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药盐酸氯丙嗪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氯丙嗪知识点总结

氯丙嗪知识点总结

氯丙嗪知识点总结以下是对氯丙嗪的一些知识点总结:1. 氯丙嗪的药理作用氯丙嗪的主要药理作用是通过阻断中枢多巴胺D2受体来减轻精神病症状。

此外,它还具有抗组胺、抗胆碱能等作用。

氯丙嗪还可以影响5-羟色胺的传递,从而进一步影响神经传导。

2. 氯丙嗪的适应症氯丙嗪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症状,如幻觉、妄想、紧张和忧虑。

在一些情况下,它也可以用于治疗其他精神障碍,如双相情感障碍、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3. 用药注意事项在使用氯丙嗪之前,应该检查患者的病史,特别是对抗精神病药物的过敏史。

在用药期间,应该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以及白细胞计数,以及肝肾功能等指标。

此外,要注意避免长期连续使用,因为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一些不良反应。

4. 不良反应氯丙嗪的不良反应包括: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如头晕、头痛、嗜睡、锥体外系症状、共济失调、抽搐等),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如低血压、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等),内分泌代谢系统不良反应(如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体温调节障碍、体重增加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

此外,使用氯丙嗪可能还会引起一些过敏反应,如皮疹、过敏性休克等。

5. 药物相互作用在使用氯丙嗪时,要注意一些可能的药物相互作用。

例如,氯丙嗪可以增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的药物(如镇静催眠药、镇痛药等)的作用。

此外,氯丙嗪还可能与一些心血管药物(如洋地黄、抗高血压药等)和抗精神病药物发生相互作用。

6. 过量和解毒如果出现氯丙嗪的过量症状,如昏迷、低血压、呼吸困难等,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解毒过程中,应该考虑使用呼吸支持、血流动力学支持,以及血液透析等方法。

7. 特殊人群用药在特殊人群中,如老年人、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和肝肾功能损害患者,使用氯丙嗪时需要格外小心。

老年人和儿童对氯丙嗪的反应可能更为敏感,因此需要减量使用。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在使用氯丙嗪时需要权衡利弊,谨慎选择。

而肝肾功能损害患者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用药剂量和频率。

氯丙嗪(Chlorpromazine):一种经典的抗精神病药物的详细介绍

氯丙嗪(Chlorpromazine):一种经典的抗精神病药物的详细介绍

氯丙嗪(Chlorpromazine):一种经典的抗精神病药物的详细介绍
摘要:本文将详细介绍氯丙嗪(Chlorpromazine),这是一种经典且广泛应用于精神科治疗的药物。

我们将探讨氯丙嗪的适应症、作用机制、用法用量、常见副作用以及注意事项和警示。

1. 适应症:
-氯丙嗪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包括幻觉、妄想、情感混乱和认知障碍等症状。

-它也可用于控制出现行为症状的其他精神疾病,如躁狂症和强迫症。

2. 作用机制:
-氯丙嗪属于抗精神病药物中的典型药物,主要通过阻断多巴胺D2受体达到其药效。

-它还对其他神经递质受体,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具有较弱的亲和力。

3. 用法用量:
-氯丙嗪可供口服、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使用。

具体剂量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反应进行调整。

-初始剂量通常为每日25-50毫克,然后根据需要逐渐增加。

4. 常见副作用:
-氯丙嗪的常见副作用包括嗜睡、眩晕、低血压、心动过缓、烦躁不安、便秘和口干。

-在高剂量或长期使用时,可能发生运动障碍,如肌阵挛、震颤和僵直等。

5. 注意事项与警示:
-在使用氯丙嗪之前,应告知医生关于过敏史、药物使用史和现有疾病等情况。

-氯丙嗪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因此在开始新的药物治疗之前应咨询医生。

-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剂量调整和监测患者的心理状态,并避免突然停止药物的使用。

氯丙嗪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氯丙嗪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氯丙嗪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氯丙嗪是一种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具有镇静、抗精神病和抗运动障碍等药理作用。

本文将就氯丙嗪的药理作用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探讨。

氯丙嗪主要通过抑制多巴胺能神经元的D2受体来发挥其作用。

在大脑中,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与情绪调节、运动控制等功能密切相关。

氯丙嗪能够阻断多巴胺的作用,从而产生镇静催眠的效果。

此外,氯丙嗪还能够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减少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从而具有抗抑郁、抗焦虑的作用。

在临床上,氯丙嗪广泛应用于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等精神疾病的治疗中。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患者常常出现幻觉、妄想、情绪不稳等症状。

氯丙嗪能够减轻这些症状,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生活功能。

在躁狂症的治疗中,氯丙嗪的镇静作用可以控制患者的情绪波动,减少躁狂发作的次数和程度。

除了精神疾病,氯丙嗪还可以用于其他领域。

例如,它在儿科领域被广泛用于治疗儿童多动症。

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患儿特点是注意力不集中、过动、冲动等行为特征。

氯丙嗪通过调节多巴胺水平,改善这些症状,提高患儿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然而,氯丙嗪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如头晕、口干、便秘等。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剂量的控制,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此外,长期、大剂量应用氯丙嗪还可能引起锥体外系症状,如肌肉僵硬、震颤等,需要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综上所述,氯丙嗪作为一种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了解其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医务人员可以更好地应用氯丙嗪,更好地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研究深入探讨氯丙嗪在不同疾病领域中的应用,为临床医学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希望。

药品生产技术《氯丙嗪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药品生产技术《氯丙嗪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氯丙嗪〔chloraine,冬眠灵〕氯丙嗪是第一个问世的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该药的应用始于1952年,在法国首次使用治疗兴奋性躁动病人获得成功,不仅控制了患者的兴奋、躁动等病症,而且对其他精神病症也有效,使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有了重大突破,至今仍广泛应用。

【体内过程】口服吸收慢而不规那么,2~4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胃内食物或同服胆碱受体阻断药可显著延缓其吸收。

肌内注射吸收迅速,15分钟起效,生物利用度比口服高3~4倍,但局部刺激性强,应深部肌内注射。

氯丙嗪的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不同个体口服相同剂量氯丙嗪后血药浓度可相差10倍以上,故用药剂量应个体化。

易通过血脑屏障,脑内浓度可达血浆浓度的10倍。

主要由肝代谢,经肾排出。

由于脂溶性高,可蓄积于脂肪组织,所以排泄较慢,停药数周甚至半年,尿中仍可检出其代谢物,故维持时间长。

【药理作用】氯丙嗪主要阻断脑内多巴胺受体,为抗精神病作用的主要机制,同时也是长期应用产生不良反响的根底。

此外,还可阻断α受体、M受体,因此药理作用广泛而复杂。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1〕镇静安定和抗精神病作用:氯丙嗪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①能明显减少动物的自发活动和攻击行为,使之驯服而易于接近;②正常人口服100mg氯丙嗪后,出现镇静、安定、活动减少、感情冷淡、对周围事物不关心,在安静环境下易诱导入睡,但易唤醒,醒后神智清醒,且加大剂量不引起麻醉;③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后,在不引起明显镇静的情况下,可迅速控制兴奋躁动状态,继续用药〔6周~6个月〕可使异常的精神活动和行为如躁狂、幻觉、妄想等病症逐渐消除,理智恢复、情绪安定、生活自理,此作用不产生耐受性。

氯丙嗪等吩噻嗪类药物抗精神病作用主要是通过阻断中脑-皮质通路和中脑-边缘系统的多巴胺受体而产生的。

〔2〕镇吐作用:氯丙嗪有强大镇吐作用。

小剂量可阻断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的多巴胺受体,大剂量能直接抑制呕吐中枢,产生镇吐作用。

但对刺激前庭神经〔晕车、晕船等〕引起的呕吐无效。

盐酸氯丙嗪的临床新用

盐酸氯丙嗪的临床新用

盐酸氯丙嗪的临床新用别名氯普马嗪、可乐静、冬眠灵。

药理盐酸氯丙嗪系吩噻嗪类之代表药物,为中枢多巴胺受体的阻断剂,且具有多种药理活性。

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镇静安定、抗精神病,镇呕,降温,加强中枢抑制药(催眠药、镇痛药、麻醉药等)的作用;对自主神经系统具有降低血压,扩张血管和抗胆碱的作用;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是阻断丘脑下部的多巴胺受体,干扰内分泌功能,间接促进垂体生长素的释放和抑制催乳素的释放。

常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尿毒症、癌肿、放射病和一些药物(如四环素类、吗啡、洋地黄、雌激素和抗癌药)等所致的呕吐以及妊娠呕吐,降低体温,镇痛(特别是恶性肿瘤引起的疼痛等)。

注意有过敏史、肝功能不良、尿毒症及高血压患者慎用,冠心病患者尤应注意;肝功严重减退、有癫痫病史者及昏迷病人(特别是用中枢抑制药后)禁用;本品可发生过敏反应,常见的有皮疹、接触性皮炎、剥脱性皮炎、粒细胞减少(此反应少见,一旦发生应立即停药)、哮喘、紫癜等;本品刺激性大,静注时可引起血栓性静脉炎,肌注局部疼痛较重,可加1%普鲁卡因做深部肌注;直立性低血压注射给药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压,主要与升压反射受抑制有关,用药后宜卧床休息1~2小时;急性中毒1次大量(1~2 g)吞服氯丙嗪后,可发生急性中毒,出现昏迷、血压下降,心动过速等症状。

应使用去甲肾上腺素及其他α受体激动药进行治疗,禁用肾上腺素解救。

临床新用治疗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肿盐酸氯丙嗪通过阻断α受体而扩张血管,主要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其镇静、止吐作用可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症状;也可促进肾输出量,加强利尿剂的利尿效应。

治疗心力衰竭或(和)肺水肿效果确实,未见不良反应。

方法:肌内注射用药5~10 mg或0.5 mg/分静滴,待症状开始改善,作用维持4~6小时;盐酸氯丙嗪达25 mg为止。

含服2~8分钟起效,作用维持6~8小时,显效率达84.5%。

值得注意的是,>25 mg时易发生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用药前后应监测血压、心率等变化;严重肺功能减退,肝功能、肾功能不全者,意识障碍,低血压及年老衰弱者慎用或禁用。

氯丙嗪的药理作用和用途

氯丙嗪的药理作用和用途

氯丙嗪的药理作用和用途
氯丙嗪是一种典型的低挥发性药物,属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各
种精神疾病。

其药理作用和用途具体如下:
药理作用
•抗精神病作用:氯丙嗪主要通过阻断多巴胺D2受体来发挥抗精神病作用。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高水平的多巴胺与精神病症状如幻觉、妄想等有关,氯丙嗪可以减少多巴胺的作用,从而减轻这些症状。

•镇静作用:氯丙嗪还具有镇静作用,可以减缓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患者产生镇静和放松的效果。

•抗抑郁作用:一些研究表明,氯丙嗪还具有抗抑郁作用,可以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

用途
•精神分裂症:氯丙嗪常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可以减轻幻觉、妄想等症状,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思维和行为。

•狂躁症:氯丙嗪也广泛用于治疗狂躁症,能够减少患者的兴奋状态,平稳情绪。

•精神紧张状态:氯丙嗪还可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精神紧张状态,如焦虑、紧张、激动等。

除了上述主要用途外,氯丙嗪还被用于其他一些精神障碍的治疗,但在使用时
需谨慎,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具体的用药剂量和疗程应当根据临床医生的建议来确定,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应密切关注自身情况,如有异常反应应及时就医。

盐酸氯丙嗪片的功能主治

盐酸氯丙嗪片的功能主治

盐酸氯丙嗪片的功能主治1. 什么是盐酸氯丙嗪片?盐酸氯丙嗪片是一种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属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它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氯丙嗪,属于苯丙胺类药物。

2. 盐酸氯丙嗪片的功能盐酸氯丙嗪片具有以下主要功能:•抗精神病作用:盐酸氯丙嗪片可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或控制精神病症状,如幻觉、妄想、紧张不安等。

•镇静作用:盐酸氯丙嗪片具有镇静安眠的作用,可以减轻焦虑、紧张、兴奋等症状,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抗恶心作用:盐酸氯丙嗪片能够缓解恶心和呕吐的症状,常用于化疗、放疗等治疗癌症导致的恶心呕吐。

•抗过敏作用:盐酸氯丙嗪片可用于缓解或防治过敏反应,如过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等。

•肌肉松弛作用:盐酸氯丙嗪片具有肌肉松弛作用,可用于缓解痉挛、痉挛性疼痛等症状。

3. 盐酸氯丙嗪片的主治疾病和用途盐酸氯丙嗪片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主要包括以下方面:3.1 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盐酸氯丙嗪片可用于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幻觉、妄想、紧张不安等症状。

•双相情感障碍:盐酸氯丙嗪片可用于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躁狂和抑郁症状。

•躁狂症:盐酸氯丙嗪片可以用于缓解躁狂症患者的兴奋、冲动、易怒等症状。

•视听幻觉症:盐酸氯丙嗪片可以用于缓解视听幻觉症的症状,如幻觉、幻听等。

3.2 恶性肿瘤化疗•化疗导致的恶心呕吐:盐酸氯丙嗪片可用于缓解化疗导致的恶心呕吐,帮助患者更好地接受化疗治疗。

3.3 过敏疾病•过敏性皮炎:盐酸氯丙嗪片可以用于缓解过敏性皮炎引起的瘙痒、红肿等症状。

•过敏性鼻炎:盐酸氯丙嗪片可以用于缓解过敏性鼻炎引起的鼻塞、喷嚏、流涕等症状。

3.4 肌肉痉挛•痉挛性疼痛:盐酸氯丙嗪片可以用于缓解肌肉痉挛引起的疼痛,如颈椎病、腰肌劳损等。

4. 注意事项在使用盐酸氯丙嗪片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注意剂量:请按照医生的建议和药品说明书上所示的剂量使用,不要擅自增加或减少剂量。

•长期使用:长期使用盐酸氯丙嗪片可能会导致一些副作用,如口干、便秘、视力模糊等。

药物分析:氯丙嗪

药物分析:氯丙嗪

药物分析:氯丙嗪俗称:冬眠灵、氯普吗嗪、可乐静、chlorpromazine、wintermine、aminazine 药物简介性状:常用其盐酸盐,为白色或粉红色结晶性粉末,味苦而麻。

易溶于水、乙醇与氧仿中,不溶于苯、醚等。

有吸湿性。

药理和应用:本品为中枢多巴胺受体的阻断剂,具有镇静、抗精神病、镇吐、降低体温及基础代谢、α-肾上腺素能受体及m-胆碱能受体阻断、抗组织胺、影响内分泌等作用,临床用于控制精神分裂症或其它精神病的躁动、紧张不安、幻觉、妄想等症状;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呕吐;亦用于低温麻醉及人工冬眠;与镇痛药合用,治疗癌症晚期病人的剧痛。

用法和用量:(考试大网站整理)口服用于治疗精神病:每次50-75mg,每日2-3次,1-2周内逐渐增至每日400-600mg,分2-3次服。

维持量每日300mg,分2-3次服。

肌注用以控制严重症状,一般为每次25-50mg,静注对极度躁动患者可采用,每次不超过50mg。

口服用于止吐或止呃逆;成人每次25-50mg,每日3-4次。

肌注成人每次25-50mg,静滴,每次25-50mg。

小儿肌注或静滴剂量均为0.5-1mg/kg。

体内过程:口服易吸收,2-4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持续6小时左右。

吸收后分布全身,脑内浓度较血浆浓度高4-5倍。

血浆蛋白结合率在90%以上。

广泛在肝脏代谢,并主要以代谢物形式从尿和粪便中排泄。

t1/2为12-36小时。

不良反应和注意:主要不良反应有:无力、思睡、口干、便秘、心悸、视力模糊、鼻塞。

大剂量时出现体位性低血压,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致锥体外系症状。

偶见内分泌推敲。

长期大剂量应用应逐渐减量缓慢停药。

有过敏史者,肝功能不良、尿毒症及高血压患者慎用。

有癫痫史者及昏迷病人禁用。

配伍禁忌:氯丙嗪增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合用时应减少这些药物的用量。

苯巴比妥能增加氯丙嗪在尿中的排泄量,减低其抗精神病的作用。

苯妥英钠、灭吐灵均能增加氯丙嗪的锥体外系反应,含有镁、铝氢氧化物的抗酸剂可减少本品的吸收,故不宜同时使用。

氯丙嗪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氯丙嗪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氯丙嗪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氯丙嗪,又名氯丙嗪盐酸盐,是一种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

它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双相障碍等。

氯丙嗪通过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和受体的作用,发挥着重要的药理作用。

本文将探讨氯丙嗪的药理作用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氯丙嗪作为一种经典的抗精神病药物,其主要的药理作用包括下列几个方面:首先,氯丙嗪具有抗多巴胺受体的作用。

多巴胺是一种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起重要作用的神经递质,与情感、运动控制等功能密切相关。

氯丙嗪能够阻断多巴胺受体,从而减少多巴胺的活性,缓解多巴胺过多引起的精神症状。

其次,氯丙嗪还具有抗组胺受体的作用。

组胺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与情绪、觉醒等功能密切相关。

氯丙嗪通过抑制组胺受体的活性,能够调节组胺的释放,从而影响大脑的神经传导。

此外,氯丙嗪还具有抗胆碱能受体的作用。

胆碱是神经系统中的一种神经递质,参与调节学习记忆、肌肉收缩等生理功能。

氯丙嗪可以降低胆碱受体的活性,从而减少胆碱的作用,产生镇静、抗焦虑等效果。

总的来说,氯丙嗪的药理作用主要是通过影响多巴胺、组胺和胆碱等神经递质的释放和受体的作用,从而调节大脑的神经传导和活性,达到治疗精神疾病的目的。

在临床上,氯丙嗪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精神疾病,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应用:首先,氯丙嗪可以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常常出现幻听、妄想、情绪不稳等症状。

氯丙嗪能够减少多巴胺的活性,从而缓解这些症状,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

其次,氯丙嗪还可以用于治疗双相障碍。

双相障碍是一种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表现为情绪波动、行为异常等症状。

氯丙嗪的镇静、抗焦虑作用可以帮助患者稳定情绪,减轻症状。

此外,氯丙嗪还可以用于治疗其他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等。

在一些急性症状较严重的患者中,氯丙嗪还可以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以增强疗效。

需要注意的是,氯丙嗪虽然在治疗精神疾病中起到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如锥体外系症状、心律失常等。

浅谈氯丙嗪与有关药物的作用及使用注意

浅谈氯丙嗪与有关药物的作用及使用注意

浅谈氯丙嗪与有关药物的作用及使用注意氯丙嗪为中枢多巴胺受体阻断剂,具有镇静,抗精神病[1],降低体温及基础代谢,a-肾上腺素受体及M胆碱能受体阻断,抗组胺,影响内分泌等作用,因此广泛用于临床各科。

标签:抗精神病药;中药配伍;氯丙嗪;血药浓度氯丙嗪为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其作用机制主要与其阻断中脑边缘系统及中脑皮层通路的多巴胺受体(DA2)有关。

对多巴胺(DA1)受体、5-羟色胺受体、M-型乙酰胆碱受体、a -肾上腺素受体均有阻断作用,作用广泛。

此外,本品小剂量时可抑制延脑催吐化学感受区的多巴胺受体,大剂量时直接抑制呕吐中枢,产生强大的镇吐作用。

抑制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降低,体温可随外环境变化而改变,其阻断外周α-肾上腺素受体作用,使血管扩张,引起血压下降,对内分泌系统也有一定影响。

因此广泛应用于临床,氯丙嗪与有关药物的不合理配伍时有发生,现介绍如下:1氯丙嗪与中药的配伍①中药饮片曼陀罗,洋金花,天仙子,其有效成分都具有抗胆碱作用,氯丙嗪与其配伍应用时,毒副作用明显增强,不宜配伍使用。

②中药饮片黄药子,诃子,黄药子,五倍子,地榆和四季青对肝脏都有一定的毒性,与氯丙嗪合用时应警惕药源性肝病。

③氯丙嗪为一酸性药物,忌与碱性中药饮片海螵蛸,瓦楞子,皂角,硼砂配伍使用。

④与中药注射剂。

氯丙嗪与双黄连注射液配伍时,易使双黄连注射液颜色发生变化,宜单独使用。

氯丙嗪与清开灵注射液配液时,立即出现棕红色沉淀,静置1h,沉淀不溶解。

造成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中药注射液成分复杂,容易受PH等因素影响,而使溶解度下降,或产生聚合物,出现沉淀,使药效降低或其他难以预测的后果,合并用药愈多,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愈高。

因此配伍时常出现外观变化,有时外观无变化,但用仪器检测时,不溶性微粒增加。

提示两种药物配伍时,宜单独使用。

2氯丙嗪与有关西药的配伍2.1化学性配伍问题2.1.1氯丙嗪与碳酸氢钠。

氯丙嗪为一酸性药物,忌与碱性药物碳酸氢钠同时服用。

氯丙嗪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用途

氯丙嗪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用途

氯丙嗪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用途
氯丙嗪是一种典型的多巴胺受体阻滞剂,主要用于精神疾病和恶心呕吐的治疗。

它通过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和受体的结合来发挥药理作用。

药理作用
氯丙嗪的药理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多巴胺受体阻滞
氯丙嗪是一种典型的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它通过阻断多巴胺受体的结合来减少
多巴胺的作用。

这使得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导减弱,从而减少了精神疾病的症状。

2. 抗胆碱能作用
氯丙嗪还具有抗胆碱能作用,能够阻断乙酰胆碱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从而减
轻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减少恶心和呕吐的发生。

3. α受体阻滞
氯丙嗪还具有一定的α受体阻滞作用,能减少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从而帮助控
制疾病症状。

临床用途
氯丙嗪在临床上有着多种应用:
1. 精神疾病
氯丙嗪作为一种抗精神病药物,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躁郁症等。

它能够减轻幻觉、妄想、烦躁等精神病症状,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生活。

2. 恶心呕吐
由于氯丙嗪具有抗胆碱能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恶心和呕吐。


常用于化疗后恶心呕吐的防治,也可以用于晕动病等症状的缓解。

3. 麻醉前镇静
氯丙嗪还可作为麻醉前镇静药物使用,可以帮助患者在手术前放松情绪、减轻
焦虑,提高手术成功率。

综上所述,氯丙嗪作为一种多功能的药物,在精神疾病和恶心呕吐等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使用时还需按医嘱使用,避免滥用或出现不良反应。

总结氯丙嗪

总结氯丙嗪

总结氯丙嗪氯丙嗪,又称为氯丙嗪的氯化物,是一种抗精神病药物。

它被广泛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和其他精神疾病。

本文将对氯丙嗪的药理特性、临床应用、副作用以及注意事项进行总结。

药理特性氯丙嗪通过选择性地阻断多巴胺D2受体和α1肾上腺素受体,从而产生抗精神病活性。

它还具有抗胆碱能、α1肾上腺素能和组胺能的活性。

氯丙嗪的药效起初由其主要活性代谢物匹克鲁锂所产生,后者通过抑制5-羟色胺和多巴胺再摄取来减轻精神病症状。

临床应用氯丙嗪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精神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短暂性精神病状态和其他相关疾病。

它可减轻症状,如妄想、幻觉、紧张和冷漠,并有助于恢复社会功能。

氯丙嗪也被用于控制引起严重恶心和呕吐的条件。

它可用于化疗导致的恶心和呕吐、放射疗法引起的恶心和呕吐以及手术术后的恶心和呕吐。

此外,氯丙嗪也可用于治疗不安、焦虑、失眠和抑郁症状。

然而,它与其他常用的抗抑郁药物相比,其抗抑郁效果并不显著。

副作用与其他药物一样,氯丙嗪也会引起一系列的副作用,包括:1.长期使用可能导致快速性脱氢酶2(CYP2D6)代谢酶的升高,可能会增加心动过速和高血压的风险。

2.可能引起眼压升高,尤其是对于易患青光眼的患者。

3.可能导致胃肠道副作用,包括便秘、口干和腹胀。

4.可能引起镇静和嗜睡,尤其是在初始治疗阶段。

5.可能出现锥体外系症状,如震颤、僵直和肌肉抽搐。

6.长期高剂量使用可能导致不良运动反应,包括舞蹈样动作和锥体内系症状。

注意事项在使用氯丙嗪之前,医生应评估患者的药物过敏史、心血管健康情况以及其他相关疾病和药物治疗。

在治疗期间,患者应密切关注任何不寻常的副作用,并及时向医生报告。

此外,遵循以下注意事项也很重要:1.避免酒精和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以减轻嗜睡和镇静的风险。

2.避免突然停止使用氯丙嗪,以免出现撤退症状。

在减量时应遵循医生的指示。

3.定期检查眼部健康,包括眼压和青光眼的既往史。

4.避免暴露于高温环境,以防止中暑。

氯丙嗪临床应用和评价指南

氯丙嗪临床应用和评价指南

氯丙嗪临床应用和评价指南氯丙嗪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精神病药物,常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幻觉妄想症等精神疾病。

在临床实践中,正确使用氯丙嗪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由于氯丙嗪的副作用较多,医护人员在使用时需要谨慎评估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以确保安全有效地进行治疗。

**一、氯丙嗪的适应症**氯丙嗪主要用于以下情况:1. 精神分裂症:包括急性和慢性精神分裂症,可用于缓解幻觉、妄想、情感不稳定等症状。

2. 双相情感障碍:可用于控制躁狂期的兴奋状态,减轻躁狂和抑郁的症状。

3. 幻觉妄想症:对于伴有严重幻觉、妄想等症状的患者,常作为治疗的选择之一。

**二、氯丙嗪的用法用量**氯丙嗪的剂量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来确定,一般起始剂量为每日50-100mg,分2-3次服用。

随着病情的改善,可逐渐减少剂量,但需避免突然停药以免出现反跳现象。

氯丙嗪常见的给药途径包括口服和肌肉注射,严重病情时可考虑静脉注射。

**三、氯丙嗪的不良反应**氯丙嗪的不良反应包括:1. 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包括锥体外系症状(震颤、肌肉僵硬、舌咬)、锥体内系反应(静坐不能、手和脚的不受控制、震颤)等。

2. 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可能引起心动过速、低血压、心律失常等。

3. 内分泌代谢方面:可出现血糖升高、乳房发育、月经紊乱等。

4. 其他不良反应:也可能引起消化道反应、皮肤过敏反应等。

**四、氯丙嗪的注意事项**1. 使用氯丙嗪时应谨慎考虑患者的年龄、肝肾功能、服药史等因素,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2. 患者在服用氯丙嗪期间需定期监测生理指标、心电图等,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3. 在使用氯丙嗪过程中如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五、氯丙嗪的评价**总的来说,氯丙嗪是一种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对于部分精神疾病患者有明显的疗效。

然而,其副作用较多,医护人员在使用时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确保患者安全。

执业药师西药学2017复习资料:氯丙嗪

执业药师西药学2017复习资料:氯丙嗪

执业药师西药学2017复习资料:氯丙嗪大家做好准备迎接考试了吗?执业药师栏目诚意整理“执业药师西药学2017复习资料:氯丙嗪”欢迎广大考生前来学习。

氯丙嗪一、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氯丙嗪可阻断多巴胺(DA)受体、α受体及M受体。

DA受体到有D1和D2二种亚型。

D1受体与Cs蛋白偶联,激动时可经Cs蛋白激活腺苷酸环化酶cAMP水平增加,其外周作用表现为血管扩张和心肌收缩力增强,中枢效应尚不清楚。

D2受体的中枢效应主要表现在DA 中枢通路,即黑质—纹状体通路、中脑—边缘叶通路、中脑-皮质通路和结节—漏斗通路。

其中前者与锥体外系的运动功能有关,后者与下丘脑某些激素分泌有关,而中间二条通路则主要与精神、情绪及行为活动有关。

D2受体与C1蛋白枢联,激动时可抑制腺苷酸环化酶活性,还能使K+通道开放。

氯丙嗪对D1、D2受体缺乏择性。

(一)中枢神经系统1.抗精神病作用氯丙嗪可迅速控制精神病人的兴奋躁动症状,继续用药可使患者幻觉、妄想、躁狂及精神运动性兴奋等症状逐渐减轻,疝人恢复理智,情绪安定,生活理。

一般需连续用药6周~6个月才能充分显效。

本品主要用于治疗各型精神分裂症,尤其对急性发作患者疗效较好。

常需长期应用;维持疗效,减少复发。

此外,对躁狂症及其他精神病所伴有的兴奋、紧张及妄想症状也有定疗效。

氯丙嗪抗精神病作用机制尚未弄清,推测是由于药物阻断了脑内DA受体。

因为精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是由于脑内DA功能过强所致,即D2受体密度特异性增高。

氯丙嗪阻断了D2受体使精神病人症状改善。

2,镇吐作用氯丙嗪具有强大的镇吐作用。

此作用是由于药物阻断了延脑第四脑室底部极后区的催吐化学感受区的多巴胺受体(DA-R)的结果——小剂量。

大剂量的药物还可直接抑制呕吐中枢。

氯丙嗪可用于治疗多种原因如痛症、射线及药物等引起的呕吐。

对顽固性呃逆亦有——定疗效,但对晕动病(晕船、晕车)引起的呕吐无效。

3.对体温调节的影响可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节功能紊乱。

氯丙嗪归纳总结

氯丙嗪归纳总结

氯丙嗪归纳总结氯丙嗪是一种具有镇静和抗精神病作用的药物。

以下是对氯丙嗪的归纳总结,包括其药物特性、药理学作用、适应症、副作用、禁忌症以及使用建议等方面的内容。

1. 药物特性氯丙嗪是一种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属于苯二氮䓬类药物。

其化学结构为氯替卡尼酮,具有白色晶体或结晶性粉末的特点。

常见的剂型包括片剂、口服液和注射剂。

2. 药理学作用氯丙嗪主要通过阻断多巴胺D2受体,减少多巴胺的作用,从而发挥抗精神病的效果。

此外,它还具有抗胆碱能、抗组胺能和α-肾上腺素阻滞作用,导致抗胆碱能效应和镇静作用。

3. 适应症氯丙嗪可用于治疗多种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和躁郁症。

此外,它还可以用于控制恶心、呕吐和晕动症状。

4. 副作用氯丙嗪具有许多副作用,包括口干、便秘、尿潴留、视力模糊、心动过缓、低血压和镇静等。

长期使用高剂量的氯丙嗪还可能引发锥体外系症状,如震颤、肌强直和运动障碍等。

5. 禁忌症氯丙嗪有一些禁忌症,如对药物过敏、青光眼、前列腺肥大、心律不齐、心力衰竭和嗜睡等。

对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以及儿童和老年患者,应慎用。

6. 使用建议在使用氯丙嗪之前,应先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确保患者在接受治疗时没有任何禁忌症。

在药物治疗期间,医生应定期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血压和血常规等指标,以确保安全性。

总结:氯丙嗪是一种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具有镇静和抗多巴胺作用。

它可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躁郁症等精神疾病,同时还可用于缓解恶心、呕吐和晕动症状。

然而,氯丙嗪也有一系列的副作用和禁忌症,使用时需慎重。

在应用氯丙嗪之前,医生应仔细评估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并监测治疗期间的安全性。

氯丙嗪的药理作用作用机理及用途

氯丙嗪的药理作用作用机理及用途

氯丙嗪的药理作用作用机理及用途氯丙嗪是一种神经系统药物,通常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和其他精神疾病。

它被称为一种抗精神病药物,对神经系统产生多种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氯丙嗪的药理作用、作用机理及其主要的临床用途。

氯丙嗪的药理作用氯丙嗪通过作用于多种神经递质系统来产生药理作用,其中最主要的作用包括:1.多巴胺受体拮抗作用:氯丙嗪是一种典型的多巴胺受体D2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多巴胺受体起到抗精神病的作用。

2.组氨酸受体拮抗作用:氯丙嗪还具有抗组氨酸受体H1受体拮抗作用,因此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嗜睡和嘴干等。

3.抗胆碱作用:氯丙嗪还具有一定的抗胆碱作用,因此常见的副作用还包括视力模糊和便秘等。

氯丙嗪的作用机理氯丙嗪的作用机理涉及多种神经递质系统,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发挥作用:•多巴胺受体拮抗:氯丙嗪通过阻断多巴胺受体,减少多巴胺的作用,从而减轻精神分裂症症状,如幻听、妄想等。

•组氨酸受体拮抗:通过抑制组氨酸受体的作用,氯丙嗪减少了神经递质组氨酸的释放,减轻了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抗胆碱作用:氯丙嗪具有一定的抗胆碱作用,通过阻断胆碱能神经冲动的传导,减少了胆碱的作用。

氯丙嗪的用途氯丙嗪主要用于治疗以下疾病:1.精神分裂症:氯丙嗪是一种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对于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如妄想、幻听等)有很好的疗效。

2.情感障碍:氯丙嗪也可以用于治疗情感障碍,如躁狂抑郁症等。

3.其他精神疾病:除了上述两种疾病外,氯丙嗪还可以用于治疗其他各种精神疾病,如急性幻觉性精神障碍、精神运动性兴奋症等。

综上所述,氯丙嗪是一种常用的神经系统药物,通过作用于多种神经递质系统来发挥抗精神病的作用。

它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和其他精神疾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而对于具体的用药方案,还需要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以上就是关于氯丙嗪的药理作用、作用机理及其主要的临床用途的内容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浅析盐酸氯丙嗪治疗癔症的护理干预效果

浅析盐酸氯丙嗪治疗癔症的护理干预效果

浅析盐酸氯丙嗪治疗癔症的护理干预效果癔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症症状,患者表现出类似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如癫痫发作、麻痹、失音、抽搐等,但却没有实际的器质性病变。

盐酸氯丙嗪是一种治疗癔症常用的药物,具有镇静安抚、抗抑郁和抗焦虑的作用。

本文将从盐酸氯丙嗪治疗癔症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浅析,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盐酸氯丙嗪治疗癔症的药理作用盐酸氯丙嗪是一种传统的抗精神病药物,属于苯甲二氮卓类药物。

盐酸氯丙嗪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多种途径发挥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镇静安抚作用:盐酸氯丙嗪能够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镇静安抚作用,降低患者的紧张情绪,减轻焦虑和烦躁,有助于平复患者的情绪波动。

2.抗抑郁作用:盐酸氯丙嗪可以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水平,提高患者的情绪稳定性,减轻患者的抑郁情绪。

3.抗焦虑作用:盐酸氯丙嗪还能够减少患者的焦虑和不安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

盐酸氯丙嗪在治疗癔症中的药理作用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为接下来的护理干预提供了药物基础。

1. 有效减轻症状盐酸氯丙嗪作为治疗癔症的药物之一,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症状。

在接受盐酸氯丙嗪治疗后,患者的癔症症状往往可以得到显著的缓解,如癫痫发作的次数和强度减少,麻痹和抽搐的频率降低,失音的时间缩短等。

这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因症状带来的不便和困扰。

2. 提升患者情绪状态在癔症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往往伴有情绪波动较大的情况,如焦虑、抑郁、紧张等。

而盐酸氯丙嗪能够通过其镇静安抚、抗抑郁和抗焦虑的药理作用,促使患者情绪得到平稳,并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这对于患者的心理康复和功能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3. 促进康复治疗盐酸氯丙嗪的治疗效果还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接受其他康复治疗,如心理治疗、行为疗法、职业治疗等。

患者在情绪较为稳定的状态下,更容易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计划,积极参与各项康复活动,提高疗效,加快康复速度。

三、护理干预策略1. 护理评估在使用盐酸氯丙嗪治疗癔症的过程中,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综合的护理评估。

氯丙嗪药理作用及使用规范

氯丙嗪药理作用及使用规范
抑制体温调节中枢
阻断 受体
血压下降
口干、便秘、视物模糊 可降低正常和发热体温
五、禁忌证及禁用人群
1.氯丙嗪降低惊厥阈,诱发癫痫,癫痫病史者禁用。 2.昏迷患者(特别是应用中枢抑制药后)禁用。 3.伴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慎用,冠心病患者易致猝死应加注意。 4.对吩噻嗪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5.基底神经节病变患者禁用。 6.帕金森病或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禁用。 7.骨髓抑制患者禁用。 8.青光眼患者禁用。 9.Reye综合征患者禁用。 10.妊娠哺乳期妇女禁用:氯丙嗪可通过胎盘,引起胎儿异常,妊娠期妇女应 尽量避免使用;氯丙嗪及其代谢产 物可分泌入乳汁,哺乳期妇女应停止用药 或停止哺乳。
正常人一次口服氯丙嗪100mg后,出现安静、感情淡漠和对周围事物不 感兴趣,在安静环境中易诱导入睡,但易于唤醒。
精神病患者用药后,在不引起过分镇静的情况下,可迅速控制兴奋躁动。 继续用药,可使幻觉、妄想、躁狂及精神运动性兴奋逐渐消失,理智恢复, 情绪安定,生活自理。
对抑郁无效,甚至可加剧之。
二、药理作用
二、药理作用
阻断脑内边缘系统多巴胺受体,也能阻断肾上腺素 受体和M胆碱受体。
➢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 对植物神经系统的作用 ➢ 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二、药理作用
1.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1)抗精神病作用(神经安定作用)
显著控制活动状态和躁狂状态而不损伤感觉能力;减少动物的攻击行为, 使之驯服;
5.心血管和内分泌系统反应
体位性低血压、持续性低血压休克、内分泌紊乱。
6. 急性中毒
一次吞服超大剂量(1~2克)氯丙嗪后,可发生急性中毒,出现昏睡、血 压下降达休克水平,并出现心动过速、心电图异常(P-R间期或Q-T间期 延长,T波低平或倒置),应立即进行对症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西药盐酸氯丙嗪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作者:何礼杰指导老师:雷新跃【论文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氯丙嗪的理化特性、中枢作用机制以及临床方面的应用。

重点阐述了氯丙嗪的药理作用、临床上的应用表现以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氯丙嗪;药理作用;副作用目录【论文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

【关键词】........................................................................................................错误!未定义书签。

1、盐酸氯丙嗪的理化特性..............................................................................错误!未定义书签。

2、氯丙嗪的药理机制......................................................................................错误!未定义书签。

3氯丙嗪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错误!未定义书签。

3.2氯丙嗪等吩噻嗪类药物机制 (3)3.3氯丙嗪对体温调节作用 (3)3.4对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 (3)3.5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3)4、临床应用......................................................................................................错误!未定义书签。

5、氯丙嗪的副作用 (5)6、氯丙嗪和其他药物合用时注意事项 (5)参考文献 (6)1、盐酸氯丙嗪的理化特性盐酸氯丙嗪为白色或乳白色结晶粉末;微臭,味极苦。

有引湿性。

熔点为194-198℃。

在水、乙醇或三氯甲烷(氯仿)中易溶,在乙醚或苯中不溶。

5%的水溶液pH值为4~5,游离碱的pKa值为9.3。

本品具有吩噻嗪环,性质不稳定,易被氧化变质。

在空气中或日光中放置,逐渐变为红色。

在其溶液中加入连二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或维生素C等抗氧剂,可以阻止变色。

盐酸氯丙嗪水溶液遇硝酸显红色;与三氯化铁试液反应,显稳定红色。

2、氯丙嗪的药理机制主要阻断脑内边缘系统多巴胺(dopamine,DA)受体,这是其抗精神病作用的主要机制。

但是氯丙嗪也能阻断肾上腺素a受体和M胆碱受体。

因此其药理作用广泛,也是其长期应用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的基础。

DA能神经元并不是只存在于边缘系统,如D2样受体也分布在黑质纹状体系统(锥体外系)以及其他区域(如下丘脑控制激素释放因子处)。

因此,DA 受体拮抗剂氯丙嗪虽可改善精神分裂症状,但长期应用也可导致锥体外系运动障碍和内分泌改变。

【1】3氯丙嗪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3.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氯丙嗪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也称神经安定作用。

氯丙嗪能显著控制活动状态和躁狂状态而又不损伤感觉能力;能显著减少动物自发活动,易诱导入睡,但动物对刺激有良好的觉醒反应;与巴比妥类催眠药不同,加大剂量也不引起麻醉;能减少动物的攻击行为,使之驯服,易于接近。

正常人口服治疗剂量氯丙嗪后,出现安静、活动减少、感情淡漠和注意力下降、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答话缓慢呆滞,而智力正常,在安静环境状态下易于入睡,属于浅睡状态,但也易于唤醒,醒后神志清醒,随后又易入睡。

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氯丙嗪后则显现良好的抗精神作用,能迅速控制兴奋躁动状态,大剂量连续用药能消除患者的幻觉和妄想等症状,减轻思维障碍,使患者恢复理智,情绪安定,能够生活自理。

但是要注意的是本品对于抑郁症无效,甚至可使之加剧。

【1】3.2氯丙嗪等吩噻嗪类药物机制氯丙嗪等吩噻嗪类药物主要是通过阻断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层系统的D2样受体而发挥疗效的。

但是,由于氯丙嗪对这两个通路和黑质—纹状体通路D2样受体的亲和力几乎无差异,因此,在长期应用氯丙嗪的患者中,锥体外系反应的发生率较高。

氯丙嗪的镇吐作用也较强。

小剂量时即可对抗DA受体激动剂阿扑吗啡引起的呕吐反应,这是其阻断了延脑第四脑室底部的催吐化学感受区的D2受体的结果。

大剂量的氯丙嗪直接抑制呕吐中枢。

但是,氯丙嗪不能对抗前庭刺激引起的呕吐。

对顽固的呃逆有效,其机制是氯丙嗪抑制位于延脑与催吐化学感受区旁呃逆的中枢调节部位。

【1】3.3氯丙嗪对体温调节作用氯丙嗪对调节体温的主要是对下丘脑体温调节区域中枢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与解热镇痛药不同的是:氯丙嗪不但降低发热机体的体温,也能降低正常体温。

氯丙嗪的降温作用是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环境温度愈低其降温作用效果愈显著,与物理降温同时应用,则有协同降温作用;在炎热的天气,氯丙嗪却可使体温升高,这是其干扰了机体正常散热机制的结果。

3.4对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氯丙嗪能阻断肾上腺素a受体和M胆碱受体。

阻断a受体使血管平滑肌壁扩张、引起血压下降,但由于连续用药可产生耐受性,且有较多的副作用,故不适合用于高血压的治疗;阻断M胆碱受体作用较弱,引起的副作用有口干、便秘和视力模糊等。

【1】3.5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结节—漏斗系统中的D2亚型受体可促使下丘脑分泌多种激素,如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卵泡刺激素释放因子、黄体生成素释放因子和ACTH等。

氯丙嗪阻断D2亚型受体,增加催乳素的分泌,抑制促性腺素和糖皮质激素的分泌。

氯丙嗪也可抑制垂体生长激素的分泌,根据这个也可试用于治疗巨人症。

4、临床应用口服易吸收但不完全,根据个体差异的不同,相同剂量的氯丙嗪,血药浓度可差10倍以上,2~4小时到达血药浓度峰值。

进食时服用抗胆碱药均能明显延缓胃中食物的吸收。

肌内注射吸收迅速,分布于全身,亲脂性高,易于透过血—脑脊液屏障。

到达血液后,90%以上与血浆蛋白结合,分布于脑、肺、肝、脾、肾中较多,其中脑内浓度可达血浆浓度的10倍。

主要在肝经P450系统代谢为多种产物,经肾排出。

因其脂溶性高,易于蓄积在脂肪组织内,停药后数周乃至半年后,尿中仍可检测出其代谢产物。

还有就是在体内消除和代谢随年龄而递减。

根据氯丙嗪的这些特性,故因个体化给药及老年患者须减量【1】。

氯丙嗪能够显著缓解阳性症状,如进攻、亢进、妄想和幻觉等。

但是对冷漠等阴性症状效果不佳。

急性期用药起效较快。

主要用于I型精神分裂症(精神运动性兴奋和幻觉妄想为主)的治疗。

尤其对急性患者效果显著,但不能根治,需长期用药,甚至终生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差。

对II型精神分裂症患者无效甚至加重病情;氯丙嗪对其他伴有的兴奋、躁动、紧张、幻觉和妄想等症状也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对各种器质性精神病(如脑动脉硬化性精神病、感染中毒性精神病等)和症状性精神病的兴奋、幻觉和妄想也有效,但剂量要小,症状控制后须立即停药。

氯丙嗪在临床上使用的时间也算是长而久(50多年)了,证明该药治疗精神病安全有效,至今国内许多精神病科医生仍将其列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首选药物。

氯丙嗪主要代谢及体内分布通过对Wistar大鼠进行灌胃服用药物后收集24 h内尿样,经固相萃取(SPE)净化提取后,采用GC-MS(EI、PCI)检测。

对比空白尿液与阳性尿液萃取液的质谱图,并根据质谱裂解规律鉴定其结构。

实验结果表明:在大鼠尿液中共检出吩噻嗪、2-氯吩噻嗪、N-(2-丙烯基)-2-氯吩噻嗪、丙嗪、2-羟基吩噻嗪、去甲基氯丙嗪、2-氯-7-羟基吩噻嗪、2-氯吩噻嗪砜、3-羟基丙嗪、丙嗪亚砜、吩噻嗪砜、7-羟基氯丙嗪、氯丙嗪亚砜、去甲基氯丙嗪亚砜、N-乙酰基去甲基氯丙嗪、N-乙酰基-N-去二甲基氯丙嗪等多种代谢物,其中2-氯吩噻嗪、丙嗪、去甲基氯丙嗪、7-羟基氯丙嗪和氯丙嗪亚砜为主要代谢产物[3]。

大鼠体内氯丙嗪含量由高到低分别为:胃(2249.18±164.23μg/g)>肝(880.17±8.62μg/g)>肺(571.09±0.82μg/g)>脑(108.62±27.38μg/g)、脾(105.37±17.64μg/g)、肾(100.33±0.34μg/g)、心(95.11±4.63μg/g)>心血(6.31±1.87μg/mL)。

【3】由于氯丙嗪具有较强的神经安定作用,对兴奋、激进、焦虑、攻击、躁狂等症状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用于临床急诊或急性期治疗,可首先采用25~50mg氯丙嗪与等量异丙嗪混合深部肌内注射或者静脉滴注,达到快速有效地控制兴奋和急性精神病性症状,再观察具体情况而进一步制定治疗方案。

对于多种药物和疾病引起的呕吐也具有显著的镇吐。

对顽固性呃逆也有显著疗效。

对于晕动症则无效。

物理降温配合氯丙嗪应用可降低患者体温,因而可用于低温麻醉。

氯丙嗪与其他中枢抑制药哌替啶、异丙嗪合用,则可使患者深睡,体温、基础代谢及组织耗氧量均降低,增强患者对缺氧的耐受力,减轻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并可使自主神经传导阻滞及中枢神经系统反应性降低,机体处于这种被称为人工冬眠的状态,有利于机体度过危险的缺氧能阶段。

为进行其他有效的对因治疗争的宝贵的时间。

人工冬眠多用于严重创伤、感染性休克、高热惊厥、中枢性高热及甲状腺危象等病症的辅助治疗。

氯丙嗪中毒引起血压降低,不能用肾上腺素升压。

这是因为氯丙嗪阻滞了a受体,当用肾上腺素时,没有a受体升压效应,此时B受体效应得以充分表现,出现血压翻转作用,因此不宜选用;而应选用主要激动a受体的去甲肾上腺素。

临床试验对32例伴发顽固性呃逆的ICU患者施以盐酸氯丙嗪临床治疗。

结果该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8%,治愈率达93.7%。

[2]5、氯丙嗪的副作用氯丙嗪用药后可以产生多种不良反应。

一般不良反应有嗜睡、困倦、无力等中枢抑制作用;视力模糊、心动过速、口干、便秘等阿托品样作用以及鼻塞、体位性低血压等a受体阻断症状。

其特征性的不良反应为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率与药物种类、剂量、个体敏感性及长期用药有关。

其表现形式为:①药源性帕金森综合症;②静坐不能;③急性肌张力障碍。

以上三种反应主要因为氯丙嗪阻断黑质-纹状体通路的D2样受体,使纹状体DA功能减弱而Ach功能增强所致,减量或者停药可减轻或消除,也可用中枢性抗胆碱药苯海索治疗;迟发性运动障碍,停药后长期不消失,其机制可能是突触后膜DA受体长期被抗精神失常药阻断,使多巴胺受体数目增加,即向上调节,从而使黑状纹状体DA功能相对增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