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PCB电路板设计方法
PCB多层板叠层要求
PCB多层板叠层要求1.总层数:叠层多层板的总层数根据电路设计的需求和实际制造能力来确定。
一般来说,多层板的总层数可以是4层、6层、8层、10层等。
2.板厚:多层板的板厚根据电路设计的要求来确定。
在选择板厚时,需要考虑到电路板的稳定性、电磁兼容性(EMC)以及机械强度等因素。
3.层间距离:叠层多层板的各层之间需要有适当的间隔,以避免相互干扰和干扰周围环境。
层间距离通常由介质材料的特性和PCB设计规范来确定。
4.接地层:叠层多层板通常会有一个或多个接地层。
接地层可以提供电磁阻隔和电磁兼容性,并且能够帮助电路板抵抗电磁干扰。
5.电源层:叠层多层板通常会有一个或多个电源层。
电源层可以为电路提供稳定可靠的电源供应,并且可以减少电源线的长度和电磁辐射。
6.信号层:除了接地层和电源层外,叠层多层板还包括多个信号层。
信号层可以用于电路信号传输和信号屏蔽,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追踪、焊盘和掩膜的设置。
7.电源和地线:叠层多层板的设计需要合理规划和布置电源和地线。
电源和地线的布局应尽量接近对应层的电源和地线,以减少阻抗和电磁干扰。
8.压缩层:在多层板的设计中,可以考虑使用压缩层来提高电路板的稳定性和机械强度。
压缩层通常由玻璃纤维布和环氧树脂组成。
9.材料选择:在进行多层板叠层设计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基材和介质材料。
常见的基材有FR4,常见的介质材料有聚酰亚胺(PI)和聚四氟乙烯(PTFE)。
10. 层间连接:叠层多层板的各层之间需要通过通过孔(via)或盲孔(blind via)来进行连接。
层间连接的方式有通孔连接和盲孔连接,需要根据叠层设计的具体要求来确定。
总之,PCB多层板叠层设计需要综合考虑电路设计要求、制造工艺和可行性来确定。
合理的叠层设计可以提高电路板的性能、稳定性和可靠性,并满足高集成度电路的需求。
PCB电路设计规范及要求
PCB电路设计规范及要求板的布局要求一、印制线路板上的元器件放置的通常顺序:1、放置与结构有紧密配合的固定位置的元器件,如电源插座、指示灯、开关、连接件之类,这些器件放置好后用软件的LOCK 功能将其锁定,使之以后不会被误移动;2、放置线路上的特殊元件和大的元器件,如发热元件、变压器、IC 等;3、放置小器件。
二、元器件离板边缘的距离:1、画定布线区域距PCB板边≤1mm的区域内,以及安装孔周围1mm内,禁止布线;2、可能的话所有的元器件均放置在离板的边缘3mm以内或至少大于板厚,这是由于在大批量生产的流水线插件和进行波峰焊时,要提供给导轨槽使用,同时也为了防止由于外形加工引起边缘部分的缺损,如果印制线路板上元器件过多,不得已要超出3mm范围时,可以在板的边缘加上3mm的辅边,辅边开V 形槽,在生产时用手掰断即可。
三、高低压之间的隔离:在许多印制线路板上同时有高压电路和低压电路,高压电路部分的元器件与低压部分要分隔开放置,隔离距离与要承受的耐压有关,通常情况下在2000kV时板上要距离2mm,在此之上以比例算还要加大,例如若要承受3000V的耐压测试,则高低压线路之间的距离应在3.5mm以上,许多情况下为避免爬电,还在印制线路板上的高低压之间开槽。
四、元件布局基本规则1. 按电路模块进行布局,实现同一功能的相关电路称为一个模块,电路模块中的元件应采用就近集中原则,同时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分开;2.定位孔、标准孔等非安装孔周围1.27mm 内不得贴装元器件,螺钉等安装孔周围3.5mm(对于M2.5)、4mm(对于M3)内不得贴装元器件;3. 卧装电阻、电感(插件)、电解电容等元件的下方避免布过孔,以免波峰焊后过孔与元件壳体短路;4. 元器件的外侧距板边的距离为5mm;5. 贴装元件焊盘的外侧与相邻插装元件的外侧距离大于2mm;6. 金属壳体元器件和金属件(屏蔽盒等)不能与其它元器件相碰,不能紧贴印制线、焊盘,其间距应大于2mm。
PCB线路板常用阻抗设计及叠层结构
PCB线路板常用阻抗设计及叠层结构PCB线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是现代电子设备中常用的一种基础组件,用于支持和连接电子元件,实现电路功能。
在PCB设计过程中,阻抗是一个重要的设计参数,特别是在高频信号传输和高速数字信号传输中。
1.电源和地线:电源和地线通常被设计成具有低阻抗的结构,以确保稳定的电源供应和良好的信号接地。
在PCB布局中,电源和地线一般会采用较宽的铜箔,以降低电阻和电感。
2.信号线:对于高速数字信号和高频信号的传输,常常需要控制信号线的阻抗。
阻抗匹配可以提高信号传输的带宽和抗干扰能力。
常见的阻抗设计包括单端阻抗和差分阻抗。
单端线路一般采用50欧姆的阻抗,而差分线路一般采用90欧姆的阻抗。
3.地平面:在高速数字信号传输中,地平面既可以作为信号的返回路径,同时也可以帮助抑制信号的辐射和干扰。
为了保持地平面的阻抗一致性,通常会在地平面上布满大面积的铜箔,以降低电阻和电感。
5.间距和宽度:阻抗的大小与线路的宽度和间距密切相关。
调整线路的宽度和间距可以实现对阻抗的精确控制。
在设计过程中,可以使用专业的PCB设计工具进行阻抗仿真和优化,以满足设计需求。
对于PCB线路板的叠层结构,常见的设计包括以下几种:1. 单面板(Single Layer PCB):单面板是最简单的PCB结构,只有一层导电层,通常用于简单的电路或低成本的产品中。
2. 双面板(Double Layer PCB):双面板具有两层导电层,信号可以在两层之间进行传输。
双面板可以实现更复杂的电路布局和更高的密度,通常用于中等复杂度的产品。
3. 多层板(Multilayer PCB):多层板由内外多个导电层组成,其中通过绝缘层来隔离。
多层板可以实现更高的集成度和更复杂的布局,用于高速数字信号传输和复杂电路的设计。
4. 刚性-柔性板(Rigid-Flex PCB):刚性-柔性板结合了刚性电路板和柔性电路板的优势。
一到八层电路板的叠层设计方式
一到八层电路板的叠层设计方式电路板的叠层安排是对PCB的整个系统设计的基础。
叠层设计如有缺陷,将最终影响到整机的EMC性能。
总的来说叠层设计主要要遵从两个规矩:1. 每个走线层都必须有一个邻近的参考层(电源或地层);2. 邻近的主电源层和地层要保持最小间距,以提供较大的耦合电容;下面列出从单层板到八层板的叠层:一、单面板和双面板的叠层对于两层板来说,由于板层数量少,已经不存在叠层的问题。
控制EMI辐射主要从布线和布局来考虑;单层板和双层板的电磁兼容问题越来越突出。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因是信号回路面积过大,不仅产生了较强的电磁辐射,而且使电路对外界干扰敏感。
要改善线路的电磁兼容性,最简单的方法是减小关键信号的回路面积。
关键信号:从电磁兼容的角度考虑,关键信号主要指产生较强辐射的信号和对外界敏感的信号。
能够产生较强辐射的信号一般是周期性信号,如时钟或地址的低位信号。
对干扰敏感的信号是指那些电平较低的模拟信号。
单、双层板通常使用在低于10KHz的低频模拟设计中:1 在同一层的电源走线以辐射状走线,并最小化线的长度总和;2 走电源、地线时,相互靠近;在关键信号线边上布一条地线,这条地线应尽量靠近信号线。
这样就形成了较小的回路面积,减小差模辐射对外界干扰的敏感度。
当信号线的旁边加一条地线后,就形成了一个面积最小的回路,信号电流肯定会取道这个回路,而不是其它地线路径。
3 如果是双层线路板,可以在线路板的另一面,紧靠近信号线的下面,沿着信号线布一条地线,一线尽量宽些。
这样形成的回路面积等于pcb线路板的厚度乘以信号线的长度。
二、四层板的叠层推荐叠层方式:2.1 SIG-GND(PWR)-PWR (GND)-SIG;2.2 GND-SIG(PWR)-SIG(PWR)-GND;对于以上两种叠层设计,潜在的问题是对于传统的1.6mm(62mil)板厚。
层间距将会变得很大,不仅不利于控制阻抗,层间耦合及屏蔽;特别是电源地层之间间距很大,降低了板电容,不利于滤除噪声。
PCBStack设计原理概述
PCBStack设计原理概述引言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又称印刷电路板,是现代电子产品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PCBStack设计原理是一种用于描述PCB板堆叠的设计方法论,通过将多层PCB板堆叠在一起,实现了高密度布线、多信号平面分离以及抗干扰等目标。
本文将对PCBStack设计原理进行概述,包括PCB堆叠的好处、PCBStack的基本原理、设计指南以及相关工具和资源。
PCBStack设计的好处PCB堆叠设计具有许多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高密度布线由于PCB堆叠设计可以在有限的PCB板空间中实现多层布线,因此可以实现更高的电路密度。
这对于当今越来越小型化的电子产品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PCBStack设计,我们可以将信号层和电源层、地层等分离开,从而更好地控制电磁干扰和信号完整性。
2. 电磁兼容性和抗干扰性强PCBStack设计通过将信号和电源、地层分离,能够减小电磁干扰。
电磁干扰是电子设备中常见的问题,会导致信号传输错误、噪声增加等问题。
通过PCB堆叠设计,不同层之间的隔离效果得到提高,从而提升了电磁兼容性和抗干扰性能。
3. 热管理由于PCB堆叠设计可以实现多层PCB在一个紧凑的空间中,可以更好地管理热量。
电子设备中产生的热量是一个常见的问题,过热会导致电子器件的失效。
通过PCBStack设计,可以将热量迅速传导到散热板或散热器上,从而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PCBStack设计原理PCBStack设计原理的核心思想是将不同功能的PCB板层堆叠在一起,通过分离不同信号层,以实现高密度布线和抗干扰优化。
以下是PCBStack设计原理的基本步骤:1. 确定PCB板堆叠层数首先,需要确定PCB板堆叠的层数。
这取决于电路的复杂性以及对布线密度的要求。
通常情况下,4层或6层PCB堆叠已经能满足大多数应用的需求。
如果需要更高的布线密度,可以考虑使用更多的PCB 层。
PCB常用阻抗设计方案及叠层
PCB常用阻抗设计方案及叠层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是电子设备中最常见的一种电路板,用于连接和支持电子组件。
在PCB设计中,阻抗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特别是在高频电路和信号传输中。
以下是PCB常用阻抗设计方案及叠层的介绍:1.阻抗定义和常见值:阻抗是指电路中电流和电压之间的比率,表示电路对交流信号的阻碍程度。
在PCB设计中,常见的阻抗值包括50Ω,75Ω和100Ω等,其中50Ω应用最为广泛。
2.单层PCB阻抗设计:在单层PCB设计中,通过控制信号线的宽度和距离来实现特定的阻抗值。
一般来说,信号线的宽度越宽,阻抗越低。
在设计过程中,可以使用阻抗计算工具或阻抗计算公式来确定合适的信号线宽度。
3.双层PCB阻抗设计:在双层PCB设计中,可以使用不同的叠层结构来实现特定的阻抗值。
常见的叠层结构包括两层相邻的信号层,两层信号层之间夹一层地层,以及两层信号层之间夹一层电源层等。
4.多层PCB阻抗设计:多层PCB通常包含四层或六层,在更高层数的PCB中,可以使用更复杂的阻抗设计方案。
常见的多层PCB阻抗设计方案包括均匀分布阻抗线和差分阻抗线。
5.均匀分布阻抗线:均匀分布阻抗线是指在PCB内部平面层上均匀分布的阻抗线。
通过控制平面层与信号层之间的距离和信号层上的信号线宽度,可以实现特定的阻抗值。
这种设计方案适用于高频电路和差分信号传输。
6.差分阻抗线:差分阻抗线是指将信号和其反相信号同时传输在两条平行的信号线上。
差分信号传输具有很好的抗干扰能力和信号完整性。
在PCB设计中,通过控制差分信号线和地线之间的距离和信号线宽度,可以实现特定的阻抗值。
总之,PCB阻抗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高频电路和信号传输中尤其关键。
通过合理选择信号线宽度、距离以及叠层结构等设计参数,可以实现所需的阻抗值。
在PCB设计过程中,可以借助专业的设计软件和计算工具,以及参考相关的设计规范和指南来进行阻抗设计。
1、简述 pcb 双面板和多层板生产流程。
【主题】:PCB双面板和多层板生产流程一、引言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是现代电子产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载着电子元器件并提供电气连接。
在不同的电子产品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双面板和多层板的概念。
那么,它们的生产流程究竟是怎样的呢?二、双面板生产流程1. 设计与布局:双面板的生产流程首先要进行电路设计和布局,包括元件布局和线路走向的设计。
2. 制作内层板:将玻璃纤维布浸渍树脂,然后在铜箔上覆盖光敏胶,通过曝光、显影、蚀刻等步骤形成线路和铜箔残留的区域。
3. 复板:将内层板与预制好的介质层板及铜箔层板复合,并通过热压技术将其加以固化。
4. 外层图形化:在外层板铜箔表面上覆盖一层光敏胶,然后按照设计图形进行曝光、显影、蚀刻,形成外层线路及铜箔残留的区域。
5. 孔位铆合:利用机械或激光技术在板面上打孔(冲压孔位)。
6. 表面化学镀镍金:对板面进行化学镍金处理,以增强其与焊盘的附着力。
7. 色素沉积:在板面上形成阻焊油墨或者焊盘油墨图形。
8. 表面喷镘:将表面喷上喷锡层,构成铅(锡)粘接的表面。
三、多层板生产流程1. 设计与布局:多层板的设计和布局要比双面板更为复杂,需要考虑多层板间的互连关系和信号传输。
2. 制作内层板:多层板同样需要制作内层板,但在此之前需要将设计好的电路图分层布局,并使用铜箔、介质等材料进行层压。
3. 复合与预压:通过预压机将内层板与预制好的介质层板及铜箔层板复合,并进行热压处理。
4. 钻孔:利用高精度数控钻孔机对多层板进行钻孔处理,确保孔位的精确性。
5. 表面处理:在板面进行化学镀铜处理,以增强其导电性。
6. 外层图形化:进行外层线路的图形化处理,包括曝光、显影、蚀刻等步骤。
7. 色素沉积:形成阻焊油墨或者焊盘油墨图形。
8. 表面处理:喷镘或者喷锡等表面处理工艺,以增强焊盘的焊接性能。
四、总结从以上的生产流程可以看出,双面板和多层板的生产流程都是需要经过多道工艺步骤的复杂过程。
多层线路板工艺流程
多层线路板工艺流程多层线路板是电子产品中常用的一种电路板类型,其具有较高的信号传输速度和信噪比,被广泛应用于通信、计算机、医疗、军事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多层线路板的工艺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设计阶段多层线路板的设计是多个专业领域的综合体现,需要电路设计师、布线设计师、机械设计师等多个专业的配合。
在设计阶段,需要考虑电路的性能、功率、信号完整性、EMI/EMC等因素,并完成电路原理图、PCB布局、信号完整性分析等工作。
2. 制造准备在制造准备阶段,需要准备好制造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包括基板材料、化学品、光刻机、蚀刻机、钻孔机等设备。
此外,还需要准备好相关的工艺文件和制造计划。
3. 印制结构印制结构是多层线路板制造的第一步,其目的是在基板上形成多层铜箔。
印制结构工艺包括:1)钻孔,将基板的内层定位孔和电气连接孔钻好。
2)化学铜,通过化学反应在基板表面形成一层薄铜,用于后续的蚀刻。
3)涂覆光阻,将光阻涂覆在基板表面,用于制作电路图案。
4)光刻,将电路图案通过光刻技术转移到光阻层上。
5)蚀刻,用化学方法将光阻层外的铜箔蚀刻掉,形成电路图案。
4. 堆叠在印制结构完成后,需要将多个铜箔堆叠在一起形成多层电路板。
堆叠工艺包括:1)对齐,将各层铜箔对齐并压合在一起。
2)预压,通过预压工艺将铜箔压缩在一起。
3)压合,通过高温高压的方式将铜箔完全压合在一起。
5. 成型在完成堆叠后,需要通过成型工艺将多层电路板切割成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成型工艺包括:1)钻孔,将整块电路板钻出所需的孔洞。
2)铣边,将电路板边缘修整成所需的形状。
3)分板,将整块电路板分成若干个单独的电路板。
6. 表面处理为了保护多层线路板的表面,延长其使用寿命,需要进行表面处理。
表面处理工艺包括:1)化学镀金,镀上一层金属,提高其耐腐蚀性。
2)喷涂掩膜,喷涂一层保护层,防止电路板表面被损坏。
7. 最终检验在制造完成后,需要进行最终检验,保证多层线路板的质量符合要求。
多层板PCB设计教程完整版
多层板PCB设计教程完整版多层板PCB(Printed Circuit Board)是一种具有多个电子层的电路板,可以在其中布置更多的线路和元件。
相对于单层板和双层板,多层板可以提供更高的布线密度和更好的电磁兼容性。
在本教程中,我们将介绍多层板PCB设计的完整流程。
第一步:定义电路板的要求在开始设计多层板PCB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电路板的要求。
这包括电路板的尺寸、层数、层间间距、最小线宽/间距等。
此外,还需要确定电路板的应用、性能要求和可靠性要求。
第二步:绘制电路原理图在绘制多层板PCB之前,首先要绘制电路原理图。
电路原理图将显示电路中的所有元件和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
可以使用专业的电路设计软件如Altium Designer或Eagle来完成这一步骤。
第三步:布局设计布局设计是指在电路板上将元件放置在适当的位置,以满足电路板的要求和性能。
在布局设计时,应确保元件之间的连接尽可能短,避免干扰和信号损失。
此外,还需考虑散热、信号完整性和EMI(电磁干扰)等因素。
第四步:进行层规划第五步:进行布线设计布线设计是将电路中的信号线连接到正确的元件之间的步骤。
在多层板PCB中,布线设计可以在不同的层之间进行。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布线设计时应尽量避免交叉和交错布线。
第六步:添加标识和填充铜层在布线设计完成后,可以添加文本标识和填充铜层。
文本标识可以包括元件名称、参考设计ator和引脚编号等信息。
填充铜层可用于实现地层,以提供地平面和屏蔽。
第七步:进行设计规则检查在完成PCB设计之前,还应进行设计规则检查(DRC)。
通过DRC,可以确保PCB设计符合预定义的制造规格、线宽/间距要求和间距等。
这有助于提高PCB的可靠性和可制造性。
第八步:输出Gerber文件在完成PCB设计后,最后一步是输出Gerber文件。
Gerber是一种标准的PCB制造文件格式,它描述了电路板的每个层的布局、线路和焊盘信息。
通常,可以使用PCB设计软件生成Gerber文件,然后将其提交给PCB制造商进行生产。
印制电路板(PCB)的设计与制作精选全文完整版
PCB的应用
PCB是英文(Printed Circuit Board) 印制线路板的简称。
汽车
航天 计算机
通信 家用电器
苹果手机 iPhone4S
苹果手机 iPhone4S 拆解图
其它零配件
前盖
后盖
电池
电路板
苹果手机 iPhone4S 拆解图
液晶屏
主板A面
16G内存
光传感器和 LED指示灯
主板B面
苹果笔记本MacBook Air
苹果笔记本MacBook Air
苹果笔记本MacBook Air
液晶屏
底盖
键盘
电路板等 零部件
电池
整机拆解图
苹果笔记本MacBook Air
PCB板
电池
拆解图
苹果笔记本MacBook Air
散热片
内存
主板
扬声器
输入输出接口
硬盘
如何将原理图设计成PCB图?
原理图
(一)工厂批量生产(双面)
3. 打孔
目的: 使线路板层间产生通孔,达到连通层间的作用。
流程: 配刀 钻定位孔 上销钉 钻孔 打磨披锋。
流程原理: 据工程钻孔程序文件,利用数控钻机,钻出所用的孔。
注意事项: 避免钻破孔、漏钻孔、钻偏孔、检查孔内的毛刺。
(一)工厂批量生产(双面示器 端口
内存插槽 硬盘端口
电源端口
PCI插座 软驱端口
电源开关、指示灯等端口
3. 确认元器件安装方式
① 表面贴装 ② 通孔插装
4. 阅读分析原理图
① 线路中是否有高压、大电流、高频电路, 对于元器件之间、线与线之间通常耐压200V/mm; 印制板上的铜箔线载流量,一般可按1A/mm估算; 高频电路需注意电磁兼容性设计以避免产生干扰。
PADS多层板PCB设计
多层线路板设计-适合于初学者1.多层PCB 层叠结构在设计多层PCB 电路板之前,设计者需要首先根据电路的规模、电路板的尺寸和电磁兼容(EMC)的要求来确定所采用的电路板结构,也就是决定采用4 层,6 层,还是更多层数的电路板。
确定层数之后,再确定内电层的放置位置以及如何在这些层上分布不同的信号。
这就是多层PCB 层叠结构的选择问题。
层叠结构是影响PCB 板EMC 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抑制电磁干扰的一个重要手段。
本节将介绍多层PCB 板层叠结构的相关内容。
1.1 层数的选择和叠加原则确定多层PCB 板的层叠结构需要考虑较多的因素。
从布线方面来说,层数越多越利于布线,但是制板成本和难度也会随之增加。
对于生产厂家来说,层叠结构对称与否是PCB 板制造时需要关注的焦点,所以层数的选择需要考虑各方面的需求,以达到最佳的平衡。
对于有经验的设计人员来说,在完成元器件的预布局后,会对PCB 的布线瓶颈处进行重点分析。
结合其他EDA 工具分析电路板的布线密度;再综合有特殊布线要求的信号线如差分线、敏感信号线等的数量和种类来确定信号层的层数;然后根据电源的种类、隔离和抗干扰的要求来确定内电层的数目。
这样,整个电路板的板层数目就基本确定了。
确定了电路板的层数后,接下来的工作便是合理地排列各层电路的放置顺序。
在这一步骤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点。
1)特殊信号层的分布。
2)电源层和地层的分布。
如果电路板的层数越多,特殊信号层、地层和电源层的排列组合的种类也就越多,如何来确定哪种组合方式最优也越困难,但总的原则有以下几条。
(1)信号层应该与一个内电层相邻(内部电源/地层),利用内电层的大铜膜来为信号层提供屏蔽。
(2)内部电源层和地层之间应该紧密耦合,也就是说,内部电源层和地层之间的介质厚度应该取较小的值,以提高电源层和地层之间的电容,增大谐振频率。
内部电源层和地层之间的介质厚度可以在Protel 的Layer Stack Manager (层堆栈管理器)中进行设置。
4层板布线指南
四层电路板的PCB设计作者:韩洁琼曾碧余永权李泰关键词 四层PCB,抗干扰,嵌入式系统摘 要 详细介绍有关电路板的PCB设计过程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在设计过程中针对普通元器件及一些特殊元器件采用不同的布局原则;比较手工布线、自动布线及交互式布线的优点及不足之处;介绍PCB电路以及为了减小电路之间的干扰所采取的相关措施。
结合亲身设计经验,以基于ARM、自主移动的嵌入式系统核心板的PCB设计为例,简单介绍有关四层电路板的PCB设计过程以及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印制电路板(PCB)在电子产品中,起到支撑电路元件和器件的作用,同时还提供电路元件和器件之间的电气连接。
其实,PCB的设计不仅是排列、固定元器件,连通器件的引脚这样简单,它的好坏对产品的抗干扰能力影响很大.甚至对今后产品的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元器件和产品的外形尺寸变得越来越小,工作频率越来越高,使得PCB上元器件的密度大幅提高,这也就增加了PCB设计、加工的难度。
因此,可以这样说,PCB设汁始终是电子产品开发设计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1 布局所谓布局就是把电路图中所有元器件都合理地安排在面积有限的PCB上。
从信号的角度讲,主要有数字信号电路板、模拟信号电路板以及混合信号电路板3种。
在设计混合信号电路板时,一定要仔细考虑,将元器件通过手工方式摆放在电路板的合适位置,以便将数字和模拟器件分开,如图l所示。
在安排PCB的布局过程巾,最关键的问题是:开关、按钮、旋钮等操作件以及结构件(简称“特殊元件”)等,必须事先安排到指定(合适)的位置上。
放置好之后,可以设置元器什的属性,将LOCK项选中,这样就可以避免以后的操作误将其移动;而对于其他元器件的位置安排,必须同时兼顾布线的布通率和电气性能的最优化,以及今后的生产工艺和造价等多方面因素.所谓的“兼顾”往往是对设计工作人员水平和经验的挑战。
1.1 特殊元件的布局原则①应当尽可能地缩短元器件之间的连线,设法减小它们的分布参数和相互之间的电磁干扰。
多层pcb板的曝光方法
多层pcb板的曝光方法多层PCB板的曝光方法是制作多层电路板时非常重要的一步。
在制作多层PCB板时,曝光是用来将设计好的电路图案转移到光敏感的覆铜板上的过程。
以下是多层PCB板的曝光方法的一些重要方面:1. 设计准备,在进行曝光之前,首先需要将设计好的多层PCB板图案制作成透明的底片。
这需要使用CAD软件将电路图案设计好,并打印到透明的底片上。
2. 曝光台准备,曝光台是用来进行曝光的设备,它通常由紫外线灯管、反射板和真空台组成。
在进行曝光之前,需要确保曝光台的灯管处于良好状态,并且真空台能够牢固地吸附底片和覆铜板。
3. 曝光时间控制,曝光时间的控制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最终PCB板的质量。
一般来说,曝光时间的长短取决于使用的光敏感覆铜板的厚度和覆盖层的透光性。
通常在制作多层PCB板时,曝光时间会比单层板稍长一些。
4. 曝光前处理,在进行曝光之前,需要将底片放置在覆铜板的表面,并通过真空台将其牢固吸附。
同时要确保底片与覆铜板之间没有气泡或杂质,以免影响曝光效果。
5. 曝光操作,一旦一切准备就绪,就可以进行曝光操作了。
打开曝光台,设定好曝光时间,让紫外线光线照射到覆铜板表面,使覆盖层上的光敏感胶固化。
6. 曝光后处理,曝光完成后,需要将覆铜板从曝光台上取下,然后进行显影和固化等后续工艺步骤,以完成PCB板的制作。
综上所述,多层PCB板的曝光方法涉及到底片制作、曝光台准备、曝光时间控制、曝光前处理、曝光操作和曝光后处理等多个方面。
合理的曝光方法可以保证电路板的质量和稳定性,因此在制作多层PCB板时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曝光。
《pcb多层板制程》课件
确定叠层布局:合理安排电源层、地层、 信号层和隔离层的位置和数量
确定叠层连接方式:选择合适的过孔和 盲孔设计,保证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 靠性
确定叠层阻抗:根据信号传输速度和信 号完整性要求,选择合适的阻抗值和阻 抗控制方法
阻抗控制要点
阻抗匹配:确保信号传输过程中的阻抗匹配,避免信号反射和损耗 层间耦合:控制层间耦合,避免信号干扰和失真 阻抗计算:准确计算阻抗值,确保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阻抗测试:进行阻抗测试,验证阻抗控制的效果和性能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PPT
电镀工艺
目的:提高 PCB多层板 的导电性和 抗氧化性
工艺流程: 包括前处理、 电镀、后处 理等步骤
材料选择: 选择合适的 电镀液和添 加剂
控制参数: 控制电流密 度、温度、 时间等参数
质量检测: 对电镀后的 PCB多层板 进行质量检 测,确保符 合标准要求
外层线路制作工艺
● 制作流程:开料、钻孔、电镀、蚀刻、绿油、字符、阻焊、成型、测试 ● 开料: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切割,得到所需的板材 ● 钻孔:在板材上钻出所需的孔洞,以便后续加工 ● 电镀:在孔洞内镀上铜,形成导电层 ● 蚀刻:去除不需要的铜,留下所需的线路 ● 绿油:在铜线上覆盖一层保护膜,防止氧化和腐蚀 ● 字符:在保护膜上印上所需的字符和符号 ● 阻焊:在保护膜上涂上一层阻焊剂,防止短路 ● 成型:将板材切割成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 测试:对成品进行电气性能测试,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03 PCB多层板的制程工艺
制程工艺流程
制版:制作PCB版图, 包括线路、孔洞、焊盘
等
电镀:在孔洞内镀铜, 形成导电层
绿油:在PCB板上涂覆 一层绿油,保护线路和
PCB电路板立刻学会绘制四层板
PCB电路板立刻学会绘制四层板四层电路板布线方法一般而言,四层电路板可分为顶层、底层和两个中间层。
顶层和底层走信号线,中间层首先通过命令DESIGN/LAYERSTACKMANAGER用ADDPLANE添加INTERNALPLANE1和INTERNALPLANE2分别作为用的最多的电源层如VCC和地层如GND(即连接上相应的网络标号。
注意不要用ADDLAYER,这会增加MIDPLAYER,后者主要用作多层信号线放置),这样PLNNE1和PLANE2就是两层连接电源VCC和地GND的铜皮。
如果有多个电源如VCC2等或者地层如GND2等,先在PLANE1或者PLANE2中用较粗导线或者填充FILL(此时该导线或FILL对应的铜皮不存在,对着光线可以明显看见该导线或者填充)划定该电源或者地的大致区域(主要是为了后面PLACE/SPLITPLANE命令的方便),然后用PLACE/SPLITPLANE在INTERNALPLANE1和INTERNALPLANE2相应区域中划定该区域(即VCC2铜皮和GND2铜片,在同一PLANE中此区域不存在VCC 了)的范围(注意同一个PLANE中不同网络表层尽量不要重叠。
设SPLIT1和SPLIT2是在同一PLANE中重叠两块,且SPLIT2在SPLIT1内部,制版时会根据SPLIT2的边框自动将两块分开(SPLIT1分布在SPLIT的外围)。
只要注意在重叠时与SPLIT1同一网络表的焊盘或者过孔不要在SPLIT2的区域中试图与SPLIT1相连就不会出问题)。
这时该区域上的过孔自动与该层对应的铜皮相连,DIP封装器件及接插件等穿过上下板的器件引脚会自动与该区域的PLANE让开。
点击DESIGN/SPLITPLANES可查看各SPLITPLANES。
protel99的图层设置与内电层分割PROTEL99的电性图层分为两种,打开一个PCB设计文档按,快捷键L,出现图层设置窗口。
pcb内电层分割原则
在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设计中,电层分割是指将多层电路板中的电层分割成不同的区域,从而满足电路设计的要求。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PCB内电层分割原则:
1.电源和地层分割:将电路板的电源层(如VCC和GND)与信号层分开布局是一种重要的原则。
这样做可以降低电源噪声对信号的干扰,并提高电路的抗干扰能力。
2.高速数字信号和低速模拟信号分割:在设计中,高速数字信号和低速模拟信号往往需要分隔开布局。
这是因为高速数字信号会产生较大的电磁辐射和串扰,而低速模拟信号通常对这些干扰比较敏感。
3.传感器和干扰源分割:在嵌入式系统中,需要测量和采集来自传感器的微弱信号。
为了减少来自其他干扰源(如高频信号、电源噪声等)对传感器信号的干扰,可以将传感器和干扰源分隔在不同的区域。
4.高功率和低功率分割:高功率信号(如驱动器、电机等)和低功率信号(如传感器、控制信号等)也需要分割布局。
这样做可以避免高功率信号对低功率信号的干扰,并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5.地层分割:在多层PCB中,地层的分割也是很重要的。
地层之间的分割可以帮助降低地与地之间的回流电流,减少地回流路径的干扰。
实际布局中还需要根据具体的电路设计需求、信号特性和系统要求进行具体分割规划。
同时,还需要注意良好的电磁兼容性设计,防止干扰和串扰对电路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pcb叠层设计原则
pcb叠层设计原则1 PCB叠层设计原则PCB(印制电路板)叠层设计是一种复杂的多层结构,它具有良好的电磁屏蔽性能和散热性能。
为了有效的设计PCB叠层结构,需要掌握一些原则和重要的设计技巧。
1 符合EMC要求电磁兼容(EMC)要求是设计师经常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这是由于外部高频电磁场引起的射频干扰(RFI)和无线电技术所产生的干扰。
要求板设计具备EMC水平,一般采取的措施是合适的布局,使用低通滤波网络,使用EMI导体等,对敏感信号进行屏蔽并平衡电流,以减少RFI和EMI的发射。
2 电流性能电流性能是保证高效电流流动的设计技术,它考虑了板上跟踪宽度,电源网络,连接桥接,地线优化以及其他板上电流流动的设计要素。
正确的电流设计有助于数字控制器和常规回路部件之间或在多个电路和每层之间共享更电流,有效降低板上电阻,从而提高板上电电路的整体性能。
3 连接性能连接性是指将多个电路连接起来或与外部设备进行连接的功能。
它考虑板上信号的传输,包括接线布线,针能连接,插件,带护套连接,板对板连接,低通滤波网络,阻抗补偿和连接等。
一般来说,板上信号的传输要求使用针连接,以防止外部电磁干扰,同时带来传输信号的可靠性。
4 其他考虑除了上面提到的原则外,在设计PCB叠层结构时,还需要考虑布局的视觉外观,减小热量对组件的影响,对噪音的抑制以及连接器,可靠性和安全性等。
在此过程中,本身使用的应是环保材料,以及按要求进行工装制作。
总之,PCB叠层设计决定了叠层中每一个电路的整体性能,因此,在进行叠层设计之前,必须根据不同要求确定每一层的电子连接配置,确保设计满足严格的EMC,电流和连接性等要求。
多层PCB板制作全流程
多层PCB板制作全流程多层PCB板制作全流程是一种将多个单层或双层PCB板层叠在一起形成的复合型印制电路板。
多层PCB板具有较高的集成度和密度,可满足复杂电子产品对电路布局和布线规划的要求。
以下是多层PCB板制作全流程的详细步骤。
1.设计原理图和布局规划:在进行多层PCB板制作之前,首先需要根据需求设计电路原理图和进行布局规划。
在原理图中标注电路元件和连接线的关系,然后根据原理图进行布局规划,确定元件的位置和布线的走线规划。
2.制作内层电路板:制作多层PCB板时,首先要制作内层电路板。
内层电路板的制作与传统的单层或双层PCB板制作过程类似,包括准备基材、涂覆光刻胶、曝光、显影、蚀刻等步骤。
3.涂覆和烘干:制作完成内层电路板后,需要进行涂覆和烘干处理。
通过涂覆机将内层电路板覆盖上薄膜,然后进行烘干,使薄膜牢固地黏附在内层电路板表面。
4.层叠:内层电路板制作完成后,将多个内层电路板层叠在一起。
在层叠的过程中,需要在每一层中添加层间连接电路、振铺等。
5.高温压制:在层叠完成后,将多层电路板放入高温压制机中进行高温压制。
高温压制的目的是通过高温和高压使各层之间形成可靠的连接。
6.外层电路板制作:高温压制完成后,进行外层电路板的制作。
外层电路板与内层电路板的制作过程类似,包括准备基材、涂覆光刻胶、曝光、显影、蚀刻等步骤。
7.钻孔:制作完成外层电路板后,需要进行钻孔处理。
使用钻孔机将电路板上的穿孔位置进行钻孔,用于安装元件和进行连线。
8.喷镀和覆盖层制作:钻孔完成后,需要进行喷镀和覆盖层制作。
通过喷镀机对钻孔孔壁进行金属喷镀,形成导电层,并对电路板进行覆盖层涂覆和固化处理。
9.印刷标识:制作完成喷镀和覆盖层后,需要进行印刷标识处理。
使用印刷机对电路板进行标识印刷,包括公司名称、产品型号、序列号等信息。
10.表面处理:最后,进行电路板的表面处理。
根据需求进行选择,可以进行喷锡、喷镀金等表面处理工艺,以提高电路板的导电性和耐腐蚀性。
电路板叠层的设计原则及设计方式
电路板叠层的设计原则及设计方式电路板的叠层安排是对PCB的整个系统设计的基础。
叠层设计如有缺陷,将最终影响到整机的EMC性能。
总的来说叠层设计主要要遵从两个规矩:1、每个走线层都必须有一个邻近的参考层(电源或地层);2、邻近的主电源层和地层要保持最小间距,以提供较大的耦合电容;下面列出从两层板到十层板的叠层:2.1 单面板和双面板的叠层;对于两层板来说,由于板层数量少,已经不存在叠层的问题。
控制EMI辐射主要从布线和布局来考虑;单层板和双层板的电磁兼容问题越来越突出。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因是信号回路面积过大,不仅产生了较强的电磁辐射,而且使电路对外界干扰敏感。
要改善线路的电磁兼容性,最简单的方法是减小关键信号的回路面积。
关键信号:从电磁兼容的角度考虑,关键信号主要指产生较强辐射的信号和对外界敏感的信号。
能够产生较强辐射的信号一般是周期性信号,如时钟或地址的低位信号。
对干扰敏感的信号是指那些电平较低的模拟信号。
单、双层板通常使用在低于10KHz的低频模拟设计中:在同一层的电源走线以辐射状走线,并最小化线的长度总和;走电源、地线时,相互靠近;在关键信号线边上布一条地线,这条地线应尽量靠近信号线。
这样就形成了较小的回路面积,减小差模辐射对外界干扰的敏感度。
当信号线的旁边加一条地线后,就形成了一个面积最小的回路,信号电流肯定会取道这个回路,而不是其它地线路径。
如果是双层线路板,可以在线路板的另一面,紧靠近信号线的下面,沿着信号线布一条地线,一线尽量宽些。
这样形成的回路面积等于线路板的厚度乘以信号线的长度。
2.2 四层板的叠层;推荐叠层方式:2.2.1 SIG-GND(PWR)-PWR (GND)-SIG;2.2.2 GND-SIG(PWR)-SIG(PWR)-GND;对于以上两种叠层设计,潜在的问题是对于传统的1.6mm(62mil)板厚。
层间距将会变得很大,不仅不利于控制阻抗,层间耦合及屏蔽;特别是电源地层之间间距很大,降低了板电容,不利于滤除噪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并不能满足所有的要求,这就需要考虑各项设计原则的优先级问题。遗憾的是由于 电路板的板层设计和实际电路的特点密切相关,不同电路的抗干扰性能和设计侧重点各有所 不同,所以 事实上这些原则并没有确定的优先级可供参考。但可以确定的是,设计原则 2(内部电源层 和地层之间 应该紧密耦合)在设计时需要首先得到满足,另外如果电路中需要传输高速信号,那么设计 原则 3(电 路中的高速信号传输层应该是信号中间层,并且夹在两个内电层之间)就必须得到满足。表 11-1 给出了 多层板层叠结构的参考方案,供读者参考。
(5)对于易产生噪声的元器件,例如时钟发生器和晶振等高频器件,在放置的时候应当尽 量把它们放 置在靠近 CPU 的时钟输入端。大电流电路和开关电路也容易产生噪声,在布局的时候这些 元器件或模块 也应该远离逻辑控制电路和存储电路等高速信号电路,如果可能的话,尽量采用控制板结合 功率板的方 式,利用接口来连接,以提高电路板整体的抗干扰能力和工作可靠性。 (6)在电源和芯片周围尽量放置去耦电容和滤波电容。去耦电容和滤波电容的布置是改善 电路板电源 质量,提高抗干扰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实际应用中,印制电路板的走线、引脚连线和接 线都有可能 带来较大的寄生电感,导致电源波形和信号波形中出现高频纹波和毛刺,而在电源和地之间 放置一 个 0.1 F 的去耦电容可以有效地滤除这些高频纹波和毛刺。如果电路板上使用的是贴片电容, 应该将贴 片电容紧靠元器件的电源引脚。对于电源转换芯片,或者电源输入端,最好是布置一个 10 F 或者更大 的电容,以进一步改善电源质量。 (7)元器件的编号应该紧靠元器件的边框布置,大小统一,方向整齐,不与元器件、过孔 和焊盘重 叠。元器件或接插件的第 1 引脚表示方向;正负极的标志应该在 PCB 上明显标出,不允许 被覆盖;电源变 换元器件(如 DC/DC 变换器,线性变换电源和开关电源)旁应该有足够的散热空间和安装 空间,外围留 有足够的焊接空间等。
11.2.1 元器件布局的一般原则 设计人员在电路板布局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一般原则如下。 (1)元器件最好单面放置。如果需要双面放置元器件,在底层(Bottom Layer)放置插针 式元器件, 就有可能造成电路板不易安放,也不利于焊接,所以在底层(Bottom Layer)最好只放置贴 片元器件, 类似常见的计算机显卡 PCB 板上的元器件布置方法。单面放置时只需在电路板的一个面上 做丝印层,便 于降低成本。 (2)合理安排接口元器件的位置和方向。一般来说,作为电路板和外界(电源、信号线) 连接的连接 器元器件,通常布置在电路板的边缘,如串口和并口。如果放置在电路板的中央,显然不利 于接线,也 有可能因为其他元器件的阻碍而无法连接。另外在放置接口时要注意接口的方向,使得连接 线可以顺利 地引出,远离电路板。接口放置完毕后,应当利用接口元器件的 String(字符串)清晰地标 明接口的种 类;对于电源类接口,应当标明电压等级,防止因接线错误导致电路板烧毁。 (3)高压元器件和低压元器件之间最好要有较宽的电气隔离带。也就是说不要将电压等级 相差很大的 元器件摆放在一起,这样既有利于电气绝缘,对信号的隔离和抗干扰也有很大好处。 (4)电气连接关系密切的元器件最好放置在一起。这就是模块化的布局思想。
框,可在该对话框的 Thickness 选项中改变绝缘层的厚度。
如果电源和地线之间的电位差不大的话,可以采用较小的绝缘层厚度,例如 5mil (0.127mm)。 (3)电路中的高速信号传输层应该是信号中间层,并且夹在两个内电层之间。这样两个内 电层的铜膜 可以为高速信号传输提供电磁屏蔽,同时也能有效地将高速信号的辐射限制在两个内电层之 间,不对外 造成干扰。 (4)避免两个信号层直接相邻。相邻的信号层之间容易引入串扰,从而导致电路功能失效。 在两信号 层之间加入地平面可以有效地避免串扰。 (5)多个接地的内电层可以有效地降低接地阻抗。例如,A 信号层和 B 信号层采用各自单 独的地平面, 可以有效地降低共模干扰。 (6)兼顾层结构的对称性。 11.1.2 常用的层叠结构 下面通过 4 层板的例子来说明如何优选各种层叠结构的排列组合方式。 对于常用的 4 层板来说,有以下几种层叠方式(从顶层到底层)。 (1)Siganl_1(Top),GND(Inner_1),POWER(Inner_2),Siganl_2(Bottom)。 (2)Siganl_1(Top),POWER(Inner_1),GND(Inner_2),Siganl_2(Bottom)。 (3)POWER(Top),Siganl_1(Inner_1),GND(Inner_2),Siganl_2(Bottom)。 显然,方案 3 电源层和地层缺乏有效的耦合,不应该被采用。 那么方案 1 和方案 2 应该如何进行选择呢?一般情况下,设计人员都会选择方案 1 作为 4 层板的结构。原因并非方案 2 不可被采用,而是一般的 PCB 板都只在顶层放置元器件,所 以采用方案 间的连接处也要尽量圆滑,避免出现小的尖脚,可以采用补泪滴的方法来解决。 当焊盘之 间的中心距离小于一个焊盘的外径 D 时,导线的宽度可以和焊盘的直径相同;如果焊盘之 间的中心距大 于 D,则导线的宽度就不宜大于焊盘的直径。 导线通过两个焊盘之间而不与其连通的时候,应该与它们保持最大且相等的间距,同样导线 和导线之间 的间距也应该均匀相等并保持最大。 (3)印制走线宽度的确定方法。走线宽度是由导线流过的电流等级和抗干扰等因素决定的, 流过电流 越大,则走线应该越宽。一般电源线就应该比信号线宽。为了保证地电位的稳定(受地电流 大小变化影 响小),地线也应该较宽。实验证明:当印制导线的铜膜厚度 为 0.05mm 时,印制导线的载流量可以按照 20A/mm2 进行计算,即 0.05mm 厚,1mm 宽 的导线可以流 过 1A 的电流。所以对于一般的信号线来说 10~30mil 的宽度就可以满足要求了;高电压, 大电流的信号 线线宽大于等于 40mil,线间间距大于 30mil。为了保证导线的抗剥离强度和工作可靠性, 在板面积和密 度允许的范围内,应该采用尽可能宽的导线来降低线路阻抗,提高抗干扰性能。 对于电源线和地线的宽度,为了保证波形的稳定,在电路板布线空间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加 粗,一般情 况下至少需要 50mil。 (4)印制导线的抗干扰和电磁屏蔽。导线上的干扰主要有导线之间引入的干扰、电源线引 入的干扰和 信号线之间的串扰等,合理安排和布置走线及接地方式可以有效减少干扰源,使设计出的电 路板具备更 好的电磁兼容性能。 对于高频或者其他一些重要的信号线,例如时钟信号线,一方面其走线要尽量宽,另一方面 可以采取包 地的形式使其与周围的信号线隔离起来(就是用一条封闭的地线将信号线“包裹”起来,相当 于加一层接 地屏蔽层)。 对于模拟地和数字地要分开布线,不能混用。如果需要最后将模拟地和数字地统一为一个电 位,则通常 应该采用一点接地的方式,也就是只选取一点将模拟地和数字地连接起来,防止构成地线环 路,造成地
11.2.2 元器件布线的一般原则 设计人员在电路板布线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一般原则如下。 (1)元器件印制走线的间距的设置原则。不同网络之间的间距约束是由电气绝缘、制作工 艺和元件大 小等因素决定的。例如一个芯片元件的引脚间距是 8mil,则该芯片的【Clearance Constraint】 就不能设 置为 10mil,设计人员需要给该芯片单独设置一个 6mil 的设计规则。同时,间距的设置还要 考虑到生产厂 家的生产能力。 另外,影响元器件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电气绝缘,如果两个元器件或网络的电位差较大,就需 要考虑电气 绝缘问题。一般环境中的间隙安全电压为 200V/mm,也就是 5.08V/mil。所以当同一块电路 板上既有高 压电路又有低压电路时,就需要特别注意足够的安全间距。 (2)线路拐角走线形式的选择。为了让电路板便于制造和美观,在设计时需要设置线路的 拐角模式, 可以选择 45°、90°和圆弧。一般不采用尖锐的拐角,最好采用圆弧过渡或 45°过渡,避免采 用 90°或者更
在设计多层 PCB 电路板之前,设计者需要首先根据电路的规模、电路板的尺寸和电磁兼容 (EMC)的要 求来确定所采用的电路板结构,也就是决定采用 4 层,6 层,还是更多层数的电路板。确定 层数之后,再 确定内电层的放置位置以及如何在这些层上分布不同的信号。这就是多层 PCB 层叠结构的 选择问题。层 叠结构是影响 PCB 板 EMC 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抑制电磁干扰的一个重要手段。本 节将介绍多 层 PCB 板层叠结构的相关内容。 11.1.1 层数的选择和叠加原则 确定多层 PCB 板的层叠结构需要考虑较多的因素。从布线方面来说,层数越多越利于布线, 但是制板成 本和难度也会随之增加。对于生产厂家来说,层叠结构对称与否是 PCB 板制造时需要关注 的焦点,所以 层数的选择需要考虑各方面的需求,以达到最佳的平衡。 对于有经验的设计人员来说,在完成元器件的预布局后,会对 PCB 的布线瓶颈处进行重点 分析。结合其 他 EDA 工具分析电路板的布线密度;再综合有特殊布线要求的信号线如差分线、敏感信号 线等的数量和 种类来确定信号层的层数;然后根据电源的种类、隔离和抗干扰的要求来确定内电层的数目。 这样,整 个电路板的板层数目就基本确定了。 确定了电路板的层数后,接下来的工作便是合理地排列各层电路的放置顺序。在这一步骤中, 需要考虑 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点。 (1)特殊信号层的分布。 (2)电源层和地层的分布。 如果电路板的层数越多,特殊信号层、地层和电源层的排列组合的种类也就越多,如何来确 定哪种组合 方式最优也越困难,但总的原则有以下几条。 (1)信号层应该与一个内电层相邻(内部电源/地层),利用内电层的大铜膜来为信号层提 供屏蔽。 (2)内部电源层和地层之间应该紧密耦合,也就是说,内部电源层和地层之间的介质厚度 应该取较小 的值,以提高电源层和地层之间的电容,增大谐振频率。内部电源层和地层之间的介质厚度 可以 在 Protel 的 Layer Stack Manager(层堆栈管理器)中进行设置。选择【Design】/【Layer Stack Manager 】命令,系统弹出层堆栈管理器对话框,用鼠标双击 Prepreg 文本,弹出如图 11-1 所示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