“金文”,内容丰富
城市类世界文化遗产
古街
四方街是一个大约4000平方米的梯形小广场。
水系
中河、西河、南河三条主河道。
古桥
在丽江古城区内的玉河水系上,飞架有354座 桥梁,其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形式有 廊桥(风雨桥)、石拱桥、石板桥、木板桥等。
木府
系丽江世袭土司木氏衙署,“略备于元,盛于 明”。历经战乱动荡,1998年春重建,并在府 内设立了古城博物院。 木府占地46亩,坐西向东,沿中轴线依地势建 有忠义坊、义门、前议事厅、万卷楼、护法殿、 光碧楼、玉音楼、三清殿、配殿、阁楼、戏台、 过街楼、家院、走廊、宫驿等15幢,大大小小 计162间。
198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 C(I)(II)(III)(IV)(V)(V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 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给出这样的评价: “始建于5世纪的威尼斯,由118个小岛构成, 10世纪时成为当时最主要的海上力量。整个威 尼斯城就是一幅非凡的建筑杰作,即便是城中 最不起眼的建筑也可能是出自诸如乔尔乔涅、 提香、丁托列托、委罗内塞等世界艺术大师之 手。”
概况
丽江古城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丽江市,丽江古城 又名大研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与四川阆中、山西 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 大研古城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光滑洁净的青石板 路、完全手工建造的土木结构的房屋、无处不在的小 桥流水。大研古城是一座具有浓烈人文气息的小城, 明亮的阳光下,总会有步履缓慢的上了年纪的纳西老 人悠闲地踱步,他们身着藏满历史的靛蓝色衣服,头 戴红军时期的八角帽,对眼前身后猎奇的目光视而不 见、不屑一顾。 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
第八讲 城市类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文化分区
中国文化分区中国地理环境的特征,影响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总体特色,使其在世界文化丛林中独树一帜。
中国东临太平洋,境内高山、丘陵、高原、平原、盆地、江河、湖泊纵横交错,在广袤的幅员中,南北冷热、东西干湿差异很大,天然植被从东南向西北呈现出森林、草原及荒漠三个地带,复杂的地形、土壤、气候、水文等环境,构成了千姿百态的区域特色。
另外,民族的分布十分复杂,各地经济、社会、历史与文化发展的背景各不相同,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形形色色的区域文化风貌,互补地表现出不同条件下的生存境况和心理状态,汇合成汹涌澎湃的中华文化洪流。
中国传统文化区是历史上自然、经济、社会、政治等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
如今各个传统文化区之间的文化特征差别在逐渐减少,例如各区经济形式上的差别并不大,即都包括第一、第二、第三产者,只是产业结构、发展程度方面有差别,而农耕、渔业、牧业等传统农业经济的空间格局基本上没有变。
由于精神文化要素变化的速度相对较缓慢,因此传统文化区的许多文化特征也有很多保留至今。
根据以上内容,结合地理景观的风貌、人们的衣食住行、风土人情、艺术风格、欣赏情趣等特色与风味,按照历史发展过程、文化传统和现今状况,我们可将中华文化区划分为以下十七个文化区:东北文化区、燕赵文化区、黄土高原文化区、中原文化区、齐鲁文化区、淮河流域文化区、巴蜀文化区、荆湘文化区、鄱阳文化区、吴越文化区、闽台文化区、岭南文化区、云贵高原文化区、内蒙古文化区、北疆文化区、南疆文化区和青藏高原文化区。
下面我们择其一二作一介绍,其余的文化区可参阅《鸟瞰中华——中国文化地理》一书(1997年沈阳出版社出版,朱海滨编)。
中原文化区中原文化区主要依托于现今的河南省,即《禹贡》九州中的豫州,因豫州位居九州中央,故又名“中州”。
中州大地,西高东低,太行、王屋雄峙北界;大别、桐柏屏立南境;西有秦岭东来,分出伏牛、熊耳诸脉,结为豫西山地;中部嵩山耸立,雄视中州诸野;东部为黄淮平原,沃野千里。
第八讲 中国历史区域文化
第八讲中国历史区域文化一、中国古代人文地理学思想中国古代“文化”一词起源很早,《周礼》载:“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史记•货殖列传》:关中:“膏壤沃野千里”、“其民犹有先王之遗风,好稼穑,殖五谷,地重,重为邪。
”“[孝]昭治咸阳,因以汉都,长安诸陵,四方辐辏并至而会,地小人众,故其民益玩巧而事末也。
”三河:“夫三河在天下之中,……土地小狭,民人众,都国诸侯所聚会,故其俗纤俭习事。
”《汉书•地理志》:“凡民函五常之性,而其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谓之风;好恶取舍,动静亡常,随君上之情欲,故谓之俗。
”《隋书•地理志》《太平寰宇记》明•王士性《广志绎》二、区域文化的研究现状通俗性读物的普及表现为地域文化丛书的出版,如辽宁人民出版社的一套丛书基本上承袭了中国传统文化区的划分,大致有齐鲁文化、吴越文化、八闽文化、三秦文化、燕赵文化、三晋文化、中州文化、江西文化、荆楚文化、台湾文化、两淮文化、徽州文化(形成较晚)、巴蜀文化、岭南文化等。
专业性的研究时期:集中在文化区的形成和发展时期。
如周振鹤对秦汉文化区的考察,卢云对汉晋文化地理的研究等。
(周振鹤主编:《中国历史文化区域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卢云《汉晋文化地理》,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地域:往往与研究者的籍贯或生活地区有关。
如:张晓虹对陕西历史文化地理的研究(《文化区域的分异与整合——陕西历史地理文化研究》)、张伟然对湖南、湖北历史文化地理的研究(《湖南历史文化地理》、《湖北历史文化地理》)文化要素:大致涉及到语言、学术、宗教、风俗、人物,有的还涉及到了戏剧和音乐等文化要素。
三、文化区的考古学渊源《禹贡》九州与龙山文化区系四、典型文化区的形成与划分形成期:春秋战国时期(1)诸子的“百家争鸣”严谨、睿智地表现了区域文化中学术层面的不同风格;(2)《诗经》国风鲜明、生动地反映了区域文化中民间层面的不同风格如音乐、民俗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讲中国历史区域文化一、中国古代人文地理学思想中国古代“文化”一词起源很早,《周礼》载:“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史记•货殖列传》:关中:“膏壤沃野千里”、“其民犹有先王之遗风,好稼穑,殖五谷,地重,重为邪。
”“[孝]昭治咸阳,因以汉都,长安诸陵,四方辐辏并至而会,地小人众,故其民益玩巧而事末也。
”三河:“夫三河在天下之中,……土地小狭,民人众,都国诸侯所聚会,故其俗纤俭习事。
”《汉书•地理志》:“凡民函五常之性,而其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谓之风;好恶取舍,动静亡常,随君上之情欲,故谓之俗。
”《隋书•地理志》《太平寰宇记》明•王士性《广志绎》二、区域文化的研究现状通俗性读物的普及表现为地域文化丛书的出版,如辽宁人民出版社的一套丛书基本上承袭了中国传统文化区的划分,大致有齐鲁文化、吴越文化、八闽文化、三秦文化、燕赵文化、三晋文化、中州文化、江西文化、荆楚文化、台湾文化、两淮文化、徽州文化(形成较晚)、巴蜀文化、岭南文化等。
专业性的研究时期:集中在文化区的形成和发展时期。
如周振鹤对秦汉文化区的考察,卢云对汉晋文化地理的研究等。
(周振鹤主编:《中国历史文化区域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卢云《汉晋文化地理》,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地域:往往与研究者的籍贯或生活地区有关。
如:张晓虹对陕西历史文化地理的研究(《文化区域的分异与整合——陕西历史地理文化研究》)、张伟然对湖南、湖北历史文化地理的研究(《湖南历史文化地理》、《湖北历史文化地理》)文化要素:大致涉及到语言、学术、宗教、风俗、人物,有的还涉及到了戏剧和音乐等文化要素。
三、文化区的考古学渊源《禹贡》九州与龙山文化区系四、典型文化区的形成与划分形成期:春秋战国时期(1)诸子的“百家争鸣”严谨、睿智地表现了区域文化中学术层面的不同风格;(2)《诗经》国风鲜明、生动地反映了区域文化中民间层面的不同风格如音乐、民俗等等。
成熟期: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文化的区域特征进一步成熟,故而能明显地为当时人所意识到,表现为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和朱赣(《汉书•地理志》所附“风俗”篇)对不同地域文化的描述。
南北文化差异较大。
首先,是民族性格的区域差异。
南方人的性格比较婉约,北方人比较爽直。
南细北爽是汉民族性格的主要区域差异。
《中庸》:“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
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
林语堂《中国人》:“北方的中国人,习惯于简单质朴的思维和艰苦的生活,身材高大健壮,性格热情幽默,吃大葱,爱开玩笑。
”《汉书·地理志》划秦汉时期全国为三大风俗区:1.塞上塞外风俗区:以畜牧业为主的生产方式,尚武、简朴。
2.黄河中下游风俗区:秦汉时期经济文化重心,可分为以下亚区:关中亚区:即三辅地区,八百里秦川,为秦汉国都之区,交通发达,物产丰富,风俗不纯,商业发达,民风奢靡。
魏地亚区:古“三河”(河东、河内及河南三郡)之地,风俗大致相同。
韩地亚区:郑地俗男女亟聚会、颍川尚忠、南阳夸奢。
陈地亚区:今河南淮阳一带,其俗巫鬼。
齐地亚区:人物辐辏,有鱼盐之利,尊贤而尚功。
燕地亚区:愚捍少虑,敢于急人。
宾客相过,以妇相待。
赵地亚区:今河北中部“丈夫相聚游戏,悲歌慷慨。
女子游媒富贵,遍诸侯之后宫”,其俗男盗女娼。
太原、上党一带号称“难治”。
鲁地亚区:有圣人之教,西汉去圣久远,俗趋商贾,多伪巧。
宋地亚区:重厚多君子,好稼穑。
农业发达。
卫地亚区:郑卫之音,好气任侠。
3.淮汉以南风俗区:待开发区。
巴蜀亚区:俗不愁苦,亡凶年忧。
楚地亚区:不忧冻饿,信巫鬼,重淫祀。
吴越亚区:轻死易发。
“多失巧而少信”东汉以后儒学为主,中原地区风俗逐渐趋同,三国后南北分裂,江淮不断开发,南北朝后,地域风俗形成南北之间的明显差异。
就饮食来说,南米北面;南甜北咸;南细北粗。
中国有四大菜系,八大菜系。
建筑与园林,南楼北陵;伦理性和等级性明显;隐蔽性、内向性十分明显。
南方建筑多敞口,空气顺畅流通,北方多严实,可以严防寒冷;南方园林多私园,北方多皇园;宗教建筑北方多石窟寺,南方多佛寺、道观。
东北十大怪、云南十八怪、陕西十大怪民俗文化与当地地理环境关系区域文化的划分以河流流域为基准,分为三大文化区系:黄河流域文化区、长江流域文化区和珠江流域文化区。
五、黄河流域文化区1.燕赵文化地域:《禹贡》为冀州所在,相当于今河北省和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
特征:慷慨悲歌、好气任侠,民风质朴,多美姬佳人表现:(1)荆轲刺秦王——奠定了燕赵文化的悲凉基调“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三曹和建安七子以邺都为中心的诗歌创作所形成的“建安风骨”诗风古朴、慷慨多气。
(3)韩愈的总结——“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2.三晋文化地域:《禹贡》为冀州所在,汉以后为并州,相当于今山西省和河南省西北部地区。
特征:战国时期,三晋地区的法家和纵横家最为发达,“三晋多权变之士”。
3.中州文化地域:《禹贡》为豫州之地,相当于今河南省。
特征:“杂燕赵悲歌之人,迩吴楚剽轻之俗”4.齐鲁文化地域:《禹贡》属青州和兖州之地,相当于今山东省。
特征:(1)邹、鲁以儒学著称(2)齐文化的地域性特征——大国之风其一,黄老道家色彩,表现为稷下学宫汇聚了黄老学大师。
其二,高谈阔论、奢侈豪华。
5.三秦文化地域:《禹贡》属雍州,相当于今陕西省包括陕北高原、关中平原。
关中平原的文化特征:(1)先秦时期,承周朝的遗风:“好稼穑,殖五谷,地重,重为邪。
”(2)秦汉时期:“三辅豪民”与“五陵年少”、“俗具五方”与“华戎杂错”陕北和陇西一带表现为质朴和尚武六、长江流域文化区吴越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是生长发育于长江流域的三种文化,其共同特征是具有浓厚的文学浪漫色彩和鬼神祭祀传统,表现出与黄河流域文化注重实际的政治色彩截然不同的本土风格。
江南人民“好衣甘食,虽白屋草庐,歌讴舞琴,日给月半,朝歌暮戚。
”“江南之俗,火耕水耨,食鱼与稻,以渔猎为业,虽无蓄积之资,然而亦无饥馁。
其俗信鬼神,好淫祀。
”1.巴蜀文化地域:《禹贡》属梁州,汉以后析出四川盆地为益州,汉中盆地仍为梁州。
相当于今四川省、陕西省南部、重庆市。
地形上为四川盆地及其周围地区。
特征:封闭的地形造成了蜀文化的浓郁个性(1)三星堆遗址所反映的蜀中远古文明具有自身发展的源头(2)秦汉时期巴蜀文化在学术上的表现为文学和小学(文字)的成就,以司马相如的词赋和扬雄的文字学为代表。
(3)根据《隋书•地理志》记载,巴蜀文化在习俗上表现为两个区域特征:汉中盆地(巴)民风质朴,讲求口腹之欲的满足,好祀鬼神;蜀中的民风则是另一种风格:“其地四塞,山川重阻,……其人敏慧轻急,貌多蕞陋,颇慕文学,时有斐然,多溺于逸乐,少从宦之士,或至耆年白首,不离乡邑。
”2.荆楚文化地域:《禹贡》属荆州,相当于今两湖地区。
特征:(1)巫文化色彩浓郁,以《楚辞》为代表,《九歌》通篇是以神灵的口吻诉说心志。
(2)民风:“南楚好辞,巧说少信。
”(3)端午节的习俗吃粽子、划龙舟等风俗成为荆楚文化的典型特征。
3.吴越文化地域:《禹贡》属扬州,相当于今江苏、浙江、上海市、皖南、江西、福建特征:(1)文化区幅员广阔,反映出文化发展的粗略。
苏州状元,绍兴师爷(2)浓厚的鬼神祭祀风气,尤其注重水神崇拜,断发纹身的习俗就是水神崇拜的产物,成为吴越文化的典型特征。
(3)亚文化区的划分江淮之间,“人性并躁劲,风气果决,包藏祸害,视死如归,战而贵诈,此则其旧风也。
自平陈之后,其俗颇变,尚淳质,好俭约。
”江南沿江一带为古丹阳郡所在,又一度是六朝旧都,风气比较浮华重商:“丹阳旧京所在,人物本盛,小人率多商贩,君子资于官禄,市廛列肆,埒于二京。
”太湖流域和钱塘江流域一带:“吴、粤之君皆好勇,故其民至今好用剑,轻死易发”七、珠江流域文化区岭南文化地域:《禹贡》化外之地,原为百越之地,相当于今南岭以南的广东、广西。
特征:中原文化与当地文化的逐渐融合,“流风遗韵,衣冠气习熏陶渐染,故习渐变而俗几中州。
”秦始皇时统一岭南后,大量移民,经南粤王赵佗的努力,中原文化与当地文化逐步融合,岭南自汉代后人才辈出:(1)唐代惠能发展了佛教的禅学;(2)明初陈白沙发展了岭南理学;(3)近代岭南开风气之先,出现了领导戊戌运动的改良主义思想家康有为及其弟子梁启超。
八、影响区域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因素1.地理环境“其土坦而平,其水淡而清,其人廉且贞。
”“其山崔巍以嵯峨,其水狎渫而扬波,其人磊坷而英多。
”“夫英伟大贤多出于山泽,河北土平气均,蓬蒿才有三尺,不足成林故也。
”2.政治京畿地区的文化发展政治中心与文化中心往往一致的都城效应割据政权对区域文化的保存和发展如西汉末年的河西、十六国时期的凉州、东汉末年的辽东、东晋南朝时期的江南3.交通如巴蜀文化、吴楚文化与中原文化的隔阂;济水流域与黄河流域的文化为同一个体系4.移民如吴越民风和关中民风的转变5.行政区划对文化区的整合与分异如湖南、陕西两省对不同文化区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