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间质瘤 PPT课件

合集下载

胃间质瘤ppt课件

胃间质瘤ppt课件

目前正在进行多项针对胃间质瘤的新 药临床试验,包括新型靶向药物和免 疫治疗药物。
免疫治疗
利用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胞的方法, 如PD-1抑制剂等,提高患者免疫应答 和生存率。
基因治疗与免疫治疗
基因编辑技术
利用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 术,对肿瘤细胞进行基因改造, 以抑制肿瘤生长或增强免疫应答

精准医学研究
开展精准医学研究,探索不同患 者群体的特点和最佳治疗方案, 推动胃间质瘤治疗的精准化和个
体化。
谢谢
THANKS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可了解肿瘤是否 有引起贫血、肝功能异常 等表现。
鉴别诊断
胃癌
胃癌的恶性程度通常较高 ,发展较快,而胃间质瘤 的生长速度相对较慢。
胃平滑肌瘤
平滑肌瘤通常为良性肿瘤 ,但也有恶变可能,需通 过病理诊断进行鉴别。
其他胃部良性肿瘤
如胃腺瘤、脂肪瘤等,需 要通过病理诊断进行鉴别 。
04 胃间质瘤的治疗
其他治疗手段的副作用包括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伤等,需密切监测并及时处理。
05 预后与随访
CHAPTER
预后因素
01
02
03
04
肿瘤大小
一般来说,肿瘤越大,恶性程 度越高,预后越差。
组织学分级
低级别(G1)间质瘤的预后 通常好于高级别(G2-G3)
间质瘤。
核分裂象数
核分裂象数越多,恶性程度越 高,预后越差。

细胞免疫治疗
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来攻 击肿瘤细胞,如CAR-T细胞疗法等 。
免疫调节剂
利用免疫调节剂如PD-1抑制剂等, 提高患者免疫系统的抗肿瘤能力。
个体化治疗与精准医学

胃间质瘤PPT课件

胃间质瘤PPT课件

移 性
或少数病灶进展,可以考虑谨慎选择全身情况良好的患者行手术切除;
GIST
④ 在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过程中仍然广泛性进展的复发转移性GIST,原 则上不考虑手术治疗。
⑤ 姑息减瘤手术只限于患者能够耐受手术并预计手术能改善患者生活质 量的情况。
7/18/2020
.
17
GIST的手术原则
7/18/2020
• (1) 对于组织学形态上符合典型GIST,且CD117 和 DOG1 弥漫阳性的病例,可以做出GIST 的诊断。
• (2) 对于组织学形态考虑为GIST,但是CD117 (+) 、 DOG1 (-) 或CD117(-) 、DOG1(+)的病例,经排除 其他组织学可能可作出诊断。如经分子病理学检测有ckit 或PDGFRA 基因突变,可确诊;反之则建议请病理 学专家讨论后做出最终诊断,且严密随访观察。
7/18/2020
.
7
诊断标准之三
基因学检测
• 绝大多数GIST表达c-kit编码的KIT蛋白, 且在许多病例 中存在c-kit或PDGFRA 基因突变, 由此通过相互独立地 获得传导性激活。
• 伊马替尼或称为格列卫作为一种KIT或PDGFRA 酪氨酸 激酶抑制剂。
7/18/2020
.
8
GIST的免疫学诊断思路 综合以上三项
.
18
GIST基本手术原则
初次R1切除及以上 肿瘤破溃出血 术后切缘阳性 常规不清扫淋巴结
二次手术 轻柔操作,避免之 更倾向于分子治疗
7/18/2020
.
19
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原则
7/18/2020
.
20
• 术前靶向药物治疗意义在于减小肿瘤体积,降低临床分 期;

胃肠间质瘤(gist)课件

胃肠间质瘤(gist)课件
发病人群在40-80岁,无性别差异,有研究报告 男性多于女性。
食道到肛管均可发生,甚至网膜、系膜、腹膜后
GIST发病部位
<5%
20~30%
60~70%
<5%
小肠 大肠 胃 其它
GIST临床表现
症状与肿瘤的部位、大小和生长方式有关 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黏膜溃疡出血,贫血。 50%-70%的患者腹部可触及包块 少见症状有食欲不振、体重下降、恶心、肠
(3)不具备上述指标者为良性。据统计,确诊时 GIST中10%-30%属于恶性,潜在恶性占70%-90%。潜 在恶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转变成恶性。
所以,没有GIST是真正良性的,低度 恶性和高度恶性更为确切
GIST分化及良恶性
核分裂相是分化程度主要的标准: >10/10HPF——低分化, 1-5/10HPF——高分化, 5-10/HPF——中分化
肿瘤血管丰富,活检可导致瘤内出血。
最重要的原因也许在于,病理科医师无法通 过细针抽吸活检来确诊 GIST,尤其是当采 样部位坏死时。
鉴别诊断
CD117 CD34 SMA
GIST



胃肠道平滑肌瘤 / -


肉瘤
胃肠道 神经鞘瘤 -


胃肠道自主神经瘤 -


S-100
- - + -
GIST的良恶性
梗阻及阻塞性黄疸 、吞咽困难
病理学特点——大体形态
肿瘤大小不一 形态多样 大多数肿瘤呈膨
胀生长,边界清 楚,质硬易碎; 切面鱼肉状,灰 红色,中心可有 出血、坏死、囊 性变等继发性改 变
病理学特点——组织病理
梭形细胞
上皮样细胞
CD117

胃肠道间质瘤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胃肠道间质瘤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更多的研究将有助于发现新的治疗方法和早期诊 断手段。
为什么了解胃肠道间质瘤很重要? 社会支持
提高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认识还可以促进患者和家 庭的社会支持体系。
患者在面对疾病时需要来自社会的理解与支持。
谢谢观看
手术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主要方法,目标 是完全切除肿瘤及周围受影响的组织。
对于良性肿瘤,手术切除后通常预后良好。
如何治疗胃肠道间质瘤?
药物治疗
对某些恶性间质瘤,可以使用靶向药物(如 伊马替尼)来控制肿瘤生长。
这些药物通过特定的机制抑制肿瘤细胞的增 殖。
如何治疗胃肠道间质瘤?
定期随访
治疗后,患者需要定期随访,以监测肿瘤复 发的风险。
谁会得胃肠道间质瘤? 家族史
如果家族中有胃肠道间质瘤或其他相关肿瘤 的历史,个体的风险会增加。
遗传因素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何时需要就医?
何时需要就医?
症状
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消化不良、体重减轻、吞 咽困难等症状。
有些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这使得早期诊断变 得困难。
何时需要就医?
检查
谁会得胃肠道间质瘤?
谁会得胃肠道间质瘤?
高风险人群
胃肠道间质瘤可发生于任何人群,但某些人 群如有遗传性疾病(如神经纤维瘤病)的人 风险较高。
这种疾病在成人中更常见,尤其是中老年人 。
谁会得胃肠道间质瘤? 性别差异
研究表明,男性患胃肠道间质瘤的风险略高 于女性。
这可能与激素水平或其他生物学因素有关。
通过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评估,可以及时来自现 问题并进行处理。为什么了解胃肠道间质瘤很重 要?
为什么了解胃肠道间质瘤很重要? 提高认知
了解胃肠道间质瘤有助于公众识别相关症状,并 提高早期就医的意识。

胃肠道间质瘤教学演示课件

胃肠道间质瘤教学演示课件

组织学特点
间叶源性肿瘤
胃肠道间质瘤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具有非定向分化的特性。
梭形细胞为主
瘤细胞以梭形为主,排列成束状或弥漫分布,核分裂象多见。
异质性明显
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大深染,核仁明显,核分裂象易见。
分子生物学特征
c-kit基因突变
胃肠道间质瘤中存在c-kit基因突变, 导致酪氨酸激酶受体持续活化,促进 肿瘤细胞增殖。
风险评估及预防策略
风险评估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 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评估患者的 并发症风险。高风险患者需加强监测 和随访。
预防策略
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采取相应的 预防措施。如对于高危患者,可提前 使用止血药物、加强肠道营养支持等 ,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患者教育
核分裂象
核分裂象的多少可以反映肿瘤的 恶性程度,核分裂象越多,预后
越差。
肿瘤部位
不同部位的胃肠道间质瘤预后也 有所不同,例如胃的间质瘤相对
预后较好。
手术切除是否彻底
手术切除的彻底程度对预后有重 要影响,完全切除肿瘤的患者预
后较好。
03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与鉴别 诊断
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01
胃肠道间质瘤通常表现为腹部不适、腹痛、消 化道出血、腹部肿块等症状。医生需详细询问
讨论
以上两个病例展示了胃肠道间质瘤的 不同临床表现和诊断过程。对于疑似 胃肠道间质瘤的患者,医生需综合运 用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组织学检 查等手段进行诊断。同时,鉴别诊断 也很重要,以避免误诊误治。在治疗 方面,手术切除是首选方法,对于高 危患者或术后复发者,可给予靶向药 物治疗以降低复发风险。
04

胃肠道间质瘤科普讲座PPT课件

胃肠道间质瘤科普讲座PPT课件
一些患者可能有慢性胃肠道疾病史,这可能 与GIST的发生有关。
例如,慢性炎症可能促进肿瘤的形成。
何时出现症状?
何时出现症状?
早期症状
GIST在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常常在其他检查中 意外发现。
一些患者可能有轻微的不适或消化不良。
何时出现症状?
晚期症状
随着肿瘤的增大,可能出现腹痛、消化道出血、 体重减轻等症状。
间质细胞是调节肠道运动和功能的重要细胞。
什么是胃肠道间质瘤? 发病部位
GIST通常发生在胃、小肠、食管和结肠等部位。
绝大多数病例发生在胃和小肠。
什么是胃肠道间质瘤? 病因
GIST的形成与基因突变有关,最常见的突变发生 在c-KIT基因上。
这种突变导致细胞异常增生,形成肿瘤。
谁会得胃肠道间质瘤?
随访期间可以进行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评估。
谢谢观看
谁会得胃肠道间质瘤?
高危人群
虽然任何人都可能患上GIST,但大多数患者 年龄在50岁以上。
家族史和某些遗传综合征(如诺福克综合征 )也可能增加风险。
谁会得胃肠道间质瘤? 性别差异
GIST在男性和女性中几乎均等,但某些研究 显示男性稍微多于女性。
这些差异可能与激素水平及其他因素有关。
谁会得胃肠道间质瘤? 相关疾病
这些症状需及时就医,避免延误诊治。
何时出现症状?
并发症
如肿瘤压迫周围组织,可能导致肠梗阻等严重并 发症。
出现剧烈腹痛或呕吐时应立即就医。
如何诊断胃肠道间质瘤?
如何诊断胃肠道间质瘤?
影像学检查
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帮助医生观察肿瘤的 大小和位置。
这些检查对于确定肿瘤的性质和是否有转移 非常重要。
如何诊断胃肠道间质瘤? 组织活检

胃肠道间质瘤科普宣传PPT课件

胃肠道间质瘤科普宣传PPT课件
公众的认知提升可以促进早期诊断,改善预后。
总结与预防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有助于降低多种疾 病的风险。
定期锻炼、合理饮食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
总结与预防
积极参与
鼓励公众参与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对胃肠道间质 瘤的认识。
通过科普宣传活动,普及相关知识,促进社会对 健康的关注。
谢谢观看
谁会得胃肠道间质瘤? 高风险人群
胃肠道间质瘤可发生于任何人群,但某些因 素可能增加风险,例如年龄、遗传因素等。
大多数病例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体中。
谁会得胃肠道间质瘤? 遗传性疾病
如诺南综合症和卡费尔曼综合症等遗传性疾 病患者,患胃肠道间质瘤的风险较高。
了解家族病史有助于早期发现。
谁会得胃肠道间质瘤? 生活方式
胃肠道间质瘤科普宣传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胃肠道间质瘤? 2. 谁会得胃肠道间质瘤? 3. 何时就医? 4. 如何诊断与治疗? 5. 总结与预防
什么是胃肠道间质瘤?
什么是胃肠道间质瘤?
定义
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种起源于胃肠道平滑肌和神经 组织的罕见肿瘤。
这种肿瘤通常发生在胃、小肠和大肠,可能影响 消化系统的功能。
不良的生活方式,如不均衡饮食和缺乏运动 ,可能间接影响整体健康状态。
健康的生见症状
症状包括腹痛、消化不良、腹胀、便血等,若出 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
这些症状也可能是其他疾病的表现,及时诊断很 重要。
何时就医?
定期检查
有家族史或高风险因素的个体应定期进行胃肠道 检查,以便及早发现问题。
如何诊断与治疗?
治疗选择
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靶向治疗(如伊马 替尼)和化疗等。
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肿瘤的类型和分期来决 定。

《胃肠道间质瘤》课件

《胃肠道间质瘤》课件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未来研究方向包括深入了解胃肠道间质瘤的发病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以及探索 更有效的联合治疗方案。
面临的挑战包括提高患者对治疗的响应率、克服耐药性问题以及降低治疗副作用等 。
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多学科交叉研究,以推动胃肠道间质瘤领域的持续发展。
流行病学
发病率
胃肠道间质瘤的发病率相 对较低,但近年来呈上升 趋势。
发病年龄
患者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 上,但也可发生于儿童和 青少年。
性别分布
男女发病率大致相当,无 明显性别差异。
02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早期症状不明显
全身症状
胃肠道间质瘤在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 ,随着肿瘤的增大,可能出现腹痛、 消化道出血、腹部肿块等症状。
发病机制
01
02
03
基因突变
胃肠道间质瘤的发生与基 因突变密切相关,特别是 CD117(c-kit)基因突变 在肿瘤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
环境因素
长期暴露于某些环境因素 ,如辐射、化学物质等, 可能增加胃肠道间质瘤的 风险。
遗传因素
家族遗传性在胃肠道间质 瘤发病中也有一定影响, 部分患者存在家族聚集现 象。
长期慢性失血可能导致贫血、乏力等 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发热、体重 下降等全身症状。
消化系统异常
可能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 、便秘等症状,有时还可能出现肠梗 阻。
诊断方法
内镜检查
通过胃镜、肠镜等内镜检查,可 以直接观察到肿瘤的位置、大小
和形态,并可进行组织活检。
影像学检查
包括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 ,可以了解肿瘤的大小、位置、浸 润深度以及是否有转移。
有助于诊断和预后评估。

胃间质瘤ppt课件

胃间质瘤ppt课件

病理
• 呈膨胀性生长,可向粘膜下或浆膜下 浸润形成球星或叶状的肿块。肿瘤可 单发或多发,直径大小不等,质地坚 韧,边界清楚,表面呈结节状,瘤体 生长较大可造成瘤体内出血,坏死及 囊性变,并在粘膜表面形成溃疡导致 消化道出血。
临床表现
• 胃间质瘤的临床表现复杂,缺乏特异 性,主要与肿瘤的部位、大小、是否 引起梗阻及良恶性有关。瘤体小症状 不明显,主要为消化道出血,腹部不 适、腹痛、腹胀等症状,瘤体较大时 可扪及腹部肿块。
术后护理
• •
术后病人的卧位:麻醉未清醒前取侧卧或仰卧位,头偏向 一侧。全麻病人术后去枕平卧6小时,麻醉清醒,生命体征 平稳后。 管道护理:术后留置有胃管、尿管,部分患者还留置有腹 腔引流管,患者回病房后给予妥善固定,防止扭曲、折叠, 告诉患者和家属各引流管的重要性和保护方法。保持各引 流管的通畅,注意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色、质。正常 情况下24 h内胃管引流液为咖啡色或暗红色,量为100~ 300 ml。胃管内有鲜血引出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在肛门排 气后可拔除胃管。 饮食和营养支持护理:术后在肛门排气恢复前宜禁食、胃 肠减压,一般在术后3 d左右肛门排气后可拔除胃管,在此 期间注意口腔护理,术后胃肠减压可减轻胃肠道的张力, 促进吻合口的愈合。术后早期应用静脉营养支持,肛门排 气后可恢复饮食,经口进食遵循少食多餐,从流质饮食开 始,2 d后过度至半流质饮食,7~10 d后可逐渐过度到普食。
诊断
• 间质瘤应视为具有恶性潜能的肿瘤, 肿瘤危险程度与有无转移,是否浸润 周围组织显著相关,一般肿瘤直径> 5cm 核分裂数>5个/50高倍视野是 判断良恶性的重要指标。主要依靠上 消化道钡餐造影、胃镜、CT等检查 特别是超声内镜是胃间质瘤的诊断价 值更高,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标志 CD117和CD34标记阳性是确诊间质 瘤最具有诊断价值的依据。

胃肠间质瘤病例讨论PPT课件

胃肠间质瘤病例讨论PPT课件
深入研究胃肠间质瘤的发病机 制,探索潜在的分子靶点,为 新药研发提供理论支持。
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比较不 同治疗方案在胃肠间质瘤中的 疗效和安全性,为患者提供更 加个性化的治疗选择。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推 进胃肠间质瘤的研究进展,提 高全球范围内的诊疗水平。
对患者的建议与关怀
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 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 信心。
胃肠间质瘤是一种起源于胃肠道间质组织的肿瘤,通常分为良性 、交界性和恶性三种类型。
详细描述
胃肠间质瘤是一种相对少见的肿瘤,主要发生在胃、小肠、结直 肠等部位。根据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组织学特征,胃肠间质瘤通 常被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三种类型。不同类型的胃肠间质瘤 在生长速度、转移风险和治疗方案等方面存在差异。
治疗效果评估与反思
01
02
03
治疗效果评估
根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 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包 括肿瘤切除是否彻底、复 发率等方面。
治疗反思
对整个治疗过程进行反思, 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 措施,以提高未来治疗同 类疾病的效果。
分享经验
分享治疗过程中的经验和 教训,为其他医生提供参 考和借鉴,促进医学交流 和发展。
腹腔胃肠间 质瘤。
其他治疗方法
放疗
通过放射线破坏肿瘤细胞的DNA,抑制肿瘤生长。放疗常用于手术后的辅助治疗或 无法手术的患者。
化疗
使用化学药物杀死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化疗常与手术治疗联合使用,以提高疗 效。
04
病例讨论
手术方案与实施
遵循医生的诊疗建议, 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确保治疗效果。
注意饮食调理,保持营 养均衡,增强身体免疫 力。
积极参与康复锻炼和社 会活动,提高生活质量 。

胃间质瘤_【PPT课件】

胃间质瘤_【PPT课件】
定义
• 间质瘤是消化道是罕见的具有恶性 潜能的消化道肿瘤,是一种非定向 分化的间质瘤,发生于胃肠空腔脏 器肌层,是消化道独立的一类间叶 肿瘤,可发生于消化道的任何部位, 最常见的部位是胃,称为胃间质细 胞瘤。
病因
• 1、环境与饮食因素:地质、土壤及 水源中的盐类、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居 民生活习性引发胃间质瘤。
临床表现
• 胃间质瘤的临床表现复杂,缺乏特异 性,主要与肿瘤的部位、大小、是否 引起梗阻及良恶性有关。瘤体小症状 不明显,主要为消化道出血,腹部不 适、腹痛、腹胀等症状,瘤体较大时 可扪及腹部肿块。
诊断
• 间质瘤应视为具有恶性潜能的肿瘤, 肿瘤危险程度与有无转移,是否浸润 周围组织显著相关,一般肿瘤直径> 5cm 核分裂数>5个/50高倍视野是 判断良恶性的重要指标。主要依靠上 消化道钡餐造影、胃镜、CT等检查 特别是超声内镜是胃间质瘤的诊断价 值更高,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标志 CD117和CD34标记阳性是确诊间质 瘤最具有诊断价值的依据。
• 2、遗传因素:胃间质瘤的发病有一 定的家族聚集性,患者家属发病率是 一般人的2--4倍。
• 3、疾病与病毒感染:胃间质瘤的发 病率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呈正相关; 癌前疾病如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等也 易导致胃间质瘤的产生。
病理
• 呈膨胀性生长,可向粘膜下或浆膜下 浸润形成球星或叶状的肿块。肿瘤可 单发或多发,直径大小不等,质地坚 韧,边界清楚,表面呈结节状,瘤体 生长较大可造成瘤体内出血,坏死及 囊性变,并在粘膜表面形成溃疡导致 消化道出血。
治疗首选方式
• 手术类型和范围取决于肿瘤大小和部 位,肿瘤性质等标进行综合评估,选 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 一般包括:胃镜下切除 开腹切除 经 腹腔镜手术Βιβλιοθήκη 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医学文档胃肠道间质瘤PPT演示课件

医学文档胃肠道间质瘤PPT演示课件
9 突变病人中预后最好; ➢ b. 三线治疗药:瑞格菲尼 160 毫克每天用于二线治疗药如舒尼替尼治疗肿瘤进展的患者。尼洛替尼
.
胃肠道间质瘤的治疗
➢ 6.新辅助治疗用于有切除可能的胃肠道间质瘤
➢ a. 术前应用伊马替尼 8-10 周能增加手术切除可能性及长期生存时间。
➢ 胃肠道间质瘤的分子鉴别显著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虽然手术治疗是目前唯一潜 在的治愈方法,在过去十年中,持续应用伊马替尼和舒尼替尼已显著降低本病死 亡率并延长患者生存期。
➢ DOG1 突变的意义和临床应用包括:DOG1 抗体比 KIT 抗体更敏感,尤其是在检测胃间质瘤和 PDGFRA 突变的间质瘤。DOG1 免疫反应未见于其他间叶细胞肿瘤,使其对胃肠道间质瘤高 度特异。这些数据使得许多医疗中心将 DOG1 作为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关键生物标志物。在广 泛使用 DOG1 作为诊断前应确定其在其他肉瘤中的免疫反应。 .
➢ 行切除手术的原发性胃肠道间除间无 差异。中位复发时间为 12~16 个月。80% 的复发出现在术后两年内。然而,术中肿瘤破裂或腹腔内 出血显著降低了无瘤生存时间。 .
诊断方法
➢ 由于大部分转移在腹腔内,腹部 CT 扫描足以捕捉大部分的转移性病灶。由于在粘膜下生长,直视 下上消化道内镜具有挑战性且无法准确定位活检标本。
➢ 造影后,如果高度怀疑是间叶细胞肿瘤且可以切除,术前活检很大程度上是不必要的。然而,在明 显转移的病例或手术切除边缘,组织活检是定位特定突变和系统分子治疗的关键。在许多医疗中心, 超声内镜活检比经皮 CT 引导活检更多。对于组织活检,也可以考虑腹腔镜检查。获得的组织可以 用于免疫组化和有丝分裂计数分析。细针穿刺也可以用于细胞学和组织学检查。后续免疫组化染色 可用 KIT、PDGFRA、CDKN2A、PI3K 和 DOG1 标记。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辅助检查:我院B超提示:左下腹混合性占位。
动脉期
实性成份:60HU 低密度区:20HU
门静脉期实性成份:72HU低密 Nhomakorabea区:20HU
延迟期
实性成份:66HU
低密度区:20HU
冠、矢状位重建
冠、矢状位重建
CT表现
• 脾胃间隙内见一大小约83X61mm肿块,成分叶 状,邻近脏器推移变形,间隙存在,增强后成不 均匀强化,动脉期病灶内见多发迂曲供应血管影, 实性成份在平扫、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测得 CT值分别为34HU、60HU、72HU、66HU,病灶 内见片絮状无强化坏死灶。
鉴别诊断
•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是一种少见而独特的间叶 性肿瘤,归为中间性的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 肿瘤类,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梭形细胞有肌源性蛋 白的表达,CD117和CD34一般为阴性表达。可发 生于任何年龄(儿童、青少年多见)、任何部位, 最好发的部位是肺,其次是肠系膜、网膜或腹膜 后,大部分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为肿块、发热、 体重减轻、疼痛等。平扫示病灶呈实性或囊实性 包块,边界清晰或不清,大部分密度均匀,钙化 及出血少见,明显强化或不均匀强化。
鉴别诊断
• 异位嗜铬细胞瘤 20~40岁多见,也称“10%肿 瘤”,即10%位于肾上腺外、10%为多发、10% 为恶性。肿瘤多较大超过3cm,可囊变、坏死、 出血、钙化。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
• 纤维瘤 肠系膜最常见的原发良性肿瘤;好发生 于小肠系膜纤维组织。表现为境界清楚,密度均 匀且接近肌肉,均匀增强。
病例汇报
临床资料
• 患者,男性,56岁 • 无意中发现下腹部一肿物2月余,开始未作理会,
后觉肿物逐渐增大,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脓 尿、血尿,无腹痛、腹泻 • 风湿性心脏病病史,已治愈。
查体
• 查体:耻骨上区、左下腹扪及一肿物,边界欠清, 质实,无压痛;
• 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凝血、肝肾功能、 电解质、内分泌均未见明显异常;
鉴别诊断
• 孤立性纤维瘤 (SFT) 是少见的梭形细胞软组织肿瘤, 属于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来源肿瘤的中间型(偶尔 有转移),免疫组化CD34和vimentin弥漫阳性。胸部最 常见,四肢、头颈部等相对少见,极少数位于脑膜、肾脏、 心脏和骶前间隙。较小肿瘤形态规则,呈圆形或梭形,密 度均匀,较大肿瘤多呈不同程度的分叶状。CT平扫肿块 与肌肉呈等或略高密度,密度相对均匀,瘤内常见两种明 显不同密度的软组织成分,偶尔瘤内可因黏液样变性形成 低密度区。良性肿瘤坏死少见,恶性肿瘤不规则低密度坏 死区相对多见,但坏死区面积一般很小,肿瘤内一般无钙 化。可无明显强化、轻度强化或明显强化。
鉴别诊断
• 巨淋巴结增生( Castleman’ s)平扫单发类圆形、 椭圆形软组织肿块影,伴或不伴卫星结节(淋巴 结肿大),边界多较清晰,密度多均匀,病灶极 少伴有出血、坏死, 30%病例可伴有分支状或斑 点状钙化,部分病灶周围筋膜增厚;动脉期明显 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仍持续强化,强化方式 与大血管相似;依据肿块大小可表现为均匀或不 均匀强化,当肿块直径大于5 cm时,可为不均匀 强化,表现为增强早期肿块内有星状或裂隙状不 强化区,而延迟扫描不强化区范围可缩小或消失。
• 脂肪肉瘤 多见于系膜及腹膜后,肿块密度均匀、 明显增强、内有点状及分支状钙化,CT值负值提 示脂肪性脂肪瘤,而体积巨大、密度不均匀及实 性成分明显则提示脂肪肉瘤。
• 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D117(+), CD34(+), desmin(-), SMA(-), S-100(-), Vim (+), nestin(+), PDGFR(+), Ki67约 (10%+),P53(-),P16(-)。
男,55岁,胃壁内生型
女,66岁,钩突部胃肠道外型
男,68岁,直肠内外生长型
• 腹膜间皮瘤 均为恶性,肿瘤沿腹膜表面生长, 系膜增厚卷曲成块状而形成的“网膜糕饼征”及 肠系膜血管僵硬呈“星芒状”为其特征性的CT表 现。
鉴别诊断
• 恶性淋巴瘤 肠系膜淋巴瘤是多见于非霍奇金淋 巴瘤。肠系膜淋巴结受累,表现为多个软组织密 度肿块融合成边缘不整的肿块,环绕肠系膜上动 脉构成所谓的“夹心饼”样改变,腹膜后淋巴结 肿大。
男,66岁,小肠外生型
男,45岁,胃壁外生型
男,62岁,胃壁腔内外生长型
男,55岁,胃壁内生型
女,61,胃壁腔内外生长型
男,59岁,胃壁外生型
鉴别诊断
• 平滑肌瘤及平滑肌肉瘤 二者与间质瘤的影像表 现相仿,仅靠影像学检查难以鉴别。平滑肌瘤为 良性肿瘤,平扫为接近肌肉均匀密度,增强扫描 呈现均匀增强;平滑肌肉瘤为比较少见的平滑肌 源性的恶性肿瘤,多见于小肠系膜。通常临床发 现时肿瘤已较大,常有出血及钙化、囊变及坏死, 实性部分增强。常有胃肠压迫症状,可出现腹膜 种植性转移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
手术探查
• 肿块位于胃大弯后壁后,约8×9×8cm大小,包 膜完整,呈腔外生长,与胰腺、脾脏、肠管等周 围脏器无明显粘连。
术后病理
• (腹腔巨大肿块)梭形细胞肿瘤,结合组织形态 特征及免疫组化标记结果,病变符合胃肠道间质 瘤(GIST),依Miettinen & Lasota标准,本例属 高危险程度病变。肿瘤大小9x8x5.5cm,核分裂 像>5/50HPF;未见肿瘤性坏死及明确脉管内癌 栓及肿瘤侵犯神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