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电站技术方案设计

合集下载

[实用参考]储能电站技术方案

[实用参考]储能电站技术方案

[实用参考]储能电站技术方案一、引言储能电站是指能够在电力系统中接受、储存并在需要时输出电能的设备。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储能电站成为了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波动性和间歇性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一种储能电站的技术方案,包括其原理、构成部分以及运行效果。

二、技术原理储能电站的技术原理主要包括电力转化和电能储存两个过程。

1.电力转化电力转化是指将电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常用的电力转化方式包括电压变换、频率变换、直流-交流转换等。

这样可以满足电能输入和输出的需求。

2.电能储存电能储存是指将电能在一定的时间内暂时存储。

目前常用的电能储存技术包括电池储能、蓄电池储能、超级电容器储能等。

这些技术可以将电能储存在设备中,以备需要时使用。

三、构成部分储能电站主要包括能量转换单元、电能存储单元和控制系统三个部分。

1.能量转换单元能量转换单元是将电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部分。

常用的能量转换单元包括逆变器、变压器、变频器等。

这些设备可以将电能从直流转换为交流,或者改变电压、频率等。

2.电能存储单元电能存储单元是将电能在一定时间内暂时存储的设备。

常用的电能存储单元包括电池组、蓄电池组、超级电容器等。

这些设备可以将电能存储在其中,在需要时输出。

3.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储能电站的大脑,用于控制和管理整个电站的运行。

控制系统主要包括监测设备、控制器以及通讯系统等。

这些设备可以实时监测电站的运行状态,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控制。

四、运行效果储能电站的运行效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减少电网负荷峰值储能电站可以在电网用电负荷峰值时将多余的电能储存起来,然后在低谷时段释放出来。

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电力系统的负荷峰值,提高电网的供电能力。

2.改善供电可靠性储能电站可以作为备用电源,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或突发事件时,及时补充电力供应。

这样可以提高电网的供电可靠性,避免停电事故的发生。

3.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储能电站可以储存可再生能源发电过程中产生的多余电能,并在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不足时进行补充。

储能电站技术方案

储能电站技术方案

储能电站技术方案1.电池储能技术方案:电池储能是一种通过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然后在需要时将化学能再转化为电能的方式。

目前常见的电池储能技术包括铅酸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和钠硫电池等。

其中,锂离子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长周期寿命和较低的自放电率而被广泛应用于储能电站。

电池储能电站的主要优势是容量可调度性强,快速响应,适用于小规模和分布式能源储能。

2.抽蓄水能储能技术方案:抽蓄水能储能技术是指通过把电能转化为水的潜在能量来储能。

其主要方式是利用电力将水抽到高位蓄能池,然后在需要时通过水力发电机将水释放下来,使其转化为动能产生电能。

这种储能技术具有较高的效率和大规模容量的优势,但需要具备特定的地理条件和水资源。

3.储热技术方案:储热技术利用电能将热能转化为储能形式,然后在需要时将热能转化为电能。

目前常见的储热技术包括盐蓄热、石墨蓄热和水蓄热等。

其中,盐蓄热是通过将热能转化为盐水溶液来储存热能,然后通过蒸汽和热媒体回路将热能释放出来。

储热技术能够提供长时间的储能容量和高效率的能量传输,适用于大规模储能。

4.压缩空气能储能技术方案:压缩空气能储能技术是指通过将电能使用在压缩空气上,将其压缩储存,然后在需要时释放压缩空气,驱动涡轮发电机产生电能。

压缩空气能储能技术具有高效率、容量可调度和适应规模化储能的特点。

5.超级电容器储能技术方案:超级电容器储能技术利用电荷分离的原理来储存电能。

其主要优势是充放电速度快、寿命长、效率高和适应性广。

超级电容器储能技术适用于短时储能和高功率输出需求的场景,如电网频率调整和峰值电力补充等领域。

总之,储能电站技术方案的选择应根据具体需求和特定条件来确定。

不同的技术方案在容量、效率、调度性和适应性等方面存在差异,需要综合考虑。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成本的降低,储能电站技术将逐渐成熟和普及,为能源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储能电站技术方案设计

储能电站技术方案设计

储能电站技术方案设计本文档旨在介绍储能电站总体技术方案,包括设计标准、系统架构、光伏发电子系统、储能子系统、并网控制子系统和储能电站联合控制调度子系统。

同时,本文档还探讨了储能电站系统的整体发展前景。

2.设计标准储能电站的设计标准应该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同时考虑到实际情况和技术水平。

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电站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和环保性等方面的要求。

3.储能电站(配合光伏并网发电)方案3.1系统架构储能电站与光伏发电系统的配合需要考虑系统架构,包括光伏发电子系统和储能子系统。

光伏发电子系统负责发电,储能子系统负责储存电能并提供稳定的电力输出。

3.2光伏发电子系统光伏发电子系统是储能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光伏电池板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并通过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

3.3储能子系统储能子系统是储能电站的核心部分,它通过储能电池组将电能储存起来,并通过电池管理系统(BMS)对电池进行管理和控制。

3.3.1储能电池组储能电池组是储能电站的关键部分,它需要具备高能量密度、长寿命、高安全性和高性价比等特点。

目前常用的储能电池包括铅酸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等。

3.3.2电池管理系统(BMS)电池管理系统(BMS)是储能电池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对电池进行监测、管理和控制,保证电池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性能。

3.4并网控制子系统并网控制子系统是储能电站与电网连接的关键部分,它负责实现电站与电网的互联互通和安全稳定运行。

3.5储能电站联合控制调度子系统储能电站联合控制调度子系统是储能电站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它负责对电站进行联合控制和调度,实现储能电站的最优化运行。

4.储能电站(系统)整体发展前景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储能电站作为新能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未来,储能电站将会越来越普及,并逐渐成为新能源发电的重要支撑。

大容量电池储能系统已经在电力系统中应用了20多年,最初主要用于孤立电网的调频、热备用、调压和备份等功能。

储能电站技术方案设计

储能电站技术方案设计

储能电站技术方案设计首先,能量储存是储能电站的核心环节。

常见的储能技术包括电池储能技术、压缩空气储能技术、超级电容器储能技术、电化学储能技术等。

电池储能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储能技术,包括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等。

其原理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在需要的时候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供电使用。

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是将电能转化为压缩空气的能量,并将压缩空气储存起来。

在需要的时候,通过减压释放储存的能量,驱动发电机产生电能。

超级电容器储能技术是利用电容器存储电荷的能力进行储能。

电容器具有高能量密度、快速充电和放电、循环寿命长等特点。

电化学储能技术主要是指利用电化学反应将电能储存为化学能,在需要的时候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包括氢燃料电池、金属-空气电池等。

其次,能量转换是储能电站的重要环节。

能量转换主要包括能量的输入和输出。

能量的输入主要指将外部能源转化为储能电站储存的能量形式。

能量的输出则是将储存的能量转化为电能输出供电使用。

储能电站的能量转换过程通常包括能量传输、能量变换和能量转化三个环节。

能量传输是指将外部能源传输到储能电站,常见的传输方式包括输电线路、管道等。

能量变换是指将传输过来的能量转化为储存的能量形式,如将电能转化为压缩空气或化学能。

能量转化是指将储存的能量再次转化为电能供电使用。

最后,能量释放是储能电站实现供电的关键环节。

能量释放主要包括能量的调度和能量的输出。

能量的调度是指根据需求对储存的能量进行灵活的调度和管理,以满足不同时间段和不同地点的电能需求。

能量的输出则是将调度好的能量转化为电能输出供电使用。

在储能电站的设计中,重要的是要综合考虑能源综合利用、成本效益、安全可靠性等因素。

有效地利用不同的储能技术,在不同的能量储存、转换和释放环节中进行合理组合,可以实现储能电站的高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储能电站技术方案设计需要充分考虑能量储存、转换和释放三个环节,选择合适的储能技术,并进行合理组合和调度,以实现高效的能量供应和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储能电站总体技术规划方案

储能电站总体技术规划方案

储能电站总体技术规划方案
一、存储能源电站概况
1、存储能源电站简介
存储能源电站是一种可以利用蓄存的能源进行发电的新型电站,具有
较高的利用效率和可再生特性,可适应大规模供应、高效率能源存储应用。

存储能源电站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化学能存储电站,主要利用氢化物,烃化合物等各种新能源来发电;另一类是储能电站,主要利用储能设备,
例如电池,蓄电池,蓄冷系统等进行发电。

2、重要性
存储能源电站的建立不仅有助于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而
且具有节能减排、节约资源的重要作用,可以帮助构建宜居宜业的可持续
发展环境。

1、电站类型
电站类型主要包括:氢化存储电站、电池存储电站、风能发电系统、
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水电发电系统等。

根据电站发电量的大小,可分为大
型存储能源电站、小型存储能源电站等类别。

2、电站设备选择
存储能源电站的设备类型主要包括:氢能发电系统、风能发电系统、
太阳能发电系统、水电发电系统以及电池存储系统等。

必须按照电站发电
量的大小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设备,以确保电站的安全运行。

3、电站运行技术特点。

储能电站总体技术方案设计

储能电站总体技术方案设计

储能电站总体技术方案2011-12-20目录1.概述 (3)2.设计标准 (4)3.储能电站(配合光伏并网发电)方案 (6)3.1系统架构 (6)3.2光伏发电子系统 (7)3.3储能子系统 (7)3.3.1储能电池组 (8)3.3.2电池管理系统(BMS) (9)3.4并网控制子系统 (12)3.5储能电站联合控制调度子系统 (14)4.储能电站(系统)整体发展前景 (16)1.概述大容量电池储能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已有20多年的历史,早期主要用 于孤立电网的调频、热备用、调压和备份等。

电池储能系统在新能源并网中的应 用,国外也已开展了一定的研究。

上世纪90年代末德国在Herne 1MW 的光伏电 站和Bocholt 2MW 的风电场分别配置了容量为1.2MWh 的电池储能系统,提供削 峰、不中断供电和改善电能质量功能。

从2003年开始,日本在Hokkaido 30.6MW 风电场安装了6凶火/6凶火八的全钒液流电池(VRB )储能系统,用于平抑输出功率 波动。

2009年英国EDF 电网将600kW/200kWh 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配置在东部一 个11KV 配电网STATCOM 中,用于潮流和电压控制,有功和无功控制。

总体来说,储能电站(系统)在电网中的应用目的主要考虑负荷调节、配 合新能源接入、弥补线损、功率补偿、提高电能质量、孤网运行、削峰填谷” 等几大功能应用。

比如:削峰填谷,改善电网运行曲线,通俗一点解释,储能电 站就像一个储电银行,可以把用电低谷期富余的电储存起来,在用电高峰的时候 再拿出来用,这样就减少了电能的浪费;此外储能电站还能减少线损,增加线路 和设备使用寿命;优化系统电源布局,改善电能质量。

而储能电站的绿色优势则 主要体现在:科学安全,建设周期短;绿色环保,促进环境友好;集约用地,减 少资源消耗等方面。

发电 鸵电 用电慌越中.站傩荷谒节,平清轿梅潮 弥扑弊海 配电 配电生电访 7 ,引「”百工用悬酷照.白2.设计标准GB 21966-2008 锂原电池和蓄电池在运输中的安全要求GJB 4477-2002 锂离子蓄电池组通用规范QC/T 743-2006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GB/T 12325-2008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GB/T 12326-2008 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T 14549-1993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 15543-2008 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GB/T 2297-1989 太阳光伏能源系统术语DL/T 527-2002静态继电保护装置逆变电源技术条件 GB/T 13384-2008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 14537-1993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冲击与碰撞试验 GB/T 14598.27-2008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第27部分:产品安全要求 DL/T 478-2001 静态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GB/T 2423.8-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Ed :自由跌落GB/T 191-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2423.1-2008A :低温GB/T 2423.2-2008B:高温GB/T 2423.3-2006GB/T 2423.10-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GB 4208-2008外壳防护等级(IP 代码) GB/T 17626 -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GB 7947-2006人机界面标志标识的基本和安全规则导体的颜色 或数字标识GB 8702-88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GB 2900.11-1988 蓄电池名词术语IEC 61427-2005光伏系统(PVES )用二次电池和蓄电池组一般要求 和试验方法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GB/T 18479-2001地面用光伏(PV )发电系统概述和导则GB/T 19939-2005 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GB/T 20046-2006光伏(PV )系统电网接口特性GB 2894 安全标志(neq ISO 3864: 1984)GB 16179安全标志使用导则GB/T 17883 0.2S 和0.5S 级静止式交流有功电度表DL/T 448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定DL/T 614多功能电能表GB 14048.1-2006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第1部分:总则DL/T 5429-2009电力系统设计技术规程 DL/T 5136-2001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 DL/T 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DL/T 621-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GB 50217-200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Q/GDW 564-2010QC/T 743-2006DL/T 645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DL/T 5202电能量计量系统设计技术规程SJ/T 11127光伏(PV)发电系统过电压保护——导则IEC 61000-4-30电磁兼容第4-30部分试验和测量技术——电能质量IEC 60364-7-712建筑物电气装置第7-712部分:特殊装置或场所的要求太阳光伏(PV)发电系统3.储能电站(配合光伏并网发电)方案3.1系统架构在本方案中,储能电站(系统)主要配合光伏并网发电应用,因此,整个系统是包括光伏组件阵列、光伏控制器、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BMS)、逆变器以及相应的储能电站联合控制调度系统等在内的发电系统。

储能电站技术及方案

储能电站技术及方案

储能电站技术及方案储能电站是一种能够将能源转化成可储存的形式,并在需要时将其释放出来供应电力的设施。

随着能源转型和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储能电站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储能电站技术及方案。

1. 泵水储能电站(Pumped Storage Hydropower, PSH):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储能电站技术。

该技术利用山区的两个水库之间的高度差,将低峰时段的电力利用来抽水将水从低处储存在高处的水库中,高峰时段再将储存的水放下,通过涡轮发电机产生电能。

泵水储能电站的优势在于储能容量大、迅速切换、寿命长等。

3. 超级电容储能电站(Super Capacitor Energy Storage, SCES):超级电容器具有高能量密度、大功率密度和长循环寿命等特点,适合用于快速储存和释放能量。

超级电容储能电站通常用于应对瞬时峰值负荷和频率调节等需求。

4. 锂离子电池储能电站(Lithium-ion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 LiBESS):锂离子电池是一种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的储能技术。

锂离子电池储能电站可以快速响应需求峰值,提供频率调节等服务。

此外,锂离子电池还可以与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相结合,平衡发电和用电的差异。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储能电站技术,还有其他一些新兴的储能技术及方案:5. 液流电池储能电站(Flow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液流电池通过将电解液储存在大型贮液罐中,实现可扩展的储能容量。

液流电池储能电站适用于长时段的储能需求,比如电网备用电源和稳定发电。

6. 热储能电站(Thermal Energy Storage, TES):热储能电站通过将能源转化为热能并储存起来,需要时将热能转化为电能。

热储能电站常用于集中供热和集中供电系统,例如太阳能热储能电站。

7. 高温超导储能电站(High-Temperature Superconducting Energy Storage, HTS-ESS):高温超导材料具有零电阻和强磁场抗性的特点,可以实现大规模的储能容量和快速响应能力。

储能电站技术方案设计

储能电站技术方案设计

储能电站技术方案设计储能电站是利用新能源发电过程中产生的过剩电能,经过转化、储存、再利用等环节,达到保障供电、平抑电价、优化能源结构等目的的一种新型能源转化技术。

储能电站的技术方案设计是一个必须经过慎重考虑和综合考虑的过程。

下面将详细介绍储能电站技术方案设计的内容和过程。

一、概述储能电站技术方案设计是储能电站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储能电站技术方案设计是根据用户需求,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案,对储能电站系统的结构、工艺流程、设备选型、基础结构、建筑结构、电气系统、控制系统、灾备系统等方面进行设计。

二、设计内容1. 储能电站系统结构设计储能电站系统结构设计是储能电站技术方案设计的基础,主要是从电站的规模、场地条件、供电范围、逃生通道等因素出发,制定合理的系统结构。

包括设备布置图、流程线路图、管线和电线路等设计。

2. 设备选型及配置设计在储能电站技术方案设计中,设备选型及配置设计是储能电站系统设计的关键。

选型的设备要满足储能电站的运行要求和技术规范,保证电站的安全可靠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其中包括储能系统、发电系统、变压器、充电桩、智能控制系统等设备。

3. 设备基础结构设计设备基础结构设计是指设计储能电站设备的固定位置和支撑结构,保证设备安全、有效、稳定地运行。

主要包括设备基座、地基基础、施工细节等方面。

4. 建筑结构设计建筑结构设计是指储能电站建筑和支撑结构的设计,主要包括储能电站的海拔高度、建筑物的整体构造、外立面设计、地面承载设计等方面。

5. 电气系统设计电气系统设计是储能电站技术方案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实现储能电站能量管理和监测控制的关键。

主要包括高压配电、低压配电、变电站、电气保护等方面。

6. 控制系统设计储能电站的智能控制系统是实现储能电站优化运行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储能电站的能量管理系统、监测控制系统、SCADA系统等方面。

7. 灾备系统设计灾备系统设计是储能电站技术方案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在设备和系统发生故障或自然灾害时能够快速响应,保证电站的连续供电和安全运行。

5MW储能电站方案书

5MW储能电站方案书

5MW储能电站方案书一、项目背景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储能技术逐渐成为解决可再生能源波动性问题的重要手段。

现阶段,传统的5MW储能电站已无法满足大规模储能需求,因此我们的方案旨在设计一种更高效、更具可持续性的5MW储能电站方案以满足未来能源储存的需求。

二、项目概述本项目的目标是建设一座5MW储能电站,通过储能技术解决可再生能源的间断性问题。

项目将采用锂离子电池作为储能介质,并配备适当的光电转换系统,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电能的损失。

同时,该方案还将采用智能化控制系统,提高储能电站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三、技术方案1.储能介质选择:本项目采用锂离子电池作为主要的储能介质。

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重量轻、循环寿命长等优点,非常适合作为5MW 储能电站的储能介质。

2.储能电池组设计:电池组的设计是储能电站方案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

我们将采用模块化设计,以方便维护和升级。

同时,为了提高储能电池的使用寿命,我们将采用智能化的电池管理系统,对电池组进行监测、调度和保护。

3.光电转换系统:为了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我们将在储能电站中配备光电转换系统。

该系统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并直接供给储能电站使用或者储存到电池组中。

这将大大提高电站的自给自足能力。

4.智能控制系统:为了实现储能电站的高效运行,我们将配备智能控制系统。

该系统将对电池组、光电转换系统和电力系统进行监测和调控,以实现最佳的能源利用效率。

四、环境影响评估本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电池制造阶段可能会产生化学废料,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二是电池的使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废旧电池,需要进行合理处理。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制定相关的环境管理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五、项目效益1.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5MW储能电站将帮助解决可再生能源波动性问题,实现更高效的能源利用。

2.实现电网峰谷平衡:储能电站将能够在能源需求高峰期储存电能,在低谷期释放电能,实现电网的峰谷平衡。

储能电站技术方案

储能电站技术方案
电池组保护功能 单体电池过压、欠压、过温报警,电池组过充、过放、过流报警保护,切断 等。
数据采集功能 采集的数据主要有:单体电池电压、单体电池温度(实际为每个电池模组的 温度)、组端电压、充放电电流,计算得到蓄电池内阻。 通讯接口:采用数字化通讯协议 IEC61850。在储能电站系统中,需要和调 度监控系统进行通讯,上送数据和执行指令。
合 发电波动 能源发电波动 广泛
电波动
安全性 不可过充电;钠、 安全 需要单体监控,安 安全性可接受,但
硫的渗漏,存在潜
全性能已有较大 废旧铅酸蓄电池严
在安全隐患
突破 重污染土壤和水源
能量密度 100-700 Wh/kg
-
120-150Wh/kg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0-50 Wh/kg
倍率特性
5-10C
1.5C
5-15C
因此,对于磷酸铁锂电池电池组而言,均衡保护电路是必须的。当然,锂电 池的电池管理系统不仅仅是电池的均衡保护,还有更多的要求以保证锂电池储能 系统稳定可靠的运行。
(2)电池管理系统 BMS 的具体功能 基本保护功能 单体电池电压均衡功能
此功能是为了修正串联电池组中由于电池单体自身工艺差异引起的电压、或 能量的离散性,避免个别单体电池因过充或过放而导致电池性能变差甚至损坏情 况的发生,使得所有个体电池电压差异都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要求各节电池之 间误差小于±30mv。
储能电站技术方案
储能电站技术方案
2010 年 11 月
储能电站技术方案
目录
1.概述 ..........................................................3 2.设计标准 ......................................................4 3.储能电站(配合光伏并网发电应用)详细方案 ......................5

储能电站技术方案设计

储能电站技术方案设计

储能电站技术方案设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能源需求日益增长,而能源结构的转型和优化也逐渐成为的焦点。

其中,储能电站的技术方案设计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可再生能源利用、优化能源资源配置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储能电站技术方案设计的关键因素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储能电站技术方案设计的必要性1、平衡电力负荷储能电站能够通过合理的调度和运营,平抑电力负荷的波动,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用电低谷期,储能电站可以储存多余的电能,而在用电高峰期,则可以释放储存的电能,以满足电力需求。

2、促进可再生能源利用储能电站可以帮助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问题,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

在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充足时,储存多余电能;在发电量不足时,则可以释放储存的电能,以保障电力供应。

3、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储能电站可以通过优化调度和运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例如,在电力需求低谷期,可以利用储存的电能进行电力调度,减少电力损耗,降低运营成本。

二、储能电站技术方案设计的关键因素1、储能技术的选择储能电站的核心技术包括电池储能技术、超级电容储能技术、机械储能技术等。

在选择储能技术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如电力系统的特点、能源需求的特点、建设成本等因素。

2、设备配置与布局设备配置与布局是储能电站技术方案设计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设备配置方面,应考虑设备的性能、可靠性、经济性等因素;在布局方面,应考虑用地规模、地质条件、交通状况等因素。

3、电力调度与运营策略电力调度与运营策略是储能电站运行的重要环节。

在制定电力调度与运营策略时,应考虑电力系统的运行特点、市场环境、政策法规等因素,以实现电力调度的优化和运营效益的最大化。

三、储能电站技术方案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1、多元化能源结构随着能源结构的转型和优化,未来储能电站的建设将更加注重多元化能源结构。

除了传统的电池储能技术外,超级电容储能技术、机械储能技术等也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储能电站总体技术方案设计

储能电站总体技术方案设计

储能电站总体技术方案设计储能电站是指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将电能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量储存起来,以供需要时再将其转化成电能供应给电力系统的一种设施。

储能电站的技术方案设计不仅包括储能设备的选择和布置,还涉及到储能电站的运行控制、安全管理等方面。

以下是一个储能电站总体技术方案设计的例子,供参考:1.技术需求分析首先,需要对储能电站的技术需求进行分析,包括电网接口容量、储能容量、放电时间和充放电效率等指标的确定。

根据用户需求和电力系统负荷特点,确定储能电站的技术指标和性能要求。

2.储能设备选择和布置根据储能电站的技术需求分析结果,选择适合的储能设备,并合理布置。

常见的储能设备包括电池组、超级电容器、储水池等。

根据储能容量和充放电速率的要求,通过合理配置储能设备的数量和容量,以及组织方式,实现储能电站的总体技术方案设计。

3.储能系统控制策略储能电站的控制策略主要包括充放电策略、储能设备保护策略和储能系统运行控制策略等。

充放电策略包括充电管理和放电管理,根据电力系统负荷需求和储能设备的状态,利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储能电站的充放电控制。

储能设备保护策略包括过电流保护、过压保护、过温保护等,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4.储能电站的运行管理储能电站的运行管理包括设备运行监测、故障诊断和运行维护等。

利用监测系统对储能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并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通过故障诊断系统对设备故障进行分析和诊断,实时预警和处理。

同时,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保养和巡检,保证储能电站的正常运行。

5.储能电站的安全设计储能电站的安全设计包括设备的防雷、防水和防火等措施。

根据储能电站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储能设备的运行安全。

6.可持续发展考虑在储能电站的总体技术方案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因素,如能源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等。

选择可再生能源作为储能电站的电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实现清洁高效的能源供应。

储能电站总体技术方案

储能电站总体技术方案

储能电站总体技术方案储能电站是指将电能从电网外部能量源转化为储能形式,然后在需要时将储能形式转化为电能,用于平衡电力系统负荷波动或应对紧急情况。

它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同时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应用。

以下是一个储能电站的总体技术方案。

1.储能形式:储能电站的选择取决于其规模、运行时间和应用场景。

常用的储能形式包括电池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重力储能和储热储能等。

-电池储能:采用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或钠硫电池等作为储能设备,通过充放电实现储能或释放能量。

-压缩空气储能:通过将电能转化为压缩空气,然后储存起来,在需要时通过逆过程释放压缩空气,驱动涡轮机发电。

-重力储能:利用电力将物体抬升到高处,然后在需要时通过放下物体获取电能。

常见的重力储能方式包括重物落下式和水库式。

-储热储能:将电能转化为热能,通过储热介质储存能量,然后在需要时通过热能转化为电能。

2.储能电站容量和运行时间: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的需求确定储能电站的容量和运行时间。

较小规模的储能电站多用于平衡电力系统负荷波动,容量通常在几兆瓦到几十兆瓦之间。

较大规模的储能电站可用于备用电力、应对紧急情况以及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储能,容量通常在数百兆瓦到数千兆瓦之间。

3.储能电站的系统设计:储能电站由储能设备、能量转换装置、控制系统和电力系统接口组成。

-储能设备:根据储能电站的储能形式,选择相应的储能设备。

例如,电池储能电站可采用各种类型的电池组,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可采用压缩机和膨胀机,储热储能电站可采用蓄热罐等。

-能量转换装置:将储能形式转化为电能或将电能转化为储能形式。

例如,将储热储能装置中的热能转化为蒸汽,再通过蒸汽涡轮机发电。

-控制系统:包括储能电站的监控、管理和控制设备。

它可以实时监测储能电站的状态、调度储能设备的充放电操作,以及与电力系统的互联互通等。

-电力系统接口:将储能电站连接到电力系统中。

它包括电力系统的接入点、变压器、逆变器和电网连接设备。

储能电站总体技术方案设计

储能电站总体技术方案设计

储能电站总体技术方案设计一、引言储能电站是指通过能量转换和储存技术,将电能暂时储存起来,待需要时再释放出来的设施。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储能电站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力储备和调峰手段,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文将以储能电站总体技术方案设计为主题,从储能电站的类型、储能技术、储能容量、运行控制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设计。

二、储能电站类型储能电站的类型主要包括机械储能、化学储能和电化学储能。

机械储能主要包括压缩空气储能、重力储能和飞轮储能等;化学储能主要包括动力电池和燃料电池等;电化学储能主要指的是利用电解和电化学反应储存电能的技术,如超级电容器和氢储能等。

根据具体的需求和场景,选择合适的储能电站类型是设计的基础。

三、储能技术1.压缩空气储能技术:通过将电能转化为压缩空气的形式储存,当需要释放电能时,将压缩空气经过膨胀机转化为电能。

关键技术包括压缩系统、储气罐和膨胀机等。

2.重力储能技术:通过利用重力势能的转化来储存电能,将电能转化为重物势能,当需要释放电能时,重物下落驱动发电机产生电能。

关键技术包括提升系统、储能设施和发电系统等。

3.飞轮储能技术:通过将电能转化为旋转动能来储存,当需要释放电能时,通过发电机将旋转动能转化为电能。

关键技术包括飞轮系统、轴承系统和带载系统等。

4.动力电池技术:采用含有高能量密度的电池组将电能储存起来,当需要释放电能时,通过逆变器将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

关键技术包括电池组、逆变器和电池管理系统等。

5.燃料电池技术:通过利用氢气和氧气的化学反应产生电能,将电能储存起来,当需要释放电能时,通过燃料电池将氢气和氧气转化为电能。

关键技术包括燃料电池系统、储氢设施和氧气供应系统等。

6.超级电容器技术:利用电极间的电荷分离和储存电能的技术,将电能储存在电容器中,当需要释放电能时,通过逆变器将储存的电能转化为交流电。

关键技术包括超级电容器、逆变器和电容器管理系统等。

储能电站总体技术方案

储能电站总体技术方案

储能电站总体技术方案储能电站是指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并储存起来,在需要的时候再将其转化为电能供人们使用的设施。

储能电站的总体技术方案包括储能技术的选择、储存能量的方式以及系统的设计。

1.储能技术选择:储能电站的核心是能量储存技术。

目前主要的储能技术包括电池储能技术、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储热技术、超级电容器储能技术等。

-电池储能技术:电池储能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储能技术之一、通过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并进行储存,例如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等。

电池储能技术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快速响应等优点,但成本较高。

-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是将电能利用于压缩空气,将其储存在储气罐中,在需要时通过膨胀机将储存的能量产生电力。

该技术具有储存量大、成本较低等优点,但存在能量损耗较大的问题。

-储热技术:储热技术是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并进行储存,通过储热系统将热能转化为电能供人们使用。

例如利用蓄热材料进行储热。

该技术具有能量密度高、损耗小等优点,但转换效率较低。

-超级电容器储能技术:超级电容器储能技术是通过电容器将电能进行储存,与传统电池相比,具有高功率输出、循环使用次数多等优点,但能量密度较低。

根据实际需求和条件,选择适合的储能技术是储能电站总体技术方案的关键。

2.储存能量的方式:储能电站储存能量的方式具体包括两种: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进行储存,以及直接将电能进行储存。

-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进行储存:如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蓄热能、化学能等进行储存,在需要时再将其转化为电能供人们使用。

例如,通过驱动风力发电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再通过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将机械能转化为储存能量。

-直接将电能进行储存:直接将电能以电的形式进行储存,例如电池储能技术、超级电容器储能技术。

这种方式具有储存效率高、响应速度快的特点。

3.系统设计:储能电站的系统设计包括储能单元、输电系统、控制系统等。

-储能单元:根据选择的储能技术,设计合适的储能单元,包括电池组、储热系统、蓄能装置等。

储能电站总体技术方案设计

储能电站总体技术方案设计

储能电站总体技术方案设计储能电站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进行储存,并在需要时再将其转化为电能供应给用户的设施。

其主要目的是解决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问题,保证能源的平稳供应。

在设计储能电站的技术方案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储能技术选择:目前常见的储能技术包括电池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重力储能和热储能等。

根据实际需要和经济可行性,选择合适的储能技术进行设计。

2.储能电站容量设计:容量设计是根据实际能源需求和储能技术的性能特点来确定的。

需要考虑电网对储能容量的要求、储能转换效率以及供电周期等因素。

一般来说,储能容量应该能够满足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用电需求。

3.储能电站的组织结构设计:根据储能电站的规模和功能,需要进行合理的组织结构设计。

包括储能设备、能量转换设备、控制系统和监测系统等。

其中,储能设备应当具备高效能量储存、快速释放的能力;能量转换设备应当具备高转换效率、稳定可靠的特点;控制系统应当能够实现对储能电站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4.储能电站的能量管理系统设计:能量管理系统是储能电站的核心控制系统,其功能主要包括储能和释放控制、储能设备状态监测、能量转换优化和电网交互等。

通过良好的能量管理系统设计,可以实现对储能电站的全方位监控和控制,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和储能系统的可靠性。

5.储能电站的运维管理:储能电站的运维管理包括设备维护保养、故障处理和安全防护等。

对于大型储能电站来说,运维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预防性维护计划,并配备专业的运维团队。

此外,还需要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确保储能电站的安全运行。

总之,储能电站的总体技术方案设计需要考虑储能技术选择、容量设计、组织结构设计、能量管理系统设计和运维管理等方面。

只有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在实际应用中才能够发挥储能电站的最大作用,实现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和平稳供应。

储能电站总体技术规划方案

储能电站总体技术规划方案

储能电站总体技术规划方案一、引言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清洁能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储能电站作为能源转换和调度的关键环节,成为了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提出一个储能电站总体技术规划方案,为电力系统提供灵活的能源调度和储备能源,以应对能源需求的变化和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二、储能电站的选择1.储能电站的类型根据储能电站的技术类型,可以选择蓄电池型储能电站、抽水蓄能型储能电站、氢能储能电站等。

根据实际情况和系统需求,选择合适的储能电站类型。

2.储能电站的规模根据电力系统的负荷需求和能源消耗情况,确定储能电站的规模。

规模不宜过小以保证储能电站的运行效益,也不宜过大以避免资源浪费。

三、储能电站的设计与建设1.储能电站的技术方案根据储能电站的类型确定技术方案,例如对于蓄电池型储能电站,需要确定电池的种类、数量、容量等。

对于抽水蓄能型储能电站,则需要确定水库的选址、水液系统等。

2.储能电站的运行模式确定储能电站的运行模式,例如电网削峰填谷、备用电源、调频能源等。

根据电力系统的需求和市场情况,灵活选择储能电站的运行模式。

3.储能电站的安全系统设计完善的安全系统是储能电站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灭火系统、监测系统、数据采集系统等,以保证储能电站的安全运行。

四、储能电站的运营与维护1.储能电站的运营策略储能电站需要制定详细的运营策略,包括电池的充放电策略、系统的运行调度策略、市场交易策略等,以保证储能电站的稳定运行和经济效益。

2.储能电站的维护计划制定储能电站的定期维护计划,包括设备的巡检、保养、更换等,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寿命。

3.储能电站的性能监测与评估建立完善的性能监测与评估体系,及时监测储能电站的运行情况、能量损耗等,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优化调整,提高储能电站的效能。

五、结论储能电站作为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选择储能电站的类型和规模,设计科学完善的技术方案和运营维护计划,能够提高储能电站的效益和经济效益。

储能电站技术方案设计(一)

储能电站技术方案设计(一)

储能电站技术方案设计(一)引言概述:储能电站是指通过将电能进行转换和储存,以便按需释放的设施。

其设计方案对于确保电网稳定性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储能电站技术方案设计的相关内容。

正文内容:1. 储能电站类型选择:a. 储能电池: 包括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等,选择合适的电池类型与性能参数。

b. 超级电容器: 考虑峰值功率需求、能量密度、充放电效率等因素。

c. 储热系统: 利用温度差储存能量,选择合适的储热介质和系统领域。

d. 压缩空气储能: 考虑容量、效率和可靠性,选择适当的压缩空气技术。

2. 储能电站容量与规模:a. 考虑目标电网容量需求,确定储能电站的总容量。

b. 根据负载剖面和负载预测,确定电站容量和储能系统规模。

c. 考虑电站的经济性和可持续性,平衡储能系统的容量与投资成本。

3. 储能电站能量管理:a. 预测负载需求和储能电站输出能量,制定合理的能量管理策略。

b. 选择合适的充放电策略,以提高能量利用率和电池寿命。

c. 制定调度策略,实现储能电站与电网的互联互通。

4. 储能电站设计与建造:a. 选择合适的地点和场地,考虑环境影响和运输便捷性。

b. 设计电站结构和布置,确保安全性和可靠性。

c. 选购和安装各种设备,包括储能系统、变压器、逆变器等。

5. 储能电站维护与监控:a. 建立定期检查和维护计划,确保储能设备和系统的正常运行。

b. 制定故障处理和应急预案,减少故障对电网的影响。

c. 使用监控系统对储能电站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响应能力。

总结:储能电站技术方案设计是确保能源供应可靠性和电网稳定性的关键步骤。

通过选择合适的储能技术,确定电站容量和规模,优化能量管理策略,设计和建造可靠的电站,以及维护和监控系统,可以提高储能电站的效率和可靠性,促进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储能电站总体技术方案2011-12-20目录1.概述 (3)2.设计标准 (4)3.储能电站(配合光伏并网发电)方案 (6)3.1系统架构 (6)3.2光伏发电子系统 (8)3.3储能子系统 (8)3.3.1储能电池组 (8)3.3.2 电池管理系统(BMS) (10)3.4并网控制子系统 (14)3.5储能电站联合控制调度子系统 (16)4.储能电站(系统)整体发展前景 (19)1.概述大容量电池储能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已有20多年的历史,早期主要用于孤立电网的调频、热备用、调压和备份等。

电池储能系统在新能源并网中的应用,国外也已开展了一定的研究。

上世纪90年代末德国在Herne 1MW的光伏电站和Bocholt 2MW的风电场分别配置了容量为1.2MWh的电池储能系统,提供削峰、不中断供电和改善电能质量功能。

从2003年开始,日本在Hokkaido 30.6MW风电场安装了6MW /6MWh 的全钒液流电池(VRB)储能系统,用于平抑输出功率波动。

2009年英国EDF电网将600kW/200kWh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配置在东部一个11KV配电网STATCOM中,用于潮流和电压控制,有功和无功控制。

总体来说,储能电站(系统)在电网中的应用目的主要考虑“负荷调节、配合新能源接入、弥补线损、功率补偿、提高电能质量、孤网运行、削峰填谷”等几大功能应用。

比如:削峰填谷,改善电网运行曲线,通俗一点解释,储能电站就像一个储电银行,可以把用电低谷期富余的电储存起来,在用电高峰的时候再拿出来用,这样就减少了电能的浪费;此外储能电站还能减少线损,增加线路和设备使用寿命;优化系统电源布局,改善电能质量。

而储能电站的绿色优势则主要体现在:科学安全,建设周期短;绿色环保,促进环境友好;集约用地,减少资源消耗等方面。

2.设计标准GB 21966-2008 锂原电池和蓄电池在运输中的安全要求GJB 4477-2002 锂离子蓄电池组通用规范QC/T 743-2006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GB/T 12325-2008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GB/T 12326-2008 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T 14549-1993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 15543-2008 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GB/T 2297-1989 太阳光伏能源系统术语DL/T 527-2002 静态继电保护装置逆变电源技术条件GB/T 13384-2008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T 14537-1993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冲击与碰撞试验GB/T 14598.27-2008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第27部分:产品安全要求DL/T 478-2001 静态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GB/T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2423.1-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GB/T 2423.2-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GB/T 2423.3-2006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GB/T 2423.8-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d:自由跌落GB/T 2423.10-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GB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 17626 -200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GB 14048.1-2006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总则GB 7947-2006 人机界面标志标识的基本和安全规则导体的颜色或数字标识GB 8702-88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DL/T 5429-2009 电力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 5136-2001 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DL/T 620-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 621-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GB 50217-200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2900.11-1988 蓄电池名词术语IEC 61427-2005 光伏系统(PVES)用二次电池和蓄电池组一般要求和试验方法Q/GDW 564-2010 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QC/T 743-2006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GB/T 18479-2001 地面用光伏(PV)发电系统概述和导则GB/T 19939-2005 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GB/T 20046-2006 光伏(PV)系统电网接口特性GB 2894 安全标志(neq ISO 3864:1984)GB 16179 安全标志使用导则GB/T 17883 0.2S 和0.5S 级静止式交流有功电度表DL/T 448 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定DL/T 614 多功能电能表DL/T 645 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DL/T 5202 电能量计量系统设计技术规程SJ/T 11127 光伏(PV)发电系统过电压保护——导则IEC 61000-4-30 电磁兼容第4-30 部分试验和测量技术——电能质量IEC 60364-7-712 建筑物电气装置第7-712 部分:特殊装置或场所的要求太阳光伏(PV)发电系统3.储能电站(配合光伏并网发电)方案3.1系统架构在本方案中,储能电站(系统)主要配合光伏并网发电应用,因此,整个系统是包括光伏组件阵列、光伏控制器、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BMS)、逆变器以及相应的储能电站联合控制调度系统等在内的发电系统。

系统架构图如下:储能电站(配合光伏并网发电应用)架构图1、光伏组件阵列利用太阳能电池板的光伏效应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然后对锂电池组充电,通过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对负载进行供电;2、智能控制器根据日照强度及负载的变化,不断对蓄电池组的工作状态进行切换和调节:一方面把调整后的电能直接送往直流或交流负载。

另一方面把多余的电能送往蓄电池组存储。

发电量不能满足负载需要时,控制器把蓄电池的电能送往负载,保证了整个系统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4、并网逆变系统由几台逆变器组成,把蓄电池中的直流电变成标准的380V 市电接入用户侧低压电网或经升压变压器送入高压电网。

5、锂电池组在系统中同时起到能量调节和平衡负载两大作用。

它将光伏发电系统输出的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以备供电不足时使用。

3.2光伏发电子系统略。

3.3储能子系统3.3.1储能电池组(1)电池选型原则作为配合光伏发电接入,实现削峰填谷、负荷补偿,提高电能质量应用的储能电站,储能电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件,必须满足以下要求:➢容易实现多方式组合,满足较高的工作电压和较大工作电流;➢电池容量和性能的可检测和可诊断,使控制系统可在预知电池容量和性能的情况下实现对电站负荷的调度控制;➢高安全性、可靠性:在正常使用情况下,电池正常使用寿命不低于15年;在极限情况下,即使发生故障也在受控范围,不应该发生爆炸、燃烧等危及电站安全运行的故障;➢具有良好的快速响应和大倍率充放电能力,一般要求5-10倍的充放电能力;➢较高的充放电转换效率;➢易于安装和维护;➢具有较好的环境适应性,较宽的工作温度范围;➢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在电池生产、使用、回收过程中不产生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2) 主要电池类型比较表1、几种电池性能比较(3)建议方案从初始投资成本来看,锂离子电池有较强的竞争力,钠硫电池和全钒液流电池未形成产业化,供应渠道受限,较昂贵。

从运营和维护成本来看,钠硫需要持续供热,全钒液流电池需要泵进行流体控制,增加了运营成本,而锂电池几乎不需要维护。

根据国内外储能电站应用现状和电池特点,建议储能电站电池选型主要为磷酸铁锂电池。

3.3.2 电池管理系统(BMS)(1)电池管理系统的要求在储能电站中,储能电池往往由几十串甚至几百串以上的电池组构成。

由于电池在生产过程和使用过程中,会造成电池内阻、电压、容量等参数的不一致。

这种差异表现为电池组充满或放完时串联电芯之间的电压不相同,或能量的不相同。

这种情况会导致部分过充,而在放电过程中电压过低的电芯有可能被过放,从而使电池组的离散性明显增加,使用时更容易发生过充和过放现象,整体容量急剧下降,整个电池组表现出来的容量为电池组中性能最差的电池芯的容量,最终导致电池组提前失效。

因此,对于磷酸铁锂电池电池组而言,均衡保护电路是必须的。

当然,锂电池的电池管理系统不仅仅是电池的均衡保护,还有更多的要求以保证锂电池储能系统稳定可靠的运行。

(2)电池管理系统BMS的具体功能⏹基本保护功能✓单体电池电压均衡功能此功能是为了修正串联电池组中由于电池单体自身工艺差异引起的电压、或能量的离散性,避免个别单体电池因过充或过放而导致电池性能变差甚至损坏情况的发生,使得所有个体电池电压差异都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

要求各节电池之间误差小于±30mv。

✓电池组保护功能单体电池过压、欠压、过温报警,电池组过充、过放、过流报警保护,切断等。

⏹数据采集功能采集的数据主要有:单体电池电压、单体电池温度(实际为每个电池模组的温度)、组端电压、充放电电流,计算得到蓄电池内阻。

通讯接口:采用数字化通讯协议IEC61850。

在储能电站系统中,需要和调度监控系统进行通讯,上送数据和执行指令。

⏹诊断功能BMS应具有电池性能的分析诊断功能,能根据实时测量蓄电池模块电压、充放电电流、温度和单体电池端电压、计算得到的电池内阻等参数,通过分析诊断模型,得出单体电池当前容量或剩余容量(SOC)的诊断,单体电池健康状态(SOH)的诊断、电池组状态评估,以及在放电时当前状态下可持续放电时间的估算。

根据电动汽车相关标准的要求《锂离子蓄电池总成通用要求》(目前储能电站无相关标准),对剩余容量(SOC)的诊断精度为5%,对健康状态(SOH)的诊断精度为8%。

⏹热管理锂电池模块在充电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热能,使整个电池模块的温度上升,因而,BMS应具有热管理的功能。

⏹故障诊断和容错若遇异常,BMS应给出故障诊断告警信号,通过监控网络发送给上层控制系统。

对储能电池组每串电池进行实时监控,通过电压、电流等参数的监测分析,计算内阻及电压的变化率,以及参考相对温升等综合办法,即时检查电池组中是否有某些已坏不能再用的或可能很快会坏的电池,判断故障电池及定位,给出告警信号,并对这些电池采取适当处理措施。

当故障积累到一定程度,而可能出现或开始出现恶性事故时,给出重要告警信号输出、并切断充放电回路母线或者支路电池堆,从而避免恶性事故发生。

采用储能电池的容错技术,如电池旁路或能量转移等技术,当某一单体电池发生故障时,以避免对整组电池运行产生影响。

管理系统对系统自身软硬件具有自检功能,即使器件损坏,也不会影响电池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