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广东粤教版)

合集下载

粤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粤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打开科学之门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列举常见的植物的名称,并简单分类。

认植物的六大器官及其作用。

观察哺乳动物实物与标本,指认一些主要器官。

能力目标:认识常见动物的几种类型。

如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情感目标:通过教师的介绍与引导,培养学生实事求就是的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与学科认同感。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常见动物的几种类型。

教学方法:分析归纳法、对比法。

教学准备:图片:木叶虫、花螳螂(若虫)、竹节虫、枯叶螳螂。

视频:动物的伪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出示图片:四位主题人物乘坐着宇宙飞船,在浩瀚的宇宙中飞行,探索着宇宙的奥秘……提问:图片中您瞧到什么?想到什么?介绍:四位与我们一起学习的主题人物。

精灵可爱的小贝贝、喜欢做实验的彬彬、勤思考的妍妍、活泼好动的波波、最爱问“为什么”的琪琪。

讲述:从现在开始,主题人物将与同学们一起打开科学之门,去探索、去感受这神奇美妙的自然王国:去发现、去研究这奥妙无穷的科学世界!目的:通过教师的介绍与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与学科认同感。

二、图中藏着什么?导入:出示课本“动物的伪装”图片第1幅——木叶虫第2幅——花螳螂(若虫)第3幅——竹节虫第4幅——枯叶螳螂提问:这四幅图片中藏着四种昆虫,您能把它们找出来不?讲述:自然界有这种隐藏本领的动物很多,我们一起跟着科学家的摄像机,瞧瞧动物伪装的本领。

视频:动物的伪装。

目的:通过从背景中寻找动物的活动,使学生感受自然界的奇妙无穷与多姿多彩。

三、这就是什么?导入:出示石英砂粒表面图像图片。

提问:猜一猜这就是什么?活动:拿一颗实物砂粒让学生观察、比较,说实物与图片有什么不同。

欣赏图片:显微镜下的世界目的:让学生了解观察就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但就是在科学研究中,光凭感觉器官观察到的内容就是有限的,常常需要借助一些科学仪器与设备来延伸观察的尺度与范围。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广东粤教版)精选全文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广东粤教版)精选全文

兔是属于哺乳类兔形目的一种植食性动物。

兔形目是哺乳动物的一个目,有两个科Leporidae〔野兔和家兔〕以及Ochotonidae〔鼠兔〕。

兔眼睛的颜色与它们的皮毛颜色有关系,黑兔的眼睛是黑色的,灰兔的眼睛是灰色的,白兔的眼睛是透明的。

那为什么我们看到白兔的眼睛是红色的呢?这是因为白兔眼睛里的血丝〔毛细血管〕反射了外界光线,透明的眼睛就显出红色。

兔的眼睛有红色、蓝色、棕色等各种颜色,也有的兔左右两只眼睛的颜色不一样。

兔的眼睛能聚光,属于夜行性动物,所以它即使在微暗处也能看到东西。

另外,由于兔的眼睛长在脸的两侧,因此它的视野宽阔,对自己周围的东西看得很清楚。

不过,它不能区分立体的东西,对近在眼前的东西也看不清楚。

灰兔的眼睛是灰色的。

兔的毛色有各种的颜色,它们眼睛的颜色也不一样,那是因为它们身体里有一种叫色素的东西。

含有灰色素的兔,毛和b 眼睛就是灰色的;含黑色素的兔,毛和眼睛是黑的。

白兔身体里不含色素,它的眼睛是无色的,我们看到的红色是血液的颜色,并不是眼球的颜色,所以它的眼睛自然就是红色的了。

那么,一个人一天喝多少水为宜呢?据一些医学家测定:在气温35℃以上、空气湿度较小的情况下,从事室外作业的人一般每天饮水6.5kg,从事室内作业的人一般每天饮水3kg左右即可;当气温低于35℃时,非重体力劳动者,以每天饮水2.5~3.5kg为宜;在炎热夏天,人们经常流汗,常感口渴,此时宜适当补充些富有营养的饮料。

引入:不仅我们人类每天离不开水,动物也一样。

你见过哪些动物喝水时的情景?讨论:学生讨论,交流。

情景:出示图片:各种动物在喝水。

提问:动物都需要喝水吗?为什么动物都要喝水呢?媒体:播放“动物对水的需求〞视频。

讨论:学生讨论后汇报交流。

归纳:如果没有水,养料就不能吸收,动物体内的废物就不能排泄,血液就不能流动,体温就无法恒定,体内的各种活动就无法进行,生命也就停止了。

所以与人类一样,动物也需要从体外摄入水分。

(新教材)粤教科技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粤教科技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粤教科技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全册教案第1课《蜻蜓与麻雀》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观察动物”的第1课。

本单元包括7节课,第1-3课主要引导学生分别通过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归纳鱼类和两栖类、昆虫和鸟类、爬行类和哺乳类动物的共同特征,初步学会辨别动物的类别。

第5-6课是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相同生活环境的动物具有的共同特征,知道动物的身体和运动方式等特征能适应相应的环境。

第7课网络课堂以及本单元的《探究技能:观察》是属于本单元的探究技能和学习方式的学习课型。

本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但由于本课需要的主要探究技能是“观察”,因此本课安排在《探究技能:观察》一课之后,让学生在掌握了观察的探究技能后再开始本课的学习。

本课包括情景导入、“活动1 观察小鱼和蝌蚪”、“活动2 比较鲫鱼和青蛙的特征”、“活动3 把它们分类”等四个教学环节。

本课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应用观察和比较的探究方法,发现鲫鱼和青蛙的生长发育、身体和运动等方面的共同特征,并通过分类活动,初步归纳鱼类和两栖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小动物非常感兴趣。

在课外,他们不少已经观察甚至养过蝌蚪和小鱼,也看过和听说过一些关于蝌蚪会长大变成青蛙的资料。

可以说,他们已经积累了不少关于小鱼和蝌蚪的知识。

由于蝌蚪和小鱼个体很小,外形也相似,加上学生未必对了两者进行过认真、细致的对比观察,所以他们不一定能很好地、细致地描述两者之间外形特征的区别。

三年的学生经过两年的科学学习经历,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学习能力,但由于年龄特点,他们在认知上比较依赖具体的事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标本、图片和视频资料,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素材作为思考的支架。

三、教学目标1.能应用观察和比较的探究技能,区分青蛙和鲫鱼的幼体;2.知道青蛙的幼体长大成体身体会发生显著的变化,而鲫鱼不会;3.能分别描述与青蛙或鱼相似的动物具有的共同特征;4.初步感知动物的多样性,对研究动物的分类感兴趣。

【新教材】粤教粤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全册教案

【新教材】粤教粤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全册教案

《科学》三年级上册《探究技能观察》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探究技能观察》是粤教科技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观察动物”单元的结尾篇,是本单元探究技能课型,本课旨在于引导学生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习得科学观察的探究技能。

本单元前7课的内容都是围绕着观察活动进行的,从个体动物如鲫鱼与青蛙、蜻蜓与麻雀、壁虎与小猫的观察到草地、海洋、森林这些不同区域不同类别动物的观察。

由简入繁、循序渐进的对学生熟悉的或不熟悉的动物展开有序的观察。

观察是所有科学探究的起点,只有掌握了正确的的观察方法,学生才能进行有效的科学探究。

也只有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才能培养出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可见,学好本单元本节课的重要意义。

本节课教材是由3个教学活动环节构成。

第1个环节是情景图导入。

以卡通主题人物想了解“鲫鱼有多少个鱼鳍”的科学问题,而引发学生对如何进行科学观察进行思考。

第2个环节是关于方法的学习。

本活动以鲫鱼为主要观察对象,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习观察的一般方法:明确问题、制定计划、实施观察、形成结果等四个步骤。

第二个环节技能训练。

本活动旨在于带领学生到校园进行拓展训练,引导学生将学习到的观察技能迁移到实际的观察活动中。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基础。

如,他们已经掌握了利用多种感官、放大镜观察物体。

对于本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由于年龄特点,他们的主动观察还是更多地停留在盲目的兴趣使然。

他们在观察方面存在突发性、随意性,缺少目的性、计划性,更缺失分析和总结。

观察小动物是三年级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

本节课以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常见动物入手,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观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观察活动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观察,还要指导他们自觉整理观察发现,形成观察结果。

三、教学目标(1)初步知道科学观察包括明确目的、制定计划、实施观察和形成结果四个基本步骤。

(2)掌握科学观察的简单步骤和一般方法,并能运用到对身边的小动物的观察活动中。

2024年新粤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新粤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新粤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多彩的生命世界生物与非生物植物的多样性动物的多样性2. 美丽的自然界天气和气候地球上的水资源地形和地貌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和非生物的基本特征,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天气、气候、水资源以及地形地貌等自然现象。

3. 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实践和创新能力,激发探究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与非生物的辨别,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地形和地貌的认识。

2. 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的了解,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图片、视频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实践情景: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生物多样性,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

2. 例题讲解:讲解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引导学生观察植物和动物的特点。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观察校园内的生物,记录观察结果。

4. 讲解天气和气候,指导学生制作天气记录表,记录每天的天气情况。

5. 讲解地球上的水资源,组织学生开展节水活动,提高环保意识。

6. 讲解地形和地貌,带领学生实地考察,认识家乡的地形地貌。

六、板书设计1. 生物与非生物生物:有生命、能生长、繁殖非生物:无生命、不能生长、繁殖2. 植物的多样性:种子植物、孢子植物3. 动物的多样性: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4. 天气和气候天气:短时间内大气层的变化气候:长时间内大气层的平均状态5. 地球上的水资源水的循环:蒸发、降水、地表水、地下水节约用水: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6. 地形和地貌地形:平原、山地、丘陵、盆地地貌:喀斯特地貌、冰川地貌、风蚀地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你身边的生物和非生物,并简要描述它们的特点。

(2)记录一周的天气情况,分析天气和气候的关系。

(3)了解家乡的地形地貌,绘制一幅地形图。

答案:(1)生物:如花草、树木、小鸟等,特点是有生命、能生长、繁殖;非生物:如石头、桌子、书本等,特点是无生命、不能生长、繁殖。

粤教版科学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同步教案(全册)

粤教版科学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同步教案(全册)

粤教版科学三上1.1《鲫鱼与青蛙》教案
粤教版科学三上1.2《蜻蜓与麻雀》教案
粤教版科学三上1.3《壁虎与小猫》教案
粤教版科学三上1.4《草地里的小动物》教案
粤教版科学三上1.5《海洋里的动物》教案
粤教版科学三上1.6《森林里的动物》教案
粤教版科学三上1.7《网上学习:保护动物》教案
粤教版科学三上《探究技能观察》教案
粤教版科学三上2.8《物质的溶解》教案
粤教版科学三上2.9《能溶解得更快一些吗》教案
粤教版科学三上2.10《专题探究:能溶解多少物质》教案
粤教版科学三上2.11《食盐还能分离出来吗》教案
粤教版科学三上3.12《认识固体》教案
粤教版科学三上3.13《认识液体》教案
粤教版科学三上3.14《怎样测量液体的体积》教案
粤教版科学三上3.15《认识气体》教案。

2024年新粤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新粤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新粤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2024年新粤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材,具体章节及详细内容如下:1. 第一章:我们身边的科学1.1 植物在我们身边1.2 动物在我们身边1.3 空气和水在我们身边2. 第二章:力和运动2.1 认识力2.2 认识简单机械2.3 运动与能量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身边的科学现象,提高科学素养。

2. 使学生认识力和运动,培养观察、思考、动手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植物、动物、空气和水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掌握力的概念和简单机械的应用。

理解运动与能量的关系。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科学现象的能力。

学习力的作用和简单机械的使用。

了解运动与能量的相互转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和动物图片、模型空气和水实验器材力的演示器材、简单机械模型2. 学具:学生实验包画笔、纸张小车、斜面等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身边的植物、动物、空气和水,引导学生发现科学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植物、动物、空气和水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力的概念和简单机械的应用,运动与能量的关系。

3. 随堂练习观察生活中的植物、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动手实验,感受力的作用和简单机械的使用。

设计简单的运动与能量转化实验。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们身边的科学、力和运动2. 板书内容:植物在我们身边、动物在我们身边、空气和水在我们身边力的概念、简单机械、运动与能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和动物,描述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动手制作一个简单机械,并说明其应用。

举例说明运动与能量的关系。

2. 答案:植物和动物特点、作用描述清晰。

简单机械制作正确,应用说明合理。

运动与能量关系解释准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分析学生在实践环节的参与程度,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三年级上册 粤教科技版《科学》全册教案

三年级上册  粤教科技版《科学》全册教案

三年级上册粤教科技版《科学》教学设计第1 课《鲫鱼与青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应用观察和比较的探究技能,区分青蛙和鲫鱼的幼体。

2.知道青蛙从幼体长大到成体过程中身体会发生显著的变化,而鲫鱼不会。

3.能分别描述与青蛙或鱼相似的动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比较的探究技能,初步认识鲫鱼和青蛙的一些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和归纳青蛙和大鲵、蝾螈的共同特征。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展示与讲述:妍妍和波波在公园的小池里发现了许多黑色的小动物,妍妍认为那是小鱼,可波波认为那是蝌蚪。

媒体:本课情境图片。

提出任务:怎样区分蝌蚪和小鱼?(二)活动探究1.活动1:观察小鱼和蝌蚪问题:用什么方法找出蝌蚪和小鱼的不同?活动:观看播放小鱼和蝌蚪的视频和图片。

交流:比较小鱼和蝌蚪的区别的观察发现。

小结:小鱼和蝌蚪的身体有很多不同。

小鱼的身体较为扁长、有鱼鳍;蝌蚪的身体较短、圆,没有鳍。

2.活动2:比较鲫鱼和青蛙的特征媒体:播放小鱼和小蝌蚪生长发育为成体的视频。

问题:蝌蚪和小鱼长大后,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交流:蝌蚪长大变成青蛙的身体变化,以及小鱼长大成大鱼的身体变化。

小结:蝌蚪变成青蛙后,身体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生活环境、运动方式也改变了。

而小鱼变成大鱼,它的身体形态和生活环境没什么变化。

问题:青蛙和鲫鱼的外形有哪些不同?除了外形,它们还有哪些不同?活动:观察和比较青蛙和鲫鱼的活体,了解它们在外形、运动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并做记录。

交流:青蛙和鲫鱼在外形、运动方式等方面的不同。

小结:青蛙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四肢三个部分,体表光滑,用跳和游泳的方式运动,可以在岸上生活。

鲫鱼的身体包括头、躯干和尾三部分,只能在水中以游泳的方式进行运动,体表覆盖着鱼鳞,终身生活在水里。

3.活动3:把它们分类问题:在自然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有些与鲫鱼相似,有些与青蛙相似。

你能找到它们吗?活动:利用动物资料卡片,观察各种动物的外形等特征,找出与鲫鱼或青蛙相似的动物。

【最新】最新粤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最新】最新粤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打开科学之门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列举常见的植物的名称,并简单分类。

认植物的六大器官及其作用。

观察哺乳动物实物和标本,指认一些主要器官。

能力目标:认识常见动物的几种类型。

如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情感目标:通过教师的介绍和引导,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学科认同感。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常见动物的几种类型。

教学方法:分析归纳法、对比法。

教学准备:图片:木叶虫、花螳螂(若虫)、竹节虫、枯叶螳螂。

视频:动物的伪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出示图片:四位主题人物乘坐着宇宙飞船,在浩瀚的宇宙中飞行,探索着宇宙的奥秘……提问:图片中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介绍:四位与我们一起学习的主题人物。

精灵可爱的小贝贝、喜欢做实验的彬彬、勤思考的妍妍、活泼好动的波波、最爱问“为什么”的琪琪。

讲述:从现在开始,主题人物将与同学们一起打开科学之门,去探索、去感受这神奇美妙的自然王国:去发现、去研究这奥妙无穷的科学世界!目的:通过教师的介绍和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学科认同感。

二、图中藏着什么?导入:出示课本“动物的伪装”图片第1幅——木叶虫第2幅——花螳螂(若虫)第3幅——竹节虫第4幅——枯叶螳螂提问:这四幅图片中藏着四种昆虫,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讲述:自然界有这种隐藏本领的动物很多,我们一起跟着科学家的摄像机,看看动物伪装的本领。

视频:动物的伪装。

目的:通过从背景中寻找动物的活动,使学生感受自然界的奇妙无穷和多姿多彩。

三、这是什么?导入:出示石英砂粒表面图像图片。

提问:猜一猜这是什么?活动:拿一颗实物砂粒让学生观察、比较,说实物与图片有什么不同。

欣赏图片:显微镜下的世界目的:让学生了解观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但是在科学研究中,光凭感觉器官观察到的内容是有限的,常常需要借助一些科学仪器和设备来延伸观察的尺度和范围。

新粤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粤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粤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生命世界:动植物的特征与分类、生物的生长与变化。

2. 地球与宇宙:天气与气候、太阳、地球和月亮。

3. 物质与能量:水的三态变化、力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探究生物生长与变化的能力。

3. 帮助学生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认识太阳、地球和月亮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分类、水的三态变化。

2. 教学重点:动植物特征、生物生长与变化、天气与气候、力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2. 学具:观察记录表、分类卡片、实验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动植物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进行互动提问,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3. 例题讲解:针对重难点,结合生活实例,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动植物特征与分类植物:光合作用、繁殖方式动物:运动方式、生活习性2. 生物的生长与变化生长过程:胚胎、幼体、成体变化:形态、生理、行为3. 天气与气候天气:晴、雨、多云等气候:热带、温带、寒带4. 水的三态变化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5. 力的作用摩擦力、重力、弹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动植物分类练习题观察记录表:记录身边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天气与气候填空题水的三态变化实验报告力的实验现象描述题2. 答案:见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带领学生参观动植物园,深入了解动植物的特点。

组织天气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天气带来的感受。

开展科学实验,让学生探索更多关于物质与能量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把握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活动设计4.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和清晰度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践性一、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把握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中,生物分类、水的三态变化和力的作用是重难点。

新粤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优质教案

新粤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优质教案

新粤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新粤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第三单元《植物生长》。

具体内容包括:第一章《植物身体》,详细讲解植物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结构和功能;第二章《植物生长环境》,探讨光、水、土壤等对植物生长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植物六大器官及其功能;2. 使学生认识到植物生长环境重要性,培养学生环保意识;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植物六大器官及其功能,植物生长环境重要性。

难点:理解植物各器官之间相互关系,以及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植物实物或图片、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尺子、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各种植物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特征,激发学生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植物六大器官及其功能,通过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

3.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实验探究(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环境下植物生长情况。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讨论植物生长环境重要性。

6. 情景再现(5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再现植物生长过程,加深学生对植物生长认识。

7.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植物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2. 植物生长环境:光、水、土壤3. 教学难点与重点:植物各器官之间关系,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出你所熟悉植物,并描述它们特征。

(2)简述植物生长环境对植物生长影响。

2. 答案:(1)例如:小草,特征:绿色,叶片狭长,根系发达,耐旱。

(2)植物生长环境对植物生长有很大影响。

例如,阳光充足地方,植物生长旺盛;水分不足时,植物生长缓慢;土壤肥沃,植物生长健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解植物六大器官和生长环境。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广东粤教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广东粤教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广东粤教版)第一章:我们周围的物质1.1 学习目标认识常见的物质,如水、空气、土壤等。

学会用感官观察物质的特性和变化。

1.2 教学内容物质的概念和分类。

观察和描述物质的特性和变化。

1.3 教学活动引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物质。

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特性和变化,记录观察结果。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物质的特性和变化规律。

第二章:我们生活中的能量2.1 学习目标认识能量的概念和作用。

学会观察和描述生活中的能量转化和转移。

2.2 教学内容能量的概念和分类。

观察和描述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2.3 教学活动引入:通过生活中的能量实例,如照明、动力等,引导学生关注能量的存在和作用。

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过程。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能量的概念和作用。

第三章:我们周围的环境3.1 学习目标认识环境的概念和重要性。

学会观察和描述周围环境的特点和变化。

3.2 教学内容环境的概念和分类。

观察和描述环境的特点和变化。

3.3 教学活动引入:通过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环境的特点和变化。

探究: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调查,记录周围环境的特点和变化。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环境的概念和重要性。

第四章:我们身边的生物4.1 学习目标认识生物的概念和特征。

学会观察和描述身边的生物的特点和变化。

4.2 教学内容生物的概念和特征。

观察和描述身边的生物的特点和变化。

4.3 教学活动引入:通过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物。

探究: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调查,记录身边生物的特点和变化。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生物的概念和特征。

第五章:我们身边的工具和机械5.1 学习目标认识工具和机械的概念和作用。

学会观察和描述身边工具和机械的使用和特点。

5.2 教学内容工具和机械的概念和分类。

观察和描述身边工具和机械的使用和特点。

5.3 教学活动引入:通过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工具和机械的存在和作用。

最新粤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最新粤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打开科学之门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列举常见的植物的名称,并简单分类。

认植物的六大器官及其作用。

观察哺乳动物实物和标本,指认一些主要器官。

能力目标:认识常见动物的几种类型。

如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情感目标:通过教师的介绍和引导,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学科认同感。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常见动物的几种类型。

教学方法:分析归纳法、对比法。

教学准备:图片:木叶虫、花螳螂( 若虫 ) 、竹节虫、枯叶螳螂。

视频:动物的伪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出示图片:四位主题人物乘坐着宇宙飞船,在浩瀚的宇宙中飞行,探索着宇宙的奥秘⋯⋯提问:图片中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介绍:四位与我们一起学习的主题人物。

精灵可爱的小贝贝、喜欢做实验的彬彬、勤思考的妍妍、活泼好动的波波、最爱问“为什么”的琪琪。

讲述:从现在开始,主题人物将与同学们一起打开科学之门,去探索、去感受这神奇美妙的自然王国:去发现、去研究这奥妙无穷的科学世界!目的:通过教师的介绍和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学科认同感。

二、图中藏着什么?导入:出示课本“动物的伪装”图片第 1 幅——木叶虫第2幅——花螳螂(若虫)第3幅——竹节虫第4幅——枯叶螳螂提问:这四幅图片中藏着四种昆虫,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讲述:自然界有这种隐藏本领的动物很多,我们一起跟着科学家的摄像机,看看动物伪装的本领。

视频:动物的伪装。

目的:通过从背景中寻找动物的活动,使学生感受自然界的奇妙无穷和多姿多彩。

三、这是什么?导入:出示石英砂粒表面图像图片。

提问:猜一猜这是什么?活动:拿一颗实物砂粒让学生观察、比较,说实物与图片有什么不同。

欣赏图片:显微镜下的世界目的:让学生了解观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但是在科学研究中,光凭感觉器官观察到的内容是有限的,常常需要借助一些科学仪器和设备来延伸观察的尺度和范围。

新粤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粤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粤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我们的身体》:人体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了解自己的身体。

2. 《动物和植物》:动植物的基本特征,常见的动植物种类。

3. 《生活中的科学》: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和科学原理。

4. 《水和空气》:水的性质,空气的作用及环保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人体器官、动植物特征、日常科学现象及水和空气的基本知识。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环保意识和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人体器官的功能,动植物特征的区别,科学原理的应用。

2.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概念,学会观察和思考,培养科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如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结合挂图、实物模型等教具,让学生了解人体器官、动植物特征等。

3. 例题讲解:针对难点和重点,设计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思考。

4. 随堂练习: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等活动,如制作植物生长记录表。

六、板书设计1. 用大号字体书写,突出主题。

2. 内容: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列出教学要点、关键词等。

3. 结构:分层次、分模块设计,使板书条理清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自己身体的主要器官,并描述其功能。

(2)区分两种动物和两种植物,并说明它们的特征。

(3)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一个科学原理。

(4)谈谈你对水资源保护的认识。

2. 答案: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进行批改,给出评价和建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书籍、网站等资源,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深入学习,提高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教学难点:针对人体器官功能、动植物特征区别、科学原理应用等,可通过具体实例、实物模型、生活现象等途径,帮助学生理解。

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doc

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doc

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一、打开科学之门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通过观察自然界的一些现象,使学生感受到自然的神奇和科学的奥秘。

(2)通过简单的实验科学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学习兴趣。

能力培养:(1)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一些基本方法:观察、实验、猜想、分析等。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说出从观察中所感悟到的科学道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培养探究事物的精神。

(2)培养学生爱提问题,会提问题,想知道“为什么J并尝试用科学的办法进行验证的科学精神。

单元综述《打开科学之门》是全套科学教材的引导课,本课内容不包含教育部颁发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的知识点。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或许对什么是科学还没有清晰的 概念,但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生活知识积累和推理判断的能 力,同时也保持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本课设计了五项 活动,一连提出了五个问题。

目的主要是为了一开始就能激 发起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强烈兴趣。

本课所设计的几个科学问题,是本着有趣味、不复杂,但凭学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又不可能轻易判断或解答的问的基本方法有关的问题。

目的是使学生在对奇妙的科学问题 感兴趣的同时,又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有具体实际的亲身 了解和感受。

动物是孩子们最喜欢的题材,因此设计的第一个问题是动物的拟态现象:通过从背景中寻找动物的活动,使学生 感受自然界的奇妙无穷和多姿多彩,同时培养学生的细致观第二个问题是关于石英砂粒表面图像的猜测。

目的也是让孩子们形象地感受大千世界的奇妙和巨大空间尺度差 异之间的相似性,同时了解到科学研究中的观察并不仅靠单 纯的人的感觉器官,很多时候需要借助其他的科学设备来延 伸我们的视野。

第三个问题是解释冰棍周围白雾的成因。

估计大多数 学生很难分析出正确的答案。

通过这个活动主要是使学生认 识到依它们又是与观察、 实验、猜想、分析等科学探究题。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广东粤教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广东粤教版)

无论是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尽情奔跑的大型哺乳动物,还是在郁郁葱葱的森林里寻觅食物的昆虫,都被水、空气和土壤包围着。

在广袤无垠的环境中,所有动物都选择一定的区域生活。

生物王国充满着缤纷、神秘的色彩。

本单元从具体物种入手,安排了3个课题:《寻找生命》、《红番茄》、《小白兔》。

根据从整体到局部,从个别到一般的认知规律,让学生通过观察、分类及比较,初步认识生物,学会观察、比较、分类的科学方法。

本单元从发挥学生主体性角度出发,选择学生熟悉、感兴趣且典型的内容,创设了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问题情境的驱动页,选择和设计了易于学生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

本单元以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在草丛里寻找物体开始,通过观察、分类与比较,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初步认识生命,了解生命和非生命的区别的目的,并由此了解到植物和动物都属于生物。

番茄是六大器官可共存的一种常见植物,因此以番茄为例认识植物,了解植物的形态及器官,并扩展到一般的植物,能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认识植物的基本特征。

小白兔也是学生较熟悉和喜爱的动物,以小白兔为例认识动物,让学生利用各种感官及借助科学仪器进行观察,从整体外形认识兔子身体的各个部分,了解兔子的书活习性,进而扩展到一般的动物,通过“给喜爱的小动物建立小档案”,达到了解更多动物的目的。

与此同时,将爱护动植物的情感与体验贯穿于始终。

让学生保持对动植物的好奇心,爱护动植物,产生探索自然的欲望。

本单元建议安排8学时:第1课《寻找生命》2学时;第2课《红番茄》3学时:第3课《小白兔》3学时。

在活动的选择上,第l课活动的重点是分类,让学生在分类的活动中学会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第2课的活动突出体现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丰富对叶的认识,了解叶的丰富多彩:在花和果实的研究上重在解剖与多角度的观察;第3课的活动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自己查找有关的资料,强调学生小组间的合作,如何整合小组内的资源,与大家本活动主要的科学研究技能是观察。

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已整理)

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已整理)

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打开科学之门教学目标:1、知识性目标:①列举周围常见的植物的名称,并能对常见植物进行简单分类。

②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习惯。

③能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

④观察哺乳动物实物和标本,观看多媒体软件,指认一些主要器官。

2、能力目标:认识常见动物的几种类型。

如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认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

2、教学难点:认识常见动物的几种类型。

教学准备:图片:木叶虫、花螳螂(若虫)、竹节虫、枯叶螳螂。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出示图片:四位主题人物乘坐着宇宙飞船,在浩瀚的宇宙中飞行,探索着宇宙的奥秘……提问:图片中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介绍:四位与我们一起学习的主题人物。

精灵可爱的小贝贝、喜欢做实验的彬彬、勤思考的妍妍、活泼好动的波波、最爱问“为什么”的琪琪。

讲述:从现在开始,主题人物将与同学们一起打开科学之门,去探索、去感受这神奇美妙的自然王国:去发现、去研究这奥妙无穷的科学世界!目的:通过教师的介绍和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学科认同感。

二、图中藏着什么?导入:出示课本“动物的伪装”图片第1幅——木叶虫第2幅——花螳螂(若虫)第3幅——竹节虫第4幅——枯叶螳螂提问:这四幅图片中藏着四种昆虫,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讲述:自然界有这种隐藏本领的动物很多,我们一起跟着科学家的摄像机,看看动物伪装的本领。

三、这是什么?导入:出示石英砂粒表面图像图片。

提问:猜一猜这是什么?活动:拿一颗实物砂粒让学生观察、比较,说实物与图片有什么不同。

欣赏图片:显微镜下的世界目的:让学生了解观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但是在科学研究中,光凭感觉器官观察到的内容是有限的,常常需要借助一些科学仪器和设备来延伸观察的尺度和范围。

四、“白雾”从哪里来?导入:出示冰棍。

提问:仔细观察冰棍周围,你有什么发现?观察:仔细观察冰棍周围的“白雾”,你认为这些“白雾”是从哪里来?讨论:学生边观察边讨论“白雾”是从哪里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论是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尽情奔跑的大型哺乳动物,还是在郁郁葱葱的森林里寻觅食物的昆虫,都被水、空气和土壤包围着。

在广袤无垠的环境中,所有动物都选择一定的区域生活。

生物王国充满着缤纷、神秘的色彩。

本单元从具体物种入手,安排了3个课题:《寻找生命》、《红番茄》、《小白兔》。

根据从整体到局部,从个别到一般的认知规律,让学生通过观察、分类及比较,初步认识生物,学会观察、比较、分类的科学方法。

本单元从发挥学生主体性角度出发,选择学生熟悉、感兴趣且典型的内容,创设了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问题情境的驱动页,选择和设计了易于学生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

本单元以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在草丛里寻找物体开始,通过观察、分类与比较,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初步认识生命,了解生命和非生命的区别的目的,并由此了解到植物和动物都属于生物。

番茄是六大器官可共存的一种常见植物,因此以番茄为例认识植物,了解植物的形态及器官,并扩展到一般的植物,能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认识植物的基本特征。

小白兔也是学生较熟悉和喜爱的动物,以小白兔为例认识动物,让学生利用各种感官及借助科学仪器进行观察,从整体外形认识兔子身体的各个部分,了解兔子的书活习性,进而扩展到一般的动物,通过“给喜爱的小动物建立小档案”,达到了解更多动物的目的。

与此同时,将爱护动植物的情感与体验贯穿于始终。

让学生保持对动植物的好奇心,爱护动植物,产生探索自然的欲望。

本单元建议安排8学时:第1课《寻找生命》2学时;第2课《红番茄》3学时:第3课《小白兔》3学时。

在活动的选择上,第l课活动的重点是分类,让学生在分类的活动中学会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第2课的活动突出体现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丰富对叶的认识,了解叶的丰富多彩:在花和果实的研究上重在解剖与多角度的观察;第3课的活动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自己查找有关的资料,强调学生小组间的合作,如何整合小组内的资源,与大家本活动主要的科学研究技能是观察。

科学的观察是利用各种感觉器官对被观察客体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感知活动,包括眼看、触摸、耳听、鼻闻等活动。

本活动要实现的任务是:仔细而有目的地观察番茄,对一株植物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认识植物的形态,了解植物有六大器官。

对植物形态和器官的认识要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经验和学生观察的基础之上。

教材中给出了一个完整的番茄植株,并提出了“番茄是一种常见的植物,观察它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你能把各部分的名称写出来吗?”明确地指出了观察的任务。

学生的观察可分两步走:第一,让学生自由观察番茄,并在小组内自由交流;第二,带着“它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这个具体的问题来观察。

这个观察任务是该活动的关键,能够把观察从局部、从个人关注的点转移到整株植物的外形特征的认识上来。

学生观察后,可引导学生对观察进行交流和描述。

最后,教师再引导总结,给出科学的划分和命名。

我们在教学中,可启发性地提出:除了形状、颜色以外,还可以找出哪些特征呢?引导学生从颜色、大小、长短、宽窄、厚薄、软硬、表面是否光滑、气味等方面进行观察,了解观察的方法。

学生对番茄和玉米的叶子进行观察和比较,应结合学生之间的交流进行。

学生的想法越多,越有利于启发学生从多方面观察,使他们能通过观察形成丰富的表象,发展观察技能。

我们可适时利用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大小、厚薄都是比出来的)。

鼓励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记录,既可以写也可以画,养成边观察边记录的良好习惯。

兔是属于哺乳类兔形目的一种植食性动物。

兔形目是哺乳动物的一个目,有两个科Leporidae(野兔和家兔)以及Ochotonidae(鼠兔)。

兔眼睛的颜色与它们的皮毛颜色有关系,黑兔的眼睛是黑色的,灰兔的眼睛是灰色的,白兔的眼睛是透明的。

那为什么我们看到白兔的眼睛是红色的呢?这是因为白兔眼睛里的血丝(毛细血管)反射了外界光线,透明的眼睛就显出红色。

兔的眼睛有红色、蓝色、棕色等各种颜色,也有的兔左右两只眼睛的颜色不一样。

兔的眼睛能聚光,属于夜行性动物,所以它即使在微暗处也能看到东西。

另外,由于兔的眼睛长在脸的两侧,因此它的视野宽阔,对自己周围的东西看得很清楚。

不过,它不能辨别立体的东西,对近在眼前的东西也看不清楚。

灰兔的眼睛是灰色的。

兔的毛色有各种的颜色,它们眼睛的颜色也不一样,那是因为它们身体里有一种叫色素的东西。

含有灰色素的兔,毛和b眼睛就是灰色的;含黑色素的兔,毛和眼睛是黑的。

白兔身体里不含色素,它的眼睛是无色的,我们看到的红色是血液的颜色,并不是眼球的颜色,所以它的眼睛自然就是红色的了。

本单元由水和其他外观与之一样的液体引入,让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感觉器官识别水与其他液体,从而认识到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通过“玩水球”和“给水加点东西”,让学生感受和认识水的一些性质和液体的一些共同特性;利用水可以溶解一些物质这一性质,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寻找加快溶解的方法;通过使“浊水变清”的任务,让学生知道过滤是分离混合物的常用方法,并学习过滤的操作技能,了解自来水的来源;再以“渴的滋味”的情景引入,让学生回味渴的感受并认识到人离不开水;在给植物浇水、观察植物生长情况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植物离不开水;通过讨论及收集资料等学习,让学生认识动物也离不开水;通过感受自然界水体的美丽和对生命离不开水的认识,又通过了解家乡的河水(江水、湖水等)的现状,让学生更自然地懂得应珍爱水资源。

本单元选择水作为研究的对象,意图在于用多种方法了解水的性质,在于站在生命和环保的角度来认识水与人类、水与动物、水与植物的密切关系,真切地体会水与我们的生命和生活息息相关,引导学生关注节约用水,关注水的环保。

在知识上,本单元包括了水的物理性质、水的溶解性、水的净化、欣赏美丽的水体、生命与水、珍惜水资源等方面的内容。

在技能上,本单元在多感官观察的基础上,加入了实验的方法,如给水变个样,加快溶解,混合、过滤、分离等,有操作技能的训练,更有对比实验方法的使用。

在情感上,本单元增强了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乐趣,体会水体的美丽,认识生命离不开水,要珍惜水,保护水资源。

水是生命之源,是维持人体生理与新陈代谢活动的重要物质。

人体组织约1/4是由水构成的。

人可以一整天不吃饭,但不能滴水不沾。

健康的人每天需饮水2~3kg。

口渴表示人体细胞已经失去了一定程度的水分,大脑中枢就发出要求补充水分的信号。

当人体失水量达体重的20%时,就会发生机体代谢紊乱,造成血液循环量减少、脉搏和呼吸过速、消化器官功能降低、食欲减退等;当失水量超过体重的25%时,即会导致死亡。

但人体的饮水也不能过量,否则,血液总量骤然增加,造成心血管系统和肾脏的负担过重。

实践证明,过度过急饮水,可能会导致机体水中毒。

据资料介绍,世界上因饮水过量而导致中毒死亡者时有发生,如我国浙江省某山村有一个小伙子,因与人打赌,一连饮入15大碗的水,结果发生水中毒,经抢救无效三天后死亡。

饮水过量为何会中毒呢?这是因为饮水过量导致人体水分过多,肾脏来不及排出而积蓄在细胞外液中,导致渗透压下降,水分进入细胞产生细胞间隙水肿、细胞肿胀和血容量增加,从而引起组织代谢紊乱失常,造成死亡。

那么,一个人一天喝多少水为宜呢?据一些医学家测定:在气温35℃以上、空气湿度较小的情况下,从事室外作业的人一般每天饮水6.5kg,从事室内作业的人一般每天饮水3kg左右即可;当气温低于35℃时,非重体力劳动者,以每天饮水2.5~3.5kg为宜;在炎热夏天,人们经常流汗,常感口渴,此时宜适当补充些富有营养的饮料。

引入:不仅我们人类每天离不开水,动物也一样。

你见过哪些动物喝水时的情景?讨论:学生讨论,交流。

情景:出示图片:各种动物在喝水。

提问:动物都需要喝水吗?为什么动物都要喝水呢?媒体:播放“动物对水的需求”视频。

讨论:学生讨论后汇报交流。

归纳:如果没有水,养料就不能吸收,动物体内的废物就不能排泄,血液就不能流动,体温就无法恒定,体内的各种活动就无法进行,生命也就停止了。

所以与人类一样,动物也需要从体外摄入水分。

板书设计生命之水活动①-------我一天喝几杯水拓展-------动物都需要水吗作业:观察你常见的动物是怎样喝水的。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活动②-------植物也喝水课前活动:分小组观察校园里浇过水的植物和很久没有浇过水的植物的生长情况,记录并对比观察结果。

课上互相交流观察的现象。

谈话:校园里的植物除了需要人来浇水外,还可以从哪里得到水?学生讨论后汇报交流。

归纳:天上下的雨或雪可以给植物提供水。

植物长长的根深深地扎进了土壤也可以“喝”到土壤中的水。

提问:(出示各种植物图片)这些植物“喝”的是哪里的水?学生讨论汇报交流。

(出示图片或视频——沙漠植物发达的根系)讲解沙漠植物是怎样从地下吸收水分的。

总结:播放“植物对水的需求”视频。

网上学:珍惜水资源本单元从证明空气存在的活动入手,让学生利用各种感觉器官了解“空气在哪里?”;通过“捕捉空气”和“转移空气”的过程,在体会科学探究过程的同时,认识空气具有占据空间和可以流动的性质;再通过给篮球打气和挤压注射器里面的空气的实验,让学生知道空气具有可被压缩这一性质,并能将其性质与用途联系起来:在“比较空气和水有什么不同”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空气,并能用语言描述所了解的空气;从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着的空气,并在“豆子发芽”实验过程中以及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水里的动物需要空气吗”,让学生体验不同学习方式的同时,获得生命离不开空气的认识;本单元的内容多是动手做的活动,应注意:(1)根据活动的内容,确定活动的形式,精心设计活动过程。

一定要保证学生观察、实验、制作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创设多种亲历的机会。

一些活动的安排可以是一节课,也可以是几节课;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2)充分做好课前准备,课前准备是搞好本单元各项活动的前提和保障。

课前准备包括:活动材料的准备、活动方案的设计、搜集相关资料、教师课前实验与制作等。

要结合实际情况,不被教科书所束缚,可以借鉴其他科技活动中的实验活动,使本单元的实验活动更生动有趣。

(3)对学生的能力要有正确的估计,低估学生的能力会限制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高估学生的能力,又会使学生处于孤立无助的境地,影响教学的效果。

(4)活动中要强调过程。

要使所有的学生都建立大胆创造的信心,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1)对于空气,你知道些什么?(2)你是通过什么知道空气的这些特点的?任务:其实空气还有不少的秘密大家是没有发现的,你能想个方法把空气“逮住”放在我们面前吗?活动:学生用各种方法收集空气。

观察:用我们的手、口、耳看看能不能发现空气更多的秘密。

媒体:播放“身边的空气”视频。

交流: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归纳:空气是无色、无味、可以流动、有弹性、能变形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