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中彰显文化特色的思考
关于弘扬城市文化特色的思考
南京等 城市 以其鲜 明的古 都风貌 吸引众
多 的 中外 旅 客 ;小 而 言 之 ,丽 江 、平 遥 等 城 市 以 非 同 寻 常 的 城 建 风 格 和 风 土 人
定位 ,就能对该 城市 建设 和发展 的各个 方面起 到约束 和规范作 用 。在城市 建设 中,城市文化特色是确定建设风格 与样式 的主要依 据 ,它 可 以减少在 这些方 面许
量 的 。 大 而 言之 ,我 国 的 北 京 、 西 安 、
大 力 傈 护 弘扬 翻 发 聪 嘁 雨 吏 化 特 绝
首 先 ,要 提 高 全 体 市 民 特 别 是 城 市管理层 的文 化意识 。提 高全体市 民的
文 化 意 识 是 保 护 与 弘 扬 城 市 文 化 特 色 最
能移 易茶文 化的地位 。城 市文化 特色在 许 多方面 已经成 为市 民心 理上 ( 甚至 已 经 内化为生理上的 )的依托。
义 。 我 们 的 城 市 管 理 层 还 应 认 真 学 习在 这 方 面 做 得 比较 色 的某 些 欧 美 日城 市
地关 注文 化 上 、精 神 上 、心 理 上 的 需 要 。 即使对 物质层 次 的衣 食住 行等方 面
的需要 ,实际上也 极大 “ 化 化” 了。 文 平 庸 的 毫 无 文 化 特 色 的城 市 对 于 具 有 现
中 国城 市 经 济 CHI URB NA AN EC0NOMY 问题 研 究
式 、审 美 情 趣 和 行 为 方 式 。 至 于 风 俗 礼 仪 、 民 间 艺 术 、饮 食 习 俗 、俚 语 方 言 等 方 面 就 更 是 如 此 。 例 如 ,杭 州 根 深 蒂 固 的 茶 文 化 已 经 深 深 地 渗 入 杭 州 人 的 生 活 之 中 ,哪 怕 洋 饮 料 的 攻 势 再 厉 害 ,也 不
关于城市文化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
关于城市文化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单霁翔近年来,城市文化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
针对四月初正式启动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文物保护法执法检查工作,吴邦国委员长批示强调推动我国文物保护事业全面发展,明确指出:“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丰富灿烂的文化遗产,全面贯彻落实文物保护法,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
”此次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文物保护法执法检查,必将有力督促、支持各级政府和有关国家机关依法履行职责,改进工作,加强管理,促进我国城市文化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健康发展。
一、城市化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城市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话题。
与具有大约40亿年历史的地球相比,人类的历史是短暂的。
而与具有大约300万年的人类历史相比,城市的历史也相当短暂。
从新石器时代算起,城市至今只有6000多年历史。
然而,当人类一旦走进城市,人类文明便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进程。
城市既是人类文明的成果,又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家园。
各个时期的文化遗产像一部部史书,记录着城市的沧桑岁月,唯有保留下来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遗产,才会使城市的历史绵延不绝,才会使今日人类发展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也才会使城市永远焕发悠久的魅力和时代的光彩。
世纪之初,无论对于世界,还是对于我国,都是城市化发展的转折点。
从这一时期,世界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了城市,在全球范围城市人口首次超过了农村人口。
也是从这一时期,我国脱离了城市化历史进程的初级阶段,进入中级阶段。
照此发展,到2020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0%左右,从沿海到内地形成现代化城市格局。
将城市化率从30%提高到60%这一发展阶段,英国用了180年左右的时间,美国用了90年左右,日本用了60年左右,而在我国大约只需要30年左右时间就将完成这一进程。
可见,在我国这一发展阶段,时间过程短,建设强度大,投入密度高。
在我国城市化率每增长1%,就意味着有1200万以上的农业人口进入城市,住房、就业、出行等方面的需求,引发城市规模的持续扩大。
关于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的思考与建议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完善和社会发展的进步,城市文化品牌已经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打造城市文化品牌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下面我们就来思考一下如何更好地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并给出一些建议。
要明确城市文化品牌的内涵和特色。
每个城市都有着独特的历史传统、地域文化和发展特色,要充分挖掘和展示这些特色,形成鲜明的城市文化品牌形象。
北京的千年文化底蕴、上海的国际现代都市、成都的慢生活与川味文化等,都是这些城市文化品牌的代表特色。
只有明确了城市文化品牌的内涵和特色,才能更准确地展开后续的品牌建设。
要注重城市文化品牌的传播和宣传。
城市文化品牌的建设离不开对外宣传,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可城市文化品牌,才能使品牌形象更加鲜明。
利用各种媒介和渠道进行广泛的宣传,如建立官方网站、发布城市文化宣传片、举办文化周活动等,都是有效的宣传手段。
还可以通过城市文化产品的开发和推广来加强城市文化品牌的传播,比如通过文化节日、文化展览等方式向外界展示城市文化的独特魅力。
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加强城市文化品牌的传播,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的“网红”形象,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传播好的城市文化。
除了传播与宣传,城市文化品牌建设还需要注重城市文化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城市文化品牌所展现出来的文化内涵和特色,都是依托于城市的文化资源而来。
要充分保护好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品、优秀文化作品等各种文化资源,有效管理和利用好这些资源,才能形成真正有价值的城市文化品牌。
要重视城市文化品牌的软实力建设。
城市文化品牌的建设不仅仅是对外宣传和展示,更重要的是通过文化思想、文化精神、文化价值观的传承和弘扬,使城市文化品牌蕴含着强大的软实力。
城市文化品牌的建设还需注重加强城市文化教育、文化产业的发展,使城市文化品牌成为综合国力和综合竞争力的象征。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鼓励优秀文化作品的创作和推广等,都是软实力建设的有效手段。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筑方面思考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筑方面思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筑方面的思考涉及到中国在建设领域的发展方向、理念、策略以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合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思考点:1.绿色可持续发展:在建筑领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倡导绿色、可持续、环保的建筑理念。
这包括推动绿色建筑技术、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的创新和实践,以促进建筑业的绿色发展。
2.人居环境提升:特色社会主义建筑应当服务于人民群众,关注人居环境的提升。
这不仅包括建设高品质的住宅区,还包括城市规划、公共空间设计等方面,致力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3.文化传承与创新:特色社会主义建筑需要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注重融入现代创新元素。
通过建筑设计、艺术装饰等方式,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为未来社会注入创新活力。
4.智慧城市建设: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城市管理效能,改善居民生活,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特色社会主义建筑应当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服务人民、创新发展、绿色环保、公平正义等价值观。
建筑物的设计、功能规划等方面都可以融入这些价值观。
6.乡村振兴与农村建设:特色社会主义建筑不仅关注城市建设,也需要关心农村建设。
乡村振兴战略下,建筑业可以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旅游规划等,推动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7.国际化与中国特色:在推动国际化的同时,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筑的独特性。
在面向世界的同时,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传统,使中国建筑在国际舞台上具有更多的话语权。
总体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筑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使建筑业成为社会发展的引领者和推动者,为人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如何在城乡规划中彰显文化自信
如何在城乡规划中彰显文化自信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城乡规划已成为塑造我们生活环境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彰显文化自信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文化自信,简单来说,就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
在城乡规划中,它意味着要深入挖掘和传承本土文化,让城乡的发展既具有现代气息,又不失文化底蕴。
首先,要充分了解和尊重当地的历史文化。
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脉络和文化传统,这些是城乡规划的重要基石。
比如,一些古老的城镇可能有着悠久的商业文化,街道布局和建筑风格都反映了当时的商业繁荣;一些乡村地区则保留着传统的农耕文化,其田园景观、农舍建筑都承载着丰富的农耕记忆。
规划者应当深入研究这些历史文化,通过实地考察、查阅文献、与当地居民交流等方式,全面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发展历程。
在了解的基础上,注重保护和修复历史文化遗产。
历史建筑、古迹遗址等是文化的有形载体,它们见证了城乡的变迁和发展。
在规划中,应当划定明确的保护范围,制定科学的保护措施,确保这些遗产不被破坏和遗忘。
对于受损的遗产,要进行合理的修复,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持其原有的风貌和特色。
比如,对于古老的庙宇、祠堂,可以在不改变其结构和风格的前提下,进行加固和修缮,使其能够继续承载历史的记忆。
同时,将文化元素融入城乡的空间布局和建筑设计中。
在规划城市的功能分区、道路网络时,可以借鉴传统文化中的规划理念。
比如,中国传统的城市规划常常强调中轴线和对称布局,这种理念在现代城市规划中可以加以运用,营造出秩序井然、富有美感的空间效果。
在建筑设计方面,鼓励采用具有当地特色的建筑风格和材料,使新建建筑与周边的历史建筑相协调。
比如,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可以运用民族特色的建筑元素,如独特的屋顶形式、色彩搭配等,打造具有民族风情的街区和社区。
此外,文化自信还体现在对当地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上。
民俗活动、传统技艺、民间传说等都是城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文化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有何独特价值
传统文化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有何独特价值在当今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传统文化正逐渐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备受关注的重要元素。
传统文化不仅是一座城市的历史记忆和精神象征,更在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发挥着独特且不可替代的价值。
传统文化为城市规划和建设赋予了独特的个性和魅力。
每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传统文化,如风俗习惯、历史建筑、传统技艺等。
这些文化元素构成了城市与众不同的特色,使其在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
以苏州为例,其古典园林艺术作为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在城市规划中得到了精心的保护和利用。
亭台楼阁、曲径通幽的园林景观与现代城市建筑相互辉映,营造出一种独特的城市氛围,吸引了众多游客,也为居民提供了优美的生活环境。
这种将传统文化融入城市景观的规划方式,让苏州成为了一座充满魅力和个性的城市。
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城市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城市不仅仅是钢筋水泥的堆砌,更是人们情感寄托和心灵归宿的地方。
传统文化作为城市历史的见证和传承,承载着居民共同的记忆和情感。
当城市规划和建设能够充分体现传统文化时,居民会对这座城市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比如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它们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北京市民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
生活在胡同和四合院中的人们,能够感受到浓厚的邻里氛围和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对这座城市产生深厚的感情。
这种认同感和归属感能够促进居民积极参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共同为城市的繁荣贡献力量。
传统文化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还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
传统文化可以成为城市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吸引大量游客,促进旅游业的繁荣。
许多历史文化名城,如西安、南京等,凭借着丰富的历史遗迹和传统文化,成为了热门的旅游目的地,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城市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同时,传统文化还能够激发创意产业的发展。
传统的手工艺、民俗文化等可以为设计师提供灵感,创造出具有特色的文化产品,提升城市的文化产业竞争力。
传统文化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也具有积极意义。
2020最新公务员申论范文:新型城镇建设,要留住文化,彰显特色
2020公务员申论范文:新型城镇建设,要留住文化,彰显特色中华文化,绵延五千载,如同宝贵的财富等待着我们探寻。
但如今,中国在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肆意攫取让人感到触目惊心。
尤其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让许多历史文脉出现了断层,一堵堵被推倒的城墙、一座座被拆除的旧址、一条条被代替的青烟古巷......烟尘中泯灭的不仅是我们留存的记忆,更是中华民族的根与灵魂。
新型城镇化建设,不仅是要发展经济,更是要让中华民族更好地生存发展下去,但一个没有灵魂,放弃历史,只知一味模仿的民族谈何发展?因此,如今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要留住文化、留住特色。
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注重传承。
中国的传统文化如同遥远雪山上融化的积雪,绵延不绝,从亘古走来,荡涤着尘埃。
但如今,由于各地政府为了经济发展、打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口号对一些古村落进行肆意的开发。
于是、一座座留存千载、历经岁月洗礼而仍然留存至今的村落在一声令下以后荡然无存,远归的游子再也找寻不到回家的路,我们的子孙后代再也体会不到祖先留下的智慧与美,中华民族的根在挖掘机的轰鸣中被掘断,这破坏的不是古村落,破坏的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因此,我们不能让悲剧持续上演,不能让疯狂继续重现。
政府部门应该做好顶层设计,转变观念,在开发与保护之中寻找到平衡;各界媒体也因加强宣传,让更多的人关注传统文化保护,以此方能更好地留住文化,留住根与灵魂。
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彰显特色。
去过的城市越多,人们越能够感受到中国城市正在走向一条同质化的道路。
各地到处都是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间或许会恍然忘记自己身处何处。
这是由于城市建设忽视了自身留存的特色,一味模仿国外所导致的千城一面的现象。
于是,原本独属于城市的古建筑轰然倒塌,历史遗迹逐渐消散。
每个城市都应该留住属于自己的记忆,都应该通过自身的特点去彰显独特的魅力。
一味仿洋,造成的不仅是城市缺乏特色,更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我国的文化自信。
关于建筑设计中人文理念的几点思考
关于建筑设计中人文理念的几点思考摘要:随着物质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建筑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建筑设计时,除了要保证自身的功能性外,还要充分考虑人们的需求,以实现建筑与周边自然、物质以及人文环境的有机融合,在提升整体项目经济效益的同时,将人文因素有效地融入建筑设计中来,设计出满足人们需求的建筑。
关键词:建筑设计;人文因素;融合将人文因素应用到建筑设计中来,就是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充分的尊重使用者的需求,让人们感受到人文关怀,从而增强居住和办公空间的舒适性。
同时通过人文理念的应用,还能够实现建筑物与周边环境的完美结合,为我国社会发展提供助力。
1人文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1.1传统精神和风格的传承与表现现代建筑风格是时代发展的重要载体,但并不代表发展现代建筑就要摒弃传统的文化和精神。
传统文化是历史发展的印记,是人们智慧的结晶。
在对传统建筑进行翻新重建的过程中,应该在保留传统风格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
1.2民族性特征的体现色彩是表现民族性的重要元素,也是体现区域特征的集中表现。
在建筑设计中,只有在增强建筑功能性的基础上,融入色彩风的民族性元素,才能更好地凸显建筑的独特性和个性化特征。
1.3地方性特征的体现由于城市建设具有地域性,在发展过程中,很容易因自身地质、环境以及社会价值等因素的影响,而使建筑风格存在差异。
古往今来,每个城市不同时期都会有其代表性建筑,这些建筑融入了区域内的不同特色和发展规律,使建筑自身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例如意大利展馆,其功能模块划分的灵感就是来源于该国20大区的风格特征,这样不仅展现了意大利的民俗风情,也提升了建筑的艺术和文化价值,使其成为意大利城市发展的标志性建筑[1]。
2人文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措施2.1彰显独特性和个性化特征现代建筑设计需要具有独特的创作风格和鲜明的特征,并要结合城市发展需求和规划理念,采用不同的创作形式来提升建筑的整体效果。
城市建设中如何融入地方民族文化
城市建设中如何融入地方民族文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城市文化品位要求越来越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未来城市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特色的竞争,要想使城市在未来的区域竞争中取胜,首先必须提炼出与众不同的核心价值,必须给人一种独特体验,否则城市之间将缺乏本质上的差异性,失去吸引力而流于平凡。
因此,城市特色、城市形象日益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文化特别是民族特色文化对提升城市品位的意义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城市建设中应突出地方民族特色文化,形成独特的地方民族风格现代城市发展的实践表明,提升城市竞争力,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以地方民族特色文化为媒,发掘和整合民族、历史和人文资源,促进历史文化、民族文化与现代文明在城市建设中的有机融合,在打造特色中提升城市的软实力。
一是城市建设中融入民族文化是城市长远发展的需要。
城市建设因文化而生动,因文化而精彩,因文化而持久。
当代经济的发展不再是依靠高投入、高能耗来维持和推动,而是借助知识、文化的力量,特别是地方民族文化产业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同时也为城市建设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地处鄂尔多斯高原的伊金霍洛旗,因一代伟人成吉思汗陵园坐落于此而闻名于世,还有距今4000年的朱开沟遗址,有保存完好的郡王府、吉祥福慧寺、战国秦长城遗址等一大批人文景观。
可以说,伊旗是蒙古民族心目中的圣地,民族传统文化在这里传承最为完整,是打造蒙元文化中心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最具优势的地区,把特有的民族文化融入城市建设中,是保持城市长远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是城市建设中融入民族文化是保持经济活力的需要。
文化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经济就会更具活力。
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文化赋予经济发展以深厚的人文价值和更强的竞争力,并成为生产力中不可分割的要素。
由此可见,文化也是资本,也是资源,是一个地方生生不息、繁荣发展的不竭动力。
因此,伊金霍洛旗在城市建设中应当坚持以文“兴”产业,以文“兴”城市的理念,依托传统文化底蕴和现有的文化企业、文化品牌、文化人才,不断做强文化经济,建设文化名城。
当代中国城市特色迷失现象的文化思考
“国 际 大 都 市 ”是 经 济 、社 会 、 文 化 等 指标 都 非 常 高 的概 念 ,世 界 公 认 的 只 有 伦 敦 、纽 约 、 东 京 等 少 数 几 个 。 在 中 国 这 样 有 着 六 百 多个 城 市 而 城 市 化 水平 却 只 有 五 成 的 发 展 中 国 家 ,突 然 想 冒 出一 大 批 “国 际 大都 市 ” ,结 果 是 玻 璃 墙 成 了 城 市 现 代 的 标 志 , “世 纪 大 道 ” 成 了 城 市 名 片 。
研 究
当 代 中 国 城 市 特 色 迷 失 现 象 的 文 化 思 考
从我 国当代城市特 色迷失的现象中看我国城市文化 的 困 境 。 面 对 全球 化 的 文 化 冲 击 ,我 们 应 当批 判地 继 承 发 扬 传统文化 ,打造 新的本土城市文化 ,让城市特 色焕 发独特 魅 力。
3城 市 文 化 城 市 文 化 的 内 涵 也 有 广 义 狭 义 之 分。 广 义是 指 城 市 发 展 过 槔 中所 创 造 的 物 质 财 富 和 精 神 财 富 的 总和 ,狭 义 是 指 在城市 长期 的发展中培育形成的独具特 色的价值观 念、城
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议和思考
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议和思考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一项重要任务,涉及到国家形象、城市发展和文化传承等方面。
下面是一些建议和思考。
首先,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需要明确的目标和定位。
一个成功的名城应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具备独特的文化魅力和辨识度。
因此,在选择创建名城的城市时,需要考虑其历史文化积淀和传统底蕴。
同时,还需要对城市进行深入剖析,明确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和优势产业,以确保名城的创建既有深度又有广度。
其次,在创建过程中,需要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建筑。
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在于其历史遗产和传统建筑的保护和利用。
这些遗产和建筑是城市的独特标识,体现了历史和文化的沉淀。
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保护工作,并合理利用这些资源,使其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
第三,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还需要注重文化教育建设。
文化教育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
我们可以通过建设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和历史文化体验馆等场所,展示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并进行相关的教育活动。
此外,在教育中也应该加强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培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文化,从而增强名城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
第四,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需要注重城市规划和建设。
城市规划是名城创建的重要保障,它要考虑城市的历史特点和文化要素,通过合理的布局和建设,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城市形象。
此外,城市建设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城市的管理和运营效率,营造宜居的城市环境。
第五,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还需要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产业是名城创建的重要支撑,它具有创造性、知识性和艺术性等特点,可以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我们可以通过扶持文化企业、培育文化创意产业、举办文化活动等方式,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为名城创造更多的文化价值和经济效益。
最后,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需要积极开展宣传推广。
宣传推广是名城建设的重要工作,它既可以增强名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城市建设中如何实现城市特色与品质提升
城市建设中如何实现城市特色与品质提升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不仅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场所,更是地域文化、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集中体现。
在当今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如何在城市建设中实现城市特色与品质的提升,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城市特色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标识,它涵盖了城市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建筑风格、产业特色等多个方面。
而城市品质则是城市在功能、环境、服务等方面所达到的水平和质量。
一个具有特色和高品质的城市,能够吸引人才、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要实现城市特色与品质的提升,首先需要深入挖掘和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承载着城市的记忆和情感。
许多城市都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传统建筑和文化风俗,这些都是城市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城市建设中,应当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避免大拆大建,让历史文化在现代城市中得以延续和传承。
例如,_____市在老城区改造中,注重保留了传统的街巷格局和建筑风貌,将古老的庙宇、商铺等进行修缮和利用,使其成为了旅游胜地和文化名片。
同时,要注重城市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
城市中的山川、河流、湖泊等自然景观是城市特色的重要元素,也是提升城市品质的关键。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当充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打造生态宜居的城市环境。
比如,_____市依托其周边的山脉和河流,建设了多个城市公园和绿道,不仅提升了城市的生态质量,也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城市的建筑风格也是体现城市特色的重要方面。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能够成为城市的地标和象征。
在城市建设中,应当鼓励创新设计,融合当地的文化元素和地域特色,打造具有个性和美感的建筑。
但也要避免盲目追求标新立异和过度模仿,导致城市建筑风格的混乱和不协调。
除了硬件方面,城市的软件建设同样重要。
完善的城市功能和优质的公共服务是提升城市品质的核心内容。
要加强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供水、供电、供气等设施的保障能力;优化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和质量,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关于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
关于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东山,创出特色,大力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以满足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居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和文化品味,既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城区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我们结合东山区社区文化建设的实践,在专题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和建议。
一、东山区在社区文化建设方面的一些成功做法和积极探索1、根据本区现有的人文资源,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社区文化活动。
东山区具有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一大批革命史迹、文物古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座落本区。
在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时,我们注意把文化资源优势变为具有地域特色的社区文化优势。
一是利用大型文化娱乐设施座落社区的有利条件,开展系列群众文化活动。
如白云街利用“星海音乐厅”位于本街辖内的优势,在二沙岛开辟了4800多平方米的“星海音乐广场”和文化活动走廊,经常开展群众性的文化系列活动。
大塘街利用辖内广州图书馆、中山图书馆的有利条件,组织辖内居民开展“万人读书活动”。
二是利用辖内众多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居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如黄花岗街利用先烈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淞沪抗日十九路军坟场”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有利条件,大东街凭借辖内有“广州起义烈士陵园”、“英雄广场”等优势,对广大居民群众进行广泛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是利用辖内各种文化活动设施和人才,因地制宜开展文化活动。
据不完全统计,全区10条行政街道所成立的各类合唱队、舞蹈队、曲艺队、书画协会、文体协会、创作协会等共有上百个,人数达几万人,具有地域特色的社区文化活动长年不断。
如富有东山特色、汇聚各类文艺精英的“大舞台”——“欢乐东山”系列活动也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2、重视企业文化的发展与渗透作用,与社区文化互为补充。
我区在深化国有(集体)企业改革中,注意一手抓企业转制,一手抓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既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又避免职工因利益格局变化而出现逆反心理。
如专门经营糖烟酒、副食品的“乐多多”公司,在推进企业改革过程中不忘企业文化建设,在公司所属的十多间分店中全面实行统一标识(红心、笑脸)、统一着装、统一包装,而且每个季度都举办主题鲜明的文化活动,既丰富了职工的文化生活,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又寓教于乐,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起到了稳定队伍、稳定思想的作用。
文明城市创建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
文明城市创建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文明城市建设不仅要注重城市环境的建设,还需要注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本文将从文明城市创建的角度,探讨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与实施方法。
一、文明城市创建与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文明城市的创建是为了打造一个优美、宜居、和谐的城市环境,使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够更加安居乐业、增强幸福感。
但光有城市环境的优美是不足够的,文化传承也是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部分。
文化是一个城市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代表城市形象和特色的精神象征,也是历史沉淀和民族精神的体现。
如果一个城市没有文化的积淀和传承,那么其发展将会面临很大的困难,城市形象也难以展现其独特魅力。
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将历史和现实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文化传承能够让人们了解过去,体验当下,展望未来,从而激励人们积极参与城市发展,凝聚起大众的力量。
例如,故宫博物院和长城是北京两个著名的文化遗产,它们的存在不仅彰显着北京的历史和文化,也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通过文化传承,人们可以更好的了解城市、爱护城市、促进城市的发展。
二、文明城市创建中的文化传承在文明城市的创建中,文化传承有着巨大的作用。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应考虑到历史建筑、文艺场馆、博物馆、遗址等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应充分挖掘一个城市的多样性特点和文化价值,促进文化艺术的传统和现代创新。
在城市文化建设上,应坚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延续和发扬乡土文化的独特价值。
城市居住区的营造应着重发挥其文化特色,如布局的艺术性、绿化配套的舒适度等。
此外,应在文化产品的创造上下功夫。
文化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可以加速城市的文化传播,更好地展示城市文化的丰富性和独特性,并吸引国内外游客和投资者,进而提高城市的经济责任。
三、文明城市创建中的文化创新文明城市的建设不仅要维护传统文化,也需要开拓创新文化,推动文化创新和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加快邹城市文化强市建设的几点思考
加快邹城市文化强市建设的几点思考加快文化强市建设,对于充分发挥邹城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发展新格局,增强发展“软实力”,提升经济发展后劲和综合竞争力;对于促进我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建设文化强市,是一项战略工程,需要长时间、多方面的不懈努力,不可能奢望毕其功于一役。
当前,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决定》和《邹城市实施〈国家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要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和突出特色的原则,充分开发和整合我市的文化旅游资源,使其发挥最大效益,形成大文化、大产业、大市场的发展格局。
今后一个时期,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
(一)进一步提高基层对文化强市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文化强市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将文化建设纳入各级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市政府和相关部门牵头定期研究解决文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形成党政一把手亲自抓,领导班子合力抓,各职能部门具体抓的领导机制。
建立文化建设工作责任机制,把建设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纳入党委、政府及各部门任期目标和考核内容。
要正确处理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城市建设及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的关系,做到协调发展,优势互补,共同进步。
(二)整合我市文化资源优势,凸显邹城特色文化。
要将文化建设纳入我市城市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以孔孟文化遗存为主,放大“孔孟文化优势”,充分发挥我市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实施强牌战略。
积极主动打好孟子牌、孟母牌,申报成立国家级孟子文化学会,突出体现孟子思想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结合。
要加强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利用。
切实抓好以孟子文化为重点的儒家文化、以野店遗址为重点的历史文化、以孟母教子为重点的母教传统文化、以三孟为重点的自然遗产文化以及邹东生态旅游等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开发利用。
关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_王丽华
2007年第2期(总第38期)边疆经济与文化T H E BORDER ECONO M Y AND CULTURENo 2 2007G ene ral N o 38NG J IYU W EN HUA文化论坛关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王丽华(聊城市文化艺术中心,山东聊城252000)摘 要:重视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对加强城市建设、提高居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但当前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如重视不够、人员缺少、经费紧张、设施不足、政策法规不健全等。
为此,必须坚持文化创新主旋律、正确认识社区文化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多渠道解决经费不足、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等,以促进城市社区文化健康发展和日益繁荣。
关键词:城市建设;社区文化;群众文化;建议中图分类号:G 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5409(2007)02-0092-02收稿日期:2006-08-24作者简介:王丽华(1971),女,山东潍坊人,馆员,从事群众文化研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由于社会的转型,体制的变动,利益的调整,价值取向多样性,也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这就让我们更加认识到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城市社区文化既是城市文化的发展基础,又是代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社区文化建设是贯彻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具体实践,是党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的重要纽带,是党开展政治思想工作、群众工作、文化工作的重要领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传播的基本载体和基本阵地。
社区文化建设既对人民的安居乐业有着十分巨大的影响,也是社区行政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表现。
从城市社区管理的角度来说,社区需要文化,它不但能够提高社区居民的素质,增强社区的感召力、吸引力和凝聚力,而且社区文化还能以多种形式直接物化到社区经济、社区服务中去,社区文化通过对社区居民的教育、陶冶、塑造来发挥它对社区发展中各要素的支配力和影响力。
关于城市建筑文化个性创造的几点思考
关于城市建筑文化个性创造的几点思考对城市建筑缺乏文化个性的遣责实际上很早就已经出现了。
西方上世纪60年代出现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实际上即是起源于对现代建筑带来的千篇一律和缺乏人情的批判。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建筑文化个性丧失的现象几乎是不可阻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城市要有特色,建筑要有地方文化个性,这实际上在认识上并不存在争议,但为什么城市建筑形象的趋同化又是那样的不可逆转呢?我觉得这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
工业化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价值取向及其巨大的诱惑力、影响力打破了地域文化个性赖以生存的地域空间界限和文化界限,信息技术的发展进一步助长了这种趋势,近年来,“全球化”、“地球村”概念的出现即是对这种现象最好注释。
地域文化在“现代化”的冲击中失去根基,甚至被湮没或边缘化。
我们建设的建筑使用的是同样的材料(钢筋、水泥、玻璃,而不是具有地方性的土、木、砖瓦),建筑师接受的是相同或相似的教育(这不同于传统工匠,他们土生土长),对美国式的现代建筑同样的新奇、崇拜(在多数情况下,投资商和政府决策者意见起主导作用,建筑师不具有张扬个性的权利),在这种背景下,建筑文化个性的丧失也就属正常了。
实际上,建筑艺术作为一种文化表现形式,个性缺乏,也不是一种独有现象,其它艺术门类如电影、音乐、美术等也存在着同样的现象。
面对“个性”丧失的严峻性,城市建设者们也不是都采取了漠然态度。
一段时间内“崇古风”、“崇洋风”的盛行可以说都是基于对“个性”丧失的一种反叛,只是治病用错药,从一个错误变成另一个错误。
在我们城市中留下了并不协调的痕迹。
如福州市的榕城古街、六一南路两侧的仿古门面整修,甚至象达江路、茶亭街、古田路、国货路那样有“古韵”的建筑立面街段也并没有成为城市建筑文化个性的标志。
那些随处可见的仿欧洲古典建筑风格的欧风建筑更无法获得认可。
还有人提出一种创造“个性”的良方即是否可为城市建筑规定一个基本型(如基本色、基本符号等),大家按此执行即可成个性。
城市文化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城市文化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思考发表时间:2012-07-11T09:32:01.343Z 来源:《学术研究》2012年第4期供稿作者:陈梅[导读] 城市(城区)文化,就其内涵和外延来看,不完全等同于其他文化。
一般认为,城市(城区)文化是具有鲜明城市品牌的文化。
——以广西柳州市鱼峰区为例摘要:文章以广西柳州市鱼峰区为例,针对鱼峰区文化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目标和措施。
突出一个地方的文化必须具有独特的品牌文化标识,才能以其独特的形态在文化交流中脱颖而出,从而树立自己的文化形象。
关键词:城市文化内涵建设[中图分类号] G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7326(2012)04-0111-02一、城市(城区)文化品牌的内涵及重要性城市(城区)文化,就其内涵和外延来看,不完全等同于其他文化。
一般认为,城市(城区)文化是具有鲜明城市品牌的文化。
它强调的是标志性的或者内在的价值,使城市充满朝气或者使其具有独特性,这就是城市(城区)的文化价值所在。
城市(城区)文化品牌是一个城市(城区)的内涵和形象的综合体,城市的魅力在于城市(城区)文化品牌广泛的影响力,普遍的美誉度,巨大的辐射力,强烈的吸引力,高度的认同感和强大的竞争力。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有些地方还来不及对自身已经固有的品质进行思索和认定,往往极易走入“重物质轻文化”的误区。
在新城区建设中表现为只重物质构成,缺乏文化构想;在旧城改造过程中,表现为漠视破坏文化,造成文化特色丧失。
一个地方一旦失去其文化特色,不仅是历史的中断,也是精神载体的丧失。
就城区个体而言,失去了自己的个性特征,必在彼此走向雷同而陷入迷茫,所谓“千城一面”就是其后果。
就文化整体而言,各城区的文化不仅是自己一方水土独有的创造,也是对人类多元文化的贡献。
独特的历史被品牌的文化记载下来,每个地方所独有的历史和文化都是其性格和精神的反映,是不能相互代替的。
品牌和魅力都在自己独特的文化中,城市(城区)文化不仅仅具有社会价值,还隐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不论是民族文化品牌,还是宗教文化品牌,还是传统文化品牌,都从多个角度渗透在城区的社会和经济中。
区域文化特色与城市形象建设
区域文化特色与城市形象建设在一个城市或地区,文化是不可或缺的元素,文化既是源头,也是灵魂。
城市的形象建设,离不开区域文化特色的传承和发扬光大。
影响着我们周围环境和生活的,就是城市文化的氛围和格调。
所以,提升城市形象,就要打造具有特色的区域文化。
一、区域文化的定义和意义区域文化也称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地理范围内,以历史和地理环境为背景,形成的独特文化。
这种文化带有地域的特征和气息,具有自己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形态,体现了地方人民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
区域文化对于城市建设和形象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区域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这座城市。
其次,展示区域文化特色可以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经济、文化和旅游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最后,区域文化也是城市的软实力,可以为城市的发展提供精神支持和文化底气。
二、打造具有特色的区域文化为了打造具有特色的区域文化,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传承和发扬优秀的地方文化传统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需要认真挖掘和传承。
可以从历史和名人故事入手,通过举办展览、主题活动、演出等方式,让市民更好地了解和接受这些文化。
比如,南京夫子庙的文化底蕴可以通过举办文化节和讲座来传承和扩散。
2. 建设文化地标城市形象建设需要有鲜明的标志和象征,而文化地标则是最能体现区域文化特色的标志。
可以选择历史建筑、名胜古迹或特色社区等来作为文化地标。
比如,四川成都的宽窄巷子、北京的天坛、上海的城隍庙都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地标。
3. 培育文化产业文化是一种经济资源,通过培育文化产业,可以在经济、文化和旅游等方面实现多赢。
可以通过打造文化品牌、推广文化创意、激活文化场馆等方式来培育文化产业。
比如,在吉林市的长春区,通过打造“动漫之都”的品牌,吸引了一批文化从业者和爱好者,提高了区域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区域文化特色与城市形象建设的结合区域文化特色与城市形象建设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
城市发展对文化特色的思考
为像 中国的北京、 上海这样的国家中心城市 。 突破在世界城市 体 系中相对次要位置 。最终将会建成为世界经济政治社会生
活中发挥重要影响的世界一流城市 。中国取得这样的成就不 可否认是 因为经济的不断增长 , 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 , 但同时 也是 因为 中国五千年的文 明和文化在新 的形势下重现其迷人 的光芒 。 中国的历史文 明就如同窖藏的甘醇美酒 , 不仅吸引着
Ma 2 1  ̄0 1 Vo. o 3 1 N . 8
城市发展对文化特色的思考
任 军 君
( 湖北经济学 院 艺术学院 , 湖北 武汉 4 0 0 ) 32 5
摘 要 : 市 作 为人 类发 展 的 产 物 , 志 着人 类 文 明 的程 度 , 而 中 国 几 千 年 的城 市 文 化 就 如 同 一 杯 浓 郁 的 茶 城 标 然
史文化芬芳 ,古 老的城市 随同它所蕴含 的文化就已经成为了
历史。 2 城 市 发 展 中文 化 的 作 用 .
物质载体 , 它在一个固定的地理位置承载 着人类文 明 , 它的一 砖一 瓦、 一城一池都记录着曾经的历 史和文明。 城市文化以其 超越时空的辉煌 和令人难 以抗拒 的巨大张力启迪和熏陶着人 们 的精神世界 ,同时引发人们对 民族历史 的追怀和对未来的
民族的生命。一个国家民族 没有 了文化 ,也就等于没有 了生
命。 ”一个 城市 之 所 以能 不 断 地 繁 衍 发 展 下 去 , 因 为它 具 有 是 文 化 这 一 有 生命 力 的 种 子 , 且 这 粒 种 子 一 旦 生根 发 芽 , 牢 而 就 牢 地 占据 着 城 市 发展 的各 个 环 节 。 随着 时 间 的 流逝 , 有些 文 化
“ 没有城市 , 文明就很少有可能兴起 。 (- ”( B克思恩格斯全 集》 4 第 6卷上册 , 4 9页) 城市 的形 成是人类文 明史 上的 第 9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城市建设中彰显文化特色的思考——--市文化体育和新闻出版局局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要求经济发展水平上一个大的台阶,而且要求文化事业有显著的进步。
深厚的文化内涵,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文化又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是打造当地特色文化品牌的关键,它可以塑造城市的形象,提高文化品位,彰显文化特色,进而实现长远的、可持续的发展。
特色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当文化流淌在社会发展中,就会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主导力量;当文化渗透到经济建设中,就会成为促进经济腾飞的原动力;当文化凝固在城市的建筑上,就会形成别样的城市风情。
赤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
这既是一个巨大的发展优势,也是一份丰厚的发展资源。
文化是民族之魂,是发展之力。
今天的文化,明天的经济。
如何将彰显赤壁文化特色是赤壁市委、市政府一直考虑的问题。
一、赤壁城市的文化特色城市的文化特色,是一个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也是一个城市的魅力所在。
没有文化特色的城市,就是一个没有“记忆”的城市。
赤壁因“赤壁之战”发生在这里而得名赤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尤其是这里保存着彪炳中华史册的三国“赤壁之战”古战场,历代文人雅士留下众多脍炙人口的小说、戏曲、诗词、故事,更令人称羡。
国务院确定的陆水湖风景名胜区,秀丽的山水装点着古城的独特风貌,古老的名胜交融于奇妙的自然风光之中。
现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国家历史文化名村一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个,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1处。
赤壁不乏文化特色,在城市建设中彰显文化特色有着无可比拟的条件。
1、三国文化作为三国文化的渊薮之地——赤壁,可谓历史悠久,文明昌盛,人才荟萃。
三国文化源于东汉末年的赤壁之战,她是中国魏晋南末时期中国最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们智慧和火花聚集、碰撞、引爆、升华之地,赤壁之战可以说是古今中外最经典的智慧之战。
1800多年前的赤壁之战,它不是典型意义上的军事上的战争,可以上升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千百年来,赤壁大战轶事可谓世代传诵,妇孺皆知,围绕三国赤壁大战形成了许多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戏曲故事和人物故事,积淀了浓厚的三国赤壁文化。
赤壁大战以其“大智大勇”而传颂千古,以其“巧借善”而彪炳千秋,这就是赤壁文化的核。
2、茶文化赤壁茶文化历史上承西汉、下启唐宋,文化内涵十分丰富。
赤壁采茶和种植茶叶的历史达二千年,在唐宋时期已加入了国家的茶马互市贸易。
汉代茶马古道开通,这一条绵延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外贸易古道,从此,古老的赤壁市就是这一茶马古道的起点和源头之一。
赤壁茶叶出口大部分通过汉口销往蒙古和俄罗斯等世界各地。
以“川”字砖茶这一“中华老字号”饮誉国际。
至今保存有羊楼洞、新店明清石板街、千步岭、胡家庄、七里冲古驿道等遗迹。
2010年12月,羊楼洞村被国家文物局、国家住房和城市建设部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2011年,湖北省文物局已将其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启动工作之重点。
3、盆鼓文化赤壁盆鼓,亦称赤壁脚盆鼓,它是一种在赤壁市起源发展和传承的民俗文化现象。
至今已有近1800年历史,演奏场合由生产劳动、日常生活到礼仪习俗、文化娱乐,尤以民间的舞龙灯为最典型,无论是独龙灯、群龙灯,还是妇女灯、草把灯,都有阵营可观的打鼓队,每次鼓的数量多达十几、数十面不等,鼓声震耳欲聋。
2007年,赤壁脚盆鼓已申报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5月21日,在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文化委员会举办的“七彩夕阳”文艺汇演活动中,由赤壁市选送的节目《赤壁盆鼓》从来自全国10多个省市老年文艺团队二十多个节目中脱颖而出,荣获了大赛的最高奖项--凤凰金奖,这也是“赤壁脚盆鼓”首次亮相人民大会堂,为赤壁文化走向全国,更进一步提升赤壁知名度和影响力具有积极作用。
当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这种民俗文化现象却象一种活化石一样,在赤壁市保存下来,这对于我们今天研究古楚文化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实物资料。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对赤壁市乃至鄂南地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城市建设中彰显文化特色的不足主动占领文化阵地意识不强。
我国的许多地方,都有鲜明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
这些文化都具有无穷的魅力,吸引着各界人士、特别是外地游客的目光。
因此,许多地方都特别注重向外地游客推介本地文化,创作并演出各类富有地方特色的文艺节目。
在西安,有典雅华丽的大唐乐舞;在东北,有火辣辣的东北二人转;在云南丽江,有深厚悠长的纳西古乐……这些地域文化、民族文化,让许多游客如醉如痴,久久难忘。
可是,游客到了赤壁,白天游览名胜古迹,晚上竟很少有这类安排。
有的游客表示不解:这是为什么?赤壁没文化?这么好的宣传机会为什么要轻易放弃?这说明我们还缺乏一种意识:缺乏主动占领文化阵地的意识!赤壁文化特色挖掘不够。
赤壁目前还没有一首广为传唱的好歌,赤壁的文化特色还不够鲜明,还缺少标志性的文艺作品。
这不等于说赤壁没有文化底蕴、赤壁没有特色文化。
赤壁民间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文化资源、艺术养料,有待于文艺工作者挖掘。
赤壁目前文化特色不够鲜明,主要原因是我们缺少研究队伍和平台,挖掘不够、表现不够,缺乏创新意识!城市建设彰显文化特色个性不够。
城市建设直接决定着城市文化的延续和保护,尤其是城市建筑,更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
可长期以来,我们似乎只看重使用功能,追求高楼大厦、大型广场、七彩霓虹,忽略了城市是有性格的生命,没有认识到文化才是立城之本,没有很好地体现文化内涵和文化特色。
城市建设中依法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的观念淡薄。
文物保护观念不强,对其珍贵的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缺乏了解,知之甚少,致使许多历史文化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旧城改造”的误区造成建设性破坏。
随着房屋的随意改造,出现了一栋一栋的小洋楼,使老街的古朴风格逐渐消失。
三、城市建设彰显文化特色的建议一个精美的城市,一个令人向往的城市,它不仅环境优美,规划科学,布局合理,拥有现代的建筑、交通、街市,而且有凸显的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
赤壁作为有着3000年文明史、1800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古城,自然风光秀丽,名胜古迹众多。
如何利用好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打造一座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文化名城,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中,为彰显赤壁特色城市文化,如何将物与景、史与景、人文典故与景融为一体,让赤壁人或外地人,身处其中,都能领略到处处有景观、处处有景点、处处有文化,必须禀承独具个性的人文精神,彰显特色鲜明的地域魅力。
特此建议:(一)加大文化宣传力度,形成人人爱我赤壁、共同爱护、传承历史文化的良好社会氛围,增强赤壁的吸引力。
1、要求争取市级以上电视台、电台、报刊等新闻媒体,都开辟专题、专栏、专刊,宣传赤壁历史文化、文物资源等,使之家喻户晓。
2、每年借助各种纪念日等举办大规模宣传活动,邀请国内外嘉宾、学者参加,扩大赤壁城市的影响力。
3、借鉴国内兄弟城市做法,与中央台等联合拍摄赤壁文物、名人等专题记录片,在中央电视台、各卫星电视台进行城市形象广告,宣传赤壁。
4、经常性地举办一些高层次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学术研讨活动,让更多人了解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建设,持续蓬勃发展的城市经济等。
5、设立专门的“城市文化研究中心”。
今天,在城市文化建设领域,有着诸多亟待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需要运用“积极保护,整体创造”的理论展开实践。
打造一个研究赤壁文化的平台,为城市硬件和软件建设提供咨询、规划和监督。
总之,要采取各种方式,通过传播媒介,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宣传赤壁的特色文化,让国内外有更多的人了解赤壁、热爱赤壁。
当然,最根本的还是要把自己的基础性工作做好,以实实在在的城市特色文化魅力吸引海内外游客。
(二)充分挖掘内涵,进一步提高旅游的文化含量。
一是深入挖掘景区(点)的文化内涵。
组织一批专业人才深入挖掘整理古遗址的历史文化。
认真挖掘人文资源文化。
在这方面,过去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但流程太简单,未充分发掘。
要组织研究环境地理学专家,优秀历史老师、文艺爱好者,收集整理一些口耳相传的民族传说故事,使游客既看到秀美的山水,又感受到神奇的环境地理文化。
二是深入挖掘民族习俗和民间文化。
(1)进一步挖掘地域人文资源。
除已被上级有关部门认同的赤壁盆鼓外,还有各种各类民间手工艺,以及赤壁地域民俗风情等,值得挖掘、申报、抢救、弘扬。
(2)通过各种载体,让尽可能多的广大社会人群共享地域文化遗产。
对此,建议出版好一批介绍地域文化书籍,组织编写一本反应赤壁民间文化精华书藉,组织好大型图文书、系列文化丛书、系列电视专题、系列风光片等。
对民族习俗和民间古绝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和详细讲解,提炼升华赤壁特色文化的核心内涵,让旅游充分获得历史的悠远、文化的神秘等体验。
采取社会运作方式,由相关单位组织实施,市里负责审稿并提供适当的经费支持。
三是唱响一首歌。
现在赤壁已经打造出一台好戏《千古风流》,应该在些基础上打打造一首好歌。
要请作词作曲的顶尖高手来赤壁采风,体验感受赤壁民间原生态艺术的精华,招标谱写一首像《神奇的九寨》那样,能够广为流传,能够唱响赤壁神韵的旅游歌曲。
歌声可以让人回忆起一个时代、一个景点、一座城市,这必须在作词、作曲、演唱、后期制作与宣传上多方面努力才能做到,力求流行并得以流传。
四是积极申报三国文化之乡和赤壁盆鼓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五是建设主题公园,让游客主动参与,游乐项目可以借鉴电影《赤壁》的一些情节和人物形象。
六是规划旅游线路,贯穿湖北,辐射周边。
以赤壁景点为核心,连结省内的荆州、襄樊、当阳等重要三国遗址景点,甚至辐射少量其它省市的重要景点,形成一条整体性的历史人文旅游线路。
(三)科学规划布局,严格执行保护规划。
城市规划是构建城市文化特色的“龙头”。
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详细规划、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同时,应组织编制历史文化风貌保护规划、重点文物保护区和街区景观规划、标志性建筑物保护规划;组织征集城市形象口号、景观设计,不断从历史文明中汲取营养,培育特色。
1、重视城市雕塑,展示文化古城风采。
城市雕塑,是城市规模、特色和整体形象的象征。
一栋好的楼房建筑或一尊好的雕塑,是画、是诗,是固定的音符,可以对整个城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法国巴黎,之所以成为世界名城,除了她的文化、科技、经济发达外,更得名于她的凯旋门、埃菲尔铁塔和卢浮宫建筑与雕塑。
目前,赤壁的文化雕塑只有诸葛亮像。
对此建议在清泉公园或城之要道“窗口”置三国人物或故事雕塑。
2、延续历史文脉,彰显建筑文化特征。
建筑是城市的脸谱,凝固的史书,文化的符号。
个性鲜明的建筑,本身就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旅游文化产品。
为此,在精心保护利用传统建筑文化的基础上,高度重视新区建设,不断提高建筑艺术水平,丰富建筑文化内涵,与传统建筑交相辉映,延续历史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