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及技巧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ppt课件
3.中性颗粒呈等电点状态与伊红美兰均可结合,染成 紫红色,称为中性物质。
医学课件
14
pH对细胞染色的影响
在酸性环境中染色偏红;在碱性 环境中染色偏蓝。因此要求用磷酸盐 缓冲液,使染色环境维持在6.4~6.8 之间,以达到满意的染色效果。
医学课件
15
1.用玻璃笔在血膜两端划线。 2.瑞氏染液覆盖血膜,染 0.5~1min。
医学课件 20
制备血涂片
染色
镜检
检查区域:体尾交界处,细胞分布均匀, 红细胞紧密排列但不重叠。 低倍镜: 估计细胞分布和染色情况,浏 览全片是否存在异常细胞。 油镜: 观察红细胞形态。
医学课件 21
正常红细胞形态
双凹圆盘形,淡桔红色,中央1/3为生 理性淡染区,呈正常色素性。红细胞直径 为6.7~7.7μm,平均直径7.2μm左右,厚 约2μm。无核,胞质内无异常结构。除健 康人外,还见于急性失血、再生障碍性贫 血和部分白血病。
血涂片的染色
染色的目的是使细胞膜、细胞浆、胞 浆中颗粒及细胞核等主要结构染上特定的 颜色,以便于显微镜下观察与识别。
医学课件
11
一、瑞氏染色法(Wright’s stain)
对胞浆和中性颗粒染色较好,对胞核稍差。
二、吉姆萨染色法(Giemsa’s stain)
对胞浆和中性颗粒染色较差,对胞核和寄 生虫着色较好。
医学课件
25
小红细胞( microcyte )
医学课件
26
红细胞大小异常
2.大红细胞( macrocyte):直径>10μm。最 常见于缺乏叶酸和维生素B12所致的巨幼细 胞性贫血(MA)。也可见于溶血性贫血 (H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 3.巨红细胞(megalocyte):直径>15μm。 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MA)和骨髓增生 异常综合症(MDS)。
外周细胞形态学检查技术
2.原单、原粒及原淋的鉴别
鉴别 原单
原粒
原淋
大小 大,14~25µm
中等,10~20µm
小,10~18µm
胞体 核形
类圆或不规则,可有伪足 圆形、类圆形
不规则或规则、类圆形,常 圆或类圆形,也可不
有折叠
规则
类圆、椭圆或不规则 圆形、类圆或不规则
核仁 染色质
1~3个(常1),大而清
2~5个,小而清晰
外周细胞形态学检查技术
一、各种类似细胞等的鉴别 二、儿童血片的主要特点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技术目录
➢ 绪论 ➢ 血细胞的发育(略) ➢ 外周成熟血细胞形态学 ➢ 外周异常血细胞形态学 ➢ 各种类似细胞的鉴别 ➢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 ➢ 血液系统等疾病的血常规检验特点 ➢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考核(略)
13. 中性幼稚粒细胞与淋巴细胞
➢ 中性幼稚粒细胞中性颗粒减少、大淋巴细胞较大或颗粒较 多等,两者需进行鉴别
➢ 中性幼稚粒细胞:染色质较细,胞质中含有中性颗粒,胞 质的颜色蓝色或淡蓝色
➢ 大淋巴细胞:染色质粗,副染色质不明显,胞质一般 呈清澈淡蓝色
14. 中性粒细胞与晚幼红细胞
14. 中性粒细胞与晚幼红细胞
细胞相似的原因?
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 制片及染色技术造成 ➢ 选择观察的部位不当造成的 ➢ 细胞本身的特征不明显 ➢ 基本功不够扎实
➢形态不是一个简单的图谱,它代表着一种语言, 是一种疾病的某种表现,我们应该抛却静态的 眼光,以动态的眼光观察细胞,透过一些表面 现象看到其本质。
➢培养科学的态度,哲学的思辨分析细胞,寻找 和推理与临床内在联系和规律,只有这样才能 掌握细胞的灵魂与精髓,将得到的感性认识融 会贯通,运用自如。
外周血细胞形态
泪滴状成熟红细胞:形状像泪
滴状,梨样而得知,被拉长的细丝可 长可短。
泪滴状红细胞增多,一般见于骨髓纤 维化症的血象和骨髓象中。有人认为 红细胞通过骨髓纤维化组织后,使红 细胞拉长呈泪滴状。
靶形红细胞:红细胞中心部位染
色较深,周围为苍白区域,而细胞边缘 又深染,形如射击之靶。有的中心深 染区不像孤岛而像从红细胞边缘延伸 的半岛状态或柄状,而成不典型的靶 形红细胞。靶形红细胞直径可比正常 红细胞大或正常,但厚度变薄。
染成蓝色。
血涂片镜检
首先,用低倍镜检查,观察涂片及染色是否满意,有核细胞多 少,尤其应注意末端有无异常幼稚细胞。然后用油镜检查,计数 100个白细胞,注意其形态有无异常;如出现幼红细胞,按计数 100个白细胞见到多少个幼红细胞,并记录所属阶段;注意成熟 红细胞大小、形态,包括畸形和碎片红细胞,尚应观察有无嗜多 然红细胞等;血小板多少、有无畸形等。
单核细胞:颗粒多,细小,灰尘样紫红色颗粒弥散分布于胞质中。
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核分叶分2-5叶,以3叶为多。
核左移:外周血中性杆状核细胞增多或出现晚幼粒、中幼粒,甚至 早幼粒细胞的现象。常见于感染,尤其是化脓菌引起的急 性感染
核右移:外周血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增多,并以5叶核以上的中性 粒细胞>3%的现象。主要见于巨幼贫。
细胞形态的观察对象
1、红细胞 2、白细胞 :粒细胞(中性、嗜酸、嗜碱)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3、血小板
红细胞
【正常红细胞】呈圆形双凹盘状,中 心稍淡,橘红色。
红细胞形态观察
从成熟红细胞的形态观察,可找出疾病的病因,在观察分 析红细胞形态病理改变时,应着重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一)大小 小红细胞:MCV<82,直径<6μm,见于缺铁性贫血、铁粒 幼细胞贫血(铁粒贫)、慢性病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 贫血。 大红细胞:MCV>95,直径>8.5μm,见于巨幼红细胞贫血、 急性失血性贫血、混合性贫血、红白血病型。
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标准操作程序
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标准操作程序1 检验目的规范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对各仪器达到复检规则的样本进行复片检查,给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观察疾病的变化及治疗效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2 用于检验程序的原理把血液制成细胞分布均匀的薄膜涂片,用瑞氏-姬姆萨染料染色,观察各种细胞数量、形态和质量的变化。
3 性能参数不适用。
4 原始样品系统血液标本详见《血常规标本的采集与处理程序》。
5 容器和添加剂类型血液标本采集的容器是一次性含 EDTA-K2 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添加剂是EDTA-K2 抗凝剂。
采集方法:准确采集静脉血 2.0ml 于上述容器中,轻轻颠倒混匀或直接取手指血 20μl。
要求量准,采血顺利,不能出现凝块。
取手指血或抗凝血于洁净的玻片上制片。
6 所需设备和试剂6.1 仪器、器材:显微镜或 DM96 自动阅片机、玻片6.2 试剂6.2.1 瑞氏-姬姆萨染色液6.2.2 磷酸盐缓冲液(自配):称取 10 克 KH2PO4,用 1000ml 蒸馏水溶解为 1%浓度的 KH2PO4 溶液,称取 7 克 NaHPO4,用 700ml 蒸馏水溶解为 1%浓度的2Na2HPO4 溶液,取 900 毫升 1%浓度的 KH2PO4溶液和 600 毫升 1%浓度的Na2HPO4 溶液混匀,再用蒸馏水加至 3000 毫升,充分混匀。
配制的缓冲液的 pH 值范围应该在 6.4-6.8。
7 程序步骤仪器器材/试剂准备→样本编号→制片→染色→镜检→分析测定结果→结果审核签发。
应在取血后4小时内完成血涂片制作。
7.1 样本编号按顺序将样本编号,认真核对检验目的、病人姓名、性别、科室、床号、血液质量,如有疑问应及时与临床联系。
如采血量不够、有凝块或有溶血现象等,须申请重留标本。
7.2 制片采用 SP1000I 自动推片机或手工制片。
将样本混匀后取 5~10ul 滴于玻片上,并在玻片上注明患者姓名、样本编号,推制厚薄适宜的血膜片。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及技巧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及技巧卫生部北京医院血液科郑天林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彭明婷谷小林陆红五.血细胞形态学采样、制片染色与检查要求:( 一) 采样、制片及染色,三道工序至关重要,是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成败关键。
要得到合格的涂片标本,做好上述工序,应注意以下要求:1. 采样、制片:(1) 玻片要求:国内1.0mm × 26mm × 76mm ± 0.5 ,美国NCCLS 规定1.0mm × 25mm × 75mm ± 0.5 ,要严格清洁,接近中性.(2) 推片:选择优质推片,推片两端边缘整齐、平滑。
也可选用有机玻璃,其大小、厚度与坡片相同,两端之边缘应加工光滑,以利推片用。
(3) 采外周血(样),擦去第一滴血,迅速采血,量适中,如绿豆粒大小,具有一定推片技术,推片倾斜45 °±,推成血膜长度25mm ~35mm ,宽度18 ~20mm ,血膜四周留有空隙区,血膜终尾离玻片终端至少10mm ,血膜均匀,薄如蝉翼,尾端形如弧状,迅速扇(摇)干,血膜具有头、体、尾不同厚薄区域。
此外,涂片时,还要考虑患者的血液状态,如贫血程度、血液粘稠度、WBC 或有核细胞多少等因素,调整推片技巧。
(4) 如若采用静脉血推片,用K 3 -EDTA 或肝素抗凝,推制血片应尽早进行(最迟在1 ~2 小时内)。
(二)染色:是识别细胞形态的重要标记工序:常规瑞氏- 姬姆萨染色要点:1 .要得到满意、漂亮的血细胞染色标本,新鲜涂片迅速染色是很重要的。
2 .染色液配制要合格;3 .涂片切勿用甲醛固定,否则不着色;4 .染色的好坏与染色液、缓冲液的质量及比例、加液间隔时间、保持玻片染色液面的张力等染色技巧均有重大关系。
染液要覆盖涂膜面,再加缓冲液(1:2 ),其量要充足、混均,染色时间要30 分钟以上。
5 .细胞着色的观察:(1) 当染液与缓冲液混合后,甲醛吸水液温升高,发生剧烈反应,直至液膜表面的“染色粒”呈均匀分布,随染色时间的推延,“染色粒”由“染色小粒”聚集成“染色大粒”,逐渐由外缘向内缘推进至染色面中心(此过程需要20-30 分钟以上),则表明细胞着色已完成,(2) 再用自来水缓流冲洗,使染色液沉渣及染色粒浮去,使其充分起分色作用,去除细胞染色中浮色,显示出胞核结构及细胞清晰形态,待干,镜检。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及诊断技巧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及诊断技巧病理性形态学改变:①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分叶分化程度,○被认为从干细胞至粒细胞生成是否正常及与粒细胞年龄相关;如核分叶不良,Pelger-huet现象;○核仅一叶或二叶,其百分率增加时谓之"左移",反之,多数细胞四叶以上谓之右移,○一般认为正常中性粒细胞胞核分叶情况:--4叶者为15~25%3叶者为40~50%--2叶者为20~40%1叶者为5%--5叶以上者提示有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可能。
○右移现象:-多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肝脏疾患,并可以5叶与4叶所占比例计算,得出简单实用的分叶指数:分叶指数=5叶/4叶100%正常核分叶指数:0~17%还见于缺铁性贫血、类风湿性关节炎、遗传性高分叶症(显性遗传)及某些败血症(以左移多见)。
○左移现象-见于感染、败血症、出血、小儿慢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等。
●中性粒细胞毒性颗粒及空泡改变:中性粒细胞由于受到外来刺激(包括感染及应激反应)引起颗粒变性,粗大着色深染及浆内空泡等病理性改变。
上述改变及白细胞数增多和出现幼稚及原始细胞则为类白血病反应。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GL)的中性成熟粒细胞一般胞浆颗粒较正常稀少,但无空泡及毒性颗粒,而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的中性成熟粒细胞则与类白血病反应形态相似。
○假性嗜酸性颗粒形态异常:类似嗜酸性样颗粒的出现。
-在某些干细胞疾病如MDS、粒细胞缺乏症、肾性贫血某些患者中性粒细胞的颗粒增多○遗传性白细胞异常疾病:是先天性白细胞异常疾病,临床上虽罕见,但为了提高辨别的能力,应有所认识。
○Pelger-Huer白细胞异常:属于显性遗传,其白细胞形态特点:核分叶不良,不分叶,核呈花生形、亚铃形等形状,无核丝形成,胞浆正常,此外,还有假性(即继发性)Pelger-huet白细胞异常应加以鉴别,后者常见于急性肠炎、伤寒、疟疾、流感,无家族史,但在原发病得到治疗后白细胞形态恢复正常。
○Alder-Reilly颗粒异常: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糖代谢障碍性疾病,常伴有软骨畸形、肝、脾肿大等,中性、嗜酸性及嗜碱性粒细胞含有多量嗜天青颗粒遮盖整个细胞,单核细胞亦有类似改变。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
详细描述
自动化血液分析仪法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能够提供大量数据,如白细胞计数 、分类比等。但该方法对异常细胞的识别能力有限,可能漏检或误诊。
流式细胞术
总结词
流式细胞术是一种高灵敏度的外周血 细胞形态检验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 对细胞表面标记物进行检测。
疾病筛查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可辅 助筛查某些潜在疾病,如 肿瘤、感染等。
免疫系统评估
观察外周血细胞形态变化, 有助于评估免疫系统的功 能状态,判断个体对疾病 的抵抗力。
04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的注 意事项
样本采集和处理
采集时间
样本处理
选择清晨空腹时采集样本,以避免饮 食和日常活动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详细描述
流式细胞术能够快速检测大量细胞, 并对细胞表面标记物进行分析,有助 于疾病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但该方法 对仪器和试剂的要求较高,且数据分 析需要专业人员。
03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的应 用
诊断血液系统疾病
贫血
通过观察红细胞大小、形态和染色情 况,判断贫血的类型和原因,如缺铁 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等。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01
能够自动完成血样的稀释、染色、计数和分类等步骤,提高检
验效率。
智能化识别系统
02
通过图像识别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血细胞形态的自动识别
和分类,减少人为误差。
自动化样本处理
03
利用机器人技术实现样本的自动取样、稀释、染色和检测等操
作,提高检验过程的自动化水平。
临床应用前景
精准医疗
利用计算机算法对显微镜下的血 细胞图像进行自动识别和分析,
外周血形态学报告的内容
外周血形态学报告的内容前言外周血形态学报告是通过对患者血液样本的显微镜检查,观察和描述外周血涂片中各种不同类型细胞的数量、形态和功能状态,以协助诊断和监测疾病的一种常规实验室检查方法。
本篇报告将详细介绍外周血涂片中不同类型细胞的观察结果和意义。
方法为确保准确的形态学观察,本次检查采用了以下标准的方法:1. 采集标本:采用无抗凝剂或EDTA抗凝剂管收集患者外周血样本。
2. 制备涂片:将外周血样本滴在玻璃片上,用另一块玻璃片将之间的血液涂开。
3. 固定和染色:将涂片加入甲醇中进行5-10秒固定,然后使用Wright染料和尤那染料染色。
4. 显微镜观察:在高倍镜下观察和记录各类细胞的数量、形态和染色特征。
观察结果1. 红细胞(RBC):红细胞是外周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具有边缘光滑、无核、呈圆盘状的特征。
此次观察发现患者红细胞数量在正常范围内,无明显异常。
2. 白细胞(WBC):白细胞是外周血液免疫系统的核心细胞。
本次观察发现患者白细胞总量为5600/μL,处于正常范围。
各类白细胞计数如下:- 嗜中性粒细胞(NEU):占总白细胞数的60%,此次患者嗜中性粒细胞计数为3360/μL,正常范围内。
- 淋巴细胞(LYM):占总白细胞数的30%,此次患者淋巴细胞计数为1680/μL,正常范围内。
- 单核细胞(MONO):占总白细胞数的5%,此次患者单核细胞计数为280/μL,正常范围内。
- 嗜酸性粒细胞(EOS):占总白细胞数的3%,此次患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168/μL,正常范围内。
- 嗜碱性粒细胞(BASO):占总白细胞数的2%,此次患者嗜碱性粒细胞计数为112/μL,正常范围内。
3. 血小板(PLT):本次观察发现患者血小板计数为180×10^3/μL,处于正常范围。
4. 其他细胞类型:除了上述主要的细胞类型外,外周血涂片还观察到了红细胞和白细胞之外的其他细胞,如巨核细胞和浆细胞等。
在本次观察中,这些细胞未见异常。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是通过对患者的外周血液样本进行显微镜检查,观察和描述各类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结构,以了解患者的血液情况。
这种检验通常由临床实验室的医学实验室专业人员进行。
具体步骤包括:
一、采集外周血样本:通过采血针抽取一小量患者外周血。
二、制备血涂片:将采集的外周血涂抹在载玻片上,通过专用的技术制备出薄而均匀的血涂片。
三、染色:对血涂片进行染色,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Wright染色或Giemsa染色。
这些染色方法能够突出血细胞的核和胞浆结构,使其在显微镜下更容易观察。
四、显微镜观察:将染好色的血涂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实验室技术人员会仔细检查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形状、大小、颜色、核形态等方面的特征。
五、形态学描述:根据观察结果,进行详细的形态学描述。
这可能包括有关红细胞形态(比如贫血、红细胞异常)、白细胞形态(比如感染、白血病)和血小板形态(比如凝血功能异常)的信息。
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报告
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报告摘要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通过观察和描述血液中各类细胞的形态特征,可以为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患者的参考依据。
本文将详细介绍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1. 准备样本在进行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之前,首先需要采集患者的外周血样本。
通常,医生会在患者的肘部内侧或手背的静脉附近进行采血。
采血时,需要使用无菌技术,以避免样本污染。
采集到的外周血样本通常需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
2. 细胞涂片制备将外周血样本送至实验室后,需要制备细胞涂片以供观察。
制备细胞涂片的步骤包括:取一滴外周血样本,将其均匀涂布于玻璃载玻片上,然后用另一片载玻片将其横向涂开。
制备完毕后,将载玻片晾干。
3. 染色制备好的细胞涂片需要进行染色,以增强细胞形态的对比度。
常用的染色方法有Wright染色、Giemsa染色等。
染色液可以根据实验室的标准制备或购买。
将细胞涂片浸入染色液中,一般需要几分钟至十几分钟的时间,然后取出并用水冲洗。
4. 镜检观察经过染色的细胞涂片可以放置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观察时,可以使用低倍镜(如10倍或20倍)进行初步扫描,然后再切换到高倍镜(如50倍或100倍)进行详细观察。
通过观察细胞的形态特征,可以识别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不同类型的细胞。
5. 形态分析在观察细胞时,需要注意细胞的大小、形状、颜色、核形态等特征。
例如,红细胞的正常直径约为6-8微米,呈双凸形,中间凹陷,颜色为淡红色;而白细胞的大小和形状则因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
通过比对细胞的形态特征与正常值的对比,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6. 结果分析根据细胞形态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
例如,红细胞形态异常、白细胞数量增多或减少、血小板形态异常等都可能与某些疾病相关。
医生可以根据分析结果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潜在的疾病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7. 注意事项在进行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采血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以防止样本污染。
外周血细胞形态的观察
宿迁市中医院检验科 胡成侠
外周血涂片检查的意义
• 血细胞形态学改变常提示有病 理性因素存在,主要反映在血 细胞质和量的改变。外周血血 象检查有助于造血系统及其它 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还能发现血液分析仪不能识别 的异常细胞和异物(肿瘤细胞、 寄生虫等)。
涂抹标本的观察方法: 肉眼观察 低倍镜下观察 油镜下观察
红细胞的人为变化:假棘形红细胞。
红细胞的人为变化:假性椭圆形红细胞。
白细胞
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核分叶情况 1叶<5-8% 2叶20-35% 3叶40-50% 4叶15-20% 5叶<0.5% 6叶 0% 核左移:外周血中性杆状核细胞增多或出现晚 幼粒、中幼粒,甚至早幼粒细胞的现 象。 核右移:外周血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增多,并以 5叶核以上的中性粒细胞>3%的现象。
血红蛋白含量异常:双相性,正常红细胞和低色素红细胞群 混合存在。
有内含物的红细胞: 有核红细胞:红细胞内见核。 豪周氏小体:红细胞内有一个或多个紫红色的碎 片。 卡波氏环:红细胞内有淡紫色红色环状物。 嗜碱点彩:红细胞内有大量淡紫色细小颗粒,分 布均匀。 网织红细胞:红细胞内有大量淡紫色颗粒和丝状 物,分布不均匀。
粒细胞异常:佩尔格尔休特(Pelger-huet)异常。
粒细胞异常:佩尔格尔休特(Pelger-huet)异常,细胞分叶 到2叶为止,核染色质固缩。
粒细胞异常:佩尔格尔休特(Peger-huet)异常,细胞分叶
粒细胞异常:佩尔格尔休特(Pelger-huet)异常,细胞分叶 困难,核染色质固缩。
粒细胞异常:假性佩尔格尔休特(Pelger-huet)异常,细 胞分两叶,核染色质较疏松。
粒细胞异常:异常白细胞包涵体Chediak-Higashi综合症, 中性粒细胞胞浆中含有明显紫红色的巨大颗粒。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
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染色异常
着色过浅
红细胞中心淡 染区扩大,多见
于缺铁性贫血、
地中海贫血及其
他血红蛋白病
着色过深
中心淡染区不见, 着色较深,多见于 溶血性贫血及大细 胞性贫血
嗜多色性红细胞
红细胞经瑞氏染色染成灰 蓝色、灰红色、淡灰色, 包体较正常红细胞稍大, 这是一种尚未完全成熟的 网织红细胞,多染性物质 是核糖体,随着细胞的成 熟而逐渐消失,主要见于 各种增生性贫血
★白细胞形态变化较大,遇有疑问应请示上级主管或
主任进行核实,以减少错误。
异常红细胞形态检查
大小异常
正常红细胞大小较为一致,直径6~9um 在各种贫血时,红细胞可出现大、小不 一。直径>10um为大红细胞,>15um为
巨红细胞,常见于巨幼贫、肝脏疾病等,
直径<6um为小红细胞,多见于缺铁性贫 血等。
血功能衰退或造血物质缺乏的
表现。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 和使用抗代谢药物后。此外, 在疾病进行期突然出现核象右 移,提示预后不良。
毒性变化
严重感染、恶性肿瘤、各种重 金属或药物中毒、大面积烧伤 等,中性粒细胞可出现形态变 化。具体表现为:
① 细胞大小不均:为骨髓内幼 稚粒细胞发生不规则的分裂增 殖所致。 ② 中毒颗粒:细胞质中部分或 全部颗粒变粗,着色深,颗粒 的分布及大小等,可能为中性 颗粒成熟过程中发生变性所致
形红细胞可高达70%~80%
2、 严重肝病或制片不当
锯齿细胞
锯齿细胞也称短棘形细胞。 细胞突出较棘细胞短,但 分布均匀。主要见于尿毒 症、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 血、丙铜酸激酶缺乏症、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症等。
裂红细胞
裂红细胞指红细胞碎片,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
1:10 1:20 1:50
增生极度减低 1:200
50-100 20-50 5-10
<5
白血病,增 生性贫血 健康人,贫
血 造血功能低 下,部分稀
释 再障,完全
稀释
3.巨核细胞计数并分类
巨核细胞体积大,全片数量少(尾部等边缘 部位较多),故巨核细胞计数一般在低倍镜 下进行。
4.观察全片有无成堆分布异常细胞
2.计数与分类
计数分类一定数量的有核细胞(至少100 个),同时注意观察各细胞形态,并要全片观 察血涂片的其他部位(尤其尾部等血膜边缘 处)。
粒细胞系统
观察各阶段粒细胞的数量(50%-70%) 及形态,注意有无原始细胞、幼稚粒细胞、 棒状小体、粒细胞毒性改变、粒细胞分叶过 多或过少等。
淋巴细胞系统
当发生干抽时,在针头中有时可以有少量 骨髓组织,如用针心将其推出,可以制作 一张涂片,仍可供检查。一般可更换部位 再行穿刺,部份病例(如骨髓纤维化)须 作骨髓活检
骨髓涂片的制备
与血片制备基本相同
每次制备4-6张,选取制备良好的 染色
低倍镜观察
1.观察涂片质量
观察涂片厚薄、骨髓小粒多少、油滴、染色 等,然后选择满意的区域进行有核分类、计数。
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是一种传染病,主要 发生于儿童,少数散发于成人。1941年由 Smith将其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区别开来。 本病的特征为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增多,其 中以淋巴细胞增多为主,持续时间较长,症 状较轻且为非特异性,部分无症状或体征而 仅在血常规检查时发现。
3.骨髓象变化不显著而血象变化显著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骨髓细胞可通过多种手段进行检查,其中 最简单、最实用的是普通显微镜检查,是诊 断许多疾病,尤其是血液系统疾病的重要手 段之一。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及技巧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及技巧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及技巧卫生部北京医院血液科郑天林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彭明婷谷小林陆红一.血液学及血细胞形态学临床应用:•是临床血液病诊断与治疗及临床医学检验学的基础工作。
•血细胞形态学适用于临床血液病诊断快速简捷的要求。
•近年来由于血细胞学及超微结构、免疫学、细胞遗传学、融合基因、造血干细胞及其细胞因子、骨髓造血微环境、基质细胞、树突状细胞、淋巴系细胞发生及其疾病表现,细胞增殖动力学与细胞凋亡以及骨髓组织病理学应用,推动了血液的临床与实验室的新知识迅猛发展。
•当前血液病不能单凭临床与形态学作出诊断,必须以临床和血细胞形态学为基础,将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新知识、新技术应用到血液学中,构成现代临床血液学与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弥补形态学的经验性与主观性带来负面缺陷,才能提高血液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
• 进入90 年代以来,国内外采用多学科联合技术综合诊断技术与方案:O FAB-AL ( 1976 )、NCL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 ) 对FAB-AL 分型的补充( 1995 )、AL-MIC 分(类)型,MIC 及MICM 分型( 1985-1990 );O FAB-CL 分型 ( 1989 )、中国CL 分型( 1997 );O FAB-MDS 分型( 1982 )、MIC 协作组对FAB-MDS 分型提出补充建议( 1987 );O WHO 对造血系统及髓系恶性疾病和淋巴系恶性肿瘤WHO 分类 ( 2000 );• 血细胞形态学诊断技术正在进入显微图象软件时期:O创造出许多多功能软件,如血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血液病诊断与鉴别诊断、CL 诊断与治疗及教学系统多媒体软件等。
O将显微镜与微机相连,应用储存、分类、检索软件,编辑、打印诊断报告,并可附多幅细胞图象。
二.血细胞形态学基本概念血细胞形态学作为临床血液病基础诊断:•观察血细胞形态和数量及其比例的变化来研究造血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是血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诊断造血系统疾病最基本、最简便实用的检查方法,被临床普遍应用。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及技巧报告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及技巧卫生部北京医院血液科郑天林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彭明婷谷小林陆红一.血液学及血细胞形态学临床应用:●是临床血液病诊断与治疗及临床医学检验学的基础工作。
●血细胞形态学适用于临床血液病诊断快速简捷的要求。
●近年来由于血细胞学及超微结构、免疫学、细胞遗传学、融合基因、造血干细胞及其细胞因子、骨髓造血微环境、基质细胞、树突状细胞、淋巴系细胞发生及其疾病表现,细胞增殖动力学与细胞凋亡以及骨髓组织病理学应用,推动了血液的临床与实验室的新知识迅猛发展。
●当前血液病不能单凭临床与形态学作出诊断,必须以临床和血细胞形态学为基础,将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新知识、新技术应用到血液学中,构成现代临床血液学与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弥补形态学的经验性与主观性带来负面缺陷,才能提高血液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
●进入90 年代以来,国内外采用多学科联合技术综合诊断技术与方案:○FAB-AL (1976 )、NCL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对FAB-AL 分型的补充(1995 )、AL-MIC 分(类)型,MIC 及MICM 分型(1985-1990 );○FAB-CL 分型(1989 )、中国CL 分型(1997 );○FAB-MDS 分型(1982 )、MIC 协作组对FAB-MDS 分型提出补充建议(1987 );○WHO 对造血系统及髓系恶性疾病和淋巴系恶性肿瘤WHO 分类(2000 );●血细胞形态学诊断技术正在进入显微图象软件时期:○创造出许多多功能软件,如血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血液病诊断与鉴别诊断、CL 诊断与治疗及教学系统多媒体软件等。
○将显微镜与微机相连,应用储存、分类、检索软件,编辑、打印诊断报告,并可附多幅细胞图象。
二.血细胞形态学基本概念血细胞形态学作为临床血液病基础诊断:●观察血细胞形态和数量及其比例的变化来研究造血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是血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诊断造血系统疾病最基本、最简便实用的检查方法,被临床普遍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及技巧卫生部医院血液科天林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明婷谷小林陆红一.血液学及血细胞形态学临床应用:●是临床血液病诊断与治疗及临床医学检验学的基础工作。
●血细胞形态学适用于临床血液病诊断快速简捷的要求。
●近年来由于血细胞学及超微结构、免疫学、细胞遗传学、融合基因、造血干细胞及其细胞因子、骨髓造血微环境、基质细胞、树突状细胞、淋巴系细胞发生及其疾病表现,细胞增殖动力学与细胞凋亡以及骨髓组织病理学应用,推动了血液的临床与实验室的新知识迅猛发展。
●当前血液病不能单凭临床与形态学作出诊断,必须以临床和血细胞形态学为基础,将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新知识、新技术应用到血液学中,构成现代临床血液学与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弥补形态学的经验性与主观性带来负面缺陷,才能提高血液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
●进入90 年代以来,国外采用多学科联合技术综合诊断技术与方案:○FAB-AL (1976 )、NCL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对FAB-AL 分型的补充(1995 )、AL-MIC 分(类)型,MIC 及MICM 分型(1985-1990 );○FAB-CL 分型(1989 )、中国CL 分型(1997 );○FAB-MDS 分型(1982 )、MIC 协作组对FAB-MDS 分型提出补充建议(1987 );○WHO 对造血系统及髓系恶性疾病和淋巴系恶性肿瘤WHO 分类(2000 );●血细胞形态学诊断技术正在进入显微图象软件时期:○创造出许多多功能软件,如血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血液病诊断与鉴别诊断、CL 诊断与治疗及教学系统多媒体软件等。
○将显微镜与微机相连,应用储存、分类、检索软件,编辑、打印诊断报告,并可附多幅细胞图象。
二.血细胞形态学基本概念血细胞形态学作为临床血液病基础诊断:●观察血细胞形态和数量及其比例的变化来研究造血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是血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诊断造血系统疾病最基本、最简便实用的检查方法,被临床普遍应用。
●正常人的血液及造血器官中,各种血细胞的数量有一定的正常围,不同血细胞及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有一定形态结构特点。
●在造血系统疾病中,如果造血功能发生紊乱,就会从血细胞形态学的量变和质变中反映出来。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应包括外周血和骨髓两部分组成,必须平行进行检查。
因为,外周血的血细胞改变往往反映骨髓病变的信息,才有利于诊断。
三.血细胞染色(一)细胞染色机制:染色是将细胞经染色剂的物理及化学作用,使其清楚显示细胞各个组成部分,有利辨识细胞形态。
染色可分二个步骤:1 .染料受相应物质吸附而附着于物质表面;2 .固着作用,即染色粒子进入细胞起化学反应(染料透过细胞膜的学说很多,尚无定论),与相应的物质形成溶解度很低的盐固着于细胞而显色。
染色剂皆有选择作用,其染色不是将细胞全部一齐着色,而只是将其中一部分染色,多余的被冲洗掉。
目前多以吸附学说(电力吸附、机械吸附、化学吸附)来解释。
●一般染色方法由两种染色剂(酸性、碱性)组成,通常细胞核及浆碱性粒体为碱性,细胞浆为酸性。
酸性染料可和带正电荷的(碱性)物质结合,这种物质称嗜酸性物质,对酸性染料具有亲和力,因此嗜酸性粒细胞之颗粒本身为碱性物质;碱性染料可和带负电荷的(酸性)物质相结合,这种物质称嗜碱性物质,对碱性染色粒具有亲和力,因此嗜碱性粒细胞之颗粒本身为酸性物质。
另一种蛋白质在pH6.4 呈等电状态,本身所含的正/ 负电荷相等,因此,既能和酸性染料又能和碱性染料结合,这种物质称中性物质,如中性粒细胞之颗粒。
●一般用pH6.4 PBS 来稀释染液,使每次染色都在同一pH 中进行,让细胞在恒定条件下着色,使染色效果趋于一致。
作者:5-5-27 19:51 回复此发言--------------------------------------------------------------------------------2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及技巧染液过碱时,蛋白质带有负电荷,对次甲蓝有色部分的正电荷吸附力强,因此染成的细胞一般着色较蓝,说明pH 不适合。
●染色与固定亦有极大关系,因细胞经固定后,其蛋白质的电力吸附(电附)可能有变化,有些固定液能将细胞某部分的电附加强,使其染色更为容易。
因此,这种固定剂不仅有固定作用,也有媒染作用(Mordunt ),染色极为容易。
因此,电附是染色过程中最重要的作用。
机械吸附在染色过程中也参与作用,如用木液和伊红染色,细胞核不是纯蓝色,蓝色中略有红色,胞浆也不能尽为红色,红色中略有蓝色或两者皆带些紫色。
这是因为伊红与胞核虽无电附仍有机械吸附,故也能染上少量红色,木液与胞浆虽无电附但也有机械吸附,因而胞浆略显蓝色。
化学吸附(作用)在染色中应用,最早应用于金属染色剂(氯化金、硝酸银等)的金属与细胞物质起化学作用,使金属在细胞变成沉淀物或死亡物,显示细胞结构或物质。
近年来此原理用于细胞酶化学染色。
●血细胞的染色多采用瑞氏染色和姬姆萨染色两种,但作者取其两种染色的优点,采用瑞氏和姬姆萨混合染色法,比单用一种染色法更佳。
但近年来也出现一些快速和改良染色方法及染色液商品化,对血细胞形态染色不一定适用。
(二)瑞氏(Wright ' s staim ;美蓝-伊红Y)染色:1 .瑞氏染料是由碱性染料美蓝(Methvlem blue )和酸性染料黄色伊红(Eostm Y )合称伊红美蓝染料即瑞氏(美蓝-伊红Y)染料。
伊红钠盐的有色部分为阴离子,无色部分为阳离子,其有色部分为酸性,故称伊红为酸性染料。
美蓝通常为氯盐是碱性的,美蓝的中间产物结晶为三氯化镁复盐,其有色部分为阳离子,无色部分为阴离子,恰与伊红钠盐相反。
2 .用甲醇作瑞氏染料溶剂,即成瑞氏染液。
甲醇是瑞氏染料良好溶剂,有两种作用:(1 )甲醇使瑞氏染料中美蓝(M )与伊红( E )在溶液中离解,可使细胞成分选择性吸附其中的有色物质而着色。
甲醇ME (瑞氏染料)————→M + + E -在配制的瑞氏染液中美蓝如放置过久即可氧化而含有天青,美青与伊红化合物能使核染成紫红色,但不能使胞浆染为蓝色,多余美蓝就可以使胞浆染成蓝色,染色主要是化学作用,是离子彼此结合的反应。
(2 )甲醇具有强大的脱水力,可将细胞固定在一定形态及增加细胞结构的表面积,提高细胞对染料吸收作用,同时由于甲醇吸附染色液中的水,使染色液升温,加速染色反应。
3. 瑞氏染液配制:(1) 瑞氏染液配制:瑞氏染料830gm 或1g甲醇(AR )500ml 或600ml先称干燥(事先放入温箱干燥过夜)瑞氏染料放置乳钵,用乳棒轻轻敲碎染料成粉末,再行研磨至听不到研芝麻声即呈细粉末,加少许甘油或甲醇溶解研磨,使染料在乳缸显“一面镜”光泽,而无染料粉粒沉着,再加较多量甲醇研磨呈一面镜光亮,静置片刻,将上层液体倒入一清洁储存瓶(最好用甲醇空瓶),再加甲醇研磨,重复数次,直至乳钵染料及甲醇用完为止,摇匀,密封瓶口,存室温暗处,储存愈久,则染料溶解、分解就越好,一般储存3 个月以上为佳。
(2) 缓冲液:1) 缓冲液作用:染色对氢离子浓度是十分敏感的,据观察pH 值的改变,可使蛋白质与染料形成的化合物重新离解。
缓冲液须保持一定的pH 使染色稳定,PBS 的pH 一般在6.4~6.8 ,偏碱性染料可与缓冲液中酸基起中和作用,偏酸性染料则与缓冲液中的碱基起中和作用,使pH 恒定。
2) 缓冲液配制(pH6.4~6.8 ,弱酸性):配方 1 :配方2 :1% KH 2 PO 4 30ml M/15 KH 2 PO 4 73.5 ml1% Na 2 HPO 4 20ml M/15 Na 2 HPO 4 26.5ml作者:5-5-27 19:51 回复此发言--------------------------------------------------------------------------------3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及技巧H 2 O( 新鲜) 加至1000ml置室温黑暗处,瓶口密封,防止霉菌污染,如有污染则应报废。
(四)姬姆萨(Giemsa ' s stain ;天青- 伊红)染色1.姬姆萨染料是天青(蓝) 2 号伊红AzurII Eqsin) 和天青(蓝)2 号合成的。
2.姬姆萨红染料(Giemsa, 天青- 伊红)染液配制:姬姆萨红染料(粉末)0.5g 或7.5g甲醇(AR )33ml 或500ml甘油(AR )33ml 或500ml先将姬姆萨染料放入乳钵中,逐渐倒甘油研磨溶于甘油中,置于56 ℃水温箱,90 ~120 分钟,然后加入甲醇,摇匀后放置数天,过滤后或不过滤即可使用。
此染液放置室温阴暗处,时间越长越好。
使用染液9 临时配置):姬姆萨染液1ml ,加DDH 2 O10ml 混匀。
即可使用。
3.染色步骤:(1 )先用甲醇固定2 ~3 分钟。
(2 )将血或骨髓涂片放置姬姆萨使用液15 ~30 分钟。
(3 )涂片用自来水冲洗,在室温中干燥待查。
(五)瑞氏及姬姆萨染色液的鉴定:刚配好或放置一个月以上的染液可进行下列鉴定:1 .取1 滴染液于乳白玻板上,自行迅速扩散开,其颜色变紫红色,且有伪足形成。
2 .取1 滴染液加1 滴缓冲液,染液由深蓝色立即变为紫红色。
3 .取血片或骨髓片进行试染检查,观察染色后各类细胞的胞核、胞浆及颗粒着况,pH 是否合适及染色合适时间。
如有上述变化,表明染液合格,可供使用。
(六)瑞氏染色(Wright ' s)- 姬姆萨(Giemsa ' s )混合染色:瑞氏染色的染料配方浓度对细胞核着色程度适中, 细胞核结构和色泽清晰艳丽, 对核结构的识别较佳, 但对胞浆着色偏酸, 色泽偏红, 对细胞浆颗粒特别是嗜天青颗粒及嗜中性颗粒着色较差, 而姬姆萨染色对胞浆着色能较好的显示胞浆的嗜碱性程度, 特别对嗜天青、嗜酸性、嗜碱性颗粒着色较清晰, 色泽纯正, 而对胞核着色偏深, 核结构显示较差, 故采用以瑞氏染液为主姬姆萨染液为辅的混合染色。
染色步骤:1. 先用瑞氏染液将涂膜面充分覆盖;2. 稍等片刻再加姬姆萨染液2-3 滴加减( 根据涂片上细胞多少及增升程度酌情而定) ;3. 稍等1-2 分钟后, 再加磷酸盐缓冲液, 加时应缓慢地一滴一滴加在涂片膜上, 直至膜面上染色液形成表面力而终止染色液加入;4. 染色30-40 分钟;5. 分色:用自来水缓缓冲洗至少 3 分钟以上, 待干,勿用滤纸吸干, 以免滤纸纤维污染涂片。
四.血液学及血细胞形态学容及自身特点:(一)血常规检查(Hb 、RBC 、WBC 、Plt 、血细胞比积、RBC-MCV 、MCH 、MCHC 及血小板容积曲线),用自动化仪器提高工作效率,为使结果准确可靠,必须建立监测方法,搞好质控,此属数值质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