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风》获奖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风》教案三篇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风》教案三篇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风》教案三篇导读:本文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风》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教学目标1.会写“波游戏”3个生字,认识“颤”。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知风的调皮、可爱,体会诗歌传达的童真童趣。

4、背诵并学会仿写诗歌。

教学重点:感知风的调皮、可爱,体会诗歌传达的童真童趣。

教学难点:根据诗歌特点仿写诗歌教材分析:《风》是作家叶圣陶先生所写的一首小诗。

行文清新活泼,充满童趣。

以儿童的视角去观察、描写了生活中的微风。

小诗共三节,每一节结构相似,都是先写“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

”再写从哪些景物的变化中发现了风的踪迹,形象地描述了风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

这首诗浅显易懂,是一首平凡中透露着灵动,朴实中蕴含着优美的小诗。

学生分析小诗语言浅显易懂,充满童趣,学生通过反复阅读,能够感受风的特点。

在口头表述方面,学生能说完整的话,但语言的表述还欠美优与灵活。

设计思路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把孩子们带入微风习习的大自然之中,让学生去感受风的有趣。

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激发他们的想象,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去自主理解、体会、设计动作,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情感体验。

以此为跳板指导学生的拓展训练,为学生提供续编小诗的活动,让学生去探究、发现自然界中风的足迹,加强语言的感受和积累。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引出新课(设计意图:用儿童的语言,谜语的形式开课,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

可是,它太调皮了,我刚进教室,它一溜烟儿跑得无影无踪了。

老师只好用几句谜语来介绍它,我来读,你来听,猜猜它是谁?生:风师:你猜对了。

哪些同学猜对了,请举手。

2、板书课题:你们真是很聪明,我们把风娃娃请到黑板上来吧。

请你跟我一起写“风”一起来读一读。

给风标上音节,再正音,可以组成什么词(微风,清风,,)。

《风》优秀教案(5篇

《风》优秀教案(5篇

编号:__________ 《风》优秀教案(5篇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日期:_____年_____月_____日《风》优秀教案(5篇目录一、教学内容1.1 课文《风》的文本分析1.2 生字词解析1.3 文化背景介绍二、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目标2.2 过程与方法目标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3.1 教学难点3.2 教学重点四、教具与学具准备4.1 教具准备4.2 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5.2 自主学习5.3 课堂讲解5.4 小组讨论六、板书设计6.1 板书内容设计6.2 板书形式设计七、作业设计7.1 作业内容设计7.2 作业提交方式八、课后反思8.1 教学效果反思8.2 教学方法反思8.3 学生反馈反思九、拓展及延伸9.1 相关阅读材料推荐9.2 课堂活动延伸9.3 学习方法拓展教案如下:一、教学内容1.1 课文《风》的文本分析《风》是一首描绘大自然中风的诗歌,通过对风的形象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1.2 生字词解析讲解诗歌中出现的新词汇,如“狂风”、“细雨”、“落叶”等,并解释其含义。

1.3 文化背景介绍介绍诗歌创作的背景,包括诗人的生活经历、创作风格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风》,使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风》,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力量,培养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3.1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以及诗人的情感表达。

3.2 教学重点熟读并理解诗歌内容,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4.1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4.2 学具准备学生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风》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6篇)

《风》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6篇)

《风》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6篇)《风》及反思篇1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波、游、戏”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在微风吹动下,大自然的美丽景象。

养成仔细观察和敢于想象的习惯。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水见它皱眉,花见它点头,树见它弯腰,云见它溜走。

2、引导感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

可是,我刚进教室,它却一溜烟儿跑得无影无踪了。

大家一起去找找它吧! ;瞧,它正和红旗打招呼呢!看,它又把细细的雨丝吹得东歪歪、西斜斜。

听,呼呼呼,它和风车玩起了转圈圈的游戏。

这就是大家的新朋友——风。

;;;(板书:风) ;齐读课题。

你喜欢这个新朋友吗? ;为什么;(感受风的调皮、可爱,确立朗读基调)3、教师范读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师:既然大家都那么喜欢它,那我们就赶紧到课文中去看看,读读课文,和它交朋友吧。

1、(学习要求)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2、自主识字。

用熟悉的符号画出生字,同位互读。

3、师:刚才,风娃娃悄悄告诉我,要和它交朋友,先得和这些生字娃娃交朋友才行!大家有这个信心读好它们吗?(出示本课带拼音的生词)4、比比谁读得又正确声音又洪亮。

5、开火车指名读、齐读。

6、生字娃娃要为难你们。

瞧,它们的拼音帽子不见了,你们能看到它们的样子叫出他们的名字吗?大家先自己小声地试一试,读一读。

教师适时指导书写7、小组比赛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词语读连贯,句子读通顺。

三、情境导读、体会风的特点1、师:同学们,你见过风吗?它是高?是矮?是胖?是瘦?我不知道,你不知道,他也不知道。

那这句话该怎么读呢?(出示: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

)[风儿无色无味,我们从没见过风的样子,但我们可以感觉大自然中风的存在。

] ;;;;;;;;2、风娃娃已经躲在课文里了,可是它说要十分细心的小朋友才找得到它,你们有信心吗?听老师读课文,同学们拿笔勾出从哪些地方找出了风娃娃?等老师读完课文,你再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

让课堂自然流淌着诗情 ——《风》教学实录及点评

让课堂自然流淌着诗情 ——《风》教学实录及点评

让课堂自然流淌着诗情——《风》教学实录及点评让课堂自然流淌着诗情——《风》教学实录及点评(精选17篇)让课堂自然流淌着诗情——《风》教学实录及点评篇1一、乐观汇报,导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汇报班级诵读活动积累的名言名句。

生:奇怪心造就科学家和诗人。

生:越有礼貌的人越有学问。

``` ```师:同学们注意词语积累,能沟通带有“风”字的成语吗?生:风吹雨打、和风细雨、风雨交加、狂风暴雨、甘拜下风、、师:同学们积累的词语真多,今日老师也搜集一些带“风”的成语与大家沟通。

出示课件(一):风雨同舟风平浪静风言风语风尘仆仆风调雨顺风和日丽风吹日晒迎风招展一帆风顺。

生读一读带“风”的成语。

师:同学们,风与人们的生活关系亲密,汉语中带“风”的词语也特别丰富。

这节课我们一齐学习叶圣陶爷爷写的诗歌《风》。

生:齐读课题。

点评:《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要求同学“积累自己喜爱的成语、格言、警句”。

教学联系班级的诵读活动,为同学搭建展现沟通的平台,把静态的词语进行“盘点”,奇妙地由同学积累语言的爱好迁移到新课的学习爱好上来,这样,既丰富了同学的语言积累,又调动了同学语文学习的乐观性,由此营造一派乐融融的学习氛围。

二、认读字词,熟知课文。

师:课文《风》中说了风的什么特征?同学回答。

出示课件(二)抖动河水起波嬉戏生:检查认读词语的状况chàn bō yóu xì出示课件(三)颤波游戏生:开火车认清生字(正音)生:我能给生字找伴侣:“起波、波浪、游泳、看戏、游玩、演戏、、”点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同学“喜爱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因此,教学关注识字的重点,信任同学的认字力量,依照“从文到句,从句到词,从词到字”的挨次,让同学自读,互读,读中认字识词,读准字音,观看字形,意会字义。

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在自信的心态下,同学认字学问的效果事半功倍。

三、师生沟通,指导朗读。

生朗读风姑娘的电子信件,引发爱好。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风》教案(通用14篇)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风》教案(通用14篇)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风》教案(通用14篇)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风》教案篇1学习目标★学生自主识字,在实践中总结不同的识字方法,灵活运用。

★认记2个生字,学会正确书写“波、游、戏”3个字。

★朗读诗歌,感知风的特点,体会诗歌的韵味。

★续编诗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随文识字,自主识字,游戏识字等方法,继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陶冶情操,升华感情。

★培养观察自然,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教具准备字词卡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激趣。

1、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先请大家欣赏一首首古诗: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三尽浪,入竹万竿斜。

(出示课件引入)(设计理念:运用动画的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其一开课就感到课的新颖,有趣,从面投入十分的学习热情。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3、读题后(点击课件“图片”)引入本课教学。

过渡语:风常和我们在一起,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风?有过什么感受?学生交流。

(设计理念:这一课件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风吹叶动水波荡”,这时课件的出现既再现学生的生活实际,又与课文内容相联系,配以轻风拂过声,营造出浓浓的诗情画意。

)二、整体感知,随文识字。

1、出示“课文”课件,看、听诗歌。

(要求学生标清小节,勾画出生字、新词)2、学生自由识字(点击“生字”课件)a. 学生利用自制的字卡,与同学互帮互助;b.全班交流识字方法;c. 集体齐读字词; d、把字宝宝送回句子中读一读。

(设计理念:“生字”课件的及时出示,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理念,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让学生在语境中灵活的识记字词。

学生动手动脑,运用多种学习方式,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3、再读全文,整体感知。

想一想,议一议:诗中的哪些词句能发现风的踪迹?(板书略)(设计理念:从整体到局部,再回到整体,让孩子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去感知文本。

体味中华文字的魅力。

)三、抓重点词句,精读感悟。

《风》教案设计

《风》教案设计

《风》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风》。

(2)理解诗歌《风》的主题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对自然的热爱。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诗歌《风》的朗读和背诵,诗歌主题和意境的理解。

难点: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诗歌深层含义的把握。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 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感受诗歌描绘的意境。

3. 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风》的课件或黑板报。

2. 准备与诗歌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准备诗歌朗诵的音乐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谈论对风的印象,如风的特点、风的作用等。

(2)展示与风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欣赏。

2. 朗读诗歌:(1)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表达。

(2)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随模仿。

3. 理解诗歌:(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探讨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 欣赏诗歌:(1)让学生欣赏诗歌朗诵,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感悟和欣赏。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诗歌并写一篇简短的感悟。

6. 板书设计:风主题:大自然的美好意境:飘逸、自由、神秘情感:热爱自然、欣赏美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七、作业设计:1. 背诵诗歌《风》。

2. 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对诗歌《风》的理解和感悟。

一年级语文《风》教案一等奖3篇

一年级语文《风》教案一等奖3篇

1、一年级语文《风》教案一等奖撰写教学案例是撰写教学论文、撰写课题研究材料的基础,撰写教学论文是撰写教学案例的提高,撰写课题研究材料则是撰写教学案例的升华。

接下来,小编为您介绍了一年级语文《风》教案,感谢您的阅读!教学目标:1、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学习本课12个生字,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的书写8个生字,并能试着欣赏自己书写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小诗。

3、在读风中体会风的调皮、可爱,在找风中唤起该生生活感受,在画风写风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风的顽皮可爱,培养学生细心观察习惯。

教学准备:能感知风的风景图片或相关课件一、复习:《诗经》有关内容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不是歌总集,回忆《诗经》有关的内容?答案:略。

2、我们知道《诗经》是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的源头。

3、上一节课,我们学过《氓》,我们一起背诵1、2节,要求背诵。

1)、七倍。

2)、每位派代表背。

4、通过学习《氓》我们大家知道这首诗歌写什么内容的?一位美丽、善良、可爱、大方、痴情的'女子自由恋爱――婚变――决绝的凄美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古代妇女追求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5、表达这一内容主要运用什么手法?答案:略。

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邶风?静女》,看看这首诗歌写什么内容?运用生什么样的手法来写的?1、老师范读课文2、学生自由读课文3、齐读4、思考1)、读了三边凭直觉这首诗歌谢什么内容的?答:一对青年男女恋爱幽会的情景。

2)、是以男子口吻写的还是以女子口吻写的?答:女子。

3)、给以分钟的时间,组织语言叙述一下这对青年男女由幽会的过程?(男生说)一个美丽女孩子,和我相约于城角。

那女孩子非常的可爱,看见那我兴冲冲的到来,她悄然躲在一旁,于是那赴约我非常的着急,不禁抓耳挠腮,转来转去,不知所措。

那个调皮的姑娘,看见把践约而来的所爱,急得不成样子,终于露面了,并将一支小草送给了男子面前。

小学一年级下册《风》教学设计一等奖

小学一年级下册《风》教学设计一等奖

1、小学一年级下册《风》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要求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其中的8个。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一自然现象的特点,知道风来时万物的变化。

重点难点1.学会本课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风这一自然现象的特点。

课时划分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风这一自然现象的特点。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彩虹吗?它是什么样的?2.你们还知道哪些自然现象呢?3.风你们见过吗?是呀,风来的时候,我们看不见,可有人却知道风在哪儿。

他看见风了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风》(板书课题)4.指导学生读好“风”。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1.教师范读。

学生轻声跟读。

2.学生自读生字,然后自由读文。

3.反馈学生认字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学生评议。

(2)小朋友跟老师认读生字。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鼓励学生读好字,再读课文。

同桌互相读、互相纠正,并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

(4)教师组织学生反馈生字的识记方法。

(5)开火车读,巩固小朋友对生字认读。

4.朗读课文。

(1)小组自由读,读好生字,读好课文。

(2)指名读,集体评议。

(3)教师读,故意读错生字、添字漏字,让学生帮助教师纠正错误。

(4)教师根据学生纠错的情况,强调读书的注意事项。

(5)学生自由读。

(6)小组长检查小组成员读文的情况。

(7)小组比赛读文。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1.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作者说风都在哪儿呢?2.学生反馈,教师出示响应的挂图。

3.小组交流、讨论:作者凭什么判断风在这些地方呢?4.结合课文内容反馈,教师板书。

(颤动点头起波)5.再读课文,感知理解。

四、自由读课文,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课文。

五、布置作业1.认读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风教案(精选11篇)

风教案(精选11篇)

风教案(精选11篇)风篇1教材分析:这首诗的作者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

风是什么样子的呢?谁也没有见过。

它没有形状,没有颜色,也没有气味,可是我们却能感觉到风的到来。

作者通过向我们描述日常生活中的所闻所见,向大家展示了风的轻柔、风的顽皮。

生活中的许多事物都是需要我们去留心才能观察到、去思考才能捕捉到的,风也是如此。

该诗语言简洁明快,读来亲切、自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正确认读本课十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六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

2. 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3. 理解诗句内容,了解风这一自然现象的特点,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深入思考的好习惯。

4. 依照课文续写诗歌,做到语意清楚,语句通顺。

过程与方法:1. 合作、探究识字与写字,让孩子们感受成功,喜欢汉字。

2. 通过形象的,了解风这一自然现象的特点。

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让孩子们乐中学。

3. “寻找风娃娃”续写诗歌,让学生进一步感知风的特点,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深入思考的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风这一自然现象的特点,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深入思考的好习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重难点分析:1. 正确认读本课十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六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

教学中,倡导独立识字,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帮助,共同促进。

2. 多种形式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课件展示,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体会风的顽皮可爱,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感受诗的意境。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教学过程设计说明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引入新课。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它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能感觉到。

(打开电扇)(一)你感觉到了什么?(风)(二)这就是我们的新朋友,它藏在生活的各个角落,说一说你是怎样发现风的?过渡: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写风的小诗,看看作者在哪儿找到了风?(三)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二、初读课文,把握整体。

《风》优秀教案(精选11篇)

《风》优秀教案(精选11篇)

《风》优秀教案《风》优秀教案(精选11篇)《风》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风来时万物的变化。

教学重点难点:1、认识、会写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教师:生字卡片。

学生:预习课文,自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谜语激趣,谈话引入。

1、孩子们,今天天气不错,咱们来猜个谜语吧!(出示:云儿见它让路,苗儿见它弯腰。

树儿点它点头,花儿见它微笑。

)(生猜)2、你们真棒,一下就能猜出这谜底是“风”,板书:风3、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你们都是从哪些地方看见过风呀?(孩子们自己说)4、是呀,我们生活中,风无处不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叶圣陶老爷爷的《风》,去看看风到底在哪里?(补全课题:14、风)生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认读生字。

1、教师范读,生轻声跟读。

2、生自读,对不认识的字作上记号,借助拼音,多读几次。

3、生再读,勾画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4、同桌借助自制卡片,玩找字游戏。

(如:问:用用用,你在哪里?答:用用用,我在这里。

)5、检查生字学习。

A、将生字板书黑板,让生上来问,其余生作答。

B、让全班生找字卡,师说问句,生答,并读。

C、开火车读生字。

D、齐读。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1、将生字送进课文,再次读文,边读边思考:风都到过哪里?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2、生自读。

3、交流:风到过“树叶、林木、河水”但是树叶颤动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那儿了。

(理解:颤动)但是林木点头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正走过。

但是河水起波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

4、讨论:为什么树叶颤动、林木点头、河水起波时我们知道风在哪了?5、交流6、指导生读。

四、课堂小结。

风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可以从风使周围事物发生的变化中感觉到风的存在。

第二课时一、巩固生字,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卡,开火车读。

2、为生字找朋友组词。

3、在上节课,咱们知道了风在树叶、在林木、在河水,还有哪些呢,让我们从生活中来看看吧!二、画风延伸,背诵全文。

《风》教学设计

《风》教学设计

《风》教学设计第一篇:《风》教学设计《风》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本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一首儿童诗,全诗三小节,写出了风的特点,充满了童真童趣,读起来朗朗上口,有节奏感。

在教学时可设置三种情景,让学生感受风,想象风;同时引导学生多读,自己感悟,熟读成诵。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工整、漂亮地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生活实际,唤起对生活的热情3、在读风、找风、画风、写风的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生词卡片、教学挂图、生词句子、风光课件。

教学时间 1~2课时。

1、教学过程〖*2〗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1孩子们,喜欢猜谜语吗?请听好:“看不见,摸不着,春天暖,夏天热,秋天凉,冬天冷。

”猜一自然现象。

(出示课题“风”)2、风有些神奇吧,对它有什么疑问吗?(质疑)过渡:咱们将要学习的叶圣陶爷爷笔下的“风”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自学字词,整体感知。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声或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帮忙。

多读几遍,想办法记住它们。

4、同桌互读,读对了,夸夸他,读错了就帮帮他。

二、检查识字情况教师:1孩子们的合作学习气氛热烈,说说你刚才帮助同伴纠正了哪些字的读音,你准备特别提醒大家哪些字的读音易错(课件或卡片相机出示这些带音节的生字)。

齐读,抽生读。

2本课有哪些生字是你以前就认识了的?能给大家介绍吗?(小结:鼓励孩子们要多从生活中识字。

课堂学习时,已经认识的字暂放一边,集中学习不认识的字。

)3这些生字中你认为谁最难记住?你是怎么记住的?生交流。

(启发学生用熟字或学过的方法或记关键笔画来识记生字,视具体情况,师可举例)你还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哪些字?和你的同桌说说。

4小朋友真会学习,下面我们来做好玩的游戏:火车、火车谁来开?(火车遍地开游戏:出示生字卡,一生读字,一生读词,众生扩词开花,并相机用词练习说话。

)四、指导朗读,理解课文1、火车安全进站了,这些可爱的汉字娃娃回家去组成了优美的诗句,小朋友们能读好它吗?去练习作好比赛朗读的准备吧。

古诗《风》教学设计【优秀8篇】

古诗《风》教学设计【优秀8篇】

古诗《风》教学设计【优秀8篇】古诗《风》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道风吹来的方向叫做风向,风速叫做风级。

了解一些判断风向和风力的方法,认识风向标和风力计。

知道不同等级的风造成的自然现象。

教学准备手绢、纸巾、纸屑等轻飘物体。

观测天气的器材、记录本、笔。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检查学生带来的观测风向的。

物品。

复习引入。

自主学习组织学生到教室外看看,今天刮的是什么风?风吹来的方向。

分小组进行观测。

将自己记录风向和风力的方法写在活动记录上。

小组汇报。

教师小结。

组织学生熟读并背颂这首风级歌。

动手制做风标和风力计。

准备好制做材料。

做好后在小组内进行评价。

连续观测一周的天气情况,把结果记在活动记录上。

课后作业写出两条能预报天气的谚语。

古诗《风》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认识本课8个生字。

3、感受诗中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像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今天的天气怎样?那么你就拿起书本扇一扇,体会有风,你看见风了吗?叶圣陶爷爷是怎么看到风的呢?板书:风2、解题:什么是风?(由于空气流动形成了风)二、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多读几遍)2、认生字卡片,并在课文里圈出来,再读一读。

3、自由读课文,标一标这首诗有几节。

三、细读课文:1、导学第一节:(1)自读第一节(注意:把词连起来读一读)(2)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从哪个词可以看出风来了,并把它圈住)(3)做一做树叶颤动的`动作。

(4)指导朗读:自读、赛读、跟读、自读、指名读2、合作学习第二节(1)自读第二节(注意重音、停顿)(2)同桌互读第二节(3)读了这一节你怎么知道风来了?(圈出表示风来了的词)(4)指导朗读:指名读、分组读、带动作读3、自学第三节(方法同第一、二节)四、总结全文本文通过3个事例告诉我们风的存在,其实只要认真观察,我们就会发现身边处处有风。

不信请看。

五、扩展延伸:活动一(1)吹泡泡(2)生续写诗活动二(1)摆动红旗(2)续写诗活动三:想想自己在哪看见过风?并续写一首诗。

古诗《风》教学设计

古诗《风》教学设计

古诗《风》教学设计古诗《风》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读4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并积累带生字的词语,从而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看图识字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理解诗歌的能力,并进行感情朗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大致感受诗的意境,了解风的特点。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1、学会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难点体会刮风时景物的变化。

教学突破组织学生在读中感悟,启发学生思维,并体会刮风时景物变化,结合诗的内容进行理解。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投影片、幻灯机、生字卡片。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风的知识、古诗等。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游戏法、自学指导法、电教法。

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师: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咱们先来猜个谜语:来无影,去无踪,来时树动花摇,去时水平浪静。

师: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猜出它是谁了吗?生:它是风。

师:唐代诗人李峤就写了一首以《风》题目的小诗。

(板书课题)(教学一开始,老师便用谜语的形式将古诗的内容展现给孩子们,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猜谜中感知了古诗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师:想读读吗?那就看看大屏幕(出示投影片—2),自己小声地读读吧。

边读边找出不认识的字。

生自由读诗。

学生用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

师:说说吧,你用了什么方法,认识了哪些字?并且领同学们读一读。

师:还想再读读你新认识的字吗?(出示投影片—1)师:这一遍你想怎么读呢?(放手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旨在培养学生多种方法,多种途径进行识字。

识字中体现了学生间的互帮互助,有些学生拿着自己的书问别人,还有的主动帮助同学,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学习的价值,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

最后,回归到课文中,将古诗出示在课件中,引导学生在古诗这一语言环境中找到生字并巩固。

《风》教学实录(精选)

《风》教学实录(精选)

《风》教学实录(精选)第一篇:《风》教学实录(精选)渭南小学《风》教学设计渭南小学王芳【教材分析】《风》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十三单元《风和水》的第一篇主体课文。

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优美的诗歌。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风的特点,体会诗歌的韵味,体验到大自然的神奇。

这篇课文要求学生背诵,积累语言,再仿写,学习运用语言。

【学情分析】《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这篇课文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更培养了学生对语文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1.1.认记1个生字,学会正确书写“波、游、戏”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味。

3.在读、写中感受风的存在,体会风的奇妙,激发他们热爱、探究神秘的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感知风的特点,体会诗歌的韵味。

适性育人悦然天成渭南小学难点:1.仿写诗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受自然的兴趣和习惯。

【资源利用】通过网络搜集有关风的图片、歌曲。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课文中的11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

2.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一、猜谜语,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花儿见它招手,树儿见它点头,云儿见它让路,水儿见它皱眉。

”猜猜它是什么?生:是“风”师:你真聪明!风就在我们身边,可是,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也抓不住。

大家想知道它在哪,在干什么吗?今天,大家就跟老师一起走进《风》这首诗中,我们就会知道答。

现在,请同学们伸出右手食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风”。

请大家齐读课题。

适性育人悦然天成渭南小学生:齐读“风”【设计意图】学生都很喜欢猜谜语,谜语导入会激发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热情,让学生了解风的特点,带着好奇心学文。

《风》教学实录

《风》教学实录

《风》教学设计渭南小学王芳【教材分析】《风》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十三单元《风和水》的第一篇主体课文。

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优美的诗歌。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风的特点,体会诗歌的韵味,体验到大自然的神奇。

这篇课文要求学生背诵,积累语言,再仿写,学习运用语言。

【学情分析】《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这篇课文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更培养了学生对语文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1.1.认记1个生字,学会正确书写“波、游、戏”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味。

3.在读、写中感受风的存在,体会风的奇妙,激发他们热爱、探究神秘的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感知风的特点,体会诗歌的韵味。

难点:1.仿写诗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受自然的兴趣和习惯。

【资源利用】通过网络搜集有关风的图片、歌曲。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课文中的11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

2.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一、猜谜语,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花儿见它招手,树儿见它点头,云儿见它让路,水儿见它皱眉。

”猜猜它是什么?生:是“风”师:你真聪明!风就在我们身边,可是,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也抓不住。

大家想知道它在哪,在干什么吗?今天,大家就跟老师一起走进《风》这首诗中,我们就会知道答。

现在,请同学们伸出右手食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风”。

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风”【设计意图】学生都很喜欢猜谜语,谜语导入会激发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热情,让学生了解风的特点,带着好奇心学文。

二、初步课文,读准字音。

小学美术《风获奖》教案

小学美术《风获奖》教案
-解决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技巧问题,如比例、颜色搭配等。
举例解释:
-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风向标是风的“指示器”,箭头的指向即为风的来向;
-鼓励学生分享对风的观察和感受,引导他们将这种感受转化为视觉元素,如用不同的颜色、线条和形状来表现风的力量和动态;
-在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针对个别学生的问题提供具体指导,如如何调整箭头与箭身的比例,如何选择合适的颜色搭配,以及如何使作品更加立体和生动。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风向标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风向标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风向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通过讲解和实际演示,让学生明白风向是指风的来向,风力是指风的强度;
-引导学生了解风向标的结构,包括箭头、箭身和底座,以及如何根据风向转动箭头;
-指导学生运用绘画、剪纸、粘贴等手法,创作出具有个性化的风向标作品。
2.教学难点
-理解风向标与风的关系,如何通过风向标展示风的方向;
-创作过程中如何将观察到的风的现象和感受融入作品,使之具有表现力;
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我意识到需要更紧密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感受到风向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样,学生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学习风向标的意义和价值。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紧密围绕新教材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提高审美和创新能力,以及对自然和生活的关注与热爱。

关于《风》教学设计

关于《风》教学设计

关于《风》教学设计关于《风》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风》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风》教学设计1一、猜谜导入1、花儿见它招手,树儿见它点头,云儿见它让路,水儿见它皱眉。

(风)2、画“风”3、板书“风”:风摸不着也看不到,它在哪儿呢?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叶圣陶爷爷的风这首小诗,去寻找风姑娘的足迹。

(风)二、初读感知(一)字词1、老师配乐范读(播放轻风经过时事物的变化视屏)。

[设计意图]:风每个学生还是比较熟悉的,但是对于二年级的孩子平时能够留心、仔细观察生活中风过时景物的变化的同学校少。

因此,教学一开始,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与课文相通的具体可感的生动情境,都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受到真切的感染。

并使学生通过细看录像中的美景,静听课文的范读,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潜意识的提醒他们平时能主动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这样就把课文和生活结合起来,非常自然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学生披情入文,用自己的感官去欣赏语言的美丽,领会语言的魅力,从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激情调动了起来,给她们的感情上了弦,定了调,注意力也被牢牢的锁住了。

真所谓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2、学生自读(边读边标出生字和自己不认识的字)。

3、自己想办法解决(问一问,拼一拼,猜一猜……)。

4、卡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个别、分组、集体读)并同时鼓励:认识倾听别人的发言也是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

5、观察、识记本课的重点字“游”:一个人带着自己的孩子在一个方方正正的池塘里游泳了。

6、写生字,范写———临写。

(过渡:我班的孩子不仅是写字的小行家,还一定是读书的小能手呢。

)(二)感知课文1、自由读诗(正确、通顺)2、个别展示读、小组读并及时正音(其它同学做好小评委)3、默读找“风“:风姑娘爱跟我们捉迷藏,它就藏在我们今天所学的这首小诗里,火眼金睛的你一定能找到它,边读边勾划,你从哪些语句找到了风。

风优秀教学设计

风优秀教学设计

风优秀教学设计风优秀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风优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风优秀教学设计1一、教材说明《风》这首小诗是著名作家叶圣陶所写的一首三小节的小诗,分别从树叶颤动、林木点头、河水起波三方面感受到那看不见,摸不着的风。

诗歌通过充满童趣的语言引导学生明白大自然中的风虽然看不见,但只要仔细观察风过后周围事物的变化,就能发现它的踪迹。

全诗以第一人称,从儿童的视角去观察、描写生活中的风,让学生初步感知风的特性,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流利有感请的朗读课文。

2、巩固左右结构汉字的输入方法,学习左中右结构汉字的输入方法。

3、在读中体验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激起学生热爱自然,感受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1、学会易错字“游”,初步掌握左中右结构汉字的输入方法。

2、体验课文所表达的感情,仿写诗歌。

四、教学过程(一)由词到诗引入风1、听,是什么声音?(风)风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汉语中有许多描写风的词语,谁知道?在诗人的眼中风也别有一番情趣,还记得唐代诗人李桥《风》吗?齐背李峤的《风》。

2、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诗歌《风》板书课题,指导朗读。

3、这首小诗是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写的。

课件出示叶圣陶简介。

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叶爷爷的一首韵文《小小的船》,将来我们还要学习很多他的作品。

(二)由认到写做铺垫1、自由认读1)、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87页,自己试着读一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可以查看课后生字表。

2)、看大家都读得那么起劲,诗歌里的字词都认识了吗?现在我来考考大家。

A开火车认读带拼音的词语。

B一阵风吹来,把词语宝宝拼音帽子吹走了,你还认识他吗?指名认读。

相机认识颤的结构部首(左右结构页字旁,左边的字念dǎn)2、认字1)、红色的字不但要认识还要会写,请同学们先自学一下,说说字的结构部首,给它找个好朋友。

课文《风》教案一等奖设计3篇

课文《风》教案一等奖设计3篇

1、课文《风》教案一等奖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诗句内容,了解风这一自然现象的特点,正确认读本课十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深入思考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去掉拼音的课文和认字组词课件或小黑板。

教学方式:教师讲授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

老师给大家出一个谜语,看谁能最快猜出来:一种事物,它没有气味——没有颜色——没有形状,它究竟是什么?(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风》的一篇文章。

(板书课题)二、学习课文,通读认字。

1.检查课文预习情况,指明读课文。

2.自读课文,把课文中不认识的字词或读不准的用笔勾出来。

3.指明说出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其他同学帮助解决。

(了解学生生字认识情况)4.小组内互相读。

(教师提示识字方法,同学间互相学习)教师深入其中。

5.以组为单位读课文。

6.如果去掉拼音,你还能读课文吗?学生互读互学。

7.在词中学习认字。

(1)课文中的词;(2)课外的字组词。

8.认字。

课后的字随机检查会认的可以画上一颗小星。

9.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理解课文,朗读背诵。

1.朗读课文。

个别读、小组读和全班齐读。

2.这三小节你最喜欢哪一节,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只要是自己想到的,符合实际就行。

你在读的时候有哪句话不是特别明白?“但是树叶沙沙响的'时候,我们知道在唱歌了”“但是树林点头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但是树木点头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跳舞了”这三句。

谁能说说你自己是怎样理解的?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点拨。

(理解内容可根据教学用书20页的解释内容。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寻找风娃娃的活动,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进而续写诗歌。

还有什么时候我们知道风在唱歌、风在跳舞、风在游戏?激活学生思维,让他们发出创造的火花。

第三课时指导生字书写1.朗读课文。

2.你认为本课生字中哪个字你会写了?如果会写,请到前边来教一教大家。

学生书写,注意笔顺,怎样把字写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圣陶《风》获奖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对于特教学校的语文教学,诗歌和写景的文章较之叙事的文章讲读难度要大,其中原因不言而喻,这类文章的教学要让儿童理解文本内容的同时体会到文本的美,并置身其中体会作者欣赏美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对于特殊儿童尤为不易。

语文教学是语言、音乐、图画、表演等艺术的综合体,如何创设情境,充分调动特殊儿童的各种感官去拥抱文本,与文本对话,感受文本之美,这是我们特教课堂教学不断去探索和实践的问题。

本文以教学叶圣陶先生的《风》为例,具体阐述本课中几个教学片断,陈述教师如何设计情境,将风带进课堂的。

案例描述:
片断一:播放风主题幻灯片,“带入”风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关于自然现象的小诗,说起这种自然现象啊,它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却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

(出示音乐配图的动态课件)教师适机旁白:它一来呀,花儿小草点头弯腰,它一来,柳树向我们把手招,它能让国旗跳舞,也能把我们头发弄得乱糟糟,它能送走蒲公英,能推动帆船,还能把风筝送上天,炎热的夏天有了它,你立刻感到神清气爽,寒冷的冬天,它要是钻进
你的衣服里,立马冻得你浑身直打哆嗦……说到这,你们知道它是谁了吧?
生(争先恐后):风。

师:对,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的题目就叫做《风》。

评析:
音乐、声响是一种微妙的语言。

它们用丰富的美感、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

教师用动态的图片配以带有自然音效的轻音乐,快速将学生带入“风”的课堂情境。

情境的创设离不开语言的描绘,在情境出现时,伴以语言描绘,这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

语言描绘提高了感知的效应,情境会更加鲜明,并且带着感情色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从而激起情感,促进自己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

教师适时旁白,以谜语诗的方式切入,语言活泼、通俗易懂,贴近学生生活,学生看着动态的画面,听着音乐,兴趣盎然地听着谜语,谜底早已呼之欲出。

片断二:范读课文,营造风的氛围
(省略下载可看)
学生谈感受。

生:这首诗真美。

生:这首诗很有趣、很好玩。

生:我感到教室里有风。

生:我感到有点凉。

师:你是想说风吹进了教室是吗?
生:是,老师读得真好听。

评析: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情感互动的过程,要感染学生,引起他们心灵上的共鸣,实现与文本和作者的对话,朗读尤为重要,读本身就传递着一种情绪,教师用朗读营造风的情境,传递着风的讯息,背景音乐为钢琴曲《落叶》中的一段,轻柔、静谧,与《风》这首诗歌的风格相得益彰。

教师伴着音乐声情并茂地朗读将风穿过树林的轻、拂过水面的柔、与花儿嬉戏的可爱演绎出来,在朗读时把每一节诗用不同的方法处理,营造出风的氛围,将学生带入诗中。

片断三:调动多种感官,感知风
(省略下载可看)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