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功能保护原理的绿道规划策略探讨_以珠三角绿道规划为例
珠三角区域绿地系统规划
珠三角绿地生态承载力计算 提出基于生态安全的区域绿地规模控制
区域绿地高安全景观格局 区域绿地中安全景观格局 区域绿地低安全景观格局
现状区域绿地总量情况 现状区域绿地分布情况
珠三角区域绿地现状评价
意 见 反 馈 指 标 分 解 资 料 收 集
区域绿地分类体系
综合分类体系
生态保护区系统规划 风景绿地系统规划 海岸绿地系统规划 河川绿地系统规划 省立公园系统规划 省立绿道系统规划 从管理力度上分 生态功能 从功能上分 生活休闲功能 本底 斑块 廊道 禁止建设区 限制建设区 生态建设区
1.城市森林覆盖率南方城市达到35%以上,北方城市达到25%以上; 2.城市建成区(包括下辖区市县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绿 地率达到33%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平方米以上,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 绿地达到5平方米以上; 3.城市郊区森林覆盖率因立地条件而异,山区应达到60%以上,丘陵区 应达到40%以上,平原区应达到20%以上(南方平原应达到15%以上);
0.5 0.42 0.51 0.49
0.6覆盖率指标
珠三角各市
陆域面积 (km )
2
下辖区县
主要地形特征
森林覆盖率 现状(%) 目标值 (%) 30.0 50.0 65.0 30.0 30.0 40.0 20.0 65.0 20.0 30.0 30.0 40.0 40.0 40.0 40.0
横向元素叠加法
缺乏具体的边界 图需要相关部门 的协调
纵向元素叠加法
珠三角自然保护区名录
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 区9个,总面积 164766ha; 省级自然保护区27个, 总面积336053.2 ha。
珠三角自然保护区
珠三角风景名胜区
基于生态功能保护原理的绿道规划策略探讨——以珠三角绿道规划为例
Det x m peXi a , aBig L Hu, i i n l E a l/ aYu n Xi n , i iCh mi a Hu
[b ta t Gr e wa sa c lg c l r s ra i na p o c e e o igq ik . wof n a A s r c] e n ya ne oo ia e e v t p r a hi d v lp n uc l T d me t lh o is p o s y u na e r : t e
城乡绿道建设探析——以广东珠三角绿道建设为例
2 0 1 4 年
第2 5 卷
第1 期
南 方 园 艺
论、 国外实践案例的介绍及从概念、 功能、 类型等方面
足城市居民郊野休闲需求为主要 目的的绿道 , 总长约 8 8 4 k m;都市型绿道指分布在各市中心城区路段 , 集 中在城镇建成区, 以改善人居环境、 方便城市居 民进 行户外活动为主要 目的的绿道 , 总长约 4 5 8 k m。 在三
类绿道 中, 以郊野型绿道建设路程最长 , 与改善农村
研究 国内绿道理论与实践Ⅱ 2 . 阍 。国内的绿道实践主要
是国土绿化和各个地区所进行的绿地系统规划 , 有关 绿道设计的研究内容较少。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全 国绿色通道建设 的通 知( 国发[ 2 0 0 0 1 3 1 号) 将绿化通道建设列为一项具有 战略意义的国土绿化工程 , 在城市规划层面定义 了绿
市的发展要求。 近几年绿道建设率先在我 国广 东珠三角地 区开展 , 随后在全国各地快速发展起来, 全
面提升 了城 乡 居 民的生活质量, 完善 了城 市功能, 强化 了地方风貌特征。 文章在综合分析 国内外绿道 建设与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 以广 东珠三角绿道 建设为例 , 着重对绿道建设的生态功能、 游憩功能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1 1 - 1 4
基金项目: 翁殊斐( 1 9 6 9 一) , 女, 副教授 , 博士, E — m a i l : w e n g s h u f e i @1 6 3 . c o n r
作者简介 : 杭夏子( 1 9 8 9 一 ) , 女, 华南农业大学园林植 物与观赏园艺专业 2 0 1 1 级研究生 , 主要从事 园林植物方向研究 , h a I l g x j a z i 8 9 @1 6 3 . 1 3 0 1 1 1
构筑生态康体的城市公共空间——以珠海绿道系统的建设为例
以情 侣路滨海 风情 为主线 ,串联 了海滨公园、珠海渔女 、海
天驿站等7 个驿站和海边风景点。驿站多以伸展 的木式观景平
台为依 托 ,并阵列 种植 鸡蛋花、香樟树、凤凰树、小叶榄仁
等 富有岭南特色的植 物 ;部分海滨绿道 低于汽车干道两、三 米 ,临水 而建 ,城市 的尘 嚣被 隔绝 于茂密的绿荫之外 ,听涛
现 ,使 得 人与 自然 更加 和 谐 的共 处 。
31 .珠海绿道的本土化设计
广 东珠 三 角绿 道 的路 面 颜 色 以土 红 色 为基 调 ,源 于 广 东
2珠海绿道系统 的发展背景及其建设 . 不同时期、不同领域对绿道 ( re y)的定 义都会 Ge nwa
有所差异 ,珠三角 的绿道被定 义为一种线 形的绿色公共开敞 空间 ,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 的 自然和人 工景观线路 ,是、历史古迹及城 乡居 住 区的空间纽带。世界上第一条绿道诞生于 1 6 年的美国波 87 斯顿公 园 ,此后 ,欧洲各国、新加坡 、 日本等均大力发展绿
其中大约4 公里蜿 蜒于 海岸边 ,尽 显海上 云天的特 色,成 为 O
珠海绿道 的一大亮点。另有4 公里支线从唐家湾延伸至漠澳 岛
红 树林 湿地 公 园 。
4 号绿道 则位于西部斗 门区 ,总体 呈东 西横 向 ,东起斗 门大桥 ,沿途经过 山寺古街 、水 乡鱼塘 、果 园农田等景 色 ,
1珠海城市公共空问的特征 .
珠海位于广东珠江三角洲南端 ,与港澳遥望相连 ,地理 位置优厚 ,是珠 江 口西岸的核 心城 市。迎着改革开放之风 , 珠海从 1 8 年的一个边陲小镇 发展为对外 贸易的重要 口岸 , 90 并享有 “ 浪漫之城”的美誉。
22 .珠海市的省立绿道建设 在珠三 角规划的6 绿道 主线 中,经过珠 海区域的线路 条 包括 1 号及4 号两条。其 中1 号绿道主要位于 东部主城区 ,大
珠三角绿道景观与物种多样性规划初探 以广州和深圳绿道为例
以广州和深圳I 绿道为例
A Cas ud f an z u Gr e wa d Sh nz e e wa e St y o Gu g ho e n y an e h n Gr en y
H E
中曩骨羹号一Tg 6 g6 文献翱 码。A
文童 I 号 。1 7— D( 0 0) 2 0 7— 7 I 63 1 3 2 1 0— 0 4 0 5
2 1绿 道概 念的 生态 学基 础
绿道理论的 究 研 与应用具有鲜明的 景观生态学基础。 “ 绿道” 术语, i 内窖则涵盖7生 基 态 础设施、生
态框架i 、 生态月 城市开放空间系 统m 、多 功糖使用模块 栖息地月 、 、 结 野生勐植物廊道 、景观 巷
修复等等 。 基于17年R h Lv s 的异质种群理论以ⅡM c ru、 ln16 ̄提 的岛屿 物 90 I a ei 提出 c n a t r Wi 97, Ah s o 地理学理论. 重构内部相§ 系 联 的自然 域 , 态月 ec g an 拘建 终{ c ̄ i le ec 与绿道目 络是解决 景观 破碎 化” 和 孤岛投应 导致的物种的 退和 绝的 衰 有效途径。在实际应月中, 绿遵的生态惫 集母 体 现在两点-
p nnng a r ac I he p a t e o e wayplnnn f a l i pp o h n t r c i fgren c a ig mm a r —e o llv 0 t o al m c o rgina e el he lc t e e1a y i fec o - s d eo e o intd a ig nd e fv . h br o olgyfrtan p pl re e plnnn a cos sem ns v i d i y t co erat i on s ca r d ti h arRier et e wa t o k Th plnnn an sin o ri OU nt e Pe l v l Gr en y New r e a ig d de g fGua z u e D a ng ho Gr en e waya he zh n G ren d n S n e e wayi he fs o u e te gren st i tt s h r e wayt or n prct e a Jb he yi a i nd e c
0573.都市圈地区绿道的多功能建设初探——以珠三角绿道建设为例
0573.都市圈地区绿道的多功能建设初探—以珠三角绿道建设为例闻雪浩阮晶晶闻建摘要:都市圈地区是一个极端人工化的区域,其绿地空间往往很难保证,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由城市道路、河流、组团隔离带、市政公用设施等组成的绿道系统,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例如在珠三角都市圈地区,绿道建设已经达到一定层次,但功能较为单一,怎样从现在单一的风景观赏功能到游憩、生态、环境、经济等综合功能的发挥,是未来绿道建设的重点,文章研究了国外都市圈在绿道功能开发方面的经验,并总结归纳出绿道与生态环保、环境改善、休闲游憩、经济拉动等的内在关系,同时结合珠三角绿道建设经验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都市圈、多功能、珠三角绿道1 都市圈地区绿道概述1.1 都市圈地区绿道的建设背景都市圈是指人口规模宏大、地域广阔、经济和要素集聚度高、并且汇聚一定区域范围内最大财富和最先进生产力的地区,该类区域通常保持一种高速发展态势,因此也遇到了许多城市问题,即土地稀缺、能源枯竭、产业密集、人口膨胀、环境恶化等问题,使城市不断在GDP和生活质量之间寻找平衡,因此,为解决这一问题许多地区开展了区域性的绿道建设。
都市圈地区绿道建设主要特点:(1)利用废弃铁路、公路等建设步道与自行车道,连接城市群之间重要的生态斑块,维护区域的生态廊道;(2)利用旧厂房、废弃建筑翻建服务设施,并对沿线环境进行整治,改善城市地区的生活和生产环境;(3)利用绿道开敞空间、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的游憩空间;(4)利用绿道集聚人流,促进城乡经济联动发展,增加城乡居民就业岗位,形成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都市与乡村统筹发展的良好局面。
1.2 都市圈地区绿道面临的挑战近两年在中国大地上绿道建设正如火如荼的开展,特别是都市圈地区建设更是迅猛,例如珠三角地区在去年一年时间内已经完成了两千多公里绿道建设,至今珠三角各市“绿道”已经初具雏形,并起到了改善城市环境,创建休闲锻炼场所的作用,但通过实地考察与分析,绿道功能仍较为单一,我们还需要在以下发面继续努力:1.2.1都市圈区域生态廊道的作用需进一步优化绿道在建设过程中串联了区域的生态斑块,但沿线部分地区开发过度,例如在绿道串联的湖滨地区,修建整齐的驳岸、滨水建筑、植物色块、树阵等及其人工化的景观,而湿地、自然驳岸、野生动植物等自然元素消失了,破坏了原生态环境,影响了生物活动。
探索中国绿道的规划建设途径 以珠三角区域绿道规划为例
探索中国绿道的规划建设途径以珠三角区域绿道规划为例/chinese/info/A00000032683-1.html[ 来源 ] 《风景园林》2010年第2期总85期[ 作者 ] 何昉锁秀高阳黄志楠关键词:风景园林;绿道;规划设计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 tecture;Greenways; Planning and Design摘要:中国具有丰富的绿道建设思想和杰出的范例。
在人与自然和谐的中国传统规划设计理论指引下,基于珠三角的自然生态格局和城乡发展状况,重新布局和挖掘中国原始绿道,珠三角区域绿道规划以山、林、江、海为要素,形成“两环、两带、三核、网状廊道”的珠三角区域绿道规划框架,并以此串联多元自然生态资源和绿色开敞空间,营造多层次、多功能、立体化、复合型、网络式的珠三角“区域绿网”。
提出走有中国特色的绿“道”之路,勇于担当时代先行者角色,构建中国特色的理想栖居生活。
Abstract: China has rich experience in the greenway planning ever since the ancient time.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planning and design philosophy advocates the harmony of human being and nature and has inspired the planning of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al Greenway, a new project that is initiated in Guangdong Province. Based on the eco-condition and urban development in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al Greenway is to reinterpret the original greenways in China. With mountains, forestry, rivers and oceans as the elements, a planning framework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al Greenway is created to connect the biodiversity and green spaces in the region. Therefore, a multi-level, multi-function and comprehensive Pearl River Delta Greenway Network will be built. Approaches to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greenways in China are also proposed, which will be helpful for the creation of living environment for the Chinese people.在众多东方智慧的指引下,从先秦开始,中国广袤的大地上就出现了大量的绿道雏形。
珠三角绿道建设情况调研方案
珠三角绿道建设调研方案目的:通过在绿道上的骑行感受及周边群众在绿道建成后的生活变化;了解目前珠三角的绿道建设情况,发掘绿道对群众生活的影响及意义,为后期绿道建设的设计、施工等提供建议及意见研究方法:1.绿道骑行体验2.对绿道周边居民等进行访问研究内容:1.绿道骑行体验✧绿道骑行的总体感受:(较专业自行车队或启动活动当天进行骑行的群众(未参加任何自行车队))-骑行的绿道起点及终点,骑行的日期;当时的天气情况-绿道的地面材料描述(尽量拍照记录并文字描述)-在该种绿道地面上骑行的舒适程度(以1-5分打分,1分为最不舒适,5分为最舒适)-绿道地面的平整度(以1-5分打分,1分为最不平整,5分为最平整)-绿道的宽阔程度(窄、基本够用、宽阔)-绿道上的道路指示清晰度(以1-5分打分,1分为最不清晰,5分为最清晰)-绿道上是否有足够的驿站提供饮食和休息?-驿站的休息座椅是否足够?-驿站提供的服务是否足够?如果不够,希望增加哪些服务?-绿道骑行的整体感受-对绿道的建议或意见-个人背景资料:是否是自行车队成员,所属车队,性别,年龄✧绿道骑行的总体感受:(残疾人士)-行走的绿道起点及终点,行走日期,行走方式(步行或其他),当时的天气情况-进入绿道是否方便?如不方便,需要怎样改进?-在绿道地面上骑行的舒适程度(以1-5分打分,1分为最不舒适,5分为最舒适)如果打分为1-2分,请详细描述情况。
-绿道地面的平整度(以1-5分打分,1分为最不平整,5分为最平整)如果打分为1-2分,请详细描述情况。
-绿道上的道路指示是否明确清晰(以1-5分打分,1分为最不明确清晰,5分为最明确清晰)如果打分为1-2分,请详细描述情况。
-绿道上的设施是否足够满足需要?如果不是,需要增加哪些设施?-提供饮食和休息的驿站是否足够?-驿站提供的服务是否足够?如果不够,希望增加哪些服务?-绿道骑行的整体感受-对绿道的建议或意见✧绿道情况记录:(拜客·广州等自行车队)-骑行的绿道起点及终点,骑行的日期;当时的天气情况-绿道的地面材料描述(拍照记录及文字描述)-在该种绿道地面上骑行的舒适程度(以1-5分打分,1分为最不舒适,5分为最舒适)-绿道上是否通畅?是否有地面凹凸不平或有路障、路坎?如有,请记录(拍照并记录大概位置)-绿道骑行过程中的道路指示是否完备(是否有交叉路口或其他需要标识的地方道路指示缺失)?-绿道骑行过程中的道路指示是否清晰?道路指示的位置是否合适(是否会来不及反应)?-绿道上是否有足够的驿站提供饮食和休息?驿站的休息座椅数量是多少?是否足够?-驿站提供的服务是否足够?如果不够,希望增加哪些服务?-骑行的过程中是否会担心安全问题?如果是,会担心哪方面的安全问题?-骑行时,对所经过地方风景的总体描述(从空气、所看到的风景等进行总体上的感觉描述)-沿途风景最好的5个地方(沿途看到风景比较好的地方时就拍照及记录地点,完成整个骑行后再从照片及记录中挑选)-如果有感觉很糟糕的地方也请拍照记录-绿道骑行的整体感受-对绿道的建议或意见-个人背景资料:是否是自行车队成员,所属车队,性别,年龄-2.对绿道周边居民等进行访问方法及内容访问对象:绿道周边居民、风景点内的工作人员或市场内的商贩,绿道建成前就在当地居住访问内容:✧对绿道的了解及接触:-有没有听说过“绿道”这个词?知道旁边的**道路是绿道吗?-有没有走过旁边的绿道?采用的是什么方式(骑车、徒步行走)?-对绿道行走的感受如何?✧绿道对生活的影响及改变-绿道建成后周边的环境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都有哪些方面的改变?-绿道建成后是不是带来了更多的游客或人流量?-游客或人流量的增加对自己的影响是好还是坏?都有哪些方面的影响?-绿道建成后自己的经济状况(收入)是不是比以前好了?家庭收入比以前大概增加了多少比例?-对绿道的建议或意见✧背景资料-被访者是周边居民、风景点内的工作人员、市场内的商贩-性别及年龄:-在当地居住的时间实施方法:1.将针对不同人群进行调研的内容分别打印,作为绿色种子(任务)派发给骑行人员。
绿道体育协同发展问题分析——以珠三角为例
LI N We i—g a n g, LI Guo—y u e
( P h y s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 D e p a r t m e n t G u a n g d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F i n a n c e , G u a n g z h o u 5 1 0 5 2 1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T h r o u g h t h e me t h o d s o f l i t e r a t u r e r e v i e w s ,g a me a n a l y s i s a n d l o g i c a l r e a s o n i n g me t h o d s ,t h i s p a p e r h a s ma d e t h e
础, 符合幸福广 东建设的客观要求 。
关键 词 : 绿道体 育; 协同发展 ; 利益博弈 ; 模 型分析 中图分类 号 : G 8 0— 0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7—3 2 3 X( 2 0 1 3 ) 0 2—0 0 1 7— 0 5
An a l y s i s o f S y ne r g i s t i c De v e l o p me n t Pr o b l e ms o f Gr e e n Wa y S po r t s De v e l o pm e nt i n t h e Pe a r l Ri v e r De l t a
v e l o p me n t mo d e ,b a l a n c e t h e i n t e r e s t s o f e a c h s i d e ,ma k e re g e n w a y h a v e t h e r e li a s t i c f o u n d a t i o n f o r t h e 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
1030.珠三角绿道网规划、建设和实施全过程中的探索与创新
1030.珠三角绿道网规划、建设和实施全过程中的探索与创新徐东辉郭建华摘要本文梳理了珠三角地区为解决城镇化高速发展过程中带来的生态破坏、城乡建设无序等问题在宜居城乡建设领域所进行的探索与尝试,总结了广东生态保护理念从“生态敏感区”到“区域绿地”再到“珠三角绿道”的演进路径及其经济社会背景。
在反思现有区域和城市规划在规划理念、关注重点、编制模式、技术方法和实施操作等方面存在不足的基础上,确立了珠三角绿道网规划编制及实施的创新性原则与方法,并系统阐释了珠三角绿道网规划建设实践中网络化的线路布局、生态化的建设手段、系统化的交通衔接、人性化的设施配套、多样化的功能开发和规范化的运营维护等具体措施与手段,实证评估了珠三角绿道网建设对提升宜居城乡建设水平的作用及其在环境、社会和经济等方面展现出的实施成效,以期在绿道网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等理念和方法上提供实证案例。
关键词珠三角绿道网规划建设运营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广东省从1994年开始就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尝试。
1995年《珠三角协调发展规划》首次提出了“生态敏感区”的概念,将规划关注重点从建设用地拓展至非建设用地;2001年出台《广东省区域绿地规划指引》,要求对具有重大自然、人文价值和区域性影响的绿色开敞空间(即“区域绿地”①)实行长久性严格保护和限制开发(图1);2006年颁布的《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实施条例》,以法规的形式明确了“区域绿地”作为“一级管制区”的法律地位。
但这些“严格”但“被动”地保护生态的做法,仍难以改变自然生态被不断蚕食的局面。
2009年《珠三角城乡规划一体化规划》首次提出了“建设珠三角区域绿道”的构想,以生态廊道和慢行系统相结合的“区域绿道”串联大型区域绿地和城市公园,将“绿色通廊”被动的生态保护功能和“绿道”主动的生活休闲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贯通区域城乡的网络状绿色开敞空间系统,推动珠三角生活休闲一体化乃至经济一体化;随后开展了《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通过众多的区域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将珠三角具有较高自然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各类郊野公园、自然保护区、历史古迹和城市公共空间等重要节点串联起来,同时建设完善的配套设施并对一定宽度的绿化缓冲区实施空间管制,融合环保、运动、休闲和旅游等多种功能,在重构珠三角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同时,为广大居民提供更多的生活游憩空间,充分体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
珠江三角洲绿道网综合功能开发实践与思考
2 自 i自 十 m 向替 目 I 日 g璩 3 ∞坝 滨 & 往
的人 气 ,带来 了一 定的经 薪效 益。 的清 浩 通道 ;保护 和 利 用文 化遗 产 : 串联 城 道 网 的某 些 功能 却 往 往被 忽 税 .甚至 低 效 利 市社 区 与历 史 建 筑 、古 村落 和文 化 遗迹 的 通 用 .比如教 育功 能 、 升周 边士 地 价值 的功 能 提 道 ;为 居 民提 供 交流 的 空间 场所 .促 进人 际 等 . 对我 们来说 可能是 一种 巨大 的损失 。 这
问卷 ( 2 图0 ),现状 调查 结论 如下
21己取得 的成效
调 查结 果表 明 .绝 大 多数 受 访 者对 绿 道 的 建设 情 况表 示 请 意 .总体 认可 度 强。 总 件 来 看 ,绿 道 的生 态 效益 得 到 明显 改 善 ,既 减 少 了 拧染 ,也美 化 了 环境 比如 有 些城 市 的 绿 道 是利 用 高速 公 路 下河 掏 的空 间 建设 ,在 建设 过程 中 将绿 道 网 建设 和 环境 改 善统 筹 起
来. 这也实现了低冲击式的环境改善 ( 圈∞t
0 。绿 遵在 社会 上广 受欢 迎 采 访过 程 中了 4) 解到 东莞 松 山湖 的 绿道 还 有很 多 外 柬务 工
人员使用 .他们认为前往绿遭休l是既经济 垌
叉实 惠 的休 闹 方式 绿道 网 中 的教 育 意 义 则 主要 体 现在 帮 助小 朋 友认 识 大 自 然 .绿道 本 风 廊道 ,缓 解 热 岛 效 应 等 。 社 会 功 能 包 括 不 是孤立 的 , 是相 互依 存 . 密关 联在 一起 身也 体 现 出一 些环 保 的理 念 此外 .绿道 网 而 紧
城市绿道规划与生态系统保护
城市绿道规划与生态系统保护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城市绿道规划作为一种新兴的城市设计理念,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建设中。
它不仅能够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还能有效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从城市绿道规划的意义、设计原则和实施效果等方面,探讨城市绿道规划与生态系统保护的关系。
一、城市绿道规划的意义城市绿道规划是为了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居民生活品质而进行的一种城市设计方法。
它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城市绿地,打造出绿色走廊,将城市中的绿地资源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城市绿道规划不仅可以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还可以改善空气质量、调节气温、减少噪音污染等,对城市环境的改善起着积极的作用。
其次,城市绿道规划还可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绿地被大量开发和消失,导致生态系统的破碎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而城市绿道规划可以通过保护和恢复绿地,提供生物栖息地,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维持生态平衡,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绿道规划的设计原则城市绿道规划的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优先原则:在城市绿道规划中,应优先考虑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
通过保护和恢复绿地,提供生物栖息地,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维持生态平衡,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 多功能原则:城市绿道规划应注重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提供多种功能。
例如,可以设置人行道、自行车道、跑步道等,满足人们的出行和健身需求;可以设置休闲区、儿童游乐区等,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需求。
3. 连通性原则:城市绿道规划应注重绿地之间的连通性,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城市绿地,打造出绿色走廊,将城市中的绿地资源有机地连接起来,使人们可以方便地在绿地中游览和活动。
4. 可持续性原则:城市绿道规划应注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节约。
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实现绿色建设,从而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基于功能需求的绿道选线理论与实践研究
2014年第6期现代园艺相同,因此要根据生态学原则来进行配置,了解植物之间的共生性,使各种生物各取所需,彼此之间构成和谐、稳定、能长期共存的植物群落。
3.3功能性原则无论是对地被植物的选择还是布局形式的设计,都不能仅凭个人喜好来进行,还应与设计的主题和目的相结合。
例如公园绿地、街头绿地等主要观赏功能的地点,则以体现植株的色彩、姿态、组成的图案为主要观赏点,在品种的选择和配置上可以多样化。
如果是土壤贫瘠、水土流失严重,需要固土护坡等地,就不能单独地只考虑景观效果,应当选择适应此类立地条件的地被。
立交桥下或建筑阴影等处,则选择耐荫的地被,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提高景观效果。
4城市绿化中地被植物的设计类型4.1观赏型地被植物设计以地被植物为主要观赏点,主要栽植在宽阔的草坪、建筑物前、绿地边缘、道路两侧等。
在设计上要符合园林艺术的规律,利用植物的色彩、形态、花、叶、果的不同季相变化及生长规律,搭配成高低错落、色彩丰富的特色景观。
在植物配置上,要注意各段植物材料和色彩,要有多样变化。
在草坪、广场等阳光充足的地段,应引进一些花期长、喜光的观花观果植物。
如成片种植彩色观叶植物或大面积的花卉,呈现群植效果,彰显地被特征。
如在道路或建筑主要观赏面前,则应种植一些抗性强、耐荫的地被植物,利用其株型优美或者开花灌木形成绿地中独立的视觉中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水边可以配置大面积的千屈菜等,形成主要观赏景观。
4.2生态保护型地被植物设计地被植物除了可以绿化美化环境外,还可以通过其固有的一些生态习性起到保护城市环境,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
在一些工厂或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地点,地被植物的选择在满足景观需要的同时,更主要的是要适应或可以改善栽植地点的环境为主要目的。
在植物品种的选择上,可以根据当地的主要污染源,以抗污染品种为主。
在裸露岩壁,水土易流失等地,主要选择深根性植物,且要生长快,通过植被在地下广布的根系,增加土体的固定力和结持力,密集的根系还可以加固土壤,提高土体的稳定性。
绿道——珠三角宜居城乡规划建设的生态途径
绿道——珠三角宜居城乡规划建设的生态途径
锁秀;高阳;王煦侨;何昉
【期刊名称】《南方建筑》
【年(卷),期】2010(000)004
【摘要】珠三角绿道网以其网络化的区域绿地贯通了珠三角城乡区域,并以生态化的途径打造通往宜居城乡的安居绿道、康居绿道、乐居绿道.本文旨在探索珠三角宜居城乡规划建设中绿道网所代表的一支重要的生态化建设力量.
【总页数】3页(P41-43)
【作者】锁秀;高阳;王煦侨;何昉
【作者单位】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深圳,518038;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深圳,518038;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深
圳,518038;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深圳,51803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1+1
【相关文献】
1.珠三角绿道网——推进宜居城乡建设的新举措 [J], 曾宪川;马向明;郭建华;高磊;展安
2.绿道植物景观中的生态设计——以珠三角绿道为例 [J], 郜春丽;翁殊斐;赵宝玉
3.探索中国绿道的规划建设途径以珠三角区域绿道规划为例 [J], 何昉;锁秀;高阳;黄志楠
4.广东省省委省政府出台建设宜居城乡实施意见珠三角建六大区域绿道 [J], 无;
5.绿满城乡生态宜居——大连市旅顺口区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区)”工作实录 [J], 王贻勇;王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生态观的珠三角区域绿道网规划编制探讨
基 于 生态 观 的珠 三 角 区域 绿 道 网 规 划 编 制探 讨
口 庄 荣
[ 摘
要]绿道 网的建设对于促进生态廊道的形成 、物种多样性 的保护 以及引领绿色交通 出行 与低 碳
健 康 的 生 活 方 式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在 分 析 现 状 问题 和 借 鉴 国外 经 验 的 基 础 上 , 珠 三 角 区 域 绿道 网规 划 运 用 生 态 学原 理 , 重视 生态 资 源 的 搜 集 与科 学 分 析 的前 期 准 备 , 制 定 生 态 系 统 优 良 的规 划 目标 及 相 关 评 价 指 标 , 以 生 态保 育 为前 提 确 定 绿 道 网的 选 线 布 局 , 将 绿 道 在 空 间上 分 为 绿 道 控 制 区 与 绿化 缓
,
t n p r t n a d lw a b n l . e r Det r e wa ln ig u e c lg r cpe , t s a a a d r s ot i , n a ao o c r o f P a l l g e n y pa nn s s e o o y p i i ls sr s d t n i e a n e
四个水系组成的复合流域 ,区内水道纵横交
的岭南水乡桑基鱼塘的景观特色。从生态角
度 出发 ,绿 道 网的构建 具有 以下意 义 。
全 区面积 占全省总面积的 2 . %,人 口占全 错,河网密布,生态资源丰富多样,具备典型 34
如 ,在短 8 7年设计 了 ( 农业 、林 业和水 务等部 门) 1. 促 进 生 态廊 道 的 形成 ,有 效 国 的奥姆 斯特德于 1 6 1 期 内未 能 协 调 出共 同 的管 理 控 制 和 波士顿公园系统,这是世界第一个 约 束城 乡建 设 用地 的蔓 延 9 据统计,1 9 9 0年 ~ 0 8年,珠 真正意义上 的绿道规划设计;在 1 生态廊道通则,使绿地很难达到有效 20
基于生态观的珠三角区域绿道网规划编制探讨_庄荣
□ 庄 荣1绿道网规划编制对于生态系统的意义绿道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民居住区等。
绿道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逐渐成熟和完善,成为解决生态环保问题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广东省珠三角区域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中山、东莞、惠州及肇庆,全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23.4%,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1.4%(1994年)。
改革开放30年来,珠三角区域逐渐发展成为全国最具发基于生态观的珠三角区域绿道网规划编制探讨[摘 要]绿道网的建设对于促进生态廊道的形成、物种多样性的保护以及引领绿色交通出行与低碳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在分析现状问题和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珠三角区域绿道网规划运用生态学原理,重视生态资源的搜集与科学分析的前期准备,制定生态系统优良的规划目标及相关评价指标,以生态保育为前提确定绿道网的选线布局,将绿道在空间上分为绿道控制区与绿化缓冲区,并加以引导控制。
随着生态理念的深入,绿道规划逐渐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战略手段。
[关键词]生态观;珠三角区域;绿道网规划;选线;编制方法[文章编号]1006-0022(2011)09-0044-05 [中图分类号]TU981 [文献标识码]APearl Delta Regional Greenway Planning Based on Ecological Concept/Zhuang Rong[Abstract] Greenway network will promote ecological corridor formation, bio-diversity preservation, green transportation, and low carbon life. Pearl Delta greenway planning uses ecology principles, stress data and survey, sets planning vision and related indices, sets up greenway network layout, divides greenway into control and buffer zones. Greenway planning will become an important strategy in building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 friendly society.[Key words] Ecological concept, Pearl Delta region, Greenway planning, Choice, Planning compilation method展活力和发展潜质的地区之一。
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绿道设计中的应用论文
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绿道设计中的应用论文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绿道设计中的应用论文1、引言广东省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数量不断攀升领全国之先,日渐突出的环境问题也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因而审视生态的声音也日益高涨。
因此,景观生态学适时地被人们寄予了厚望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景观生态学在整合城市资源、解决环境和发展问题方面有着很特别的意义,尤其在改善生态环境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更显得独特。
景观生态学从最初造园观赏过渡到重视环境保护,再过渡到重视生态建设为主,其核心在于促进环境的协调发展,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因此,运用景观生态学进行城市绿道设计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创建高质量的社会和生活环境。
本文欲以珠海绿道工程为例,阐述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绿道设计中的应用技术。
2、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及原理2.1景观生态学的概念景观生态学(LandscapeEcology)一词,人们公认为是德国生物地理学家特罗尔(CarlTrol1)于1939年撰写的“LuftbildplamandokologischeBodenforschung”一文中首次提出的,表示支配一个地区不同地域单位的自然—生物综合体的相关分析,是对景观中环境关系的研究。
2.2景观生态学的相关原理景观生态学原理很多,在此仅涉及到与景观密切相关联的原理,就本文而言就城市绿道设计所关涉到的景观生态学原理进行相应原则性的阐述与介绍。
其一,景观生态学景观概念,认为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的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人工干扰斑块,城市视为一个景观单元,是由基质、廊道、斑块等结构要素构成,且能共同完成生态系统所承担的生产、生活及还原自净等功能。
其二,景观生态学斑块理论,可以解释城市对绿地的尺度、数量、形状、位置进行因地制宜的整合。
并通过能量、物质和生物的正常循环和流动,构建完善的生态循环系统。
通过合理设置廊道(绿道)以分割设置不同大小的斑块,使得物种呈现多样性,从而实现保护生态的重要目标。
珠三角区域绿道建设与管理问题研究
珠 三角 区域 绿道建 设 与管 理现 状
生态保护线;2 0 0 1年,广东省制定 了 区域 及 问题 绿地规划指引》 0 7年,广东省着手推进区 ;2 0
域绿地划定工作Ⅲ;2 0 0 9年,广东省开始借
行系统,组织有关单位编制 江三角洲绿道
咖
—删
P a v r et , e n et n t c。 ee b lma a e n e dRi l Gre b l eD a srt Gr n et n g me t o c u
改革开放 以来,珠 三角地 区经济快速发 美化 了城市,增加了城市的可使用绿地,还带 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在取得令人瞩目成 动了旅游和健 身等康乐文化活动 的开展。虽
Gr en e tCo s r ta d Man ge e b l n tuc n a men fPea l v l / o Cha g h g, to r RierDet Ga a n z en W an e gh i So g Ya i g g Ch n u , n t n
o r e b lwh n P a l v r r e e o me t p e . o i r v e l i g e vr n f e n e t e e rRie g De a d v lp n e d T s mp e t vn n i me t n r t c e o h i o n d p o e t h a t
珠三角绿道规划中慢行交通设计的经验及启示
珠三角绿道规划中慢行交通设计的经验及启示
林伟强;邱鹍
【期刊名称】《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年(卷),期】2013(009)012
【摘要】珠江三角洲历经30年的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乡发展也领先于全国大部分地区.珠江三角洲绿道作为慢行交通的一种,其规划设计与建设是广东省委省政府在新时代下,为加快广东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做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本文旨在通过对绿道中慢行交通的规划设计方法了解与分析,以及结合绿道规划中慢行交通建设的实际效果,试图探寻绿道规划方法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与作用.
【总页数】4页(P105-108)
【作者】林伟强;邱鹍
【作者单位】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510290;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51029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1
【相关文献】
1.基于生态功能保护原理的绿道规划策略探讨以珠三角绿道规划为例
2.苏州河白玉路桥慢行交通设计介绍
3.健康导向下社区慢行绿道规划设计探讨
4.完整街道理念
下历史城区慢行交通设计探讨——以苏州古城为例5.基于需求分析的城市道路慢行交通设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珠海的绿道
——以《珠江三角洲区域绿道珠海段建设规划》为例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王冀(注册城市规划师)当前,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的生态运动,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展开,并向多方面渗透。
城市建设的观念也由单纯静止的优美环境趋向于更新的全面生态化。
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城市发展的生态化途径,认识到“人和自然的关系不是为人类表演的舞台提供装饰性背景,或者甚至为了改善一下肮脏的城市;而是需要把自然作为生命的源泉、社会的环境、诲人的老师、神圣的场所来维护”,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的,必须顺应自然,在维护自然的基础上进行建设,使两者共同发展,建立一个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类新文明已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这标志着人类正迈入“生态文明时代”。
“绿道”这个有百年历史的西方名词,终于在本世纪初引入了我国的城市建设发展中。
在中国城市还在继续蔓延扩张过程中,开展绿道的规划建设显得非常及时,非常有必要。
绿道的建设无论是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还是在建设两型社会、低碳城市、生态城市方面都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珠海是一座以浪漫著称的城市,她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海域辽阔、海岛众多,陆岛相望。
东部滨海,山海相依;西部滨江,阡陌纵横。
目前,珠海流露的是自然的清纯。
随着珠江三角洲区域绿道珠海段的规划建设,珠海将增添一道新娘的彩妆,使其更加妩媚动人。
本文以《珠江三角洲区域绿道珠海段建设规划》为例,对珠海市区域绿道规划与建设工作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规划原则区域绿道(省立)规划设计应该遵循如下原则:生态性、连通性、安全性、便捷性、可操作性和经济性。
(1)生态性原则生态性原则是指应充分结合现有地形、水系、植被等自然资源特征,考虑承担珠三角地区生物廊道的作用,尽量为珠三角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物种多样性的修复提供生境。
(2)连通性原则连通性原则是指应利用不同形式实现全线的贯通,起到沟通与联系自然、历史、人文节点的作用,并提供城市居民进入郊野的通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夏 媛,夏 兵,李 辉,池慧敏1引言绿道最初出现在散步、狩猎、划船等项目中,指呈廊道状私有和公有的娱乐用地和水域,能让人们方便地从生活居住区域通往开敞空间[1]。
绿道以改善人们休闲娱乐方式为主要目的,多采取公园与绿地系统连接的方式进行规划[2-3]。
然而,在城市发展面临人口激增、基础设施不完善、资源环境恶化等压力的情况下,人们逐渐发现绿道作为生态环境保护手段所拥有的灵活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4]。
20世纪90年代,绿道成为保护生物学、景观生态学、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等多个学科交叉的研究热点,国际绿道运动迅基于生态功能保护原理的绿道规划策略探讨—以珠三角绿道规划为例[摘 要]当前,绿道作为生态保护的一种重要手段迅速发展,这主要得益于物种保护生态学的两大基础理论—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和异质种群理论。
在生境破碎化的现实条件下,绿道作为多功能性的集合体对于生态保护和生态安全格局的建立十分有效。
珠三角区域绿道规划通过区域景观生态安全分析,在宏观尺度上以保护性策略为指导,在中观尺度和微观尺度上采用进攻性策略,促进了珠三角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功能恢复,有助于建立绿色、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城市模式。
[关键词]生态功能保护;原理;策略;绿道[文章编号]1006-0022(2011)09-0039-05 [中图分类号]TU981 [文献标识码]AGreenway Planning Strategies Based on Ecological Functional Preservation Principle: Pearl Delta Example/Xia Y uan, Xia Bing, Li Hui, Chi Huimin[Abstract] Greenway as an ecological preservation approach is developing quickly . Two fundamental theories:island biological geography and heterogeneous biological group theory have contributed to its development. In environmentally fragmented regions, greenway is effective in ecological preservation and ecological safe layout establishment. Pearl delta greenway planning analyzes ecological safety, uses preservation strategies at macro level and aggressive strategies at intermediate level. It will promote ecological recovery and set up green,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ideal city development model.[Key words] Ecological functional preservation, Principle, Strategies, Greenway速发展[5]。
这一时期,绿道的生态功能开始得到充分的重视。
研究表明,绿道的生态功能包括栖息地保护、野生动物保护、防洪、水资源保护、生态修复和城市景观美化等[6-8]。
2绿道生态功能保护原理当前,全球面临着生境破碎化的危机,越来越多生物赖以生存的自然栖息地逐渐丧失或者破碎化,物种保护已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
绿道作为生态保护的一种重要手段迅速发展,这主要得益于物种保护生态学的两大基础理论—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和异质种群理论。
2.1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的重要指导理论之一,它为物种保护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理论财富[9],如将许多现实的生境喻为岛屿、建立了物种丰富度与面积关系模式、试图寻找小物种灭绝的原因、提出了避难所设置的原则以及自然保护区设置的理论基础等。
很久以前人们就意识到岛屿的面积与物种数量之间存在着一种对应关系,MacArthur和Wilson的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阐述了岛屿上物种的丰富度与面积的关系[10],其关系通常用下式表示: S=CAZ 公式(1)在公式(1)中,S代表物种丰富度,A代表岛屿面积,C代表与生物地理区域有关的拟合参数,Z代表与到达岛屿难易程度有关的拟合参数。
由于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起源于海洋岛屿中的物种研究,如果将其广泛应用于陆地生境岛屿的研究必将产生一定的局限性,如物种数量与面积的关系就很难准确地反映环境的异质性。
但是,这并不影响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在绿道规划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区域尺度上,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有助于理解区域景观生态过程与功能,指导绿道规划占领具有战略意义的、关键性的景观元素和空间,对于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具有基础作用。
2.2异质种群理论异质种群是指在相对独立的地理区域内,由空间上相互隔离但又有功能联系(一定程度的个体迁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局部种群组成的种群镶嵌系统[9]。
异质种群理论关注的是局部种群之间个体迁移的动态以及物种的续存条件。
异质种群理论在保护区设置的原则上与传统的岛屿生物学理论所倡导的观点有很大不同,它认为建立若干个小保护区要比建立与其面积之和相等的一个大保护区好。
一般理论认为,一个大的保护区能保护较多的物种,但是它在抵御环境性灾难时有不利的方面。
例如,一场火灾可能使大的保护区的大部分物种遭受灭顶之灾,如果是分散的若干小保护区,火灾的影响就不会波及全部区域。
随着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日益加剧,这种考虑变得十分必要。
当前,自然栖息地破碎化程度越来越高,由此带来了对许多物种长期续存的威胁,而异质种群理论恰恰关注的是这种具有不稳定局部种群物种的区域续存条件,目的是避免物种的局部灭绝,乃至物种的最后灭绝(图1)。
显然,仅仅关注物种丰富度和面积关系的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对于此类问题的解决就显得力不从心。
异质种群模型拯救了那些被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忽略的小生境,这样的一些特殊生境可能会拥有数量惊人的物种以及一系列的地方特有种。
应该看到,局部区域暂时存在的物种(如逃逸物种和演替早期物种)的保存对于区域物种长期续存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种情况下,区域绿道网络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更具有现实意义。
绿道网络在自然保护设计上着重强调将分散的栖息地碎片用绿廊联络起来,它可以巧妙地解决物种相关性灭绝和扩散问题之间的矛盾,这样的设计既保护了居群之间的独立性,又能实现居群之间的再定居。
3绿道生态保护规划策略绿道规划的战略目标是防止(或减轻)栖息地破碎化、土地退化、城市无序扩张和土地利用改变的无法控制,建立一个支持基本生态功能,保护重要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不损害景观的可持续土地利用方式。
美国马萨诸塞大学的Jack Ahern教授提出了绿道的四种主要策略[11],即保护性策略(Protective)、防御性策略(Defensive)、进攻性策略(Offensive)和机遇性策略(Opportunistic)。
3.1保护性策略当绿道现有的情况是支持可持续的景观过程和格局时,可采用保护性策略。
这种策略虽然保护了绿道内部景观不会被人为改变,但不能保证绿道周边景观不被改变。
一般来说,世界遗产、国家公园和大型栖息地等地区的绿道规划常常会采用保护性策略。
佛罗里达州绿道规划是运用保护性策略成功的经典案例。
其基本理念是用游憩散步道将重要的野生动物栖息地连接起来。
首先,规划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将佛罗里达州的野生动物栖息地按照重要性分成六级,并在地图中进行标注;其次,通过与群众和土地所有者的沟通交流,对规划进行修改,从而得到了更加合理可行的绿道规划图。
为了向更多人解释和推广佛罗里达州绿道规划的意义,佛罗里达州政府绘制了佛罗里图1 异质种群在道路阻碍条件下的交流移动示意图[7]达州绿道概念图。
这幅图通过简单的图示解释了该项绿道规划的结构和意义,即用廊道把不同的栖息地连接起来。
3.2防御性策略当现有的绿地是破碎的、少量的,且互相之间没有联系时,就要采用防御性策略。
这种策略针对土地破碎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将会发挥一定的作用,如减缓或者停止这种破碎化进程,以保护已经受损的土地。
虽然很多人认为防御性策略不够有效,是亡羊补牢的方式,但通过这种策略,绿道可以加强对不断减少的自然资源的保护。
美国威斯康辛州、伊利诺伊州和印第安纳州的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均设置了一些高度城市化的区域。
在这些区域中可以看到一些线形、块状的绿地,这便是在防御性理念指导下保护起来的城市绿地,同时,还可以将它们理解为大尺度上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
3.3进攻性策略当规划已有清楚的目标,并需要建立一种更优的景观格局时,应采用进攻性策略。
这种策略的主要目标是在非友好的景观基质中,将孤立的核心区和缓冲区通过廊道或绿道联系起来,并将现有的、受到干扰的和破碎化的绿地重新恢复,增强绿地的生态功能,或者是恢复棕地、修复水体以及建设绿色基础设施等。
3.4机遇性策略某些景观为绿道规划提供了特殊的机遇,如美国的“火车道变步道”运动(Rails to Trail Movement),就是运用机遇性策略的绿道规划的极好案例。
机遇性策略通常要与其他规划手段相结合。
而需要注意的是,通过这种策略转化为绿道的景观通常是线形的景观。
4珠三角区域绿道规划的生态保护策略近30年来,珠三角快速城市化导致大量耕地和生态用地被挤占,由此带来的区域生态安全问题困扰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珠三角区域绿道规划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对整个珠三角现有景观格局进行分析,探讨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之间的合理结构,通过区域绿道的规划来优化现有的景观结构,以岛屿生态地理学理论和异质种群理论为指导,连通大型岛屿栖息地和城市、城乡间的破碎化绿色空间,从而构筑生态结构合理、完整、连贯的珠三角绿道网络空间(图2)[12-13]。
4.1宏观尺度的保护性策略—建立从城市到区域的安全景观格局宏观尺度的保护性策略可从城市和区域两种尺度进行分析。
在城市尺度水平上,基本的景观结构元素包括残存的廊道和破碎化的生境斑块,以及以城市为背景的基底。
珠三角绿道规划最大限度地连接这些破碎化的栖息地,最大程度地减少栖息地的孤立,从而最大限度地克服局部种群间迁移的空间阻力,提供能量、矿物质和物种的流动机会。
在区域尺度水平上,为了减少景观破碎化对生物多样性的不利影响,应尽量保持景观的完整性,规划以形成健康的区域景观格局为目标,充分考虑了与珠三角区域绿地系统规划的衔接,基于景观格局和景观过程的关系,把区域景观过程(包括城市蔓延、物种迁徙、水和风的流动、灾害扩散等)作为通过克服空间阻力来实现景观的控制和覆盖的过程,占领具有战略意义的、关键性的景观元素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