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菩萨蛮》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菩萨蛮(其二)》教学设计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菩萨蛮(其二)》教学设计菩萨蛮(其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体会本诗由情到景,由景到情,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2、把握韦庄舒朗秀美,明白晓畅的语言特点。
3、理解花间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作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体味古典诗词中的乡愁。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诵读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欣赏歌曲《忆江南》同学们,提起江南你会想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江南,总会勾起我们的千万情思。
江南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江南有乌篷船、青石巷,江南还有雨巷姑娘、采莲少女……美哉!梦里水乡,烟雨江南。
今天我们就通过词作《菩萨蛮》的学习,随词人韦庄走进水乡,梦回江南。
二、江南之美1、齐读词作2、哪些句子集中描写了江南?3、韦庄笔下的江南美在什么地方?韦庄用了哪些意象?春水,画船,春雨,少女4、江南的水美在什么地方?江南的春天到底有多好呢?到处都是明亮的色彩,春天的江水清澈澄碧胜过天空。
结合白居易《忆江南》和杜甫的“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体会江南春天的美景。
5、若是遇到了雨天,江南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一番感受?躺在画船之中细听潇潇雨声入眠,只有在江南才有这种诗意的生活情趣。
结合陆游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体味江南的生活方式。
教师引导:假如在一个春天你有机会来到了梦中江南,你会选择怎样诗意的方式度过一天?教师补充:苏轼所说人生中的赏心乐事——清溪浅水行舟;微雨竹窗夜话;暑至临溪濯足;雨后登楼看山;柳阴堤畔闲行;花坞樽前微笑;隔江山寺闻钟;月下东邻吹箫;……6、江南的山,江南的水,江南的文化,孕育了独特的江南美女。
韦庄笔下的江南女子美在什么地方?这个女子像月亮一样,皎洁明亮但柔和不刺眼,手腕洁白的像凝满了霜雪,肤如凝脂白皙美丽。
苏轼曾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7、小结作者将一幅秀美,恬静,安适,充满诗意的江南春景呈现在我们面前。
他写下的词句一点点打开我们的心门,让我们的心如同春季一样都经历了一次苏醒。
《菩萨蛮》(温庭筠教学优秀优质课件
《菩萨蛮》(温庭筠教学优秀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菩萨蛮》这首词,该词选自教材古诗文单元第二章。
详细内容包括词的背景知识、词牌介绍、作者温庭筠的生平简介,以及对词中意象、韵律、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解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菩萨蛮》的背景知识、词牌特点以及作者温庭筠的生平事迹。
2. 品味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领会古词的意境美。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词中意象的解读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重点:《菩萨蛮》的背景知识、词牌特点以及作者温庭筠的创作风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古词配图,引发学生对古词意境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背景知识介绍:讲解《菩萨蛮》的背景知识和词牌特点,介绍作者温庭筠的生平事迹。
3. 诗词朗读:带领学生朗读《菩萨蛮》,感受古词的韵律美。
4. 意象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词中的意象,如“画楼西畔桂堂东”等,理解词的意境。
5. 例题讲解:以词中意象和修辞手法为例,进行详细讲解。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他古词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六、板书设计1. 《菩萨蛮》2. 内容:作者:温庭筠背景知识:词牌特点、生平事迹意象分析:画楼西畔桂堂东等修辞手法:举例说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菩萨蛮》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写出不少于300字的鉴赏文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古词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推荐阅读《花间集》等古词选本。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理解并掌握《菩萨蛮》的背景知识、词牌特点以及作者温庭筠的生平事迹”。
2. 教学难点中的“词中意象的解读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3. 教学过程中的“意象分析”和“例题讲解”。
菩萨蛮温庭筠优质课教案
菩萨蛮温庭筠优质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诗词鉴赏》教材第四章“花间集”中的《菩萨蛮》,由唐代著名诗人温庭筠创作。
内容主要描绘了春日里女子的离愁别绪,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菩萨蛮》的词牌特点,了解温庭筠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 领悟诗词中的意境,品味诗人的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诗词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重点:掌握《菩萨蛮》的词牌特点,鉴赏诗词的艺术魅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辅导书、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介绍温庭筠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词牌《菩萨蛮》。
3. 诗词朗读: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初步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4. 诗词解析:详细讲解诗词的内容,分析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5. 例题讲解:选取诗词中的典型句子,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菩萨蛮》温庭筠2. 内容:a. 词牌特点b. 诗词意境c. 情感表达d. 艺术魅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分析《菩萨蛮》中的修辞手法。
b. 比较《菩萨蛮》与其他词牌在情感表达上的异同。
2. 答案:a. 修辞手法:拟人、对偶、夸张等。
b. 异同:同:表达离愁别绪;异:《菩萨蛮》更注重描绘女子形象,突出美好生活的向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意境,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温庭筠的其他作品,了解唐代诗词的风格特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词意境的理解2. 情感表达的鉴赏3. 词牌特点的掌握4. 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与引导5. 作业设计与答案的深度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诗词意境的理解1. 分析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如“翠翘金雀”、“玉容寂寞”等,理解这些词语所构建的画面。
菩萨蛮韦庄教学设计一等奖
菩萨蛮韦庄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了解辛弃疾及其作品,理解词句的内容、含义及主旨。
2、体会辛弃疾壮志难酬的爱国悲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释题导入:菩萨蛮,词牌名,属小令。
“书江西造口壁”即诗人将这首词书写在江西造口的石壁上。
二、整体感知:1、作者: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省历城县人)。
从小生长在金兵占领地区。
其祖父辛赞,经常给予抗今复地、洗雪国耻的教育。
20岁那年,率领2000多人起义抗金,投奔耿京为首的农民义军,为耿京掌书记。
后归南宋,曾任建康符(今江苏省南京市)通判,知滁州(今安徽省滁县),提点江西刑狱,湖北转运副使,湖南安抚使,江西安抚使等职。
作品题材广阔,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善于用典,也善于白描,开拓了词的疆域,提高了词的表现力,成为南宋词坛最杰出的代表作家。
有《稼轩长短句》集。
2、背景资料:宋孝宗淳熙二、三年,作者在江西为官,曾多次上书,陈述抗金复国方略,都未被采纳,他来造口登临时,联想起四十年前中原沦陷,百姓涂炭的史实,抚今追昔,于忧愤中写下了这首先今追昔、即景明志、表现了作者对中原的怀念和壮志未酬的苦闷的词。
3、教师朗读,学生自由朗读全词。
三、细读品味:1、“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水是清的,却充满历史的血泪,这是感慨,也是控诉。
“多少行人泪”极写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2、“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一个“望”字,一个“可怜”,表达了词人对北宋盛时的追念和对它的衰亡的惋惜。
上片,控诉金兵南下,对北方国土和抗敌军民表示了深切的怀念。
3、“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紧承上片,青山能遮住远望的视线,却挡不住军民收复失地的决心。
作者用“东流去”的赣江水喻军民收复失地之决心是不可阻挡的。
4、“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诗人直接表露自己的心迹,“愁”是愁其国破家亡,是忧国忧民。
《菩萨蛮》优秀教案
《菩萨蛮》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宋词选读》中的《菩萨蛮》,主要围绕词的赏析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1. 词的背景知识:介绍词的产生、发展及其在宋代文学中的地位。
2. 词的作者:李清照,了解其生平及创作特点。
3. 词的篇章结构:分析《菩萨蛮》的上下阕、句式特点、韵律美。
4. 词的意境和情感:深入剖析词中所表达的离愁别绪、思乡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宋词的基本知识,提高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品味词的语言、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提升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掌握《菩萨蛮》的篇章结构,学会分析词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词的意境、情感的理解与分析。
2. 教学重点:词的背景知识、作者生平、篇章结构、写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山水画,让学生体会画中的意境,进而引入词的意境美。
2. 新课导入:介绍李清照及《菩萨蛮》的背景知识,引导学生了解词的产生与发展。
3. 篇章结构分析:带领学生分析《菩萨蛮》的上下阕、句式特点、韵律美。
4. 例题讲解:挑选一首李清照的其他作品,分析其写作技巧,并与《菩萨蛮》进行对比。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教材中的其他词作品,巩固所学知识。
6. 情感分析:引导学生体会《菩萨蛮》中所表达的离愁别绪、思乡之情,与作者产生共鸣。
六、板书设计1. 《菩萨蛮》2. 内容:a. 词的背景知识b. 李清照简介c. 篇章结构:上下阕、句式特点、韵律美d. 情感分析:离愁别绪、思乡之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如梦令》的意境与情感,不少于300字。
2. 答案要点:a. 词的背景知识b. 作者情感分析c. 篇章结构分析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词的鉴赏方法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李清照的其他作品,深入了解其创作特点,提高文学素养。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菩萨蛮》、《苏幕遮》
苏幕遮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
•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花间一路向婉约
• 温庭筠 清婉精丽
•柳
永
雅俗与共
委婉清新——凄凉沉痛 婉曲精雅
• 李清照 • 幕遮》·周邦彦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 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
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1、小山:一说是指唐代流行的小山眉;
一说指绘有山水的屏风;还有一种理解为山枕,
即两端突起,中间凹陷,形状似山的枕头。
2、金:也有三种理解:额头装饰的额黄; 屏风上的金色装饰;阳光。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菩萨蛮》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菩萨蛮》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自主掌握闺怨诗的基本特点(包括分类、常见情感、常见意象等),加深对闺怨诗的认识;能力目标:学生能通过词中的动作行为、心理活动、神态外貌、典型意象等概括分析闺怨诗中的人物形象及情感。
情感目标:使学生对我国优秀的古典闺怨诗有更深切的认识和理解。
学情分析:闺怨诗学生已经接触过几篇,但也仅停留在见招拆招的被动学习阶段,还不能从诗歌题材的角度进行系统的认识。
因此,本节课拟定以温庭筠的《菩萨蛮》为学习契机,帮助学生对闺怨诗进行比较系统的梳理和认识,尤其是对其中的典型的任务形象进行概括和分析。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闺怨诗的特点,学会结合诗歌内容分析闺怨诗中的人物形象。
难点:能举一反三,独立鉴赏其他闺怨诗词。
教学过程:一个课时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热身阅读下列几首诗歌,请就诗中的女主人公形象仿照示例填写后面的表格。
1、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2、罗贡曲(刘彩春)莫作商人妇,金钗当卜钱。
朝朝江口望,错认几人船。
注解:金钗:本是女子装扮首饰,而今不用做装扮,却当作问神卜卦的金钱一般随意抛掷。
3、《子夜吴歌》唐/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注解:良人:丈夫。
玉关情:思念征人远戍之情。
4、后宫词(白居易)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6、《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7、寄夫(陈玉兰)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8、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韦庄菩萨蛮(其二)教案
韦庄《菩萨蛮》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①领会韦庄词“疏淡明丽,似直而纡,似达而郁”的艺术特色;了解全词上阕由情而景,下阕由景而情结构的艺术效果;品味词的语言。
②了解诗意江南反衬游子不能返乡的苦衷。
③通过宋之问的《渡江汉》与韦庄的《菩萨蛮》进行比较,深入了解词人“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的情感。
④背诵。
过程与方法:熟读成诵,揭示词作的深层意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词人饱经离乱、辗转漂泊之苦。
教学方法:读背、质疑探究、交流、师生合作。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汤非的《乡愁不老》。
正如歌里所唱,不管是冰封万里雪飘半壁的塞北,还是江花红胜火江水绿如蓝的江南,远在他乡的游子,千里万里总回首,最疼是乡愁。
今天让我们一起分享花间派词人韦庄的《菩萨蛮(其二)》,去感受如画江南和那颗游子之心。
ppt展示主题《江南好,乡愁不老》。
展示标题《菩萨蛮(其二)》,板书题目。
二、助读资料(韦庄与花间词),了解背景。
韦庄:善白描,词风清丽,其词名曰《花间词》与“温庭筠”并称“温韦”,其《秦妇吟》反应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被称“秦妇吟秀才”。
花间派:•五代时西蜀的文学流派,温庭筠为鼻祖。
•成员:温庭筠、韦庄、薛绍蕴、毛文锡等。
•来源:赵崇祚集众作品,名《花间集》。
•内容:多歌咏男女相思离别、旅愁闺怨、合欢离恨。
•三、自由诵读,整体感知学生自由诵读,老师指导学生朗读这首词,强化朗读节奏。
四、以意逆志,学生质疑,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一)、词中说“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你认为“江南好,好在哪里?”。
(学生)江南好: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老师)景美、人美、生活美。
1、“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小结:这两句写景。
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景和江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2、“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意思是:在炉边卖酒的少女像像月亮一样美丽,手腕洁白得像凝满了霜雪。
小结:这两句写人,赞美了江南美丽的女子。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菩萨蛮(其二)》公开课一等奖创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菩萨蛮(其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菩萨蛮(其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置身诗境,通过意象感受意境。
缘景明情,明白景与情的关系。
教学重点:置身诗境,通过意象感受意境。
教学难点:缘景明情,明白景与情的关系。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课时:1课时一、导入新课江南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醉人的地方,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是一个让文人灵感大发的地方。
这里有烟雨楼台,柳絮飞花;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有小桥流水,美女如花。
江南它就是一朵美丽的花,在诗人的笔下,它成了一朵永不凋谢的传奇,今天,就让我们借着韦庄的《菩萨蛮》,来看看它是如何惊艳世人!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二、学习目标置身诗境,通过意象感受意境。
缘景明情,明白景与情的关系。
三、了解作者韦庄,字端己,唐末五代诗人,昭宗乾宁元年进士,韦应物之四世孙。
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反映了唐末动荡的社会面貌,为其代表作,人称“秦妇吟秀才"。
四、初逢江南1、学生读完全文后,谈谈这首词中的江南给你的第一感觉。
2、请同学们再一次朗读全词,并找出写景、写人的词句,并仔细品读这些词句。
明确: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五、相识江南诗歌给我们最直观的感受便是诗中出现的景物,这些景物安放在韦庄的词中,便有了韦庄所赋予它们的生命气息。
这也就是“意象”的美,解读意象,关键在于,结合诗句欣赏意象的特点,所以我们常常要在意象的前面,利用相关的联想,添补上准确的定语,来充实和扩展意象,让它们穿过时光的河流,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读:请同学们朗读词中那个写景和写人的词句,读的同时仔细感知这些词句中的意象。
重点赏析1、春水碧于天这句词具体写了什么意象?什么样的春如何解读这里的“碧"字师小结:一江春水,原来不仅要有芳草的绿,更要让碧空甘心为它陪衬,更或许还要融合玉石纯美的色泽,这江春水,清澈澄明,圆润通透,原来这就是滋养江南生命情趣的源头呀。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教案一等奖(人教版高二选修)
导入方式:采用多种导入方式,如情境导入、问题导入、故事导入等,引导学生进入 本节课的学习
导入效果:简要介绍导入的效果,包括学生的反应和课堂氛围等
导入新课:通过 展示江南美景图 片或视频,引导 学生进入课文情 境
讲解生字词:重 点讲解生字读音、 词义及用法
● 以下是用户提供的信息和标题: ● 我正在写一份主题为“《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教案一等奖”的PPT,现在准备介绍“教学重点与难点”,请帮我生成“重点”为标题的内容 ● 教学重点
● 《菩萨蛮》的词牌特点和写作技巧
● 词中描绘的江南美景及其文化内涵
● 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词中的情感和意境 教学难点
添加文档副标题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 知识与技能:掌握《菩萨蛮》的词牌特点、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方式,理解词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江南美景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以下是用户提供的信息和标题: 我正在写一份主题 为“《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教案一等奖”的PPT,现在准备介绍“教学重点与难点”,请帮我生成“重点”为标题的内容 教学 重点
思维水平
引导学生通过 课后作业、课 堂反思等方式, 巩固所学知识 和提高学习效
果
感受江南美景, 培养审美情趣
体会诗人对故乡、 亲友的思念之情
激发学生对祖国 山河的热爱之情
引导学生树立正 确的价值观和人 生观
背景介绍:唐 代教坊曲名
背景介绍:词 牌格律
背景介绍:词 牌名
背景介绍:词 牌特点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韦庄《菩萨蛮(其二)》导学案
《菩萨蛮(其二)》导学案【学习目标】①领会韦庄词“疏淡明丽,似直而纡,似达而郁”的艺术特色;了解全词上阕由情而景,下阕由景而情结构的艺术效果;品味词的语言。
②了解诗意江南反衬游子不能返乡的苦衷。
③通过宋之问的《渡江汉》与韦庄的《菩萨蛮》进行比较,深入了解词人“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的情感。
④背诵。
【教学重难点】似直而纡,似达而郁的抒情方式。
【学习时间】一课时学习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汤非的《乡愁不老》。
ppt展示主题《江南好,乡愁不老》。
展示标题《菩萨蛮(其二)》,板书题目。
二、【助读资料】(一)花间词派后蜀赵崇祚收录了温庭筠、欧阳炯、韦庄等十八位词人的作品凡五百首编成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取名《花间集》,后人将这十八位词人的作品称为花间词。
词的题材,十之八九为花间月下,男女之情,其他尚有些咏史征戍、行旅写景之作。
风格以辞意婉约,香软浓艳为主,史称花间词派。
(二)作者简介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人。
此前曾漫游各地。
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
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
王氏建立前蜀,他做过宰相。
终于蜀。
他的诗都很著名,诗极富画意,词尤工。
其词与温庭筠齐名,号称“温韦”,为“花间派”的代表作家。
长安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著有《浣花集》(三)背景介绍45岁左右时,在长安应举,适逢军占领黄巢起义长安,未能脱逃,第二年想尽办法终于逃到洛阳,后辗转浪游到江南。
今若还乡,目击离乱,只令人断肠,故惟有暂不还乡,以待时定。
这首词是他浪游江南时的作品。
《菩萨蛮》是韦庄避乱南方写的一组词,《菩萨蛮》共五首。
主要歌颂江南水乡的景色和人物的秀丽以及对家乡的思念。
三、【诗歌赏析】自由诵读,整体感知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lú)边人似月,皓(hào)腕(wàn)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以意逆志,学生质疑,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优质教案1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优质教案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诗句的意象、韵律和修辞手法,分析作者的情感表达,探讨诗歌的主题和背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菩萨蛮》的词牌特点,如韵律、对仗等。
2. 领悟作者李清照的情感表达,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3. 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培养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句的意象理解和情感把握。
2. 教学重点:分析词牌特点,解读作者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辅导书、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李清照的画像和简介,激发学生对诗人及其作品的兴趣。
2. 诗词朗诵:让学生齐声朗诵《菩萨蛮》,感受其韵律美。
3. 诗句解析:逐句讲解诗句,分析词牌特点,如对仗、意象等。
4. 情感解读:引导学生从诗句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如哀怨、离愁等。
5.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6.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2. 板书内容:词牌特点:韵律、对仗、意象作者情感:哀怨、离愁诗句解析:逐句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菩萨蛮》中的意象,并说明其在诗句中的作用。
(2)解读作者的情感,结合诗句进行阐述。
2. 答案:(1)意象:小山、金明灭、砧声、雁字等。
作用:营造氛围,表达情感。
(2)情感:哀怨、离愁。
诗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词牌特点的理解较为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李清照的其他作品,如《如梦令》、《武陵春》等,进一步了解诗人的创作风格和情感表达。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诗句的意象理解和情感把握。
菩萨蛮(温庭筠)一等奖ppt
主旨探究
再读“懒起画蛾眉”,理解为何“懒
起”?
•
古代女子是被选择,被损害,被抛弃的,是处
于被动地位的。古代文人也是如此,不能独立完成 自己的事业和人格。因此有“士为知己者死,女为
悦己者容”。女子化妆为人欣赏,无人欣赏爱悦,
所以慵懒。
•
写女子“懒起”,实际正是写诗人自己仕宦之
上的不得意,是写一个才智之士不被任用的感慨和 悲哀。
形象
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女子形象?
这首词刻画了一个
美丽、慵懒、寂寞
的贵族女子形象。
表达技巧
作者是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人物 形象的?
细节描写:肖像、服饰、动作神情
反衬手法:“双双金鹧鸪”
《本草纲目·禽部》:“鹧鸪性畏霜露, 夜栖以木叶蔽身,多对啼,今俗谓其鸣 曰‘行不得也哥哥’。”
试听 鹧鸪 鸣
❖ 对此词,叶嘉莹以诗做注:
分之三)
❖ (三)花间词在艺术表现上大都镂金错彩,裱丽绮 媚,运用华丽的辞藻、鲜艳的色彩,又因为唱者 都是纤柔妩媚、语娇声颤的女子,所以自然形成 绮艳香软的风格。
总结全诗
•
这首词通过一个女子晨起梳妆
过程的描述,曲折地表现出女性内心
深处的哀怨和柔情,也表现出内心中
难掩的孤独寂寞。
意境欣赏 菩萨蛮MV
菩
萨 蛮 温
庭 筠
学习目标
❖1.了解花间词。 ❖2.学习这首词的表达技巧。 ❖3.准确把握主人公的内心世
界和本词主旨。
花间派
❖ 以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 蜀词人韦庄为代表
❖ 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 特征
❖ 后蜀赵崇祚将温、韦等十 八人词编为《花间集》, 故名。
蝴蝶儿 张泌
蝴蝶儿,晚春时。 阿娇初着淡黄衣。 倚窗学画伊。 还似花间见, 双双对对飞。 无端和泪拭燕脂, 惹教双翅垂。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菩萨蛮》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 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 你觉得词中的哪个句子写得好?好在哪? • 词中出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
“意象绵密,富艳精工。”
• 透过词人的描述,你觉得符合唐人审美的美女是 什么样子的?
• 试着分析一下这位美女的内心世界。
体再 会读 言全 外词 深, 意 。
思考:为什么中国古代诗词中出现了如 此多的女性形象?
菩萨蛮
温庭筠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美女
玉指拨弦万籁衰,姑苏台外水波开。 美人笑靥惊天色,惹醉鱼儿沉下来。 司徒妙算托红裙。不用干戈不用兵。 三战虎牢徒费力,凯歌却奏凤仪亭。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பைடு நூலகம்
感初 知读 内全 容词 脉, 络 。
• 温庭筠
是个什么样的词人? 词风秾艳,辞藻华丽。
在诗坛与李商隐齐名:温李。
在词坛与韦庄齐名:温韦。
花间词之鼻祖。
他的词风和谁比较相像? 花间词代表人物:温
庭筠、韦庄
他们的词风香软,落笔 多在闺房,以华艳词藻形容 妇女的服饰体态,开历代词 作之先河。
领细 略品 精词 妙句 构, 思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菩萨蛮》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自主掌握闺怨诗的基本特点(包括分类、常见情感、常见意象等),加深对闺怨诗的认识;能力目标:学生能通过词中的动作行为、心理活动、神态外貌、典型意象等概括分析闺怨诗中的人物形象及情感。
情感目标:使学生对我国优秀的古典闺怨诗有更深切的认识和理解。
学情分析:闺怨诗学生已经接触过几篇,但也仅停留在见招拆招的被动学习阶段,还不能从诗歌题材的角度进行系统的认识。
因此,本节课拟定以温庭筠的《菩萨蛮》为学习契机,帮助学生对闺怨诗进行比较系统的梳理和认识,尤其是对其中的典型的任务形象进行概括和分析。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闺怨诗的特点,学会结合诗歌内容分析闺怨诗中的人物形象。
难点:能举一反三,独立鉴赏其他闺怨诗词。
教学过程:一个课时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热身阅读下列几首诗歌,请就诗中的女主人公形象仿照示例填写后面的表格。
1、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2、罗贡曲(刘彩春)莫作商人妇,金钗当卜钱。
朝朝江口望,错认几人船。
注解:金钗:本是女子装扮首饰,而今不用做装扮,却当作问神卜卦的金钱一般随意抛掷。
3、《子夜吴歌》唐/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注解:良人:丈夫。
玉关情:思念征人远戍之情。
4、后宫词(白居易)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6、《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7、寄夫(陈玉兰)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8、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9、秋夜曲(张仲素)丁丁漏水夜河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摊破浣溪沙——[唐]李璟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注释】摊破浣溪沙:词牌名,又名“山花子”,是“浣溪沙”的变式。
菡萏:荷花的别名。
韶光:美好的时光梦回鸡塞:梦回,梦醒。
鸡塞,即鸡鹿塞,汉时边塞名,今在内蒙古西部。
此泛指塞外。
吹彻:吹到最后一曲。
彻,大曲中的最后一遍。
玉笙寒:玉笙以铜质簧片发声,遇冷则音声不畅,需要加热,叫暖笙。
仿照第一首诗的方式填写后面9首诗的内容:身份:宦妇时间:春天地点:翠楼上事件:凝装上楼、忽见杨柳色,后悔送郎觅封侯所用意象:翠楼、杨柳色描写人物的手法:动作描写(上、见) 心理描写(悔)情感:后悔、怨,、思念(伤春怀人)活动2【导入】课堂导入1、课前播放姚贝娜歌曲《红颜劫》(电视剧《甄嬛传》主题歌)。
(目的:营造幽怨哀婉的氛围。
)2、全班齐读课前诊断中的10首诗歌。
(目的:营造氛围,感知内容。
)3、语言情景导入:在中国古典诗词中,闺怨诗以其独特的魅力屹立不倒。
在大家刚才读到的诗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又一个的女子或孤凭栏杆,或寒灯为伴,或低头哭泣,或捣衣伤感……无数个日日夜夜,她们形单影只,顾影自怜,只为了心中的那个他能来到身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她们,用心去倾听她们的心声,感受她们哀怨悲愁的情怀。
活动3【讲授】自主研读总结规律(一)学生就课前诊断进行课堂小组展示,达成共识;(二)学生自主讨论,进行闺怨诗鉴赏的规律总结:1、填空:(同步幻灯片)身份(人物形象):常见等常用的意象(分类):①等类;②等类;③等类。
常见的景物特点:常用的描写手法:等。
常有的感情:等。
2、自己给闺怨诗下定义:(先答再幻灯片)闺怨诗就是借助等意象来描写等闺中思妇,抒发的一种诗歌类型。
3、学生自主讨论,总结鉴赏闺怨诗时要把握的要点。
(先答再幻灯片)①②③④……活动4【讲授】精读内容赏析形象1、诵读全词,初步感悟2、配乐朗诵(埙音《孟姜女》)要求:概括出上下片所写的内容上片:女主人公睡醒后娇慵(慵懒)的形象。
下片:梳妆装扮的过程。
3、词中运用了哪些意象?在这些意象的衬托之下,你认为这是一位什么身份的女子?点拨:意象有:人物意象、景物意象和事物意象。
本词主要运用了事物意象,有“小山”“鬓云”“香腮”“蛾眉”“花”“镜”“面”“绣罗襦”“金鹧鸪”等意象,错彩镂金,精致绵密,构成富于视觉美的境界。
一位贵妇(贵族女子)形象。
4、从“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这两句可以看出这位妇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子?点拨:长相貌美——眉黛如山峰重叠起伏有致。
额黄明暗交织,重叠闪烁,残妆。
发髻蓬松柔软,如云影轻度。
面颊白净如雪,芳香迷人。
5、那不是很矛盾吗?刚刚睡醒,怎会有妆容?点拨:不矛盾,恰恰说明昨夜未卸妆。
而这种慵懒的不精致的生活行为也正说明女子无意自怜,百无聊赖。
6、后文又是如何表现这位闺中女子的慵懒和百无聊赖的?请独自思考后进行小组讨论。
点拨:肖像、动作(细节)、外貌等。
抓住“懒”(懒洋洋,怅然若失)“弄”(有无聊至极借此消遣的意味)“迟”(没有兴致,无情无绪)7、下片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表现了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情思?点拨:反衬——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
孤独寂寞、内心苦楚。
8、全词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女主人公形象?点拨:塑造了一个长相貌美、慵懒娇媚、孤独寂寞的贵族女子形象。
活动5【测试】课堂活动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春怨(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1)从可以看出诗中的女子是一位(身份)(3分)(2)本诗塑造了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表达了她什么样的感情?(3)作者主要通过什么描写手法来展现人物的形象及其情感的?(3分)【参考答案】答案:(1)“辽西” 征妇(2)塑造了一位纯真娇憨的少妇形象,表达了闺中少妇对征人的怀念之情。
(3)动作和语言描写。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和煦的春风吹送着清馨的花香,佳木葱郁,青翠欲滴。
在一家庭院的树梢上,有几只黄莺儿正在欢唱着,一位少妇却无心欣赏黄莺儿婉转的歌声,从室内跑出来敲打树枝,把黄莺儿赶走了!原来她对黄莺儿的嗔怒是事出有因的:她的丈夫久戍辽西,千里迢迢,杳无音信,她梦牵魂萦苦苦思念,于是渴望和亲人在梦中相见,没想到这好梦却被黄莺儿清脆动听的歌声惊醒了。
这里通过“打起”这个动作,“惊妾梦”这种口语化的语言,活脱脱将一位纯真娇憨的少妇嗔怪鸟儿惊醒其和丈夫相见的美梦的画面展现出来,表达了她对丈夫深切的怀念之情。
活动6【活动】探究延伸提升认识古代写闺怨诗的多数为男子,为什么?请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理,搜集材料进行分析总结。
(要求分析合理,能自圆其说,有理有据。
写在积累本上。
)活动7【活动】课堂小结引领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到的闺怨诗鉴赏方法和要注意的要点。
活动8【测试】课后作业1、阅读下列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行宫(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1)前两句营造了什么样的环境氛围?作用是什么?(2)诗中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3)最后两句作者主要借助了什么手法?2、阅读下列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春闺思(张仲素)袅袅城边柳, 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 昨夜梦渔阳。
注:“渔阳”在古代多指征戍之地。
(1)诗中两组写景的叠音词的运用有何妙处?(3分)(2)这首诗中抓取了哪一细节?寄寓了怎样的情感内涵?(4分)3、阅读下列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辛弃疾晚日寒鸦一片愁。
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①,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
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②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③。
【注释】①教:使,令。
②情知:明知。
③自由:自觉,情不自己。
(1)前人评该词“工于发端”。
请问前两句景物描写对全词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6分)(2)本词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5分)4、(2012年江西卷)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江城子(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
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
②变做:纵使。
(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4分)(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
(4分)5、(2004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分)(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
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4分)【参考答案】1、(1)寂静冷落运用反衬手法,以古行宫争奇斗艳的繁盛鲜花反衬出宫女的白发苍苍、寂寞幽怨,为后面体现宫女们的凄凉处境奠定了基础。
(2)塑造了几位白发苍苍、容颜衰老、无聊孤独、处境凄凉的宫女形象。
一座空虚冷落的古行宫,宫中红花盛开,几名宫女闲来无聊,讨论皇帝及皇宫的事情。
这些宫女们,花容月貌时进宫当值,如今花开花落,白发苍苍,长期幽闭的生活使她们倍感无聊。
"寥落"、"寂寞"、"闲坐"几个词,既描绘当时的情景,也表现了她们凄绝的处境。
(3)细节(动作)、语言描写。
“闲坐”“说”2、(1)“袅袅”写柳枝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曳之态(1分),“青青”绘桑叶葱茏青翠之色(1分),这两个叠词渲染出一种充满生机、令人沉迷的无尽春意,同时又增添了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美(1分)。
(2)抓取了“提笼忘采叶”这一细节(1分):和众多的采桑女一样,本来是到郊外采桑叶喂春蚕的女主人公,却倚树凝思,一动不动,手里提着个空空的竹篮。
这一特写镜头表明了她虽身在桑下却心不在“桑”,而是心事重重、不断思念自己远在渔阳从军的丈夫。
(3分)3、(1)“晚日寒鸦”与“柳塘新绿”,是送走行人之后相继入目的两种景象。
前者就离别说,故“日”而曰“晚”,“鸦”而曰“寒”,引起的内心感受是“一片愁”。
后者就相聚的回忆与展望说,故春景宛然,春意盎然,引起的内心感受是无限“温柔”。
开头两句展现的两种景象、两种感受、两种感情所体现的复杂的心理活动,使抒情主人公神态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