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文言文字词解释精校版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文言文字词解释精校版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文言文字词解释精校版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晋侯、秦伯【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围【围攻】郑,以【因• • ----------------------------------------- * †为】其【代指郑国】无礼于晋【状后】,且【并且】贰【数词作动词,从属二主】于楚也。

晋军【名词作动词,驻军,驻扎】函陵,秦军【名词作动词,驻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危急】矣,若【假如】使【派遣】烛之武见【拜见】秦君,师【军队】必【一定】退。

”公从【听从】之。

辞【推辞】・I I ・旦【省略句】:“臣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壮也,犹【尚且】不如【比不上】人;今【现在】•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重用】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您】,今【现在】急【危急】而求子,是【这】寡人之过【过错】也【判断句】。

然【然而】郑亡,子亦【也】有不利焉!”许【答. ・・・应】之。

• • • •通“供”供给]其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曾• • •经]为【给予]晋君赐【动词作名词,恩惠]矣,许君焦、瑕,朝【名词作状语在• • •早晨]济【渡河]而夕【名词作状语在傍晚]设版【修筑防御工事]焉,君之所• • • •知也。

夫晋.何厌【满足]之有【宾语前置]?既【在……之后]东【名作状,在东边]封【使动,使……成为疆界]郑,又欲【想要]肆【扩张]其西【西面]封••••I • I 【疆界],若不阙【动词使动用法,使……削弱]秦,将焉【哪里]取之?阙【动…削弱]秦以利【名词使动用法,使……获利]晋,唯【希望]君图†• ・”秦伯说【“说”通“悦” 高兴],与郑人盟【名作动,订立盟约]。

使【派]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请求]击【攻击]之。

公曰:“不可。

微【假如没有]夫人【古• • • • •今异义,那个人]之力不及【达不到]此。

因【依靠、借助]人之力而敝【损害]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已经】知亡矣。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文言文字词解释精校版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文言文字词解释精校版

1年、月、日,季父..【叔父。

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愈闻汝丧之七日,乃.【副词才】能衔..【含,怀着。

】哀致.【表达】诚.【诚意】,使建中远.【形作状,在远方】具.【备办、准备】时.【应时的】羞.【通“馐”,美味食物】之奠.【名词,祭品】,告.【告慰】汝十二郎之灵.【灵位】。

2呜呼!吾少孤.【幼而丧父。

补充同类词:“鳏”,老而无妻的人。

寡:老而无夫的人。

独:老而无子的人。

】,及.【等到】长.【动词,长大】,不省.【知道】所怙.【依靠。

失怙:丧父。

】,惟.兄嫂是.依【“惟…是…”:“是”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中年兄殁.【死亡】南方,吾与.【连词,和】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既.【不久,后来。

补充同义词:“既而”】又与汝就食..【谋生】江南。

零丁..【通“伶仃”,孤苦无靠】孤苦,未尝..【不曾】一日相离也。

吾上.【名作状】有三兄,皆不幸早世.【通“逝”】。

承.【继承、接续】先人后.【后嗣,后代】者.【助词,句中停顿】,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代】一身,形单影只。

嫂尝抚汝指吾而.【连词,表修饰】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这,这两个人。

】而已!”汝尤.【副词,还、尚】小,当.【副词,应当、应该】不复.【再,又】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懂得、明白】其.【代嫂子】言之悲也。

3吾年十九,始来京城。

其.【代词,那,这】后四年,而归视.【探视、探望】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探望】坟墓,遇汝从.【跟随,指护送】嫂丧来葬。

又二年,吾佐.【辅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探视、探望】吾;止.【留居如:“望门投止”】一岁,请归取.【接取,“还必相迎取”】其孥.【妻子儿女的统称,】。

明年..【古今异义词,第二年】,丞相薨.【古代侯王死亡,唐代二品以上官员死亡】。

吾去.【离开】汴州,汝不果.【成为事实,实现】来。

是年,吾佐戎..【辅佐军务】徐州,使.【派遣】取汝者.【代词,…的人】始.【副词,才、这才】行,吾又罢.【被停职,被罢官】去.【离开】,汝又不果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文言文字词解释精校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文言文字词解释精校版

兰亭集序知识点整理【如同】今之视昔【过去】,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虽【即使,纵..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天干地支纪年法的表述,这里即永和九年】,暮春【春使】世殊事异,所以【...的原因】兴怀,其致【思想情致】一【一样,相同】........季的末一个月】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句式:状语后臵句】。

修【做,举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这】文【句式:状语后臵句】。

...行】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也。

群贤赤壁赋知识点整理...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过了望日之后,指农历十六日】,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形容词作名词,贤才】毕【全】至,少【形容词作名词,年少的人】长【形容词作名.....词,年长的人】咸【都】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高高的】竹,又有清壁之下【句式:状语后臵句】。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劝人饮酒】客,...流激湍【流势很急的水】,映带【映衬、围绕带:名词作动词,像带子一样围绕】左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手法:互文。

】少焉【一会儿】,月出于东山之.........右。

引以为【古今异义,把,作为】流【使动,使,流】觞【酒杯】曲水,列坐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句式:状语后臵句】。

白露【古今异义,指白茫茫的水汽】横.........【排列而坐】其次【旁边】,虽【虽然】无丝竹管弦之盛【繁盛】,一觞【名【笼罩】江,水光接天。

纵【任】一苇之所如【往】,凌万顷之茫然【旷远.......作动,喝酒】一咏,亦足以【足够用来】畅叙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

的样子】【句式:定语后臵句】。

浩浩乎【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如冯【通”凭”,乘】.....是【这】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虚【太空】御【驾】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如.】之盛【..】,所以【】....品类【自然界的万物繁多】【古今异义:用来【像】遗世独立,羽【名词作状语,像长了翅膀似的】化而登仙。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文字词解释精校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文字词解释精校版

必修三文言文作业《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wū【】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劝学知识点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zhòng)绳【輮(róu)以为轮】,其曲中规.【】。

人教出版高级中学语文全五册文言文注释汇总

人教出版高级中学语文全五册文言文注释汇总

* * 《烛之武退秦师》(一P16)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以:因为贰:从属二主2.若使烛之武见秦君若:假如3.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辞:推辞犹:尚且4.许之(答应了这件事)许:答应5.郑既知亡矣既:已经6.越国以鄙远鄙:边邑。

这里用作动词7.焉用亡郑以倍邻焉:何用:介词,表原因倍:增加8.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9.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出使的人共:通“供”,供给10、尝为晋君赐矣尝:曾经为:给予赐:恩惠11、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许:答应给予济:渡河1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

肆:延伸、扩张阙:侵损、削弱13、唯君图之唯: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图:考虑1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没有,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15、因人之力而敝之因:凭借敝:损害16、失其所与与:结交,亲附17、以乱易整易:代替18、吾其还也其:表商量或希望的语气,还是《荆轲刺秦王》(一P18)1、进兵北略地略:掠夺,夺取2、秦兵旦暮渡易水旦暮:早晚,极言时间短暂3、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微:假如没有谒:请4、秦王购之千金购:重金征求5、愿足下更虑之更:改变6、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深:刻毒7、顾计不知所出耳顾:不过,只是,表轻微的转折8、秦王必喜而善鉴臣善:好好地9、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胸把:握,抓住揕:刺10.燕国见陵之耻见:被陵:侵犯、欺侮11.偏袒扼腕而进偏袒:袒露一只臂膀1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拊心:搥胸,这里形容非常痛心13.以试人,血濡缕濡:浸湿,沾湿14.人不敢忤视忤:逆15.往而不反,竖子也竖子:对人的蔑称16.入不测之强秦不测:难以预料,表示凶险17.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请:请允许我,表示客气辞决:辞别,告别18.既祖,取道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践行和送别19.持千金之资币物币:礼品20.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比:并、列给:供21.唯大王命之唯:“希望”的意思22.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两手捧着23.愿大王少假借之假借:宽容、谅解24.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发:打开25.自引而起,绝袖引:指身子向上起26.剑长,操其室室:指剑鞘2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28.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29.不得持尺兵尺兵:尺寸之兵,指各种兵器30.诸郎中执兵郎中:宫廷的侍卫31.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柯提:掷击32.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废:倒下引:举起33.被八创被:受创:伤34.箕踞以骂箕踞:坐在地上,两脚张开,形状像箕,这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35.欲以生劫之劫:强迫,威逼(其订立盟约)《鸿门宴》(一P22)1.旦日飨士卒,为(我)击破沛公军飨:用酒食款待宾客,这里是犒劳的意思为:介词,替、给2.素善留侯张良素:一向,向来善:友善、交好3.为之奈何:怎样对付这件事。

人教版高中语文全五册文言文注释汇总

人教版高中语文全五册文言文注释汇总

树:种植
• 17、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衣:穿
• 18、鸡豚狗彘之畜 畜:蓄养
人教版高中语文全五册文言文 注释汇总
目录
• 必修一 • 必修二 •《烛之武退秦师》
•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 以:因为 贰:从属二主 • 2.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若:假如 • 3.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辞:推辞 犹:尚且 • 4.许之(答应了这件事) 许:答应 • 5.郑既知亡矣 既:已经
• 15.若属皆且为缩虏 若属:你们这些人 • 16.常以身翼蔽沛公 • 翼蔽:掩护。翼,象鸟张开翅膀一样 • 17.把剑切而啖之 啖:吃 • 18.杀人如不能举,刑人放如恐不胜 • 举、胜:都有“尽”的意思 • 19.窃为大王不取也 • 窃: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 20.何辞为:何必告辞呢? • 为:句末语气词,常用在疑问句里 • 21.大王来何操 • 操:拿,这里是携带的意思 • 22.沛公则置车骑 置:放弃、丢下 • 23.道芷阳间行 道:取道 • 24.再拜献大王足下 • 再拜:拜两次,古代隆重的礼节 • 25.竖子不足与谋 • 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 • 26.吾属今为之虏矣 吾属:我们这些人
拊心:搥胸,这里形容非常痛心 •13.以试人,血濡缕 濡:浸湿,沾湿 •14.人不敢忤视 忤:逆 •15.往而不反,竖子也 竖子:对人的蔑称 •16.入不测之强秦
不测:难以预料,表示凶险
• 17.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 请:请允许我,表示客气 • 辞决:辞别,告别 • 18.既祖,取道 • 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践行和送别 • 19.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礼品 • 20.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 • 比:并、列 给:供
•12、不违农时 违:违背、违反,这里指 耽误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字词解释精校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字词解释精校版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整理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判断句】。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位或官职】为上卿【战国时最高的官...阶】,以【凭借】勇气闻【闻名、出名】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宦官头目】缪贤舍人【随侍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送给】赵王书【信】,..愿【希望】以【介词,用】十五城请易【交换】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白白地】见【被】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答复、回复】秦者【定语后置“求可使报秦的.人”】,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王问:“何以..【宾语前置“以何”】知之?”对曰:“臣尝【曾经】有罪,窃【谦辞,私自、..私下】计【打算】欲亡【逃跑】走燕,臣舍人相如止【阻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告诉】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

以此知之,故欲往。

’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宠幸】于【介词,引出动词的施动者】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今君乃亡赵走燕【省略句,亡于赵,走于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捆绑】君归赵矣。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侥幸】得【能够】...脱【免】矣。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应该】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通.假字“否” 】?”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表假设,如果】赵不许,.曲【理亏】在赵。

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权衡、比较】之二策,..宁【宁可】许以负【使动,使⋯担负、承担】秦曲。

”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一定,实在】无人,臣愿奉【双手捧着】璧往使。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课后文言文及注解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课后文言文及注解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课后文言文及注解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课后文言文及注解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课后文言文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

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

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

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注释】以,因。

连兵,联合出兵。

立谈之间,站着说话的工夫。

置戍,指秦国为郑国设立戍守。

移,改变。

讵(j)能,岂能,怎么能。

怵,恐惧。

何有,有什么(不能抛弃的)。

翻然,形容变很快。

【翻译】天下的事因为利益而合作的,必然会因为利益而分离。

秦国、晋国联合出兵讨伐(或攻打)郑国,郑国就要灭亡了。

烛之武出城游说秦穆公,站着说会话的工夫就在(郑国)将要灭亡的时候保全了郑国,不只是使秦国军队撤兵,并且又得到秦国帮助设置戍守才离去,(秦国)改变得多么快啊!烛之武一席话就让秦穆公背叛了晋国而亲近郑国,舍弃强大的援军,而依附弱小的国家;抛弃(与晋国)旧日的恩情,召来(晋国)新的怨恨;舍弃成功,触犯危险。

不是(烛之武所说的)利益与危害深深击中了秦穆公的心,怎么能像这样呢?秦穆公与晋国,相互结交很长时间了,相互信任很深了,相互结盟很厚了,一但恐惧于烛之武(所说)的利益,抛弃晋国(都)如同鼻涕唾沫,对于郑国又有什么(不能抛弃的)呢?如果哪天有比烛之武所说的更大的利益,我明白秦穆公一定会很快变去寻求那更大的利益了!必修2《诗经两首》课后文言文1、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人教版高中语文全五册文言文注释汇总

人教版高中语文全五册文言文注释汇总

人教版高中语文全五册文言文注释汇总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XXX以:因为贰:从属二主2.若使XXX见XXX:假如3.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辞:推辞犹:尚且4.XXX(答应了这件事)许:答应5.XXX既知亡矣既:已经6.越国以XXX:边邑。

这里用作动词7.焉用亡XXX邻焉:何用:介词,表原因倍:增加8.若舍XXX以为东道主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9.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出使的人共:通“供”,供给10、尝为XXX矣尝:曾经为:给予赐:恩惠11、XXX、瑕,朝济而夕设版焉XXX:答应给予济:渡河1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封:疆界。

这里用作动词。

肆:延伸、扩张阙:侵损、削弱13、唯君图之唯: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图:考虑1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没有,用来透露表现一种否认的假定或前提15、因人之力而敝之因:凭借敝:损伤16、失其所与与:交友,亲附17、以乱易整易:替代18、吾其还也其:表商量或希望的语气,还是XXX《荆轲刺秦王》(一P18)1、进兵北略地略:掠夺,夺取2、秦兵旦暮渡易水旦暮:早晚,极言时间短暂3、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微:假如没有谒:请4、秦王购之千金购:重金收XXX5、愿足下更虑之更:改变6、XXX遇将军,可谓XXX:刻毒7、顾计不知所出耳顾:不过,只是,表轻微的转折8、XXX必喜而善XXX:好好地9、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胸把:握,抓住揕:刺10.燕国见陵之耻见:被陵:侵犯、欺侮11.偏袒扼腕而进偏袒:袒露一只臂膀1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拊心:搥胸,这里形容非常痛心13.以试人,血濡缕濡:浸湿,沾湿114.人不敢忤视忤:逆15.往而不反,竖子也竖子:对人的蔑称16.入不测之强秦不测:难以预感,透露表现凶恶17.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请:请允许我,表示客气辞决:辞别,告别18.既祖,取XXX:临行祭路神,引申为践行和送别19.持千金之资币物币:礼品20.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比:并、列给:供21.唯大王命之唯:“希望”的意思22.XXX奉XXX於期头函奉:两手捧着23.愿大王少假借之假借:宽容、谅解24.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发:打开25.自引而起,绝袖引:指身子向上起26.剑长,操其室室:指剑鞘27.XXX还柱而走还:通“环”,绕28.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忽然29.不得持尺兵尺兵:尺寸之兵,指各种兵器30.诸郎中执兵郎中:宫廷的侍卫31.侍医XXX且以其所奉药囊提XXX:掷击32.XXX废,乃引其匕首提XXX:倒下引:举起33.被XXX:受创:伤34.XXX以骂XXX:坐在地上,两脚伸开,外形像箕。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教材120个常见文言实词详细解释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教材120个常见文言实词详细解释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教材120个常见文言实词详细解释1.爱,ài(1)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①给人恩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⑤通“薆”,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谢庄遂安。

(《冯婉贞》)——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①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曹刿论战》)——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课后文言文及注解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课后文言文及注解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课后文言文及注解《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是国内高中语文教材的主流教材之一,该教材选文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其中,文言文是该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文言文,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培养学生的古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以下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些经典文言文及其注解。

一、《论语》《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经典之一,被广泛阅读和研究。

《论语》中的文言文选文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展示。

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篇》,意思是学习应该不断地进行,不就很快乐吗?在这句话中,“学而”表示学习,“时习”表示不断地进行,这些词语的含义需要通过注解来帮助学生理解。

二、《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贾宝玉等人在贾府中的生活。

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也选取了《红楼梦》中的一些经典文言文来阐释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例如,“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这句话出自《红楼梦》,意思是遇到这种人好像看到了彩虹一样,一下子就知道有了。

通过注解,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句话中“斯人”表示这个人,“彩虹”表示美好的事物等等。

三、《左传》《左传》是中国古代史书中的一部分,也是我国古代文化经典之一、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也选取了《左传》中的一些经典文言文来教授和讲解。

例如,“瞽叟闻之相告,夫子辍笔曰”这句话出自《左传·哀公十四年》。

其中,“瞽叟”是指失明的老人,“夫子”是指孔子。

通过注解,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句话的具体背景和含义。

以上只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些经典文言文及其注解,通过学习这些文言文,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当然,《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还涉及到其他经典文言文的学习,希望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和分析这些文言文,提升自己的综合语文素养。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课后文言文及注解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课后文言文及注解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课后文言文及注解第九章元稹《酒诗》
孟浩然《秋夕》
【元稹《酒诗》】
元稹《酒诗》元稹(771—831)唐代,男,字子美,五代江南江陵(今湖北宜昌)人。

官至江陵太守,后被贬为淮阳令,在此任职期间,将淮阳乡的传统民俗收集整理、发表了《淮阳集》,是我国第一部乡土文学作品,同时也是我国古代区域文学创作的开端,他还创作了《酒诗》,是古代名篇,十六句,九七六字,以酒为题材,抒写了人间苦难,反映了唐初的社会现实。

正酒醉人间,且将痛饮恨尽
何当沉酣以忘却?
烦君莫问酒与他,内外相系决不了
天下无酒可消愁,更无烟火可乐庆
苦恨惆怅满天,暮色沉沉此去无路
安用仙醪祛病,谩叹苦命弥天涯
【注解】
1、正酒醉人间:指在悲伤的人间,喝酒能掩饰苦涩的痛苦。

2、且将痛饮恨尽:指情感上的悲伤和心痛,借助酒精的忘醉去解脱痛苦。

3、内外相系决不了:指无论悲伤心绪是内在的,还是外部的,都无法解脱。

4、安用仙醪祛病:指仙醪可以解酒,可以消除病痛。

5、谩叹苦命弥天涯:指唉声叹气,感叹苦难无边,到处都是。

【孟浩然《秋夕》】
孟浩然(689—740)唐代。

人教版高中语文全五册文言文注释汇总

人教版高中语文全五册文言文注释汇总
高中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 10 49、恐惧殊甚 殊甚:太过分 殊:很、极 甚:过分 50、臣等不肖 不肖:不才 51、孰与秦王:和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 孰:谁、哪一个 【孰与:比„„怎么样】 52、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驽:愚劣,无能 53、顾吾念之 顾:只是,不过 54、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因:通过,经由 《苏武传》班固(四P61) 1、兄弟并为郎 并:都 2、稍迁至栘中厩监 稍:渐渐 迁:升迁、升任 3、汉亦留之以相当 当:抵押 4、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丈人: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 行:辈 5、武帝嘉其义 嘉其义:赞许他这种合乎情理的做法 义:宜,做事合乎情理 6、厚赂单于 赂:赠送礼物 7、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侯百余人俱 假吏:指临时充任使臣属吏 募:招募 斥候:侦察兵 俱:一同 8、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阴:暗地里 相与:相互、一起 9、素与副张胜相知 相知:相熟识,有交情 10、幸蒙其赏赐 幸:希望 蒙:蒙受、得到 11、恐前语发:担心以前(与虞常)的谈话泄露。 发:揭露、暴露 12、事如此,此必及我 及:动词,牵连到 13、见犯乃死,重负国 【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 见犯:受到侵犯、侮辱 重:更加 14、虞常果引张胜 引:牵攀、招供 15、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 受辞:受审讯 16、凿地为坎 坎:坑 17、蹈其背以出血 蹈:踩 18、武气绝,半日 复息(又能呼吸) 息:气息 19、舆归营 舆:抬、扛 20、武 益愈(渐渐痊愈) 益:加 21、会论虞常(会同判定虞常的罪) 论:判罪 22、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当死:判处死罪 当:判处 23、乃幽武之大窖中 幽:禁闭 24、掘野鼠去草食而食之 去:同“弆”,收藏的意思 25、杖汉节牧羊 杖:执、拄 26、武复穷厄 穷厄:陷于困境 穷:失意 厄:困窘 27、劾大不敬:被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选修课文重点字词梳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选修课文重点字词梳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选修课文重点字词梳理必修一重点字词梳理《沁园春·长沙》橘()子洲百舸()峥()嵘()遒()劲()遏()制分()外逶()迤()磅()礴()幽燕()碣()石萧瑟()寥()廓()《诗两首》寂寥()彳()亍()颓()圮()荡漾()青荇()榆阴浮藻()似()的满载()斑斓()笙()箫()琼葩()《大堰河——我的保姆》枯()死瓦菲()典()押青苔()荆棘()虱()子火钵()忸()怩提()篮冰屑()麦糟()团箕()凌侮()叱()骂叱咤()风云给()予咒()语飘泊()呈给()《烛之武退秦师》氾()南佚()之狐阙()秦杞()子逢()孙攻城略地《荆轲刺秦王》荆()轲()王翦()请谒()封邑()督亢()戮()没揕()胸偏袒()扼()腕()拊()心收盛()淬()火濡()缕忤()视曲()高和()寡变徵()瞋()目陛()下鄙()人图穷匕()见()惊愕()创()伤箕()踞()生劫()约契()目眩()《鸿门宴》宴饷()美姬()鲰()生卮()酒秋毫无犯戮力()玉玦()樊哙()仆()地目眦()尽裂按剑而跽()参乘()彘()肩啖()饭刀俎()间()行揣度()杯杓()《纪念刘和珍君》长歌当()哭菲()薄()踌()躇()诧()异桀骜()黯()然噩()耗不惮()和譪()喋()血()尸骸()屠戮()抹()杀浸渍()绯()红微漠山阿()干()练殒()身不恤()《小狗包弟》呻()唤作揖()租赁()篱()笆叱()骂浩劫()堕()入绿草如茵()创()伤熬()煎()《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主角()显宦()叱()咤()风云莅()校迥()乎不同短小精悍()谦逊()激亢()弥()漫屏()息手舞足蹈()不能自已()涕下沾襟()蓟()北涕()泗()交流文采()嬉笑/嘻哈《短新闻两篇》接载()凝()重停泊()瞩()目易帜()婆()娑()噩()梦嬉()笑沼()泽撰()写废墟()长廊()窒()息祷()告绿树成阴/绿草如茵《包身工》蠕()动相称()猪猡()横()七竖八骚()动呵()欠蓬()头睡眼惺()忪()着()急水门汀()褴()褛()游说()饲()养荤腥()三差二错()福分()供()给()契()据嘈()杂执拗()吆()喝轧()票木栅()莴()苣()揩()油怜悯()露()骨簿()子玄()色蹒()跚()凭证瞌()睡锭()壳轧()坏皮辊()殴()打不假思索着()力惩()戒作践()骷()髅()譬()如焦()灼怔()住呻吟()船舷()虐()待《飞向太空的航程》耸()入云天橘()红色九霄()诞()生翌()年乾()坤()一鼓作气酝()酿()横()亘()着陆()揽()月必修二重点字词梳理《荷塘月色》乘()凉悄悄()煤屑()幽僻()蓊()蓊郁郁独处()妙处()点缀()袅()娜()羞涩()缕缕()渺茫颤()动霎()时宛()然凝()碧脉脉()风致参()差()斑()驳()峭愣愣()倩()影丰姿()梵()婀()玲空()隙无精打采()妖童媛()女鹢()首羽杯纤()腰敛()裾()嬉游())望《古都的秋》混混()沌沌()潭柘()寺一椽()驯()鸽落蕊()嘶()叫歧()韵橄()榄()颓()废秋士譬()如廿()四桥普陀()山白干()折()去《囚绿记》涸()辙()急不暇择()揠()苗助长婆()娑()猗()郁蕈()菌囚系()《诗经》两首氓()蚩蚩()愆()期将()子无怒垝()垣()载笑载()言咎()言桑葚()陨()落汤汤()帷()裳()夙()兴夜寐()总角()采薇()靡()室靡家玁()狁()归聘()无盬()不遑()骙骙()象弭()鱼服霏霏()《离骚》鞿()羁()蕙()纕()揽茝()娥()眉谣()诼()侘()傺鸷()鸟攘()诟()延伫()兰皋()椒()丘芰()荷岌岌()杂糅()昭()质缤()纷()菲菲()修姱()謇()朝谇()忳()方圜()溘()死《孔雀东南飞》自缢()箜()篌()伶()俜()腰襦()葳()蕤()遗()施丝履()纨()素耳珰()公姥()扶将()甸甸()磐()石蒲()苇()拊()掌窈()窕()便言()宦()官主簿()否()泰便()利络()绎()鹄()舫()旌幡()婀()娜()踯()躅()镂()鞍()赍()钱鲑()珍衣裳()床榻()晻晻()《诗三首》朝()露青衿()沉吟()呦呦()嘉宾()阡()陌()契()阔三匝()吐哺()羁()鸟守拙()荫()庇()暧暧()樊()笼《兰亭集序》癸()丑会()稽()修禊()崇()山峻()岭清流激湍()流觞曲水()游目骋()怀放浪形骸()感慨()嗟()悼虚诞()《赤壁赋》属客()横()江一苇()万顷()冯()虚遗()世独立扣舷()桂棹()回溯()洞箫()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幽壑()嫠妇()愀()然正襟()危坐山川相缭()舳()舻()酾()酒横()槊()赋诗渔樵()江渚()麋()鹿扁()舟匏()樽()蜉()蝣()沧海一粟()须臾()遨()游无尽藏()洗盏()更酌()杯盘狼藉()枕藉()《游褒禅山记》褒()禅庐冢()仆()道音谬()窈()然既往不咎()匪夷()所思吉人天相()胜()道《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肄()业指摘()干()禄弭()谤孜()孜不倦造诣()冶()游敷衍()塞()责初衷()贻()误当()轴()鲜()为人知屡见不鲜()卓()绝以身作则()力矫()颓()俗轻侮()庶()几切磋()勖()勉訾詈()规()矩()店肆()裨()益旁稽()博采无虞()商榷()《我有一个梦想》束缚()镣()铐歧()视枷()锁()充裕()蜷()缩骇()人听闻兑()现缔()造草拟()履()行空()头支票盖戳()侈()谈义愤填膺()安之若素()蜕变()无济()于事摇摇欲坠()受难()赎()罪真谛()祈()祷()巍()峨()蜿()蜒()《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不可估量()繁芜()丛杂豁()然开朗浅尝辄()止忌()恨嫉()恨诬()蔑诽()谤()诅()咒悼()念必修三重点字词梳理《林黛玉进贾府》阜()盛敕()造台矶()贾()赦姊()妹削()呜咽()怯()弱胆怯羞怯不经之谈敛声屏()息攒()珠髻绾()着盘螭()璎()珞()宫绦()玫瑰()嫡()亲便()宜行事翠幄()驯骡()厢庑()小巧别致笨拙()宸()翰金蜼()彝()錾()银黼()黻()酒觚()匙()箸()漱()盂咳嗽()盥()手懵()懂倭()锻瞋()视韶()光纨袴()作揖()蹙()眉颦()眉罥()烟两靥()杜撰()忖()度()殉()葬妥当()遂()心钗钏()《祝福》送灶()监()生寒暄()臂膊()银镯()子烟霭()朱拓()陈抟()老祖间()或悚()然踌躇()胆怯()不更()事谬()种负疚()俨()然忌讳()雪褥()百无聊赖尘芥()形骸()夹()袄夹()带模()样贺家墺()聘()礼威吓()恐吓恫吓按捺()荸()荠()草窠()呜咽()桌帏()讪讪()鄙薄()怔怔()咀嚼()渣滓()一瞥()伤疤()执拗()蹙()缩赎()罪炮()烙()窈()陷惴()惴不安歆()享牲醴()醉醺()醺《老人与海》乱窜()蹿()鲭()鲨脊()背两颚()脊鳍()锥()形剃()刀攮()吞噬()倒霉海鳐()鱼舵()柄胳()肢窝攥()住编纂()篡()权黏()液脊()髓蹂躏()戳()撬()开雪橇()波涛汹涌磷()光拽()掉榫()头堤()坡《蜀道难》鱼凫()石栈()萦()岩峦扪()参()历井猿猱()以手抚膺(巉()岩喧豗()砯()崖万壑()峥嵘崔嵬()豺()狼咨嗟()《杜甫诗三首》凋()砧()万壑()朔()漠青冢()环珮()渚()《琵琶行》铮()铮然倡()女悯()然恬()然迁谪()荻()花轻拢()慢捻()抹复挑霓()裳()六幺()幽咽()幽愁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虾()蟆()陵红绡()钿()头银篦()谪()居呕()哑()嘲()哳()《李商隐诗两首》惘()然宵柝()《寡人之于国也》毋()庸置疑粟()数()罟()洿()池鸡豚()狗彘()蓄()养庠()序之教孝()悌()涂有饿莩()《劝学》輮()以为轮槁()暴()参省()须臾()跂()舟楫()蛟()龙跬()步骐()骥()驽()马锲()而不舍埃()土二螯()《过秦论》崤()函雍()州雍容华贵膏腴()合从()亡矢()遗镞()流血漂橹()履()至尊鞭笞()藩()篱黔()首隳()名城销锋镝()良将劲()弩()瓮()牖()绳枢()氓()隶墨翟()猗()顿蹑()足(蹑手蹑脚)阡陌揭竿为旗锄櫌()棘()矜()铦()钩戟()长铩()度()长絜()大《师说》句读()阿腴()奉承老聃()蟠(经传()嘉()奖贻()笑大方《动物游戏之谜》缅()甸缅怀沉湎嬉()闹聒()噪马驹()默契()舀()汲()取争反馈()潜()力《宇宙的边疆》晕眩()崭()新脚趾()踝()节夙()望广袤()嵌()着漩()涡()璀()璨()匀称()奄()奄一息人才济济()《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栅()栏混()乱(hùn混沌浑水摸鱼;hún骂人话)杜撰()惊诧()不已冥()冥世界目眩()贪婪()潜()心湮()没畏葸()不前必修四重点字词梳理《窦娥冤》卜()儿嫡()系狗窦()大开当垆()功名未遂()半身不遂()面面相觑()斟()酌()蓦()然负隅()顽抗逾越坚贞不渝瑕不掩瑜哄()骗起哄()哄()抬物价鳏()寡孤独阑珊燕侣莺俦()踌躇满志平畴千里挣()揣()恼躁惫懒脊梁晦()气亲眷()誊()写奔丧()契()机症()结忤()逆嗟()怨盗跖()埋()怨错勘戡乱难堪前合后偃()哥哥行()纷至沓()来罪愆()敷衍尸骸()骇()人听闻苌()弘化碧寒喧喧哗宣泄引吭()高歌恁()时砍斫()蹴()鞠()插科打诨()瘸()腿打折()折()本折()腾宫商角()徵()羽连累()累()赘()一宿()星宿()豌()豆孽()根楔()子孛()老《雷雨》汗涔涔()惊愕()伺()机伺()候侍()候半晌()仆()人前仆()后继谛()听昧()心缜()密《哈姆雷特》脚镣()潦()草官僚()缭()绕燎()原鲁莽()枭()首阿谀()奉承忏()悔棕榈()藩()属忤()逆篡()夺编纂()嗣()位戕()害蟊()贼天谴()恭聆()大教吮()吸繁文缛()节万恶不赫()觊()觎()国玺()延宕()颠沛()陨()落《柳永词两首》天堑()珠玑()罗绮()羌()管)因噎废食暮霭()菱()歌《苏轼词两首》羽扇纶()巾樯()橹()酒樽()酹()江月蓑()衣公瑾()《辛弃疾词两首》遥岑()远目玉簪()螺髻()鲈()鱼脍()炙人口舞榭()歌台巷()陌巷()道揾英雄泪封狼居胥()《拿来主义》徘()徊()自诩()脑髓()吝啬()孱()头孱()弱潺()湲()磕头()蹩()进国()粹剔()除颓()废糟粕()譬()如《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刹()那古刹()刹()车给()予给水工程()(此处也可读jǐ)给()养给()付休戚()与共归根结蒂()履()行惩()罚咄()咄逼人专横()罪孽()罪愆()推衍()《短文三篇》甲烷()消弭()畜()牲囊()括囊中羞涩聚苯()乙烯()器皿()茎()叶《廉颇蔺相如列传》缪()贤遗()赵王书怒发冲冠()冠()名权揣()度()佯()玫间()道离间()道观()奏瑟盆缶()避匿()刎()颈之交肉袒()负荆渑()池不怿()汤镬()《苏武传》单()于招募()蓦()然回首陷没()弓弩()驽()马妻孥()啮()齿动物仓廪()穷厄()膏腴()之地弹劾()喟()然檠()弓弩煴()火节旄()尽落《张衡传》范晔()西鄂()鄂()温克累()召罪行累累()果实累累()昭()然若揭)迁徙()五载()刊载()装载()怨声载()道篆()文篆()蟾()蜍()伺()者伺()隙合契()若神契()丹锲()而不舍乞骸()骨必修五重点字词句梳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庇( )祐玷辱( ) 央浼( ) 酒馔( ) 尴尬( ) ( )絮( )烦仓廒( ) 赍( )发恁( ) 掇( )搠( )倒剜( )心《装在套子里的人》规矩( ) 祈祷( ) ( ) 谗( )言怂恿( ) ( )讥诮( ) 周济( ) 辖( )制《边城》蘸( )水悖( )时泅( )水踹( )水喧阗( )蚱蜢( ) ( ) 怏怏( ) 角隅( ) 睥睨( ) ( )歇憩( ) 眺( )望傩( )神棕榈( ) 氽( )汤《归去来兮辞》轻飏( ) 眄( )庭柯出岫( ) 翳翳( ) 熹( )微盈樽( ) 壶觞( ) 稚( )子矫( )首盘桓( ) 西畴( ) 东皋( ) 舒啸( ) 耘( )耔或棹( )孤舟《滕王阁序》翼轸( ) 台隍( ) 綮戟( ) 懿( )范襜( )帏潦( )水俨( )然骖騑( ) ( ) 鹤汀凫( )渚( ) 绣闼( )雕甍( ) 舸( )舰彭蠡( ) 逸兴遄( )飞爽籁( )睢( )园睇( )眄( ) 帝阍( ) 命途多舛( ) 簪笏( ) ( )叨( )陪捧袂( )《逍遥游》北冥( ) 坳( )堂夭瘀( ) 榆枋( ) 舂( )粮泠( )然《陈情表》祚( )薄床蓐( ) 险衅( ) 逮( )捕逮( )老鼠擢( )优渥( ) 强( )近奄奄( ) 茕茕( )孑立《咬文嚼字》蕴藉( ) 付梓( ) 岑( )寂茗( )茶尺牍( )下乘( ) 烹( )饪镞( ) 咬文嚼( )字咀嚼( )《说木叶》陆厥( ) 招徕( ) 橘( )颂寒砧( ) 涔( )阳万应锭( )窸窣( ) ( ) 曙( )光柳恽( ) 亭皋( ) 言筌( )《中国建筑的特征》墁( )地斗拱( ) 房檩( ) 接榫( ) 柁( )墩蚂蚱( ) ( ) 蚂蟥( ) ( ) 戗( )兽水榭( )穹( )隆蒙( )骗蒙( )头转向蒙( )难蒙( )古提( )防唱和( ) 纯粹( ) 潜( )力《作为生物的社会》毗( )邻蚁冢( ) 苜蓿( ) ( ) 蜂窠( ) 证券( ) 修葺( ) 真菌( ) 阈( )值梗( )节鳟( )鱼乱窜( ) 鲱( )鱼巢( )蚁《宇宙的未来》尴尬( ) ( ) 坍( )缩模棱( )两可恍惚( ) ( ) 崩溃( )混沌( ) ( ) 诘( )问倚重告罄( )选修重点字词句梳理《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骊( )宫鼙( )鼓马嵬( ) 临邛( ) 玉扃( ) 凝睇( ) 钗擘( ) 迤逦( ) () 绰( )约沅( )水潺( )湲( ) 罾( ) 薜荔( ) ( ) 擗( )开搴( )汀( )褋( ) 澧( )水兰橑( ) 修葺( ) 踯躅( ) ( )衣襟( ) 鹧( )鸪玉簟( ) 绸缪( ) 倏( )忽滟滟( ) 扁( )舟霰( ) 天台( ) 木屐( ) 剡( )溪绿( )水訇( )然东菑( ) 朝槿( ) 西崦( ) 聒( )噪馔( )玉恣( )欢谑( ) 神妪( ) 溽( )暑舟楫( ) 潦( )缩抟( )水禽葭( )苇赪( )色湓( )浦砉( )然騞( )然肯綮( ) 大窾( ) 大郤( ) 乌骓( )绐( )骗刈( )旗囷囷( ) 阿( )房媵( )嫱( )乘辇( ) 剽( )掠鼎( )铛庾( ) 强( )留言讫( )觱篥( ) ( ) 度( )曲汾( )州俳( )优所怙( )孥( ) 薨( ) 窆( ) 入殓( ) 尚飨( )筼筜( ) ( ) 蜩腹( ) 蛇蚹( ) 兔起鹘( )落轮扁( )缣( )素斫( )轮箨( )龙曝( )晒病偻( ) 佝偻( ) 橐( )驼寿孳( ) 缫( )丝飧饔( ) ( ) 勖( )勉比( )及哂( )笑铿( )尔舞雩( ) 沂( )水喟( )然栏楯( ) 扃牖( ) ( ) 阖( )门先妣( ) 异爨( )长号(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重( )诉云翥( ) 寰( )宇辽夐( ) 贲( )张饥馑( ) 珐琅( ) ( ) 嶙峋( ) ( )鳞次栉( )比鼬( )鼠黛( )色双颊( )狡黠( )长锸( ) 圭臬( ) 衮衮( )诸公(各位高官)然含笑撷( )取矗( )立糠粞( )抽搐( ) 鞭笞( ) 摽( )紧褊( )狭黑魆魆( ) 树廮( )泫( )然试卷常见课本字词整理皇起哄捧之势先秦诸子选读重点字词梳理《论语》木铎()长沮()懮()怃()然荷()蓧()莞()尔箪()食壶浆哂()笑铿()尔章甫()沂()水舞雩()扃()牖()輗()軏()曲肱()十乘()畏葸()《孟子》孝悌()弃甲曳()兵鱼鳖()庠()序饿莩()墦()间搭讪()瞷()攘()鸡浡()然枯槁()宋牼()孳孳()蹠()社稷()粢()盛()水獭()走圹()谆谆()尧()舜朝觐()篡()权管籥()蹙()頞()羽旄()麀()廘攸()伏濯()濯於()牣()朝儛()琅()琊()不给()睊睊()作慝()惛()揠()苗畎()亩胶鬲()铄()金荑()稗()《荀子》卜()筮()蓍()草楛()耕籴()米蕃()长罪愆()《老子》车毂()埏()埴()自矜()自伐《庄子》斫()垩()逡()巡怵()然浑()沌()巨缁()犗()会()稽()侔()辁()才鲵()鲋()穷闾()破癕()溃痤()鵷()醴()泉鸱()枭()恐吓()蜩()鸠冷()然鹪()鹩()姑射()山掊()开呺()然龟()裂涘()礨()空汒()然鸟喙()孑()孓()大瓠()灭跗()絷()商蚷()呿()而不合葛絺()栎()树度长絜()大棺椁()果蓏()跰()尻()惨怛()哀骀()眴()目草屦()刖()者翣()姿《墨子》牂()羊黧()黑犬豕()栏厩()置罔()园圃()《韩非子》蚌()蛤()决渎()麑()曩()者跣()行象箸()醉寐()彝()酒宰嚭()土簋()孟賁()蠋()嘬食()彘()臞()菽()藿()茅茨()陈轸()。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文字词解释精校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文字词解释精校版

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整理梁惠王曰:“寡人..【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古代帝王的自谦词还有孤(小国之君)、不谷(不善)等。

】之于.【介词,对;‚于‛还可以表被动,如: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国也,尽心焉耳矣...【句末语气词,重叠试用,加重语气】。

河.内【黄河】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谷子,脱壳后称为小米,也泛指谷类】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这里是代词:这样;‚然‛也表示‚正确‛如‚不以为然‛。

】。

察.【考察】邻国之政,无如..【没有像】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更】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请允许我】以.【用】战喻.【作比喻】。

填.【拟声词,模拟鼓声】然鼓.【敲鼓】之.【没有实在意义的衬词】,兵.【兵器,武器】刃既接..【既:已经;接:接触;既接:已经接触,指战斗已经开始。

】,弃甲曳.【拖着】兵而走.【跑,这里指逃跑】,或.【这里指有的人;‚或‛一词多义,如‚所守或匪亲‛‚或‛解释为‚倘若‛】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凭借】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怎么样】?”曰:“不可。

直.不百步耳.【直….耳,固定结构,译为‚只不过……罢了‛,同义词有‚徒、唯、第、但‛如‚第半日耳‛‚但闻悲鸟号古木‛】,,是.【这】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无,通‚毋‛不要。

望,指望。

】民之多于.【介词,比】邻国也【状语后臵句】。

不违.【违背,违反,这里指耽误】农时,谷不可胜.【尽】食也。

数罟..【数,cù密。

罟,gǔ网】不入洿.wū【深】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斤,是锛子的意思。

】以时..【按照时节】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这】使民养.【供养】生.【动词作名词,活着的人。

】丧死..【.动词作名词,死去的人。

丧死:为死了的人办丧事。

丧,是为动用法。

比如《乌有先生传》中‚延邻医脉之‛‚脉‛即是为动用法,译为‚为….诊脉‛】无憾.【遗憾,不满意。

高中人教选修文言文

高中人教选修文言文
人死后留下的画像或照片。]
环堵萧然(古义:指墙。今义:堵塞) 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古义:妻子和女儿。今义:妻子)
折节读书
(古义:改变作风。今义:为两个不同的词)
使从事于其间
(古义:任职。今义:指投身到事业中。)
4、重点字词
与公侯等(等同,相似) 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神色) 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名声远播) 此岂无得而然哉 (这样) 见其所著帽 (戴)
4、 使动用法: ① 以致其性焉尔。[使……达到] ② 非有能硕茂之也。[使……硕大茂盛] ③ 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使……早。使…… 多] ④ 见长人者好烦其令。[使……多](邓建列 认为是形作动,不断地发布) ⑤ 遂而鸡豚。[遂,成,章程,作使动: 使……长成;喂大。] ⑥ 鸣鼓而聚之。[鸣,使……发出响声;敲 响。聚,使……聚集。] ⑦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蕃,使……繁 荣。安,使……安乐。] 6、 为动用法: ① 其培之也。[为……培土] ② 忧之太勤。[为……担忧] ③ 虽日忧之。[为……担忧] ④ 传其事以为官戒。[为……作传]
形容词的使动
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 所为,力请客。客不得已,
重点句子: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 皆不足用。
与(之)偕行。将至斗处,
送将军登空堡上,曰: “但观之,慎弗声,令贼 知也。”
翻译:我当初听说你的名声时,把你 当作英雄豪杰,但是(现在看来你们) 都不值得委以重任。
5.时鸡鸣月落,星光照 旷野,百步见人。客 驰下,吹觱篥数声。 顷之,贼二十余骑[jì] 四面集,步行负弓矢 从者百许人。一贼提 刀突奔客,客大呼挥 椎,贼应声落马,马 首裂。众贼环而进, 客奋椎左右击,人马 仆地,杀三十许人。 宋将军屏息观之,股 栗欲堕。忽闻客大呼 曰:“吾去矣。”尘 滚滚东向驰去。后遂

字词整理 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三选修)

字词整理 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三选修)

字词整理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三选修)字词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三选修)1.平心而论2. 评头论足píng tóu lùn zú 解释原指轻浮地议论妇女的容貌。

现也比喻任意挑剔。

3. 萍水相逢píng shuǐ xiāng féng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4.居心叵测5. 破釜沉舟比喻拚死一战,决心很大。

6.糟粕7. 解剖jiěpōu8. 一抔土(póu)9. 仆a pū 前仆后继另见pú 10.璞玉11.花圃 12.铺pū【动】铺垫铺pù【名】铺子 13. 一曝pù十寒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亦作“一暴十寒”。

14.沏qī茶 15. 栖qī栖息xī~遑~~不安16. 休戚qī相关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17期期艾艾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

18. 缉[jī] 捉拿:~访。

~私。

~捕。

通~。

侦~。

[qī] ~鞋口。

19蹊qī蹊跷[qī qiāo] [xī] 独辟~径” 20. 神祇[ qí]21. 俟[sì] ~机进攻。

qí万俟[mò qí] 22.颀长23豆萁 24.鱼鳍25. 杞[qǐ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忧。

26. 绮丽[qǐ lì] 27. 气泵bèng28. 气冲斗牛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

29. 气氛fēn30. 气馁něi 31.迄今 32.起讫 33.水蒸气34. 砌[qì]墙 35.休憩 36.接洽37.千锤百炼比喻经历屡次艰苦斗争的锻炼和考验。

也指对文章和作品进行屡次精心的'修改。

38. 千钧一发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39.阡陌 40.牵强附会 41. 悭吝[qiān lìn]42.愆期 43. 荨qián麻 44. 钤qián印45.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46.虔诚47. 钳口结舌形容理屈词穷说不出话来。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课后文言文及注解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课后文言文及注解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课‎后文言文及‎注解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课后文言文‎天下之事以‎①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

秦、晋连兵②而伐郑,郑将亡矣。

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③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④而去,何移⑤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

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⑥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⑦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⑧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⑨从之矣! (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注释】①以,因。

②连兵,联合出兵。

③立谈之间,站着说话的‎工夫。

④置戍,指秦国为郑‎国设立戍守‎。

⑤移,改变。

⑥讵(jù)能,岂能,怎么能。

⑦怵,恐惧。

⑧何有,有什么(不能抛弃的‎)。

⑨翻然,形容转变很‎快。

【翻译】天下的事因‎为利益而合‎作的,必然会因为‎利益而分离‎。

秦国、晋国联合出‎兵讨伐(或‚攻打‛)郑国,郑国就要灭‎亡了。

烛之武出城‎游说秦穆公‎,站着说会话‎的工夫就在‎(郑国)将要灭亡的‎时候保全了‎郑国,不只是使秦‎国军队撤兵‎,并且又得到‎秦国帮助设‎臵戍守才离‎去,(秦国)改变得多么‎快啊!烛之武一席‎话就让秦穆‎公背叛了晋‎国而亲近郑‎国,舍弃强大的‎援军,而依附弱小‎的国家;抛弃(与晋国)旧日的恩情‎,召来(晋国)新的怨恨;舍弃成功,触犯危险。

不是(烛之武所说‎的)利益与危害‎深深击中了‎秦穆公的心‎,怎么能像这‎样呢?秦穆公与晋‎国,相互结交很‎长时间了,相互信任很‎深了,相互结盟很‎厚了,一但恐惧于‎烛之武(所说)的利益,抛弃晋国(都)如同鼻涕唾‎沫,对于郑国又‎有什么(不能抛弃的‎)呢?如果哪天有‎比烛之武所‎说的更大的‎利益,我明白秦穆‎公一定会很‎快转变去寻‎求那更大的‎利益了!必修2《<诗经>两首》课后文言文‎1、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字词解释精校版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字词解释精校版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整理余家贫,耕植..【耕田植桑。

】不足以..【足够用来】自给..【供给自己的生活。

】。

幼稚..【小孩,古今异义】盈室..【盈室:满屋】,瓶无储粟,生生..【维持生计】所资.【凭借,依赖】,未见其术.【经营生计的本领。

】。

亲故..【亲戚朋友】多劝余为长吏,脱然..【轻快的样子】有怀.【有所思念】,求之靡.【mǐ,没有】途。

会.【恰逢】有四方..【出使的差事】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于时风波..【战乱未平息】未静,心惮.【害怕】远役,彭泽去.【距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故便求之。

及.【等到】少日,眷.然.【思念的样子】有归欤.【语气词】之情。

何则..【什么道理呢】?质性..【本性】自然,非矫厉..【造作勉强】所得。

饥冻虽切.【急迫。

】,违己交病。

尝从人.事.【做官】,皆口腹自役。

于是怅然..【失意的样子】慷慨..【感慨】,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rěn,庄稼成熟】,当敛裳宵.【在夜晚】逝。

寻.【不久】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像骏马奔驰一样】,自免去.【离开】职。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田地荒废】胡.【为什么】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为什么】惆怅而独悲?悟.【认识到】已往之不谏.【劝止,挽回】,知来者之可追.【补救】。

实【确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认为正确】而昨非【认为错误】。

舟遥遥..【漂摇放流的样子】以轻飏..【形容船行驶轻快。

】,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行人】以前路,恨.【遗憾】晨光之熹微..【天色微明】。

乃瞻.【望见】衡宇..【指居处。

衡,通“横”,宇:屋檐,这里指屋子。

】,载.【zài 语助词,有“且”、“又”的意思】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接近】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miǎn斜视】庭柯.【树枝】以怡.【使动用法,使愉快】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年、月、日,季父..【叔父。

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愈闻汝丧之七日,乃.【副词才】能衔..【含,怀着。

】哀致.【表达】诚.【诚意】,使建中远.【形作状,在远方】具.【备办、准备】时.【应时的】羞.【通“馐”,美味食物】之奠.【名词,祭品】,告.【告慰】汝十二郎之灵.【灵位】。

2呜呼!吾少孤.【幼而丧父。

补充同类词:“鳏”,老而无妻的人。

寡:老而无夫的人。

独:老而无子的人。

】,及.【等到】长.【动词,长大】,不省.【知道】所怙.【依靠。

失怙:丧父。

】,惟.兄嫂是.依【“惟…是…”:“是”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中年兄殁.【死亡】南方,吾与.【连词,和】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既.【不久,后来。

补充同义词:“既而”】又与汝就食..【谋生】江南。

零丁..【通“伶仃”,孤苦无靠】孤苦,未尝..【不曾】一日相离也。

吾上.【名作状】有三兄,皆不幸早世.【通“逝”】。

承.【继承、接续】先人后.【后嗣,后代】者.【助词,句中停顿】,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代】一身,形单影只。

嫂尝抚汝指吾而.【连词,表修饰】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这,这两个人。

】而已!”汝尤.【副词,还、尚】小,当.【副词,应当、应该】不复.【再,又】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懂得、明白】其.【代嫂子】言之悲也。

3吾年十九,始来京城。

其.【代词,那,这】后四年,而归视.【探视、探望】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探望】坟墓,遇汝从.【跟随,指护送】嫂丧来葬。

又二年,吾佐.【辅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探视、探望】吾;止.【留居如:“望门投止”】一岁,请归取.【接取,“还必相迎取”】其孥.【妻子儿女的统称,】。

明年..【古今异义词,第二年】,丞相薨.【古代侯王死亡,唐代二品以上官员死亡】。

吾去.【离开】汴州,汝不果.【成为事实,实现】来。

是年,吾佐戎..【辅佐军务】徐州,使.【派遣】取汝者.【代词,…的人】始.【副词,才、这才】行,吾又罢.【被停职,被罢官】去.【离开】,汝又不果来。

吾念,汝从于.【介词,在】东,东亦客.【作客、客居,寄居他乡】也,不可以久;图.【打算、考虑】久远者.【助词,句中停顿】,莫如..【不如,不及、比不上。

“莫”为否定副词】西.【名作状】归,将成家..【古今异义词,安家】而.【表承接】致.【使……来】汝。

呜呼!孰.【疑问代词,谁】谓.【以为、认为,引申指预料、料想】汝遽.【副词,仓促、匆忙、急忙】去.【离开】。

吾与汝俱少年..【古今异义词,青年男子】,以为..【认为】虽.【即使、即便】暂相别,终.【副词,终究】当.【副词,表情理上应该如次,应当、应该】久与.【介词,和】相处,故.【连词,因此、所以】舍.【丢下】汝而.【表承接】旅食..【在外地谋生】京师,以求升斗斛之禄....【比喻极微薄的俸禄】;诚.【假设连词,如果,果真】知其.【代词,那、那样】如此,虽.【连词,即便、即使】万乘..【本义借代大国,此指极其富贵、封邑广大】之公相..【公卿,宰相】,吾不以.【介词,因、因为】一日辍.【停止,指丢下、离开】汝而.【表承接】就.【动词,指就职上任。

】也。

4去年,孟东野往。

吾书.【名作动,写信】与.【动词,给】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转折连词,可是、但是】视.【名词,视力】茫茫..【模糊不清、昏昧不明】,而.【连词,表示并列】发苍苍..【斑白、灰白】,而.【连词,表示并列】齿牙动摇。

念诸父..【伯父叔父辈,“迨诸父异爨”】与诸兄,皆康强而.【转折连词,但是】早世。

如吾之.【指示代词,这、这样】衰者,其.【语气助词,表反问,难道、哪里】能久存.【存活】乎?吾不可去.【离开,指去职】,汝不肯来,恐旦暮..【表动作行为将在近期的某一时刻突然发生,“不知道哪天早晨或晚上”】死,而汝抱无涯..【边际、极限】之戚.【哀伤】也!”孰谓少者殁而.【转折连词,可是、但是】长者存,强者夭而.【但是】病者全.【形作动,保全】乎!5呜呼!其.【连词,与后面的“其”构成选择问,“是…还是…还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邪?”】信.【①形容词,言语真实、可信,真实;②副词,确实、真实、果真】然.【①形容词词尾②代词作谓语,“是这样”】邪?其.【同前】梦邪?其.【同前】传.【动作名,传来的消息。

】之.【助词,取独】非其.【助词,无义】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德行美好】而.【却】夭其.【代词,指吾兄】嗣乎?汝之纯明..【纯正明智】而.【却】不克.【能够】蒙其.【代词,亦指吾兄,为十二郎的先人】泽乎?少者强者而.【却】夭殁,长者衰者而.【却】全存乎?未可以..【古今异义词,可+以+为=能够+认为】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报丧的书信】,何为..【宾语前置,为什么】而.【却】在吾侧.【身边】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早死】其嗣矣!汝之纯明宜.【应该】业.【继承…的家业】其.【代词,他的】家者.【助词,的】,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天意】者.【助词,句中停顿】诚.【副词,确实、真的】难测,而神.【神明】者诚难明.【明了】矣!所谓理.【天理】者不可推.【推求】,而寿.【人的年寿】者不可知.【预知、猜测】矣!6虽然..【古今异义词,虽然这样、虽然如此】,吾自.【介词,从】今年来,苍苍者欲或化而.【表并列】为白矣,动摇者欲脱而.【表并列】落矣。

毛血..【毛发气血,指身体、体质】日益.【一天比一天、一天天地】衰,志气..【古今异义词,精神状态】日益微,几何..【古今异义词,多少、多少时间,常作谓语,需调整语序。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不从汝而.【表修饰】死也。

死而.【假设连词,假如、如果】有知,其.【代词,那】几何离;其.【假设连词,假如、如果】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形容词,穷尽、尽】期矣。

7汝之子始.【才】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幼儿、儿童】者,又可冀.【希望】其成立..【古今异义词,成人自立】邪!呜呼哀哉!呜呼哀哉!8汝去年书云:“比.【副词,近来、最近】得软脚病,往往..【副词,常常】而剧。

”吾曰:“是.【代词,这】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形式宾语,不译,“珍宝尽有之”】。

”未始..【复合虚词,不曾、未曾】以为..【古今异义词,“把…当成是”、“认为…是”】忧.【名词,可忧虑的事】也。

呜呼!其竟以.【介词,因为】此而殒.【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殒命】其.【代词,你的】生乎?抑.【选择连词,还是,或者】别.【副词,另外】有疾而至斯.【代词,这,这个地步、这个结局】乎?9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汝殁以.【介词,同“于”,在。

】六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

盖.【语气词,含有不确定、大概的意思】东野之使者..【古今异义词,派去的人】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东野与吾书,乃.【副词,才、这才】问使者,使者妄称以应.【应付】之.【代词,指孟东野】乎?其.【选择连词】然.【代词,这样、是这样】乎?其.【选择连词】不然乎?10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慰问、抚慰、安抚,“形影相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彼.【他们】有食可守,以.【目的连词,来】待终丧,则.【连词,那么】待终丧而取以.【同“而”,表承接】来;如不能守以.【表并列】终丧,则遂.【副词,立即】取以来。

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

吾力能改葬,终葬汝于.【介词,在】先人之兆.【也写作“垗”,墓地】,然后惟其所愿。

11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于共居,殁不能抚汝以.【目的连词,来】尽哀;敛.【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不凭.【临,亲临、来到】其棺,窆.【葬时下棺入穴】不临其穴。

吾行负.【辜负、对不起】神明,而.【表因果】使汝夭!不孝不慈,而.【表因果】不得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

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

吾实.【副词,确实、实在】为.【做、造成】之.【代词,代这样的结局】,其.【表反问语气】又何尤.【怨恨,“怨天尤人”。

“何尤”,宾语前置】!“彼苍者天”,“曷.【何】其有极.【名词,尽头】”!自今已.【通“以”,即“而”】往,吾其.【语气词,表揣测,大概】无意于.【介词,对】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介词,在】伊、颍之上,以.【目的连词,来】待余年。

教吾子与汝子,幸.【希望,“幸可广问讯”】其成;长.【动词,养育、抚养】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12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呜呼哀哉!尚.【表示希望】飨.【鬼神享用祭品】!伶官..【】传序.【】知识点整理呜呼!盛衰之理.【道理】,虽.【虽然】曰天命,岂.【难道】非.【不是】人事哉!原.【推究,推其根本。

用作动词。

】庄宗之所以..【….的原因】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用于主谓间,取独】将终..【临死】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告诉】之曰:“梁,吾仇也.....【判断句】;燕王,吾所立.【统治者的确立或即位】;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一定,应该】无忘乃父之志。

”庄宗受.【接受】而.【并且】藏之于.【在】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用】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省“之”,代“三矢”】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当】其系.【捆绑】燕父子以组.【绳索】,函.【用匣子装着】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省略句,介词短语后置】,意气之盛.【旺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匆忙的样子】东出,未及.【等到】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表示达到某种程度,“以至”“以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或者】本.【探求,考察】其成败之迹.【迹象】,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使…兴盛,使动用法】国,逸豫可以亡.【使…灭亡,使动用法】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强盛】也,举.【全,所有的】天下之豪杰莫.【没有人】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围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被动句】。

夫积.【积聚】于忽微...【介后】,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被动句】,岂独伶人也哉!阿房宫赋知识点整理六王毕.【完了,指为秦所灭】,四海一.【统一】。

蜀山兀.【山高而上平,光秃】,阿房出.【出现,建成】。

覆压..【覆盖】三百余里,隔离..【遮蔽】天日。

骊山北构..【从骊山北边建起】而西折,直走.【趋向】咸阳。

二川..【指渭水和樊川】溶溶..【河水缓流的样子】,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走廊】缦.【萦绕】回.【曲折】,檐牙..【屋檐突起如牙齿】高啄;各抱地势....【各随地形】,钩心..【各种建筑物都像中心区攒聚】斗角..【指屋角互相对峙如兵戈相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